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刍议

2024-06-13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刍议(通用12篇)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刍议 篇1

一、教育类电脑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可行性

随着中国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普及开来, 在此基础上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成了人们的新宠。现代文明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优异舒服的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隔断了人们与大自然的血脉。对大人如此, 对孩子更是如此。目前, 电脑游戏已经成了广大青少年主要的娱乐方式, 大部分青少年学生都接触、喜欢, 甚至沉浸在电脑游戏中。比较严重的情况是, 有些学生中了网络的“毒”, 尽管家长、学校和政府做了很多努力, 但仍然不能杜绝学生沉浸其中。这引起来许多教育专家的思考, 人们普遍认为与其严堵不如疏导。

在此前提下, 政府作出了许多积极的举措, 希望能变不利为有利, 将学生对网络游戏的痴迷充分利用起来。许多单位开发了益智类的电脑游戏, 许多地方也力图将教育类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在这方面, 上海是先行者, 早在2004年上海就公开为中小学招标益智类的电脑游戏和动漫产品, 其后, 重庆市委也对益智类游戏大加倡导。许多软件公司更是推波助澜, 乘势而上, 设计开发了许多教育类游戏, 人们希望寓教于乐, 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的痴迷。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要求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从生活实际出发, 让学生调动各种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思维的活动中获得技能和能力, 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游戏是人的天性, 是人最早的学习手段, 历来的教育者都很重视利用游戏以达到教育目的。游戏具有娱乐性、自愿性, 游戏者自愿高兴地接受游戏的规则, 是一种全身心的愉悦的投入, 游戏者在紧张刺激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体验,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各种能力和情感, 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教育类电脑游戏与小学数学结合所需要的条件

第一, 学习主体。本文所谓的教育类电脑游戏是指以游戏为形式, 教育为目的, 重在使游戏者的知识、情感、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虚拟的计算机程序。小学数学学习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 任何一门学习都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小学生正处于认识这个世界的思维活跃期, 各种感官非常的敏捷与发达, 相对而言, 他们的理性思维要欠缺, 所以, 依靠大量的感性材料直观的形象的去感知、理解学习的内容是小学数学学习的显著特点。小学生更多的要依靠观察、动手操作等直观的活动去从感性上认识知识, 建立数学知识表象, 才能将书本上的东西内化成为自己的数学结构。而游戏的显著特点就是视觉化、形象化、直观化, 作为认知主体的前提条件, 小学生利用教育游戏进行相关的学习是很充分的。

第二, 硬件条件。因为教育游戏就是计算机程序, 所以必须要有计算机才能得以实施, 有些还需要网络作为平台, 这就要求学校有足够的多媒体或者微机室才行, 随着普九的广泛落实, 这个条件大多数学校已经具备。

第三, 学校环境。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产生总是伴随着质疑声, 利用教育游戏教学能调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 也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 更需要地方和学校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也需要一些具体的举措, 比如, 为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这需要专业的老师开设专门的课程,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前提条件。

第四, 教师素质。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相应的需要任课教师各种素质的提高。首先是思想认识。许多老教师对新生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简直有些“谈游戏色变”, 这是要不得的, 教师必须具有长远的胸襟和眼光, 在思想上对教育游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是信息技术。利用教育游戏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还能熟练地运用网络。

三、教育类电脑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的积极意义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 游戏是人的天性, 是人最早的学习手段, 历来的教育者总是利用游戏进行教育, 这是对人类认知规律的最朴素的利用。“寓教于乐”, 在快乐中学习是古往今来多数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目标。教育类游戏是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的统一, 它过滤掉了网络游戏中消极的因素, 是健康的, 绿色的。概括起来,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

1.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从学生的趣味入手, 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关卡, 富于想象力, 学生既可以单人对单人进行挑战, 也可以分组协作作战, 竞争机制与奖励机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勇于挑战的天性,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

教育游戏引进了竞争, 具有挑战性, 学生在竞争和协作的同时所获得的并不仅仅是知识。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互相鼓励, 彼此通心意, 相配合, 实质上是学生情感的交流, 信任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还充分展现了个人的品行和品质, 是情感和价值观一次最生动的培养和演练。

3. 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游戏的设置总是层次清楚、等级分明, 它有一个从低到高, 从易到难逐渐复杂和深入的过程, 这就为处于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提供了适合自己的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选择, 这样, 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阶段中找到自信, 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网络已成为残酷的事实面前, 我们与其严加防范不如加以利用, 充分享受科技带给每一位学生的便利和好处。把教育类电脑游戏和教学相结合是当前教育改革很具有远瞻性的试验, 相信随着各种条件的不断成熟, 我们一定可以让广大青少年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刍议 篇2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被历史的洪流所吞没,新课程改革的春潮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气息。作为一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小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于是,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将“教学游戏”引入课堂,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小学;游戏

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独霸课堂,喋喋不休的讲45分钟,生怕小学生听不懂。其实这样的课堂让小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可言,这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要。小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他们正具有爱玩、好动的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最爱。因而,作为教师及时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介于此,我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主阵地,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敢尝试,将教学游戏融入课堂,以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感悟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学习有用的数学,也才能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一、教学游戏的特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他们的最爱,只要是游戏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当然教学游戏也不会例外。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学游戏的应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接受更多的是“教与学”“讲与练”等呆板的教学方法,将游戏作为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会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学游戏是对生活和现实知识的模拟与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小学生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计算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游戏的应用

为了将教学游戏高效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以下措施:

(一)教学游戏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智力发育的影响,由于学生注意力稳定性较差,面对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计算题时,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针对这样的状况,灵活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的教学情境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时,小学生对于花样繁多的人民币是难以集中精力去逐个认识与记忆的,如果通过创设“猜价格”游戏来教学,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竞猜,教师先给出价格的大致范围,然后给予“高一点”或“低一点”的提示,让学生竞猜。同时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让“潜力生”也敢于发言。这一游戏的设置不仅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学习与认知。

(二)渗透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往往需要多人的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游戏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的有机设计与游戏设置,重要的一点是渗透出一种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分工合作精神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图形的学习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等图形的认知与转换过程,团队协作更能提升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如何利用已知的图形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导入成为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好地破解这一教学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我是村长”的分地游戏,每一个小组组长扮演村长的角色,将本村所共有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探索用“剪”和“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合作得出相应答案。经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分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图形转化成了生活中的土地模型,学生很快找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进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且在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和个性特点。教学时,教师应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努力思考,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游戏的设计要贴近于学生的现状,能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其计算能力与审美创新意识。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加法知识进行延伸与创新,组织“拼图”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学生十分喜爱的游戏图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小图案构成的,鼓励大家积极发言。随后,将不同的图案代表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去充分观察与思考。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图形代表的数字,引导学生计算整体的数字之和,从而得出答案。最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教学箱,里面放置各种游戏图案的组成部分,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且每一个图形上面附有文字,组织学生进行拼图大赛游戏,看哪一组拼出的图案最丰富、数字之和最准确等。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刍议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德育教育    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在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就要加强每一门学科的德育教学,实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和全学科的德育教育。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为直接的、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学校教育占了很长的时间,学校教育中课题教学又占了很多的时间,大量的时间是有效开展各学科教学的保证,只有抓好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首先,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每一个数学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以至于我们对于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导致德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其次,即使部分数学教师挖掘并利用了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但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没有做到相互配合,没有做到全面育人,致使德育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再次,由于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文化底蕴也不一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一样,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合力还没形成,教育的力度还不够。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今天探究本课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水平如何,关系到自身能否全面发展,能否适应现实社会各方面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对社会主义祖国有用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讲解中。另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数学家的故事,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从小培养小学生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品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探究,就会找到德育的素材。

二、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做到早到晚归,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厌恶做家庭作业,我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守着他们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点,这样做既改正了他们的坏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教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去赢得学生的信赖,构建纯洁的友谊。学生尊师,往往是教师爱生的体现。学生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乐于学习,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会增强荣誉感、进取心。

三、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受到大家的青睐。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板块中有一个板块是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将这一内容落到实处,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来说也具有良好的功效。在数学活动研究的某一主题中,在学生合作探究、合作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慢慢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学能力、自治能力、自律能力和自强能力,使其养成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教育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每一位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育人和全程德育育人的思想,摒弃对学生的德育只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或者只是班主任的事情,或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的职责的消极思想。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看成是自己工作的重任,自己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

(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掌握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能熟知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找准数学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力争形成体系。

(四)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注重德育实效。

总之,要准确提炼和寻找数学学科德育的切入口,使我们的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逐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国民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刍议 篇4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另外, 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 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 “珠算”的历史, 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从小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 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探究, 就会找到德育的素材。

二、加强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平时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 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到晚归, 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 厌恶做家庭作业, 我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或放学后守着他们做, 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点, 这样做既改正了他们的坏习惯,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说,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教师的身上, 学生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自觉地约束好自己, 管理好自己。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 去赢得学生的信赖, 构建纯洁的友谊。学生尊师, 往往是教师爱生的体现。学生只有生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 乐于学习, 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情感, 进而会增强荣誉感、进取心。

三、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板块中有一个板块是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将这一内容落到实处, 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来说也具有良好的功效, 在数学活动研究的某一主题中, 在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慢慢提升的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学能力、自治能力、自律能力和自强能力, 养成遵纪守法, 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每一位科任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和全程德育的思想, 摒弃对学生的德育教师只是学校领导的事情, 或者只是班主任的事情, 摒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职责的消极思想。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献出一点爱, 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看成是自己的工作, 就会做到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

2.各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 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3.各科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 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找准数学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 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 力争形成体系。

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 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 注重德育实效。

总之, 准确提炼和寻找到数学学科德育的切入口, 使我们的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逐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提升国民道德修养。

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带来了生机。新课程要求对学生施行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渗透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可见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不仅仅是政治课和语文课上的事, 数学教学中也同样不可忽视。教育工作者要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 全面育人, 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2.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1.

[4]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刍议 篇5

刍议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格教育

江苏省如东县新店汤园小学朱春花

“教育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格的培养。教育究为何来,究为何存在?那‘何’字只指一个东西,就是人格。”这句经典言论出自著名教育家潘光旦之口。“人格”就是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人格教育就是在结合了“人格”之后对其进行做人的基本教育,让人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并引导人对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思考,以塑造人高尚灵魂的教育。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写作观念陈旧

中国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曾经“一篇作文上北大”的新闻让众多作文成绩一般的学生甚为不解,他们存在着一种疑虑,好的作文水平就能够代替一切?在中国学生还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的时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新概念作文在校园中广泛流传。表面上看新概念作文是站在应试教育的相反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概念作文在不知不觉中也逐渐偏向应试教育。写作中过分张扬个性是新概念作文的一大特点,学生深受其影响,导致学生写的作文实用性大为减弱,作文的社会批判功能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二)教师扮演的其他角色被忽视

“传道、授业、解惑”方为为师之道,这是中国教育千古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这就使教师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高大的`形象根深蒂固。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进步就是教师的责任。很多时候对教师抱有这样的想法就很容易忽视其个人魅力,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在给学生树立的榜样也往往被忽视,自然也忽视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人格教育。

(三)作文失真现象严重

曾经网上流传着一位家长的担忧: “我的孩子作文每次都得高分,可是她写的都是自己胡编的,我很担心在这样下去她会养成撒谎的坏习惯。”现在的小学作文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的小学生为了能够完成作文而随意虚构作文情节。通常作文创作是需要一定的虚构,但是虚构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在现实生活中要能够找到其原型。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诚实,缺少真实元素的作文就没有生命力。鼓励学生写身边发生的故事,在细微之处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学生真正明白生活的真谛。

二、作文教学如何渗透人格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念

作文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行为。要摒弃过去“为了作文而作文”的模式,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到高分而进行写作。立意是否高远、思想是否深刻这并不是写作文的目的。作文不再只看重华丽的辞藻、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在真实写作的基础上,也逐渐会提高对语言的要求。曾有一位考生在进行语文考试的时候将作文写得犹如诗歌般优美,文字的功底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可谓为一篇美文的作文却没有得到高分,阅卷老师给出的原因就是这篇文章美得不够真实。一切的创作都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养成写真事、抒真情的良好写作习惯。

(二)端正教师的角色观

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而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言传”,“身教”更为重要,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要时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将人格教育通过实际行动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从中领悟人格教育的深层次内容。()曾有一位老师将学生写的作文《难过的事情》在班上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写作文的同学感动不已,也让其他欺负过该同学的学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该教师都是处于一个倾听者的位置,情绪被他的学生所带动着,跟着学生一起激动,一起流泪。可见这个教师的教育是成功的,这位教师用亲身行动影响着学生。

(三)通过作文训练发展学生的人格教育

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将阅读渗透到写作中,陶冶学生的人格。让学生通过体验生活,激发想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动手创作的欲望。就是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同时,产生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并结合自己的亲生经历产生更多的思绪,从而奠定写作的基础,让情感和语言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著名音乐人许嵩曾经在高二时期看到余秋雨文章的题目《把伤痕当酒窝》后,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感而发创作了《把伤痕当酒窝》的作文,之后被作为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的阅读题目。通过阅读可以创作出真实的作文,并且也包含着作者的人格思想。人的情感在文章中展现出来就具有别样的韵味,让人在读文章的时候感受到其生命力。

刍议小学数学作业改革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基本原则;建议

中国分类号:G623.5

“做不完的课后作业、无尽头的考试模拟”是我国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所存在的普遍问题!繁重而无任何新意的课后作业,不仅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而且还严重打击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笔者对我市几所重点小学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通过调研,笔者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但调研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我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彰显了加快小学数学作业改革速度、加大小学数学作业创新和发展力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布置小学数学作业,不但可以巩固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1]。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工作。

一、推动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所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即在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改革的全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循的一般性、根本性的准则,是把握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基本方向、保证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质量水平、确保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稳步、有序前进的指导性方针政策。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笔者认为在推动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层次性。合抱之木,基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讲究事情的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实现操作者的最终目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想要彻底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忽视了改革的层次性,那么不仅不能推动改革,反而会使改革原地踏步,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因此,要注重改革的层次性,分步骤进行改革,比如,第一步转变思想、第二步试点探索总结经验、第三步全面展开等等。

自主性。《新课标》格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张“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因此,在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自主性,实际上就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实践性。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计算、辨识、分析能力,实际上都是在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打基础,因此,推动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同样应当坚持实践性的原则。老师在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应当将重点放在实践性较强的题目上面,要确保课后作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学课的教学目的。

创新性。创新意识,是21世纪对成功人士的基本要求,小学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打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更是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更加注重创新性。在数学作业改革的过程中坚持创新性原则,实际上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多做题、靠记忆等不正确的作业布置方式,使课后作业变得更具规律性、技巧性和趣味性。

二、加快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两点建议

如何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立场不同,观念上也就存在着差异,相信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打算。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此次调研过程成发现的问题,从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两方面出发,对当前形势下加快推进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优化作业布置方式,在确保稳健性的前提下,逐渐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革。作业的布置要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相关知识点[3],突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其中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作为课后作业的主要内容,注重好中选优、优中选精,避免打题海战术。此外,还应当格外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比如可以给学习速度较快、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多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反之亦然;要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多给学生布置一些操作性和实践性强、与生活结合密切的作业。

优化作业批改方式,注重批改作业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和良性互动,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被鼓励,小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单纯从对与错、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判断,尽量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误和肯定学生努力程度的基础上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让作业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学习的动力,充分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学作业改革的稳健、有序进行!

加快推进作业改革、提升小学数学作业的质量和水平,不仅是上好数学这门课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形势下对广大小学教师所提出的最新要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数学教师一定要继续努力,不断推动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潘志海.刍议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吉林教育,2012(28):84.

[2]罗玉华.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J].江苏教育研究,2012(13):30-33.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刍议 篇7

一、转变教育思想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 很多教师总是片面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注重基本知识的教学, 生硬地进行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学生丧失应有的学习兴趣, 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 大胆抛弃旧有观念, 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从而自觉地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并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具体而言, 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教师可利用数学教材中那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密切联系的知识,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必要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学习精神;再次, 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实践探索新知, 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 意会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另外,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表率作用,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 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从而轻松地掌握知识。要想做到这一点, 广大教师必须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比如, 一个复杂的数学公式的推导、一个新颖的解题思路、一段生动有趣的讲解等, 总会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个恰当的表扬、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满意的点头同样会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最终在师生之间筑起一座情感交融的桥梁, 便于教师更加高效地传授数学知识。此外, 教师还必须把微笑带进课堂, 做到热情、和蔼、谦逊、守信, 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从而形成合力,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遵循教学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

(一)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

在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认清自身的职责,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和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充当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在教学时根据初中阶段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听课、讨论、问难、解答、实验操作、练习、总结评价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 坚持面向全体,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我们知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立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 然后再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为他们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 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具体而言, 教师的教学应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 同时为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一些深入学习的机会, 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适当降低要求, 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练习与巩固上, 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素质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 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听、看、想、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锻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教师应在教学中保持一颗包容的心, 在学生遇到困难或产生疑问时, 绝不能一味地训斥和漠视, 应认真、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疑问, 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勇气。再次,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还应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相互交换意见和看法, 在相互合作中解决问题, 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 教师同样不能忽略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科学引导, 帮助学生养成以下习惯:上课认真, 注意力集中;主动参与学习, 积极进行探索和思考;敢于大胆发言, 勇于质疑问难;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与人合作, 知识互补;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 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相信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并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 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广大教师绝不能忽视数学学科的重要性。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展开探讨, 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组成部分,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钟鹤鸣.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J].网络财富, 2009 (22) .

[2]杜晓清.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 2012 (9) .

[3]杨全和.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17) .

[4]王彩芬.素质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8) .

[5]刘海波.试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 (S1) .

小学数学复习刍议 篇8

1. 复习课的目的意义。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开篇首章首句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意思是说:“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 不也高兴吗?”“学”的含义是学习与教学。“学”并不仅仅包含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 而“习”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我们认为, 孔子的这句话, 体现了其科学的学习和教育思想。又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广泛地熟读典籍, 复习所学的知识, 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 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上好复习课, 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 发展思维能力, 是极为重要的。同时对教师弥补教学中的缺漏, 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内容学习完成之后, 进行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整理, 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原先学习时, 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 经过一段时间, 会逐渐模糊, 出现遗忘。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往往需要有反复。所以, 通过整理与复习, 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 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 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 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增进持久记忆。有人说:“平时数学教学是栽活一棵树, 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课的重要性。

2. 联系实际, 激趣导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搜索回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整理和复习几何形体的体积 (容积) , 教师上课时打出投影—为小金鱼搬家,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鱼缸和一个和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水瓢, 给鱼缸加满水, 请同学们估测一下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水瓢倒几次能将圆柱体鱼缸加满水?学生经过短暂思考后, 纷纷提出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如何计算体积。学生积极参与, 情绪高涨。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并不陌生和抽象, 同时也感受到数学能具体鲜明地反映一些实际问题,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因此, 教师在复习课前要善于搜集日常生活中, 新闻媒体上学生感兴趣的实例, 激趣导入复习内容, 这样就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 梳理知识, 形成知识概念系统化。

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 而系统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个整体, 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 在一定的阶段, 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 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 连成片, 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 以便记忆和运用。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 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 互助评价, 开展辩论。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 体验成功,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4. 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 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 进行温习补救,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应当面面俱到、满堂灌, 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

5. 精心设计练习,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复习课上的具体题目设计, 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只针对一些学生已经做过的题目进行复习, 学生上课时会产生厌烦情绪;太难, 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做而生烦;太浅, 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 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所以, 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让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复习, 习题的设计十分关键。

在复习课上, 也应注意学生纠错的习题安排。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总有一些常犯的错误, 因此, 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 教师应恰如其分安排一些学生重点练习的题目, 包括学生已经做过的练习。对学生来说, 并不是做了题后, 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有些题目需要经常练习, 才能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不然, 很可能导致复习课表面热热闹闹, 实则学生一无收获。

6. 练习题的设计与处理应注意以下两点。

6.1 练习题的设计体现针对性、挑战性。

如:在复习中安排这样一道题:“老师家中挂了幅圆形装饰画, 它的底板是一块三合板。这个圆是从一块长10分米, 宽6分米的长方形三合板上切下来的一个最大的圆。请你描述一下, 这幅装饰画有多大。”学生从个人的知识经验出发, 有的用面积来描述, 有的用半径来描述, 有的用直径来描述, 还有的灵光一闪用周长来描述。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思维活跃, 积极性高,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挑战性。

6.2 练习的思维过程要具有独立性。

小学数学快乐教学刍议 篇9

一、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

快乐式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掌握有关文化知识。无论哪一门学科,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快乐, 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爱玩是他们的天性, 各种有趣的小游戏远比枯燥的书本知识更有吸引力。所以,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多利用小游戏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乐于学习。比如, 在温习各种图形的面积或是体积的计算方法时, 教师可组织一场抢答游戏, 将学生分成几组并选出代表, 由代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回答正确的小组可得到相应的奖励。为了获得奖励, 学生个个积极思考, 争着抢答教师的提问。在这种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不仅更好地掌握了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更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真正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探究。

二、利用多媒体等教辅工具

现代化教学当中使用最多的便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拥有丰富的界面、各种应用以及强大的放送图片、音频、视频等功能。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这些功能将很多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降低理解难度, 提高学习兴趣, 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比如, 在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时, 只用传统的黑板很难让学生直观地进行理解和记忆, 而使用多媒体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 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将加减法的原理通过动画或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 既有效节约了教学时间, 又增强了趣味性, 给了学生更多的自我理解、自我发挥的余地, 学习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三、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要想深入开展快乐教学,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教师必须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 在刚刚接触几何时, 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不理想, 常常感觉压力过大。针对这一现象, 广大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具象化, 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几何知识, 认识几何知识。三角形、正方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学生刚刚接触几何时所要认识的基本图形。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图形, 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学工具进行展示, 然后让学生从教室里寻找具备这些几何形状的物体, 加深了解。课后, 教师还要进一步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搜寻三角形或正方形的物体, 将抽象的几何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 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的数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学习, 那些抽象的知识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找到, 转变了观念, 学生便会更加快乐地学习数学。

四、丰富作业形式

传统、枯燥的作业形式常常让学生苦不堪言, 难道作业真的只是一种负担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种课堂的有效补充形式, 作业的作用并不亚于课上的学习。只要形式新颖、数量适中, 作业完全可以发挥巨大的价值, 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态进行数学学习与巩固训练。

(一) 说一说

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识字不多, 加上手指力度不够, 更加不愿意多写字。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 可以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 尽量让学生说。比如, 课堂上让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的内容, 要求学生回家后逐一向家长汇报, 在家长面前充当小老师。这样, 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高, 质量也高。

(二) 动一动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一动不动地看书、计算,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长此下去, 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认识到这一点, 针对学生爱动的特点为其布置活动类作业, 让学生多进行观察、比较和操作。比如, 学习了基本的几种图形之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剪一剪、拼一拼”的作业, 要求学生用剪刀剪出几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正方形、长方形等, 然后试着将两个一样的等腰三角形组成正方形或者其他图形, 通过动手、动脑,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更加乐于接受。

(三) 写一写

到了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 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这时, 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一些需要动手写的作业。数学日记便是不错的选择。在数学学习中, 总有一些一纵即逝的灵感, 有些惊奇的东西, 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数学日记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灵感, 久而久之, 学生尝到了甜头, 自然更加乐于写。

总之, 快乐教学要求教师以积极的情绪及情感, 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技能及技巧感染学生,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来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 广大教师要转变思想, 挣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从快乐教学的角度出发, 通过多变、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丰富营养和乐趣, 将苦学变为乐学, 以快乐的心情对数学展开学习与探究。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为数学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培养学习能力, 为以后学习其他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 广大教师必须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该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出发, 对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展开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快乐,概念,模式,评价

参考文献

[1]卢爱芝.巧借东风行好船——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1 (6) .

[2]刘培德.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7 (1) .

[3]和清香.让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实际生活[J].学周刊, 2012 (4) .

[4]杨洪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1) .

[5]李文秀.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2) .

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10

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用自己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交换, 会有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要加强理论学习, 可以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 从而防止再次重复别人已犯过的错误。应当更加强调对于教学实践工作的实践与反思, 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种感染和潜移默化。要促进思维的优化:一要加强比较;二要使优化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也要与时俱进。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教学基本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今天伴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 教学中的语言、课件的制作、表情、动作、提问、板书、导入、结束等, 而这些无不是教学基本功, 是我们从事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要认真备课

全册备课的要求: (1) 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 (1) 知识与技能; (2) 数学思考; (3) 解决问题;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教材简析 (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 (1) 教学内容; (2) 教学重点、难点; (3) 知识结构。 (3) 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4) 班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 (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 (5) 课时安排 (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具体到每一单元就可以) 。

单元备课的要求: (1) 教材简析 (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 (1) 教学内容; (2) 教学重点、难点; (3) 知识结构。 (2) 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 (1) 知识与技能; (2) 数学思考; (3) 解决问题;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4) 课时安排 (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具体到每一小节就可以) 。 (5) 单元自测分析 (主要从本单元测试的基本情况、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典型解剖、补救措施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 (6) 补教补学教案 (一定要写成教案。主要针对本单元测试中学生没有掌握住的知识来设计, 巩固练习中的每一题都要有针对性、梯度性, 确实做到该补教的补教、该补学的补学, 使学生达到理解、明白、学会的目的) 。

课时备课的要求: (1)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教学重点、难点。 (4) 教具和学具准备。 (5) 教学过程。 (1) 导入; (2) 探究新知; (3) 课堂演练; (4) 课堂作业; (5) 课堂小结; (6) 教后感。课时备课可以只写教学过程, 但不能只写教学的路子, 教学思路要明析, 层次要清楚, 目的要明确。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重点和难点。哪些内容要求理解, 哪些知识要联系旧知识, 哪些知识要灵活运用, 培养哪些能力, 真正达到对教材懂、透、化, 要做到“心中有教科书”。

三、教法要灵活多变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 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 它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的知识, 系统性强, 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 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 较适合于中高年级, 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学习大纲、分析教材, 确定目标。由于教学方法始终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 因此, 要选择好教学方法, 就必须首先了解大纲的精神, 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四、感悟数学, 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课堂教学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 以丰富课堂教学。那么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提炼成数学问题加以利用, 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资源新课标倡导这样的学习方式:亲身实践,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勇于创新。把数学带进生活, 能使每个学生的兴趣、思维、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展示。现代社会尤其是倡导个性的张扬, 教育也越来越讲究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 应当得到尊重、信任和关怀。作为教师,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习的伙伴, 是建立在相互依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 他们的关系是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关系。可以畅所欲言,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自己喜欢学习的数学。在同一片蓝天下师生共同探究, 在体验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五、恰当评价学生的作业

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重要, 积极、肯定和导向性的评价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主导倾向。在过程评价中, 教师一样要研究学生的差异, 尊重差异和运用差异性发展策略。评价不要简单的结果化, 更不要轻易进行结论和定性评价。评价是教育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手段方式, 而不是评定, 是促进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机制。所以, 评价不管是终结性的还是过程性的, 乃至体验性的都应尽个方面和角度去审视。师生同乐学数学, 易学、乐学。现实生活为活动课程创造了最丰富的活动方式。没有多种多样的活动, 就不会有健康和谐的个性。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已表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局限性, 主要是它越来越倚重封闭式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课程将力图克服传统课程的封闭性, 充分运用现实生活的多样性, 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活动方式和发展途径。它决不受单一学科的提来决定活动方式的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刍议 篇11

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就具体的一节课来说,重要的一是教材信息,二是学生的经验,而教材信息必须通过学生的经验去内化、去“经验化”,才能被学生所接纳,被学生所吸收,变成新经验。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将“教材信息”和“学生经验”有机的统一起来。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下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時,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要研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数学课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小学生在数学教育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刍议小学数学学习策略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策略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 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每一门学科又由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学习策略。譬如学习英语和语文等语言学科就需要多读、多说、多积累;学习历史和思想品德课就需要多背记, 多思考;学习体育课, 就要多运动, 多锻炼, 那么学习数学, 需要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任课经验, 在这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重点把握常见题型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上, 我们一般只讲常见题型的经典例题, 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 涉猎的比较少。这主要是要照顾到学生个体之间治理和理解能力的差异, 再者, 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已经具备最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平时的训练主要也都集中在对常见题型的训练上, 例如变式应用题, 给出条件和要求, 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应用题并给出相应的解答, 这些对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都是常见题型。相应的, 我说重点把握常见题型, 并不是说让学生重复的做同一类题目, 或者是不许学生思考复杂一点的题目, 遇到难题就绕道而行。根据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来看, 小学数学考试的题型大都是平时我们都见过的常规题型, 特别是应用题, 只是在具体题目上形式略微有些变化, 但根本方法没有变, 也可以说是“换汤不换药”, 因此, 只要学生平时多在常见题目上下功夫, 把基本题型都弄明白, 考试的时候无论题设条件如何变化, 大体的思路都是固定的, 要在平时的训练中贯穿不受题设情境影响的思想, 让学生透过情境条件看清题目本质各个量之间的关系;这样无论把题目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学生都不会受题设环境干扰, 看到题目就可以手到擒来。

二、平时多动笔, 多练习

我在数学课上经常会看到学生一边听讲, 一边用手不停地转笔, 或者干脆从头到尾都是仰着脸一副虔诚的模样听老师在讲。然而一节课下来, 他们总是一副一听就听明白了地样子, 可是到了做题的时候, 一做就出错。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容易犯这类错误的的学生不是不聪明, 恰恰相反, 他们都是头脑聪明的, 正是因为聪明, 所以他们能够很轻易的就听懂老师讲解的题目, 但是也正因为他们聪明, 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们自诩聪明, 自认为听懂了也就行了, 不注重动手练习, 轻视笔算, 反而往往的笔算的时候容易出错。

一道本来会做的题目, 由于粗心大意, 大意轻敌而做错了, 造成数学失分, 实在是令人忍不住扼腕叹息。因此, 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习惯, 不仅要看懂题目, 找对思路, 还要做对题目。平时老师讲解的时候页要让学生勤动手, 养成做完题目在验算一下结果是否正确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还能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上课认真听讲, 课前预习, 课后总结

许多学生都习惯了到数学课的时候直接听老师讲新课, 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课堂上, 教师经常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 创设熟悉又新异的教学情境, 给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一改往日不够积极的态度, 进入到教师所提供的各种情景中去, 并能热烈讨论。这样的课堂氛围是热烈的, 但是都是培养常规的数学思维习惯, 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维习惯就会形成思维定势, 总是跟着教师讲解的思路走, 听懂教师的讲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学生习惯了一种思维, 就会产生懈怠心理, 没有自己的思想, 这种单“课堂用心”式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 也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解决实际问题

本来理论性的知识就是来源于实践, 是实践经验所得;反之, 这些理论性的知识有服务于实践和生活。小学数学的基本题型主要就是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以及应用题等为主, 应用题主要涉及怎样买东西比较划算、求距离以及其他的生活问题情境, 但是其特点必然是以生活中某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题设, 如果把这些问题带入到生活中, 让学生独立的去解决, 想必每个学生都是跃跃欲试的吧。因此,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 建议学生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家庭的实际生活服务, 把数学运算运用到生活中, 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进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水平。

上一篇:工程索赔的程序下一篇:闸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