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能力

2024-08-04

口算能力(共12篇)

口算能力 篇1

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笔算、估算、简算能力。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口算尤为重要,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口算技巧的指导,使口算速度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进行口算教学时, 我发现学生的口算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1)口算速度比较慢。例如:应用凑十法计算2以内进位加法,学生不能马上熟练运用。由于这个原因,学生的口算速度很难快起来。(2)过于依赖扳手指。计算5+3,学生会把5根手指和3根手指合起来数一数共有8根手指, 所以5+3=8。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好理解 ,但会限制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 (3)口算容易出错。一年级学生心智不成熟,在口算时思想不集中,容易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忘记进位和退位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口算正确率不高。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 该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探究新方法,夯实基础

一年级基本口算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要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有的基本方法, 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年级口算不管什么内容,教学方法都差不多,主要有三种。

方法一:摆小棒。这种方法很直观,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计算原理,是学习其他口算方法的基础。

方法二:计数器。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采用计数器。学生一边说一边拨珠子计算,这是对摆小棒方法的一个改进,也是为教学凑十法的一个铺垫。

方法三:凑十法。这个方法是对前两种方法的一个抽象和概括,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许多其他的口算方法都是从它演变而来的。

通过这三种教学方法,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口算方法的探索,从而很好地掌握它。通过小棒和计数器的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竖式计算中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为什么会有进位和退位”。随着方法的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活动多样,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会了口算方法以后 ,还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内化和掌握。练习口算是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单调。

1.小组合作 ,共同提高 。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纪小,可是他们很喜欢自己动手,于是我提出让学生当小老师, 给同桌出题。我给出一定的出题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出题。如简单点的要求:写出四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题;提高型的要求:写出四道得数是整十数的一百以内的减法题(43-( )=40,98-( )=90……)等。

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出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这时学生就要学会考虑怎样加减才合适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同桌一个出题、一人答题的互助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从而使低年级儿童逐步掌握口算技巧。

2.激烈竞赛 ,一起比拼 。

一个人一旦对某样事情产生兴趣, 就等于这件事情已经成功一半。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成绩和学习信心呈正比例关系。针对这一点,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后,我常常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争红旗夺第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我会在课前花五分钟的时间,统一下发口算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样的题目,然后评出我班的“口算大王”,奖励一张表扬信,积累满五张就可以换一块橡皮。这样,在比赛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成功的欲望。

3.趣味游戏 ,一起进步 。

游戏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一定的作用,口算练习的重复性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如果课堂空余时间较多我就会做一些游戏练习口算,收到良好的效果。常用的游戏有:小青蛙找妈妈、蚂蚁搬家、邮递员送信,小猴摘桃等。

其中“小猴摘桃”是我经常使用的游戏。先准备好四棵大果树,在上面贴上写有算式的桃子。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一组学生开火车回答,一人回答一道题,答对算式就可以摘一个桃子,最后数一数哪一组摘的桃子最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不仅每一个学生的口算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为了取胜,组里的好学生会主动帮助口算有困难的学生。

三、重在平时,加强训练

口算方法学会了,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接下来就是日常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能用口算的地方就尽量口算解决。在授课之前,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或者新课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择口算题目,进行1分钟的快速口算,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预习新知,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课后我会选择一些学生的易错题,再结合新授课的内容,出一些口算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有时,我也会换一种形式,通过让家长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看清题目、用对方法、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口算教学的基础,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需要教师仔细教、学生认真学及家长的积极配合, 通过这三方的共同努力着眼于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口算能力 篇2

【摘 要】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任务。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说话,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1、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要靠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关键词】夯实基础 激发兴趣 提高速度 养成习惯 【目 录】

1、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正 文】

1992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2000年《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从小学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到,一直以来,口算教学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内容。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任务。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说话,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1、加强基本训练,夯实口算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矗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基本口算的重点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要天天练,其练习题的编排,可按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基本技能和形成技巧这样的顺序进行,训练的方式主要是视听和听算等。只有这些基本口算掌握扎实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同口算能力。

1、直观表象助口算。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应把8+5分成2和3,8与2组成10,10加3得13。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3、说理训练助口算。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

在口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如果老师教学有方,引导得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随这种体验不断深化。要培养学生口算兴趣,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使学生不感单调、不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口算比赛、对口令、游戏、竞赛、集体抢答等方式又可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等方式。口算作为新授课的铺垫,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

再者,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总之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可以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每个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之目的。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一)用“凑十法”口算。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如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3×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300。

(二)运用“分解法”口算。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5×32,原式变成:5×4×8=10×8=80。

(三)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 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四)熟记常用数据。如:1、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积。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1)、注重平时培养。只有坚持增强口算意识,才能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引导学生用口算解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进一步转化为技能。(2)、坚持天天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有许多做法,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在具体教学时,应“教无定法”。凡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坚持天天训练,才能奏效。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口算训练进行到底,把口算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口算的热情,稳步提高口算能力。

结论: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要靠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从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谢

辞】

【参考文献】

199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3

一、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较呆板,数感教差。部分学生在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需要一个个掰手指,甚至个别学生掰手都掰不对,不仅计算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超过10的数字计算就更变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此时,我首先通过顺数,倒数,接数,两个数,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各种数数形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再通过听数,快速摆实物知道数的大小,这样多少为学好计算做好铺垫。

二、在操作中让学生掌握算理

操作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弄清算理,准确计算。

三、注重训练学生口算速度,掌握计算方法

例如,在教学“9加几”中,我是这样安排操作学习的:(1)让学生拿小棒自己算。(2)学生交流汇报:你是怎样算的?通过交流发现后有三种方法:一个一个加起来;记着9,接着数6个;从6中分一个1给9个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5。(3)让学生再用其他方法算一算,比较哪种方法算得又准又快。让他们在操作比较中掌握最好的计算方法,弄清算理。在7、6、5加几的进位加法中,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口算的计算结果要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计算过程要熟练,计算方法要合理、灵活,则体现了速度要求。如果學生的口算速度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便是一句空话。特别是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要求每个学生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而在提高学生口算速度的形式方面,我是采取了多种灵活方式:如,(1)课前2分钟听口算练习,使全班学生每天都训练口算,及时反馈,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习惯。(2)对口令练习,这种方法特别适合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可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比一比谁反应快,谁算得对多。(2)各种游戏法,如找朋友、拍手游戏、开火车等口算训练方法。利用游戏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还要及时诊断学生的口算情况,及时给予补救,提高全班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4

一、口算教学的方法

口算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熟练程度的计算技能, 在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探索了两种训练方法:

(1) 视算:视算是学生看着算题进行, 非常直观。如做卡片, 在卡片上写出口算练习题, 教师按照顺序, 要求学生很快说出结果, 有时设计一些口算游戏, 寓教于乐, 比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看谁算得快”等。

(2) 听算:听算是听到算题进行口算。学生必须把题目记在脑子里, 再算出来, 比视算难度大。听算主要以教师读题为主、学生抢算为主。谁抢对的多, 给予适当的奖励, 如发小红花等。有时也让学生读题, 学生和老师一起抢答, 教师也参与互动, 学生情绪高涨, 既练习了口算, 又锻炼了记忆能力, 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

二、探究口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 直接影响笔算、估算的能力, 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

1. 小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口算教学中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老师们对口算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口算的错误率高。有时测试, 10分的口算题中, 只得到5~6分。一些教师认为口算容易, 便不注重口算的教学。重练习, 轻理解;重速度, 轻结果;只是盲目地多做多练, 不考虑对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题目没看清, 没读懂, 结果就报出来了。学生态度不端正、粗心大意, 检查时又不耐烦, 算完了事。因此, 口算准确率当然不会提高。

(2) 学生心理上的原因。小学生口算失误与心理有密切关系。小学生感知的事物比较笼统, 不具体, 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缺乏整体感, 没看清就写, 没弄清顺序就算。比如“25×4÷25×4”许多学生一看就想成“100÷100=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由于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 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有些学生在口算时, 还想着别的问题。我曾看过一个小笑话。儿子放学回家, 告诉爸爸:今天考试了, 有一题是3×7=?爸爸问:“等于多少?”儿子说:“不管它三七二十一, 我写了一个28”。尽管是一笑话, 但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粗心错误是常见的。

(3) 基本的口诀掌握不熟练。有些学生 (大多是学困生) 对乘法口诀理解不透彻, 没有利用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口诀, 要会顺着、倒着背乘法口诀。因此, 口算乘、除法就常常出现错误。

(4)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条件优越, 怕困难, 不肯动脑, 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因此也影响着教学质量。有的干脆使用计算器, 不动脑, 机械重复, 学习习惯差, 兴趣淡, 教师在教学口算时, 没注重对算理的理解, 老师出题, 学生盲目做题, 有时只图快, 不加思考地乱说, 结果错误百出。

2. 改进口算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1) 口算练习要有计划, 有步骤, 循序渐进。教师在口算教学时要认真钻研教材, 找出与学生及本期内容相符的口算练习并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为本班学生设计了口算日志, 每天上早读前利用5分钟, 由课代表出10道口算练习题, 做在日志上, 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经过一个月后, 我发现本班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了, 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2)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懂得其中的算理。口算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 并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算法, 形成口算技巧, 不能为了口算而口算, 关键是理解算理。如我在教学“245+199”时, 先把“199”看作“200”, 加上“200”等于多加了“1”, 要使原式的和不变, 那么就在后面减去“1”, 结果是245+199=245+200-1=444。通过实践, 学生发现了规律, 理解了基本算理, 再增加一定的练习, 就能达到熟练程度。

(3) 口算形式要多样化。口算练习要常抓不懈, 形式要多样,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走迷宫”等游戏, 还用卡片实物进行多样化的训练。

三、口算教学与数学能力的整合

学生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数学能力的提高, 把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加强智力训练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口算教学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口算练习时, 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认清题中的数字, 记住中间的结果, 要选择合适的心算方法, 要迅速而准确地算出结果。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锐力, 提高数感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有对数字的敏锐感, 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善于观察和发现。

3.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培养口算技巧

为了提高数学能力, 必须牢固掌握运算定律, 如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在口算中运用这些定律, 口算结果准确、迅速, 从而养成口算技巧如99×50= (100-1) ×50=100×50-1×50=4950

4. 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口算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推理能力, 如乘法的口算, 要熟记乘法口诀, 理解积与因素变化的规律, 并利用这个规律进行。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5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

念好“基”字经

“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矗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我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并说明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

应把8+5分成2和3 8 + 5

8与2组成10 2 3

10加3得13。 10

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念好“教”字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口算能力 篇6

关键词:小学;口算能力;耐心

一、提高学生数学口算的兴趣

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必须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导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喜欢接触陌生的事物等,进行口算训练的时候,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学生热爱训练的目的。

二、训练形式多样化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小游戏小活动,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

1.每天挑战“擂台主人”。

2.轮流做“医生”找“病人”。

3.选择喜欢的题型进行训练。

教学中利用闲暇时间,化整为零。如茶余饭后,家长扮演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进行提问,回答对了有奖励,回答错了再重新做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家长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多给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如,多带孩子去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让孩子口算价钱。

三、坚持每天的专项训练

学生训练的时候,给他们规定时间。坚持就是胜利,滴水穿石,日积月累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训练的时候可以采取下面的形式:

1.规定时间,让学生在口算簿上算题,或者听算练习。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好习惯让人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更高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

四、在生活中得到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多带孩子去买东西,让孩子去付款,去找零,在生活中锻炼孩子的口算能力。培养每天都口算的好习惯,熟能生巧。也可以带孩子看益智类的电视节目,去参加口算比赛,好胜心更能促使孩子提升口算能力。现如今,网络发展突飞猛进,在平时,可以在手机下载口算软件,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锻炼口算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口算的兴趣。

培养孩子口算兴趣要有耐心,要坚持,要有方法,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打消学生的兴趣。定一个长期的计划,持之以恒来训练,形式要灵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李文菊.加强小学数学口算教学培养[J].基础教育:上,2013(11).

[2]单丽华.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J].黑河教育:下,2012(09).

提高计算能力,从口算抓起 篇7

一、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口算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不足,数感较差,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如,在教学“十几减几的口算”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学具,比如小竹棒、三角形卡片、 圆形卡片。先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通过自己理解、 总结得出最佳口算方法。

二、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注意力比较分散。平时在做题前,让学生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做题时要确定运算步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做完后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

三、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形成技能

一年级学生用凑十法口算7+5,刚学时要说出口算过程,因为7和3合成10,把5分成2和3,7加3得10,10再加2得12,找出规律:“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最后省略思维过程,直接得出7+5=12。即用规律去进行计算,学生在掌握了一些计算规律之后,还能自行找出更多的计算规律,并能大幅度提高计算速度,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四、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注意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不相同,因此,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有效趣味训练, 提高口算能力 篇8

一、目标体现阶梯性

1. 目标激励是教育教学的预期结果, 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

具体、明确的目标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有目标才有动力, 低年级的孩子也是如此。因此, 口算训练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如在苹果树上画满大苹果, 每个苹果后面藏着一道口算题, 让学生摘苹果, 算对的学生可以得到苹果作为奖励;也可以是准备几张小房子图片作为小动物的家, 门上用数字标好房间号码, 每个学生手里拿一张小动物的图片, 图片上印有一道口算题目, 学生根据口算题目的答案为小动物找家, 找对的学生一样可以得到奖励。这样有目标的训练非常受学生的喜爱, 学生的积极性能极大地被激发出来, 是一种很有效的练习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练习方式一般耗时较长, 练习的数量会受到限制, 因而这种方法最好在新授课后进行巩固时运用, 这样既可以激发兴趣, 使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也能在训练中及时发现问题, 对口算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

2. 口算训练内容要有一定的阶梯性。

根据儿童的特点, 设计的口算内容应由浅入深, 练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循序渐进, 拾级而上,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上练习课“10以内的加减法”时, 一上课, 我就对大家说:“今天我们来玩闯关游戏, 聪明勇敢的孩子能得到智慧果, 敢参加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敢!我们喜欢挑战!”“勇敢的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首先, 第一关:我们来到小熊布置的聪明屋 (出示卡片:加法、减法各10道口算题) , 学生口答。“很好, 大家顺利通过了聪明屋, 我们继续往前走。哟!来到了第二关:智慧山挡住了去路, 每座智慧山上都有三个数, 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这三个数的和。” (小组合作举手抢答) 等学生解答完后, 智慧山移走了, 我们继续往前走, 来到了目的地第三关:智慧洞, 大门紧闭, 只有答对门上的题目, 才能打开大门, 取出智慧果。低年级学生好奇、好胜, 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在这一环节中, 我利用课件设计闯关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达到巩固“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目的。

如果口算训练的设计只是简单地重复同类型的题目而希望得到知识的巩固, 那是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只有通过分设阶梯性目标, 才能使口算训练的每一个过程都收到“让学生跳一跳刚好摘到”的效果, 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

二、过程体现游戏性

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 也容易疲劳,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这样可以提高口算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 我经常开展以下几种有趣的游戏活动。

1. 数学划拳游戏。

这个游戏方法类似成人喝酒时划拳的方法, 玩时2人一组, 通过手指的弯曲表示出0~9这10个数, 游戏时两人一边同时出数, 一边同时猜两数的和, 谁猜对了谁就赢。这个游戏趣味性强, 对提高学生“20以内的加法口算”能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 儿歌游戏。

如在学完“4的乘法口诀”之后, 为减轻学生的大脑疲劳, 我设计了儿歌游戏: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一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在学完“8的乘法口诀”之后, 我让大家数螃蟹:小朋友, 快快来, 数数螃蟹几条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一只螃蟹8条腿, 两只螃蟹16条腿, 三只螃蟹24条腿……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游戏活动激起全班学生的兴趣, 他们情绪盎然, 在欢快的气氛中既巩固了知识, 又发展了数学思维能力。

3. 掷色子游戏。

准备2~4个骰子, 2~4人一组, 游戏时一次可以投2个骰子, 哪2个面向上, 就用哪2个面上的点数求和 (或求差、求积) , 并抢答得数。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深, 还可以逐渐增加到3个、4个甚至更多骰子。

4. 玩扑克牌游戏 (算“24点”) 。

直接用扑克牌中的A~9来作为游戏的道具。游戏时, 任意拿出4张扑克牌, 根据这些牌上的数进行四则计算, 要求最后得数为24。这项游戏寓口算于活动中, 学生感兴趣并乐意参与, 从而自觉地练习计算。每次拿出的牌上的数一般不会完全相同, 把每次的4个数组织成最后得数为24的计算过程必然不会相同, 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有时4张牌上的得数算得24比较难, 也会有4个数无法算得24的情况, 这时可以换牌再算, 以维持学生算“24点”的热情。这种练习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可以在课间、放学后、课堂中进行, 参与的人员也不限, 可以是小组内几名学生, 可以是班级中任意一些学生, 甚至可以是家庭成员,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来, 和学生一起进行比赛。通过开展扑克口算游戏, 学生的口算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组织体现竞争性

学生的兴趣被培养起来以后, 如何让他们长时间保持这种兴趣是关键中的关键。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是一项有力的措施。

1. 指得数比赛。

我在黑板上写出所需要的数, 请两人上来比赛, 老师说题目, 学生就根据老师说的题目在黑板上指出得数, 看谁指得又对又快。为了让每个人都动起来, 我在指定两人到前面参加比赛的同时, 把下面的学生也分为两队, 人人当裁判员, 用“打手势”的方法分别记先指对的次数, 最后老师看左右两部分学生打的手势, 就知道几比几了。这种比赛, 如同进行一场紧张的排球赛, 大家跃跃欲试, 情绪高涨。而要当好裁判员, 也必须算得快, 这样就把两人的活动变为全班的活动, 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果。

2. 接力比赛。

教师发给每一小队一张口算卡片, 上面印有6~7道题 (根据每组人数而定) 。比赛开始, 第一个学生做完一题后, 迅速传给后一个学生, 如此传下去, 看哪一小队最后一个学生先将口算卡传到老师手里, 并且计算结果正确, 就算胜利。

3. 看得数, 找算式比赛。

在黑板上写出11~20各数, 讲台上各摆15道算式, 找到的算式贴在黑板上对应的得数下面。各小队选1个学生在10秒钟内, 比一比谁找的算式最多, 找的算式最多的小队获胜。

4. 听算比赛。

教师口头念题, 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 找速度快的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比视算难度大些, 需要学生认真听, 并积极地思考, 迅速地计算, 耳、脑、手、口并用。

四、内容体现开放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达到口算正确熟练, 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实现。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 设计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 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 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练习, 以此来激发学生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

1. 找规律算。

在口算练习中增加开放题, 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 让学生在□里填数:12=□+□。学生找出了许多答案:12=9+3=8+4=7+5=6+6=……在练习过程中, 把和是12的进位加法进行了有序整理。有的学生还从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找到一个答案, 然后把一个加数加上1, 另一个加数减少1, 就可以找到其他答案。

2. 学生编题。

学生之间互相出题, 通过互相对比, 来提高口算能力。

3. 学生自算。

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 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

4. 悄悄算。

单号组学生先算, 把得数悄悄地告诉同桌, 同桌同意他算的结果, 就点点头;不同意, 就举手向老师报告, 老师再带领大家讨论谁对谁错。做完几道题后, 换双号组学生计算。

5. 连图算。

快速口算, 按得数顺序连一连, 看看它是什么图形。如在教学完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 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点, 从而达到“对答如流”的口算要求, 我为学生准备了可供操作的学习材料 (每人一个小信封, 里面装有连线题) 。学生快速口算, 按得数顺序连一连, 连线后是一条可爱的小鱼。这个趣味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巩固了对数的顺序的认识, 而且让学生动手绘图, 拓展了交叉学科技能。

幼儿口算能力培养三步曲 篇9

从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来看, 他们的认知以直观为主, 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在口算过程中, 对算理没有清晰的认知, 喜欢在活动或游戏中进行口算, 而对抽象的口算较为反感, 在口算中恒心较差, 注意力容易分散。综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在幼儿口算教学中, 教师就要以形象直观的口算来引导幼儿进行口算过程中, 在口算中注重形象性引导, 让幼儿掌握算理, 以多种形式来辅助练习, 为幼儿的口算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一、直观引入, 激发兴趣

幼儿的口算能力是建立在数字认识的基础上的, 在幼儿小班教学中, 很多幼儿虽然对生活中的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抽象的阿拉伯数字还没有建立起系统认知。因此, 在幼儿口算教学中, 教师就需以直观的引导方法来引导幼儿对数字进行认知。

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 活动法中借助卡片是不错的方法。如在对数字3个认识中, 教师可幼儿分为不同的小组, 每个小组3个人, 然后引导幼儿对小组人数进行庆清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先做好示范) , 幼儿在清点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地进行。在此基础上, 教师可引导幼儿利用学具来分类, 如将小棒分为3根一堆, 然后再数一数。也可通过多媒体引导, 让幼儿数生活中的人、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后, 教师在利用卡片来呈现数字3, 然后引导幼儿正确认读、书写。应该说, 在幼儿口算教学中, 对数字的认知是基础, 只有让幼儿正确认识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才能为口算教学奠定基础。

在幼儿认识数字的基础上, 教师就需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条件来进行口算。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是尤为关键的。因此幼儿的认知以直观为主, 只有将幼儿引入到一定的情境中, 让他们充当一定的角色, 才能有效地激发其口算的兴趣。如在2+3的口算教学中, 教师借助幻灯片创设了“做客”的情境, 让幼儿充当家里的主人, 家里有3个人, 今天有两个小朋友来家玩, 要准备几个碗, 或者要喝饮料, 应该准备几个杯子等问题, 幼儿在情境中, 通过小棒、积木等学具来进行摆放, 从而理解算式中的含义, 进行正确口算。

二、形象引导, 明白算理

在幼儿教学中发现, 一些幼儿在教师问其2+2等于多少的过程中, 他们会随便回答, 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不能理解“2+2”中第一个“2”、“=”和第二个“2”的真正含义, 于是只能“异想天开”。而另一方面是幼儿虽然知道算式中数字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但因为没有掌握一定的算理, 不知道该如何去计算。因此, 通过情境的导入, 让幼儿掌握数字和算式所代表的含义后, 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来掌握口算的算理。

在引导幼儿掌握算理的过程中, 注重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引导幼儿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如在大班的幼儿口算教学中, 对10以内加法的教学, 教师就需借助形象的比喻, 让幼儿明白“凑十法”的真正含义。如7+5的口算, 教师先以“游戏亲家情境”来导入, 有5个小朋友在操场上游戏, 后来又去了5个, 现在有多少个呢?通过幻灯显示, 让幼儿用积木来代替“人”, 先在桌面左边摆放7块积木, 然后在右边边摆放5块积木, 比一比哪边的积木多, 通过数一数来比较哪边的积木块接近10, 当幼儿发现7还差3个时, 引导幼儿从5中借3个来凑成10, 然后在引导幼儿观察, 现在左边有10块积木, 右边只剩下3块积木了, 再问“一共有多少个?”这样, 幼儿就能很容易的看出是12个了, 接着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棒、铅笔等来分一分, 还可组织幼儿进行活动, 通过活动来具体分一分, 促进幼儿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三、多样练习, 培养技能

在幼儿口算教学中发现, 一些幼儿今天刚学习了4+5的口算, 当第二天教师再对其进行训练时, 幼儿又不知道该怎么计算了, 经过教师引导复习, 幼儿很快又会计算了。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幼儿“学得快, 同时也忘得快”的缘故。因此, 在幼儿口算教学中, 教师就需通过反复训练来促进幼儿口算能力的发展。但同时又发现, 幼儿对相同的情境或活动兴趣不浓, 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幼儿口算中采用丰富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来对幼儿实施练习。

其次, 在训练方法上一定要多样化。常见的如卡片法、游戏法、活动法、故事法、情境法等。如在学习5-2的口算中, 教师利用兔子吃萝卜的故事, 告诉学生早上小兔子吃了一个萝卜, 中午又吃了一个, 还剩下几个?同时, 还可让幼儿用卡片来进行练习, 如让班级中一些幼儿拿有数字5个卡片, 一些幼儿拿减号, 一些幼儿拿数字2个卡片, 一些幼儿拿3的数字卡片, 通过活动举卡片组织游戏来完成口算训练。还可通过扮演法, 让幼儿戴上不同的道具, 扮作小兔子, 萝卜等, 通过小白兔吃萝卜的故事角色扮演来完成对幼儿对口算的训练。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口算能力 篇10

一、加强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口算的技巧

1.加强基础性训练培养。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加强学生自主口算能力训练,应循序渐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口算本,针对每节课的知识特点,进行基础性训练。课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每天用1.5分钟进行自主口算训练。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 如:视算、听算、抢答、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 课上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2. 实行针对性训练。

高年级数的运算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探究中发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费时又最容易出差错的,也是学习的难点。通过分析归纳,学生自主将异分母分数加(减) 法归纳成三种情况,在平日的练习中,有针对性地把分数的口算训练,放在这三种情况上。

(1) 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 方法是:大数的分母是这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只要把小数的分母扩大倍数与大数相同,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几倍,再按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口算。如: 1/12+1/3=1/12+4/12=5/12。

(2) 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通分后,公分母就是这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13+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 “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结果是16/63。

(3) 两个分数,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直接通分口算,迅速得出结果。

3. 强化记忆性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学生们发现熟记一些常用数据, 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如:

1熟记和、积为整十、整百和整千的特殊数据: 如0.25+0.75=1 0.9+0.1=1 0.5 ×2=125 ×4=100 125×8=1000等;

21—20的平方数;

3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如, 1/2=0.5=50%1/4=0.25=25%2/5=0.4=40% 1/8=0.125=12.5% 等;

4 1π ~9π: π=3.14 2π=6.28、 3π=9.42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 12 9π=28.26;

5理解和掌握有关0的计算特征:如,知道“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以上这些数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 进行规律性训练。

在平日的训练中,学生能自主对运算定律熟练掌握。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的内容。如46× (100+2) =46×100+46×2=4600+92= 4692,78×102-2×78=78× (102-2) =78×100=7800。

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学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以很好地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享受,而且大大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保证训练时间和训练形式多样,激发学生自主口算兴趣

口算比赛是小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形式,而要养成一定的口算习惯和能力,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练习的平台,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渐产生兴趣。本学年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 课前1.5分钟。

每天上课前,学生个人或小组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出10道口算题,学生自主练习,为本节课的计算服务。每堂课1.5分钟时间不是太多, 但是日积月累,一学年坚持下来,学生有了很大的收获。

2. 早自习10分钟口算比赛。

早自习的口算主要是学生自查昨晚作业的口算训练情况,除了训练口算小册上的作业题,还训练一些新题。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分为口答和笔试两部分。口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练、搭档练以及挑战赛和口算接龙赛等,评选“口算大王”“最佳搭档”“限时挑战冠军”等。在进行口算接龙比赛时,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也可以全班进行。 有时为了检查学生是否精神集中,在全班口算接龙时,我不断变换车头,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 并乐此不疲。当然,也可以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听算抢答,评选“抢答冠军”……总之,口答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笔算主要是检查学生口算小册上的作业题的掌握情况,教师统一计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做完,然后同桌交换互批,小组内统计成绩,评选 “优胜小队”,这样做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准确率。最后,教师把每天的比赛结果统计在班级的口算评比表上。这样有训练,有评比,学生自主口算兴趣大大增强。

3. 下午自习8分钟笔算。

充分利用每天下午的自习时间,出10道脱式计算题,让学生在8分钟内完成,检查学生的口算应用情况。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口算能力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口算速度和准确率提高的有效保证。许多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没有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所以在口算教学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

(1) 认真看数的习惯。做题时,让学生认真看清0、8、6这几个数字。另外,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 要求学生看一眼就记住,养成认真看数的习惯。

(2) 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视觉错误,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都要要求学生必须规范书写。

加强口算训练 提高计算能力 篇11

一、加强算理教学

1.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计算教学中,教材编排了很多有趣的情境图,一年级的“9加几”中有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盒子,二年级上册有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算理图。如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中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通过设置问题“1头大象运2个十根木头,那么3头大象运多少根木头”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可以启发学生先想3个2是多少,可以用口诀“二三得六”,继而再思考3个20就是60。用好算理图,使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弄清为什么这样算,只有明白算理,才能为学生正确计算做好铺垫。

2.要求学生叙述算理。当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之后,要安排相应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这样既可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9加几”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操作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9+4可以表述为:把4分成1和3,9加上1得10,再加上3得13);最后通过9+3、9+5等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规律。这样经历了观察、思考、概括三个阶段,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保证了初学时的正确性。

二、鼓励多样算法,多向选择

1.尊重学生,放飞思想。有这样一道口算题:34+25,我问学生:你想怎样来算?生1:我把25分成20和5,先用34+20=54,再用54+5=59的方法。生2:我用30+20=50,4+5=9,50+9=59。

对于这两种方法,我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优化。从教者的角度来看,觉得第一种方法更好些,因为只有两步,方便快捷,再说,教材上用的也是第一种方法。可是结果却不尽然,很多学生喜欢用第二种方法,认为第二种方法算得既快又好,还有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在家中让学生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各计算了10道题,还记录了时间。结果,的确是第二种方法用时少。因此,我没有把教材的那种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由选择。事后我又仔细研究了这两种算法并发现,第一种步骤少,但是心算的难度加大,要把34加20的结果54记在心里,再进行第二步加5的口算。而第二种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可以在计算时把十位相加先记录在等号后边,再把个位相加记录下来,相对来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像这样,当教师和学生的观点有了冲突时,不妨宽容一些,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口算,效果会更好。

2.帮助观察,适度提高。在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连加、连减这一内容的学习,当学生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准确计算后,我又设计了一节活动整理课,让学生观察图意列出算式(左边有4个苹果,中间有7个苹果,右边有6个苹果)。师生对话如下。

生1:4+7+6=17。

生2:还能用4+6+7=17。

生3:我是用6+7+4=17。

师:这些算式都对吗?

生总:当然都对啦,得数都一样!

师:好棒啊!你们觉得哪一个算式算得又对又快呢?

生4:第2个最好算,4+6正好等于10,10加6就是16。

师:呵呵,不错不错。老师也喜欢这种算法呢。我这里还有一道算式“7+2+8”,你能猜到老师会怎样算吗?

生5:老师,你肯定是先用2+8=10,10+7=17,对不对啊?

生6:我看出来了,老师喜欢把凑成10的数先算,算得快。

就这样,我不着痕迹地渗透了简便运算的基本原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合理安排口算练习

1.注重基础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不要好高骛远,要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练起。基础性的训练是进行一切复杂口算的基础,一年级上学期的10以内的加减法、下学期的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等,都是将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松懈不得。

2.坚持天天训练。每节数学课开始后的3~5分钟的口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进位加的练习课中,可以安排这样的几组题:65+3,65+6,23+5,23+9,来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比较出异同点,提醒学生注意些什么,加强知识间结构的联系。

3.设置典型错误训练。在口算训练中,应设置一定的典型错误练习,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小医生,进行找错、纠错、改错的训练,学生乐于接受,这样能防止有类似的错误发生,对自身也是一个警示作用。

4.加强课外练习。课堂上进行的口算训练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调整教学节奏,而课外训练则可弥补课堂教学中训练时间短、训练不到位的缺点,配合课内训练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每天由父母出10道口算题进行练习,请家长批改后给出得分,教师每周进行点评,鼓励优秀生,促进后进生。日积月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了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教学,到了中高年级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学生才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应从数学学习的起始年级就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口算教学。

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探究 篇12

一、学生口算错误的成因分析

(1)口算题目抽象、单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但教材中口算内容都是从具体实物、数量关系中抽象出来的,难免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对口算训练缺乏兴趣,更不能正确认识口算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度,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口算的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加重学生的厌烦情绪。

(2)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未形成。低年级学生因入学时间短,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比如,书写时不规范、字迹写得马虎。最常见的就是把“6”写成“0”,把“7”写成“1”,或者数字看颠倒,如“21”看成“12”,还有一些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如9+( )=18 需要逆运算,学生常常会出错。还有如没有检验等原因,都会导致口算错误。

(3)算理理解不到位。理解算理是掌握计算方法的重要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口算能力。只有在理解算理的支撑下,学生才能深刻、透彻地掌握算法。如果没有抓住理解算理这个计算教学的本质进行教学,单纯地讲解算法,就会使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且在计算教学中也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不能只完成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还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重视算理的教学。

二、提高口算能力的针对性策略

学生的口算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数学计算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注重算法多样化。在低年级口算教学中,要注重算法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算理、掌握方法。比如,在教学20 以内加减法时,出示12-7,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探求解法。有的学生,通过摆学具找答案;有的学生想,“我先将12分成10 和2,10-7=3,3+2=5”,问题就解决了;有的学生用数手指头的办法,把12 记在脑子里,从12 开始数,一边屈指一边数11、10、9、8、7、6、5,结果是5;还有的学生想7+5=12,所以12-7=5,通过“想加做减”的方法来计算。这样,学生的思路就拓展开,兴趣被激发。在多种算法的展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劣,择优而用。这也很好地渗透了优化的数学思想,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注重直观教学。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数学的突出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所以,从具体直观教学到抽象概括出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学要遵循的一种教学原则。比如,学生认识10 以内的数时,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如1 个杯子、1 朵花等抽象出数字“1”。运用小棒进行教学,在分与合的过程中,感知数字的组成。然后,继续讲解进位加法如8+3:课堂上出示8 根小棒,想想现在多了3 根小棒,怎样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很多学生想到“拿2 根小棒放到8 那儿变成10 根,还剩下1 根,所以总共11 根”。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看到8 想到8 和2凑成10,根据这个方法算出8+3=、9+2=……直观操作和凑十法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技巧和口算能力。

(3)归纳规律,突破难点。设计教案之前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课本中依托数学知识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素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获得新知。比如,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先幻灯演示,理解口诀的来源及意义之后,出示这样的一道习题:1 个9 是(比10 少1),两个9 是(比20 少2),三个9 是(比30 少3)。学生填写之后,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1 个9=10-1,2 个9=20-2,3 个9=30-3,归纳出“9 和几相乘等于几十减去几”的方法。这不仅能突破“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难点,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注重训练,方式多样。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不能只依靠记忆,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口算教学难免枯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除了常见的开火车、找朋友、送信、闯关、夺红旗之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1)伸手指助口算。如教学10 以内的加法,可让学生与老师互动。老师伸一个指头,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几个指头,然后写出算式,口算结果,最后汇报。接着,让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在小组中合作、与同桌合作。这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0 以内的加减法,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配卡片口算。这种练习,需要学生将各自手上的数字组成算式,进行口算。这种方式比较简单,让学生每人自制一套算式卡片,两人进行,比比谁最棒。3)扑克牌计算。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或者同学同伴之间玩扑克牌猜数字的游戏。比如,一人摸到3,就说我的两倍是6,让另一位猜是多少,接着互换角色进行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手中牌多谁就赢。据了解,学生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和父母互动,学习效果也很好。4)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有点争强好胜,但引导好了,倒是对学习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所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口算比赛,比如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做得又多又快。这既关注口算速度,又关注口算准确率,然后通过授予“口算能手”等光荣称号来激励学生。5)方法总结,灵活运用。掌握系统的计算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步骤进行计算方法的总结、归纳,让方法成线性建构在学生的大脑里,深刻理解新知,灵活运用新知。比如,教学5 的倍数,例举1×5=5、2×5=10、3×5=15、4×5=20、5×5=25……每一个算式的得数都是比前一个多5,因为1×5=5 表示1 个5,2×5=10 表示2 个5相加,以此类推。运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学习6 乘几,让旧知的学习方法在新知学习中得到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结束语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注重算法多样化,注重直观教学,注重归纳规律突破难点,注重训练方式多样,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口算是所有运算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将为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形成、加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应是低年级数学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

摘要:口算是估算、笔算等计算的基础。口算题目抽象单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未形成、算理理解不到位,导致部分学生口算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实例分析,从注重算法多样化、注重直观教学、注重归纳规律突破难点、注重训练方式多样等方面,研究夯实基础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关键词:口算能力,算理,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程超,刘帆.小学生口算能力实证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3]郭宝珠.提高小学计算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05).

[4]胡凤仙.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宁夏教育,2014(12).

[5]邓敏.小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4(11).

上一篇:高校学生党员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