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方法

2024-10-05

口算方法(精选12篇)

口算方法 篇1

数学学习的中心内容是计算,只有迅速、准确地进行各类计算,才是数学学习有效的根本保障。而口算能力又是计算的基础,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口算能力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数与代数阶段的整数的加减乘除、小数计算、分数计算,空间与图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统计概率中数据的分析与计算,综合与实践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离不开口算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口算能力训练有以下作用。

一、口算能力训练的作用

1.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是口算能力训练的基础

小学数学低年级阶段对于数的学习与计算分为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逐渐到万以内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训练,从这个角度来看,20以内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是重中之重。20以内加减法主要训练学生的拆分、凑十等基本计算方法,以口算为基础,稳扎稳打逐渐形成完整的计算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于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运算,都是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的。例如,9+8的计算是20以内加法计算,在这里要让学生学会拆分的方法、并运用凑十的方法以最快、最准确的口算得到其结果。无论是拆大补小还是拆小补大还是五五得十的方法,都要训练出孩子更快的口算方法,有了口算,才会真正地计算,才会有准确的结果。

乘法口诀是口算训练的第二个基本基础,我们在学生文具盒、作业本好多用具上都能够看到它,本意就是让小学生用更多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乘法口诀的记忆,可见其重要性。乘法口诀要让学生注意口诀的乘除法联系,也就是说每个口诀既包括两个乘法算式又包括两个除法算式;还要让学生注意口诀的方向性,让他们知道“七八五十六”既有“7×8=56”这个式子,又有“8×7=56”这个式子,随着年级的增加,还要能够得到56÷8=7和56÷7=8,在中高年级,如果教师对于学生乘法口诀表面理解,对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算能力的培养是片面的。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整数运算,还是小数、分数的运算,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乘法口诀的运算。巧妙使用各种方法,让各年级段的学生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诀,落实在日常数学口算中,循序渐进地提高的口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 学生口算能力训练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始

我们都知道学生口算的练习是有规律性和逻辑性的,有经验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经常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看得准、判断得准,才能口算得准。例如,在出现“7×6=?”这个口算式子后,学生就要仔细观察这个式子是乘除法中的乘法而不是加减法,再反映出这个式子用“六七四十二”这个口诀,并且是反方向,结果是42。这个过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包含着学生日常精细的训练,如果学生口算迅速,就证明观察能力的训练比较到位。往往说,小学生的有效数学经验都是从学生日常观察活动中得到的,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从习惯中培养让学生善于观察、有效捕捉数学信息,更好、更准确地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

3. 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口算是要求有速度的,这就要求学生有快速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要对口算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结果。学生快速反应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学生速算、准确算的前提保障。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还能够有效帮助其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比较重要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不是唯一的路径,要多管齐下,让学生从诸多的方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使学生口算更快、更准确。

二、口算能力训练的方法

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作用不容忽视,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学生口算能力训练的形式要多样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课堂对于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方法很多。例如,用好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是系统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合理安排好前置性作业,让前置学习更有效,从而在课堂复习环节中出现口算,既完成计算训练,又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老师出题是训练的基础和核心,老师对于口算理解是系统科学的,由此教师一定要找好分类,把握好、运用好。学生间相互出题方法也很好,学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训练点最有效的。

2. 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要定期强化

日常教学中的各类训练后,形成一定发散型的口算经验,教师一定要定期组织进行强化,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检测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从而让学生形成扎实的口算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口算方法 篇2

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二、提高口算能力-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的同学是不是觉得有时题目中的计算内容很广泛呢?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所以我必须通过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

1.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

三、提高口算能力-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要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相信大家非常不喜欢异分母分数加法吧?因为它太容易出错啦。现在请大家自己想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不是只有下面这三种情况?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相信大家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其实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来求得公分母。具体方法是:把大的分母(大数)一倍一倍地扩大,直到是另一个分母小数的倍数为止。如1/8+3/10把大数10,2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是8的倍数(5倍),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看了上面说的,大家是不是已经发现每种情况中的口算规律了啊?那么只要多练习,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提高口算能力-规律性的训练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内容,有整数、小数、分数的形式出现。在带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大家往往会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如/16×8,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000,用化假分数的一般方法计算则耗时多且容易错。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2.规律性训练

主要是个位上的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结果的口算方法。

3.掌握一些特例

如较常遇见的在分数减法中,通分后分子部分不够减,往往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1、2、3等较小的数时,不管分母有多大,均可以直接口算。如12/7-6/7它的分子只相差1,它差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少1,结果不用计算是6/7.又如:194/99-97/99,分子部分相差2,它差的分子就比分母少2,结果就是97/99.减数的分子比被减数的分子大3、4、5等较小的数时,都可以迅速口算出结果。又如任意两位数与1.5积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再加上它的一半。

五、提高口算能力-综合性训练

1.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

2.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出现;

3.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需要大家训练时持之以恒,否则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以收到预期效果的。

下面我们给出四个具体的训练口算能力的四个方法,只要同学们按照这四个方法进行口算训练,那么口算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一、小学生提高口算的四种方法之一:会算法—笔算训练

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检验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单,那么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试,答题,答题要用笔写,笔算训练是教学的主线。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不运用任何实物计算,无论横式,竖式,连加连减都可运用自如,用笔做计算是启动智慧快车的一把金钥匙。

二、小学生提高口算的四种方法之二:明算理—算理拼玩

不但要使孩子会算法,还要让孩子明白算理。使孩子在拼玩中理解计算的算理,突破数的计算。孩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计算。

三、小学生提高口算的四种方法之三:练速度——速度训练

会用笔算题还远远不够,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四、小学生提高口算的四种方法之四:启智慧——智力体操

不单纯地学习计算,着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激发左右脑潜能,开发全脑。经过快心算的训练,学前孩子可以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包含),数的意义(基数,序数,和包含),数的运算机理(同数位的数的加减,)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处理复杂信息分解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低年级口算训练方法之我见 篇3

[关键词]低年级 口算训练 速度 正确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51

口算,简单地说,就是一边心算一边口说的运算。低年级学生口算速度慢,出错率高,已经成为一种共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学习效率。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与正确率呢?具体来说,口算训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规律,训练有序

口算主要是借助头脑中一定程序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计算规律,将口算过程详细展开,让学生进行口述,使口算方法得到内化,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

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在口算训练上我主要采取了三步走的训练方式。

第一步:让学生参照如下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结构细化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计算步骤。

第二步:只显示算式与计算过程结构框架图,让学生按照计算规律在心中进行默算训练。

第三步:看算式,想过程,说得数。

35+9= 47+7= 57+6= 83+9= 74+8=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扶到放。先让学生按照计算过程结构细化图细说,再根据计算过程结构框架图想一想计算过程,并在心里默算,最后直接说出得数,完成口算训练。原本复杂的计算过程,经过教师逐步的压缩、简化以后,计算规律及算法算理在学生心中已经形成,这样学生口算起来定然会有凭有据、快速轻松。

二、形式灵活,注重激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口算训练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的训练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

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对于“8-3=( ),5-4=( )……”这类习题,教师可以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在训练中力求“火车”开得快,开得稳。而对于“3-( )=2,10-( )=4……”这类习题,教师则可以采取“找朋友”的形式,让学生将这些习题分别做成独立的算式卡片,再做一些写有具体数字的数字卡片。练习时,拿着数字卡片的学生说:“我是活泼可爱的数字××,谁愿意和我做朋友啊?”这时,拿着相应算式卡片的学生就快步走到他的身边。

在低年级口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口算的快乐。

三、有的放矢,分类训练

在口算训练时,由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差异,口算速度和正确率也不尽相同。为了使每个学生的口算训练能力都有所提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相应的训练。根据学生口算时的表现,可以把学生分为紧张型、粗心型、缓慢型以及方法不当型。

紧张型学生表现为,被教师提问时,由于心理紧张,导致计算屡屡出错。对于这类型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放慢脚步,适时鼓励,使学生的情绪先得到稳定,进而算出正确的结果,体验成功的快感。

粗心型学生表现为口算训练中出错频繁,但是出错的原因并不是不懂,而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这些学生在看数字时,经常只瞟一眼,就根据大概印象计算出得数。对于这类型的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让他们确保看清楚数字与符号之后再动笔,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缓慢型学生表现为思维、行动、语言等较为迟缓,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对于这类型的学生,教师先要引导他们在计算时集中注意力,再利用比赛等训练形式,逐步提高口算速度。

方法不当型学生表现为由于口算方法掌握不当导致口算结果错误。对于这类型的学生,教师就要手把手地教,及时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口算方法,学生的口算能力自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各类型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使其端正学习态度,用心练习。

总之,口算是学生的一项必备技能。教师要从学生的基础抓起,从学生的口算习惯与效率抓起,只有从小养成正确口算的习惯和意识,学生在做题时才会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口算方法 篇4

以5为个位数的数,我们可以用k 5表示,其中k=1,2,3,4,5……(例如k=2时,k5表示25;k=11时,k5表示115)。那么,以5为个位数的两个相同数之间的乘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k 5×k 5=[k×(k+1)]25

其中右式[k×(k+1)]25中,5表示个位上的数,2表示十位上的数,k×(k+1)表示十位数之前的数。这个公式通俗地讲就是,先计算k×(k+1)的值,然后在这个值后面添上25。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这个方法的精妙。

学会了这种方法以后,对于较小的以5为个位数的两个相同数之间的乘积,就不用通过笔算了,直接口算就可以得到结果。

对于较大的以5为个位数的两个相同数之间的乘积,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加快我们的笔算速度。比如说115×115,我们只用计算11(11+1)然后在这个值后面添加25,因为11(11+1)=132,所以115×115=13225。

这种方法如此简便,但是它科学吗?下面我们将证明这种方法的合理性。

因为k5×k5=(k×10+5)(k×10+5)=k×k×100+2×k×10×5+25=k×k×100+k×100+25=k×(k+1)×100+25

按照公式中的记法,k×(k+1)×100+25=[k×(k+1)]25,故结论得到证明,因此这种方法是合理的。

口算方法 篇5

1尽可能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寻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数学又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只有联系生活的数学,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小学的学生在没有家长督促的前提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把乘除法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例如在学期刚开始,学生初次接触乘法的时候。我没有先急着给学生先讲什么乘法的意义呀,乘法怎么做呀。我和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是赶集的日子,等会放了学我们去赶集想买点什么呀?”学生有说苹果的,有说香蕉的,有说面包的等等。我说:“待会老师想买几斤苹果,现在苹果好像是两元钱一斤吧。老师想买五斤,我得带多少钱去呀?帮老师算算呗!”学生们就给我想带多少钱,有几个可爱的学生还告诉我说:“2加2加2加2加2,算出来就是十元呀,老师你带十元就够了。”我又问:“那老师要是想买一百斤呢?把一百个2加起来吗?”同学们说是。我又问:“那要是一千斤,一万斤呢?全加起来不是太麻烦了吗?”自然而然的给学生引出来乘法的来源,意义。学生也就很容易就懂了。

2尽可能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个时间小缝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二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做应用题的时候往往是方法对,结果不对。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助于培养农村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农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农村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我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下面几个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1利用每节课的缝隙时间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九九乘法口诀”。二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我在每节课的缝隙时间里,都会和学生玩“九九乘法口诀”的一些游戏。甚至在学生站路队回家的路上都让他们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2.2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我在课堂上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出口算题,让学生既熟悉乘法口诀,又能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口算时不仅要求学生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

2.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都会布置学生自己出十道和当天学习内容相关的计算题,并对学生提出要求:首先要认真校对,其次要自己计算、规范书写。

通过以上的方法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不再出现做应用题时方法对,结果不对的情况了。

3在日常教学中,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我所在的这所农村小学,学生放学回家后,家长辅导的很少很少,基本就是靠学生自觉、自学完成作业,复习、预习自己学到的知识。所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能教你们一时,教不了你们一辈子,你们一定要学会自己学习、自己看书。这样在上完学以后才能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3.1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一般的学生在自学时,往往只是走马观花,随便翻翻书完成任务就罢了。我在初始阶段利用上课时间和学生一起自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我会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我会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能形成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3.2充分运用各种途径、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3.3指导学生课堂小组合作,提高自学效率。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我经常会让学生在做完某一个练习后,先小组讨论答案,找出统一答案,再找出不会的,我在统一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

3,4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我认为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充分的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年级数学口算实用技巧

1.凑整法

凑整法就是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法凑整

例:32+15+8

原式=32+8+15=40+15=55

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把几个数相加。

2、减法凑整

例:50-13-7

原式=50-(13+7)=50-20=30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

3、乘法凑整

例1:25×14×4

原式=25×4×14=100×14=1400

先熟记25×4=100,125×8=1000;碰到25、125这样大的乘数先看看是否可以凑出4、8。

例2:25×32

原式=25×4×8=10×8=80

在熟记上面式子的基础上,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

2.巧用乘法分配律

巧用乘法分配律格式为:m(a+b)=ma+mb

例1: 33×99

原式=33×(100-1)=3300-33=3267

例2: 666×666

原式=333×2×222×3=999×444=(1000-1)×444=444000-444=443556

3.找基准数法

找基准数法就是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例:623+595+602+600+588

可选择600为基数,原式=600×5+23-5+2-12=3008

4.熟记常用数据

熟记1到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可以有效提高做计算题的速度。

口算练习

47+53= 6×5 = 7×5 =

52+39= 1×8 = 2×9 =

27+53= 2×5 = 15+19=

8×5 = 76-43= 56-26=

9×5 = 74+18= 87-56=

8×7 = 60-46= 7×5 =

7×2 = 77-25= 53+46=

52+17= 24-2×5 =

87-7+20= 45-11+8 =

38+56= 57-18= 2×4 =

6×9 = 49+16= 33+53=

46+3= 3×4 = 58-21=

49-8= 3×1 = 75-56=

4×3 = 91-66= 6×5 =

52-7= 32+47= 6×5 =

4×4 = 7×6 = 6×9 =

43-22= 42-7-30=

38+25+10= 76-36+15=

63-59= 35-22= 79-75=

9×7 = 9×1 = 52+27=

43+20= 9×3 = 29+39=

6×3 = 8×6 = 85-36=

64-25= 1×1 = 47-9=

36-11= 1×4 = 8×6 =

36+56= 3×3 = 6×5 =

78-5= 70+27= 76-3×1 =

92-4×3 = 4×6 = 7×3 =

55+29= 54+28= 9×7 =

2×6 = 26+30= 60+32=

2×2 = 29+67= 56+24=

98-46= 26-15= 7×1 =

5×3 = 9×6 = 69-18=

8×2 = 3×6 = 66-36=

86-13= 49-7= 8+5=

口算方法 篇6

[关键词]口算能力 口算训练 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73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元化。”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势在必行。

一、口算的定义

吴正宪在《小学数学》一书中这样定义口算:“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用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也是运算中独立的部分,同时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口算还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口算的定义可以说是心算,是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依靠学生个体对数的运算的理解,依靠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运算方式。

二、口算训练可以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的提高基于口算训练。口算训练对学生的主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口算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1.加强口算训练,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熟练运用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为正确笔算铺路搭桥。口算中,学生首先必须认真审题,看看有哪些运算符号,有哪些数据;然后再想想采用什么计算法则,按照哪种运算顺序;最后才算出答案。在熟练的口算训练中,学生将逐步达到快速计算、快速评价、快速纠正,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例如,在教学100-(68-32)时,大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直接计算为:

100-(68-32)

=100-(68+32)

=0

其实正确的计算方法是:

100-(68-32) 100-(68-32)

=100-36 =100-68+32

=64 =64

2.加强口算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口算训练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优等生的优势,发挥小组长的领先带头作用。在联系评价中还可以让组长对本小组的同学进行评价,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又能适当减少教师的评价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互评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就会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3.加强口算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思维概括能力

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与速度上,因此口算的特点是快速与灵活。口算时一般计算得又快又对的学生,能迅速地再现计算时所需的基本知识,使知识条理化,并善于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简捷地得出结果。这说明口算能力的强弱不止体现了学生在计算法则等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而且更加体现了学生在思维概括能力上的差异。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口算能力,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好途径。如在教学166+167+168+169+170这道题目时,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计算方法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而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会这样算:

166+167+168+169+170 166+167+168+169+170

=170×5-4-3-2-1 =168×5

=840 =840

三、小学生口算训练的方法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长大》,内容讲的是几个实习医生的故事,故事里讲到一个实习科目叫做“伤口缝合”。因为学生所掌握的能力不同,指导老师们会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对应的训练,不同的实习医生在完成这个科目的学习时用的时间各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实习医生们都要经过几个月的模拟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且考核合格后,才能在病人身上进行实体缝合。现在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口算时要轻结果重过程,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时,在注重算理过程的同时也应该强调医疗界的这种“熟能生巧”的精神。因此,改进口算训练的根本方法是研究和把握学生进行计算学习的心理过程,使训练符合儿童认识规律和特点,并不断发展他们的智能,从而达到训练目的。

1.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必须做到天天练、课课练

可以在每节课开头先用2-3分钟口算20道题,日积月累,形成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每天开展10分钟的口算专题训练。教师在开展每日口算训练时要题量适度。题量过多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题量过少又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题目的难易也要适度,难度偏大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课堂气氛低沉;过于简单,又不能使学生得到提高。教师要根据学情,待学生熟悉计算方法后,再适当增加口算练习量,逐步提出限时口算题量的要求,并针对错误率高的算式进行重点练习,还可以采用口算笔答的形式训练。

2.要重视与口算有关的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

比如要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就要先熟悉一位数与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要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学生又必须熟悉乘法口诀。要进行多位数减法的口算训练,学生首先要熟悉退位减法。数学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学生对任何知识点的不熟悉都有可能形成口算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对所执教的班级进行各种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知识的断链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比如,学生对乘法口诀不熟悉,就专门开展课前2分钟乘法口诀背诵活动,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达到熟练,然后再开展针对其他项目的专项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学有所成,才能使这些知识的掌握成为学生口算能力提高的基础。

3.口算训练要尽量做到视算、听算有机结合

视算有一定的直观性,听算在脑中反映题目与计算过程,两者可以相互结合。视算一般除了利用口算题卡、课前板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听算可以是教师口述,也可以播放录音。总之,尽量做到形式多样,避免形式单一,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视算、听算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手、脑、口、眼并用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4.口算训练要形式多样化

口算训练要针对儿童特点,形式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以上提到的口算题卡、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口述等方法外,还可以借助各种游戏进行口算训练,如“开火车”“送信”“猜猜看”“爬高峰”“找朋友”等,最值得一用的是扑克牌游戏。扑克牌游戏适合任何年级段的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具体做法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任意抽取两张扑克牌让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对于中年级学生,任意抽取一张或者两张扑克牌,让学生思考,要再补充几张扑克牌才能凑够24;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每人抽两张扑克牌,利用加、减、乘、除法算出24。总之,利用游戏来进行口算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采取最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训练。

5.口算训练要加强算理教学,同时也要注意算法多样化

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数学学习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所以,要掌握口算方法,关键是理解算理。以新授7+5=?为例。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得出计算过程后,教师要求学生详细说出计算过程。第一种算法:因为7加3得10,可把数5分成3和2,7先加3得10,10再加2得12,最后省略思维过程后,可直接算出7+5=12;第二种算法:因为5+5等于10,所以把7分成5和2,先用5+5=10,再用10+2=12,最后省略思维过程后算出7+5=12。

6.口算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

比如,在进行“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训练时,平时我们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让学生做几道类似的试题,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让学生发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快速口算方法是:三位数的个位与一位数相乘的积,如果有进位,可以直接把进位的数写在十位上,然后再写出三位数的百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这样计算可以提高口算速度。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这个教学方法在学生刚接触“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时,最好不要急于让学生去掌握,还是按常规训练方法训练一段时间后再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找出简便算法,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因为,虽然在教学时强调了算理,但是这个简便方法大多数学生在学了以后还是容易跟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混淆,常常会把三位数个位与一位数相乘所得的进位数加到百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结果中去。所以,学生知识的掌握也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就好比气球充气一样,一次比一次吹大一点,最后气球就会吹得很大,而一口气把气球吹到最大限度,气球就容易爆,反而得不偿失。

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口算训练必须坚持常态,形式要多样,要天天练、课课练。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合理地计划好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加上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相信只要我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保持有效的口算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就一定会有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将更加缜密,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更进一步提高。

口算方法 篇7

一、让评价先于教学设计

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侧重于事后性的学生学业成就甄别, 很少关注促进学生学习。新课程针对传统课程评价的局限和不足, 提出了建立发展性评价的理念, 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要求用评价来促进学习, 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曾呼吁:教师应像关注上课一样关注评价!

我们的口算网络测试平台, 它首先是一个口算能力的测试平台, 但它并不是单纯地关注口算终极结果,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我们平时的教学服务, 最终目标实现评价先于设计。虽然目前我们的教学还没能达到, 但也在尝试利用口算测试平台让我们的口算教学评价与设计相伴相随。

在我们老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口算教学过程中, 不仅利用网络测试平台关注学生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还根据课堂中学生的测试效果来调整我们的教学。网络测试平台实时反馈的数据有:班级整体的速度、正确率、每一位同学做题的具体情况, 全班的错题集, 错题分别是哪些同学出现的等。授课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口算方法的指导, 决定再练习哪部分的题, 练习多少, 而不是完全参照之前设计好的教案里既定的题目来行课。口算网络测试平台的建立为灵活、动态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有力的支持。

下图为四年级某班同学练习的变化趋势图。

口算网络测试平台的建立, 使得我们老师的教学真正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如乘法口诀的教学:教材上是一句一句有规律的呈现。而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掌握编排口诀的规律, 并不是对每一句口诀都需要用相同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比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一七得七等, 学生在生活中早就有所接触, 再如九九八十一学生更是张口就来, 那么在口诀的教学中哪些是难记的口诀,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口算测试平台对以前学生的乘法口算题进行错误统计和分析, 以此来规划我们的口诀教学。这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口算测试成为学生美丽的向往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训练目标、训练内容, 通过自我调控进行练习与测试, 让口算训练和测试成为了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

1. 以前学生面对一页页一张张的口算题是既怕又恨, 老师

们面对海量的口算题批阅、分析和纠错也是苦不堪言。口算网络平台的创建实现了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进行口算练习, 在练习中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主选择训练的时间, 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结果的反馈进行反思口算方法的合理性, 还能自主进行纠错。真正实现了“我的口算我做主”。这让训练成为学生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 而不是外在的压力和评价。

2. 而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应用,

学生的口算训练即游戏, 让学生怕练习转变为喜欢训练。如果有学生不满足自己训练成绩或未达到训练目标, 口算网络平台可以实现重新训练, 让孩子不断地挑战自己,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口算练习和测试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3. 我们原来的口算测试总是要老师出卷,

规定统一的时间, 全班同学同时进行。口算差一点的同学一听到口算测试就有恐惧心理, 而平台的创建使孩子的练习成为测试, 测试就是练习, 平台对学生练习数据的分析功能和反馈功能, 相当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口算学习建立了一份电子档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状况对不满意的测试可以选择重测, 自己挑战自己, 让口算又成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口算网络测试平台的经验分享交流等版块又让孩子们有交流和互动的空间, 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下图为同学们在口算网络平台上交流口算心得

三、网络平台成为校本化课程资源生成的过程

口算训练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是测试的过程, 而且还是校本化课程资源生成的过程。口算网络平台大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建立起学校校本化的口算“常模”。尤其是对某一内容的板块错误分析, 为老师以后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从而也让老师们在教学某一部分内容的时候真正做到心中有“底”。

常模的建立又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确立正确的思路。我们老师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将从模糊的、经验式的反思逐步过渡到建立正确的思路, 用实证式的数据来反映我们的教学, 从而提高每一位老师的专业研究水平。

口算方法 篇8

在进行口算教学时, 我发现学生的口算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1)口算速度比较慢。例如:应用凑十法计算2以内进位加法,学生不能马上熟练运用。由于这个原因,学生的口算速度很难快起来。(2)过于依赖扳手指。计算5+3,学生会把5根手指和3根手指合起来数一数共有8根手指, 所以5+3=8。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好理解 ,但会限制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 (3)口算容易出错。一年级学生心智不成熟,在口算时思想不集中,容易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忘记进位和退位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口算正确率不高。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 该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探究新方法,夯实基础

一年级基本口算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要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有的基本方法, 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年级口算不管什么内容,教学方法都差不多,主要有三种。

方法一:摆小棒。这种方法很直观,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计算原理,是学习其他口算方法的基础。

方法二:计数器。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采用计数器。学生一边说一边拨珠子计算,这是对摆小棒方法的一个改进,也是为教学凑十法的一个铺垫。

方法三:凑十法。这个方法是对前两种方法的一个抽象和概括,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许多其他的口算方法都是从它演变而来的。

通过这三种教学方法,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口算方法的探索,从而很好地掌握它。通过小棒和计数器的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竖式计算中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为什么会有进位和退位”。随着方法的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活动多样,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会了口算方法以后 ,还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内化和掌握。练习口算是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单调。

1.小组合作 ,共同提高 。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纪小,可是他们很喜欢自己动手,于是我提出让学生当小老师, 给同桌出题。我给出一定的出题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出题。如简单点的要求:写出四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题;提高型的要求:写出四道得数是整十数的一百以内的减法题(43-( )=40,98-( )=90……)等。

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出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这时学生就要学会考虑怎样加减才合适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同桌一个出题、一人答题的互助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从而使低年级儿童逐步掌握口算技巧。

2.激烈竞赛 ,一起比拼 。

一个人一旦对某样事情产生兴趣, 就等于这件事情已经成功一半。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成绩和学习信心呈正比例关系。针对这一点,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后,我常常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争红旗夺第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我会在课前花五分钟的时间,统一下发口算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样的题目,然后评出我班的“口算大王”,奖励一张表扬信,积累满五张就可以换一块橡皮。这样,在比赛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成功的欲望。

3.趣味游戏 ,一起进步 。

游戏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一定的作用,口算练习的重复性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如果课堂空余时间较多我就会做一些游戏练习口算,收到良好的效果。常用的游戏有:小青蛙找妈妈、蚂蚁搬家、邮递员送信,小猴摘桃等。

其中“小猴摘桃”是我经常使用的游戏。先准备好四棵大果树,在上面贴上写有算式的桃子。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一组学生开火车回答,一人回答一道题,答对算式就可以摘一个桃子,最后数一数哪一组摘的桃子最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不仅每一个学生的口算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为了取胜,组里的好学生会主动帮助口算有困难的学生。

三、重在平时,加强训练

口算方法学会了,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接下来就是日常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能用口算的地方就尽量口算解决。在授课之前,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或者新课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择口算题目,进行1分钟的快速口算,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预习新知,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课后我会选择一些学生的易错题,再结合新授课的内容,出一些口算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有时,我也会换一种形式,通过让家长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看清题目、用对方法、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从笔算到口算 篇9

一、巧算二次函数解析式

1. 原题: (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15页第9 (1) 题) 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 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1) (-1, 3) , (1, 3) , (2, 6) 。

分析:通常方法是将以上三点坐标代入y= ax2+bx+c, 得到并解出一个关于a, b, 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但我引导学生观察点的坐标特点后, 使学生发现:由于 (-1, 3) , (1, 3) 两点的纵坐标相同, 故可设y=a (x+1) (x-1) +3, 再把 (2, 6) 代入解析式, 求出a, 代入所设解析式即可。小结:对于所给点的坐标为 (x1, h) (x2, h) 时, 可设解析式为y=a (x-x1) (x-x2) +h, 这样, 原需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

2. 原题: (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15页第9 (3) 题) 根据二次函数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 求出函数的解析式。 (3) (-1, 0) , (3, 0) , (1, -6) 。

分析:通常方法是将以上三点坐标代入y= ax2+bx+c, 得到并解出一个关于a, b, c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但我引导学生观察点的坐标特点后, 学生发现:由于 (-1, 0) , (3, 0) 两点的纵坐标相同且为0, 所以这两点都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故可设y=a (x+1) (x-3) , 再把 (1, -6) 代入解析式, 求出a即可。

小结:对于所给坐标为 (x1, 0) (x2, 0) 时, 可设解析式为y=a (x-x1) (x-x2)

二、巧算“每每型”问题的最值

1. 原题: (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23页探究1) 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 每星期可卖出300件, 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 每涨价1元, 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 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 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 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分析:此题是典型的“每每型”问题, 书上的方法通常是首先分出涨价与降价两种情况, 对于每种情况, 根据总利润=每件利润×卖出件数, 得出函数关系式, 化为一般形式后, 再求其相应最值。而我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后, 发现:利用总利润=每件利润×卖出件数, 根本不用化为一般形式, 甚至只需通过口算, 即可求出其相应最值。其理论根据是:乘积形式的解析式有利于求出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 而两交点的中点横坐标正是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

由于6250>6125, 综上可得定价应为65元时, 才能使利润最大。

使用上述方法, 能实现“从笔算到口算”的要求, 如对于教材第24页的函数, 立得r=22.5时, y值最大。

三、利用份数比巧算数形结合题

原题: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为A (x1, 0) , B (x2, 0) , 而x1, 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a≠0) 的两个根, 则根据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可得到A, B两点间的距离

参考以上公式, 解答下列问题:设二次函数y =ax2+bx +c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 交点为A (x1, 0) , B (x2, 0) , 抛物线的顶点为C, 显然△ABC为等腰三角形。 (1) 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 求b2-4ac的值。 (2) 当△ABC为等边三角形时, 求b2-4ac的值。

分析 : 过C点作CD⊥x轴, 易看出第一问中 , CD =AD =AB /2, 直接代入, 计算即得b2-4ac=4;而第二问通常的方法是:利用几何中“直角三角形中,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以及本题提供的公式。

但我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在练习还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等腰直角三角形及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对这两种三角形研究会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比为1:1;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1::2。故对于第二问, 可利用三边的份数比轻松列出, 进一步, 求得 b2-4ac=12.

小结:“应用两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份数比”与“利用勾股定理及其它几何定理”解题相比, 非常快捷, 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且学生易于掌握。涉及这两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题在数学考试和作业中十分普遍。

摘要:在二次函数教学中, 求解析式、最值等可以用快捷方法。

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10

一、口算教学的方法

口算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熟练程度的计算技能, 在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探索了两种训练方法:

(1) 视算:视算是学生看着算题进行, 非常直观。如做卡片, 在卡片上写出口算练习题, 教师按照顺序, 要求学生很快说出结果, 有时设计一些口算游戏, 寓教于乐, 比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看谁算得快”等。

(2) 听算:听算是听到算题进行口算。学生必须把题目记在脑子里, 再算出来, 比视算难度大。听算主要以教师读题为主、学生抢算为主。谁抢对的多, 给予适当的奖励, 如发小红花等。有时也让学生读题, 学生和老师一起抢答, 教师也参与互动, 学生情绪高涨, 既练习了口算, 又锻炼了记忆能力, 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

二、探究口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 直接影响笔算、估算的能力, 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

1. 小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口算教学中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老师们对口算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口算的错误率高。有时测试, 10分的口算题中, 只得到5~6分。一些教师认为口算容易, 便不注重口算的教学。重练习, 轻理解;重速度, 轻结果;只是盲目地多做多练, 不考虑对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题目没看清, 没读懂, 结果就报出来了。学生态度不端正、粗心大意, 检查时又不耐烦, 算完了事。因此, 口算准确率当然不会提高。

(2) 学生心理上的原因。小学生口算失误与心理有密切关系。小学生感知的事物比较笼统, 不具体, 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缺乏整体感, 没看清就写, 没弄清顺序就算。比如“25×4÷25×4”许多学生一看就想成“100÷100=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由于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 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有些学生在口算时, 还想着别的问题。我曾看过一个小笑话。儿子放学回家, 告诉爸爸:今天考试了, 有一题是3×7=?爸爸问:“等于多少?”儿子说:“不管它三七二十一, 我写了一个28”。尽管是一笑话, 但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粗心错误是常见的。

(3) 基本的口诀掌握不熟练。有些学生 (大多是学困生) 对乘法口诀理解不透彻, 没有利用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口诀, 要会顺着、倒着背乘法口诀。因此, 口算乘、除法就常常出现错误。

(4)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条件优越, 怕困难, 不肯动脑, 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因此也影响着教学质量。有的干脆使用计算器, 不动脑, 机械重复, 学习习惯差, 兴趣淡, 教师在教学口算时, 没注重对算理的理解, 老师出题, 学生盲目做题, 有时只图快, 不加思考地乱说, 结果错误百出。

2. 改进口算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1) 口算练习要有计划, 有步骤, 循序渐进。教师在口算教学时要认真钻研教材, 找出与学生及本期内容相符的口算练习并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为本班学生设计了口算日志, 每天上早读前利用5分钟, 由课代表出10道口算练习题, 做在日志上, 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经过一个月后, 我发现本班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了, 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2)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懂得其中的算理。口算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 并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算法, 形成口算技巧, 不能为了口算而口算, 关键是理解算理。如我在教学“245+199”时, 先把“199”看作“200”, 加上“200”等于多加了“1”, 要使原式的和不变, 那么就在后面减去“1”, 结果是245+199=245+200-1=444。通过实践, 学生发现了规律, 理解了基本算理, 再增加一定的练习, 就能达到熟练程度。

(3) 口算形式要多样化。口算练习要常抓不懈, 形式要多样,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走迷宫”等游戏, 还用卡片实物进行多样化的训练。

三、口算教学与数学能力的整合

学生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数学能力的提高, 把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加强智力训练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口算教学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口算练习时, 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认清题中的数字, 记住中间的结果, 要选择合适的心算方法, 要迅速而准确地算出结果。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锐力, 提高数感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有对数字的敏锐感, 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善于观察和发现。

3.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培养口算技巧

为了提高数学能力, 必须牢固掌握运算定律, 如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在口算中运用这些定律, 口算结果准确、迅速, 从而养成口算技巧如99×50= (100-1) ×50=100×50-1×50=4950

4. 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口算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推理能力, 如乘法的口算, 要熟记乘法口诀, 理解积与因素变化的规律, 并利用这个规律进行。

口算方法 篇11

关键词:低年级;口算卡片;口算练习

小学生学习数学,口算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10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而口算是其他一切运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决定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因此,口算教学已成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选择良好的练习方法,对于孩子的口算兴趣和技能培养尤为重要。笔者在二十多年的小学数学从教生涯中,把卡片联系作为学生练习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口算卡片的作用

1.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特点是:持久性差,没有明确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口算能力才能提高。口算卡片是一种游戏性的练习,制作过程简单、易操作,使用方便、快捷,从制作过程到练习使用可全部由学生亲力亲为。并且,多种样式的卡片形式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疲劳,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长时间地保持这种兴趣。

2.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的力量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要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课堂上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让他们练习口算,于是,家长成为孩子们游戏时的重要对象,这样,孩子游戏的阵地从学校延伸到了家里。

二、口算卡片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口算卡片分为算式卡片、数字卡片和数字转盘三种形式,分别介绍如下。

1.算式卡片

算式卡片是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技能训练的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卡片的内容是20以内加减法,根据教材的进度,需要分四个部分来制作。

10以内加法,共45道题目,将两个加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删减一道题目,就只剩25道了,都是能借助2~10的组成来进行计算的加法算式。10以内减法共45道题目;20以内进位加法共20道题目;20以内退位减法共36道题目。

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便于孩子使用,一般建议制成扑克牌大小,或名片大小。为了保证能多次重复使用,要用质地较好的卡纸、挂历纸、空白名片卡。(2)为便于提升训练速度,每张卡片上只写一题。(3)只写算式不写得数。做卡片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背诵算式,而是为了让孩子勤动脑、多练习,把计算的基本功打扎实。如果把得数写上去,学生只需要读算式,不需要动脑子算结果,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反应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

2.数字卡片

数字卡片,顾名思义就是在每张卡片上只写1~9中的任意一个数字,这样的卡片要制作完全相同的两份,也可以用扑克牌来代替,方法是把一副扑克牌去掉大王、小王、J、Q、K后,按照花色分成两部分,使用时从每一部分任意抽取一张先算加、再算减,再放回原处,任意抽取另外一组,如此反复练习并达到熟练程度。

3.数字转盘

数字转盘是指用大小两张圆纸片,每张纸片的外围书写上需要计算的数字,把小纸片覆盖在大纸片的上面。计算时将两个转盘上的数字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加减或乘的运算。完成后,转动小转盘,即出现第二组口算题,如此反复练习。这种方法适用于课堂练习,能够达到快速高效的效果。

三、口算卡片的使用方法

每次使用之前,要先把卡片像洗扑克牌一样打乱顺序,再让孩子进行口算。

教师可以用课前五分钟集体训练。方法是由老师出示卡片,全班学生集体口算,刚开始要读算式、报得数,孩子算的速度变快以后,为节省时间,可以直接报得数,不再读算式。

每天晚上进行相应的口算卡片练习,这可以作为一项固定的家庭作业,也可以和家长展开口算比赛。家长要有输有赢,不要每次都赢,“打败”家长会让孩子有成就感,但不要让孩子看出你是故意让他的。每天的第一遍练习,注意孩子哪些题目算得不熟练,把这张卡片拿出来,一遍练完后,再有重点地练习不熟练的题目,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每天练习十到十五分钟,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练习积极性。

为了让孩子练的效果更好,建议用秒表为孩子计时,并将每一遍所用的时间记录下来,让孩子看得见自己的进步。为了督促孩子练好口算卡片,可以为孩子设计一张练习情况记录表,每周根据情况给孩子一个奖励,比如奖励一本书或者奖励周末看一个儿童节目等。

四、口算卡片的注意事项

1.既要重视练习形式,又要重视练习实效

有些教师在教学生口算时喜欢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岂不知“车”一到站,此项练习也就结束。表面上看,学生注意力集中,车开得顺当。但是,全班只有一、两个小组有“开火车”的机会,轮到“开火车”的学生,也只是算了自己将要算的那一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口算时,要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全面的训练。

2.既要重视题量多少,又要重视时间长短

有不少教师知道口算的重要性,但在课堂上却没有时间加强训练,一般会让学生回家练习。尤其是在低年级,不少教师每天都规定学生回家后做一定量的口算练习题,但是忽视了练习时间长短的控制。一份口算练习卷,可能是几分钟内做好,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做好,还有的学生边做边玩,花费了更长的时间。这样不同的练习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因此,要根据题量的多少,合理规定练习的时间。

3.既要重视结果正误,又要重视过程优劣

在进行口算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学生口算过程的优劣,忽视方法的优化,学生用拙劣的方法进行练习,即使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不能灵活掌握,只能永远停留在原有认知层面上,很难提高口算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勤动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在开启学生智慧上下功夫。

浅析小学数学口算教学 篇12

一、口算训练的作用

1. 加强口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与记忆能力。

如口算的听算练习, 由于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集中性注意力。再如, 口算是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 因而学生在口算36×4等算式时, 必须记住计算的中间结果, 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完成整个口算过程。

2. 加强口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口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 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 主要表现在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上。口算能力不只是体现学生对计算法则等数学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 而且更加体现了学生在思维概括能力上的差异。因此, 加强口算教学, 提高口算能力, 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概括能力的良好途径。

3. 加强口算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口算练习可以用来复习和加深某些训练技能和技巧, 也可以用来直接为理解新知识做准备, 还可以用来构成较复杂的技能、技巧的单项训练。在巩固新知识的时候, 如果学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复习刚学过的新知识, 而教师仍需要检查课堂教学效果时, 口算练习无疑是进行这一课堂活动的最有效的练习形式。

二、如何进行口算训练

1. 重算理, 找规律, 让学生大胆地说, 培养他们获取口算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突出口算的算理教学, 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只有经常运用算理进行口算, 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心智活动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切忌让低年级学生死记硬背地进行口算。

2. 引入游戏, 燃起热情。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 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燃起学习的热情。国内外的教学实践也证明, 科学地采用游戏进行教学非常有益。因此, 经常在口算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 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完了6、5、4、3、2的加法以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玩一个金鱼钻圈圈的游戏, 几条身体上写着6+、5+、4+、3+、2+的金鱼要想通过9、8、7、6、5这几个圈圈, 必须把每道算式的结果算对, 算错了要给大家表演节目。通过借助游戏辅助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把被动式的教学变成了直观的兴趣教学。这样, 学生就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口算知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大量的事实证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口算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因为在实际教学考试中, 学生漏题和抄错题的现象比较严重, 尤其是在口算部分, 漏题的失分占到总失分的3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对所要计算的题目, 一眼扫过, 就匆匆做题, 致使计算结果错误或在计算中“走弯路”。因此, 在口算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告诉学生拿到计算题要做到“三看”:一要看清运算的数字, 二要看清运算的符号, 三要合理选择计算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 字迹端正, 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此外, 教师也要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展示的天地, 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数学、学习计算。我相信, 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口算, 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养成良好习惯, 其口算能力定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4. 视算、听算结合练。

在口算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视算、听算教学, 使学生能够通过耳听、眼看迅速口算,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在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水平, 由慢到快, 由浅入深, 可先进行视算, 再进行听算, 复杂的题先视算, 掌握基本要领后, 再逐步进行听算。通过反复练习, 使学生不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1) 视算。教师将口算题做成卡片、转盘、表格等形式, 让学生看着题目口算出得数。 (2) 听算。教师口头叙述算式, 学生听后说出或写出得数。 (3) 笔答。教师将课本上或另印好的口算题交给学生, 让全体学生边口算边把结果写出来, 这种形式的口算有利于扩大练习面, 让每个学生的口算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之, 我们要巩固口算方法, 并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巩固口算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算积极性, 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杜翠兰.加强算法指导, 提高口算教学实效[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0 (11) .

[2].李梅.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周迎娣.加强小学口算提高速算能力是数学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奠基石[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

上一篇:条件摩擦磨损下一篇:对中国财政政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