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4-09-28

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精选12篇)

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1

计算是数学的基本能力。而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 在头脑中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口算也叫心算, 口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和笔算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何计算都是由若干个口算组成。口算能力提高了, 计算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那如何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浅谈一下我的拙见。

一、口算教学的方法

口算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熟练程度的计算技能, 在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探索了两种训练方法:

(1) 视算:视算是学生看着算题进行, 非常直观。如做卡片, 在卡片上写出口算练习题, 教师按照顺序, 要求学生很快说出结果, 有时设计一些口算游戏, 寓教于乐, 比如“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看谁算得快”等。

(2) 听算:听算是听到算题进行口算。学生必须把题目记在脑子里, 再算出来, 比视算难度大。听算主要以教师读题为主、学生抢算为主。谁抢对的多, 给予适当的奖励, 如发小红花等。有时也让学生读题, 学生和老师一起抢答, 教师也参与互动, 学生情绪高涨, 既练习了口算, 又锻炼了记忆能力, 增强了数学的趣味性。

二、探究口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强, 直接影响笔算、估算的能力, 进而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

1. 小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小学口算教学中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老师们对口算不够重视, 导致学生口算的错误率高。有时测试, 10分的口算题中, 只得到5~6分。一些教师认为口算容易, 便不注重口算的教学。重练习, 轻理解;重速度, 轻结果;只是盲目地多做多练, 不考虑对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题目没看清, 没读懂, 结果就报出来了。学生态度不端正、粗心大意, 检查时又不耐烦, 算完了事。因此, 口算准确率当然不会提高。

(2) 学生心理上的原因。小学生口算失误与心理有密切关系。小学生感知的事物比较笼统, 不具体, 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缺乏整体感, 没看清就写, 没弄清顺序就算。比如“25×4÷25×4”许多学生一看就想成“100÷100=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由于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 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有些学生在口算时, 还想着别的问题。我曾看过一个小笑话。儿子放学回家, 告诉爸爸:今天考试了, 有一题是3×7=?爸爸问:“等于多少?”儿子说:“不管它三七二十一, 我写了一个28”。尽管是一笑话, 但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粗心错误是常见的。

(3) 基本的口诀掌握不熟练。有些学生 (大多是学困生) 对乘法口诀理解不透彻, 没有利用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口诀, 要会顺着、倒着背乘法口诀。因此, 口算乘、除法就常常出现错误。

(4)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条件优越, 怕困难, 不肯动脑, 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因此也影响着教学质量。有的干脆使用计算器, 不动脑, 机械重复, 学习习惯差, 兴趣淡, 教师在教学口算时, 没注重对算理的理解, 老师出题, 学生盲目做题, 有时只图快, 不加思考地乱说, 结果错误百出。

2. 改进口算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1) 口算练习要有计划, 有步骤, 循序渐进。教师在口算教学时要认真钻研教材, 找出与学生及本期内容相符的口算练习并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为本班学生设计了口算日志, 每天上早读前利用5分钟, 由课代表出10道口算练习题, 做在日志上, 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经过一个月后, 我发现本班学生口算能力提高了, 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2) 要求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懂得其中的算理。口算教学要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 并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算法, 形成口算技巧, 不能为了口算而口算, 关键是理解算理。如我在教学“245+199”时, 先把“199”看作“200”, 加上“200”等于多加了“1”, 要使原式的和不变, 那么就在后面减去“1”, 结果是245+199=245+200-1=444。通过实践, 学生发现了规律, 理解了基本算理, 再增加一定的练习, 就能达到熟练程度。

(3) 口算形式要多样化。口算练习要常抓不懈, 形式要多样,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走迷宫”等游戏, 还用卡片实物进行多样化的训练。

三、口算教学与数学能力的整合

学生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数学能力的提高, 把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与加强智力训练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口算教学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在进行口算练习时, 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认清题中的数字, 记住中间的结果, 要选择合适的心算方法, 要迅速而准确地算出结果。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锐力, 提高数感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有对数字的敏锐感, 要有一双“火眼金睛”, 善于观察和发现。

3. 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培养口算技巧

为了提高数学能力, 必须牢固掌握运算定律, 如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在口算中运用这些定律, 口算结果准确、迅速, 从而养成口算技巧如99×50= (100-1) ×50=100×50-1×50=4950

4. 培养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口算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推理能力, 如乘法的口算, 要熟记乘法口诀, 理解积与因素变化的规律, 并利用这个规律进行。

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是关系到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关键。

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2

滨河小学李思胜

口算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将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如何利用自制教具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论文办法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论文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低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论文。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再如进位加法9+2的表象建立,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堂上先出示盒子里9个小球,外面2个小球,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学生很快地想出办法来,说:“我将外面2个中拿1个放到盒子里,这样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是1个,一共11个。”我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并当场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表示对他的奖励,同时向学生说明这种办法叫“凑十法”,看到9,就想9和几凑成10。在此基础上我马上出了几道:8+3=?,9+4=?„„学生都对答如流,并准确地说出了凑十的办法,这样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确率。

二、注重算理教学论文,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办法的主要途径是领悟算理,口算办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领悟,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上课前选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并能类推出8加几,7加几„„的计算办法。教学后,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会写思路图,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地训练得以巩固。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论文,上课一开始出示16-7=(),问:“16减7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等于9。”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因为9+7=16,所以16-7=9”,我马上表扬:“你说得很好,这种办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它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争相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说完之后,我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通过说理训练,办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三、科学设计训练办法,巩固提高口算能力

小学生思维表象力强,不通过合理的训练很难形成技能,我在口算训练中采用了以下几种办法:

1、视算听算结合训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2、形式多样乐此不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⑴抢答口算题

抢答练习能提高口算速度,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提前把口算题写在卡片上,通过快速的出示卡片,让学生抢答。

⑵笔录口算争奖章。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3

关键词口算能力;基本方法

一、抓好“基”字經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1)直观表象助口算。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2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个皮球的盒子,另外再准备2个皮球,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个皮球?”很快有学生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皮球中拿1个皮球放进盒子里,盒子里就有10个皮球,外面还有一个,一共11个。”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应把8+5分成2和3,8与2组成10,10加3得13。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2-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二、把好“教”字关

“教”就是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

1.用“凑十法”口算。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如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1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

2.运用“分解法”口算。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成25×4×8=10×8=80。

3.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4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5)熟记常用数据。如:1.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积。

三、用好“练”字法

“练”是指口算要经常训练。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1)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口算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口算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活动进行计算的方法,它是笔算的基础。通过口算训练,能培养学生迅速计算的能力,强化记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一、加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是培养口算能力的基础

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口算中已知数字进行分解、分组,进而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例如,刚入学认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教室里有几块黑板?花园里有几棵大树?学校门口有多少奖牌等等;还可以教学生写数学日记,鼓励学生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出去购物的时候,多让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钱,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了解数字的特点,自觉主动地通过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口算兴趣的同时,还使学生养成了持之以恒自觉坚持口算的好习惯。

二、传授口算的方法是培养口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口算能力的提高,并非单单依靠训练就能完成的。首先要传授学生口算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一些口算的方法,领会一些计算的规律。在传授方法时,教师应该逐字逐句地讲解,分析透彻,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和一些运算基本法则之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加强记忆效果和提高运算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建立题库,每天从题库中抽出一部分试题让学生口算,也可以采用分组学习、开展“赶比超”竞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学生大脑的思维活跃度,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敢于大胆尝试多种运算方法。要强调的一点是: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如,运用“凑十法”口算,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和运算数据来“凑整”,包括加数“凑整”、减法“凑整”等;运用“分解法”口算,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等。

三、引发思考、发现规律是培养口算能力的捷径

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如,口算4×2、40×2、400×2,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能否根据第一个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口算能力的条件

在口算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认真审题。有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难免马虎大意,没看清题目就着手计算。2.算后检查。即使是再熟练的方法也难免会出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算后检查的好习惯。这样,既锻炼了运算思维,又提高了运算的准确率。课堂之外,日常生活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搜集一些素材,常使用口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帮爸爸妈妈计算生活收支、帮妈妈计算需要支付菜钱的总价等。

五、加强训练是培养口算能力的的重要措施

1.分散集中结合练。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集中练“进”、“退”位的口算,然后分散练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集中起来训练,引导学生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20以内退位减法表”。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2.各种思维灵活练。在平常的训练中应重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训练学生的顺向性思维或逆向性思维。例如,练习()+3=10,10-()=4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各种思维在有针对性的练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一年级口算能力的培养 篇5

田其芳 付中彰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大量的研究证明,口算与笔算之间呈极为显著的关系。如果对多位数笔算进行分析,便可发现,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几道乃至几十道基本口算题。倘若其中任何一道口算出现错误,整道笔算也就错了。从这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笔录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加强口算教学,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必需的基础。我们平时的教学对口算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口算的意义与作用认识不深,造成学生对口算缺乏兴趣,口算能力普遍不高。因此,从一年级起重视口算的教学与训练是及时而重要的,但究竟该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一、利用生活原型,让学生明白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一年级5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班有好几个学生不会算2+1,3-2等类似的题。其中有一个女生,智力中下吧,就属于这一类。我用课件,小棒教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甚至用数指拇的办法来帮助她理解,但她还是不会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辅导她口算2+1时,给她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今天你学习表现不错,你爸爸奖励你2个糖,妈妈奖励你1个糖,你有几个糖呢?出乎预料的是她居然一口说出来了“3”。我恍然大悟,她不是不会算,只是没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我采用同样的办法利用生活中的原型对她进行训练,她很快掌握了5以内的口算加减法,终于能又对又快的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了。

二、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竞赛等手段来进行,教学中,我自制了很多口算卡片,采用开火车,小组擂台赛、送信等游戏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并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自编“凑十歌”:小朋友,拍拍手,我们来唱凑十歌。一和九好朋友,二和八丑小鸭。三和七小猫咪,四和六小花狗,五和五大家一起跳个舞。同时配合动作让学生能很快记住,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明白“凑十法”的过程,明白了算理,从而掌握“凑十法”。

三、鼓励学生探究算法多样化,让学生明白算理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口算教学而言,更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本”,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小学低年级孩子都需要借助学具来体验数形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各种直观演示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口算能力。比如在教学一年级“9加几”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小棒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看出,从另一堆小棒里拿出一根小棒和9凑成十,10再加上剩下的几根小棒就是十几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这样的直观演示,学生一下就能看明白,从而能很深刻地理解算理以及算法。

四、让学生说算理,选择好的口算方法

例如教学9+2时,我知道学生明白了算理之后,总想用自己找到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干。以此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我就让找到方法的学生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在学生尝试中,知道了虽然同学们的方法都能口算出正确的结果,但有的同学的方法很简便,有的同学说了好些时间才能做完一道题。通过比较,找到好的的口算方法,一起巩固算理,达到能比较熟练的说出口算方法。

五、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一年级口算不仅要正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教师做口算训练的有心人。常用的口算练习形式有视算、听算。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常用的训练方式有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事先出好题让学生计时视算,也可以采用全班或小组开火车,对口令,接力赛,找朋友等游戏性的练习形式训练学生的口算。在训练学生视算时,我要求学生说出口算方法,听算时则很快说出正确结果。我每天在两个班级分别评比口算能手前十名,给予奖励。定期开展两个班口算比赛,发给口算能手奖章。通过强化性的口算练习,培养学生口算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六、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 篇6

[关键词]提高;口算能力; 策略

《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有了口算的基础,计算能力就不会差到哪里。《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小学生口算能力现状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正在不断地探索中。但是,扎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仍然是数学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计算中(特别是口算)反映出计算能力不高、正确率低、速度比以前的同年级学生慢等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因为这甚至影响到其以后高年级的计算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如在学习《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有一位学生板演36+24×5这一题,他的计算过程是36+24×5=36+100=136。在进行讲评时,全班40多位学生竟然有一半同意他的这个答案,这真的令我太吃惊了。究其原因是把24×5误算成25×4了。这是学生在计算中经常碰到的一个例子之一,让我吃惊的不是他们一次算错,而是我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见,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着实令人担心!

二、造成目前这种状态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于口算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 (1)误认为口算就是简单的笔算。 “口算,就是边心算边口说的运算,它不能再借助其他工具(笔和纸),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口头说出结果,就是与笔算有了很大的区别。学生用笔算思路做口算,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丢掉的却是有价值的思维锻炼过程。如长期用这种方法做口算,那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发展影响很大。如学了万以内整千整百整十加整千整百整十的口算,3200+5400=( )时,让学生订正时,学生居然有一部分人用笔算,不会运用合理的口算方法,这样的口算能力将影响他以后的笔算、估算。(2)对口算的重视度不够。专家调研认为:“不重视口算教学,将其视为浅层次的、甚至是附带的教学内容等片面认识,普遍存在教师心中。”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很简略地处理口算教学内容,把口算教学内容与下一个教学内容合并成一节课来上的现象很多,使学生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认识不清,就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算方法。其次,口算检测的手段单一,基本上都是用笔直接写出答案,在卷面上分值也不是很高,许多教师误认为培养计算能力就是培养笔算能力,只要答案对了,方法不重要。(3)口算练习形式单一。现在的口算教学中,大量采用视算的形式,就是教师出示口算题,要学生用笔写出答案的形式,这样的练习方法与生活实际不符,因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口算时,往往是口算者听到几个数据后,经过大脑思考后,快速、准确地报出答案。如:计算56+27时,假如在一个生活情境中,只听到56和27两个数据,看不到这两个数字时,要直接说出答案,我们只能选择比写竖式计算简便灵活的口算来计算了。学生日复一日的视算练习,在一定的层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2.学生自己对口算重视度不够。口算练习同样也会"熟能生巧",只要练习达到一定的量,学生的口算速度、正确性都会大大提高.有些学生思想有一定的惰性,对老师提供的练习量不能按时完成;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做口算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做题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敷衍了事,这样必然引起计算错误。有些学生对概念法则掌握不扎实,导致计算错误.如4+6×8=,学生会先算4+6=10,再算10×8=80,这里学生把运算顺序理解错误。又如320÷30 =10……2,在有余数除法中,虽然运用了商不变的性质,但是余数的处理与直接运算的方式混淆了,使余数错误.有些学生只求速度而正确率不高,做完后又不会好好地检查。如3×9=24,24×5=100,23+27==40。 等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未达到目标后,于是再进行大量的训练,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似乎还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三、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1.传授,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横向思维、逆向思维进行思考,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通过这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达到懂理、会算。并使学生在学习口算方法的同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都得到锻炼,促进智力的发展。例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例1“64+25”。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编排的思路,把第二个加数25分解成20和5,然后,用64加20得84,再用84加5得89.使学生懂得这种方法的计算道理。然后再提问学生:“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这时,学生可能说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比如,有的会说:先用60加20得80,再用4加5得9,然后用80加9得89;还有的会说:先用64加5得69,再用69加20得89,等等。在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后,教师应该先充分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哪种比较简便?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少的比较简便。接着,教师抓住时机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进行小结,并向学生说明,在以后计算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应该尽量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2.初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之后进行的初步练习。这时的练习,重点是要求计算正确,不强求计算的速度.练习时应注意:(1)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些习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逐步掌握计算方法;(2)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3)练习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时,可选用下面几种练习形式。①看口算卡片算.口算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反复使用。②用口算簿进行口算.使用时,教师翻动口算簿,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得数,最后让学生自己订正。③用活动口算卡。用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纤维板或胶合板等,中间用钉或螺丝固定,大小圆板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中间写上运算符号.使用时,教师可任意转动圆板,组成需要的题目。④用口算板.口算板上是0~99的100个数字.教师任意指两个数,说出运算符号,让学生口算出得数。⑤用口算表进行口算.一张口算表可以组成各种类型的口算题,便于对学生进行口算基本训练。

3.活练,是在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口算之后进行的经常性练习。在每节课前,要根据新课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安排口算练习,使学生能 根据不同的习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计算合理、灵活、迅速,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一定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2]《小学生口算能力培养之我见》《当代教育理论研究》文海山2003.05.

[3]《口算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赵青燕,《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第31期.

[4] 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数学学习与研究,陈春风 2012(4).

[5] 中国学术期刊网 2010年.

[6]《低年级数学教学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卢凯月,《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年,第7期.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思考 篇7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 反过来, 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 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 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 每认识一个数后, 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 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 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 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 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 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 这样做, 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 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 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 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 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 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 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 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 可以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 去发现. 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 小兔子要请客, 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 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 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 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 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 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 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 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 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 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 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了, 即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 第一盒凑成十, 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 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 第二盒凑成十, 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 学生从动手操作中, 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 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 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形成数的概念, 领会计算方法以后, 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 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 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 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 尽可能使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 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 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名同学口答的练习形式, 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 并统一涂色要求. 例如, 教师出“9-6”的卡片, 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做答, 学生人人动脑动手, 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 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 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 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 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 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 如直接写出得数,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 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 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 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计算的速度, 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例如, 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 7-7, 9-9, 10-10, 13-13, 4-0, 6-0, 8-0, 0+2, 3+0, 11+0, …先让学生计算, 算完后思考, 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 怎样分? 你的理由是什么? 在分类的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 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

五、开展竞争, 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 竞赛中, 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

“数学接力计算”比赛, 分组进行, 每组人数相等, 各组竞赛题相同, 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 接着交给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 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期结束前, 还可以出示这一样一组口算抢答题:

9 +2 + 18 + 6 + 25 + 7 + 3,

5 + 4 + 57 + 4 + 62 + 5 + 8.

通过教师的点拨, 让学生初步知道像这样的连加题也可以“凑成十再相加”, 同时又初步渗透了加法交换律, 这样的竞赛题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8

在进行口算教学时, 我发现学生的口算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1)口算速度比较慢。例如:应用凑十法计算2以内进位加法,学生不能马上熟练运用。由于这个原因,学生的口算速度很难快起来。(2)过于依赖扳手指。计算5+3,学生会把5根手指和3根手指合起来数一数共有8根手指, 所以5+3=8。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很好理解 ,但会限制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 (3)口算容易出错。一年级学生心智不成熟,在口算时思想不集中,容易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忘记进位和退位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口算正确率不高。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 该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探究新方法,夯实基础

一年级基本口算的重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要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所有的基本方法, 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年级口算不管什么内容,教学方法都差不多,主要有三种。

方法一:摆小棒。这种方法很直观,能让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计算原理,是学习其他口算方法的基础。

方法二:计数器。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采用计数器。学生一边说一边拨珠子计算,这是对摆小棒方法的一个改进,也是为教学凑十法的一个铺垫。

方法三:凑十法。这个方法是对前两种方法的一个抽象和概括,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许多其他的口算方法都是从它演变而来的。

通过这三种教学方法,学生经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口算方法的探索,从而很好地掌握它。通过小棒和计数器的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竖式计算中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为什么会有进位和退位”。随着方法的多样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活动多样,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会了口算方法以后 ,还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内化和掌握。练习口算是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单调。

1.小组合作 ,共同提高 。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纪小,可是他们很喜欢自己动手,于是我提出让学生当小老师, 给同桌出题。我给出一定的出题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出题。如简单点的要求:写出四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题;提高型的要求:写出四道得数是整十数的一百以内的减法题(43-( )=40,98-( )=90……)等。

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出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这时学生就要学会考虑怎样加减才合适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同桌一个出题、一人答题的互助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的口算方法,从而使低年级儿童逐步掌握口算技巧。

2.激烈竞赛 ,一起比拼 。

一个人一旦对某样事情产生兴趣, 就等于这件事情已经成功一半。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成绩和学习信心呈正比例关系。针对这一点,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后,我常常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如“争红旗夺第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我会在课前花五分钟的时间,统一下发口算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样的题目,然后评出我班的“口算大王”,奖励一张表扬信,积累满五张就可以换一块橡皮。这样,在比赛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成功的欲望。

3.趣味游戏 ,一起进步 。

游戏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一定的作用,口算练习的重复性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所以如果课堂空余时间较多我就会做一些游戏练习口算,收到良好的效果。常用的游戏有:小青蛙找妈妈、蚂蚁搬家、邮递员送信,小猴摘桃等。

其中“小猴摘桃”是我经常使用的游戏。先准备好四棵大果树,在上面贴上写有算式的桃子。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一组学生开火车回答,一人回答一道题,答对算式就可以摘一个桃子,最后数一数哪一组摘的桃子最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不仅每一个学生的口算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为了取胜,组里的好学生会主动帮助口算有困难的学生。

三、重在平时,加强训练

口算方法学会了,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起来,接下来就是日常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有计划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能用口算的地方就尽量口算解决。在授课之前,结合上节课所学内容或者新课内容, 有针对性地选择口算题目,进行1分钟的快速口算,这样既可以巩固旧知预习新知,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课后我会选择一些学生的易错题,再结合新授课的内容,出一些口算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有时,我也会换一种形式,通过让家长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看清题目、用对方法、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篇9

一、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要做到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诚然,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解答某个问题,更重要的培养学生会探索,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容在规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愉快地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学“9加几”时,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得到计算结果,更重要的是总结出了“凑十”的计算规律,当学生学习“8加几”,“7加几”时,就能运用规律以此类推。

事实上,我们掌握了规律,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就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慢到快

口算能力的培养,也要遵循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必须循序渐进,首先,适应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照顾到不同水平学生的思维能力。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方面,都有着广泛地应用。所以,口算能力的培养要先讲清道理,再掌握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和亲自动手操作, 弄清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次,要按部就班,一开始练习口算,量要小,题要浅,没有时间限制; 然后逐渐出较难的题,较大的量,并记时间,最后逐渐达到能在一定时间完成一定数量的口算题的要求。如果基础不牢,急于求成,一律要求,一触而就,就会事倍功半。

三、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要做到课内外配合,巩固强化

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练习应贯穿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需要不断加强督促,不仅在校内要抓紧,而且,要延伸到校外,取得家长的配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不定期地给学生抄写一定数量的口算题,请家长在家训练学生,并把所需要的时间反馈给老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有利于活跃家庭气氛。 当然,题不宜出得太多,以免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总之,通过长期的教学实验,我深深体会到,运用以上方法教学,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得到锻炼,为以后教学复杂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篇10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对于小学生数与代数部分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 新课标对于口算部分的改动也足以说明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学者们大多从心理学的方面来研究, 一线老师则多提出具体的方法和原则, 他们的研究对新课改的发展在不同角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力争把两者联系起来, 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适合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以满足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并尽可能为新课改添砖加瓦。

口算除了是小学生计算的基础外, 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虽然网络的发展给计算带来很多便利, 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总是随身携带计算器, 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本研究通过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从家长和教师两方面提出培养策略, 将有利于小学生日常生活购物、计数等活动, 还有利于小学生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多了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现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来促进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一、兴趣引路快乐口算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如果组织一个口算练习小组进行口算练习, 运用练习册练习时参加的同学有207名, 占调查总人数的58.81%;不一定参加的同学有104名, 占调查总人数的29.55%;不参加的同学有41名, 占调查总人数的11.64%。改用多媒体练习时, 参加人数上升到274, 比例增长到77.84%;不一定参加人数下降到51, 比例下降到14.49%;不参加人数减少到27, 比例下降到7.67%。这说明小学生的口算积极性是可以调动的。在我所调查的三所学校中, 并不是每个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 但两个班共用一个是都能达到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以多应用多媒体设备, 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 学生的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 口算兴趣在生活中也可以处处得到培养, 小学生很愿意在家里来客人时算一算需要拿几个碗几支筷子, 也很愿意买东西时帮妈妈算一算该找回多少钱。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情境去亲身实践, 总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口算兴趣除了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外, 也要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得到培养。当学生乐于学习口算时, 会在口算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就感, 口算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高。

二、家校携手提高口算

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很有必要的。农村地区的家长较少, 平时家长和老师也很少联系, 这就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分离开来。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学校教育不行, 只有家庭教育也不行, 而应二者相联系,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只有双翅和谐, 天使才能高飞。家长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到老师身上, 老师也不能把家长的推卸看做无言以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孩子永远的老师。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师和家长只有常沟通、互了解,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桥梁筑好, 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好, 也才能让孩子的口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心”“行”同行培养口算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但农村地区的相应意识还不够深刻。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多停留在意识的层次, 而没有迈出行动的一步。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家长应该把对孩子教育的关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关心孩子的教育并不仅仅是要求孩子完成作业, 也不仅仅是禁止孩子碰电脑, 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学习。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的学习内容难度不断加大, 这是事实, 也是很必要的, 但并不是家长推诿的借口。和孩子一起学习口算, 对于家长来说, 难度并不大, 如24点纸牌游戏练习口算, 仅用40张扑克牌边玩边算即可。现在农村生活水平已经有所提高, 很多培养口算能力的方法小学生在家也能够实现运用, 比如书店卖的口算题卡, 类别清晰, 针对性强, 各种网络学习平台中都有关于口算的练习, 形式新颖, 吸引力大, 家长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这样做少了家长担心孩子老去网吧玩游戏的烦恼, 更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口算兴趣, 对孩子口算能力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巧用环境妙练口算

现有条件不够理想是客观事实, 但作为教授者和学习者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环境创造新的学习条件。口算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试中得到高分, 更是为了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方便。口算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论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善于巧用环境, 来妙练口算。如制定校服时, 高年级可以小组内口算本组要交的钱数, 全班口算全班的总钱数;院子里的菠菜熟了, 按市场价计算, 学生可以口算不在市场上买菠菜省下了多少钱;要种花生了, 已知每亩地需种子数量, 学生口算自家需多少种子等。这样的练习既不需要过多的硬件投入, 又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 学生的平均口算能力有所提高, 但社会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这就对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小学生在口算的学习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其口算能力仍需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对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做进一步研究。

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篇11

关键词:小学;口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78-01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们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一、注重算理,寻找规律

要让学生真正熟练地进行口算,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学生掌握数所表示的意义和算理。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如果单靠讲解,势必造成学生缺乏兴趣,理解不了。在口算教学中,讲清算理,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如:一年级学生用凑十法口算8+6,刚学时要说出口算过程,因为8和2合成10,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再加4得14,这是具体教学8+6的计算。通过实际操作摆小棒和找规律,只要思考把5分出去的2与8凑成10后,剩下几就与10相加得十几,这是从具体到抽象。找出口算规律,直接得出8+5=13,又从抽象到具体,即用规律去进行口算,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理解和具体掌握规律,保证口算的正确,再通过平时的训练,就会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二、从一般到特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口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加强练习。

1、根据试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如:加数“凑整”。14+5+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其中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它先加,再加其它的数;又如:运用减法性质“凑整”,50-13-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通过对几种方法的比较,让学生感悟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又如:连乘中因数“凑整”,25×1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

2、运用“分解法”口算,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于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为25×4×8=100×8=800;

3、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得数加1再乘以另一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的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采用“基准数”速算,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掌握一些运算规律。

4、熟记常用数据。如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乘积。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可逆性和有序性

在口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可促进口算速度的提高。在口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可出一些逆向思维的题目。如 ( )+5=9、 10-( )=6、 8=6-( )9+( )=12、 ( )-8=5、 12=( )-3等题目,学生通过这类题目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口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逆向思维能力。

在口算训练中,亦可出现( )+( )=13这样的题目,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一年级的学生初接触这样的题目思维较杂乱,没有规律和顺序而言,很难想出已学过的所有算式,如果教师此时加以引导,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去想很快就能写出所有的算式。

四、丰富练习形式,提高口算能力

低年级儿童好奇心强,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

1、听算和视算的有机结合。听算的形式有:学生先听写算式,然后统一计时口算;学生听写算式,直接写得数;学生听算式,抢答。

视算的形式有:将口算题提前写在卡片上,课前进行视算训练,每做一题,将卡片亮一下,立即拿回来,要求学生快速记住题目,然后计算;将口算题写在黑板上,写一道题擦一道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题目,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在课堂教学中,口算训练经常调换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为以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多种游戏变换训练。低年级儿童生性好动, 怎样把它转化为一种积极因素,多样性的游戏就是一种有效手段。如:送信题、抢答练习、找朋友、夺红旗、接力比赛、挑战冠军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提高口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口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12

关键词:学习习惯,口算能力,激发兴趣

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口算训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一定的口算能力, 还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 口算能力差, 势必会影响到估算。所以,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口算能力的培养, 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 应当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要根据教材内容, 考虑学生的特征,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去进行, 现就如何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谈谈几点我的看法。

一增强口算意识

养成口算习惯, 培养口算能力, 重在平时, 贵在坚持。也就是要增强口算意识, 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 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引导学生用口算解决,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训练反应速度, 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 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口算要紧扣算理, 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算理。首先, 让学生结合操作过程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充分理解算理。然后, 再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的每一次计算的结果都是怎样得到的, 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例如口算整十整百的计算教学中, 重点是让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 如60÷3, 让学生说先算什么除什么得什么、再在末尾添几个零;又如66÷3, 让学生说出算理、先算什么除什么得什么、再算什么除什么得什么、最后算什么加什么得什么;在口算整百整千的加法、减法教学中, 如5000-2000的算式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重视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亲手操作, 获得数概念, 领会计算方法。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 反过来, 计算可以加深对数的认识, 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 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使学生能经历口算算法的探索过程, 如 (成捆的小木棒) 便于他们弄清算理掌握算法。并让学生展示不同的算法, 且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算法。口算教学中,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的两种基本形式, 将视算和听算结合起来交替使用,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达到训练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口算教学中,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使学生乐于口算, 从而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比如, 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 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提高口算能力, 而机械重复地训练, 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 容易疲劳和厌倦, 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 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寓教于乐, 结合教学内容, 每天让学生视算或听算30道左右题目, 并采取多种形式训练, 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计算, 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口算是一种不用计算工具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法, 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 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 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 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口算不仅能促发学生的思维, 还能发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由于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 所以在活动中可以通过题卡来读题、答题以及自拟题和自答题等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消除对学习的疲劳和厌倦。同时要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让每一个学生都兴趣盎然, 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五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口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久而久之, 有的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 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比如,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 就用掉了几麻袋的草稿纸。通过介绍数学家刻苦学习的事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 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 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六掌握规律和简便算法

在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后, 应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 加深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在教学“做一做”时可以让学生有序观察, 比较算式的异同。让学生讨论交流, 总结规律探索简便算法, 如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 得到结果后, 再在后面添0, 被除数有几个0就添几个0, 如果学生发现其他规律应给予鼓励。

七加强基础口算

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表内乘法和除法, 应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 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每天坚持2~4分钟口算训练, 形式应灵活多样, 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所以必须要不懈地坚持练习, 使口算常规化。

八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 就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 寻找错误的根源, 及时改正过来。对重复犯的某种错误,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 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 通过集体“会诊”, 既达到“治病”的作用, 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因为学生的错误理解是思维方面的, 所以难免会一错再错。如果教师不及时纠正, 那么类似于20-20×1的口算题学生就会先算20-20得0, 再算0乘以1得0, 所以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

九理解算理

掌握巧算的方法。口算能力的提高, 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并形成口算能力。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 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常用的方法, 所以, 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 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 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 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 大家分享。这样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对于内容广泛、全面综合的运算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如加强训练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规律, 学生要巧学巧记同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 这样持之以恒地训练, 学生就会养成口算习惯。

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 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 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 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 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 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 避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 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 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 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进行反复训练, 坚持不懈, 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上一篇:现浇连续刚构桥下一篇:融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