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4-10-16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共9篇)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1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本文简要论述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含义以及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指出了目前课堂教学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策略

I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is the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for the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The innovation culture is the primary social development.How to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is the bounden duty of every teacher and mission.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primary meaning of innovation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raining students,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to cultivate innovati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a classroom for training students in the innovation strategy.Key words: Students;Innovation;Teaching Strategies

II

目 录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 录 „„„„„„„„„„„„„„„„„„„„„„„„„„„„„„Ⅲ 序 言„„„„„„„„„„„„„„„„„„„„„„„„„„„„„„„1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概述„„„„„„„„„„„„„„„„„„„„„„„„2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含义„„„„„„„„„„„„„„„„„„„„„„2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2

二、目前课堂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3

(一)教师灌输过多,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3

(二)师生关系不和谐,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3

(三)教师语言没有启发性,缺少有效提问„„„„„„„„„„„„„„„„3

(四)教师缺乏耐心,评价语运用不当„„„„„„„„„„„„„„„„„„4

(五)教师不够细心,忽视学生个体差异„„„„„„„„„„„„„„„„„4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5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创新兴趣„„„„„„„„„„„„„„„„5

(二)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教学气氛„„„„„„„„„„„„„„„„„5

(三)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5

(四)讲求教师评价艺术,保护创新萌芽„„„„„„„„„„„„„„„„„6

(五)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创新能力„„„„„„„„„„„„„„„„„„„6 结 语„„„„„„„„„„„„„„„„„„„„„„„„„„„„„„„„8 致 谢„„„„„„„„„„„„„„„„„„„„„„„„„„„„„„„„9 参考文献 „„„„„„„„„„„„„„„„„„„„„„„„„„„„„„„10

III

序 言

小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为了实现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小学教师必须对目前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师所选择的课堂教学策略,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课堂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往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不但使学生变成了课本的奴隶,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直接的扼杀了小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取之精华,去其糟粕,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概述

(一)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Innovate”,意思是更新,创造新东西或改变旧东西,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创新,是要小学生创作自己从未见过、听过或接触过的东西的行为,而不是模仿抄袭别人的,都可视为创新。也可以是他们想出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难题的解决办法和策略。小学生的创新可以具体地表现为一个小发明,一个小创造,一篇富有创意的作文,一个新颖的图案设计,一条建设性的提议,一个新点子,一种新设想,一种新方法等。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时代,人的创造力的大小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江泽民同志指出:“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地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

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课堂教学的功能、结构、特点、关系等作积极改革、探索,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在教育中贯彻创新这一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以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

二、目前课堂教学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灌输过多,学生自主学习机会少

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普遍注重教师灌输,轻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内容,轻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机会过少,缺乏创新精神。在课堂上,学生忙于当“记录员”,知识从耳朵到笔尖,大脑根本来不及参与。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考试大纲要求什么就讲什么,学生就在下面记什么,背什么,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不能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侧重于把知识讲精,讲细,给学生规定标准答案,用自己思考来代替学生思考,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缺少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扼杀了其创新能力;在教与学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很少得到信息反馈。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很相同,缺乏个人主见。

(二)师生关系不和谐,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师生关系不和谐,难以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和空间,是阻碍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教学中师生情感关系难以令人满意,老师缺少亲和力,师生之间关系过于严肃,教学缺乏沟通,这样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小学生处于紧张的情绪中,不利于开拓创新思维。这样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是知识的化身,因此很多教师总是板着面孔说教,漠视学生尊严,忽视学生情感交流,导致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师生观不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语言没有启发性,缺少有效提问

有些小学教师的提问语言缺少启发性,得不到小学生的配合,小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更无法启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小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质疑问难;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悬念”,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达不到教师语言的引导作用,小学生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空间;提

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启发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缺乏耐心,评价运用不当

在小学课堂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运用不当一直普遍存在,评价过早性,以及语言的单一性。过早的评价学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阐述自己的想法,打消了小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肯定,不能很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缺乏耐心,随意打断学生发言,没有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不能实实在在让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对小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语言单调,评价语言贫乏。课堂上,教师总以最简单的“嗯、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挺有感情”之类乏味的话给予学生表扬,这种评价语一旦在一个班级用久了,就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机械、程序化,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小学生更不会在这样的评价中培育出创新的萌芽。教师评价不当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打击小学生创新欲望。目前教学评价方式有些片面性,往往忽视了动态观察。在鼓励学生方面,评价语言显得没有说服力,激励语也运用不够。

(五)教师不够细心,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一个班级的几十位学生,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没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因而导致学生与教学策略“不匹配”,小学生在不适应的教学方法下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差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是制约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难题。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往往就忽视了这种差异的存在,过分强调小学生活动的形式,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导致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禁锢。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创新兴趣

突出小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小学生主体作用,让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小学生,鼓励小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让小学生得到主动权,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教师要热情鼓励小学生积极地参与操作过程,促进他们手、眼、脑、口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堂上互评互改,小组讨论交流,在沟通之中,学生互相启发,点燃对方创新的火花,产生“共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富有探索性的思维活动,并给其思维活动以合理的施展余地。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小学生创新能力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二)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教学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人格尊严,努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应该放下架子多与学生交流,对循规蹈矩甚至“出格”的小学生不歧视、不厌恶,创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小学生思考的求异性和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1]江主席的话为我们的创新教育指明了方向,只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小学生才能有充分思考、表达见解的机会和时间,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三)巧设疑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前奏,是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再思维的起点。小学教师要巧妙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促进思维,才有创新的灵感和源泉。让小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从平常的内容中自己发掘出 [1] 江泽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1999-6-15.问题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质疑问难的培养。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设疑问,要善于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小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的活动来解疑,增强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展其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教师应常向小学生介绍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新观点,让他们去思考、比较、判断,从而扩大他们的眼界,开拓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去质疑,去发现新问题。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扣紧“转败为胜”这一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①田忌为什么会“败”?后来为什么又“胜”了?②田忌是怎样转败为胜的呢?③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胜吗?④齐威王怎么没想到要调换一下马出场的顺序呢?如此,同学们就会迫切求知,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了极大的创新精神,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的契机。

(四)讲求教师评价艺术,保护创新萌芽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应该是适时的、合理的。小学生得到一个恰到好处的评价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过早的对学生做出评价,会阻碍学生的思路,不利于发散思维。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会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较大空间,因而更有效的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丰富的、多彩的。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2]小学生需要肯定、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刺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产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及反应要作出及时、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当、客观公正、热情诚恳,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迸发的创新思维火花更要细心呵护。

(五)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创新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学。教师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2009-5-5.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进行分层设组,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求异的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成就感,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创新欲望,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创新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采取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优化课堂语言,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等多样的教学策略,使小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增强,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求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致 谢

参考文献

[1]杨夏.发挥主体地位 培养创新意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4).[2]朱大为.以体育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9(11).[3]周建辉.浅析特校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8).[4]袁龙义.费永俊.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初探[M].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郭秋红.蒋昭媛.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策略[N].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郭增学.创新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体现[N].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3).[7]王晓清.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8]杨建中.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张军身韵教学法课程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9(08).[9] 马晓娟.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05).[10]韩宝燕.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N].科技信息,2010(11).[11]姜玮.关于小学语文新课程评价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12]王木水.新课程与学校师生关系的重新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2.[13] 徐彦辉.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探究教学问题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14]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15]袁媛.基于新课程评定理念的在线作业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师范大学,2003.[16]陈智博.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17]马延伟.新课程与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3.[18]Xia Zhenghua.American teac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1994.[19] Sharon Morgan & Jill Forster.Creativity in the classroom[M].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1999.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2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们普遍认为,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 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在迈进新世纪的过程中, 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 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 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 成为更完善, 更成功的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也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高校创新教育包含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以创新素质的养成为方向, 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教育教学过程。大学英语作为高起点的语言教学, 更应该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现在试行的高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方案关于教学效果其中之一的观察点就是学生创新能力评价。“创新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批判能力, 是独立的客观分析和批判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通晓英语语言与文化, 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技能和知识, 这样才有利于积极独立地进行判断, 有益于以后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推陈出新”[1]。 因此, 在外语教育中, 我们应通过不同语言所特有的表达方式及基于不同的文化习俗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 把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作为提高学生英语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中“照本宣科”、“翻译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方式下教学内容常是对教材内容机械地传授和重复, 强调对篇章结构的讲解以及对语言点的学习。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学生不能在具体环境中用学到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缺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以至于课后学生不能独立学习, 往往希望依赖外部力量”[2]。学生的语言交际、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实践和提高, 学生多是“高分低能”;教学内容刻板, 严重地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性, “忽视文化因素以及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3], 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不能为对外语有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2004年1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语言的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就是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 为了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应从语言点的传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学侧重点由单纯重视学生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性又重视流利, 通过语言运用的实践,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据对有关高校调查, 现仍有50%以上的学校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或课外给备考学生做专门的四级和六级辅导, 以期提高过级率[5]。部分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差, 更缺乏创新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由于教学形式单调乏味,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极少, 加之情感交流不够, 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课堂教学信息量小, 影响了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大。很多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搜寻信息并消化学习的能力不强,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客观上的就业压力影响了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研究撰写来提高他们的分析批判能力和独创求新的机会, 因此, 学生无法得到足够语言实践和创新的机会。

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辅助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在有计算机自主学习中心的条件下才能实施, 据有关调查信息显示, 有一半的学校还没有开始这项教改[5]。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得不到新的发展和突破。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 更谈不上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现代教育的目标4H其中第一H就是 HOW TO LEARN, 如果我们的学生连这一点都达不到, 还何谈起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经过培养逐步形成的。引入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创设学习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同时,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 让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实战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此, 主要从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创新评估模式等三个方面来探讨提高学生英语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

强化以生为本的理念。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以继承为中心、以发展智力为中心、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必将为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为中心, 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做人做事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思想所替代, 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终生化、个性化的趋势已成定局。这就是21世纪提高学生英语创新能力的正确理念。

按照创新教育的理念, 教学思想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也转变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要教给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要善于启发学生, 培养学生团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整个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 要重视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有效引导学生去实践和应用。

2.创新教学模式

(1) 采用PBGS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提出在学习过程中, 知识是认知主体通过主动建构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朱建成认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设定一定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既学习语言和专业知识, 又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 (包括母文化和异文化) , 二者相辅相成。这种模式重视学生文化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主动性, 可增强文化知识传播的有效性[7]。

PBGS (Project Based Group Study) , 意为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 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布置一些真实或仿真的项目, 这些项目需要综合应用本课程所学知识, 让学生组成团队, 通过分工协作完成。PBGS教学方法首先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确定研究项目或问题, 组成小组、查找资料、调查与研究、讨论分析、动手实践、检查、评价等活动的有机结合, 从而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高[8]。PBGS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设计真实性任务, 鼓励自主探究, 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思维, 鼓励争论, 鼓励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等。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去从事探究, 启发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思维, 发现评估以及对自己的想法做修正等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还要善于挖掘素材, 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深入探索问题, 再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 将知识的理解引向纵深。在具体做法上, 可以灵活多变, 比如, 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灵活运用。

英语教学任务中的各个环节应多设信息沟, 层层递进。教学内容中可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论、辩论, 使他们在讨论中学习, 在争论中获取, 在辩论中进步, 使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不断处于主动状态, 逐渐养成乐思、善思、敢思、勤思的思维品质。

(2)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 实行开放性、多样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指出, 教师应具有的信息素养, 包括对信息技术的敏感性、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具备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9]。同时, 基于对英语语言交际工具的认识, 外语教师要强调使用网络媒体技术等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成为功能性目标交际者和语言创造者。但一直以来我们各个层次英语教学受传统“黑板+粉笔”模式的影响很大, 必须打破这种教学模式, 实行开放性、多样化教学。在教学内容上, 在合理利用教材的同时, 应增加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增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和认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电教媒体, 善于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应用于教学。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 更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 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 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

克拉申 (Krashen, 1982) 在语言习得理论中指出对语言输入的理解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听是英语应用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网络资源如在线英语听力训练、品牌英语教程的视听资料及其他真实的语料可以满足给学生外语自主学习之需。另外, 通过电子交流 (E-communication) , 如QQ、MSN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E-communication作为一种借助于计算机及网络的合作交流学习, 是学生课外获取知识的新途径。教师应开发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多媒体外语自主学习课件, 并通过充分利用“天空教室”的网络功能开展辅导、答疑、提交作业等, 从而有效地监控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的情况和动态。由于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 这样, 教师的教学创新就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另外, 课外通过影视欣赏来增强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还可以通过假期国外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置身于生动的语言环境之中, 通过对外国文化和生活的体验, 使学生接触到鲜活的交际语言。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在线浏览一些介绍英美文化的报刊、时事、文章, 来促进知识更新以及丰富其语言背景知识, 适应新的交际。通过做课程大作业、毕业论文以及参加各类英语学科竞赛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独创思维能力。

3.改变单一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单一的评价机制, 考试从侧重考核语言知识转变为对语言交际能力的评估。作为一种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 应当有一个能力本位的质量评价体系。它应包括建立评价标准、明确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方法等环节。

“评价的内容包括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获得。评价手段是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关注学业成绩, 更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10]。传统课程中对学生作业质量的评价往往局限于标准答案的框框, 这不利于有效评价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创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下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衡量, 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和学习绩效的评价。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坚持能力标准, 体现能力本位的要求。例如, PBGS检测评价方法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语言能力掌握程度、语言应用的熟悉程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职业或行业规范、学习态度、学习毅力、服务意识等相关内容, 包括采集客观证据、选择有效检测方法和设置具体评估程序等。

要选择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估方法。在评估方式上可选择档案研判法和现场观摩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估结果可选择个体表现和团队表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方式应该包括除考试之外的手段, 如团队任务型作业、角色扮演、报告、面试、论文以及现场语言翻译等。

四、结语

本文提出的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学习方法及对外语教学评价的认识仅是抛砖引玉, 希望引起更多教师的探讨。

摘要:目前,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化,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已成为广大高校教师密切关注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有针对性地提出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等策略, 以此来探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创新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 2007, (4) .

[2]丁玲.三本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214.

[3]肖华芝, 欧阳玲珑.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 .

[4]王善江, 浅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 .

[5][6]乔梦铎, 金晓玲, 王立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解决思路[J].中国外语, 2010, (5) .

[7]朱建成.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造就全球化高素质人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 (2) .

[8]单胜江.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PBGS教学法:意义与策略[J].大家, 2011, (1) .

[9]邓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教师培训——一份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和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报告[C].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创新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作为学生一生的受教育初始阶段,思维构建和发展方面都处于培养的最佳时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同时也为我国的未来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彩课堂

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学辅助工具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多媒体借助网络平台,整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通过娱乐互动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小学时期,学生的心智不成熟,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在课堂采用娱乐活动的形式作为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不失为一种十分有益的尝试。

在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章有一课后题:一个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是5厘米、6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己用纸进行裁剪操作,依次试验选项中的长度,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学生显然对这样的方式十分感兴趣,并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创新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娱乐的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为未来数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尝试,除了信息技术以及娱乐方式,我们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还有很多。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定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未来建设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乐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詹莉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20).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4

摘 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我们要通过“设平台”、“依教材”、“创氛围”、“活步骤”“巧延伸”的“五步走”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五步走”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适应社会的需要,也是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特别是对其今后的发展的需要,意义特别重大。同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授课时间等因素,通过一系列有益的教学手段、方法,让学生感知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设平台,养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现代教育观念之精髓。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从课前预习抓起,逐步训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充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有准备、有理解、有感悟地进入课堂,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然后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点拨,教学效果要远远高于过去的满堂灌教学。教师的预习指导要坚持由扶到放的原则,从指导预习逐步转化为学生独立预习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二、依教材,促能力

值得指出的是,任何创新教育的尝试都应立足于教材,因为教育依据的主要是教材,教材虽“无非是一些例子”(叶圣陶),但毕竟是例子,它不只是知识的载体,其中也包含着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训练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教师运用教材,不仅要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例如教完了《胡同文化》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中国还有哪些相关的传统文化。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深化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氛围,保积极

要让创新思维贯穿于语文课堂,还需要一个必不可少的环境,那就是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因为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只有在教师创设的充满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才有可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而作为思维的最高形式——创新,也才有可能在这种自主活动中得以培养和发展。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学生是月亮;教师是张苦瓜脸,学生眉头不敢展。”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教师教态对学生的影响。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创设一种极具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敢于和善于在教师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习上表现出更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张开想象与创新的翅膀,在蓝天中自由地飞翔。

四、活步骤,创效应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各项教学改革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直接作用于学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才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质量与学生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出适应社会需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结构安排上也需要有创新精神,根据实践的观点和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课文的需要大胆设计,使课堂结构既严谨有序又生动活泼。

例如在课文《孔雀东南飞》的讲解过程中,我把教学活动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自读——学生分拟情节标题;第二步,改编——学生编写课本短剧;第三步,品评——学生品味鉴赏课文。三个教学步骤循序渐进,集读、思、写、说于一体,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的活动构成,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具体落实。总之,在45分钟内,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安排教学步骤,使课堂结构产生创造性效应。

五、巧延伸,提能力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贯彻活动、参与实践,恰当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做”,亲身参与各种探索活动。在班级管理中,要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管理,做班级管理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参与课堂教学;在知识延伸中,要为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思想插上翅膀,任意联想。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5

本学期,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我将主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课堂教学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中体现与创设真实而有意义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我们将本着“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追求,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基于课堂教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学习、积累、交流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新能力包含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青少年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并不要求学生们向科学家那样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而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培养和训练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实施的。创造性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的结合,具有新颖性,灵活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同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基本教育现状与问题中发现: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考试制度、教育政策,特别是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从来就没有接受过科学教育培训,造成我国中小学普遍对科学和科学教育本质认识不全面。在开展科学教育、科技活动实践中,85%以上的教师误以为科学知识即科学、科技竞技能力培养即科学教育。在这种情况下,要实施科学教育,要培养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就必须大力宣传科学教育,加强科学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大力培养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骨干教师。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本课题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从加强后备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出发,因地制宜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可持续的科学教育实验。

本学期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所营造科研的氛围,坚持理论学习,丰富老师们的理论知识。

2.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利用网络、报刊杂志就这一课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活动的开展、课程的教学方式、课程活动的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学习、研究,帮助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3.师生共同开展小课题研究,初步掌握小课题研究的基本

方法,激发学生对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

4每月一次课题组会议,总结工作,布置下月任务。5课题组成员课题研讨活动。

6、善于观察、思考、总结和积累,把课题研究当作日常教学的习惯

7、我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练就一双慧眼,善于把教学工作中的各种资源纳入研究的范围。做一个教学的有心人,把撰写教学反思变成一种习惯。

8课题组成员撰写一篇相关论文。

9、扩充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丰富课堂教学。

时间内容安排入下:

三月份:组织课题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实验方案的精神,布置本学期任务。确定实验班级,并对实验班进行情况分析

四月份:课题组研讨课。

五月份:结合研讨课,课题组成员尝试撰写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

六月份:结合数学新教材研讨活动,进行研讨课及有关论文交流、总结。优秀方案汇编;整理研究资料,课题组总结,评出最佳实验班和实验教师。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6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石 军

(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摘 要: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育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数学科目特有的科目观念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创新认知环境,探讨并选择使用可用的授课方法,以此变革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想象空间,达到对学生课业的减负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数学在高中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接纳新的思想理念,拓展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对于整个高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思维;提升方式

学生数学能力包括了运算、逻辑、空间想象等各个方面。从学科的层面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破解数学难题的思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具备了数学应有的思维,学生才能在遇到数学问题后努力思考予以化解,学生掌握数学思维后经过适当的扩展,方能创新解决路径。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科目知识的全覆盖,更在于科目思维能力的培育、提升。

一、接纳新颖独特的思维观念

高中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得教师特别注重对自己讲解能力的提高。在这种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接受老师讲授知识内容,而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与时间。有的教师甚至担心学生在自己有限的学习储备的情况下去摸索或独立思考的时间会挤占课堂上讲授的时间,因而学生可能偏耗时的.摸索、探究、思考会被老师轻易打断。老师通过制订“标准答案”而达到简单的解题目的,使得学生失去独立思考、锻炼思维发散的必要条件与机会。有时候学生独特的想法被老师忽视或轻而易举地予以否定。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这种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与创新。

解决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对数学科目本质的理解以及对单一授课教学观念的变革,通过深入理解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本质以及创新教学授课模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十分重要。具体的做法就包括整体上要突破原有的讲授框架,并注重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紧密联系实际的特征,学生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设想与联系,就可以达到对原有思路的延展。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在解答比如椭圆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就应该被鼓励特别注意生活中的椭圆实例,通过这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可以深入地对课本公式定理的理解,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灵活巧妙的可用方法

目前大多数学教师普遍认为高中数学本身带有一定的拔高与难度,是高中教学中最为棘手的教学科目,数学学习在教学大纲的既定下难有新的内涵与大的扩展余地。甚至包括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认为让学生明确一个知识体系下的多种题型以及解题的路径就够了,老师一般会在每一体系的教学中以既定的几个教学例题基础上进行单线教学,从不特意的扩展知识体系,延展解决思路。通过较为严格的分工,使得学生接受与老师讲授呈现单一模式,两者关系难以有新的延展与衔接。学生大都通过课堂上的僵硬记忆与学习笔记,甚至是死记硬背那些典型数学题目来应对数学问题。这种带有强迫性质的灌输教学模式下的学生难以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难以深入地明晰数学模型下的数学本质与思路。学生渐渐地在这种模式下变得麻木与习惯。

改变这种教学、学习状态十分迫切,不单单是对数学教学而言,对高中乃至学生整个学习历程意义重大。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将数学课堂知识链接到课堂

外,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模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次,教师自身要加强自我学习,不回避数学学科中难点、疑点,并鼓励与学生共同思考,甚至是做学生的学生。另外,还一定要接纳新的教学思路,大胆运用,特别是那些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构建有重要作用的教学办法要特别注意。要多层次多方面地变换数学教学模式,要在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思路上反复着手,多重变化,由表及里层层解析。

高中数学教学一方面担负着高考升学的重任,一方面对于学生数学运算、数学逻辑、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在高考的负担下,学生的创新扩展思维本身就被很大程度上得到限制,因而教师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引导对于学生扩展思维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束缚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破除。同时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提纲的教学方法要得到重视,对机械的教学模式应得到审视并得以转变。

参考文献:

[1]程军。加强“问题解决”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01)。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7

一、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夯实创新教学基础

人的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坚实的生理基础和知识基础为前提。同样, 师范生教学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有赖于深厚的知识基础。综观当前师范生的知识结构状况, 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知识缺陷, 为弥补这些缺陷, 必须对专业类课程加以整合。

1. 普及创新教学基础知识

目前, 高等师范教育尚未单独开设有关创新教学的专门课程, 师范生对教学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是一个明显的知识缺陷, 小学教师教学创新情况调查结果也表明:尽管小学教师参加创新教育培训率达100%, 但关于教学创新基本知识的认识情况却参差不齐, 不尽如人意, 这是职后培训的弊端所致。所以, 应利用师范生在校人员集中、年轻易接受新事物的优势, 采用集中培训方式进行创新知识的教育, 以弥补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足, 进一步充实师范生的知识基础。

教学创新通识教育的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一是加深对教学创新内涵的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学创新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过程。”[1]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是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化和细化,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学习掌握教学创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价值性原则、自主学习原则、对象性原则、参与性原则、综合优化原则、实施以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 [2]以及成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个性教学法、创造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三是培养创新个性品质。“培养创新个性品质就是要培育和增强自身利于创新的个性因素, 抑制和消除自身阻碍创新的个性因素。”[3]对师范生主要是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追求卓越、坚强自信、勤奋好学、团结合作等方面加以培养。

教学创新通识教育的方式可以是专题讲座和自学讨论相结合, 也可以整合到教育学和教学法等专业课程中, 还可以用黑板报、知识竞赛等方式辅助进行, 不管使用何种方法,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确保其普及性。

2. 强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缺乏是师范生又一严重的知识缺陷。如在实习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秩序失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愿配合教学等现象, 实际上就是师范生缺乏实践性知识的典型表现。“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4]它是教师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师范生而言, 实践性知识不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出来的, 而是由实践者本身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感悟、体验、去建构和创造。所以, 教育实习 (包括见习) 课程是师范生习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审视以往的教育实习, 忽略了教育实习作为实践性知识来源的功能作用, 视教育实习为可多可少的课程, 随便缩减实习时间, 实习内容形式也较单一化。为了强化师范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 必须对教学实习课程进行改革。

其一, 延长实习时间, 扩大实践量。实习时间与数量是决定师范生习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因素, 所以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实习时间和次数, 不能以任何借口随意缩减实习时间和实习授课量, 保证师范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体验教学, 获取更多的实践性知识。

其二, 丰富实习内容, 尝试实习新形式。以往的教育实习内容往往只限于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两方面, 局限了师范生对各类教育情况的接触与体验。为拓宽师范生的实践面, 实习要增加诸如教育现象调查、开发教学资源、校园文化建设、科技艺体、校园团队等方面的内容。形式上也要有所突破, 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阶段性实习与连续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如:星期见习式———每周固定一天到小学参与各类教学活动;学徒制式———允许个人选择名师跟班学习;支教实习式———让师范生到小学顶岗实习教学。

二、强化模拟训练, 掌握创新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为促进学生学习所作出的教学技术或行为。[5]教学技能一般包括:分析教学任务和对象、设计教学目标和过程、课堂的导入、提问、结束、板书、组织、评价、交流、辅导、媒体和决策的使用等技能。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并调控课堂气氛与学生注意力, 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学技能的娴熟、灵活使用是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 是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之一。所以, 必须通过强化训练, 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应用能力, 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因师范生在校期间不能时时亲临小学的实际教学情况, 故用模拟试教形式训练其教学技能。试教是指在模拟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尝试教学的实践活动, 它是培养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训练各类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试教的流程一般为:备课 (包括个人或集体的备课) ———设计教学 (编写教案) ———说课———上课———评课。备课阶段能训练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目标等技能;设计教学阶段能训练编写教学计划, 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过程等技能;上课阶段能训练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问、结束、板书、组织、辅导、交流、评价、媒体使用等技能;说课评课阶段, 主要培养教学反思能力。

模拟试教训练可以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划分分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教学五个专题进行试教。每个专题可组织多次试教, 既有分组试教又有集中试教形式, 分组试教能保证训练面向全体, 而集中试教则有利于教学交流。专题试教能综合性地训练教学技能, 但每项教学技能都具有它的独特性, 所以有时采用分项训练的形式, 因其针对性强, 效果也显著。多种的训练方式, 各有利弊, 相辅相成。

三、开展教学创新活动促进教学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

教学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的形成需要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实践是一个催化的关键环节。所以, 为激活师范生的创造潜能, 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要经常性地发展教学创新活动, 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创新成果的平台, 创造“人人成功”的机会。开展教学创新活动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 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开放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 有教学技能类的, 如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评比、教具制作、课件制作赛等;有教学研究类的, 如课堂教学赛、观摩课、研究课、精品精研究等;还有社会实践类的, 如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教学典型调查、教学资源开发、参观访问先进小学等。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有个人赛、团体赛、综合赛、单项赛, 还有校级、系级、年级等的比赛, 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参与。

第二, 要注意活动的群体性和活动的系列化、制度化。首先, 活动目的要鲜明。开展教学创新活动不是选拔尖子, 培养少数人, 而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锻炼和提升创新能力, 追求的效果是全体参与, 全员创意, 所以比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只有整体的提高发展, 才能达到真正的培养愿望。其次, 活动贵在坚持, 开展创新教学活动要统筹安排, 根据师范生在校时间分为若干阶段, 并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开展活动。前阶段重在打基础, 以教学技能类活动为主。后阶段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类和社会实践类的活动。衔接有序地安排使活动形成系列。每个阶段的活动项目还要固定下来, 形成书面计划, 长期坚持形成制度。

参考文献

[1][2]刘敬发.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16-30-40.

[3]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2, 262.

[4]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45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合编学案;创新思维;分层评价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如何使学生活学书本并跳出书本,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快乐、轻松,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宽深、灵活和独特,这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高效互动合作,促进思维创新

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附设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除能增添页面美感外,还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内涵丰富的文化信息。静态的插图信息多带有一定的内隐性,只有设法让插图“活动”起来,内隐性信息才能显现。为此,一方面要求学生用动态的眼光观察静态的插图,即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时,对插图的背景、寓意等给予合理的想象和推测;另一方面应设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片及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插图中内隐性信息适时地“释放”出来,形成插图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此外,教师还应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营造合作互动氛围,较多地安排师生及学生间的对话交流、情景表演、问题探究及相互评价等活动,务求学生在互动合作中展开更多、更深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宽、更活和更新。

二、师生合编学案,引导思维创新

“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就是指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好的教师不只是教书,更多的是教学生学,教会了学生的学,学生才会主动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师生合编学案是教会学生学和引导学生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编写学案前,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思维特点等,在此基础上编写的学案还需征求学生意见,然后再做修改。修改后的学案,务求课前的“指导预学”、课中的“师生共学”和课后的“学生独练”的做法可行、措施到位。如:在指导预学环节中,要有具体的预学目标要求,要有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型阅读、词义理解、难句猜测、分析段意和归纳中心的具体学法。在师生共学环节中,针对预习中有可能出现的疑点问题,要有“释疑解惑”的预设措施;在对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时,要有突破重点和化解难点的学法说明,要有师生协作研讨的平台和要求。在预学、共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易错易混内容,精心设计题目,安排学生独立练习,要求学生对答案作自我反思、自我解读及师生间、学生间的互评互议。通过教师的指导性“预学”、研讨性“共学”、针对性“独练”及互补性“评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都会明显改善。

三、广泛设置疑问,实现思维创新

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大,不仅是指该课学生学的知识内容多,更重要的是指该课学生的思维容量大。因此,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全方位地预设疑点或编设思考题,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自寻疑点和自我反问,务求让学生的想象、推理、判断、反思及创新等贯穿教学全过程,这对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提升创新能力有着显著意义。如: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蕴含着异国历史、地理、经济、风土人情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地设置疑问或猜想,启发学生思考和回答;而后,还可要求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或推理,对句子或课文作出改编。

四、优化复述方法,激发思维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英语教学中,编创性复述是促进学生思维创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其做法主要有:(1)变换环境复述:如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时间、地点等进行复述;(2)编造过程复述:利用对原知识、原情节、原线索的认识和理解,对其作出合理的想象和改造后复述,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有着十分明显的意义;(3)归纳主题复述:学生阅读课文后,要求取其“粗干”弃其“细支”,重点归纳课文主题和大意,在推断有可能出现的新的后果和结局后复述。上述做法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五、分层激励评价,引发思维创新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篇9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学科具有很高的教育地位,其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等。而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是语文教学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一年级;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能够使小学生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其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解。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加强,能够使其自身对于相关语言信息进行获取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一年级为小学教学的开始时期,而初始阶段教学教育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一年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就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均是刚开始与文字、文章进行接触的,在这个阶段对其阅读习惯进行培养,能够指导其作出正确的读书选择,从而对小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进行促进。书籍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若想将书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中,教师不能够过度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关注,而是需要对学生在阅读后的收获及感想等进行关注。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或书店等,让学生选取自己喜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从而对学生的阅读面进行扩展。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不能够过高,主要是指导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坚持将书籍阅读完,并且阅读后将自己的感想进行分享,教师在对学生的感想进行分析,将其中的优缺点告知学生,使学生能够逐渐对书籍的好坏进行区分。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向其推荐一些基本科普书籍或童话故事类书籍等,使学生对于阅读书籍的兴趣逐渐提高,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从而使其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二、阅读中结合思维训练

在文章的阅读中,其目的不是简单把文中的文字内容看完就行了的,而是要跟文章中文字互动,并思考其中的内容。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之间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相应的思维思考,能够使其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慢慢找到符合自身的阅读方法。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依据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设计一些与之对应的思维训练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结合思维运动,从而将其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在教师进行故事文章的讲解时,可将阅读的主动权交出来,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在学生的阅读中对文章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没有讲解前的阅读中能够主动去进行思考,将其思维启发,从而将教学的流畅度与灵活性明显提高。如在《小松鼠找花生》的讲解中,教师可在课堂开始后让学生自己先对这篇课文进行朗读,而没有讲解在阅读中更易主动去思考,如花生在什么地方、松鼠有没有找到花生等,在朗读完成后,先让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能将学生的阅读与思考能力更好的结合,不仅能够将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提高,还能够将提高教学质量。

三、阅读中结合看图训练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图片对其的吸引力远大于文字,并且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明显高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图片,将其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出来,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提高。且在阅读中结合看图训练,能够使阅读教学更加形象,将学生的学习及阅读的兴趣提高,而在阅读前,将图片放出,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图片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如在《夏夜多美》的讲解课程中,在阅读前教师可让学生看课文的相关插图,并让其描述看到些什么,促进学生的想象力,然后教师让学生对该课文进行阅读,能够让学生将阅读内容与图片相结合,使其理解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中结合说话训练

通常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后对阅读感想进行更加形象生动的表达。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在教学阅读中可以结合语言训练,其在对阅读能力训练的同时能够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过后,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再用自己语言对文章具体内容进行描述。其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在无形间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总结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中,需依据学生的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推荐相应的书籍,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兴趣提高,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下一篇:基层党支部委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