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4-06-16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精选11篇)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

杨印友

摘要: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大策略。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由此可见自主创新在未来所占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特别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与生俱来的特点,是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而这些是应试教育最容易忽略甚至挫伤的。通用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发挥才能;释放潜能;创新能力

既然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立足课堂面向社会找到一条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呢?这是通用技术教师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因此,我们要应用通用技术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自主的发展空间和敢于质疑一切的冒险精神。教师本身更要更新教育观念拓宽视野,放手把时间和舞台留给学生,让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以便释放自己的才能和潜能。由于现先行考试制度的影响和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意识,凡是高考不考的学科很难得到重视。通用技术就是其中不考的科目之一。因此,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如何让学生重视这门课程呢?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要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言行直接对学生有重大影响,教师对自己所任课程要足够的重视起来,要上好每一节课就要备好每一节课。多方面收集案例,案例有正面的也要有负面的,比如火车站台有的上下车很方便是站台高度和车厢地面平行,有的上下车不方便是因为站台和车厢底面相差一定的距离。还有车站的地下或空中通道只有台阶没有斜面,带行李箱(有底轮的)的顾客上下很不方便。这些都是没有考虑“人机关系问题”,如果熟悉通用技术设计中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那时侯没有学习通用技术。学生了解这些案例,逐步对通用技术产生兴趣自然会去探索这一规律。教师再通过日常生活的其他案例,使他们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的心理倾向,由此激发创新意识。

其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勤学好问,表现出的是好奇心的强烈和思维的活跃,教师要给予恰当的鼓励。日常生活我们接触到的各种技术产品,通过使用我们发现他的不足,让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教学中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立足于生活,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滴,试着将生活中不方便变为方便就是创新。很多的产品都是在质疑中得到改进提高的,例如手机的来电铃声开始都是一样的,由于大家在一起分不清是谁的手机来电,于是有了个性铃声。大家都用一次性纸杯喝水,很难辨认,设计者就在纸杯上贴上编号或不同颜色。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敢于提出技术产品中的不足,有敢于创新、不怕挫伤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着追求的勇气。特别是不太喜欢展示自己的学生,鼓励他们敢说敢做尤为重要。学生只要有了这种勇于探索精神,才有实施创新的希望和愿望。

第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学生的能力也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学生的真正能力是无法展现的。开展课后实践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们一方面可以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进度,也可以相互探讨、交流,使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便施展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实际活动中,可以让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如课本上的台灯、笔筒、文具盒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独立实践时可以发现每个学生对这些物品的形状和功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求就是创新动机,所以个人设计并制作出富有个性的物品。分组合作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发挥协作精神,共同的智慧、探索、研究设计出富有共同审美观点的作品,在合作中寻求快乐,在合作中发展个性。当然,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还要建立在以下环节上:

1、培养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是最能锻炼人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认真负责,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2、培养使用常用工具的能力。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掌握一般的焊接技术、切割技术、测量技术、组装技术。

3、绘图识图技术。这是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能力。通过训练能将自己的设想绘制成草图,根据所给的材料绘制出平面图。别人给出的图要能够加工出物品。

4、培养规范的操作习惯。各种工具的使用既有技术性也有危险性,所以在实践课前要教给学生规范的使用方法,如切割材料时要先将材料固定牢固,防止切割中的滚动或滑动带来的危险。

通用技术的学科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技术试验,试验就是亲身经历和体验。因此,探索未知领域,不受已有结论的限制,才能发挥人的潜能,也最能够锻炼人的发散思维,这就是创新的源泉。通用技术课程的设置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它最能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应用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思维的火花,营造良好的创新气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只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激励思维、鼓励质疑,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迸发。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2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做好阶梯

在实验班的教学内容上, 我们课题小组制定了较精细的计划, 从问题的提出, 到问题的分析, 到动手制作, 再到自主创作的整个过程, 我们本着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出发点, 每个问题, 每个设计制作项目都考虑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只要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 以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形成和提高方面就有了希望, 所以,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

例如, 在讲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的第二节《设计的基本原则》内容时, 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内容的:对几个简单的原则 (美观性、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的方法, 只要学生能举出相关案例, 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这几个原则内容及特性, 而对于较为重要及较难理解的原则 (科学性、创新性、技术规范性、可持续发展性) 则采取给予案例引导分析的方式进行理解应用, 特别是技术规范性原则是学生较为陌生的, 可让学生从书面了解, 再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理解应用。在这之后的第二节课时中, 再让学生用身边可用的材料, 也可用教师提供的材料 (彩色卡纸、橡皮泥、硬纸板) 随意创作设计作品, 并进行小组评比, 同时让设计者介绍设计的思路。通过这种方式授课, 收到的效果很好, 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让学生自己介绍设计过程, 这样学生不得不整理设计思路, 同时也让学生逐渐养成了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创新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自新课程改革开始至今, 涉及的每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在通用技术这门课程上, 体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这门课程位置的特殊性——在高考中占的分数比例很小, 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不是很重视, 若教师在教学上不采取新的教学模式, 那么这门课程开展的实际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所以, 我们通用技术教师要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身边的实际情况, 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其中, 最有效果的例子是一节制作课, 这节课的内容是《体验设计实践》, 首先在课前的一分钟时间完成分组, 组长的指定采取举行授权发牌仪式完成, 这样给每位组长树立信心, 同时让其他学生的合作心理集中在组长身上, 表达阐述问题过程由组长带头, 从而顺利完成课程目标;内容则采取游戏方式 (击鼓传花) , 让点到名字的学生分析问题;作品的制作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评价采取小组自己分析及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及打分的方式进行, 这样每个环节都跟平时的枯燥授课方式不同, 都是学生平时喜欢做的——边玩边学, 与学生好竞争好表现的特点相符, 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还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 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怎样去创新, 从哪些方面去创新。

三、合理新颖的评价模式是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动力

从每一次的思考到每一次的回答、再到每一次的制作, 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肯定, 这样不只是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创新方面的能力。目前常见的评价方式有考试评价、问卷调查、口头表扬等方式, 这些方式都能给予学生肯定, 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 见到这样的评价方式太多了, 所以, 对他们来说不新鲜了, 特别是考试评价方式,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 考试评价方式占的票数最少, 也就是说学生最不支持用考试的方式对他们的学习和活动表现进行评价。那么, 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呢?同样的也是调查结果表明, 学生喜欢奖励或表彰的评价方式, 更轻松、更激励, 更实惠也更肯定。这样, 我们课题组成员专门访问了授课评价成功案例的教师, 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 小组制定了新的评价方式。例如, 若学生对内容有独到的见解, 提出的观点有创意, 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创新的理念, 我们就让学生在可能满足的前提下, 提出喜欢做的事, 或喜欢的物品, 或张贴海报进行鼓励宣传表扬等方式, 也就是说, 用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式作为学生思考创新的评价和鼓励。

以上是我们前一阶段研究过程中的部分成果, 这里面有顺利也有挫折, 有喜悦也有苦恼, 有成功也有失败, 但失败的地方更利于我们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 经过不断的反思、摸索、验证和研究, 我们课题组对该课题研究的兴趣更浓, 成功的信心更大, 相信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 所得到的成果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雅清.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 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3 (11) .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做好阶梯

在实验班的教学内容上,我们课题小组制定了较精细的计划,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分析,到动手制作,再到自主创作的整个过程,我们本着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出发点,每个问题,每个设计制作项目都考虑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只要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以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形成和提高方面就有了希望,所以,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

例如,在讲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的第二节《设计的基本原则》内容时,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内容的:对几个简单的原则(美观性、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分析的方法,只要学生能举出相关案例,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这几个原则内容及特性,而对于较为重要及较难理解的原则(科学性、创新性、技术规范性、可持续发展性)则采取给予案例引导分析的方式进行理解应用,特别是技术规范性原则是学生较为陌生的,可让学生从书面了解,再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理解应用。在这之后的第二节课时中,再让学生用身边可用的材料,也可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彩色卡纸、橡皮泥、硬纸板)随意创作设计作品,并进行小组评比,同时让设计者介绍设计的思路。通过这种方式授课,收到的效果很好,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让学生自己介绍设计过程,这样学生不得不整理设计思路,同时也让学生逐渐养成了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创新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自新课程改革开始至今,涉及的每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通用技术这门课程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为这门课程位置的特殊性——在高考中占的分数比例很小,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不是很重视,若教师在教学上不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那么这门课程开展的实际意义就不是很大了,所以,我们通用技术教师要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身边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其中,最有效果的例子是一节制作课,这节课的内容是《体验设计实践》,首先在课前的一分钟时间完成分组,组长的指定采取举行授权发牌仪式完成,这样给每位组长树立信心,同时让其他学生的合作心理集中在组长身上,表达阐述问题过程由组长带头,从而顺利完成课程目标;内容则采取游戏方式(击鼓传花),让点到名字的学生分析问题;作品的制作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评价采取小组自己分析及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及打分的方式进行,这样每个环节都跟平时的枯燥授课方式不同,都是学生平时喜欢做的——边玩边学,与学生好竞争好表现的特点相符,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让学生越来越喜欢这门课程,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怎样去创新,从哪些方面去创新。

三、合理新颖的评价模式是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动力

从每一次的思考到每一次的回答、再到每一次的制作,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肯定,这样不只是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创新方面的能力。目前常见的评价方式有考试评价、问卷调查、口头表扬等方式,这些方式都能给予学生肯定,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见到这样的评价方式太多了,所以,对他们来说不新鲜了,特别是考试评价方式,从问卷调查中得知,考试评价方式占的票数最少,也就是说学生最不支持用考试的方式对他们的学习和活动表现进行评价。那么,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呢?同样的也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奖励或表彰的评价方式,更轻松、更激励,更实惠也更肯定。这样,我们课题组成员专门访问了授课评价成功案例的教师,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小组制定了新的评价方式。例如,若学生对内容有独到的见解,提出的观点有创意,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创新的理念,我们就让学生在可能满足的前提下,提出喜欢做的事,或喜欢的物品,或张贴海报进行鼓励宣传表扬等方式,也就是说,用满足学生需要的方式作为学生思考创新的评价和鼓励。

以上是我们前一阶段研究过程中的部分成果,这里面有顺利也有挫折,有喜悦也有苦恼,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失败的地方更利于我们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经过不断的反思、摸索、验证和研究,我们课题组对该课题研究的兴趣更浓,成功的信心更大,相信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到的成果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雅清.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11).

[2]顾建军.通用技术课程有独特的教育价值[J].中国教育报,2009(3).

(责任编辑 黄春香)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4

【摘 要】“教学观念更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启发学生自主性创新;集思广益、积极讨论;组织社会实践,进行开放性教学”,创新与培养学生能力创新之间的关系,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传统的过时教学方法存在“忽视启发学生思维、信息传递的单一性、重教轻学、轻情感激发、轻课外实践”等诸多弊端,以不适应现代教育,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学生能力;创新;因果

《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求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来遴选、来优化,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曾经在教学中也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由于存在“忽视启发学生思维、信息传递的单一性、重教轻学、轻情感激发、轻课外实践”等诸多弊端,以不适应现代教育,迫切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双边共同?M行并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的总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新课程改革迫切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观念更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构建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教师的主导活动为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师生课堂角色转换。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扮好“导”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演”,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学会本领,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重视能力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即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老师不仅要“教会”让学生“学会”,更要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有的知识体系比较抽象,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积极“参与”,在师生共同活动基础上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质疑问难,激发求知。以往的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板书、学生抄板书,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难以达到教学三维目标。质疑问难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带着问题找答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质疑问难要把握好一下几点:一是激发学生想疑,鼓励学生敢疑;二是教给学生会疑,留出空间让学生质疑;三是引导学生善疑,激励学生乐疑。也就是说,充分挖掘知识的质疑点,寻找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制造“悬念”,挑起“争端”,以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比如:我们为什么有白天黑夜?雾霾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食品要绿色环保的?等等,波普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因此,带着问题求知,启发学生思维,满足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欲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发展的潜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由,真正建立起创新学习的自信。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课堂内容、课件、多媒体、音响等媒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所学的东西由好奇到感兴趣,进而才能到达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以“主人”的身分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加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很容易让他们进入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保持好奇的姿态,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从感兴趣到赶发问,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当中,一步步培养起创新的意识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创新。

三、启发学生自主性创新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创造性思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启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正面的肯定鼓励,辅以适当的侧面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保障。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正确合理地吸收别人的评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在讨论和交流中撞出创新的火花。教师的评价是一根指挥棒,要向创新的方向前进,鼓励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和新方法,保护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落实到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朗读、叙述、提问、找关键词句等等。鼓励学生之间求知争辩,追求真理,若争辩中无法解决或者争议较大的问题,由教师出面进行讲解和引导。教师尤其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仔细地评价分析,在肯定学生提问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朝“想学”、“乐学”、“会学”的方向发展,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四、集思广益、积极讨论

学生围绕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展开论辩,以求得正确认识。讨论教学有力地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集思广益。讨论在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课下独立学习、思考,广泛搜集信息,把书本知识、社会知识和个体经验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主观看法,在讨论上提出自己独立的看法。在讨论中,积极营造宽松的外围环境,留给学生表现的时间、空间,使学生能畅所欲言。这样,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有助于多维能力的培养。讨论可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选择、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处理过程中,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比较等思维方式,无形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探究合作的能力。

五、组织社会实践,进行开放性教学

开放性教学不仅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而且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能力创新,在实践中实现知、情、信、意、行的转化。比如:《交通道路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知识的宣传,不但法律知识能走进千家万户,而且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5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田发志

论文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江总书记曾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因此,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世纪教师的职责。怎样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以求教于同仁。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唤

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扎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想象,把他们的设想说出来,发挥他们的天赋。”由此可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把以往的”指令者”、”传授者”、”监督者”的地位改变称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引导者”,从而建立新型的民众师生关系。第二、用一颗爱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关爱的感情,温柔友善的态度,通情达理的语言,尊重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支持学生的新思路,这样,学生才有想法敢争辩,有疑虑赶提问,有发现敢说出。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促动,才能激

励学生创新的潜力、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才能摩擦出创新意识的智慧火花。

二、创设疑问的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巴浦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使创作的前提”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有创新的思维,就必须首先创设疑问的情境。问题情景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又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设计一系列的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发表新意见。比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与高有什么关系?他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否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用梯形面积的公式计算呢?引导学生用推理、比较的方法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

用,从而培养学生有”疑”质”难”,探究问果的意识。

1、设问质疑,留给学生积极思考的空间和方法。

面对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学困生。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求果中,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思考不到点子上、关键处。这就要求教师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羞怯的心理,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教育论文激发他们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对于优等生,要及时了解思维情况,并根据理解程度给予肯定,纠正和补讲;对于学困生更要做到课堂提问优先,板演练习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这样才能做到以优带差,以差促优。

2质疑设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援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知识。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更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要

鼓励学生大胆设问、大胆探究。比如教”梯形面积计算”时,启发学生用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亲自动手用图形的拼、摆、演练,最后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与下低的和,于是得出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当学生通过引导法得出结果时,又提出是否能用别的方法推导出公式时,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如把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学生既主动获取了知识,又创造了独特新颖的解决方法。

三、进行多角度的拓展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须的思维形式。对数学而言,题目的答案可以是唯一的,而解题的途径不是唯一的,它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的途径,甚至能从不同的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多、新、奇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了一道练习题:给你一个硬币,请你找出它的圆心,画出它的直径,量出直径的长度。为了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启发学生自己选择多种工具,设计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1、用直尺测量,最长的一段就是它的直径,直径的中心就是圆心。

2、把硬币放在直尺边沿上,再用两个三角形的直角边在硬币的两边一夹,就可以得出直径的长度。把硬币跟两边三角板的两个触点,用线段连接起来,就是它的直径,再找出中心就是圆心。

3、用笔把硬币的轮廓画下来,再剪成一个圆,然后对折,既能找到它的

直径,又能找到它的圆心,用尺子可以量出直径的长度。

4、在硬币外面画一个正方形,再画正方形的对角线找到圆心,通过圆心画出直径,量出长度。

由此可见,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弊端,让学生寻找一题多解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创新的愉悦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快和欢乐。为此,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成功”的机会,体会到创新的愉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进行练习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其次进行自编题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讲出自己的题目和计算方法,有的说”7+5”,有的

说”16-9”,并说出计算方法,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充分体验到了创新的快乐,使他们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6

太和一中王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中学教育所面临的首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但不少人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对象限定在拔尖学生这个群体,这就不能体现社会公正、教育公平。此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潜能不是少数学生或者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因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一、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21世纪,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将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对创新的要求是连续性、系统性和全员性的。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21世纪的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及应用新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

其次,国际竞争需要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因此,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也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三,我国教育现状要求我们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教育的总体水平还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艺术教育。即使在智育领域也有偏见,如忽视对学生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等等。教育工作者存在的种种弊端已经严重影响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层次人才和劳动者的必备条件。因此,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必须从“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从“将全面发展为平均发展”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从“对教育平等”的片面理解中摆脱出来,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二、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1、强化课堂教学

(1)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可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快竞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做好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如设计集体讨论、分组讨论等。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就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并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将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创新教育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应该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

2、强化教师创造性水平的发挥

由于受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使得我国基础教育都存在着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创新教育需要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相应规模的、确有保障的、较高水平的师资来源,我国教育的发展必将失去保障。”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基本素质。

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素质有以下要求:第一、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第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第三、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认识结构;第四、教师要有特殊的能力素质,包括:以整体观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筛

选、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指导实践的能力,自身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能力。

实践教学的重点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关系到国家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事。国家已经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创新体系的构建,就是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3、强化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

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在学科教学中为他们创设开发潜能的平台。一方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目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信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学科学习的直接兴趣,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是引发学生兴趣的良好途径。如果能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激发。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传授质疑的方法,教育学生善于发现错误,不盲目接受结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强化学习品质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要帮助学生

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要是为学生制订适当的奋斗目标,并不断地鼓励、督促,促使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可以先用在市获奖这个跳一跳就能摘到的近期目标去引导他们,而后再提出在省、在全国获奖。第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在挫折和失败时要学会自我调节管理,仍然保持成功的信心。对于暂时的挫折,要引导学生作冷静的分析和思考,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成功打下基础。第三,培养学习的毅力。毅力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才是胜利者。要侧重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引导学生养成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综上所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心理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树立学以致用报效国家的终身奋斗目标,创造敢为天下先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想象的空间和翅膀,有一个创新的启动力。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7

一、传统路径

1. 培养兴趣

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 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成为当前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 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 而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因此, 教师应注重中学生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 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 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

第二, 应采用多种方式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 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 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 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对话软件,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中学生们对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 请名校和外国的学生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授通用技术学科知识课程的时候, 如果能够请到名校和优秀学生参与中学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活动, 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从而有助于增加中学生对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2. 中学教师应该与中学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中学生之间的感情, 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 会发现中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会了解到学生对于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积极和中学生交流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心得, 并认真总结和中学生的交流内容, 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教师应注重中学生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习惯的培养

笔者认为, 教师提高中学生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 列出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每天督促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 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要有计划, 因为只有有计划地实施教学, 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知识, 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学习习惯。第二,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奖励, 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应对表现自觉的学生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

二、创新思维

( 一) 结合培养目标,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中学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要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升学之后更好地开展相应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因此, 教师要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 使中学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更加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引入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 让学生在强有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支持中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相结合。

2. 编制实用的教学方案

高中学生即将面临就业, 因此, 从高中低年级开始, 就应该根据学生就业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实用性、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要做重点讲解, 还可以进行教材的补充教学。而对于实用性不强的, 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沟通, 对于学生爱学、乐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够掌握应用通用技术学科知识。

( 二) 多样化教学方法, 彰显教学智慧与实力

1. 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引领学生走进思维的高潮

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交际课前一分钟教学方法; 在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和专业课的结合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职业情境模拟, 讨论探究与师生共析的教学方法; 而在通用技术学科知识语感训练的教学中, 教师则可采用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讲练结合法; 而在课堂评价中, 教师可以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方法, 既可以鼓励学生, 又能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总之, 通用技术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方法要能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 精彩纷呈, 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训练。

2. 模块化教学, 注意实训

中学高中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 甚至有的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素养以及通用技术学科知识应用能力都不高, 但是相对于这些同学而言, 有的同学却拥有了一定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素养。因此, 中学教师要用模块化分层教学方法, 将通用技术学科知识教学中的各种训练落到实处。

三、小结

技术的传播、普及和发展离不开教育。事实上, 通用技术教育的意义取决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创新理念”的培育, 因为有了思想才能谈技术。不论是学习技术, 还是教授技术, 都不能将技术作为中心内容和任务, 技术只是理念存在的一个工具性因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相关传统文化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 围绕文化育人, 让我们的课堂上跳动着时代文化的脉搏, 渗透着文化的滋养, 让文化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 直至枝繁叶茂。面对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冲突的大背景, 通用技术教育除了要负担起培育青年学生的全面思维和深度创新的能力、大力提高学生的通用技术素养的功能, 同时还要起到“推动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通用技术水平耦合与上升的作用。

摘要:教学的目的除了要传授特定学科知识外, 还应该培育学生相应层次的创新能力。中学特别是高中老师应该努力培育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以便于他们在毕业之后无论升到大学继续深造, 还是分流到社会经济的生产活动中去, 都能够为再造人生之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通用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玉.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高校艺术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03) .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字】通用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4.21

神十上天,蛟龙入海。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成为各国争相实施的重大战略。人的自身价值不是体现在对现成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而是体现在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上。

首先,通用技术老师要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更新教师角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职能,但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职能,具有不可代替的意义。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效地驾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生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由于新课改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根本问题入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各自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创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道者,而应该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培养创新人才,更新教育观念是21世纪的人才开拓型、创造型、复合型的人才,应该有宽厚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是他们基本素质的具体表现。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必须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要努力做到一下方面。

其次,通用技术课程要实施开放式教学,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前许多老师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大多遵循原来劳技课程的发展轨迹,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新的心理。作为通用技术课程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创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再加上我国对新课改进行大力的推进,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升素质以及进行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开放式”教学,要合理地利用课本内的案例,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技术创新体现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创造性地进行产品的设计思维过程,是高智商思维活动。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机理和过程,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设计的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方案、结构的设计,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第三、要对通用技术课程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它成为一本活的教材。

通用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对通用技术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减、更新、充实和加强,而相关部分更注意分工和衔接,种族教学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创新是思维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独创性往往在交流中产生灵感。因此课堂教学中,在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老师的诱导中,逐渐使问题明朗化,水落石出。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教学环节中,无论学生讨论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给学生肯定和鼓励,通过情感意识、创新意识去影响独立学生大胆参与及设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打破逻辑思维的束缚,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课程的不同章节内容,对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发散性思维和复合性思维是两种重要的思维方式,都是中学生进行学习的必要形式,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所起的作用更大。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的特点是大胆假设、不收现有知识的局限,不收传统观念的束缚,灵活多变,思路广阔,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能提高他们的空间构思能力和一一题多解、善于变通的思维模式。

最后、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辅助,社会力量联动的科技教育工作新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创新教育是整个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培养创新人才,更新教育观念是先导,树立新的教师观是保障,加強实践训练是途径。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辅助,社会力量联动的科技教育工作新机制,学校是开展科技教育工作的主体,这就要求学校:一是要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科技知识的主阵地,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二是要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利用多种有关的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开辟科技教育的第二课堂。学校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参加电脑、科技、手工、写作、绘画等方面的训练。通过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科技视野,丰富了科技知识,增强了科技意识,提高学生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通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积极营造科技氛围,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如科普宣传周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以此为契机,在校内营造浓厚的科技学习氛围。四要鼓励和支持师生参加个级别的科技创新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交流中得到新能量和新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创新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国高等教育,2009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9

单位:宝坻区杨家口中学 学科:初中英语 姓名:韩红云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即创新性人才。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教学实际,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结合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

二、坚持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三、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英语教学应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灵活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运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将发散思维融会到教学中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英语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英语的能力。关键字:创新;观念;原则;模式

社会在不断发展,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创造性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实施创造性教学是以创造教育理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程是教育目标和价值的载体,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它们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变革学习方式和提倡创新教育已成为新时期英语教育和学习的主流。深刻理解和认识新课程的这一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实施和推广新课改,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实现新课程提出的教育总体目标。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想结合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

转变教育观念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有着具体的内涵。广大教师不仅要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地感悟,把它转化为教学行为。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看,应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2.传统教育中知识的学习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在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3.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科技知识,培养人文精神。4.在教法上,不仅要研究教法,而且要研究学法,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以便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坚持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1、民主教学原则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如以英文故事或小游戏导入新课,英语课堂经常采用二人或小组讨论、小竞赛等活跃课堂气氛的形式,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2、激励原则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对后进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说“Try again”、”Don’t worry, 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next time.”,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3、主体参与原则

传统教学目标死板,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是执行教案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互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由“学生”决定“教法”,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教学内容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在传授新知前,我坚持让学生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换信息,有了充足的准备,学生课上各抒己见,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

4、学习动机内化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情绪让学生扮演各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时间一久,这些兴趣就会转化为强大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习。

三、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语言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语境是指言语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所处的境况,语言知识和语言环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交际总是离不开交际的参与者、谈话主题、时间、地点等因素,一定的语言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语境中。因此,教师应当经常创设情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开展操练和练习活动,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从有控制的表达向自由表达过渡,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如我们在学习表达劝告和提建议的句型时,可启发学生归纳同类表达方式:“I suggest…”,“Have you considered…?”,“Why not…?”,“You’d better(not)…”,“You should/ought to…”,“What/How about…?”等等,然后提供以下语境,请他们提出建议:1.Lily is always coming to school late.2.The classroom is too hot in summer.3.My handwriting is poor.4.My spoken English is not good.5.Wang Yan has some trouble in improving her maths.这样做才能够真正达到一种交际目的。在巩固表达意见和看法的句型时,可设计以下几种情景,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自由会话:

Situation 1: The Chinese teacher has just had her hair dyed yellow.Th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it.5 Situation 2: The students have just learned the text Hero.They are talking about the hero Dr.Bethune.Situation 3: Teachers’ Day is coming.You and your classmates are discussing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teachers.这种接近真实交际的活动,学生出错误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他们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不要害怕出错,我们的目标是交际,只要达到目标,活动就是成功的。学习单词和语法也要注意将它们与语境联系起来。如,区分hear of 和 hear from时,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问学生: “Have you heard of the famous singer Liu Dehua ?” 学生齐声回答: “Of course!” 接着又打趣地问: “Have you ever heard from him?” 他们失望地回答: “No.”然后,学生自己说出 “Although I often hear of Liu De Hua , I’ve never heard from him.”。学习情态动词表推测的用法时,可手拿一个礼品盒说道: “Here is a gift for me from my uncle who has just come back from abroad.Do you know what it is?” 启发学生灵活地用上 “It must / may be a / an …” “It can’t be a / an…” “Can it be a / an…?” 这样做比反复地讲解语法规则、孤立地讲解单词和短语效果更佳,使他们保持了一种轻松的参与心态,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创新型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适时拓展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创意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也常常将 自己的创造力融于其中,从而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本人在创意制作课件Where are you from?时,设计了“See the World”板块,在这一板块中,课件呈现了世界各国的风景,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字并简单地叙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课件呈现的课堂活动中,复习了旧知,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3.拓宽视野,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因此我们比较注意给学生提供把课内获得知识后初步形成能力运用于语言交际的机会,在活动中发挥特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如学校成立英语俱乐部,红领巾英语广播站,创设英语宣传窗,班级设立英语角,课余经常介绍“英美文化”向学生介绍美国的夏令营,介绍外国人如何过母亲节、遇人节、感恩节、圣诞节,讲解他们如何使用餐具和餐桌上的礼仪,让学生感受外来文化,拓宽知识面,又如每学年我们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口语比赛,书法比赛,朗读比赛等,让学生经常收看英语节目,学唱英语歌曲,排练英语小品等。

(2)开展校内外英语活动。每逢节目,学生们就格外兴奋,我们教师就充分利用他们想搞活动这种急切心理搞一些English Party。如Teacher’s Day Party, Children’s Day Party等,同时鼓励学生自编英语小报,出好英语墙报,并鼓励学生积极写作,积极向《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等报刊投稿,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英语兴趣活动。

4.精心设计课外作业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我们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发展学生的隐性学习能力和显性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作业设计依据趣味性,层次性,多样性,循序性,自主性等教学原则,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每次作业设计中,都设有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每学期开学初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盘空白录音带,一个档案袋,一本家校联系本。空白带A面录课文内容,单词的朗读,谁模仿得最标准,谁的成绩就优,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完成,B面录Free talk。内容不作严格的规定,刚开始时以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父母,同学朋友。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可以谈谈班级,天气等日常情况然后邀请自己的同学朋友根据情景编对话,看谁说的英语多,编的对话长,成绩就好,每周每班抽一大组同学上交,每次评选一位优胜者,家校记录本记录每天完成英语作业的情况,档案袋里放一些拓展型的作业,作业的数量设最低限度,上不封顶,这样既保证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做得了,又满足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定期展览拓展型的作业,及时表扬优秀的同学,将学生从单一的“读读、写写、拼拼、背背”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内在潜能。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0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敏税的观察力,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顽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力,最终实现中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的大脑充分挖掘,使他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他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允许学生“出格”、突破常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高效、持久的记忆力,对学生来说,记忆力是决定成绩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作 者:唐东喜 作者单位:常德汽车机电学校,湖南,常德,415000刊 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年,卷(期):“”(15)分类号:G642.42关键词: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 学生

谈通用技术的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探究学习;课堂评价

从教十多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并且愈演愈烈。那就是中国孩子的创新能力为何不行?为解开这个困惑,我特意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两则信息特别令人注目,第一条是“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能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第二条是“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非常缺乏”。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完全可以运用我们的课堂,在教学中切实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习兴趣,构建创新基础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在教学中,我注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正确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应用文档的设计”这一章节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在小学中就已经学习过Word的一些基础知识了,我适当调整了一下教学内容和方法,预先搜集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电子小报,将第一课调整为展示和欣赏课,通过广播和投影的方式,将这些小报展示给学生。有创意的布局、精美的制作给学生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撞击,由此也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营造和谐课堂,激发创新欲望

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展示平台,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对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独特创新的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数据统计与分析”这一章内容中有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用绝对引用的方式进行计算,但有些学生却通过具体的数字来代理绝对地址,虽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完全正确,却与教师所要求的方法完全不同。对于这种情况,也属于创新,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和表扬,而非指责,只需稍加引导即可。

三、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初中信息技术和小学信息技术的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如:“制作多媒体作品”这一章内容,学生在小学就学习过如何来制作幻灯片,虽然涉及的内容没有初中的多和深入,但学生对Powerpoint的操作已经非常熟悉了,因此在设计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把新课的教学方式进行恰当的优化,如通过展示、模仿、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师预先准备一个幻灯片作品,把各知识点融汇于内,通过投影机循环播放,学生在下面模仿操作,教师则巡回指导,了解并巩固知识点;然后教师给出一些主题及相关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主题并进行创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创作过程中进一步去理解知识、拓展知识。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触类旁通是一个复杂而渐进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发展过程。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经过多次改版后,现在的教学内容中增加并加重了“探究学习”和“讨论学习”的环节,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这部分内容的作用。

此外,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适应、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契机,让学生合作探讨。一是要构建自主探讨学习的课堂结构模式。例如:“创设情景—启迪自学—质疑解疑—综合提高”的互动创新教学模式;“围绕问题—指点迷津—激发创造—发展个性”的探究创新教学模式;“诱导自学—尝试释疑—精讲精练—评价提高”的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还学生自主的空间。二是要让学生活起来。首先,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课堂允许一问多见解,答案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奇谈怪论。其次,让学生的嘴活起来:课堂多开展讨论、交流、辩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使学生敢说、会说,发展口才,培养创新思维。再次,让学生的身手活起来:课堂上多让学生操作,使学生感同身受,动静结合。

四、重视课堂评价,倡导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的努力。”因此,当学生的任务完成时,我就让学生把制作完成的作品以自己的班级和名字命名上传到教师机上,然后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或投影的方式展示学生的作品,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教师必须要明白,评价是一把双刃剑,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反,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评价的内容要全面,手段与方法应多样化,可以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综合运用。比如:在评价学生创作的电子小报时,可以告诉学生从版面布局是否合理、新颖,比例是否协调,色彩是否搭配,细节上有否缺陷等方面入手进行评价。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学生善于发现“亮点”,也就是在作品中值得大家学习的部分。另外,学生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鉴赏作品,发现并纠正作品中的不足之处,以使自己以后不会再犯,发现并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并对自己的作品加以改进,为下一次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与素材,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点评主要是对每个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千万不要单纯就作品好坏下一个结论,要依据作品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及潜在的能力作全面的评价,重亮点、优点,轻缺点,以此来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知识的快速增长和更新,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而服务。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还需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军.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修订版):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洪忠,陈学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上一篇:家事-小品剧本台词下一篇:汉语国际教育写作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