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2024-08-04

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共11篇)

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

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翟周平

这学期,我们大多时间用于实践,但不同的班级完成任务的情况差别较大。总的来说几个重点班完成的较好,作品多,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之间的配合较好,制作兴致也较高。普通班就不行了,制作过程中的纪律非常的不好控制,最终作品也没有几个。感觉几堂课是白白浪费了。

反思本学期的教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急需改进的地方 尽管通用技术课上起来并不难,但要想上好就不容易了,因为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知识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少之又少,又没有相应的设备,制作材料,所以这都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用技术都是些常识性的东西,看似简单,但如何将这些零散、常见、简单的现象或知识用技术专业的语言进行系统化的构建,是难点。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枯燥无味起来,学生将慢慢失去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加强对专业各知识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动手能力,尽可能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应以新的理念为指导,组织有效的教学。4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传授生动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即符合新课改的目标的。又能上好课,在此之前,我们一定要熟悉教材,依据学生特点来精心设计这节课,知识点和学习活动相渗透,达到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是能力。

在有趣的智力游戏活动中进行教学,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教

学方式。将知识点融进智力游戏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智力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这一部分内容,在讲定势思维时,首先,我举个脑筋急转弯的例子(一位聋哑人到五金商店买钉子,先把左手作持钉状,捏着两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右手作捶打状。售货员先递过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指了指作持钉状的两个手指,售货员终于明白他是要钉子。这时候,又来了一位盲人顾客......同学们,请想象一下,盲人将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好一把剪刀?),仍有一部分学生使用动作语言来表达买一把剪刀,忘记盲人是可以说话的。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个“动作”,引出定势思维,并讲解它的优缺点,学生反应不错!这给我启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反应,注意学生信息的反馈,为我们进行有效的教学服务。讲发散思维时,仍然是以智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制定小明一家如何过河的方案。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诞生了几种解决方案而我反思自己只有一种解决方案,这让我明白学生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拥有巨大的潜能,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去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他们更为全面的发展!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

《通用技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在备课、教学过程和反思时总是不停的问自己是不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备课和教学,有没有达到了教学目的。

上个星期上《发现问题》这节课,引题时为了激发同学对这节课的兴趣和创新、创业精神,以美国刀片大王吉列依靠发明安全刀片发家致富为例子来作为开头,我感觉这个例子不错,但是同学反应并不是很好,一是故事没讲好,还有就是剃须刀离高一的学生还是比较远的。要是有更为贴近同学的案例就好了。

在传统教育底下的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受问题,没有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为了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讲解书本中的案例:躺下时如何用吸管和婴儿食物的冷热的时候,因为平时有接触和思路直接,同学一下就给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但是我还是分析了不同的观察角度能得到的不同解决办法。又让同学看了船鼻的结构,同学都很奇怪,精神为之一震,体会到观察和主动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接下来就要求同学分组(3个桌子一组)讨论,提出问题,收集上来后把问题抄到黑板加以评论。同学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提出了不少很有意思和价值的问题,比如汽车轮胎为什么是黑的?黑的在阳光下吸热过强是不是不好?书架的使用问题,不稳,价格,等等。在评价和说明中同学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虽然由于见识关系提出不少已经解决的问题,但是整体来说反应相当不错。不过有相当部分同学在这段时间里只是坐的发呆,所谓的讨论根本没有实行。下节课我就改变了方法,是要求每个同学都根据生活提出一至二个问题,没有思路可以参考边上同学的问题。要求每个同学都至少提出一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效果好的多。看来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合适讨论解决的。

我认为培养同学观察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兴趣,是这课的重点。第一次课说明加活动就占了大半节课,结果后面结束的极为充忙。课后我想培养兴趣,学会观察生活才是最重要,而后面的内

容同学完全可以自学,并不需要我再唠叨,发现问题的活动和展示完全可以更多的占用一些时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兴趣;要引发他们的强烈兴趣,必须懂得激发其积极思考和发掘其不可忽略的创造力。

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在目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 教师不难发现很多的教学案例和课件, 但是由于缺少实际的操作和实践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知道哪一种教学方法更加适宜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也就会让通用技术课堂陷入到沉闷的学习氛围之中, 无法让学生有欢快、愉悦的学习感受, 从而就无法培养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喜爱。这样也就阻碍了通用技术课程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和意义。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通用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通用技术的内容和精髓来设计出更加适宜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综合性超强的授课课堂中充分地发展自己, 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一、摆正教学思想, 要用通用技术课程的角度去审视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种新型学科, 在学校教学中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其他专业教师经过培训之后上岗从教的。这样在整个通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就会受自己从前教学的专业所影响, 从其他专业的角度来考虑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和作用。这样就会便会导致通用技术课堂中传授各个教师从前专业的学科知识, 要么较单纯地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技能就可以了。虽然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们反过头去从新审视一下上过的通用技术课程就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并没有体现出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 它似乎成为了某一个学科的附加课程, 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从通用技术课程的角度去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

其实, 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其他学科知识的一种外延, 它不但包括我们现在所学各种学科的知识, 还具有一些心理、伦理、法律等知识方面的补充, 同时还具有一些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它并不是要把学生培育成某种知识的专业人员, 也不是要把学生训练成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而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很丰富多彩的学科学习中养成“设计”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为此, 我们应该督促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 改善自己在通用技术课堂中的思维, 不要通过单一的某种化学、数学或是物理等课程来简化通用技术的教学内容。因此, 当我们面对具有较强实践性和通用性的新的教学课程时, 一定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严格要求自己要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和能力, 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观念, 不断接受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从而确保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学科教学的要求, 促进学科教学的快速发展。

作为站在教育第一战线的教师, 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自己的眼界, 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最新的技术成果展示给学生, 能够顺利完成《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 能够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观。从而把课程教学内容和策略大部分都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要正确看待通用技术的教学作用, 理解和认识它与学生素养之间的密切联系

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高中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加以灵活的运用。但是这又区别于单纯的技术培养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中的技术和技能, 还有理解很多日常生活的理论知识, 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待通用技术课程的时候, 一定要把提高学生素养放在教学目标的中心位置, 通过技术这个介质来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让学生掌握了各种学科的深入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服务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首先, 我们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在每一堂通用技术教学课中,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自主地去完成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 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意识来获取更加具有价值的内容。在通用技术教学中, 由于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 能够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和技术与实际事物相联系, 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事物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 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次, 我们在课堂中就要运用更加活跃的教学形式来让学生探究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例如, 我们在学习“设计的一般原则”时, 应该组织学生亲手去体验和感受传统技术和更新之后技术之间的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如研究式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等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让学生能够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观念, 让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

三、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来构建通用技术的课堂

通用技术课堂是用更加灵活的课堂形式来实现最终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 教师可采取多样多样的课堂形式如合作型、活动型、创造型等, 教师利用学生自己的实践为载体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 锻炼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是通用技术的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都不明确我们就无法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最快速地实现教学效果, 为此, 我们一定要构建好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当拥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教师就需要选择多样化的实践项目来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当然在每一个教学项目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都要立足于技术实践, 通过制造一些具体的模型来培养学生亲手操作的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篇3

一、认真领会课程标准

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②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③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⑤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通用技术课程共有2门必修课,7门选修课,但各门课都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让学生掌握技术思想、技术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条主线贯穿的。现在高中阶段学生偏重科学忽视技术,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理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然而生活中处处又离不开技术。通用技术课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而开设,它是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通用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学生必修课程。因此,在备课时即要考虑课程标准,也要考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还要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兴趣、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及文理科学生差异等因素。在教学评价等方面尽可能多样性并有所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避免机械而单一的学习。高中生正处在特殊的转型期,他们的想像力、批判精神、逻辑思维能力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因此,在上通用技术课时,要尽量鼓励学生敢于想像,敢于质疑,并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丰富的案例分析、思考、讨论、探索、小实验、阅读、链接、小辞典、小资料、欣赏等栏目内容为载体,培养他们学习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从而使学生的技术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统一,为每个学生拓展技术学习提供一个平台。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体现通用技术教材优势,注重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力求创新。由于通用技术课涉及学科知识广,它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还要融进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知识,在教学中由于除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欠缺,加上现在大多数学校只有一位任课教师,遇到问题无法交流、讨论。因此,我们采取如下策略:其一,充分利用学校集体办公的优势,遇到学科问题 虚心向同行请教、探讨解决问题;其二,充分利用教育部提供的通用技术网站进行教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其三,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借签学习;其四,校内校外结合建设技术基地,。

三、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

通用技术课程要求注重科学与人文素质结合,鉴于这样的目标,它给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足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辨论法和多媒体教学等,为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新课伊始,教师可将自己的QQ号和邮箱告诉学生,然后请学生把自己的姓名、班级、个人爱好、最崇拜的人和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写在一张纸片上,并在右上角画一幅简单的画,最后让学生把资料卡通过数码相机传入教师的邮箱,这样教师通过一张小小照片可了解学生的特长,为以后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感情基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参与设计实践,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在教《方案的构思方法》这课时,先分析台灯的设计实例,然后让学生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提出新的设想,就有学生拿出用废旧瓶子制作电石灯的高见,并于课后制作成模型。在讲常用的创造技法—头脑风暴法时,采用6-8人小组模拟头脑风暴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主题有:小产品如黑板擦、牙刷、书包、家用小装饰品改造;新兴家庭小设施开发;教师如何在新教材中科学的组织教学;中学生早恋问题;怎样解决父母与孩子的代沟等问题。其中小黑板擦的改造有的小组就设计的静电除尘装置减轻粉笔尘,甚至还有学生建议安上小滑轮,减轻教师用力,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给了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四、课后——学业评价,促进学习

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不学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很重要,评价方式也很重要。由于没有统一的学业评价方式,这就给我们更大的自主权,就此我制定了通用技术学科学分评定标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平时作业和学习态度占20%,期末考试各占50%,作品设计制作占30%,上述三项成绩合计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否则不予认定学分,拿不到学分的学生必须重修。参加各类创新比赛可作为奖励学分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本课程知识类内容通过书面测试较好地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掌握程度,其中书面试卷课内知识占60%,课外知识占40%,基本上能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明确了评价方式,就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德育乃育人之本,对于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所教学生的学业成绩欠佳并不算失败,最大的失败在于学生道德的缺失,任何学科﹑任何老师都不应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包括通用技术学科在内。

通用技术课“寓德于教”的意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基础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勇于为祖国富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建设人才。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水平、身体心理保健能力和劳动技能,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打下坚实基础。通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通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寓德于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通用技术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来看,寓德育于通用技术课教学是通用技术教学本身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所决定的,并不是强加给通用技术课的额外任务,所以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寓德于教是每一位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坚持并积极探索的,也是通用技术教育能否上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而要想将德育很好地融入通用技术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亦师亦友,平等和谐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在人生观﹑世界观都日趋成熟的高中阶段,单纯空洞的德育已远不能达到启蒙时期的效果,比如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说“吸烟有害健康”„“网吧影响学习”„对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的高中生恐怕收效甚微,下课后他们依然该上网的上网,该吸烟的吸烟;你要说上课说话不尊重老师,他们该说话的还说,就算有不说的,也不是因为你的一句话,而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很乖的学生。那么,难道老师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不,我们知道叛逆时期的中学生可以叛逆父母,可以叛逆老师,但决不会叛逆朋友,而且越叛逆的人就越讲“义气”。于是我们可以认为,与学生们成为朋友,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是通用技术乃至各学科老师进行德育至关重要的前提。

二、老师在学生中应起好表率作用

前文已经提到,在即将步入成年的高中阶段,进行一般的德育难度着实不小。因此,这时德育的关键不该只在育学生,而该在育老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师友关系后,学生们会主动接近老师,与老师玩成一片。此时,老师你就要以自身的品德魅力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接受并学会,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此一来既提升了自己,其效果又远比死板的德育教育好上百倍。

三、要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

通用技术课教学内容广泛,在选择通用技术课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有利于对学生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德育要求,深入地研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确定切合实际的德育目标,把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与思想教育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与德育因素的结合必须做到该结合的要紧密结合,不该结合的不乱联系,避免随意贴标签和穿靴戴帽的现象出现。要理论联系实际。通用技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的全过程中要坚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理论后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认真地体会掌握。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德育要求和目标。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其知识水平、实践经验、操作能力、身体心理素质都不尽相同,他们接受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同,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寓德于教”必须针对他们的实际,以便被学生所接受。而且在一段时期内,思想教育也应有一定的主攻方向,如当前在通用技术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就很有必要。坚持正面教育和质量意识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对回答正确的要表扬鼓励,回答不正确的也不要批评,而应以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通用技术课教学除了教师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外,就是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通过操作实践,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可以通过展评学生制作的作品和撰写的小论文等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产品的质量意识。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家长也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环境,与此同时带来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因此,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劳动,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并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增强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总之,要想将德育融入通用技术教学中,就必须改变以往育人的道路。以育己及人为方法,师友共存为前提,潜移默化为核心,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材研究和备课上狠下功夫,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备课时除了备教材中的教学目的外,还必须备好教材的德育目标,并在教案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从而达到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渗透教学法、竞争教学法及实践教育等方法实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通用技术课教学中“寓德于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密切相关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实施的有效途径,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学实践心得通用 篇5

一、游戏体验,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品德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做课堂主人的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游戏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摸鼻子的游戏活动。我在黑板上画了5个鼻子,让学生拿着粉笔到黑板前,同桌负责蒙眼睛,学生认为自己摸到鼻子了,就用粉笔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一下。结果5个学生中,只有小A同学画到了鼻子上。交流感受时,没画到鼻子的学生认为眼睛看不到,心里很着急,要是有人引导一下就好了。小A同学认为看不到东西,没有人帮忙,能画上鼻子实属侥幸。我顺势播放了这样一张PPT:“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这样导入新课:伸出爱的手。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讲小故事,启迪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品德课堂具有启迪性,是升华学生思想,增强课堂效果的途径。中华优秀经典故事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运用经典故事,能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家人的爱》时,我组织学生召开家人爱自己的故事会,然后引入经典故事《孟母三迁》。我把故事编得短小精悍:一搬迁,远离墓地,免得孟子学送葬;二搬迁,远离集市,免得孟子学叫卖;三搬迁,靠近学校,引导孟子学文化。孟母三迁择邻居,育子成才是典范。另外浓缩了岳母刺字、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母亲以荻画地,陶母封坛退鲊的故事。短小精练的经典故事使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发学生思考,加深感悟家人的爱,升华学生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编唱歌谣,利于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唱歌曲、说童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学内容编成欢快的歌曲、朗朗上口的童谣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道德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自己的实践。学生好学乐学,思想教育收到实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小窗口大世界》时,书籍作为小窗口,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把《大学·中庸》这本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编成歌曲,带领学生用《读书郎》的曲调唱歌词:花园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拥有好品德,弃旧图新,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达到最完善。在教学时,把《弟子规》中的“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译为现代歌谣:做事不慌,慌易出错。不怕困难,认认真真。把“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为现代歌谣:身體受伤,父母担忧。德行缺失,父母蒙羞。鼓励学生通过书籍这样的小窗口增长知识,懂得道理,做堂堂正正的人。编唱的歌曲、童谣易学易记,增强了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组织比赛,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组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寓教于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收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育民族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通用技术教学总结 篇6

本人一向积极要求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遵守国家法令制度,严守校纪校规。尊敬领导、团结同事。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在教学中尽量关注每位学生。在4月开始,一周26节课。而后在会考前期,完成了40节课时一周的教学工作。同时器人竞赛辅导活动、科技创新辅导活动都在积极培训中,争取为学校赢来荣誉。其中成立了一直研究队伍——“设计与制作小组”。经过多次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给予了学生较大的动手实践空间,能启迪中学生主动学习,能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与方法、创新能力的养成。

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7

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技术发展, 各种门类的技术数不胜数, 如今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技术门类越来越多, 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把握技术的脉搏, 让学生获得较高的技术素养, 精选一些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使用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让学生感觉好象是在生活中学, 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然而, 在目前通用技术的实际教学中, 对技术案例的使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经验分析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技术案例使用存在的问题, 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通用技术教学中技术案例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教材中的经典技术案例理解不透、挖掘不深

例如《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一章第一节《走进技术世界》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技术案例, 就是“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很多教师认为这个案例太过简单, 学生可以自己看懂案例内容, 因此教师讲解时往往弃之不用而启用其他案例。殊不知:能看懂的内容未必能真正理解, 简单的内容往往蕴含着深奥的学问。

在思想方法方面, 教材是想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理解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技术问题和分析技术问题;另外, 灯火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用它来说明技术的价值更具有典型意义。所以, 我觉得将这样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替换掉实在可惜。这也反映了有些老师并没有理解教材选用此案例的深刻用意。因此对教材中案例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 而要更深一步理解、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和方法, 深入挖掘技术案例的内涵。

二、技术案例选择随意、没有针对性

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任教的班级较多, 而不同班级之间由于学生基础、学生习性、班风等有差异, 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而技术案例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比如, 我校就有好几种不同类型的班级, 有文科班、理科班、美术班、音乐班、体育班等,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技术案例的选择也应明显带有专业的特点。如果跟体育班讲解乐器的发展历程, 可能效果不是很好, 反之也一样。我曾经上过这样的一堂通技课:上课时我没有考虑到这个班中女生多、男生少的情况, 这堂课中我选了一个军事方面的技术案例进行讲解, 结果很多女生听得不以为然, 课堂气氛不太理想。后来我在另一个类似的班级中改用化妆品的技术案例进行讲解, 结果课堂气氛相当不错。

三、使用技术案例太多, 对技术案例分析不够深入

在只有40分钟的课堂里, 有些老师举了十多个案例进行分析, 这些案例中没有重点讲解的案例, 而是所有案例平均花费时间, 没有一个技术案例能分析透彻。这样的课堂表面看起来容量大, 效率高, 殊不知:教师讲得很累, 学生听课听得也很累, 而且听得一头雾水, 似懂非懂。其实, 课堂中的技术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教师如果选择一两个典型技术案例讲细讲透, 学生们在掌握了典型技术案例后, 那么对其他的技术案例也能够触类旁通。这样不但节约了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更能让学生掌握技术案例的分析方法, 掌握技术课程的技术思想,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技术案例的选择没有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有些教师对技术案例的选择太拘泥于教材。选择的技术案例陈旧, 不能贴近生活实际, 不能反映当今热点问题, 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对此本人有过切身感受, 后来本人对技术案例的选择特别注意与当前热点问题相结合, 课堂气氛大有改观。譬如本人在讲授知识产权时, 列举了“中山市歌厅播放歌曲要交使用费”这一案例, 让学生懂得知识产权制度以保护智力创造的无形财富;在讲授优选试验法时, 本人选择了科学家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优选试验中选出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的技术案例, 袁隆平使我国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关于技术案例使用的几点建议:1.充分挖掘课本上的典型技术案例, 让学生充分把握其技术思想与方法;2.技术案例分析在精不在多, 精选典型技术案例, 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典型技术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掌握技术案例的分析方法;3.典型技术案例的选择一定要联系贴近实际, 并尽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典型技术案例的选择应因人而异, 因班级而异, 提高针对性。

摘要:技术案例分析法是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中一种非常典型的教学方法, 从生产、生活中寻找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技术含量较高, 且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技术案例,案例分析,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技术与设计1 (苏教版) .

[2]技术与设计2 (苏教版) .

[3]技术与设计1 (粤教版) .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浅谈 篇8

1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制定适合的“三维目标”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靠教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课程理念落实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了解课程目标,要分析本节的教材、学情,才能制定出合适的“三维目标”,进而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1 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教材,应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关联的分析,真正做到“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1.2 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教学活动是为了学生而组织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要、起点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实际情况,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程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1.3 制定合适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看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技术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出发,确立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指的是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也包括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三者的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要想真正写好三维目标,必须仔细研读课标,仔细分析学情,仔细分析教材,一份好的三维目标应该是从学生角度来写的,用“了解”“知道”“掌握”“通过”“体验”“感悟”等措辞,而不应该从教师角度出发,出现“培养学生……”“使学生……”“教会学生……”等这样的措辞。

2 良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常言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形式和内容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成功的导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对于一节课来说,导入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导入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导入的形式有很多种:复习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以及实物导入等。鉴于通用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图片不如视频、视频不如实物的导入原则。

如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4.1了解控制”时,笔者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控制现象,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尤其是对自动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在导入时选择了实物(玩具:小狗爬楼梯)导入的形式,通过打开开关,使小狗在电机的驱动下爬上楼梯。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控制现象,由于学生小时候玩过玩具,容易引起共鸣,也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

3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在教学的最初阶段,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是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传递给学生知识,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后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合作下,每节课都给学生印一张导学案,把比较新的技术、案例等融入到教学中来。有时也创造条件,自制一些简易的教具等。现在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又注入新的形式。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内在潜能得到激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在讲《技术与技术2》中“4.1了解控制”时,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控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就是控制现象,对控制还有一定的神秘感,因此,笔者搜集了一些有关控制的图片以及视频如“电视制导导弹”“自动门的开与关”等。通过“电视制导导弹”的视频,学生了解了电视制导导弹是如何攻击目标的;通过“自动门的开与关”的视频,学生了解了自动门是如何实现门的开与关的,从而打破了控制的神秘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控制。

4 教学与实践并重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通用技术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通用技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由此可见,“实践”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立足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技术与设计1》中的“4.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模型的制作(泡沫塑料模型)”和“简单结构的设计(小板凳的制作和秋千的制作等)”,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对通用技术学科的兴趣。

5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后反省自己的得与失,它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阶梯。笔者每上完一节课,就会静心沉思,从课的设计、师生互动、学生的掌握情况、多媒体运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记下精彩的部分以及疏漏之处,写下心得与体会,作为今后改进教学、探索规律的依据。有时,课堂上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或自己对知识点讲解的想法)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种“灵感”“顿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想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把新的知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虚心向老教师、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努力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参考文献

[1]王景华.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刘琼发.技术与设计:1[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131-140

通用技术—教学大纲 篇9

课程名称:通用技术

英文名称:Genera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060099

学时数及学分:

课堂教学:16学时; 实验学时:16学时; 2学分

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通用技术》,周晓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

一、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用技术是指除信息技术以外的、较为广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通用技术课程属于普通高中新课程技术科目中的模块,是一门全新的、高度综合性的课程。该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练习课程,而是一门立足于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教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对个人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

二、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1学时)

1.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积极意义 2.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 3.通用技术课程体系结构 4.通用技术课程教育价值 说明:

(1)要求学生了解通用技术课程在现行高中阶段开设的积极意义,同时明确大学中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2)了解我国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对国外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也应有初步的了解。

(3)要求学生掌握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体系及相互关系。(4)明确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价值,理解并掌握主体价值和共同价值。

(二)技术与设计(8学时)

1.技术及其本质 2.设计过程 3.设计的交流 4.设计的评价 5.结构与设计 6.流程与设计 7.系统与设计 8.控制与设计

说明:前面4项内容针对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与设计1”,后面4项针对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技术与设计2”,该部分内容是在高中《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内容上的延伸和提高。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从“技术指技艺”、“技术是物质手段”和“技术是指系统性行动知识”三个层面理解技术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技术的性质。

(2)理解并掌握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了解设计的分类;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3)要求学生理解设计的流程与方法,理解技术试验的概念以及与科学实验的区别。(4)要求学生学会设计的表达方法以及设计的测试与评价。

(5)了解生活中的结构,认识结构的特点,熟悉结构的分类;重点掌握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了解结构的连接方式;结合前面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认识结构设计的步骤。

(6)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流程,学会流程的设计,并能对生活中的流程进行优化。(7)认识生活生产中的典型系统,知道系统的分类,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学会系统的主要分析与设计方法。

(8)要求学生认识生活、生产中的各种控制,理解并掌握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的结构与特点,初步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技术与设计应用(7学时)

1.电子控制技术 2.简易机器人制作技术 3.现代农业技术 4.服装及其设计 5.建筑及其设计 6.汽车驾驶与保养 7.家政与生活技术

说明:技术与设计应用部分主要针对高中通用技术七个选修模块,是在高中通用技术七个选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提高和延伸,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讲解其中的2-3个模块,也可以每个模块讲解1个学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各个模块的基本内容,认识各个模块与“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的联系,为学生以后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奠定一定的基础。各模块具体情况如下:

(1)“电子控制技术”模块主要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传感器、数字电路和电磁继电器相关知识,并能设计制作简易电子控制系统,通过电子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对“技术与设计”部分的内容进行应用、综合和拓展。该部分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简易设计方法与应用。

(2)“简易机器人制作技术”模块要求学生认识机器人的概念、分类,了解现代机器人的特点、关键技术及发展;了解机器人基本结构与组成,熟悉机器人中常用传感器;了解机器人简单控制程序设计过程与方法。本部分重点在于简易机器人的制作与调试、测试。

(3)“现代农业技术”模块要求学生了解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引进;掌握无土栽培的概念、分类、优点以及管理;掌握病虫害的预测与综合治理;认识绿色食品的涵义、生产与加工等;了解农副产品的营销。

(4)“服装及其设计”模块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服装史及发展趋势;认识服装的造型与色彩;了解服装材料、服装结构与工艺。

(5)“建筑及其设计”模块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建筑历史与发展;认识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与常见种类;理解建筑结构中的内力,了解建筑结构形式、构造及设计。

(6)“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主要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了解汽车驾驶的相关法规;理解汽车驾驶技术,了解汽车的选购与保养。

(7)“家政与生活技术”模块主要要求学生理解家庭含义,学会基本家庭教育方法,掌握家事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家庭理财的含义与意义。

三、课程的实验环节

实验1:结构强度与稳定性探究实验

4学时

主要任务:巩固结构与设计,探究影响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动手搭建教学结构模型; 实验2:纸桥设计与制作实验

4学时

主要任务:通过纸桥的设计,进一步掌握设计的流程、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3:扫地机器人设计与制作实验

4学时

主要任务:学习控制与设计,学习XLAB图形化编程软件,分析各个部分的功能作用,实现扫地机器人的制作与控制软件设计。

实验4:恒温控制系统设计与制作实验(选作)

4学时

主要任务:掌握恒温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恒温控制系统,并学会调试与测试方法。

实验5:汽车模拟与驾驶实验(选作)

4学时

主要任务:了解汽车驾驶考试系统,进行驾驶基本知识和道路安全知识练习熟悉汽车各个环节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汽车模拟驾驶器的操作。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前期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该课程是前期课程的综合实践应用。

五、考试方式

考试方式:考查。

1.期末随堂开卷考试

占总成绩的60% 2.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讨论、实验等)

占总成绩的40%

六、参考书

1.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开剑:《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华东示范大学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3.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4.李蓉:《技术与设计2》,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年。

5.黄坚:《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顾建军:《电子控制技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7.芮延年:《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8.王华芳:《花卉无土栽培》金盾出版社,1997年。

通用技术教学反思1 篇10

教师:寇芬霞

通用技术课程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面对这门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老师还没有准备好,就匆匆上路,担心与困惑在所难免。通用技术是一门什么课?这门课究竟怎么教?我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确国家为什么要开这门课。从国家来说,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正是这双重的需要,使我国在普通高中开设这门课程。

一、创新是技术教育的灵魂

技术的本质就在于创新。有人认为,不只是技术课程承载着创新的教育功能,高中所有学科都可以承载创新功能。其实并非如此,科学课程职能是认识世界,探讨的是目标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技术课程职能是改造世界,探讨的目标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科学主要任务是“发现”,而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发明”。技术创新包括发明和革新。因而,技术最接近创新。

通用技术的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呢?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目标,第一放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形成上,第二放在学科的知识点上,第三放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因为兴趣与习惯是创新的保障,知识是创新的基础。采取精讲多做,教服务于学的模式。精讲是指老师的讲解要精练;多做是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要多。教师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作任何限制,尊重学生的设计思想、意图,欣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实践是学生创新的源泉

通用技术课程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有效载体。我认为在技术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特别是在实践课上,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主张学生第一多问几次自己,然后问同学,最后问老师。当学生问到我时,我也不把自己的想法抛给学生,而是指导他们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实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学生一起研究,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的想法错了时,就和他们一起想办法退回来。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亲身经历失败与成功的磨砺,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第一章,我设计了“技术的两面性辩论”比赛,调查对当地经济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发明等主题活动。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每个班都选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老师,这样做会极大的调动这些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这些学生通过查资料、反复实验、同老师探讨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他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而且对本班的同学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

不靠老师讲,而靠学生自己探索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自己探索客观世界的方式。并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学生设计的便携式小凳,结构简单,造型新颖,非常富有创意。学生设计的台灯各式各样,每一个小组都有独到的设计。特别是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方法比别人的高明时,特别兴奋,特有成就感。

三、责任是技术教师的动力

通用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整合

高中新课程方兴未艾,作为一名担任通用技术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探索把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技术课程教学效益。通过近几年的学习与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是一种工具,也可以是学科课程的一部分。近两年,从“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教与学的工具”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课程融为一体”两个层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在此简要总结。

一、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教与学的工具

研究开始时并没有考虑信息技术是一种什么样的工具,只是先在通用技术必修1中开始整合实践。在“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古代造纸的流程”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引导学生分析技术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动画呈现“一个人站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然后他的身上缠上了白色的布,布的颜色变成了黑色,随后布不见了,他穿上了衣服……坐上了轮船……打起了电话……”,让学生自主分析動画中人的变化需要的技术以及人们发明这些技术的目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融入到了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地思考着、分析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后来通过分析发现,这样一个看似很自然的设计,让我对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定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不再是单纯的多媒体教学工具,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

教学中,我既坚持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还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探究。在“体验设计实践”表达与交流设计时把上课地点改到了微机室,要求学生“用信息技术方式展示设计方案”,任务一出,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学生有的用Word软件中的自选图形绘制设计,有的用画图软件绘制方案,有的用数码照片记录方案,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展示方案,还有的用FrontPage制作简单网站交流设计过程与结果……由于高一学生的技术水平的限制,电子作品虽有较多不足,但都能够实现表达与交流设计的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有效地学习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益。它贯穿在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的认知工具,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

二、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两课程融为一体

在通用技术必修1“体验设计实践”的表达与交流设计探究活动中,学生虽然用电子作品实现了表达与交流的目的,但电子作品有较多不足,如果能提高一下学生的技术水平再做这个电子作品就更好了。随后决定实践另外一种课程整合的方法:将两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达成通用技术学习目标,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两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时达成两个学科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这个实践首先选择在高二年级学习通用技术必修2时进行。通过分析发现,必修2的四个章节相对独立,便把“流程与设计”拿出来与“信息获取”整合后先学习。我首先研究确定了整合教学目标:①理解流程的涵义。②分析信息获取的流程,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③分析信息搜索的环节与时序,绘制流程图,改进流程设计,提高信息搜索效率。

有了明确的整合目标后,借助微机室教学环境开展整合实验,以制定“国庆节旅游计划”为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制定旅游计划,理解了流程的涵义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分析了流程中存在的环节与时序,并通过亲手绘制与修改自己获取相关信息的流程图,加深了对环节与时序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分析出自己信息搜索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改进流程提高了信息搜索效率。整合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既学习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了依据科学流程合理处理问题的意识。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可以通过整合实现“教学过程共享,教学目标双赢”。整合内容的选择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现有的教学资源与条件、教学的进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不然很难摆脱为了整合而整合的尴尬境地。

三、总结

一系列的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可以整合,而且整合效果显著。但在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技术基础,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在日常教学中,由于条件所限,不一定会有前面实施整合研究中的条件与机会来开展整合教学,但我们可以灵活决策,小范围内开展“课程”层面的整合,大面积地以通用技术学习内容为任务来驱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实践,经常性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来提高技术课程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庆华,史舒人,张爱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作者简介:

上一篇:小学生暑假锻炼内容下一篇:从一张邮票所想到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