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性工作总结

2024-09-10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性工作总结(共6篇)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1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2006年3月,我校申报的课题《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成立了以为教学处主任为组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并迅速展开工作。

一、提高对课题的认识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统一大家思想,提高了认识,一致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也与即将展开课程改革精神不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已将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必修课程,而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我校尚无可寻模式,故将此问题列为研究课题,十分必要。相信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对改变我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迎接即将到来的课程改革,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的组织及研究的开展情况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了相应职责及分工 组长:张亮

成员:张瑞芹 刘俊芳 蒿海霞 张秀芬 张爱月 郭爱捧 尹胜男 江俊燕,任文太 王宇红

2、积极进行课题的论证与设计

围绕课题的目标与课题实施背景,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了的思考与研究,并开展了科学的论证与设计工作,最后达成共识形成了设计方案,我们认为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勇于探索、加强实践、不断开拓与创新,课题的目标在我校能够实现,该课题的深入开展会给我校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也必将改变我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落实课堂教学的新理念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建立了课题组工作制度,明确了定期学习,研讨、交流及材料收集等制度。定期上研讨课,示范课

4、认真组织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

我校为农村学校,课题组成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就整体而言理论素养有待提高,为此我们从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积极为课题组成员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创造条件。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先后派出课题组组长及主要成员参加省、市、县组组织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班学习多次,每次派出人员回来后要对全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同时我们每周进行一次例行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5、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组织观摩课四次(注重示范性)

(2)上好研讨课(注重一课一得,注重创新价值的研讨)

(3)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反思。(教学的点滴感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思)(4)注重课前的集体研讨及课后的集体反思,强调发挥课题组的集体力量和个人的见解相结合。

三、课题初步成果及成员的收获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较大转变,认识到了运用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改变,由过去的注入式为现在的探究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课题组成员教师的教研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市比武课活动中,张爱月老师主讲的《荷叶圆圆》荣获市二等奖;刘俊芳老师主讲的《翠鸟》观摩课对全校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探究性学习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蒿海霞老师的《黄河象》教学设计获县一等奖; 初步明确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明确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促进了学校硬件建设,学校为每个教学班级配备了多媒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课题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1、我校为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在课件的制作中还有些力不从心,有时想到,但却做不到;

2、尽管我们在培训及理论学习方面加大了管理力度,但课题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方面缺少专家的面对面指导。在理论创新中我们还不能有新的突破。我们将在理论学习与专题培训方面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要走出去,请进来,加大信息技术与创新理论学习的力度;在实践层面上不断总结,力争有所突破。

2008年1月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863-01

Research on the IT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Thinking Capacity

LI Xia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Xindu Campu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500, 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very quickly, and its tentacles stretch to the world every corner, affects every busin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lso having very significant impact on education, strong impacts o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ducation.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ultivate and impact on students' innovation thinking capacity.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ltivate; Innovation Thinking Capacity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跟上时代的脚步,你就会成为佼佼者,反之,你就会被时代无情的淘汰。学生的初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基本形成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所以这个阶段的教育尤其重要,信息技术在这个领域的影响也就成为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下面,我们将站在一个教师的立场上来分析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教育由于其本身的弊端,比如授课方式的呆板,老师的单方面灌输,使得本来思想处于活跃期的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很难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学科教学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明显的新鲜感, 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极大的激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以往有多少的不可能和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有很多都变成了现实。人类飞上了天,还到了月亮之上,这在以前谁敢想这样的事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创造更多奇迹的时代。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就是绝对的权威,对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不允许学生有半点的怀疑。如果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有半点质疑,就是对老师权威的挑战,触动老师紧张的神经。青少年时期是人思维非常活跃的时期,确实有一些想法不太现实,但不能排除有部分是奇思妙想。爱迪生被退学了,但是他没有被老师吓住,更是思维更加活跃,他给我们带来了电,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殊不知有多少像爱迪生这样的人才就在老师的权威下低了头,实在是可惜。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卓越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这种传统的观念必须改变。对于学生的提问,如果确实不清楚,应该师生之间互相探讨来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打造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确实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被极大的激发出来。

3 诱导学生主动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非常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和动画等等形式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强烈的外部刺激,是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使得学习这一现在看起来枯燥无味,被大多数学生认为是负担一样的东西,变成像看电视、看电影或者做游戏一样有趣的事情。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每个部分的图片,而且让学生回去把自己的电脑主机拆开了实际看看电脑到底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在教学Word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实际制作一个个人简历。鼓励学生多尝试,教师再给予指点。

4 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相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知识水平的有限,和实际经验的不足,常会感到困难重重。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指导方向的作用,在自主能动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助手,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或者经验来帮助学生释疑解惑,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尤其是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学生的编程经验不足,在调试过程中会有很大困难。比如for(i=0;i<10;i++);中,由于C语言语法里面每个命令行一般都是以“;”号结束,以至于学生在for语句后面也加入了分号,这就导致了程序错误。教师就需要辅助学生来调试程序,随着学生实际经验的丰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加强。鼓励学生多在网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就拿程序设计举个例子,对于调试出错的信息,只要在百度或者狗狗等搜索引擎上随便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那么多人有相同的问题,进去看看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5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前面提到的,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由于其强烈的感受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也许只是浅层面的。上课的时候激发出来的兴趣可能

下课后就丢得一干二净了。

在学C语言编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小程序让学生实现。比如黑与白问题:有A、B、C、D、E五人,每人额头上都帖了一张黑或白的纸。五人对坐,每人都可以看到其它人额头上的纸的颜色。五人相互观察后, A说:“我看见有三人额头上帖的是白纸,一人额头上帖的是黑纸。” B说:“我看见其它四人额头上帖的都是黑纸。” C说:“我看见一人额头上帖的是白纸,其它三人额头上帖的是黑纸。” D说:“我看见四人额头上帖的都是白纸。” E什么也没说。 现在已知额头上帖黑纸的人说的都是谎话,额头上帖白纸的人说的都是实话。问这五人谁的额头是帖白纸,谁的额头是帖黑纸?还有一个例子:马克思的手稿中有一道趣味数学问题:有30个人,其中有男人、女人和小孩,在一家饭馆吃饭花了50先令,每个男人花3先令,每个女人花2先令,每个小孩花1先令,问男人、女人和小孩各有几人?这样的趣味问题非常多,可以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6 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肯定

学生阶段,是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的。哪怕一个小小的表扬,都可能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无穷动力,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和满足欲就伴随着这一个表扬得到了极大的强化。所以教师适时的表扬和肯定是非常重要的。表扬不单单是在学生做出了成果的时候,在学生创新失败的时候,他们依然值得表扬,因为毕竟他们具有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程序设计或者其他类型的竞赛,对于获胜者颁发奖状。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给大家讲解设计思路和方法,这可能比口头表扬更能让学生有成就感。

7 结束语

信息技术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初等教育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都在发生着根本性地变化,以往只由一块黑板、一根粉笔和教科书构成的传统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讲授的课堂教学形式,正在向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题,由教师来引导,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更加合理的交互式开放性教学的局面转变。目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堂在我国的初等教育中随处可见,极大得提高了学生学习得效率和兴趣,同时也让老师从繁忙得板书中解脱出来,使得有更多时间来考虑传授知识得方式和方法以及对教学做进一步研究,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积极的、气氛活跃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丁立. 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10).

[2]肖莱.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 怀化学院学报, 2006,(3).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3

第三阶段实验计划

一、情况分析: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正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接受和推广。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忽视了创新情感的培养。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开发学生的智力资源,为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能促进学生创新创新情感的培养。

二、阶段实施目标:

1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开阔知识视野,诱发创新灵感。

2、开展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情感课题教研活动。

3、认真组织实验教师教研,寻求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创新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三、阶段研究措施

1、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做成课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优化课堂教学,关注情感需要,激活创新意识。

2、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思维;鼓励求异质疑,彰显创新个性。

3、结合研究过程,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定期做好各实验班间的交流,总结,提升研究能力。

4、做好阶段性总结及阶段性评估工作。

四、具体安排:1、2007、3制定阶段实验计划,开展学生的创新情感现状的调查。2、2007、4――2007、6开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情感方面的研究。3、2007、7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4

1、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以“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传统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因此不可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够得到根本体现。教师是权威,书本是权威,学生不能怀疑教师与书本知识,也就不可能、也不敢质疑。这样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开始的第一步就被挡住了,当然也就不可能进一步去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习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首先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途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解放,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他们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也就有可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质疑、探究、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面讲过多媒体网络环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真实的、仿真的形象情境,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形、有情、有声、有色,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或进入课文角色之中,再加上形象情境跟抽象文字相结合,可以同时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左右大脑功能协调发展。而且形象化情境更能充分启迪学生的揭疑、质疑、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经常性地运用信息情境,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以及创新思维意识。

3、多媒体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拓展知识领域

网络环境下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内容,因此可以大大拓展学习资源;同时也不是局限于课堂虚拟网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城域网或广域网学习(例如教育信息网)。网上资源更多,因此学生可以学到书本以外更广泛的知识信息。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4、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更有利于创新学习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除刚进学校的一年级小学生通常用演示教学外,多数是用交互式或自主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利用计算机自己去发现信息,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网络跟同学、老师进行协作交流,大大发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多动脑思考,尤其是“协作互动学习”,因此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质疑、问难、想象、发散及聚合等创新思维能力。

5、多媒体网络环境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创新

从许多信息技术课上看到,学生用计算机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讲的一句话。有了兴趣,积极性提高了,思维也更活跃了。从平时经验看,学生学习兴趣越浓、积极性越高的课,教学效果也越好。所以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更有利促进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发展创新思维

前面谈到信息情境与全脑功能问题。多媒体网络的图文并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大脑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化。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内容、学习途径与学习方法完全可以根据各个学生不同情况和需要自由选择。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学生自身的智慧和潜在能量,更有利触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7、多媒体网络环境有助于因材施教、分层递进,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多媒体网络环境通常除了基础知识教学以外,多数还有拓展性资源或拓展性练习,教与学不需要象传统教学方法那样统一进行,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完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外,还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多学一些知识或多做一些练习,因而可以有效贯彻了因材施教和分层递进原则,使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在不同层次上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谈到的就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培养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系。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对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理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来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与计算 机的交互,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通常我们把用于执行教学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教学软件,简称为课件。

一、多媒体课件的特点

我们知道,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借助于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 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师传播的知识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能被教师及时获得。通过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CAI课件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具有呈现客观事物的时间顺序、空间结构和运动特征的能力。对一些在普通 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测得到的现象,可以用多媒体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的本 质及内在联系。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

2.交互性强: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 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利用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与完整性;给 学生以自主权,学生通过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

3.共享性好:随着高速信息网的不断延伸,课件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联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进行相互传递,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共享。以网络、光盘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间、地 点的限制,单位、家庭及社会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学校”,学习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加以选择。

4.有利于知识的同化: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强化信息传播的强度,各种媒体间相互补充,使知识信 息的表达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硬件

1.个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这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教学系统,通常一个系统供一名学生 单独使用。

2.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经数据通讯网络连接而成的系 统。

3.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网是在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将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动态地引入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专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硬件平台。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软件

1.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来说,操作系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象是计算机系统的指挥 中心,它调度程序作业的运行,管理大量的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控制所有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课 件在内的多媒体制作系统、各种应用程序,都是在操作系统控制下运行的。

2.课件集成工具:多媒体制作工具是专门为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其它多媒体应用软件而设计的开发系统,它 取消了课件编制中的编程过程,对于不懂编程技术的学科教师,非常适合用这种方法制作课件。多媒体制作工具有多种,通常按不同的呈现方式,选用不同的集成工具软件。

(1)顺序模式:它是一种线性的呈现模式,课件是按照素材的呈现顺序进行排列的。它可以从一个屏幕转到另一个屏幕。这种方式由于交互性较差,因此常用于课堂演示。(2)层次模式:它是将教学目标按“树”的形式进行组织,利用菜单进行选择。由于它的层次分明,常用于逐级展开式的教学中。

(3)图标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素材的呈现,是以对象或事件的顺序来组织的,并以流程图为主干,将各 种图表、声音、控制按钮等一个个排在流程图中,形成完整的系统。

3.课件:课件是包含着教学信息和教学控制策略的计算机程序。在教学中人们通常用文字、声音和图形来 表现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的交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实用程序:在课件开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用一些工具性软件,如文本编辑程序、作图软件、声音制作程序、屏幕抓图、抓音轨等组织、编辑、管理各种多媒体素材软件。

三、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类型

1.资料、工具型:资料、工具型包括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以及各类图形库、动画库、声音库等。它 可供学生在课外进行资料查阅使用,也可根据教学需要事先选定有关片断,配合教师讲解,在课堂上进行辅助 教学。

2.课堂演示型:采用动态视频、动画、照片和声音来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或表现不清楚的内容。将教学 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转换,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再现于课堂教 学中,并按照教学要求逐步地呈现给学生。

3.个别化系统交互学习型: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其目的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向学 生传授新知识技能。

4.操练复习型:该类型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并不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和技能,只是用来巩固已学会的知识。它是以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知识和能力,加深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完成任务 的速度和准确性。

5.模拟实验型: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外部设备丰富和可交互的特点,逼真模拟真实实验中 无法实现或表达不清楚的教学内容。

6.教学游戏型: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一个有目的的活动,通过熟练使用游戏规则达到 某一特定的目标。把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融合为一体,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融于各种愉快的情境中。

浅谈多媒体课件界面设计

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中跟人打交道的部分,是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接口,与人和计算机的关系密切。在多媒体课件中,用户界面的设计是一门艺术,它综合了多个学科的内容。据统计,在人类通过感觉器官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当中,视觉约占65%。因此,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视觉特性是十分重要的,灵活的人机界面对于调动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精心设计操作界面。

一、操作简便

多媒体课件是面向用户的,在设计时要考虑到用户的特点、能力、知识水平,应把立足点着重放在那些非计算机操作者,不应对用户有额外的知识、技能要求。因此必须做到:

1.安装使用力求方便。课件的安装、启动过程应力求简单,一般通过鼠标和键盘的几个简单操作动作即可完成。开始运行时,应对课件的结构、内容、主要操作方法、功能键等进行简短的介绍。在整个课件运行过程中,对命令键、功能键的命名应始终如一,所有功能键只能赋予一项功能,并尽可能在屏幕上显示功能键和提示信息。

2.菜单力求简明合理。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层次,利用菜单技术来实现多层结构,各级菜单应逐层深入,直至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菜单的分级最好不要超过三级,每级菜单都应设置返回按钮,以便学习者不想往下学习时,可随时返回上级菜单。菜单的表达方式有文字式、图形式、表格式、图文混合式等多种形式。文字菜单比较简单,可设计成下拉的方式,逐级选择子菜单;图形菜单新颖直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形象的图标,用鼠标一点就可选中,使用非常方便。实际制作中,用得最多的是图文混合式菜单,它具有文字菜单和图形菜单的优点。在设计时要注意菜单的标题应简单明了,文字表达要言简意明,能表达所要选择的教学内容。

3.提供在线帮助信息。为了用户使用,课件中应设置必要的帮助信息,如系统帮助、功能帮助、警告帮助等操作信息。这些帮助可以是综述性的信息,也可以是与所在位置的上下文相关的针对性信息。帮助信息可以起文档手册的作用,但内容应精炼,应以简略文字、图形说明等形式指导学习者完成某种功能的操作。

二、内容简洁

课件的操作界面避免繁琐,内容应力求准确、简洁明了。

1.准确、简洁。准确就是要求表达的意思明确,不要使用意义含混、模棱两可的词汇或句子;简洁就是尽可能用较少的文字或简单的图表来表达所需的信息。

2.突出重要信息。可以在显示中使用黑体字、加下划线、增大字的宽度、闪烁、反白和彩色来强调某些重要的、期望引起学习者注意的信息。在描述局部细微变化时,应采用加圈放大或特写的方式等。

三、布局合理

屏幕显示和布局应清楚合理。其基本要求是要在屏幕平面上设计好高、宽、深度的空间关系,使布局结构新颖、主体突出、具有艺术感染力,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习者面前。

1.恰当布置,主体突出。显示内容应恰当,不应过多,切换不易过快,屏幕不应过分拥挤,四周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一般正文每屏不应超过15行,每行不超过30个汉字,如显示不下可采用滚动技术。字体应选用笔画丰满的字体,大小标题可用不同字体、字号,以区分层次和段落。文字的色彩也应有一定的对比,从而突出主题。2.重点集中,视点明确。由于屏幕尺寸较小,要求重点集中,视点明确。在同一画面上,不应出现两个以上的兴趣中心,以免分散注意力。

3.合理预留空行、空格。必要的空行及空格会使结构合理,条理清晰,阅读、查找方便;相反,过分密密麻麻的显示会损害学习者的视觉,也不利于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到有用的信息上。

4.美观大方,层次清晰。界面设计要美观大方,不落俗套,但也不易过分“花哨”。界面的“花哨”虽然能从心理上加深刺激学习者的感知,但却显得主次不分,并容易使学习者分散注意力,甚至有的媒体成为毫无意义的累赘,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必须把多种媒体引入,最好能让操作者控制依次展示,给人以清晰、有序的感觉。

四、前后一致

前后一致是人机界面领域的普遍原则,它是将相同类型的信息使用一致的相似方式显示,包括显示风格、布局、位置、所使用的颜色等的一致性,以及相似的人机操作方式。一致性的交互界面,可帮助学习者把他们当前的知识、经验推广到新课件中去,从而减轻学习者重新学习、记忆的负担。

五、色彩搭配协调

界面的色彩美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色调要鲜明,要为塑造的形象、创造的意境和表现的主题服务。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根据教学的意境,有的需要明快,有的需要低沉。色彩美是界面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在美的陶冶中增加情趣,得到更好的感知和理解。但色彩如果使用不合理,就会对人产生视觉疲劳等方面的心理影响,过分渲染则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色彩的使用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正确配置显示的前景、背景色彩。前景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区别,形成明暗的对比。一般以单色或特定的简单图形做背景,但对比不能过于强烈,否则刺激太大,使人产生疲劳。文字一般在深色或中度色调背景上用白字或黄字;在浅色的背景上用深色字。再例如动画设计,一般选择深色作为底色,动静部分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以区分不同的功能。2.每次显示使用颜色不宜过多。使用过多颜色的屏幕反而不利于区分颜色及使用颜色的含义。在不必要的情况下,显示使用的颜色宁少勿多。

3.同屏颜色组合对比度适当。在同一屏幕上使用多种颜色时,选择使用适当对比度的颜色组合。对比度大的颜色可以一起使用而不易引起混淆,而如果使用过于相近的颜色,则会影响辨别,因为当亮度发生变化时,原先相近的颜色在视觉效果上可能混淆起来。例如,在高亮度下易于分辨的黄色和橙色,当亮度变暗时,学习者看到的这两种颜色都与褐色相像。4.辅助信息颜色使用强调柔和、平淡。使用低饱和度、低亮度颜色来显示不需强调的辅助信息,如使用柔和、平淡的颜色。

六、界面组接流畅

界面间组接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学习者的注意力从这一界面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界面,中间没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到:

1.界面切换自然。界面切换要保持在方向、色彩、亮度等方面的协调,如果把反差较大的画面组接在一起,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同时界面间切换应非常迅速,不应出现较长久的等待。因技术原因,如读盘速度跟不上等情况出现等待时,应给出“正在读入数据,请稍等…”之类的提示信息。

2.恰当处理图形和动画画面的组接。静止图形和一些动画画面不能直接切换,否则会产生跳动,在设计中可以采用淡入、淡出等过渡技巧组接。

3.界面间的组接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在表达教学内容时,首先应当介绍整体,然后再仔细分析某一局部;在解释一个问题时,一般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分析、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界面的设计不仅要向用户提供一个交互性强的操作环境,而且还要从用户的感观享受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所以在界面设计时,应该把握整体,统筹安排,制作出和谐统一的课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正逐步走进学校,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灵活的观察视角、形象的表现方式,应和着现代教学的理念,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是在这一形势的要求下,掌握多媒体电脑教学课件的制作成了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前期准备

1、资料的获取与积累

俗语有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要做好一件事通常都适用类似的道理,做课件也不例外,制作中肯定要用到一些图片、声音和动画,如果全都即时加工则工作量是很大的,有时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客观上总是要求制作时间越短越好,如果平时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门别类地建立一个详实丰富的素材库,那么,制作起来当然会得心应手,信手拈来。当然,资料的获取与积累是一个长期的有序的过程,不可能一躇而蹴,形式上可以是电脑文件的保存,也可以是有关网址的超链接的收藏。

2、软件的选择与安装

所谓多媒体电脑课件就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教学作用的多媒体作品,目前,可以用来制作课件的软件数不胜数,并且也是良莠不齐,常见的有Athoware、Powerpoint、Flash、几何画板等,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是否适合相应学科。如对于数学学科而言,Powerpoint这样的软件就少合适。其次操控的难易程度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为了制作课件而特意去学习一门编程语言,精神可嘉却谈何容易。第三,与其它软件的兼容性如何?因为要想制作一个象模象样的课件往往要使用到多个软件,两个以上的软件同时运行,如果它们之间的兼容性不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机了,很多工作只能重头再来,这对制作的热情将会有消极的影响。最后,应该是发布的简易性,文件大小要合适,要适合网络的传播,对系统的要求也不应太高。比如有很多人一开始对Athoware很感兴趣,但不久就发现用它制作的课件需要一些个头不太小的特别文件支持,稍有不慎就无法运行,所以一般很快就放弃了。

3、方案的推敲与设计

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等同于教学思想的先进,如果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外衣内,进行的是传统落后教学模式的翻版,那么,所谓的多媒体课件所起的最多也只能是小黑板或投影仪的作用。所以,方案的推敲与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何诱导学生主动学习?更深层次,应该怎样避免多媒体课件变成以视听代想象,最终反而束缚学生想象创造力的绊脚石?应该怎样避免多媒体课件变成老师讲解演示的工具,最终偏离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进而获取知识的方向?所有这些,只有在苦苦地思索反复的推敲之后才可能设计出来。

二、制作途径

1、平地起高楼式

顾名思义,采用这种方式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包括构思设计、素材的挑选,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这种方式优点是,可以在没有既定模式的情况下,不受任何束缚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可能产生出别具一格的作品。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对制作者的要求较高,其次是制作周期较长,如果不是出于诸如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考虑,采用这种方式制作课件是不够明智的。

2、东拼西凑式

根据课题的具体需要,在素材库中检索出相关图片、声音、动画和积件,使用技术手段进行串接与合成,即是所谓的东拼西凑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发展到今天,相关、相同课题的课件往往有很多,在这些林林总总之中,常常总能找到合意的元素适用于将要制作的课件,可能是一个动画,可能是一种框架,也可能是一段体现交互性的代码,想要仿制不一定有这样的水平,放弃又觉可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分解软件对这些作品进行拆分,达到取出所需元素的目的。比如有一个名为Liatro SWF Decoder的软件就能很好地拆分FLASH生成的SWF格式的文件。

3、提炼加工式

这种方式一般是以一个现成的优秀课件为蓝本进行加工处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改头换面,而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再提高的过程。事实上,经常研究他人作品可以开阔眼界,领会多媒体课件溶入课常教学的精要所在,从而提高自身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解的档次,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对他人作品的再加工就是一个能迅速提高自己制作水平的好途径,是不应被视为取巧甚至是不道德的。或者是修改一下问题的切入点改变某一知识点的展示方式,或者是去掉一些华丽但多余的装饰完善一下知识结构的严密性,这都是一种再提高。当然,如果只是变化一下字体,改换一下颜色后就把别人的名字改成自己的,那是另当别论了。

以上这三种方式,概括了我们常见的制作方法,较合理的做法是以第二种方式作为起步,以第三种方式作为提高,以第一种方式作为对自己相关知识水平的测试,这样做了的话,肯定可以事半功倍。

另外,在制作中我们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首先,图片与动画的使用要恰当,过多的不恰当的图片与动画往往给人以花里胡哨的感觉,可能是美化了画面,但却颠倒了主次,降低教学的效果。第二,颜色的搭配要悦目,这是一个关系到视觉感受的问题,其中的基本事实是:并非颜色用得越多就越漂亮。少量的颜色合理的搭配可以产生出多种风格的漂亮画面,这用配色软件可以轻易做到。第三,文字的大小与字体要合适,试想,如果在使用课件时学生根本看不清晰,那么课件做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呢?而字体的选择也是影响学生视觉感受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制作课件最好尽量谋定而动、一气呵成,一方面可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对保持其知识的一致连贯性也有好处。

三、评价发布

1、作品的评价

评价作品是一个有意义的反思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否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不容否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乏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的教学内容,如果也硬要来一个多媒体什么的,这岂不是多此一举,这种形而上的生搬硬套最要不得。第二、是否体现出交互性?交互性的要旨是参与、操作与控制,如果课件只能象投影仪或电影一样地播放没有了交互性,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如何体现?引导学生研究探索进行主动学习的目的又如何达到?第三,是否适合网络的传播。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及,这里不再赘述。

2、作品的发布

由于知识、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在别人眼里或许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应该拿出来让别人品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网上发布自制课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到让作品具有开放性,最好不要设置密码和其它保护,除非你的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是首创的。其次,发布作品时最好附带相关说明文件,一是显得规范,二来可以对课件的一些特殊用意加以说明,缩短他人的理解时间,增加他人的认同几率,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小事。

教学的现代化,归根到底还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只有教学理念不断进步,教学技能不断进步,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现代化的进程才可能向前发展。CAI课件开发平台的选择方案

目前CAI已经从认识阶段发展到大面积使用阶段,成为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无法缺少的教学手段。面对越来越大的课件需求量,而商品课件不可避免地缺乏课堂实用价值,且价格不菲,多数中小学开始着手进行自行开发(含二次开发)适用课件。这时对琳琅满目的多媒体开发平台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恰当的选择不仅使开发CAI课件事半功倍,更可激发教师使用CAI的热情;反之则会降低开发效率,阻碍教师采用CAI手段优化课堂结构。下面就此问题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开发平台的选择原则

1.高效原则

多媒体开发工具,具有所见即所得、媒体集成度高、各种特殊效果丰富且实现容易的特点,开发课件或进行多媒体备课自然有传统“语言”系统无可比拟的效率优势。

2.易用原则

同一种知识有1000个教师,就有1000种教学方式,开发平台的操作应简单易用,必须能使一个完全不懂程序设计甚至完全不懂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使用方法,才能真正使教师接受、运用它们。

3.开放原则

教学中的素材千变万化,开发平台必须兼容绝大多数的媒体格式,支持各种输入设备,能够采用或提供各种素材。尽量做到一切素材都能用,自己的产品能适用于任何计算机。

4.价廉原则

这是任何领域的共同要求。前提当然必须“质优”。

决定选择不同平台的因素

1.课件类型

成人学校或高校文科多以所谓“讲义式”或“幻灯式”为主,而专业学科或中小学各种生动的动画演示较多,还有的以交互练习为主,课件的类型影响开发平台的选用。

2.教师水平

普通学科教师由于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时间限制,一般采用诸如PowerPoint等开发平台;而计算机教师就应掌握一些功能较强的开发工具。

多媒体开发平台简介

1.Macromedia的Authorware

这是一个基于流程图的多媒体创作工具,特点是功能强大,配以丰富的函数实现灵活多变的媒体编排和系统导航,操作容易,是最好的多媒体系统集成工具。缺点是对多媒体本身的制作功能欠缺,价格高。

2.Macromedia的Director

号称“大导演”的Director是二维动画的标准,通过“分镜表”的使用使之具有强大的二维动画制作功能,对动画的编排细化到帧。

转场效果丰富,媒体兼容度高,辅以Lingo语言轻松实现各种导航、特技效果。自带画板功能强大,6.0版以上还能使用Photoshop丰富的滤镜,更使其视觉开发傲视群雄。缺点是价格太高。

3.方正奥思、洪图、银河、摩天等国产多媒体创作工具

这几种国货优点是贴近中国用户习惯,操作简便,各有一些令人称道的功能,价格相对较低。缺点在于兼容度低,支持的媒体格式少,生成的产品稳定性不太好,总体功能不敢言“强大”。

4.微软Office套件中的PowerPoint

操作极其简便,配套模板、素材丰富的“电子幻灯片”制作是PowerPoint的最大特色。系统提供的模板和各种体贴的提示能使你在几分钟就能开发出一个生动美观的多媒体讲义,适合初级用户制作一些“讲义式”、“幻灯片式”的课件。缺点是缺乏各种特殊效果,动画制作能力太差。

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信息社会,军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也要适应未来战争对军事人才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开始进入多媒体发展阶段,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普遍使用将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可以逐步表示图象、动画、声音、视频,使得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可以模拟仿真,可以出现虚拟的世界,几乎所有具体学科的研究对象都可以实际表示,故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教育技术在知识表示方面的重大突破。

一、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与以往任何一种先进媒体的应用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更深刻的改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多媒体信息对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知识的传授,基本都是用语言描述的虽然也可能重现客观世界,但很抽象,学员需要领会,在脑中努力拼凑,去重现客观存在,这是相当困难的过程,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就可直接把现实世界表现出来。例如,宏观的宇宙世界、微观的物质结构,如用语言描述,得到正确的概念对教学而言是非常困难的。但在今天的多媒体时代,可以使用模拟仿真,使内容、结构变得非常直观、容易了解。

1、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众所周知,人类的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着三种不同的形态。多媒体信息可以方便地适应不同个体在认识形态上的种种差异,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以往形式单

一、直线展开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激发起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员学习的兴趣,更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但是,仅通过单一渠道所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实践证明,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所获取到的信息最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容易记忆。可见,从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是何等的重要。而多媒体系统完全提供这种学习环境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器官的功能。如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象、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可以作用于听觉;一致的界面,友好的交互式操作则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眼、耳、手等器官的协同作用。

2、用信息的多维化来满足思维的多维化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人们主要是依靠语言、文字以及数据来表示、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即: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和培训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当人类进入新的知识领域,这种二维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多媒体技术为人类的多维思维提供了一种能对多种媒体信息进行表达和处理的最佳技术和方法。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使学员能够真正进入视觉、听觉与触觉等感官并用的境地,将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融为一体,使之变为共同参与学习进程的多维动态方式,突破了抽象逻辑思维的难点和局限,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的自然思维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更高的学习效率。

3、全方位的多媒体信息有利于实现创造性的学习目标 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主要引入的是多媒体的概念和方法,目的是将多维的教学媒体信息用于超媒体结构实施有效的组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便于控制,易于控制的特点,使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运用,去引发学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满足个体化的学习要求。这种媒体和电脑的完美结合,可以促进人类感官与想象力相互结合,以全方位的立体空间产生出前所有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灵感。这种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是其它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4、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可以使教学信息双向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官为中心的,教官面对面地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学传送的信息也是单向的,例如:电视录象,它们虽然都能实现同时表现文字影象、声音、画面等多种功能,无法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交流。

教官难以准确,全面地掌握学员练习的全部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辅导;再者,难以做到在上机的学员之间,教官与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是上机操作成了学员自己的活动,教学工作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如果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不仅能实现学员与计算机之间交流,还能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官与教官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官在总控台上能及时了解每个学员上机操作的具体情况,了解学员的思维活动,调解教学过程,同时利用双响交流功能进行学员之间的对话、经验介绍及教官对学员的辅导,也可让学习方法得当、学的较好的学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所有学员都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必须与教学理论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教育远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与复制,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是一个各具侧重、相互联系丰富多彩的整体。我们认识它的初级阶段,用感官直接反映,把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直接影射成感性认识,但这还很不够,为了使认识深化,需要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需要经过抽象、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理性认识,然后才能灵活应变,去解决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因之带来的教育思想、模式和思想方法的变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高新技术,如果不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就不能发挥起优势,没有任何一种媒体在所有场合都是最优的,每种媒体都有其各自擅长的特定范围,而知识能用多种媒体表示,知识用不同种媒体表示,可有详简之分,不同的抽象层次、不同的媒体相互配合对认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效果能够大大提高。

三、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但不会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观点,认为它们就是教学的全部,从而否定传统课堂教学和传统电视手段,这是不科学的。教育的进步取决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认清先进与传统的关系,是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不具备表达方式的所有优点,语言、手势和表情的交互作用,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而言在目前还无法达到。目前,制约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关键问题:一是大数据量多媒体信息的存储与管理。众所周知,多媒体信息特别是视频的数据量往往是大的惊人、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存储及有效管理还需认真探讨。二是多媒体信息的快速查询与存取。教学不等人,信息必须快找、快用、快存,否则,会影响教学的实施。三是多路并发即信息共享问题。如果还达不到信息共享就发挥不出网络的优势,与单机没有什么区别,这三项技术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必须能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符合教学规律,能够应用于一线教学。如何保证在对精选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仍需解放思想,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大胆做实验。

关于网络课程开发中引入教学设计的探讨

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好坏和水平高低,将直接作用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诸多重要方面。什么样的网络课程好,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估体系,这需要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本文结合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IHEP)的网络课程开发评估指标以及国际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讨论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开发优秀的网络课程应充分考虑的。必要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的能力,建议网络课程开发重视教学设计。

一、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

2000年4月,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发表了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整个远程网络教学的质量评估系统被分为7个项目,共包括24项评估标准(涉及课程开发3项、教学过程3项)。这些评估标准都是在总结美国多所大学网络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而得出的。

1、课程开发评估指标

⑴ 在远程互联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和传递过程中,应建立一套最低质量标准的指导策略。此外,选择教学媒介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目前所具备的设备条件,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

⑵ 应建立定期检查教学内容的制度,以保证教学内容达到课程设计的标准。

⑶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并把这些内容当作课程学习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过程评估指标

⑴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保证何处进这种联系和交往。

⑵ 应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提出的问题提供及时和建设性的反馈。

⑶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其中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等。

分析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和教学过程评估指标,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把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作为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要求,值得我们在网络课程创作时思考。

二、教学设计研究

起源于美国的教学设计研究,把工业制造和系统工程学引入了教育领域。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怎样设计教学、为什么设计教学以及怎样保证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到达学习目标。

70年代和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模式有:加涅(R.M.Gagne)提出的教学设计原则、梅里尔(M.D.Merrill)的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 display theory)、瑞格鲁司(C.Reigeluth)的精致理论(Elaboration theory)以及斯肯杜拉(J.Scandura)的结构学习理论(Structural learning theory)等。

当今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案例有:R.Schank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J.Brans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S.Dijkstra & J.van Merrienboer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J.van Merrienboer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在当今世界教学设计领域,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设计思想提出不同的设计模式,目标是共同的,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达到目的的能力。

三、网络课程开发要重视教学设计

1、网络课程

国内的专家对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资源有以下几种观点

有专家认为:远程教学资源从应用于教学为目的的功能划分,有案例与例题,有相关的阅读与自学材料,有类似于课堂讲授的视频资料,还有与教学组织和管理相关的考试和练习等。有专家认为:在资源类型上,有案例库、素材库等,但最重要的是关于课程的课件。

还有专家认为:从网络课程的要素看,首先它是一种教学软件,最主要的内容是一门课程所有教学材料都应该在该软件里体现。

总之,一般认为教学资源有这样几个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主要分题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按课程的形式组成的学习内容,所有素材建设围绕课程进行组织,统一服从网络课程建设的要求;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

我们认为,用各种手段表现一门课的内容是网络课程的功能之一。

2、网络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

分析美国网络课程开发的评估指标和教学过程评估指标,学生取得的效果是评估的主要指标。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开发优秀的网络课程应充分考虑的。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教学方法和媒介如何变化,教育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理论仍然是教育者所必须坚持的。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鲍伯·柴茨指出:我们相信,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与学生的实际距离增大了,但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仍然是学生的学习,即学生最终取得的学习成绩。以此为基础建立远程教学质量的基本评估标准,将是我们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新科技手段的必要保障。它能够使我们的大学在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的同时,仍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和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也应是网络课程开发追求的。

3、选择先进的教学设计模式提高网络课程水平

教学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如何保证实际进行的教学能高效地带领学生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我们认为选择恰当的教学设计模式、应用国际先进的教学设计研究成果表现网络课程内容、素材、案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例如,前面提到的抛锚式教学不同于通常课堂上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的教学,它在教学中利用以逼真情节为内容的影像作为“锚”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宏情境(Macrocontext)。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总之,抛锚式教学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当然,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目标都是一致的。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在教学中特别应注重遵循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尝试在理论上探讨提高网络课程开发水平的途径,仅作引玉之砖。

[参考文献] [1] 赵国栋等 美国远程互联网教育的质量评估《中国远程教育》2000.12 [2] 李平等 现代远程教育专家访谈 资源建设篇同上 [3] 高文 教学设计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1.1

互动教学—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习方式

作者:wutao [xz2zg@21cn.com]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新技术的出现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学习方式。

互动教学就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依托而构建的一种在线式(Online)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实时互动的课程。互动教学的课程设计注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及时反馈,其形式为虚拟学习社区,即教师、学生

通过网络集合欲同一“虚拟教室”,借助软件技术完成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交流过程。互动课堂将语音、视频、幻灯片、白板、问答等教学活动整合在同一操作界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手段实时互动交流,能够真正做到“身在课堂,有问必答”。

一般人会将“远程教学”与“互动教学”混为一谈,造成混淆,这是因为这两者都是采用“远距离”的学习,但是其中主要的差异性即在实施方式的不同,前者主要是采用异步教学,如录像带教学、电视教学等,而后者主要是采用同步教学,进行同步的讨论会,现场有虚拟教室、虚拟教师、虚拟同学、等来进行“教”与“学”的动作。

作为一种“虚拟”的学习方式,互动教学有什么特点呢?

一、互动性

互动教学,顾名思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性。互动教学依托目前最先进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真正实现了教与学过程的实时互动。

每名参与互动教学的学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间“虚拟教室”,处在同一“虚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如同在真实的教室一样。教师讲课的同时,可随时向学生们提问,并指定希望发言的同学发言;学生也可以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提问,经教师同意后提出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白板或讨论区来讨论问题。

总之,互动教学通过在网络上架构的学习的平台,为身处异地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虚拟课堂”。使一个学习者不仅能够进入名师课堂,“听”名师的授课,更能够就自己的疑问得到名师的当堂指点。不论学习者身处何地,都能够通过“互动课堂”与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第一时间进行沟通。

二、实时性

信息交流的实时性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反馈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没有出现时,传统的远程教学采用的是函授、广播及电视等教学方式。而上述教学方式是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学生在上课学习同时无法向教师反馈信息,而学生之间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从而导致教与学的过程因为信息传递不能互动而割裂开来,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

互动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特点,使得教学双方(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互动、准确地传递信息,使教与学的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同时,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个性化

互动教学和以往教学方式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因材施教”。这种学习模式比小班化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者通过网上的注册,可以进入一个完全适合个人特点的课程体系,实现一对一的学习,并且可以定制自己所需的课程、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

互动教学个性化体现在学生完全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听课的同时可以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愿意也可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四、平等性

互动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使所有学习者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如果你遗憾地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和向往的专业,那么互动学习向你提供了这样一个进入名师课堂、获得名师指导的机会。

五、生动性和现实性

互动教学虽然其教与学的环境完全是建构在网络这一被人们称作“虚拟世界”、“不真实的世界”的环境中的,但虚拟学习的内容和其展示的情境是真实世界的反映。它是用虚拟的技术来展示真实情境,虚拟的只是学习的环境。目前网上的虚拟“真实”学习社区也已经出现,人大附中网校实时互动课堂就是这样一个网上的虚拟“真实”学习社区。

六、结束语

互动教学的出现无疑将改变现今人们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学习有更高的自主性等优势,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无法企及的。

体验美国网络课程

作者:李艳

出处:[jxy转自http://,Javascript等;企业站点可以按公司简介,产品介绍,价格,在线定单,反馈联系等建立相应目录。

其他的次要栏目,类似what’s new,友情连接内容较多,需要经常更新的可以建立独立的 子目录。而一些相关性强,不需要经常更新的栏目,例如:关于本站,关于站长,站点经历等

可以合并放在一个统一目录下。

所有程序一般都存放在特定目录。例如:CGI程序放在cgi-bin目录。便于维护管理。所有 需要下载的内容也最好放在一个目录下。

●在每个主目录下都建立独立的images目录。

默认的,一个站点根目录下都有一个images目录。刚开始学习主页制作时,阿捷习惯将所有 图片都存放在这个目录里。可是后来发现很不方便,当我需要将某个主栏目打包供网友下载,或者将某个栏目删除时,图片的管理相当麻烦。经过实践发现:为每个主栏目建立一个独立的images目录是最方便管理的。而根目录下的images目录只是用来放首页和一些次要栏目的图片。●目录的层次不要太深。

目录的层次建议不要超过3层。原因很简单,维护管理方便。

其它需要注意的还有:

1.不要使用中文目录;网络无国界,使用中文目录可能对网址的正确显示造成困难。2.不要使用过长的目录;尽管服务器支持长文件名,但是太长的目录名不便于记忆。

3.尽量使用意义明确的目录;上面的例子中,你可以用Flash,Dhtml,Javascript来建立目录,也可以用1,2,3建立目录,但是哪一个更明确,更便于记忆和管理呢?显然是前者!

随着网页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据库或者其他后台程序自动生成网页越来越普遍,网站的 目录结构也必将飞跃到一个新的结构层次。

二.网站的链接结构

网站的链接结构是指页面之间相互链接的拓扑结构。它建立在目录结构基础之上,但可以跨越 目录。形象的说:每个页面都是一个固定点,链接则是在两个固定点之间的连线。一个点可以和一个点连接,也可以和多个点连接。更重要的是,这些点并不是分布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存在于一个立体的空间中。

●我们研究网站的链接结构的目的在于:用最少的链接,使得浏览最有效率。

一般的,建立网站的链接结构有两种基本方式: 1.树状链接结构(一对一)。类似DOS的目录结构,首页链接指向一级页面,一级页面链 接指向二级页面。立体结构看起来就象蒲公英。这样的链接结构浏览时,一级级进入,一级级退出。

优点是条理清晰,访问者明确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不会“迷”路。缺点是浏览效率低,一个栏目 下的子页面到另一个栏目下的子页面,必须绕经首页。

2.星状链接结构(一对多)。类似网络服务器的链接,每个页面相互之间都建立有链接。立体结构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上的钢球。这种链接结构的优点是浏览方便,随时可以到达自己 喜欢的页面。缺点是链接太多,容易使浏览者迷路,搞不清自己在什么位置,看了多少内容。

这两种基本结构都只是理想方式,在实际的网站设计中,总是将这两种结构混合起来使用。我们希望浏览者既可以方便快速的达到自己需要的页面,又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最好的办法是:

●首页和一级页面之间用星状链接结构,一级和二级页面之间用树状链接结构。

举个例子。一个新闻站点的页面结构如下:--------------------

一级页面 二级页面 财经新闻页--[财经新闻1,财经新闻2...] / | 首页--娱乐新闻页--[娱乐新闻1,娱乐新闻2...] | IT新闻页--[IT新闻1,IT新闻2...]

---------------------其中,首页,财经新闻页,娱乐新闻页,IT新闻页之间是星状链接,可以互相点击,直接 到达。而财经新闻页和它的子页面之间是树状连接,浏览财经新闻1后,你必须回到财经新闻页,才能浏览IT新闻2。所以,有站点为了免去返回一级页面的麻烦,将二级页面直接用新开窗口

(POP up windows)打开,浏览结束后关闭即可。

注意:以上我们都是用的三级页面举例。如果您的站点内容庞大,分类明细,需要超过三级 页面,那么建议你在页面里显示导航条,可以帮助浏览者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就是您经常看到

许多网站页面顶部的,类似这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财经新闻->股市信息->深圳股->深发展”

关于链接结构的设计,在实际的网页制作中是非常重要一环。采用什么样的链接结构直接 影响到版面的布局。例如你的主菜单放在什么位置,是否每页都需要放置,是否需要用分帧框 架,是否需要加入返回首页的链接。在连接结构确定后,再开始考虑链接的效果和形式,是采

用下拉表单,还是用DHTML动态菜单等等。

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广,网站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对链接结构设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 可以方便快速的浏览,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相关性。例如,一个爱婴主题网站里,在8个月婴儿 的营养问题页面上,你需要加入8个月婴儿的健康问题链接,智力培养链接,或者是有关奶粉宣传的链接,一本图书,一个玩具的链接。因为父母不可能到每个栏目下去寻找关于8个月婴儿的信息,他们可能在找到需要的问题后就离开网站了。如何尽可能留住访问者,是网站设 计者未来必须考虑的问题。

确定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

网站的整体风格及其创意设计是站长们最希望掌握,也是最难以学习的。难就难在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可以参照和模仿。给你一个主题,任何两人都不可能设计出完全一样的网站。当我们说:“这个站点很cool,很有个性!”那么,是什么让你觉得很cool呢?它到底和一般的网站有什么区别呢?本文试图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说明: 1.风格是什么,如何树立网站风格? 2.创意是什么,如何产生创意?

●风格(style)是抽象的。是指站点的整体形象给浏览者的综合感受。

这个“整体形象”包括站点的CI(标志,色彩,字体,标语),版面布局,浏览方式,交互性,文字,语气,内容价值,存在意义,站点荣誉等等诸多因素。举个例子:

我们觉得网易是平易近人的,迪斯尼是生动活泼的,IBM是专业严肃的。这些都是网站给人们留下的不同感受。

风格是独特的,是站点不同与其他网站的地方。或者色彩,或者技术,或者是交互方式,能让浏览者明确分辨出这是你的网站独有的。例如新世纪网络(www.century.2000c.net)的黑白色,网易壁纸站的特有框架,即使你只看到其中一页,也可以分辨出是哪个网站的。

风格是有人性的。通过网站的外表,内容,文字,交流可以概括出一个站点的个性,情绪。是温文儒雅,是执著热情,是活泼易变,是放任不羁。象诗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你可以用人的性格来比喻站点。

有风格的网站与普通网站的区别在于:普通网站你看到的只是堆砌在一起的信息,你只能用理性的感受来描述,比如信息量大小,浏览速度快慢。但你浏览过有风格的网站后你能有更深一层的感性认识,比如站点有品位,和蔼可亲,是老师,是朋友。

看了以上描述,你可能对风格是什么可能依然模糊。其实风格就是一句话:与众不同!

如何树立网站风格呢?我们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确信风格是建立在有价值内容之上的。一个网站有风格而没有内容,就好比绣花枕头一包草,好比一个性格傲慢但却目不识丁的人。你首先必须保证内容的质量和价值性。这是最基本的,无须置疑。

第二,你需要彻底搞清楚自己希望站点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理清思路:

1.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站点,应该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有创意,专业,有(技术)实力,有美感,有冲击力

2.想到你的站点,可以联想到的色彩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热情的红色,幻想的天兰色,聪明的金黄色

3.想到你的站点,可以联想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份早报,一辆法拉利跑车,人群拥挤的广场,杂货店 4.如果网站是一个人,他拥有的个性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思想成熟的中年人,狂野奔放的牛仔,自信憨厚的创业者 5.作为站长,你希望给人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敬业,认真投入,有深度,负责,纯真,直爽,淑女

6.用一种动物来比喻,你的网站最象: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猫(神秘高贵),鹰(目光锐利),兔子(聪明敏感),狮子(自信威信)7.浏览者觉得你和其他网站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可以信赖,信息最快,交流方便,8.浏览者和你交流合作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师生,同事,朋友,长幼。

你可以自己先填写一份答案,然后让其他网友填写。比较后的结果会告诉你:你网站现在的差距,弱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三,在明确自己的网站印象后,开始努力建立和加强这种印象。

经过第二步印象的的“量化”后,你需要进一步找出其中最有特色特点的东西,就是最能体现网站风格的东西。并以它作为网站的特色加以重点强化,宣传。例如:再次审查网站名称,域名,栏目名称是否符合这种个性,是否易记。审查网站标准色彩是否容易联想到这种特色,是否能体现网站的性格等等。具体的做法,没有定式。我这里提供一些参考:

1.将你的标志logo,尽可能的出现在每个页面上。或者页眉,或者页脚,或则背景。

2.突出你的标准色彩。文字的链接色彩,图片的主色彩,背景色,边框等色彩尽量使用与标准色彩一致的色彩。

3.突出你的标准字体。在关键的标题,菜单,图片里使用统一的标准字体。

4.想一条朗朗上口宣传标语。把它做在你的banner里,或者放在醒目的位置,告诉大家你的网站的特色是...5.使用统一的语气和人称。即使是多个人合作维护,也要让读者觉得是同一个人写的。6.使用统一的图片处理效果。比如,阴影效果的方向,厚度,模糊度都必须一样。7.创造一个你的站点特有的符号或图标。比如在一句链接前的一个点,可以使用,.。☆※○◇□△→(区位码里自己参看)等等。虽然很简单的一个变化,却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

8.用自己设计的花边,线条,点 9.展示你网站的荣誉和成功作品。

10.告诉网友关于你的真实的故事和想法。

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次定位的,你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调整,修饰,直到有一天,网友们写信告诉你:“我喜欢你的站点,因为它很有风格!” ● 创意(idea)是网站生存的关键。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已经认同。然而作为网页设计师,最苦恼的就是没有好的创意来源。

注意,这里说的创意是指站点的整体创意,(因为这个创意而产生这个站点,或者相同的内容,推出的创意不同),网页的平面设计创意我将在后面的版面布局窍门里介绍。

创意到底是什么,如何产生创意呢?

创意是引人入胜,精彩万分,出奇不意的; 创意是捕捉出来的点子,是创作出来的奇招....这些讲法都说出了创意的一些特点,实质上,○创意是传达信息的一种特别方式。

比如Webdesigner(网页设计师),我们将其中的E字母大写一下: wEbdEsigEr,感觉怎么样,这其实就是一种创意!

创意并不是天才者的灵感,而是思考的结果。根据美国广告学教授詹姆斯的研究,创意思考的过程分五阶段:

1.准备期--研究所搜集的资料,根据旧经验,启发新创意; 2.孵化期--将资料咀嚼消化,使意识自由发展,任意结合; 3.启示期--意识发展并结合,产生创意; 4.验证期--将产生的创意讨论修正;

5.形成期--设计制作网页,将创意具体化。

○创意是将现有的要素重新组合。

比如,网络与电话结合,产生IP电话。从这一点上出发,任何人,包括你和我,都可以创造出不同凡响的创意。而且,资料越丰富,越容易产生创意。就好比万花筒,筒内的玻璃片越多,所呈现的图案越多。你如果有心可以发现,网络上的最多的创意来自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或者虚拟现实),例如在线书店,电子社区,在线拍卖。你是否想到了一种更好的创意呢?

创意思考的途径最常用的是联想,这里提供了网站创意的25种联想线索:

1.把它颠倒 2.把它缩小 3.把颜色换一下 4.使它更长

5.使它闪动 6.把它放进音乐里 7.结合文字音乐图画 8.使它成为年轻的 9.使它重复 10.使它变成立体 11.参加竞赛 12.参加打赌

13.变更一部分 14.分裂它 15.使它罗曼蒂克 16.使它速度加快 17.增加香味 18.使它看起来流行 19.使它对称 20.将它向儿童诉求 21.价格更低 22.给它起个绰号 23.把它打包 24.免费提供 25.以上各项延伸组合

-------------(转载自樊志育《广告制作》)

需要一提的是:创意的目的是更好的宣传推广网站。如果创意很好,却对网站发展毫无意义,好比给奶牛穿高跟鞋,那么,我们宁可放弃这个创意!

关于风格和创意,可以讲得还有许多。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找一些广告设计方面的书阅读。希望本文能帮助您对网站的设计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和提高。谢谢!

首页的设计

在我们全面考虑好网站的栏目,链接结构和整体风格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动手制作首页了。有这么一句俗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网站设计上也是如此,首页的设计是一个网站成功与否的关键。人们往往看到第一页就已经对你的站点有一个整体的感觉。是不是能够促使浏览者继续点击进入,是否能够吸引浏览者留在站点上,全凭首页设计的“功力”了。

所以,首页的设计和制作是绝对要重视和花心思的。

这里,先插一个“封面”的问题。封面是指没有具体内容,只放一个logo点击进入或者只有简单的图形菜单的首页。是否需要为站点设计一个“封面”?没必要!除非你是很艺术类的站点,或者可以确信内容独特,可以吸引浏览者进一步点击进入的站点,否则的话,封面式的首页并不会给你的站点带来什么好处。我们上网浏览需要的是快速,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等待xx分钟,只显示出一个粗劣的“ENTER”图标,那么相信没有人会再耐心等待进入下一页。

○版面布局的窍门

○色彩的搭配

○字体的设置和表格的嵌套

○细微之处见功力

○考虑不同的浏览器和分辨率

○设计好你的banner和位置

○meta标签的重要性

○首页设计的小建议

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首页设计的步骤。

首页,从根本上说就是全站内容的目录,是一个索引。但只是罗列目录显然是不够的,如何设计好一个首页呢?一般的步骤是:

●确定首页的功能模块 ●设计首页的版面 ●处理技术上的细节

一).确定首页的功能模块。

首页的内容模块是指你需要在首页上实现的主要内容和功能。一般的站点都需要这样一些模块:

网站名称(logo), 广告条(banner), 主菜单(menu),新闻(what’s new), 搜索(search), 友情链接(links),邮件列表(maillist),计数器(count), 版权(copyright).选择哪些模块,实现哪些功能,是否需要添加其他模块都是首页设计首先需要确定的。

二).设计首页的版面

在功能模块确定后,开始设计首页的版面。就象搭积木,每个模块是一个单位积木,如何拼搭出一座漂亮的房子,就看你的创意和想象力了。

设计版面的最好方法是:找一张白纸,一支笔,先将你理想中的草图勾勒出来,然后再用网页制作软件实现。

三).处理技术上的细节

制作的主页如何能在不同分辨率下保持不变形,如何能在IE和NC下看起来都不至于太丑陋,如何设置字体和链接颜色....等等。

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落实在具体应用上就需要大量的网络版课件的支持。与传统单机版课件相比较,它是通过网页文件的形式在Internet网上进行发布,突破时空限制,从而实现真正的远程教学和广域教学。所以网络版课件在设计思想与制作方法上与单机版课件有很大区别,为了适应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同时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棵件制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以便进行网络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下面是制作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应注意到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和一些解决方法。一.分析教学对象

网络版课件最终是通过网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制作之前应首先明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对象分析。先了解一下网页的浏览者会是哪些人,他们目的是什么?了解的信息越多,设计的计划就越完善。其次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是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还是扩大知识面的介绍;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还是培养技能技巧、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等。当掌握了这些关键信息以后,就可以在纸上大致勾画出网页的样式,这个过程可能要画很多草图,最后从中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制作,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网页版面的设计

一旦确定下方案,就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便在Web上实现我们的教学设计。当课件在网上运行时,还要考虑向下兼容较低的浏览器版本,所以大部分设计是通过表格进行布局的。用Photoshop 软件来设计和编写这些表格可使工作变得简单。采用以下技术可以加快组件分解为单个图形的速度,并能精确分割表格。

1.打开Photoshop,在设计好的图形文件上方打开一个空层; 2.利用Guides进行精确的网格分割;

3.给每个单元以不同的颜色,然后利用Magic Wand工具选出划分好的区域并存成Gif或Jpeg图形;

4.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生成彩色格子,通过将层透明度下降到50%来观看活动层的内容。当Magic Wand设置为零限度且没有消除别名的情况下,可以迅速的将元件选择、拷贝、粘贴到新文档;

5.最后把切割好并存好的图形在Dreamweaver或FrontPage 98/2000中装配起来;

三、文字的设计

网络版课件最终是要在网上发布信息供学习者浏览使用的,而文字又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Web中常见的元素。它能表达许多图像、视频、音频所不能表达的东西。比如让你用每个人都认可的图像来给学生表达诸如“社会”这样一个抽象概念,你很难做到这一点。在网页设计上,我们在文字的处理与编排、字体的选择上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虽然不能再象控制印刷里的字体一样自由控制Web中的字体,给设计者的完美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但Web也提供了平面印刷所不能提供的三维特性“交互性、深度、动感和时间。”

四、创建Web图形

创建Web图形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图形可以增加网页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时用一篇文章也未必能表达清楚的事情而用一张图形就解决了,这也是图形的魅力所在。但在制作网络版课件时,追求好的图片质量和下载速度快的矛盾是你无法回避的。追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我认为应该是通过测试、视觉效果检查、折衷、折衷、再折衷而得到的。对网络版课件设计者来说,一个网络版课件就是一个学习站点,而站点的最终用户影响着站点的设计过程,从界面设计的颜色到图形文件格式的选择。举个例子,大多数用户是采用PC机进行学习,所以采用Web-safe 216色调色板,以便图片在PC机上看上去效果不错。下面就网页图片制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和概念进行论述: 1.图片质量与下载速度的选择

在网络速度不快的今天,对信息量的追求是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将下载速度放在第一位。如果图形文件太大,一分钟只能下载掉一张图片。恐怕学生早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网络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但凡事都有例外,对有一些网络版课件而言,图片质量将优先于下载速度。比如讲诉人体器官构造的课件,讲诉精密仪器零件组成的课件,对图片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只有反复的尝试,并了解不同文件格式,才能使文件的信息字节合理化。比如标识和照片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可分别采用Gif和Jpg文件格式。2.图形分辨率的概念

理解图形分辨率的概念也很重要。它不仅影响文件大小和下载速度,反过来也影响访问者的感受。创建Web图片的要求是“小、快、好”。这里显示器的像素分辨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计算机显示器使用72ppi的分辨率,又因为显示器是课件的最终输出器件,所以用高像素分辨率也不会增加图片质量,相反还会降低图片的下载速度。

3.图形格式选择的问题

在Web中最常用的是Gif和Jpg两种格式。选用Gif格式的文件大都由纯色组成。如标志或基于向量的插图和线条,或者在背景上“飘浮”的透明文件。Gif格式最大支持256色;还支持1比特透明度,以使看上去有脱离背景的感觉;它可以用来创作Gif动画,但不适合于照片图像(小于100X100像素的图片例外)。当一个文件存为Gif格式后,不能通过直接打开图片来改变它的大小。如果确实需要改变,你可以重新打开最初的24比特文件,改变文件大小后,再存为Gif格式,以免破坏图片中的字体,使它发生扭曲,从而难以辨认。

对于照片、油画和一些细腻、讲究色彩浓淡的图片,常采用Jpg格式。它支持24 比特图片;采用失真压缩,在人眼未感觉图片质量下降的前提下,图片信息和质量两者要权衡好;如果需要重新编辑或改变图片的大小,最好打开最初的24比特文件,然后再进行修饰、编辑,最后再存为Jpg格式。

五、网络版课件音视频素材的处理 在网络课件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强信息的传播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记住更多的信息,应象深刻长久,所以我们即使把网页浏览速度的考虑放在第一位,也要用到一定的音视频素材。在课件网络上支持的视频格式一般是avi格式。它可以用Premiere等视频编辑软件先行制作、编辑、压缩,再链接到网上。考虑到网络浏览的速度问题,在制作网络版课件时,一般少采用视频来传送信息。如果视频信息不可少,建议采用RealProductor软件先将avi 格式的文件转换成rm格式的文件后,再连接上网页。这会使视频文件成几十倍的缩小,大大提高网络浏览速度。音频素材可用MID格式的文件,益精不益多。

六、加入网上教学讨论单元

如同一个优秀的网页具备功能强大的留言板一样,网络版课件也要具备相应的讨论组单元,为教员和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生可把不懂的问题在这里留下,等待教师的回复,从而解决疑难。这也是网络版课件优秀于单机版课件的地方。它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窗口,一个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窗口,克服时空的限制,给无数远方的学生进行答疑。网上讨论单元可以是BBS公告栏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聊天室的方法。

七、使站点易于导航

网络版课件应该使查找信息变得一个优秀的网非常方便。你是否从单一主页中派生出越来越多的链接,就像树的分枝那样?你是否在每一页上都创建多个按钮,以便只单击一次就可转到其他任意信息上?你是否建立包括站点索引、帮助、查询功能在内的导航帮助?„„这些在我们制作课件时都是要考虑到的。把我们的网络课件比喻成一个站点,应该保证访问者在任意时刻访问站点的主要区域。对于有些学习内容,必须一步一步学习时,这部分的页面设计就应该是线形的。学习者在学完相关知识以后才能到另外的学习单元。

我们在具体制作时,一般是首先画出课件结构简图,使设计趋于合理之后,才到了体现设计者艺术才能的时候。一个漂亮的页面会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起到良好教学效果。以上内容论述了网络版课件制作的基本部分,还有很多方面没有谈到,比如建立ASP数据库、HTML语言对网页的细微控制、JavaScript制作替换图形、以及制作网页的相关软件等。因为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复杂细致的系统工作。它对于设计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课件和网页图形设计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在网络课件的制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郑州大学网络课程开发脚本格式及规范

一、脚本的定义:脚本相当于电影拍摄中的剧本,它将课程制作的思路、内容、教学过程等信息记录于纸上,可以方便课程制作人员了解课程制作的思路,制作出合适的教学课程。其优点是使对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不太熟悉的教师也能在制作人员的配合下制作出漂亮的多媒体课程。

二、制作脚本的原则:脚本制作一定要目标明确,让制作人明确您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无须您太多的帮助就能够根据它制作出合适的课程。因此,在脚本中需要明确规定课程需要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视频、测试题等内容。并需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出现的顺序等内容。(详细内容参见附件四)

三、脚本的大致内容:

 课程的总体描述(info) 课程的章、节、知识点结构清单(struc) 每个知识点的内容预览(content) 文字内容清单(txt) 声音说明清单(audio) 动画描述清单(motion) 图象内容描述(image) 视频内容描述(video) 测试题内容清单(question)

四、编号规则

1、章、节、知识点编号原则:章编号为2位,01~99;节编号为2位,01~99;知识点编号为两位,01~99;知识点中的项目编号为2位,01~99。

2、文字内容编号举例:编号以T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段文字编号为:T02030512

3、声音说明编号举例:编号以A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段声音编号为:A02030512

4、动画描述编号举例:编号以M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个动画编号为:M02030512

5、图象内容编号举例:编号以I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个图象编号为:I02030512

6、视频内容编号举例:编号以V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段视频编号为:V02030512

7、测试题内容编号举例:编号以Q开头,例如第2章第3节第5个知识点的第12个测试题编号为:Q02030512

五、其他注意事项

1、有些文字或图象等内容,如果没有电子文档的话,可以复印,请整理好您所有的复印材料并按类编号,装订成册。

2、练习题、测试题要求每个知识点至少要有一个。

3、知识点的划分应尽量细致。

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初探

一、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意义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据统计,仅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截至到1998年4月就有30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并相继开展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紧跟其后,许多中小学也建立了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并且继续呈现出一种迅速上升的趋势。而在远程多媒体网络教学方面,教育部于1998年9月批准在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所试点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即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远程交互式的学习。1999年,四所试点高校共招收9000名网上学生;1999年至2000年初,教育部又批准北京大学、财政部会计函授学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行试点。浙江大学在两年间招收了近3000名网上本科生和 200名网上研究生,并开设了计算机、英语、工商管理等课程。

很多教育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为了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能够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我们装备计算机并将其连接入网的同时,必须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解决教学网络中的信息资源问题。

二是要针对网络教学进行课程改革。

三是要重视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职业和技术培训。

四是及时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

目前,人们对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信息资源、课程改革以及教师培训问题都有较深刻的认识,作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为例,在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建成初期,就对全院教师进行了多媒体网络系统使用、多媒体教材制作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的培训,在试运行和正式使用不到3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基本上满足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新事物,这方面的经验还很少,加之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因素很多,各个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所以不易评价。但是,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是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建设就带有盲目性,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目标就不明、方向就不清,就会影响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人认为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要想使其能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承认、被学生认同进而被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受和扶植,就要看它是否比非多媒体网络教学有很大优势。因此,现阶段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应该放在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比较上,也就是说,通过评价,要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比非多媒体网络教学有优势,优势在那里,不足又是什么这样的结果。

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学,与教师的活动--教,是教学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效果主要应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考虑到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如果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只由他们进行评价,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另外因他们分别处在教学活动的单个方面,所得出的结论又会具有局限性,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还应吸收专家参加。这样,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就由学生、教师和专家构成。

现代教育是“三高教育”,即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将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于教学,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因此,对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评价就是看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以及教学效益如何。

教学质量是指学校为适应社会需要及学生个体素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的程度。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程度来体现。教学目标就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看,分为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因此,在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应该分别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评价教学效率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看教师在一定时间完成的教学任务的多少或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二是看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习知识的多少或学到一定的知识所需的时间。

教学效益,是指教学的投入与教学的产出之比。教学的投入主要有教师人数、用于教学设备购置的资金投入、教学场地占用情况。教学的产出主要有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为了定量分析方便起见,可用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学生数目作为参照来评价教学效益,具体可用教师学生比、资金学生比、场地学生比等指标进行评价。

由于评价的目的是比较多媒体网络教学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劣,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应针对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验组,设立一个采用非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对照组,用相对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而言多媒体网络教学效果提高多少作为评价标准。

在进行评价时,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课程编制不同的试卷、问卷及调查提纲对学生、教师进行考试和问卷、查阅资料进行评价。

三、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评价的前提

要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评价,得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优于非多媒体网络教学、优势及缺点是什么这样的结论,必须在多所学校、多个专业、多个班级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不同的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情况是有差别的,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参加评价的学校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

(一)系统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1)收集、制作、存储、管理和传输各类多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系统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和制作不同类型的媒体素材和多媒体教材,然后存入多媒体教学信息库中的磁盘阵列或光盘库中,这些信息可以随时提供给系统和多个终端。

(2)为教师备课和优化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通过系统中的任一多媒体终端机,能在网上搜集有关文、图、声、像资料,进行备课和制作多媒体教材。

(3)为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条件。设置在教室里的多媒体终端机和显示设备,为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通过系统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教材来配合讲解。

从教学交往谈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教学交往影响理论以通过对话和讨论来寻找理解与知识为基础,并因此使教师、学生间的双向通信成为必要。以此为出发点,迦里森提出的控制理论认为在远程教育中,由于教师、学生之间特殊的分离状态,双向通信就是必要的。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第三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作为网络教育主要基础支撑和实施途径的网络课程要想体现“双向通信”,实现生一机、生一生、师—生,师一师,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教师一学习内容之间的虚拟对话,就需要网络课程的设计能扎根于教与学的理论和远程教育理论之中,一切从将要进行的学习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创造能够进行持续交互的动态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和有效学习的发生。

一、网络课程及其教学交往的本质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认为,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并且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容。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也认为,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课程不只是传统课本的翻版移植或电子化,也不仅仅是教师、课程设计者与学习者的中介,而是一个在一定环境下,随时准备逐步展开的教学过程的浓缩或准备,承担着与学习者进行持续不断交互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教育教学使命。因此我们可以对网络课程作如下定义:网络课程是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者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称。它应具有虚拟主体性,取代教师、环境、教学内容的部分功能,传递主体人格,并与学习者建立起主体间的教学交往,在二维空间中实现教与学的重新整合。这也就决定了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学交往的这种本质,真正构建起师生之间的双向通信机制——虚拟对话,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从而完成教学的使命。

二、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理论基础

1.基更的教与学再度综合理论

基更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而对远程教育这种特殊教育形态,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地点上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相分离,必须重新综合创造这种交互。而学习材料同学习行为紧密结合是这个重建过程的核心,为此,印刷教材和非印刷教材都要设计成包含可能多的人际交流的特征。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网络课程也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重新构建教师和学生内在的主动性,重新构建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情景。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遵循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的概念、结构和信息资料重构教师和学生之间内在或无声的交互作用,最终达到认知交往的理解。2.安德森的六种交互作用理论

1989年,穆尔提出了远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三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指学生和教育资源、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以及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Moor,1989)。在此基础上安德森教授提出了六种交互作用理论。他认为教学交互还存在另外三种交互形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习内容以及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交互。一门网络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通常不只是有一位教师完成的,而是有一个团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技术开发、美术设计、教学等各专业人员),因此必须强调各成员的协作才能完成一门网络课程。另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交互主要体现在教师备课上,而在网络课程中,则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创建、更新学习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中,这也是网络课程开放、资源丰富特点的所在。随着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元数据标准的推广,网络课程中学习内容(代理)可发挥虚拟主体性,自动在网络中搜索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增加更多有效的信息,实现内容与内容的交互。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我们需要建立起六种相互作用的环境和平台,创设一系列虚拟对话机制。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递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学习是包含交往在内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交往贯穿教育全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求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网络课程不是仅提供资料,而是影响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师”。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应重视学习情景的营造,重视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重视学科内容的结构化和科学化,来实现六种相互作用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三,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策略

1.重视课程编制者之间以及课程编制者与师生的对话——耳听八方

(1)课程编制者之间的对话

网络课程除具有教育性、技术应用特点外,还有艺术性,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设计里面还应包括整个界面的布局,点、线、面的使用,字体的使用,色系色彩的使用等等,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相应地就需要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需要课程编制的各位老师(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技术开发、美术设计、教学等各专业人员)能够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门网络课程从设计—制作一发送一教学一反馈的全过程。(2)课程编制者与师生的对话 另一方面,传统的课程设计方式过于注重学习者外部需求和学术性的教学内容,体现一种工具理性、科技理性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价值取向,造成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相脱离,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要避免这样的缺陷,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参与,重视课程编制者与教师、学生间的对话和讨论,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课程编制者与实施者的主体性,充分倾听他们的声音,始终把教师和学生发挥课程实施与评价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注重课程主体的价值实现与个性解放。努力建构一种课程设计者、提供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往对话机制,而不只是满足于提供教学内容与多感官的刺激。

2.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对话——情境任务和开放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交互罗杰斯认为,如果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那么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虚拟课堂中,要尽量表现一些对学生来说真实的但同时又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任务,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一定的挑战性,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和主动参与。通过网络提供的这种教学情境,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教学主题的建构者,他们以自己的整个身心去感受教育情境中的问题、事实、情感和价值,并通过网络生动地传达自己的思想,积极地进行教学交往,这样就使学生和教师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面对教学任务,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任务。

(2)创设开放的知识框架,保持交互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网页形式呈现,这是符合网络教育特点的,也是我们网络教育课程开发的一个趋势。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网页都以静态方式展现,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更新频率也不够快,不能真正建立起持续交流的教学过程。因此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也就是说网络课程的内容结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规律,或不同的认知水平来构建知识框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途径,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这一点实际上也可转换为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因为,网络课程的学习已经超出了教材的限制,作为教师来讲,他与教学内容的交互就不能再停留在备课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创建和更新教学内容上。(3)创设丰富的交互形式,提升交互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互主要体现在学习教材内容上,网络课程不仅要支持这种交互,还要提供更丰富的交互形式,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操作实验、在计算机辅助学习系统帮助下学习等。这也可以弥补目前网络课程实践机会少的缺陷,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一个过程。

3.提供师生之间的对话——人文关怀

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属性,远程教育也不例外。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充分体现课程的人性化、智能化和情感化。通过界面设计、内容结构、超链接等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情感激励。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体验学习。

(1)提供丰富的交流工具和评价形式——实实在在的师生对话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师不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只能依赖于网络课程来实现交互。所以网络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使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文本、音频、视频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同步、异步的交互。同时通过记录登陆次数、翻看答案的次数、交作业、提问的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各方面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及时反馈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工具,比如说像计算器、日历这样简单的工具,象思维导图、知识分析这样的一些工具,提供即时的帮助,让学习者感到自己学习括动并不是孤立的,并非只有计算机和自己在对话,而是始终有人一起参与的,是人性化的。

(2)导航系统——虚拟的师生对话

互联网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超媒体资源,为学习者创造出了一种由他们自行控制的学习环境,但如果缺乏导航系统,就会使一些学习者迷航,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久而久之,会使学习者的信心受到影响。所以网络课程设计时应该建立起强大的导航系统。明确学习目标、课程单元数、学时数,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该课程所需要的知识水平、自己的知识层次、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的系统,从而真正代替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建立起师生的虚拟对话,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4.创造生生对话——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协作能力已成21世纪公民必备的素质。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充分提供数字化协作学习的工具,例如网上的电子白板、BBS、E-mail、或者聊天室、虚拟教室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自由进出,进行主动学习或自我发起学习,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与志趣相投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等等。让学习者感觉到有人和他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从而弥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所带来的孤独感和情感的缺失。当然,网络课程不能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要想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还应该有教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并且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袋等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进行持续关注。5.挖掘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智能代理

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是一种新的教育交互形式。伴随着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元数据标准的推广,智能代理技术逐渐成熟,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教学系统将是未来网络教学的发展方向。智能代理即可作为教师代理,起到智能辅助教学系统(1CAl)的作用,也可作为学生代理,充当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以及学习者的知心朋友,还可以充当学习者的秘书代理,主动地帮助学习者收集他所需要的资源。因此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创建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将更多的事情交给代理去做,让他们自动在网络上搜索其他相关的学习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容,增加更多有效的信息,从而挖掘出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及时,更加个性化和丰富的建议和指导。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5

|

韩庄小学

范国臣

一、课题研究的缘由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我确立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学习与借鉴

(一)他山之石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

作者:王国丽

2、《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奎文教育网

3、《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肖焕瑞

4、《自主学习能力论》

作者: 何基生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二)研究区别

一是如何将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是试图构建有效的课堂自主创新学习模式;三是构建自主创新学习的评价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效果

(一)采取的措施

1、在班级中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均衡分组。每组以4人为宜,成员应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水平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

2、形成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3、组织学生经行有效讨论。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

(二)取得的效果

1、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2、已养成一些“自主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如:

1、学会收集。探究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或材料。

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自主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3、学会讨论。讨论是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攻克难点。

4、学会倾听。倾听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提炼的成果

自主学习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组织上,应适当突破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使用“任务驱动”法、研究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1、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教学实施者。两者怎样结合好,还有一定难度。

2、怎样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参与小组合作的方式之间的联系点。

(二)针对问题,设想的解决办法

1、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功能。问题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

2、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第四阶段性工作总结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探究性学习 创新思维培养

一、前言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毋庸置疑,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学习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自主参与学习过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独立探究等形式体验、应用新知识、新理论的过程。可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符合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的重要方式,值得教师予以借鉴。信息技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而应运而生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有着独特的模式,操作性强、时代感强、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所以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大有裨益。本文尝试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信息技术课时代性强,深得学生喜欢,但是这种喜欢却是表现在玩游戏或上网聊天方面。对于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却不愿学习,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提出启发性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或创设直接切入主题将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并不一定接受。比如在教授《荷塘月色——Flash动作补间动画》一课时,我用Flash软件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动感十足的表现夜晚荷塘的动画,同时配上了学生非常喜欢的荷塘月色歌曲,用它来引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望。

其次,教师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心思活跃,好奇心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益智游戏或者有启发性的故事,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和谐气氛中得到感染,培养思维。比如,我在教授《制作表格》一课时,根据目前学生中比较流行的“同学录”话题开展教学,让学生思考怎么利用“表格”将同学录做得更精美、更细致、更具有特色。

2. 师生互动,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浓厚气氛

信息技术中的许多知识对现代学生而言,并不怎么陌生。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信息技术。但是涉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学生可能一下子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手。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但是根据目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教师还是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互动,与他们一起动手做,动脑想,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关心,从而下定决心学好这门课。

例如,当我在课堂上教完有关word的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制作精美电脑小报”的作业,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进行创新,不要互相模仿和抄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带领他们在课余时间参观了学校里的各种宣传栏目和黑板报,使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然后我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组学生进行合作,构建思路,思考如何制作出更具特色的电脑小报。我也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参与进去,为学生提供了不少优秀案例。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努力探究的欲望,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 鼓励创新,让学生体会探究性学习的成功感

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以及注重让学生体会学习成功感。比如在英国的教室中,墙上、黑板上张贴了很多学生制作的电脑绘画和相关作品。他们会在一节课或几节课上一起完成一个与生活有关的任务,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对生活的热爱。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诚然,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又将为生活服务。只有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才能使信息技术发挥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要做到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个性。我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我告诉他们可以利用“画图”工具使绘画变得更加多彩、利用“word”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电子刊物、利用“photoshop”可以随心所欲处理图像,利用“flash”可以把心中的故事用动画表现,而且形式不一,没有对错之分。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投入精力去创作属于自己的电脑作品,开启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双手使学习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三、结束语

作为教育领域中各科教师不断探索的热门话题,探究性学习有着独特的内涵与范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探究性学习起到尤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这门课程中应该积极引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应用探究性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海东.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践行信息技术新课堂[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04) .

上一篇:素质拓展部下半年计划下一篇:月考表彰大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