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精选10篇)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篇1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随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同样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也必须转变现有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思想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理念。而且,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学生已面临着如何从网络技术中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考验。因此,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也面临着要教会学生能从网络等信息技术中收集信息并进行自主地学习的任务。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我们在高二、高三部分班级进行了网络教学实践。
1、信息技术教学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的区别
1.1 教学环境的改变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般是在电脑教室进行的,整个教室基本做到了每位学生一台电脑。因此,学生的学习工具除了普通的课本、笔、纸外,还有与因特网相联的计算机,整个教学过程看起来是在教室进行,但教学环境却是真正的因特网环境。学生真实的接触到了远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终身学习和社会化学习这种看起遥远的事情。
1.2 师生角色的转变
作为一种创新教学的尝试,教学中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3 教学过程的转变
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电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内容及学习提纲展示给学生,然后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进入相关的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最后利用交互式的教学软件进行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1.4 教学方法的转变
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关心人、尊重人、一切为了人成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网络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目标规定的最基本的.方面都能达到合格标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价值。在教学中努力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思想。尽可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如: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结合信息技术可设计以下一些问题:1、基因工程是怎么回事?它在生产中有哪些实际应用?2、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哪些国家参与?它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对人类有哪些好处?人们要警惕基因组计划的哪些应用?等。让学生运用各种知识,从社会利益、风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安全等方面综合考虑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科学决策能力。
2、结论与思考
2.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运用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替代抽象、枯燥的生物课本,虚拟技术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理过程生动直观地显现在学生的眼前。加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问题讨论,使学生感到生物知识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教学通过因特网的查询,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达到了“人―机―人”相互学习,即学习者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其他学习
[1][2][3]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篇2
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教学始终没有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这一被动的线性的课堂接收过程,教师的作用始终站到了主体位置,学生自身对信息的加工能力被忽略和轻视了,学生的学习只有依靠教师的组织、安排、要求进行,不利于他们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和相互协作学习。
众所周知,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学生才会实现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想学、会学和恒学。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和生成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习惯,倡导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获取了学科知识、能力得到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运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文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或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就拿语文教学的课前引导来说,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经典而又难懂的古文古诗,课前对写作背景和相关典故的了解,往往会使学习轻松许多。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在提供的网络资源内进行信息搜索,为理解古诗古文做好准备。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使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和焦点谈起,为此我设置了如下导语:“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古代的文人雅士常投身自然,抒发情怀。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曾夜游赤壁,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赤壁赋》,当他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感慨万千,高唱大江东去,书写了一曲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共同来感悟东坡居士的复杂情感。”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和情感的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感情桥梁,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去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吸引学生带着好奇的心态,获取知识的欲望走进课堂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和体现。
二、运用信息技术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和教科书不再只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通过实践逐渐懂得如何通过音像制品、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比如,语文学科中的诗词教学,朗读是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诵,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读好了甚至可以以读代讲,朗读时要把握诗词不同风格、不同基调。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这首词应读得铿锵有力。教师通过展示视频画面,滚滚长江画面和配乐朗读,把学生带入词中描绘的那个雄奇壮阔、气势非凡的场景之中。采用声像复合的格式,在呈现丰富多彩的画面的同时,并伴有标准的、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通过认真听读,掌握朗读的节奏,同时还学会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进行处理,并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深切地领会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
三、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课堂活动和课外项目,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的,学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和同伴进行交流、磨合,形成团体协作精神。教师利用课前在课件中设置一些游戏激趣,活动激趣,在教学中逐步淡化教师主体作用,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迪、交流、点播、切磋。学生在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开阔视野、关注社会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资源。学生还可以走出校门接触社会,通过实地参观、问卷调查、上网等方法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之中,引导学生从完全接受性地学习转变为学会学习,合作交流,探索求知,课堂上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探索能力是以前所没有的,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建议,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触动较大,促使教师重新认识、定位学生。
总之,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该树立将信息技术广泛整合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大胆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推动教育教改服务。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语文教学中,要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把握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篇3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1.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做事往往都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愿主动去学。平时我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在上课时正确引导学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在课件“校园一角”的实物上找出角,找到的角用图形闪现一次。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身影,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与角有关的知识,对研究学习“角”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堂教学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导入部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主动探究和求知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在学生利用转换的思想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巧妙利用动画演示,通过平移、旋转让学生直观地验证了自己的拼接过程。这一演示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也更乐意去学。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融入了信息技术,网络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
身边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一位教师讲解《圆周率》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圆周率有关的实际问题,再通过动画课件演示,学生了解了圆周率,同时揭示了圆周率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圆周率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在今后的学习中上网学习成了学习的一种方式。
网络资源内容丰富,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学习资料,还可以在网络上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现在每个班级都有了班班通网络资源,班级有了QQ群和微信群等公共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同伴交流学习心得,遇到困难发挥同伴互助功能,各抒己见,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时候,在课下教师在群里发了一个讨论题:“你知道哪个行业运用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你能用到条形统计图吗?”大约一刻钟的时间,同学们纷纷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是上网查到的资料,有的是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还有的是与长辈交流的答案。让群里的各位都大开眼界。在网络平台的探究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用更加巧妙的办法解决问题。同时,群里的每个人都受益匪浅,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受到学生的喜爱。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积累而形成。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遇和保障,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利用网络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多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可以借助网络完成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例如,我在班级开展“天才小作家”活动,学生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文章整理打字排版好,上传到班级QQ空间里,大家来阅读点赞评出优秀。然后再把优秀的文章发到老师的博客里,附上学生的照片,供学生和家长浏览。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另外,我还会利用网络开展“故事大王”“小百科”等活动,也深受学生的喜欢。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新的辅助教育教学的手段和工具,它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会起到任何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提高,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晨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13.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篇4
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网络是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因此为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这里利用的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来获取网络信息,必要时利用关键词搜索出自己想要的信息结果。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本领后,不仅对于将来增长计算机知识有帮助,而且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还要及时和学生交流信息,因为网络中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都挖掘出来,所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互相交流已经成为了我们现在的一种习惯。我们在一种平等、交融的氛围下来共同了解新的信息动向,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信息,更能使师生间的感情得以更好的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基于此,在课前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民主化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话题。但是许多学校, 许多老师只是轰轰烈烈地去讲,而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做,老传统老方法照用不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难于得到发挥。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自主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大大扩大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基于互联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同时信息技术还优化了化学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学时,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例如:我们学习氨的性质时,先用课件《氨的喷泉实验》引入,学生们看到这漂亮的红色喷泉很兴奋,从而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怎样形成喷泉的?为什么是红色的?问题一一产生,我们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了。另外,“原子结构”知识的教学中,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是微观的、高速的和无规则的。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观察其运动状态,因而就难以形成概念。对传统教育方式,用flash制作的教学软件--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及照片叠加形成的电子云图。可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完成观察过程,从而很快在其头脑中构建出电子云概念和电子运动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该软件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我们学习《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一单元《改善空气的质量》我首先播放一些空气污染的场景让学生观看,让他们心中有所震动,啊!我们所处的空气正日益恶化,使他们感到我们有必要学习化学,我们要改善我们所处的空气,怎样改善呢?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 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适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化学教学复习课讲授时,我们可以事先把知识脉络用幻灯片形式制作出来,并且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例题、习题以链接形式链接起来,想讲什么就点什么,想练什么就练什么,强化训练,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化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繁琐的讲解过程。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姓名:邓立君
单位:三塘铺中学 邮编:417700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学习,尤其要构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本文所涉及的意义主要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本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恒学”。合作学习:本文所涉及的意义主要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了这一基本理念,并且结合学校开展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就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运用体会。
一、激发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剥夺了许多学生的真正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许多教师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知识的过程,把自己当成了知识搬运工,把学生当作整装待“灌”的知识容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因而他们虽然机械地接受了知识,但缺乏的却是亲身的体验、美好的情感和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生,在当今网络资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再用过时的填鸭式方法教学已为时代所淘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习过程应该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的认知信息加工的过程。平时应注意向学生渗透计算机网络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世界的快捷、方便、神奇、美妙。也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网上的一些相关信息。如在教学《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课之前,我有意地跟学生谈起黄蜂和黑熊等动物的共栖现象。同学们觉得很有意思,有的同学就问:“老师,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呀?”我故作神奇地说:“从网络这个大世界里找到的呀!”这样,引起了同学们对网络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想上网”的念头,从而达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激励提高,变“解决问题”为“再生问题”
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交流的能力。因而,整个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解决问题”为目的,为了学课文而学课文,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从传统的“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学习模式。如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学完了课文内容,我又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还想知道目前世界上还有哪些更先进的玻璃吗?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去互联网上遨游一番。下节课呢,你们都将是各
新型玻璃生产商家的业务推销员。我们将要比一比谁的玻璃能推销出去,哪种玻璃的性能最有实用价值?你还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课文中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并且准备以比赛的形式来解决。同学们特别感兴趣,回家以后就忙着上网查找资料。在第二节课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昂,人人发言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就这样,同学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通过探究学习解决了课本上的问题,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充分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和价值,这样他们会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网络世界更加感兴趣。
三、拓展思维,变“课内学习”为“课外延伸”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落实三维目标,更要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美妙的生命体验。教材上的内容容量较有限,所以在学完课文内容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拓展。如在上完《地球万岁》一课后,可以从网上搜索有关地球资源的资料做成网页,然后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网络课,让学生在学完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妈妈,了解她当前的环境,了解它面临的种种威胁等,从而从小就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这样,不仅完成了课内的学习任务,还进行了课内知识的延伸,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相机引导,变“学会”为“会学”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篇5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探求者的一种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深度的挖掘,加之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潜力,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创造性与积极性缺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书面教育为主,并没有实际的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升效果。相比而言,自主学习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和自我发掘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动脑结合动手,教育过程应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一特性正确引导学生开发自主学习思维。在逐步重视自主学习的今天,传统的应试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自主性。
(一)自主学习观念缺失
国内初中教育普遍面向应试,学校、教师以学生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水平。然而,学校却忽略了信息技术作为应用型学科,重视探索和思维发掘的特性,忽略了信息技术探索的乐趣。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意识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的教育是面向应试,以分数为评价机制的,学校、教师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学生采取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教师主导课堂、传授知识,学生在引导下被动学习、获取知识,并没有实际的思考信息技术本质问题。
(二)自主学习机制不完善
初中教育面向应试,因此学校及学生的学习重点以提高分数为主要目标。然而,目前国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水平有限,还无法完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成绩获得大幅提高。自主学习机制应用程度有限,相关体制还未完全形成,措施还未具体落实,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进一步加大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完善自主学习机制。
(三)课程安排不足,内容滞后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滞后,教师传授的信息知识与现实客观应用的信息知识出入较大,这样对于信息的应用和掌握都有消极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依靠一定的设备设施的,没有设备就没有信息技术。然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充足,部分山区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设备资源不足,条件有限,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充分运用到课堂学习中。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树立自主学习的思想
据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更由于远离生活实际应用,而被学生厌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努力发掘自主学习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比如,联系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发掘信息技术的探索性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探索性,引导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挖掘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和深度。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课堂气氛的沉闷与单调需要师生共同改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问题,积极营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度挖掘的.氛围,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和思考。在题目练习和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可以选取开放式的信息技术题,引导学生摒弃固定答案的传统思想,建立发散性信息技术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逐渐进入课堂成为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只对着课本念,面对各类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建立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利用直接简洁地传授教学,网络的运用更便捷地开拓知识内容,分享教学资源。新型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倡导学生自主思考。
(四)完善信息技术教材
教材是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依据,使用与信息技术相配套的教材,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完善教材,能从教学目标上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切实督促初中教师对于教学信息化的认真落实,提高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
四、总结
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已然不适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求,提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必将逐步成为主流。目前,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的机制。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6
肃宁县南于庄中学 魏 胜
摘要:当今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接受能力增强。关键词:自主 兴趣 质疑 思考
当今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始终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当作教学的重点。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接受能力增强。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兴奋剂。学习兴趣的高低能对学习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就会高涨,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相关的知识,并且能够多角度、多渠道地去了解与之有关的内容,如若遇到阻碍时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用毅力战胜困难,坚持学习,不会轻易放弃。相反,若没有兴趣,他只是抱着应付老师的心态,表面地、形式地去“学习”知识,遇到困难时会丧失信心,沮丧抱怨。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就要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若喜爱一位老师,意味着也喜爱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门学科的知识。这就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努力把枯燥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生如子,懂得尊重学生,让老师成为学生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给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掌握了方法,就会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良好的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先锋官,预习时,可以让学生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所学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听课时的学习效率。良好的预习,贵在独立完成。指导学生预习可以按“先引后放”的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当学生对预习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的“拐杖”,踏上自学的道路。
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就要有一套有效的措施进行督促。由于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自学能力有限,要想让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课堂提问、课堂小测、课前随机抽同学做题等等。为了促进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内容或实验内容,用多少时间,达到什么目标,自学后教师如何检测等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怎样看书,怎样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思考必须是独立进行等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抓住几个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在布置预习时,一定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其次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再次一定要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否则,就失去了让学生预习的主要意义,学生对预习就会失去兴趣。最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凡是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要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独立自学的习惯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怕别人笑话。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索,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去学习。在课堂上把“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自信,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开小差、打瞌睡也难。学校最有意义的变化也莫过于学习的责任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身上。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内容,让学生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自主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实施个别辅导。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篇7
信息技术是利用现代通信手段和电子计算机实现搜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处理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它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比如信息更新迅速,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因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符合青少年行为及性格的特点,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方式和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思维习惯的方法[1]。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一线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纳入信息技术教学中来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但目前大多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仍然仅限于课本知识,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不可能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纳入日常的教学中来、综合课本知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众所周知,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的知识更加牢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记忆尤为如此。课本知识的记忆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如果做不到理解性的记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而言,就没有多大的意义。对知识的理解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在学生的记忆性学习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思维习惯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鼓励学生多积累、多学习,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根本上讲指的就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力。对新知识的理解又是根据对旧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而定的,正所谓“温故而知新”[2]。大量的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件新事物的诞生,是由已知的知识和信息发展而得到的。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是古今中外的大多数发明家和科学家都具备的重要特质。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学生仅仅掌握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扩大阅读面,多读书、读好书,是学生积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知识,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
(三)加大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培养不仅同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之间都联系紧密。因而,要想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制度,深化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改革,全面诊断当前小学教学各个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课本知识不可弃,这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前提。在准确把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改变传统僵化的、教条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科学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上课时的状况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实现与否。而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会受到学生内驱力启动程度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影响下,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的小学生仍占到了相当一大部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习惯于老师的“灌输”,不懂得“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老师或者家长的依赖。
先进地区的教学实践表明,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重要途径,主要有[3]:辩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结构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学是不够的,还要对他们提出目标,并以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自学,促进他们在自发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能提出解决方法,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教师应实时地考察自学的进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但适可而止,目的是留给学生自我消化、体会的空间。
(二)灵活掌握时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要有灵活性,要掌握灵活的方法。要想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注意时机的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配上对课堂方方面面的巧妙的设计,就能轻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首先是课程的导入,教师可以选择讲授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名人趣事或者关于计算机的历史等。有时候,学生兴趣的培养仅仅是一个个小细节的累积。在正式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一改以往的严厉形象,可以适时在课堂中插入一个啼笑皆非的小故事,一句幽默的话语很可能就完全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教师应对一节课做一次总结,比如给予表现比较好的学生鼓励,同时也给下一次课留下悬念,勾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采用问题教学法
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其最大特点是将学、问、思、辨、行结合。问题教学法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就是激疑置问,释疑解惑。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书本和自己提出质疑,营造浓厚的激疑置问氛围。以笔者的亲身授课经历来看,每一堂课若能将问题教学法贯穿始终,所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激发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是问题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出发点。一波三折的课堂教学,充满悬念的课堂学习都能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求真知的愿望,使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思考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调动。问题教学能化难为易,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三、还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
(一)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毫无疑问,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运用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4]。但是也不能过度地依赖多媒体的形象化表现,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当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对此笔者提出如下两条建议,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准确把握课程特点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理解和记忆的要求较高,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要特别注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抽象理解能力。
2.切实结合教材内容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切忌脱离课本知识,多媒体教学的实质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内容,而不是说大话,讲空话。
(二)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避免生搬硬套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多样化的课文解析,不少教师仅仅为了少备课、不备课,就将这些课本解析拿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如果教师对这些信手套用的教案没有认真学习,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显得缩手缩脚,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个性的表达,从而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方式,科学地使用优秀的网络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但是对别人的学习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到合理开发,科学使用,切忌生搬硬套,乱用滥用。
结语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当前快节奏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新课改下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对小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笔者从教的经历来看,当前的多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做到运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有关;另一方面,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新华.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6).
[2]李文星.怎样培养自学能力[J].才智,2011,(6).
[3]朱兆丽.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J].河南农业,2007,(4).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6-0030-02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技术突破了学习围墙,扩展了学习的手段与范围,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 [1]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延觉在2013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提出,“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学习方式与技能中提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最近,笔者有幸听了不少关于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课,课堂上很多语文老师不同程度地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笔者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现总结如下:
一、课前预习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课文
1.课前网络自主探究课文时代背景,有助于课堂上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提倡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学生自己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语文课堂有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往往会对文章所叙述的时代背景进行阐释。网上资源具有共享性、无限性、适时性等特点,为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如果小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资源自主探究课文时代背景,将有助于课堂上理解课文内容。
比如在讲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教师在课前预习案上问学生:彭德怀为什么要杀他的大黑骡子,查一查相关的资料?
通过网络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战士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哪怕是一点点肉,也可以救活许多红军战士。这就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彭德怀为什么很爱他的大黑骡子,却又不得不杀掉它的原因。
2.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方式与技能探究课前预习自选疑点
在《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学习方式与技能中提出“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
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看能不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中的疑点,并对自选的疑点进行分析,自己进行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学习方式与技能探究解决自选疑点。
或者老师在课前预习案中根据课文内容,自己设置一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产生的问题,问题设置要合理、有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信息技术水平等自选问题进行探究。
二、课堂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课文
语文教学首先应该立足于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就应该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主动收集、处理、获取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及课本知识认同,那么学生会从传统教学中被动、服从的地位上升到自主、探究的地位。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导入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活泼的导入情境,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声结合的画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自主地进入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中。
在教《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有的老师就在课文的开头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先听《二泉映月》的音乐,让学生知道《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在音乐声中介绍瞎子阿炳的事迹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课文角色中去,再让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也会不由自主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2.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的展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发掘出能激发学生讨论并思考的问题,调动学生探究课文内容,解决该问题。但有时候,学生和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不一样,缺少与作者相同的生活经历,仅仅通过课本上的文字,没有办法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难以理解课文中重点、难点。
这时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的方式有效地把抽象内容化为具体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把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展现为听得见的声音、看得见的形象的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更多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生的潜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语文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3.运用信息技术模拟课本内容实境、烘托气氛,提高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积极性
陶行知曾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2]
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思维,但并不能说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形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材料模拟实境,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情境,小学生在情境中才会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课文内容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进小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因而激发小学生求知的兴趣,主动地参与、探索,提出新问题,提高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积极性。
三、 课后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拓展文本知识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无时不在,无时不有”。 [3]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在平时生活中就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语文,语文学习就会变得不再枯燥乏味,这样就会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课后根据课文内容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拓展,使他们在信息搜索、搜集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能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各种语文能力。课后借助信息技术进行与课本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搜集调查,能让学生解决学习中和生活所遇到相关的问题,有利于将学生的信息能力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融合最终的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D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11/144240.html.2012.9.5.
[2]柳世平.点击陶行知[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6):83.
[3]李鸣.拓展小学语文学习资源[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2):41-42.
浅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篇9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信心,才可能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追求、探究。尤其是小学生,教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就会给他们树立
我能行的信心,就会主动参与、主动探究。
1、平等对待,让学生积极参与。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根据儿童的心理的特点,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要让学生尝到跳一下就能摘到苹果乐趣。我在教学时,针对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都能通过回答问题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体味参与的快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心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质疑。如,我在教学《倔犟的小红军》时,设计了几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最易的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较难的你从小红军的外貌看出了什么?更难的从小红军的外貌,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你的理由。这样一来,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都能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2、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一堂课的课前导入非常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场白能产生先声诱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我们几乎天天同太阳见面。那么,谁来说说太阳到底有多大?(学生答:像圆盘那么大、和月亮一样大)我接着问:我们到太阳上去,如果坐飞机,多长时间能到达?(学生答:一小时、一天、一个月)这时候,我恰到好处地激趣:同学们,看来我们对太阳了解的太少,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你一定会从中了解许多有关太阳的知识。这样巧妙地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一种,其特点是整体的、直觉的,可以从多角度加以诠释。在教学中,对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中心的理解,不能搞一刀切,而是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例如《麻雀》这篇课文,我在指导学生学习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落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
时提出:绝望的老麻雀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尖叫?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此后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此时的教师,应该肯定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就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了。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可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知识仅为对知识肤浅的理解,而掌握方法,学会知识,才能挖掘潜能,创新发展,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变学会为会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更应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方法是钥匙,学生有了这把金钥匙,自然就会信心百倍、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了。
在小学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学习课文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怎样培养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呢?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法:首先以一个片段为例,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字、词、句、段及朗读方面的训练,讲清该部分内容的知识点和难点,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按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其余部分。如教《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学习步骤是这样安排的:
1、预习。让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
2、看录像,听课文录音。请学生观赏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如画的录像,再配上课文录音。让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自然之美,用耳朵来倾听如涛的词句。
3、和学生共同学习春天的自然段。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找画出表现小兴安岭春天美景的词和句。
4、同桌互议,指名口述。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教师总结。分析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即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读、找、议、述、再读。接着根据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习其余部分。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这样,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主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新大纲强调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还强调学会朗读、默读、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这种强化读的训练,以读为本的方法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进行了如下尝试: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
②、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③、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每读一次有一次收获。④、让学生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读书感悟随时记录下来。
2、学生要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批画的良好习惯。
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说过: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的好习惯。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并分类摘录课文关键的字、词及精彩的句、段,并加以理解和记忆。以这样的要求进行长期的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3、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除了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他们更多的时间是与书本打交道。因此,让学生借助教材预先学习,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①、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根据课后的思考题)
③、自己去查找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资料。总之,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实质是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转到学生的那儿的过程,学生掌握了预习的规律,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了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
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小学语文课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学习形式多样,但都体现了做课堂的小主人。如在语文课上自学生字词,敢于提出问题等等方面,这也是我们教师重点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该是教师的转变和训练。在观念上,总认为教师是教学生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从而缺少学生自学、自悟、自得、探讨的时空。在方法上,有的教师习惯于牵着学生走,习惯于没有启发性的“满堂灌”,习惯于沿用语文教学的老方法。诚然,老方法有时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随着时代和孩子成长经历的不同,教学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落伍就要被淘汰的,因而,有必要分析当今社会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寻找一条适时的、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预习阶段:学生自己边读课文边自己解决生字词的障碍,主要形式可以是自己查字典,也可以小组合作查生字,资源共享。读课文,一起探讨不理解的地方,互相解答,不能答出的及时记下课堂讨论。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主要方法是可以运用后期展示中,激励学
生的原动力。即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形式可以是个人的汇报比赛,可以是小组内合作的汇报与比赛。
二、识字阶段:生字词不但要记住读音,更要记住字形和字义,并且能组词、造句,以达到积累语言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去记住读音。用最快捷、准确的方法记住音、形、义是小组探讨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己发现字音读准方法,字形记忆技巧,扩词的美好。方法是学习的捷径,也要注重实效性,也就是说考核是不可缺少的阶段。可以是短时记忆的考核,如当堂考核,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记忆方法的运用的效果,又可以巩固部分学生对方法的应用能力,以便课下的运用。也可以第二课时的考核,看看学生课下运用的方法效果如何。
三、教学阶段: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目的就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哈佛大学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那么怎么调动学生敢问、好问和会问呢?
首先,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求知。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怎样会问,问的既精又巧。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评价阶段: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只有恰当和有效的激励评价对学生才是有调动作用的,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认为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教师的包容与鼓励会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推荐阅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11-11
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06-03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08-28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12-02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