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游戏教案(精选11篇)
口算乘法游戏教案 篇1
口算乘法教学案例
研学:学生已经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准确性。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仔细看题、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重点: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前置作业:
一、组织教学:
出示主题图,游乐场里真热闹,仔细观察,你发想什么?预设:我发现的游戏项目有:旋转木马、碰碰车、摩天轮、登月火箭、过山车。
你喜欢什么游乐项目?今天我们将利用碰碰车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二、自主探究:拿出前置作业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自己想一想,怎么和小组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组长做好分工,老师巡视。(3号汇报1题2号汇报2题,1号汇报3题,4号汇报4题)
三、合作交流:
1.学习建议:教师:哪一个小组愿意到前边来汇报?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在他们汇报后你进行补充或者质疑。
2.全班交流:
生3:坐碰碰车每人20元,要求计算3人要多少钱。生2:每人20元,3人需要的钱数就是20的3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所以列式为20×3。为什么用乘法,求3个20是多少用乘法
生1:因为3个20是60,所以20×3=60。师,你可以利用小棒来算一算吗?
生2:摆小棒 生:线段图
生3:因为2×3=6,所以20×3就等于60.2个十乘3个十是6个十 生4:还可以用加法计算,20+20+20=60 谁给我们小组进行评价
老师:我们通过三种形式都能算出20乘3=60你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200×3、2000×3得多少? 完成当堂训练。
算这种题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小结:可以先用乘法口诀计算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的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这样计算简便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四、专项练习:(书上做一做,所有学生完成)完成练习册43页1题和1题
五、课堂小结: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六、综合训练:(58页1题所有学生完成)(2题优生完成)
七、板书设计:口算乘法
20×3=60
想:2个10乘3就是6个10,就是60 反思:在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掌握了表内乘法。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与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当学生遇到10乘几的时候,学生能计算积。如:①10×3就把它看成10+10+10=30,②1×3=3,再在它的后面加一个0,就是30。但无法说清是怎样算出来的?从①里不免可以看出学生运用了连加,把它看成3个10。从②里可以看出,他会计算这类题目,就是说不清算理。于是,我就从10里有()个十入手,让学生清晰的悟到1个十乘3得3个十也就是30。通过让学生再说,再练习题目掌握这种算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之处,如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经常出现重复学生说过的话。还有在学生说算理时,当有的同学说不明白的时候我没有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性。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改正的。
本节课我从解决问题入手,引入计算。重点研究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我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并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找到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应该说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容易的,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而且积极性非常高。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及反思 篇2
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因如此,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就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发现和得出整十、整百的数的计算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的算理并掌握方法。
难点: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育铺垫。
1.复习乘法口诀表。
2.口头抢答。
6×5= 8×7= 6×8= 5×9= 4×4=
9×8= 5×5= 7×6= 3×6=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旧知,利用抢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谁能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2.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怎样列式解决你提出的问题。(学生互相交流问题和解法。)
3.哪些算式是你会计算的?把你会计算的算出来。
4.今天我们来学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出示例1。
5.你能列式解答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说说你的算法。(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6.引导归纳算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就是把十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一个0就可以了。
7.即时练习:20×4= 20×6= 30×2= 50×2=
8.进一步设疑:一台收音机价格是200元钱,如果学校要买3台收音机,一共要多少钱?怎样算呢?
9.生思考问题,尝试解决。
10.引导归纳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是把百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再在末尾加两个0就可以了。
11.即时练习:200×4= 6×200= 300×2= 500×2=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及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其尝到学习的成功。 及时总结,掌握规律。 适时练习,巩固新知。】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做一做”,找出规律。(全班交流,说出算理及计算方法。)
2.口算抢答游戏: 10×6= 20×4= 30×4=
60×8= 300×4= 400×2=
3.解决问题:一盒钢笔有10支,5盒钢笔共有多少支?如果每支钢笔要2元,这些钢笔共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这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重温新知。
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首先进行口诀的复习,再利用口算抢答的游戏方式引入新课,及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便新课的开展。然后运用课题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层层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相应的练习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本课我利用问题情境,进行了逐層深入的教学设计,便学生体验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运用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归纳算法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注重让学生挖掘问题,探讨问题,说出算法算理等,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调节学习气氛,从本节课学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
口算乘法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数学教材56、57页例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
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
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看一看。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64
38
85
29
39
97
76
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看看游乐园里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学习新知:
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 出示例1情境图
(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2)小组反馈:
①3个20是60;20+20+20=60 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师: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呢?(转化为表内乘法比较简单)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计算
403
503
2400
206
27
4600
730
207
2、合作探究,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
(2)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算法:10330
236
30636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1、完成P58 1 说说怎么算最简便。
2、完成P58 2 说说口算的方法
3、完成P58 3、4 比一比谁最快完成
4、完成P58 5、6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P59 7 独立完成表格,同位互查,集体订正
三年级口算乘法教案 篇4
xxxx: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8-69页。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
3、通过教学及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准备:课件、问题条 教学内容:
一、表内乘法----10乘几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运动会上的精彩片段。(课件出示)运动员们努力的为班级争光,但是场外也有一些同学在为他们服务。瞧。
2、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声音(一瓶矿泉水2元,买9瓶多少钱?10瓶呢?)师贴问题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师:请你们来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师巡视找生板书。生:9×2=18(元)生:10×2=20(元)
4、汇报交流
师:他们已经计算出来结果,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算出这个结果的? 生:9×2=18(元)用乘法口诀(二九十八)算出来的。
生:10×2=20(元)2×10可以看成2个10相加是20.(师板书:10+10=20)[补充]生:9×2=18 18+2=20(生说师板书)
5、练习
师:10×2可以看成2个10来算,这样的算式你会算吗? 课件出示:10×30 10×5 7×10 10×9
二、探索方法,明晰算理
师:运动场上,不仅有同学为大家服务,瞧,老师也加入进来了。(课件出示:师包一箱矿泉水)出示问题
板书问题:一箱有20瓶,3箱有多少瓶?
师:请你们先列式算一算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小组交流算法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生:20×3=60(元)(师板书20×3=60)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因为3个20是60.生:因为2×3=6 所以20×3=60 师小结:你真了不起,20×3想出了更为简便的口算方法。对于这种方法,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在末尾添上一个“0”
师:其实算理是这样的。(课件出示:方格图)讲明算理
师边说边板书:2个十×3=6个十
6个十是60
师小结;在进行口算时,不仅会算,还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学习数学才会有价值。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口算乘法(出示课题)
5、开放练习
师:我们一起计算出了3箱的瓶数,那你还能计算出几箱的瓶数?(师巡视指导:2个十乘几)找3人汇报
师小结:看来,口算能快速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游戏中提炼算法
1、快乐的大转盘(说算理)
转出:4×2 40×2 400×2 4000×2
2、抢答游戏
滚动算式停到:3×4 30×4 3×400 4×300 40×3 谁算出来快就先站起来说答案。
生积极性很高,踊跃发言,很快都把答案说出来了。师;同学们真厉害,算的这么快,秘密在哪呢? 请两生汇报
小结:看来,只要算出表内乘法的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3、出题考同桌
师巡视找特例,如:20×5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短短的四十分钟过去了,我们在这节课中学了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下了课同桌之间互相说一下。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一瓶矿泉水2元,买9瓶多少钱?10瓶呢? 一箱有20瓶,3箱有多少瓶? 9×2=18(元)10×2=20(元)20×3=60(瓶)
口算乘法 教案及反思(精选) 篇5
第一课时 口 算 乘 法
教学内容
教材68—69页主题图、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3题。教材内容及分析
教学口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1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又分为两个小题,第一小题师从表内乘法的计算2×9扩展到计算2×10,第二小题是任意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由于学生是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口算乘法的,所以让他们在9乘几的计算10乘几,再有10乘几推出几
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这样安排学生就能够自己发现和得出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规律,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并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
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
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从而体验口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整
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用具 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8×2= 7×5= 8×7= 4×9= 5×5= 3×7= 6×9= 9×3= 2.口答:
(1)6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3)90是几个十?500是几个百?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自学教材56—57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列算式。
3、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你是怎样解决的?
4、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
5、根据主题图的内容你还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并独立解答。
(三)自学检测(口算)
3×2= 30×2= 300×2= 3000×2= 5×4= 50×4= 500×4= 5000×4=
三、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
2、针对例1教师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结合“做一做”和“自学检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口算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这些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
1、孔雀开屏。(口算,开火车进行)
注:30×5= 30×7= 30×3= 30×8= 30×4= 30×6= 30×9=
2、快乐比大小。(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30×3()40×2 60×4()600×4 500×3()3×500 200×3()300×2
3、点泡泡。
4 80 2 8 30 40 6 3(要求:点中的数相乘得240。四人一小组合作,组员说算式,组长负责写,看谁写得多。)
4、聪明小屋。
小明每月攒20元钱,半年可以攒多少元钱?一年呢?
★课堂小结
1、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这些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学生话收获。
五、堂清检测
(一)出示检测题(1-3题必做,4题选做。)
1、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60×8= 3×50= 700×5= 8×800= 9000×4= 2000×6=
2、每盒虾60元,5盒虾一共多少钱?
3、亮亮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哈里波特》,若使用会员卡每人票价20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钱?
4、水果店。
(1)苹果每盒5千克,一共200盒。(2)小明运走了8箱梨,每箱20千克。(3)橘子每箱20元,一共卖出去9箱。(根据相关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3×2= 6 5×4 = 20 30×2= 60 50×4= 200 300×2= 600 500×4= 2000 3000×2= 6000 5000×4= 20000 规律:先按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课后反思 做的好的地方
1、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3、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值得注意的问题
1、课堂上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是犯了错。
小学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篇6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
2.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 培养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为下面学习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提出问题:坐碰碰车20元,3人需要多少钱?应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20×3=
提出问题:要怎样计算呢?
预设1:可以用加法计算,20+20+20=60
预设2:2个十乘3是6个十,也就是60。
提出问题:那200×3=多少呢?
预设:2个百乘3是6个百,也就是600。
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提出问题: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呢?
预设1:12+12+12=36。
预设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预设3:用3乘2等于6写在个位,1乘3等于3写在十位,就是36。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3写到十位上呢?
预设:因为1表示1个十,1个十乘3就是3个十。
提出问题:想一想,12×4=应该怎样计算呢?
预设:2乘4等于8写到个位上,1乘4等于4写到十位上。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三、巩固练习
1.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0×7= 200×7 = 700×2=
21×4 = 23×2= 32×3=
2. 一辆儿童三轮车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多少钱?
3.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预设2:两位数乘一位数,把两位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乘一位数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口算乘法游戏教案 篇7
(一)通过直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二)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及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二)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和学具
(一)教具: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小方块图.
(二)学具:小棒、反馈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同学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2.口算:(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现下列各题,指名口算,其他人判断对错)
10×5+6 20×3+9 300×2+60
10×7+8 20×2+8 400×2+20
3.口答:(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列各题,采用指名答的形式,其他人用反馈牌做判断)
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8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4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32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12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口算12×3.
(1)教师先出示12个正方体,把其中的10个连在一起,剩下的2个正方体与10个正方体中间稍空开些,让学生看清楚共多少个.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贴出2行,每行都是12个.
提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一共有几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12×3)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一读.(12乘以3,3乘12)
(2)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1捆小棒(10根),右边摆2根小棒,再照这样摆2行.
仔细观察:左边是3捆小棒,是几个十?(左边是3个十是30)右边是几个2?(右边是3个2是6)一共有多少根小棒?(36根)36根是怎么得来的?(30加6得36)
教师把算式补充完整:12×3=36.
(3)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30是怎么得来的?
6是怎么得来的?
36又是怎么得来的?
(4)指名学生说一说12×3的口算,你是怎样想的?(10×3=30,2×3=6,30+6=36)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12×3的口算的步骤.
(5)指名学生按口算步骤算出得数.
14×2 21×3 42×2
(6)口算下面各题.
12×4 23×2 32×3
(同桌二人互相说说口算步骤,再举手回答口算结果)
2.学习例2:口算120×3.
(1)让学生试做.提问计算结果及思考过程.
提问:120×3得多少?怎样想的?(120表示1个百和2个十,1个百乘以3得300,2个十乘以3得60,300加60等于360)
教师把结果板书出来:120×3=360.
(2)教师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所以3个120就是3个百和3个二十的和;计算时先要用3分别乘100和20,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3)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解题方法,再口算出结果来.(指名回答)
120×4 140×2 230×3
提问: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先讨论再回答)
学生回答.(120×4,我把120看作12个十,用12个十乘以4,得48个十,就是480)(140×2,我先把它看作14×2得28,再在28后面添一个0,得280)……
师说:以上几位同学想得很好,他们在学习上肯动脑,掌握知识也很灵活.以后我们口算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数,按上面说的哪种口算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1×2
130×3
指名回答,多找几位同学来说.
2.全班笔练:
130×2 410×2 430×2
110×7 110×3 20×4
3.视题直接写得数.(做在书上)
做完之后,集体订正,指名个别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列式并口算出结果:(投影打出)
(2)5乘600得多少?
5.列式并口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1)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21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元?
(2)校园里共栽了21棵槐树,栽的松树是槐树的4倍,栽了多少棵松树?
(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的方法,有的题目,同学们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很好.希望大家理解了算理之后,计算一定要准确,达到做一题就对一题的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这个基础,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
本节课,利用了直观与操作,使学生通过操作,在动手活动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例2的教学,注意了“放手”先让学生试做,再通过教师的提问,悟出了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本节课注意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巩固反馈,为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打好基础.
口算乘法游戏教案 篇8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教案 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发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德变化规律;让学生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概括能力。在运用规律计算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 二、教学重点: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学生怎样自主发现积德变化规律。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口算下面各题: 30×4= 700×8= 6×50= 5×800= 34×3= 45×20=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一些乘法的口算。我们请一位小朋友告诉我们他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抽一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并在学生回答时候纠正错误和完善他们的答案。 (二)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秋天吗?(学生回答不唯一)可是老师很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一片繁忙。请看你们的数学书第73页。从这副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你怎样列式? 抽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我们刚才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三位数乘两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写出题目) (三)新知识学习例1: 师:请同学们看到这道题。(指着)400×30,你们能计算吗?能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可能方案有:(1)先算4×3=12,再在12的后面添3个零; (2)400×3=1200,1200×10=1; (3)40×30=1200,1200×10=12000; v4w4×3=12,12×1000=12000 教师总结:这几种方法都是对的,你认为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例2: 计算: 3 × 5 = 15 30 × 50 = 1500 300× 50= 15000 师:请仔细看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桌讨论,老师等一下请一位小朋友告诉全班,你的同桌是怎样想的! 教师巡视,请一个学生说他发现的。纠正他的措辞。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扩大10×10=100倍。 四、课堂练习课后活动第一题,练习十四的1→4题。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请同学回答,教师纠正!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篇9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以班班通课件邮递员送信为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猜猜我是谁、开火车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学生已有的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都给予了鼓励。引导学生发现,先用十位上的数或百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两个0或三个0,进而掌握快捷的口算方法。在练习中,我也让学生在组内核对,有不对的地方先在组内说说原因,而后再全班分析,这样的错例来自于学生中间,学生会听得更认真,能更好的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孩子的口算正确率。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课堂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是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现象。二是讲解时个别语言不够精确。在以后教学中多向其他老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是自己的课堂上出高效、实效。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呢?执教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第一关闯过之后,我设计了带孩子去游乐园玩的环节。去游乐园玩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生活情景,我提出:“看着这张价格表,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帮助学生沟通生活实际和数学问题的联系。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孩子们感觉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服务,就很乐意解决这些问题,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习中来。
二、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在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三、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本节课的知识很容易弄懂,但是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可以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我提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写出几个?”的问题。这个问题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其中官佳怡同学说120×2=240时,同学们就大声说“错了,120不是整十数”。我反问:“真的不是吗?想一想,120里面有几个十?”同学们一下就明白了。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1、课堂上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是犯了错。
在看价格表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这一环节中,胡昕宸同学刚说出“玩三次旋转木马和……”我知道他可能要提出乘加的问题提了,为了不影响上课的节奏,我打断了他:“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胡昕宸立即领会了我的意思,提了一个问题“玩旋转木马5个人要多少钱?”我不经意间就葬送了这一次数学学习的好实例。如果我让胡昕宸说完,肯定有学生会提出异议,并解决掉。课堂就是一个让学生犯错改错的地方,我们要让孩子真正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尽管是善意的点拨。
课的最后拓展环节,“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有哪些?你可以写出几个?”我为了节省时间,就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填空算式:口0×=240,同学们很快就都写出的是几十乘几等于240的算式,当官佳怡说出120×2=240时,同学们想都没想就都说“错了”,因为按照惯例,方框中只能填一个数字。正是因为我的一个点拨,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孩子们就只顾填空了而没有考虑到题目的愿意了。
三年级数学上册《估算》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如何估算。在这个环节,学生一共想到了4种方法,分别又起了名字叫做大估、中估、小估和四舍五入估,然后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么多种方法,在具体的题目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本节课,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也让学生体会到:估算时,要看情况来定大估还是小估。适合大估就——(大估),适合小估就——(小估),或者中估合适也可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面对。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单位,还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篇10
在教学15×3时,我让孩子们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生1: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0+15=45。生2:我是想笔算的过程,3乘5等于15,向十位进1在个位写5,1乘3得3,再加进位1等于4,所以15×3=45。接着口算150×3,120×30我还是让会口算的学生说说口算方法,然后让中等生和学困生说,最后总结口算方法。
通过课堂上的提问和练习,我觉得效果还可以,想着这么简单的口算,孩子们应该没有问题。于是在午自习时,我们做了一次作业。批改过后我发现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掌握很好,三分之一的学生会算错1、2道,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错的比较多。
这引起了我的反思:这么简单的口算为什么学生掌握的不好?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觉得问题出在:我只是让学生说了口算方法,思维敏捷的学生一听就会,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可是对于另外一些反应较慢,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就有了难度。要是在教学时,我能利用方块图或实物图,以直观表象作为支撑,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效果可能就好多了。
根据学生口算能力较弱、方法掌握不熟练的现象,我又进行了一次口算练习课。首先进行简洁的口算训练。先让学生说算法,然后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接着在一步步的练习中掌握算法。最后在具体情景中巩固口算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题和第9题用“开火车”的形式,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争当最快小火车”为动力,培养集体意识,提升口算能力。第6题以学生喜欢的糖葫芦为载体,继续训练两位数乘整十数,并学会用“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第10题让学生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解决(1)、(2)两个问题。第(3)小题是供有余力的学生解决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充分读题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解题方法。李响是我们班比较聪明的学生,他站起来说:“先用20×22算出羚羊跑的路程是440米,再用20×31算出豹子跑的路程是620米,620―440=180米,180>150所以豹子能追上羚羊。”这时刘紫征的小手还不放下,我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只见这孩子胸有成竹地说:“先用31―22=9米,算出豹子每秒比羚羊多跑9米,再用20×9=180米,180>150所以20秒后豹子能追上羚羊。”刘紫征刚说完,吴耀辉就迫不及待的站了起来,说:“我还有一种方法也能解决这个问题,前两步和李响说的一样,先算出羚羊和豹子20秒跑的路程,然后用羚羊跑的440米加上150米等于590米,小余豹子跑的620米,所以豹子能追上羚羊。”我真的没想到孩子们能说出这么多的解题方法,不禁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真是太棒了!老师只想出1种解题方法,你们竟想出了三种。看来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啊!”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速度”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方法:激趣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准备:“先锋号”快速列车的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出示贵州第一速”快速列车。问:同学们认识吗?是什么? 师介绍:这是号称“贵州第一速”的“先锋号”快速列车,问:知道它每小时最快能行多少千米吗?(板书:140千米/时)
140千米/时是什么意思? 师:今年5月26日,“先锋号”快速列车在我省顺利开行,以前从贵阳乘坐火车去都匀至少要2个小时左右,现在不到1个小时就到了。这标志着贵州山区铁路从“普速”进入“快速”阶段。
2.出示马车速度卡片
师:古代,人们一般乘坐马车,马车每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板书:马车:约10千米/时)
“10千米/时”是什么意思?(表示马车每小时约行10千米。)
师:斜线后面是“分”呢?(就表示每分„„)斜线后面是“秒”呢? 师:表示物体每时、每分或每秒所行驶的路程有一个共同的数学名字叫做“速度”。比如马车的速度是———(每小时约行10千米。)
二、引导探究悟出算理
1.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与自行车的由来并进
师: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你知道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吗?(板书:自行车:约16千米/时)
(1)提问并出示问题:“人骑自行车3小时约行多少千米?”该怎样列式?(学生很快地列出算式:16×3)教师指出:以前这种算式我们要用笔算算出结果。今天咱们就来学习计算的新本领——口算乘法(板书课题)(2)师:谁能不动笔,动动脑筋,口算出16×3的结果呢?
师:把你的口算方法告诉大家,比比看谁的方法好!(请生发言)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并适当地予以补充、解释和评价。)
(4)练习:18×3 25×2 14×6 19×2 5×16 2.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口算与蒸汽车的发展并进(1)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设想制造一种能自动行驶的“不用马拉”的马车。猜猜是什么车?(生说)
师: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cí)发明了第一辆汽车,现在汽车的速度已经达到马车的8倍,你知道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吗?你是怎样口算的?(板书:汽车:约80千米/时)
1810年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辆火车,后来火车经过很多次的改良,已经成为高速旅行工具,它的速度也已经达到汽车的2倍以上,特快列车每小时大约可以行多少千米?你是怎样口算的?(80×2=160千米,8×2=16,16个10是160)(板书:80千米/时)师随即提出:特快列车跑得可真快,1小时约行160千米。那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该怎样列式呢?(出示: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因数的特点。
师:像这种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你能不动笔,口算出它的结果吗?
A:先算16×3=48,再在后面加个0,就得到160×3=480,B:我把160拆成100和60,100×3=300,60×3=180,300+180=480 „„
师: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
师:16×30你能口算吗?(引导学生对比160×3和16×30,找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的口算方法。)(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可以先乘0前面的数,乘完后再把省略的0给补上。)
师:后来,德国工程师赫尔曼又发明了磁悬浮列车,现在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到马车的34倍,你会口算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吗?(10×34=340千米,)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现在飞机的速度可以达到马车的80倍,你会口算飞机的速度吗?(1 0×80=800千米)
(3)练习:130×5 2×360 150×6 150×60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46页做一做 2.练习六第47页第1题。
四、总结: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国家还在研制更先进的交通工具。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发明更漂亮、更安全,跑得更快的交通工具?(想)前一阵,我国的神舟五号、神舟七号飞船和嫦娥一号卫星和二号卫星都顺利的飞上了太空!以后说不定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登上月球呢!但是这些伟大的理想需要我们的努力才能实现。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当然也包括学好数学最基本的技能——口算乘法,掌握好扎实的本领,长大后把我们中国建设成更加发达的国家。
【口算乘法游戏教案】推荐阅读:
口算乘法的教案11-20
《口算乘法练习课》教案07-21
《口算乘法》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09-14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口算教案11-17
二年级上册乘法口算09-02
表内乘法口算练习题07-31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0-19
数学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12-08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的说课稿11-15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