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精选12篇)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篇1
近期拜读了《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 感想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激动”和“绝望”。激动的是辨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学到了一些独到的作文教学技法, 已经接近笔者内心深处的理想教学状态, 绝望的是目前王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对我们来说, 只能是理想状态。有两个原因使其难以成为现实。
一是大多数一线老师对作文教学时间控制不合理。从高考分值来看, 作文在160分的试卷中占了70分, 占比43.75%, 而作文教学所占教学时间呢?大部分学校两周一大作, 一周一小作, 即便以一周一作来算, 大约只占用了四分之一的课时, 时间比与其所占分值比完全不协调。更多的老师是将80%的精力用于新授课与试卷讲评, 只用20%的精力在作文教学上, 即使在新授课过程中渗透了作文教学内容, 那也只是杯水车薪, 重阅读轻写作。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 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耗时如此之少, 学生哪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写作?
二是作文教学受到制度约束, 形式不灵活, 课堂不开放。各校都很重视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统一进度, 集众人智慧统一教学案, 这本是好事。然而过分的集中使得老师缺乏创新, 少了活力, 难以根据自身班级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当课堂变得单调枯燥, 教师哪有时间像王栋生老师那样与学生侃侃而谈国家大事, 倾心交流身边小事?当所有的课堂千篇一律, 所有的教师千人一面, 所有的学生习作自然落于窠臼。这恐怕也是王老师慨叹竞赛作文无佳作的原因之一。
在笔者看来, 作文教学应是开放的, 教授写作理论、写作技法是作文课, 鉴赏名作、佳作是作文课, 一次演讲比赛也是作文课, 一次辩论赛也可以是作文课, 甚至一次郊游一次参观都可以算作文课, 生活就是写作源泉, 写作就是写生活。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 (1)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办今日之学校, 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 受今日之教育”。而高中作文教学的开放就是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为基础, 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先导, 以学生自由、创新的表达和终身的语文学习为目的的崭新的教学形式。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助于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的实现, 进而为学生的终身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 首先要冲破制度的藩篱, 打破思维的怪圈, 更新教学理念, 重视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提升, 引导其关注思考自己的生活, 从现实入手, 重视生活积累、思考感悟, 形成个性观点。在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强调师生共同营造自由开放的氛围, 创设激发作文兴趣的环境, 提供促进学生创作的各种资源, 尽力唤醒学生的创作意识、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写作。而不是将作文塑造成高高在上的象牙塔, 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不要一味介绍名家著作、高考满分作文, 更多学生只会觉得难以望其项背, 因为那样的生活那样的思考是别人的, 而不是自己的。作文中应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即个性化的观点见解;作文中应有强烈的当下意识, 体现时代性, 不要只会拿古人说事, 那并不符合陶行知先生办“今日之教育”的精神。
其次, 须灵活安排作文教学时间空间。作文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是开放的, 时时处处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必局限于备课组内安排的每周一次作文课 (2) , “而要把作文教学渗透在平时点滴的作文教学与语文活动中, 以开放的眼光来看作文”。阅读课写作化就是一条途径 (3) “充分利用语文课本, 结合课文的阅读来写文章, 是一条十分有效的写作训练途径。这样既能解决学生缺少材料的困难, 又能培养学生组织材料和驾驭材料的能力, 使学生增强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像山那样思考”专题, 在学生预习结束后, 教师可以要求其回答“像山那样怎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什么”, 并用专题中课文内容作为佐证, 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再如教授现代诗歌时, 可以让学生模仿创作, 不要功利地认为诗歌教学对写作毫无用处, 正常化的教学与仿写也是锤炼文章语言提高情商的一种办法。更多的时候, 提醒学生注意并写出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变化、社会的变化, 不时地与学生交流对新闻时事的看法等, 这些提醒交流有时只须几秒钟, 有时占据整节课, 但都可以称之为作文课。灵活的时间安排是作文走向开放化的保障。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遵循作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同时, 也应该在形式上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一些稍有经验的老师在学习了所谓优秀作文课后就容易形成固定模式, 学生听多了味同嚼蜡, 这时教师不妨思考改变作文教学的手段。可以列举学生习作问题明确写作忌讳, 可以针对写作难点寻求突破, 也可以精心挑选代表习作进行升格训练, 也可以鉴赏佳作学习写作技巧, 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问答共同进步, 当然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生合作作文”或者“师生互动作文”, (4) 作文讲评课要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就一定要“师生互动”, 激发起学生对讲评活动的积极性, 而绝不能搞“一言堂”唱“独角戏”。练习环境描写时可以带学生去田间看油菜花, 训练议论文写作时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一场辩论赛, 可以以国外高考作文题为主题举办一场演讲比赛, 可以就时事热点自由发表观点等, 不求日日创新, 但求周周有变。在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重点培养学生自由民主的思想、开放的思维习惯、丰富的想象能力等, 王栋生老师说: (5) “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会有创造精神。”当然, 在作文教学评价方面也应该是开放的, 要将传统的分数一元化体系变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多元化体系, 大力推行交互式作文评价, 充分肯定个性的创新的想法与做法。同时要注意有评有改,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 所以我想,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文化解放》一文中提到文化解放包括 (6) “认识上的解放”“方法的解放”“组织上的解放”和“时间上的解放”, 作文教学的开放化也是如此, 须更新教学理念、保障充足时间、丰富作文教学手法, 在内容和形式上全面走向开放, 才能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①《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编P155, P159
②《有规律可循无模式而建》赵禄琪, 《中学语文》2014.02P44
③《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技术》沈龙明主编P225
④《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技术》沈龙明主编P234
⑤《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杨九俊主编P119
⑥《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编P261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篇2
【摘要】一般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而已,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封闭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针对这一现象,实施新的开放式教学的方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老师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高中生物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 开放式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60-0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方式是教育者在不断的研究和更新中创新的一种方案。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做课堂上的主人,并且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获得跟生物有关的知识。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研究,研究的方面主要从开放式教学实施的内容、策略以及优势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细致化的分析。
一、开放式教学实施的内容
(一)开放生物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大都是依据生物教材来进行讲解,教材是学生能否掌握生物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首要的就是要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开放生物教学内容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方面是从知识面上进行拓展,不要单一的对生物教材进行讲解,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补充;另一个方面是根据生物领域的最新成果来进行补充学习,了解更多的生物科技知识。
(二)开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开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就是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平等的交流,在生物课堂上老师要与学生主动的探讨交流,传授自己的教学思维;学生在课堂上也要积极的配合老师,主动积极的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够促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开放生物教学手段
开放生物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进科学。不要让学生的学习场地只局限在教室,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的生物实验室、学科阅览室和科技馆等资源,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扩大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认知,让学生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手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对于单细胞动物的学习,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用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学生对于亲自观察学习的知识更能够轻松的把握。
二、开放式教学实施的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生物知识,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能够让高中生物更好的与生物科技发展相结合,培养生物科技型人才,首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仅仅是依赖于课本教材来进行讲解,最重要的是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其次,要让学生有能够实践操作的教学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面对学生要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根据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提高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最后,针对生物家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于教学的反映,及时的调整教学的课堂安排,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能够主动去解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式教学的优势
①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②实施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是营造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创造了一个涉及氛围比较宽广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由于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宽广,这样针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也就更加的全面和深入。总而言之,开放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目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高中生物中实施开放式教学,主要是要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走出去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不断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对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总结:本课题主要是从开放式教学的内容、开放式教学的策略以及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来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研究,重点在于打破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的生物教学方法不仅是从课堂教学内容、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生物教学的手段这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教学方面都需要来进行研究分析,比如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等一些方面,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能够不断的完善开放式教学计划,学生能够更好的配合老师,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在高中生物学科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洪永清.浅谈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2)
[2] 周敏.试论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1(01)
浅述高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3
一、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
其次,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一节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囿于旧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一讲到底,唯恐讲漏、讲不透。而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树立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筛选、评述、迁移。不论是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还是表演式、竞赛式、欣赏式均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习主体的需要去做决定。
三、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法。它强调“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读书贵有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发现、探究。伴随着学习观念的变迁,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变迁。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把学习的观念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借助于学习知识的手段,学习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前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运用发现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原则是把自己定位于探索者的地位,本着一种探索的姿态去实践发现知识的过程,用来替代消极地向头脑灌输知识结论的做法。“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这是高层次的教学。发现法能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它借助学生主动探索的实践活动,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篇4
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就是教师当导演, 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让他们大胆地动口动手动脑, 自行探讨。在开放式的课堂上, 学生能说的, 尽量让学生说, 学生能干的, 教师绝不能代替。在课堂上, 教师适时给出一个成语、一个故事、一则寓言、一点思想、一个引语、一句名言, 如果被学生接受或成为联想契机, 此时教师不妨对现教内容暂停一下, 让他们的思维与生活、与课外知识交汇一下。课堂上, 学生的阅读、思考、查资料是自由的, 研究、探讨、争论是自由的, 从而形成一种自由学习的氛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行开放性是很有必要的, 原因如下:
(一) 语文开放性学习是高中学生
旺盛的求知欲和要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更加强烈。”高中阶段的学生, 因其年龄、生理、心理以及思想变化等特点, 求知欲旺盛, 自主学习的要求强烈, 思想和思维也逐渐开放起来, 他们很希望自己能走出课堂、走出课本, 到更大更深的语文知识天地里自由遨游。《中国青年报》曾报道, 山东省青岛市的一位青年语文教师抛开国家统编教材, 根据学生的需要爱好自编教材,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且高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这说明学生在对课本之外的知识很感兴趣, 同时很怕自己受到约束。笔者曾对高中学生的课堂教学作了调查, 60%以上的学生喜欢教师少讲或精讲, 希望让自己多动手多动口多思考来解决某些问题。这些都说明, 语文课堂的教学再也不能固守教材, 不能固守旧教法, 而应该灵活一些, 开放一些;我们应当充分地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 课堂教学开放性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外在需要。
1. 课堂教学开放性是语文学科本身的需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 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 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 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 学习探究的方法,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语文学科, 本身知识包罗万象, 课本, 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所以我们的教学在兼顾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走出课本, 让学生在更广的语文天地中去自由飞翔。
2. 课堂教学开放性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着眼点是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健康发展, 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其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其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问题,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目前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已渗透到了学科的各个层次, 如果我们谨守传统教法, 只重视教学结果, 那么, 学生动手自学的时间太短, 必然达不到这样的目标。所以, 只有走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之路, 才能符合当前语文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现在的教学, 不是教学生知识, 而是教学生怎样学习。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教只是手段, 不教才是目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之达到无师自通, 乃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现在我们虽然已改变了教法, 融入了某些创新的成分, 对某一节语文课来说, 已经很新了, 但仍只算是在小范围内的尝试, 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三) 课堂教学开放性是适应于“研究性学习”发展需要的。
浅谈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篇5
杨先斌
(重庆市武隆县长坝中学)
高中数学相较于小学、初中而言,在难度上增加了很多,所以对于许多高中生而言,学起来很吃力,学生数学兴趣低,不愿意去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策略,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填鸭式”教育,而是以一种开放式的模式,给学生打造一个崭新的课堂,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数学。
高中数学在高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对其没有太大兴趣,有些甚至厌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必须要帮助学生改变错误观点,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让他们热爱数学。只有教师通过开放式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转变,才会真正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开放式教学是一种创新形式,以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能力为基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学,这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很多教师都认为,课堂要有一定的纪律性,当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能说话,教师是权威的,这种权威不容半点侵犯。课堂需要纪律固然没错,但是这并不能作为限制学生发言的理由。当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可能对教师的某些说法、观点不认同,这时候需要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心里话。高中数学需要的是钻研和探讨,而不只是单单听课。既然开展开放式教学,教师就要还学生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提出疑问,可以畅所欲言。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学习亦是如此,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学习,而糟糕的`环境则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害。传统的数学课堂崇尚“题海战术”,认为数学就是通过不断地做题加以巩固,任何高的数学成绩都是由练习得到的。高中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如果教师的课堂也那么严肃,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适得其反。开放式教学,就是让学生不再为学习感到累,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投入其中。只有教师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是将开放式教学落实到实处。
高中数学,它的重要性告诉了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好它,面对教学中诸多不适宜的地方,教师需要进行改变,以开放式教育来面对如今的课堂。只有采取合适的措施,将这种开放式理念运用到实际,才可以让高中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接受知识洗礼的殿堂。
参考文献: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 篇6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带给了学生们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从而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高中语文的学习和运用,本文就我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来探讨一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开展开放性教学。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开放性教学
一、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就在座位上听讲或者记录,这种单向的教学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从而会使得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就会导致学生们思维活越度的降低,不能在课堂上与老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一来,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就变的十分死板,而不利于学生们上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旦他们学习的积极度不能提高,其上课的效率也就很难保证。
其次,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依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而很少引入课外知识到课堂上来,这样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不利于他们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无法建立起他们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三年高中语文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就十分固定,没有一些拓展和开放性的东西,这对他们自身语文知识的学习以及丰富拓展是很不利的。
同时,传统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讲课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他们一般都是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版书,而没有一些新颖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课堂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会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倦意,最终导致学生厌烦语文课堂,使他们学不好语文科目。
二、高中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开放教学内容,拓展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是我们的一门母语学科,其是初等教育文化知识的一个基础,它需要靠不断的知识累积来完成对文化知识的体系构建,而在传统的围绕教科书来授课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往往很难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因此,高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要求老师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做进一步的拓展并有效地将课本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教学的内容不再局限而得到充实。
首先,可以对语文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拓展讲解。例如,我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不仅会向学生讲述苏轼这首词的内容,以及作者怎样表述他的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感慨,我还会对苏轼写下这首词的背景向学生们进行分析。要知道,苏轼在写下这首词时,正值其政治上失意被贬黄州。像这样,对教科书上教学内容的拓展讲解可以很好地给学生们搭建一个知识的背景,从而能简便有效地让学生们知道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知识,一来为学生们知识的丰富做出了贡献,二来则有利于学生们对必修书本知识更好地理解。
其次,高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不仅仅是对课本的知识的延伸教学,其让学生们对常识的累积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教师在上课之余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著作或者报文杂志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丰富他们的见识。甚至,教师可以将一些比较重要的但书本上没有涉及的一些知识在授课时开展一个专题来讲解给学生听,并作出开放性的思考和解释,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也能解放学生的思想。
(二)开放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语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一个教师讲解相关知识,而班上的学生则在课堂上默默地听讲,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其一定的效率性,但教师在授课时要照顾班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根据经验而言,学生们多多少少都会在这种严谨的单向的教学中存在一些听课上的不集中或是倦怠,所以这就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应当让学生从单一方向上知识的被接受转变为学生主导的多元化的探讨与思考。对此,教师上课可以多采用一些活动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我讲到一些古诗词的时候,就可以在班上举行一次诵读比赛,看学生们谁能更有韵味地将这些诗词诵读出来。这种活动化教学方法,不旦使得高中语文的教学更加开放,更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十分活跃的气氛,有助于学生们上课积极性的提高。
另外,高中语文开放性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应当让学生从单一方向上知识的被接受转变为学生主导的多元化的探讨与思考,增强课堂上的交流与探讨。就拿我上课的例子来说,每周我都在语文课上抽出固定的两节课来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他们讨论的东西都是平时所积累的课外知识,通过这两节课的互相交流与讨论,他们就能花较少的时间来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这样相较于单一地给学生讲授课文知识,不仅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加强学生上课时的积极程度。
因此,老师们应当开放教学方式,用多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技巧来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起,促进他们综合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开放教学评价,做好引导工作
除了教学内容与方式需要改进开放,教学的评价也应更具开放性。在以往我们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整体成绩。但我认为,为了合理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实施并达到预想效果,学生的评价依据应当不再仅仅是考试成绩,还应综合考虑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表现,可以是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可以是学生处理事情的方式的合理性、有效性等等。
就好比我自己常常观察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或做讨论的积极程度来给学生评平时的成绩,以及在上文提到的小组讨论或朗诵比赛等课堂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都会得到平时的加分。当然,我们教学的评价表面上虽是给学生以一个特定的成绩,但事实上这些成绩的作用是为了给这些学生以引导和鼓舞。所以,教学的评价不能只是单方面的成绩评价,还要兼顾语文学习中的点点滴滴的过程来整体评价,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
【结 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的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课堂沉闷,过于墨守成规的教学现象,教师们应当对这一弊端加以重视,而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建立起高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田增录.浅谈高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3)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篇7
一、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这里所说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
二、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注重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能力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更开放,更个性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法。它强调“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读书贵有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发现、探究。伴随着学习观念的变迁,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变迁。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把学习的观念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借助于学习知识的手段,学习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前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运用发现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原则是把自己定位于探索者的地位,本着一种探索的姿态去实践发现知识的过程,用来替代消极地向头脑灌输知识结论的做法。“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是高层次的教学。
其次,培养学生自学学习法。21世纪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且终身学习。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自学作为重要环节。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重视和强调自学环节,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趋势。传统教育千篇一律地讲解、串讲、提问等,窒息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学能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主动接受和积累知识,通过自读、自思、自练、自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鉴赏能力、迁移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语文学习的乐趣。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这里指: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社会生活中美的蕴含;开放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电教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开放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开放师生关系,稳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等。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篇8
一、开放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开放性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为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丝活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为了达到开放性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创设开放性课堂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弥补封闭性课堂教学不足, 掌握开放程度。
开放性课堂的产生是针对传统封闭性课堂而言的, 但并不是完全排斥封闭性教学模式, 只是在此基础上弥补其不足之处。因此, 开放性教学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与学生的认识水平, 正确掌握课堂开放的程度, 才能有效的发挥其有效性。同时, 允许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多元解读, 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 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重视课堂生成, 减少课程预设。
对于教师而言, 设计课程教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能够帮助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过程等。但是, 课程教案的设置不易过于详细, 将课堂活动限制在各种条条框框中, 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预料不到的事情。因此, 高中语文教师在制定课堂教案的过程中, 应当相对减少封闭与预设, 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将比较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使其具有勃勃生机。
二、开放性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1. 创设教学情境, 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 促使学生开拓思维空间与增强创新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 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古往今来, 流放百世的传奇佳作大多是有着奇思妙想的故事内容及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 比如《红楼梦》、《聊斋故事》等。要想创造出这样的绝世佳作, 在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基础上, 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才可能具备无限开拓的思维空间。所以在课程开始之初, 教师可以通过精简、扼要的教学语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设计问题, 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 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创造问题悬念, 积极发挥点拨引导与指导思维的效果, 激发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需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设计问题, 设置问题悬念,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特别注意:问题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不宜过大、过空, 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 等等。例如, 在讲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课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设计问题的方式, 指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郁达夫利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 赞美了北平的秋色, 抒发了对古都之秋的向往与眷恋之情, 深刻地流露出自身的忧思和孤独感。这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那么教师在备课之时, 应当充分了解与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 才能挖掘出有效的教学资源。
3. 开放课程, 整合教学资源。
在开放性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 有利于突破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开拓不一样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 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效果, 尽量创造一个能够足够引起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开放课堂。
综上所述, 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教学模式, 与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而言, 能够更加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开放性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主要针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封闭式教学而言。它的应用与普及有利于实现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 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创新能力,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平, 栾承岗.开放式作文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05) .
[2]张美兰.运用“开放式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能力[J].成才之路.2008 (20) .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篇9
一、中西方对比教学法
中西方对比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开放性教学的直观体现。高中课本中涵盖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东西方文化介绍、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均有所涉及。教师可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充当教学背景, 合理地展开中西方对比教学。此外, 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时期中西方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两者必然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关联性。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这些关联性能够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成因的认识。当然,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中西方在同一个领域所取得的不同成果或成就进行对比学习, 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总结与反思。
以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的对比为例, 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学的晚霞。”在这一时期, 中国的主要科技成果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等, 这些文献主要是对前人科技成果的总结和整理, 集中于应用科学领域。此时, 中国的传统科学早已进入黄昏时期, 而同期的西方, 则诞生了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这些都属于理论科学领域, 而研究方法方面则出现了观察法、实验法、数学论证法、逻辑推导法等, 均符合近代科学的特征。通过对中西方科学发展进行对比, 可以窥见中国已逐渐落后于西方的种种原因, 加深学生对近现代史的理解。中西方对比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也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使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并帮助学生透过事件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二、古今参照教学法
古今参照教学法同样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 也是开放性教学的另一种直观体现。许多过往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传统在今天的生活中都会有某种形式的延续, 或者说在今天, 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历史与传统的影子, 这些影子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素材, 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以古今参照的形式来展开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探讨。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 也让其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历史与传统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形态, 进一步分析社会现状及历史认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能够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科举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异同。科举考试始于隋朝, 终于清朝, 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而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二者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却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许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这个命题和现实息息相关, 学生更熟悉, 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要点。古今参照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应用到很多其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课本中古今联系的知识点, 并创设更多开放性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 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深入, 对当今社会热点的认识更透彻。
三、学科渗透教学法
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也是开放性教学的一种形式, 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历史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课本中, 不少历史事件都是文学创作的优秀素材, 许多历史事件的成因还能够从地理信息中找到原因。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融现象十分明显。因此, 善于运用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历史课堂,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进而增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领会。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融有许多典型范例:首先是历史和文学的渗透。语文课本的一些篇目可以在历史课本中找到对应。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诗歌呈现出一幅萧瑟凄凉的送别图景:兵车隆隆, 战马嘶鸣, 一队队穷苦百姓被抓来押往前线。通过历史文本, 我们可以读到唐王朝穷兵黩武, 连年征战, 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作品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 诗人同情百姓、厌恶战争的思想得以充分展现。此外, 历史与地理、政治学科的相互渗透也有直观的体现, 这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教学素材, 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篇10
一、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以目前通用的高中英语新教材———牛津高中英语为例, 每个单元的第二课时的Reading部分, 都采用了先设置Quest ions再进行阅读的先问后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设置和传统的高中英语教材例如, 人教版教材相比, 虽然只是在问题设置的次序上做了小小的改变, 把原本放在文章最后的问题提到最前面, 但其引发的教学方法和阅读模式上的改革却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先行教授, 学生被动听讲, 讲而后问的传统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英语的交际教学思想,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先提问形式代替了先讲授。通过设置引导性的问题、带着问题有任务地阅读, 综合回顾教授文章内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钱建峰
容和问题核心, 此时,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导由单向活动, 即教师向学生传授, 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中,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 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多, 带着问题自主自由地进行任务型阅读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基础结构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特质并对其分类对比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的一种灵活且操作性强的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学生在明确了阅读任务即问题的前提下,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阅读活动, 同时, 学生的自我探究活动也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该模式的基础结构为:阅读活动中多元教学目标的建立、阅读活动中结合目标进行的任务的设计、阅读活动中阅读过程与任务完成的有机组合。
三、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1.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评估。
衡量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 学生掌握了什么。具体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 阅读教学的一致性。阅读任务和阅读活动设计与预期的是否一致。 (2)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活动任务完成过程的层次性, 多样性和连贯性有机结合。 (3) 阅读教学的能动性。阅读活动应当以任务为中心, 任务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存的或将要面临的具体和实际的问题。任务与问题的设计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实际,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4) 阅读教学的交互性。阅读过程和任务完成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互动, 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与读物之间的互动等等。 (5) 阅读教学发展性。阅读活动要在学生原有的英语能力、知识基础上进行提高, 有利于学生增强英语阅读思维的发展。
2.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反思。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需要一次次的课后总结和教学反思。因为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差异可大可小。因此得到的体会和总结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通过在加深对英语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上, 来真正提高英语实际教学, 特别是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效果;通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的各个步骤, 来调整和完善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由此可见,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应当是以前置的问题为主线, 阅读任务为主体的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互动阅读教学。通过观察学生在同样的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的阅读能力和特质, 来即时进行相应的辅导。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 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英语教学理论的认识, 更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胡春洞/王才仁.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外语.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4]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New York:Prentice Hall.Nunan.D.1991
浅谈高中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 篇11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在教学中,我们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同时目标还应向学生的现实学习需要开放,适当增加一些与学生现实学习需要密切相关的问题,使目标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在教学中,我们可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不断用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课堂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开放,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学内容的开放,加强了政治课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空间,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后等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活动不必过多干预,除对活动设计适当地加以指点外,整个过程均要由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开展活动。学生通过辩论会、报告会、模拟法庭、知识擂台,说事实谈体会,尽情表现个性,展示个性才能。除此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他们举办时政演讲会、社会实践评论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学到许多新知识,获得新信息。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深入到农村、工厂采访真人真事,了解实际情况,当学生收集到一些材料后,教师可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支持他们写出有价值的社会调查报告,教师要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有多种见解和不同意见,激发他们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方法的开放
高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篇12
一、实验设计遵循原则, 而不拘泥于形式
以往的做法是:高考要考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 学生也就跟着学什么, 高考俨然成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但是物理新课程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明确的定位, 中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不纯粹为了“巩固物理概念和规律, 练习实验操作方法”, 而是为了“经历探究过程, 体会科学方法, 树立实事求是价值观”, 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 体验科学工作的乐趣”。现行的高考模式已变得灵活多样,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验教学时顺应课改要求, 注重实验中的探究和体验过程。如在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间关系中, 教材本身也提供了两种备选案例:一种用于定性分析, 另一种用于定量研究。对于参考案例一, 我们在实验实际操作中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产生了较大的偏差, 未能得到“理想中的比例关系”, 经过同学们的一番讨论分析, 归纳出了其中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小车与木板表面有摩擦; (2) 小车所拖线及滑轮有摩擦; (3) 松开铁夹时 (代替原实验中的按下黑板擦) , 两小车并未能立即停下, 而是逐渐减速直至停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同学们又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得出了相对一致的方案罗列如下: (1) 参考案例采用平衡摩擦的方法解决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 (2) 采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方法很好, 但仪器为准备, 而且时间有限, 暂不采纳。但提供了辅助器材———数码相机 (拿出来展示予以暗示) 。果然有同学提出了新方案。 (3) 铁夹按细线只是为了让小车不掉出木板和碰撞定滑轮。而数据通过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取得, 相当于频闪照相。再在小车上按上指针, 在指针经过位置固定上与木板平行的标尺, 拍照时可连同标尺一并拍下。此方案一出同学们都觉得不错, 接下来就是付诸实施。安装仪器, 相机采用三脚架固定。相机连拍是每秒10张。当将“频闪照片”在屏幕上放大读数后, 发现数据跟“理想”值十分贴近, 这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 同学们一个个都充满着成就感。
二、实验操作注重体验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感触颇深的是对于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点表的使用、读数的问题, 这些是同学们最头疼的问题, 特别是长度测量的读数, 模型拿到教室里展示、再采用视频动画模拟、课堂上也发给同学们每组一个自己读数体会, 可是还有不少学生感觉一头雾水。通过对仪器的拆解消除了学生对这些仪器的神秘感, 加深了对这些仪器原理的理解, 还能从“把玩”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课本上没有的心得。如: (1) 无法回零的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可采取二次读数求差的方法得到准确值。 (2) 20分度、50分度游标卡尺快速读数的技巧。 (3) 多用电表使用旧电池对测电阻带来的偏差情况。 (4) 多用电表使用和读数的注意点, 以及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5) 多用电表电阻档无法归零的应对策略。通过将这些使用心得由每组小组长统计汇总交由课代表, 然后由课代表将这些使用技巧心得归类梳理成条目并张贴到教室公告栏, 来供大家共享。
三、通过实验培养对未知问题的探究能力
经过半个月的摸索, 大部分学生对这三种仪器的使用已经相当的娴熟。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借到班上的仪器损坏严重 (主要是多用电表) 。于是我们接下来利用班上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帮忙修复损坏的仪器。这之前我们也做足了准备工作, 为他们准备好了可能会需要置换的整流二极管、凋零电阻、电容、表笔。在动手前先做了“岗前培训”, 将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类:一类是机械故障, 如表针卡壳、表针弯曲、换挡开关接触不良等;另一类是电路故障, 如保险丝断、整流二极管烧坏、保护电阻坏等, 并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检测修复措施, 这样让他们在动手时做到心中有数。经过学生的一阵忙碌, 除个别多用电表因“疑难杂症”难以修复外, 其余的都又“焕然一新”了。
四、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思路开阔方式多样
实验题在每年高考中总是得分率较低的试题, 特别是实验的误差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将实验原理讲通、讲透。如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两种测量误差的分析可以从这样几方面考虑:本实验的数据处理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图像法, 我们可在原U-I图像上 (如图1) , 画出测量的线与真实的图线进行对比, 通过图像我们不难看出接a时, 图线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E测=E真, r测>r真;开关接b时, 图线关系如图3所示, 由图可知:E测<E真, r测<r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