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精选12篇)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 篇1
摘要:职业道德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目前, 市场经济的发展, 不仅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具有高技能的人才, 更要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操守的人才。而当前的中职学生素质较差, 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纪律松懈、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在培养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 更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改善方案
职业道德修养, 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 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一个从业人员, 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靠他自律, 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 以老师讲授为主, 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有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 学生较容易掌握课程的内容, 但职业道德教育深化的效果不够理想。在职业道德课的实际教学中, 也出现了学生课堂睡觉、教师讲课依旧的现象。在教育管理方法上,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也不能充分参与, 时时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为了能够改善这现状, 提出以下几点方案。
1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众所周知, 中职生大都文化基础差, 底子薄, 往往不爱学习, 在初中时常常被遗忘, 也不是班主任老师关注的对象。甚至有些学生, 因自身缺乏纪律性, 而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学生并不是因为天生的品行不好, 而是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因此。中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中职生的教育, 首先应该从行为习惯上着手。
1) 从课堂、课间、自修、实训、活动等细微处入手, 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专心听课、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学会自控自理、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反思自己。
2) 从点滴的小事方面按照规范来要求自己、来衡量自己的言行, 来指导自己的各种实践, 这些都是良好行为习惯的显性表示。由于中职生已是处于职业准备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渗透到学生心灵, 就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思想, 这是职业素养养成的前提。
2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企业要求员工的职业心态是学会忽略对方的缺点, 去寻求别人的优点。对中职生而言, 企业的职业心态就是在校期间需要培养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自我激励能力、意志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
在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生知识和技术的同时, 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宽容他人、互助合作的能力, 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可以采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方法, 或者是通过加强挫折教育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3 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素养
技能, 是一个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它标志着从业者的能力因素是否能胜任工作。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 就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保证产品质量, 提供优质服务, 这就是讲职业道德的一种行为表现。
如果数控专业的学生不能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 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不能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原理,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无法掌握绘图制图的原理, 那么, 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从何谈起呢?因此, 对学生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 不仅仅是技能的问题, 更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
所以, 在职校学习生活中, 每位学生都要重视技能训练, 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4 培养多元化的职业精神
据调查, 关于职业精神, 企业最希望学生具有敬业、诚信、创新、奉献和合作等精神。这些职业精神从何而来?就在日常的教育中培养起来。有人说:教师无小节, 处处为楷模。做好一名教师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给学生做表率。自己衣着自然、大方、得体, 然后再去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师精心设计每节课, 上好每节课,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师板书规范, 你再去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 学生才会信服你, 按你的要求去做。学习上关心学生, 生活上关爱学生, 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赢得学生的尊重, 这样学生就逐渐养成了尊敬师长的好习惯, 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同时, 教师那种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5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道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职业学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多实践, 那么在职道德教育中也要如此。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以职业道德认识为基础和起点, 到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 再到职业道德意志和信念的锻炼, 再到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是自发性的, 它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经过学生的自觉努力, 通过具体的德育实践, 才能逐渐养成。在此过程中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培养就需要在德育课堂中运用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 让学生正视社会现象, 做出善恶判断, 表明褒贬态度, 为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情感基础。把深受学生欢迎的几种教学方法融合起来, 如案例分析法、快乐体验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感激励法、游戏互动法等。
6 加强校企合作, 共同育人, 确保职业素养的养成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入校教育, 加强学生对职场的认识和感受, 校园活动中深入职业活动, 强化学生的亲身实践。实习是学生进入企业、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以后就要正式面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的竞争压力, 所以, 在实习阶段, 学生要努力学习各种工作技能, 提高自己实力, 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 每天身边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他们都会在内心中作一个比较, 相互印证, 以对照自身取长补短。这一阶段, 他们思想变化最大, 成长最快。学校应抓住这一教育时机, 和企业多多互动, 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 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确定教育方法。这样, 双管齐下, 校企合作, 共同教育, 最终能够确保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质量, 提升就业层次。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在学校生活中, 中职生要注重行为规范训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坚持参加各种实践, 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王育仁.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邓玉平.职业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 2002.
[3]廖斌.对职业教育中德育的几点认识[J].职教论坛, 2002 (7) .
[4]徐宗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 2003-12-22.
[5]孙晓青.中等职校学生职业自我意识特点及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4.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 篇2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强烈法律意识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而法律意识的增强则要求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
笔者经过思考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
第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大河环境,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造就了“道德型”的中国的中华文化,不讲或很少讲脱离伦理学说的智慧。这种伦理道德学说曾经长期充当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这种伦理道德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是绝对讲“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三从四德”,而且中国的宗法制度一直讲究“道统”,“心传”,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都是上代继承下来的,就决定它有精神虐杀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封建等级关系伦理凝固化,成为封建社会压迫的一种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正式对这种道德伦理的糟粕进行清算,但是悠远的古代文化所带糟粕不是一时能清算得了的,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
第二: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在“一试定终身”的高考的指挥捧下,一切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每每学年末的各项评比都是与成绩挂钩的,有些教师认为“成绩不行是说什么都没有的”。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功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就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灵魂也或多或少被扭曲,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的中学生是一种“残疾”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是很容易暴露出他的缺点。应试教育造就了一些人,但是却把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给扼杀了。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三个:社会的转型。
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紊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
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德国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描述二战后欧洲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在崩溃时曾这样写道只用三个否定来加以标志,那就是:“历史传统的断裂,主导的认识的基本缺乏,对不确定的未来彷徨苦闷”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急待弥补的课程。
第四:当代道德建设的功利性。
现在的道德建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曾经有一个银行因为满足了一个老人的兑换两角钱的旧银币而迎来了老人的存钱。这事的发生了以后,这家银行就开始了行风的整顿和建设,从此这家银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营业额是直线上升,这家银行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明显带有功利性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教育里面也是带很大的功利性的,如果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考虑是否有利可图,这样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畸形的。这一问题必将影响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和完善。
第五: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就我们身边而言,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有一个公司的出差人员因救了一个被车撞晕的妇女而被她的家人冤枉,在人道主义下救死扶伤,得到的竟然是为维护正义而要与恩将仇报的“家属”对簿公堂。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似事件发生的同时,有些人因怕若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有很多的家长就这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常常把这些例子当成“教材”。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也属少数。但是在这种让人学雷锋不讨好,反而招来一身麻烦的案例是让很多的人接受了 “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雷峰的出现,但自己又不想做雷峰” 的这样一种观念。这一些社会的不良的风气无形中让大学生把社会想得比现实更可怕,都可能污染大学生。看来净化社会的风气需要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
我国的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前提下,党中央看到了作为以道德建设为灵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不能和物质文明同步的情况,于是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党中央也曾强调要以德治国,看来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美国教育家,加洲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是国家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生活的中心,它仅次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工具,他是新思想的源泉,创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看来未来的大学被人民寄予更高的期望。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抵御不良行为的侵蚀。
那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道德修养和加强法律意识呢?笔者觉得,应做好以
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道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在我们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道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
五、思想道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 篇3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 教学过程 特殊性 教学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课属于“修身课”。“修身课”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具备 区别于其他教育学科课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正确地把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不仅是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而且对教师正确引导教学对象,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接受知识、信息的特殊过 程”
“所有的教学过程均是以教学对象的一定接受心理为基础而展开的”。然而,在思想道德 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教学对象的接受心理是比较复杂而微妙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思 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接受教师所给的有目的性教学内容之前,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诸多影 响而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意识的“过滤”作用,不仅有区别地接受知识 和信息,而且还不断地分解和反省自我意识,即在教师有目的性的知识传授和影响下,在学 生的自我意识形态中,逐步形成“理想的自我形象”和“现实中的自我形象”,并且不断以 “ 理想的自我形象”对照“现实中的自我形象”。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所产生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分解和自我反省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课教学过程内在的基础和目的,而教师的传授活动是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分解和自我反省 的条件和手段。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隐含的这些特性,明确地提示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因为,即使教师 的知识传授搞得再好,如果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的变化,也就无法达到预期 的教学目的。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不断培养情感、意志、信念 、人格的特殊的“情感教育”过程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存在的“认知问题”和“情感问题”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互依存性 ,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把知识与理论的开启与对意志、信 念的培养紧密地统一起来。在这里需要再三强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必须重视知识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外,还要注意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因为学生主体人格的 形成往往依靠教师所传授的古今中外典型形象的感化,有时也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直 接形成。从品德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在学生主体意识活动的“直觉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现 象。这时,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形象,而是已经提升 为能够起到感化作用的典型形象。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不但要努力掌握丰富的理论知 识,而且还要具备高尚的情感、信念以及情操,以渊博的理论知识魅力和高雅的人格魅力引 导、教育学生,使他们达到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
三、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不断形成价值观的特殊过程
一般地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能 力的过程”。所谓的“是非判断”能力就是指分清什么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什么是违背 客观实际的谬误,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以解决认识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认知关系。所谓 的“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要分清什么是具有肯定价值的东西,什么是具有否定价值的东 西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解决价值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的上述特殊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艺术等诸多方面,提出了 相当高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应该及时汲取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了解各新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以便及时调整、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教 学工作的预见性。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讲理”,即必须通过讲理论来(用逻辑 的力量来)说服人,征服人。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不断地掌握和充实理论知识,但 “决不能只局限于把握一般的是非理论,而是要更加有效,更加系统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 义价 值观的理论知识,并且以出色的教学艺术和非凡的气质,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他们 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利益矛盾问题”。
四、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的
实践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社会实践是认识的真正来源和基础,人们只有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才能获取对客观事物的正确信息,从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实践又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正确,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检验其是否正确,除了实践,没有别的东西 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学生主体的道德品质也只能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才能真正形成和 表现出来,社会实践是学生形成品德的源泉,也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和归宿。“在社会实 践中,人并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不断地改造环境。在长期的 社会实践基础上达到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从而形成某種道德品质”。
综上所述,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上述四个方面特殊性,实质上是道德 品质的形成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反映。可是,学生主体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绝不是经 过简简单单的一两次教学过程所能实现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课堂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 过程才能得到实现。所以,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注意把握和运用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 学效果,努力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秉公.论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逻辑思路[J].高校德育科学,1996(3)
[2]李铮.心理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秉公.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 篇4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考评方法现状
当前各高校采取的考核方式普遍存在重“知”轻“行”现象。有的学校实行闭卷考试, 按照传统试卷的填空、简答等题型出题, 一卷定胜负;有的学校则实行开卷考试, 每位学生期末写一篇论文, 教师根据论文的质量给出该科成绩, 一文定乾坤;也有的学校尝试改革, 实行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考试卷面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70%或80%, 平时成绩则占到总成绩的30%—20%。这些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但目前也存在教师按印象随意打分, 或者按考勤情况直接定夺的现象。这样一来, 很难令学生信服, 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失去了考核的公正性。同时, 旧的考核模式过分夸大分数的功能, 尤其是将成绩与奖学金、评先进甚至入党相挂钩, 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功利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来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 这样的终极目标一旦为分数所左右, 可能就由此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1.1 学生理论学习与道德践行相分离
本门课如果偏重对基本理论的考核, 只看学生卷面考试分数, 而不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进行考评, 就容易诱导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框框”, 而忽视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 忽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和法律意识, 从而造成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分离, 学生的知行脱节, 严重削弱了基础课应有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尽管学生卷面考试分数很高, 但如果学生不注意操守, 基础课的教学在学生身上就没有取得应有的实效。
1.2 评价方式缺乏全面、系统性
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人生修养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体现在行动上。这就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方式必须有别于一般的专业课、理论课。但目前这一课程的考核方式却是与其他专业理论课别无两样, 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 (占20%) +期末笔试的成绩 (占80%) , 平时成绩以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为主要评价依据, 期末成绩以教师命题开卷或闭卷考试的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平时成绩这部分中, 仅靠考勤、课堂表现等方法只是片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建立全面、复合的评价主体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 任课教师主要从事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 而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的教师承担, 任课教师所能了解和接触的仅限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上课表现情况, 对于课后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可能做到全程跟踪, 也就难以掌握课程对学生行为规范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在考核时很少将学生道德与法律行为规范纳入考核范围。倡导考核主体的复合、互动, 就是成立一个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在内的考核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 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都是考核的主体, 但承担的任务不同。任课教师独立完成理论知识的考核, 实践性内容的考核要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共同完成, 包括在班主任的辅助下对全班学生的考核, 在班委会组织下的全班同学的互相考评和学生个人的自评。通过任课教师、班主任和班委会进行考评, 有利于建立对学生平时道德与法律行为进行督促和激励的机制, 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学生互评和自评, 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律行为的自我约束和良好道德与法律行为的自我养成。多主体在共同参与的考核活动中, 达成了对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理解, 并在追求目标时形成了考核的一致性程序和过程, 使考核的过程同时也成了教育的过程。同时, 复合、互动的考核主体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强化了本课程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2.1 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
一般来说, 需要将课堂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和卷面考核三个环节成绩比例作出一个浮动性规定, 具体比例由各任课教师在该范围内自行把握。同时, 针对不同的考核方式分别拟定具体的成绩评定标准, 特别是对课堂考核和实践教学考核这些本身又包含若干组成部分的考核构成, 成绩评定标准要仔细研究, 尽量做到细化又具有可操作性。课堂考核, 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日常行为表现, 占总成绩的20%。实践教学, 可以论文、讨论和社会实践为形式, 教师根据学期初所确定的探究范围, 可使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共同完成一篇探究式论文并在全班进行答辩。将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纳入考核范围, 酌情给予成绩。全过程考核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全面检验和提高。以分组论文的完成为例, 教师学期初结合所学内容, 特别是将社会发展中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甚至社会热门话题作为探究内容给学生下发探究范围, 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调查、搜资、探究来完成论文, 既注重考核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使考核内容从校园延伸至社会, 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 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再以课堂表现为例, 分三个层次:课堂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和提问, 踊跃发言的, 得分为优;能认真听讲, 遵规守纪的, 评分为合格;扰乱课堂纪律, 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其他事情 (诸如交头接耳、看小说、玩手机、睡觉等) 的, 评分为不合格。
2.2 辅导员、班主任参与成绩评定
以往的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室这一有限的空间内, 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通过德育法制课难以进行约束, 学生的日常行为恰恰是品德、法制意识最直接的反映。校学生处对学生违法乱纪行为会给予相应的惩戒, 但因教学和管理相脱节, 致使违法乱纪这一事实在本门课的成绩评定中没有体现。所以, 不难理解以前出现的学生品德成绩为优, 可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平平, 以致行为粗俗, 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因此, 道德、法制的量化考核必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纳入其中, 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评定行为成绩。学生的行为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任课教师掌握, 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 (出勤、违纪等) 、课堂表现 (听课笔记、提问回答、讨论演讲、辩论发言等) 、完成作业情况 (作业、论文、演讲稿、调查报告等) ;另外一部分由学生处、班主任、团委联合掌握, 具体参照《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制定量化考核细则, 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行为、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心理健康状况、劳动态度、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校期间, 始终要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强制达到自觉, 内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 转化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学生处、团委等学生教育管理机构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参与本门课的考核, 任课教师要与他们相互沟通, 教与管相互渗透。给予辅导员、班主任10%—20%的参评分值, 任课教师再统一汇总。同时也可以考虑让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管理规则的制定, 将思想道德标准量化、具体化, 使之更具可操作性。由学生干部在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考核学生的日常思想道德表现, 由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报任课教师汇总。这样, 就能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融为一体, 有效地避免教学与管理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3. 形成动态的评价过程
考核方式是考核体系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全面、立体的考核目标决定了考核方式必须做到动态、综合。“基础”课传统的考核方式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 往往是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考试。虽然这种考试对于了解学生一个学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状况十分必要, 但这种终结性考核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与课程成绩脱节现象, 使得学生往往以应付最终考试为主, 在平时学习时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可以在期末临近时通过突击进行强化记忆, 但思想观念的改变及道德与法律实践行为的形成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需要平时学习积累及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恰当的考核方式应当是使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将期末考试与学生平时的经常性考评结合起来, 打破单一化考试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使考核方式多元化, 实行课堂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和卷面考核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将课堂考核、实践考核和卷面考核等考核方法以动态的形式灵活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 从而使考核呈现出由始至终的、动态的全程性特点。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同社会现状的结合, 又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律理论的学习同道德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与法律行为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养成。
本门课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终止于学期期末, 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行为是贯穿大学四年的, 甚至是终生的, 所以对学生道德修养的评价不能随着本门课的结束而终止, 考核应持续至毕业。学生在校期间如有违法乱纪行为, 即使先前本门课考评通过, 也取消其成绩, 而且重修本门课程, 这样就避免了一考终结性评定, 延长了德育水平及法制意识的考核时间, 既增强了学生对本门课的重视程度, 又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4. 考评方式改革下教师教学的思考
考评方式方法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上, 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时事政治, 联系热点、焦点, 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更富有时代感, 只有学有所用, 才能使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更有兴趣, 学生才会主动关注政治和时事, 同时也培养了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 由于改革后的考试注重能力考查, 答案已不能从书本上现成抄袭, 因而教师必须摒弃旧的教学方法, 在“活”字上下功夫, 这个“活”体现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设计论文题目、组织讨论时, 既要使内容具有时事性, 又要把握住深度和广度, 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 在凸显共性内容的同时彰显学生的个性。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处理活, 讲课时把学生发动活,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总之, 教师要下功夫在平时教学, 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通晓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 更要有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此, 才能保障考评方式改革顺利完成。
就“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认识 篇5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共识,是人们达成统一的行为规范,它不同于法律,它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有的只是强制与暴力,而道德凭借的是个人自身的自觉性共识,惟有道德修养的提升才能彰显社会的进步。而大学生——一个具有朝气、梦想、勇气的形象,一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在如今社会上的许多人眼中已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了自私自利的代名词 对此我们应该反思“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都去哪了?”
道德——成人之本、社会根源,若一个社会失去了道德这一精神层面,社会就像回到了原始社会,何来谈发展,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我们有了情义,有了明辩是非的能力,有了更高精神层次的追求,而其中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犹为重要,因为我们是社会进步的直接参与者,所以大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技能,更要学的是做人。
经常在报纸或网上看到许许多多的社会新闻,其中不乏屡屡出现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例如:“遇到路人摔倒不扶”“与老人争抢座位”等等。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心中都会感到一丝羞愧,在校园里也经常会看到许多不文明的现象,这都让我产生疑惑,一名大学生显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但他们的行为却与他们的身份如此不相符,虽然说大学生不一定要跟雷锋一样,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献身,但我们应该拿出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有的素质。
总书记一直倡导“中国梦”,这个“梦”的实现需要我们的执行,所以未来的一百年将会由我们这一代人主导,但“人无德而不立”,缺失道德何来领导世界一说,道德修养的提升应充斥着我们整个人生,个人道德修养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道德修养的提升应时时刻刻在我们的心中,这是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人把现在的社会比喻成一个大染缸,不管原本怎么样,到最后都会在一片“污浊”中迷失自我,但作为大学生,社会不允许我们迷失,我们应该拥有比其他人更高的认知,能够在混乱的社会中洁身自好,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在如今这个并不如人意的社会,想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似乎很难,但我们要做的可能并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或许仅是让个座,又或是捡一张垃圾,道德离我们很远吗?并不是,其实它离我们很近,关键在于你的思想是否赞成,以及你的行为是否主动。
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篇6
关键词:思想道德缺失现象;成因;对策
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评价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系列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到处都在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街道,人们生活在舒适、温馨、和谐的气氛中。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讲文明、讲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一段时间,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高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现象
近几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事例屡次发生在我们身边。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一些同学说,实际上“作弊”是大学校园里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的“作弊率”比校园手机的“持有率”还要高,作弊形势逐步升级,由原来的夹带纸条、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找枪手替考。尽管各高校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气并没有被遏制住。以上现象折射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不足,大学生在文明道德修养、诚信、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存在着缺陷。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培养人类灵魂的圣地。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果大家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加自醒、不加纠正,日后就会形成“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
人们常说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可是,为什么恰恰这些“精英”群体会出现这么多不容忽视的道德修养问题呢?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大学生失去了谦谦君子风度呢?一是这一代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大多数父母过于追求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唯我独尊;另外,他们个性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部分学子产生了利己主义倾向,追求实惠和个人享乐。二是随着改革开放,东西方的道德观、价值观的冲突使得道德文化出现断层,社会主义人生价值观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及功利主义互相混淆。三是道德缺失往往不是道德本身的问题,政治腐败、社会犯罪率高、经济上过分强调效率、文化多元化、社会结构的转型等都是影响因素。所以,我們不能就道德抓道德,而应放在社会背景下考虑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单靠开设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应采取的对策
1思想道德教育要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道德问题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有替代强化的作用,对大学生而言,有些是不能做的就是不能做,做了就要受处罚。如考试作弊问题等,应诉诸纪律和依靠法律来增强对大学生的约束和规范,通过严格的管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但这只是一种措施,应该使大学生自己真正地为自我找准标尺,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要相信当代大学生已经有了较高的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的自立和自治精神,相信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应通过疏导教育的方式,根据不同对象做具体细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进行个性道德教育,这样不但能帮助他们克服消极面或不道德的行为,还能鼓励他们发展积极个性,通过自我管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良行为,通过主客观方面的努力,最后收到良好教育效果,达到自我教育和提高的目的。
2思想道德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一个人的成才总是和社会、时代分不开的,脱离了现实的教育是不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的。过去高校的德育基本目标是要求大学生遵纪守法、文明修养、爱国敬业,做一个高尚的人。即要求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人民无私奉献;现在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而且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即要求掌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继承的知识经验,运用已有的成果,去产生、发展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创造新的产品,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由维持性教育转向为创新性教育。然而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拘于形式化,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带着情绪听、很无聊。其实,学生们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惑,尤其是思想道德上的,他们渴望得到疏导,但在“思政课”上却很难得到令人心悦诚服的答案。所以应对“思政课”内容进行改革、创新,使“思政课”教材更加贴进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学要走出课堂。缩短“知”与“行”的距离,增加切合实际的道德修养教育。
3思想道德教育需要环境的保障。人的素质的发展,是在与现实世界发生广泛关系的过程中完成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等整体环境优化了,将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提供保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个人就会在良好的社会氛围里使自己的行为也高尚起来。所以,有必要建立起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即由家庭、学校、社区、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政府等方面通力合作,来关爱和支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同时,要着力营造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园内设立楷模塑像、开辟文化走廊、保留历史遗迹等途径渗透德育内容,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开阔生活空间,使校园生活气氛活跃、丰富多彩。
如何让学生重视道德修养课 篇7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都知道, 国家教育部之所以在大学的各个专业都开设公共课, 是因为公共课是所有大学生必学的科目, 其中的知识, 是作为社会人必须懂得的知识, 对每个人的将来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牌人员的时候, 一方面看对方的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更看重这个人的品质和修养, 而且现在大有重品德大过重专业。
面对道德修养课对学生的将来很重要, 而学生们又不重视的现状, 给从事道德修养课教学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 进而喜欢上这门课, 主动学习这门课, 以便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 以下是我从事道德修养课几年来的一点心得:
首先, 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 必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认识。
因大学学生大多数是住校生, 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是很长的, 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着, 学校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与学生息息相关, 因此,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寻找案例, 是最能打动学生的内心, 引起学生的共鸣的, 所以, 在讲授新课的第一次课, 我组织学生走出了教室, 提出的要求只有一个, 注意观察。然后让学生们从教学楼整洁的楼梯下来, 教学楼里十分安静, 同学们中有走路声音大的, 有因为好奇互相说话的, 噪音很清晰, 这时就有同学注意到了, 提醒身边的同学要安静……走到美丽洁净的校园塑胶操场。大家在操场边上观看在操场内上体育课的学生们, 还有锻炼身体的同学们, 还有远动累的或坐或躺在操场草坪上的同学,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大家羡慕那些在操场上运动的人们, 我组织大家到操场去看一看, 分为四个小组, 分别分配到操场草坪的四个角落, 注意观察, 留待课上学习用。学生们分开去观察, 看的很仔细……接着, 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北食堂, 食堂是橘黄色的桌子和橘黄色的椅子, 我们来的时候, 正见食堂的工作人员在给公共餐具消毒, 我组织同学们还是分成四组, 分别观察食堂的四个方位的情况……
回去后, 我组织大家谈谈在室外的观察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是遵守道德的现象?有哪些是不遵守道德的现象?你经过这次有针对性的观察有什么样的感触?有的同学说, “我下楼的时候, 很兴奋, 不自觉的就和身边的同学说话了, 这是有其他同学提醒我, 我还觉得不舒服, 但是当我不说话的时候, 才发现教学楼里很安静, 我无意的行为, 已经影响到别人了。”有的同学说, “操场看上去很美, 可是当我们小组走进草坪的时候, 才发现远远看着很美的草坪里, 有一些小垃圾, 像瓜子皮、碎纸块了, 很脏, 那样大家坐下或躺下休息的时候, 不小心粘到, 太不卫生了。”有的同学说, “在草坪上, 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坐下的时候, 就开始有一下没一下的扯草坪上的人造草。”有的同学说, “在食堂, 我发现很多公共餐具都是工作人员从各个餐桌上拾过来的, 食堂早就倡议就餐的同学要自觉的将公共餐具放到消毒柜旁的餐桌上的。”有的同学说, “我还发现食堂上的椅子上, 有很多鞋印, 那是吃饭是脚踩在椅子上留下的。”……同学们你一言, 我一语, 说了很多, 有的说到不好的现象的时候, 情绪激动, 义愤填膺。最后, 不用我总结, 大家就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 不遵守道德的行为太不可取了, 加强每一个人的道德的修养对人对己都太重要了。
其次, 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 还要从学生的未来的工作着手
告诉学生们,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是每个人内在的宝贵的东西。当同学们喜欢一个人、欣赏一个人、敬佩一个人的时候, 当领导认可一个人的时候, 往往是因为这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像乐于助人、诚实可靠、勤劳苦干等, 而很少是因为其相貌如何出色, 即使是因为外表出色一下子惹人关注, 但其只是暂时的, 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其内在的道德魅力。
在当今的社会上, 用人单位从招聘的时候, 就重视道德超过了外表, 甚至是超过了专业素养。很多用人单位认为, 专业技能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逐步的提升, 可以进行培训。但是道德修养如没有在大学得到很好的培养, 那么就很难提升了。给学生讲一个应聘的例子:有一个软件公司应聘网络开发员, 待遇丰厚, 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考核, 应配者由开始的300多人, 最后只剩下了3个人, 公司最后只能留下一个, 3个人应该都是专业的佼佼者了, 最后的考核是一次面试。三个人在面试的当天早早的就到了面试的地点。面试的地点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 有六个办公桌, 办公桌上放着很多横七竖八的文件, 看样子好像是临时让出来的, 办公室的一侧放了三把椅子。3个人到了后, 先是规矩的坐在侧面的椅子上, 等着面试。当约定的面试时间一点点的过去, 3个人都有点着急, 当和约定的时间, 已经过去20分钟的时候, 有两个人已经坐不住了, 便起来在办公室里走动, 无聊的翻翻办公桌上的文件, 打发时间, 只有一个人还是坐在侧面的椅子上耐心的等候着, 这是, 公司的总经理从门口走进来, 说, 面试已经结束了, 那个坐在椅子上没有动的人为录用了。其他两个人不服气, 总经理耐心的解释说, 从你们来的时候, 我就站在办公室侧面的单面玻璃后了, 我一直在隔壁的房间看着你们的表现, 未经他人允许而乱翻看别人的东西, 是不尊重别人隐私的行为, 不懂的尊重别人的人, 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 所以不能被本公司录用。
听完这个小例子, 我告诉同学们, 道德修养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小细节上, 从生活和学习的点滴中养成, 如细雨润物一样悄然无声, 但却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影响我们的一生。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 篇8
1 药学人才:人类健康的天使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动, 没有高级的专门化人才, 就不会有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昌明。历史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人才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 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特征
人才学告诉我们, 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 以自己的智力和专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 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领域, 对人类社会进步能够或者已经做出突出贡献的人[1]。从一般的意义上讲, 人才就是德才兼备的人。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特征, 这是由人才从事的创造性劳动决定的。而要使这些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涌现, 培养人才及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2]。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坚强阵地。然而,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 人才不仅要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技术技能, 而且还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思维, 顽强、锐意进取的意志品格及全面发展的法制道德观念。既具有做事的本领, 又具有做人的修养, 只有如此, 高等教育才能实现其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
1.2 药学人才“药德”最重要
如果说医学处在对人类疾病和健康进行诊治的起始阶段, 那么药学则是对疾病给予攻击和治愈的关键。药品在维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过程中始终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药品的研制与开发、生产与销售、使用与管理能否在实践的过程中保证科学、准确、合理、经济、高效, 药学人员的素质是重中之重。中国晋代的医药学家杨泉在《物理论》一书中说:“夫医者, 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今用医, 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 其智能宣畅曲解……贯微达幽, 不失细小, 如此乃谓良医”[2]。历史上许多著名医药学家在培养和选拔医药学人才时坚持将具有“仁爱”之心的要求放在首位, 这在客观上表明了品德在药学人才素质构成中的重要性。在药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医药伦理学教育, 是培养药学人才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现实的无数事实证明, 放松了对药学人员的道德教育, 就会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懈怠了自己的责任, 甚至放弃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从学生时代加强“药德”培养, 可以使药学人员能够在刚刚进入专业大门的入口处就清楚该如何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药学人才, 并且在行为的一点一滴中都能够按照道德要求严格自律。
1.3“药德”的规定
“药德”是药学道德的简称。即指药学人员在药学实践中正确处理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关系, 药学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及药学人员同仁关系的根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可见, 药学道德是指导药学人员进行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的纲领和指南。
现代医药伦理学继承了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道德精华, 在处理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关系时强调赤诚济世, 仁爱救人和一视同仁的道德要求, 当患者和服务对象有求之时, 应该给予极大的同情和关怀, 给予尽可能做到的帮助, 甚至无偿奉药;在处理药学人员与社会关系时强调要坚持原则, 清廉正直及忘我献身的道德境界, 当社会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瘟疫流行之时, 药学人员应负起肩头的责任, 为解除人类疾病的痛苦做出应有的贡献。
1.4 药学人才育德的基本途径
药学是实践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的高、精、尖科学, 对药学人才的素质要求则是高之又高。然而, 药学还是充满人道的科学实践, 在药学实践发展的过程中, 药学人员是否具有“仁爱”精神是检验其思想品质的试金石。高职院校在对大学生进行“药德”培养方面具有许多实践措施和灵活多样的途径。
首先, “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是培养药学人才品格素质的主要渠道。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大思想武器, 没有先进的理论就不会有高尚的行为, 因为理论的熏陶对一个人培养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大学生中开设医药伦理学课, 对于加强学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医药道德思想的精华, 弘扬中华民族医药道德思想中的精髓内容, 使古代的医药学家优秀的道德品质得以传承, 对于促进大学生将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 “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道德觉悟的关键环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实践的结合统一, 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和苍白无力的。大学生在学习书本理论的同时, 深入到制药厂、生产车间、医院药房、营销连锁店、药事管理部门等单位, 亲身体验医药学实践中各种道德关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意义, 亲眼去目睹药学人员与患者、服务对象关系, 药学人员与社会的关系及药学人员同仁关系的正确处理对药学科学事业发展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
第三, “专业课堂”的育德思想是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最佳途径。
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凭借对药学专业的深深热爱和造福于人类的崇高理想, 在学习专业方面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他们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孜孜以求, 具有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献身祖国医药事业的忘我精神。然而, 药学人才对自己肩头责任的理解和认识尚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道德责任观念的增强又往往是在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专业问题的过程中相伴而生的。这样的一种道德认识需要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课堂上去理解专业实践行为的道德意蕴, 需要专业课堂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增加育德思想, 做到以知识启发人, 以真情感染人, 以道德教育人, 以理想引导人。只有如此, 才能对药学人才的道德素质教育收到实效。
2 结论
总之, 医药伦理学在药学大学生成长和成才过程中, 在药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 医药伦理学教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但是, 有一点是坚决不能动摇的, 那就是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用理论的内容和对知识的理解指导药学人员的具体实践, 从而, 真正实现高等医药教育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目标, 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确保药学为人类的健康和长寿服务。
参考文献
[1]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7.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 篇9
(一)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更是高职大学生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
企业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员工, 这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因为任何一个企业组织, 总是要通过员工来完成一定的任务的, 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如何必然与企业利益直接相关。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就是敬重所从事的工作, 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任何一个公司企业要想获得成功, 其员工的主动性、责任感和忠诚都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栋梁之才。那些不需要人监督而且具有政治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 而那些能够把企业交给的任务当己任的人一定是德才兼备的人。高职大学生是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和企业培未来的高级技能人才, 其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
同样, 企业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 企业与员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任何一家想创造优秀业绩的企业, 都必须拥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员工。没有爱岗敬业的员工, 就无法为社会提供有创造性的劳动;没有爱岗敬业的员工, 就无法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没有爱岗敬业的员工, 就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句话, 没有爱岗敬业的员工, 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二)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高职大学生获得工作的基本要求与取得业绩的基础条件
企业员工需要具有主动性、责任感和忠诚等敬业意识和敬业精神。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奠定自己的事业生涯并以此作为平台来实现人生价值, 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要。高职大学生在结束校园生活进入社会之初, 首先要得到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的聘用, 而能否得到企业认可的重要因素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据一份有关大学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 “大学生们认为雇主——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 可能最看重员工的职业技能、团队精神以及教育背景;而企业雇主们则表示, 在涉及对大学生的招聘录用时, 大多数企业把责任心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同时关注的是他们的工作的激情、诚信度、进取心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 培养高职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帮助他们能够顺利进入职业活动领域必备的基本要求。
敬业具体表现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善始善终等, 其中糅合了一种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 从而使敬业精神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做人之道, 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作为企业员工,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 处处为企业着想,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也必然会得到企业的认可、欣赏和重用。主动创造机会, 责任体现勇气, 忠诚带来信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企业, 但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自己。另外, 一个勤奋敬业的人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 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 诚实忠诚及敬业永远都是备受推崇的社会价值。一个人一旦能够拥有这些美好的职业品质, 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当敬业爱岗等职业道德变成一种生活习惯时, 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积累更多的经验, 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获得工作带来的快乐。这难道不是人生的一种成功吗?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德育涉及主体、对象、内容、方法和环境等多个组成要素。其中, 方法起着中介作用。正确的方法, 可以事半功倍, 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方法失当, 则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一败涂地。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引导大学生自觉塑造成为具有主动性、责任感和忠诚等敬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人。
(一) 通过德育课堂教学引导和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所谓德育, 是“把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一个教育过程一定要成为使人产生可贵品质的过程”, 高校德育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两课”教学,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职业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中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高职大学生基本上没有职业活动或社会工作经验, 对职业道德的学习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缺少深切的体会,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隔靴搔痒之感。这就需要在德育课堂教学中, 结合所学内容, 尽量选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事例, 使学生对职业活动具有感性认识的同时, 达到对职业道德修养的情感的共鸣和理性的认同。学生在深深震憾的同时, 也理解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以及其背后的那颗责任心, 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 通过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和加强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引导和加强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忠诚、责任感和富于主动性, 敬业乐业、踏实勤奋、竭尽全力地工作, 才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要, 同时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职业道德修养实质上是两种对立的道德意识之间的斗争, 是善和恶、正和邪、是和非之间的斗争。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 要取得职业道德品质上的进步, 就必须自觉地进行两种道德观的斗争。任何一个从业人员, 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一方面, 靠他律, 即外在的培养和教育;另一方面, 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即自我修养, 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说过, “教育即生活”, 这句话表明了教育不能离开生活的载体。客观地说, 高职大学生中不乏具有上述优秀品质的人, 但不可否认, 也有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懒散成性, 缺少责任心, 更缺乏意志力。高职院校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全方位的行为养成教育, 从清晨的早操到上课的不迟到早退及旷课, 从按时清扫公共卫生区到准时熄灯, 从夏天不穿拖鞋进教室到冬天不在宿舍使用“热得快”……3年的坚持, 点滴的累积, 造就的是主动性、责任心、诚实与忠诚。
摘要:高职大学生是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和企业培养未来的高级技能人才。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表现为忠诚、责任感和主动性至关重要。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
关键词:职业道德修养,高职大学生,主动性,责任感,忠诚
参考文献
[1][英]丹尼尔·劳顿著.张渭城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2]企业最看重责任心[N].北京娱乐信报, 2006-12-18.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中国会计面临“诚信危机”,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造假盛行。分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社会经济环境造成的。由于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特征,我国相关的商业法律规定不完善,而有些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相关惩处力度不够严厉,因此根本无法约束人们的各种违法行为。而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下降,社会道德评判的各种标准界限模糊,无法约束人们的内心邪恶,进而实施不道德行为。重塑会计道德和权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也能够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会计工作人员不仅是会计人,更是社会人,其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商业伦理的约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及“诚信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个社会环境特别是会计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在一个公共道德意识不强,社会公共意识不高,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社会大环境下营造出高标准严要求的会计职业道德,重塑商业伦理道德环境,不能仅仅依靠会计业界人士的努力就能达到,而要依靠整个社会条件的配合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法规、其它行业的职业道德同步,一道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
二、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挑战
首先,受社会不好风气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21世纪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市场经济也正在强烈地冲击、影响着传统中国社会的优良品质,因此我们的道德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我们忽略了道德教育,许多人暴露出民族素质和道德水平的严重衰退和下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意识被人们所追求和享受。追求利益忽视诚信的思想在社会上蔓延开来,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成为一些人的人生格言和追求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逐步退出人们的心灵。一些不良的丑恶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风气渐行。若会计从业人员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其职业道德素质能不受影响吗?
其次,我国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完全依赖会计从业人员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执行,这样一种自觉行为取决于人们道德水平的高低。并且会计职业道德也是依赖社会舆论的监督,道德约束相比法律只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约束,因此靠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恐怕不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法律法规来维护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环境。然而目前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依然滞后,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缺乏对会计道德行为的约束和制裁,因此一旦会计从业人员违反道德而为之,法律都没有办法,更不用说道德自我约束和惩罚了。
三、培养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解决商业活动中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伦理矛盾的要求
作为即将踏入社会,步入会计行业的大学生们,应该在择业前的学校里就进行充分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应当意识到一位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业务技能以外,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贯彻诚信为本原则,应具备优秀的会计诚信品质,其内在要求应该有:
1. 正直客观的立场
正直是社会公众信赖会计人员的一个关键品质,如果会计人员缺乏正直品质就会与单位负责人等共同舞弊。客观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要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会计人员要将正直客观作为执业的首要品质牢记于心,并付诸会计实践活动中去。
2. 独立自主的人格
会计人员要确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就必须以承认会计人员个体的独立自由为前提。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了独立自主的人格,才有可能在处理业务时坚守守信的道德要求,才有可能使会计人员坚守自己的职业责任,才有可能将杂乱无章的会计市场变得井然有序。
3. 笃信虔敬的态度
会计人员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和信任,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对自己所奉献的岗位、对自己从事的事业保持一种笃信虔敬的态度。只有这样会计人员才能高效工作,才能产生更多先进的会计思想,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自然也就提高了社会信用度。4.认真负责的精神当今社会,要建立以诚信为本的职业素养,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认真负责的精神,要认真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计算准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且要对自己提供的会计信息负责,对社会公众负责。会计人员应通过上述要求提升自己的诚信素养,树立会计信誉,创建会计品牌,提高会计公信力,让公众信服。
四、结论
在经济社会条件下,特别是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下许多会计从业人员为利益所动,或为一已私利而忘记了职业操守和行业道德修养。其中最直接也是危害最大的就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那么面对商业伦理冲击下的会计从业人员,特别是即将步入会计行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学校和职前就应当进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以使他们具有正直客观的立场、独立自主的人格、笃信虔敬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袁学英.诚信与会计职业道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年
[2]裴俊红.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 篇11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 现状 对策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关系着构建和谐社会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都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随之产生激变和震荡。所以切实掌握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宋希仁等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对“修养”的定义是:“修养”指人们在思想品质、道德意识、政治觉悟、文学艺术、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长期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一定程度或水平。如思想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修养等等。通常主要指思想意识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本文提到的思想道德修养具体地说,既包括道德修养,也包括在人生观、价值观意义上的思想修养,还包括部分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政治修养;考虑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和生活特点,思想道德修养还包括心理素质修养和学习成才修养。
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开展,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在这一特定时期的高职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他们的道德状况可谓“喜忧参半”。
(一)大多数高职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现状
第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确。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6月2日公布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滚动调查表明,89%的高校大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大多数大学生关心社会时事,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对危害社会和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和事件他们能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对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他们能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参加。
第三,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强化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己各个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素养的人才。
(二)部分高职大学生不健康的思想道德现状
第一,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不科学。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6月2日公布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滚动调查表明,还有11%的高校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不强。市场经济中市场行为的趋利性容易引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资产阶级的思想淡化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得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为社会作贡献。
第三,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思想消极。面对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部分大学生不善于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呈现出颓废、低迷的精神状态。他们轻者碌碌无为的学习、生活,重者走上违法犯罪或者轻身的道路。
第四,部分大学生政治觉悟不高。这尤其体现在大学生对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态度上。当代社会,“思想道德”主要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的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及其道德体系,所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也必须有政治觉悟学习这些政治理论。
三、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几点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要大学生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大学生只有道德认知清楚、明确,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形成良好和正确的思想品德,才会修身律己,重视自我修养;其次培养大学生崇高的道德境界。追求道德修养的最高程度及精神生活的极致,这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境界问题,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是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最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两种社会基本规范,二者犹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共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因此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和保障。
(三)高职院校必须把道德教育工程作为培养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工程、重点工作和希望工程,作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根本任务去完善
(四)社会也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道德环境
当前,高校的德育教育已经完全融铸到国家以人为本为指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框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因此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要从学生入手,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还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社会也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高职院校的大学生需要在自身的努力下,在教师、学校及社会的帮助下,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和修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彭惠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法治与社会,2007(8).
[2]秦福叶.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0(29).
论大学生道德修养意义及措施 篇12
一、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意义
道德包含的方面很广:比如言行一致, 诚实守信, 比如谦敬礼让, 再比如团结友善, 可以说它是对一个人行为规范的要求, 要一一做到确实不简单, 但如果我们每个公民都愿意为社会上道德的提升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改变一下处理事情的方式, 多尽到一点自己的责任, 或许就会建造出崭新的道德价值体系。
道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是除了法律的强制约束以外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总和。人的行为影响着道德发展, 而道德也规范着人的行为。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民, 社会和国家的一分子甚至是根本, 加强道德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严峻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 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助于个人发展, 更关系到社会的道德风貌, 甚至影响国家的和谐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求我们注重整体利益, 强调奉献精神, 现如今提升国民素质被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当我们铭记这些并且身体力行地付出行动, 何尝不是在提高自我精神境界, 促进了自我完善呢?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措施
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我们要借鉴历史, 结合当今。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传承传统美德, 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补充, 更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 将理论学以致用。道德并不是中华民族所独有, 而是世界哲学家关注讨论的。我们要取各家之精华, 摒弃中西各自的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 也不能全面否定。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形成阶段, 对于道德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形成健全的人格。道德修养的学习和践行, 对优化自己、优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道德、遵守道德规范, 使我们形成优良品质, 提高全面素质, 更使我们个人魅力得到提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仅体现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 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一言一行上。人无德则不立。没有道德意识或不遵循道德规范的人, 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而在一个集体中, 每一个个体的道德水平构成了整体的道德风貌。
许多新闻中的悲剧起因其实都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 如生活习惯不同, 相处不愉快, 等等。可在人际交往中难免有摩擦和不相适应的地方, 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呢?
首先, 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有错就要认, 有过就要改。“过能改, 归于无。”当事情发生后, 先要反省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说了什么话, 做了什么事, 产生的结果和自己有多大关系。这个反省的过程不妨“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一些。坦荡地承认, 并真诚道歉。很多时候, 一句抱歉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就已将互相之间的不满稀释淡化了, 也就将一些矛盾扼杀在摇篮里了。
其次, 就是老生常谈的理解万岁了。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自己不妨大方一点, 对待非原则性问题不要太斤斤计较。同学之间并不会涉及根本利益, 所以尽量遵循宽容的原则, 求同存异, 相互包容。
最后, 其实很多的误会矛盾都是由于沟通不当引起的。所以, 当舍友或同学的一些行为习惯对自己造成了影响的时候, 与其背后埋怨不如试试直截了当说出来, 可能是他真的没有意识到给你带来不便。而当自己给别人造成不便时, 也不要因为朋友的直接指出而恼怒, 只要相互都作出一些调整自然就可以避免矛盾激化。作为大学生, 要自觉维护同学之间的和睦和团结, 尊重他人及其利益, 诚实守信、大度容人, 更要互帮互助、良性竞争。
作为当今新时代的大学生,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道德是我们成人成材的必要条件。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理论知识, 更要身体力行从实践中进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丽红.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92-94.
[2]付晓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 (36) .
【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推荐阅读: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论文09-06
大学生道德修养07-28
完善个人修养,做文明中学生的演讲稿05-09
高校大学生道德修养10-12
做道德高尚的中学生06-05
大学生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07-14
中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06-05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论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