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修养

2024-07-28

大学生道德修养(共12篇)

大学生道德修养 篇1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重视道德修养, 歌颂传统美德。而道德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了越来越深的内涵。古人云:“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修身是成人成材的关键, 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作为大学生, 现在是我们个体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加强道德修养是我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一、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意义

道德包含的方面很广:比如言行一致, 诚实守信, 比如谦敬礼让, 再比如团结友善, 可以说它是对一个人行为规范的要求, 要一一做到确实不简单, 但如果我们每个公民都愿意为社会上道德的提升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改变一下处理事情的方式, 多尽到一点自己的责任, 或许就会建造出崭新的道德价值体系。

道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是除了法律的强制约束以外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总和。人的行为影响着道德发展, 而道德也规范着人的行为。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民, 社会和国家的一分子甚至是根本, 加强道德修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严峻的社会现实告诉我们, 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助于个人发展, 更关系到社会的道德风貌, 甚至影响国家的和谐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求我们注重整体利益, 强调奉献精神, 现如今提升国民素质被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当我们铭记这些并且身体力行地付出行动, 何尝不是在提高自我精神境界, 促进了自我完善呢?

二、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措施

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 我们要借鉴历史, 结合当今。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传承传统美德, 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补充, 更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 将理论学以致用。道德并不是中华民族所独有, 而是世界哲学家关注讨论的。我们要取各家之精华, 摒弃中西各自的糟粕。既不能全盘吸收, 也不能全面否定。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形成阶段, 对于道德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形成健全的人格。道德修养的学习和践行, 对优化自己、优化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习道德、遵守道德规范, 使我们形成优良品质, 提高全面素质, 更使我们个人魅力得到提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仅体现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 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一言一行上。人无德则不立。没有道德意识或不遵循道德规范的人, 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而在一个集体中, 每一个个体的道德水平构成了整体的道德风貌。

许多新闻中的悲剧起因其实都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琐事, 如生活习惯不同, 相处不愉快, 等等。可在人际交往中难免有摩擦和不相适应的地方, 那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呢?

首先, 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有错就要认, 有过就要改。“过能改, 归于无。”当事情发生后, 先要反省自己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说了什么话, 做了什么事, 产生的结果和自己有多大关系。这个反省的过程不妨“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一些。坦荡地承认, 并真诚道歉。很多时候, 一句抱歉和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就已将互相之间的不满稀释淡化了, 也就将一些矛盾扼杀在摇篮里了。

其次, 就是老生常谈的理解万岁了。多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自己不妨大方一点, 对待非原则性问题不要太斤斤计较。同学之间并不会涉及根本利益, 所以尽量遵循宽容的原则, 求同存异, 相互包容。

最后, 其实很多的误会矛盾都是由于沟通不当引起的。所以, 当舍友或同学的一些行为习惯对自己造成了影响的时候, 与其背后埋怨不如试试直截了当说出来, 可能是他真的没有意识到给你带来不便。而当自己给别人造成不便时, 也不要因为朋友的直接指出而恼怒, 只要相互都作出一些调整自然就可以避免矛盾激化。作为大学生, 要自觉维护同学之间的和睦和团结, 尊重他人及其利益, 诚实守信、大度容人, 更要互帮互助、良性竞争。

作为当今新时代的大学生,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道德是我们成人成材的必要条件。认真学习道德修养理论知识, 更要身体力行从实践中进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董丽红.浅析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92-94.

[2]付晓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 (36) .

[3]李正梅.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50) :35-36.

大学生道德修养 篇2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强烈法律意识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而法律意识的增强则要求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能把自己所学的应用在现实生活当中。

笔者经过思考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利因素。大体上有如下几个:

第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大河环境,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家国一体的宗法社会,造就了“道德型”的中国的中华文化,不讲或很少讲脱离伦理学说的智慧。这种伦理道德学说曾经长期充当维系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这种伦理道德为封建社会的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是绝对讲“臣对君尽忠,子对父尽孝,妇对夫尽顺,弟对兄尽悌”,“三从四德”,而且中国的宗法制度一直讲究“道统”,“心传”,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都是上代继承下来的,就决定它有精神虐杀的一面,在漫长的岁月中将封建等级关系伦理凝固化,成为封建社会压迫的一种形式。“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才正式对这种道德伦理的糟粕进行清算,但是悠远的古代文化所带糟粕不是一时能清算得了的,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生活。

第二: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副作用。

在这个层面上,家长,教师,乃至整个教育体系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捧的魔力使中小学的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德育和美育长期受到不应该的冷落。学生把分数看成是“命根”,老师把分数看成是“法宝”,家长只看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和品格的全面发展。在“一试定终身”的高考的指挥捧下,一切都是以成绩论英雄,每每学年末的各项评比都是与成绩挂钩的,有些教师认为“成绩不行是说什么都没有的”。这种只用学习成绩的名次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就决定只在教学上下功夫而在塑造孩子的灵魂方面却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就出现了一种畸形的成长历程,学生的灵魂也或多或少被扭曲,这样的环境中生产的中学生是一种“残疾”的。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就是很容易暴露出他的缺点。应试教育造就了一些人,但是却把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给扼杀了。看来教育的制度是要大力的投入,不断借鉴古今中外的教育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不断地完善一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系。

第三个:社会的转型。

当社会初于价值的转型,伦理,道德,观念,都处紊乱状态之中,作为社会的一部

分的大学生,也是难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大学城已非伊甸园般的净土。作为一个典型的亚文化圈,大学城必然要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在商品化和传煤化的社会里,不吃人间烟火的象牙塔早已不复存在。德国的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描述二战后欧洲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在崩溃时曾这样写道只用三个否定来加以标志,那就是:“历史传统的断裂,主导的认识的基本缺乏,对不确定的未来彷徨苦闷”当代的中国正面临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历程,如何判断真,善,美;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急待弥补的课程。

第四:当代道德建设的功利性。

现在的道德建设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曾经有一个银行因为满足了一个老人的兑换两角钱的旧银币而迎来了老人的存钱。这事的发生了以后,这家银行就开始了行风的整顿和建设,从此这家银行赢得了很好的口碑,营业额是直线上升,这家银行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明显带有功利性的。就是大学生家庭教育里面也是带很大的功利性的,如果我们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考虑是否有利可图,这样的道德建设是一种畸形的。这一问题必将影响着法制社会的建设和完善。

第五:社会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就我们身边而言,就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如“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的泛滥,图书馆的书被乱图乱写,某些大学教授抄袭他人的学术论文被揭露,有些教师为了创收而对上课敷衍了事„„,还有是社会上的凶杀,色情,受贿,贪污,蒙骗„„更可悲的是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是时有发生,有一个公司的出差人员因救了一个被车撞晕的妇女而被她的家人冤枉,在人道主义下救死扶伤,得到的竟然是为维护正义而要与恩将仇报的“家属”对簿公堂。就这样一件一件的,类似事件发生的同时,有些人因怕若上麻烦对好人好事是不闻不问。有很多的家长就这样教导他们的孩子不要多管闲事,常常把这些例子当成“教材”。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好人好事被冤枉的情况也属少数。但是在这种让人学雷锋不讨好,反而招来一身麻烦的案例是让很多的人接受了 “希望在自己有困难的时候有雷峰的出现,但自己又不想做雷峰” 的这样一种观念。这一些社会的不良的风气无形中让大学生把社会想得比现实更可怕,都可能污染大学生。看来净化社会的风气需要整个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

我国的经济取得大发展的前提下,党中央看到了作为以道德建设为灵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不能和物质文明同步的情况,于是在以法治国的同时,党中央也曾强调要以德治国,看来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美国教育家,加洲大学校长克拉克.克尔说“大学应该是国家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生活的中心,它仅次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工具,他是新思想的源泉,创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看来未来的大学被人民寄予更高的期望。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认清时代发展的趋势,提高文化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抵御不良行为的侵蚀。

那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道德修养和加强法律意识呢?笔者觉得,应做好以

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思想教育课程。还必须认真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思想道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列宁曾经指出,旧社会给我们遗留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我国儒家倡导的“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虽可借鉴,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脱离社会实践,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黄馆所说:“历数十年犹未足以纯德明道”。当代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乡情,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许多新问题,既激发了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同时又看到改革开放前进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势发展的差距。在平时,大学生在学校的许多活动包括第二课堂活动中,都包含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例如担负党、团、学生会、系班干部职务,工作实践、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育实习、专题报告会、讨论会、听录音、看录象、电影、开展书评、影评以及文娱、体育的比赛等。每个同学参加这些活动,既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现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可以从同学们的议论中得到大家对自己思想道德的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修养。马克思曾说:“人来到世间,既没有带着镜子,也不象费希特派的哲学家那样,说什么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三、向先进人物学习

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有道理的。

四、掌握批评的武器,发扬“慎独”精神

在我们大学生中,一些同学沾沾自喜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而对自己的缺点、短处不乐于别人指正,这是片面的,不利于思想道德的修养。修养贵在自觉,应提倡“慎独”精神。“慎独”语出《礼记·中庸》,原话是:“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也很警惕。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主要是自我意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优、缺、长、短对一个人来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正视这些问题,严于解剖自己,才能不断发扬优点,不断克服缺点。而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则应抱着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指出。同时,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自己应该虚怀若谷,认真进行反省。

五、思想道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校规相结合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生道德修养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修养;道德规范

G641

2001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五个公民道德规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当代大学生自身的道德风尚逐渐从传统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然而,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也要遵守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大学生道德规范,实质上是公民道德规范。因此,在具体实施大学生道德教育时,不断使大学生清楚认知公民思想修养与道德规范,并针对大学生进行部分内容不断的调整与加强,才能形成大学生道德桂芬的独特性。

一、当代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然而,到目前为止针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国家并没有出台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随着计划生育方案的实施,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大多数父母过多的忽视了对孩子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照成了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唯我独尊的习惯。大学作为承担培养国家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方面起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高等院校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准备献身事业,报效祖国,积极思考国家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当代大学生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相互攀比,超前消费;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发展国家动力必不可少的一步。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不利因素

第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竞争体质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第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第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一方面,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全面的;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其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的观念越来越淡薄。

四、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途径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及既然说是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取得成效的必然要求。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一、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从而锻炼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二、加強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虽然这些不文明行为仅是部分人所为,但是却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三、提高教师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五、结语

作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多形式、多渠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规化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道德规范,增强信心和信念,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及今后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严管大学生道德规范教育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栗志明,大学生道德规范[K],2012(4)

[2]胡象斌,大学校园文化事业下的大学生道德建设[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报

如何让学生重视道德修养课 篇4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都知道, 国家教育部之所以在大学的各个专业都开设公共课, 是因为公共课是所有大学生必学的科目, 其中的知识, 是作为社会人必须懂得的知识, 对每个人的将来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在招牌人员的时候, 一方面看对方的专业知识, 另一方面更看重这个人的品质和修养, 而且现在大有重品德大过重专业。

面对道德修养课对学生的将来很重要, 而学生们又不重视的现状, 给从事道德修养课教学的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 进而喜欢上这门课, 主动学习这门课, 以便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 以下是我从事道德修养课几年来的一点心得:

首先, 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 必须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认识。

因大学学生大多数是住校生, 在学校生活的时间是很长的, 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着, 学校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与学生息息相关, 因此,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寻找案例, 是最能打动学生的内心, 引起学生的共鸣的, 所以, 在讲授新课的第一次课, 我组织学生走出了教室, 提出的要求只有一个, 注意观察。然后让学生们从教学楼整洁的楼梯下来, 教学楼里十分安静, 同学们中有走路声音大的, 有因为好奇互相说话的, 噪音很清晰, 这时就有同学注意到了, 提醒身边的同学要安静……走到美丽洁净的校园塑胶操场。大家在操场边上观看在操场内上体育课的学生们, 还有锻炼身体的同学们, 还有远动累的或坐或躺在操场草坪上的同学, 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大家羡慕那些在操场上运动的人们, 我组织大家到操场去看一看, 分为四个小组, 分别分配到操场草坪的四个角落, 注意观察, 留待课上学习用。学生们分开去观察, 看的很仔细……接着, 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北食堂, 食堂是橘黄色的桌子和橘黄色的椅子, 我们来的时候, 正见食堂的工作人员在给公共餐具消毒, 我组织同学们还是分成四组, 分别观察食堂的四个方位的情况……

回去后, 我组织大家谈谈在室外的观察中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是遵守道德的现象?有哪些是不遵守道德的现象?你经过这次有针对性的观察有什么样的感触?有的同学说, “我下楼的时候, 很兴奋, 不自觉的就和身边的同学说话了, 这是有其他同学提醒我, 我还觉得不舒服, 但是当我不说话的时候, 才发现教学楼里很安静, 我无意的行为, 已经影响到别人了。”有的同学说, “操场看上去很美, 可是当我们小组走进草坪的时候, 才发现远远看着很美的草坪里, 有一些小垃圾, 像瓜子皮、碎纸块了, 很脏, 那样大家坐下或躺下休息的时候, 不小心粘到, 太不卫生了。”有的同学说, “在草坪上, 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坐下的时候, 就开始有一下没一下的扯草坪上的人造草。”有的同学说, “在食堂, 我发现很多公共餐具都是工作人员从各个餐桌上拾过来的, 食堂早就倡议就餐的同学要自觉的将公共餐具放到消毒柜旁的餐桌上的。”有的同学说, “我还发现食堂上的椅子上, 有很多鞋印, 那是吃饭是脚踩在椅子上留下的。”……同学们你一言, 我一语, 说了很多, 有的说到不好的现象的时候, 情绪激动, 义愤填膺。最后, 不用我总结, 大家就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 不遵守道德的行为太不可取了, 加强每一个人的道德的修养对人对己都太重要了。

其次, 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 还要从学生的未来的工作着手

告诉学生们,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是每个人内在的宝贵的东西。当同学们喜欢一个人、欣赏一个人、敬佩一个人的时候, 当领导认可一个人的时候, 往往是因为这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像乐于助人、诚实可靠、勤劳苦干等, 而很少是因为其相貌如何出色, 即使是因为外表出色一下子惹人关注, 但其只是暂时的, 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其内在的道德魅力。

在当今的社会上, 用人单位从招聘的时候, 就重视道德超过了外表, 甚至是超过了专业素养。很多用人单位认为, 专业技能可以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逐步的提升, 可以进行培训。但是道德修养如没有在大学得到很好的培养, 那么就很难提升了。给学生讲一个应聘的例子:有一个软件公司应聘网络开发员, 待遇丰厚, 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考核, 应配者由开始的300多人, 最后只剩下了3个人, 公司最后只能留下一个, 3个人应该都是专业的佼佼者了, 最后的考核是一次面试。三个人在面试的当天早早的就到了面试的地点。面试的地点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 有六个办公桌, 办公桌上放着很多横七竖八的文件, 看样子好像是临时让出来的, 办公室的一侧放了三把椅子。3个人到了后, 先是规矩的坐在侧面的椅子上, 等着面试。当约定的面试时间一点点的过去, 3个人都有点着急, 当和约定的时间, 已经过去20分钟的时候, 有两个人已经坐不住了, 便起来在办公室里走动, 无聊的翻翻办公桌上的文件, 打发时间, 只有一个人还是坐在侧面的椅子上耐心的等候着, 这是, 公司的总经理从门口走进来, 说, 面试已经结束了, 那个坐在椅子上没有动的人为录用了。其他两个人不服气, 总经理耐心的解释说, 从你们来的时候, 我就站在办公室侧面的单面玻璃后了, 我一直在隔壁的房间看着你们的表现, 未经他人允许而乱翻看别人的东西, 是不尊重别人隐私的行为, 不懂的尊重别人的人, 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团队合作, 所以不能被本公司录用。

听完这个小例子, 我告诉同学们, 道德修养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小细节上, 从生活和学习的点滴中养成, 如细雨润物一样悄然无声, 但却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影响我们的一生。

大学生道德修养 篇5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中,不论是古代君王还是现代社会,都将“礼”作为治国之本,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礼仪,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推动着社会文明有序地向前发展,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礼仪与道德修养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是社会发展的根基。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的现状

(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重视程度

对于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的培养,人们过多地会注重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阶段开始培养,忽略了大学时期的培养,但其实中小学是培养的初级阶段,大学是将道德与礼仪定型的阶段。这样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一些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往往忽视了道德文明教育。在众多的高校课程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礼仪修养的课程都有开课,但通常都是选修课或者课节安排得很少。高校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不重视会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培养的方式需要整改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成果的质量。目前,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与礼仪修养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大多都是理论课程,并没有与实际生活需要及社会实践相结合,许多方式都是空谈。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方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求

人格具有一定的魅力,是人的心理过程与特征的总称,是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统一表现。高校开展思想道德培育课程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宏观教育,对人格培养教育程度还不够。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最容易强化人的思想观点、礼仪行为与心理道德。因此,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是推进学生人格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一个人的文明举止是否优雅、是否有气质是文化素质底蕴的表现,更是人文教育结果的检测。大学生通过对礼仪规则、姿态、语言的培养,学习高雅的礼仪、养成礼仪的交往方式与风度会体现出谦逊有礼的风范。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会不利于民族文明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所以在高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十分必要,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对道德与礼仪规范的学习,会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方式

(一)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果。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期间有着塑造与定型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在日常理论教学方式培养上,更要注重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例如,带大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整理内务等,亲身感受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果。社会实践是比理论教学更直观、更具有教学效果教育方式,所以,在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方式,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思考什么是道德文明,什么是礼仪修养。

(二)加强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就业压力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起伏波动较大,如果高校不加强心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会有下滑趋势。人的`心理如果不健康,走极端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促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加强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给大学生讲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创建社团组织相关礼仪的晚会等,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与礼仪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形成良好的礼仪日常规范,并自觉遵守。

(三)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具體实行,社会与高校采取的任何培养方式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去认可、去实践。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自行思考、对于社会中思想道德缺失的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其次,要自觉学习,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随波逐流。最后,对于正确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要自觉遵守和坚持执行,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他人,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真正地展示出我国大学生的风采。

总之,高校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地进行做好准备、为我国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丽辉.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 篇6

一、以德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在学生的面前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要求学生做到,老师就必须先做到。我在班级中制定好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有违反的行为,我引导学生用班级的《行为规范》判断该行为是否正确,令学生心悦诚服。对待学生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关心、耐心和信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

二、道德认识的培养

道德认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是非、行为善恶的评价。道德认识产生道德情感,并有助于指导道德行动。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道德信念,还不够自觉,不够坚定。必须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就是要通过实践使小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在平时的生活中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达到目的。具体做法是:1、明确德育目标和方向。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托,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计划、有步骤,系统的给学生讲解。认真落实“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要求,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亲身体验,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曲直、善恶丑美,从而使学生将这些认知内化为品质,升华为信念,变成一种自觉行动。

三、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学习,丰富与完善道德认识

精心组织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各种教育活动,要把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利用“6.26”、“12.6”等节日组织法制禁毒主题,对学生进行法制和禁毒教育。学校还要把品德教育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优化环境意识,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加强对学生进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邪教”的教育,坚决防止邪教进入校园。

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既要有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教育,还必须要发挥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立大志,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白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知道成功的人首先要有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觉克服不良习惯,战胜自己的信心。正确对待成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逐步形成取舍性对待品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不良风气坚决抵制。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策略浅析 篇7

一、打好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的基础

1) 做好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教育的主渠道;是以树立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就业环境日趋复杂, 大学生面临着“成才、生存与发展”的要求, 承受着学习、生活与就业的多重压力;当前“以自我为中心”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特征, 导致大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存在着自我、集体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偏差,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良好的价值观能够使学生更多的感受价值意义上的真实性与情感性, 让价值观教育成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的主要推动力。

2) 做好主题班会、团会工作。班团会是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辅导员应该积极动脑思考, 充分利用班团会这个主阵地加强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第一, 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入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及良好民族习惯等宝贵精神财富;中华五千年, 这些传统美德哺育了无数的杰出人物,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修身”、“齐家”、“仁爱”、“礼仪”、“信”、“义”、“廉耻”、“忠”、“孝”、“自省”和“慎独”等传统美德内容, 对培养当前大学生的遵纪守法等社会行为, 对促进大学生牢记父母养育之恩, 孝敬、回报父母, 教育大学生感恩与回报社会、关爱他人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可以借开展班团会时机, 在其中加入现实生活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事迹, 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掌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总之, 要从班团会的内容选择、形式确定、过程组织等多个环节进行设计, 确保教育效果。

二、搭好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情、意台阶

当前高校的学生思想道修养教育工作过于重视与研究社会需要, 过分的强调培养的人应该符合社会规范, 而忽视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工作中学生的真实需要, 对满足、尊重、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方面的工作存在欠缺;这必会导致教育实施者不管学生愿不愿意接受、能不能接受, 而硬性的将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等灌输给学生;由于这样的教育工作没有入情, 便不会使受教育者入心, 更谈不上达理;所以, 搭好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情、意台阶十分重要。有效培养学生道德情、意的方法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创设有意义的教育情境, 把“情、意”寓于情境之中,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美好的氛围中感受心灵变化。

(一) 开展感恩系列教育

教育就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既是成功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爱的教育的核心在于“爱”字, 教育就是施以一系列爱的行为, 通过这些爱的行为给学生以爱, 让学生在接受爱的过程中感受爱。通过对学生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从认知爱到发现爱, 由受爱到施爱, 由施爱再到爱的自觉;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一项爱的工程, 应该将这个过程予以系统化, 使学生有爱人如已之心;感恩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感恩教育能够从最朴素、最真挚的“爱父母”、“爱亲情”为切入口, 培养学生爱他人、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一个历史积淀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过程。应该让每一种校园文化、每一次校园文化活动都发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作用, 让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个告示栏都体现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意义。可以借助校报、校刊、校内广播与电视台、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占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阵地, 遏制错误思想、错误观点、歪曲言论的传播, 抵制社会有害文化、腐朽生活方式等对大学生的侵蚀与影响;同时结合建设价值导向鲜明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等, 营造鲜明、自然、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让学生从老师、同学身上感受激励、尊重与友爱的良好品质, 从班级教学活动中感受温暖, 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训练实践

(一) 促进德育训练日常化

作为教育者不论对学生开展哪方面的教育、如何进行, 都应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生思想发展实际, 从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身边事、日常事、小事入手, 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学生生活各个方面, 以日常化训练的形式将学校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等渗透到学生的行为中, 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二) 特色实践活动相结合

第一, 开展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荐等自愿的方式参与学校管理, 提高学生的执行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第二, 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如让学生利用每年寒暑假时间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 给学生提供最直接的道德体验, 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熏陶、升华认识、提高觉悟;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 近而发挥其潜能, 把思想道德教育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自我锻炼、自我陶冶, 促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自觉学习, 实现由被动接受教育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高度转变, 达到“自律、慎独”境界。”

四、结语

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教育, 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学生灵魂的塑造是一个相对长期系统的工程, 需要我们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实施, 不断采取新方法、注入新内容。在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过程中, 只有充分发挥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的整体功能, 各要素相辅相成、统一和谐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 使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改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改善方案

职业道德修养, 是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律行为, 关键在于“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任何一个从业人员, 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一方面靠他自律, 即社会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另一方面就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的, 以老师讲授为主, 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师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 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有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 学生较容易掌握课程的内容, 但职业道德教育深化的效果不够理想。在职业道德课的实际教学中, 也出现了学生课堂睡觉、教师讲课依旧的现象。在教育管理方法上,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未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也不能充分参与, 时时处于被管理的地位。为了能够改善这现状, 提出以下几点方案。

1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众所周知, 中职生大都文化基础差, 底子薄, 往往不爱学习, 在初中时常常被遗忘, 也不是班主任老师关注的对象。甚至有些学生, 因自身缺乏纪律性, 而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学生并不是因为天生的品行不好, 而是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因此。中职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中职生的教育, 首先应该从行为习惯上着手。

1) 从课堂、课间、自修、实训、活动等细微处入手, 在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专心听课、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学会自控自理、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反思自己。

2) 从点滴的小事方面按照规范来要求自己、来衡量自己的言行, 来指导自己的各种实践, 这些都是良好行为习惯的显性表示。由于中职生已是处于职业准备阶段,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渗透到学生心灵, 就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思想, 这是职业素养养成的前提。

2 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企业要求员工的职业心态是学会忽略对方的缺点, 去寻求别人的优点。对中职生而言, 企业的职业心态就是在校期间需要培养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自我激励能力、意志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挫折承受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

在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生知识和技术的同时, 更要注重教会学生取长补短、学会宽容他人、互助合作的能力, 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可以采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方法, 或者是通过加强挫折教育来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

3 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职业素养

技能, 是一个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它标志着从业者的能力因素是否能胜任工作。学生熟练掌握了专业技能, 就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保证产品质量, 提供优质服务, 这就是讲职业道德的一种行为表现。

如果数控专业的学生不能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 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不能掌握车辆的基本结构原理,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无法掌握绘图制图的原理, 那么, 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从何谈起呢?因此, 对学生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 不仅仅是技能的问题, 更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

所以, 在职校学习生活中, 每位学生都要重视技能训练, 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 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4 培养多元化的职业精神

据调查, 关于职业精神, 企业最希望学生具有敬业、诚信、创新、奉献和合作等精神。这些职业精神从何而来?就在日常的教育中培养起来。有人说:教师无小节, 处处为楷模。做好一名教师更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给学生做表率。自己衣着自然、大方、得体, 然后再去要求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师精心设计每节课, 上好每节课,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师板书规范, 你再去要求学生作业书写工整, 学生才会信服你, 按你的要求去做。学习上关心学生, 生活上关爱学生, 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赢得学生的尊重, 这样学生就逐渐养成了尊敬师长的好习惯, 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同时, 教师那种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5 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职业道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职业学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多实践, 那么在职道德教育中也要如此。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以职业道德认识为基础和起点, 到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 再到职业道德意志和信念的锻炼, 再到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渐进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是自发性的, 它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经过学生的自觉努力, 通过具体的德育实践, 才能逐渐养成。在此过程中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培养就需要在德育课堂中运用教育手段和教学模式, 让学生正视社会现象, 做出善恶判断, 表明褒贬态度, 为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情感基础。把深受学生欢迎的几种教学方法融合起来, 如案例分析法、快乐体验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感激励法、游戏互动法等。

6 加强校企合作, 共同育人, 确保职业素养的养成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聘请企业专家、优秀毕业生等入校教育, 加强学生对职场的认识和感受, 校园活动中深入职业活动, 强化学生的亲身实践。实习是学生进入企业、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以后就要正式面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的竞争压力, 所以, 在实习阶段, 学生要努力学习各种工作技能, 提高自己实力, 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 每天身边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他们都会在内心中作一个比较, 相互印证, 以对照自身取长补短。这一阶段, 他们思想变化最大, 成长最快。学校应抓住这一教育时机, 和企业多多互动, 及时交流学生的表现, 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确定教育方法。这样, 双管齐下, 校企合作, 共同教育, 最终能够确保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就业质量, 提升就业层次。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在学校生活中, 中职生要注重行为规范训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坚持参加各种实践, 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王育仁.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邓玉平.职业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 2002.

[3]廖斌.对职业教育中德育的几点认识[J].职教论坛, 2002 (7) .

[4]徐宗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 2003-12-22.

大学生道德修养 篇9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精神动力

和谐校园的构建是一项多方面的大工程, 它既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行有效的引导, 也需要先进的思想道德作为精神上的动力支持, 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一起构成了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体系。在高校里, 两课作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基础, 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

但是, 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课堂上, 学生学习态度消极, 宁愿做低头族也不愿意听教师教学, 认为教师所讲的内容没有意思。而且随着信息产品的飞速发展, 文化变得越来越多元, 我国的主流文化受到了较强的冲击,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 在建设和谐校园时, 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 转变自己的思想认识,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二、结合新媒体教学, 转变教学观念

如上文所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 信息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但是随着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出现, 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大学生热衷于新鲜事物, 新媒体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新媒体获取外界的信息, 了解身边所发生的事, 但是在网络上所传播的一些思想也并不都是积极的, 也有许多消极思想的传播, 这些思想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大学校园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较为传统, 教师只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使许多学生反感。因此, 笔者认为, 要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入手, 教师要学会与时俱进,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开展教学, 例如大学生热衷于网络文化, 但是网络文化良莠不齐, 有许多负面的报道, 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新闻报道的本意虽然是为了揭示事情的真相, 但是过度地对事件剖析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让他们误以为在大学校园里遇到问题了就应该采取这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新媒体教学, 将学生所关心的一些与思想道德有关的热点话题融入课堂上, 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分辨是非对错, 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为建设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三、思想道德建设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 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生是校园发展的主体,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实力量。因此,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和物质文化需要为工作重心。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大学生经过初高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 他们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习一门专业知识。

因此,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时候, 必须要兼顾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知识是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比如说, 目前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 在即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不知道从何处入手, 有些学生只是因为一两次的失败, 就对生活丧失了信心, 消极地对待生活, 学生的这种思想认识, 对其思想道德修养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也不利于校园的和谐安定。所以, 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要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入手, 通过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此外,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建设, 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感受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端正态度, 积极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总之,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绝非一日之功, 也并非只有一种渠道, 它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一起共同努力, 形成较为完备的高校教育机制, 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 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摘要: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影响, 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高,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几率低, 反之,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极度不利于校园的和谐和稳定。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修养, 建设和谐校园, 是大学教学中的一项基础工作。详细论述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马廷文, 张福胜.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08 (3) .

[2]李国辉, 杨芳.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3) .

大学生道德修养 篇10

1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基本状况

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整体上是积极的, 但也有一些不利的认识倾向:对将来职业冷漠、无所谓。在爱岗敬业方面, 认为往往是根据所提供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好坏, 来论对职业的热爱及专一程度, 缺乏干一行爱一行, 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在诚实守信方面, 有假证书、推荐书填写材料不实及失误推诿责任之倾向;在办事公道方面, 有存在着私心较大, 一定程度上有假公济私、徇私舞弊等倾向;在服务群众方面, 有存在个人主义、不关我事漠然处之现象;在奉献社会方面, 奉献意识弱化, 过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 有明显功利主义倾向等。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当前社会市场经济逐步深化,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织一起, 使得传统道德准则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发展受到考验, 而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准则又没有更好地显现和发挥作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有所滋长, 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成了社会的一大弊病, 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 甚至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这些状况极其容易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 使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偏离。

(2) 家庭因素和教育机制的影响。

部分家庭成员在工作岗位上未能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在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一定的敬业精神, 言谈中时而不时的流露对职业的倦怠, 使得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轻视;大多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 过多的重视对孩子智育的开发与培养, 忽视了对其德育的引导, 更谈不上对孩子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再加上目前我们的教育选拔机制, 主要还是通过智育来衡量和评价的, 即使德育参评, 也只是作为一种参考, 这种教育体制极其容易导致“重才轻德”、“重技轻德”的现象。

(3) 大学生自身选择的多元化。

当前, 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极其容易导致人们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 人们思想也出现多样化, 并且当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 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顺境中长大, 从小就娇生惯养, 缺乏挫折教育, 在意志、情感等方面均较为脆弱。上中小学期间生活基本上是依靠父母来安排, 很少有机会了解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要求。突出表现在对加强自我职业道德教育不以为然, 甚至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在敬业方面, 当代大学生奉献意识弱化, 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 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 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在择业观上, 他们往往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 大城市工作、薪金丰厚, 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 这导致在就业市场中一些岗位门庭若市, 一些岗位却无人问津。一些高校女大学生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或者根本就不找工作却忙着征婚, 以解决她们前途问题等。

2 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性

(1)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公平正义, 诚实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既是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也是对各行业、各部门的具体职业规则。职业道德从表面看, 一方面是一种个人行为, 涉及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 如何对待工作, 同时也是一个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另一方面, 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从业人员、每个行业集体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 社会经济也将有序地、和谐地、健康地发展, 社会的和谐也将向前不断推进。因此,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未来行业发展来说,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2)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也是大学生将来就业必备的素质要求。当前, 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退, 就业难问题还没有充分得到解决。而在我国, 随着各大学扩招, 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 大批应、往届毕业生涌向社会, 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 每一行业甚至每一工作岗位都面临大批竞争者, 而社会越来越需要有素质或者说素质较高的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下, 相当一批大学生面临着残酷的竞争现实, 然而有竞争才有动力, 才有发展。因为行业终究要发展, 发展就需要人才, 只不过是要选择更优秀的人才而已。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劳动技能技巧, 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 增强职业道德修养, 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有助于明确自己所担任的社会角色, 有助于顺利地走上社会、融入社会, 促使在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重大转变中, 尽快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 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的途径

(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培养和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

首先, 发挥高校中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等自我教育作用, 引导大学生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创建及青年志愿者等活动, 把职业道德培养融入到各种活动中, 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热爱集体、服务大众、友好合作等职业道德品质;其次, 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宣传和教育, 拓宽教育渠道, 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学术讲座等来促进当代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深化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以此来激励熏陶当代大学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 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良好氛围。

(2)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取向。

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冷漠的状况, 告诫我们在平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要有意的对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方式, 加以突出和强调。首先要求老师们要以身作则, 办事公道, 克勤职守, 关爱学生, 唯有如此, 才能取信于大学生, 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文明的职业道德观;其次, 要不断探索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理念, 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再次, 要把职业道德培养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环节中, 广泛引导大学生参与, 把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 进而升华为道德意志和信念, 最终实现对职业道德行为的自觉实践。

(3) 发挥社会、家庭、学校、个人联动机制, 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需要漫长的培养和积累, 不是学生个人或几个人所能简单认识的事情, 需要家庭、学校、个人和整个社会联动来完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 家庭环境的好坏、父母自身的学识及品德修养, 直接影响到孩子人生观的形成。因此, 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完善自我, 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 使孩子从小就能分是非、明美丑、辨善恶, 为孩子今后健康成长打下好的基础;学校要用系统的、科学的文化知识去丰富学生的头脑, 用科学的、先进的人生观去武装学生的头脑,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 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社会要运用强大的舆论宣传工具, 扬善除恶, 宣传“真、善、美”, 抨击“假、恶、丑”,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而使大学生有一个良好职业道德的环境氛围。

(4) 发挥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作用, 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和讲坛, 要走向实际生活, 走向社会。比如, 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都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好形式, 通过组织这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他们引到社会的现实中去听、去看、去做, 去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 力求跟上时代的要求并寻找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将职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其心目中的精神力量。高校要在校内外为大学生创设参加实践活动的条件, 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和体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调动自身内在的品质力量应对外在环境的诱惑和挑战, 在不断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动手能力,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有才更是“废品”。因此, 加强和深化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 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将来职业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就业, 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职业实践中很快成长起来, 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由于职业分工受生产力发展现状制约, 各种职业利益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导致大学生对职业选择和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制约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试图分析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情况及其重要性, 就怎样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教育作一探讨分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江南雨, 刘思羽.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2]孟宪琴, 张福磊.对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的思考[J].职业时空, 2006 (8) .

[3]樊云飞.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修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6) .

[4]朱正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 (1) .

[5]袁虹.关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宁波党校学报, 2003 (4) .

大学生道德修养 篇11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道德修养

进入大学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主要转折点,也是青年学生在成才道路上跨越的一个新台阶。新的环境,新的生活,要求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并完成好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为大学期间健康成长,也为今后的发展和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处在中华民族历史大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如何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努力使自己成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人才,是每一个大学生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①

一、坚持进行远大理想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担负起历史使命,就应成为有远大理想的一代。要把实现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把个人的奋斗融汇到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和维护祖国统一事业,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早国际上还存在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才能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解决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使人才培养始终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服务,这是我们的立教之本。

历史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使历史的必然。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当代大学生理应把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下去。另外,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还都比较落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使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因此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③“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 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拨尖创新人才。”④

能否造就出大批懂科学、懂经营、善管理的一代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兴衰成败。为了肩负其历史赋予的重任,大学生要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位的任务,要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势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⑤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还要注意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群众丰富的事件活动中吸取营养和力量。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人类历史反战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也曾有过受外国列强宰割的屈辱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站了起来。用中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西安市教育大学生,将会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加强对“只有这会注意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个真理的深刻理解,从而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在青年学生当中,曾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我们教育失误造成的,并不能完全责怪他们。青年学生阅历浅,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没有新旧社会的亲身体验,不容易认识到新社会来之不易。

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振兴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提出的各式各样的救国方案和各种尝试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他们受着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不懂得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懂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决不允许中国独立富强和发展资本主义,并且缺乏革命斗争的坚定性。他们或者是对帝国主义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摆脱不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影响。因此,他们既不能提出彻底的发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又不能在斗争中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才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的创造性工程。它不仅要从根本上摆脱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还要力争走在世界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前列;不仅要在经济上赶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要坚持人类历史上崭新的文明。它赋予当代大学生光荣而豪迈的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⑥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们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培养“四有”新人是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时代要求而提出来的。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以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为根本宗旨。这是因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长期而形式多样的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造就一批又一批“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四化的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根据这一精神,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和条件,但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人的素质的提高。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努力改善和提高全體人民的素质,“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⑧

四、教师的教育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基础,发挥人们的能动性,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所面临新世纪的重大任务。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综合素质。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中,缺少创新性的人才就无法完成历史赋予的重大任务。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狂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人思想,道德,能力的综合反映。“当今世界创新精神的有无,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实践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国家盛衰的第一因素。。。。。这不仅是驾驶时代潮流的掉越识见,更是点明了当代生存智慧的核心命题。”⑨当今国际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的高低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远远高于以往任何时代。在这一背景,许多国家都把发展高素质的教育、提高青少年和公众的科学素养作为新世纪的基本因素。整个社会、学校和全体师生都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加强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主导是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高素养人才的培训。发展教育是经济持续增长、科技发展创新、社会全面进步的必需条件,也是发挥我国人才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由之路。“教师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甚至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从儿童时代开始,他的知识领域的开拓,智力的发展,人生观、道德观的建立,文明习惯的养成,总之,人的人性的形成,教师起着重作用” ⑩。

在当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了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进行,一定要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只有当我们拥有一支具有远大革命理想、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的劳动者队伍时,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①、⑦《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民出版社、1997年9月、第37页。

②、③《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35页、30 页。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提纲》,学习出版社、2003年6月、第69页。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234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页。

⑧《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晚报,2007年10月25日,第6页。

⑨“创艺生存,青少年创新素养”第164页。

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创新教学研讨 篇12

大学思政法律课程的枯燥无味是存在很久的通病,学生厌倦千篇一律的无聊,这就要求教师对思政课程进行大胆创新。

首先,教师有必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精神,根据“意见”的指导思想,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拿捏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透彻理解教学内容,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因为各个专版社教材的编写都历经多次编订印刷,几近“字字珠玑”的程度,教材内容基本都是依据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撰写,并且施行多年,已经具备了“理论教材”的通用完备性,如果说教材编订是“一次贮备”,那么教师教学就是“二次转化”,将教材内容通过自身的理解揣摩,转化成课堂教学内容,所以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落实。

其次,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教师仔细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根据学生们的思想特点,因势利导,就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加以阐发。

最后,教师要收集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与学生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接,改造变革,融会贯通,适时变革教学内容。而这一过程不仅要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契合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二、“基础”课程体系师生双向融合

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双向融合是很大的挑战,而互动对于教学实效则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课程实践活动、互动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必须依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师生的双向选择,巧妙地安排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引导作用,开发学生的思想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与教师、与书本、与传统思想不一样,做到教学相长。

另外,思政教育里的宏篇大论比比皆是,使得学生们不能始终保持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现实存在的困难,因势利导,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讲学,采用多种形式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如学生上台演讲、分组讨论、播放视频,等等,既可使所有学生得以启发,获得实效,又可令课堂多彩,更能增强发言学生的自信心和资料收集、当众演讲等能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客串”教师角色,拉近师生情感距离,同时教师也能真正做到融入教学整体,真正把握学生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各种适宜的实践、互动形式,不断变革求新,不断创新发展,使学生始终保持热情,真正将思政教学内容传播给学生。

三、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思政课堂教学难,所以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改变考评方法、积极拓展课堂教学十分必要。

传统思政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思想灌输教育为主,“填鸭”式的教学,呆板落后,“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扩散性思考,既不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又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育。因此,必须寻求引导启发、开放教学、讨论教育的全新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其次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注重德育过程与实践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外在差别。

(一)灵活授课,不断补充更新。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开设对象主要为“85后”、“90后”学生,这些学生虽然个性多样,但是存在一些相似点:张扬个性、藐视权威、极度自信伴生极度自卑、好奇心强、功利性强、独立意识差,等等。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必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来展示自己,教师则转变为指导者和帮助者,在这样的教学互动中,学生与教师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师清楚学生的需求意见,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受益。

不同的授课方法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可以通过课堂发言、师生互动等环节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力、自信心,等等。在不断巩固教学成果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课堂实践活动的整体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二)辩论、演讲、讨论式教学密切交流。

辩论、演讲、讨论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讨论式教学:一般可以根据上课人数,以8—10人为限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讨论小组,每组选派组长一名,负责最后的总结陈词。因为在这门课程的讲课内容中,一些互动问题更适合小组发言,如在“大学生公共道德要求”一节中了解学生们的道德衡量标准则可通过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就会更有概括性,从而让更多学生敢于说出个人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各组员也会得到口才和思辨能力的锻炼。

从实际操作方面看,倘若每次小组讨论都由同一个代表发言,就会使其他组员产生惰性、不愿思考,所以,教师可以要求不同讨论题目需由本组的不同成员自愿发言(指派也行),这样各组员就会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储备,适时发言,锻炼自己。另外,为便于管理、提高效率,每组可确定一位组长,负责每次讨论的时机统筹、总体安排等事宜。

综上所述,思政课程内涵极其深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也是多种多样,颇具挑战性,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如果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取得教学实效,就必须在理解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勇于尝试,创新教学,明确全新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锻炼,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强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素质和法律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菊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现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4) .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征求意见座谈会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上一篇:基层反贪下一篇:网络课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