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2024-06-06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精选12篇)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1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道德修养的培养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利益, 把精力花费在了生存能力上, 往往忽略了道德底线。青年大学生, 这个庞大的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 直接关系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亟待加强。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人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目光远大、爱憎分明, 高度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希望学成之后能够报效国家和人民, 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但我们也看到, 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 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 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1) 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学习热情。在有些大学生思想中表现出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知道为谁来学习, 没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甚至认为上大学学习是被父母逼来的, 不是我要来的, 到校后是老师让我学的, 出现迟到、早退、上课睡觉, 甚至逃课的现象。

(2) 激烈无情的市场竞争, 使得大学生觉得自我奋斗异常重要, 片面的认为只有鼓起个人的小风帆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因此只注重个人努力, 对于集体活动则怀着"有用"与否的心理, 日常生活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想己未来"。

(3) 社会公德意识差。通常情况下, 文化层次与公德水平是成正比的, 作为知识文化水准较高的大学生来说公德意识应该是较强的, 但有些大学生却在公德方面有所欠缺。比如, 日常生活中对细节重视不够, "在外溜光水滑, 寝室无处落脚", 不爱护公共财物, 卫生意识差, 随地吐痰, 公共环境大声喧哗, 口出不逊, 不讲恋爱文明等等, 都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社会形象。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 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1) 学习上的压力。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后, 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 社会上的用人单位, 多强调高学历高能力, 加上高校的奖学金制度, 学习成绩成为未来就业的基础, 成为大学生主要压力之一。

(2) 升学就业的压力。毕业后不能顺利的找到工作, 为了缓解"毕业就失业"的心理压力, 促使一部分大学生走考研和"专升本"的道路, 但也并非易事, 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升学和就业的压力。

(3) 源于家庭的经济压力。有些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难以为继他的大学学习生活, 虽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救助政策能帮助他们继续学业, 但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却总是无形的笼罩着, 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 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但另一方面,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

(三) 高校德育教育和落实的不足。

长期以来,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 存在着弊端。道德教育体系缺乏可操作性, 因无法适应经济形式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四) 家庭德育教育缺失和方法不当。

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节衣缩食, 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 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针对以上现象,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发挥优良传统道德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源远流长的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加强公德教育,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就成为当前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原因, 阐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培养的内容, 通过层层剖析找出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措施。强调发挥优良传统道德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堃.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A].办公自动化学会.OA'2007办公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办公自动化学会:, 2007:2.

[2]张潇, 林超英.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运用[A].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Proceedings of 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 (ICASS 2012) Volume 4[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 2012:4.

[3]韩慧莉.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 2012.

[4]秦鹏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2:246-247.

[5]吴敏英, 陈青山.新中国60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轨迹及其启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5:5-12.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2

思想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人的重要品德之

一。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正心”与“修身”,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拥有极强的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青少年的思想还不够成熟,缺乏对生活的了解,缺乏社会经验。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这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与诱惑。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成长愿望,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另一方面,缺乏勤奋刻苦,耐得住寂寞的恒心与决心,因此,在纷繁喧嚣的社会中,大学生极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失去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不能得到提高。那么,如何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呢?

首先,要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关羽思想道德素质的课程,如思修课。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通过老师的讲解,能够增加我们的人生经验,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也能帮助我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第二,不断加强学习,学好专业文化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规划

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多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第三,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与诱惑。在大学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这时,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坚强的意志力去抵制诱惑,要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就像屈原说的那样,“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第四,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学校与社会也应该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应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的风气也应该得到净化,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让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道德现状;思想道德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当今社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倾向、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高校大学生在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责任与利益等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上认识模糊,给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带来较大的冲击。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只有全面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关心不够,而对自己的个人前途则非常关心。大部分高校大学生有自己的理想信念目标,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人生规划;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心理倾向,对道德理想表现出不同角度的认识,有基本的道德观念;对入党动机的选择上,反映了高校大学生重个人发展而轻社会责任。相当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缺乏政治热情,不具有明确的理想信念目标,得过且过,抱着无所谓的人生态度;高校大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因而对社会存在的弊端、对党内暴露出来的问题,普遍反应较为敏感,但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容易导致理想信念的淡化。

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和诚信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多数高校大学生认为应该讲诚信,但在行动选择时又往往不够诚信,且对他人要求多,对自己要求少。高校大学生普遍知道诚信于社会、于他人、于自己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无法以身作则去践行,且明显认为社会大环境决定个人小心境,认为造成今日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社会不公、道德失范、执法不力,并没有认真反省自己,缺乏对诚信道德失范的全面认识和正确的归因。

二、造成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的原因

小部分高校大学生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蔓延,影响高校和谐和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被网络中错综复杂的思想意识所吞噬,其主导地位和防御能力受到严重威胁和严峻考验,导致主流价值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着重教育者的主导、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内容上重政治性、轻人文性,在教育管理上重学校意识、轻社会法律意识,使思想政治教育未能真正走进高校大学生心灵,没能产生思想共鸣。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出勤率低、实用主义盛行等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层出不穷。而过多负面报道,则让高校大学生心生失落,顿觉社会不公、前途茫茫。因此,舆论宣传的社会责任感应表现在报道的全面、公开、公正、透明上,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作为有知识、想作为的高校大学生还应有更为积极的、乐观的追求,应有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而贡献力量的胆识和行动,也要有积极、健康的人格。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道德标杆,为高校大学生做人、做事确立是非评价的标准和界限。建立社会协同教育机制,才能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成长环境。在社会管理的高度,系统地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来引领当代中国多元化思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中,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从身边做起。高校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从点点滴滴的学习生活,实践中积累道德行为。从平常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高校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培养公德意识和担当意识,应从小事做起,树立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养成文明习惯。要自觉与一切损害祖国利益的行为作斗争,要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的分化行为,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重树主流信仰和理想丰碑。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关系着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关系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关系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内涵。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全面把握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完善道德体系,实现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 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如何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4

一、大学生思想特点

1.思想主流积极向上。近年来, 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可见, 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 高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却没有顺应发展的趋势, 反而出现个体素质下滑的现象。但大多数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取向总体上是正确的, 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有很强的民族荣誉感,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现代教学提倡的是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 而学生也积极地响应这一口号的号召, 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学, 深入到各行各业, 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同时, 又注重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2.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 目标与现实形成反差。很多大学生带着一腔热情投入到社会实际中, 他们怀揣着自己远大的梦想, 离开和谐的校园, 进入复杂的社会, 接触真实的工作岗位来锻炼和实习。但是很快他们便发现, 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 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 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助。他们会发现, 自己所从事的也许是社会最底层的职业, 他们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趣、轻松, 而是异常枯燥和艰辛的。因此, 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对理想目标产生怀疑, 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

1.尊重大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了解人的需求, 还要了解她们的利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性, 就必须尊重她们的需要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 人的需求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变的, 而且人与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 这就造就了大学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尊重大学生的利益, 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环节。

2.高度重视以人为主体。在这里, 我们不仅要承认自我的主体性, 也要承认他人的主体性。这不是单向的关系, 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正是因为人的主体性, 才决定了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学生不只是单纯被规定的对象, 而是能够凭借自身理性去审视, 去自主选择、建构、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置于目的境地来看待, 双方之间应该是平等交流的。教学的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主体性的弘扬, 所以我们时刻都要重视以人为本, 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3.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而学校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的走向社会。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定要教育她们多方面知识, 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她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的教育重点绝不仅仅是教导学生专业知识, 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我想, 这三点里面,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无论你学习成绩多么好, 工作能力多么强, 如果你不具备良好的品德, 那你就是失败的, 是这个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 我们一定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 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

注重人文关怀, 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在全员育人中, 要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资源, 积极寻求学校及相关部门的支持,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 要从关心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全方位育人中, 要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也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总之, 要发动一切力量, 寻求一切支持, 努力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将人文关怀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

(二) 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 教会学生充满爱

交流谈心是一种交流的渠道, 它是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不能替代的最普通、最随意、最经济的一种抒情形式。交流谈心看似是最简单不过了, 然而它却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思想道德教育, 到底要教什么, 怎么教, 这应该是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很多教师一直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在整个教学期间并不重要, 反倒认为是教育知识更重要。虽然在校期间, 学生学好知识是重点, 但是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也应该是我们教育的重点, 并且是重中之重。而思想道德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 让学生充满爱。爱是一种奉献, 是相互的包容和理解。正因为有了爱, 才有了真善美, 也因为有了爱, 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 才使得社会得以和谐发展。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变成名副其实的爱心之城, 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的教育。

(三) 将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1. 改革传统教学观念。

人格是人物品鉴、评价的最基本的概念, 指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体现在人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或道德水平。在职业教育中可以通过有关人格的理论知识和不同类别的人格典型教育, 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应该做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吃苦耐劳的品性,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扬重德轻智的教学观念。不能在向以前那样片面的强调认知教育, 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 还要重视职业素养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把职业从业资格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使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工作时, 能够更从容的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 时刻保持一颗热情、正直的心去参与到工作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模式, 强调的是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2. 创新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仍然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将教育的重心过度的放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 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不仅是要能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 还要有创意思维能力, 敢于挑战自我, 勇于创新, 针对这样的现状, 高校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是固定的, 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 可以选用其中某一个教学方法, 也可以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导向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悬念导入教学法等等。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 变厂为校、厂校互动, 让思想道德教育走出课堂, 走向工厂。职业道德、价值取向、职业规划应该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 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四)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向来是单向灌输的工作形式, 在学生心中, 教师是一名信息的传播者, 而不是一位可以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好朋友。而思想道德教育, 并不是一个单方向的活动, 它是需要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 要想真正实现和谐的教学状态, 我们就要打破这种常规, 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很多同学的眼里, 教师总是高人一等, 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强烈的距离感。通过网络这个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成为学生赖以信任的好朋友, 学生也能和教师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例如微博、QQ、微信等等交流工具的运用, 都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 教师和学生也能恳切的交谈, 也能就同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进行高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可以打破传统思想道德教育影响面小的局限性, 互联网倡导的是自由和平等,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调和枯燥。

摘要:在这个全新的时代,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显得愈发重要。高校的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的, 其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近年来, 高校教育发展迅速, 面对未来的社会, 学习成绩并不是致胜的法宝, 现在公司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品行, 在大学期间, 我们教育的重点并不只是要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 还需要培养她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 我们一定要追求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使每位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就如何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华.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09, (05) .

[2]沈壮海, 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 (02) .

[3]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 2012, (05) .

[4]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D].高校理论战线, 2008, (03) .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 篇5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责任心、使命感明显增强。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青年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

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其

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范。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不能正确掌握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高尚与卑劣、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进而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有些学

生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随意、庸俗被少数学生看作是一种“潇洒”,而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

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面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学校严令禁止的婚前性行为的做法漠然置之,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不少学生对这一体现大学生责任感与文明程度的规范未加重视,甚至行为失范:考试作弊、损坏公物、随地吐痰、买饭加塞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高档化,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青年学生也纷纷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档化。在生活方面,推崇及时行乐,吃讲排场、穿讲高档、玩讲多样、相互攀比、超前消费。生日及节假日往往成为他们物质消费的庆典,狂欢宴饮、挥洒人生,甚至一些来自边老山区的学生出现不惜“借钱过好日子”。

而对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嗤之以“小农意识”;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向上精神,声称“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的所谓“治学原则”;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

破坏、剽窃事情时有发生。

如上种种现象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于青年学生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与肩负未来的历史使命所需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竞争体制有利于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进取观念、平等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强化,从这一方面来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即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其消极因素也是非常明显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沉渣泛起,并很快成为一些人衡量价值的标准,而社会又未能适时确立更完善的价值标准,导致部分大学生过于关注自身生存状况和发展条件而削弱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注重实惠的目标和追求,无不体现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党风、社会风气不正,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崇尚奢糜等腐败之风也极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消费产生不平衡心理,荣辱观发生倒置性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在这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下使部分青年学生走上了躬行践履的道路。

(二)、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

能很好地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三)、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的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不少学生已习惯以我为中心,“人人为我”视其为理所当然,至于“我为人人”既不去想,也不愿去做,久而久之,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养成了。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节衣缩食,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对他们有求必应,很少甚至不去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对策

作为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思想先进、道德高尚、有目标、有理想、有知识、有技能、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现代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思想最为活跃、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可以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败的,直接影响到全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在新时期的知识时代,充满人才竞争的年代,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月激烈,国家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家的成败兴衰都要取决于现代大学生有没有一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来决定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为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我们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单单要传授给大学生知识、把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帮助他们可以获得为掌握社会服务和创造自我价值的本领,还是要将学生培养呈道德高尚的良才,那么在高校学生都是为青少年,学习和就业之间的跨越度很小,如果没有将在校的时间给予充分的利用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将来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就会很轻易的被困难达到,很容易走向歪路,最终偏离人生的正确导向,一旦那样将会给学生一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怎样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摆在我们眼前首要解决的难以之一。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

1.1学生在成才的目标和人际交往上来讲,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方面的倾向是非常严重的,学生们严重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多数的大学生只重视自身的个人价值,将社会价值完全忽视,社会人责任心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对于各类社会中的问题,经常以旁观者自居而恣意评论或多加抱怨,在自身的责任行为上没有担当,只是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另外学生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多数的学生功利主义倾向非常严重,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是过分强调自身个人的利益,没有学会换位思考,没有关爱他人的苏伟,只是注重实际和实惠,甚至还有丧失道德原则和底线的低速行为也不为罕见。

1.2 学生在个人的信意志上都是急于功利,没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多数的学生都渴望自身可以成名成才,是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只是强调偶然性和暂时性的因素,严重的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例如只是幻想可以一下成名成才,但是自身的意志非常薄弱,不肯吃苦,抗压能力又差等多方面。

1.3 学生在道德修养和自律方面,诚信完全缺失,都知道诚实和讲信用是良好的拥有高尚品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大学生就应该是青年中诚实守信的楷模的,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现在的大学生严重的缺乏此项良好的品质和行为观念,例如学生们在考场舞弊之风是很盛行的,还有很多的学生甚至还愿意左作弊的枪手。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2.1弘扬“仁”“义”道德精神,激发大学生关爱他人和社会,追求人际和谐。“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义”包含“正义”、“公正”和“公平”等。强调“仁”的合理之处在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尊重,乐助才可能享受“多助”;没有人永远强势或弱势,关爱他人实际上是自身权利和资源的让渡和调剂,利人、利己。引导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传统道德所蕴含的智慧和作用,才能自觉弘扬其要义,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学会爱别人、爱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

2.2.弘扬谦敬礼让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平等、宽容的健康人格。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实践证明,谦逊则好学,虚怀若谷才会不断进取。而礼让是人生必备的美德,它既是十分有效地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极能体现一个人的心胸和涵养。汲取这个传统美德的养分,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和他人,学会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对待得失成败上更加泰然和从容,善于认可自己,欣赏他人;在处理人际矛盾中,减少极端思维和行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并学会自省,避免“自矜”、“自是”等不良习惯,培养平等、宽容等成熟健康的人格习惯等。

2.3.弘扬“智”、“信”精神,帮助学生确立明辨是非、从善如流、恪守诚信、知行合一。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并不匮乏,但许多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精神。传统道德中的“智”,不仅包含知识、技能,也包括学习精神、认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抉择和坚持。“信”,主要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诚实守信”

参考文献:

[1]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

[2]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

[3]杨明;试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J].浙江大學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6.

[5]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零东智.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透视[J].西北医学教育,2008,3

[7白霞.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刍议[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7

一、高度重视, 加强组织领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坚持知行统一, 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 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从具体的事情做起, 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强调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 为高校做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核提供了理论指导。学院党委 (总支) 要成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评定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并审核每学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评定过程, 保证思想道德素质考核评定的公正、公平、公开。班级成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评定小组负责每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进行评分。

二、科学设计, 明确分配原则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定量评定要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 既要体现大学生共性, 更要关心学生的个体间的差异从而体现人文关怀;既要考察其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型发展。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各个层面, 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社会交往的全过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定量考核通常以满分100分计, 由学生本人、学生干部、学生组织、辅导员 (班主任) 、任课教师组织实施。一般情况班级干部评定占20分, 学院学生会、公寓管理委员会占25分, 学院团委、社团联合会占25分, 辅导员、班主任评定占20分, 学生互评占10分。当然各自情况不同, 可结合实际酌情确定。

三、规范操作, 注重评价依据

班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定小组评定, 由班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定小组每月对学生综合表现评分填表, 相关活动人员参加情况及表现情况记录留存班级。学生会、公寓管理委员会、分团委、社团联合会评定, 根据学生参与活动情况, 依据评分细则, 做好评定工作。保留原始加、减分凭据, 做好加减分记录, 每月公布一次。学生互评, 每学期末班级召开班会, 组织互评, 取平均分, 原始记录在班级保留。辅导员、班主任评定, 每学期末辅导员会同班主任征求任课教师意见, 根据学生学期内综合表现给分。各班级、学生会、公寓管理委员会、分团委、社团联合会每月指定时间向全院同学公布评定情况, 提供查询与申诉时间, 各班级派学生干部负责, 督促班级同学核查自身德育成绩, 对有异议德育分进行审核, 审核后, 公示分数, 不得再修改。学期末由学院评定小组汇总, 向全院公示总成绩, 无异议后报学校主管部门。

四、全面考核, 突出考核实效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确定符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规律的加减分细则。加分细则主要包括:寝室评比中, 获得甲级寝室者和寝室长。军训时, 被评为优秀寝室者、被评为优秀标兵者和被评为优秀学员者的加分情况。早操出全勤者的加分情况。上课出全勤者的加分情况。晚自习出全勤者的加分情况。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加分情况。获得如计算机国家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专业过级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等的加分情况。获得市级以上、校级、院级荣誉称号的个人和集体加分情况。积极参加主题团日活动的加分情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包括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和就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社会兼职) 者的加分情况。参加学生社团, 并积极参加活动的加分情况。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参加者的加分情况 (区分大三大四年级和大一大二年级, 区分参加个人和集体的情况)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市级以上、校级、院级、班级竞赛的情况 (区分个人和集体参加的情况) 。献血及参加大学生运动会等市级以上大型活动的情况。为学校做出特殊贡献的情况。参加双学位考试和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者的情况 (二学历考试按照通过科次记) 。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的加分情况 (区分主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主持校级科研项目;参加市级以上科研项目, 参加校级科研项目) 。减分细则主要包括:学生违纪扣分 (旷课、事假、迟到或早退的情况;不参加集体组织的公益活动和老师、班级、分团委、学生会等组织会议的情况 (以上各项达到纪律处分, 则按纪律处分扣分标准实行, 不累计) ) 。其中:每学时为45分钟。军训、劳动、实习、设计、实践、形势政策教育等, 每天按8学时计。早操按1学时计。

学生请假必须依照考勤请假办法履行相关手续, 否则均被视为旷勤。寝室评比中, (区分丙级寝室、丁级寝室成员、值日生的情况。) 受院级通报批评 (区分集体和个人情况) 、校级通报批评 (区分集体和个人情况) 、受警告、受严重警告处分、受记过处分、受留校察看处分30。学期内受多次处分累计扣分。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定量评定的实践运行看, 要做好此项工作, 必须注重实效。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定量评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定量考评学期成绩不合格者, 根据《学生手册》要求给予淘汰警告。学年达到淘汰警告者, 即作退学处理。

五、制度联动, 确保执行效果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定量评定工作是一个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工作, 制度上相互衔接, 才能确保制度执行效果的工作, 学校在学籍管理、校内评优等制度中都对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定量评定要求予以明确规定, 在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中, 明确规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定量考评学期成绩不及格者, 给予淘汰警告, 学年达到淘汰警告者, 即做退学处理。如果学生在毕业年限, 思想道德素质评定不及格, 不准毕业, 做结业处理等等。在校内评优制度中规定, 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定量评定成绩不达优秀, 无资格评定校级优秀学生, 不达良好者, 无资格评定院级优秀学生, 不达中等者, 无资格评定年级优秀学生, 而且在双边教育规定中, 要求学院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定量评定成绩定期通报学生家长。真正做到了制度联动, 确保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考核定量评定工作的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8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部分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 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热情, 政治意识淡薄, 对国家政治大事关心不够。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 大学生更注重个人的发展, 以自我成长为中心, 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奋斗, 人生观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传统价值观与现实生活激烈碰撞的过程中, 传统的价值取向逐步消解, 大学生的思想上蒙上了浓厚的功利化色彩, 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标准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道德信仰趋向物欲化和虚无化。部分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现象严重, 具体表现在, 社会公德的缺失、诚信道德的沦落、感恩之心的丧失, 责任心和道德意识淡薄。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归因

造成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可以从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进行归因分析。

1. 客观因素

(1) 社会转型时期多种文化碰撞

马克思曾指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文化观、价值观日益多元化, 思想观念异常活跃,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形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为不同社会群体追求其合法利益提供了平台, 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与摩擦的不断显现、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易导致信仰危机, 尤其是对当代的大学生, 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缺乏, 道德判断能力较弱, 对事物本质把握不到位, 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现象当作社会本质。在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 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 现实利益的诱惑与驱使, 价值观念发生着尖锐的冲突。人的行为的外在功利与内在精神的矛盾冲突, 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以及个体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的冲突等。大学生的理性思考与感性现实发生碰撞, 将他们置于两难选择的困境。一方面,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 同时又看到极端的个人主义而产生疑虑;在学校接受的许多正面教育, 同时又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感到困惑。大学生在保守与创新、个人与集体、贡献与索取等价值冲突中形成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2) 家庭教育过度溺爱缺陷

当代的大学生都是90后, 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 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 从小就生活在蜜罐中, 大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 造成孩子任性、虚荣心强、心理脆弱、骄横懒惰的性格, 依赖性大、生活自理能力差;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 他们意志薄弱、克服困难的能力差;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 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一味索取而不知感恩与奉献, 很少考虑为父母、家庭、社会做什么, 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弱。还有一些家庭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对子女的关心只限于生活和学习, 甚至生活上的好多事情父母操办、代办, 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孩子的思想状况和道德品德关注较少, 往往导致孩子的畸形发展, 被骄纵放任、自我意识膨胀、贪图享受、及时行乐。

(3) 学校教育功利目标失误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应试”一直都是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 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 但现实仍没有太大的改观。高考这根指挥棒使得学校教育充满了功利色彩, 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功利化的教育理念下, 学校教育不仅仅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 更致命的是从小就把人引向一切为了个人的利益、物质的功利去拼搏的道路。学校教育只注重眼前可以看得到的利益、可以作为学校考核指标的业绩, 而忽视了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本质, 遮蔽了教育的真谛。现行的教育体系过多的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学校的升学率, 使得本应排在五育之首的德育被智育取代了。再加上德育方式方法的呆板和僵化, 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状况, 德育效果太差。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 存在着重理论, 轻实践;重说理, 轻管理;重形式, 轻内容的弊端, 而过高要求, 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 也因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2. 主观因素

(1) 大学生理性认识缺乏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关心社会的发展, 凡事有自己的认识, 但大学生涉世未深, 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较少, 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看待问题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 往往将观察了解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本质。随着国际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世界各国的文化在我国传播也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思想, 比较盛行。个人主义思想家片面扩大他人和社会对个人约束的异己力量, 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唯我是从, 一切从个人的需要出发, 置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于不顾, 甚至采取非法手段获取个人利益。把“单纯利己”奉为评价人的行为道德的唯一标准。而这些观点为理性思考不深入的青年大学生所接受, 并成为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依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将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惟一标准, 凡事都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 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2) 大学生价值取向模糊

我国在正处于历史的流变之中, 正处于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 正处于时代变革的的强烈阵痛之中, 旧有的生活秩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正在或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变, 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受到挑战, 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迂腐的观念逐渐被摈弃, 但西方观念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一些消极的思想意识、行为准则、文化渣滓随之而来, 这些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的效应。大学生的社会感知异常敏感, 受复杂环境及新生事物的影响较大, 社会上的某些道德现象滑坡使得大学生原有的道德理念受到冲击, 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性, 使千万颗青春的心灵激荡躁动, 极少数人在这种剧变中无所适从, 造成大学生道德认知与践行脱节, 价值取向非主流化。

(3) 大学生社会角色迷失

十年寒窗换来了金榜题名, 离开舒适优越的环境, 同时也远离了老师和家长的唠叨与叮咛, 在获得人生自由、卸下升学担子的同时, 不免又多了几分迷茫与不知所措, 生活和学习一时间失去了明确的目标, 缺乏对人生目标的定位能力。大学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以往应试教育体系中存在很大区别, 大学的没有了家长和教师的监督, 完全靠自己主动自觉学习。在诸多自由中, 大学生一时难以给自己合理定位, 进行科学的选择。要么他们在别人面前失去自我意识的独立性, 十分关注在别人眼中的评价, 要么随波逐流, 依赖别人而生存;要么自视清高, 与别人隔隔不入。但大学里强手云集, 想要出类拔萃并不简单。因而一些新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会产生压抑、苦闷和失望等复杂的情感, 进而产生自卑感, 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不再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与不成熟的“断乳期”, 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着“发育不全”的现象, 抗挫折能力差、耐孤独能力弱, 一旦受挫往往情绪一落千丈。

三、大学文化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引擎

2011年11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 奏响了文化强国的新乐章。《决定》强调, 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是一个国家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的纲领,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向导, 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是最根本的, 尤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 包含人的个性的充分展现和自由发展、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人的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四个方面。高等教育首要的使命便是育人, 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 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更重要的是高关系到社会未来的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准建设者, 他们的精神面貌、思想状况与道德素养关系到公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 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思想活跃, 愤世嫉俗, 针砭时弊, 但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 看待问题缺乏深度和理性。因而有必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切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大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可以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发展, 只有将其培养成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用人才, 才能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 各种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 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发展,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积极引导, 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某共识、在多变中求发展。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基地, 培养心性高雅文化人才的重要摇篮。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以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宏大基础,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道中有文, 文以载道, 努力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形成我们这个民族共同的主流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和情感态度。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路径

正规的学校教育很难改变一个无赖的品质。但是, 很多愿意按道德规范行事的学生在面对社会时, 会因不了解其中潜在的道德问题而无法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而另一些学生则要到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时才会意识到其中的道德问题。高校要有所作为, 要为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创造尽可能多的条件, 以免学生走弯路。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 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准, 对大学生进行开放性和宽容性的机制引导, 注重培养大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性认识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情况,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以理服人, 让学生懂得道德思维的艺术, 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建立起道德信仰。

1. 注重德育发展的优先性

德是对智慧的追求与探索, 对善的尊重与热爱;对美的欣赏与创造;对知识的深思与体悟。大学向来都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 并将其视为自己使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英国教育家纽曼认为, 大学的使命是培养良好的公民, 并随之带来社会和谐的发展。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引用一位学者的话来描述道德哲学讲座, 这类讲座, 被视为大学课程体系的顶点。它旨在充实、完善学生大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 明确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这样一来, 他们就更注重培养毕业生的道德敏感性和识别力, 以便他们在今后使用所学知识时, 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 以及学生个人相互协调、彼此合作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因而,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定要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从长计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 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环境作为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对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发生反作用, 又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迁移默化的塑造作用。人是社会系统的一分子, 无时无刻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人的一生都在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着所处环境中的各种社会团体的行为标准与价值取向的影响。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大学本身所蕴含的历史积淀、文化氛围、学术精神和文化传统, 使学生不仅在知识和行为规范上, 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和精神上, 成为大学所包含的思想和信念的继承者和体现者。因而, 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对人的熏陶和影响, 主动积极塑造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大学精神, 形成高雅厚重的和谐校园文化。开展科技、人文、社会、艺术等多种形式, 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与合作的意识。通过高品位、高情趣、高层次、多侧面、多形式的校园文化熏陶, 增强辨别是非、正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 使之充分领会文化的深刻内涵。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让大学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去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 升华人格, 完善自我。

3. 重塑高校教师的人文性

社会转型时期, 价值多元化使得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冲突。教育的目的要超越“物本”, 弱化教育的功利性, 回归“人本”, 使人成为他自己,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为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人力, 更注重人性的发展和完善。亚里士多德曾精辟地论断过, 要想有美德, 就关注那些有美德的人。教师的高尚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起到隐性的榜样。可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 社会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教师的人文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高校即时认识到教师人文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可没有一所学校将此作为教师聘用的标准, 因为这个标准太模糊, 离学校以学习和研究为目的的初衷相距太远。因而, 大学教师要主动、积极地提高人文和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使自身在“知识”“能力”“人格”三方面积极引导和影响学生。

4. 注重人文与科学的渗透性

当道德完全丧失了其积极的个人功能, 而成为一种纯粹束缚人的精神发展枷锁时, 道德的社会功能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学校德育不应是脱离现实利益关系的绝对超越, 而应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超越性与适应性的统一。高校要把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在传输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要系统地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使之建立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 具有科学性和坚定性。高校在专业的设置可开发上, 要充分考虑到人文精神具有的开启心智、提高修养、磨砺意志的积极作用, 注意人文社会学科与自然理工学科的交叉与渗透。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提倡的“名著课程”对我国推行通识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来讲, 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因为名著都是各时期、各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积淀, 对后人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5. 探索教学方式的时效性

德育工作要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感知去学习区体悟。因而要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 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 利用各种方式激起大学生的感知体验, 使学生动起来, 在行动中体会道德的力量, 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启智慧。尝试采用讨论的形式组织课堂讨论来鼓励学生认识道德问题, 提出有力证据, 最终得到一个经理性思考的结论。通过高校德育课进行反复讨论和努力识别道德问题, 弄清问题的关键, 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 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推理能力, 使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更加贴近生活,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稳步地向前发展, 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提高。讲授基本理论时应注重运用一些故事性强的历史事件、反映人物品格风范的事例、现实生活中与理论联系紧密的重大事件、民间的一些谚语和学生中的流行语等。

胡锦涛同志强调,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已经作为构建和谐文化的中心环节, 摆在重要的位置。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强则国强”的论断, 大学生应以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我, 不断完善自我、陶冶自我情操、规范自我行为, 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摘要:大学文化是文化强国的基础, 是国际竞争软实力提升的引擎, 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亟需大学文化引领, 注重德育发展的优先性、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性、重塑高校教师的人文性、注重人文与科学的渗透性和探索教学方式的时效性,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筠榕.内隐认知理论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 2011, (8)

[2]林雪珍.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浅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3]毛德胜.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应有相应的评判标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1)

[4]马振远.把握“和谐”理念,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6)

[5] (美) 德里克·博克著, 徐小洲译.走出象牙塔[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9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问题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是宝贵的人才资源, 他们作为接受教育机会最多的群体, 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具有率先的示范和传播先进文化思想的作用。然而, 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却存在许多问题, 亟待解决。

1、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在利益面前, 有的大学生只是考虑自己, 个人功利主义的表现极其明显, 例如:在选班委时, 有的学生为了能竞选成功, 私下拉选票;在评选奖学金和贫困生奖学金时, 很多学生为了自己有个名额和班主任争执, 闹情绪;有的学生穿着名牌服装, 用着高档手机却要申请贫困生奖学金, 很少有人去考虑将贫困生奖学金给予真正需要这笔钱的贫困学生。对于集体活动, 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就参加, 对自己无利就不参加。

2、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普遍存在

有的大学生将钱作为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标, 认为有钱就拥有了一切, 即使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差, 只要有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甚至认为社会上靠坑蒙拐骗得到钱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没有必要去讨论其是否存在道德问题, 无关良知问题。有很多学生认为榜样力量只是自我炒作, 没有实用性, 能有份工作, 能挣到钱才是最根本的生活目的。

据笔者了解, 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一般月平均在500—600元之间, 有的学生消费在1000元以上, 有的甚至在2000元以上, 个别学生把提前消费或超前消费作为新潮, 借钱消费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甚至有大学生用父亲卖血换来的钱上网聊天, 结交网友, 打长途电话, 整日旷课, 最终被勒令退学。

3、爱情观狭隘、欠缺家庭责任感

如今随着相亲节目的盛行, 大学生对于“有房、有车、有型、有款”这种“新四有新人”的择偶条件也一致认同。“嫁富二代、官二代”, “娶千金, 攀高枝”成为大学生的婚姻的追求目标, 将金钱作为爱情的筹码。曾出现家长陪同大学生女儿参加“富二代”的相亲海选, 还力挺自己女儿很优秀, 应当加入豪门。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每个高校的“亮丽”风景,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 造成“大龄剩男剩女”问题的加剧, 很多家庭为孩子资助“恋爱经费”, 鼓励孩子在大学期间谈恋爱, 以避免成为“剩男剩女”。然而很多大学生对大学时代的爱情只是抱着“不求天长地久, 但求曾经拥有”的态度, 只是想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多一份感情经历。

除此之外, 与对待情侣的热情相比, 大学生对待父母的冷漠不禁也让人痛心, 很多大学生很少打电话问候家人, 只是在没钱时才给父母打电话催要生活费, 目前的“啃老族”现象也屡见不鲜。

4、思想偏激, 心理问题严重

目前, 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例如, 清华大学刘海洋把硫酸泼向狗熊, 仅仅就是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 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成都某名牌大学的大四男学生将一只仅三个月大的小鹿犬活生生放入微波炉中烤了1分多钟;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仿真枪绑架两名女生;天津大学生马晓明因退学后害怕父母失望, 先想到自杀, 继而因担心自己的自杀会引发家人的伤心, 勒死奶奶砍倒父亲;更有大学生在新生入学军训时跳楼自杀, 在跳楼前该男生曾说过饭菜不合胃口, 衣服不会洗……这些偏激的行为, 暴露出很多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思考问题的角度过于狭隘, 只求一时的感官刺激和心理满足, 却忽视生命的宝贵。

5、行为散漫、缺乏纪律观念

大学生在课堂上睡觉, 聊天, 剪指甲, 嚼口香糖、旷课等行为屡禁不止。宿舍里随意饲养小动物, 食堂和教室里乱扔垃圾, 严重影响校园的环境卫生。有的大学生夏天穿拖鞋、吊带、甚至睡衣去教室上课。

二、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问题的途径

1、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

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家长应当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不要过多给予生活费用, 以避免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要督促孩子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 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要磨练孩子形成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成为一名有担当的社会人。

2、教师积极引导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最佳摇篮,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质量, 所以老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就要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 不仅要教授知识, 更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做事”。要改变“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思维模式, 教导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从小事做起, 老师也要做到言传身教, 严格要求自己, 在点滴行动中感染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境界,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3、创建良好的校园生活氛围

学校要创建良好的校园生活氛围, 使学生充实大学生活。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 认为自己寒窗苦读总算熬到头了, 应该好好享受了, 便对学习逐渐松懈, 上网、打扑克, 逛街, 成为大学时期的主要生活。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当引导学生以学为主, 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问答和辩论赛等活动, 督使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学习一些专业课程以外的知识;多举办一些学生的社团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让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处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的主导内容, 大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具备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才能带动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来引导大学生成为具有优秀思想道德素质的人才。

摘要:从马加爵案到药家鑫案, 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所犯的罪行让我们触目惊心, 这也反映出了我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何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列举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对策

参考文献

[1]石蕾:《浅析素质教育》, 人文学院。http://wenku.baidu.com/view/732f7af6ba0d4a7302763ac4.html.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篇10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 言教与身教: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并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教诲, 他终身践行着他的教育理念, 是身教的最好例证。 (2) 熏染教育:教育家荀子用“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来形象地比喻环境对人成长的巨大影响。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深远影响。因此,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对推进高校党组织建设, 发挥高校党组织凝聚人心、实现教育教学创新、推动高校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 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1.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对每个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思想道德做出了合乎时代要求的奋斗目标;对还在形成个人品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大学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思想营养、理论武器和动力源泉。在大学阶段, 对每个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不仅是大学生在时代变迁中识时务, 明大体, 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 更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需要。

虽然近些年大学生掌握了比较先进的, 快速掌握社会信息的能力, 在政治觉悟上也体现在要求入党的人越来越多。但是, 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让很多大学生在接受信息中没有任何选择, 私有化、自由思想等资本主义的意识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占有主要的影响作用;对于正直觉悟, 其中大部分大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认识还比较模糊, 对共产党员如何在学习和未来生活中发挥先进性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只停留在功利的角度, 更不用说这些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 共产党的历史有深刻的认识了。因此, 增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让大学生从历史现实社会发展规律等角度, 结合社会现实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史, 全面思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的正反经验, 提高大学生认识社会现象, 坚定大学生对党的信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需要。

高校是社会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对每个能够进入高校的学子来说也是接受新思想、学会新知识、掌握新科技的重要阶段。因此, 高校首先要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渗透在思想教育活动中, 这样才能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保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 使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思想政治保障。其次, 高校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作用, 帮助指导广大师生把“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工作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从而参与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上来。促进他们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学习来带动思想武装, 以思想武装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提升、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工作水平。第三, 教师要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 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最后, 从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入手, 不断提高党员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以党员的先进性和高尚的人格力量来影响和带动校园风气, 从而达到高校精神环境的提高, 从环境的作用上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

1.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使思想道德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作用。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自然属性, 但人的自然属性不能作为人的本质属性, 因为人与社会是相联系而存在的。社会是人的社会, 没有人的存在与参与, 就无所谓社会。人又是社会的人, 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时候, 他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因此,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社会要求大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第一, 强调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的发展, 以培养大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能力为基础, 自主养成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的强大辐射力和塑造力, 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品德、性格、心理和行为取向。第三,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培养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是振奋和鼓舞大学生进取的有效途径, 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坚持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4)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要求,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应性,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5)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准则, 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知荣明耻的道德新坐标。

三、积极探索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机制

1. 实施“五连环系统工程”, 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通过创新活动形式, 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通过提高活动内容, 使活动既有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带普遍性的要求, 又能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成才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具体内容, 使学生感到有收获、有帮助、有提高, 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针对性。 (1) 坚持以“学”为首, 保证学习的及时性、系统性和经常性。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制度比较健全。因此, 要组织大学生对党的理论、政策、指导思想进行系统的学习, 明确方向。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制定科学的规划, 努力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 (2) 坚持以“培”为基, 多方面培养人才、多方面发现人才。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施中, 要有重点的培养人才和多方面发现人才。首先, 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传统形式的组织人才。例如, 可以举行演讲会、歌咏会、朗诵会等培养人才;可以组织搞一些文娱竞赛、体育比赛等培养人才;可以组织外出参观考察, 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培养人才。还要培养和发现能利用高科技手段的组织人才, 例如利用电脑和多媒体, 开展新形式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其次, 对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要坚持以“培”为基, 培养带头人, 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专业或研究方向、学术报告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出专业化的特点。 (3) 坚持以“用”为纲, 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实用性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核心, 它决定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灵魂;而时代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没有创新,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将会丧失活力。因此, 创新活动内容, 就是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体现高校特色。只有内容的创新, 才能满足党员接受教育的需要。创新活动内容, 要在“用”上下功夫。这需要每位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能够把握学校发展的特点, 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 解决群众的关注点, 探索以下几种模式: (1) 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学科发展、学生个人进步, 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联系起来。 (2) 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满足学生需要”结合起来, 不断探索学院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3) 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先进经验”、“师德论坛”、“学术报告”结合起来。 (4) 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三服务三育人”结合起来, 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与育人。 (4) 坚持以“选”为要, 选择学生最关心的人和事。当今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是具备一定的课本知识却对长期的“灌输”内容怀有批判的态度;社会多元化对他们思想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物质的满足程度, 使他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 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敏锐性比较强, 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会根据自己的业务要求去掌握, 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去理解、去运用, 以“选”为要可以探索以下几种模式: (1) 选择德才兼备、有社会经验的思想政治教师与大学生一道开展主题交流。发挥思想政治教师自身在丰富经历中悟到的教育和人生结合的真谛, 运用“同伴”教育的方式教育大学生, 用真理的力量感染他们, 使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激活大学生的思维, 去思考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 (2) 选择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搬到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 开展科研报告会, 开展服务社会, 服务群众活动, 使大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 (3) 邀请专家参与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活动中来, 扩大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力, 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5) 坚持以“做”为本, 活动的内容要坚持从我做起, 从自身做起。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般情况下, 党组织的概念是抽象的, 党员的形象是具体的, 人们对党组织的认识和了解往往通过党员的外在形象和具体表现来实现, 如果党员素质不高, 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必然会造成对党组织的曲解。因此, 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要求党员坚持从我做起, 从自身做起, 以“做”为本, 树立党员这面凝聚党心、民心的精神旗帜。

2. 采用五种思路方式, 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论上进行创新。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特点的新方法, 确保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1) 用“问题”启发思路方式, 统一认识,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质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从大学生特点出发。对发现的问题, 用“问题”启发思路方式, 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 统一认识, 使大学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 用“互动”启发思路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创新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体系, 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如在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知识方面, 用“互动”启发思路方式, 进行座谈, 互相启发, 互相激励,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3) 用“求变”启发思路方式, 实现创新思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 用“求变”方式进行启发教育, 使大学生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等各项工作中勇于争先, 成为业务骨干, 成为各个方面的先锋模范。 (4) 用“举例”启发思路方式, 注重实效,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质量。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 读书学习可以提高思想认识, 用“举例”深刻反思也会提高思想认识。对成功可以总结经验, 取得理论性认识:对失误可以吸取教训, 并从中发现和确认新问题。在解决新问题过程中, 使思想认识升华到一个新高度。 (5) 用“难点”启发思路方式, 永保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中国发展的转型期, 在社会生活逐渐多元化、社会局面不断更新、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情况下, 用“难点”启发方式, 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性社会的信心。

摘要:本文在充分认识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实施“五连环系统工程”, 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提出采用五种思路方式, 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新机制进行理论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机制,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德强, 赵志淘.论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的构建[J].思想政治研究, 2005, (1) :190.

[2]施卫省.创新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工作[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3, (管理工作专辑) :78-79.

[3]姚大斌.浅谈高校党日活动的改进和创新[J].南方论刊, 2005, (5) :18-20.

[4]施卫省, 刘基林, 李晓明, 等.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J].高校教育研究, 2008, (6) :38-39.

[5]伍锦昌.提高高校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创新探索[J].高教论坛, 2006, (6) :15-17.

[6]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5-7.

[7]施卫省, 刘基林, 刘海民, 等.学习科学发展观, 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模式[J].学问, 2009, (19) :80-81.

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篇11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学生,环境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53-01

参加工作的几年来发现,在日趋激烈的升学竞争下,如今的90后中学生――特别是像我们所在的乡镇中小学学校的中小学生的文明素养大大降低,人文价值失落,甚至学习成绩也大辐下滑。我国著名学者叶稚珊曾指出:“人文和科技相比,人文更带有导向性,科学家本身的思维也离不开他自身的人文素质。”并且,我国古人的启蒙教材《三字经》就强调,“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仁、义、礼比智更重要。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过:“如果没有德性,知识越多,造成的罪恶越大。”

因此,我认为各学校在稳抓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还得利用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如此一来,学校才能真正的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根据许多乡镇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大方面来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

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都在强调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因此,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也非常重要。

1、各位教师第一要加强文化修养

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能够掌握最先进的、最新潮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教学方法,掌握不同时代的孩子的个性特征、精神风貌与文化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因村施教,因地制宜,才能不断的适应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

2、各位老师特别需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我相信,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至少有一位他特别的老师;我也相信,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的心中是最值得他们信赖、尊敬和崇拜的人。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强调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对自己提出比对学生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在教学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表率,树立好形象。在教师队伍中,也要互相争优创先,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竞争与攀比。

二、学生是学校教学与生活的主体,是学校、社会与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学校的前途、社会的进步与祖国的命运。学校,除了为学生提供学习与探究的平台,还应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今天在新课程理念下,道德素质的培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大前沿课题。加强道德素养的熏陶能够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和谐的校园文化又能以感染、凝聚、激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方面发展。

1、建设优美宜人的自然环境。所谓风清气爽精神百倍,就是要我们生活在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中。所以学校应该种植多种多样的花草树木,营造一个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首先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到学习的快乐。并从各个角度张贴说明、标语,使同学们认识各种花草树木及培养与它们和谐相处的意识。

2、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贴上一些名人名画、名言名句、常规行为警示语,让学生从名人名画、名言名句中去感受体会学习的意义与快乐,用常规行为警示语告诫提醒自己的一言一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充分有效地运用校园广播,发挥它的宣传、教育、感染作用和影响力。学校的广播不应该只是播放廣播体操、通知,还应该是同学们陶冶情操、塑造和提高人格魅力、学习知识的一种工具。

学校可在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革命歌曲、经典老歌,可播放一些重大新闻,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注意:对于做错事的学生,我们不能通过广播进行批评),以及给同学们进行心理疏导。每班可有一名或多名通讯员,负责收集、整理和阅读同学们的感想、心得、优秀作文、新闻等。

4、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徒的课外生活,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课外兴趣和合作探究能力。

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研究 篇12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对策

作为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一批批思想先进、道德高尚、有目标、有理想、有知识、有技能、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现代的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思想最为活跃、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可以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成败的,直接影响到全民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在新时期的知识时代,充满人才竞争的年代,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月激烈,国家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家的成败兴衰都要取决于现代大学生有没有一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不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来决定的,因此,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就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为了学习的最终目的、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我们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单单要传授给大学生知识、把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帮助他们可以获得为掌握社会服务和创造自我价值的本领,还是要将学生培养呈道德高尚的良才,那么在高校学生都是为青少年,学习和就业之间的跨越度很小,如果没有将在校的时间给予充分的利用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将来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社会,就会很轻易的被困难达到,很容易走向歪路,最终偏离人生的正确导向,旦那样将会给学生一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怎样加强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摆在我们眼前首要解决的难以之一。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

1.1 学生在成才的目标和人际交往上来讲,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方面的倾向是非常严重的,学生们严重的缺乏社会责任感、大多数的大学生只重视自身的个人价值,将社会价值完全忽视,社会人责任心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对于各类社会中的问题,经常以旁观者自居而恣意评论或多加抱怨,在自身的责任行为上没有担当,只是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另外学生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多数的学生功利主义倾向非常严重,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是过分强调自身个人的利益,没有学会换位思考,没有关爱他人的苏伟,只是注重实际和实惠,甚至还有丧失道德原则和底线的低速行为也不为罕见。

1.2 学生在个人的信意志上都是急于功利,没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大多数的学生都渴望自身可以成名成才,是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都只是强调偶然性和暂时性的因素,严重的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例如只是幻想可以一下成名成才,但是自身的意志非常薄弱,不肯吃苦,抗压能力又差等多方面。

1.3 学生在道德修养和自律方面,诚信完全缺失,都知道诚实和讲信用是良好的拥有高尚品格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大学生就应该是青年中诚实守信的楷模的,然而非常令人遗憾,现在的大学生严重的缺乏此项良好的品质和行为观念,例如学生们在考场舞弊之风是很盛行的,还有很多的学生甚至还愿意左作弊的枪手。

二、提升当代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2.1 弘扬“仁”“义”道德精神,激发大学生关爱他人和社会,追求人际和谐。

“仁”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己欲立而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义”包含“正义”、“公正”和“公平”等。强调“仁”的合理之处在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尊重,乐助才可能享受“多助”;没有人永远强势或弱势,关爱他人实际上是自身权利和资源的让渡和调剂,利人、利己。引导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这一传统道德所蕴含的智慧和作用,才能自觉弘扬其要义,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重视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奉献,学会爱别人、爱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

2.2.. 弘扬谦敬礼让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平等、宽容的健康人格。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实践证明,谦逊则好学,虚怀若谷才会不断进取。而礼让是人生必备的美德,它既是十分有效地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极能体现一个人的心胸和涵养。汲取这个传统美德的养分,有助于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和他人,学会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对待得失成败上更加泰然和从容,善于认可自己,欣赏他人;在处理人际矛盾中,减少极端思维和行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并学会自省,避免“自矜”、“自是”等不良习惯,培养平等、宽容等成熟健康的人格习惯等。

2.3. 弘扬“智”、“信”精神,帮助学生确立明辨是非、从善如流、恪守诚信、知行合。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并不匮乏,但许多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精神。传统道德中的“智”,不仅包含知识、技能,也包括学习精神、认识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抉择和坚持。“信”,主要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诚实守信”

参考文献

[1]马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北方经贸.2003.(3).

[2]罗月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

[3]杨明;试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6.

[5]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6]零东智.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透视[J].西北医学教育。2008,3

[7白霞.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刍议[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

上一篇:妇幼保健院的财务管理下一篇:魅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