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2024-07-01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精选12篇)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1

摘要:在确定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自身职业素质评价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调查, 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学生职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于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 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尚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的需求。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需要学生、高校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

随着经济全球化, 我国企业产品结构和技术也随之发生变化。现代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 从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对其职业素质进行综合评价。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 应积极变革, 紧密围绕企业和职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依据企业和职业对人才的标准, 构建合理的职业素质模型及评价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不仅能符合当前企业的标准, 而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适应现代化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更加符合现代职业的要求。

一、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即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工作形象、工作态度、工作道德, 具备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发展性、整体性等特征。职业素质是学生对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其表现形式分为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衡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时, 用人单位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等内在素质作为根基部分, 将职业技能等外在素质作为支撑职业生涯的表现部分, 二者的比例一般为6.5:3.5。

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检索文献资料、网络数据库检索等方式广泛收集各种职业素质指标, 对指标进行归类、整理, 剔除掉一些相对不重要的素质, 通过因子分析法, 最终确定了如表1所示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指标。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自我评价

本次调查通过查阅文献、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在查阅文献和与企业进行座谈会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明确企业对学生的期望, 设计初步问卷, 并通过深度访谈来完善问卷, 最终确定本次问卷的结构与评价指标。在调查中, 学生认为自己最具备竞争力的是专业技能和实习经历, 所占比例均为36.36%。表2为按顺序列出的学生认为企业最为看重的和自身不足需要提高的职业素质。

三、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评价

通过对企业进行满意度调查, 不仅可以衡量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同时可以使学校充分认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更为重要的是, 它可以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 使学校能够了解企业对学生的期望, 客观分析企业对学校培养学生不满意的原因。据此, 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各个环节进行调整, 构建合理的人才素质模型, 增加企业的满意度, 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满意度调查要求具备全面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客观性, 所选择的指标应当是企业认为很重要的, 最为关键的指标。同时要保持指标项目和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有利于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问卷从企业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对现在毕业生的实际表现二个方面进行, 围绕企业最关注的员工知识、技能、综合素养、成就动机几项考量因素来设计问题, 确定指标。问卷采用文本形式进行, 以李克特量表的5级衡量尺度进行计分, 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 2分代表不满意, 3分代表一般, 4分代表满意, 5分代表非常满意。本次调查所选择的企业类型均为装备制造类企业, 共发出问卷120份, 回收问卷115份, 回收率95.8%, 有效问卷112份, 具备普遍性与代表性, 可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在本次调查中, 企业最期望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实践工作技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企业认为学生所最欠缺的素质中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吃苦耐劳的精神;抗挫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相关工作实践能力。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装备制造类企业对学生的实践工作技能最为看中, 排在第1位, 同时, 在企业认为学生最欠缺的素质指标中列第4位。仅有5.3%的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表示非常满意, 有17.4%的企业表示比较满意, 有33.3.3%的企业表示满意, 有38.8%的企业表示一般, 有5.2%的企业表示非常不满意。由此可见, 装备制造类企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看中, 而学校在实践技能环节方面的培养取得了企业一定的认可, 但尚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的标准, 应在培养过程中近一步强化。

在企业对学生期望的素质中, 吃苦耐劳精神排在第2位, 而在企业认为学生最欠缺的素质中则高居在第1位。在此项中, 15.4%的企业表示很不满意, 46.1%的企业表示一般, 21.3%的企业表示比较满意, 17.2%的企业表示满意。只有38.5%的企业认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尚可, 可见, 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意志品质是当今高职教育非常突出的焦点, 这是今后高职教育所要重点加强的部分。同时, 这部分的问题仅依靠学校教育无法完全改变现状, 需要由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方能产生更好地效果。

在企业对学生的期望素质中, 专业知识排在第3位。而在调查中, 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 非常满意的18.3%, 满意的32.6%的, 比较满意的26%, 一般的23.1%。可见, 企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还是比较满意, 这也看出, 学校对学生知识传授方面, 还是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思考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来看, 在保证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 企业目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优良的个人品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的献身精神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1. 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这一主题, 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要求, 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素质关联度高、使用率高的专业知识内容, 并根据职业的不断变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为目的、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拓展。

2.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 提高综合职业竞争力

在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 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 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 还要勇于实践, 从知识学习、科研活动、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各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同时, 高职学生应主动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 到企业第一线去, 从而了解社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认清形势, 合理定位, 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3. 用人单位要加强与学校的联合, 提供学生职业素质发展平台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 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 但是却发现很困难。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 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 自己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企业参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 提供实习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 直接提供实践知识, 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 发现企业与学生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既有一致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学生职业素质的自我评价要高于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这个数据表明学生就业难的很大原因在于学生自我评价不准确, 定位不合理, 其总体职业素质要低于企业要求。现代企业和职业要求工作者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 同时还要具备通用技能, 而通用技能在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中所占的权重在不断扩大。而根据企业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评价要高于学生的工作态度, 因此, 学校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侧重增加实际操作课程, 在专业技术上能够进一步强化。总之,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需要学生、高校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

参考文献

[1]高维春, 谭旭, 黄双龙, 等.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 2011, (7) .

[2]张有根.谈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质培养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20) .

[3]欧华.高职学生非专业性职业素质培养新探[J].教育与职业, 2010, (33) .

[4]唐义锋.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36) .

[5]邱学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2

在我们毕业后,就将面临着就业的问题,在事业中,专业知识是重要的,诚然,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人家招你干啥?但也不能否认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那么,什么是职业素质呢?

职业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身体其他方面的一些生理特点;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因此可以说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对于职业素质的这种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素质首先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和发展起来的。

2、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

3、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就比较相对稳定,比如,一个品质好的学生,由于品质稳定,他总是能正确的对待别人,对待自己。

一般来说,职业素质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职业性: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

2、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

3、内在性:职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我们常说,“把这件事交给某某师傅去做,有把握,晴放心。”人们之所以放心,就是因为他的内在素质好。

4、整体性: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人的素质有关的。一个从业人员,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但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质差,就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相反,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但思想道德素质较差,同样,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所以,职业素质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5、发展性: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实现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素质具有发展性。

职业素质主要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我通过查找资料和询问大

二、大三的学哥,我总结出我们专业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热爱专业,爱岗敬业,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的问题;具有健康的体魄和美好的心灵,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品质。具有理智、真诚、坦荡的性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比较一下自己,发现我还有缺点需要改正,这样才有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怎样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优势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状况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调查

课 题: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B3042103)。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也是普遍现象,高职学生要想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迅速适应从学校环境到社会环境的转变,更需要努力培养企业所看重的职业素质。为了准确把握在校高职生的职业素质现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需求,从而为高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高职生的就业优势和社会认可度,笔者对本校各专业学生以及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

一、职业素质的概念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炼等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高职生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忠诚度、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如果用“冰山理论”来解释,大学生职业素质可看作一座冰山。海面之上的职业形象、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等是显性素质,占冰山的1/8,这些可以通过学历、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或专业考试来验证。海面之下的职业道德、意识、态度、作风等是占冰山7/8的隐性素质,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许多企业不愿招聘应届生的真正原因就是,他们在显性素质方面(如职业知识、技能)基本能符合要求,或通过短期学习可以获得,但企业更关注的职业操守如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忠诚度、信誉等隐性素质,应届生因缺乏有意识的培养而比较欠缺,企业不愿为此埋单。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现状

课题组向本校各教学学院各个专业分发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2份。向前来学校进行校园招聘的65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5份。

1.学生自评

在调查中,学生对自身职业素质自评平均分最高的两项分别是敬业精神和适应能力,最低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45.03%的学生自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般,45.16%自评忠诚度较好,46.52%自评敬业精神较好,46.08%自评适应能力较好,41.53%自评心理素质较好,40.34%自评社会责任感较好。

当问及“参加应聘时企业最看重什么”时,20.03%选择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24.15%选择自身发展潜能,26.24%选择工作态度,23.56%选择个人综合素质,9.43%选择工作经验,10.07%选择文凭和学历。

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职业素质是什么”时,2.03%选择专业知识与技能,0.95%选择忠诚度,0.41%选择敬业精神,0.52%选择适应能力,0.68%选择心理素质,0.75%选择社会责任感。

2.企业评价

在调查中,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平均值最高的是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最低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56.48%的企业评价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一般,56.21%评价适应能力较好,49.12%评价心理素质较好,34.16%评价敬业精神较好,54.23%评价社会责任感较好,35.32%评价忠诚度一般。

3.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当问及“企业最关注学生哪些职业素质”时,排列顺序是: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适应能力、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是企业员工素质的竞争,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健康的身心,有较好的抗压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善于沟通的人才,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将团队的能量最大化。

三、思考与总结

在职业素质总体评价中,企业与高职生评价分值最高的都是敬业精神,其次是社会责任感或适应能力,最低的都是专业知识与技能。因此,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时,要以企业的需求为风向标,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高职生有别于本科生的就业优势。

企业与学生自身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总体评价分值都不高,处于中等水平。这也可以间接解释为什么出现高职生找工作难、高职生频繁跳槽以及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需要学校、学生、家庭、企业、社会各方的力量共同协作。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在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高职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成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4

相关研究以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 在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2005级和2006级的学生中选择调查研究样本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49份, 有效回收率89.8%。被调查者的情况基本上能代表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状况。

中职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具备初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调查发现, 高达98.9%的学生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法律素质是中职学生的必备素质之一, 普遍认识到法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高达89.8%的学生认为作为子女一定不可以因父母要求就去偷别人的财物;当在参加勤工助学或利用课外时间在外打工, 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有66%的学生选择利用法律手段解决, 有17.1%的学生借助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只有极少数学生选择了非法手段, 说明绝大部分学生是非分明, 在大是大非面前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但是如果法律和感情相冲突时, 学生的法律立场就显得不够坚定, 比如, 当至亲或密友找其借钱时, 只有14.5%的学生会要求对方出具借条, 大部分学生没有选择这么做, 原因是碍于面子、信任对方或根本没有想过原因, 说明在中国重人情的社会里,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 学生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 发票是消费者购物的凭证, 也是当所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消费者要求商家修理、更换或退货以及索赔的依据, 因此, 不论所购商品价格高低, 均应要求商家出具发票。但在调查中, 学生却很少有这样的维权意识, 只有14%的学生坚持在上街买东西时向销售者索要发票, 42.3%的学生选择大额购物时才索取发票。在回答“是否愿意为一块钱去打官司”的问题时, 39.2%的学生认为赢了官司输了钱应放弃打官司, 说明学生的维权意识还不够强, 只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并且带有很强的实用色彩。

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但仍显不足, 甚至在法律观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调查发现, 只有3.1%的学生认真阅读过我国的最高法———《宪法》, 有30.7%的学生从未阅读过该法。而《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和《刑法》这些基本法律也没有全部被学生认为是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 连学生自己都承认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还很不够:认为目前已有的法律知识不能应付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或者远不够用的学生比例达到54.4%, 不一定能和不能辨别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违法的学生数也占到了全体学生数的61.9%。在对待具体的法律问题时,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法律知识比较欠缺, 比如, 虽然76.4%的学生知道盗窃1500元现金是违法犯罪问题, 但还是有23.6%的学生仅仅把这种行为当作道德问题和违纪问题, 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 但仍显不足。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 (两个年级都有超过87%的学生选择是最重要的途径) , 更应该加强法制教育。由于法律知识的不足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生在法律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 在回答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时, 两个年级的学生都把“青少年自身原因”这个选项放在第三位, 而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社会与学校法制教育因素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过分强调客观因素的作用, 其他有关法律观念的题目正确率也不高, 说明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法律观念还普遍存在, 亟待加强法律教育, 消除或减少学生法律观念误区。

对法制现状不太满意, 司法信心偏低调查发现, 对当前法制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占多数, 比例合计为66.6%;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学生比例只有34.1%。高达78.2%的学生认为我国不可能消除司法腐败或对此持怀疑态度, 说明学生普遍对我们国家的法制现状不太满意, 反映在学生对待法律问题时, 司法信心偏低。比如, 对于“私了”和“寻求法律援助”的倾向性, 只有33.6%的学生选择后者, 甚至出现“私了解决不了, 才寻求法律援助”的尴尬局面, 并且这个比例还占到60.8%。这说明依法治国, 树立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坚定信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生学习和运用法律的意识较高, 普遍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但有知行不一的现象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学习和运用法律的意识较高, 普遍注重法律的实用性。比如, 在学习法律的目的上, 选择“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提高综合素质”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分别达到89.1%和85.1%, 远高于“为社会伸张正义” (38.3%) ;对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热点问题偶尔关注和基本不关注的比例为54.6%, 而对生活和工作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最感兴趣, 有60.4%的学生选择经常关注。此外, 虽然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但当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 学生心中的天平往往会摇摆不定甚至偏向后者, 出现知行不一致的情况。在答“会否自觉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问题时, 明确回答“会”的只有24.3%, 答“视情况而定”的则占到64.8%, 并且2005级学生直接选择“不会”的比例比2006级高11.9%。此外, 如果出现亲朋好友犯罪, 或做了违法的事侥幸逃脱法律制裁的情况, 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会举报或者劝其自首, 感到高兴、听之任之和不知道怎么办的学生却占了57.7%。而如果明知某种行为是违法的 (不包括犯罪) , 但对本人有好处, 虽然大部分学生选择“不去做”, 但选择“会去做”、“只要不被人知道就做”和“权衡利弊大小之后再决定”的学生的比例还是达到了33.2%。考虑法律后果的同时也考虑个人的利益, 是被调查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建议

学校须正视中职学校学生法律素质存在的问题, 既不能熟视无睹, 也不能过分夸大从上述调查分析可知, 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在同年龄群体中基本处于中等或稍偏下的水平。并且, 学生总体行为表现是好的, 是向善的, 偶尔出现一些违纪违法行为, 情节也是比较轻的, 大多是思想认识的问题, 是可以通过教育给予指正的。即使极个别学生或学生群体出现较严重违纪违法行为, 只要不是非得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也应以教育为主, 争取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学校切不能动不动就开除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把他们推向社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学校应坚定不移地加强法律课程建设, 构建多学科共同参与的法律教育体系法律课程虽然不是专业课, 不会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会明显增加学生求职砝码, 但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法律课程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将学生塑造成遵纪守法的公民、促进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减少校园违纪违法现象、构建和谐社会和依法治国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因此, 学校应为法律课程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软件和硬件环境, 在课时安排、教室与实践场地及设备建设、师资培训、活动经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另外, 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目标并不是法律课程就能达成的, 还需要德育、心理、艺术等方面课程的配合, 学生有了端正的思想、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艺术修养, 综合素质才能提高, 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学校法律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应该能让学生乐于学、学得进和学而有用学校的法律教育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中职学校的法律教育目标毕竟不是培养法律专门人才 (司法和警察等专业法律学校除外) , 只是普法教育。因此, 应选择体系科学、内容实用、适应时代发展和中职学生特点的法律教材, 突出教材的时代性、实用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教给学生实用、急用的知识。应多用讨论、辩论、模拟法庭、小品表演等启发、互动式教学, 善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进行直观感性教学并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多点儿案例考查, 少点儿死记硬背, 多点儿实际运用, 少点儿理论分析, 重要的不是学生死记硬背了什么, 而是使学生对是非善恶有进一步的法律认识。

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齐抓共管, 促进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不断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不是一项孤立的工程, 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 需要多方配合才能取得成效。其中, 学生本人的主观努力很重要, 而遵纪守法的家长、学风浓郁的学校和良好风气的社会则是学生法律素质提高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摘要:以广东省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研究样本, 对中职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具备初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但仍显不足, 甚至法律观念上还存在误区;对法制现状不太满意, 司法信心偏低;学习和运用法律的意识明显较高, 普遍注重法律的实用性, 存在知行不一现象。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 本文还提出了提高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思路和一些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法律素质,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张淑玲.大学生法律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法学杂志.2002, (1) .

[2]杨志坚, 刘筠筠.大学生法制观念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2, (8) .

[3]教育部, 司法部.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N].法制日报, 2002-10-20.

[4]唐善茂, 莫凌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销售员职业素质模型调查报告1 篇5

一、销售员职业概况和素质要求

对于动物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男生卖饲料,女生忙转行”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思维定式。作为一名动物科学专业的女生,同时是一名想要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女生,这无疑是一场考验。尤其是在专业老师和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们给我们讲述的从业压力之后,“就业考验”俨然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我们小组男女比例为5:1,我们将从女生的角度出发,调查、分析并且认定:女生也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销售员。针对女生不适合从事饲料销售这个问题,我们小组成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访问相关从业人员并针对销售行业人员详细制定一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和分析,基本上定位了饲料销售员职业素质模型。我们认为,不管做哪行哪业的销售人员,一些特定的销售素质是相同的,即所谓的“通用素质”,如责任心、诚信、一定的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等,但凡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具备这样的素质,所以我们就不在这方面做不必要的阐述,直接转向作为一名饲料销售员应有的专业素质。

曾经,有一个叫圣路可的顾问公司根据行为科学开发出了关于饲料销售人员应具备的7项核心技能,分别是:行业知识、客户利益、顾问形象、行业权威、沟通技能、客户关系和压力推销(王汝军、侯明全,2004)。我们认为,这些对于一名初入销售行业的新手来说,同时具备这七项核心技能不太现实。而之所以有基层销售、销售代表、销售主管与销售经理这样的级别之分,正好说明了这是一个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在职场中摸爬滚打、通过实践逐渐获得这些能力,才能从一名基层销售做到销售代表,在做到销售主管,进而成为销售经理。初入职场的我们没有多少销售经验,只能从一名基层销售人员做起,但是我们需要明天该做什么,怎么做,这就是我们此次做销售员职业素质模型的目的。

二、素质模型

我们小组所采用的模型为“素质冰山模型”。

以下内容为从表象→潜层:

 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

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 知识:指某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 社会角色: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即内在自己认同的本我。

 品质: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与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

特征。品质与动机可以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 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

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个人在工作中的绩效水平由素质的五个层次的综合因素决定,既有易于感

知的只说、技能与行为,又有难以被挖掘与感知的潜能。更进一步的,“水面上”知识与技能等仅仅是冰山一角,“水面之下”的更宏大的潜在素质,对绩效起到更大的决定作用。

三、素质和绩效的建立

作为一名基层饲料销售人员,行业知识自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了整个畜牧行业的政策法规、市场航向以及饲料与养殖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对内要了解本公司产品、服务,了解特定行业应用,对外则要了解市场及竞争。对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个方面需要大大加强,虽然专业课上学到不少相关知识,但都是理论,而且知识是死的,应用到实际中还需要视情况做出相应改变。行业知识同时还包括客户曾经或正在从事的其他行业的相关知识,也就是说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这方面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如有些客户曾经是企业工人、待业青年、政府职员等,了解这些行业信息,有助于我们与客户交流,谈话的内容获得客户的认同,就能赢得客户的好感,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一名知识面广博的销售人员往往更容易成功,毋庸置疑,销售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快速的得到他人的喜爱对一名销售人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加分优势,而得到他人喜爱的一个便捷手段就是能够快速的与对方找到共同的兴趣点,也就是俗称的“搭上话”,在这个时候,如果一名销售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面,那么这一过程必将顺利很多,很多时候,一些原本不宜谈成的项目可能就在双方看似与主题无关的聊天中谈妥了。

其次,勇气是促使我们销售成功的另一项“必不可少”。对我们这些刚刚涉足

这一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勇气更加难能可贵,因为最难的往往就是迈出第一步。“勇敢减轻了命运的打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利特的名言,对于销售员来说,随时可能被客户拒绝,也就是说,打击无处不在,对于有勇气的人,这种打击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迈出这一步的人,这打击恰恰成了扼杀他全部勇气的杀手。要做一位勇敢的销售尖兵,必须明白销售中影响、摧残销售勇敢的原因,这样才能持久的保持销售勇敢性。(马继圣,2011)我们将摧残销售勇敢的原因总结为三个字:怕丢脸。有人说现代社会中最泛滥的职业就是销售员,不论在写字楼里还是在家中,或者在路上甚至是在休闲场所内,推销员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有些人可能一听到“推销员”三个字就惟恐避之不及,所以当推销人员找上门来时,人们一般都会表现出极度的厌烦情绪,其实这点是无可厚非的,真正勇敢的人是不会介意别人的厌烦的,也就是不怕丢面子,勇敢的销售员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成功了才不会丢脸,你会让客户尊重!作为一名勇敢的销售员,不得不承认,只有现在多丢脸,将来才会少丢脸,最终才会不丢脸。

所以在销售员泛滥这样一个大前提下,沟通技巧就很重要了,这也是我们定位销售员素质模型的第三点。有一个做销售的前辈这样告诉我们:想做销售,你就得对自己的客户像亲人一样亲热,你一开口就让对方不太好意思拒绝或者反感,这样你才有机会进一步深入交谈,当然,也要灵活应变,如果客户真的不方便一定要懂得换一个时间或者是地点。总之,用他的话来说,想让客户不烦你,你得会做人,初次见面最好不要开口就谈产品,你得有一个切入点,从这个切入点引入话题到产品,初步把握对方有没有可能有对自己产品的需要,这样会避免过于直接带来的尴尬。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客户对销售的拒绝是一种自然的防范,可能他曾上过当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特别谨慎的人,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在与推销员的沟通中处于下风,所以推销员说的每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像一种进攻,如果让他们掏钱购买产品或服务,那就更会令他们感到是一种冒险。而有时,客户产生防范心理的原因完全出自于销售员本身,可能销售员表现得过于急切,让客户感到自己被步步紧逼。不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一旦发现客户对自己表现出了防范意识,销售员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尽可能地用舒缓温和的语调与客户进行沟通,让客户感到放松,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拿出证明自己和产品信誉的实证来赢得客户信任,当客户感到放

松并对你产生信任时,这种防范心理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

制定销售计划是一个专业销售人员的必备工作。一般而言,一个销售人员的任务指标,80%是在年初而非年底完成的,只有在年初想明白了销售额会从哪里来、如何获得这些业务,到了年底才可能如期完成任务,否则,就只能撞大运了(王云,2012)。一般以销售为核心的企业,销售额来源不外乎老客户重购与开发以及新客户的开发,而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偏重于维持长久的客户关系,因为对于有一定客户资源的销售员来说,老客户重购订单比较容易获得,而且也比较有保障,销售员还可以挖掘老客户的需求,向老客户销售新产品或增加交易金额,老客户关系比较熟,销售比较容易,及所谓的老客户开发。开发还包括老客户不断介绍新客户,就饲料企业的客户关系而言,新客户主要有老客户的亲朋好友、乡邻等。所以,要完成销售计划,就要知道自己可以从哪些地方获得订单,制定一份销售计划,然后一步步跟进,一步步落实,这样到年底的时候才不会为没有完成销售额而苦恼。

销售人员还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整日东奔西走,风餐露宿是他们的生活,既要承受疲倦之苦,又要饱经心理压力之痛,没有一个承受失败的思想准备,也是不行的。在我们访问的纵多师兄师姐中,就有那么几位销售员,刚开始的时候对销售工作很热情,认为这项工作既可挑战高薪,增长阅历,又可周游各地,饱览风情,是一份美差。但是在随后的销售经历中,他们处处碰壁,处处不顺,销售业绩为零,于是压力很大,想到放弃,尽管上司认为他仍有销售潜力,是真是假我们暂且不论,甚至尽力挽留他们,他们还是认为自己不是销售这块料,最终辞职走人。很多时候,我们战胜不了的其实是自己。

通用素质加上这些专业素质,我们相信,要成为一名普通的饲料销售人员小菜一碟,但是想要在这个行业拔尖,也不是这小几项就能达到的。一名销售尖兵,除了要比普通销售人员更努力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处艺术等。有时候,甚至外貌也会成为影响销售业绩的关键因素,就像我们经常观看的电视节目“职来职往”中,经常有嘉宾这样评价求职者:你长得太具有竞争性,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或者你亲和力不错哦,一看就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好的销售人员,还要知道培养发展自己的关系网,尽可能的多交朋友,这样就多了机会,要知道,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朋友也是资源,但是拥有资源不一定会成功,善用资源

才会成功。所以说,一个销售人员要想事业有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结果的,要通过长期的实践磨练,成功,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

四、调查报告总结

下面,针对我们的问卷调查总结一下当前销售行业几个方面的状况:

 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中,男性占62.5%、女性占37.5%。由此体现出多数人的常规认识:女性不适合做销售行业。调查对象以本科应届(2011)毕业生为主,他们大多数从事农林牧渔业,工作时间小于一年,主要为基层销售或销售代表,民营企业占半数。

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有37.5%的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感觉一般,18.75%感觉不满意,只有43.75%的人感觉较满意。

 其中有一项是调查对直接上司的满意度,近90%的人都选择了很满意,这一题高度的统一性验证了“良才善用,能者居之”。大多数人在对其所从事行业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又能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 任何职业都有其独特性,销售的独特性就在于工作时间的不固定,调查中大多数销售人员认为他们的工作对自己的正常生活有所影响。

 接受调查中75%的人都有制定销售计划的习惯,而且他们销售额来源的93.75%来自新客户的开发,这就印证了刚进企业,一切从新开始,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新客户就会成为他们的忠实老客户。

 在销售商品的过程中,他们总会考虑客户的心情,调查中显示,影响他们销售业绩的原因,81%是怕客户觉得烦,为了避免客户因心烦而不愿意购买产品,他们必须保证自己的语言有较强的说服力,从而使得客户尽快做出决定。

五、素质模型案例研究

最后,针对我们小组的XX同学(女),做一个职业评估。

优势:

1.具有较好的专业功底及文化素养,为人正直、诚恳、诚信度高。

2.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3.在工作中积极进取、脚踏实地,动手能力强。

4.勇于发挥自己才能,具有较强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5.在性别上的优势:①、她长相姣好,为人亲切,一般男性都不会在商业谈判或

者生意上很直接,粗鲁的拒绝女性,这就为销售赢得了时间和面谈的机会。②、她的声音比较甜美悦耳,这也为销售赢得了一个先决条件,对方喜欢听你说,让你有了说的权利,当然,最后能否成功,还要看你会不会说,能不能说得恰到好处。③、作为女生,她一般都能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这也为销售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劣势:

1.不如男生能吃苦耐劳,会感觉做销售太苦太累压力太大。抗压能力相对较弱。

2.应变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应付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可能导致拿不到订单。

3.脸皮薄,与顾客的沟通不够自然,沟通技巧欠缺。

4.做事动作慢,效率低。

针对该同学自身素质的优势和劣势,比照素质冰山模型,该同学在技能方面基本具备完成此项工作的只是技能,同时拥有一定的实习经验,对自己的定位就在销售员上,目标明确,有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例如有强烈进取心和高度责任感,最后,其动机清晰,就是树立了一个明确而持久的奋斗方向,利用其现有资源和优势在销售领域做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根据她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素养提升计划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其素养提升计划:

A.心理素质的提升:该女同学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欠佳,要加强心理素质提升的培养。所以该同学首先需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心态,克服销售工作中的压力,同时正确舒缓、释放自己的压力,通过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者参加一些心理压力释放的讲座来学会调节的方法。也可以在闲暇时间向公司中的前辈进行讨教,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B.应变能力的提升:因为该女生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做事效率低,所以提升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应变能力的提升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实践,积累经验才可以获得。首先,要学会扩大个人的交往范围,接触的人多了,也

会遇到各种问题。学会应变各种各样的人,才能推而广之,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其次,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应变能力高的人往往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战,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事沉着冷静,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最后,要提高工作效率,要注意改变不良的习惯和惰性。

C.沟通技巧的提升:由于该女生与顾客沟通不够自然,需要加强沟通方面的训练。日常中可以针对与客户沟通中需要经常用到的口头陈述、宣讲展示、一对多交流、引导提问、书面沟通、电话交流等内容多加熟悉、训练。通过换位思考,学会从客户角度出发,全面思考问题,加强自己的表达、陈述的能力。利用闲暇时间,可以利用录音笔等设备练习自己说话的声调、语气,通过训练以达到增强感染力的效果。同时,要学会在沟通中察言观色,及时把握客户的需求,这一点相对较难做到,需要通过平时与人交流共同积累,也需要询问前辈一些察言观色的技巧。

D.职业形象的完善:针对该女生的优势,其拥有较好外貌形象,就必须放大这个优势,使之成为销售中的亮点。通过学会职场礼仪,从着装到仪态,全都形成客户可接受的行为方式,使客户感到亲近融洽。同时掌握基础的肢体语言沟通技巧,形成势能与气场,通过形体语言,把控沟通气氛及节奏,使自己更加融入客户,并形成伙伴关系。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6

关键词:职业心理素质;幼专生;心理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49-02

随着国家办好学前教育的政策引导及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师范类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自2012年4月起我们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对牡丹江市辖区内幼儿园管理人员及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校内三年制高专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全面分析了解社会需求及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的现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其对策,旨在提高幼专生的职业心理素质,为促进幼儿师范院校更好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未来教师提供借鉴。

一、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编制

本研究首先结合了幼专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师职业要求,参阅国内外有关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量表,经过选择、修订和补充设计出一套包含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七个维度86道题的问卷, 将此问卷在一个随机抽取的小样本(160人)中进行初测,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删除量表中共同度较低的项目,获得正式问卷由78道题组成,共七个因子,分别是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检验其结构效度为0.64,分半信度为0.76个别访谈表明,测试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被试的心理状态,因此,修订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是有效的。

(二)研究对象

从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抽取6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抽样比例考虑在校生中年级、专业、生源、籍贯,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等人口学变量,以使样本结构有充分的代表性。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6份。见表1。

(三)数据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结果分析

(一)对各维度有影响的变量

以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实践能力、合作倾向各因子及量表总积分为自变量,以学生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学制(三年制或五年制)、生源地(城市或农村)、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等为因变量进行逐步选择法多元回归分析,显著性水平a<0.05。结果见表2。

注: ** p<0.01 * p<0.05

表2显示,学制对独立性有显著影响,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对实践能力和合作倾向有显著影响,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方面各自变量没有显著差异。

(二)学制与各因子及总分的显著性检验

对学制中的三年制、五年制进行各因子及总分的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如表3。

注: * p<0.05

表3显示,三年制高中起点的幼专生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实践能力、合作倾向的因子分数均高于五年制初中起点的幼专生,而独立性因子是五年制和三年制得分,达0.05显著差异,可能原因为初中起点的学生从较小年龄就开始了寄宿生活,生活的独立性较强。

(三)是否参与过顶岗实习与各因子及总分的显著性检验

注: * p <0.05

表4显示,自我认同、自我完善、职业适应性、人际交往、独立性等因子没有显著差异,但平均分均是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高于没有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在实践能力和合作倾向因子的得分上,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显著高于没有参与过顶岗实习的幼专生,可能原因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幼专生锻炼了实际工作经验,有了更多和其他老师配合工作的经历。

三、提高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措施

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强、时间跨度大的系统性工作,幼儿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需结合本校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开拓创新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全面推动,落实到培养方案中。

1.明确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任务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社会中有立足之地,必须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克服“重分数轻能力”思想的影响,把增强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纳入教育、教学的目标体系,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本的教育,为学生在将来事业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提供基本保证。

2.建立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体系

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有专家认为应具备专业的行为准则,其具体表现为对幼教的专业信念、理想和职业道德的制作追求,热爱自己的职业并以此为荣,因此, 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应包括从事幼教行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及特殊心理素质要求。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笔者提出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可由“职业意识”、“职业气质”、“职业能力”和“择业与就业”四大模块构成。

3.建立幼专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机制

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把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到幼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形成切实有效的实施机制。一是结合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及专业特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专业情谊,形成初步的职业角色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改变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弊端,培养其具有关注社会发展、职业领域对人才的要求状况等全局视角,不断强化职业心理;三是注重加强学生与本专业的社会联系,通过介绍专业及相关行业情况,使他们了解本专业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四是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体会不足和差距,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健全职业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景焕,张承芬,常淑敏.师范生心理素质评价量表的研制[J].心理科学,2004,(2).

[2]曾天德.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吉林教育科学,2001,(3).

[3]唐洁.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李建军.关于高师强调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J].教育探索,2001,(8).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7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参与调查的对象为护理专业2013、2014级普通专科三年制学生, 涵盖普通护理、涉外护理、助产护理、口腔护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6个方向。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 涉及大学生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与学习观、爱情婚姻观、职业就业观5个领域, 100个调查问题。调查以班级整体调查方式实施, 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 收回996份, 有效问卷985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政治观上。绝大部分学生拥护、坚信和认可共产党的领导与领导能力, 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非常必要,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关注国家大事, 乐于奉献, 对建国60多年的成就感到自豪;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它们的建设是必要与可行的。但部分学生信仰缺失、精神迷茫。86%表示认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对建国60周年成就的问题上, 41%表示坚定了党的领导;90%认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8%认为非常有必要坚持与发展、15%认为有必要坚持与发展, 82%认为在全球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 马克思主义能指导我国前进, 83%完全赞同应该用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77%表示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77%表示认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 97%表示祖国一定能够实现统一;对汶川特大地震, 95%表示关注;对北京奥运会, 95%表示关注;对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76%表示赞同;对建国60周年的成就, 58%表示感到自豪。98%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88%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必要, 83%认为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可行的。在政治信仰问题上, 18%选择佛教或东方宗教、6%选择基督教或西方宗教、8%没信仰。在是否认为自己真正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上, 27%表示自己不清楚、5%表示自己似懂非懂。

(二) 道德观上。学生道德观基本正确, 把国家大事放在第一位, 能够认识到道德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要从多渠道解决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问题, 表现出更倾向于法律调整行为规范的思想态度。但大部分学生对当今社会道德状况与大学生道德状况满意度不高;道德评价标准上, 自我主观臆断, 推崇金钱至上;社会道德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作用效果不明显;社会与校园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45%认为道德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要求、41%表示道德的性质是相对的, 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98%表示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会主动让座, 70%表示公物上不能乱图乱画;84%表示“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并与学识水平相称问题上, 29%表示加大规范力度, 力求全民树立道德意识、18%表示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26%表示高校在教育过程中, 抛弃种种恶习, 消除一味追逐经济利益的现象、27%表示加强自我修养;在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工具问题上, 35%选择道德、19%选择法律、46%选择两者皆而有之, 在作为目击者面对歹徒光天化日持刀行凶问题上, 62%选择设法报警、9%选择挺身而出, 阻止行凶;在如果独自拾到一个钱包内有巨额现金问题上, 53%表示要交有关部门处理、40%选择内心很矛盾, 最后还是交了。31%不满意当今社会道德状况、7%认为当今社会道德状况太糟糕, 53%表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一般、16%认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比较低, 23%表示多数人遵循的原则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29%表示是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别人;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29%认为是互利关系、8%认为利害关系、20%认为责任关系、43%认为友爱关系, 55%同意、33%比较不同意、12%非常不同意离婚是私人生活领域的事, 难以用传统道德来评判, 44%同意、28%基本不同意、28%基本不同意“有钱能使鬼推磨”;在我国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水平存在着差距问题上, 40%表示没什么差距、40%有差距, 但还可以接受, 在一个人做到怎样的程度就算是有道德问题上, 38%表示只要不做坏事、14%表示有良知就行了;学生亲历过的不文明行为满口粗话占40%、就餐时插队占21%、自习教室大声喧哗占21%、上课说话影响课堂占18%。

(三) 人生观与学习观上。绝大部分学生有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 有社会责任感, 注重个人价值对社会的贡献, 能够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但部分学生的人生观扭曲, 凸显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色彩。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学习动力有偏差, 课余时间用于网络娱乐。96%有或正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96%有社会责任感, 50%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75%认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集体利益至上或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46%表示毕业后的发展选择是最有利于个人发展, 56%认为人生目标是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时, 40%选择以较为激烈或激烈的方式表达、解决;22%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吃喝玩乐, 21%表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有房、有车、有钱;30%认为人生目标是以赚钱为目的, 21%认为幸福是由金钱是决定的, 33%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使自己和家人得到更好的物质生活;人生态度上34%选择无为而为, 知足常乐。50%认为学习是件不得不做的事、13%认为是件无趣的事、6%认为是件讨厌的事, 62%认为学习动力来源于谋求自己的美好生活、20%是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8%没有动力, 31%的课余时间用于上网聊天、上网经常做的事31%选择和同学聊天、50%是听音乐放松、6%是玩游戏、仅13%是在查资料。

(四) 爱情婚姻观上。近一半学生有过恋爱经历, 绝大部分学生的恋爱婚姻观趋于理性, 恋爱动机纯正、态度端正、方式正确, 恋爱婚姻观虽受传统影响较大, 但仍能体现现代社会的特点, 对婚姻很慎重, 一般不会选择在校期间结婚;他们反对婚前性行为, 反对“傍大款”, 对大学生恋爱前景并不看好;选择恋人的基本标准是有责任心、有经济基础、重感情。44%学生有恋爱经历、11%准备恋爱, 46%是为了寻找日后结婚对象而恋爱、35%是由于彼此被对方吸引, 出于真心, 两情相悦而恋爱, 55%会认真对待恋爱、15%选择随意发展, 80%同意“真正的爱情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 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亲昵。”100%会参考父母意见、其中40%会听从父母意见, 42%同意婚前财产公证, 20%表示不合适就离婚、44%选择无法挽回婚姻, 只好离婚。对现在大学生结婚现象问题, 26%选择不会这样做、49%认为法律虽然允许, 还是要慎重考虑。53%无法接受婚前性行为, 称自己坚决不会有, 28%认为自己要对自己和对方负责;33%可以理解大学生同居现象、58%认为应该很好地克制自己;48%明确反对大学生“傍大款”、22%称自己绝对不会这样做。10%坚信毕业后恋爱一定会继续下去、56%选择因人因事而异、14%选择毕业前就分手选择恋人的基本标准48%选择有责任心、28%选择有经济基础、16%选择重感情, 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 奉行爱情至上主义的人, 65%选择可以交往, 能不能继续下去要看以后的情况而定。

(五) 职业就业观上。大部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就业的需要与听从父母的安排, 他们认为就业与专业的关系紧密, 看好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 认为自己拥有专业技能与护士执业资格证书, 求职竞争力强。他们的就业渠道主要依靠学院提供, 就业地区倾向于发达城市与发达地区, 就业单位倾向于国有医院与部队医院, 希望从事的工作岗位倾向于管理与临床护理, 认为自己比较合理的月工资是3, 000元以上。他们认为在校的学习生活对他们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很大, 希望学校继续保持提供就业指导的服务, 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70%选择护理专业是就业需要与父母安排, 74%认为就业与专业的关系紧密, 84%看好护理专业的就业前景, 37%认为自己在择业中最大的优势是专业技能、32%认为是护理职业资格证书, 42%认为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很强。仅15%的就业渠道来源于社会关系、85%依靠学院, 54%就业选择单位所在地的城市, 30%想去北京、上海, 32%想去东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 19%想去中西部地区就业, 34%想去国有医院、35%想去部队医院就业, 37%希望自己从事管理工作、36%希望从事临床护理, 61%认为自己比较合理的月工资是3, 000元以上。73%认为在校的学习生活对他们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很大, 39%认为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收获很大、14%认为还可以, 40%希望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43%希望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三、提高“90后”护理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一) 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主张的信仰, 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而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毛泽东讲:“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 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 我们将越来越接近客观真理;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 除了混乱和谬误外, 我们什么也得不到。”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把马克思主义高深的理论用通熟易懂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传授给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 规范校园文明行为, 显现道德力量。虽然国家已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是社会道德的失范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公德的缺失、家庭美德的破坏、新闻报道的失实、媒体的推波助澜, 都会对大学生道德观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他们表现出的道德水准将代表着祖国的未来。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手段是多样的, 诸如:法律、道德、制度、纪律等等。学校应该在法律、制度、纪律保障下, 突出校园舆论的监督作用, 文明校园的习俗影响, 显现道德力量, 规范校园文明行为。

(三) 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端正学生人生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90后”大学生, 其人生观不能不受社会巨大变革的影响。在市场化、全球化、国际化、多元化、网络化驱使下, 不少学生在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上把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作为行为选择的评判依据, 更为关注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事情, 实用主义、自由主义、利已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倾向严重。学校应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中吸取养分, 端正人生观, 使其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科学研究、医疗卫生事业。

(四)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 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高职院校极为突出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 (职业群) 所需要的技能。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专业技能是其核心能力, 需要通过专业实践教学的反复训练才能被掌握与提高。“90后”学生个性鲜明, 特长颇多且突出, 学校在就业指导中提供专业化信息培训, 组织“特长生就业班”培训与推荐, 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单位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第31卷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第4卷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第3卷

[4]列宁.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8

为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能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我组织了对2011级大专生文化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 以期了解现状、明确今后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方向。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 收回有效问卷300份, 有效回收率为85.7%。调查对象涵盖美术系各个专业:舞美、绘画、网页、平面、环艺、动漫。较广泛、较均匀的调查对象分布, 保证了此次调查的广泛代表性, 增强了可信度。下面就调查结果作初步分析。

一、当前美术系大学生文化素质现状分析

本调查问卷中1、3、4、5题是测试学生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的, 如是否了解和看过四大文学名著;是否知道中国六大古都;对中国和世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多少等等。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不多, 甚至不明白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区分, 文化常识匮乏, 知识面窄, 亟待充实。22、25题是对什么是文化素质, 以及文化素质有哪些体现的调查测试, 问卷显示45%的同学不清楚宿舍文化建设和创新意识也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说明很多同学对于人文素质的概念和内涵还是很模糊的。17、23、24题是测试学生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32%的学生认为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融合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文化素质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前提。但还有较多的学生不赞同, 显示了对文化素质的轻视和淡漠, 这一观念还体现在我们对学生文史哲知识的重视程度的测试上, 43%的同学认为它的重要性不大, 对于学校的文史哲选修课程没有积极性。问卷还调查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氛围情况, 周围是否有很多人在学习, 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等等, 可以看出学生们的学习氛围还是有的, 有不少学生在努力的进行专业学习和训练, 但每个人每天用于文化知识补充学习的时间不一, 除去正常上课, 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人不多, 用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就更少了。学生们平常课余时间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看文学小说、娱乐时尚杂志, 历史、财经、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不受重视。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占用课余时间来上网, 手机上网或者到网吧上网。学生每年用于图书报刊的花费100-200元、200-300元的居多, 但主要是购置专业书籍。

另一个调查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的途径有哪些。该问题的测试集中在9、12、14、18、19、20、21题, 问学生是否认为大学语文课、应用文写作课、思政课、演讲辩论、办学生刊物等是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56%的同学回答是, 30%的同学回答不是, 其余的人不清楚。学生通过哪种途径获取课外知识和信息:图书、杂志和报纸、网络及电子出版物、还是电视和广播;学生是否经常光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调查显示多数同学是通过杂志和上网来了解课外知识的, 学生很少去或几乎不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 可以看出高出一半的学生对如何提高文化素质是清楚明白的, 也能予以支持和理解, 但落实到到行动上还有些欠缺。学生还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和出版物来获取信息和知识, 渠道有限且单一。

二、调查问卷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相当多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尚不完全了解文化素质的涵义和内容。

文化素质有哪些体现, 对大学生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及自身差距缺乏清醒的认识, 盲目乐观和自信, 反映出学校在文化素质概念内涵的宣传和解释工作上有欠缺。学生对自身发展目标不明确, 没有方向感, 也缺乏规划和设计, 随波逐流。

2. 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在大学阶段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

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忽视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们普遍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学习本领和技能, 并将之作为就业和谋求社会职位的砝码, 而不是首先要成人, 成为一个有文化涵养和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人, 其次才是成才, 掌握一技之长。这跟高校在成人成才方面的教育宣传不到位、不深入有关, 对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也跟社会大环境和风气有关。

3. 调查显示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文史哲知识了解不多, 学习意识不太强, 文化学习氛围还不够浓厚, 不能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媒介、资料获取信息和知识, 对课余时间也没有充分利用来学习。学生上网占用了他们很多时间, 而且具有普遍性。一部分同学对学校开设的语文课、思政课、法律课等不能正确看待,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学校举办的演讲、辩论、社团等活动也不积极热情的参与和支持, 默默无闻, 只专注于完成自己份内的任务。这也反映出高职院校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等工作上存在的不足, 还须有针对性地深化相关宣传和引导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4. 学生创新能力欠缺, 创新意识淡薄。

这一方面是受国家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 导致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较差, 多年来学生养成对创新意识的匮乏和缺失也是后果之一。而高校以前也缺乏这方面的系列活动予以宣传和普教。近年来, 河北省要求所有的高职院校给学生开设创新能力的有关课程, 这对于培养学

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究

张鹏王奇 (辽宁工业大学辽宁锦州121001)

摘要:造型基础课是建筑学专业低年级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 对学生以后专业设计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目前国内工科院校的造型基础课成现状的分析,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加强了与专业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造型基础;现状分析;改革;实践

造型基础课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教育课, 在设计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基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学习。建筑学专业作为一个理工科与设计类相交叉的学科, 本身就有着半艺术类的学科性特点, 加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考前多半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 就更加凸显出造型基础课的重要性。只有在初始阶段打好基础, 才有可能在后面的设计课中真正的去实现设计理念, 完成专业的方案设计。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 社会对专业的建筑设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工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报考也越来越火爆。如何在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解决学生动手能力薄弱, 设计表现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对高校建筑学专业的造型基础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有力的促进作用。但同时还需要结合专业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自创新作品, 开发新的创意产品和成果。

三、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1. 高度重视艺术类大专生文化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高职艺术类院校应改变人才培养方向上的偏差——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学, 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应把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列为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才能督促各部门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好。

2. 构建合理而丰富的课程体系。

应该说美术系多数学生已认识到了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性, 在宣传上应以提倡、引导和鼓励为主, 应站在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高度来认识其价值, 不必强求一致, 也是为了尊重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成才及发展方面具有的较强的自主意识。在具体做法上, 可以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增加开设专门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把文学、史学、哲学、法律、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 同时开设丰富的人文类、艺术类选修课程, 这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开设多元文化课程, 对大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针对和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高职院校应全方位、多形式的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比如开设一些文史哲以及法律类学术讲座, 以激励大学生学习文、史、哲、法等知识理论的兴趣;举办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这些都是同学们提高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建立校内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让学生亲

一、目前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现状分析

1.授课时间短, 间隔时间长, 缺少连续性, 学生掌握的不透彻。

目前国内的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都开设了造型基础课。传统的造型基础课程是源自于艺术类院校的课程体系, 由素描与色彩两门课程组成, 是建筑学初级基础课程的主干课。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 课程内容的构建也越来越丰富。以我校的建筑学专业为例, 目前我们的造型基础课程的设置一共涵盖了四个学期:大一上半学期的素描静物, 下半学期的石膏像与柱头;大二上学期的水彩, 下学期水粉, 每学期的课时数量为48学时, 每周4学时, 在12周内完成。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我们发现, 这样的授课内容看似很全面, 在两年的基础课程训练中包含了所有的设计基础内容, 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各种造型的技法表现, 实质上由于授课时间间隔过长, 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很短, 一学期下来, 学生仅仅达到了一个入门的阶段, 每门课程刚刚掌握了一点皮毛, 还没能来的及深入研究, 又开始了下一个内容的学习。这样的课程体系训练下来导致学生门门通门门松, 所有的内容学了一遍以后还是原地踏步, 对以后专业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帮助。

身体验和感受实践基地的生动史实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要注意以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主流文化为基础和主要内容, 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主流文化。

4. 丰富和深化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大专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面和种类较分散, 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总体偏少, 通俗文学作品、一般文化期刊等在学生阅读书籍种类中占有较大比重, 学生的阅读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尚不能适应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知识要求。因此, 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对大学生的文化阅读兴趣加以引导和提升。可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文化活动,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文艺批评引导, 促使大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通俗流行文化和前卫文化,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图书馆是学生们课外阅读的主要来源地,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功能的开发利用, 不断满足同学们的需求, 并鼓励学生多进图书馆, 阅读高层次、高水平的书籍。

摘要: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基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高职艺术类院校美术系大专生的文化素质现状, 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指出高职艺术类院校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希望对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素质,现状,原因,对策与措施

参考文献

[1]裴印山;武士勋.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年08期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9

1 问卷设计

“职业技术教育优秀教师素质调查问卷”根据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50位教师每人提出的5条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具备的重要素质汇总、整理而得, 具体见表1。

2 调查结果

通过对教师、中职学生、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的资料进行统计, 得到下面3个调查结果, 见表2、表3、表4。

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反馈给我院的教师作为参考, 让教师自我反思, 找出自己不具备的但又是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具备的素质选项, 努力改进。1年后在上次调查的取样范围内随机抽取相同的人数再次进行问卷调查, 得到的结果见表5、表6。

注:调查对象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50人) , 时间为2007年注:调查对象1月4日

注:调查对象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生 (90人) , 时间为2007年3月26日

注:调查对象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 (100人) , 时间为2007年4月4日

注:调查对象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生 (90人) , 时间为2008年3月28日

3 讨论

3.1 第一次的调查结果

由第一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 在10项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应首先具备的重要素质中, 师生达成共识的有:专业水平高, 知识面广;有高度的责任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 教师除了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高度的责任心外, 还应具备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注:调查对象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学生 (100人) , 时间为2008年4月2日

(2) 在上述调查结果中, 高、中职学生共同认为:尊重理解学生;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 是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应首先具备的重要素质。这是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所接触的教师的教学实际选择的, 它直接反映了学生希望更多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也间接指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教法中的缺陷。

(3) 由表3可以看出, 80%的中职学生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具备对学生一视同仁的重要素质, 它直接反映了: (1) 中职学生有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差不受重视的心理阴影。 (2) 希望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教师的重视和青睐。这间接指出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过程中有不一视同仁的现象。39%的中职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具备能耐心回答学生问题的重要素质, 这反映了中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 在学习中希望得到教师耐心指导的普遍心理。

(4) 由表4可以看出, 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讲课内容丰富, 有针对性;讲课表达清楚, 富于情感3个选项反映了高职学生思想较为成熟, 希望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 得到认同的自信心理, 也体现了他们对所学知识更注重其实用性, 间接指出了教师在教学时缺乏激情、枯燥、乏味,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2 一年后的调查结果与第一次的调查结果的比较

从表5中可以看出, 选择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比例由原来的80%下降至36%, 选择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的比例由原来的54%降至41%, 选择能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的比例由原来的46%降到了32%以下。

从表6中可以看出, 选择尊重、理解学生的比例由原来的54%下降至39%, 选择有高度的责任心的比例由原来的52%降到了34%以下, 而选择专业水平高, 知识面广的比例由50%上升到了64%。

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利用调查结果对照、反思和自我改进后使自身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也为我们找出了新的有待于提高和完善的内容。

在以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不断地调查、反思和改进, 就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优秀的职教工作者。

摘要:应用“调查-反思”模式, 通过设计问卷, 进行调查, 统计结果, 自我反思等环节, 使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不足, 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

关键词:“调查-反思”模式,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新教学模式之建构[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10

一、职业技术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

新时期以来, 我国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课程改革, 最近的一次改革是在2011 年。这次课程改革关于课程标准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德育教育为先, 德育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

2.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3.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方式,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重视与时俱进, 各课程包含新思想、新动向、新成果。

5.从总体上控制学科总的内容量和难度, 使教学量和教学难度总体符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水平。

6.加强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联系。

二、从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体系对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的调查结果归纳

1.统一性必然扼杀多元化。

2.减负不到位的情况客观存在。

3.创新教育走不出校园。

4.德育教育限制于书本。

5.素质教育无法与社会接轨。

6.能力培养被升学压力淡化。

三、调查研究对职业学校发展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启示

(一) 语文教学

语文、数学和英语也是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科目。在语文教学方面,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在渗透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以后需达成的目标及途径如下:1.通过课堂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2.通过各类社团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其能够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3.通过各类活动提高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4.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得到写作素材的积累,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数学教学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渗透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后需达成的目标及途径如下:1.通过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2.通过在专业课程中应用数学知识, 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演绎推理能力。3.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等的交流和活动, 用数学解决更多生活实际问题。

(三) 英语教学

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渗透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后需达成的目标及途径如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具体有五个方面:1.情感态度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2.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资源搜集策略和进行学习资源共享的策略。3.语言技能: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几项基本技能。4.语言知识:让学生掌握英语学习中的话题、词汇、语音、语法等知识。5.文化意识:让学生有意识和能力理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四) 专业课教学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渗透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后需达成的目标及途径如下:1.专业目标: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通过各类活动和社团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所学到的技能独立解决问题, 并进行评价。2.方法目标:通过学会助理、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以及校内外活动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得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还包括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质量控制以及工作评价。3.社会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到企业进行交流、到岗位进行实习等, 使学生经历和构建起社会关系, 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人际交流能力、处理公共关系能力和劳动组织能力, 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 职业技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技术教育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有重要启示, 比如新课改后的职业技术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大学生职业素质漫谈 篇11

此案例反映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欠缺,暴露出大学生只注重专业技能锻炼而忽视职业素质培养的通病。“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招聘单位在简短的面试中正是通过种种细节,考察并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职业素质的应用型、综合型人才。

一、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认识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六个方面。

职业素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共职业素质、行业职业素质、岗位职业素质。

1.公共职业素质

公共职业素质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素质,是基础性职业素质。必须注重引导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角色转换,重视学生从成长导向向责任导向,个性导向向团队导向,从智力导向向品德导向,从思维导向向行为导向的转变,加强职业人共有的公共职业素质训练,以此增强毕业生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性。

2.行业职业素质

行业职业素质应该成为大学特别是职业院校职业素质训练的重点。隔行如隔山,一行有一行的特点,各行的职业素质有所区别,不同行业的从业者也有不同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学校应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设置专业,确定不同专业的职业素质训练内容。各专业应在公共职业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行业职业素质训练,形成专业各自的特点。

3.岗位职业素质

岗位职业素质是针对某一特定岗位的从业者的特殊要求。在同一行业、不同岗位工作的从业者,作风、行为习惯有区别。例如,同一行业的医生、护士、药剂师、化验员、收款员、挂号员、病案管理员等,他们的作风、行为习惯就存在岗位特点留下的明显烙印。

4.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

职业素质还可分为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两大类型。大学生所拥有的职业形象、职业资质、职业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因其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所以称作大学生的显性素质,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极易引起大学生和高校的重视与关注。而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是隐性素质,它看不见也不引人关注,但支撑着大学生的显性素质部分,决定着他们的一切行为,在更深层次上影响就业与发展,最终成为决定性的关键因素。例如,许多企业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就是,应届毕业生在显性职业素质方面(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基本能符合企业要求,或通过短期学习可以获得,但企业更关注的强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忠诚度、信誉等隐性职业素质,毕业生在这些方面由于缺乏有意识地培训而比较欠缺,企业是不愿为此埋单的。

因此,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立足于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既重视显性职业素质的培养,更注重隐性职业素质的培训,将大学生潜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法

1.大学生要以自我修炼促使职业素质提高

首先,要树立职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中国社会调查所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困惑,毫无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那么多,等毕业时再说;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充满信心。因此,大学生应借助科学的职业设计理论和专业的测评工具,认清自我,然后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来确定发展方向和就业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通过自我修炼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利用学校教育,培养显性素质。高职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大学生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获取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实训加强对专业的理解与运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与能力的

储备。

最后,转变思想观念,重视隐性素质。有关调查显示,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员工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重用上,最重视的是:进取心与热情、沟通技能、成功经历、理性思考、成熟度、计划与组织、面对压力七个方面。由此可见,隐性素质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大学生要自觉地通过社会实践与自我修炼,有意识地培养隐性职业素质。

2.高校要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将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使大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后,就明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职业与人生的关系;在离开大学校园时,既具有过硬的显性职业素质,更具有较高的隐性职业素质,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架构中,重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等课程的开设;在专业教育培养显性职业素质的同时,通过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隐性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师资队伍的师德建设与宣传,让大学生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下,注重修炼思想品德素质;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大学生在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努力打造自我形象。

3.社会要以资源支持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提高

首先,校企合作,联手打造。学校与企业联合,通过“订单班”为企业“量身定做”合格职业人,让学生在校内就完成岗前培训和职业素质培训,帮助企业节约人才成本。企业将资源与学校共享,通过“实习就业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共建,为学生提供职场“实战演练”的机会,让学生在仿真模拟中掌握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质。

其次,企业家、社会名流、专业人士走进校园,利用讲座、访谈、报告会等方式,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传授实践经验,解答职场规则,让学生以榜样为力量,重视职业素质的自我修炼。

最后,可邀社会培训机构入驻校园,以其专业化的设备和职业化的培训人员,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和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其身心素质。

总之,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有大学生、高校、社会三方协同配合,最大化地打造大学生的显性和隐性职业素质才能达到。

大学生职业素质调查 篇12

职业素质是职业人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职业内在的要求, 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及职业技能[1]。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 职业素质的高低自然决定了一个人将来在事业方面的成就[2]。中专护生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生本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越高的人, 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先天素质是通过父母遗传因素而获得的素质, 后天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而获得的, 因此, 可以说,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通过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逐步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某大学医学院附属护士学校在校学生1 011名, 其中男生97名, 女生914名;一年级348名, 二年级350名, 三年级313名;年龄18岁~25岁 (18.66岁±1.68岁) ;既往无精神病史及其他严重疾病史, 愿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职业素质认知问卷, 由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杨琴编制的职业素质认知问卷, 该问卷包括21道题目。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各题目是否重要及重要的程度, 分为重要、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价。包括基本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素质、组织管理能力4个维度。

1.2.2调查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方式, 测试时间约为10 min, 一次完成, 现场收回问卷。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 020份, 回收有效问卷1 011份, 有效回收率为99.8%。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一般描述性统计方法、χ2检验等,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专护生总体职业认知水平

大部分中专护生认为职业素质很重要, 结果见表1。

2.2 不同性别护生职业素质认知情况比较

职业素质认知在中专护生不同性别间比较, 女生在基本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素质、组织管理能力4个维度认为最重要的比例均高于男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不同年级护生职业素质认知情况比较

职业素质认知在中专护生不同年级间比较, 三年级在基本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素质、组织管理能力4个维度中认为最重要的比例均比一年级、二年级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职业素质认知性别差异性分析

男生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得分明显低于女生, 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4,5]。参考质性研究可能原因: (1) 社会普遍认为, 护理工作更适合女性, 这使男护生害怕被认为没有男子气概, 并感到孤独感和被排斥感。心理学研究表明, 社会文化因素对性别认同的影响大而性别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后人习得的, 可通过教育予以改变。 (2) 自我认同。社会对护理理念的偏颇, 护理工作的照顾性、服务性让男护生觉得有损男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发展前景小, 难以实现自我价值[6]。基于这种两性认知模式的差异, 女生在职业素质认知上比男生要高, 女生普遍认为职业素质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上比较重要, 因此在日后的学校教育或者临床带教中要针对性地对男生加强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

3.2 职业素质认知年级差异性分析

中专护生一年级、二年级对职业素质认知的4个维度即基本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素质、组织管理能力的认知度普遍高于中专护生三年级, 可能与护校教师对一年级的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 及思想理论课的教育平台的课堂灌输, 及学生良好的接受能力, 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而三年级的护生的普遍认为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明显低于一年级、二年级, 可能是三年级在经过临床一年的实习后, 受到临床工作的负面影响, 长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带领下, 机械地忙碌于临床繁忙而琐碎的临床实习任务中, 而忽略了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因此在临床带教中, 带教老师要言传身教, 做到身体力行, 做好表率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管课堂灌输是传统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 但是临床带教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及时解决回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于实践,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各种职业道德知识逐步转化为护生内在的道德需求, 为临床一线的广大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进一步升华护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中专护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不仅需要学校教学部门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努力及临床实习医院的配合, 还需要学生自身的慎独精神, 不断地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的修炼和提升, 更需要社会及政府的支持。总之, 提升中专护生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社会各部门不懈地努力, 不断地探索, 为中专护生的在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努力为社会输送出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摘要:[目的]了解中专护生群体职业素质认知的现状, 为其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素质认知问卷对某护校1011名中专护生进行护士职业素质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大部分中专护生都认为职业素质很重要, 其中女生的职业素质认知水平要比男生, 三年级中专护生的职业素质认知水平低于一年级、二年级。[结论]中专护生中女生的职业素质认知程度高于男生。一年级、二年级护生职业素质认知程度高于三年级。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要针对性地加强男生的职业素质认知水平, 针对三年级的学生加强职业素质认识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中专护生,职业素质,认知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学梅.职业人视角下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 :82-83.

[2]吕汀.企业实习与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J].职业教育, 2014 (5) :222-223.

[3]万丽华, 李小荣.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综合判断[J].职业教育, 2015 (5) :182.

[4]李志红, 郭森, 李宛珍, 等.男性护生实习期间真实体验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10) :875-878.

[5]Crossly J, Vivekananda-Schmidt P.Th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a Professional Self identity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evolving professional self-identy in health and sicial care students[J].Med Teach, 2009, 31 (12) :603-607.

上一篇:文化养成下一篇:经常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