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2024-06-11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通用12篇)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1

一、大学教育的目的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日趋功利化, 为了使学生这一特殊产品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大学不断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素质评价中依旧过于强调知识应用。因此, 重新审视与评价大学教育目的观, 或许可为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二、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弊端

目前,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评价和反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传统的素质评价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智、体三方面的成绩和表现进行量化打分, 并依据评分排名, 基本模式多为“学生学年 (学期) 综合素质总分=德育得分+智育得分+体育得分+/-奖励 (惩罚) 分”。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 该类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1.评价主体单一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多为辅导员, 评价主体单一。现行评价体系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量化结果。这种方法对于评定各种荣誉称号、择优推荐等工作, 不仅在操作上便利, 也是可行的。然而, 辅导员的杂务太多, 很难做到为每一个学生作出切实的评价。因此, 如果评价主体不改革, 那么评价多为流于形式, 评价本身就会沦为一个缺乏个性培养的导向教育或者形式教育。

2.注重横向评价, 忽视纵向评价

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绝对的评价结果, 注重横向评价, 忽视纵向评价。每一名大学生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 或许在这条轨迹的很长一段都是较差于其他一般同学, 然而, 他的轨迹总体是在积极向上发展的。一旦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纵向比较被忽视, 那么横向比较也就失去了它本有的激励目的与功效。该类评价缺乏充分考虑评价的导向性, 不能客观、科学、全面、合理地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评价指标未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发展科技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不难看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当成为衡量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但是, 从现行的评价来看, 对这两方面的测评力度不够甚至毫无涉及。

三、改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国外学者对档案袋有丰富的研究, 基本定义是通过在档案袋中系统的选择收集学生作品, 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发展, 以展示学生在特定领域内一段时间的进步情况。档案袋评价属于质性评价, 本文引用档案袋研究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要收集学生的作品, 而是记录学生的发展历程, 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1.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大学生不应是被动评价的客体, 他们是最有评价发言权的团体, 理应让他们参与评价过程。在不少学生评价实践中, 大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没有任何发言权, 他们根据评价者发出的指令被动地行动, 对评价结果也只能默默接受。这种“被动的沉默”抹杀掉的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宗旨和意义。评价应当融入人本因素, 强调交流沟通, 特别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对话, 促使被评价者乐于加入到评价过程中来, 只有当大学生主动地关注评价时,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才真正实践了其价值。

辅导员作为评价主体的掌舵者, 他们可以策划成立以班 (级) 为单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议委员会”。该委员会不只是简单打分的机器, 他们应是和同学们对话的窗口, 并通过积极收集同学们的真实发展历程的相关行为, 通过评议委员大会讨论, 作出相对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整个评价理应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辅导员可以选择约两名学生共同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纪律检查委员会”, “评议委员会”将评价结果在班内公示。公示期间, 被评价个体如有不满或疑问, 有权向“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纪律检查委员会”应当在充分了解情况后, 监督“评议委员会”的审查, 重新评价后, 给出更合理的结果或者维持最初的评价结果。公示期结束后的最终评价结果在班内宣布后生效并存档。

2.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 更要关注评价过程。我国受“高考指挥棒”一元的价值衡量的影响, 不少高校对学生的评价的重视依旧凝固在某一点的结果评价上。然而现代大学生评价, 仅仅关注大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是不够的。为了理清这一思路, 我们必须清晰的是: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每一个大学生更好地发展, 而不是为了通过评价找出大学生之间的参差不齐。

让所谓优生更优秀固然好, 但是让所谓的差生可能走向自我忽视甚至堕落却可能是传统大学生评价的一个致命的弊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克利文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作出明确区分以来,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逐步理当由原来的“证明”向“改进”转变。在对过程的评价中, 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评价中来, 使评价实践其教育意义, 把学生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和指导的过程, 变成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3.与时俱进, 加强评价的针对性

一方面, 评价指标应当围绕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 并尽可能地反映社会所需要的能力, 构建评价指标时应对评价所设计到的内容进行科学赛选, 抓住影响和反映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因素。高校教育倡导人的全面发展, 需要培养大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能力, 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 学生评价需要评价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例如, 目前社会强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指标、心理素质指标也应加入。

另一方面, 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根据不同类别的被测大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大学文化存在差异, 每所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有校本的设计。此外, 如果专业间差异较大, 也很难用统一指标, 或者至少指标权重的设置理当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1]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960-1980[M].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Press (Albany, NY) , 1991.

[2]约翰.亨利.纽曼著, 徐辉译.大学的理想 (节本) [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3]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2

摘要: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其中人才的竞争成为竞争的焦点。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并把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整体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虽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仍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种种缺陷。如何克服这些缺陷,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学生工作的实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对所在学校(云南财经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此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竞争 综合素质 培养途径 大学生 能力

引言

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作为智力资本要素的高等教育 ,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就必须培养出具有更为全面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 ,素质是指以大脑为核心的人的身心全面、和谐、主动发展的综合水平。“全面”是指身心的整体 ,“和谐”是指结构的协调 ,“主动”是指对自身活动的自我调控[1]。人的素质要求本身是综合性的和多目标的 ,是对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生活态度、情感倾向和思维方式等的综合衡量和全面要求。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途径

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型阶段的高等教育,应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加强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本科教育,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实施创造教育模式的课程改革;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把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由培养知识、技术型的专才更新为智能、创新型的通才;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将高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途径 ,强调了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性.[3]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要提高大学生素质,应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要从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建立严格的制度,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及重视育人氛围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予以强化,以培养大学生成为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有用之才。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学会学习”本文认为应从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大课程体系;教书育人,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构建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这几方面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终身会学习的人才。再次,要求学生“学会做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义,在这方面尤其要注重发展大学生的特长和爱好;通过各种学术、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会交流、能动手的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时代创新能力的“四有”新人。高校教师应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知识、国际化交流、国际化竞争的能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才。[2]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祖国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更是人才素质竞争的时代。那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认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应具备如下几方面内容。[1]

1、政治思想素质。总的来说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具体要求是: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能够不为世俗所蒙蔽,不因艰难困苦而退缩妥协。⑶、建立现代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民主与法制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概念,彼此统一于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中。民主是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法制是实现民主的政治保障。当代大学生应该自主增强民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法规,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⑷、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继续发扬,更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作为即将走入社会接受考验的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检验一个大学生素质的试金石,成为立足社会的关键点。[3]

2、基本品德素质。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他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大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要求是:⑴、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这是知识分子的修养和风度,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⑵、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待人处事要有风度、风格、风貌,要严以纪己、宽以待人,能团结人,能维护与他人的和睦相处。⑶、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中为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而大学生的学生道德主要内容有: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它直接关系到以后走上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面貌,关系到能否赢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重要指数。[2]

3、文化素质。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既是高级专业人才的预备队员,又是未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人和科学专业发展的开拓者。因此,要在所学知识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就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其次,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人文教育,是以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培养健全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大学生应该广泛涉猎音乐、美术、历史、数学、哲学和语言文学,了解经济学、边缘学、交叉学科和自然辩证法,从而形成一个专而深、宽口径、活性大的综合性文化素养。第三、培养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代大学生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去吸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知识,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和展露。

4、身心素质。大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一种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主要包括活泼外向、开朗大方、热忱和蔼、幽默诙谐、平易近人的个性;真诚善良、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坚定意志;情绪稳定、心态乐观、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良好的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则主要指强健的体魄,较强的耐力、反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掌握体育运动、卫生保障基本知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培养健康而丰富多样的个人爱好。[1]

5、劳动素质。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通过,人们的身心得到舒展,体质得到增强,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符合人类需求和享受的物质产物和精神财富。劳动素质目标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具有从事自我服务、社会公益、工农业生产等方面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经验;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并了解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强劳动纪律,培养创造能力。

6、基本能力素质。大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善于为人处世,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实践学习中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在与同学、教师的互动学习和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甚至可以挖掘出更高层次的素质——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将是未来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重要能力,故应当引起大学生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不再是仅仅需要掌握单一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更需要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基础雄厚、具人格魅力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以能应付新的挑战。

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模式,对他人的东西机械地模仿,极易出现“东施效颦”现象。这就要求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这样每个人都会有也应该有自己的人格特点和魅力特色。

人格魅力源自较高的综合素质,体现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等。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

2.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尤其是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

4.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忍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认清当前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综合素质提高和人格魅力养成的意义和长远利益,养成主动力、积极的习惯;

其次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大胆探索创新,认真学习实践,注重形成特色;

再则充分完善人格,自觉主动培养信仰坚定、矢志不移的坚强毅力;品行高洁、才学逸群的吸引力;沉着果断、潇洒自如的感召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亲和力;举止得体、言谈机智的感染力;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能力。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

【参考文献】

[1].郑大俊,王春艳;中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陈海燕;大学生综合素质问题研究之我见[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程建芳;;借鉴国外经验 强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8期

[4].董俊;;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和谐发展的意义及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1期

[5].付伟;张立红;;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培养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 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建设之初各高职院校往往更注重学生各项基本技能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的素质要求。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各示范院校开始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的特色和亮点。作为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的评价体系应运而生。但是评价体系往往很难持续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分析起来,原因有三:一是,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难度,必须要转换成与素质相关的行为和能力,由于不同专业有自身特点,标准很难统一,因此评价标准本身的科学性有待验证;二是评价体系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收集和验证大量的数据;三是标准通常对位于排名两端的学生更有影响力,而对处于中间的大多数影响不大。基于以上三种原因,有的学校没有形成綜合素质评价体系,有的学校形成了评价体系却在评估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对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忽视体现出了对综合素质作用理解的片面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考评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检测和反馈。一方面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划三年的学习与实践,使自身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学校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和平台的建设进行检验,便于学校对综合素质培养各方面环节的缺失和制度的疏漏进行及时的补充和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涉及全校的系统工程。

一、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制度体系是有力保障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是空中楼阁,是建立在各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措施和基础之上的。如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就依托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平台建设项目构建。平台是对全院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体进行整合,统一规划,也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建设依据。平台规定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过程,“根据各专业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将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分成感知、养成和提升三个阶段。”1同时,还把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通用类课程,打造精品活动类课程作为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此,负责课程管理的教务科研处和负责学生活动组织的团委都出台了相应的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课程课时和建设学院精品活动的制度文件。这些文件与学生处的对学生奖惩规定的文件一起,形成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制度体系,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评价标准的确定要具有学校特色

由于各校的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机制不同、培养制度体系和基础各异,各学校的评价体系应该根据各自的思路和基础建设将抽象的素质具体化为可评价可衡量的行为。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平台建设项目明确要求,要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质五个方面,共同完成对学生胜任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态度和职业礼仪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因此,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就由这五方面素质组成。

在二三级指标的设计要把这五方面的素质转化成具体的可以操作的行为,转化的方法即要考虑到素质本身的要求,又要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由于学生综合素质平台的主要内容为综合素质培养通用类课程建设和精品活动类课程建设。那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通用类课程成绩和参加各项活动情况就自然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做了如下安排:

(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包括学生的理想、信念、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等。第二个是思想素质,即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此部分内容由思想素质课成绩以及“党团系列活动”等理论学习的参与情况和表现来评价。第三个是道德素质,作为一个公民,作为一个民族的一员应该遵守的道德观念。由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志愿者与公益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来评价。

(二)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指人们在科学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 其中“学会学习”是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与保障,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强大动力。学习不仅仅限于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起理想、热情、信心、责任感,学会如何发现真理比掌握真理更重要。因此科学文化素质的测评主要由担任科学文化素质类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师进行,在确定成绩时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此外学生获取各类等级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参加并取得各类科技奖项都是学习能力的体现;参加科技讲座、科技作品大赛及知识竞赛等活动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手册中通过加分来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不是见识,而是只有比较而产生的鉴别力)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2。人文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综合素质中其他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在手册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参与文化素养课程和相关的各类社团和比赛中。

(四)身心健康素质

身心健康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它不仅包括健康的生理体系,也包括心理方面的坚强的意志、谦和宽容的气质、达观的胸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控制个人情绪的抑制力。衡量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主要由学生的体育及心理健康课程成绩和参加比赛的成绩来衡量。(五)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对高职学生的重要要求,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它囊括了素质的各个类型。手册通过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学习情况、校内外实习实训情况(包括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情况)、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及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进行加分。

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为了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更加有说服力,秦职院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设计了多元的评价主体。如综合素质通用类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各门课的授课教师,在教务处的相关制度中规定,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判不但包括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精品活动的评价主体是活动的主办方,可以是团委、各系部、各社团;学生奖惩情况的加分和减分的依据来自于学生处的相关制度评价,主体是学生处;学生顶岗实习的分数的评价主体是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四、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

学校的综合素质体系虽然体现了学校的综合素质培养特色但仍然不能兼顾各系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如:大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的評价

方式出现在第五学期。而每个系部的实习时间可能并不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由系部直接进行调整。又如:由于各专业情况不同,某些专业的学生在大一阶段基本参加不了专业的技能大赛,那么,其所在系可以把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加分按学期调整比例。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实施阶段应该允许各系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更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海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硕士论文,2008.

[2]陈兆生.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建设方案——项目八综合素质平台建设.2012.287.

[3]邓志勇.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策略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6.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4

1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 明确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思路、方向, 笔者对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了问卷调查, 将问卷调查数据经过整合得出以下结论:

1.1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显示, 89.2%的大学生对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他们在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会挺身而出维护祖国的尊严与利益;90%的学生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基本的思政课, 他们认同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87.2%的学生在校期间都愿意也在积极的朝着入党的方向而努力, 他们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还是积极的、乐观的。

1.2道德素质现状基于调查,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流是健康的, 绝大部分的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素质, 比如在“遇到老人跌倒, 你怎么做”这一问题上, 90.2%的学生选择了主动搀扶, 5%的学生选择先报警、后照相取证后, 在搀扶的做法。而只有1.1%的学生选择赶快离开的做法。

1.3文化素质现状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文化素质的看法比较统一, 他们基本上全部认同文化素质的重要性。51.3%的学生将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中, 42%的学生积极参加有助于就业的各种资格证书考试, 比如大学四六级、各种专业技能从业证等。同时学生也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经过调查50%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29%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为了扩大知识面, 但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 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意愿越来越高。

1.4心理素质现状心理素质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 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高, 造成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一是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而课余活动不丰富;二是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就要考虑就业问题;三是当代学生从小生活在家庭的呵护下, 没有经历过挫折, 他们的承受压力能力弱。

2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

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它们也意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 但是高校的评级体系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评价体系内容结构还不全面, 首先评价内容强调“德、智、体”忽视“德、智、体、美、实践”的内在联系性。其次评价的内容缺乏灵活性, 忽视了不同教育对象、阶段的不同教育目标与要求。最后评价指标落后于现代素质教育, 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变化。二是评价方法存在缺陷。首先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存在缺陷。其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不够。最后被评价者处于被动地位。

3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

基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高校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载体作用,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举办各种课外技能比赛,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蓬勃期, 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拼搏欲, 但是当代的大学生基本属于“90”后、“00”后, 他们的承受挫折能力和失败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 因此高校要发挥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优势, 积极开展一系列课外比赛, 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 让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同时, 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并且通过比赛锻炼他们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

3.2依托专业社团, 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最主要途径, 社会是检验学生素质的最有效手段,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可以准确的反应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所存在的缺陷, 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优势,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激发学生的潜能。

3.3建立与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级体系基于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会导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不全面, 因此高校要建立与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首先丰富评价内容,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要尽可能多的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复杂性的要求;同时评价的指标要灵活一些, 对不同的学生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其次完善评价方法,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要与现代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 增加比如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总之,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当代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高校要正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解析高校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 积极发挥第二课堂教育优势,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本文以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为突破口, 基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薄弱的特点, 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综合评价体系, 最后提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评价

参考文献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5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音乐教育研究

摘 要

当下。我国正在推行新一轮的教学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提升中,音乐教育有扮演者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宽眼界,培养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观念,丰富审美知识,作为大学的音乐教育融合了众多的学科知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具有重大意义。大学音乐教育凭借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生动的教学模式成为高校美育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将以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之间关系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音乐教育 研究

参考于[1]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8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和内容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念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当下社会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国家对建设者的基本要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是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人才”的必备基本要素。[1]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2。具体来说就是人自出生后通过父母、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不同渠道,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在思想道德品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修养等方面不断积累,从而达到认识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过程。它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建设和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道德品质与个人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素养有极大的关系。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是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有力体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是个人、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产物。良好的品德也是一个人的在社会立足的基本要求,是为人根本,也是个人遵循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具体的行为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的一种社会意识。[2]大学生正处在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以便更好地的发挥自身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的高低更是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文化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体现,也是其综合素质的有力反应。在综合素质的众多组成因素中,个人的 文化素质扮演者基础性的角色地位,文化水平高低对于个人的行为的行为 2 参考于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社会科学论坛,2008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事物的认知,接受、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受教育的程度高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辨别分析能力。3,对于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同时也具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对于当代按学生而言,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研究新的理论,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构成,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水平,提高自身竞争力,以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3.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个人竞争力和综合实习的最有效方式。专业素质主要是是指在某一具体的学科或者领域中所具有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两层含义: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认识程度,以及接受程度;二是对所在的具体行业或者部门中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专业素质的高低是促进个人才能及时显露突出的最为有效方式,也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4.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能力素质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产物。每个人都具有多种能力,而且各能力之间村子啊这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良好的能力素质主要体现在关键时刻可以出色有效的完成各种任务,达到既定的目的。[5]列宁曾经指出;“期望社会主义的人们在力气和才能上平等是愚蠢的”。个人的能力素质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成败,并绝对个人对社会的付出贡献程度的大小。

5.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才可以不断地进行开拓创新,取得优秀成绩,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个人其他素质存在的前提因素。身体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概括了一个人的身体体质、个人健康状况,以及平时的身体活动能力的基本情况,是个人综合素质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5]4此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个人进行其他活动的重要基础,更是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有力保证,它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娟 音乐对人的素养的提升功能

武汉大学学报 2009第三期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二、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之间关系

(一)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德育素质

当下,各大高校积极的开展音乐教育,就是因为音乐教育的重要躬耕与意义。古人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晋书·乐志》也认为:“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德育是当下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思想品德以及知情意行。以德引善,以德感人人,通过德育、促进学生灵魂和精神的升华。优雅、向上、积极的音乐对个人素质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更可以培养个人良好的审美价值和价值判断。帮助学生形成爱憎分明乐善好施的积极品质,促进个人品质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积极开展音乐教育,借助音乐独特的旋律美、意境美、价值美,使学生深刻领悟音乐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饱满的情感内容。从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6]

(二)、音乐教育与大学生智能素质

实践证明,音乐教育能够积极的促进个人大脑功能的开发。西方的心理学者皮亚杰曾强调:“在大脑右半球即‘音乐脑’处于充分有效的利用时,是一个人最具创造力的时候。”美国教育家阿尔德隆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及时的接受音乐教育,人的大脑有左右两半球构成,但是两部分具有不平衡的结构和功能,左半球的功能包括逻辑,读书、表达等,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被称为所谓的“语言脑”或“逻辑半球”;[7]而人的右半球的功能包括;立体空间、事物认知、情感体验等,偏向于形象思维能力,被称为“音乐脑”或“情感半球”。音乐教育是促进个人只能素质提升的最有效途径,个人的智力发展的血药借助于影月教育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在生活中,音乐可以促进右脑开发,提升锻炼人们思维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和五官四肢灵敏的协调能力。在具体音乐活动中,借助于手、脑、眼、耳各个关节的互相协调和配合的,从而促进大脑反应能力的提高[6]5。演奏时借助于肢体的不断动作协调,越多的身体部位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就更容易促进大脑智能素质的提升。

(三)、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审美素质

古代著名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曾描述:音乐的功能“清晴像天,5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广大像地,终始像四时,周旋像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白度得数而有数。大小相成,始终相成,倡和清浊,迭相为径,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音乐可以借助于音乐形式,帮助参与者更有效的进行情感体验,使人产生一种情感心理愉悦,体验美的已经和享受,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生,认识未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音乐教育是当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培养审美,提升品位的重要功能。音乐借助于情感的表达、听觉艺术的展现,辅助于优美的旋律美,动感的歌词美,深远的意境来展现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帮助人们远离社会的尘嚣与糟乱,从新回归内心,归于心灵的安静祥和,并通过情感体验直接深入内心世界产生,是音乐与情感产生某种共鸣,在潜移默化中使我们的心灵和情感在震撼中到得洗礼陶冶。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及时帮助学生学会感受音乐美,懂得鉴赏音乐存在的美学价值,并可以借助音乐陶冶和塑造个人品质和素质,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的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大学音乐教育有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在交响乐演奏中,要有一支由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组成的庞大乐队,必须有严格的组织和团队精神才可以获得演出的成功,达到既定的演出目的。同时要求每个人都可以严格要求自己,遵循规定,树立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共同团结,协作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假如团队组织混乱,队员懒散,缺乏集体协作意识,就无法有效的表现整个艺术作品主题和内涵,更无法实现演出目的。[7]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团队工作,多说情况下都是群体性活动,只有借助于群里的力量才可以更好地演绎音乐主题和内涵,更好地感动观众,感动自己,因此,必须加强团队意识,要彼此有一种集体协作的精神,积极合作,相互配合。

三、大学生音乐教育的主要意义

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文化素质的完善,良好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对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当下素质 5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7]6作为音乐教育,凭借其自身优势,和完美的形式,积极发挥着对人的整体素质提高的特殊作用,具体意义表述如下;

(一)陶冶大学生情操

音乐教育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凭借其完美的音乐形式,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独特美丽体验,音乐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素质和健全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更是意义非凡。打学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和欣赏中,根据自身需求和性格特征,积极深入到音乐所提供的完美意境中,探寻音乐作品内容之外更多的人生感悟和体验。结借助音乐形式,帮助学生远离社会的浮躁和喧嚣,安静的回归得到内心世界中,积极的与内心的自我谈话,不断反思,不断进步。[6]7音乐教育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很大差异,音乐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情感体验,通过对音乐内容、旋律和音乐形象的的感悟,并结合融合自身的情感和要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个人的审美价值判断以及对事物外界的心灵感悟接受和理解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道德的提高,情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美国教育家阿尔德隆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及时的接受音乐教育,人的大脑有左右两半球构成,但是两部分具有不平衡的结构和功能,左半球的功能包括逻辑,读书、表达等,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被称为所谓的“语言脑”或“逻辑半球”;[7]而人的右半球的功能包括;立体空间、事物认知、情感体验等,偏向于形象思维能力,被称为“音乐脑”或“情感半球”。音乐教育是促进个人只能素质提升的最有效途径,个人的智力发展的血药借助于音乐教育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在生活中,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右脑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能力,并有效提升肢体的协调运作能力。在大学的整个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音乐知识、音乐理论,并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接受、理解、吸收,逐渐成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并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积极有效的音乐再创作。作为教师,要 67 参考宋正.对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04,(9).周日明 当下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9第一期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开创新的音乐教学形势,融入新的因素,使得大学音乐教育更加丰富有趣多彩,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同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领悟音乐内涵,体验音乐情感,从而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和加强的重要目的。固网尽力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之所以成功,音乐再其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在我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音乐对于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培养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还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时期,都有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不断涌现,成为鼓舞我们奋斗、前进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正是这些优秀音乐作品鼓舞着中国的广大人民和革命者以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青春和力量。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积极发挥音乐教育在学生教育,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借助音乐教育,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新思路,为实现好、发展好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学目的不断努力,开创大学音乐教育的新天地。[10] 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结 论

当下,我国正在推行新一轮的教学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提升中,音乐教育有扮演者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发展教育的重要目的。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积极探索高校音乐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创新教育思路,使其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视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提高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音乐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当积极为大学生音乐教育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发展学生音乐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文章编制

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参 考 文 献

[1]杨娜.《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 2008第三期.[2]邓辉.《素质教育视域内的音乐育价值的实现问题》.[J]大学时代, 2006第一期, [3]章佩君.《试论学校音乐教育对德育的渗透作用》[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3]常云昆.《浅谈高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M].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1).[4]金玺泽.《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及其功能》[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5).[5]宋正.《对高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M]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9).[6]张淑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7]李传华 《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若干思考》 [M] 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8]张建党 《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M] 陕西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9]周日明 《当下高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M]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9第一期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6

[关键词]影视大学生教育

今天,电视和网络几乎成了人类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媒介,对大学生来说,更是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面对新形势,许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利用发挥影视和网络传媒的作用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举办丰富多彩的电影节。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通过影视片本身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而对影视创作人员的关注很少,尤其是将优秀影视明星与影视作品结合起来。其实,让优秀影视明星、影视作品与大学生近距离接触,通过引导大学生对优秀影视明星与影视作品的正确认识,更加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影视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有调查显示,20—35岁的青年是主要影视观众,在校与毕业的大学生又是其中主要部分,网上免费下载成为大学生最为普遍的观影方式,60.05%的大学生选择上网观看影视节目,96.8%的被调查者承认有喜欢的明星。优秀的影视明星和影视剧应该说可以对大学生产生积极作用。而事实上,仅有8.5%的被调查者重在喜欢明星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90%的大学生认为喜欢的理由是明星的才艺,可见。大学生对影视明星的认识缺乏深度。长此以往,是达不到教育作用的。若能够让影视明星与大学生面对面地互动,促进大学生对影视明星和影视剧的正确认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可以产生深远影响,毕竟优秀影视剧是优秀影视明星辛勤劳动的成果。

二、当代大学生更易陷入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之中,造成不良后果

当代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对生活享受的关注大于生命本身,特别是属于“80后”的一代人,被认为是“速食一代”、“e时代”的群体,是非观念淡薄。价值观念不清,生命观模糊。易受压力影响,产生心理问题。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还有数据显示,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困惑或偏移,大学生自杀案件越来越多:2002年全国大学生自杀案件是27起:2004年为68起;2005年为116起;2006年为130起。2006年的华南农业大学曾发生一周内就有4名学生自杀。2007年5月就有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四所重点大学的大学生跳楼自杀:200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大四学生在英语考试结束后跳楼自杀;2009年2月14日、15日连续两日,广东工业大学连续出现两起学生跳楼死亡事件。除此,还有很多未经媒体披露的大学生问题事件。众多事件说明,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在校学生较高的自我期望值屡屡受到重创时,由于抗挫折能力不高,极易丧失自信,从而选择轻生作为解脱的方式。

大学生抵御不良影响的意志力还较弱。当代社会,所有文化似乎都成了快餐,任何经典都可以被戏说、歪曲、篡改和简化。面对金钱、美女、权力、名声等等太多的诱惑,现代人也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一些人甚至不择手段惟利是图: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也对大学生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因素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近年,多次出现大学生对同学、恋人。甚至老师进行行凶的事件,校园内发生行骗、小偷小摸的事件就经常发生了。

顺应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发挥影视育人功能,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失为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自2002年举办了影视博览节以来,顺应时代发展和创新的思路,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走出去”、“引进来”和“名人效应”三大运行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和表演才能的平台。这种打破常规的校园活动,不仅营造了健康向上、宽松活跃的校园文化,而且使同学们变被动为主动,化疏远为亲密,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2006年和2008年先后被湖北省大学生电影节授予活动组织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获得学校红旗分团委称号。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取得荣誉都与影视活动分不开。

三、挖掘影视剧和明星的闪光点,使其成为可用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影视是创造感人的瞬间,影视是展现激情的艺术,优秀的影视作品具有较高的精神品位。优秀的影视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使人受到教育,引人思考,给人智慧,催人奋进。可以从精神上给人以深入骨髓的震撼,使人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洗礼。影视作品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如《美丽人生》通过小人物也能做到的事情来教育人们,它那独特的艺术创新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吸引人心和打动人心,使之成为世界电影史上获奖最多的电影之一:第七十一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音乐奖:一九九八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一九九九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外语片奖:一九九九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最佳原创剧本奖,这些具有国际声誉的大奖接踵而至。通过优秀影视作品和明星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性主义和生存能力的教育。它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场景的设计。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如电视剧《暖春》,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优秀的影视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影视明星及剧作人员辛勤的付出。大学生不能只看到明星们光鲜亮丽的一面,无论哪种性质的工作要想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些大学生认为自己高考不如意、学业遇阻,并沉溺于自惭形秽之中,其实大可不必。影视巨星巩俐、姜文和著名导演李安、贾樟柯等均高考多次,其中贾樟柯先后考了四次。最后还是以旁听生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电影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们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们一样有价值。”因此,大学生要正视挫折,锻炼自己的耐挫力,乐观面对人生,只要自己敢于拼搏,依旧可以前程似锦。

充满幻想、眼高手低、浮躁、急功近利也是大学生的一个特点。影视明星敬业的工作态度,可以启发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更多一些踏实与刻苦,尤其在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困难的形势下。体操明星李小双在武汉科技学院与大学生面对面时,其“不要小看一个月800元、1000元的工资,它将成为你未来的机会,同时也是你创造的过程”的观点使现场学生深受启发。国际巨星成龙从跑龙套到成为很多大学生的偶像,有评论说他成名的根源就是敬业拼命:艺坛常青树刘德华的勤奋在香港乃至华语娱乐圈都是有口皆碑的,成了“香港精神”的一个象征。周杰伦尽管患有僵直性脊椎炎,靠勤奋。成为当今人气天王。“天道酬勤”,是大学生必须谨记在心的。同時,这些优秀明星也是忠诚的爱国者,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们的行为深受国人敬佩,其爱国言行对大学生也有深刻影响。

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在影视博览节期间曾请来影片《太行山上》的国家一级导演沈东、《一地花香》剧组及感动中国人物刘芳艳与同学面对面交流、举办明星叶蓓歌友会。通过影视剧创作人员和明星亲自讲述创作的艰难过程,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最为生动的品德教育、敬业精神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电信学院自动化062班学生万森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校把这种励志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影迷见面会形式展开很受欢迎,大家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又能从身边的榜样身上学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很受鼓舞。”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7

依据十八大报告中对高职教育的指导内容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 并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 同时考虑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两大因素, 构建一套能够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高职院校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也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介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

2.1 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时所选取的指标能够应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对评价对象的思想及行为有引导作用, 即能够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让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等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2 权重化原则

依据高职院校教学培养大纲要求, 并结合行业企业调研结果,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时应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及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

2.3 层次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标应分层次设置, 即可分为一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或更多级评价指标。各级评价指标均应有明确内涵, 且应准确反映出层级指标间的支配关系, 按照层级所属关系, 组成结构合理且相互关联的评价体系, 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准确。

2.4 可行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从实际出发, 选取的评价指标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定量化, 对评价对象进行评测可得出明确的结论。可以进行定量评价的同时, 还要力求评价体系客观、简单, 可操作性强。

2.5 全面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出与职业教育相关的重要内容, 应从多层面, 多指标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以保证评价结果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 全面性并不是把所有影响综合素质的因素统统地考虑, 而是对评价体系所涉及的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

2.6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 确定评价指标时必须要考虑思想道德、职业素质等定性评价指标。根据实际情况, 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进行评价。“定量”指动态过程量化评价, “定性”指包括自我测评、同学测评和教师测评及其他组织测评等在内的定性评价。

3 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 常用的方法有很多种, 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层次分析法 (AHP) 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由美国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 其优点是在缺乏必要的有效数据, 并且判断目标结构复杂条件下, 能把其它方法难以量化的评价指标通过两两比较加以量化, 把复杂的评价因素构建为一目了然的层次性结构, 能有效地确定多因素评价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进而进行评价。该方法运用步骤如下:首先是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 将两两因素进行比较, 构建判断矩阵, 其取值依据如表1所示。第三, 计算判断矩阵特征向量, 即权重系数。第四,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准则为:CR=CI/RI<0.1, 其中, 一致性指标,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如表2所示。

4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

4.1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可以从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与发展素质三方面来反映, 每一方面又包含诸多因素。为了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依据评价体系构建的全面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采用德尔菲法对诸多因素进行筛选。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层次结构建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4.2指标权重的确定

建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后, 即可对各层元素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 采用逐层计算的方法, 由最高层向最低层逐层计算。首先, 对德育素质 (B1) 、智育素质 (B2) 、身心与发展素质 (B3)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两对比, 建立A的判断矩阵, 记做A, 简写为:

判断矩阵一致性CR=CI/RI=0<0.1, 表明判断矩阵A的一致性均符合要求, 各项权重无逻辑错误。

故 (B1, B2, B3) 的权重分别为0.167, 0.333, 0.5。

同理, 可以对其它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3~表5所示。

判断B1, B2, B3矩阵一致性CR=CI/RI=0<0.1, 表明判断矩阵B1, B2, B3的一致性均符合要求, 各项权重无逻辑错误。

4.3评价指标体系

计算出的各指标权重是各指标相对于其上级指标的权重。对于总目标, 需要计算出各指标的合成权重, 即W=Ai×Bj×Ck, 其中Ai, Bj, Ck分别为一、二、三级指标权重。如C1的合成权重=1×0.2×0.167=0.0334。由此可以得到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具体指标的合成权重如表6所示。

上述指标共同构成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因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 我们在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就要综合利用这些评价指标。由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具有动态性和反复性, 因此, 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也应不断的完善和修改, 从而使各指标的选取更加合理, 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准确。

5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用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式中:Z表示对某一学生计算得出的综合评价值;Wi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的合成权重值;Fi表示第i个评价指标的分数值。

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合成权重值与分数值积的求和, 从而得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综合评价值, 以衡量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摘要:高职院校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给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提供依据, 并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 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本文首先采用德尔菲法确定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3项二级评价指标和12项三级指标, 再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耿云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型[J].科教纵横, 2011, 5.

[2]张英, 冯艳芳.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0.

[3]杨琼.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 2010, 5.

[4]周标, 刘鲁平, 叶赏和, 吴一玲.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及建模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2.

[5]徐泽水.判断矩阵一致性修正的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4.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综合素质,提高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不定之中, 从开始的 “技能型人才”到后来的 “实用型人才”, 再到现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所谓“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是指在生产、 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 不但有具备精湛专业技能, 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 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而且有具备较强毅力、耐心、承受压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的人才。 如何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1999年起, 我们连续扩大招生规模, 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在高中时期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若没有在大学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那么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就不会太乐观。 所以, 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从业者作为重要的教育工作目标。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 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三个方面。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在教育中主导, 心理素质是关键, 专业技能素质是核心。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一、心理素质方面

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 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 又因现在入学的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父母宠爱。 当他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 缺乏相应的独立生活能力, 其中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差。 这些因素便造成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具有自尊心过强, 敏感、脆弱, 自我保护意识强, 沟通合作意识淡漠、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特点, 尤其是参加工作后, 工作没有恒心和毅力, 抗压能力差。 工作中稍有不如意或难度强点的工作就辞职走人。 给企业和自身双方都造成很大损失。 这不仅是心理素质低的表现, 而且是个人诚信意识淡薄的表现。 长此以往, 社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诚信意识越来越质疑, 已成为就业市场对高职毕业生极不满意之一。

针对现如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偏低的问题, 我们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要教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 学生要学会从各个方面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自我认识和定位,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优点, 要保持强化, 缺点, 要努力改之。 学会应对各种压力, 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不良的情绪既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又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 大学生要学会在压力面前快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从容地面对困难, 把困难看做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 一种考验。 在挫折中战胜自我, 超越自我。 同时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有很多学生参加工作时, 特别惧怕面对新同事, 新的工作环境, 这也是心理作用的表现。 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战胜心理恐惧, 学会以诚待人, 以便为自己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极为关键的一点。

二、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制观等内容。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代, 是社会的新鲜血液, 他们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一些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一, 现在的90后大学生大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在父母溺爱的环境中长大, 由于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 因此很多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尊敬师长、敬老爱幼观念淡薄了, 养成了冷漠、自私、怕苦、怕累的坏习气。 一些家长宁愿自己吃苦受累, 节衣缩食, 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舒舒服服、体体面面上学, 对他们有求必应, 很少甚至不过问他们的花费去向, 这无疑变相地鼓励了孩子的高消费, 滋生了摆阔气、讲排场的恶习。 过分的溺爱, 对孩子不“放手”也使他们的心理成熟得晚。 不利于参加工作后开展独立生活。

其二, 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下, 人生观、 价值观念产生了错位和倾斜。 社会不良文化种类繁多, 存在领域广,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往往令心理不成熟的学生防不胜防。 社会不良文化容易使人们思想消极、堕落, 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其三, 学校对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不足。 长期以来, 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管理未能很好地结合。 学校都过分注重学生的文化课考核, 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 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 大学环境是一个小型社会环境, 而这个环境没有被好好地利用起来, 是学校的损失, 更是学生的损失。

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的问题, 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受教育载体, 学校应该首先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构筑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柱, 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真正深入头脑、扎根人心, 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要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做品德高尚的人。 多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 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它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深刻的蕴涵、高远的意境、恢弘的气概, 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 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 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 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 坚持用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引导当代大学生, 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从而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三、专业技能方面

学习有用的专业技能是我们读书的最终目标, 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 以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主要培养出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随着现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色越来越清晰, 越来越需要素质高、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这就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对毕业生的要求从“以学历求存活”逐步向“以技能求存活”转变, 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拥有优秀文化知识的同时, 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过于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的教育, 而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以至于学生刚刚参加工作时, 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教育与工作脱节, 这是高职教育的失败。

针对毕业生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 学校应转变教育观念, 确定学生职业定向。 高职院校要根据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 抓住进展先机, 建立相应教育体系, 以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 并以就业为导向, 确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让学生毕业生后快速融入工业岗位, 快速融入社会。 让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是最能体现出高职教育优势的方式。

总之,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及较强专业技能缺一不可, 它们之间也相辅相成。 学生要注重全面发展,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丹菊, 孙国勇.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使进就业能力提升[J].轻工科技2012 (8) :54-57.

[2]黄远辉.以就业为导向, 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J].广西教育2010 (5) :35-38.

[3]徐立武, 杨芙蓉.浅谈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心理素质[J].辽宁文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5) :84-86.

[4]董卓宁, 张江.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1) :124-126.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9

在“三维一体”模型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深刻认识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在深入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的基础上, 实施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培养;坚持学生为主体, 针对学生个体素质发展不均、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 把培养工作科学化、具体化、精细化, 将整体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竭力帮扶困难学生, 挖掘优质学生潜力;要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 由低年级至高年级, 循序渐进, 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推进培养的各个环节。

一、“三维一体”培养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三维一体”培养模式, 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确立“主题引领, 分级实施, 强化素质”为基本骨架的“三维模块”结构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模式贯彻“因材施教、文理相融”的培养方针, 以培养“厚基础、广知识、善创新”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塑造, 从而有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主题引领”包括强化“入学教育、素质拓展、职业生涯规划”三大培养主题;“分级实施”是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分别实施上述主题;“强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及创新素质”。

该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时代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 紧密结合现代教育理念, 集中体现了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系统性。

根据“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 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实施“入学教育、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三大培养主题, 实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及创新素质的全面增强。

3.多样性。

因材施教, 注重个性发展。重视普通学生的基础积淀, 增强专业技能及社会技能培训;挖掘各类竞赛、科研人才, 加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锻炼;培养文体特长生, 为其提供发展空间与平台;开展学长助学导学、心理咨询等活动, 帮扶教育困难学生。大众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选择[2]。

4.针对性。

文理相融, 重点提升人文素养。作为理工科类学校,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打造精品文化, 拓宽学生视野, 加强文理结合, 不断丰富大学生的人文涵养。

5.实践性。

对于低、中、高年级学生, 分别开展活动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 让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接触实际问题, 增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利用专业技能为社会生产服务, 进一步找准自身发展定位, 为将来就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模式强化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

6.动态性。

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实现从定性到定量合理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 进而深入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并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比分析, 对模式进行不断更新与及时修正。

二、“三维一体”培养模式中的改革实践

1.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中, 紧紧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主线, 引导大学生确定自己最佳的奋斗目标,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确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效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

2.加强“党政结合”。

形成学院党政、专家教授、班导师、辅导员及学生组织等全方位立体化管理体系, 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 有效运行“主题引领, 分级实施, 强化素质”为基本骨架的“三维模块”结构的立体化培养模式, 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双立体化”。

3.完成“近四年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综合报告”。

对全国各地近四年毕业生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 走访90余家水利重点单位, 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 了解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及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成效, 健全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 调整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计划, 深入推进大学生角色转变。

4.创立数字化信息平台。

紧跟时代步伐, 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 构造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思源库”等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运用, 实现了对大学生素质评价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为深入探索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提供条件;“思源库”将导师、校友、优秀学生紧密结合, 为充分发挥三者在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引导作用提供了重要资源支撑与后备保障。

5.创新个性化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前提下, 开展“学长助学导学”活动, 聘任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 以一定的形式对新生及低年级同学提供帮扶、指导、教育。激发学生自主能力, 促进学生完成角色转变, 弱化服务的滞后性。

6.创建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丰富载体。

精心打造了“大学生风采工程”、“春风夏雨行动”、“水文化论坛”、“社区文化周”及“大学生生活辅导站”等品牌活动, 加强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建立了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在让大学生投入社会生产实践, 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 深化了就业观念, 为单位输送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维一体”培养模式是基于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积淀、凝练出来的, 是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规律的再认识与新探索。“三维一体”培养模式开创了高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实践创新能力高、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4年来, 作者所在学院培养出江苏省学联驻会主席1名,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各2名,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级奖项20余人, 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名, 江苏省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1名等。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综合调查”反馈结果, 98.8%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表示满意, 94.7%的毕业生对学院素质培养工作给予肯定, 充分印证了“三维一体”培养模式的成功应用。经过多年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 “三维一体”培养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 并为其他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徐萍.潘懋元素质教育思想探析[J].江苏高教2, 008, (4) .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10

一、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

1. 文化素质。

高校学生是国家高级专业人才的一部分, 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承者和开拓者, 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一角色在我国被赋予了特有的文明属性, 同时也承担着社会对其特殊的文化素质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要有主动获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等。

2. 身体素质。

体质状况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而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智力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 它以自然素质为基础, 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 以生理素质为基础, 是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诸多方面, 各方面间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并且与其他方面的素质密切相关, 构成了个体综合发展的基础。

4. 道德和品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 包含了个体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品德即道德品质, 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的特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高校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包括: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文明礼貌, 具备良好的言谈举止;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富有同情心等内容。

5. 思想政治素质。

在新时期, 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体现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 而其中思想政治素质起着灵魂、统率和决定的作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集中表现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识、态度、觉悟和参与情况, 即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大学生, 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人生追求目标。

二、我国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 而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却并未提高。目前, 我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 缺乏学习动力和恒心。当代中国, 社会价值呈现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 这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尤其明显。部分学生重功利、讲实惠, 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趋向于实用主义, 缺少理想和社会责任感, 因而也没有强大学习的动力和恒心。

2.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 与2005年相比, 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呈持续缓慢下降趋势。如, 与1985年相比, 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另外, 学生心理比较脆弱, 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3. 缺乏奉献精神。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 他们多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长大, 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 这可能导致其进入职场后缺乏敬业精神, 背离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4. 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中专业基本功不扎实, 专业素质不高, 实干能力欠缺等现象突出, 主动参与能力较差, 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和各种高新科技层出不穷的今天, 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即知识面宽、基础牢固、综合素质高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 这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发挥导师的楷模作用,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言传身教”是我国特有的教学方法。在高校中, 学生导师一般具有较高威望, 受到学生尊敬。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授者, 在专业教学中起到答疑解惑和讲授专业知识的作用;同时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其行为举止在日积月累的接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发挥导师的楷模作用, 以其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2. 细化辅导员工作, 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教育工作者, 其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息息相关。为加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要求辅导员细化管理工作, 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生活、个性、心理等实际情况, 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3. 重视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以提高综合素质。

学生干部多是综合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 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团结同学、发挥示范作用和促成学生综合素质共同提高等方面意义重大。对此, 应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习上的标兵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 为学生间的相互帮助创造机会, 促使其共同提高。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11

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提升 评价体系 实践

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在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理念中,仍存在着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的现象。这样的教育结果,会导致高职教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能完全地把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从而造成人才培养的供需脱节,教育与人才市场的需求错位。高职教育如何同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与时俱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优秀合格人才,是关系到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前途命运问题。

1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内涵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终极目的,也是高职学校的根本任务。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穿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美、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制定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的基础,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及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内涵可以分为一般素质和核心素质,一般素质包括高尚的道德素质、基本的法律素质、强烈的团队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优秀的职业素质,核心素质包括开拓的创新素质、畅通的信息素质、良好的科学素质、广博的人文素质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指一般素质和核心素质综合表现。

2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途径

学校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战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落实在学习、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上,也落实在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上。

2.1 课程设置

课堂教育是实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渠道,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公共必修课(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专业课和任选课,课程或相关活动是实施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载体,开设什么课程,不同的学校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但不能缺乏必要的载体而去空谈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2 实践教学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教学目标,以职业素质培养为课程重要内容,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必须从实践教学入手,抓好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素质培养的核心环节。在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依据“理论够用,实践为重”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充分体现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设计安排好实践教学的环节和项目,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明确技能考核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2.3 生活指导

通过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心理健康老师、辅导员老师等为新生和需要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的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提供咨询、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如何预防酗酒、吸烟和吸毒;如何解决冲突、如何与人友好交往;如何提高组织能力和生活能力;如何预防饮食紊乱,保持身体健康;如何注意人身安全;如何消除焦虑,防止自杀倾向;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防止过度疲劳。

2.4 校园活动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徜徉在浓郁健康向上的文化校园里,身在其中的学子们就不得不受这种文化的熏陶,正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可以教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可以教育人;学校无空地,处处可以教育人”。因此,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力度,如举办开展各种文艺联欢会、学校运动会、创业园经营活动、各种专题的演讲比赛、IT比赛;通过组织内容繁多的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墙壁文化、英语广角等等,让学生无时无处不在接受文化的感染。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调工作能力、团队精神,从而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和各种能力。加强培养高职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现代社会品学兼优、爱岗敬业、技术过硬、朝气蓬勃的高素质人才。

2.5 校风建设

树立良好的校风,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隐性课程。良好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在共同的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而形成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其中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

《礼记》中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高职学校不仅是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素质教育是高职学校老师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是无容置疑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为巨大。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仅把知识传给学生,也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传给学生,还要用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品格、奉献精神去影响学生。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提供条件,全面提高教师令人称道的教风。

3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也不例外,虽然学校作为高职院校办学历史仅仅十余年,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就业率一直保持98%以上,学生各类技能竞赛省级部级奖项达1000多人次,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荣誉称号。河职院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的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本平台

课程体系由校级平台课程、学院公共选修课程(专业任选课)、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四部分组成。校级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良好的表达能力、健康的审美意识,从而使学生具有较为广博的见识、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学院公共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拓展能力和融通能力。专业平台课程(含专业群平台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方向课程指不同的工作岗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课程或活动对应见下表:

3.2 健全的规章制度建设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保证

为保证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进行,学校先后制定并出台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活动指导与考核管理程序》、《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赛事与指导管理程序》、《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学分认定办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资格审查制度》、《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标准》等文件。通过这些文件的实施,以规治校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3.3 高效的学生组织机构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助力器

学校成立了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并先后成立电子协会、投资与理财协会、书法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爱心协会、国画协会、摄影协会等49个协会。这些学生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特色活动,这些学生组织已经成为培养学生高素质的有效载体。

3.4 文化育人立体框架构思

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为途经,拓展大德育的文化育人渠道,强化专业课的文化育人功能,坚持传德技之道,育贤能之才,努力打造具有河职院校本特色的贤能文化品牌。

4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是新形势下人才结构发展的具体要求,是时代发展的总体体现,对学生自身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一班人坚信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就没有正确的教育行动,也就培养不出健康全面发展、深受经济社会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所以,在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切切实实把对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收到了明显成效,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显著跃升。

参考文献:

[1]黄艾华.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任立华.中美大学生素质教育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沃斯(美国),德莱顿(新西兰).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1998.

[4]杨小俊.论大学生素质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5]杨永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认识与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6]时全丽,庞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39-141.

[7]邓步君,曾武高.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7):99-100.

[8]孙天才,丁志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0(10):125-126.

[9]王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研究[J].商业文化,2011(12):263.

[10]姚宏,叶宁.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7-20.

[11]张琳晶.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对策分析[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2):19-21.

[12]武正林,朱建国,张莉.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27):10-12.

作者简介:邹建辉(1976-),男,河南正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 篇12

一、构建游戏课堂,营造愉快气氛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精神,因此教师要基于新课改教学思想,实施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入游戏类、探索类的互动元素,构建游戏课堂,营造快乐、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互动探究和自主实践,以获得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结合小学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与一般的理论学科不同,小学体育学习需要学生更多的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感悟体育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打造游戏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快乐交流、积极互动与共同提升。同时,在良好的游戏学习气氛下,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

例如在“投掷”教学训练中,教师借助垒球做炮弹,设计模拟的投掷目标,展开游戏竞赛活动。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然后讲述竞赛技术、投掷技巧与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与竞赛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实现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这样,在活泼轻松的游戏教学氛围下,打造积极、快乐、健康的游戏氛围,激发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实践,强化了师生之间的语言和神态互动,也强化了游戏互动教学的实效。

二、自主编排游戏,激发创新意识

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需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思考与表现。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教师展开体育教学过程,运用自主编排音乐表演游戏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强化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因此,在游戏编排过程中,要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实践意识。在游戏展现过程中,教师灵活地把音乐融入到体育游戏中,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自编韵律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主编排游戏教学策略,结合音乐元素的节奏与步调以及体育元素的具体动作表现与运作,将音乐与体育融合起来,让学生分小组自主编排并表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不断变化时,学生可将动作与节拍相互融合,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肩部、阔胸、腰部、踢腿、腕部、跳跃等运动。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三、展开竞赛游戏,鼓励交流合作

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认真分析体育教学内容与目标,展开竞赛游戏教学策略。竞赛是激励学生思维发散、自主探究的催化剂,也是鼓励学生敢于参与和实践的有效推动力。通过竞赛游戏,能促进学生思维发散、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在竞争环境下不断发挥自身潜能,强化能力与综合素质。小学体育竞赛游戏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负责对学生进行智力、技巧、体力等方面的考核,基于比赛特点与形式以及比赛内容与目标,要规定学生在特定时间与环境下完成任务,并与其他小组对比分析,以此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互动交流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例如为提升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反应敏捷力,展开“穿越小树林”竞赛游戏活动:准备8个小木桩和4个标志物,遇到小木桩将其扶起,遇到标志物按照上面的指示运动,并分小组合作推着皮球完成一整套竞赛游戏活动。在游戏的实施过程中,可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通过小学体育竞赛游戏教学,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发挥所长,与小组成员交流、配合,优势互补,更好地表现出小组的精神面貌和整体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施综合游戏,强化实践探究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该阶段的教学不仅需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智力发育、能力培养、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实施小学综合游戏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探究,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不断激发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可以实施“弹跳跑”综合游戏,根据教师的命令快速反应,来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又如关于“跑”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设计综合智趣游戏“夺红旗追逃兵”:将红旗放在一个隐秘的地方,设置一定的障碍和智趣游戏,一步步引导红军找到红旗和追赶逃兵。实施综合智趣游戏,将智力考题融入到体育游戏中,通过展开有趣的综合游戏教学实践,能提升学生智力和强化体育锻炼,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总之,基于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采取游戏教学策略,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互动与合作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小学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过程的展开,以学生为本,实施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上一篇:分集技术下一篇:海德格尔技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