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共12篇)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学生个体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一般分为六个纬度, 分别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六个纬度又分别被分为若干个项目。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不仅要评分, 被测评同学还要自行撰写“自我介绍”, 同学之间要写“互评”,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要为同学们撰写“师评”。
综合素质评价来自于2006年国家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 以此来展现素质教育的实质。但是, 社会上对此仍然有很大的质疑声, 认为此测评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有很大的主观性, 很难做到测评的客观和中立。为了更好地做好该项工作, 最大限度地体现客观公正, 笔者在此抛砖引玉, 发表几点看法。
一是建立机构, 制度先行
学校和班级都分别成立领导小组, 由专人分管, 再按六个纬度分六个工作小组, 层层分解落实, 项项有人抓, 项项抓落实, 呈金字塔式人员结构。同时, 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 可以建立考核机制, 奖惩制度与之挂钩, 拟定好行事历, 按计划逐一认真实施;建好学校和学生档案, 以便每次评价活动材料能及时规范收集、建档。这些可分阶段、分远近计划进行。比如起始年级、年度、学期、月、周等逐时间段开展。
二是执行有力, 严谨客观
评价的客观公正, 就是要有据可依。所以, 在平时的每次实施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必需严谨周全, 最大限度避免主观性、情感因素。比如, 笔试是以集体为对象, 让每个学生共同回答事先仔细拟定的问题, 那么, 事先就要笔试内容高度保密, 形式的组织和安排要周密、细化, 参评的人 (老师或学生或专家等) 要避嫌, 答题卷或卡要密封, 对要求相同的问题, 评价工具要相同, 评判尺度更要相同,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评价的相对公平。
三是引导鼓励, 张扬个性
学生时代是个性形成的时代, 因此, 要循循善诱, 培养特长, 尊重个体差异, 发掘特殊人才。有的学生爱捣鼓, 就引导做点小发明小制作;有的学生爱唱爱跳, 就培育其文艺特长;有的学生爱写写画画, 就辅导其书法、绘画能力;有的学生爱走进大自然, 就培养其生物生态和环保意识;有的学生爱跑跑跳跳, 就打造其运动技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 需我们用心去打磨。把他们独立的、合作的作品和荣誉装入他们的档案袋。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又能为他们综合素质成长佐证。
四是深度观察, 深入交流
教师的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是很直接的评价, 这是很多测验和作品都无法体现出的, 它可以对学生更直观的了解, 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差异、发现问题, 便于教师因材施教,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际交流的很好办法。通过观察和交流, 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合作能力等情况也能较全面的、客观的了解。一个有经验、有洞察力的老师是可以非常准确、深刻地掌握和描绘出学生成长变化情况的。这就要求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 深度观察, 多多观察, 从学生的言行举止的表象能深入地去交流, 找到内因, 走近学生, 迅速扬长避短, 茁壮成长。教师深入观察好后,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就像备一堂优质课一样, 然后再去与之交流。其方法有三:一是把观察到的一些有不妙苗头的新问题记录下来, 再去交流, 叫预案记录法;二是把学生变化比较多而明显的情况列个清单, 再去交流, 叫清单记录法;三是把学生突然间的波动很大的反常表现记录下来, 再去交流, 叫应急记录法。这样, 既可以保证学生健康发展, 又可以作为学生的成长记录入档。
五是课堂主战场, “三位一体”促完善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所以, 课堂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体现的主战场。因此, 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特别是在课堂上的收获, 应成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所以在课堂上要认真的“传道授业解惑”, 对学生的表现也要及时收集整理, 不管是听课、笔记、回答问题, 还是作业、测试、问卷等都要教师全面掌握情况, 能形成书面材料的, 要客观记录在案, 装入学生的“成长袋”。要顺利完成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即“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 学会做人”的要求, 虽然课堂是主战场, 但是仍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完成。特别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三个纬度, 更依赖“三位一体”的协同努力。所以, 很多活动都要社会和家庭积极参与, 不管是社会实践, 还是问卷调查, 不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 还是正能量的传播, 社会和家庭都要积极主动支持, 并且客观公正地予以反馈, 既培养了学生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又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不但促进学生的进步, 而且客观评价了学生。
六是收集整理, 规范建档
要想客观公正, 就必需有理有据。所以, 学生平时的所有表现, 不管是视频材料, 还是固化作品, 不管是纸质依据, 还是荣誉奖章, 不管是宏篇大论, 还是只言片语, 都必须认真收集整理, 规范建档。这样在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才有依有据, 有说服力, 有操作性, 既保证了评价的客观公正, 又能保障评价工作的有序高效完成。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7年多以来, 全国各校都在认真严谨地推行着。我坚信在大家的不断探索、积极总结、开拓创新之下, 会日臻完善, 科学合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2
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以往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教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我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没有任何挂科现象,并且曾获得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英语大赛三等奖。在高中期间我全面地掌握了科学基础理论,同时注意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在高二暑假到广州某杂志社担任打字员,增加社会阅历。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之处,由于晚上学习较迟睡,早晨上课有时迟到。我将不断总经验教训,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把自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我的热血与青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反思 篇3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反思;素质教育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以来,大家已经认识到成绩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既成为素质教育的研究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素质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任何评价都是以一定的目标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实质在于改革以分数为唯一价值尺度去评价学生的弊端,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真正作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进步”为基本指向,培养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过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完善的个性与人格,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实践,在达到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为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坚持多样化、多元化和发展性的评价原则。
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评价过程机械化、概念化;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我们以新的启示:是否理想的评价模式就会带来理想的评价效果?如果不是,又是什么造成的呢?我想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有人类参与的活动就会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下面谈谈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证据不足
学生三年来的各种获奖,有一部分没有证书,有的遗失了;学生三年來参加的各项活动,特别是集体项目没有个人证书的……针对这些问题,我校是这样作的: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小组内讨论并认定其结果的真实性,班主任审核,最后教务处、政教处审批。其结果就可以作为证据运用了。
二、班级之间评价结果相差较大的问题
在实际评价中,出现了三个突出问题:(1)班级之间的评价标准把握有差异;(2)班级评价与小组评价结果相差较大;(3)班级评价时,大部分学生只是一个记录者,自评是A他也评A(大约占80%)。
解决的办法: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加强学习,统一思想,统一标准,严格按照标准来考评每个学生,作到证据充分,让学生心服口服,评B等的是比A等的差一些,还要在某方面努力。第二、三个问题是自评较高,班级评价也跟着高了,这时班级评价就要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学生。我想如果在开始学习方案时,认真解读方案,让学生明白每个等级的硬指标和软指标,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三、分组评价应注意的原则与方法
(1)分组原则:按照公平原则和机会均等原则、分组时兼顾男女生比例、学生表现、学习成绩、爱好特长均等。
(2)评价步骤:①评价准备阶段,班主任主持将本学年内的各种与评价相关的成绩、奖励及不良记录予以确认,适度公布。②学生事先按评价表书写个人行为描述评语,在评价小组会上发言。③小组评价会议上,组内同学根据学生发言所讲内容及实际表现填写互评表。④小组会后,专人负责整理、汇总计算得出学生评价结果。⑤责任教师填写评价表。⑥师生评价结果整合。
四、关于构建系列活动评价模式的探讨和设想
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存在较多的主观成分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客观性不易把握。综合素质评价三年只进行一次,间隔较长,不能体现评价的即时性和过程性,降低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另外,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成长记录相脱离,没有明确学生成长记录在素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使成长记录形成虚设。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4
( 一) 评价内容总分结合
综合素质无法像长度、时间、重量那样直接测量,但会在人的具体活动和行为中有所表现,即通过外显行为测量内隐特质。 例如心理测量中用量表的方式测查人的能力和个性,教育测验用试题与试卷测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活动与行为记录反映素质。 但如果仅仅凭借某一活动与行为来推论某个方面的素质,那可能是错误的、无效的,但测量与某一素质有联系的全部行为又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正确可靠地推论出所评价的素质,就得抽取一组关键的活动与行为进行评价。[1]就像心理测量量表是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一组行为来测量,教育考试是抽取最能够代表某一阶段某一领域的学习内容来测查的,综合素质评价则是通过对能够代表学生的整体发展的一系列外显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来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品质。 所以选择关键指标很重要。 同时,综合素质并不是各方面素质的简单相加,而是学生各方面成长经历内化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在学生行为表现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特质,切忌将综合素质等同于几个机械的模块和细化的条目。[2]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组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座谈会和学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综合素质评价基本框架,并形成了《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试行)》( 以下简称《 实施办法》) 文本。然后项目组就《 实施办法》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先后召开高中校长、各区县教育局分管局长、自主招生高校招办负责人、教育和社会学界专家座谈会20 余场,并针对20 所高中( 含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公办一般普通高中和民办高中4 大类,涉及12 个区县)40 个高一班级的近1200 名家长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网络问卷调查,总体上看,各方对《 实施办法》 提出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给予积极肯定。 《 实施办法》 采用整体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是整体评价, 要求学生通过列举典型事例等方式,介绍学生本人的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与才能、个性特点和个人爱好等方面的具体突出表现, 然后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4 个方面的分项评价。 每个方面的内容都明确评价内容的基本内涵指向和侧重通过哪些活动与行为记录来反映评价内容, 例如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主要反映学生的创新思维、调查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体验经历等;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创造发明等情况。
( 二) 评价方法客观写实
除了确定关键指标以外, 采用什么评价方法也很重要。 各省自2002 年《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发布后就开始了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 各省采用的评价方法大致有三类,一是等级加评语的做法,例如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三等,用A、P、E表示,分别代表“ 优秀”“ 好”“ 尚需努力”,各个指标还有简单评语,[3]大多数省市包括上海过去十几年在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也采用这一方法; 二是测量和问卷调查法, 例如四川成都市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采用行为习惯问卷、公民素养问卷、学习动力问卷、学习方法与技能问卷、创造性问卷、人格品质问卷和情绪行为调控问卷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附加学生学习背景因素调查;[4]三是上海目前采用的写实记录法, 采用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并提供指标筛选、比较和分析的工具,用户( 例如高校) 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确定评价方案,方案经公示以后,用户可以在系统中根据评价方案选择指标、赋予权重及分值范围,然后生成定制的评价结果, 例如生物化学专业招生时就可能对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相关学科的成绩、修课经历和研究经历赋予更高的权重。
虽然2002 年以来,大多数省份都采用等级评价和评语描述,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方法遭到多方批评:不同等级评价标准的界定比较模糊[5];评价主体的过分多元化,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主体责任,并易流于形式或形成误导[6];评价依据不足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缺乏公平性[7];不同省市对评价主体的侧重不同,例如安徽省规定学生自评占10%,学生互评占40%,教师评价占50%;湖北省规定学生自评占30%,学生互评占70%,造成不同省市、不同学校之间评定的等级不可比, 等级合成缺乏科学依据使合成后的等级缺乏说服力。[8]而测量和问卷调查法一般用在PISA等抽样调查中, 对学生来说不是高利害的, 四川成都采用这一方法得到的综合素质也是用于研究教育系统整体质量的, 结果不针对学生个人, 如果这一方法用于针对个体的综合素质评价,那么很难避免学生会作出社会期待的反应,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因此,2014 年12 月颁布的《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 强调了写实记录的方法,要求高中学校要做好写实记录, 将学生活动的事实材料经过遴选和公示后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 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 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 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即“ 谁用谁评”。
( 三) 体现上海特色
《 实施办法》 是根据上海的教育改革需要制定的,体现了鲜明的上海地方特色。
1.重视学习经历和发展动态
上海二期课改树立了“ 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的观念,《 实施办法》 对基础型课程要求记录学期成绩, 对拓展型课程只要求记录科目和总学时, 对研究型课程只要求记录课程( 课题、项目) 名称和修习该课程的起讫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己感兴趣和认为有价值的课程, 通过高中三年选课过程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不要因为担心成绩不好而不敢去探索,因此“ 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不仅体现学业水平,还能体现学习兴趣。 又如“ 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记录了学生高中三年《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各维度发展趋势, 为那些水平不高但有进步的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2.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上海自1998 年二期课改以来就坚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学习, 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次用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代表作和科技活动、 创造发明情况来反映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体验经历,用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记录, 将进一步推进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因为一旦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就不再是少数学生、 少数学校或某一时间段的事情了, 而将是渗透在每个学期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这既是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成果的体现,又对上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突出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
将“ 学生自我介绍”和“ 学校特色指标”纳入《 纪实报告》 ,体现出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在培养学生素养上的特色。 上海在2000 年就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中教育需要为众多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服务,在2009 年市教委年度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 加强高中教育,办出高中特色”,综合素质评价将是对上海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实践成果的检验。
2017 年起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高校自主招生的参考, 但综合素质评价更主要的目的是指向学校教育的深度变革, 使学校育人目标和课程教学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发展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目标;促进校内外教育结合,实现整体育人目标;重视培养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校关注人才培养特色。 具体阐述如下:
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目标
由于长期受高考指挥棒影响, 学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分数,选择专业主要根据考分而不是兴趣,所以较少思考自己内心真正想做什么。 通过将自我介绍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思考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高中三年的学习可以从哪些方面为将来所要从事的专业做准备,从而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思考怎样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学生自我介绍不必面面俱到,要体现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可以体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证明自己为自己有兴趣从事的专业做了什么努力和准备;还可以介绍个性特点和个人爱好,例如个性开朗富有合作性、坚忍不拔能吃苦等等。所有介绍内容都要以学生每个学期典型事例记录为基础。
自我介绍( 自我陈述) 是发达国家高等院校招生中常用的方法, 一般是要求学生讲述人生经历中对自己最有影响的人和事, 怎么会对所申请的专业和学校产生兴趣, 对于学习所申请的专业做了怎样的准备,对于未来的职业及人生发展有怎样的规划,或除了学业成绩和其他所递交的申请材料以外所不能体现的个人课外活动经历、 兴趣爱好以及其他特质和潜力。 例如学生想学习医学,仅仅表明“ 我喜欢做医生,医生了不起,我敬佩医生”的态度是不够的,而是要列举事实说明为了学习医学专业所做的努力,例如看了很多医学方面的书籍, 到医院做了很多志愿活动,学习了医学相关的课程,参加了医学方面的小课题研究,自己平时做事认真仔细有耐心等等,用这些材料来证明自己有兴趣有能力学习医学。 要做到这些,学生高中入学起就要系统地思考和规划自己学习经历和发展方向, 同时也要求学校和教育系统能够提供相关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上海建设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的目的之一也在于此。因此,学生自我介绍的内容与修习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都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专业志向和个人爱好是这些活动内化的结果,另一方面,这些活动也为自我介绍提供佐证材料。
三、促进校内外教育结合,实现整体育人目标
上海将志愿服务( 公益劳动) 、军事训练、国防民防活动、农村社会实践、校内外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会调查等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还包括了参加校内外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的经历,所涉及的内容远远超出学校课程学习内容,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为未来生活工作做准备的能力。 将来学生志愿服务时间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时间银行应该做到互联互通,使学生从小就养成“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习惯和公益服务意识, 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内化为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保障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社会实践) 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教委、市校外联会同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市委、科委、文广影视局、体育局等部门共同制定了《 关于做好高中学生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 组织记录的操作办法( 试行) ”》 ;市、区校外联各成员单位根据学生社会实践场所遴选办法,积极挖掘资源,提供志愿者岗位、活动项目和实践课程,在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上发布, 学生通过登录网上平台登记预约,学生社会实践情况通过POS机终端、信息管理后台等方式全面记录。 据2015 年11月1 日搜索, 通过全市认证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有144 家,区级认证的基地有1413 家,学校签约基地276 个;全市有6067 种岗位在发布,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医院输液室、胃镜室、门诊导医,爱心进病房,博物馆讲解员、 展厅管理员助理, 社区摄像编剧剪辑员、美化环境、才艺展示、关爱敬老院、暑托班志愿者等;这些岗位广泛分布在各个区县,最多的浦东新区有756 个岗位发布; 每个岗位需求的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目前共提供17.4 万个岗位,能够满足上海16 万普通高中学生需要。
四、 重视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迅速变化的21 世纪社会要求学生具备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通过跨学科项目学习和综合实践学习等深度学习活动来培养21 世纪能力或高阶思维能力。 然而这些深度学习的结果很难用考试,尤其是一次性考试来测量。 因此,综合素质评价除了要体现难以用考试成绩评价的非学术性素质( 例如社会责任感、个性特点) 外,还要体现单凭一次考试所不能评价的学术能力,包括平时成绩、突出表现( 个人荣誉、奖励、参加科技活动、创造发明项目等) 和深度学习的结果。上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生在研究型课程、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发现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提交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代表作, 目的就是要培养每个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虽然上海在1998 年就推行了研究型课程,但是由于评价标准不明确,与升学关系不大,所以在各个学校的实施情况不尽相同, 学生和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异,往往成为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 PISA2012 上海学生计算机化问题解决的表现远低于阅读、数学、科学领域的表现,与研究性学习普及程度不够有一定关系。而新加坡自2005 年起就将专题作业作为预科学生GCE A级水准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占大学录取总分10%的比例,教师普遍认为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PISA 2012 计算机化的问题解决能力测评中,新加坡在所有国家( 地区) 排名第一就是有力证明。 新加坡对专题作业的评价标准可以为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评价提供参考。[10]PISA数据还发现,日本学生在PISA问题解决上表现较好,超过了他们在数学、阅读等传统学科领域的表现,特别是日本有一些在传统学科上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问题解决上却有很高的表现, 这说明问题解决并不是少数尖子学生的专利,相反,有些不适应传统学习方式的学生在综合学习与问题解决中获得了“ 第二次”发展机会,所以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问题解决的机会。
现在“, 研究性学习报告” 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纪实报告, 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学校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涵盖的内容非常广,不仅包括科学研究,也包括社会调查和项目设计, 对不同领域有兴趣的学生都能进行研究性学习。然而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开一门课题指导课就能够落实的。例如,上海大同中学1997 年在活动课的基础上着手进行“ 学生课题研究” 试验,1998 年学校开始探索让全体同学参与课题研究,开设了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课题研究课程,但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没有问题、 不知道要研究什么,于是学校开始建设综合课程,在背景知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能判断问题的研究价值,然后又开设了知识论课程,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进行批判性反思, 经过5 年的努力,到2002 年形成了包括综合课程、课题研究、知识论等必修课和一系列选修课构成的研究型课程体系。[11]大同中学的探索告诉我们,研究能力的培养与跨学科综合学习、社会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开展,将进一步推动上海的课程改革。
五、引导学校关注人才培养的特色
据调查, 上海高中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上,[12]但对于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学校培养的学生有什么与其他学校所不同的特点等问题思考还不够。 不少学校设置了很多选修课,但是课程之间缺少内在的逻辑,没有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将课程有机地组织起来。 例如有学者对上海市200 多份中小学的课程规划进行分析, 根据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将课程划分为6 个不同的水平, 结果发现大多数学校的课程是无关联的碎片课程, 或者没有实质性关联的表面关联课程。 上海在学校课程建设上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在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框架之间建立实质性的联结。[13]
为引导学校关注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 实施办法》 要求学校最多可以填报3 项体现本校学生素质特色的指标,可以体现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例如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信心、坚持性等,也可以采用综合指标,例如GPA绩点等。 申报特色指标的学校要围绕育人目标设计特色课程群, 包括四方面的要求:一是学校有独特的育人目标,主要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内涵;二是有特色课程群的支撑,仅仅是单个特色项目或活动还不足以形成学校特色指标;三是特色课程群覆盖本校的全体学生或大多数学生;四是有特色指标的测量评价的具体标准,对学生表现等第的评定有切实的依据。 我们希望通过设置“ 学校特色指标”, 引导学校系统思考学校的整体课程设计,形成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
摘要:《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体现了上海的地方特色:重视学习经历和发展动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指向学校教育的深度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目标;促进校内外教育结合,实现整体育人目标;重视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校关注人才培养特色。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意义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革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素质评价。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适应新形势下中考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需要。近几年来,长春市推出的中考改革政策,已经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推荐生录取的唯一依据,改变了过去只以考分选拔学生的做法。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必然需要。一方面,学生的成长需要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外在评价。外在的积极性、激励性评价可以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尊心自信心,转化为学生不断成长和成功的动力。另一方面,学生成长中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的丰富性,现代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不断需求和人才标准的多元化,都使基础教育的目标指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进步和发展的必然需要。学校育人,本质上是学校建构了育人的优良环境,这种优良环境不仅仅指优质的教育设施、优良的教师素质,更重要的是建构学生优良的日常成长环境,即优良的班集体环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正是建立在班集体基础上的评价,评价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改变,学生不良行为的改变转变为日益优良的班集体教育环境。只有每一个班集体的育人环境优良了,学校的育人环境才能优良,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评价委员会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指导与仲裁机构。评价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年级主任、备课组长、教师代表、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评价结果经公示5天后方可备案。
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部和教师评价小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部设立部长1名,信息执行委员和材料管理委员各2名。教师评价小组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班主任任组长,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五项:
(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主要表现:热爱祖国、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明理诚信、关心集体、交流合作、自律自强、保护环境、心理健康、社会实践。
(二)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主要表现:学习兴趣与态度、学习方法与反思、学习交流与协作,课外活动与探究,学习品质与成绩。
(三)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主要表现:健康生活方式、体育运动与表现、运动与健康测试成绩。
(四)学生审美与表现素质。主要表现:仪表服饰、美术与音乐知识、审美体验与表现。
(五)学生实践与操作素质。主要表现:社会劳动实践,生物实验操作、计算机操作。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方法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五项内容分别实行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级评价分为四个等级:A+、A、B、D。
(二)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 1.思想道德素质等级评价。
依据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表现,制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表”。评价表设计六个评价维度,即: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心理健康、社会实践。六个维度的分值设计分别为4分、10分、16分、4分、4分、4分,总分42分。分数对应的评价等级是:38—42分为A+等级,33—37分为A等级,28—32分为B等级,27分以下为D等级。
思想道德素质等级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采用学生代表评价,每次每班学生代表20名。教师评价由教师评价小组成员,即语文、数学、外语老师进行。学生自评权重为30%,学生互评权重为30%,教师评价权重为40%。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等级最终认定还要考虑两个要素:一是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给各班下发的四个等级的人数比例。二是学生一个月中获得的各项标志性发展评定卡的数量。在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以卡数多少来最终确认学生的评价等级。2.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等级评价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等级评价,一月一评,每学期公示两次。以每天的课堂优化和学生家长听课效果评价成绩为准进行评价。
3.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审美与表现素质、实践与操作素质的等级评价。
这三种素质的等级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素质测试,给出每个学生的测试分数,并将分数转化为相应的评价等级。
(三)学生综合素质积分评价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分评价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分评价采用“班级捆绑式评价”方式。学校设立“红旗飘飘,星光闪耀”红旗评比台。每个班级每周设立100分,按照“班级捆绑式评价”方案进行评价。例如:如果一周内本班有1名学生扣1分,则本周全班每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均扣1分,每人积分为99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凝聚学生每颗心,守护荣誉100分”维护班集体荣誉感。2.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积分评价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积分评价含多项内容:考试成绩积分评价和卷面书写、修改积分评价,假期作业积分,知识竞赛活动积分,学校在每次半月考、月考考试后,对年级前若干名同学,按照不同名次段给予不同分值的积分。例如:前20名积8分,前50名积7分,依此类推。前1000名学生均可积不同程度的分。另外,学校在走廊墙壁上设立“试卷展示区”,每次考试班级前10名同学,要将试卷展示在走廊上。学校要对这10名同学的书写和修改进行积分,引导学生正确、工整、缜密的答卷、书写与修改。3.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积分评价
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积分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课间操、体育课、运动会的参与和表现的评价。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一课一积,由所有任课的体育教师进行。4.学生审美与表现素质积分评价
学生审美与表现素质积分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美术课、音乐课、图书借阅数量,相关课外活动的参与和表现的评价。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也是一课一积,由任课教师进行。
5.学生实践与操作素质积分评价 学生实践与操作素质积分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社会劳动实践、生物理化、计算机课的参与和表现的评价。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同样也是一课一积,由任课教师进行。同时对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进行统一积分,如:去基地、参观、军训等。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原始数据的处理与保管
1.学校成立数控中心,学校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和软件公司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输入程控模式,统一组织年级主任和干事以及班级两名信息执行委员,在规定时间内在主任室、教研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控机房、家里输入原始数据。程控模式会自动生成每个学生的评价等级。
2.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和文本成长记录袋,每月的自评表和标志性发展评定卡,由班级的材料管理委员核实后装入成长记录袋中。学生互评表、教师评价表以及值日班长记录表,统一装入学校为班级准备的盒子里进行保管。另外各种积分评价表由年级统一管理。
(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最终认定与使用 1.等级评价结果的认定: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等级评价,每月一评,每学期认定两次,并进行公示,结果作为学生学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等级评价,每学期评价两次,认定两次。结果作为学生学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学生运动与健康素质等级评价、学生审美与表现素质等级评价、学生实践与操作素质等级评价,每学期评价并认定一次,结果作为学生学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2.积分评价结果的认定:
学生五项素质的积分每月一积,每学期进行一次汇总和认定。各项素质的学期积分评价与学期等级评价构成学生五项素质的学期终结性评价。
3.学生五项素质的学年终结性评价,由两个学期的学期终结性评价各占权重的50%构成;学生五项素质初中终结性评价,按照初中三个年级的学年终结性评价不同权重构成:初一权重20%,初二权重20%,初三权重60%。产生等级分和积分等级分。4.学生学业成绩最后结果,由初中三个年级期中、期末成绩构成:初一权重20%,初二权重20%,初三权重60%。5.学生五项素质初中终结性评价结果和学业成绩结果,(推荐最后各项等级分=各项等级分+各项积分等级分,按照市里等级产生方法由此产生最终推荐等级。即A等:85分-100分;B等:70-84分;C等:60-69分;D等:60分以下。)将作为中考推荐生唯一的推荐依据。在学生自愿报考推荐生的前提下,择优推荐。
五、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1.坚持评价的过程性。要充分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进步,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精细的发现。
2.坚持评价的激励性。要对学生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地肯定和激励,要引导学生不断实现最近发展区目标。
3.坚持评价的公正性。任课教师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制定标志性发展评定卡的发放标准。杜绝评价的随意性和倾向性。
4.坚持评价的科学性。评价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重要措施,评价即教育。评价要努力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用真诚的师爱和殷切地期待激励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 篇6
摘要:改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增值评价中学生综合
素质,是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对湖南省6所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不同的学
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同的增值表现,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
的正相关。这与教育改革的不彻底、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和许多提高综合素质措施的未有效落实密切相关。
关键词:综合素质 增值 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
内涵和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制
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更
关系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自20世纪80
年代素质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以来,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的实施虽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改革逐渐进行着,但
至今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前,我国正
处于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阶段,如何科学有效
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借助教育评价促使学生
全面发展,增值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外
有学者指出,增值评价作为学生发展的测量方法,
是比考试结果更好的指示器,能更好地测出学生潜
能,引导学生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综合素质
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
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主要包括生理素
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
素质等,也称为综合素质。单中惠教授认为:综合
素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说,就是德、智、体、美等方
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不断增强。
2.增值评价
所谓“增值”,就是指学生个体一段时间先后成
绩进步幅度大小的比较,这种界定已成为世界各国
的共识151。但这项界定仅关注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增
值,“窄化”了学校教育内涵而受到了批评。另外一
种观点比较全面,以我国学者任春荣为代表,她认
为增值是“某一所学校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与同
一抽样中其他学校的起点相似的学生相比,所取得
的某方面或各方面的相对进步”。结合国内外学者
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增值就是学生一段时间内
各方面素质增长和进步的情况。增值评价即是以学
生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幅度来评量教师和学校教学
效能的一种方法。
3.综合素质增值评价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就是将增值评价的理念与
方法运用于综合素质测评中,即是以学生一段时间
内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的增值幅度为依据来评量
学生、教师和学校效能,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在一
定时期内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教师
和家长的帮助下,发掘潜能、发挥特长、提升自我,
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在参考了广东、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和长沙
等省市颁布的综合素质测量问卷后,研究形成了包
括2个一级指标(基本指标和发展指标)、8个二级
指标(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实践素质、身心素质、艺
术素质、个性特长与创造性)、19个三级指标,共计
25道题项的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卷,问卷中每一
道题项的总分均为100分,允许有小数点为5的分
数。该部分数据由研究者实地调查所得,对象为6
所高中,其中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所,长沙市示范
性高中4所。其中1所高中所在地为岳阳市(该所
中学为湖南省示范性中学),其余5所高中所在地
均为长沙市。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综合素质自
评和综合素质他评三个部分。经相关分析统计结果
表明:综合素质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间高度显著
相关(p<0.01)(见表1),这表明综合素质的自我评
价是具有有效性的,同时也表明自评与他评间紧密
相关,遂在后续研究中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平
均分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
调研采用同时调查该校高一和高二同学的同
时陛横断设计1,研究以同一学校高一学生综合素
质测查得分与该校高二学生综合素质测查得分的
差值为增值(增值=S高二-S高一),增值类型分为正
增值(S高二-S高一>O)、负增值(S高二-S高一<0)亦
或零增值(S高二-S高一均值无显著差异)。
三、统计结果与解释
1.中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整体增值情况
研究假设:经过一定阶段的学校教育之后,中
学生综合素质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研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法,将高中一年级和
二年级学生在综合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
均值比较,以均值比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
标准,T检验结果如果显著,则表明学生在综合素质endprint
某一方面出现了增值,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
值类型为正增值(S高二-S高一>O)、负增值(
S高二-S高一<0)亦或零增值(S高二与S高一均值
无显著差异)。根据前面对综合素质的定义,研究者
分别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艺
术情操、个性特长和实践创新能力这六个方面对学
生综合素质加以考量,并将增值情况的检验结果汇
总如下表(见表2至表6)。
从表2可以看出: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T检验
表明不同年级对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
公民素质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
对诚实守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t=2.58,p=O.01),
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负增值(1.45)。总体而言,高二年
级较高一年级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均值都有所
下降。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上升,中学生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没有进步,甚至在诚实守信
方面出现了下降趋势(见表2)。
表3表明,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年级对知识
结构、方法能力和态度习惯三个方面的影响均存在
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总体而言,高一年级在
这三方面的均值都要高于高二年级。随着受教育的
增加,中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显
著的负增值。这与年级增长带来的知识难度和学习
压力的加大密切相关(见表3)。
表4表明,年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
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对体质健康和体能健康
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出现了较为显著的
负增值。总体而言,高一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
能素质要比高二年级的好(见表4)。
从表5可以看出,年级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影
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对艺术表现、艺术
水平和个性特长的影响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01),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负增值,尤以体育和
学科个性特长的负增值幅度最大(见表5)。
表6显示,年级对实践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影
响都存在显著差异,尤以成果表现(撰写研究报告、
论文的数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现情况)和新意
成果最为显著(p<0.001),出现了最大程度的负增
值。总体而言,从高一到高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负增值。从所有指标的整体分
数来看,成果表现的平均分(71.68和66.67)最低。
从增值程度来看,尤以新意成果的四个方面负增值
均值最为显著(4.87~6.06),其次是个性特长的三个
方面负增值均值较大(3.66~3.94)(见表6)。
2.不同学校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增值表现
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年级自变量的两个水平
(高一和高二)的得分表中综合素质增值分的差异,
通过对年级与学校在综合素质测评各题项上交互
作用的考察,以及进一步对交互作用显著的题项进
行的简单效应分析,考查了增值分在各个学校上变
化,也即学校的增值差异。按同样的方法,采用方差
分析T检验法,将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综合
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均值比较,以均值比
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标准。T检验结果如
果显著,则表明该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某一方面出现
了增值,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值类型同样分
为为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通过对6所学校学
生的综合素质增值情况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
所省示范性高中在能力技能、成果表现、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方面出现了大幅度
的正增值,其余方面负增值也相对较少。而在市示
范性高中中,综合素质某方面的正增值极其少见,
只有1所在体质健康方面呈现了显著正增值,而大
范围的负增值集中显现在长沙市的某2所示范性
高中中。
四、分析与讨论
1.结果分析
(1)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
负增值的局面,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差异比较可知,中学生综
合素质增值类型基本表现为零增值或负增值。说明我国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方针并未有效落实,全面发展的
目标也还远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改革不彻底,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
存在。虽然素质教育的方针已提倡多年,但目前的
教育体制并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追求高分是许
多学校、老师乃至家长的唯一目的,高考定终生的
结果导致学生一味盲目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其他
方面素质的提高。随着受教育年限的上升,中学生
逐渐丧失了个性特长发展而趋向于成为高考的统
一批量产品。
第二,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比如上课形式单
一,基本都是教师一味灌输,师生互动较少;德育endprint
缺失,学校和老师竭尽所能培养学生如何应试,而
很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主要依靠空泛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生活实践方面道
德素质的培养较少;学校没有专门培养学生创新素
质的课程与活动,很少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和思考
的精神;实践课程较少,学生本应该单独完成的实
验演练为多人合做甚至只能观摩,学生实践能力不
足等。
第三,许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只流于形
式而并未有效落实,学校走走形式,学生敷衍了事。
(2)不同的学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
同的增值表现
总的看来,尽管整体上各学校综合素质出现了
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但进一步研究发现,
具体就某些学校而言,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的
分布则明显不同。省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正
增值要明显强于4所市示范性高中,其负增值也要
明显弱于长沙市的4所示范性高中。由此可以看
出,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
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校际间的资源差距对学生综
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讨论
多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进行了大量探索,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在激励中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面发
挥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中学生素质
综合评价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还存在一
些明显的缺陷,如:缺乏科学有效、实用系统的素质
测评方法和理论研究;缺乏先进的测评工具;在传
统的素质评价中,被评价者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在中学阶段,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先天素养、家
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状况等迥然不同,其综合素质也
一定会存在差异㈣;另一方面,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
成长和各方面素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他们各方面
素质发展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科学
正确地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加以评量,促进每个孩子
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缓
和这一困境,它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增值为参照来
评价学生进步幅度,相对于传统只重结果的评价方
法,增值评价更关注评价的起点和过程,不仅能更
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还
能分析出与学生综合素质进步相关的各类因素,便
于学校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根据个体差异
及时调整和矫正,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
方面,学生在增值评价中,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
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
展。这种弱化横向比较、凸显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
更有利于中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也有利于推进素质
教育和教育公平。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综合素质
增值评价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的评价方法。
五、启示与建议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思
路,为传统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更好
地运用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综合素质
各项指标,针对增值评价统计结果中负增值较为显
著的几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只有诚实守信这个指
标出现负增值,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等现象,对考
试与分数的过分注重可见一斑。因此,加强对中学
生日常生活中的德育,降低对分数与排名的过分重
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首要前提。
2.在身心健康方面,不仅要丰富学校体育锻炼
的方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
识。同时学校应该有效地普及心理学知识,设立专
业的心理辅导中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新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而不仅仅是无限制地灌输文化知识,将学生培
养成学习的机器。
4.在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政府不能只重视优
质学校,而要平等地关注每一所学校,尤其是扶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探究 篇7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学习动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活动,是对学生素质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与学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新的教育理论认为,评价方法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的需求来决定。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现将日常工作中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及时评价。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本着及时尊重的原则,及时评价能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尊重更能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这一点特别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就拿一个简单的“租船问题”来说,学生会给你很多个不同的答案,我们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作业评价
小学生的作业评价是实施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发挥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们应该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给予评价,应采用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不要把眼光仅仅停留于传统意义的“对”与“错”上,要多层次、多维度地看待学生作业。如:对学习努力,由于其他原因(如家里有特殊情况,知识有缺漏等)作业完成情况不够好的,教师也要不吝对其表扬鼓励。画图形时,有的学生创意好,绘图不够美观;有的有创意,但绘图中有错误等等,教师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赋予适当评语,指出他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学生开放性题目的解答,教师尤其要对思维质量高的解题方法给予特别的嘉奖并在全班推荐。但教师必须有这样一种意识,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等于放弃教师的引导。
在学生作业的批改中,我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用评语加等级的评价形式。教师要多准备一些评语,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不过要是再认真一点就更完美了!”“最近你的作业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骄傲!”……对每次相对优秀的作业奖励一颗★,然后再用星换红花,用红花换更高的奖励,这样一次奖励的评语或几个奖励的符号,学生看后能激起学习的动力,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学好的信心并更努力学习。
三、时时处处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赏识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但是每个学生对赞扬的“渴望”都是一样的。“渴望关注、渴望赏识、渴望赞扬”是学生正常的心理需要。对于孩子,特别是小学生来讲,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动作、一声赞扬的话语,都是他们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
四、自评、互评相接合
在评价中自评、互评结合的方式是实施综合评价的重要方面。在课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讨,研究进而实行评价。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但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评价。生生之间的互评也是值得提倡的。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中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不但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更能发现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以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歆.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师,2008(3):37-39.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8
《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办法》
规定本市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包括专业技能学习成果记录和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其中:专业技能学习成果记录主要反映学生在校期间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引入社会评价, 重点记录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与专业技能学习相关的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等。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考试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基础四门课程, 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科目分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其中合格性考试为学生必考, 等级性考试为学生选考, 考试形式采取分卷合场、一次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科目只设合格性考试, 且为学生选考, 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操作员 (五级) 》的学生, 可直接认定为成绩“合格”。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突出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明确把4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一是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 重点记录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参与志愿服务 (公益劳动) 、军事训练、国防民防活动、党团活动、社会文化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情况。二是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 重点记录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成绩、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情况。三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重点记录学生校内实训情况、顶岗实习情况、专业课程考证情况、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表现、创造发明、专利等。四是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 重点记录性格特点与人际合作、日常锻炼习惯、体质监测评分、运动经历与水平、艺术实践经历与水平等。2018年起, 本市在推动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学校推荐就业与用人单位录用等环节开始使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为保障评价的客观性, 本市将启用全市统一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明确中职学校作为信息录入主体, 采用客观数据导入、中职学校和社会机构统一录入, 学生提交实证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
小学语文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初探 篇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对其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发展性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有这样一些做法和体会。
1. 评价学习态度
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种事物所持的评价和行为的倾向。态度不仅是“行为的准备”,而且包含认知和情感因素。态度的形成和转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小学阶段是健康情感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态度。为了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认为“评定一个同学的学习,首先从学习态度上进行评价”。例如,书面作业的字迹整洁、美观,最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态度,所以我在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而精,给学生较为宽裕的时间把字写好。我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采用评语加等级的评价形式,如奖励性评语:“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了!”激励性评语:“你的作业让人赏心悦目,如果再仔细一点就更好了。”
另外,上课听讲认真度,发言积极性和读写姿势都列为评价项目。我班有一些同学,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不强,但学习非常认真。我就经常在班里表扬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渐渐的,他们的学习态度更积极了,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2. 评价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我们在肯定学生长处的基础上,再向他们提出努力方向,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对于那些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我总利用他们的优势,结合学校竞赛和班级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授予他们各具特色的美称,如认字量最多的叫“识字大王”、书写漂亮的叫“小书法家”、口才最棒的评为“演说家”、写作水平高的称作“写作高手”、知识丰富的称作“小博士”,形形色色的美称,涉及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潜力得到开发,会从有一个优点渐渐发展为有很多优点,最后全面发展。我班有位男生学习较差,但我发现他的表达能力很强。于是,我特意在课上多给他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鼓励他,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结果他一次比一次答得好,上课听讲也更认真。从那以后,他无论干什么都更有自信,学习成绩也提高,现在已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小组长,兼班里的新闻播音员。
3. 多方评价
“多方评价”指不仅是语文老师评价,而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家长对子女的评价。学生们每周对自己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同学之间,开展互相评价,夸夸有进步的同学。此外,我还采用走访、电话、写联系条等方式,让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孩子有进步时,家校之间就会及时报喜。我班有位女生,非常好动,学习也很马虎。通过和家长交流,我得知她在家里时,每天都像个老师似的教自己的小妹认字、背诗,给她讲故事,还经常帮家里人干活。于是,在班里,我动情地讲她的故事,让同学来欣赏她的优点。现在的她非常自信,不但学习成绩上来了,各方面能力也都有了明显提高。
4. 纵向评价
学困生因为成绩落后,如果总是让他们和最优秀的学生比,会使其觉得希望渺茫,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越来越缺乏自信。因此,教师对他们应注重纵向评价,不要横向与别人相比。平时,学困生若在规定时间内能独立完成作业或试卷,答案正确,即使少做一两题,教师也可照样给“优秀”,并写些鼓励性语言。然后进行纵向比较,即便有一点点的进步,也及时予以肯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还可以帮学生设立要超过的目标,应是比他略强的同学,让他有超过的可能,从而促使学困生努力,树立信心,感受成功的快乐。
5. 建立“语文学习记录袋”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我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语文学习记录袋”,完整地记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经历,这是对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教师、家长客观认识、评价学生提供相对完整和真实的信息资料,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工具。主要是将学生某个阶段语文学习表现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汇集起来,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历程的发展状况提供基本依据;这里有学生发言成功的快乐,有参赛获奖后的喜悦,有学生认为最满意的书法和写作作品。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这里,家长和老师会为孩子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骄傲。
利用记录袋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参与对语文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家长参与评价,能很好地开发家长资源,进一步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必须认识到,评价应该以激励为宗旨,尽一切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并赏识自我的优点,改进自身的缺点,扬长避短。我想只有这样的评价方法才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才能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才更为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加德纳.智力的结构.1983.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我见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见解
通过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可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除此之外, 还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使得他们有更强的能力去适应社会。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一) 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 学生的自我评价起着一个基础性的作用。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客观的反省, 从而能够了解到自身的优点及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 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 家长的评价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家长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家长评价的过程中, 首先, 家长要与学校进行密切的沟通,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次, 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要不断协调家长与教师的行为, 从而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一致。最后,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 学生、家长与教师三方要加强沟通, 从而创造一个和谐教育的环境。
(三) 学生之间互评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 能够使学生真正认识自我, 并学会做人、做事以及与人合作, 最终获得健康成长。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以及缺点, 所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的时候, 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 从而促使学生向着全面的方向发展。
(四) 教师的评价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中, 班主任是一个重要的组织者。为了保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准确无误, 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与家长中多进行沟通与了解,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成绩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而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一) 作业评价
针对学生的作业, 教师要给予不同的评价, 从而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评价作业可以淡化学生的分数意识, 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批改作业,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并且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教学内容, 从而帮助学生弥补学习漏洞。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 通常会采用动态以及灵活的评价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目光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对”和“错”上, 而应多角度地看待学生的作业。比如: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努力的学生, 在其作业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时, 教师应该对其多加鼓励;针对一些图形设计的作业,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绘图, 虽然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 但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发现他们的优点, 给予合理的评价;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要着重考查学生的解题方案, 并且对于学生提出的特殊的解题方案教师要给予额外表扬。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除此之外, 在一、二年级的作业评价中, 要取消分数制度, 教师可奖励学生小红花并且寄予简单的评语,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 导致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很难得到家长以及教师的认同, 进而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 要正式学生之间的差异, 要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 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家长以及教师的赞扬。
(二) 成绩评价
在评价成绩的时候, 教师要对班里面进步比较大的学生给予重点评价;在评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的时候, 要告诫他们不要骄傲, 要继续努力;对于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 教师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不要灰心丧气。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使得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关注与鼓励。除此之外, 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一定要先赞扬学生, 然后再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 并且在评语的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 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其抱有的希望。比如:教师在为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写期末评语的时候, 首先赞扬了该学生爱劳动、团结学生, 然后再指出:“希望你在学习文化知识上能够像爱劳动那样积极, 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这样的评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 向着一个目标不断努力。
(三) 道德品质、文明行为评价
道德品质教育主要包括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和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珍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教育等。小学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生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团结协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可直接影响其事业道路的发展, 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可以促进以后道路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 在作业、成绩评价之外, 教师也要将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教育体制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变化, 其中就包括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够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可以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能够促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始向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进步。
参考文献
[1].马丽文, 吴建军, 叶更青, 吴雪梅.小学生素质评价改革的实验[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1) .
[2].陈律生.“小学生劳动素质评价”初探[J].湖北中小学实验室, 2011 (01)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的取向 篇11
研究者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定义为:立足学生发展本位,综合、系统评价学生在各阶段、各方面的总体发展状况,并为开展适合的教育而进行的教育评价的循环过程。
综评模式从内涵上讲有两个主要部分:评价内容,包含爱党爱国、团结守纪、文明礼貌、学习能力、劳动态度、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十个方面。评价方法,包含定量的分数评价和定性的描述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以学生成长档案袋内容为主要依据,采取自主评价、他人互评、选择权赋予评价、多元智能评价等评价方式。
综评模式是一种可操作、可深入探索的教育评价方法,从教育价值的取向上来看,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
一、目标取向:注重“育人”,
兼顾“选人”
(一)泰勒的传统教育评价思想
现代教育评价之父,拉尔夫·泰勒(美国)认为,“教育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活动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泰勒评价模式有一个预期的教育目标,在过程中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努力实现教育目标,会产生两个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和未达到预期目标。显然,这是对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要求的结果性选择,基本属于封闭式的阶段评价。
(二)综评模式的操作实践
综评模式兼具选人与育人的导向性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综评模式引导对学生开展“确定弹性目标—实施教育教学—开展教育评价—分析目标达成度—再次确定弹性目标”,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发现,石柱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评价目的是为了找出学生继续发展的方向和方法,要求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合理分配评价权重,给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权力。这一系列的评价操作是为了培育每一个学生,从客观上抑制了评价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过重选拔取向。
当然,在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中,综评模式也发挥了应有的选人作用。综评模式中规定“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10分的总分记入学生初中升高中考试加分”“综合素质特优学生可直接保送进石柱中学读书”等。研究者认为,石柱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在目标取向上侧重于育人,由于受到县域内落后社会经济的制约,导致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仍旧阶段性地偏重教育的选人价值取向。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综评模式的评价和促进作用将会更有力度,其育人价值取向会得到更大彰显。
二、功能取向:倡导“扬长”,
正视“补短”
(一)“扬长”与“补短”的教育旨趣
管理学上有一个通俗的例子,叫做“木桶原理”,也称为“短板理论”。这一理论也时常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被应用,教师指责某某学生这里不好或者那里不行,或者偏爱哪一个学科,结果可能是坏的没有变好,好的却可能变坏,适得其反。
在综评模式的思维里,我们可以将木桶里的“水”换做棉花,或是阳光、空气。试想,如果一个拥有短板的木桶装满了棉花,它也一样满满的,很充实。假设生活里只有容易流失的“水”,拥有短板的木桶也只能补缺短板,才能变得充实。现实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曾说:“每个人至少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运动,空间,人际关系,内省和观察。以此衡量,‘差生’几乎不存在。”人至少拥有九种智能,且每个人都有优势智能组合,“木桶与水”的组合只是其中的一种。
(二)“扬长”与“补短”的价值诉求
综评模式在基础教育研究者倡导的“扬长教育”理论指导下尝试寻找突破。“扬长教育”主张“为了每一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我们举例假设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拥有较好的体育运动基础,身体条件比较优秀,但是却有口吃的毛病,那他可能会成为一名运动员或者与此相关的从业者,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原本条件给予培育和评价,而不是企图使他成为演说家,在没有成效之后还要给予打击或者放弃对他的教育。研究者认为,能力基础上的个别“短板”对个体的正常学习生活并不会起到破坏作用,反之对“长板”的重视能够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体现出学生追求个性绽放的价值。
班级授课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对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的需要,它的优点固然重要,然而它却有着先天性的缺点。在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限制,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整体的情况,就需要进行统一的控制和安排,有时控制是过多的。这样整齐划一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它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班级授课制使几十名年龄相近,但兴趣、志向、性格各不相同的学生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方法,按统一的进度授课,无法照顾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情绪体验。
综评模式主张对学生进行扬长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绽放。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创造机会使得学生学会表达自我、锻炼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还应拓展学校教育的接触面,使学生走向社区、街道,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可举办各种兴趣班、兴趣活动小组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与锻炼,使学生的长处得到发现和进一步发展。
三、结构取向:坚持“一体”,
摒弃“间断”
(一)传统学生评价在结构上的缺陷及影响
基础教育现行的管理机制中缺少一以贯之的跟踪考评方法。单以升学为例来说,学生在小学时的评价结论往往不能够带到中学,或者只是在入学的时候以“成绩单”作为依据;初中学生升入高中时,以中学升学考试成绩为准。其他诸如学生在小学的发展评价极少会被带入到中学作为教育学生的参考资料,这是教育过程中学生评价基础资料的间断。
基础资料的间断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第一,对学校而言,会带来学生管理上的工作繁琐与信息缺失。一个成长中的学生必然会有许多发展变化,在低一阶段生活学习的评价信息不能带到高一阶段作为评价参照,使得高一阶段学生评价者必须重新从最细微之处认识了解学生,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若忽视学生细微信息的收集,那么学生评价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第二,对学生而言,对学生缺乏发展性评价的资料。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有高低起伏的,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发展性地眼光,一个学生从70分考到80分和一个一直都得到80分的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不同的。学生评价的结构性断层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不能够给予后进的学生以充分的鼓励认可和指导,也就相应缺少了帮助挽救表现为下降学生的有效措施。
(二)综评模式的实践探索及效用
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综评模式选择了一体化的评价结构。一体化评价的载体是学生成长档案袋,即采取档案袋评价方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档案袋评价受到了高度重视,也非常值得自主创新学习评价借鉴。
通过档案袋评价使学生自己参与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设计,学会选择,学会反思。在成长记录和作品展示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评价标准来判断自己所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使学生有了自我展示和自我评价的机会。其次,档案袋为教师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发展与个性特长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心智潜能准确地了解和成长目标恰当地预期,将因材施评与因长导学融合在一起,提高评价的效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改变与对新评价方式的探索实践毋庸置疑。然而,综合素质评价模式的发生、发展都需要学校和教师有一定的经验和技能储备,它是需要组织性和系统性的评价策略。因此,在操作层面应关注评价模式的时效性,这样,才会发挥评价本身的应有功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篇12
但倘若要问:“评价”这个词会带来什么感觉?大家普遍感觉压抑。在日本, 有研究者专门对此做过调查。调查中出现了很多类似“像天堂与地狱 (因为有喜有忧) ”“像拔牙、像吊桥 (因为心里没有底) ”的回答, 甚至还有“像烧红的烙铁, 因为会受到伤害, 必须抛弃同情与怜悯”这样的体验。可能不只在日本、在中国, 甚至在整个东亚文化圈, 许多人从评价想到考试, 想到竞争, 想到失落, 甚至联想到“地狱”。“评价”何以让人产生这么多的负面体验?这恐怕与长期以来我们对评价工作的不当定位有关。
如何使评价变得让人喜欢, 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近综合素质评价, 需要每个人从根本上反思根深蒂固且习以为常的评价观念。
是指向过去, 还是面向未来?
日常评价工作确实更多地是在跟“过去”打交道:对过去已经学过的东西进行复习检查, 对已经走过的学习、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回顾;对已经完成的作品、证书进行收集和整理, 并据此做一个鉴定, 归入档案……可评价绝不止于此。
人的成长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性, 对其评判是极富挑战性的难题。
人的发展有一个从潜在到显现的过程, 一个各方面素质的孕育、显露、走向成熟的过程。可能某些方面的天赋较早地显露出来, 而另一些方面素养的形成却是一个漫长、不断改进的过程, 甚至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关于人情绪、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的生理基础——脑神经, 传统的看法是幼儿时期差不多定型, 而新近的研究表明并非如此。科学家们发现, 相对于公交汽车司机, 伦敦的出租司机拥有更大一点的海马体 (方位定向中枢所在) 。如果大脑不使用, 那么神经元硬件就会减少。人的经历、感觉、思想和行动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现代脑科学已对此给出非常清楚的解释:脑电波通过神经之间的连接在流动, 神经腱通过这种方式发生改变, 并将信息传输得更好。
青少年的才能、素养更多地处在潜在状态。“认识你自己”, 是每个人一生的重大课题, 对成长中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 也更加困难。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知道, 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或自卑, 或自负, 或最终被埋没, 发不了光。
评价不是对孩子的过去给一个鉴定、贴一个标签, 通常给孩子下结论都为时过早, 它的要义在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 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质所在、成长空间所在, 并为之提供适当的舞台使其潜质能够显露、充分发挥出来, 并由此得到提升。
现实中不只在政界、商界, 而且艺术、学术领域一批精英在成年之后才“冒”出来, 他们的可贵潜质在中小学时代并没有被发现、激发;或者他们的才能 (如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等) 有所显露, 却不被教师认可, 更谈不上得到成人欣赏, 相反却因考试成绩不好而被视为“差生”。
人是可以不断超越自己的。对孩子的评断, 首要是维护生命的尊严, 对生命固有秩序及超越性本质保持应有的敬畏, 不要轻易对成长中的孩子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
是全面考核, 还是关注个性?
提到“综合素质评价”, 自然会想到人成长的各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不错, 综合素质评价不同于人的某方面的素质测评 (如体能测试、器乐演奏技能测评、数学水平考试等) , 所要面对的是整体的人, 是对学生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 其内容范围涉及德智体美诸多方面。
但是, 全面观察分析并不要求学生每个方面平均发展, 每门功课都去争“优”, 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而是为了把各方面的情况综合起来, 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把握其优势、潜能、特点所在, 将其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揭示出来, 引导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业、生活道路的目标。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选对舞台, 选择适合自己的努力方向, 然后尽情地发挥自己独特的才华和能力。
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供给学生越来越多的选学、选考的机会, 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活动平台, 学生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 不知道该看重什么、能够做些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 在越来越多的机遇和选择面前, 会变得更加焦虑、盲目、退缩。综合素质评价本质上是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在直面各种挑战中, 观察并分析自己的长处, 克服自己的不足, 发现和培育自己的个性品质, 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 扬长避短, 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对综合素质的考察, 应特别关注“社会实践”维度, 关注学生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特定实践任务的胜任情况, 不只是发现社会现实中的问题, 而且能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因为它是对德智体美几个方面要素的综合, 是一个人品德、智力、体力、审美情趣的综合体现。
从成长的角度看, “社会实践”还是素质形成的基本途径。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着关门读书、重复解题倾向, 学生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被削弱了。将“社会实践”单列, 是对当前学校教育薄弱环节的强化。
与此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综合素质并不是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简单相加, 也不只是停留在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上, 而是集中表现为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 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况, 特别是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内容划分, 为的是使评价内容更加明晰。现实生活中, 人的综合素质是个整体, 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不是孤立存在。
有一个例子, 说的是某小学一年级招收了一个新生, 这个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入学测试时, 先用英语背了首诗;然后拿起 《人民日报》, 不带磕巴地读了篇社论;放下报纸, 又拿起小提琴, 有声有色地演奏了一段 《梁祝》。据说, 他还擅长电脑, 汉字输入水平可以和打字员较量, 简直是个“神童”。过了一学期, 任课教师却发现, 这个孩子的妈妈对孩子要求高, 只要孩子参加的考试都要优秀, 而且要拿第一。孩子的考试成绩不错, 但身上缺少像其他孩子那样的朝气。有一次, 这个“全能冠军”因为不会跳绳, 怕体育测验, 所以撒谎说肚子痛, 躲在厕所里不去上课了。后来, 老师一了解发现, 这已经是第二次了。如果这样的学习生活状况不改变, 这个孩子今后会发生些什么?他的生活有多累?真不愿再想下去。
造成这样不良教育生态的原因之一就是成人脑中那套从“三好”到“五全”, 到“全能”的考评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挖空心思研制出一套“大而全”的指标体系, 将学生游戏、学习、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一一罩住, 而是帮助学生在把握自身成长轨迹的基础上, 选择符合实际的努力方向。
日常评价工作中对完整而统一指标体系过于执着地追求, 容易将某些成人认定的标准异化为某种绝对不变、不容置疑、至高无上的“神圣形象”。孩子生活在每时每刻都感受到是在成人窥视、监督中, 感受到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圣贤”压力, 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不堪忍受之重。
在人的发展问题上, 与其强调发展的统一性, 强调统一要求, 不如关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发展的和谐性, 关注内在世界及其与周围世界的和谐共生关系。
每个人的生命有自己的底色, 同时也有与底色相协调的其他色彩, 否则过于单调, 没有了生气;生命活动有自己的主旋律, 同时也有和声、有插曲, 否则生命活动失却应有的律动、活力, 成为无法忍受的“凝固的时空”。
是划分等级, 还是识别类型?
当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致力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 刻画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质时, 便会发现有血有肉的个性:有的孩子从小对昆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能用小提琴有声有色地演奏许多曲子;有的孩子善解人意, 交往能力强;有的孩子在数学学习方面有独特的表现等。
“多把尺子衡量人”本来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应有之义。一旦我们把综合素质评价聚焦到整体的人, 聚焦为对丰富多样的发展可能性评判, 这样的评价必然以分类为主导:长于学术, 还是长于技艺?善于沉思、独处, 还是乐于交际、群居?富有想象力, 还是务实行动?没有必要, 恐怕也很难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这样讲, 并不排除从单个维度对人的某些方面的素质测评出高低。如对学生的某门学科学业水平、某种能力甚至某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均可开发出有一定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 量出个水平高低来。
只是这类测评无论多么精确, 都不能用来标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状况;同时, 将这些单方面测评结果简单相加, 也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状态。
与社会分工相适应, 评价既要分等, 也要分类;既要分析, 也要综合。如果说, 单方面的素质测评重在分析, 重在分等、分出水平的话, 那么综合素质评价重在综合考察, 重在把握发展方向、发展类型。两者各有侧重, 同时又相互衔接, 共同发挥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的重要作用。
分等、分水平是一种评价思路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分类, 从类别中看出个性差异, 也是一种评价思路和结果呈现方式, 并且它比前者更为重要、更加迫切。
人的个性原本就是丰富多样的, 每一个生命原本都可以占据自己应有的生态位, 发挥自己特定的生态作用。不只是人, 其他生命存在个体, 从本体论意义讲都是平等的。只是受制于先天的遗传、群体的传统、习俗、制度以及个体选择意识和能力不足等,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适合的舞台。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荐阅读:
小学素质综合评价05-25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浅析08-15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07-25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12-17
小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介绍09-01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学生评语07-16
一年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07-31
四年级小学生综合评价素质评语10-01
小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实施方案08-30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5则范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