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2024-09-2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共9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1

顾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固镇县顾庄小学

2014.9

顾庄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试行)

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更好体现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衔接,以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为基本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2、综合性原则。评价的内容,既要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基本素质的评价。在学习能力方面,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3、多样化原则。评价的方式力求多样化,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课内评与课外评相结合。

4、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要做到多元化,建立学生、老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评价主体,以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行为要以鼓励性为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树立学习、做人的信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评价内容(一)综合素质评价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主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进行评价,学科学习目标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列出的各学段应达到的标准为基本要素,并提出相应的评价建议。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通常把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中,与学科学习目标同步发展,也常常融合在一起进行评价。

2、对于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主要以下几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1)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

(2)公民素质。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3)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4)交流与合作能力。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等。

(5)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一定的锻炼健身能力、运动技能和健康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二)学业评价

学业评价,一般采取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用于终结性评价的参考依据。毕业年级学生的学业评价,不计入综合评价档案,仅作为学生成长档案的参考资料。

1、形成性评价

(1)、单元测试。以各学科课标为依据,紧扣学习内容,主要考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测试形式力求多样,可以书面检测,也可以用实践活动检测。

(2)、表现评价。包括对实践活动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评价;对实验操作的评价;对艺术、科技作品设计和活动展示的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活动设计、活动实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课堂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学生以鼓励、指导和调整。评价次数因人而异,不求整齐划一。主要内容有: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方法独特,思维灵活,具有创造能力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作业完成。完成作业情况的评价,可以实施“自定目标、自我评价”的方法,也可实施小组互评、教师建议、教师点评等多种方法,以评星、鼓励性评语形式呈现。

2、阶段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期末考试每学期进行一次,科目涵盖所有课程,测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客观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主要内容有: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策略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想象力丰富程度。评价结果以等次形式呈现,80分以上、70—79分、60—69分、59以下分别对应A、B、C、D等次。

(三)、实践能力评价

实践能力检测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力求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学生实际。

品德与生活(社会)可以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语文可以有社会交际、朗读、参观、访问、故事会、演讲比赛、办手抄报等;数学可以有计算、动手操作、调查统计、测量、设计制作等;英语可以有唱英语歌曲、简单英语会话、编演英语小品等;科学可以有实验操作、实地参观、科学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音乐可以有唱歌、乐器演奏、打节奏或进行指挥、欣赏乐曲等;美术可以有作画、雕刻、捏橡皮泥、名画欣赏、写生等;体育主要是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也包括基本技能的过关测试。综合实践能力的检测,主要通过过程、情景观察、能力展示等形式进行,各项评价结果均以等次形式呈现。

四、评价方法和要求

(一)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维度要求,在提供相关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确定自评等级。

2.学生互评。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根据被评价学生平时表现、本人陈述以及所提供的材料,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维度要求,确定互评等级。

3.班级评价。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实际资料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二)评价要求

1、评价次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如实填写,不得敷衍应付。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终结评价为主,一般在学年末进行。2012年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只采取终结性评价,不再补充评价资料。

2、评价结果。从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恰当等级,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需努力)等次呈现。综合素质自我评价,分别对照综合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给出等次,在综合六项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总评等次。实践环节科任教师评价,由教师根据相关课程学段的实践目标,结合学生实践能力,依次分科目给出等次。班级总体评价,以星级形式呈现,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在适当的星级栏内打“∨”。各项内容的评价等次,均填入《顾庄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

3、荣誉填写。《顾庄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荣誉档案”栏,主要填写学生荣获的各种荣誉称号或受到的表彰奖励,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发明、征文评奖等获得的荣誉等。

4、学校评价。采取概括性的描述性评语,客观填写评定意见。

五、评价保障措施

1、各学区、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成立由校长、教师组成的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确定学校评定方案,制定评定程序;成立班级评定小组,组织本校评定工作,处理评定过程中的分歧,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公布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信息等。

2、各学校要建立评价制度,实行诚信评价,校长要参与综合表现纪录审核、综合素质评价、人员资格审核,并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复查,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3、《顾庄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一式两份,学生毕业学校留存1份,报高一级招生学校备案1份,作为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依据。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2

一、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1.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坚持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体现个体差异和特长相结合。

3.积极探索合适的方法和规律, 保证评价的公平与有效, 不断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4.不断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 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力求各项工作的实效和公正。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实施评价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 更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

2.发展性评价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 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每一学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一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毕业时的基础素质发展性评价要注重学生在各个学期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3.日常表现和标志性发展绩效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既要看到学生取得的标志性绩效, 又要注重学生在日常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道德、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的养成。

4.多元化原则。即评价主体多元化, 要让评价成为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式活动, 成为平等沟通、探讨问题、确立目标、树立自信的教育过程。

5.促进性原则。即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从各个角度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能, 让学生得到肯定和鼓舞, 让评价成为激励成长的有效手段。

6.诚信、公开原则。评价要实事求是, 要诚信公正, 让学生通过评价正确认识自己, 树立发展的目标和信心。

7.多元智能观的评价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综合素质评价, 实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表现。

8.选择性原则。在评价标准的等级设定上, 设计出一定的选择空间, 即并不要求学生所有项目全选A, 才是A, 而是给出一定的余地。

9.实证性原则。利用档案袋把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代表作品加以记录并保留下来, 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尽量有事实依据。

10.量性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年终评价结果作量化 (等级) 评价,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评价主要采用的是质性评价。

11.人本性原则。所构建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促进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发展。

12.适应性原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方法能够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学生发展的特点相适应。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确定

具体要运用的评价方法模式如下:

1.观察评价———是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或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 获得对被评价者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观察评价的内容范围应确定在那些比较明显而易观察的行为表现上。

2.档案袋或成长册评价———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个性发展档案, 作为基本评价工具。档案袋中评价卡的内容是统一的, 每位学生对档案袋中的评价卡片要及时填写, 定时交流, 集中保存, 作为每年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确定和查证的参考材料。如:广泛阅读, 坚持做读书笔记, 这条的评价就应提供一篇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应提供一份书面材料;能与同学交流, 应有与同学交流的评价卡片记录等。

3.活动展示评价 (情景化评价) ———学校要定期提供让学生展示自己素质才华的活动和场合, 通过有趣的、场景化的、主题鲜明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 使大家能直接观察到每个学生平日不太被同学了解的一些素质状态, 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兴趣和特长。

4.成果评价———成果评价是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意义, 质量最高的代表性学习或研究成果。学习或研究可以含课内的与课外的, 但考试试卷不能作为学习、研究成果, 不在评价之列。如:完成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就要提供一篇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或某一专题研究的构想、小科研、小实验成果等;有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经历或体验, 就要提供一篇反映自己成长历程的日记或作文等。

5.检测评价———此方法主要用在评价学生的运动与健康状况上, 学生的体态状况怎样?身体机能怎样?运动技能怎样?一检测便可得知, 它是学校最常用的评价方式。

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及要素内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应包括六个一级评价指标:即思想品德、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每一个一级评价指标又细化为若干个二级指标, 以便于评价的具体实施。

在制订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方法时, 重点综合考虑生源的实际情况, 体系中的六个一级指标应该这样制订。

(一) 思想品德

(1)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 能分清善恶是非, 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遵守社会公德及国家法律。

(3) 关心集体, 乐于助人, 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4) 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 团结同学。

(5) 诚实守信, 举止文明,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 公民素养

(1) 热爱生活, 关心社会, 富有社会责任感。了解法律知识, 具有法制观念, 遵纪守法。

(2) 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有一定的自制力, 能以各种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3) 了解环保知识, 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

(三) 心理素质和合作能力

(1) 具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悦纳自我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 尊重他人, 学会交流与合作。

(2) 热爱生活, 活泼开朗,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具有团队精神,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3) 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 能倾听、理解他人的意见, 能同情关心他人, 与他人友好相处。

(4) 有完成任务的信心和毅力, 敢于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

(5) 自立自强, 不怕挫折, 勇于克服困难。

(四) 学习态度、方法和能力

(1)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2) 学习态度积极,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3) 能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水平, 养成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

(4)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 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 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 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五) 运动与健康

(1) 热爱体育运动,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 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活动, 身体健康。

(3) 树立健康意识, 培养健身能力,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 审美与表现

(1) 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 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2) 积极参加艺术活动, 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3) 达到选修课程的标准要求, 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

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1.对学生的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 根据评价标准, 学期末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等级评价。基础素质等级评价结果在班级公示, 记入《学生成长记录》。

2.基础素质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和家长评价, 分别对以上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

(1) 在学生自评中, 学校要事前把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做出说明, 提出要求。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 描述和分析自己在六个方面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感悟, 提出自身前进的方向, 并为自己在六个方面确定一个评定等级。

(2) 学生互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每个等级都制订具体标准。

(3) 家长评价必须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 认真公正地给予评价。

(4) 学生自评、互评及班主任对学生的评定要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应项目挂钩。除了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发展情况做出等级评价外, 班主任和家长还要对学生一学期的成长表现做出写实性评价。写实性评价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以及不足, 同时要制订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3.班主任还要通过家长会、家访、信函、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并介绍学生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家长根据以上情况和对学生的日常了解, 提出评价意见。

六、评价结果的运用

1.等级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起, 在学期末反馈给家长。

2.每学期的等级评价结果要作为评优评先、奖励表彰的重要依据。学校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基础上, 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素质评价情况, 评选各类个性发展突出的优秀学生, 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激励。

3.学校在推荐市级、省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时, 要将学生的等级评价结果作为重要依据。

4.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学业后, 只有各项终结性评价全部达到合格或合格以上等级, 方可取得毕业证书。

七、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保障措施

1.建立学校指导监控机制。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 具体负责指导和督察本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指导监控各个评定小组工作。学校按六个一级评价指标相应成立六个评定小组, 小组成员由学校评定委员会在开展评定工作一个月前提名成立, 并向班级学生公示, 如有1/3以上学生不同意其作为评定小组成员的, 则需换用其他合适人选。

2.建立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的使用等, 应用公开的方式向学生、家长、教师作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

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应在所在班级公布, 接受学生的质询。应充分考虑并消除公布评定结果对部分学生的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可只公布在各项评定内容上等级为A等的学生名单, 其余的通过其他方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3.建立举报和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 或者对评定结果存有异议, 可首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 如果对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 可向上一级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或申诉。

4.建立信用记录。评定委员会应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者 (包括教师、学生) 、学校、评定委员会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评定过程中评定对象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 则应在相应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对于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当事人, 高中有权加大审查力度、减少招生名额甚至拒绝录取。信用记录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评定小组的成员, 并且在教师考核中不能评优评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与反思 篇3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与反思 真实性 发展性 主体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4条明确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省制定出台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该《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要贯穿教育过程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意见》规定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意见》颁布实施至今刚好完整三年,以下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具体做法及反思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真实性为基础

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实《意见》要求,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应有作用,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与成长,应是学校和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思想道德评价的地位,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构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模式。评价的六个维度中还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身体、心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发展观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维度全面具体,但由于班主任事务繁重,每学期末既要忙着改卷,汇总成绩,又要进行学生操行评语鉴定,现在又要增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如果教师思想认识没有到位,评价表内容的全面、程序的繁杂反而容易使得具体评价过程出现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造假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的的发生,我校全文印发了《意见》,并组织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学习,同时发动班主任对评价的实施进行讨论和交流。在2007年3月,还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让评价工作做得较好的班主任传授经验,交流心得,以此来推进评价各种的开展,确保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切实落实《意见》的要求。

由于学生参与到评价的具体过程(学生自评、小组意见等),如何让学生重视评价工作和评价结果,如何让小组评价客观公正?我们利用年段师生会议和主题班会,对《意见》进行宣读,对评价表进行讲解,努力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指标和维度的意义和内涵。同时,结合学习学校《学生评优评先细则》和《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将评价结果与学生奖惩结合起来,既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人的发展性

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叹:现在学生越来越“巧”了,也越来越“笨”,越来越难“管”了。“巧”指的是学生视野比以前开阔,知识比以前丰富,动手实践能力比以前强。“笨”指的是学习时间长,效果却大不如前;课外知识丰富,“双基”知识却贫乏;难“管” 指的是学生习惯意识差,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有待提高,特别令老师越来越头疼是“学困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缺乏一种精神,缺乏一种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扬了人文性,注重人的发展性,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把学生切实作为一个精神的生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发展性原则,要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这在“学习能力”指标的评价中更要加以注意。这时的学生评价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辟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而是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同学团结合作,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取得提高和进步。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如果班主任充分意识到人的发展性,善于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平台,帮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进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成才观念,树立信心,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将有利与培养合格的人才,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早日形成。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综合素质评价表》的自评、小组评价等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的主体精神。为此,我们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指标要求,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专门组织师生大会宣传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排主题班会课让同学进行讨论,要求各班依此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和班训,有的班级还编写了班歌,营造浓厚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我們参照《意见》中“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二级指标中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文明习惯”,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范,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食堂文明就餐的规定,寄宿生管理条例等等,囊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儿,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学生言有所依、行有所依。如宿舍管理,毛巾怎么叠、鞋子怎么放,凳子怎么摆,被子叠成什么形状,都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常规检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又经常组织常规抽查并及时通报,上下互动,表扬、宣传典型集体和个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有赖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助。让学生就“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的各级指标进行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处境,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就像三面镜子,照出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日而久之,学生意识到了这些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确现阶段的认识目标和任务并为之努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不足与反思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时间越长,文明意识越强,文明行为越普遍,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像刚毕业的2009届高三学生,就是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届。他们已能乐观积极,奋发向上,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以自己的良好行为起到了“老大哥”带头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惑。

1.评价工作容易泛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大部分指标都无法量化,主观倾向强。由于指标较多及其它种种原因,评价没有与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起来,使评价活动失去了其所依托的载体;同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往往时间安排紧张,尤其是小组评价环节,组长较难把握评价尺度,容易应付了事。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加强指导,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

2.评价容易求全求美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发展、变化过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考核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原则。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均参与考核评价工作。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3、坚持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三、考核办法

1、成立学校组织机构。学校成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李进华任组长,闫宪彬、孙新田为副组长,崔丽萍、翟建博及各班班主任为组员。商讨完善原有评价方法;组织教师、学生、家长的学习工作,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进一步合理化评价方法;指导班级考评小组、父母长辈、社区邻里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工作;在评价结果有争议时,进行裁决;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在校园内选择醒目位置对评价结果进行一周公示;组织学生对整个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参与评价的真实感受;不断总结经验,物化成文字资料,努力把考核评价工作越做越好。

班级成立考核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组织本班的学生开展活动、组织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公布考评结果等工作。

2、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内涵发展的要求。全体教师要高度重视,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的作用和意义,自觉配合学校做好考核评价工作。

3、全面开展培训。学校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学生、教师、家长培训,要让每位学生、教师、家长明确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5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九牧中心小学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二、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评价应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不采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同时,还要适当接受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全面性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学业考试的内容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发展性原则: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需要,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理解、和谐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占15%)、公民素养(占10%)、学习能力(占35%)、实践创新(占10%)、交流与合作(占10%)、运动与健康(占10%)、审美与表现(占10%)等七个方面。、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馈、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和管理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开闭卷结合考试等不同形式。

(4)、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各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可适当细化七项评价内容)与具体程序,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汇总、上报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错误。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前,各学校要通过教师会、班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培训,争取各层面的知晓、理解与支持,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各位小组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一年,且要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评定班级的学生公布。(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参考各种资料,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表现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相应等级赋分的办法进行换算,取所有阶段性评价的平均分值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

五、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确定应十分认真、慎重。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价应浅显、生动。

2、评价结果的运用

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实施保障

1、成立组织机构:

组成人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职责:制定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

2、班级评定工作小组

组成人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评定人员给学生授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职责: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6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过程性原则。

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行为观察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

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生、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估。

(一)道德品质

1、遵纪守法

A、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维护公共秩序,勇于和不良行为作斗争。

B、自己能遵守法纪,但不能和不良行为作斗争。

C、不能自觉遵纪守法,表现散漫,时常有小的违纪行为发生,有时甚至出现违纪行为。

2、热爱集体

A、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自觉自愿为集体做好事,无私奉献以行动为集体争光添彩。B、能服从集体利益,关心集体事情,但不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

C、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因个人表现不好使集体荣誉受到损失。

3、爱护公物

A、自觉爱护公物,不损坏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看见破坏公物的行为,积极制止。B、能够爱护公物,不损坏公物,但不能主动制止破坏公物的行为。C、有时会故意损坏公物。

4、举止文明

A、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集合做到 “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B、见到老师、客人问好,向别人请教,态度诚恳。不打架,不骂人,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

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文明观看比赛。

C、见到老师、客人有时不能主动问好,向别人请教,态度不诚恳。有时给同学起绰号或歧视某些同学,个别时候不能文明观看比赛。

5、爱亲敬长

A、尊敬老师,虚心求教,服从教导,有礼貌,配合老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主动和老师谈心,达到师生沟通、相互理解、帮助父母和老人。

B、尊敬老师服从教导,有礼貌,但与老师沟通不够,尊敬父母,但有时顶撞父母的批评。

C、虽然能接受老师教育,但态度不诚恳,有时出现不尊重老师的言行,对父母不尊重。

6、诚实守信

A、衣着朴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虚伪,不欺骗,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在同学和老师中有信誉。

B、待人诚恳,言行一致,但有时对老师、同学和家长不敢讲真话,有糊弄作业的现象。

C、待人不够诚恳,言行不一致,有欺骗老师和同学及家长的现象,有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行为。

7、谦虚明礼

A、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B、听对方说话,不打断他人,但有时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能够听取他人的批评。

C、听他人说话,有时会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能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一旦妨碍了他人不能及时道歉。

(二)公民素养

1、遵守公德

A、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社会和他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B、能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能基本遵守社会公德,不顶撞师长、父母。偶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能知错就改。

2、勤劳节俭

A、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爱护公物财产,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浪费,不乱花钱,不追求高消费,主动做家务劳动。

B、能注意节约,爱护公物,但劳动观念不强,在家里基本不做家务,有浪费现象。

C、懒惰,在家从不干家务,经常浪费食物和物品,花钱大手大脚,与别人比吃比穿,有破坏公物的行为。

3、有责任心

A、热爱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和他人。表现突出,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嘉奖。

B、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有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太强。

C、社会责任感不太强,偶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能知错就改。

4、自强自信

A、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有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有竞争意识和成就感。B、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但缺乏自主意识和自信心,有依赖性,成就感不强。C、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依赖性强。

5、自护自救

A、正确熟练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B、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C、简单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6、宽容友爱

A、团结同学,诚恳、热情地对待他人,与人发生矛盾时,主动做自我批评。B、友爱同学,愿意帮助他人。

C、与人斤斤计较,有时不能与人为善

7、竞争向上

A、有远大理想,有奋斗目标,有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B、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想法,但有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C、理想和奋斗目标不远大,不严格要求自己有时挨批评。

(三)学习能力

1、知识技能

A、各科学习成绩普遍较好,而且在某一学科有突出的成绩。

B、各科学习成绩一般,在某一学科学有所长。C、各科成绩都不理想,而且没有特长。

2、搜集、整理、积累

A、能运用语言和书面清楚的表达思想,对事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活跃有创造性。

B、思维能力一般,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基本清楚正确,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造性。C、思维能力较差,理解力低,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经常出现偏差和错误。

3、惜时乐学

A、能合理安排时间,能完成各项作业和学习任务。B、有时学习抓不紧,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C、贪玩,不珍惜学习时间,经常不完成作业。

4、勤思善学

A、能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能有效地使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独立获取新知识,学习轻松自如。

B、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复习,定期总结学习过程。

C、自学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学习吃力。

5、勇于探究

A、热爱科学,渴望知识,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勤奋、刻苦。B、学习知道努力,态度比较认真,但自觉性不够高,也不刻苦。C、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认真,不勤奋,需别人督促。

6、实践创新

A、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B、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及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能够交流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C、不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及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交流与合作

1、交流、沟通

A、能够使用普通话主动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B、能够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C、能够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不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倾听、评判

A、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善于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

B、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但不能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

C、倾听不认真,不能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并提出疑义。

3、尊重、理解

A、善于交流,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与家长、师长和社会相处十分和谐,知道感恩和回报家长、师长和社会。

B、能换位思考,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与家长、师长和社会和谐相处,知道感恩和回报家长、师长和社会。

C、基本上能与家长、师长和社会和谐相处。偶有不能换位思考、不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的情况。

4、谦让、主动

A、在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中,能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做到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具有宽容与谦让精神。平时能够主动关爱同学,热爱集体。

B、能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做到与同学交流合作中,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不唯我独尊。关爱同学方面不够主动。

C、与同学交流中不谦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为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从不主动关爱同学,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5、团结协作

A、有合作精神,能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待人诚恳,助人为乐,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B、与同学相处较好,团结不广泛,只能帮助自己喜欢的同学。

C、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对他人漠不关心,为人自私,难于相处,不受大家欢迎。

(五)运动与身心健康

1、良好的卫生习惯

A、懂得卫生知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B、在生活、饮食、卫生方面存在某些不良习惯,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吃零食,书写姿势不端正等。

C、缺乏生理卫生知识,在生活中有严重的不良习惯,个人卫生差,又不努力改正。

2、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A、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认真上好两操一课,不缺勤。B、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一般,能认真上好体育课,但有缺勤情况。C、上体育课不认真,经常申请免体育课,甚至旷课。

3、身体健康状况

A、体质强壮,适应力强,体检各项指标正常,眼睛不近视,没有疾病,全年出勤率100%。

B、体质一般,体检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眼睛不近视,有少量病假。C、体质弱,眼睛近视,适应性差,经常生病。

4、勇于面对挫折、挑战

A、能够勇敢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对自己有极强的自信心,有较强的耐挫能力。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挑战。

B、能够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对自己有自信心,但不强。能够面对困难,但不敢挑战困难。C、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对自己失去信心。不能面对困难,只会退缩到其他人的身后。

5、不任性、不偏激

A、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性格和行为不偏激,不钻牛角尖,不走极端。

B、能够清楚自己的行为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约束的。面对出现的问题,能够理解别人的做法。

C、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只要自己认准的事情,无论对错就钻到底,不听从别人的忠告。

(六)审美与表现

1、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A、具有较好的审美情趣,能够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音、美评价优秀。

B、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能够正确区分美丑,注意仪表,穿戴得体。音、美评价良好。C、有一定的审美情趣,穿戴仪表基本与小学生相宜。音、美评价合格。

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

A、具备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或训练,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造活动。B、平时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C、平时很少参加艺术活动,表现力不够,表现方式单一。

3、能感受并欣赏美

A、对美好的事物有较强的感受与欣赏能力。B、感受与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不够强。C、缺乏感受与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

4、多种方式创造、表现美

A、能够结合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美。能够通过说、写、唱、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造美、表现美。

B、能够感悟生活中的美,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创造美,对于表现美的方式不够多样。C、能够懂得生活中所蕴含的美,能够感受美。对于创造美和表现美方面不能做好。

5、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A、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B、有环保意识,能参加环保活动,维护环境卫生。

C、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能完成环保任务,偶有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四、评价方式

评价采用学生自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三种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科学多元,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参与评价,各评价主体根据学生发展评价要素提供客观、真实的评价依据和证据,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要运用测试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程度、个人行为习惯、作品分析等多种手段,依据评价指标搜集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判断。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中等以上,准予毕业。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组员为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

(二)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各班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小组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小组负责调查和处理。学校评价小组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班级如何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篇7

新一轮的课改, 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反省自己,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

以学生成长记录为载体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记录袋评价提供的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 可以开放的、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 反映学生的完整面貌;成长记录袋评价可以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 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让学生体验成功, 感受成长与进步, 并从中受到激励;成长记录袋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负责的能力和态度;还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和理解, 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便于向家长战士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有利于改善家校关系。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作用:描述成长过程、展示成长成果、反思成长轨迹、评估成长水平、沟通成长信息, 达到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改进、自主规划、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班级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路径

(一) 涉及学生的学习、工作、纪律、思想道德、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来进行个人阶段性小结

反思才会进步, 总结才会提高。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写个人总结, 涉及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道德、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来进行个人阶段性小结。如:开学初的“新学期伊始的我”、“军训感言”、半期后的“半期以来的我”、期末的“学期结束的我”等。通过看学生的阶段性总结, 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机会, 对学生的总结做出适当的评价, 从书面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功的原因, 可以深层次地触动学生, 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开学时让学生做好三年的学习规划, 带着规划一步一步的实施。我将学生的阶段性总结和学习规划装进成长记录袋中, 让学生有一个对照比较。

我班学生张德利, 学习优秀, 工作积极, 还热心帮助他人。但小组内有同学对她的热心帮助不理解。在组内有个学生上课容易走神, 张德利时不时地会提醒他, 谁知他却说“我干我自己的事, 又没影响你的学习, 再说你上课来提醒我, 你不也上课没专心吗?如果你是男生, 我早就打你了。”这让张德利感到很委屈, 心想我这不是为你好吗?在她的成长记录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我真的是做错了吗?都说帮助别人能够收获一份快乐, 我的快乐在哪里呢?我在她的成长记录中这样写到:你主动帮助他人, 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同学的不理解, 只能说明他现在还没懂事, 等到他真正的懂事了, 他会感激你一辈子的, 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过程中有对有错的地方, 请原谅他短时间内的不懂事。老师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 热心帮助他人, 在自己提高的同时也让其他的同学也有收获。

看了我给她的留言, 她写出了这样的话:老师, 谢谢你的开导, 我会坚持下去, 相信我的热情一定会让他有所改变。

从她的成长记录案例给我们老师的启示至少两点:一是我们应主动关注学生群体中的特殊学生, 当这些学生因学习习惯不好或学习兴趣不浓对身边人或事产生厌恶感时, 危险随时会发生, 我们应主动介入, 及时干预, 做好疏通工作。二是对于学优生因某些事产生焦虑情绪和心理障碍时, 应及时发现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 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

积极推行班级小组建设, 班级建立9个小组, 每组6-7人, 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小组内既合作学习, 也竞争学习;小组间也既合作学习, 也竞争学习。每学月小组成员首先两分钟的对自己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能力、课堂纪律、思想道德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然后组员之间再进行综合性评价。将小组自评、互评表、装入成长记录袋中。如第五小组的陈艳艳, 在上期期末小组评价中她的学习效果较差被小组评为B, 但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纪律、思想道德都评为A, 所以综合评定结果为A。

(三)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活动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活动。“研究性学习”主要在校内学习期间完成, 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牵头, 以班级小组为一个课题组, 选定课题, 形成9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进行分工协作, 共同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 过程中需要学生在校园内外进行走访、问卷调查等, 要求学生做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活动日记, 课题结束后书写课题报告、研究性学习心得, 小组成员间对“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自评与互评等。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 参加各种学生社团,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主要安排在寒暑假进行, 可以由学生个人单独进行, 也可以与家长共同完成, 还可以几个人合作进行, 返校后要上交活动记录和个人心得体会。综合考虑给予学生相应学分, 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

我班学生杨莹一组所作的“方便面与人体健康”的课题研究, 根据成员自身特点进行有效分工, 协同完成。在自评中他们写到:

邓先敏: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 提高我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我对事物的猜测、验证、推理, 分析总结能力。但我还不够积极, 需要在组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 我一定会改掉这个缺点的, 努力!

陈艳艳:我挺喜欢这个主题, 但之前我并不知到怎样参与, 状态一般, 通过这次活动, 我感受到了团结带来的乐趣, 也获得了一些课文以外的一些东西, 如人需要大胆, 需要加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学生素质综合评价;PDCA循环法;应用;保障

一、引言

科学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机制应是一套适合当代小学生健康、全面、协调、综合发展的体系,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因此,素质综合评价能否有效实施,不仅关系到小学生今后的成长,而且更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未来。

二、计划是成功实施的第一步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实施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计划要目标明确,步骤清楚,方法科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将计划细化,将每一步骤量化,使计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执行起来顺畅和便捷。

如思想品德教育。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明确塑造目标,逐渐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最终达到勤奋学习、热爱劳动、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发展状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个人的理想,逐渐培养和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突出个性培养。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计划,可以为每一名小学生建立成长记录,以反映他们的进步历程。为发挥学生自主性,可以让学生每个月进行阶段总结,记录自己本月最满意、最开心和最不满意、最不开心的一件事及一个变化、一次展示、一次表扬等。自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在看自己、写自己的过程中逐渐长大。这些都是制定计划时要考虑的问题。

三、实施是实现计划目标的唯一途径

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强调计划的执行力,强调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和严肃性,以注重教育发展过程为基础,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有关文件,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标准的时间、方法等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并对所有的实施活动形成原始记录。

记录控制:记录的范围(实施的组织机构、责任分工、实施日期、监督方式、检查评价标准、考核细则、培训考勤、培训记录、培训教材、被培训人员笔记、教师资格、考试纪录、培训效果验证记录等)、格式、要求、保存期限等。

学生成长纪录:教师记录、学生自我评价记录、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记录、家长对学生评级记录。

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和客观,以便在检查环节中提供计划执行的证据,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追溯。

四、检查是对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

全面检查素质综合评价实施过程,是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在检查中要建立起内部评审程序和方法,确定审核人员,进行审核培训,取得内部审核资质,制定审核程序和审核内容,制定审核的标准要求。

(一)内部审核的标准要求

1.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

2.审核员应确保客观性和公正性。

3.审核应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

(二)审核的内容

1.依照《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标准对上述所有的原始记录进行检查。

2.还要对教学成果、校容校貌、学生行为举止、教学笔记、课后反思、《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施计划表》进行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要对不合格项进行线索追查,追溯问题的根源,对不合格项制定纠正措施。

五、修正是对过程持续改进的关键

修正就是将实施的结果与计划相比较,查看检查结果与计划之间是否有偏差,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在对检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制定出整改对策。如果是执行中出现问题,偏离了计划,就要对制定过程加以改进和完善,如果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施计划》偏离了实际,就要进一步修正计划,然后再对计划执行情况检查、修正,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形成一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持续改进的良性闭环。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健康、审美表现、六个维度,共三十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二、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评价应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不采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同时,还要适当接受家长和社会的评价。

3、全面性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学业考试的内容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发展性原则: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需要,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理解、和谐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占15%)、公民素养(占10%)、学习能力(占35%)、交流与合作(占15%)、运动与健康(占15%)、审美与表现(占10%)等六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每周值周小组评价,每月学校小结评价、学期总结性评价)、终结性(完成在校学习阶段)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储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幢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愧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和管理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

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开闭卷结合考试等不同形式。

(4)、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可适当细化六项评价内容)与具体程序,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汇总、上报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错误。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前,学校要通过教师会、班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培训,争取各层面的知晓、理解与支持,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各位小组成员个班授课教师,且要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评定班级的学生公布。

(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参考各种资料,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表现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小组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相应等级赋分的办法进行换算,取所有阶段性评价的平均分值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

五、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确定应十分认真、慎重。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价应浅显、生动。

2、评价结果的运用

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结业标准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实施保障

1、成立组织机构:

组成人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职责:制定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

2、班级评定工作小组

组成人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

上一篇:取经下一篇:春湾镇居委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