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5则范文

2024-10-23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5则范文(通用10篇)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5则范文 篇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09--2010学年)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为积极推动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具体指标应包含中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非统一考试科目中的实际表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质水平。主要评价指标:

(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保护环境。1

(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能力。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四)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五)运动与健康。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审美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机构。

中小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由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评价工作组负责

制定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价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的问题。

五、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程序。

学校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完成自评;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互评;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协调社会各界参与考评;校长进行综合评价;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七、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评定。

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等级是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综合素质的六项指标,均采用“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个等级。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之一。6项评价考核指标中,凡达到4项合格(C),即达到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标准。

八、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公布。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解释并公示。评价结果应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如有异议,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应进行调研与处理,并可组织复评。

九、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检查。

学校的评估在区教育局的监督下进行,及时纠正各种违背公正、全面、科学原则的做法,严肃查处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

十、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大事,我校加强领导,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纪检监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规范,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社会形象,坚决反对和抵制不正之风,构建诚信的运作机制,严防发生舞弊事件,严肃处理各类违纪违规人员。

学校

2009年9月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5则范文 篇2

一、健全机制, 搭建平台———项目组活动制度化

1. 建立项目工作机构。

学期伊始, 我校在通过评审, 成功申报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改革”项目学校的基础上, 就着手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 并按照活动要求构建了活动网络, 搭建活动平台。我们成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机构。校长室、教科室负责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冯美虹副校长为组长, 沈利民、朱曙岚、吴淑英等10位老师为成员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专项工作小组, 明确了各条线、部门的项目工作内容, 构建了以分管校长主抓, 德育处、少先队、心理咨询室等条线构成的活动网络。

2. 制订修改项目实施方案。

围绕研究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先后制订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方案》等实施方案, 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 几易其稿, 最后以“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参加了4月1日市教育局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首次指导活动的小组交流, 并得到了恽敏霞、吴举宏、董洪亮、陈玉琨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点评。专家指导组的加盟, 成为了我校项目研究的助推器, 让我们树立了信心, 增强了力量。之后, 我们按照专家意见再度认真修改、完善方案。

二、专家引领, 搭建框架———项目组研究活动有起色

5月27日, 我们报请市教育局基教处领导同意, 专门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博士来校指导, 区教育局陆巧明副局长专程陪同。学校校长室全体成员、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教科室、教技室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董主任从“你认为当前评价出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评价有什么需要或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两个问题入手, 仔细听取了与会成员对项目的认识、思考和设想, 并逐个耐心点评。在相互对话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逐步统一了认识, 明晰了研究的思路———“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先期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积极开展评价项目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 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构建立体的指标框架。

改“学业水平”为主的一维评价为立体的多维评价。把《意见》中的五大板块、20项关键性指标细化、具体化为学生能做到的, 可分年段来考查、可评比的评价条目, 并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2. 以增量变化来构建动态的评价体系。

把重总结性评价转移到重过程性评价上来, 关注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增量变化, 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以合理的形式在各层级平台上展示。让评价成为与过程相平行的有效手段,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3. 以集体力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 培养师生自我意识。

遵循平行教育原则, 引导师生在班级评价、群体评价中认识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培养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能力。

三、规范管理, 夯实流程———项目研究工作有成效

依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这个平台,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实施和管理。我们建立了项目研究的组织, 构建了项目研究的操作平台, 并成功申报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实践研究》这一市级“十二五”课题。项目组先后活动4次。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还按照市局统一部署, 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绿色评价”改革项目的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此外, 我们还加强了项目管理, 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了项目信息报送工作。二是按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开展好项目组活动。三是加强重点项目过程管理, 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服务工作。

四、下阶段项目工作重点

董主任的来校指导, 为我校的项目推进开启了“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思路, 初步形成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下阶段, 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以评价为主题,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有———

1. 改变校园环境。就是用新的教育主张来改变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 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分地表现出来。

2.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5则范文 篇3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小学生往往单纯以智育代替全面发展。在智育中,以单纯的分数决定学生的优劣。传统考试制度下的分数只能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无法测量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个性特长等,无法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做出合理的综合评价。百分制考试制度还人为地导致学生进行不必要的竞争,过于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到考试分数竞争上,造成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实施方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单纯通过书面测试、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转变为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一)思想品德

遵化市第一实验小学,针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问题,为了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每个班特别设立星级管理评价方案,每班教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展示牌。牌子上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立组长和副组长。每个小组可以争夺“文明星、纪律星、礼仪星”等星级。如果哪个学生被评为某种星级,然后班主任就在相应的小组位置贴上一个小星星图标。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定期进行总结,看看哪个小组小星星最多,哪组就表现最棒,理所当然地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比如发奖状、发荣誉证书等。这样,学生就会用星级管理方案上的要求做,不断约束、改变和提高自己。这种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方式。

(二)科学文化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在倡导全面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

根据教学大纲中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校对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从这三个纬度入手进行全面评价。比如:我校打破了原有的考试模式,以前的语文试卷上只有“基础知识、识字写字、阅读理解、习作”四个版块,现在又新增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朗读抽测”等内容。这些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内容,改变以往学生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重死记硬背,不重应用;只重动笔,不重动手动口的倾向。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实际操作能力用处更广泛,口语交际这一语文能力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一项空白,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学校开设的其他几门课程,都增设了“英语口语抽测、科学实验抽测、体育达标测试、音乐表演抽测、美术绘画测试”等,与此同时都制订了相应的新的考核评价方案,方案力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再沿袭以往的考核模式,以全新的手段,在全面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业掌握情况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

(三)身体心理

“身心健康”这一板块充分体现了“人文教育,以学生为本”这一主题思想,这项内容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对学生给予了评价。

身体健康包括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体育成绩是否达标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我们平时注重采用激励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并让学生自我评价逐步提高,让自我评价起到督导促进的作用。

针对心理健康的评价,我校提出以下评价方式:(1)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2)性格活泼、开朗;(3)不任性、不偏激;(4)具有创新精神。针对以上四项内容,班主任对本学期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给予适当的建议,避免直接点破学生心理问题的尴尬,同时为学生的前进指明方向,这是一种较委婉、有效的评价方式。

(四)实践技能

实践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创新能力的形成等方面,基于此项内容,我校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劳动课和手工课。在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可对学生作出评价。另外,学校每年寒假和暑假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各类手抄报等。期末考核时,教师根据各项纪录给学生作出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4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主要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法,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学预定目标,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过程性原则。

评价要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行为观察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激励性原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全面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

(四)科学性原则。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努力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五)互动性原则。

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交流互动,实现学生自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生、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估。

(一)道德品质

1、遵纪守法

A、自觉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模范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维护公共秩序,勇于和不良行为作斗争。

B、自己能遵守法纪,但不能和不良行为作斗争。

C、不能自觉遵纪守法,表现散漫,时常有小的违纪行为发生,有时甚至出现违纪行为。

2、热爱集体

A、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自觉自愿为集体做好事,无私奉献以行动为集体争光添彩。B、能服从集体利益,关心集体事情,但不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

C、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因个人表现不好使集体荣誉受到损失。

3、爱护公物

A、自觉爱护公物,不损坏公物,损坏公物要赔偿。看见破坏公物的行为,积极制止。B、能够爱护公物,不损坏公物,但不能主动制止破坏公物的行为。C、有时会故意损坏公物。

4、举止文明

A、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集合做到 “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B、见到老师、客人问好,向别人请教,态度诚恳。不打架,不骂人,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

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文明观看比赛。

C、见到老师、客人有时不能主动问好,向别人请教,态度不诚恳。有时给同学起绰号或歧视某些同学,个别时候不能文明观看比赛。

5、爱亲敬长

A、尊敬老师,虚心求教,服从教导,有礼貌,配合老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主动和老师谈心,达到师生沟通、相互理解、帮助父母和老人。

B、尊敬老师服从教导,有礼貌,但与老师沟通不够,尊敬父母,但有时顶撞父母的批评。

C、虽然能接受老师教育,但态度不诚恳,有时出现不尊重老师的言行,对父母不尊重。

6、诚实守信

A、衣着朴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虚伪,不欺骗,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在同学和老师中有信誉。

B、待人诚恳,言行一致,但有时对老师、同学和家长不敢讲真话,有糊弄作业的现象。

C、待人不够诚恳,言行不一致,有欺骗老师和同学及家长的现象,有抄袭作业和考试作弊行为。

7、谦虚明礼

A、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B、听对方说话,不打断他人,但有时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能够听取他人的批评。

C、听他人说话,有时会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能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一旦妨碍了他人不能及时道歉。

(二)公民素养

1、遵守公德

A、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关心社会和他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B、能遵守社会公德,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能基本遵守社会公德,不顶撞师长、父母。偶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能知错就改。

2、勤劳节俭

A、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爱护公物财产,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浪费,不乱花钱,不追求高消费,主动做家务劳动。

B、能注意节约,爱护公物,但劳动观念不强,在家里基本不做家务,有浪费现象。

C、懒惰,在家从不干家务,经常浪费食物和物品,花钱大手大脚,与别人比吃比穿,有破坏公物的行为。

3、有责任心

A、热爱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和他人。表现突出,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嘉奖。

B、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有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太强。

C、社会责任感不太强,偶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能知错就改。

4、自强自信

A、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有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有竞争意识和成就感。B、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但缺乏自主意识和自信心,有依赖性,成就感不强。C、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依赖性强。

5、自护自救

A、正确熟练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B、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C、简单掌握各种不同险情的自护自救常识和方法。

6、宽容友爱

A、团结同学,诚恳、热情地对待他人,与人发生矛盾时,主动做自我批评。B、友爱同学,愿意帮助他人。

C、与人斤斤计较,有时不能与人为善

7、竞争向上

A、有远大理想,有奋斗目标,有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B、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想法,但有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C、理想和奋斗目标不远大,不严格要求自己有时挨批评。

(三)学习能力

1、知识技能

A、各科学习成绩普遍较好,而且在某一学科有突出的成绩。

B、各科学习成绩一般,在某一学科学有所长。C、各科成绩都不理想,而且没有特长。

2、搜集、整理、积累

A、能运用语言和书面清楚的表达思想,对事物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活跃有创造性。

B、思维能力一般,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基本清楚正确,思维不够灵活,缺乏创造性。C、思维能力较差,理解力低,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经常出现偏差和错误。

3、惜时乐学

A、能合理安排时间,能完成各项作业和学习任务。B、有时学习抓不紧,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C、贪玩,不珍惜学习时间,经常不完成作业。

4、勤思善学

A、能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能有效地使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独立获取新知识,学习轻松自如。

B、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完成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复习,定期总结学习过程。

C、自学能力较差,不能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学习吃力。

5、勇于探究

A、热爱科学,渴望知识,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认真、勤奋、刻苦。B、学习知道努力,态度比较认真,但自觉性不够高,也不刻苦。C、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认真,不勤奋,需别人督促。

6、实践创新

A、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B、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及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能够交流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C、不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及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交流与合作

1、交流、沟通

A、能够使用普通话主动与他人交流与沟通,积极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B、能够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与沟通,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学会尊重和理解对方。

C、能够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参加各项文体及社会实践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能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不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倾听、评判

A、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善于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

B、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能够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但不能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

C、倾听不认真,不能在倾听中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并提出疑义。

3、尊重、理解

A、善于交流,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与家长、师长和社会相处十分和谐,知道感恩和回报家长、师长和社会。

B、能换位思考,能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与家长、师长和社会和谐相处,知道感恩和回报家长、师长和社会。

C、基本上能与家长、师长和社会和谐相处。偶有不能换位思考、不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的情况。

4、谦让、主动

A、在与他人的接触和交流中,能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做到与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具有宽容与谦让精神。平时能够主动关爱同学,热爱集体。

B、能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做到与同学交流合作中,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不唯我独尊。关爱同学方面不够主动。

C、与同学交流中不谦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为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从不主动关爱同学,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5、团结协作

A、有合作精神,能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待人诚恳,助人为乐,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B、与同学相处较好,团结不广泛,只能帮助自己喜欢的同学。

C、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对他人漠不关心,为人自私,难于相处,不受大家欢迎。

(五)运动与身心健康

1、良好的卫生习惯

A、懂得卫生知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B、在生活、饮食、卫生方面存在某些不良习惯,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吃零食,书写姿势不端正等。

C、缺乏生理卫生知识,在生活中有严重的不良习惯,个人卫生差,又不努力改正。

2、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A、热爱体育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认真上好两操一课,不缺勤。B、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一般,能认真上好体育课,但有缺勤情况。C、上体育课不认真,经常申请免体育课,甚至旷课。

3、身体健康状况

A、体质强壮,适应力强,体检各项指标正常,眼睛不近视,没有疾病,全年出勤率100%。

B、体质一般,体检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眼睛不近视,有少量病假。C、体质弱,眼睛近视,适应性差,经常生病。

4、勇于面对挫折、挑战

A、能够勇敢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对自己有极强的自信心,有较强的耐挫能力。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挑战。

B、能够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逃避,对自己有自信心,但不强。能够面对困难,但不敢挑战困难。C、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对自己失去信心。不能面对困难,只会退缩到其他人的身后。

5、不任性、不偏激

A、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意识,性格和行为不偏激,不钻牛角尖,不走极端。

B、能够清楚自己的行为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一定约束的。面对出现的问题,能够理解别人的做法。

C、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只要自己认准的事情,无论对错就钻到底,不听从别人的忠告。

(六)审美与表现

1、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A、具有较好的审美情趣,能够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音、美评价优秀。

B、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能够正确区分美丑,注意仪表,穿戴得体。音、美评价良好。C、有一定的审美情趣,穿戴仪表基本与小学生相宜。音、美评价合格。

2、积极参加艺术活动。

A、具备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积极参加艺术活动或训练,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造活动。B、平时积极参加艺术活动,能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C、平时很少参加艺术活动,表现力不够,表现方式单一。

3、能感受并欣赏美

A、对美好的事物有较强的感受与欣赏能力。B、感受与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不够强。C、缺乏感受与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

4、多种方式创造、表现美

A、能够结合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用心感悟生活中的美。能够通过说、写、唱、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造美、表现美。

B、能够感悟生活中的美,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创造美,对于表现美的方式不够多样。C、能够懂得生活中所蕴含的美,能够感受美。对于创造美和表现美方面不能做好。

5、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A、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自觉维护环境卫生。B、有环保意识,能参加环保活动,维护环境卫生。

C、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能完成环保任务,偶有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

学科学习目标即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四、评价方式

评价采用学生自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三种方式。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科学多元,学生本人、教师、家长参与评价,各评价主体根据学生发展评价要素提供客观、真实的评价依据和证据,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要运用测试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程度、个人行为习惯、作品分析等多种手段,依据评价指标搜集评价信息,进行科学、全面判断。

五、评价结果

(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

评价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依次对应优秀、良好、中等,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小学生毕业标准由小学生毕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两部分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及格以上和综合素质评价中等以上,准予毕业。

六、评价的组织实施

(一)建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制定本校详细的评价工作方案,指导学校的评价工作,监控评价过程,查处违规行为。组员为各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

(二)公示制度。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应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各班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

(三)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评价过程中的违纪行为,可向学校评价工作小组举报和投诉,学校评价小组负责调查和处理。学校评价小组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 篇5

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精神,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评价工作坚持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形成,以多种评价方式、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使我校学生评价工作逐步迈向适用化、常规化、科学化的轨道,为全面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二、小学生评价工作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去评价学生。坚持三个发展的评价宗旨,即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发挥评价的功能:评价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还要看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激发学生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发挥其潜能,获取最大的成功。

(二)全面性原则

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体现评价目标的全面性,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体现评价手段和方法及过程的全面性。

(三)差异性原则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做到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摒弃单纯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反馈性原则

评价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六)激励性原则 评价应以激励为主,给学生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信心和目标。

(七)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力求全面、简便、明晰,易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操作。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与表现能力和实践与操作能力五个方面。

结合《关于进一步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全面做好中小学生综和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将评价内容确定两大类,第一大类为过程性评价:

此类评价采取随机评价的方法,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好的加分,差的减分。减分具体内容见附表1。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参加各种比赛、竞赛、展示活动取得的成果、荣誉等等进行加分。展示成果加分见附表10。

第二大类为阶段性评价:

它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的评价

1、非测试性评价。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与表现能力四个方面。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见附表5。

2、可测试性评价,内容包括学科成绩,体质健康测试,艺术素质测试,理、化、生实验测试和计算机操作测试。学科成绩具体内容见附表9。另四项测试内容和分数见表11.(二)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

学生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照自己平时表现,实事求是的作出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改进不足。

2同学互评

由班主任老师组织,班级同学之间开展互评,作出认定,反馈给班主任老师。3教师评价

一是由班主任老师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综合学生的表现作出评定。

二是学生学科测试由任课教师评定。体质健康测试,艺术素质测试,实验测试和计算机操作测试由学校统一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测试评价。

(三)评价的操作与实施

1过程性评价

主要由班主任老师向学生、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收集每日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生取得的展示性成果,依据评价标准给与评价,做好记录。在期末与阶段性评价时进行综合。阶段性评价

(1)非测试性评价的实施

这一类评价过程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评价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阶段性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0,由等级评价和评语组成。85-100为优,75-84良,60-74为合格,59以下为待合格。

等级评价是把阶段评价进行期末汇总,公式:总分(自评互评教师评)÷次数(自评互评教师评)=学期分数。然后将分数折算出等级:

权重分配比例

自评占20%,互评占30%,师评占50%.评语由班主任在学生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给每一个学生写出评语。评语应具有激励性,期待性,客观性,针对性,艺术性。

(2)可测试性评价的实施

一是中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这一类评价由平时,期末,总评三部分组成,由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等级评价。

85~100为优秀

70~84为良好

60~69为合格 59及以下为待合格

权重比例分配为

平时成绩占20%,期中占30%,期末成绩占50%。

二是体质健康测试,艺术素质测试,实验测试和计算机操作测试类评价。此类评价由学校组织,每学期评价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期末汇总。测试项目和办法根据教学计划,见附表11.所有评价结果确定后,由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表现写出评语,在期末反馈给学生,并由学生带给家长,并要求家长阅读签署反馈意见。

(四)、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继续试行“A、B、C、D”等级制,评价结果作为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基本依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评价工作的重大改革,今后,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我校领导和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结合《关于进一步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全面做好中小学生综和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精神,加大对学生评价的管理力度,切实把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5则范文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特长六个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而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二、基本原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3.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4.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5.参与性原则。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1.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关于“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确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和个性特长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2.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小学学生综合表现详实纪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表现详实纪录是指能够表明小学生在学校期间多方面素质及个性发展状况的关键性材料。综合表现详实记录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考试成绩。

(2)社会实践活动。

(3)个性特长与获奖情况。

(4)道德品质。

四、组织领导

组长:王万春

副组长:李宣强胡胜富王文东

成 员:张斌胜王福民王立平安龙肖云华莫丽萍

五、工作程序

1.宣传培训。学校应就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程序、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并进行培训,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2.组织自评。学生依据《富锦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所列的评价标准写出自评报告,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确定六个维度的自评等级。

所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要求提供完整的原始记录,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自评报告应如实总结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字迹工整。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参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主体,所提交关键性材料和自我鉴定过程本身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审核学生的个人评价材料。

4.组织班级学生互评。各班分二至三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同学集体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评价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分别根据各要素的权重打出得分,得出互评等级建议。A等达6 0%以上的记为A等,A+B达6 O%以上的记为B等,A+B+c达60%以上的记为c等,否则记为D等,对每个学生的互评情况应单独形成评议记录材料,供班级评价小组参考。

5.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撰写描述性评语,并以等级形式呈现评价结果。

6.班级评价小组评审。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意见,以及各项客观佐证材料,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初步确定学生的各项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议后,对被评定为A等的学生名单应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接受监督;B、c、D等级的学生,由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7.收集反馈意见,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复评。再次公布复评结果。对有重大分歧的评议意见,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集体审议裁定。

8.撰写综合性评语,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整理相关材

料归档,待学生毕业时,一并归入《毕业生档案》。

六、实施要求

1.评定主体要多元化。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学生自评、互评意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建立诚信协议书制度,教师和学生应签定诚信协议,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2.确定等级应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并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实际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注意以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内容为抓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及时将相关数据和评语做好记录,同时应充分参考学生和教师提供的关键表现记录和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状况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把握所评价的等级。

4.班级评价小组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学生自评、互评意见,参考自评、互评所提供的信息,在集体评议的基础上进行等级评定,撰写综合性评语并逐一签名。如果出现经过讨论后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应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得出结论;如有重大的原则性分歧,应提交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裁定,并逐一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上签名。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讲诚信的教师和学生,实行责任追究。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冷思考 篇7

翻开现行的小学生素质报告单,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呈现的方式:等级评价+综合性评语。从表面上看,定性的等级评价和描述性语言评价兼备, 符合新课程评价理念,但仔细推敲,不由产生疑问:先不说综合性评语能否反映学生全面素质, 等级评价由班主任从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艺术审美素质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看起来评价的内容比较全面, 但评价的主动权牢牢被班主任掌握着,在没有评价标准的情况下, 评价过程中优、良、中、差如何把握?结果的准确性怎么保证? 学生综合素质具体的发展状态和努力方向到底是什么?显然,这些都很模糊。

这使人不由得想起,难怪有的学生在家里和在学校里表现不一样,面对班主任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有无老师也不一样, 有的教师眼里的好学生也会犯令老师难以置信的错。细细分析, 不能不说是现行的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惹的祸。的确,作为评价内容之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应该只是班主任对学生学科素质评价的简单相加,因为有些评价要素并不可能被全部涵盖进学科评价之列,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综合化需求呼唤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一、评价标准的具体化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指出,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体领域,如“道德品质”指爱祖国、 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物、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诸方面。显然, 这只是给我们划定了一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即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本范围,然而要通过评价将这些丰富的发展内容转换为学生的个体素质,还必须构建具体的评价目标体系作导向。

基于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我们可以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两方面合并为“品德习惯”,这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可从品德习惯、学习能力、 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五个维度来建构,这五个维度又可根据其涉及领域分为若干要素, 每个要素应再列举出若干关键表现,突出阶段性和基础性。如: 低年段的“诚实守信”,可将其具体描述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 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借东西及时归还。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进行逐项评定,就能避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 引领教师全面关注学生日常发展状态,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联系起来。

二、评价内容的个性化

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的建立使评价指标明朗化了,但这只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由于不同年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每个学生在相同领域发展依然存在水平差异,因此,评价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年龄段的差异和同年龄段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于是,还必须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按照低、 中、高螺旋上升的原则科学拟订出不同年段的评价内容,具体实施中还要特别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兼顾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起点,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分块评价标准下通过“协商”拟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即使是同一条内容,也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要求, 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发展。

如:“按时完成作业,学会自我检查”这一指标,A同学目标允许是“坚持仔细检查、争取一周作业全对”,B同学目标允许是 “学会自我检查、争取连续三次全对”;又如“积极举手发言”这一指标,A同学可能目标是“争取每天发言”,B同学可能目标是“争取每节课发言”。总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

三、评价实施的动态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涵盖了多项具体内容,如果把诸多评价内容的实施集中于某一固定时间,显然不太现实,既繁琐也不科学。因此,我们不妨将这些内容采取各取所需、分解达标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自评的基础上梳理出阶段发展总目标,再根据阶段发展总目标拟订出达标计划来逐项达标。只不过应考虑到小学生年龄小,对于已达到的素质发展目标有可能因反复成为新的目标,这样,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与学科素质评价一样,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把阶段性达标认定和终结性考查认定结合起来,要注重收集反映学生阶段性达标成果,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评价不再只是期末时的一个环节,它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发展过程,从学期初的初评定目标,到阶段小目标的确立与评价、学期中的成长足迹展示、学期末的最终形成等级,要定期给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的空间,时刻激励学生自省、 自律,避免学生只着眼阶段达标的短期效应现象,更立足于学生的长足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四、评价方式的生动化

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应采取学生熟悉的、活泼的、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评价的效果。可以选择 “苹果熟了” “欢乐的小脚丫”“雏鹰争章”等有趣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小目标写在上面,定期公示,时刻提醒自己为着目标努力前进,并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 让一个个成熟的红苹果、一个个欢乐的小脚丫、一枚枚奖章成为同学们成长的见证。

此外,可在每学期设计开展一些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应力求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世界,学习用已有的经验分析现实生活,采取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活动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上,可实行全方位开放,教师只对活动的任务进行简单寄语,给学生提供活动建议,设计出评价表格,学生可以邀请家长、辅导员、教师等参与活动;在评价的标准上,凸现多把尺子,尽量展现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

同时,为了反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态,活动中还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活动随记。如:本次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 ),我是采用 ( ) 方式搜集资料的, 活动中我最大的困难是 ( ), 我是 ( ) 克服的等等,随记内容既有学生自己参与活动的个体体验和足迹,还有对他人的评价,便于清晰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水平,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多种能力。

五、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 生活的多个方面,于是,班主任不应该拥有唯一的评判权,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 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 “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就应由家长作为评价主体,而“乐于交流”中的“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能和小伙伴说心里话”则由同伴为评价主体。

六、评价呈现的立体化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为了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简单、易行,阶段性评价可主要以直观的物化成果呈现,终结性评价则除了呈现等级评定、综合性评语,还应注意收集并保存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应附有综合素质报告单、标志性成果记录卡和学科教师赠言,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轨迹,清晰把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成长状况,直观看出学生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便于家长准确掌握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信息,更清晰地引导学生反思,明确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真正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七、评价结果的意义化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践行 篇8

【关键词】评价;践行;培养;综合素质

一、课堂好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把对学生的评价从学期初到学期末分成落实到平时,根据需求进行不同阶段或每周的及时评析,并和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家校合力的作用。如我班有位学生,父母工作很忙,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由于老人对孩子溺爱疏于管教,使得他身上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在学期初定目标时,我就帮助他主要从个人良好习惯方面定好自己的目标:课前准备,带齐书本。做到后再定:目视前方,眼睛看老师。之后还有:课上积极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等。让每个需改进、巩固的习惯更明确化,在改进中也要实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改變时巨大的,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例如:对一年级小学生的评价要求

1)、听课习惯(5分)。

5分:坐姿端正,听清老师指令做出正确的反应。发言积极。

4分:坐姿端正,认真倾听。

3分:坐姿、发言、倾听有待规范。

2)、小组合作(5分)

5分:合作有序低声,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时声音洪亮落落大方、语言表达较准确。

4分:合作有序较低,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展示。

3分:合作有序、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3)、发言习惯(5分)

5分:举手姿势端正、手臂平放在桌面上,五指并拢、手掌伸直,不抢答、不插话。

4分:举手姿势较端正、不抢答、不插话。

3分:举手姿势较端正、不插话。

4)、书写习惯(5分)。

5分:身坐正、脚放平、一拳一尺又一寸。

4分:身坐正、脚放平。

3分:身坐正。

二、综合性评价,使学生快乐成长

1.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扬学生的优点

综合评价从教师一元化转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等都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评中了解了自己的优缺点,更懂得了自己的“闪光点”,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引以为骄傲,不断强化,使它成为自己稳定的良好品质。同学互评,在同学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促使自己进步的基点,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教师、家长、社会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由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放大了学生的优点,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在学业评价方面,综合评价体系不再是单一考察学习成绩的方式,涵盖了数学中的许多品质。如计算、书写、知识积累、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从正面的、积极的角度看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能愉悦地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如:

1)、项目书

10分:正确率非常高,能够及时改错,书写规范、工整,作业中有40次或40次以上A

9分:正确率比较高,能够及时改错,书写较规范、工整,作业中有30-39次A

8分:正确率较低,在老师提醒下能够改错,书写较规范,作业中有20次以上A

7分:作业中有20次以下A

2)、解决问题

10分:根据数学信息能提问题,并表述清晰完整有自己的思考,列式正确,讲明理由。

9分:根据数学信息能提问题,所提问题表述清晰,列式正确。

8分:根据信息对所提问题列式正确。

7分:有良好态度,认真完成。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如何体会的更深刻?多动手,多参与,从实际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再实践到实际生活中去,让每个孩子在操作中经历、体会、掌握、应用。比如我们留的数学“大作业——调查树木”、“月球上的数学知识”、读一本数学读物等。在尊重学生的需要的同时,我们也要善于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去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

如:

三年级过程性评价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 等级______

准备:直尺、长方形纸

按照下面要求完成以下测试:

1.动手测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长=()厘米 宽=()厘米

我是这样计算长方形周长的:

2.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动手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厘米

我是这样计算正方形周长的:

3.你能计算出剩下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请试着写下来。

评价标准:

A.测量数据准确,能够全部完成三个部分的测试。

B.测量数据准确,只能完成其中的两项。

C.测量数据准确,只能完成其中的一项。

D.测量数据不准确,一项也不能完成。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5则范文 篇9

(2008---2009学年)

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是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作为北京市课改样本学校,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文件精神,落实邯郸市教委实施初中课程改革的意见,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中。尤其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活动,通过半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有了一些体会和收获,但更多的是困惑和问题。现仅对综合素质评价活动总结如下: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注入新功能和新技术,让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能力。我们为每个学生设计和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个人成长过程各个阶段的表彰、优秀作业、作品、好人好事、反思与体会、成长的规划等)。目前,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记录袋,已完成“学期初的我”和“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我的目标”的自评工作,每个学生在叙述了自己参加完中考及考上高中后的心情,谈了自己对学校、老师、同学的看法,并设计了自己的高中生活起点和目标。

组织学生进行校内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制定了《陶泉乡中学校内综合社会实践实施方案》,方案对活动的目的、学生的权利、义务、职责、评价等做了明确要求。校内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以班为单位,以课间值周形式进行操作,值周班工作期间,分为环境保护和纪律保障二个大组,下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学生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都有事情做,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各班学生遵规守纪、卫生值日、校园环境情况,对违纪学生进行登记,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纪律观念、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要地是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学分挂钩(有奖励也有扣分),与新课改接轨。

学业成就的认定:

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主要由教师和学校认定。

任课教师根据平时的记录结合学生的表现,综合学生出勤、过程表现等情况,参考学生模块考试成绩,提出书面的是否予以认定学分的初步意见。同时提交给学分管理小组审核。学校复核:学分管理小组对任课老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和学生相关的资料进行复审,向课程指导委员会提交书面认定意见。签定意见:课程指导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课程指导委员会在对学分确认后,由负责人签署学分认定的意见。公示结果:公示获得学分的学生名单。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书面形式通告本人,并告知其原因。目前,我们已经对初一学生的语文、外语、数学的第一模块和社会实践进行了学分认定,学生对此比较认可。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摸索中进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精心准备,认真做好。一是《评价标准和细则》的制订、修改过程要细心,使《评价标准和细则》符合新课改的标准和要求,符号学校的实际,符号学生的生活。二是贯彻学习《评价标准和细则》要细心,使每一条内容深入教师、学生生活,使之生活化,让师生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要使条例教条化,而失去生活的本味。

三是落实《评价标准和细则》要细心,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表现观察、检查要有详实的记录,为其最终的评价积累原始资料。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水平。

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者是教师,而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综合素质评价的质量。尤其对班主任教师而言综合素质评价的任务更艰巨。所以,只有提高教师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专业水平,才能实现对学生公正、有效的评价,使综合素质评价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学校要以多种途径培训教师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专业能力。避免由教师个体因素造成的评价无效现象的产生。

3、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管理、监督。

为了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高质量进行,学校的综合评价领导小组,要定期对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进行指挥、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对班主任教师评价工作的督导要,确保教师在综合素质评价在实施上统一、均衡发展,进而保证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不折不扣的高效有序进行。

4、继续加大对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所以我们要继续扩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认识它的积极意义,以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5、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做实、做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班级评价要诚信负责,公正真实,不能弄虚作假,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行为表现班主任都要观察细致,记录清楚,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保持平常、公正的心态,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而不要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就想当然地认为其各方面也都优秀,(当然不是说不可以优秀),这样就会削弱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篇10

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发现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还能够比较真实地反馈教育教学情况,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此,特制定我校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总目标,进一步突出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

二、评价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评价过程作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3、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激励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做到目标激励、赏识激励、评语激励、等级激励等。

4、多元化原则。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改变过去那种单纯地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定学生的旧模式。要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大社会,参加各种体验活动,从多方面受到教育,发挥特长,铸造人生。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更要启发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增强信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氛围。

5、个别差异原则。评价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和当前思想实际以及事实本身的性质,灵活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都有所区别。

三、评价的方法

1、用“新课程标准”评价学生

当前主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有目的在对学生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等各种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经过不断反思,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2、注重学生的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因而对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拨和甄别,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中,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科学文化知识、情感以及能力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现在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或等级,而是用于分析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便于有针对性地改进,以取得更大发展。

3、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因而评价的主体也是学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因而,学生在生理、心理、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各不相同。这使得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也各有特色。有的学生“少年老成”,有的学生“大器晚成”,因而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每位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采用恰当的方式对个体进行科学的评价,发挥激励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差距,明确努力目标、奋斗方向。

4、注重结果与过程

完善的过程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是必然的,不完善的过程得到一个完善的结果,则是偶然的。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学生评价平时要收集并保存记录学生发展状况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能够形成对学生发展变化的认识。在收集资料时,要提倡“小循环,快反馈”的方式,即一个事件一次评价,并且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激励或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过程的回忆与反思能使学生对自身的发展及潜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坚定信心,发扬优势,吸取教训,获得更高、更快的发展。

四、实施评价程序

1、构建评价共同体,学校成立评价领导组,以班级成立评价工作小组。构建由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组成的评价共同体。学生本人、教师、同伴、家长均可参与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2、评价实施办法

每学期末都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形式由学生本人实施评价。学生不是在被动接受评价,而是主动要求评价。当学生自己在某方面有值得记录的行为时,可以主动要求记录。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周一升旗予以口头表扬、物质奖励、记录在册,以促使他们形成比较客观的自我认识,做到实事求是。(2)教师评价。任课教师可结合学科对学生进行了解,通过基本情况分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性质评价。

(3)家长评价。以班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相互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参与对孩子做正确的评价。

3、综合评价,总结反思

(1)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即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品德习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热爱集体、保护环境;具有社会责任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自律;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能初步分清是非。二是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具有阅读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浓厚的科学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养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是合作交往:乐于助人,学会关爱和欣赏他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四是安全健康: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懂得和遵守安全规则。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审美表现: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

(2)评价结果主要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服务,要通过学生本人可接受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

(3)评价结果用于为学校、教师、家长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提供依据。

上一篇:国家公休假新规定下一篇:缺少广告资金的食品企业做大市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