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精选12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1
摘要:教师作为处于高等教育最前线上的学生工作者,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他们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 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不仅要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更要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素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向前发展的社会, 面临世纪之交,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社会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尤其时下正值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相对无约束性产生出诸多新的问题, 在社会重视教育的热闹景象下, 隐藏不住强烈的功利性倾向, 青年学生的自身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 对社会关心不够或缺乏同情心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其直接面对的是广大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青年学生, 在新形势下, 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了新的挑战,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一) 他们的思想日益趋于成熟, 但具体到某一个问题又显得单纯。
这往往表现在:他们懂得机遇是可贵的, 但不知如何把握住机遇。如在校大学生中, 有相当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家庭, 他们很想享受学校提供的助学减免待遇, 但往往是因为在学校不好好念书学习成绩不过关而无法获得减免;还有现在的大学生都知道就业压力大, 竞争激烈, 但他们往往哀叹的是自己所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不好;而不是经过自身的努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增强竞争力, 来为日后的毕业就业做积极准备。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突飞猛进, 如果你不注重抓住机遇和信息, 就很有可能被淘汰。
(二) 喜欢自我表现, 参与意识在加强, 但合作意识在淡化。
他们渴望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渴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在淡化。
(三) 他们更多地追求效率和实惠, 缺乏奉献精神。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他们的价值观在日渐发生变化,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中, 有相当部分同学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 不愿意为班级、为集体服务, 他们认为承担社会工作得不到什么实惠, 甚至还影响了学习, 从而忽视了对自身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 具有较强的个性, 往往以个人为中心, 集体观念淡化。
从近年的在校生统计上看, 独生子女所占比例逐年升高, 他们更多的表现出有个性、有主见, 但同时忽视了他人, 更多强调自我, 对同学缺乏关心, 对班级集体荣誉感淡漠。
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目标
要取得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 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和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两个阶段, 是他们思想最为活跃的阶段。他们考入高等院校后, 有的对高等院校充满着美好的憧憬, 如优越的学习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舒适的大学生活。一旦现实与想象存在差距就容易产生失望、消极, 甚至抵触情绪。也有的学生入校后产生松口气的思想,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针对这些思想, 应集中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教育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教育他们树立遵守各项校规校纪的观念。学生毕业分配时应对他们进行学生分配政策的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 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去。
(二)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的特点, 应重点进行国情教育, 使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了解帝国主义对我国侵略的历史, 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和创业史, 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具体步骤。这样做,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使学生立志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 为振兴中华而献身。
(三) 形势、政策教育。
针对大学生求知欲强, 视野开阔的特点, 经常地对他们进行国际形势、国内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形势、“热点”问题的认识的教育, 进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准确地掌握党的方针政策, 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政策水平的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应该善于通过各个教学环节, 从严治教, 对学生严格要求。在上课考勤、作业、考试等每一项工作中都应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 班主任本身更应以自身的严谨治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给学生以正确示范。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措施
(一) 班级量化考核。
针对班级体学生自觉性不同的情况, 我认为建立一个班级量化考核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现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 父母的宠爱是导致学生自觉性差, 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想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仅仅靠思想政治课, 谈心等教育是不够的, 我们只有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来约束这部分学生, 使他们能逐步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学习的重要性, 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 班级活动。
班级的集体活动既是加强集体自身建设的措施, 又是开展思想教育的途径。我们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 除了采取教书育人和班级管理等手段之外, 还必须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来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班集体活动应以班委出面组织, 对参加者来说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这种必要的强制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特别是全班统一组织的活动, 往往以活动的较高质量吸引学生。
(三) 深入学生内部。
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应该抓住不同学生心理特点, 因人施教, 小错必纠, 大错必严, 切忌“小题大做”或“熟视无睹”。对于自尊心比较强而又是偶尔犯小错的学生, 点到为止, 不必纠缠不清;对于违纪比较严重的学生, 一定要深挖犯错根源, 触及问题实质, 给予严厉批评;对于屡教屡犯的学生, 应该常提醒注意, 防错于未然。对于这些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 我们要深入了解实情的真相, 不能一味地指责或处罚,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平常深入学生内部, 经常找学生谈心, 经常到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的生活, 了解每位同学的家庭状况, 掌握一些有用资料, 把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总之,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必须从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 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和积极创新。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老师要为人师表, 不断提高自己, 以身作则, 与学生促膝谈心, 对症下药;学生方面不能仅靠思想政治课, 还要通过实践启发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科学的人生观, 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金山.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理论界, 2005
[2].刘集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
[3].范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2
-----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如何做一名优秀党员
敬爱的党组织:
基本的政治素质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作为一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自然也必须拥有一定的政治素质。一个城市中,市委书记大还是市长大?市委大还是市政府大?我们经常看到听到的职务中的“常委”是什么意思?经常看到听到的“常务副市长”之中的“常务”是什么意思?跟副市长有什么区别?“政委”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四大班子是哪四个?分别有何实权?这些基本的政治问题其实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而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是连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掌握不了,难免让人觉得失望。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而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又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大学生的政治素质,首先要体现在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因此,要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最新理论成果,是富有时代特征和现实生命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及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习这两个伟大理论,掌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能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自己政治素质。
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还体现在要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崇高的思想行为和精神素养,往往与人的知识有密切关系。列宁曾经说过:“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大学生应该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科技、金融、法律,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知识,丰富头脑,拓宽视野,开启心扉,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这有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政治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还体现在要关注时事政治,跟紧时代的步伐。世界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大学生,认识世界格局,了解世界发展趋势为以后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除了学习科学知识外,大学生应该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这些媒体了解当下发生在国内外的一系列大事,并深入思考,从中了解感受,为自己将来的实践积累一些有用的材料。
我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有以上的一些认识,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呢?我有过一个深入的思考。
第一,到大学一年的时间,其实是相当忙碌的,学习任务,社会活动基本上没有落下过,但是每天的忙忙碌碌中却感到一丝的迷茫,有时候好像行尸走肉一般忙碌,却感觉不到半点儿收获,我始终觉得缺少了一点什么。到现在,我突然意识到,这是因为我没有一个明确的理想信念,本身太过狭隘,我忙自己所忙的,却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忙。这样的态度甚至没法成为党员,更遑论一个优秀党员,因此我便给自己树立了目标,然后坚定的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这样我便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我不会再向以往一样彷徨,迷茫。而这个理想目标不是狭隘的只为了我自己,除了关于我自己的未来,还有关于党和国家的未来。而理想信念的巩固离不开拥有广泛的思想知识,我会多解了关于党的一些知识理论,逐步建立共产主义信仰,并逐步加强自己的信念,并且决不放弃为之努力和奋斗。
第二,我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一定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品行和道德操守,为同学们起模范带头作用。我相信,真正优秀的党员身上有一种力量,让你不知不觉地跟随,自我反省,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他们有力挽狂澜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悲天悯人的关怀,大浪淘沙的气度,汇聚人心的魅力!而我要向成为这样的人,自然要随时随地秉持这个标准,生活中的一切都遵循这个标准,培养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同学们能够向我看齐,向大家宣扬社会提倡的美德,带领大家共同进步。
第三,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我自身自然要有过硬的本领,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而这个,只能靠我自己的努力。在校期间,我一直注重培养自己拥有科学的思想素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努力学习使自己拥有全面的文化素质,注重自己的人文修养,不仅经常到图书馆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还主动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以提高自己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除此之外,我更没有忽视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如今的社会压力重重,因此我时刻注意着增强自己抗挫折、抗压迫、抗失败能力,并且保持旺盛的生活态度,在实践中磨练出自己的坚强与勇敢。
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经过近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寒窗苦读,我们来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作为“时代骄子”,新时期我们究竟应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加强自己内心世界的修养?笔者认为,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改造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为了让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笔者特总结如下。
1.合格的政治素质
合格的政治素质,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政治素质的核心,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要提高政治素质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大学生是追求理想的最热烈的时期。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前进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现阶段则要树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合格的政治素质,还要求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人格,要做到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2.科学的思想素质
科学的思想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的方法论。在世界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在人生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同时,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好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上才能健康发展。同时,科学思想素质的形成,一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基础的理论功底,要能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精髓;二靠在实践中锻炼,讲科学理论付诸运用。培养科学思想素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这是保证政治上清醒的前提条件。
3.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青年人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坚强的意志。这就是培育抗挫折、抗压迫、抗失败的能力,保持旺盛的生活态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临难而不失常态。坚强意志的形成,要靠在实践中的自觉磨练,没有任何捷径。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表现为具有谦和宽容的气质。承认个体的气质,才能确立宽容的气质;承认人有所长,才能确立谦和的气质。谦和宽容的气质,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吸纳能量、汇集百川、在未来竞争中展示优势的前提。与此相反,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则是缺少自信心的消极表现。
4.良好的道德素质
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要求诚实守信是道德之本。待人诚实是调解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自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要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先进分子则要做到先人后己,把社会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否定利己主义、个人至上、损公肥私,倡导集体主义、克己奉公。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靠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慎独,这一自古以来的道德修养准则,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只有在一切复杂的情况下,把握住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状态。
5.全面的文化素质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即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要求大学生具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还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涵盖文、史、哲、经、法、艺术、现代科技、自然科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知识内容来构成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广博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支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在必要的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使其“内化”为人的品格,提高大学生的格调、品位、修养,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加强学科群的建设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文化载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积极主动地把学科群的建设和互联网联系起来,建设内容丰富、健康活泼的网络文化。同时,对待国外的先进文化,要兼收并蓄,不能一味的肯定或否定。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4
在政府及高校的大力倡导和激励下, 近两年来, 许多大学生已逐步转变就业观念, 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多。本课题组在近一年的研究中, 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 坚定者不多。以物质动因驱使的功利化的就业必然导致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不稳定, 部分大学生只是把到基层就业作为一种权宜之计, 缓解就业压力的跳板进行过渡, 带着边走边看的心态进入基层, 不安心在基层岗位工作, 弃岗、跳槽现象频繁。
第二, 能干者不多。客观而言,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由政府“推手”操纵的从众行为, 还带有点盲从。大学生走出校园到基层就业, 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并不清晰, 角色的转换慢, 难以胜任现职工作。位卑言高的现象突出, 甚至从不适应到添乱。
第三, 进步者不多。大学生普遍对到基层工作流露出畏难情绪, 对基层的艰苦复杂的环境认识不充分, 思想信念不坚定, 意志力薄弱, 遇挫易折, 部分大学生下到基层后, 经受不住艰苦环境的考验而沉沦, 虚度时日, 或对一切都不满意, 带情绪工作, 难以得到基层的认同, 更谈不上进步。
追根溯源, 问题还是出在思想根源上。因为观念指导行为, 大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 导致择业行为的率性和涣散。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 没有把国家的需要 (基层就业) 内化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自觉选择, 而是迫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所作出的一种被动选择。要确保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去就业的活动持续长久地发展, 不仅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关键在于下到基层的大学生要具备坚定的人生信念、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困难的时候能留得住, 在艰苦的环境里干得好, 实实在在地工作, 勤勤恳恳地为基层服务。因此, 我们必须探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内在构成, 构建大学生就业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培养机制, 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基层的思想障碍, 让到基层就业成为大学生自觉和必然的行为, 实现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主动去”、“乐意干”、“干得好”的愿景。
一、明确目标:把握大学生就业基层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路向
我们须冷静地看到: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 从高等学府毕业的大学生不再具有强大的身份优势, 而是逐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普通劳动者。面向基层就业, 进入各行各业第一线, 已是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集中指向, 为社会发展大势所趋。因此, 我们必须了解基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以加强教育与现实的贯通性, 确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内化践行的真实参照系和导向标, 这也是进行大学生就业基层思想素质培养的重要前提。
基层是指县 (县级市) 、区级以下的包括乡、镇的国家机关、社会生产、教育科研、服务的第一线。基层是一个大概念, 既包括广大农村, 又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 又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又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党和国家政府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现实而言, 力求破解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促进大学生就业,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焦点问题;从今后看, 让优秀人才立足一线, 给基层工作带来新思想和新方式, 真正使基层面貌焕然一新;从长远着眼, 让大学生通过基层的扎实工作, 去了解民生、了解民情、了解民意, 积累基层工作经验, 不断历练, 成长成才,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品质优良、作风过硬、具有创新能力的事业接班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 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 但“以德为先”仍是选拔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毛泽东同志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指出“又红又专”是强国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 邓小平同志提出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 无不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先决条件。
基层就业环境的特殊性 (物质的相对匮乏, 观念的相对滞后, 精神沟通的相对贫乏, 工作强度大) , 对大学生提出更为严格的思想素质要求, 其内在诉求主要涵盖五个方面:第一, 锐意进取的思想品质。在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状态下, 善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社会, 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坚定, 在复杂的环境中判明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明确政治方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确立服务社会和人民的人生理想。第二, 忧国忧民的政治品质。怀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忠诚信念, 对自己的国家民族深厚的血脉之情, 以国家的富强为自己安身立命所在, 积极深入基层, 了解民情、体验民生、体察民意, 以自身的才干报效国家。第三, 敬业精业的职业品质。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职业操守和技能基本理论, 热爱工作, 具备较强的从业能力, 从而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第四, 明礼诚信的道德品质,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恭谦为人, 尊老爱幼, 善待他人;诚信做事, 取信于人的行为情操。第五, 自强坚韧的心理品质。独立自尊, 面对困难能从容应对, 经受挫折能坚毅不折。
二、革新内容, 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时代特点
在2005年1月17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同志提出对大学生要进行四个方面教育。一是要以思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廓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内在诉求, 也为我们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一步的工作要核。
(一)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坚定大学生就业基层的价值取向。
信仰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依托,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证明:坚定的信仰是先辈们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前赴后继, 浴血奋战的精神动力。坚定的信念使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 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 从积贫积弱带领人民生活迈向总体小康。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当前社会价值观呈现出的多样化态势, 造成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极大冲击, 出现价值失范现象, 引发信仰危机, 使部分人产生信仰缺失和混乱, 在青年中尤为突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缓。信念是大学生成才的灵魂,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就不能解决培养人才的方向问题。
1.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要帮助大学生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忠诚于社会主义事业,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 抵制错误思潮, 与党中央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一致, 要以中国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教育大学生, 增强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信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真诚革命, 信仰党的主义”, 才能继往开来地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光大。
2. 坚定个人价值取向。
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国家鼓励和倡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以社会价值为主导, 着力提高大学生对主导价值观念的认同度, 使大学生明白:到基层就业是顺应时代发展, 符合国家人才战略发展需要, 有利于实现个人自我价值的明智选择。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解读国家鼓励毕业生就业基层的各项优惠政策, 打消大学生对基层工作的畏难情绪和后顾之忧, 坚定就业基层的信心, 积极加入到基层就业的队伍中来。
(二)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增强大学生就业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方面进行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通过对国情、历史的全面深入了解, 学生能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以国内外大事件发生为切入点, 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2008年初中国南方的冰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 都彰显出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发展、国力的强大、万众一心的巨大向心力, 以此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赋予时代感和贴近感, 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个人奋斗的动力。
2. 进行基层情结教育, 增强大学生就业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使社会平衡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决策, 西部和基层的发展蓄势待发。从这个意义上说, 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更是国家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对大学生进行基层概况教育, 既要了解基层存在的多重困难, 更要看到基层的发展前景广阔。大学生要增强基层意识, 自觉地实现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使“个人本位”转化为“社会本位”, 马克思说:“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 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因此, 大学生在择业时只有以社会为本位, 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第二个转变:使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物本位”观念转变为“人本位”观念。基层是有志青年奋斗成才的必由之路, 是大学生磨练自己意志、品格、才能的最佳平台;大学生要从个人长远发展规划, 克服短视而功利的心态, 从自己做起, 从基层做起, 保持乐意在基层就业的原动力, 自觉走投身社会实践的道路, 在基层中得到锻炼和磨练, 不断进步。这样,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就不再是被动、盲从行为, 而是一种自主的群体力量, 一种时代运动。
(三) 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 提升大学生职业操守。
《礼记·大学》开篇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它至今对现代的教育仍具深厚的影响力。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 具有较强的道德观念, 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践行。但毋庸讳言, 大学生虽有一定的道德意识, 但在道德践行层面自控力较弱, 观念选择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实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涵的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加强道德理论修养, 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推理及评价能力, 使道德及观念内化于其意识, 自觉成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精细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潜在劳动者也必须遵从社会职业道德规范的约束。因此, 在实施道德培养过程中, 我们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道德价值, 遵循当代市场经济社会责任原则、利益驱动原则, 弘扬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原则, 着重致力于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首先, 注重大学生的职业情感培养。引导大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 真正认识职业的社会意义, 培养职业情感, 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完善职业修养。其次, 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劳动的性质和作用, 尊重劳动, 体会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改变世界的快乐, 做到敬业、勤业、精业、乐业。最后,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义利观。中国传统的义利观主张“见利思义”, 但并没有以义否定或压制人们对正当利益的要求, “兼相爱, 交相利”。因此要求大学生诚实守信, 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规范职业行为, 有助于廉洁行风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涵, 而且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目的。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无比优越性;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方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因此, 高校在推进素质教育中, 应让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社会发展最终的方向是和谐发展, 是人的全面发展, 从而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担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三、创新模式:拓展大学生就业基层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路径
“两课”课程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 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传媒技术条件下, 大学生获取社会信息量多、思考问题多、兴趣广泛、自主性强, 靠“两课”教学高度集中灌输说教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难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我们应革新原来的通篇贯穿着高高在上式的说教、单纯认知式的灌输模式, 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 探索更富有生机和张力的培养模式。
(一) “两课”教学进行改革, 做到精而深。
一是在阐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 多讲形势与政策、法律与道德, 从市场对人才政治思想素质要求出发, 整合课程, 精简内容, 缩减理论授课时间, 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二是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走突出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模式, 结合社会实际, 将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交由学生讨论、评议。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推行多向互动模式,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即时、平等、交流沟通。大学生只有作为主体自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接受价值、道德、情感和秩序, 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走向人格的成熟和完善。
(二) 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必要途径。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积淀了一定基础, 通过采取多种方式, 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兼职、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实地考察、项目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 对增强大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理性认识起着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种种不足, 一是参与面过窄, 人数不够普及, 二是时间有限, (通常暑期15天) , 组织乏力, 放任自流;三是内容单一, 流于形式;四是缺乏科学辩证的指导;五是期望值与实效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生把这种现象戏谑为“打酱油”。上述问题不解决, 容易产生负面效应。
社会实践之根本在于: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一方面了解社会的真实状况, 真切地感受社会的迅猛发展, 关注民生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社会现象, 摒弃一些极端的想法, 以成熟的观点客观认识社会。另一方面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角色, 缩小自身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差距。要完成上述目标, 需从以下方面入手:1.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确定社会实践的主题, 以项目来细化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的职责。2.争取当地政府支持, 进行实职锻炼。把学生推入具体行业或岗位, 进行角色体验、角色领悟, 最终实现角色定位。3.推行导师制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引导学生客观分析社会现象, 甄别是非, 正确对待社会问题。4.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考评体系, 作为毕业生推荐就业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 充分发挥好见 (实) 习基地的桥梁和催化剂作用, 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渗透到就业素质教育中。
第一, 进行就业形势教育, 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 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第二, 结合专业实际,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使大学生不仅学会做事, 更学会做人。第三, 帮助学生矫正就业期望值。当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 引导学生克服浮躁心态, 培养务实、吃苦耐劳精神, 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其中, 建立健全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外在保证。
(四) 强化学生党校的龙头功能, 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思想素质培养。
学生党校是党性锻造的熔炉, 是党的后备力量的摇篮。党校以鲜明的党性、政治性、思想性、组织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具优势的一个组成部分。抓好高校学生党校工作可以为党组织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也为基层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
一方面, 大力实施以院系二级机构培训为主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计划, 让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通过学习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有全面而系统的理解, 党性观念增强, 党性修养得到提高, 纯洁思想, 端正入党动机。另一方面, 以培训班为载体, 开展各项生动的组织帮助和督察活动, 促进有志青年在组织的关心帮助下, 不断进步成熟, 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真正入党, 实现发展一个、带动一大片的党建目标。
(五) 优化机制, 形成大学生就业基层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合力。
思想教育是有机统一的软件工程, 它由许多的子系统有机组合而成, 是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等的庞大系统。要提高大学生就业基层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效能, 就必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1. 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优势, 发挥校报、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网络等媒体作用, 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及重要性, 营造“基层大有可为”的良好氛围, 理解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奉献才智, 大力宣传报道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创业的成功典范和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的进取心, 使他们树立到基层就业的信心和决心, 立志在岗位上成才。二是确立选拔标准, 经过严格考试、考核, 选拔积极上进、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推荐到基层就业。
2. 积极与各级地方政府联合, 共同做好就业基层大学生的后续跟踪和培养。
2008年初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 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要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一年来组织部门对下到基层的大学生十分关心, 通过三级联系制 (每个村官由地级、县级、乡级各指派一名领导进行联系帮助) 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到基层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思想培养, 使他们思想上不断成熟, 工作上不断进步, 为大学生村官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这种工作思路值得借鉴。高校相关部门要加强和基层单位的紧密联系, 对就业基层的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后续培养帮助, 在精神上鼓励, 在生活上关心, 在工作上支持 (如项目研发) , 坚定学生就业基层的决心和信心。
3. 积极沟通, 争取家长的理解。
《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中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 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放在首位。这说明, 高校毕业生择业主导思想是积极进取的。但由于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某些方面屈从于家长意志, 过分重视既得利益, 这是在情理之中的。因此, 积极与家长沟通, 争取家长对大学生就业基层的行为支持, 也是我们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刘红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构.湖南社会科学, 2007, (1) .
[2]价值与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魏彤儒.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探析.云梦学刊, 2008, (1) .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5
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笔者编制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两所高校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回收率为90%。
调查问卷共设计45个题目,涉及基本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品质状况,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社会公德状况六个方面。
调查发现艺术生中普遍存在某些思想政治问题。
1.基本政治态度状况――生活追求现实、理想信念淡薄
调查显示,大部分艺术生有入党打算,但近半数学生的入党是为了找工作。
艺术生生活追求过于现实,缺乏理想信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生通过专业实践或演出表演等机会与社会接触较多,他们更能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也更容易被社会上金钱至上、生活奢靡、注重享受等负面效应感染。
另外,艺术生由于长期接受艺术专业教育,普遍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两课”的学习,造成艺术生大多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看问题较主观,对政治缺乏敏锐性,对社会的认识和鉴别力不够,常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简单化。
所以,必须加强艺术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调查显示,过1/3的艺术生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名望、权力财富和自由度。
这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人生价值取向。
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艺术生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喜欢单干。
这部分学生个性张扬,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合作意识。
有个性、有主见对艺术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意义的,但创新创业的成功绝不可能基于个人的努力,所以要培养艺术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思想道德状况――思想过于开放,社会责任弱化
超过1/3的艺术生对“校园里情侣们过分亲昵的行为”和“婚前性行为”持无所谓态度。
这反映出部分艺术生思想过于开放,在恋爱和婚姻中极易放纵自我。
这不仅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调查对“购买、使用盗版软件、书籍”的`态度时,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赞成或无所谓。
这反映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
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策和法制教育,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心理品质状况――个性发展自主,自我认知片面
对问题“当你做某事时,是否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有1/3的学生回答偶尔在意或根本不在意。
在回答“你如何回应别人眼中的‘艺术生都很另类’”问题时,仅四成的学生认为不觉得艺术生另类,这说明部分艺术生个性发展自主化的倾向比较明显。
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非坏事,但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
调查还发现,部分艺术生存在自我认知过低或过高的心理。
这会影响艺术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
所以,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5.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专业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
当问及“你认为艺术生要不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时,有62.9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只有22.2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
在问到“你最想在大学几年里得到什么时”,有85.19%的学生回答是“过硬的专业知识”。
可见,艺术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很不重视。
这种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应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6.社会公德状况――易受不良影响,追求生活刺激
在回答“你怎样看待大学生‘傍大款’现象时”,有47.22%的人认为“很正常”,有23.15%的人认为“无所谓”。
艺术生对这一社会不良习气的认同,说明他们易受社会不良道德观、价值观影响。
当回答“你是否能接受当今社会上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和行为时”,有75.93%的人表示“能接受”,只有6.48%的人表示“不能接受”。
可见追求刺激,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对艺术生影响很大,很易沾染打牌、抽烟、性混乱等不良恶习。
所以必须强化社会公德教育。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发生了根本变化。
受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经受不住社会的诱惑,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造成理想信念淡薄。
(2)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艺术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具备正确的鉴别能力,片面追随和被动接受网络信息,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
2.学校因素影响
(1)高等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改革给学生的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功利性和实效性,造成重专业轻文化的学习取向。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高校艺术类专业普遍存在思政队伍缺少培养,思政教育不够重视,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
②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沟通,不能构成系统的育人体系。
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果差。
3.家庭因素影响
艺术生的家长普遍给学生较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家长过度的放纵,造成部分学生个性过分张扬。
同时,由于艺术生从小有艺术特长,家长的期望值高、进入大学后,面对优势不在的现状,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阴影。
另外,部分艺术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进入一所不理想的大学后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其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4.专业因素影响
艺术专业教学很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创作的灵感。
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艺术生往往表现为强调自我,我行我素。
再加上学习方式的单独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更追求个性化,因而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而且艺术专业教学较少组织团队活动,致使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周园,田玲.《试论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资讯(学术论坛).,(34).
[2]杨兰英,夏少君,甘霖.《艺术类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6).
[3]何甜.《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14).
[4]刘晓欣.《浅谈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J].法制与社会(教育文化).,(12).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6
[关键词]网络文化 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和生活。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如何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网络对大学教育的巨大冲击
网络媒体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异质性和虚拟性,传播各种知识信息和思想观点,网络的信息传播在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间的交流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与社会文明进步相违背的异质文化。面对那些鱼龙混杂的网络文化信息,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很难避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不发生改变。
网络交流的平等性有利于大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人格的完善。大学生都有了解他人、推销自我的渴望,他们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倾听自己的心声,认同自己的观点,而网络文化正是实现这种愿望的有效手段。通过网络交流对于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健全和完善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而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极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冷漠。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面对那些目不暇接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有些学生会沉酒网络而不能自拔,影响学业的完成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网络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互联网带来的是教育手段、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据调查,有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这表明,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存在巨大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所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一)网络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正面影响
1.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材料,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增长知识,积累信息,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使身在局部的学生可以放眼大千世界和无穷的宇宙空间,激励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追求科学精神。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丰富的信息源和知识源强烈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网络教育超越了传统单一平面化的教育内容,将多个学科的各种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识、各种课内和课外知识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环境中,使广大学生能接触到一个多元立体化的知识网络。
4.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网络技术的能力
迅速发展的网络科技,促进了青少年学生的电脑热和网络热,强烈地吸引着青少年学生学习、使用、研究电脑和网络技术。他们利用Internet搜索多方面的信息;利用E-mail交流信息;用PowerPoint呈现自己的成果。
(二)网络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
1.网上“文化侵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袭
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而尚未成熟、还没有构成一个较完整体系的时期,一方面,网络给他们打开了从未有过的新奇世界;另一方面,对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带来了种种困惑,如果缺乏有效和正确的引导,青年学生的道德认识可能难以协调和统一,进而对他们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对学生身心的摧残
众所周知,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又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上黄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泛滥,一些自制力较弱的青年学生往往易受这些不良内容的诱惑和影响。
3.过度上网容易产生上网综合症、网络孤独症
青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交友的天地。因此,往往会导致青年学生对网络的迷恋。有些学生一到电脑前就废寝忘食,“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网络诈骗”等现象应运而生,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摧残了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如何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交流手段的同时,又会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高校应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努力开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间,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1.正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网上思想政治工作。
我们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研究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多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注重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解放思想的健康生活方式。要积极开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游戏软件,取缔暴力和色情网站,强化民族意识,自觉地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筑起反渗透、反颠覆的思想长城。
2.要不断提高思想教育工作者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建立一支能够依靠现代化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学会通过互联网及时快速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引导大学生查找和利用正确有益的网上信息,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
3.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自律力、鉴别力和免疫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分清网上发布的信息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谣言,让学生自己对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建立正确的评判标准,提高学生的鉴别力;要在网上高唱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帮助大学生学会自觉抵制错误观点的侵蚀,提高大学生的免疫能力,加大对大学生的网上道德教育,增强其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
4.要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利用多媒体制作心理宣传网页,提供声像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技术,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形成各类型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技术资料。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心理对话,让学生倾吐自己的烦恼,引导其发泄和稳定情绪。利用各种网络软件资源,开展心理测评与训练,辅导学生鉴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并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困惑、焦虑等一般性的心理困扰。这种网上心理服务安全、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等限制,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让学生说出心理话,因而也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
5.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要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教师向学生推荐些比较规范和实用的网站,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只有实行由“堵”向“导”的转变,才会在工作中占主动地位。
6.积极开展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活动
要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网络素质、加强网络技能及实践网络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网络世界中的挑战和机遇,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精神,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我校公计部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通过主题作业的形式,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进行网络技能竞赛,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能力、结合专业进行网上新闻调查等,这样既激发了同学们的上进心和创造精神,又杜绝了同学们沉迷网络游戏等网络负面影响。
7.加强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劳动者和“灵魂工程师”。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网络将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教师不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建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不仅要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网络知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一方面,要向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教学,努力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论,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活动。
8.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通过审查、监控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控制中心的监管能力,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从硬件上直接阻断,从软件上分析监控,双管齐下,在高校校园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总之,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信息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学校教学中。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青年学生强大的正面作用,而忽视它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更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网络,研究网络,不断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使信息化教育带动素质教育,使网络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章慧敏.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9):17-19.
[2]李建华.情感教育: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的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84-87.
[3]李康.论网络教学的观念[J].中国电化教育,2002,(11).
[4]成玉江.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J].现代教育技术,2002,(11):39-40.
[5]黄娟.浅议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4):90-92.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篇7
一、存在的的问题:
(一) 当前社会因素的影响
中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 社会整体的核心价值观存在着不确定性, 一些长期以来被多数人接受的道德准则被现实打破了, 而新的道德准则还没有确立, 因此, 道德困惑实际上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大学生群体产生道德上的困惑不可避免。
消费主义思潮以崇尚和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 导致了大学生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的攀比、竞争和模仿。如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等。消费观念的误导, 引发了大学生各种盲目消费行为, 致使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行为充斥校园的每个角落。其次, 消费主义思潮阻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强烈的消费意识和无节制的消费行为使大学生偏离生活的主流, 变得贪图享受、讲排场、爱慕虚荣、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等, 遇到问题倾向于用金钱去衡量或用金钱去解决, 从而缺少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而消费主义思潮又是引发青年大学生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强烈的消费欲望、嫉妒性的攀比意识引发一些青年大学生在物欲面前失去自制力, 比如为得到一款别致新颖的手机而偷窃或抢劫, 为满足日益庞大的开销而行骗、刚走出校门不久就因贪污而进了监狱等等。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于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过渡时期, 自1999年以来, 高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 扩招后, 在校大学生群体更趋复杂, 表现为在校生人数增长过快, 学生生源面广, 分布地域更宽, 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差异更大, 整体素质相对下降。与此同时, 扩招后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和负担。这一切, 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增加了难度。
(二) 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当代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正处在逐步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处于青春期中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双重人格:他们观察力敏锐却认识片面, 求知欲望强烈而鉴别能力差, 感情丰富而理智力弱, 民主意识强而组织纪律性差, 知识面广而社会公德素养差, 向真性强而可塑性大。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半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 从小生活在物质相对充裕, 精神上得到宠爱乃至溺爱的环境中, 缺少社会生活锻炼, 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合作与协作精神, 更缺乏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心理相对脆弱, 只接受成功不愿遭受挫折和失败, 一旦遭受挫折, 往往变得消极、悲观, 当遭受挫折的相对强度较大, 就会转而失望、自卑、悲观厌世, 萎靡不振, 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的突出问题。
二、对策
(一) 优化道德建设的社会环境
第一, 建立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所急需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即由家庭、学校、社区、新闻媒体、社会团体和政府等方面构成的通力合作体, 来关爱和支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这些支持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促进、心理危机的干预、贫困状态的缓减和消除、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就业信息的及时获得与就业市场的顺利进入等。
第二, 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营造能够感受理想和意义的精神家园。现代化进程是由诸种因素所推动的整体性变迁, 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创新和心理变革来加以促进和保证。建立一种多层次的社会文化体系以满足大学生的价值和心理需求, 非常必要。这一体系首先应能给大学生们提供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其次, 还应能起到满足心理、调适行为的作用;甚至, 它还能有助于大学生表达情绪、释放压力等。通过这种社会文化体系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最终建立一种对于大学生群体具有明确导向作用和丰富意义体验的社会文化形态。
(二) 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第一, 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核心。学校党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核心, 应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 并结合本校实际, 积极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积极研究新的教育内容、方法、措施和途径, 主持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措施。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领导下,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实施, 由党的组织系统和学校的行政指挥系统共同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目标, 各部门互相沟通, 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 具体落实;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 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第二, 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改革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手段, 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 用优秀文化培养大学生;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深人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 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 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通过“两课”系列理论课程的教育和引导, 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 从而确立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摘要:本文论述人才观的历时嬗变、科学人践才观的共时内涵、高职院校人才观的现状, 从而揭示行高职院校践行科学人才观的根本策略。科
一关键、人词:才观的历人才观时嬗变人才现状践行策略学
1982年, 我国对人才认定的标准是:“具有中专的形成了这种“学历+职称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才的人员”。观长。在这种期以来, 人才观人们便人的导引下, 各企事业单位为管理、技术人员提供优厚才际上的待遇, , 却公然忽视做出同样大当时高级技工就严重紧缺, 长期以来贡献的高级技, 工这便。成实观为我国人才结构的一大“顽症”。
新世纪,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有新的界定:所有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促劳动者, 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简言之, 新的人进才观是把德才兼备, 能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看高
做是人二才、。科学人才观的共时内涵职
(一)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才工作必须院首要位置把促进人。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主在校的各项工作动性和创造, 又性, 切实抓好使用既切实抓好教育、关、培养心、激、励人才的引导人才健各项工作。康 (二)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第一资源。观念●人才。竞人发
展
争是综合国力竞争和国际竞争的根本和核心。●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应成为强国富民的首要国策。●全面开发人才资源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
(三) 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
要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切实推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 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 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
(四) 牢固树立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观念。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指南。对人才工作而言, 观念一变视野宽。只有紧密结合实际,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才能促使人才脱颖而出, 才能推动人才工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才能开创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人才工作和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三、高职院校人才观的现状
全国1000余所高职院校, 绝大多数是近年从中专升格而来的。不少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数量上严重不足, 实际配备率仅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第三, 积极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 是人类文化传递、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更是大学生赖以生存和学习、工作、生活和谐相融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它深刻地影响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规范大学生的言行,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行为规范的养成、生活方式的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 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优良校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促进大学生60%左右;质量上本科学历的教师偏多, 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偏少, 普通院校毕业的教师偏多, 重点院校毕业的教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 中老年教师偏少, 非紧缺专业的教师偏多, 紧缺专业的教师偏少;非“双师型”教师偏多, “双师型”教师偏少。高职院校这种亚健康发展现状,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高职院校践行科学人才观的根本策略
(一) 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
四的和谐环境。为了促进人才成长, 高职院校必须努力营川造一个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和帮助人才
建
筑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与和谐环境, 包括完备的规章制度职环境, 井然有序的教学科研环境、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业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规范有效的管理环境等。用这种技和谐环境来保证那些有能力的人才不仅能脱颖而出、充术分发挥作用, 而且能得到院校的尊重和回报, 具有相应
学
院的社会地位。用这种机制和价值导向, 去确保那些凭能
力做事, 做成事和做好事的人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尊重,
李
使他们在院校的发展中发挥中坚作用。
辉 (二) 建立促进人才得以成长、较快成长、较好成
长的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是一个体系, 主要包林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从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升和业绩为核心内容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入手, 建立健全
乐
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2、从确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入手, 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3、从完善教育体系入手,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4、从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入手, 形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5、从尊重业绩入手, 建立健全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6、从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入手, 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三) 加大开发人才资源和人才能力的建设力度。
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体现中央对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
一种新理解和新突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力建设的目标。二是能力建设的方式与途径。这里蕴涵一种立足教育、培训、实践并着力于解放人和开发人的能力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具体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培育人的创新能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善待高素质的具有能力的人。●凝聚社会一切积极力量。●加大教育与培训的力度。
总之, 正视人才观的历时嬗变, 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共时内涵, 我们必须努力践行科学的人才观, 并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营造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和谐环境, 建立促进人才得以成长、较快成长、较好成长的长效机制, 加大开发人才资源和人才能力的建设力度。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建造精神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环境, 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受学生欢迎的校园主网站, 加强对BBS管理, 积极引导网上舆论, 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使校园网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新阵地。
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分析, 提出了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吴忠民 2O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分析[J] 学海, 2003, (3) ;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8
一、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起到的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必然要引起学校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关注,党建工作部门也要创新思想,与时俱进,切实发挥高职院校党组织特别是学生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具体地讲,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该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1.引领社会思潮,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这是高等职业院校乃至所有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职院校的基层党组织应该始终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战略意义上重视,做好高校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加强党建工作的同时,结合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始终坚持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升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标准与精神导引。
2.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确定方向塑造灵魂。高职院校党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线,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始终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在吸收外来文化中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融合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抵制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并且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
首先,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敌对势力大肆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途径多样,手段狡猾。而我们的大学生思想开放,极易接受新鲜事物,但鉴别能力差,容易受到腐朽落后思想的迷惑,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其次,国内形势也很严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市场经济活动诱发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已经渗透到高等学校学生群体当中。因此,“高校党的建设要为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服务”,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压力陡增。特别是学校周边许多行业,通过各种方法,满足、激发、诱惑大学生的各种需求,这就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互联网虚拟世界已经全方位地渗透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心理健康。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大量包含色情、暴力、低俗内容的信息不断侵蚀着我们的大学生群体。这是我们学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三、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1.坚持“以人为本”,利用好“三支队伍”,强化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就是以高职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高校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做法,体现了对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的确认,关注的是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因此,高职院校的党务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一切工作都是对一切学生的关怀、关爱,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落脚点。
合理利用“三支队伍”,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党员队伍,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如动手能力强,理论学习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等,我们无论是在授课、辅导抑或行为引导上都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尽可能地生动、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要寻找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要坚持把集体主义教育与高职学生个性教育相结合,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学生个体实际相结合。其次,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力度,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手段,充分发挥出思政理论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把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内容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使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3.创新思路,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体现高职特色。
普遍来讲,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方面特别有优势,既有校内实训基地,又有校外实习单位。因此,高职院校党建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还应当延伸到校外实习单位,特别是在高职院校“2+1”模式下,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处于实习状态,学校应当与实习单位党组织开展共建、共管、共促活动,采取巡回检查、定期联系、分期汇报等形式,加强实习期间校外党员队伍的管理和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通过实习单位为校外实习的党员队伍,设立党员示范岗、“模范实习生”等活动,使广大实习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感受到身边党员的榜样力量,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奉献精神、团结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9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智力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 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 涉及个人基本素质、学科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素养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一)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 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理想道德等诸多领域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 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
(2) 文化素质。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 它可以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 创新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深入钻研, 也得益于深厚和宽广的知识面。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 才有新的思想产生。
(3) 身心素质。大学生肩负着未来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只有体魄强健, 精力充沛地从事学习和工作, 才能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人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适应性强, 并能经得起成功和失败的考验, 让人始终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顽强乐观的心态。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 要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良性格的塑造, 要培养大学生自我调测心理的能力和豁达乐观的心理素质。
(二) 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培养大学生的各种专业素质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应该掌握的专业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生所学的本专业学科知识要扎实精深。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应以本专业学科为基础, 博览与本学科相关的临近学科;同时要求大学生要具有跨专业学科知识和综合交叉学科知识。
(2) 所学专业技能扎实。大学生在熟悉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要突出强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即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过所学专业, 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般性问题。
(三) 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当代国家间的竞争, 是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本国科技实力的关键。经过系统专业教育的大学生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力量。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指创造活动的一些基本特质。主要是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是指个人有致力于创新的意向、态度和精神, 具有创新的风格;创新意识是对问题的敏锐感知, 是问题意识、洞察意识、独立意识、不受传统约束的变异意识。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可以通过大学教育加以培养的。大学生大部分处于青年中期, 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时, 既要重视其智力因素的发展, 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对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层次、内容提出较高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各国间的交往持久而广泛, 各种思潮兴起, 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加速融合的今天,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素质教育中具有导向作用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朝着预定的方向进行的, 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既是生产力, 又是上层建筑。每个国家办教育培养人都有自己的目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继承和发展自己国家、民族的价值观, 发展本民族文化传统。思想政治素质是否端正, 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方向和兴衰。通过思想教育建设, 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 给行为主体施以理想、道德、信仰、信念等方面的影响, 把提高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与时代要求相一致。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将引导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 思想政治教育对素质教育中具有支撑作用
我们把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所形成的结构作为现代人的基础素质。社会主义国家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树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目的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作为基础作为支撑, 才能顺利进行素质教育。
(三) 思想政治教育对素质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地培养人的主观自觉性, 使之形成一种内在信念, 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地。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优越的时代, 他们比前辈们在获取知识和信息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他们面对多元价值观念和方方面面的诱惑, 如果没有正确的信念引领, 不要说素质教育难以达成, 恐怕还会误入歧途。因此,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让其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观和价值导向, 才能保证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获取有益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其为国家建设和服务社会的综合素质, 从达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思想政治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而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 决定着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 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正确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促进其共同发展。
摘要: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基本素质、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引导、支撑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2010.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10
一、大学生素质扩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还相当低, 未能得到重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 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应付问在参与相关活动。学生们理解不到这些活动所存在的意义, 甚至认为参加这些活动是再浪费时间。然而学生对提高思想教育及道德培养的关注却显低调。
二、大学生素质扩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措施
学校要积极组织校内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切合实际的方案, 扩大计划实施范围。逐渐增强重视程度, 大力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 面对社会压力, 提高积极性。要获取社会的认同感, 最重要的是利用有限条件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着手基础性工作, 才能事半功倍。其次, 在学生的宣传方面内容应具备完整性, 形式需要多样化。要注重宣传的质量和效果, 工作要从多方面内容层次开展, 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这一素质拓展计划的目的、意义, 熟悉计划的具体过程。在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同时, 学校按照实际情况, 从学生角度出发, 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对学生有帮助的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活动, 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继而有效推进计划发展。
通过在高校展开大学生素质扩展活动, 清楚的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知识技能人才以及让他们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是着实解决的问题, 具有全球性的视野, 要拥有抵制各种压力的良好心理意识, 要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有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这些仅仅靠课题教育史完成不了的, 必须要调动课堂内外的一切力量,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 帮助大学生拓展素质。要做到这些不仅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 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机制来保障、激励学生朝这些方面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提出为我国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机制, 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的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也能够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校内外, 使素质教育从课堂教育教学延伸到课堂外的教育教学, 扩大素质教育的覆盖面, 使素质教育更加扎实、有效、落到实处, 从而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改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 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有着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有着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特别是就业的压力。高校大学生要想在这个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社会中站稳脚跟, 闯出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就必须要根据经济社会的要求,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和知识技能素质, 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 健全的法律素养和全球意识。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六个方面的内容来有力地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业务、文化以及身心四个方面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该计划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总结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素质扩展, 能够很好的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素质扩展工作的基本前提需要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在关联性。大学生素质拓展树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大学生素质拓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成才的积极性, 坚定大学生成才的信心, 激励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也能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环境和人际氛围, 有利于调动计划实施者和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最终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优化,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素质扩展, 能够很好的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教育与学生个人有机结合共同努力, 实施大学生素质扩展计划, 开展教育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 培养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本文探讨大学生素质扩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扩大大学生素质扩展计划的范围, 提高以往社会对素质扩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度。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扩展,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罗嘉文、张小琏:《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嘉应学院学报》, 2004, 22 (4) :89-91。
[2]熊卫平:《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德育功能拓展的重要途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8, 7 (5) 。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8-009-01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新世纪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注意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特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专业素养精湛、文化素养宽广、应变和创新能力强的、身心健全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所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内容的素质教育。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一是要教會学生如何做人,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是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加强文化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改革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把科技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整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观念和内容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确立起重要的基础作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奠定坚实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人文方面的知识,对于业务素质和身体心里素质的养成也有重要作用。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也使教育思想观念不断改革深化,并逐渐深入到高校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也使文化素质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听过教学过程的优化,重视课内外多种形式的教育雨实践。无疑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提供了实践的经验。
三、思想政治教育居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对其它素质提高的动力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素质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内外活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调动广大教师在各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四、充分发挥公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学生有一半以上那个的时间在宿舍渡过;优美清新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朝气蓬勃的面貌,丰满健康的人格,平和冷静的心态,自省自律的修为,积极高雅的情趣,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求知若渴的氛围。优良的公寓文化生活,凝聚着大学生活浓厚的文化气息,折射出大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各种良好状态。当前我们把公寓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得到发展,有意识地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发挥社团优势,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有活力、最善于思考的一个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大学生组织,是广大同学“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锻炼”的园地,它对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在校生身心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渠道。学生理论社团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等特点,在教育大学生方面有先天的优势;高校学生理论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弥补常规教育的不足,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学以致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一般都很重视社会实践,他们每年都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家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农村支教、理论宣讲等活动,引导同学们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社会实践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宪章,李伟明.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6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 篇12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素质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血脉。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坚定不移地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武装广大学生, 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1. 经济文化全球化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挑战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市场经济带来利益的同时也有其负面效应。人们对利益的关注度增加, 毫不掩饰自己对利益的需求。当今的大学生更是从不回避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当今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介获知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思想和事物, 但还缺乏辨别力, 易被外来思想和文化影响, 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冲击了我国传统价值观, 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因此, 与时俱进地获取教育资源, 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应对时代的挑战和迫在眉睫的任务。
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从传统文化的结构来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由儒家和道家构成。“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道德规范、人生理想、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 都处于支配地位, 起主导作用”。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解决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些理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和抵御错误文化侵袭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1) 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翻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满是可歌可泣的爱国之情, 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 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等。“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这些爱国思想都以天下为己任, 都心忧天下, 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强烈的、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正是现在部分大学生爱国精神的缺失。因此, 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
(2) 有利于树立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矛盾以及困难, 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应对挑战和困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生准则和处事态度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 诚信是基本的道德品质。《论语》中多处提到了“信”字, “信”字是信誉、信任、诚信的意思。“言必信, 行必果”“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就必须培养诚信的行为品质。
3.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1)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教育资源有效地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既弘扬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把内容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归类, 将优秀文化内容穿插于教学中, 既向学生灌输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也增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
(2)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具有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功能。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校园的环境中要营造传统文化的氛围, 使学生们时刻被传统文化熏染。学校还要组织大学生们定期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 活动主题明确, 内容多样, 形式要紧跟现代时尚,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06-06
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08-22
大学生素质拓展培训思想总结06-09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调查与研究08-29
提倡孝道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09-09
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论文05-21
大学生就业素质调查社会实践报告(论文)05-31
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论文10-26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08-17
大学生政治认知探析论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