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精选12篇)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篇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生真正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 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民乐小学结合我们具体的校情、生情, 从一校一地出发, 确定了符合我校特色的教育工作目标和内容, 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从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了基础。
一、整合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感受当今素质教育, 我校以“学生为本”, 构建以“学校为主导, 家庭教育为基础, 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模式, 开展了“国家级整体构建科研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明确了只有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紧密而有效地结合起来, 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 进而才能产生1+1+1>3的教育效能, 才能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开展“经典诵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常言道:“习惯决定命运。”好的习惯会让学生受用一生。我校通过坚持连续几年的诵读经典的实践, 使全校师生人人都会背《弟子规》。教师也经常用《弟子规》中的语言提醒和告诫学生, 用《弟子规》中的思想熏陶和感染学生。如其中的“话说多, 不如少”“物虽小, 勿私藏”等, 会使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好的行为习惯, 集“小爱成大善”, 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 我校每周都确定一个教育主题, 以布置每周中心工作的形式贯彻要求学生坚持做到。内容体现“低、小、细、实”, 像“主动问好, 热情大方”“专心听讲, 学会倾听”……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 强化养成教育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 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可见学校的常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首先, 组织学生背诵、理解、掌握守则和规范的内容并以此导行。其次, 加强日常管理的力度, 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班级管理实行“星级管理制度”, 每月选出星级少年, 每周评选卫生、纪律班级, 年终评选文明班级和文明学生。开展这种形式是对学生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一种褒奖, 即精神上的鼓舞。同时也让学生时刻感知到光自己进步、优秀还不行, 只有和小伙伴共同进步, 才能使自己的集体成为优秀的集体, 这无形中对学生渗透了集体的教育和培养团队的精神。
(2) 充分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让“心育课”走进课堂, 提出了“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教育口号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宗旨, 这样我们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学生的观察, 揣摩学生的心理动态, 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和适当的帮教手段,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的误区, 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经过粗浅的实践研究, 我们发现学校各班都存在个别学生有心理障碍的情况, 我们及时地为他们建立了档案, 剖析造成现状的各种因素, 并结合心育进行案例分析, 找出有效的办法, 制定了相应的帮教措施。
四、开展读书活动, 让书香溢满校园
读书是学生增长知识最根本的途径, 学生从小爱读书、乐读书,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至关重要。我们充分利用关工委、家长学校和课堂的有效途径, 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开展读书教育活动,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爱读书的热情。
(1) 首先我们向学生提出了“读好书, 和好书交朋友”的要求, 在读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育主渠道, 让学生自由选择读本, 尽量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 从而引导他们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确定兴趣, 逐渐养成习惯后, 我们要求学生对书籍的选择才逐渐做到多样性。这样, 孩子们在读书中能做到有所得, 充分感知到读书的好处, 培养了兴趣。
(2) 此外, 我们还充分发挥学校关工委老领导的引领作用, 聘请他们作为学校读书辅导员, 邀请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读书活动中来, 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读书, 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他们的指导下, 学生受益匪浅。
(3) 学校成立了“秋实书社”, 定期面向学生开放读书时间。在学校书社辐射作用的带动下, 激发了各班读书的浓厚兴趣, 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五、“优点卡”“成长袋”伴孩子健康成长
我校在继续开展赏识教育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制作“优点卡”和“成长袋”。“优点卡”的形状、图案、形式、颜色等均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自由设想, 自主设计。同时我们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学生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优点卡的基础上, 做到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让他们把在家、在校的点滴进步都一一记录在“优点卡”上, 并把“优点卡”存放在“成长袋”中。“优点卡”记录着孩子的成长足迹, 伴随着孩子不断进步。
六、“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坚持进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活动中首先我们学校领导、教师以身作则, 和特困学生结对子、献爱心, 同学们也将自己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拿出来, 为身边有困难的孩子买书、买本、送衣物、文具等。此外, 我校关工委的5位老教师听说学校开展这项活动后, 也参与进来, 伸出援助之手, 为我校贫困学生买了很多书, 并鼓励这些孩子从小要发奋学习, 将来长大后要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献爱心活动使贫困的孩子们体味到了温情, 更受到了教育和鼓舞, 现在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学校的活动也无形中带动社会各界对我校贫困学生的关注, 他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这些孩子解决生活、学习中的许多困难, 使他们能够体味到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关心与爱护, 从而怀揣一颗被爱之心去爱别人, 爱这个美丽的世界。
教育是一种事业, 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 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项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相信我们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 会更深层面地挖掘教育的潜能, 充分利用广阔的可教育空间和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不断探究, 继续践行, 在今后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开创更加崭新的篇章, 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民乐小学)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篇2
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思考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必要性 1.自主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我们在4所高校,对涉及经、管、文、法、理、工等23个专业的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杏,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0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创业愿望或正在自主创业的学生累计达69.7%,63%的学生在找工作与自主创业中选择后者,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有很大的心理接受空间.51%的学生喜欢并读过很多与创业相关的杂志、人物传记,对创业有较高的认同感.调查结果还表明,在计算机、法律、财经、通信等专业中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比例较高,与这些专业应用性较强,易于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有关.
作 者:课题组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刊 名:金融教学与研究 英文刊名:FINAN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64 关键词: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篇3
(一)美育能提高人的身心素质
美育在调整人的身心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它通过调节人的心态平衡,达到身心愉悦,促进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参加审美教育活动,以快乐的情绪化解紧张的情绪,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绪。美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乐观的情结,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美育能提高道德素质
一个真正和谐完整的人不仅应该具备健全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健康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还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是维护社会正常发展的潜在秩序,是不可或缺的。而道德的形成不是光靠说教能完成的,它必须依靠美育。美育对个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它往往以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在对人的心灵和长期冶陶中,逐步形成强烈的是非美丑观念,进而自觉地去恶存善,远丑近美。使人在自愿自觉地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被熏陶、被感染,进而得到慰藉和净化,于是乎逐渐“摆脱平庸,放弃私利,超越小我”,从而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正如蔡元培所说的“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由此可见,美育的作用远远超出简单的道德说教,以美扬善,使人在赏心悦目时乐于受教,对人的世界观的确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美育能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美育促进智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以美启智。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被称之为“科学的艺术家”,他在陷入相对论的沉思,脑力劳动比较繁重之时,便拉小提琴,從音乐里获得灵感的启示;毛泽东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能写下许多著名的诗词,以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敌人,取得了革命的最后的胜利。由此可见,美育通过发展人们的感觉、知觉、表象、想象和幻想等认识的直接形式和感性形式,促进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抽象思维在我们的教育中向来是被高度重视并反复训练的,而形象思维恰在我们的教育中被忽略。时代的发展使社会越来越多地需要创新型人才,于是,形象思维的训练必须被重视起来。美育恰是培养形象思维的最好途径。人的智力具体说来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美育能在每一方面都发挥其作用。
(四)美育能促进体育的发展
俗语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建设,什么创造,诸事免谈。如果一个民族身体素质普遍低下,其未来必定是黯淡的。我国自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体育被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来了。在体育的开展中,我们也可以发挥美育的作用。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目前我国政策上重视了,而实践中却未见很重视,这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的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认真地将体育开展起来。而体育的开展,应与美育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美”中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从而让我国的体育在“美”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美育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自由发展
美育能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不同个性的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辨别能力不同,爱好不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同。美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个性发展天地,学生可以在这个自由空间里求得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满足。促进他们完美人格的建造,使他们在美的创造中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干。我国战国期间的教育家荀子曾说:“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动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培养学生素质, 加强说话训练 篇4
怎样扎实提高学生“说”的素质呢?这是本文的核心所在。听说读写构成完整的语言能力, 缺一不可。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体系, 四种能力是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的。“说”的能力培养不是孤立的, 而应融入体系中, 以读、听、写促进“说”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笔者管见如下。
一、以读带说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学生通过朗读, 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 朗读能培养学生正确发音, 感情处理技巧, 为“说”打下基础。上课时, 教师可循序渐、由易到难地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如个人读、集体读、小组读等, 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做到“五不”, 即不添字、不掉宇、不颠倒字、不断字、不破句, 继而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每次读完教师做点评, 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海南学生因受方言影响, 翘舌音与平舌音, 前鼻音与后鼻音容易混淆, 朗读时, 教师应有意识纠正区分。朗读是师生的双边教学, 让学生读的同时, 教师还应身体力行, 领读示范。在示范中指导, 在指导中示范, 才能使学生有章可循, 有例可依;使他们兴趣更浓, 效果更好。“读”是“说”的敲门砖, 学生读得准确、清晰、流畅, 就为“说”打好基础, 树立信心, 以读带说, 开启学生说话之口, 妙语就会如珠玑般滔滔不绝地涌现。
二、以听激说
听是信息收集的主要渠道, 据心理学研究证明,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对信息的接收、听占45%,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讲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 才能为说话打好基础。而且, 说话是言者和听者双向交流的活动, 只有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 捕捉恰当的话题, 才能提高说话的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 要“说”好, “听”是关键。
听话要善于抓住说话的要点, 主要从中心语句和重点词语人手, 例如在学习《三峡之秋》时, 教师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 听前教师明确任务和要求, 听后要求学生用一个词准确概括三峡一天不同时间景色的特点, 有的学生听时注意抓住关键词, 如通过“露水”、“新鲜而明净”、“绿叶金实”等重点词语概括三峡之晨的特点是:明丽。通过“金鳞”、“翻滚”“呼啸”、“奔腾”等词语概括三峡中午特点是:热烈。并且结合课文描写, 让学生发挥想象, 分别描述三峡秋景一天里的变化情况。这样, 以听促思, 以思促说, 提高了学生对信息快速筛选、理解和反馈能力。听说结合的最佳训练方式是辩论, 这是一种层次较高的口语训练, 要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论, 如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请学生以“现在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题展开辩论, 有的学生认为现在的中国人又失掉自信力了, 如缺少资金, 要从外国引进;经营不善, 要请外国经理;买东西, 要买外国货;甚至认为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圆, 有的同学听了马上进行反驳, 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外国的东西只要是先进的, 有益的, 都可以洋为中用, 为我们所借鉴, 并列举一系列事实, 如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 申办奥运会, 铁的事实证明我国人民有赶超强国的强烈愿望, 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学生听得很专注, 辩得很激烈,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在辩论中, 学生提高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同时, 以听激说, 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互为因果, 互相制约,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以问导说
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巧妙设计问题, 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感染下, 一些心理素质差, 缺乏自信心的人也会勇敢地“说”起来。首先, 问要善问。古人云:“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提问要抓住兴趣点, 疑难点, 引起学生认识冲突, 比如在教《愚公移山》时, 老师故意问道:“愚公知难而进, 是不是真的‘愚’公?”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 甚至平时胆小怕说的同学也大胆发言。老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根据以理服人, 最后大家统一了认识:愚公并不愚, 而是大智若愚。其次, 问要善导。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 而尤其致力于‘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地位, 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学生通过思考, 有了说话的欲望, 能够话从口出, 但并不一定出口成章, 限于经验、阅历、临场发挥等原因, 有人会中途“卡壳”, 有人词不达意, 这时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 才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活水。如在教《最后一课》时, 教师这样的提问。
师: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下课时脸色惨白? (学生一时回答不出, 教师进一步启发)
师:脸色惨白的原因有哪些?
生:有贫血、生病、受惊、过分激动、悲痛、对死亡的恐惧, 等等。
师:韩麦尔先生的表情属于以上哪种呢? (学生经过点拨, 齐声回答)
生:内心悲痛。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 教师的循循善诱激发了学生的活跃思维, 从而做到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 说得明白, 说得流畅, 既启发了思维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以写促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写不过是“用笔在纸上说自己的话”, 这说明写与说关系密切、互补贯通, 以写促说, 效果更佳。首先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 建立最基础的思维方式。因为叙述的表达是对人和事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概括说明, 是一种最基础的思维方式。其次, 进行说明文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 努力做到思维的条理性、完整性, 使语言具有准确性、科学性。再次, 通过议论文写作, 培养学生有意识积累大量的事实、梳理材料, 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从而做到论点正确, 论据有力, 论证严密。通过写,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各种表达能力, 使学生有了“说”的欲望, 具备了“说”的内容及掌握“说”的方法。作文法讲, 只有了然于心才能了然于口, 学生经常练笔, 才能在内心积累大量的材料和感受, 当开口说时, 迅速调动内心储备, 才能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比如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 教师结合单元作文要求, 课前先让学生写了一篇《我的父亲》。上课时, 教师重点分析“父亲穿过铁道, 爬上月台, 蹒跚往来的背影”的细节描写, 然后请学生结合课文谈谈对自己父亲的认识。因为课前有了写的基础, 很多学生谈起了有关父亲的感人事迹, 有的说着说着, 甚至热泪盈眶, 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整个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身临其境, 认识到父亲所具有的共性, 激发了学生对父辈的敬爱, 尊重之情, 这样以写促说, 说写结合, 学生既理解了课文, 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又从中受到伦理道德的教育。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篇5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发展, 赋予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以新的内涵。如何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 满足临床护理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素质教育; 高职护理专业; 学生; 就业;
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 赋予高职护理教育以新的内涵, 高职院校应面对国家护理人才紧缺的现实, 适应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 能满足临床护理需要, 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实干、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概念的拓展, 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因此, 需要护士的职业能力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行, 这样, 才能满足患者对护理职业的需求。在护理专业教育中, 如何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职业素质是指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技能的综合体现。护士的职业素质是指良好的医德医风、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医护人员的职责与工作方向发生了改变, 逐渐从过去的对疾病的治疗转变为对人的整体治疗。近年来, 随着健康中国构想的提出, 国家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模式也逐渐从过去的某个系统的疾病转变为整体医学模式。护士不仅要对患者已经发生的疾病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还要帮助患者对自身未来的健康发展制定预防措施和保健知识普及。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时代意义
护士是一个面向患者、服务患者, 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职业, 它不仅需要良好的形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 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 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 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三、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探析
(一) 职业情感培养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良好的护理职业情感来自于对护理事业的忠诚和热爱。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存在较大差异, 如就业前景好、收入水平高、家庭因素、盲从大众等多种因素, 而真正由于个人喜欢护理专业的却占很小比例。因此, 护士对职业的热爱程度越来越低。高职护理教育应针对这种情况, 加强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 使他们认识到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生产实习中让学生亲身感受护士的工作氛围, 体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和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敬仰;还可以邀请资历高的护理专家介绍职业职责和使命,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理念, 把对职业的认识内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 促进护理职业情感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 结合护理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加强职业语言表达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现代社会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职业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 要求护士在工作中能较好地与病人及其家属、医生、护理人员、管理人员及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沟通。护士良好的人际关系依赖于其职业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通过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逻辑思维能力及应急能力, 进而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是护士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护士是以女性占多数比例的专业群体, 其工作性质一般为轮班制度。高职院校应针对此种特殊的职业现象, 在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团队合作训练, 提高学生互相帮助、协作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克服自身个性特性, 消除“小我”思想, 遇事能沉稳冷静、顾全大局、豁达宽容的职业素养, 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四) 职业礼仪教育应贯穿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南丁格尔曾说过:“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是真善美的化身”。人们把护士比喻为白衣天使, 同时也赋予了护士的职业内涵美。护士的职业礼仪教育是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有教育形式。高职院校应通过《护理礼仪》理论课、实践课、礼仪大赛等形式, 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文素养, 掌握护士应具备的行为规范, 让护生的行为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 并将仪表大方、笑容友善、言语亲切的职业礼仪展现到职业发展中。
(五)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为学生成功就业提供前提和保障
职业道德是人们职业活动的指南。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决定一个人能否在本职工作中尽职尽责, 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积极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要求, 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护理学生的医德信念、医德品质决定着护生对待本职工作和服务对象的根本态度。高职院校要注重在专业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深化对护士职业的认知和认可, 并将护士的职业情感逐渐升华为护理人的职业责任感, 这样才能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发挥和创新, 应用于今后的护理事业发展中。
择业观是毕业生选择职业的前提, 是毕业生对职业的看法和态度, 也是毕业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反映。择业观正确与否, 直接决定着择业的成败。高职院校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引导他们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情况和发挥自身才能两方面来考虑自己的选择,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环境与成才等关系, 克服择业期望值与现实社会相脱离的倾向。
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高职护理的专业特色及当前国、内外护理人才需求情况, 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计划, 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 及时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和社会适应指导, 增强承受挫折和参与竞争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能实事求是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掌握择业方法和技巧, 促进和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通过对学生的择业方法与技巧指导, 使学生掌握应聘、就业程序, 掌握自荐方式和应试的有关礼仪, 掌握面试辩答、应对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加强择业方法与技巧方面的指导, 可以使学生避免由于方法和技巧不当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高职护理院校还应广开就业渠道, 和多家医院建立并保持密切联系, 了解医院的需求量,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有效就业信息, 使毕业生资源合理分配, 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刘瑞华, 董胜莲.护理教学中护生职业形象美的培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 (05) :105.
[2]张礼宾.论《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理职业素质的培..
[3]刘玉锦, 王艳秋, 李玉华.人际关系与沟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56.
[4]孙会珍.护士职业形象塑造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的实施[J].现代医药卫生, , (01) :153.
[5]韩顺玲, 张艳, 张洁.护生职业素质培养初探[J].齐鲁医学杂志, , (02) :180.
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篇6
一、从课文的意境中感悟美。
对课文意境的感悟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为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景取意,深情绵邈。诗人对挚友离分时的描述,是为抒发人与人之间本该存在的那些无限深厚的情谊。其意含蓄,耐人寻味。
陆游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诗句,用气节高坚的梅花作为美的象征。物我交融,发人深思。诗人以梅花目拟,寓于“境”中那种人与梅的高风亮节,就是人类与物类美的情操。我们在教学中抓住由文章的“境”所蕴含的“意”,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去深入体会诗情画意。例如,同学们去玉泉山野游,当步入群山时,他们诵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同学们登高远望时,不由脱口而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当个别同学学习缺乏毅力时,同学们诵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的诗句激励了他们,使他们端正了学习态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二、从课文的人物形象中发掘美。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篇7
灵活机动的政治理论教育
根据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政治素养的要求普遍较高,就拿我院的学生来说,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在十七大和两会召开期间,我校学生举办的各种宣传活动尤其引人注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政治素质要求是很积极的。但是要学生真正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仅从培养党员(或积极分子)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就要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从我们了解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差强人意。我认为这主要不是因为学生理论素质差,而是我们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太大的欠缺。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传统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法,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育的目的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当然这样的现象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但对这种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应是最重要的原因,思想意识不到位,方法也就不得当。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教育学生呢?当然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个课程重要性的意识,我认为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自我的人生塑造中,只要在思想上重视,才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另一个方面就是方法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核心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机动地把政治理论同当今的社会政治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教师要学会施以正确引导,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结合中国特色,使学生了解国情,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制
由于社会、学校、就业和家庭等问题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学生自我关注和人生目标的定位又较高,所以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要比一般的社会成员大得多。不健康的社会导向和扭曲的价值观、爱情观对大学生的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杀、杀人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所以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但是,根据调查表明,有很多高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真正有学生去咨询,或者真正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咨询室还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所以,建设一个规范心理咨询机制,应是问题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有利于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乐观地面对人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关心他人,遵纪守法,自觉承担社会义务,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绿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另一方面要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积淀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文化节、艺术节、寝室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多方面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创建文明的环境中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无形中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其基本内涵就是诚(诚实、诚恳,忠诚)、信(信用、信任)两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诚以待人,取信于人,《论语》里就提出了“人而无信,不可知也”的思想,说明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意识到“信”的重要性了。而且还指出“民不信而不立”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20个字的道德规范。
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却表现在许多方面,考试作弊,虚荣心强,不愿暴露农村家庭境况,忌讳谈论父母、虚撑开销能力透支消费、弄虚作假,是非观念淡薄,言不由衷,说话不算数、孤僻狐疑,不相信别人、不敢面对现实,缺乏信心、模仿网络,人际关系虚拟化等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种,我认为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有学校缺乏诚信教育的原因,也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认识能力、控制能力、自我矛盾化解能力比较弱以及“人格分裂”等自身的原因。加强诚信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就业观和家庭观等。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时期大学生。
诚信教育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就教育方法再谈谈认识。诚信教育在我们的社会和高校中也不断地被提倡,但是大多数还是在口头上地提倡,没有真正地践行,学生终究还是不知道怎样才是诚信。我认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最主要就是要树立以“真”为核心的诚信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的实质其实也就是“真”的体现,只要我们处处求真,事事要真,那么诚信也就无所不在了。所以从“真”入手,教学生做真人,办真事,实事求是,以真为标准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只要我们教育学生把握住“真”这个标准,那么诚信教育其实也就实现了。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
发扬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垂范作用,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班主任和辅导员不仅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更是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关键人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努力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继其志”。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政治思想理论素养,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才能得心应手的传授知识。另外,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耐心做思想工作,向学生阐明做人的道理。只有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院还要激励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作出科学的使学生信服的解释。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学生,面对新环境,是最值得期待、最容易受挫的也是最应该引导的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导师制等形式,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帮助他们缓解思想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确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有声有色,收到实效。
加强学校管理
加强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8
一、培养自信心, 让学生敢说敢做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 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 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小学时期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对低年级学生可采取讲故事的方法, 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己, 相信自己的潜力, 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的。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 出生19 个月时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但她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自己, 而是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后, 对自己充满信心, 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学习, 14 岁攻克多种外语, 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 20 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 一生完成了14 本著作。可见, 海伦·凯勒作为一个残疾人, 有强烈的自信心, 她相信自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 干好所有正常人能干的事, 正是这种自信心鼓舞着她不断迎接挑战, 克服困难, 成为后世的典范。
到了小学高年级, 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我们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 让班干部和学生自主设计并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初期可以由教师准备主题供学生选择, 过程由班干部和学生协商计划。到了后期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安排班会的内容, 自行组织并具体实施。整个过程教师均可不参与。在班会结束后教师可以给予合理的建议, 让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 更好地开展下一次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其自信心, 使学生个性充分展现。
二、提高自制力, 让学生遵守规则
自制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情绪, 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能力。自制力的优劣能够决定人的心理品位、健康状况和智能的发挥程度。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 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 效果甚微。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 要从学生自身出发, 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
俗话说,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小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大多只是停留在学校里“遵守纪律”的层面上, 对规则的认识比较浅, 自制力弱, 比较随意, 极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 班级里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 自己执行。用自定的规章制度来代替教师枯燥的说教, 犯错误后要自罚, 做了好事要表扬, 赏罚公正, 增强学生的行为自觉性, 提高自制力。例如,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中有一个课题是《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展现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不良行为习惯的场景, 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自己存在的问题及后果,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联系本班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符的班规, 并让全班学生在班规上签上名字, 以示遵守班规。
一般规则都比较生硬, 小学生更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 可把规则编成顺口溜或歌诀, 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也更易于提醒他们去遵守规则。笔者在参观河南沁阳永威小学时, 在对一次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的观摩过程中, 课上教师特别重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纠正, 并且把写字规范姿势的要领编成了顺口溜。在写字环节时, 教师一强调:“写字要做到——”学生就会齐声回答:“头正、身直、脚放平!”学生一听到教师的提醒, 就会有意识的调整自己的写字姿势, 长此以往, 学生们的自制力和注意力都有所提高, 形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班级日常事务千头万绪, 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 还可以实行班级事务“责任承包制”。把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设计成多个“岗位”, 每个岗位由专人承包, 承包人要向全班作出优质服务承诺, 明确要求, 细化步骤, 一包到底。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各司其职、互相牵制。如每周一次的小家务, 学生都能自觉做好, 班长、劳动委员和值日班长负责检查监督, 不需要教师到位。
三、增强抗挫力, 让学生学会升华
抗挫力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时, 有承受挫折并采取积极行动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能力。抗挫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面临社会竞争压力, 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困难, 因此增强学生的抗挫力,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生抗挫能力的培养, 要区分对待。有的学生爱表现自我, 上进心较强, 常常有出色的表现, 心理有很强的优越感, 当遭遇一点点挫折时便不知所措。对待这样的学生, 教师应找准时机, 巧设门槛, 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 培养其挫折意识, 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比如, 有教师利用体育比赛, 设置了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 让学生参加, 有意使其受挫, 用以观察学生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挫败, 教师首先鼓励他们勇气可嘉, 敢于尝试。接着, 列举身边的例子, 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遭遇挫折, 要学会冷静对待, 不能够灰心丧气, 要化挫折为动力, 战胜困难。而有的学生自尊心强, 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这时教师就要多鼓励少批评, 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如笔者实习期, 有个四年级的男同学因外地转学过来, 学习进度不同且学习能力低, 尽管学习态度很好, 但成绩仍不理想, 整天愁眉苦脸, 不爱与同伴交流。但是教师并没有抛弃他, 而是对他的一点点小进步都给予支持和鼓励, 并在课下帮助补齐落下的功课, 一段时间后, 他开始变得开朗, 乐于和同学们交流, 同时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
此外, 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比如自我疏导、合理归因、遇到挫折请求帮助、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等, 教育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 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 使事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浅论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篇9
一、什么是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从事职业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崇高的职业理念是职业素养的精髓,高尚的职业精神是职业素养的根本,高超的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础,优良的职业作风是职业素养的体现。
二、为何要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1.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这必然加剧国际竞争。《国际竞争力报告》表明,现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从原来的产品竞争、加工竞争和结构竞争转向了国民素质的竞争。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与知识的结合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知识型劳动者将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成为新世纪时代的主角。历史的实践、时代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认识到———国民素质,特别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的制约因素。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然而,当前我国的国民素质,尤其是国民的科学素质却远不容乐观。在2002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参评49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总体排名第31位。可见目前我国国民素质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瓶颈之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最宽厚的基础和最坚实的支撑。
据统计,“十五期间”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为社会输送了2200多万名毕业生。因此这些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从事实际劳动的毕业生职业素质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的质量,对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职业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和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
2. 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就加大了就业压力。从目前劳动和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看,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过去那种“一技定终身”的职业模式和“终身职业”已不复存在。要想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丰富扎实的知识结构、灵活的学习能力、正确的职业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健全的心理素质等职业因素。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谈得上学生个体发展,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具备这些素质,才是对学生负责。
3. 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是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成功的标志。只有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职业素质,才会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才会赢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走上良性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如何进行职业素质培养
1. 加强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实行校企联合,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也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有利于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就业后能很快融入企业员工团队,增强团队力量。此外,还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车间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联合办学,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学校能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减少学校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量身裁衣”,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企业来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企业可以事先把所需要的用工情况告知学校。针对企业急需的人,学校尽早进行教学、储备,达到一毕业就能上好岗的目的,缩短人才的适应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三赢。
2.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协作”是新时期企业精神之一,“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干事创业,离不开攻坚克难的精神,更需要团结协作的合力。二战之后的日本国富民强,日本企业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根源,不在于其国民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员工整体团队的强大。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那种弥漫于日本企业间的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及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
目前,随着中职教育生源不断扩大,学生素质下降,加上这些学生大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的地位特殊,再加之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中不少人缺乏团队意识,为人处事,事事以自己为中心。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而社会实践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预先踏足社会,了解将来所要走的路大致的轮廓,更加重要的是可以广泛地接触了解社会,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因此,职业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进行课程改革,适应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适应学生劳动就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煤矿安全用电技术浅析
谢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
所谓安全用电,是指在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使用电力,以及为此目的而采取的科学措施和手段。就安全用电的内涵而言,它既是科学知识,又是专业技术,还是一种制度。
安全用电作为一般知识,应该向一切用电人员宣传;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应该全体电气工作人员所掌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严格执行。
本文从矿井的特殊用电环境出发,对煤矿井下用电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论述,对安全用电措施进行探讨,确保井下安全用电。
一、触电的危险及预防
1.触电的危险
触电对人体组织的破坏大致可分为电击和电伤。电伤是指电弧或强电流瞬间通过人体造成表面的烧伤、损伤,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电击是触电后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电流流经人体引起热化学作用,影响人的呼吸、心脏与神经系统,造成人体内部组织的损伤和破坏,导致残废或死亡。
(1)电流。人体通过的电流在50m A以上就有生命危险,我国规定安全电流为30m A。
(2)电压。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为≤42V。但煤矿井下潮湿易造成电器绝缘低下,故对井下潮湿危险的地方安全电压为12V。
(3)触电时间。触电时间大于0.75秒就有生命危险。
(4)触电途径。电流经过人体心脏最危险,如手到手或脚到手等。
(5)触电电流频率。频率在25—300Hz的交流电对人体危害较大。
2.触电的预防措施
(1)防止人身触及或接近带电体。
(2)设置安全保护装置。
(3)确保手持设备绝缘,并采用低电压。
(4)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安全作业制度。
二、井下接地保护
1.接地保护及作用原理
接地保护,就是用导体把电气设备中所有正常不带电、当绝缘损坏时可能带电的外露的金属部分与埋在地下的接地极连接起来。它是预防人身触电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
若没有接地保护,当电气设备内部绝缘损坏而且使一相带电体碰壳时,若有人接触此外壳,则电流经过人体入地,再经过其他相对地绝缘阻抗回到电源。当电网对地出现阻抗较低时,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将远远超过安全值,造成人身触电事故。同时,碰壳处出现的漏电电流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
有了接地保护,当电气设备内部损坏而且一相带电体碰壳时,若人接触对地外壳,电流将通过人体电阻与接地装置的接地
4. 与时俱进,开创德育工作新路子。
在加强对学生日常品行规范教育的同时,职业学校还应该群策群力,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加强品德、情操方面的教育。比如通过文化艺术节和技能节,把说教性极强的德育工作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得到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品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技能。通过演讲比赛、辩论比赛、青年志愿者等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活动,学生能深刻认识到理想、情操、道德、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锻炼和提高能力。同时积极探索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更新领导和教师学校管理理念,实现学校管理和
蕴
电阻所构成的并联支路入地,再通过其他相对地绝缘阻抗回到电源。由于接地装置的分流作用,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大大减小。
接地电阻越小,流经人体的电流就越小。所以,只要将接地电阻的数值控制在规程规定的范围内,就可以使通过人体的电流降到安全电流以下,确保人身安全。
2.井下保护接地网
井下各种电气设备装设了单独的保护接地装置,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触电的危险。为了提高保护接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常利用供电的高、低压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和橡胶套电缆的接地芯线或屏蔽护套,把分布在井底车场、运输大巷、采区变电所及工作面配电站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在电气上连接起来,这样就使各处埋设的接地极也并联起来,形成一个井下保护接地网。这样做不仅降低了接地电阻,而且防止了不同电气设备间发生碰壳所带来的危险。
井下保护接地系统由主接地极、局部接地极、接地母线、辅助接地母线、接地导线和连接带线等组成。
3.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1)对有值班人员的机电硐室和有专职司机的电气设备,每天交接班时,应对局部接地极、接地导线及连接导线等进行一次表面检查。其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每周进行一次表面检查,重点检查整个接地网的连接情况,一旦发现接触不良或严重锈蚀等情况,应立即处理。
(2)每年至少要要将主接地极和局部接地极从水仓或水沟中提出来,详细检查一次。
(3)钢管接地极应经常灌注盐水,以保持良好的导电状态。
(4)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总接地网接地电阻的测定。
三、漏电保护
在井下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发生一相火线接地为漏电;供电系统中各相绝缘的降低也会出现漏电。
1.危害
虽然漏电电流不大,但危害性很大,如造成人身触电,发展成短路引起电器燃烧,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在工作面提前引爆雷管,等等。漏电分为集中性和分散性两种。
2.原因
(1)设备、电缆受潮、进水造成绝缘低下。
(2)电缆受外力伤害如挤压、弯曲、折断和划伤。
(3)导线接头松脱与金属外壳相碰。
(4)带电作业。
(5)设备超负荷运行。
(6)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小于安全值而对地放电。
3.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
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创建现代企业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篇10
一、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靠学来的”, 如多数小孩有着胜过大人的关于恐龙的丰富知识, 可是有几个是靠大人教的呢?这便是学习心理学所说的构建学说。构建学说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来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对新知识的内化而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教师在这过程中只起帮助、引导作用。有关研究表明, 造成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学习策略的高低。要让学生具有“会学”的能力, 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教学中我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1、重视课外阅读。
人防课本在每讲后都安排了课后阅读材料。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得学生课外自觉看人防课本不现实, 但课后阅读又是一种巩固性的阅读, 能使学生懂得如何依靠自己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
2、写一篇提高防空心理素质的小论文。
引导学生从对知识的掌握、深化和探索入手, 逐步上升到规律性的知识,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人防杂志、
报刊, 看电视节目如“军事百科”“国防时空”等。收听、辨析防空警报类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检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加强学生自我反思训练,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为提高学生防灾救灾意识, 加强了对求生手段、方法的教学。在讲解如何打119求救电话时, 我虚设了校园旁一家快餐店失火情景, 要求学生间互相模拟打119火警电话, 然后学生之间进行评议, 以培养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危机时的反应能力。当然, 学生在正确评价他人的同时也逐步发展了自我评价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思维, 而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始, 许多重大发明都是在质疑的引导下, 通过创新思维而最终实现的。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对每个问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并且, 要进一步追问下去, 沿着这种思路去思考问题, 就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各种创新思维, 如求异思维、辐射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思维等等, 让学生在求异、求奇、求新、求深中寻找灵感, 发展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
当今的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培养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 接受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在人防知识教学中, 让学生了解人防的基础知识, 懂得核、化、生的性能与杀伤破坏作用, 以及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和平时灾害的特点。以“空袭战争实例”再一次证明, 世界并不安宁, 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总结历史教训, 没有强大的民防任何国家不可能在未来战争中生存下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他人, 培养学生的自身的思想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军事素质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在国民中开展国防教育, 中学人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培养学生的军事素质。如:在学习和掌握各种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 战时的防护的各项原则和措施, 接受防护动作的训练及集中一周的军事训练。积极开展防护训练及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平时从思想上行动上有一定准备。这一点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战争仍然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后手段。
五、培养学生基本的防空心理素质
学生基本的防空心理素质是战时防备敌人心理战的基础, 防空心理素质培养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学生在紧张、激烈、危险、困境和劳累的防空袭条件下, 顺利完成战时体制下紧张的学习、生活及防空斗争任务。培养学生基本的防空心理素质, 主要包括:一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 有防空袭斗争的心理准备。二是培养学生适应城市防空袭作战环境下的智力品质。三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不拔之志的毅力, 培养如何面对各种困境的不同事件, 锻炼其大胆、沉着、独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抗疲劳的生理能力。四是培养学生控制紧张情绪和恐惧情绪的能力, 学会从容应付危急, 稳定自己的情绪, 五是强调学生个体素质培养和相互认同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助观念、互助观念, 创造积极向上的集体心理氛围。在很多同学的头脑中已形成了“紧急预案”, 我曾问多个学生:“假如你在教室里发生火灾或地震, 你会怎么办?”他们都表示:“我会按照人防课上学到的防护技能去保护自己的。”可见, 加强人防教育课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来说, 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培养学生过硬的防护素质
学生在中学阶段通过有限时间系统学习人防知识和防护技能, 培养应急防护意识, 学会应急生存方法, 培养良好的心理应变能力, 面对灾害将有更多的生存的机会。有关实验证明学习和掌握一般人防知识的人比没有学习过人防知识的人防护能力要高一倍。相应的说伤害程度可以减少一半。培养了学生的协同观念和互动观念,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平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自身防护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人防课上, 既可以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又可以提高人防教育的实效性和规范水平。既可以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又可以提高防护素质。
总之, 人防教育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 在人防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好阵地。
摘要:对青少年进行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是《人民防空法》赋予我们的任务和责任, 也是全民人防教育的基础。人防知识教育是一门理论性, 实践性, 技能性强的学科, 学好这门课的知识, 可以开阔视野, 拓宽知识面。人防知识教育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社会”是我们的重要教育方针, 人防知识教育以“学会关心、学会生存”为目的, 以培养“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为立足点, 以鲜明的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为轴线, 激发学生了解防空历史, 关心国防建设的学习热情。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篇11
关键词:创业;创业能力;法律素质培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校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普遍希望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创业园或者创业基地,开设了一系列创业指导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意义重大。进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也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创业能力是一种多元化的综合能力,不单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还包括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十分活跃,很多学者从多角度结合大学学校教育的特点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大学生创业实际问题的具体对策,为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在创业能力上的体现研究也成为其中主要的研究方向。
在创业前大学生需要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环境要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从而创设保障其发展的有利环境。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教育,使大学生能在法律框架的范围内依法创业。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自身是否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律理性,是否了解和掌握与其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依法创业的关键,因此大学创业的法学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创业法律教育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规避风险,也可以对学生真正走入社会后的独立创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但是事实上大学生基本法律素质的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在校学生对一般法律问题有比较正确的看法,同时也有维护自身权益的强烈的意愿,但是大学生普遍对法律诉求的信心不足、法律意识本位思想严重、认识与行动上存在偏差的现象也很突出,学生创业所涉及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教育亟待加强。应立足现有法律基础教育,进一步探讨法律教育的创新性改革,更好的迎合创业教育的需要,使学生能在法律框架内依法创业,努力使学生创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实现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在创业能力上的良好体现呢?
首先课堂教学应该是大学生创业法律素质培养的主阵地。
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途径,可以在学生创业法律素质培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对在校大学生就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财税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十分必要。
其次校园网建设是大学生创业法律素质培养的良好途径。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网络的负面作用也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网络时代学校更要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但是,但是我们看到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校园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这个开放的平台,加强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再次,结合创业实践进行实践参与型引导也是较好的提高学生法律素质水平的良好途径。
网络信息大爆炸是我们共同面临的现实,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学生鉴于自身法律素质水平的限制,无法从深层次理解和剖析事件的真实性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轻信网络谣言、不负责任的散布虚假信息、不正当的交友活动,参与网络诈骗,进而导致校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参与教师引导下的网络法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加快其法律素质水平的提高。
最后结合大学生创业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对症下药,实现法律素质教育与创业实践的深度
结合。
第一,创业初始阶段的资金、人员场地和工商注册相关法律问题。加大对《民法通则》、《劳动法》、《公司法》、《担保法》培训,指导学生多寻求行政干预和支持,引导其享受政府针对高校自主创业的学生,在工商注册、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创业存在的资金规模较小、筹措资金困难等问题。同时学生创业需要依据《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消防、卫生等行政审批程序的一些具体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创业经营阶段涉及的市场交易及管理的相关法律问题。
在创业经营过程中,具体的经营活动与多种法律密切相关,《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劳动法》、《票据法》、《保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应该是指导的重点。还有《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等创业经营阶段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问题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创业过程中纠纷解决的相关法律问题。
详细介绍《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中规定的具体诉讼程序,培训学生具有积极收集证据的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合同往来采用书面合同文本形式。同时结合社会的法律机构的专业人员解答同学们创业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 篇12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现状
进入21世纪以后, 高等职业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 在这一培养目标的指导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还要具备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围绕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素质。
从当前看, 由于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只重视某些马上可以带来眼前效益的专业和知识, 轻视基础科学, 轻视人文精神、素质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加强素质教育, 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建设, 使素质教育课程成为专业学习、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已经成为培育既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掌握一定人文知识, 既有科技创新能力又有人文精神的全面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社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职业素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同时也就成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 企业选人用人把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 尤其是敬业精神和文明程度放在第一位, 因此, 我们适时了解社会用人标准, 把握就业动向,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文明教育, 培养内在素质和良好的外在形象, 提高文明素养和文化底蕴, 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也是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人才的市场化进一步加剧, 企业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就等于占有了市场竞争的先机, 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素质课程, 人才的市场化, 催生素质课程改革。要适应这一形势, 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育方法, 打造一个全新的素质课程体系不仅是完全必要的, 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培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所以, 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修养, 课程建设与改革, 不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高等职业院校, 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思”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 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扩大受益面。
为了培养职业院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充分发挥素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与各专业的教学运行步骤相一致, 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的相互融合, 优化教学内容,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建立以项目为考核单元, 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考核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能力和通用能力, 所以, 在课程建设中构建素质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通过课程开发、建设与实践来达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
的职业素质, 使他们在自身发展和未来的就业岗位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形成高职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加强职业素质教育有助于使高职教育更加关注人的发
展和就业需求, 有利于高职院校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 丰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
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迫切要求职业修养的提高,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各专业都开设了素质课程, 素质课程已经成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专业的发展及对岗位需要, 加强高职院校素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促进素质课程与专业教育的更好地结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学习的终身化, 职业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当进行改革。一个是更密切地结合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办出特色;另一个是在职业院校中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要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努力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射君.《高校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障碍及对策探析》, 高等教育研究, 2007, 3
[2]陈永跃.《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理性分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培养】推荐阅读:
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05-08
加强学生乐感能力培养08-13
加强学生公民意识培养09-15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8-21
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07-23
加强思想教育大学生08-25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08-03
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08-16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05-28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