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精选8篇)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篇1
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国。文明礼仪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是否文明,不但影响到自己的将来,还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国家。在学校,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蚕食着我们丰富而纯洁的校园文化,会污染我们美丽而纯洁的心灵。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一个优美清净、和谐温馨的环境,而这个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创造。
文明行为的养成,对农村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我国农村人口占的比例很大,农村中职生将来会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建设及企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农村中职学生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素质。今天的农村中职学生会成为将来的城市蓝领阶层,成为高素质的祖国建设者,将要在文明的城市学习、工作、生活。农村中职学生由于农村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影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行为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出口成“脏”、跟老师顶嘴或躲在厕所抽烟,偶尔还有“拳脚相加”的现象。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改掉所有的不文明行为,今天做一个文明的中职学生,明天做一个合格的祖国建设者。
一、文明行为的养成,从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小事大做,便是大事;大事小做,便成小事。天下无大事,请先把自己脚下的纸屑捡起来,这就是你爱校的表现、爱国的开始。美国有个年轻人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完成面试之后,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然来了,还是一试。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废纸,便顺手把他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介绍自己。董事长说:“很好,很好!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眼睛能看到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看见大事。”这就是今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我们的文明行为都源自平时的一些小事,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文明习惯。
二、文明行为的养成。源自责任心
今天校园的文明,明天祖国的强大,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来实现,孟子曾提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如果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坚持认为: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环境卫生不好,是我的责任;公司不景气,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争做文明人,天下哪有不团结的集体?哪有不兴盛的国家?
三、文明行为的养成,节俭尤为重
作为一名学生,学校的水龙头漏水了,如果你认为“那不是我的事,那时总务处的事”这就错了,这样的态度也是要不得的,省水、省电是节约的习惯,是文明行为。作为一名公司员工,如果不懂得的为公司节约资源,那就不配做公司员工。因此,培养节俭的文明行为习惯对中职学生来说就尤为重要。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出精神,节俭生美德。从小的方面讲: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个人修养,是人生恪守之道。从大的方面讲:节俭是爱国行为,因为爱国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爱国,一种是消极爱国。积极爱国是为国家创造财富,消极爱国是为国家节省财富。
四、文明行为的养成。诚信是根本
作为中职学生,诚信是将来立足企业和社会的根本,诚实守信也是企业要求员工必须具备的品质。有一位手艺特别精细的木匠师傅临近退休,老板让他退休前再造一座房子,木匠师傅清楚地知道房子造好后他便会被辞退,就没怎么用心,_丁艺当然很粗糙。房子造好后,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你跟我辛苦了半辈子,我也没什么送给你,这座房子就作为退休礼物送给你。”木匠师傅满脸通红.无言以对。企业的员工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来不得半点敷衍和虚假,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影响到公司的兴衰。养成诚实守信的文明行为习惯,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五、文明行为的养成,勤奋是关键
做一个文明的人,还要刻苦勤奋,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们农村很多中职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现象严重,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放任自流,懒懒散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在自己专业上勤勤恳恳,刻苦钻研,前途是光明的。今天的勤奋是为了明天更好地生存,为国家的富强而作贡献。
六、文明行为的养成,礼仪是基础
礼仪是社会交际的基础。可以说礼仪是我们农村中职学生事业走向成功的粘合剂。说文明语,做文明人,这是我们农村中职学生应尽快养成的行为习惯在校冈内要经常使用文明语音,礼貌待人,“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要成为我们的校园Et常语言: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相互尊重;楼梯,自觉靠右行;进公共教室,自觉排队;不在走廊乱跑乱跳,经常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尊敬师长,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每位同学的努力文明的气息洋溢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农村中职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准确定位,立足实际,尽快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现在勤奋学习,将来爱岗敬业,工作刻苦努力,以“囝家富强我的责任”要求自己,少年强则国家懂,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文明则国家文明,只要我们农卡寸_中职学生发扬吃苦耐劳、勤奋诚实的精神,每个人都努力做文明的祖国建设者,将来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强大。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篇2
关键词:职校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学问再大, 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利国、利民、利家的有用之才。
一、从实际出发, 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
新的学期开始后, 学生从原来的各个学校、家庭还有一部分从社会上汇集到我们学校。面对新的学校, 好奇心与期望好的开始的想法交织在一起, 他们中有一些学生想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 我们抓住这一时机, 首先在开学第一周起就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 然后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 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并详细阐述了职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毕业后就业的重要性。提出了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 比如争做“行为规范人”、“文明礼貌人”等, 并说明达到目标的具体条件要求, 将要求明确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 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按这一要求去做, 使他们做有标准, 学有所样, 有章可循, 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同时按学校的要求, 每一周评比一次, 对一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发放流动红旗, 表现突出的寝室和个人也分别给予表扬和奖励。没有达到要求的指明存在的问题, 并要求改正, 在这种监督考核之下, 全校学生对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利用周三下午活动时间召开新学期学生思想教育动员大会, 会上对学生提出了希望, 明确了新的目标, 希望他们在校园里能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项艰苦的、长期的工作, 我们应高度重视。从学生实际出发, 即要有明确的要求, 又要有周密的计划, 是我们落实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常抓不懈,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因此, 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 也不能快刀斩乱麻。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自我磨练, 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若要常抓不懈而又不浮于口头, 流于形式, 我认为必须加强监督。设岗监督是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力度的有力保证。加强岗位监督, 不但可以及时表扬好行为、好作风, 及早批评、制止和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而且可以经常获得反馈信息,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监督岗分两个层次:学校监督岗和班级监督岗。学校监督岗由值班领导、值周教师和学生会成员组成, 负责监督全校学生上下午、晚自修和午休情况。监督内容包括:佩戴校卡、衣着打扮、发式、课间纪律、放学纪律、精神面貌、安全等。班级监督岗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值周班干部、值日学生组成, 负责班级量化管理与学生量化管理的监督工作。具体监督全班学生的课前准备、课间、课余活动、两操、上课纪律、卫生班容、安全礼貌等。这样日复一日, 周而复始的监督, 即发挥了自身的特殊作用, 把不良行为习惯扼杀于萌芽之中, 又巩固了贯彻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趋向经常化, 实现常抓不懈的目的。
三、开展自我批评, 逐步完善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我批评“贵在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认识过失, 进而有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决心, 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大多数父母忙于农活和生存而对子女的行为习惯疏于管教, 出现很多的“陋习”现象并不奇怪。而要矫正他们“陋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在良好行为养成过程中, 常常会因缺少恒心, 而行为反复。针对学生这一特点, 我平时要求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展开讨论, 指出班级同学中哪些行为是良好道德的表现, 哪些是不道德的行为, 并与自己进行对比, 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 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记得学生刚入校时, 因为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没有养成在公寓生活的好习惯, 在卫生间乱扔垃圾, 手洗完后不关水龙头, 结果常常导致卫生间堵塞, 浪费水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利用班会和演讲活动, 讨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好习惯, 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既损人又不利己, 是不好的。通过自我批评, 同学们自觉地纠正了不良行为, 好的习惯渐渐形成。
四、学校家长相互配合, 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职业中学的学生正值青春期, 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 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理渐趋成熟, 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 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 独立、自主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 特别是农村的家长因为学生成绩较差, 不好意思与老师交流或是只希望孩子学点专业知识, 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本领, 跳出“农门”就可以了, 所以什么也不让他们做, 子女“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受到限制, 到了学校也是不讲卫生, 对班级事物淡然, 桌上乱七八糟, 对此, 我们多次召开家长会, 让家长和学生明白“要成才先学会做人”得道理。
五、引导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中领悟、体会
农村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职业技能是一种实践能力, 也是一个从业者基本的职业素养。作为一名职中生, 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实践是行为养成的根本途径, 我们平时注重在实践教学中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技能的掌握才有价值。同时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干一行爱一行, 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有意识的进行体验, 进而了解职业, 了解自我, 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然后对照自己的不足, 加以改正,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学生讨论认识到只有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做起, 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 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 在感悟中受到启发, 增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0057-01
我校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形成了自私冷漠、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知感恩等缺点,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义重大。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一些有效的养成教育途径,以更好地帮助这些留守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架起沟通的桥梁
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这些学生长时间无人看管或是隔代教育,个性孤独而敏感,容易冲动。一些留守学生容易因为一些小事与监护人、教师、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如离家出走等。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向他们汇报孩子的情况,让他们平时多与孩子保持联系,不要为了挣钱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经常和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压力等;孩子生日时想办法回家陪孩子过生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班主任要多与学生父母联系,架起学生与其父母间的沟通桥梁,发挥家长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优势。父辈们勤劳的品质与丰富的劳动技能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他们对劳动场面比较熟悉,但是很多孩子缺乏亲身的实践。为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劳动、勤动手的好习惯,班主任要与孩子的监护人达成一致的认识,让监护人放开手脚,让孩子多实践体验。平时在节假日,让孩子到田间地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农活,如抛秧、施肥、浇水等,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父母养家的不易。此外,教师可以在校园里分配清洁区,让学生通过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方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整理书包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微劳动”中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可以进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进行整理房间、折叠被子、洗衣服等比赛,评出哪组学生做得最好,并表彰表现得好的宿舍与学生;还可以在班级劳动区安排“快乐菜园”劳动区,引导学生学会种菜技能……让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养成勤动手、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
班主任可通过邀请礼仪专家进行讲座的方式,教会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与异性相处、与老师相处等交往礼仪;开展“三个轻轻”文明活动,让学生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小品表演、礼仪操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礼仪意识,争做一个有礼貌的中学生。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笔者在班上开展了“日行一孝”家庭感恩行动,让学生每天放学回家为亲人煮顿饭菜,给奶奶梳梳头,为爷爷读读报,给父母端一杯水等,通过家庭感恩活动,培养学生孝亲敬长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在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来临时,向父母表达爱意,如制作感谢贺卡、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感恩活动感受亲情的温暖,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此外,笔者还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去福利院看望儿童,向灾区捐款捐物,向贫困户捐款等,让学生通过参加这样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除了要感恩父母,还要感恩身边每一个人,并学会帮助他人。
(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爱国影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如让学生听爱国人士故事等;可以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我的祖国”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通过制作小手抄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活动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升华为爱国情操,让学生做一个爱国的人。
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养成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日常生活习惯和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关系,对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乡村教育者,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向上的风貌,让他们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新学期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 篇4
新学期加强对学生的规范养成教育
新学期,我校加强了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将如何养成好习惯和德育作为教育重点,教导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倡导各年级将“行为习惯养成”作为新学期教育重点。学校制定了为期两个月的德育主题活动方案,活动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题,重点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结合我校上学期制定的《学生一日常规》,着力进行“养成”教育,广泛开展“学规范,见行动”系列活动;开展爱我“拔庄校园”的实践活动,力争在本学期内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并结合此活动评选 “行为规范先进班级”以创建文明的校园环境。同时,我校要结合学校德育课题研究“良好行为习惯”活动,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考评,鼓励学生用美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来积累自己的“道德财富”。我校还要求各班主任要利用晨读的时间组织同学们复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赵拔庄学校学生一日常规》等,并结合各班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各项课堂常规训练。每周的班会上,班主任要送给学生开启新学期好习惯的“金钥匙”,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品行习惯。一定要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强化和提高。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篇5
具体做法:
1、学校成立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校务会成员和党员为组员的班级管理检查小组,每日由两名值勤人员,针对班级管理(主要针对班主任按时到岗情况)的十项内容,进行量化和检查。每周在学校小黑板公示各班量化分值。
2、大队部成立以任课老师为组长,大队和中队干部为成员的学生一日常规检查小组,每日由一名值勤领导和两名队干部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四项内容,进行检查和赋分量化。
两项内容的总分作为每月评选流动红旗班级的依据。
(二)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具体做法:
1、继续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通过每月一次和年终的班主任工作交流、及时总结日常管理情况,以表扬为主,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
2、加强跟踪指导,根据班主任学期初上交的本班本学期十次班会活动安排,每月教导处和大队部不定期听一些班主任的班会课,及时交流、总结,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
3、加大检查力度,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特色班级评比制度,每月结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量化结果、学生行为检查记录和各班的每月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加分三项内容的总分,作为评选期末特色班级的依据,细化奖励细则,加大奖励力度,与班主任绩效工资直接挂勾,进一步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4、逐渐实现班级管理网络化,各班建立班级博客,学校建立班级博客圈,增进班主任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期末评选特色班级博客。
(三)通过开设家长信箱,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定期开设家长开放日等,使亲子活动形成特色。
具体做法:
1、在学校校园里开设家长信箱,及时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少先队活动定期邀请家长参与,使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和更好地督促学校的德育活动。
3、每学期对家长开放一天,使家长能够深入课堂,了解学校的特色教育教学工作,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培养教育。
(四).通过增设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信箱、心理健康咨询课,加强心理咨询老师的专业培训等,重视学生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辅导。
具体做法: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邀请山师心理系的专家,重点围绕低年级学生胆小、自卑和高年级学生青春期教育等内容开设心理健康咨询课,2、学校增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咨询教师,邀请山师心理系的教授定期对和学校心理咨询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3、校园内增设心理信箱,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五).开展童歌童谣进校园活动。让歌声和童谣飘满校园。
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早清扫、大课间活动及午休后至上课前之间10分钟的时间,用校园广播播放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和文明童谣,让歌声和飘满校园,让文明童谣指导学生言行,力争让学生一周掌握一首儿童歌曲和一首文明童谣。
2、元旦庆祝活动举行一次唱儿童歌曲,说文明童谣展示活动,并分别进行评优。
(六).建全完善少先队队干部建设,成立大队委员会、中队长委员会(针对A类生),各中队发展小队长(针对B类生),培养队干部光荣感和沟通、协调能力和互助品质。
具体做法:
1、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日当天成立大队委员会和中队长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中队辅导员分别为大队和中队干部佩戴队干部标志,并在班级中发展小队干部。
2、鼓励新上任的队干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协助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的常规工作,各中队在班级体内实行队干部轮任制,调动队干部和普通队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班风。
3、由队干部组成学生行为习惯检查小组成员,负责学生行为习惯四项内容的检查和值周班的升旗主持任务。
4.建立值勤学生、队干部例会制度,每周五下午三节课后在队室召开值勤队干部会议,汇总交流一周的值勤记录,评选出下周升旗手和护旗手;定期召开队干部会议。
(七).丰富充实教室内外、学校走廊、楼梯的德育阵地,形成独具特殊教育学校特色的以“爱的乐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
具体做法:
1、大队部和各班丰富充实教室内外、学校走廊德育阵地,分多块内容举行班级德育阵地评比活动。
2、充分利用好学校楼梯墙壁一侧的空间,悬挂学生劳技和美工作品及特色活动小组活动照片,定期更换,便于学校特色活动的宣传,并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八).结合国庆60周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具体做法:
1、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实行值周班制度,即每个班按周轮流,担任起升旗仪式的主持任务。升旗仪式的主持人由各班中队和大队干部担任,国旗下讲话内容结合国内外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2、结合国庆60周年,与志愿者一起举行建国60周年文艺演出活动。
3、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每月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定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的儿童影片。
(九).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并集中进行活动展示。
具体做法:
1、结合第十一届全运会,各班十月初召开“迎全运,做文明好少年”主题班会。
2、十月份建队日当天大队部举行一次“迎全运,做文明好少年”知识竞赛。
3、开展“绘全运‘风尚圈’、做天桥好少年”系列活动。举行主题升旗仪式,向队员介绍全运“文明风尚圈”的意义,把不同颜色的风尚圈发到各班学生手中。各班发动学生利用班会或美工课、劳技课等时间动手制作风尚圈,结合自己的班级雏鹰争章活动即班级德育阵地进行评比,制作好的风尚圈一部分作为奖品发给本班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另一部分在11月底活动结束时,统一上交天桥区少工委,参加十三中学区“风尚圈”展示活动。大队部也将风尚圈的制作及争创活动的开展情况与特色班级的评比结合起来,11月份活动结束时,5—9年级每班交两篇“文明日记”,大队部将选出的习作在学校少先队博客中进行展出。
4、十一月底表彰一批迎全运文明小标兵。
5、元旦进行文明童谣说唱展示活动。
4、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一次感恩教育的儿童影片
(十一).改进和完善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
具体做法:
根据学生的启智点和兴趣,打破班级界限,结合特奥会项目的设置,开展各项学生康复活动,每个小组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负责,当天值勤领导监督,体育老师和大队辅导员进行巡回指导,活动项目各组一月轮换一次。并将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作为大课间活动的背景音乐,将体育活动与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十二).继续做好与志愿者的联系工作,使志愿者更大泛围地参与学生的主题教育,把与志愿者的融合活动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学校的活动品牌。
具体做法:
每月确定一介活动主题,围绕主题月设置具体活动内容配档表,将配档表内容告知志愿者,定期邀请志愿者和家长参与学生的德育活动。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篇6
[引言]
镜头一:我校某班学生王某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成绩突出。数学老师采取“一帮一”(一名优生辅导一名后进生)结成学习对子的措施帮助后进生。一不久,由王某辅导的那名学生向老师反映,有问题向王某请教时,他不仅不教他,还说:“现在竞争这么强烈,我教了你,你就成了我的对手,就等于在害自己„„”
镜头二:我校不少同学在乘汽车时,没有给老人或是带孩子的乘客让座的习惯。
镜头三:二年级的一名男生喜欢打架,尤其喜欢欺负小同学。班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要打架,他说:“在学校里,我不凶的话,大家就都会欺负我。”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通过学校品生品社课的开展,用老师的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摘要]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遵循“品社教育——实践认知——行为指导”三步走的原则,加强品社教育,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文]
目前全国各地十分重视学生的德育问题。德育问题追根究底是习惯问题。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已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习惯是人们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略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成恶习,将贻误终身。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困难。我们以往的教育常常是更注重分数,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忽视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结果是不少学生成绩不错,可是品德欠佳。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以及马加爵杀人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这足以引起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反思。
因此,习惯养成教育抓得越早越好。我们要通过学校开展的品生品社课,逐步渗透道德习惯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并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可以遵循“品社教育——实践认知——行为指导”三步走的原则。
品社教育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老师对品社教育讲解的越是生动和深刻,学生对此的接受程度越高,越有可能做出好的行为来。因此,品社课堂中,要深入浅出的对学生讲道理,可具体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加深他们的印象。课堂教育中,不可以强制的方法教育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可通过“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自觉主动的加入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行列中来。在此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老师的依赖与信任感,他们视老师为自己的教导者和指挥者,而且在其小小的心灵看来,教师是高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因此,钦佩、崇敬、爱戴之心油然而生。从而,他们就会去模仿教师的一些一言一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切记: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有时可能比家长的教导还要深刻,教师一句不良的语言、一个稍不注意的行为,往往会使学生的言行向不良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的同时,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修养,言谈、行为、小节都是必须为人榜样,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更是重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是好习惯的自然流露、体现,如果只对学生讲这讲那,平时自己都做不到,会导致学生产生混乱认识,从而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品社教育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与能动性。例如,引言中的案例,对于小学生在学校打架的行为,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若学生中出现不同意见和看法,激励学生不同看法的代表发言,由学生自己解决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此过程中,品社老师起一个激励与监督的作用。亦可以将行为习惯编成“行为规范歌”,让学生背诵记忆,指导实践,并组织学生反复练习。情境教学也是品社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要求同学们根据某一案例小组结合,编排情景剧,深刻反映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正面的经验,使道德教育转变为道德行为。小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并接受教师劝导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把这些要求变为他们的具体实践就有些困难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去获得正面的经验。
例如,学生放学站路队,爱奔跑,无秩序,可以通过反复的教育使每班学生集体站队,教师加强监督与指导,从而使小学生从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待他们产生积极地体会后,便具体认识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及良好行为的好处。
在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注重对他们的行为指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尚不成熟,较多出现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在此过程里,教师要及时纠正小学生不健康的行为,在最短的时间里使他们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习惯,如何做才能更加符合道德的要求。例如针对镜头三中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与人为善”的重要性,纠正他认为自己强就不会被他人欺负,别人弱就要去欺负他人的错误观点,激励他一步步团结爱护关心同学。
关于加强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 篇7
一个坏习惯,毁掉了一笔大生意,使得这位厂长错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存在。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有句非常精彩的描述: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就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习惯看似事小,却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一个民族的素养。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学校如何开展养成教育提出几点想法。
一、明确规则,让学生在规范中自律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实施养成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规则,明辨是非,懂得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里所说的规则,范围十分宽泛,大到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小到地方风俗、校纪校规。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学校应完善校纪校规,通过细化整理后形成各个序列,如学生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等,并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特征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细则。
在规则制订并实践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是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教育要体现低起点,严要求,致力于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养成。要从学校的整体教育思路出发,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道德基础,让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实践,从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最细微的行为习惯要求抓起。二是坡度要“小”。德育工作是个慢功细活,要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开始。按照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理念,通过小坡度的德育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实十分简单,在真切的感悟中实现个人品质的提升。三是要求要“细”。只有细致的要求,学生接受、行动起来才不会觉得困难。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应该是具体的、细微的,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有良好的“落脚点”。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学校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使全体师生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在大型集会中进行宣传。学校的开学典礼、平时的小结会、家长会、休业式等大型集会都是宣传养成教育的好时机。其次, 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任何学科都有德育的功能,学校要以思想品德课为主导,各科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时机,将养成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最后要通过黑板报、橱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宣传习惯与人格、习惯与健康、习惯与成才的关系。同时,学校要加强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学校的规章制度上墙公布,在教学楼走廊等醒目处悬挂名人画像和有关养成教育的名言警句,达到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目的。
三、创设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德育工作如何由虚变实,由模糊到具体,变传统的说教灌输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必须巧设活动载体,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德育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学校的开学阶段往往是开展养成教育的好时机,学校可以把新学期的第一个月作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开展军训、征文、演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学生学习“规范”、执行“规范”的氛围。
学校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设计相应的载体,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本校在上学期针对学生对师长无礼貌,乱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时有发生的现象,学校政教处、团支部组织学生开展了“新三弯腰”活动,即“见了老师弯腰行礼,见了垃圾弯腰捡起,发生矛盾弯腰致歉”。学校向每位学生发放了倡议书,举办了专门的启动仪式,并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做法,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学校把此项活动的开展与班级考核起来,并在期末评比表彰“文明班级”和“礼仪之星”,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把学习、纪律、卫生、出勤、两操等考核作为常规工作列入到学生个人和班级考核之中。通过评比星级学生、文明标兵、三好学生等手段,引导学生相互竞争,向先进典型学习。
四、及时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间会不断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及时评价,给予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评价要有时效性。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认为,最有益的教师评价就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学生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关注的时间一般是十分短暂的,我们通常把这个时间称为兴奋期,教师如果能在兴奋期内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就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评价要有激励性。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尤其是对问题同学,更需要教师毫不吝啬地给予积极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表扬。三是评价要有针对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考虑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的评价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四是评价要体现多样性。对学生评价的可以采取自评、互评、集体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方式。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提高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结对帮扶,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普遍存在着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们心理防线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中的特殊学生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如离异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学生等,这些学生在家庭教育上也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在学校中,选择事业心较强的教师与“问题学生”结对,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通过对他们学习上辅导、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思想上,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行为,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不良倾向,及时加以引导。在生活上,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重点加强在感情上的投入,给予他们以子女般的关怀和爱心。在学习上,教师要经常对他们进行督促鼓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指导。在心理上,教师要从学生的言谈、交友、周记、成绩起伏等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情绪上的起伏,及时进行疏导,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篇8
关键词:学生德育 行为习惯 培养
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而班主任工作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导师。本文就学校如何采取多种德育方法,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作些探讨。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因为任何行为都是由思想支配的。正如前面提及到的由于非主流文化对学校的渗透而在学生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的世俗甚至庸俗化行为,其根基,就是少数学生缺少自我完善的要求,从而产生“无聊”心理和浮躁心理以及偏执心理和叛逆心理所至。因此,抓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关键还是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保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把行为的养成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事学生工作的同志,尤其是班主任义不容辞,我们要提倡集体、社会对个人的约束,通过个人影响集体,集体带动个人,形成合力,这样就可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提高学生自控力,培养良好习惯
随着社会上黑网吧的增多,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进网吧,不学习,在班内搞恶作剧,遭到老师、同学们的反对,家长无奈。当老师和他们谈话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对,就是到了关键时自己把握不了自己。为此,我每当接手一个新班,就先观察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习惯,针对实际,利用班会课,向学生阐述不良习惯的形成,会对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危害,然后在班内开展大讨论,提高认识,再分别写出纠正不良习惯的具体措施。为了监督落实,开展了学生自治,班委会成员和值日班长每人一本事先统一设计好的笔记本,把每天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行为不规范的人和事全部记录下来。由班长每周汇总一次,按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管理方案进行量化考评,在班会课上公布,对于在本周行为不规范的典型人,先进行个人反思,查找原因,制定出自我改正的措施,再由同学们对此事进行评论,既教育了本人又教育了大家,这样以来形成了大家互相监督,自我控制的良好氛围,铲除了滋生不量习惯的土壤,使那些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强化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逐步改掉了他们的不良习惯,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三、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促进学生自治
班会课是教育学生的好阵地,利用好这块阵地对管理好班级非常重要。每学期开学初,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讨论修订出本班的班风、学风、奋斗口号及要召开的主题班会的题目,并确定每个主题班会的主持人(一般由班干部主持),每个主持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使主题班会达到预期的目的,都会提前做好准备,让班主任把关。
四、加强问题行为学生的针对性教育
纠正学生已经存在的某些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尽管班主任对规范时时讲、天天讲,总希望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但由于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例如:我们班曾经有一個学生言行举止野蛮、粗俗、穿着华丽、迷恋吃穿、沉湎物质享受,讲排场、比阔气、玩物丧志;而还有个学生把打架闹事看成是“勇敢”,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拍马屁”;还有的学生受市场商品经济意识的冲击,滋生出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等。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全面、及时、迅速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对后进生,要随时跟踪调查,掌握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分析其后进的原因,对症下药,通过导向扶志、正面交心、欣赏优美歌曲、观看健康高雅的影片,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文体娱乐活动等方法,及时纠正其错误言行,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针对其易反复的特点,不能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而应更加耐心细致,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好转变工作,否则将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加强与家长联系,共同促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个别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纠正起来非常困难,单靠集体教育和个别谈话已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头痛生”改掉他们的不良习惯实在不容易,就要采取“表本兼治”的办法,关键在于把握火候。首先冷处理,火候一到(表现充分,素材积累得多,已到了不治不行的时候),请家长到学校,共同商议治理的办法进行教育。学生李某、张某,干部家庭出身,条件优越,他们刚进班时,天天迟到,上网成瘾,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个别谈话收效不大,只能把他的家长请到学校,向其家长通报了该生在学校的表现,先商量了教育的措施,然后,老师、家长及本人共同谈话,摆事实、讲道理,让其认识到自己再这样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认识后,令其写出改正措施,通报全班,家长配合“断其财路,监督其起居”。师生共同监督,强令改正。这种措施的实施,关键在于请家长的时候要“及时”,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要把握好时间,做到及时,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阮为文.论“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4]梁利.切实加强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5]李海燕.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构建学校德育的三维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推荐阅读:
加强学生养成教育10-05
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08-01
加强师范学生教育实习08-06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08-17
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09-09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11-19
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08-24
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内化学生行为规范06-15
加强思想教育大学生08-25
市特教学校加强学生应对挫折教育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