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8篇)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1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提要: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个性多样的社会群体,其思想状况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的特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严峻的挑战提醒我们,高校正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这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不回避我们前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作为“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突出”问题之一而提出。可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解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为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才能够切实弘扬社会良好风尚,推进社会和谐。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必然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活跃、个性多样的社会群体,其思想状况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招生规模的大幅度增长,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使得这种多元化特征更加突出。总体上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积极向上、务实进取、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严峻的挑战提醒我们,高校正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这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1、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带来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起伏,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化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创造了条件。西方敌对势力以全球化为载体,极力鼓吹西方民主制度与政党制度,标榜资产阶级的民主与自由,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夸大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目的就是企图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党的信任。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在低潮时期,西方的政治多元化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使得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产生了动摇。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各个高校面临的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多元中成为主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严峻问题。
2、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带来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它在催生了人们许多积极的思想观念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由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反映到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引发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同时,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迷信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沉渣泛起。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的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网络技术的现代化带来的现实生活虚拟化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方便了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方式甚至思维方式、语言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网络世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尝试、体验、张扬一种与现实背道而驰的角色和个性,是一些大学生患上“网络综合征”日夜沉溺于网络的一个原因,严重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何有的放矢地引导大学生辨析网络信息、增强抵制虚拟世界各种诱惑的能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4、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呵护。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和应试教育的观念使家长和社会忽视了对他们进行生存教育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少数大学生已经形成懒惰、依赖、享乐的生活方式,进入大学后,面对集体生活和众多佼佼者的竞争以及学业、就业压力,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5、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尚存缺陷
一是德育的培养模式与德育的形成规律存在断裂现象,主要表现为重德育知识的传授,轻道德实践活动。二是德育与智育存在的断裂,德育与智育分属不同的系统,教书与育人分离。三是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存在断裂现象,主要表现为高校、社会、家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合力,甚至严重脱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不能并举。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多、创新少,容易诱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加强针对性、实效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求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以人为核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把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最终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2、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工作理念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在具体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主体人的合理要求和正当权利,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前“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理念的确立,特别要突出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意识,将思想教育、日常管理与为学生服务有机融合,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的统一,自觉、主动、积极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引导学生成长,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重心向学生主体的转移。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学生专业成才与精神成人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尊重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潜力;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处理好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培养大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实践、善于发现、不断创新,促使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的观点,处理好学习环境与育人环境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观念;统筹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要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机制,形成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学校与社会相统一、优秀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的思想教育新格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既能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又能促进工作持续开展。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建构以政治观教育、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为辅助内容的新体系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是高等教育的头等大事。大学生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道德观、法制观教育资源具有浅显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是公民教育的基础内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共同构成人的思想教育的核心部分。由于中学阶段的教育,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确定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此,高等学校应该把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通过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义利观、苦乐观,养成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增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和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实,高等学校必须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力度,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创业教育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有其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特殊性,但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内容,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体系的探索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的第七部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指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1、全方位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立体化工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本质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好地做到了“五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与引导大学生自学马列主义经典原著相结合,坚持把课堂教育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把系统教育与开展专题教育相结合,坚持把课堂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坚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相结合,坚持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坚持发挥党校、团校和学生理论社团的作用,形成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立体化工程。
2、全过程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工程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践。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增强学生文明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利用寒暑假面向社会,精心组织与专业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服务社会与双向受益相结合”四个结合,具有专业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新路子。
3、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育人的新机制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建立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立足提高层次,坚持严把入口关;重视培养、使用与选拔,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激励机制。这些措施和制度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
4、积极探索形成大学生特殊群体服务的资助体系
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全体毕业生的就业率,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以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面对生活、面对社会,是学校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生动体现。一是实施毕业生就业工程。二是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探索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坚持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内勤工助学体系。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5、不断强化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在继承传统中加强创新,推进富有时代特色的健康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培育大学文化精神,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二是支持高品位、高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三是主动迎接网络文化的冲击,实现校园网站管理规范化。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2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
(一) 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它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发展的情况下, 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之下, 政治、文化、科技、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经济全球化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而且使思政教育对象的成长及培养面临着一种全新的国际环境,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
(二) 教育体制改革给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带来的变化。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学生分摊教育成本、学生自主择业和后勤社会化改革, 使高校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飞跃, 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收费上学实行以后, 贫困学生拖欠学费增多, 这类学生的心理压力一般过大, 自卑感强, 如何管理这部分人, 怎样帮助这部分人摆脱困境已成为高校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另外, 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 他们一般自我中心意识强, 团结协作能力较弱, 学校紧张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使他们的心理不堪承受, 在挫折面前应变能力较低, 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甚至走向极端。
(三) 学生的数量和生源素质呈现多样化。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以往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入学的青年如今求学有门, 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深造, 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从生源素质来说,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大多数是“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 他们具有比较强的个体意识, 自我选择意识、批判精神极强, 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接受和树立上多变性、不稳定性增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他们已不是被动、简单的接受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已经不太适应当代大学生。
(四) 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多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将长期并存交融, 特别是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改变。现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 他们思维活跃, 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喜欢用灵活多样的眼光和心理审视新观点、新事物。特别是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大、学生上学收费、就业形式的变化, 使得不同条件的学生, 因不同的经济状况、学习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及不同的未来发展, 在经济、学习、就业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危机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转型中的社会。时代变革, 社会转型, 必然使人们的思想道德、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提出新的思想道德问题, 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 培养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创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灵魂,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已形成教育者的共识。面对新世纪人才的挑战, 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 要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新时期价值观念的核心, 着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加大, 只有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才不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二) 培养团队精神。
在知识经济时代, 攻破某项尖端科技, 需要团队精神。高校中重大的科研项目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能胜任的, 它需要多学科的英才汇集, 发挥集体的智慧, 共同攻克难关。但是,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加之被扭曲了的“竞争意识”, 部分大学生缺乏一种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适应时代的发展, 大学生必须走出“封闭”的自我, 自觉地把个人的奋斗、发展与献身祖国、服务人民融为一体。
(三) 创业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创业教育是市场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国际教育新理念。20世纪90年代后期, 我国高校扩招后, 双向选择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趋势。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 就业压力逐年加大, 特别是去年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和蔓延, 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解, 自主创业将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必然选择。因此, 创业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 生态道德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可以说是高校研究的新内容, 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 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 强调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 必须树立人与自然的平等观, 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大学生很快就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树立人与自然的道德义务感。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 改进教学,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教学主要是“两课”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 因此“两课”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一方面高校领导要切实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地位, 改善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 鼓励教师进修深造、提高自身素质,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教学活动,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 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环节。
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教育, 同时也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建设, 依托高校所处的环境优势, 通过在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圣地,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 增强可操作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及其他学科教育的协调发展, 学生外部教育与自身教育的协调发展, 从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互联网已成为当代最新的传播信息的工具, 它具有及时、覆盖面广的特点,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 深受大学生的欢迎。通过网络, 大学生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大事, 这种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 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延伸, 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为此, 高校应配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 并提供相应的待遇, 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他们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四) 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教书育人是高校至高的价值追求。所有教职工, 无论处在何种岗位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 应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形成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一方面树立全员育人观, 引导全体教职工把育人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价值目标, 既发挥专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 又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另一方面树立全方位育人观, 既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渗透到学校常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又让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社会, 使学生更多地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 形成全面育人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总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精神、心理需求。只有坚持不懈, 勇于创新,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才能开拓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共中央文件.中发, 2004, 16.
[2]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N].人民日报, 2003, (1) .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3
关键词:正面思想教育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价值取向引导原则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大利诗人但丁也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可见,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德育在一个人成才的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课改形势下,思想政治课不仅要面向高考,更要与育人相结合。
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核心价值,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大纲》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对学生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坚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头脑,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各种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正面思想教育原则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道德素质教育要渗入到课堂教育当中去,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及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感动学生,对学生进行积极诱导,使学生提高认识,辨别是非,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思想性是政治课的灵魂,政治方向明确,思想内容健康,具有正面教育效果,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保证。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施行正面教育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强化教师职业意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其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受到家长、社会的关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我们要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要铭记自己的特殊身份,言谈举止都要文明得体,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带动学生,要时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切不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见利忘义,迷失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2.提供正面典型材料。当代的高中生思想未定型,特别容易受当今社会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在讲对待金钱的问题时,针对一些学生不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我给同学们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平时花钱十分节俭,他的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9亿5千万。苏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说,从事这么多年反贪工作,经历过犯罪分子企图送我10万元钱诱惑的考验,也听到过朋友让我辞职开公司、当律师赚大钱的劝告,但我始终认为,追求金钱不应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否则就会误入迷途。两个人就如两面镜子,立刻就让学生清楚应该树立怎样的金钱观了。最后大家共同归纳总结:金钱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人生还有许多东西比金钱更重要,比如:家庭、事业、友情、道德,特别是道德。我们既要反对“金钱万能论”的思想,也要反对“金钱至上论”的观点。对待金钱正确的态度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二、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政治课的理论既来源于社会生活,高于生活,又对社会生活提供理论指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引起共鸣,并真正受到启迪,达到政治课思想教育的目的。
当前,社会在迅速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升华更新,隨时会给学生带来各方面影响,给思想政治课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所以,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学生思想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不断地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难和模糊问题,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和升华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才真正实现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和调查,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就“高中学生日常消费”“高中生学习与压力”“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在实践当中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提高了觉悟。
三、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必然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双重任务,帮助学生明确方向,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个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从小处着眼,小处入手,通过具体生动的活动教育学生,让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收到成效。
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现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令人担忧。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教育逐步走向溺爱、娇宠的歧途,很多消极观念和不良风气,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也逐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局面。我教的这些学生从小被家人宠着、爱着,生活条件优越,几乎都没有受过苦,也没遭遇过大的灾难,大多数都是在蜜罐中长大,意志力较薄弱,责任心不强。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我召开了《感恩之心》《用什么方法消除焦虑、烦恼》等主题班会,通过学生的参与,使其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学会感恩,感恩亲情,感恩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抵住社会上一些不良行为对正在成长着学生们的诱惑。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突出高考理念的同时,加强其思想教育性。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政治教师时刻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让学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书与育人”目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正平.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第2版.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作出的又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也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的亲切关怀和热切期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如何加强和开展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大学班主任的职责即对学生学习、思想、作风、健康等方面全面负责。这说明大学班主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作为大学班主任,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教学班是学校的基层组织,也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单位。一个班集体的好坏不仅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对校、系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对学生全面负责,全面培养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积极向上的政治空气。因此,班主任要通过组织政治学习,提高班级学生的政治觉悟。在形成班级正确、健康的集体舆论的过程中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第二课堂活动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来进行。大学第二课堂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文化阵地,必然要用社会主义思想来占领它,也必然要引入健康的活动内容。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积极向上的各项活动。诸如学术活动、政治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术品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自觉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就有利于班主
任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组织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意识班主任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各种活
动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
学生娱乐性活动结合起来。如主办蓝球赛、足球赛、演讲比赛、寝室设
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士气,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团队精神,提
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增强了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四、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
管理,生活管理等为学生服务。班主任通过为学生服务,并以自己克勤
克俭、任劳任怨、平等待人的工作方式关心集体与学生,为学生做出表
率,有利于班主任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因此班主任以热情周到
方便的工作态度,来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因难,使学
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这就有利于班主任以情感人,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
题过程中来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尊重热爱学生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对全
班学生,无论是出生于干部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
生信服。班主任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去爱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爱是沟通
师生思想感情的桥梁,是教育的润滑剂,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获得学生的心,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和严是统一的。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有
爱,爱而不纵,把对学生的爱和严结合起来“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尊重和信任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学生的能力。实
践告诉我们:教育中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
六、引导学生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种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许多大学生包括一
些媒体对高校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糊认识和误解。认为心理
咨询是为有心理问题的人开的,去做心理咨询是不光彩的事。全社会都
应更新观念:有心理问题不等于精神病,就像干旱的土地不等于沙漠。
大学生自己也不应当回避心理问题,如遇到心理问题应及时做心理咨
询,求助于心理医生。这方面我深有体会。在不少大学生眼里,有心理
问题就同等于患精神病,以至于当我在班级告诉同学们如有心理问题,可以到学校心理咨询办公室咨询时,大家的表情极不自然,这是一个非
常错误的观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疾患,只不过程
度不同而已。我们应想方设法帮助同学们转变观念,我们最终努力的目
标是让同学们感觉去看心理医生,就像我们每天一日三餐一样正常和必
要。另外,班主任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成才、择业交
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引导
大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提高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七、特殊人群的身心状况尤其值得关注这里所说的特殊人群包
括单亲家庭、贫困生、特困生等。其中贫困生、特困生是我们关注的焦
点。试想一个特困生连吃饭都成问题他还有心思去接受教育吗?贫困大
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家长揪心、学校担
心的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心理上也承受
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部分贫困生因此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对
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都造成了很大影响。随着高校在校
生数量快速增加,贫困生的人数也不断上升,全国大学生中的比例达到
了近30%,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作为班主任除了物质帮助之外,还
要给予真正心灵的慰藉。要让贫困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需
要社会、学校、老师同心协力给贫困生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八、配合党、团两级组织加强大学生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关心学
生政治成长,积极向组织输送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使学生党员在思想政
治教育中发挥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
垒。
九、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大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摒弃只有正规
就业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大就业观。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等灵
活形式工作同样是就业。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思想和理念,树立正确的就
业观、创业观、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惑与烦恼,进而
真正能够就业好,好就业。
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清明节、五一节前后时间以学生党
支部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以爱
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
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十一、加强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
道德规范的基本,也是建设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础和标志。肩负着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积极实践者。“人无信而不立”,这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箴言,诚信也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
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
题,常见的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虚假化、学术做假、考试作弊、求职作
假、随意违约、助学贷款赖账等方面。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
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
以收获命运”。外部的环境、制度、教育的确都能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要从根本上解
决问题,还是要从大学生内在的修养做起,坚定自己的道德信
念,要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须知“诚信是人生的通
行证”,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输送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总之,作为一名大学班主任,应深刻体会党中央有关会议精神,牢
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真正把培养人作为根本任务,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应结合我校学生从实际出发。我认为要把握住两点:首先,一定要
把握住同学们的需求,把握住了同学的需求,就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
其次,一定要照顾到青年学生的特点。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同学们一
届和一届之间的变化、差别也非常大,所以,一定要照顾到同学们的特
点,采用广大同学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5
张建忠
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因此,工会对基层班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着眼于尊重人、理解人、引导人。要尊重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权利,有尊重员工的诚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职工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快速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作为企业发展关键推动作用的职工思想教育问题,现如今也成了企业一大难题。因此,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青年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
青工是靖煤集团公司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他们在集团公司的发展中奉献着自己的苦乐年华,他们是集团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思想的稳定关系到稳定建设队伍的稳定.因此,加强青工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青工思想教育是一项以青年人为对象、内容丰富多彩、形势复杂多样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当代青年在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激发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实现集团公司的良性发展,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
一、坚持以人为本,应做好思想引领和精神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国有企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和以人为尺度来考虑问题,尊重员工的生命、价值和尊严,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发挥了员工对企业生产效益管理的参与,最终实现“利用人”与“为了人”的和谐统一。
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在各个时期的新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调整与更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探讨、总结,及时发现新情况,积极应对新问题、适应新形势,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精神鼓舞人,用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培育人。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员工头脑、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上。员工的全面发展,就个人而言,包括人的素质(即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潜能)的充分发展、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丰富和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等。要想促使每名员工全面发展,就要求必须紧紧围绕思想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坚持以人为本,应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做好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对钻探二队车间工会而言就是保证和维护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维护职工的利益,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作为基层车间工会工作思想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拓展知识面,围绕我队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针对工作中暴露及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应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着力建立必需、可行、务实的长效机制,努力引领职工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共发展,并以现场交流、专题报道等形式对工作中先进典型事迹及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及创新创效奖等成果,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短信平台、简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真正把工作的“亮点”树起来,“品牌”打出去,努力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鼓舞和激励广大职工努力超越,在工作中争创一流业绩,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思想教育工作要从调动职工积极性出发,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工作,须以理解人、尊重人为基础,以激励人们的奋发向上、积极主动的精神为出发点,通过启动人的内在因素得以实现。通过对先进典型和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的表彰和奖励,激励先进员工进一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成绩,同时激励其他职工向先进学习,改进工作,迎头赶上。表彰和奖励先进,从本质上讲,是告诉职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发扬什么,克服什么,从而使积极因素发扬广大,消极因素不断消除。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激发职工关心集体的主人翁精神,使职工愿讲真话、实话,愿为集体事业出谋出力,做出奉献。在思想上关心职工的成长进步,在工作上支持帮助,在生活上体贴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多做一些暖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与我车间工会的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与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智慧,真正做到知人善用。根据每个员工的优缺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求全责备,尽量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环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时刻关心基层员工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工会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员工中间,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用亲情和友情般的诚意来帮助员工。对应该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耐心的、正确的说服、解释,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纠正不正确的思想倾向。从而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和凝集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思想,坚定地维护好员工的长远利益和大多数员工的利益,要深入到员工群众中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工作。
除此之外,班组成员构成上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现阶段,我车间工会中的班组成员在年龄、学历等方面较过去发生了诸多变化。80后青年员工逐渐成为班组的主力军,而他们在个性、追求、价值观等方面涌现出的新特点给班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员工心理上的不成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班组员工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尊重员工、相信员工、关心员工、帮助员工、发展员工,最后成就员工。
青年员工是集团公司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他们在集团公司的发展中奉献着自己的苦乐年华,他们是集团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有生力量,他们思想的稳定关系到稳定建设队伍的稳定.因此,加强青工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青工思想教育是一项以青年人为对象、内容丰富多彩、形势复杂多样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当代青年在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激发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实现集团公司的良性发展,加强青年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本文认真分析了新形势下青年思想的特点、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新形势下青工思想特点
青工是人类群体中思维最为活跃,心态最易多变,行为最为快捷,上进心、自信心、好奇心、自尊心最为强烈的群体 他们既有体力优势,又有智力优势,是人类的希望与宝贵财富。但同时,他们也有着感情脆弱、经验不足、挫折承受能力较低的明显缺陷,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市场经济为青年人的个性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问,自主意增强,服从意减弱;经济现实意识增强,自我约束的意识减弱;个性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减弱。青年的这些思想特点决定了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从青年人的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又不能搞单打一。
二、青工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青工的思想变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的效应。决不能低估它的负面影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认为:“学技术长本领,学政治一场空”,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因而不愿在提高思想修养和政治学习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这也说明我们对青年的思想教育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由于各方面道德规范、法制法规不健全,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应有作用,它往往很容易割裂工作方法之问的相互联系,使人产生“一边倒”的负面做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它的实现需要通过长期、大量细致的工作,做好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是保持大局稳定、长远目标、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的可靠保证。
三、如何加强青工思想教育工作
(1)加强形势任务教育,提高青工思想修养
青工的思想是活跃的,他们的思维是敏捷的,他们的行为是需要指导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青工的思想教育,依靠靖煤集团公司形势任务教育,来提升他们思想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他们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正确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让自己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让自己的心灵感受时代气息,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志青工,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稳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用奉献来谱写自己人生篇章。
(2)坚持疏导青工思想教育
现在青工的思想观念逐步由封闭型向开放性转变,驯服型向自主型转变,由听从型向民主型转变 他们对领导讲话要辨个在理不在理;对上级问题,要看是合法不合法:接受思想教育,讲究有没有方法与艺术。对此,如果还用命令主义、家长作风、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会造成新的矛盾。可见,对当代青工的思想教育必须坚持疏导方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循循善绣。(3)加强青工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认真学习有关理沦、通过座谈会、读书会、讨论会等方式深化青工的理论修养。
在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注重引导正确的教育方向,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要引导广大青年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充分认识邓小平理沦的重要性,帮助广大青工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要进一步提高青年投身祖国建设的积极性、自党性和坚定性,把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不断推向前进;进一步树立广大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要长期坚持思想教育、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促进青年良好道德的形成。
(5)加强青工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性
青工思想活跃,好感情用事,易接受新鲜事物,但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最终“定型”,因此在新事物的冲击下容易出现躁动、不安,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青工思想教育工作中,既要发扬思想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总结出新的经验。对教育对象要注意层次性和阶段型。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6
摘 要:理想信念指向未来,但其形成和确立离不开一定现实基础,即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以及理想信念主体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态。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以新的时空境遇为基础,以其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为依据,从中探寻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理想信念;现状;重塑;引导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们人生诉求、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以奋斗目标为表征的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高度自觉意识。国际化背景如何认真看待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准确把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时代挑战。
一、新时空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高校是思想文化的高地,引领社会风尚的大学生能否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然而,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多元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冲击。
一方面,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当代大学生,长期生活在父母溺爱中,自我管理、控制能力下降,再加上新闻舆论引导不利、网络监管缺乏有效措施等,都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从意识形态方面不断渗透,盲目崇拜、迷信西方政治、经济模式,动摇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有不少的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迷惘、价值取向模糊、文化素养缺失、职业追求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重视物质享受、精神生活空虚;不满社会现状、责任意识缺乏;过度崇尚自我、处事心态浮躁;道德意识淡薄。
二、多元文化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缺少有效监控的网络挑战着大学生的道德底线
互联网是青年大学生了解世界、开阔视野、获取信息的重媒介和渠道。网络带给大学生很多便利,也充斥着有害、暴力信息,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他们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长期下去容易造成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中,对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产生负面影响。
(二)逐步渗透的西方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当今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在宗教、历史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碰撞。面对西方文化的快速渗透,青年大学生看到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社会保障健全的表象后,容易产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心理,进而对原有的世界观产生动摇。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在很多方面发展比较成熟,经常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迷惑青年学生使他们以为外国的东西就是比中国好,开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并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了迷惘。
(三)浮躁功利的社会现实影响着大学生对未来的信心
地沟油充斥着餐桌、老人摔倒无人敢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挑战着人们道德的底线。此外,农民工为讨薪跳楼、钉子户为抗拆自焚相关事件频发,反映了浮躁功利的社会中存在风气不正、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这些阴暗面一定程度上遮盖了社会发展的成果,让大学生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他们毕业时会发现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就业压力剧增、生存竞争激烈,面对高涨的房价、功利的爱情婚姻、高昂的孩子抚养费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不少大学生难以看到希望和前途,逐渐对社会失去信心。
三、重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一)社会要求与成长需求相结合
无论个体还是社会,要发挥理想信念的精神动力作用,就必须将其融入个体精神结构和价值体系之中。任何远大的理想信念,如果忽略了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需求,就注定是空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世俗化进程中,当代大学生高度关注个体发展、崇尚成功的思想特点,尤其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关注其成长成才的个体需求。在此意义上,理想信念最终是个体性的。然而,单纯强调理想信念的个体性而脱离了社会需求,个体的成长成才将失去参照的尺度和价值实现的舞台。在此意义上,理想信念又是社会性的。因此,寻求个体成才需求与社会要求的契合点,是理想信念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二)价值引导与自主成长相结合
理想信念人皆有之,但有正确与错误,清晰与模糊,坚定与犹疑之分。理想信念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正确的,消除错误的,澄清模糊的,升华感性的,夯实薄弱的,坚定反复的,从而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清晰、牢固的理想信念。
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在于怎样将思想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相结合,既在多元中坚持价值引导,又在宽容中尊重自我成长。
(三)现实生活与虚拟时空相结合
网络在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中正日益占据更大的空间和比重,知识都在网络上,思想都在微博上,朋友都在微信上,情感都在短信上,是当代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典型生活写照。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隐匿性、平等性、选择性、自主性等技术特征,与当代大学生崇尚自主、个性、平等、开放等特征的高度合拍共鸣,使得网络在得到大学生的青睐和钟爱,并轻易地占领了大学生头脑和心灵。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网络信息传播特点,增强主动介入网络时空的制导能力,增强现实生活与虚拟时空的结合能力,将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获得网络主导权的关键。
(四)抵制西方腐朽思潮冲击,强化学生政治信仰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作用,创新理想信念教育载体,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熏陶,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追求,从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的涌入,并能主动区别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以及政治性社团的作用,有效提升政治组织活动内涵,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思想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将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大学生日常管理之中,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7
一、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教育引导
1.坚定科学的理想。新媒体环境带给大学生最大的困惑是理想信念问题。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通常更乐于接触轻松活拨的话题, 而标榜实用、效率等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极易吸引大学生, 造成主流价值的缺位。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主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载体三个方面着手。就教育内容来说, 大学生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教育内容;就教育形式来说, 深入分析学生认知习惯与思想实际, 围绕信息热点不断创新形式;就教育载体来说, 将理论通过迭代更新的技术端口, 以动态的、趣味性、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给大学生。
2.注重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养成是促进新媒体受众和从业者良性互动的重要因素。媒介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第一, 进行媒介素养的教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既要充分发挥媒介的正面影响, 又要有效地避免其负面影响。大学生对网络和媒介的接触时间超过了任何课程的学习时间, 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要早抓、抓早,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摆脱过度依赖媒介、对各类信息价值判断能力下降的状况。第二, 大学生创新使用媒介方面技能的培养。要鼓励支持大学生与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通过新媒体组成兴趣小组, 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交流探讨, 共同探寻。
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 全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1.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新媒体时代, 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 提高用户体验成为网站建设的基础问题。一要兼收并蓄, 提升网站内容的综合性。应拓展相关学科专业学习端口。在技术层面上通过提升技术、资金投入, 使校园教育官网支持立体化多媒体内容的呈现。二要贴近实际, 增强网站服务性。网站建设要紧贴学生实际需求, 提供诸如学习辅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类型内容, 在功能性上起到权威发布、及时引导的作用, 增加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契合度。三要拓展外延, 实现网站互动性。设置专门用户体验反馈、意见征集信箱, 推出网站手机版, 链接官方微博等, 提高网站欢迎度和用户粘性。
2.注重手机新媒体功能的利用。《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基础数据部分显示:截至2014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 其中, 手机网民规模5.27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 手机使用率达81.4%, 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 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2]思想政治教育中, 要着重滴入式渗透:一是手机短信的使用。手机短信的私密性很强, 双向的信息传递较为封闭, 可通过手机短信开展定制化对点投入的思想教育工作。二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充分利用手机应用可以将课间休息、排队等候等零散时间串联起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层面也可以考虑开通手机报或手机微博公众平台专项服务, 允许学生置评、交流, 在轻松氛围下提高学生参与度, 扩大正能量影响力, 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心。
3.加强新媒体平台信息管控。加强信息监管是强化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信息监管:一要搭建校园信息监管体系, 积极应用网络舆情监测技术, 加强校园局域网管理和网络运行的安全, 及时过滤不良网络信息, 制定新媒体信息预警机制, 加强对新媒体信息的管控。二是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机动灵活的新媒体信息舆情观察队伍, 静态收集信息, 动态引导舆论, 外围搭建青年网络志愿者外聚校园影响力。
4.完善平台转出机制。要发挥好新媒体平台的作用, 必须完善好话题的转出机制。在做好平台发布的同时, 更要做好线下活动的开展, 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多维度交替补充传播。此外, 注重线上多平台的优先级设置, 针对不同平台的功能性特色, 发布有良好平台适应性和信息服务实现能力的信息, 提升影响力、号召力。
三、加强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仍在继续深化。“时移事易, 事移备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根据新变化做出调整, 从增强媒介素养入手, 在新媒体浪潮下主动出击、占据先机, 让教育工作成效出奇制胜。
1.注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对新媒体背景下教育主体工作者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的内在迫切要求, 是新媒体背景下有效进行大学生想道德观念指导的重要窗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务必要完成思想观念转变, 了解媒介知识和使用方法、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价值并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知识和技巧, 学会利用新媒体表达自己、推介观念, 将教育工作与新媒体实现“并网”建设, 增进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
2.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多部门联动。当前宣传工作应该加强多部门联动, 一线编辑人员观念固化, 导致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对新媒体平台依附性较差。但是与之对应的, 一些从事文字工作较多的部门对宣传工作没有较多的接触, 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
3.注重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内部分工。在企业管理当中, 项目部的组建遵循下列原则: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有明确管理目标和责任制度;成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或相关经验;保持相对稳定, 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注重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信息来源渠道。在当前的大学生新媒体宣传工作中, 新媒体从业人员获得的基本上都是二手材料, 第一手的信息获得有困难。为改变这个僵局, 新媒体从业者应该全程参与整个活动。
四、丰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宣传工作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 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宣传教育、传播信息、解惑释疑、树立形象。同时要紧紧围绕党的理论方针政策, 创新载体, 内容上力求精细化、板块化设置, 在表现形式上力求鲜活生动, 在语言运用上适当引入新媒体的语言, 传播政策、沟通信息。
1.语言精练接地气。宣传教育过程中, 始终坚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 听大学生所言、讲大学生能懂, 使科学理论与大学生无障碍“零距离”接触。其次是讲实话。大学生思想独立、不喜说教, 反感抽象的理论灌输, 如果说教与他们的内在感受不一致, 更易产生逆反心理。
2.精心策划, 挖掘典型。要深入课堂、宿舍一线, 围绕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趋势, 围绕大学生的精神需要, 在大学生身边人、身边事中寻找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提升校园正能量的新视角、新元素, 树立典型、宣传典型, 在促进校园和谐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中宣传党的政策、弘扬时代精神。
3.突出原创, 增强说服力。宣传工作要挖掘新闻事件的思想意义和精神内涵, 要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力优势, 引导校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宣传工作。在充分运用内部智慧资源的同时, 一方面在日常发布新闻和收录理论文章时, 注意在标题上、提要上下功夫, 做好日常宣传工作。同时要寻找更适合理论宣传特点的报道形式。结合实际, 按照“三贴近”的宣传工作思路, 不断推出具有高校特点的、体现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原创性报道, 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 把看似枯燥的宣传学习工作做实做深做活, 增强宣传教育的说服力。[3]
4.注重细节, 确保宣传效果。宣传工作要从实际出发, 关注敏感点、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突出闪光点。要树立为大学生服务的思想, 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 “想大学生之所虑、所需、所急”, 充分借助贴吧、微博、QQ等新媒体载体, 深入学生生活, 把握住大学生的思想脉搏, 运用大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 有针对性地宣传教育、解惑答疑, 才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可亲可信、打动人心。因此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送到课堂、宿舍、实验室和实习工地, 追求宣传思想工作与大学生之间的“零距离”传递信息, 交流思想, 沟通情感, 最终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静.新媒体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1, (9) .
[2]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8
关键词: 多元文化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社会属于文化多元社会,而且每种文化的核心都是价值观,有着独特的品格与“内核”[1]。在高校改革日益深化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多种多样的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存的发展趋势逐渐凸显。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激荡的前沿,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争夺的重要领域。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挑战
(一)意识形态日趋复杂导致价值观冲突和道德失范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从而产生相应的价值差异,甚至是价值冲突。传统价值观念及现代价值观念之间存在激烈冲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青少年在纷繁的舆论战场上失去判断能力,甚至在道德层面陷入困境,表现为道德理想迷失、道德选择迷惘、道德评价失范及价值取向紊乱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新的考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求“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年来高校在推进思想教育教改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涌现出了不少形式多样的思教课程,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欢迎。但是,仍然能听到一些“吐槽”:教师上课说教色彩较重、同学不认真听讲等问题。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多元文化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较强的承受力,应积极地干预及引导,引导学生合理应对多元文化,在有效鉴别的前提下科学选择个人价值取向,遵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开放与民主[2]。
(二)改革教育方法
1.更新老手段。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要着力创新方法,善于通过网络关注师生思想领域的新动态。主流思想舆论引导上,要继续保持和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利用校报、广播、校园文化活动等推进思想教育传播。2.掌握新手段。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充分用好新媒体这一新手段,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运用网络传播的方式和工具,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重点打造以微博、微信为重点的新媒体平台,用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3.全面客观地对思政课调研。分析当前思政课建设中的症结所在,探索建构新形势多元文化下的思政课建设体系,加快步伐推进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抬头率。
(三)拓展教育内容
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以本民族文化为主,兼容并济外来文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认可与弘扬,对民族精神进行深刻把握,倡导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性吸收外来文化及先进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2.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发展创新[3]。学校作为文化的生长点与文化整合的殿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文化进行整合及创造,加以选择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加强青年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
目前,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和优势。青年教师的言行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直接影响。青年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应当充分彰显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成为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坚力量。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和学生朝夕相处,最先了解掌握学生思想,最先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各高校应当按照建设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的要求,努力为辅导员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从而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三、结语
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一项专业性及复杂性都相对较强的工作,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因此,在实际改革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拓展教育内容及加强青年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等,促进多元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泓君.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综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8:18-21.
[2]邓翠桃.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改革[J].中国职工教育,2014,06:59-60.
【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荐阅读:
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12-18
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10-02
大学生多元文化教育12-15
多元化扶贫下文化理论11-15
多元化信息教育07-20
多元化的教育07-04
多元文化下初中语文06-02
多元化幼儿教育10-22
日本的多元化教育模式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