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2024-06-24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共12篇)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篇1

摘要:在当前社会条件下, 认真把握大学生的道德行为,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工作, 培养高素质人才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大学生的了解, 分析了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及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就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机制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对策

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 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苟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 师之惰”, 《三字经》中关于教育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为后人所传颂着。家庭, 是教育的启蒙;学校, 是教育的引路人。“人之初, 性本善”强调了后天教育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教师,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塑造学生品格上是如春风般润物细无声的。作为高校辅导员, 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 还要给他们健全而完善的人格, 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 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发现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结构残缺。父母离异, 父母一方死亡或一方再婚, 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忙于生计、外出打工, 孩子缺乏父爱和母爱, 极易导致未成年人性格孤僻、脆弱、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采取高压、专制和棍棒, 造成未成年人自卑、逆反、压抑、焦虑, 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父母对孩子过份溺爱, 百依百顺, 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 缺乏责任感、社交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3.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带来的新的家庭教育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农村征地而带来的“失地农民”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失地后因为素质偏低,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再加上家庭本来的经济条件尚可, 因此在拆迁赔偿中都赔到了多套房子, 靠着承租房子的房租也能应付生活, 因此一些家长索性就沉浸在牌桌舞场, 对孩子疏于管教, 也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面前往往灌输“我们家有好几套房子, 够你一辈子花的了, 读书成绩差点没有关系”的观念, 这对孩子潜移默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社会因素

1.不良的影视、录像、文学作品、广告等在消磨未成年人的意志, 起着负面影响;

2.来自网吧、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的影响;

3.校园周边各类商店违规经营现象十分普遍, 引发学生畸形消费。

三、学校因素

1.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

德育目标与学校受教育者存在较大的“坡度”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制定得过高、过全、过空, 忽视学生的年龄、心理, 实际的德育目标使缺乏社会生活基础的学生难以做到。而面对过高的要求, 也很容易培养这样一种学生, 即在学校里能按学校要求去做, 是“好”学生, 出到社会则按自己的要求去做, 从而形成虚伪人格。另一方面制定得过于笼统, 缺乏层次性的德育目标, 也使学生不能区分什么是道德要求和什么是道德追求, 导致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而无法落实。

2.德育方式上的弊病

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已经逐步摆脱了过去一味的训导、灌输, 过分地强调“外烁”, 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的弊病, 而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来落实德育目标。

四、解决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 学校要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

1.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作为德育建设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开设思想品德课、社会课、政治课、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在大学生道德学习和培养中要想取得大的成效, 要重视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己所不欲, 毋施于人”, 教师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为人师表。教师首先便是一本德育建设的活教材, 也是一本最易被学生品质内化的好书。“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能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观。二是教师在本职工作中, 要强调能用道德教育教学法把各种具体道德规范溶入到教学中, 诸如爱国爱民情怀、爱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具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生态道德、国际道德等内容,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征对性。做到既确立弘扬传统美德, 又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观。三是要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课堂内外都是德育的阵地, 家庭、社会、学校、学生、老师、交通、法律、伦理等等都能拿来作为话题讨论与教学的内容。如在课堂德育课针对性的教育与进行其他学科渗透相结合, 提高学生辨别能力;征对具体德育教学内容, 举行“道德两难”辩论主题班会;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通过这一实践活动, 学生体验了法律的威严公正, 法庭的严肃正规, 法官的责任重大, 律师维护正义的职责;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朗诵与学习活动, 如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片段, 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2.着力生活实践, 力求做得细致, 做得真实具体

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 从身边的事做起。对于大学生而言, 把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地转化为个人行为, 就要在并不很成熟的心灵不断加深认识,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得以体现。现在的大学生, 基本上是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独生子女, 生活在和平年代里, 生长的环境条件比较优越, 但比较缺乏自理、自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缺少为别人服务的公德意识。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工作抓得更细致, 更真实具体, 言传身教, 有时可以甚至可以设置情境使其身体力行, 感同身受。让他们不断加强自觉地用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实践自己, 辨别是非, 以善去恶, 在平凡的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构建和谐的育人氛围

当前中国教育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冲击下, 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大环境中, 泛滥的拜金主义, 人情冷漠, 急功近利等“精神垃圾”通过各种媒体, 各种不同的方式折射进校园, 影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因此, 净化校园, 在校园积极营造“讲公德、赞美德”的氛围非常必要。加强校园文明道德建设需把握以下几方面:第一, 因地因校制宜, 树立“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观念, 确定校园物态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第二, 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 以求有助于陶冶师生高尚道德情操, 激发向上进取精神、形成良好的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4.合理利用好科技传播工具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网络的大容量、互动性、隐秘性、易检索的特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许多青少年利用网络来浏览、求索自己关心的问题和内容。网络为扩大青少年的信息量, 提高学习兴趣, 促进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在网络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 网络也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如出现人际关系的疏离、网络攻击行为甚至网络犯罪行为等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 学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 学校与教师应该征对实例, 不断加强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第二, 学生网上道德问题要注重“疏”与“导”。第三, 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 搞好立体延伸, 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形成三者协调一致、共同对青少年网络教育的立体教育局面。

5.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目前, 存在着不少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从社会来看, 如各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 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 父母亲下岗、离婚率上升等问题的影响;从家庭来看, 家长重智轻德, 自身素质的不高, 道德水平的低下, 家教方法的简单等问题的影响。并且, 整个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复杂, 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我通过一些专家对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划分出的层次, 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任务,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 “预防胜于治疗”。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二是心理咨询与辅导, 是被咨询者的心理需要, 是有一定心理问题人的一种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疗, 即具有较严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专门心理治疗。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当然,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产生健康的思想, 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 家庭要提高认识, 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

虽然大学生德育状况喜忧参半, 但是他们毕竟处于道德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 发展水平低, 思维片面, 加之阅历浅, 容易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模糊甚至错误观点。教育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以身示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 家庭、社会更是重要的主导者。为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家长正确教育观念引导, 消除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 加大学校、家庭、社区、群团的协同性和互动性, 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总之, 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实现公民道德教育带有根本性的东西, 对公民道德教育内容的研究, 不能闭门造车, 人云亦云, 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 着眼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于推动我国公民道德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公民道德建设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养成教育, 那么, 我们将在孩子心里播下精神文明的种子, 让他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 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使他们成为公民道德建设成果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王玄武,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2]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宋长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出版.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篇2

随着社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壮大,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的科学专业素质也不断提升。但是受错位价值观念、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功利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却停滞不前。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思想道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首位,它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事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诸多的思想道德问题,有待于我们解决。

一 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状态消极

缺乏人生目标,缺乏政治热情和正义感,缺乏诚信,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的通病。生活始终处于一种无所事事、无所适从的茫然之中,游戏人生,爱国爱民被被认为是落后的思想,对祖国的荣辱兴衰漠不关心,对不正之风无动于衷。短短几年大学生活,除了无聊,便是无奈。

(二)自我认知、约束能力差

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道德意识弱化;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基础文明素质较差,公德意识不强。

二 造成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的消极影响

由于经济发展过快,社会上很多人都开始只注重利益,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错误的认为是人生存、发展乃至获得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通过各种途径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及人生价值观念,导致很多大学生拜金思想严重,生活奢侈。

(二)高校道德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各校长期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及科技素质的作为工作重点,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在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上,往往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不去进行实践,使道德教育过于简单抽象,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这些容易引起高校大学生的反感、使其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无法认同接受。部分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师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最有影响力和感染力,是学生们的榜样,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原则的负面影响下,有些教育工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倾斜,功利主义倾向比较明显,注重眼前的个人利益而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说话做事不负责任,忽略自身修养,师德形象不佳,对学生也产生不良影响。

三 如何改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

(一)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安排道德课程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组织对社会一些不道德的现象进行辩论,设置道德实践的模拟环境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思想道德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学校要全面发挥作用

学校应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通过校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以形成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使重视道德深入学生内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发挥教职员工在道德教育中的表率作用。培育有德之人,需要有德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人格品质对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好品德高尚的榜样;高校管理人员也要以诚信的道德为原则,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广大师生, 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积极带动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这样才能为大学生重视品德形成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建立校园道德制度体系

学校规章制度与奖惩措施要添加道德指标。明确道德评价的要素和道德评价的标准,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作为评价的基本要素,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等多种方式,综合测评学生的诚信度,使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形成科学的导向,充分体现道德价值的重要性。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评奖学金评优、入党、就业推荐挂钩,从制度上使大学生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确保大学生的道德底线。同时对一些大学生不道德的行为要批评,严重的可以给与取消评选奖学金资格、扣学分等处罚,以此提高学生不讲道德的风险成本。这样才能减少大学生不讲道德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的现象,重塑大学生在社会上的道德形象。

农村留守学生道德教育问题浅析 篇3

【关键词】留守学生;现状;成因;对策

一、农村留守学生现状分析

1.思想道德现状。①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社会经济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导致留守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离,衍生了许多诸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许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相背离的道德意识,多数留守学生存在追求享乐与读书无用的思想。②情感教育缺失。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很多留守学生存在着诸如缺乏自信心、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由于没有父母的鼓励和开导,找不到情感宣泄对象,导致性格孤僻。③缺少远大抱负。由于家长长年外出,平时缺少及时有效的督促和正确的引导,使留守生处于一种“自然”或“半自然”的成长状态,使其产生了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

2.生活教育现状。调查显示,留守学生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二是亲朋监护型;三是自我监护型。

二、农村留守学生现状成因分析

1.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西方思潮随之而来,而青少年学生道德标准模糊,无法准确判断是非曲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江湖义气等不良思想使农村留守学生的道德建设陷入困境。

2.家庭教育方式落后的影响。为弥补情感的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将物质弥补视为补偿孩子的“最好”方式,由此导致了家庭教育基本上都是以物质奖励为主,并没有从心理、情感和思想道德等方面对子女进行系统的教育。

3.学校教育不当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很多学校应试教育盛行,存在严重的“重智轻德”育人思想,学校重视学生的升学率,轻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学校与家长缺少沟通,出现了道德教育空白,学校不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思想行为表现,同样家长也不清楚子女在学校的道德行为表现,形成了农村地区留守学生道德教育缺失的不良局面。

4.校外同龄人的影响。初中生,特别是二、三年级学生的行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期望和社会接触,而校外正好有这么一批年龄和他们相仿的人群。这些人刚从学校走出去,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外出打工年龄较小,在家里不会也不愿种田,或小偷小摸或寻衅滋事。这些“问题少年”反过来又影响那些在校的同龄人,由此导致其成绩和品行出现不良倾向。

5.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目前,国家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采取市场的方式自主择业,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毕业即失业情况客观存在。长期以来,农村把升学作为跳出农门的重要出路,现在出现了变化,一些人就夸大了它的负面效应,认为书读的好,未必能找到好工作,甚至有时还不如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同龄人。由此,对学生的思想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三、对策思考

1.改变家庭教育方式

①杜绝单纯的物质教育方式。作为父母,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理念的引导,从根源上阻断导致孩子产生不良道德的因素,促进子女健康成长。②重视子女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在与子女的沟通过程中要注意其思想情感变化及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应,并对其进行正确的疏导,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强化学校教育引导

①改革现行教育制度。要从制度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弱化应试教育指挥棒作用,逐渐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机制,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其个性、气质出发,因材施教,把包括留守学生在内的所有孩子一个都不少地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关怀视野内。②要德智并重开展教育。学校要树立智育与德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彻底摒弃重学习成绩轻思想道德的传统观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③重视留守学生的情感教育。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联系方式等,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沟通联系;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对其进行情感疏导,帮助学生排解情感上的困难和疑惑,促进其健康成长。

3.增强社会关注度。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学生良好的成长氛围和教育监护体系。一是要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管理力度,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防止其受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让留守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三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M].湖北教育学院学报,第22卷(6),2005-11-22.

[2]张雪梅.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M].安徽农学通报,2007(l3).

[3]时伟,谢振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思考[M].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5)等.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篇4

一、何谓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作为一种新的道德形态, 与现实的社会道德联系紧密但是又有一定的区别, 网络道德要以现实社会道德为基础, 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延伸与拓展。网上行为的道德与否, 根源上取决于其自身的道德选择与道德观, 决定着它本身在网上行为的道德与否。网络道德也属于社会性活动的范畴。上网行为既然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那么必然要遵守和履行相关的社会网络道德规范, 用以保证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我们将其定义为: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的人们通过电子信息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准则。一般认为的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 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 调节网络空间中的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象

网络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给其发展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首先, 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 未经筛选直接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其中包含的色情信息、暴力信息对大学生产生巨大诱惑, 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发展的性成熟阶段,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极易被网络中的色情信息诱惑, 甚至产生不良的现实行为。其次, 大学生追求刺激和新鲜, 网络游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行为, 长时间玩网络游戏容易使大学生个人追求膨胀, 形成偏激的性格。再次, 电脑具有很大的辐射, 长时间暴露在电脑辐射之下, 不利于身体健康。

2、模糊的价值观

网络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网络充分体现了世界发展的特征。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在网络上主要表现为不同价值观念的传播和交融。网络已经成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念冲突交锋的主战场。知识结构尚未完善的大学生, 对网络中充溢的不同价值观念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而导致价值观困惑, 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3、审美情趣的娱乐化

网络文化的大众化趋势在给人们带来文化消费极大繁荣的同时, 也对经典文化的审美意境和深度意义进行肆意解构网络文化多是以感性文化形态出现, 网络中的感官愉悦刺激成了审美的表现形态, 而价值理性、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却被拒之网外, 这种娱乐化倾向很容易使大学生在快餐化、平面化拷贝化、恶搞化的狂热追求中陷入盲目被动文化消费模式, 进而因感官的娱乐消遣而将思想的意义放逐。

4、人际关系的疏远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 把交往空间从现实社会扩大到虚拟的网络社会, 把人与人的现实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沟通, 把人与人的互动变成了键盘与键盘的对话。然而, 情感的维系是以人与人的现实交往为基础的, 这种新式的交往方式大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现实交流, 影响了人与人的情感互动。许多大学生把网络交往当做主要的交往方式, 与同学和他人之间交流很少, 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

三、网络道德问题形成的原因

面对网络引发的网络道德问题, 不同的学科专家从不同的侧面追根溯源, 探究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法学家认为目前网络立法缺失, 网吧和网络市场管理混乱。心理学家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 侧重分析学生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的原因。社会学家则从网络虚拟社会特征出发, 探究学生道德失范的社会文化原因。德育专家和伦理学者则从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和学生道德水准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其原因。全面综合研究者的成果, 可以把这些原因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其中内因包括网络自身和大学生自身两个因素, 外因包括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大环境影响的三个因素。

1、网络文化的特殊性

网络文化是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之上的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信息文化。它是一种以计算机为载体, 以上网者为主体, 以虚拟空间为传播区域, 以数字化为技术手段, 为人类创造出一种新的生存方法、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等特征。网络文化的开放性, 使世界任何角落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呈现在上网者眼前, 这些巨量的信息良莠不齐, 其中必然包含大量错误、虚假、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 这些信息很容易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失去理性, 可以说网络文化的虚拟性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自身特点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和自我发现期, 自我控制能力和对事物的判别能力较差, 缺乏社会经验, 却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寻求刺激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网络迎合了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 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可能误导他们。另外, 大学阶段紧张的生活节奏、沉重的学业负担、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使大学生感到精神压抑, 他们急于寻求解脱, 多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在网络面前完全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 充分暴露了人类的劣根性, 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

3、学校德育滞后

学校德育滞后表现为:德育内容落后、空洞、抽象, 忽视现实矛盾, 脱离实际;德育途径单一, 主要靠课堂说教, 没有很好地利用家长和社会力量;德育模式单调, 主要是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相关教育的缺失和缺乏。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目标, 具体到学校开展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存在一定偏差。我们开设学生信息技术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应用能力, 而不是目前学生急需具备的信息素养, 使得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时无从选择、不知所措, 误入歧途也不可避免。

4、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复杂

许多家长为孩子配置了电脑, 接入了网络, 网络也覆盖到了大学宿舍, 而家长自己却不了解网络甚至根本不懂网络, 孩子上网的情况无法了解, 也就无法对其上网行为进行指导, 互联网已经变成某些网络犯罪形式的滋生地, 网络空间这个虚拟世界里隐藏着许多罪恶。同时我国网络立法不够, 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力度不强, 网吧管理混乱;网络生态伦理观念缺失;社会上一些流行错误价值观的影响, 如一些媒体、公司对黑客的炒作宣传, 使相当多的学生对黒客充满了崇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青少年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德育的问题, 它还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对策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 网络德育问题引发的行为必定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出现的网络道德行为必须引起重视, 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学校德育要主动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

调整学校德育目标, 以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主体性为主, 培养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 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积极探索合理的德育模式, 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 如建立专门的学校德育网站, 班级、个人网页;再次, 不断完善和更新学校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 关心学生的个人利益;建立一支适应网络化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 并吸收精通网络技术、心理咨询等知识与技能的师资作为网络辅导员到专兼职德育队伍中来。

2、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德育

协同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正如前面的归因分析,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德育问题, 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网络延伸了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拓展了德育的渠道, 增强了德育的力量, 但也增加了德育的不确定性因素。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 但学校仅靠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要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如呼吁家长采取措施控制学生上网, 帮助孩子选择上网的内容, 限制上网时间;要求社会从技术、法律和制度上提供援助, 制定网络的相应规范。

3、营造良好氛围, 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是一种以信息数码技术标识为精神“绝对值”的崭新生活方式, 是人、信息、文化三位一体的产物, 具有导向性功能、传承性功能、渗透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在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中, 我们必须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才能为网络道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发挥网络文化的教育性功能。首先, 以校党委为中心, 开设宣传主流文化的网站。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等一些正确、健康、积极的思想文化, 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 积极利用微博、论坛、即时聊天等网上交流工具, 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和辅导, 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再次, 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管理。对校园网的管理, 要严把“入口关”, 利用技术手段控制不良信息的渗透, 努力创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总之,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对大学生自身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严耕, 陆俊, 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

[2]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3]理查德·斯皮内洛.铁笼还是乌托邦——网络空间的道德与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4]李建, 谢泽源.网络时代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对策[J].江西教育, 2004 (13-14) .

[5]吴秀珍.对倡导网络道德、构建和谐网络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 2008 (2) .

[6]宋元林, 陈春萍, 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

大学生社会道德问题调查问卷 篇5

1、在处理你与他人的关系问题时,你的原则是:

A、先人后已B、利已但不损人C、先已后人 尽量兼顾D、只要利已 不顾他人

2、您最近有关住药家鑫案件及中南大学杀人等案件吗?

A、有B、没有

您对药家鑫案件判决结果的看法是?

A、判决过重应该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B、罪有应得

3、您觉得大学生道德缺失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多选)

A、强调自我,忽视他人B、功利性强,缺乏理想C、社会责任感淡薄

D、公德素养低E、亲和暴力、色情、赌博F、其他(可列举)

4、您认为大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大学生个人道德修养要求下降B、学校、家庭道德教育的缺陷

C、社会风气的侵染D、其他(可列举)

5、在你的心目中,一个人做到怎样的程度就算是有道德了:

A、正直正义的人。

B、只要不做坏事,做好自己本分工作的人就是了。

C、有良知就行了,谁还都能那么善良实在呢。

D、其他_____

6、您认为未来社会更会趋于哪一方向?

A、法治社会B、德治社会C、两者互补D、不知道

7、你认为目前你周围大数人的思想追求是:

A、利己主义B、功利主义C、拜金主义D、为国家做贡献E、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F、不知道

8: 你认为自己相对比较缺乏的是什么品德

①勤劳俭朴的品格 ②发奋求学的意志 ③拼搏进取的意志 ④自强不息的精神⑤乐观自信的态度 ⑥勇挑重担的品格 ⑦笑对人生的心态 ⑧昂扬向上的精神 ⑨知恩图报的美德 ⑩仁义孝顺的美德

9、作为大学生,你对个人信仰的看法是:

A、人要有信仰,有信仰才有道德B、不需要,信仰只是虚拟的,无用

C、可有可无

10、现在社会上对大学生“有文化,没素质”的观点日益流行起来,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A、社会上人们的思想观念不同了,环境导致

B、大学生盲目扩招,林子大了就什么鸟都有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相结合。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需要与时俱进,从多个方面推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一、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情况及形成原因

我国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进程中,大多数大学生对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充满信心,期待个人能为国家的发展献出一份力量,政治思想积极向上。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关注的,利用多种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多角度的思想教育,渲染以社会为主导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激烈,迫使大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促使他们形成平等意识、公平竞争意识、法制意识等良好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学生易出现唯利是图、道德败坏、拜金主义等肤浅的思想,一些大学生过分追求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甚至踩在道德底线上,做损人利己的事,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虽然教育部加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思想教育课时较多,但由于教育方式陈旧,内容索然无味、没有创新、时效性不高,大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听课。学校的思想教育内容停留于空洞的陈述,并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结合当前的局势进行探究。大多数大学生难以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得到思想的深化,对国家形势和社会发展局势的不了解反而会使大学生产生不知所措、茫然无知的感觉,产生读大学无用的想法,甚至盲目追求利益,丧失了基本的人生价值观,在社会价值边缘徘徊。

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探析

1.高职大学生的职业针对性较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工作态度、人际关系等具有积极的影响。高职院校应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使学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时,思想道德得到升华。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师资力量非常薄弱,造成了无人听讲、教师随意授课的状况。为了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教育的积极性,学校应加强”两课”的师资力量,培养专业过关、与时俱进、感染力强的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和明确的目标,从而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使学校充满正能量,激发大学生追求人生理想。

2.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以祖国荣誉感为重点,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增强学生理想信念为主要目的。教育学生在任何时刻,要坚持国家利益为先、个人利益在后的原则向祖国贡献力量,不做损害祖国利益的行为,形成兢兢业业、刻苦勤劳的良好道德品质。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全面教育,促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文艺领域和科学知识上全面发展。此外,应重视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疏导,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有中专、职高、普高、初中等学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不自信,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高或者本科院校的水平大相径庭,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认为就读高职院校是虚度光阴。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中学习知识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的重要时刻。处于这个时期的他们容易产生敏感情绪、心理承受能力弱,无法面对挫折,经常逃避困难。所以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在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的诉求进行教育工作,授课内容要深入人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触动。高职院校可提供思想心理咨询点,以便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引导学生走出困惑,进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思维模式中,将普遍的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到个人的微心理教育中去。此外,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利用网络信息和软件,收集学生眼中的道德标准规范,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整个校园中,引发大学生自觉规范的道德行为。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因而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从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和探求与大学生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实现个人价值,需要在思想道德、科学技能、体能素质等进行提高和储备,突破思想误区,走向成熟的思维模式。为今后进入社会,追求理想,参与到祖国经济建设而努力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张国柞.21世纪我国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理论动态,2001(3).

[2]王玲仙,郁云琦,黄道平.关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J].兰州学刊,2005(3).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篇7

如常遇到这样的学生:有的经常说谎, 欺骗老师、同学、家长或他人;有的经常小偷小摸或何不顺眼学习上作, 以致于假舞弊;经常损坏公物有的心理变态, , 破坏公共设看到什么都针专施;与同学有的对、老师“对着干任何人都不信”任;, 与人为敌有的学习无, 心思甚至, 对不感兴趣, 经常寻机找茬翻墙越壁网吧进, 游『社戏、录像厅出会上的“少, 幺毛深夜”拉帮不归;结伙还有, 打架生事的明里暗中, 谈与

情说爱……这些学生的行为, 严重违反了《中

问学生手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有悖于社会公认的正常学生的行为道德标准, 这些题◇行为常常被视为“问题行为陈珍的学生通常被称为“问题学”生, ”具。有这些行为学“问德一、题学生教师要”的行为有耐心, 要做到爱心暖人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生刘学的培需, 要一个过程和一段时间要改变这种长期养成的。坏作风教师不能、急躁坏习, 要惯, 』和实现目标的机会细心耐心地做工作;, 以期待的心态等待学生的要不断地给学生改正错误进如操改过, 之过急且要随, 就会失得其反时给学生一种。强化期待的意识如2000级的陈相。行“过把瘾同学对上”就坐立不安网已到了痴迷。眼看不的程度, 每周若不去到一个月就要道升学考试了, 我怎能让他再去网吧浪费时间?德起夜初越, 墙我偷下偷死摸命摸令去“。不我准知去道”后, 显可然他是却恼深羞庚半成教怒可, 不将几他天痛, 打他一又顿去, 了以, 解我“简恨直铁“不气成冲钢斗”牛之”恨真。育办公室谈心想一刀“宰”, 他还了他。不理我可我冷。我知道他还在恨静下来后把他叫进

我, 但我以极大的耐心, “厚着脸皮”给他道

歉, 好不容易才解开了他对我的“心头之恨”。后来我和他谈心后, 他理解了我的一片苦心, 我们并达成了协议:每周星期天让他去“过把瘾”, 只能一次。前提是不能耽误学习时间。当时他还立下绝不能影响升学考试的“军令状”。我做到了, 他也做到了, 升学考试时他以较满意的成绩顺利冲过了高中联考“关”。说实在的, 那时我非常担心, 生怕他误了大事。在陈相的身上, 我的耐心获胜了。“爱心”是打开学生心扉、发现“问题”的良方。老师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把学生当成朋友, 经常和他们谈心, 用“情”去感化他们;以“爱”去教育、转化他们, 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温暖, 即使是批评也是充满爱意和善意的, 这样效果会更佳。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吗!

二、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行导

教师应是能言善辩, 以理服人的人。因为大多数“问题行为”学生往往思维敏捷, 善于诡辩。他们一旦违纪, 总要找“理由”为自己开拓“罪责”。为此, 老师在与这类学生“较量”时, 要能言善辩且会巧辩, 在辩论中, 倾听他们的“头头是道”, 从中抓住破绽, 以不可抵御和无懈可击的说理, 分析说服他们, 使他们明辨是非, 改邪归正, 且要找准机会诱导他们的行为。同时还要善于抓住其“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 必要时应特意“夸大其词”地表扬, 让他们体验被表扬的滋味。因为这些“问题学生”时常感领略的是训斥、指责的“难受”。他们的学校生活往往是“风雨如晦”。若遇上某开明的老师拿着放大镜, 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 时时表扬他们两句, 且随时看重他们的长处, 他们会顿生自信, 陡然觉得“洗心革面”还为时不晚。于是他们也许会暗下决心, 痛改前非。因为人都有自尊字、自信、向上的心理品质。如张龙是我2000级的学生, 初三时因几分之差被分到了慢班, 他找过学校领导调班, 但未能如愿, 原因是他平时在老师眼里“问题多多”所以被老师拒之门外。于此他情绪低落, 沮丧不堪。作为班主任的我, 看在眼里, 怜在心里, 不忍心他从此消沉下去。我就抓住他在该班成绩是最好的这一点, 经常鼓励他, 还重用他当学习委员和班长, 让他恢复了自信, 并让他坚信在“慢班照样也能考重高”的信念。我要求他书写“慢班也能考重点高中”的历史, 时刻警戒他一定要为自己争气, 要为“慢班”争气。一年后, 他果然考上了重点高中。当时我在全班表扬他, 自己掏钱给他发了“奖”, 也建议学校为他发了“特奖”。他上高中以后, 学习成绩一直不错, “问题”也少了。我偶尔碰上他, 看得出他对考大学还信心十足。所以善于捕捉“问题学生”的闪光点, 也许是挽救了一个失足青年。教师还要善于察言观色, 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 透视和掌握学生心理, 巧妙地寓批评、表扬于辩论之中, 并注入教师的正确思想和激励信息, 使学生从善意的批评中改掉缺点错误;在诚恳的表扬中心悦诚服, 从而按老师的要求去改造自我, 完善自我。

三、加强道德实践, 促进问题行为的良性转化

实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也是矫正和转化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载体。由此, 必须加强道德实践。如何开展道德实践呢? (1) 开展各种有益、有效而又有针对性的活动, 并在活动中, 有意多给“问题行为”的学生去参与、表现和或得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意的体验, 进而促进“问题行为”的转化。 (2) 如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组织开展竞技竞赛活动, 让他们为班级、小组去争得荣誉, 当他们成功之后, 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于是, 他们的争强好胜就不会再展示在同学之间的打架争斗方面;针对那些单亲少爱的学生, 开展“与父母说说心理话”的书信交流, 或者“网上悄悄话”等形式的活动, 撬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了解学生的心理空缺, 从而寻机补偿。 (3) 在加强道德实践中, 教师要调动全班力量, 营造一个催人奋进, 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熏陶、感染学生, 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从前的行为感到自惭形秽, 以促进问题行为的转化。

四, 构建家长、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转变矫正“问题学生”

1、家长教子要严, 且要有方, 不能一味地宠爱孩子。

要知道“严”才是真正的“爱”, 那种娇生惯养其实是“害”。那些有所成就的人, 我想大多数是在“黄金棍子”下教育培养出来的吧。

2、在教育转变“问题学生”时家长、学校目标要统一, 步调要一致, 团结协作, 共同调教;

要加强联系, 互相补充。不能学校严, 家长松, 家长甚至姑惜迁就, 这样无疑是教育不好学生的。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 归还学生一片净土。

社会有关部门应协助学校,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特别是那些网吧、录像厅、电子游戏厅, 那里面的“电子海洛因”对青少年的毒害之深, 对那些不法经营者, 应该好好地整治整治。学校更应严禁社会上的闲散青年窜到学校惹是生非, 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 保留学校这块净土, 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高职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 篇8

一、高职学生上网面临的问题

1、甄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欠缺

如微信、陌陌等这样的网络平台太多,深受学生的喜爱,网络信息真真假假,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大学生都会尝试的对看到的信息进行甄别,往往虚假信息的诱惑非常大,导致大学生在甄别的过程中就陷入其中,扭曲了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伤害其身心健康。比如,有些学生想勤工俭学,就会到网络上查找一些招聘信息,不法分子就会利用这一点,发布虚假兼职信息,诱骗大学生。

2、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有限

高职学生的业余时间充沛,学习压力不大,很多学生不能够正确、合理的利用网络,高职学生离家在校住宿,远离家长的看管,经常会看到的一种现象就是大部分学生长期的坐在电脑前面玩网络游戏,无节制的沉迷于网络之中,为了游戏的升级会不吃不喝、不睡觉,造成金钱被浪费,时间被白白地流逝,对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3、业余生活单调迷恋网络

高职学生的学业压力轻,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导致大部分高职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后,很多大学生无所事事,不知道应该做点什么,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宿舍,选择坐在电脑前上网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种惯性,只要不上课,学校不组织活动,周末不回家,就会回宿舍上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耗在网络中,如果只是上网看看新闻、看看电影、查找资料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很多大学生会沉迷网络游戏,即使坐在课堂上上课也会惦记游戏,满脑子都被网络游戏侵蚀。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向

1、网络道德教育常态化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将网络道德教育开展起来,避免事后弥补,将网络道德教育常态化,辅导员可以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定期的开展学习,让学生在班会中针对网络道德问题畅所欲言,让网络道德深入每个学生心中。或者也可以集体观看与网络犯罪相关的法制节目,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避免网络道德教育的形式太单一,只有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提升了,才会在虚拟的网络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论,会更谨慎的甄别网络信息。

2、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化

每个人的网络言论都是自由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络平台对感兴趣的话题有感而发、畅所欲言,但这个言论自由是相对的,要在合法的前提下。那么到底合不合法,这时就需要有明确的网络道德规范,只有每名学生熟知道德标准才能规范网络行为,让学生一定知道什么网络行为不可行、不能做,只有学生约束了自己的网络行为,网络犯罪才会离学生越来越远。

3、提高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由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网络信息众多,鱼目混珠,真假信息都有,这就需要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进行甄别,一定要具有对信息的基本的判断能力。网络信息的发布者,紧紧受到网络道德的制约,这就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为了个人利益,随意的散布一些虚假信息,错误的引导大众。所以大学生在选择网络信息时,一定要擦亮眼睛,既要充分的利用有用的网络信息,也要能够甄别出虚假信息,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4、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

作为网络的受益者,每一位网络的受益者都必须承担起守护网络洁净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不遵守网络道德,不负责任的散布虚假信息,恶意传播网络病毒,利用网络手段犯罪,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是网络不再可信。作为网络使用者中所占比重最大的群体,也是受益非常大的群体,当代大学生必须遵守网络道德,诚信上网,对自己在网络上的发布的信息和发表的言论负责。

三、高职院校在网络道德教育的工作重点

1、重视网络道德教育

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最大、最广的群体,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定期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仅仅是辅导员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专业教师的参与。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责无旁贷,与此同时作为专业课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计算机教师可以在教授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同时,为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将二者放在同等的地位。

2、完善网络道德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于大学生频繁遇到的网络道德问题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事前预防避免事后弥补。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开展的网络道德教育实质上就是对其网络行为的一个引导,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不道德,让学生也参与到网络环境的维护中,共同创建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3、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

大学生上网利用的都是个人的业余时间,几乎完全在学校的监控范围外,他们的网络行为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个人的修养决定了在无监管情况下的个人网络行为。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修养,树立自己的网络行为准则,时刻的警示自己的网络行为。

4、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大学生的网络犯罪很多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生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网络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通常情况下,大学生都会认为自己的个人行为不能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辅导员在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很有必要,法律观念扎根于学生心中,警钟长鸣,才能够约束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具备熟练的网络技术,如果在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引导下,网络为他们带来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大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来满足个人的需要。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做起,在正确的网络道德标准衡量下,文明上网,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杨丹.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刘楠.关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9(2).

[3]王渊,丁振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引导机制探索[J].理论月刊,2012(2).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刍议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意义,内容体系,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 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 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 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 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 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 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 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防范于未然, 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 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 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 人生阅历尚浅, 思想相对单纯, 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1]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 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校区的急剧扩大, 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的到来, 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 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性

1. 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形成冲击。

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 这必然会反映到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 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弱化和扭曲现象。一些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不良倾向, 因此而出现陷入传销骗局、傍“大款”而引发冲突、校内盗窃、考试作弊等安全问题。

2. 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扩招带来校区急剧扩大, 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 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 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 外来人口增加, 素质参差不齐, 鱼龙混杂, 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2]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 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围绕高校校园的学校经济圈的形成, 少数学生在校园周边自主租房居住, 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的相对不足等, 都使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

3. 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网络化趋势给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网络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 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 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 心理尚不定型, 认识能力有待发展, 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会”, 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 各类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二) 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成批量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 中国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在特殊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1. 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 加之家长的过于关注, 使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进入大学按照惯性思维, 在交往与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平等意识”, 有控制和支配欲, 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 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发生争吵、斗殴和伤害事件。

2. 社会经验缺乏。

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辈和祖辈的双重呵护之下, 一直是“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家长们“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几乎没有自理生活的机会和经历, 导致社会经验缺乏。在离开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之后, 常常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必要的防范意识而陷入一些骗局或遭受经济财产损失。[3]

3. 心理素质脆弱。

独生子女长期在顺境中成长, 缺乏挫折教育的磨炼, 容易出现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为不善于人际交流沟通, 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措施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将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其涉及的内容很多,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 不要伤害别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 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而且要具备完善的人格, 各方面都应成为社会的主流和典范, 包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 善待他人, 用理智思考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这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义。

2. 不要伤害自己。

大学生应当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既要善待别人, 与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 珍爱生命, 有对社会、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 不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3. 不要被人伤害。

要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容易上当受骗, 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传授安全防范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卫能力, 尽量减少被伤害。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

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普法学法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形成法律意识, 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因为违纪违法而发生的安全事件, 可以作为案例在法律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团活动中开展讨论, 以案学法, 增长知识, 吸取教训, 促使大学生增强法纪观念, 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举动。

2. 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具体特点,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懂得感恩, 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人事件发生。

3. 加强社会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

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 学习了解社会知识;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文化课, 向他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相关知识, 以及应对流氓滋扰、群体纠纷的处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 防范和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被人伤害的事件发生。[4]

参考文献

[1]王从严, 霍军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 2008, (22) .

[2]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 2004, (7) .

[3]柏珂.独生子女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初探[J].天府新论, 2004, (6) .

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探析 篇10

1 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开展创业教育的紧迫性

1.1 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是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基础上, 传授创业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 使学生大胆走向社会, 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的专业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之中, 其本质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 怎样创业, 创业者应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业意识。创业意识主要培养创业者为什么要进行创业, 怎样进行创业的意识。其系统地介绍了创业意识的基本立足点, 即为为什么要进行创业。同时也介绍了从事创业活动的积极情绪和态度定向、对创业活动未来奋斗目标应有的信心、对创业活动和实践所形成的认识、看法和见解等, 深入到创业的各个面, 详细介绍了怎样进行创业。二是创业知识。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专业知识是通过长时间的学习, 形成特定的知识构成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去。管理知识是从事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综合性知识是发挥社会关系运筹作用的多种专门知识, 其中包括政策、法规、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际交往、公共关系等。三是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包括创业者自身的能力以及所拥有的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两个方面。创业者自身的能力是指创业者的专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2 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

2.1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业教育定位存在误区。目前大多数高校仍将创业教育定位在“实务”教育的层面, 而忽视理论层面的指导。诸如“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设计活动”这类活动数不胜数。而这一创业教育定位很容易带来一个后果:广大致力于创业的学子, 空有一腔热血, 而在实际的践行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创业成功只是少数精英创造的奇迹, 普通大学生只能望尘莫及。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 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2) 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由学工处、就业中心或团委负责, 这几个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难看出国内的创业教育仅被当做工作部门来对待, 其职责主要是指导大学生就业, 而没有把育人工作这一块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内, 造成了创业教育的一大缺失, 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3) 创业教育课程类型单一, 且以选修课为主。国内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以入门基础知识为主, 其丰富程度远远落后与欧美发达国家。同时这些创业教育课程所受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仅被列为选修课。

2.2 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探析

(1) 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多层次发展创业教育。一方面, 形成以“人人都是创业主体”的核心观念, 并辅以开展各种以创业为主题的创业教育活动, 创设“模拟公司”“创业角色扮演”“创业竞争”等特殊教学活动, 充分地把高校学生纳入这一体系中, 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同时, 为促成学生创业意识的觉醒与激情的高涨, 要充分利用诸如校园网络、广播、微博等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 树立成功典型, 推进高校创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 在注重传统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 要注意在此基础上开展普及型创业教育, 然后在普及型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对部分创业意愿强烈且具有创业潜质的大学生开展精英型创业教育, 实现创业教育由大众化向精英化的分层发展。

(2) 促进创业教育专业化发展。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就是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创事业的意识、精神与技能的教育观。这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既能满足缺乏专业引导而又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 做到因材施教, 培养了专业性人才, 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 针对社会上存在的“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 但最终真正的创业者仅占1.94%” (教育部2012年8月份公布的一项数据) 这种现象, 高校应该积极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比如采取恰当的“入学测试”进行筛选, 以保证生源的质量。高校还应该积极地学习欧美国家在创业教育的经验 (目前国内大家比较认可的创业教育应该是联合国劳工组织与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的国际创业教育合作培训项目KAB (Know About Business) ) , 并结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 采取一系列措施, 如在专业的设置上, 高校可以以满足某一特定经济链条的创业需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加大创业教育专业的研究力度, 着力于地方性服务为主, 切实体现以人为本, 为学生提供高效的设备、师资等教学资源, 并形成具有相应学科设置的教材。在课程体系上, 创业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分为四大模块, 即:创业意识模块、创业知识模块、创业能力素质模块和创业实务操作模块。[2]在教学环境上, 高校应该尽量创设和鼓励创业的氛围, 给予学生校内创业的政策支持。

3 结语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改变了受制于严峻就业形式这一状况, 且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地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提高了高校学子的市场竞争力。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理论的发展和践行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但是创业教育一定能够走向专业化、普及化, 其成效也会逐步体现, 为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1) :87.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

目前高校多次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学生恶性事件,自杀、他杀、毒杀时有发生,如2013年4月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发生等,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迷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与及时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包括思想、政治、法制等内容。而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是教育学生怎么认识生命、怎样看待生死、怎样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同时引导大学生探讨人为什么活着,人的生命有什么意义,人的生命价值在哪里。生命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道德、社会公德等综合性的教育,这些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不可少,所以说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回应

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处在探索建设阶段。大学生生命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尊重个体、发挥个体才能和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注重的是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关爱生命,时刻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不仅和十八大报告内容相一致,更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时代回应。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诉求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延长”大学生的实际生命时间,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步入社会时会积极面对竞争与压力,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生命意义探索和人生价值探索中去,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层次。生命教育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生命空间。人是社会存在的个体,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但关注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时,还积极地把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生命价值投入到集体中去,投入到社会价值中去,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社会价值。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迷茫

调查报告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最关心的是择业能力的培养,找到好的工作时心情愉快,男生追求有利于自我发展的职业,女生追求安逸的职业。”[2]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大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考虑的是生存下去,而不是如何生存的问题,人生理想与目标更趋向于世俗化与物质化。甚至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大学生把别人的生命当作草一样践踏,近几年校院里时有发生大学生伤人恶性案件。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二)学校生命教育薄弱

我国各级学校的生命教育处在教学的边缘地位。在教学内容上大部分的学校将生命教育看成是预防学生自杀的生死观教育或是提高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教育,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在师资配备上,许多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由学校的一些其他课题老师兼任,没有专业化、专职化的老师,系统性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传播,从而限制了生命教育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方法、教育纲领、书本教材和教学内容上要求不一致,进而不可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处在各自摸索的阶段。在实践教学中,总是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阻碍,许多课程和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阶段,而无法付诸实际行动,使得学生生命教育不能有效实施,制约着学生生命教育向着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

(三)家庭生命教育认识不够

当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家庭教育的家训。父母对子女的爱已经被社会的发展所异化,随着科学技术与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知识与技能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分数高就能搞定一切,这是家长普遍的心愿。家长在对子女要求高分数同时,忽视了他们的情感、关爱、个性发展。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产生了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和躁动,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产生困惑;独立意识的增长会产生强烈的排斥性、产生孤独感,一旦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就会到虚拟的世界中寻求自己内心的慰藉。思维层面上,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步入成年,但是在思维问题上还是显得不成熟。常常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对某些问题的评价或者看法,也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本质。在思考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思维的僵局,甚至由于不能自拔走上生命的不归路。

(二)市场经济的冲击

市场经济带来了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使得每个大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加,他们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充满困惑与矛盾。假如这些困惑与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遗留在大学生的内心里面,不仅会造成大学生人格的分裂,还有可能形成生命的异化和人性的扭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加之西方多元化思想的宣传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讲,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困惑和矛盾冲击,有的甚至认同西方的意识形态,在这样复杂的情感纠结中,许多大学生产生了认识的困惑和生命的焦虑,他们的人生价值和生命信仰正在逐步瓦解。

四、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一)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体系

“生命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生命展开的时空场所,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行动,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教育的网络体系,才能发挥其积极的效果。”[3]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它任何组织、任何外人不可替代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采用“爱”的教育,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健康的意识,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学校是学生系统地接受全面教育和培养的场所,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认识和思考,构建思想教育、校园文化、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模式。

“环境育人”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马克思也认为个人在相当程度上由他们的生存环境塑造。要做好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必须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全社会要倡导社会文明,净化社会环境,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仁爱的社会,能体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创新大学生生命教育形式,拓展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不是单一的说教式的方式,需通过切实的生命教育活动,不断创新生命教育形式,拓展生命教育内容,才能优化大学生的生命状态,调动大学生的生命活力,强化大学生个体保护和珍惜生命的意识,增强驾驭自身生命和人生命运的能力。敬畏生命、珍惜自我。“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贵贱之分,都是无价的。对待生命,事无巨细,都应心存敬畏。”[4]而只有畏惧生命,才会珍惜自我。要充分利用生命知识讲座、生命阅读活动和生命主题班会等活动向青少年传递全面系统、实用的生命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例如,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的9月1日中小学生开学日,中央电视台给电视机前数千万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以巨大的事件和典范人物为课堂内容,形象而不死板,生动而不做作。它抓住了生命教育的最好时机,让学生对生命价值进行了重新思考与认识。经历了四川大地震的沉痛,经历了百年奥运的辉煌,经历了生离死别情感的磨练,经历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洗礼,大学生在自己的青春成长中,已经真切地接受了一场生命教育的洗礼。

参考文献:

[1] 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 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真与实施[J].上海教育科研,

2002,(10).

[3] 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3).

[4] 张之沧.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M].上海:上

如何教育“问题学生” 篇12

说来有趣, 给我带来启发的是一部叫做《G.T.O.麻辣教师》的日本漫画。书中的主人公鬼冢英吉在当教师前是一个所谓的“暴走族”, 经常和别人飙车、打架。当了老师之后, 因为率性认真、敢于质疑权威, 甚至有暴力倾向而显得与其他老师格格不入。但是,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合格的老师却深受学生喜爱, 不但收服了一帮问题学生, 还挽救了这些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危机。

以前我一直把这部漫画当作一种笑料和对僵化的教育的讽刺。可是仔细想想, 为什么学院派出身的老师去却常常教育不好“问题学生”呢?而且这个问题在现实中广泛存在。这要结合老师产生的渠道来看。可以这样说, 受过高等教育, 从师范院校走出来的老师们都是曾经的“优生”。当他们接触到被称为“差生”的问题学生时, 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本身无所谓对错, 但是在教育活动中, 如果不加注意地表达出来, 就容易给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也就是学生经常说的某老师喜欢摆架子、卖弄学问的现象。本来, “问题学生”成绩就不好, 老师们所谓的卖弄学问就会使他们产生“老师和自己根本没有共同语言, 不是一类人”的想法。如果他们对老师缺乏最基本的认同感, 那么教师也很难在他们心中树立威信。

我就吃过这样的苦头。刚毕业从教的时候, 恨不得把知道的所有知识马上都倒出来显一显。结果那帮“小子们”说我“装精”。于是, 我意识到要让他们好好学习, 首先要让他们认同我。在他们说我“装精”的以后几个星期里, 每逢体育课我一定下去和他们一起打球, 让他们在户外活动中接纳我, 让他们觉得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喜欢活动, 虽然我的球技很糗。紧接着, 在班会课上我经常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在上课时我发现他们对某个问题很好奇, 我也会多花一点时间进行讲解。渐渐地, 全班学生, 包括那帮“问题小子”逐渐接纳了我。“问题学生”对我也似乎多了亲近感, 而我对他们的管教, 他们也愿意接受了, 教育效果也好多了。

所以, 教育“问题学生”第一步是, 教师要放下架子, 要让学生对你产生认同感。

这些“问题学生”最让老师头痛的可能不是逃课或不遵守课堂纪律, 而是教育他们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的一副蛮不讲理、不合作的态度。比如, 一次我班的一位学生又和老师上课顶上了:

老师:某某同学, 你在上课的时候怎么老是讲话?

学生:我讲话了?没有啊!

老师:你刚才明明回头和后面的同学讲了好一会的话, 还说没有讲。

学生:我借张纸巾, 感冒了, 我要擦鼻涕。

老师:上课好好听讲, 不要做其它的事!

学生:擦鼻涕又不是其它的事!

老师:还顶嘴!站起来!

学生:我又没犯错, 为什么要站起来!

结果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直到我被班长叫了过去, 把那个“问题学生”请到了我的办公室, 那节课才得以继续。到了我的办公室, 我问:“知道为什么要你到我这里来吗?”这个学生本以为下来会挨顿批评, 脸上表现的都是不服和抵触的表情。我边说边从我的抽屉中抽出几张纸巾递给他。我这个递纸巾的动作让他迷惑了, “什么啊?”他说。我说:“你不是要擦鼻涕吗?我知道你的纸巾用完了, 这几张至少可以对付到下课。”他愣了一下, 然后接过纸巾。紧接着我又说, “你不能影响老师上课啊。”在我的意料中, 他不承认自己影响了老师上课。我说:“刚才上课中断的那几分钟算什么呢?老师知道感冒流鼻涕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 但老师在说你的时候, 你就听着, 如果听得不舒服或觉得老师说得不对, 你可以下来跟我说……”就这样, 这个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不该和老师顶撞, 并且事后还向老师道了歉。我觉得这个事件的突破口在于学生知道了老师关心他感冒流鼻涕。因此, 在教育这些自尊心比普通学生强的“问题学生”的时候, 一定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到你是在关心他。

还有一次, 一个学生几乎是旷了一整天的课泡在网吧里, 下午快五点的时候才回到学校。我生气极了, 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旷课上网了, 而且这是他第一次胆敢一整天都旷课。我把他拉到办公室, 刚要发火, 却看见他的手在肚子上摸了一下。我忽然意识到, 他中午肯定没有吃饭。于是我问:“你中午没吃饭, 现在不饿吗?”“刚才有点, 现在还好。”我知道这帮“臭小子”有到死还嘴硬的毛病, 就说:“我给你点钱, 你吃点东西, 回来再‘教训’你!”他不动声色地接过了我的钱, 出去了。当时我心里对他会不会回来没有底。因为这次他回学校是因为没有钱了。拿到了钱, 他会不会又跑到网吧去呢?欣慰的是, 十分钟后他带着一张油嘴回来了。我狠狠地批评了他。这一次他出奇地乖, 老老实实地站着一动不动。到现在快一个月了, 他没有再去过网吧。

因此, 教育“问题学生”第二步是,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在关心他。

我班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 被称为“睡仙”。在教室里要么你看不到他———逃课了;要么坐在教室里只会做一件事情———睡觉。书和作业本被口水打湿是经常的事情。我也在想, 他怎么这么能睡?后来, 跟他家长联系后才知道, 他本来是个成绩很好的学生, 还擅长绘画和弹古筝。后来迷恋网络游戏, 经常整晚泡在网吧里, 成绩也下去了, 同学也疏远他了。我决定不能埋没了他的才华, 于是提拔他当宣传委员。决定一宣布, 班上一片哗然。学生们怎么也想不通, 通常成绩好的学生才会当班干部, 怎么这个每门功课不及格、旷课还上课睡觉流口水的“睡仙”也能当班委。当上宣传委员, 甚至就连他自己也感到好笑。我告诉他, 老师听说他的画画得不错, 想让他负责班里的黑板报, 所以就让他当宣传委员了。他很高兴地接下了工作。可接连下来的两天, 后面黑板报一点动静也没有, 我催他, 他说在纸上打草稿, 还拿出来给我看。黑板报不好可以随时改, 他还要打草稿, 看来他是真的很重视, 我暗自想到。第四天早上, 我一进教室就被后面的黑板报吸引了, 他不光画画得好, 还有手好字, 连我这个班主任都汗颜的好字。我提议全班为他鼓掌, 他居然腼腆得不得了, 说他的几个好哥们帮了他的, 不光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这小子竟然还能调动其他的人!看来他还有着一定的组织能力!我很庆幸这个人没用错。从那以后, 这个学生渐渐没有旷课了, 上课也有精神了 (虽然偶尔还是会睡得流口水) , 还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他的家长对我十分感激, 说在我这里他的小孩像变了个人, 还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问题学生”教育的第三步是, 让“问题学生”的优点也能有得到展示的机会。

上一篇:《公司理财》课程下一篇:农村文化素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