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问题(通用12篇)
大学生诚信问题 篇1
大学生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学做真人,诚信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用积极、理性的心态分析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并从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这一层面出发,深入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可行之道,必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为了客观准确地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笔者随机抽取了所在学校的1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经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以下一些诚信缺失现象:
(一)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60%的学生承认曾有过作弊行为。实际上,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少数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在本次调查中近8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写论文时拼凑现有论文或直接抄一篇。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日趋严峻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本次调查中近50%的学生表示在填写简历时会随意夸大或略有夸大。
(二)信用意识缺乏。
一是骗贷逃贷。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20%的学生表示在申请困难补助时会虚报自己的真实情况。对于还贷问题,近3%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二是拖欠学费。虽然不乏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每年交学费时,总有一小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
(三)人际关系淡漠。
据报道,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学生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以上只是大学生缺少诚信的主要表现,在一些日常的小细节上,如:上课代签到、编理由请假、逃课等,也可以看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出现上述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部环境欠缺。
从社会大环境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经营者在利益驱使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现象,经济生活中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缺失必然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
(二)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目前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引发出两种恶果: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没有情感教育,则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的情感,谈何诚信?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
(四)自身主观原因的影响。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其次,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五)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又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通过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解决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传统的道德教育着重于道德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主体认知的内化,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难以发挥自我塑造的作用,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既要有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这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和基础。诚信教育必须综合考察大学生诚信素养形成、发展、改变的诸多因素,努力探索大学生诚信素养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逐步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切实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持续开展诚信教育。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改变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德育课程以分数论英雄,淡化德育课程,把德育变成一门普通的文化课的思想倾向,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入人文精神,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步。
(二)以树立良好校风和学风为目标,努力营造诚信氛围。
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关键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在这样一种舆论力量的作用下,大学生的诚信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着他们的行为。高校各单位、各部门要妥善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职员工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社会和大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大学生;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生干部评定评选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将诚信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诚信教育大环境,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以建立高校学生诚信网络为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全社会的诚信机制是客观要求,所以作为“社会风气引领者”的高校应建立网络化的立体诚信教育和评价体系,不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拓展工作空间。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入现代网络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渗透,搭建网络化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是大势所趋,也是工作的需要。应从建立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的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入手,把通过对个人诚信,如身份证、户籍、家庭背景、居住地、基本经历、学习成绩、各类素质表现、助学贷款、曾获得荣誉和处分、特别记录、就业情况等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并以此与各类评奖评优、就业等挂钩,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团支部班委会评议、学院评议和学校评议等全校广泛参与的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也不可能照搬。我们要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大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31, (3) :304-307.
[2]刘俊英, 田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建[J].党史博采 (理论) , 2007, (4) :50-51.
[3]苟加明.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3) :181-195.
[4]钟念军.大学生诚信教育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 (6) :172-174.
大学生诚信问题 篇2
﹛您是: 男□女□,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1,您认为自己是否诚信?A是 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B基本是,视具体情况而定
C诚信与我无关D其他(请填空
2,您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诚信情况?A很好,不值得担忧B一般,不诚信
只是个别行为C较差,较多人存在不诚信行为D很差,前景值得担忧
3,您对诚信问题?A很重视B 一般关心C无所谓D 其他__________(请填空)4,和他人交往时,是您否看重对方的诚信?A十分看重,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B比较重视 ,但不是决定条件C无所谓,大家开心即可D其他_________(请填空)5,您是否经常对您的朋友说谎?A经常B偶尔C从不
6,平时考试时有作弊的习惯吗?A.经常有B.偶尔有C.没有
7,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多选/填空】
A.大力弘扬诚信之风B.建立个人诚信档案C.开展诚信讲座D.领导家长以身作则8,您认为,造成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什么?A、社会风气造成的B、缺少宣传和教育C、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观念D、自我意识太差
9,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您会对您的家境情况?
A.如实说B.大肆渲染C.基本上照实说,稍微有点渲染
10,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在学校里建立“个人诚信档案”?A没有必要,完全属于作秀行为
B有必要,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约束其行为C无所谓,可有可无D其他
11,大学期间很多科目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写论文,您作为学生通常是?(单选题)
A全部个人完成B大部分自己写,只引用少量资料中的语段C大量引用资料
中的语段D用别人的文章拼凑E直接抄一遍
12,你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多项选)*
A.自律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B.家庭教育的缺乏,家长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
到家里,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观C.学校教育的漏洞,学校专注于学业的学习,忽略
了学生的人生观培养D.社会上拜金主义,钱权主义等恶习陋习风气严重E.政府对大学生诚信观方面重视不够
大学生存在诚信问题的因素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因素
一、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2个方面: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含义主要是讲为人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做事要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但有的大学生却不懂得这些道理。
1.拖欠学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高等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就更显得相形见绌。经国家行政部门批准适当收学费本是正常的事,可有的学生拿着父母给的学费不按时上交学校,买名牌服装、逛街、请客、上网等花掉了,而没有钱上交学校了。
2.考试舞弊
考试作弊的手段有带夹带、递纸条、抄别人的试卷或请人替考等。个别的现象并不足以使人大惊小怪,可怕的是如今的高校校园里,作业抄袭成风,考试舞弊比比皆是。把复合型人才的理解片面化,认为只要懂计算机、会开汽车、懂英语、懂法律知识,就算是复合型人才。于是加入“考证热”的队伍,而把自己的专业学习搁置一边,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时,也只有舞弊才能及格过关。更有甚者,为了多拿几个证书,自己没有水平,请人替考,还美其名曰“:合作经营”,即他出知识我掏钱。
3.履历不实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严峻。于是有的毕业生在自我推荐上狠下工夫,弄虚作假。具体表现在填写推荐表时“避实就虚”,把不利于自己的资料省略掉,夸大其词地介绍自己;有的把子虚乌有的获奖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资格证书克隆出来,变为己有;有的故意曲解“双向选择”,在与单位签约时,尽管所找的工作不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签约了。一旦找到更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不管原来的合同是否到期,还是一走了之。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诚信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期,受到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和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在加上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诚信失范的现象,这些对大学生有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一)企业的诚信问题
大学生假期勤工助学被欠薪酬的事件经常发生。根据劳动部门的有关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是正式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在校生参加勤工俭学不受《劳动法》保护。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性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同时也有一些商家居心不良,钻法律的空子,使得大学生上当受骗事情频频发生,这样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
(二)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功利化导致社会诚信文化的缺失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正处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制假贩假活动猖撅,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广告满天飞,商业欺诈,商业贿赔,偷税漏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弄虚作假等现象展屡发生。
(三)社会信用体系的薄弱
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阶段,受市场经济利益杠杆的负面影响,不仅在社会上而且在高校内部也存在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如近几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口号下,一些学校办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教育管理部门也是“利”字当头,各类评估中弄虚作假,后勤采购出现“黑心棉”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教育者不仅对教育中的虚假行为习为常,并且自身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其是近来不断揭尽的学术腐败,从侧面放映了教师素质的下降,所有这些对一个大学生品德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影响,使他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产生怀疑。
三、离校城信教育的滞后和缺陷
在对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教育培养上,高校无疑应该主阵地。然而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方面现滞后,这主要包括高校诚信理论教育的滞后和诚信机制的不健全。在诚信机制方面,由于国内许多大学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替的系统的大学生诚信机制,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的管理、规范和约束,使得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高校道德教育本身存在问题的影响
1.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道德教育又是育人的重要环节。诚信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因而诚信教育没有也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2.道德教育的形式与效果背道而驰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不可否认家庭、社会以及同辈群体等的潜在影响,在现代社会,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然而多种教育渠道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反而经常出现效果的互相抵消,使诚信教育缺乏一个必要的生存土壤。
(二)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往往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道德作为纯观念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这些使学生无法找到道德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无法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和思想的共鸣,也就无法认同、接受。
(三)教育体制过干单一
当代大学生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可以说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积弊的总爆发。现行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虽然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面临粉升学或就业等压力,学校偏重于认知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关注甚少,德育教育往往留于形式。二是在既有的德育教育方面也存在不少缺陷。方面德育教育存在教条化、空洞化的倾向,缺乏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另一方面德育教育常与政治教育结合在起,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谈,弱化了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此外,对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研究、探索不够,缺乏创新性。德育教育的弱化,必然会产生诚信问题。
四、大学生自身的缺陷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事实证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人们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已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墓础和标志。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大学生认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得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拿到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才是硬的,误以为这些外显的“硬件”越多,就越有竞争力,而诚信这种与今后工作无关紧要的内隐的软件,则是可有可无的。虽然有时也能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但由于经不住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思想的影响,价值观念受到冲突,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惑,学业与就业等的诸多压力,使得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就更谈不上把诚信作为自身人格健全的裕要了。
(一)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通常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过度溺爱、教育、保护,导致他们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贵任惫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粉自私自利的心态,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对老师、对他人、對学校、对社会的要求高而多,对自己的要求低而少,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贵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是为了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大学生自身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虽然思维敏捷:普于接纳新生事物,但他们世界观不成熟、不稳定,价值取向偏颇,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上良荞不齐的现象难辨真伪。因此,在来自社会各方面思想的多元碰扭,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困惑,学业与就业的诸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们无所适从。他们一旦受到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冲击,就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奉行实用主义至上的原则,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很少考虑自己的社会资任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大学生诚信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应该引起全社会普逸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分析其因素的甚础上,尽快找出应对此危机的良策。高校、社会,还有我们自身,都应该成为守信之人,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肖宜宁、应巧推,《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6
[2]许辉、《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党史文苑》2006.4
[3]舒服华、《大学生诚信饮失与重建》,《科技创业月刊》2005.6
[4]廖智君、大学生的诚信危机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浅析大学生诚信问题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实际上, 在古人那里, “诚”与“信”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的名词, 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诚者, 信也”、“信者, 诚也”。《礼记.中庸》中说:“诚者, 天之道, 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而得, 圣人也。诚之者,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果能此道矣, 虽愚必明, 虽柔必强。”可见“诚”在古代就被认为是人之本, 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而“信”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条件和手段。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是调节个人和社会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在当代中国, 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原则,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尤其对当代的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必要性
(1) 提高诚信意识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根本要求。诚信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大学生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的自我提高, 达到言行一致。一个人只有长期地以诚待人处世, 才会形成诚信的人格;具有诚信人格的人, 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才能实现事业的成功。
(2) 提高诚信意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儒家诚信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为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加以扬弃, 树立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现代社会诚信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诚信观。我们只有把握住这个主线, 才能有明确的前进方向, 使我们的思想意识紧跟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
(3) 诚信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社会, 需要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进一步提高。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学会与别人合作、与别人相处, 用我们的诚信去打动和感染别人。
(4) 诚信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拓宽就业市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式下, 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有些大学生投机取巧, 用不正当的手段弄虚作假, 更有甚者随意毁约而不履行义务, 严重损害了公司利益和学校名誉, 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市场。
2 大学生当前的现状及主要原因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 我国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氛围。然而, 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之下, 某些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有所下降,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的失信;二是思想道德的失信。关于科学文化的失信, 主要表现有: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 考试时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数去作弊;一些学生为了毕业找到好工作,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各种假证件、假材料;一些学生为了得到荣誉, 去抄袭别人的学术等。关于思想道德的失信, 主要表现有:个别学生违背信贷诚信, 用各种手段骗取贷款后恶意逃债, 给银行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一些毕业生随意毁约,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和用人单位的利益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既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
2.1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客观原因
(1) 历史的因素。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的官场作风, 使得一些人虚伪和善变,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言行不一。这些封建社会的恶习, 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 进而影响到现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2) 教育的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而我国的教育方式和体制并没有适应这种变化。现代的大学生思维敏捷、活泼爱动, 而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说教为主, 缺乏情感的教育和引导, 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问题,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诚信观。
(3) 家庭的因素。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 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行为, 父母的行为准则、处世态度以及道德品质会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孩子。因此, 父母的言行一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4) 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 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打乱了原有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激发了人们的物质欲望, 影响了人们的诚信意识。
2.2 大学生问题的主观原因
(1) 自身修养不足。大学生的人生阅历不够丰富, 面对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 可能会不知所措而随波逐流,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淮南子·说山训》说:“兰生幽谷, 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 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 不为莫知而止休。”这些话告诉我们, 君子要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 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加强自身的诚信道德修养, 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 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把“言必行, 行必果”作为我们的行动准则。因为, 人们看中的是一个人的行为, 而不是一个人的言语。其次, 要有宽容之心。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 每个人的个性和爱好各不相同, 我们要以宽容之心去看别人的缺点, 不要用挑剔的眼光去 (下转第20页) (上接第15页) 看待别人。否则, 就会陷入苦恼之中, 无益于自己, 无益于别人, 也是无法取信别人的。
(2) 自身学习不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诚信史, 诚信思想从春秋战国开始逐渐变得明确, 先秦思想家已经非常重视诚信意识。我古今中外的圣贤之士, 无一例外地重视学习。孔子说:“吾十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孔子认为, 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同理, 我们要努力学习古代优秀的诚信品质, 并在新时期加以扩展和补充。另外, 我们也应学习外国优秀的诚信思想为我所用, 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
3 提高诚信意识的主要措施
(1) 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是促进和提高人的诚信意识的重要方面。因此, 我们要在全社会进行诚信道德教育, 把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思想和要求不断灌输给大学生, 让他们知道哪些事应该做的, 哪些事不应该做的;哪些是必须支持的, 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哪些是善, 哪些是恶等。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意识。
(2) 正面教育, 积极引导。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并不是自发形成的, 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加以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形势下, 一些腐朽的拜金主义利已观, 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等宣传工具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 躬行实践, 从自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我们在社会生活中, 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为一个有诚信道德的人,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 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 加强高校的诚信教育
高校, 是大学生学习工作的场所, 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最重要的环节, 做好高校诚信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要以身作则。老师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 要通过自己的言传与身教去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德规范。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倡导老师不仅要言道德, 更重要的是行道德。《论语.子路》中,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可见, 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只有在教育中以高尚的品行和言行一致的行为来教育学生, 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2) 高校应积极开展以诚信道德为主题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诚信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
(3) 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诚信机制。当前,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需要用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首先, 要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载入档案, 使大学生在校园中培养和提高诚信意识。其次, 完善学校的奖励机制和规章制度。目前, 高校的奖励机制和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使得一些学生钻空子, 在校园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 加强高校的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总之, 大学生的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傅世放.研究生道德素质培养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9.
[2]唐贤秋.道德的基石[M].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4.1.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论文 篇5
论文摘要]面对高等学校在诚信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文章指出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高校道德必须关注的一个新课题,并深入分析了大学生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各种举措,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问题 分析 对策
诚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身处当代,作为许多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我们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诚信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关键时期,在丰富大学生科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应该抓好诚信教育。当前,高等学校的诚信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履历“掺水”或造假;不履行还贷义务,故意拖欠助学贷款;个别毕业生就业意识淡漠,毁约现象时有发生;在网络虚拟的非诚信现象屡见不鲜。虽然这些不诚信现象的出现与社会深层次的原因有关系,但归结起来都与大学生本人的诚信教育息息相关。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杜绝这类不诚信现象的出现,就成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缺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家长、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许多家长往往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子女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在评优、入党、争先进、推免等活动中还是经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加以衡量。更甚者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做一些撒谎、虚伪的事情,某些教师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比如高校的某些奖项提前内定、抄袭他人科研成果、雇用他人代笔撰写论文等,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着不良的示范作用。
2.制度和诚信体制尚需完善。一个人能否确立诚信的价值观,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更为关键的是制度的完善。当前的诚信现状往往是:讲诚信者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获得相应的鼓励和收益,反而遭到白眼、歧视、排挤、打击报复;而那些不诚信的行为又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惩罚,相反却攫取了大量的非法收益,这些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一个人的诚信问题分为几方面来看,不仅看做是一个人的品德问题,还应该当成制度环境问题。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要规范信用制度,建立和完善诚信体制,做到奖罚分明、奖惩及时有效。
3.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大学生失信的内因主要是责任意识淡薄,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独立反思的能力,对现实生活的一些黑暗现象缺乏清晰、理智、全面的认识,容易将一些阴暗的社会现象看做是社会的本质,从而导致他们诚信观念的缺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在家庭和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上追求名利,极少考虑自己在社会上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自我约束力较差,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言行,造成诚信观念和失信行为上的不统一,甚至差距很大。大学生责任意识淡漠,是造成大学生不诚信现象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对策
诚信教育要从小抓起,我们很多人往往是在参加工作之后,才接受诚信方面的教育,把它作为职业道德的一部分,其实在教育时间上已经晚了。诚实守信应该从儿童抓起,从学生抓起,将其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诚实守信、不欺骗、不欺诈、不弄虚作假,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理念,从小抓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各个高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诚信:
1.加强大学学风校风建设。由于环境对于大学生良好品质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大学在向学生灌输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良好校风、学风的建设力度,让大学生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做一个诚信的人。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准则,深刻剖析自己在道德上存在的问题,自觉地遵循八荣八耻的内容,发扬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的
优良传统,实现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牢固树立真实的成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是要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得来的理念。
2.提高诚信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诚信教育工作者,就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必须知晓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自身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变被动解决问题为主动化解危机,变做表面文章为真抓实干,灵活应对各种新的诚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对已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学生积极应对;争取使大学生在道德意识的范畴中,接受新鲜事物,并主动抛弃那些不诚信的行为。因此,要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使学生一进校就能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用规范的制度约束他们的行为。加强日常管理,重申违反各种规定的后果,通过平时的后果教育起到警示和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完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诚信度评价体系,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大学生进行诚信管理,规范、约束、监督大学生的行为。其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国外许多大学已经实行了该项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部分高校也已经开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学生的诚信档案应包括:学生承诺书、个人、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状况(贷款情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将诚信记录与学生的评优、入党、减免学杂费、勤工俭学等挂钩,使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的人生第二身份证。与此同时,各高校还要完善学生的考试制度,严格执行考务方面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使得学生一入学就在头脑中打消考试作弊的念头,实现客观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
4.加强诚信的宣传力度,化解不良倾向。首先,努力在学校和学生中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舆论氛围,在校园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使学生们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当做、哪些事情允许做、哪些事情不允许做,并用严密的规章制度来强制执行。其次,加大对学生进行咨询的力度,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及时疏导心理困惑,有效制止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防止学生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再次,宣传依法治国、依法治校,将诚信纳入法制轨道,通过对相关、法规的宣讲,以及对失信学生和失信行为给予制裁,使
大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失信行为不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且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使自己恪守诚信,避免重蹈覆辙。最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一方面要重申网络秩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恪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思想和内容,拒绝盗看别人的信件等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另一方面,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发现在网络上产生的新的诚信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工作。
同学们,诚信是火焰,给人希望,给人温暖;诚信是明镜,给 人准则,给人借鉴,诚信是立人之本、诚信是齐家之道、诚信是交友之基、诚信是经商之魂、诚信是心灵良药。让我们把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自己的内心信念,并把它付诸实践,以纯洁的心灵吸纳无尽的知识,让舞弊远校园,让诚信长驻心中!让我们一起为诚信立下誓言:实事求是,信守承诺,认真学习,诚实考试,手握诚信,把握未来!把自己锻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主力军!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0-2-45
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思考 篇6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当代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高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我国传统诚信观
中国伦理思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具有鲜明特点的诚信观。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传统诚信观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演变、发展和丰富,但其基本含义和价值并未因此而变动。
1.传统诚信的含义
中国古代很少将“诚”“信”合为一个词,对“诚”和“信”分别做了具体分析。《说文解字》释“诚”:“诚,信也,从言成声。”《礼记·乐记》说:“著诚去伪,礼之径也。”至于信,《说文解字》云:“信,诚也,从人言。”“信”在《辞源》中有两种主要的解释,其一为“诚实,不欺”,其二为“信从,信任”。东汉刘熙撰《释名》指出:“信,申也,相申述使不相违也。”其意思是说,人們的行为应当是其言语承诺的相应延伸。由此可知,诚与信可以互训,也就是说,诚即信,信即诚。
2.传统诚信观的价值
(1)立身之本。在古人看来,诚信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依据,一个人讲不讲诚信,关系着他做人是不是够格。一个人不讲诚信就没法立足,古人将诚信作为人格的重要担保看待。
(2)交友之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诚相见,真诚以待,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何况对朋友。诚信者自然得道多助,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二、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是90后的主要特点。90后大都热情奔放、善于言谈、勇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个性鲜明张扬,思想开放独立,乐于表现自我,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生活大众化,追求非主流时尚,推崇民主平等,积极维护个人的权益,人际交往广泛,关注朋友,忽略父母,能够清醒地认识现实,并能珍惜成长发展机遇,同窗隔阂显现,代沟矛盾冲突加剧,向往美好未来,努力适应校园生活。
三、90后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个性独立,目标明确,乐学善思,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把诚信作为立德、修身之本,他们言而有信,坚守承诺真诚善良,对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认同感很强,并渴望整个社会中人人都讲诚信。但在部分90后大学生身上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
1.学习考试问题多多。90后大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态度不端正,一些学生为了一点不必要的小事缺课、旷课,少部分学生甚至“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考试作弊,论文拼凑,学校虽然对作弊学生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但不少学生还是铤而走险,其作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小到考场夹带资料,交头接耳,大到盗窃试卷,请枪手代考,令人防不胜防。部分90后大学生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用在休闲娱乐和兴趣爱好上,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课业学习和论文创作,因此,作业复制抄袭、论文“移花接木”就不足为奇了。
2.助学贷款信用缺失。90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的现实物质利益,在涉及到自身经济利益时,部分90后大学生往往放弃了信用原则,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同学间相互攀比,生活上铺张浪费。国家针对大学生的助学贷款政策是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期还贷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义务,靠的是学生的诚信,但这项活动却遭遇到信用瓶颈,一些学生毕业后通过各种手段拖延贷款,有的将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学费挥霍一空,用于吃喝玩乐,更有甚者竟将家长给的学费存入银行获取利息,能拖就拖。
3.求职过程弄虚作假。一些求职毕业生为了脱颖而出,在自荐材料中千方百计地把能打动用人单位的方面都写上,不是据实写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更有甚者竟附上假的相关证明,还有极个别学生在准备推荐材料时伪造本来没有的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有些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夸夸其谈,夸大自己的能力,编造一些实习经历,吹嘘自己获得的成绩。
关注90后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是我们的责任,这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只有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引导90后大学生重诚信、讲信用。
参考文献:
[1]史瑞杰,魏胤亭.诚信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淑琴.信用伦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绎出版社,2005.
[3]王义道.大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文红梅.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04).
[5]杨南.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8).
[6]焦国成.诚信的制度保障[J].江海学刊,2003,(03).
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 篇7
1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表现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2个方面: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含义主要是讲为人要忠诚老实、诚恳待人,做事要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但有的大学生却不懂得这些道理。
1.1 拖欠学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高等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本来就紧张的教育经费就更显得相形见绌。经国家行政部门批准适当收学费本是正常的事,可有的学生拿着父母给的学费不按时上交学校,买名牌服装、逛街、请客、上网等花掉了,而没有钱上交学校了。
1.2 考试舞弊
考试作弊的手段有带夹带、递纸条、抄别人的试卷或请人替考等。个别的现象并不足以使人大惊小怪,可怕的是如今的高校校园里,作业抄袭成风,考试舞弊比比皆是。把复合型人才的理解片面化,认为只要懂计算机、会开汽车、懂英语、懂法律知识,就算是复合型人才。于是加入“考证热”的队伍,而把自己的专业学习搁置一边,到了期中、期末考试时,也只有舞弊才能及格过关。更有甚者,为了多拿几个证书,自己没有水平,请人替考,还美其名曰:“合作经营”,即他出知识我掏钱。
1.3 履历不实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严峻。于是有的毕业生在自我推荐上狠下工夫,弄虚作假。具体表现在填写推荐表时“避实就虚”,把不利于自己的资料省略掉,夸大其词地介绍自己;有的把子虚乌有的获奖证书、英语等级证书、资格证书克隆出来,变为己有;有的故意曲解“双向选择”,在与单位签约时,尽管所找的工作不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签约了。一旦找到更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不管原来的合同是否到期,还是一走了之。
2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观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家庭教育的不当,也有学校教育的不完善。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使得学生在接受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另外,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新旧体制的迅速交替,法治不健全,使不法之徒找到了一个舞台,他们借改革开放之际,以搞活经济为名,坑蒙拐骗、大搞假冒伪劣,如安徽阜阳的“假奶粉事件”、浙江金华的“毒火腿事件”、山东龙口的“掺假有毒粉丝事件”、山西朔州的“毒酒案”等。这些现象使大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获得利益回报。
2.2 家庭教育的不当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场所,因为个体最初接受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英国教育家洛克有一句名言:“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我国历来重视幼儿的家庭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人生七岁定七十”说的都是幼儿时期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人的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性。但是,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逢人只说三句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古训,至今还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脑海中有市场。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成龙成凤是家长的最大愿望。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了道德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还有的家长外出打工、感情不和,都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有不良影响。有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不诚信者占便宜和老实人吃亏的事件,从而使孩子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观念,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上存在诚信问题。
2.3 学校教育的不完善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形成的影响则越来越大。在中小学阶段,往往是以分数和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学校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情、意、行三个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在大学,由于对专业技能学习的过分青睐而对人文学科的过分冷漠,导致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此外,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另外,有的学校夸大其词、言过其实、虚假的招生广告和宣传资料到处可见;在执行规章制度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公正、不诚信的现象等,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 解决诚信问题的对策
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不仅代表一个知识的群体成为社会栋梁,而且要以一个道德高尚的群体成为国民的表率。要完成历史赋予大学生群体的重托,学校和教师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1 加强教育,注重实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则不打自垮。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把诚信摆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站不住脚的。《礼记》中也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认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互信的关系,对实现社会安定、促进生产发展至关重要。
诚信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国民的诚信教育。在美国,从幼儿园起就十分重视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告诉学生“最大程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世之道”,要求学生制作“诚信”标语,在教室内张贴。在德国,“严谨、诚实、守信”是经常被提到的字眼。
当然,诚实守信的养成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一方面有赖于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社会实践,贵在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这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积极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农村、工矿、社区,开展扶危济困、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活动。为此,我院团委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带领护理专业学生,走进社区、福利院、敬老院、医院等,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3.2 文以载道,为人师表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今天这样新旧价值规范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教师应展示出博大、健康、向上的人格,为学生梳理出一个明晰的价值规范体系,一个稳定的人生选择参照系。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新学期开学了,一位外地新生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进了北大校园,感到累了,就把行李放在路旁。恰好一位老人走来,这位新生就请他帮忙看行李,自己去办理入学手续。过了近一个小时,当这位新生办完入学手续回来后,发现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帮自己看守着行李,便连声道谢。几天后,北大举行新生开学典礼,这位新生发现那天帮自己看守行李的老人就是坐在主席台上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教授时,顿时惊呆了……
现代社会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坚持文以载道,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其智能的同时,要注意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把思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以知识为载体,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文,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愿每位教师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给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
3.3 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社会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社会赏罚而决定的,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就必须完善制度建设。第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规范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逐步探索出一套量化考核标准,作为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发放助学贷款、保送继续深造等内容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刚性约束。第二,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把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关的信用情况,如学业成绩、获奖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品行表现、申请助学贷款情况等一一记录存档,给诚实守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竞争机会。使学生懂得: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将终身受益,投机取巧则会得不偿失。第三,实行大学生信用奖惩制度,不让诚实守信的老实人吃亏。让“诚信无价,信用有价”成为全体学生的共识。第四,加大监管力度。其目的在于使违反诚信的学生有人查、有人管。通过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让大学生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促进校园良好诚信观念的形成,把外在的规范变成内在的需要,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诚信要求,从而产生自觉的诚信行为。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探析 篇8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诚信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然而近些年来,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发展过于迅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学校园也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以至于在社会上引发信用危机,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 考试作弊。
多年来, 在高校举行的各类考试中,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 如夹带资料、在考场内传递答案、调换试卷、发短信等。除了常见的作弊手段以外, 甚至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现象。
(二) 论文抄袭。
在高校中, 一些大学生把抄袭剽窃视为正常现象, 为了撰写毕业论文, 从互联网上大篇下载文章或者找一些比较冷僻的杂志剿窃他人成果更成为高校中屡见不鲜的事情。
(三) 求职中的诚信缺失。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为了获得用人单位的赏识, 往往在面对招聘单位时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反而通过各种非常途径制造虚假材料, 制造假的职业技能证书, 修改学习成绩, 捏造获奖等荣誉, 以达到应聘的目的。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在运行中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诱惑很大, 个人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盛行, 贪污受贿、偷税漏税、制假贩假、虚假广告、假文凭、假证件等诸多不诚信现象, 给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消极现象使诚信的负面印象呈现扩大化趋势, 大学校园也深受社会诚信的负面影响。
(二) 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人类社会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长的百般呵护中成长, 且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较少顾及别人感受, 做事不守信。这些问题是当今独生子女的通病, 进而导致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强。而许多家长往往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忽视了孩子的德育教育, 不利于孩子诚信品质的养成。
(三) 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目前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空洞、没有说服力, 很多时候只是照搬道德教育, 没有针对诚信教育的特点、规律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诚信教育内容, 学生不能真实地感受到诚信对自己的重大价值, 从而削弱了学校诚信教育的效果, 也影响着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还有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 学术品质不端, 缺乏职业道德, 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诚信形象, 给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恶劣的负面影响。
(四)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全面认识, 缺乏理性辨别能力, 这些容易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 甚至做出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再加上以自我为中心, 责任意识淡薄, 缺乏社会责任感, 这些种种自身内在缺陷导致大学生各种不诚信的行为的产生。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 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的建设, 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需要建立权威的诚信评价机构和体系, 确立与之相对应的评估标准, 开展对各机构和个人的诚信评价, 将诚信评价和最终的诚信档案在相关领域实现资源共享, 使诚信档案成为社会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让不诚信的机构与个人受到应有的惩处和制裁, 让诚实守信的机构和个人得到赞扬和鼓励, 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
(二) 以身作则, 构筑诚信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诚信教育中, 家长必须率先垂范。家长的道德品质如何, 直接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家长应该用自己的高素质引导子女的进步和发展, 在开展家庭教育的同时, 家长自身也要接受教育, 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道德水平。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个教室, 家长成为学生诚信教育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有好的表率作用, 才能给孩子的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 完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1、注重“育人”。
“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 言传身教, 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 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师要以身作则, 成为学生诚实守信的榜样。在课堂教学时, 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 不能只注重书本知识, 更要强调德育教育。
2、强化诚信教育机制。
诚信是不仅一种品质, 它还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 在管理育人中, 教师要诚实守信、做好榜样。在制度方面, 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 以达到强化诚信教育的效果。除此之外, 还应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和信用档案, 通过此手段辅助诚信教育的实施。
3、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学校应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让学生在精神、文化、娱乐、学术、科研等方面体会诚信的教育意义。
(四) 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问题探究 篇9
当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时,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现状呈现出新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 考试作弊现象普遍化
近年来, 考试作弊现象越来越普遍, 考试作弊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从横向来看, 考试作弊的主体既包括平时学习不努力、学习基础差、复习又不充分的学生又包括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及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从纵向来看, 考试作弊的范围小到各大高校每个年级、每门专业、每门课程的考试, 大到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国家级计算机资格证书、会计师资格证书等一类等级证书考试。
(二) 考试作弊工具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考试作弊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 很多高科技电子产品成为学生作弊的重要工具。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考试信息缩印成小抄或利用高级手机、无线隐形耳机、作弊眼镜、针孔摄像机、电子手表等现代化工具来获取考试信息。考试作弊工具的现代化、小型化、隐性化、高端化令监考老师防不胜防。
(三) 考试作弊团体职业化
如今, 考试作弊团体逐渐专业化并发展成一个行业, 出现了一支有组织专门为人替考的“职业枪手”队伍, 形成了联络、接头、见面、谈价、付钱、代考“一条龙”服务。如校园里到处张贴的替考小语种专四、专八及各级资格证书包过的小广告。这种职业化的考试作弊团体都经过了精心策划, 既适应单独的个人找枪手替考也适合大规模的集体作弊, 因而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四) 考试作弊类型多样化
考试作弊类型分为单独作弊型、协同作弊型。单独作弊型是指个体行为。考生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时尤其是快要交卷时瞻前顾后, 从周围同学的试卷上获取考试信息或者考生提前将考试信息缩印分门别类地放在衣服口袋里, 趁老师不注意时投机取巧。协同作弊型是指集体行为。多个考生在考试前预谋好作弊手段包括传纸条、悄声讨论、主动为他人展示考卷、传递或交卷、替考、利用身体语言等, 然后在考场里相互帮助来完成考试答案。
二、高校学生考试作弊原因探究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很复杂, 既有学生自我因素的影响, 也有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一) 学生自我因素的影响
虽然学生在态度上认为考试作弊是可耻的, 考试作弊应该受到严厉的处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在考试时试一试, 这是为什么呢?
1.学生反对考试作弊的态度不坚定, 对考试作弊性质认识不到位, 没有从心里面认同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行为。此外, 学生自我控制力低, 是非观念淡薄尤其是看到作弊的同学不仅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还从中获益。比如说考试分数高于自己评到奖学金也就抵不住诱惑挤身于作弊行列, 成为诚信的背叛者。
2.不同的学生考试作弊的目的不一样。归根到底分为三类。一类是是为了考试及格、不愿重修。这类学生平时不努力,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了考试期间复习又不充分就想蒙混过关。他们在考试时抱着侥幸的心理, 能够抄一点勉强及格总比完全不可能及格好, 所以考试作弊他们大多都会尝试。即使被抓住了就交卷, 反正总比没有答好。另一类是为了评优评奖、入党、找个好工作。因为考试分数与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入党的资格及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密切相关。这类学生对考试成绩有很高期望, 趁监考老师不把注意力放在平时认真的学生上, 也愿意在考试时作弊。即使被抓住了就跟老师求情, 望老师念在平时学习认真或为班里做事的份上从轻发落。最后一类是为了不吃亏。这类学生看见别人作弊能从中得益或是被发现也没有实质性的惩罚, 他们心里不平衡觉得自己不作弊是吃亏。因此看见别人作弊自己也去作弊, 即使被抓住了也觉得反正有这么多人作弊要处理一起处理也比自己不作弊吃亏了感觉好。
(二) 社会环境的侵害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完善时期, 市场经济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等各种不良社会风气。这种浮躁的风气对大学生诚信认知产生了影响, 使学生对传统诚信产生了怀疑, 认为不诚信、弄虚作假才是人们的一种生存手段或获得利益的捷径。这种风气直接导致了道德评价出现利益化倾向, 使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滑坡缺乏对考试诚信的认同, 有考试作弊想法的人也更多。
(三) 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1.考试选拔功能的异化。考试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 可过度异化就会使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如今, 学生的评优、评奖、入党资格, 以及学位的获得都与学生考试分数直接挂钩。因此, 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切身利益与考试分数息息相关, 不论是平时不认真企图顺利拿到学位证的学生, 还是那是那些想拿到奖学金、获得荣誉称号的学生都愿意在考试时铤而走险, 尤其在监考宽松的情况下。
2.考试管理制度不完善。考试管理制度不完善一方面是指考试前清场不彻底, 考生任选座位, 监督力度不够、监考不严厉的情形。一般来说监考人员都会给违纪学生机会只要学生动作不明显。监考人员不愿做作弊登记, 一是碍于情面内心里不想抓学生, 二是不想麻烦。监考教师的不严格、不负责任在客观上纵容了考试作弊这一歪风邪气, 给学生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是指学校有关部门没有严肃考风、考纪, 对考试作弊现象缺乏明确的说明, 处罚力度不够。比如说学校对作弊者从轻发落, 尤其是集体作弊时有损学校声誉的时候;对一些有“关系”, 走后门的学生“开绿灯”或从轻处理;在学生党员发展问题上的不公开透明等, 都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3.教师的疏忽。顾明远认为学校的学风问题是全校师生总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学校的学风问题是师生共同的问题, 决不只是学生的问题;学风问题对一个学生和教师来讲, 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学习态度上和治学态度上的反映。进入大学后,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几乎都只在课堂上。教师注重文化知识的传递却忽视了道德教育, 尤其是对学生诚信意识观念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思想道德教材也是脱离现实, 流于形式;与学生之间沟通少, 日常生活中缺乏对学生诚信意识与行为的关注。有的教师出题范围狭窄, 考试方式单调, 考试内容陈旧, 考试信息都可以在教科书上找到答案,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的题型所占比例低, 一定程度上这就给学生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 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现实中, 家长忙于工作或忙于生意很少有精力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 缺少对孩子健康心理、人际交往、良好人格等方面的正确引导, 即使关注也只是关注孩子的成绩, 认为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考上大学。更有一部分家长不仅灌输给孩子社会险恶, 老实人要吃亏等观念, 还“以身作则”教孩子撒谎, 给孩子树立弄虚作假的榜样, 孩子耳濡目染, 便会逐渐形成不正确的观念。于是“利字摆中间, 诚信撇两边”成了不少学生的人生哲学。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 由于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很容易产生自我中心论, 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什么, 很少考虑我应该做什么, 更别谈什么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了。同时, 由于从小缺乏儿童伙伴, 离群寡居, 容易形成不合群、自私、胆怯、不关心同伴等不良心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诚信品质形成的不利因素。
三、高校学生作弊对策探究
(一) 加强立法、依法考试
宗志翔在“考试舞弊的法律分析”一文中, 阐述了考试舞弊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极具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国家将考试作弊现象引入法制化轨道, 根据实际尽快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考试行为, 遏制考试作弊之风蔓延。这样既引起了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对考试作弊问题的高度关注, 又将考试作弊行为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考生一旦作弊不仅受到学校、社会道德的谴责, 还会负一部分的法律责任。
(二) 构建社会、家庭诚信氛围
从社会角度上来看,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实现社会体制转型需要大力宣传社会诚信意识, 培养以诚信为核心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 使诚实守信成为每个人的规范。同时严厉打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用法律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为大学生诚信意识及行为的塑造创造良好的氛围。二是要建立健全的社会评价体系, 让诚实守信逐步成为市场主流和社会规范。针对社会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金钱主义等扭曲的评价标准, 我们更应建立以诚信为基石的社会评价体系。这种信用评价体制是个人社会生活的通行证, 一旦信用体系受到损害是要付出代价的。
(三) 建立诚信的学校教育环境
1.改革学习效果评价方式。高校应率先从应试教育的笼罩中走出来, 改革刻板单一的考试方式,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考试的意义是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能力、想象力, 而不是死知识的死记硬背。这样, 即使学生把考试资料带入考场也是无济于事。
2.加强考试管理力度。高校加强考试诚信和纪律管理, 建设一支纪律严明的监考队伍。考前向教师宣传考试纪律, 提高考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合理布置考场, 科学编排座位, 尝试引入现代化的监控手段;监考时加强对监考人员和巡查人员的监督, 让监考人员严格执行考场纪律, 避免考场混乱让学生浑水摸鱼;考后对作弊的学生处罚当机立断, 在批评教育的同时应按校纪校规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
3.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宣传, 让学生树立即使丢了分也不能丢了诚信的意识。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 改变单一的考试方法。比如说专业课考试内容来自书上但是在书上找不到答案, 选修课即使写论文也对学生要求严格, 出现抄袭现象立即给不及格。
参考文献
[1]傅维利.教育问题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宗志翔.考试舞弊的法律分析[J].政法学刊, 2005, (4) .
[3]欧国凡, 陈靖.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及防止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
[4]王月琴.对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农垦医学, 2005, (2) .
[5]刘利, 刘存生.关于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7) .
[6]李毅昂, 梁业胜.关于加强高校考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 2005, (2) .
[7]万清祥, 李国昌.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 2003, (6) .
[8]孙松平.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特征, 动因及对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 .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问题探析 篇10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出现的问题
目前, 在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大学生诚信教育都存在着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 师生之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之间缺乏相互配合是其主因。
当前大学生, 深受市场经济发展引发的道德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 学生缺乏学习诚信教育的积极性, 部分同学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思想没有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而是我行我素, 实行道德上的自我放任, 在人际交往中, 以牺牲别人利益、牺牲国家集体利益为代价, 同时也把自己的诚信道德原则葬送其中, 更为严重的后果是, 大学生因此缺乏对诚信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学生道德心理的发展滞后, 也是大学生缺乏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战场, 学校教育应该主导整个学生道德教育的全过程。换句话说, 教师缺乏从事诚信教育的主动性, 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 应当处于主导性的地位, 但现在的情况是, 大学生相关诚信教育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来说, 是一件枯燥和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缺乏主动和热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长期以来, 道德教育方式中简单的填鸭式教育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退居其次, 而这种主动性, 正是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最为缺乏的要件。
另外,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效果差也是重要原因。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冲击, 使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对于诚信的重视, 甚至连西方文化对于诚信的高度重视, 也被其他方面所淡化。而这一情况的出现, 也源于诚信教育的内容未能密切联系教学实际。我们注意到, 道德生活本身的变化并不能用枯燥的说教来实现, 对老师讲述的内容学生是心悦诚服的接受还是心存疑虑的漠视, 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要让学生把诚信作为人生信条并非易事。从课程体系安排到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科学性, 再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单一, 高校诚信教育都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可想而知, 其教学效果就很差了。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源
诚然,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重要的社会经济转型期, 在这一过程中, 新的社会主义道德还未确立统治地位, 旧的传统道德又已经不合时宜, 社会变动不仅伴随着贫富不均, 也有个别人社会道德败坏的现象。在此条件下, 大学生初入社会, 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心智不成熟, 因此受到冲击也在情理之中, 思想上出现动摇倾向, 心情由此产生郁闷情绪, 猜疑甚至是欺诈行为更促使这些年轻人对社会的不信任感, 由此转化成自身的不诚信行为, 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 必须加以矫正。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先决条件是, 广大师生要从思想上提升认识, 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能充分提现到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 扭转之前对于诚信教育相关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的情况。首先, 大学生在思想上放松了自我要求, 没有高度重视诚信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 部分大学生心存侥幸心理、投机心理, 都必须加以教育引导。其次, 高校教师作为诚信教育的实施者, 必须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用发挥人格感化作用, 起到行为示范作用, 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 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中包括言行不一、学术腐败等教师失信行为, 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群体诚信行为的建构。
教师队伍的充实、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都是诚信教育的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形式大学诚信教育, 还要充分发挥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 提高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 努力做到言行一致、知与行的统一。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发挥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心理学的晕轮效应告诉我们, 当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 人们会倾向于以此推论他其他方面的特性, 出现“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 也就最终达到师生双方对诚信道德的共识。2
纵观国内的大学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专门课程缺乏还是一个普遍现象, 亟待解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定程度上肩负了大学诚信教育的重任。我国高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师资队伍, 高度重视相应的人才引进与培养, 预留出一定的教师编制, 专门招收和引进从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专门人才。
同时, 也要让整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高度重视诚信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起相应的年终考核与评价制度, 或者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优评奖活动, 对教师队伍进行严格的诚信监督, 奖励先进, 揭露不诚信行为, 通过教育引导和激励政策, 迅速提高相关的师资队伍水平。在当前的大学诚信教育中, 教学内容不生动、不丰富、不接“地气”的情况是普板存在的现象。我们认为, 寻找更为适合的课外诚信教育方式, 对于提高诚信教育的效率也是非常必要的, 生活中生动的不诚信事件案例, 很容易被学生知晓并接纳。在校内的课程体系中, 主要是通过“两课”来安排的, 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两课”的重要内容, 诚信教育业包括其中, 但在实际教授过程中, 只注重理论阐发而忽视联系实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尤其涉及到当代大学生学业、就业、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时候, 而这些内容往往是许多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 反而被忽略了。
我们逐步认识到, 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合作是诚信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大学的社会教育责任固然责无旁贷, 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不可或缺。积极向上、诚信互助的社会氛围的营造, 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 社会风气才能有所转变, 社会环境才能趋于和谐, 大学生被这样一种社会氛围耳濡目染, 个人诚信意识必将会有更快的提高。诚然, 培养大学生的个人诚信品质至关重要, 大学生团体诚信素质的整体提升更有必要, 家庭诚信氛围和社会诚信氛围于此社会风尚的转向功不可没, 与此相适应, 大众传媒的宣传必不可少。我们还注意到, 媒体传播手段日新月异, 但在诚信教育的实际教学中, 新闻宣传、公益广告等大众媒体手段却鲜被采用, 甚至很多学校、家庭对手段的更新采取漠视态度, 这都是不对的。在诚信教育方面, 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 应对关系社会道德品质发展的一些重要项目给予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因此, 相应的资金投入和相关教学设备的购置、相关师资队伍的构建, 都是非常必要的, 而且是刻不容缓的。
当前诚信教育难以取得成效, 缺激励机制和合理评价手段也是重要因素。深入到高校师生的生活实际中, 相关的激励机制与惩罚机制十分缺乏, 甚至可以说是缺失。部分高校仍然只重智力开发, 而忽视德育培养, 分数多少论高低, 诚信品质放一边, 评价机制明显出现偏失。科学合理评价激励机制应当具备可操作性, 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 真正实现其机制效用。首先是评价机制, 当下诚信教育中在很多情况下, 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评价还是唯分数论, 大学生身心健康反而被忽视, 致使大学生沉溺于分数的简单追求。其次是监督机制与惩罚机制的构建, 在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进行矫正时, 口头上的耐心教育和悉心引导都不能少, 但高等学校还应该在制度建设上实现创新, 相关的监督机制和诚信惩罚管理机制必须逐步建立, 使相关责任人得以通过诚信监督机构、诚信中介机构的判断, 受到处罚, 起到警示作用。最后是激励机制, 高校诚信机制建立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创立相关激励机制, 对于品学兼优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 对于诚信记录有瑕疵的同学却是一种约束手段, 使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下立分, 并得到社会认可。
三、余论
总的来说, 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那么解决这场道德危机的手段显然也不应该是单一的, 而应该是复合的, 以高等学校为主体, 整合社会各种力量, 通过长期不懈努力以达到相关诚信教育的目的。
摘要:大学生诚信教育, 是大学生立身处世的基础, 但当前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却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学习诚信教育的积极性;教师缺乏从事诚信教育的主动性;教学内容未密切联系实际;诚信教育效果较差等等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问题
注释
11 .赵龙.新时期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
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探索 篇11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考试作弊严重。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大学生的诚信应该体现在学业、成绩上。然而,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并且越来越具有普遍性。作业采取抄袭同学的,毕业论文则是上网下载、东拼西凑,几个小时就会完成一篇“大作”,这类不诚信的现象在许多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且,作弊者手段越来越高超,“枪手”代考、伪造证件、手机传信、纽扣耳塞,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作弊者完全忘记了诚信对他们的约束。
2.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大学生欠费问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方面,国家教育改革规定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另一方面,国家又强调不允许一个大学生因为贫困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学校面对大量的农村学生和众多下岗职工的子女,无法辨清真伪,这就给有意欠费者造成可乘之机,使学校难以摆脱资金困境。这样的局面长期下去,必然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信誉带来不良的影响。
3.制造虚假履历。大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日趋严重,入党、评优、竞选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动机不纯,虚荣心严重。在就业问题上更为突出,为了能在就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讲诚信、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生想方设法伪造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及各种评优奖状,为自己安上“三好学生” “优秀干部”的头衔,在履历中言过其实、极力渲染,编造各种在校的工作、实践经历。还有些学生在求职中“脚踏多只船”,同时与几家单位签约,从中“择优录取”,对“淘汰”的单位不负责任,单方面毁约。
4.网络道德虚拟。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传统道德对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撒谎、盗窃、诈骗等丑恶行为在鼠标的点击中就轻易发生了,因此,若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信任对方,则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客观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许多人把对物质和功利的追求作为人生的最终目标,经常采取不正当甚至非法手段在社会各领域进行恶性竞争。在经济领域中,商品假冒伪劣、企业公司偷税漏税、不法商贩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的现象司空见惯;在政治领域中,一些官员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得过且过,知法犯法、贪污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不正之风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建立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一些学校里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也成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缺乏严谨治学的精神,上课应付、不求质量,在校外担任多项兼职;在学术上缺乏严谨的态度,抄袭论文,盗用他人研究成果。这使得教师在学生中的“典范”形象大打折扣,客观上导致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主观因素。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的能力较差,尤其是看到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实人”常常吃亏,他们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诚信”美德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各种不诚信的行为。
三、改善大学生诚信现状的措施
1.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为全人类所认同和赞赏的道德规范,是民俗文化的基本道德要求。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除诚信危机,所以要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从道德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2.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与道德导向并举,在大学生中积极倡导“以诚为舵、以信为帆”“诚信为人、诚信立业”的理念,坚持不懈地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以开展一系列诚信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标语、校园广播、校电视台、橱窗和校报等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诚信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诚信“光荣榜”和失信“曝光台”,通报大学生自律督导队反馈的信息,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3.健全社会评价机制。没有良好的社会评价机制,诚信问题始终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有很多,因此,我们的社会评价机制和体系应该多元化,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健全社会评价体系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诚信意识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高校有必要营造信用环境,设立信用机制,在大学生中率先建立信用档案,使它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
4.加强监督机制,加大失信惩罚力度。诚实守信,除了依靠自律和制度的约束外,同时还要加强行为管理,充分发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要通过多种途径,对那些弄虚作假,言行不一等不良行为给予必要的曝光。要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措施,对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盗窃欺诈等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必要时与学位挂钩,彻底打消其侥幸心理。通过这种监督机制使学生意识到,失信不仅无利可图,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同时,我们要大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学生诚实守信评议活动,对诚信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使守信者受到尊敬和赞扬。在同学中,不断树立典型,强化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育,使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在学生思想中发扬光大,并自觉地将诚信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张俊.诚信教育在国外[N].中国教育报,2003-10-19(4).
[2]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研究 篇1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明确指出公民的道德规范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足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诚信问题是关系着大学生的命运发展,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大学教育中注意诚信品质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并没有培养好,存在很多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以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解决方法。如有不足,望加以指正。
1.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作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是具有基本的道德素质的。但是通过实际大学生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在这个情况下,笔者根据调查找出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方面,希望能够对症下药,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相关问题。
1.1考试不诚信,存在作弊行为。在大学生的生活中,考试是免不了的。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考试作为一种检测学生学习的手段被广泛使用。
1.2文章不诚信,存在抄袭的现象。写论文也是大学生的必做项目,它关系着学生的学分以及毕业等方面。在大学生中,有部分大学生因为自己不认真学习,导致写论文以及写文章不能够很好地完成。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会从各种渠道获得资料,甚至直接抄袭文章,并且这样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1.3荣誉不诚信,存在作假的现象。大学中设有部分高额奖学金,以及其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荣誉。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这些荣誉,做出来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例如,有的学生为了让获得老师的好感,装成认真好学的样子。
1.4借款不诚信,存在不还款的现象。在高等院校都设有助学贷款,这是为了解决大学生上不起学的问题,这是国家对教育进行支持的表现。由于贷款的名额是十分有限的,所以能够得到助学贷款的学生并不是十分多,都是经过严格选择的贫困生。
1.5自我介绍不诚信,存在虚假简历的现象。在大学即将毕业时,学生将要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时候学生就会制作简历,以便用人单位了解自己。
2.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原因
经过上文的叙述,了解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我们知道大学生是属于高素质人才,培养其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有了良好的道德素养,才能使得社会能够和谐地发展。笔者认为只有找到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原因,才能彻底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那么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哪些?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大学生诚信观念不足。当代大学生虽然从小都受到了诚信教育,但是对其的影响并不是十分明显。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各种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使得整个社会都处在金钱至上的这种观点中,使得大学生在面临诱惑时,不能坚守诚信的道德线,作出了违反诚信的事情。
2.2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过度竞争。在大学教育中,各种考试与各种比赛很多,在这些活动中,有很多关系着学生的利益,同时又具有竞争性。为了取得活动的成功以及考试的及格,部分学生就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笔者认为这些都是由于恶性竞争导致的,由于资源太少,索要资源的人太多。
2.3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的诚信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并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使得学生不诚信并不会受到有效的惩罚。这就使得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了。
3.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具体方法
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那么接下来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相关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3.1树立学生的诚信观念。从学生自身出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首先,教育者需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以身作则。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使得学生有能力抵御外界的诱惑。
3.2在学校建立合理的诚信管理体系。在大学中,建立合理的诚信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应当进行考试体制改革,考试不应该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当从多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3.3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诚信的监督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监督体系才能避免学生不还款,作弊等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加大惩处力度,使得不诚信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总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去做的。因此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应当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在学校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并且营造诚信教育的教学环境,使得高校中诚信活动顺利展开,同时应当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诚信宣传,最终使得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逄柏鹏.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