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于诚信的(精选12篇)
大学生关于诚信的 篇1
1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高校学生诚信的整体状况是积极向上、稳定发展的。但是, 在社会的变革过程中, 由于利益格局不断变更, 利益关系不断调整, 社会趋利性影响进入大学校园, 使尚不完全固化和坚实的大学生的诚信体系受到冲击, 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绝大部分大学生能恪守诚信道德, 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诚信道德的缺失, 其主要表现为:考试作弊, 屡禁不止;剽窃成风, 蒙混过关;求职履厉, 泡沫重重;助学贷款, 羞涩尴尬;不守信用, 背信违约等。
2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
2.1 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双刃性凸显, 一方面它有助于人们形成竞争、效率、公平、创新等意识;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也使人们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倾向, 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等行为时有发生, 不讲信用、弄虚作假, 坑蒙拐骗成为社会公害。受市场经济影响至深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陷入这个漩涡中, 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缺失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养成造成了不良影响, 这是导致大学生对诚信意识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诚信法律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 诚信的基础首先是法律, 因而完善社会的法律体系是我们营造和保护讲诚信的社会环境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现状是法律的地位和尊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制度尚不完善;社会诚信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尚未形成。主要体现在:其一, 没有制定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守信用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失信者未受到严厉制裁。在不少情况下却是守信者失利, 失信者得利。其二, 在判决执行上软弱无力, 判决执行率低。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 在处理违约赖账行为时显得苍白无力。债权人为追索到期债务, 往往要通过诉讼方式追索债务, 而采用这种方式的成本费用越来越高, 不要说因种种原因败诉, 即使是胜诉了, 真正能够执行裁决的也很少, 这使债权人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失信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 客观上助长了诚信缺失现象的泛滥。有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处于人生成长阶段, 在涉及个人利益时, 难免会走上不诚信之路, 这是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制度体制原因。
2.3 高校诚信教育体系不完善
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投入、文化建设, 还是学生管理等方面, 都很少考虑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对诚信教育没有予以足够重视。从诚信教育内容看, 一些高校为了扩大招生和就业, 高度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 而思想道德教育包括诚信教育相对弱化, 从教学计划到课程设置、课时安排都与专业课无法比拟。从诚信教育机制看, 很多学校没有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及诚信档案, 许多学校口头重视, 行动轻视, 从学生管理、教学到服务没有形成诚信育人的环境, 使诚信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 有大约54%的同学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比诚信道德更实惠。
2.4 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也是诚信道德教育的环境之一, 家庭环境及家长的言行对学生诚信道德的养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前中国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仍然未走出应试教育弊端,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上名校、重点大学可谓不遗余力, 把孩子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除了文化课恶补之外, 一些家长又走到了教育的另一个极端, 认为把孩子的琴棋书画等特长培养好, 就是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 结果, 忽略了素质教育中的道德、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新生代大学生过度关注自我, 在校期间除了学习学科知识, 就是考各种技能证, 当涉及个人前途和利益时他们往往会放弃诚信道德。
3 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对策
3.1 构建道德约束和法律强制有机结合的诚信建设社会环境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环境决定人, 反过来人对环境又具有反作用。环境只有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才能在育人中发挥作用。要形成良好的诚信建设社会环境。
首先, 要加大对诚信的宣传力度, 发挥社会舆论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中的引导、评价、监督作用。一方面, 大力报道和宣传诚信人和事, 使诚信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充分释放, 使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另一方面, 加大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 加大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 从而, 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光荣, 背信弃义可耻的社会氛围。
其次, 完善社会诚信法规的建设。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 也是法律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法律是信用建设的保障。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 也是法律问题;诚信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问题, 也是社会管理问题。诚信缺失的解决之策根本上需要加强法治保障。一方面, 要抓紧制定社会信用管理法律法规, 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理顺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机制, 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 加强社会信用管理, 强化对守信者的鼓励和对失信者的惩戒。另一方面, 诚信制度建设还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法律实施不到位也有直接关系。没有法律的有效实施, 诚信体系也难以真正建立。通过上述努力, 让大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形成守信意识, 践行守信行为。
3.2 完善学校诚信教育机制
更新诚信道德教育理念, 增强诚信道德意识。诚信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校作为诚信道德教育的主体, 应该把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寓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把发展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纳人高校教育目标的完整体系之中, 以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诚信道德教育体系。
(1) 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两课”阵地, 结合时代的特点和需要, 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加强规划、统筹管理, 并融入到学校教学和管理各个环节, 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诚信承诺”万人签名活动、网上“诚信论坛”、“诚信你我他”征文及专题报告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 在全校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教育氛围, 让学生真正了解诚信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认识到诚信乃安身立命之本。
(2) 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一方面要有诚信的约束机制, 让学生诚信有章可循, 违背诚信有章可罚, 提高学生失信行为的风险成本;另一方面建立诚信激励机制, 学校对学生诚信行为选择进行精神褒奖和物质奖励的机制, 学生因其诚信的行为选择而获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满足, 这样学生会更加追奉诚信。
(3) 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学杂费缴纳、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违纪情况的诚信记录, 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组织发展、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 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是其道德信誉的保证, 也是社会录用人才的道德“通行证”。形成人人学诚信、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浓厚氛围。
3.3 尊重大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 诚信教育是否见效, 归根结底依赖于被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因此, 在诚信教育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强化是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 具体包括自我命令、自我检查、自我奖励、自我惩罚等,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认知能力及选择与评价能力, 培养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意识, 使他们自觉主动的践行诚信, 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3.4 营造诚信教育的家庭文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诚信品德对子女影响很大。任何一个道德主体都离不开家庭道德环境的熏陶, 因此要重视家庭伦理建设和家庭诚信道德环境建设, 从而为道德主体诚信品性的养成创造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中国家长需要焦虑的事情, 不是我们给孩子花了多少钱, 而是花了多少时间, 去认识、管教、支持孩子, 使孩子成为身体健康, 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因此, 家长应充分重视自身言行、道德习惯、家庭氛围等对子女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家长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 注重身体力行,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培养正确的家庭诚信教育观念和意识, 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做人做事, 当出现负面行为时及时纠正, 给孩子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另一方面, 针对孩子在校期间发生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 不愿告之家长的情况, 家长还应主动用书信、电话、短信等方式全面关心孩子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人际关系等状况,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 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共同优化诚信道德教育的文化氛围, 努力形成学校诚信教育和家庭诚信教育目标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任海宾.诚信教育的反思与重构[J].教学与管理, 2003 (3) .
[2]何建娥.高校学生诚信缺失刍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3]张建华, 肖艳玲, 李丽萍.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8 (9) .
[4]许安朝.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 (1) .
[5]毕胜.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 2010 (26) .
大学生关于诚信的 篇2
原告某大学四年级学生李某在5月27日的考试过程中,携带一些与考试相关的资料被监考教师发现,监考教师认为其携带资料是考试作弊行为,将他带到考务办公室,当即对他作出处理。事后原告李某不服,到教室找监考教师,要求拿回试卷,撤销作弊处罚。在遭到拒绝后,原告李某动手打了监考教师。大庆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于206月4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李某拘留三日。黑龙江某大学于年6月14日,作出校教发[2007]270号处分决定,决定给予原告李某同学开除学籍处分。
关于引导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思考 篇3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表现
1向用人单位提交虚假的自荐材料
一些毕业生为了能够抬高自己“身价”,求职应聘前费尽心思撰写虚假的自荐材料。据报道,招聘会前夕,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没能拿到相应的“硬件”,便采取做假证的方式来“补救”。其实假象能瞒过一时,却不能瞒过一世,如果被用人单位查出就将面临着被解雇或辞退,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后果将很严重。
2笔试面试时弄虚作假
过于夸夸其谈,过分夸大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随便答应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条件。这与提交虚假材料相比,更容易被用人单位识破,将会错失良好的就业机会。
3违约毁约随心所欲
一些大学生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为“保底”起见,遇到差不多的单位马上签约,然而一旦遇见更好的单位并被录用,便有了违约之举。毕业离校之后,有一些毕业生认为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就在未经单位同意也没有取得单位谅解的情况下,拒不到用人单位报到;有些毕业生报到后对单位不满意,又没有合适的理由提出违约,就以家庭有困难、男(女)朋友在异地等原因骗取单位同情然后解约,到学校申请改派时的理由又是单位裁员、工作安排不对口等对自己有利的说辞。大学生的主观随意违约,不但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而且还有损学校声誉,同时自身还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偏差
由于大学生自身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在校时间长,与社会接触较少,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很容易造成从众心理、投机心理、功利心理等,引起自身价值取向的偏差。
2社会虚假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今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常见,一些造假行为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获利不小,而诚信的人却常常受到奚落甚至利益受到损害,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耳濡目染必定会受到各种不正之风的腐蚀,这些都使大学生诚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3道德教育缺失
我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比较忽略基本的道德教育,忽视应先学做人而后才能成才的教育思想。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只对孩子提出要勤奋学习、要多才多艺,却漠视做人这一根本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当作根本的任务,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即使是在道德教育上,也片面强调受教育者对社会负责,而无视学生应对自己负责,对受教育者只是一味地讲大道理,而忽视对学生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的教育。这样的教育环境,必然影响学生养成诚信的品格。
4招聘条件虚高的诱导
用人单位过高的招聘条件客观上也促使部分毕业生不得不“刻意”包装自己的材料。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有的职位明明只需本科生,却要求研究生;有的职位明明只需应届毕业生就可以胜任,却要求有两年工作经验;有的职位明明大学生都可以胜任,却偏要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明明不需要多高的英语水平,偏偏规定要过英语六级。这样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部分大学生简历假造。
引导大学生诚信就业的几点思考
1着力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加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实现了管理上落实、法制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
2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教育环境,使校园成为培养诚信品格的沃土
一是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示范,做学生的诚信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并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
二是学校要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书育人的一项突出内容就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不仅会“做事”的人,更是一个和谐发展的“真人”。
三是专业教育与职前教育相结合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完善发展的需要。朱镕基任总理期间3次为新成立的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不做假账就是对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不同的职业都有着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从政要有政德,为师要有师德,医生要有医德。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是我们对人才的最高评价和期许。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要讲诚信,讲大义,爱岗敬业,勤奋奉献,精益求精。立足平凡的岗位,创造一流的业绩。
四是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广播、校报等传媒进行宣传教育,大力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树立大学生诚信意识,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从制度上保证诚信教育实施到位,通过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大学生在校诚信表现情况,对大学生进行约束、教育、指导和提高。如果没有诚信档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诚信状况只能凭借与毕业生接触过程中的直观感受来进行,这种评价是片面的、短期的、不完整的,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因此,建立开放式的诚信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让用人单位能够通过诚信档案中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来进行一个完整的、可靠的评价。与此同时,建立诚信档案也是开展大学毕业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保障,是诚信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诚信档案作为一种写实的记录,它对学生的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的描述。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学生诚信档案有着积极作用。
4充分发挥高校在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中的监督作用
高校在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对于维护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高校要在大学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的招聘选人中发挥监督作用:一方面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以及大学生的诚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在发放三方协议时做好编号工作,保障每人只拥有一份协议书。完善签约管理系统,建立严格的签约登记制度,防止毕业生以丢失协议书等各种假借口骗取就业协议。要以对用人单位负责的态度,向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毕业生信息,保证用人单位选拔到真才实学的毕业生。另一方面要以对大学毕业生负责的态度,了解清楚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仔细审核用人单位的招聘材料,确保向毕业生推荐信用记录良好的用人单位。对于少数用人单位无视法律、不讲诚信的行为,高校应协助毕业生维护其合法权益。
5用人单位要制定合理的用人标准
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恰当合理的标准,确保选拔的大学毕业生人尽其才。不能为了提升单位的声誉,一味拔高选人标准,这样做一方面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提高了人才使用的成本,招聘来的大学生不能才尽其用,没有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长期下去人才也很难留住。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诚信既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诚信做人、成功就业,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更离不开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关于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思考 篇4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 诚信则意味着刻苦踏实、实事求是、遵守校纪校规及大学生行为规范、不做任何不诚实的事情, 从而取信于人, 给他人以信任。然而, 面对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化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做人方面的诚信缺失
首先是人际交往的不诚信: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由于网络交往时人们行为的符号化, 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的特性, 在网上利用虚拟身份发布虚假信息, 侮辱和诽谤他人, 偷看他人邮件等不诚信行为, 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次是恋爱中的不诚信:由于大学生对感情的把握缺乏正确的态度, 导致大学生对恋爱呈现非责任化, 不少大学生对恋爱态度不是很严肃, 自己都不相信校园的爱情, 抱有一种游戏态度, 三角恋爱、多角恋爱, 缺乏基本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造成了许多伤害事件;最后经济方面的不诚信:主要表现为恶意拖欠学费, 骗取国家困难生补助, 助学贷款不归还。随着高校招生制度和收费制度的改革,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逐年增加, 国家和学校对困难学生的支持力度也较大, 个别家庭经济条件不困难的大学生钻政策的空子, 有意隐瞒家庭经济情况甚至提供虚假困难证明骗取国家困难生补助, 骗取国家助学贷款, 有能力缴纳学费却恶意拖欠, 把学费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1]。
2、做事方面的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履历掺水、肆意毁约问题。一些学生在毕业推荐表上涂改成绩、夸大事实, 甚至伪造证书、虚构经历[2]。某些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 契约意识淡薄, 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 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便不辞而别, 而且想方设法逃避违约责任, 在这类毁约事件中大部分是由大学生一方提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员流动的日益加快, 人们早已从道德层面接受了这种行为, 问题是这种情况比较集中的出现在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当中, 不由得引人注目, 严重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和信誉。
3、做学问方面的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形式为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在高校中, 一些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把抄袭剽窃行为视为正常现象, 不认为是可耻的、不道德的事情。还有些大学生在实验课中自己不愿动手, 或者在结果出现错误后, 不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重新进行实验, 而是抄袭或伪造实验数据。在学校举行的各类考试中, 一些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置考纪于不顾, 大肆作弊, 更有甚者, 个别学生冒着被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风险, 找人替考。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不利影响
诚信缺失问题尽管出现在部分大学生中, 但这一现象的出现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有些影响甚至是长远的。
l、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素质培养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 未来将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一定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担当重任。由于少数大学生是以欺骗、舞弊的手段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蒙混过关, 没有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缺乏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所以他们将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不利于树立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整体形象
由于少数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寡信失诚, 导致社会上对大学生的整体评价越来越差, 对大学生的印象也越来越差, 对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求职简历, 甚至对老师给学生的评价和学校给学生开出的证明也予以质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首先会造成一种不公正的就业环境, 使真正优秀的毕业生不能脱颖而出, 进而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其次, 一旦大学生失信行为成为普遍现象, 就会造成整个群体的诚信度降低, 使社会对这一群体产生不信任心理,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必将产生无法估量的的危害后果。
3、不利于实现学校培养的目标
大学的任务在于为国家的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大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本专业或本学科的基本知识, 掌握相关技能, 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 能够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 由于少数大学生是以欺骗、舞弊的手段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蒙混过关, 没有学到应学的知识, 缺乏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培养目标肯定难以实现。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瓶颈,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并尽快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因此,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构建一套科学的诚信教育机制, 是目前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
1、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素质高低有直接的关系。诚信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 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 必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 要加强道德教育, 首先要加强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教育, 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 遵守客观规律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求真务实, 对大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 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择业的过程中坚持说实话、办实事, 以诚实信用作为立事之本;其次是传统诚信美德教育, 加强大学生传统诚信美德教育对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校园主流舆论, 丰富和发展大学生的诚信伦理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针对本校学生诚信品质的现状,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关于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 使学生感受和体会诚信传统美德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是诚信公德教育, 诚信是社会公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公德在校园中具体体现为校园诚信公德, 是每个在校大学生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要求。实施大学生诚信教育, 离不开诚信社会公德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引导学生学习、内化诚信公德规范, 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2、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关键作用
培养和完善大学生的诚信品格, 既要靠教育也要靠管理制度约束, 教育的影响力和制度的规约力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 因此加快构建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应成为高校的一项关键性工作[3]。
首先高校应成立大学生诚信度评价机构。该机构的负责人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 成员由与学生工作和学生诚信有直接联系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如组织部、学工处、团委、宣传部、教务处、财务处、医院、图书馆、信息中心、档案馆, 各学院党总支、分团委、办公室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 负责学生诚信教育、评价、管理等的日常具体工作,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积极作用。
其次是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是能反映大学生诚信要素的具体项目。学习诚信评价项目主要包括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或早退、抄袭论文等;工作诚信评价项目包括不履行工作职责, 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后果, 学生干部带头违纪, 工作弄虚作假等;生活诚信评价项目包括使用违禁电器及危险品, 学生不参加集体活动, 不履行义务, 在教室的桌椅及墙壁上乱写乱刻, 在禁烟区吸烟, 浏览非法或不健康网站等;择业诚信评价项目包括自荐书内容不属实, 就业合同不履约, 择业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大学生诚信档案以一种写实式的记录, 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工作、择业和就业等方面的诚信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定期评估, 把结果和学习成绩、综合测评一道归入学生档案。
最后是建立诚信监督和惩处机制。学校应建立起自己的校内诚信监督机制, 校内诚信监督的对象既涉及到学生, 又涉及到教师、管理者, 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支持, 这个监督机制应包括建立网上公示制度;建立校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督网络;建立任课教师参与的诚信监督办法;建立大学生诚信认证制度, 加强大学生诚信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运用的监督。针对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 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条例和管理规定, 使失信惩处有章可循, 对诚信教育、评价中的不诚信行为要予以曝光, 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 让失信者为其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诚信危机。本文列举了大学生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个方面的失信行为, 剖析大学生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不利影响, 最后提出, 要从道德教育和规制建设两方面来改善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规制
参考文献
[1]柳林.浅议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9, (03) .
[2]杨笑雄.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 2008, (04) .
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案例 篇5
据介绍,在考试过程中,这名男生用手机拍摄试卷,然后发送给外面的同学帮忙解答。距离考试结束还有10分钟左右,他这一行为被监考老师发现,手机当场被收缴。在考试现场,有四五十名学生目睹了这一幕。
该学院应用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组负责这次考试。教研组一名老师证实,当日上午9~11时,他们举行了考试,考试科目为有机化学,考试地点在学校西校园第四教学楼。考场上,发现有人作弊后,监考老师按照规定做了记录。
大学生关于诚信的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诚信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47-01
诚信是是传统道德之根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古人修身立业的根本,同时也是仁人志士追求的高尚品格。政治家将诚信看得高于生命;思想家认为失去诚信生命将黯然失色;教育家呼吁育人育德。诚信是德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势在必行。
1 诚信品质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诚”要求人们能够内诚于己,诚实做人、诚实做事、不欺骗;“信”则代表外信于人,表明人有信用、守信义、讲信誉、不虚假。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与素质,则很难形成完备的自我。当代大学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成诚信的良好品质。而其他的一些道德品质,例如宽容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等,也都离不开诚信的基础。其次,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大学生就可以坦然的面对身边的事物,得到诚信带来的肯定评价,形成乐观自信的性格。人和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遵循以信取人,以心换心的人际关系原则,这样在交往的过程中才能互相信任。再次,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观,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就不会处处提防被欺骗,这样他们的思想就不会时刻处于紧张状态,这既有利于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也有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2 诚信品质的培养有助于高校目标的实现
高校作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不仅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得大学生能够适应用人单位以及当今社会的需要,同时也应该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高校中,大学生主流思想道德情况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情况,例如,大学生考试作弊,学术态度不端,在就业中弄虚作假等,以及依靠一些不诚信的手段蒙混过关,不仅没有掌握本应具有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违背了诚信的道德素质。大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窗口,不仅可以从理论上为学生灌输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培育大学生去良好地经营思想道德与情感。诚信作为公民道德品质修养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大学生诚信品质培养与高校德育融为一体,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高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高校才能更加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
3 诚信品质的培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首先要求参与到经济活动中的个人或集体平等交往,这一方面需要法律维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场经济中各个部门和行为主体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首先,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例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我国在就业制度上发生了改革,实行“自主择业”,这就要求用人单位与大学生都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而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制造虚假履历,在就业材料中弄虚作假,这都与市场活动正常运行背道而驰。因此,培育大学生诚信意识势在必行。其次,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当公平竞争的就业秩序被打破之后,诚信道德便出现了危机,弄虚作假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靠不诚信的行为取胜,而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开始质疑自己的诚信观,甚至受其他人的影响,放弃诚信原则,导致社会出现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局面,从而动摇了市场经济,破坏市场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诚实守信原则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是经济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督促市场经济行为主体保持诚实守信,而且要求经济主体具有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因此,培育大学生诚信品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4 诚信品质的培养有助于维护用人单位利益
任何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良好职业道德,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诚信可以保障他们正确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与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个人代表着单位的形象,个人的诚信代表着单位的诚信,而诚信又是树立企业形象和赢得信誉的道德基石。高校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动力源之一,代表着社会的先进文化,大学作为社会人才的培育基地,应该培育大学生诚信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校学生彰显出竞争意识,但也出现了不诚信的行为。不少学生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谋取较为理想的就业岗位,在简历、求职信中掺假,修改考试成绩,伪造证书、编造任职与实习经历。更有一些学生在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单方面毁约,在合同期内跳槽或直接不辞而别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以及用人单位的工作运行情况。因此,高校应该充分意识到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是社会各领域的重要角色,从而培育大学生诚信品质,切实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提高学校的形象。
5 诚信品质的培养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此外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高校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与个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步调一致,即个人朝着有利于社会的方面发展,社会朝着有利于个人的方面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的精英,他们走在时代的前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中其他人的切身利益以及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处处离不开诚信,这不仅是他们成长的需要,是构建良好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为全社会树立诚信的旗帜,从而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弘扬全民诚信品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焦国成.关于诚信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
[2]于超.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3]涂显镜.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关于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思考 篇7
一、诚信与信用、信誉的基本含义及其关系
1. 诚信、信用、信誉的基本含义。
诚信与信用、信誉是现代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意义相近的三个词, 其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组成, “诚”是指人内在的德性, “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 “诚”和“信”联结成一个词, 表达的是一种真实无伪、信守诺言、言行一致的美德。
《辞海》中“信用”一词的本义是“谓以诚信任用人”和“信任使用”, 这种意义上的信用和信任同义。另一种含义是指“遵守诺言, 实践成约, 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
《辞海》中对“信誉”一词的解释为它是道德评价的概念之一, 指个人或社会集团履行承诺和义务的水平以及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可信任程度, 是人或社会集团的社会信用和社会赞誉的统一。讲究信誉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也是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方面。
2. 诚信与信用、信誉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诚信主要是一个道德概念, 体现在个体身上称为品德, 属于社会道德意识形式。而信用体现的是个体诚实守信的德性和人格。可以说诚信是信用的基础, 信用要求诚信, 诚信和信用可以赢得信誉, 信誉是讲诚信、守信用的必然结果。可见诚信是最基础的道德规范, 所以笔者认为可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如实记载称为“诚信档案”更合适一些。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意义
自古以来, 我们就十分重视诚信无欺的品德修养, 将其视为立人、立业和立国之本。在古代社会, 诚信是建立在道德伦理基础上, 主要依靠道德主体的自觉践行。而在现代社会中, 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过程中, 诚信则是建立在道德伦理与制度伦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它不仅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践行, 更多依赖于法律和制度的强行约束。面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严重现象, 笔者认为建立诚信档案, 尤其是为大学生建立的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的诚信档案, 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对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来讲, 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对社会。
目前我国正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是诚信的社会。在现代社会,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 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保证, 诚信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之一。我们知道, 人是组成社会的单个细胞, 没有个人的诚信, 也就没有社会的诚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宰, 可以说学子诚信关乎社会未来。为他们建立诚信档案, 既能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又能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对学校。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成功加入WTO的背景下,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道德适应相对滞后, 诚信缺失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日益滋生。而为大学生建立的诚信档案, 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行为的客观记载, 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可以促进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从而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 营造一个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的学校舆论氛围。
3. 对大学生个人。
诚信档案, 对于大学生来说, 是他们立身处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美国管理学者华德士提出, 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就是建立个人品牌。诚信档案也是大学生人格魅力的见证, 它为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打好坚实的第一步, 为他们踏上社会提供一张“道德通行证”。诚信档案的建立也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 给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 就犹如在大学生头上套一个无形的紧箍咒, 促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取信于社会和他人, 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三、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 是学生档案管理中的一项新措施, 填补了学生档案管理的一项空白。对于这一新生事物, 笔者认为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应以真实的诚信档案信息为基础, 以动态采集和整理为保证, 借助网络实行开放式管理。
1. 实事求是, 确保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的真实性。
大学生诚信档案所有的记录内容均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写实性记录, 所以在记录过程中要确保档案内容的绝对真实。对学生的诚信表现要进行客观记录, 记载的内容既应包括将诚信的优秀表现, 也应包括不讲诚信的缺点记录, 这也是档案信息的本质要求和体现。
2. 主动出击, 做好大学生诚信信息采集工作。
大学生诚信档案, 是大学生基本信用状况的描述, 应以学生在校的操行记录作为主要内容, 由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行为具有动态特点, 所以应随时追踪学生的诚信状况, 做到诚信档案信息的动态收集和管理, 这样才能确保采集信息的齐全完整。
3. 借助网络环境, 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 人类已逐步进入网络化时代, 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网络环境。我们应该借助网络环境, 建立开放式诚信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其含义有二, 含义之一是将诚信档案电子化, 随时将学生最新的诚信信息输入数据库, 以实现诚信档案信息的动态化和即时性。含义之二是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诚信档案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供就业单位和其他机构查阅, 从而将学生诚信档案的利用从个人、学校延伸到社会。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权和社会认可度的问题, 其信息的收集和披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大学生自愿原则, 首先是自愿建立诚信档案, 其次是如需要调看大学生诚信档案, 必须得到大学生本人同意, 即本人授权的原则, 从而处理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公布与保密的关系。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是高校主动接受社会综合评价其教育质量, 主动为社会提供学生诚信信息的有益尝试, 这不论对于社会而言还是对大学生个人来说, 都是双赢的好事。目前已有许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但大学生诚信档案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其管理实施过程中势必有许多困难, 我们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使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逐步走上正规轨道。身在大学校园这片净土上的大学生们, 也要时刻牢记“诚信”二字, 使诚信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 认真谱写自己的诚信档案, 为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昊.高校学生信用体系建设的不足与对策.兰台世界, 2005, (7) .
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再思考 篇8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教育,诚信档案
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耻奸伪诈”的优良传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诚信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发挥了重大作用,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诚信体现在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作为传承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理应具备良好的诚信素质,并将之作为自己为人处世之本。而现实中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值得关注思考和研究[1]。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少诚信缺失的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与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身份、地位不相称。笔者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风不正。大学生中,迟到早退、无故旷课、抄袭作业、开虚假证明推拖考试、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发生。其中,考试作弊现象尤为严重,而且作弊队伍有增加之势。作弊手段之多,作弊工具之先进,作弊心态之坦然,真有点“创新”之意,甚至还出现了以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高校的教育环境,给教育系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弄虚作假。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为了获得特困资助或国家助学贷款,故意找关系开具假特困证明;有的毕业生利用学校已找就业单位的学生就可以离开学校提前上岗实习的规定,随便找一个单位开具假就业实习证明,以达到呆在家里逃避学校的选修课学习和考试之目的;有的学生在校表现并不很优秀,但为了找到一个待遇较高的工作单位,在毕业推荐表上大做文章,伪造各种荣誉证书,制造社会实践假经历,甚至编造学习成绩,以“完善”自己的求职材料,博得应聘单位的好感或应对单位的考核。如此种种大有欺骗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和个人之嫌。
第三,随意毁约或跳槽。有的毕业生为了抢占就业岗位,早早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但随后还继续参加各种就业招聘会,一旦遇到待遇更好的单位就随心所欲故意毁约;有的毕业生经用人单位考核确定就业实习意向后,一有不如意就在用人单位不知晓的情况下跳槽。这既让学校特别头痛无奈,又使用人单位措手不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有损大学生的信誉。
第四,交学费或还贷方面有失诚信。20世纪末,大学开始实行交费上学,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帮助经济贫困家庭学生能够上学,国家作出了不让一个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缀学的承诺,还制定了勤工助学、贫困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但这却成了一些学生恶意欠学费和逃贷款的理由和根据。有个别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完全可以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但就是既不贷款又不交学费;有个别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拿家长让其交学费的钱去高消费或购买高档物品而拖欠学费;有的学生贷款时承诺按时还款,毕业后却不主动还贷,有意躲避银行追还贷款。这种拖欠学费和贷款的现象已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学校和银行的正常运转,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工作和麻烦,违背了党和政府的初衷。
第五,网络欺骗。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信息传媒工具,已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少数大学生为填补心里空虚,逃避社会现实,瞒天过海、信口雌黄,利用非实名账户,在网络上不负责任地发表有悖于大学生身份的言论,甚至搞一些恶作剧,给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网络的出现也助长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
以上这些大学生缺失诚信的行为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中的整体形象,也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迫在眉睫。
2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和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群体,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针对大学生失信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工作。
2.1 加强诚信知识教育
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形成,需要文化底蕴,诚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切入点。因此,要求学生学习古今中外经典理论和典型案例,包括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知识的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诚信文件内容的学习,国家涉及诚信法律知识点的学习,国外诚信知识教育的借鉴和学习及各学校校训的学习和实践等;切实通过改进“两课”教学来发挥其在诚信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确定个人在诚信方面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2]。
2.2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用诚实守信的正面舆论引导人,用弄虚作假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要占领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主阵地,开展诚信建设的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辩论会、党团日活动,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宣誓活动和签名活动,签订诚信承诺书等。通过在教室、寝室、橱窗和各种活动场所布置诚信格言、警句,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好人好事,鞭挞失信的可耻行为,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导向,让大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从中受益。另外,还要让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及时匡正自身的言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大学生[3]。
2.3 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和信用激励机制
诚信档案应记录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诚信轨迹,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遵纪守法及完成学业的态度与结果、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及诚信教育活动、交学费和信贷记录、奖惩等情况,通过民主评议得出相应的考核结果,并以此作为学生评先评优、获取奖贷助补、推优入党、继续深造、毕业就业等的重要指标和依据。通过学生诚信档案和激励机制的落实,就是要让大学生懂得讲实话、办实事,懂得诚实守信光荣、不诚信可耻;就是要达到学生因其行为选择而获得心理坦然和精神满足或心理不安和良心自责的效果;就是要通过对学生行为选择进行精神褒奖和物质奖励或道义批判和物质惩罚,促进大学生的诚信和自律。
2.4 提高从业教师的素质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发展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更高。诚信教育乃育人之本,教师在学生中能享有较高的威信,源于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水平。俗话说:学高方可为师,身正才能为范。由此看来,教师的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说老实话、教实在书、做真学问、为诚实人,将大大促进和引导学生的诚信,使学生牢固树立“珍惜信誉如同珍惜生命”的理念。
2.5 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现在整个社会还处于转型期,各项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各个领域正在不断改革,各方面利益的博弈一直在进行,各种不良现象甚至丑闻相继出现,这些新闻通过电视、报纸、通讯、网络等快速发达的媒体,让正在成长的抵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耳闻目染,严重影响其诚信品质的培养。再加上家庭诚信教育缺失和学校诚信教育不能一以贯之,更让这些孩子有时像迷途的羔羊,无所适从。由此看来,只有建立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才能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大学生健康发展,将来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作贡献。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对于形成诚实守信风气、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至关重要。我们只要把诚信这一既有传统文化背景又有现代社会气息的教育命题深入探讨研究并加以实践,建构以存在性、传统性、现在性及示范性为支点的立体思维,并将其贯穿于培养大学生诚信做人的全过程,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就能建立真正的道德社会、诚信社会、和谐社会[4]。
参考文献
[1]冯一凡,刘继泉,张涛.从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81-82.
[2]延永生,贾成军.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43-44.
[3]罗国杰.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大学生关于诚信的 篇9
2011年10月19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建设, 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社会成员诚信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 全面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群体, 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 高校应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信用培养和诚信教育, 并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
1. 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的纵向衔接问题
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大都是由中学时代参加高考而进入高校学习生活, 毕业后或进入社会工作或进一步深造, 因此, 大学学习是中学时代与步入社会相互衔接的纽带, 诚信档案的建立不应将高中阶段与参与社会工作阶段分开。因此, 在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上要充分考虑高中的前提问题和踏入社会的后续问题。要将高中生的诚信记录纳入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参考和辅助范围, 大学生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后, 已经在学校建立的诚信档案也应该与社会个人诚信档案体系相衔接, 从而使每个毕业生的诚信档案系统化, 以发挥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凭证参考作用。这一衔接问题需要全社会高度发达的诚信体系与诚信制度的建立与相互统一为基础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2. 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的横向界定问题
由于大学生个体、家庭、社会关系的差异, 其诚信状况、诚信档案的内容界定、诚信所属范围也应存在个体差异。在诚信档案的内容界定、诚信所属范围上很难确定, 其内容也很难做到没有疏漏。因此, 诚信档案中的诚信记录也应因人而异,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个体差异拟定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可参考的诚信记录范围, 从而及时、动态跟踪记录, 针对特殊情况区别对待。在诚信档案具体范围和内容的横向界定上, 一方面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 另一方面在诚信档案横向界定的内容和具体范围上, 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
3. 大学生诚信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关系问题
在高校, 学生的人事档案是档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全方面地记录着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而我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来源于对学生的诚信调查, 目的在于证明学生的诚信情况。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为其今后完善自己的个人人事档案奠定基础。在二者关系的处理上, 人事档案是个人诚信档案的参考;个人诚信档案的内容是人事档案的进一步完善与补充, 也是大学生未来服务社会、单位用人的客观记录。人事档案不是完全公开的, 而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 个人的诚信也是如此。诚信档案的建立, 为个人人事档案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补充条件。
4. 大学生诚信档案开发利用与学生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
知情与隐私是一对矛盾,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需要分清内容、要素与个人隐私的界限。首先知情应以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 但是如果利用时, 某些隐私信息是提供给用人单位查阅而不向无关单位和人员传播, 则不能说侵犯隐私权。其次要证据确凿, 如果证据不实, 明明是运用诚信档案, 却有可能被人诬蔑为捏造诽谤、侵犯名誉权等。总之, 合理地把握个人隐私权与诚信档案开放利用之间的“度”, 特别是当大学生诚信征集系统涉及的内容超出了一般诚信活动中征集的内容, 学校有必要通过建立符合法律要求的制度来规范其合法性, 并通过法律问题的研究加以论证解决。
5. 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问题
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既要有宏观的定性评价, 也要有微观的定量评价, 只有两者有机结合, 才能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的诚信状况。首先, 定性评价要以定量为基础, 以总体评价为目的, 坚持从宏观角度对被评价人的诚信状况作出总体评判。其次, 定性评价要站在全局的高度, 从大学生诚信档案一段时期的记载数据中进行总体观察, 从学生的主流出发, 善于区别诚信缺失行为中的行为是个别行为、过失行为、偶然行为还是主观故意、连续多次行为。只有从整体出发, 才能正确评判被评价人的总体诚信状况, 定性也才能准确。在定量评价方面, 首先需要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有关诚信状况记录在档案中;其次需要对诚信内容通过系统化建设、科学分类, 使各类数据或记录形成一个完整整体, 并将其进行比较、分析和评判, 真实地反映被评价人的真实状况。
6.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大学生诚信意识提升问题
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的作用在于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在激励功能方面, 使诚信者得到社会的认可, 并在就业等许多方面获得优先回报。在鞭策功能方面, 对缺乏诚信者作适当惩罚, 在价值观上予以禁止性倡导, 使大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因此, 要将激励与鞭策相结合, 一方面, 高校和社会要制定相关政策、制度, 对诚信档案中记录良好、诚信表现优异的大学生, 在评优、就业、薪酬等方面给予鼓励, 如在贷款中, 对还款守信的大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利息减免。通过赏罚分明, 可在很大程度上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诚信者队伍中来, 促进大学生整体诚信修养的提升。另一方面, 针对严重缺乏诚信的大学生, 高校和社会要共同制定惩罚性措施, 使其深刻意识到诚信缺失的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 从而实现由不诚信或缺乏诚信向遵守诚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傅国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 2010.4
关于当代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篇10
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是人格结构的重要要素。诚信教育包括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在诚实教育方面, 要培养学生诚实待人, 对他人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 严格要求自己, 言行一致, 不说谎话, 不抄袭、不作弊的行为习惯;在守信教育方面, 要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 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 知错就改的品质。
二、当代中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中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但中学生涉世不深, 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对道德缺失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所以当代中学生的诚信现状是十分令人忧虑。主要表现:学校生活中, 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家庭生活中, 对父母说谎、隐瞒事实;人际交往中, 失约、违约、互相欺骗等。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些诚信缺失现象, 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当代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 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及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的缺失
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短斤缺两, 假冒伪劣, 以次充好, 尔虞我诈, 人才市场上的假文凭, 文艺界、体育界的假唱、假球、假哨, 学术界的剽窃等等现象给了孩子们巨大的负面影响。
2. 家长的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行为以及自身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影响了年轻的孩子
父母亲在给孩子言传时, 又往往辅以身教, 他们有的给孩子许诺后不肯兑现, 开空头支票;也有的经常撒谎, 竭力掩盖事实真相等。
3. 学校教育中某些弄虚作假现象, 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 也学会了欺骗
像公开课前的反复操练, 甚至连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事先指定, 考试前故意让成绩差的学生坐在成绩好的学生旁边, 让学生“互相帮助”等等。
4. 责任意识淡薄, 缺乏反思能力
当代中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家庭到学校, 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光明面与黑暗面、小事与大事之间的关系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也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 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
四、当代中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1. 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个大课题。要使其“知”不难, 要使其“信”并“行”, 那就不容易了。理想信念更经常、更直接、更具体地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生活中各种矛盾的态度和选择。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是不会以民族大义和社会使命为己任的, 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 我国古代道德教育中, “欲治其国,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先修其身”的观点, 值得借鉴;从小事做起, 从自身做起, 从做人的基础道德做起的传统修身经验, 应该继承。
2. 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
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最多, 只要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 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 结合学生特点, 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就能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 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诚信教育比较成功的班级, 往往就能做到测试无人监考学生无人作弊。
3. 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可以开设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课, 组织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VCD, 在文体活动中穿插有诚信教育的节目 (讲故事、说相声、演小品等) , 开展评选“最有诚信品质的学生”活动, 开设有关诚信教育的讲座, 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 成立道德法庭, 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 形成“人人学诚信, 处处讲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校园氛围, 将外在的教育内化为中学生自身的需要,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诚信观念的认识, 并化为自己的行动。
4. 与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诚信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从要求学生不说谎、不抄袭、不作弊, 明礼守纪、团结友爱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 从具体事情入手, 归根到底是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如文明礼貌教育可以养成诚信的内在品质;遵纪守法教育可以培养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教育可以增强责任意识而受人信赖和欢迎等。
5. 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诚信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 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进行, 我们积极争取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 使之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办好家长学校, 与家庭教育有更多沟通和指导, 积极融入社区并参与各种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等, 着力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6. 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组织学生进行“无人监考”活动, 定期召开关于诚信的主题讨论会等, 让学生自己解析诚信, 关注诚信;对受到社会资助的同学进行诚信讲座, 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和回报意识, 对于诚信表现好的学生, 及时表彰, 树立宣传典型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诚信观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石, 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摘要: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 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更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弘扬的一种美德。诚信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接近他人、接触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情感体验中获得道德的发展。本文就中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对策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于诚信的一课 篇11
当今的作弊行为远不止表现在各种考试上。撇开那些违法违纪行贿受贿者不说,做什么事情都想投机取巧也不乏其人。这些人不是考虑怎样调动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去跨越障碍克服困难,而是将自己的“小聪明”发挥到极至,琢磨着怎样打“擦边球”,推敲着如何找盲点,钻空子,蒙混过关,以期达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有的人甚至在征友、征婚这些本应诚实之至的事情上,也要耍上几个花招。于是,诚信教育列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美国教授帕垂特,在给北京大学的一个博士班上公共英语课接近尾声时,煞费苦心地给学生安排了“最后一课”——《关于诚实》。其中讲道:
为什么要考试?(一)测试你对某门课的掌握程度;(二)测试你的学习技巧与记忆力;(三)评估老师的教学质量,了解哪些教得不错,哪些需要加强;(四)最重要的是,测试你是否诚实。诚实是人类社会正常的和必要的道德原则。与诚实有关的故事和谚语有:(一)“狼来了”;(二)人无诚信,好景不长;(三)来路不明的财宝一文不值;(四)诚实最明智,老实人不吃亏;(五)如果我耍花招,人们便不再信任我,我再也享受不到诚实的快乐。
接着,他讲道:在这次考试中,你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现你的诚实:(一)即使没有老师监考,你也知道怎么做才合适;(二)会多少答多少;(三)不要作弊。听说作弊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我们坚信大多数人不作弊。一个作弊的民族怎么可能进步和强大呢?
在他所讲的课文中列举了作弊行为:一、偷看别人的试卷;二、问别人怎么答题;三、看事先写好的小纸条。接着指出:你作弊的时候,你就失去了老师对你的信任——本来我们这些“老外”都是信任你,爱你的呀!假如你作弊了,那么,(一)你伤害了老师,给师生关系蒙上了阴影;(二)你的良心就有罪了;(三)你改变了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最后,课文概括了作弊的后果:(一)没收并撕毁试卷,打零分;(二)你丢脸,我们丢脸,大家都无地自容。不过,即使你真的作弊了,我们也不会那么做,我们会装作没看见,眼睛故意向别处看。因为,将来生活本身的惩罚要严厉得多。孩子,你的信誉价值连城,你怎么舍得用一点点考分就把它出卖了。作弊的代价太高了,实在划不来!
大学生关于诚信的 篇12
一、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主要表现
1. 考试作弊, 屡禁不止。
作弊是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虽然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 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出台了不少管理规定, 但每当各类考试举行时, 铤而走险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作弊者完全忘记了诚信对他们的约束。
2. 助学贷款, 违约严重。
国家助学贷款, 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最大的帮助措施, 这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期还贷, 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有少数接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毕业后应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时, 却采用了逃避的办法。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3. 缺乏诚信, 恶意欠费。
许多高校在新生报到和学年初开通“绿色通道”, 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尚未交清各种费用的情况下, 先在学校读书。这本来是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 却被不少不属于此类对象的学生所利用。他们以家庭经济困难为借口, 把父母给他们的学费用于购买高档消费品、吃喝玩乐、赌博及恋爱支出, 而拖欠应缴纳给学校的各类费用。
4. 抄袭作业, 蒙混过关。
高校在制定的教学计划中, 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利用这些自习时间来打牌下棋、上网玩游戏等。在交作业或进行毕业论文 (设计) 时, 则抄袭他人作业或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 东拼西凑, 几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篇“大作”, 这在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了。
5. 求职履历, 弄虚作假。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 大学毕业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有些学生便寻求“捷径”, 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 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 绞尽脑汁玩手段。此外, 有的毕业生多家签约, 随意毁约, 严重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任。
6. 网络道德, 诚信缺失。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大学生网络道德不容乐观, 如不少大学生轻意针对一些社会问题或现实问题, 在网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或出现一些欺诈、漫骂、攻击的行为。个别大学生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形成原因
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 绝非偶然。影响大学生诚信出现危机的因素有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 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
1. 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偏差。
价值观是区分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荣辱的根本标准, 对人们确立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起着决定作用。社会上出现的腐败、欺诈, 以及人际交往中的不信任等消极现象, 给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混乱和误导, 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 导致在诚信方面出现危机。
2.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长期以来, 在我们教育体制中, 虽然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但是在实践中, 由于面临着升学或就业等压力, 学校偏重于认知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关注甚少, 德育教育往往留于形式, 对学生缺乏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行为教育等规范层次的道德教育。部分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 问题在于大学, 源头可能在于基础教育。
3. 管理制度欠缺。
高校的日常管理制度也给部分缺乏诚信意识的学生造成了机会。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一般是凭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证明, 而这类证明的获得轻而易举, 使得一部分不应获得“贫困生”称号的学生可以理直气壮地欠缴各种费用, 加大了高校对困难学生的鉴别难度和助困的经济压力。
4. 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 只要得高分、进名校, 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 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 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 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不诚信的缺陷。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5.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责任意识淡薄, 心理承受能力弱。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 对他人、对社会的要求高且多, 很少考虑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些什么, 他们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诚信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表现, 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 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 又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 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
1. 加强诚信教育的环境建设。
高校要努力构建诚信教育的平台, 大力营造以诚信为基础的文化氛围。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 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教育学生诚信, 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做到诚信。教育工作者应言传身教, 成为诚信的典范, 以诚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同时也要宣传诚信缺失的后果, 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 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等, 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让学生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舆论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舆论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 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高校应将学生的诚信教育纳入到德育课程的教学中, 并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要特别注重德育课程的实效性。要求德育课要与时俱进, 多渗透一些市场经济知识和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道德素质, 比如诚信、敬业、自信、谦虚、团队协作、公平竞争、关心他人、学会生活等具体的道德素质。诚信教育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促进知行统一。
3. 建立健全诚信教育的制度。
诚实守信仅仅依赖于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建立健全的诚信制度。 (1) 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 在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中增加诚信内容, 记录有关诚信的正反面行为, 并将大学生的诚信资料进行电子注册, 建立一个网络平台, 动态跟踪, 实时监控。另外, 学校把学生的信用情况, 如学业成绩、获奖情况、违纪现象等建案存档, 可以形成一套新的考核标准, 以其作为学生申请贷款、奖学金评定、人党考察等的重要依据, 对学生的诚实守信进行刚性约束。 (2) 实行大学生信用奖惩制度, 对大学生进行信用评价。一方面, 要开展学生诚实守信评价活动, 对学生的诚信行为予以表扬和奖励, 体现诚信为荣。另一方面, 要建立失信惩罚机制, 把不讲诚信的行为和个人记录在案, 并让其为此付出代价, 从而不仅使大学生认识到失信无利可图, 还以此强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使其彻底打消侥幸心理, 自觉将诚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
4. 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教育。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 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 他们的自我意识、自立意识、自主意识有很大增强,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提高。现在要做的工作, 一是要引导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 作诚实守信的模范, 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 把诚信认识转化为诚信情感, 转变为诚信行为;三是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 这是诚信教育能否坚持久远并卓有成效的重要一环。
人无信不立, 企业无信不长, 社会无信不稳。大学生要想成功走向社会, 就必须先学会诚信。因此, 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 思考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高校应点亮诚信教育之灯, 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摘要: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目前少数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诚信危机,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提出加强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并积极思考与探索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许瑞芳.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 2002, (12) .
[2]江卫平, 蒋莉萍, 屈琳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9) .
[3]谢泽文, 何军.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培养策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5) .
【大学生关于诚信的】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研》10-04
关于诚信的演讲稿大学生05-18
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10-01
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09-23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08-16
大学生诚信问题05-16
大学生诚信培养05-26
大学生就业诚信10-01
关于小学生有关诚信的演讲稿08-30
大学生个人诚信管理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