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培养

2024-05-26

大学生诚信培养(精选12篇)

大学生诚信培养 篇1

一、当前大学生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然而当前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和家庭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但纵观现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种种不如人意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作业抄袭、考试舞弊现象严重, 我在自己任教的学生中调查发现, 独立做作业、做实验、写报告的人越来越少。考试作弊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且作弊手段、方法层出不穷, 花样不断翻新。在学习期间, 有的同学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评先的机会, 在就业期间, 有的学生以欺骗的手段制作虚假就业自荐书。另外, 毕业生毁约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毁约不仅损害所在高校的社会声誉及形象, 并严重波及其他学生的就业。助学贷款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助学贷款是国家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帮扶举措, 可一些学生却把这一政策理解为“福利待遇”, 将学费用于挥霍而编造虚假情况称家庭条件困难获取助学贷款。

二、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 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 忽略了思想品德尤其是诚信教育的培养, 对他们的一些不诚实行为不进行及时纠正;有些家长缺乏自身的模范行为对子女的引领作用, 反而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注入许多消极因素。

2、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水平竞争的加剧, 学校常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上,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没有把诚信教育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 同时, 因为高校扩招, 生源素质有所下降, 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了能考试及格, 就试图通过作弊蒙骗过关。一些教师诚信素养、职业道德、存在问题, 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 仍严重存在着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 也充斥着贪污、腐败、虚伪、欺诈的不良风气。如今的大学生们不少人受社会中不守信的影响, 认为做老实人“吃亏”, 老实是“无能”的表现。而某些失信行为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反而经常获益, 久而久之, 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诚信道德教育丧失了信心。

4、学生自身的诚信意识淡薄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 其主要原因既有主观因素的作用, 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 我国都是强调应试教育, 而忽略了对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有些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诚信”的道德内涵。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

高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主渠道, 以育人为本, 培育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1、营造诚信氛围

培养大学生诚信道德, 让大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质, 往往离不开环境的熏陶。要充分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 采取措施、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置身于健康向上、积极进取、求真至善的校园环境中。如尝试“无人监考”等方法, 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活动, 利用校内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工具, 让学生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提高诚信认知, 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2、创新诚信模式

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需要, 为了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 必须创新诚信教育模式。一是更新诚信育人内容, 重新审视诚信教育的内容, 摒弃那些空洞和过时的内容, 增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教育资源。二是改进育人方法, 为了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诚信教育的时代感, 教育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或者是理论讲述, 或者是案例分析, 或者是研讨辩论, 或者是开展活动, 不拘一格。

3、完善并建立诚信品质培养的长效机制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依靠教育是不够的, 必须借助于体制、机制等硬性手段, 通过外在制度约束, 才能强化内心认同。一是健全诚信育人制度, 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二是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 对其诚信品性做出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记载的内容既有诚信的优秀表现, 也有诚信的缺失记录, 并将诚信情况与学生评优、奖贷学金、就业推荐相结合。

4、实践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重在实践, 贵在养成。只有在具体的诚信实践中, 大学生才能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要求。因此,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 要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对大学生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 实现诚信品德的知行统一,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修养。

摘要:目前大学对学生诚信教育不够重视, 使得许多学生缺乏诚信, 考试作弊, 求职欺骗等现象严重, 这既有学校教育的问题,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 因此, 就要求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营造诚信氛围,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逐步使学生建立起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建、祝洪涛:《大学生诚信现状透析与对策》,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

[2]刘美玉、任凤琴:《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前沿》, 2006年。

大学生诚信培养 篇2

如何培养学生从小讲诚信

鸭溪小学王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孩子好模仿,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为培养孩子诚实做人,做教师的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何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和事业发展的基石,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为了让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应考虑如何在幼儿时期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幼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引导、启发入手,让幼儿充分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在幼儿园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影响着每个孩子,在孩子面前守信,就是为孩子作好榜样。“言教重于身教”与其跟孩子说一百遍“守信用”,不如给他做一遍,只有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为孩子起示范作用。

“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是非常纯真的,有时候老师也可以通过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的方法,和孩子建立并保持真诚与互相信任的关系。如在在“双亲”活动的认亲帮扶活动中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如一时无法满足,教师必须向孩子说明理由。如果对他们的愿望与要求不分青 1

红皂白地一律不予理睬或一味拒绝,就容易使他们养成不讲诚信的恶习。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真诚和信任的关系,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条件。不能许诺来哄孩子:“如果这次考试考得好,我让大家做什么什么的、、、、、。”尽管这样说了,教师并没想到兑现,但学生却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如果一次次许诺都不过是一张张空头支票,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久而久之,孩子不仅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慢慢地也就学会了不讲诚信。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在“双信”工作上下功夫,打造诚信校园,树教师诚信形象,只有教师养成好了,才能教好学生。

教育孩子讲诚信,应建立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如,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往往玩不过瘾,自己玩个不停,当其他孩子想玩时,就会发生争执。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可以对孩子说:“你再玩一小会儿,等一会儿自己把玩具给他。”孩子如果答应,并能信守诺言,把玩具让给其他幼儿时,应及时表扬孩子,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应该向他一样。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同样会体会到大家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幼儿如果从小受到尊重、信任,他会更加懂得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正确面对孩子的说慌。可能有些孩子为了逃避某些责任,或为讨得别人的欢心说了谎话,我们切忌不问青红皂白斥责他们。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的心理及行为同成人是不同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分析事物,老师要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好向导。

老师要做有心人。为孩子创造愉悦的讲诚信的氛围,能够感染幼儿的心灵。在平时可以和幼儿一起做关于诚信的游戏,多给幼儿讲这方面的故事。如《狼来了》……等等,或把孩子身边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并因势利导,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一些内容。用故事中情节来感动孩子,激励孩子。还可组织幼儿开展关于“诚信”的活动,让幼儿共同阅读关于“诚信”的图书,收看、收听这方面的电视、广播节目,给孩子讲有关诚信的见闻,讨论有关诚信的话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让孩子处于诚信的氛围,他们就会受到启迪,讲诚信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

小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篇3

这真是令人担忧诚信问题,对未来的公民而言,诚信意识首当其冲。这需要我们正视现实,寻求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推进诚信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

身教重于言教,树起诚信大旗

诚信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美丽花朵,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始终应是一面诚信的大旗!教师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让全社会满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看看他们的眼睛,如星星般明亮,如泉水般清澈,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坚定,在这样的纯洁面前,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是对他们的亵渎;在孩子这样的坚定里,更多的是对老师无比的信任。所以教师要咬住“诚信”不放松,言行举止要让孩子感受到诚信,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不体罚,以自己的诚信去洁净千万学生的心灵。

学习古今榜样,培养道德自觉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当人的性格处于可塑阶段并且容易受影响时,最好是激励他们去崇拜伟大的品格。” 自古我国就以诚信为本,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故事也很多。笔者曾组织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在班里开展讲故事比赛。从“曾子杀猪”到“商鞅立木为信”,再从“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故事”到“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砸冰箱以承诺”。学生被这些榜样的伟大品格所吸引,并为之向往,继而模仿学习。榜样的树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争当诚信人,学做诚信事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树立“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观念。

诚信教育,不应把起点仅仅放在要不要诚信上,而应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诚信,让社会多些诚信。让学生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诚信社会,由此培养学生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培养学生道德上的自觉。

组织多样活动,增强诚信意识

通过班队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明白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笔者班里曾有部分同学互相送点小卡片,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后,有的人却把送出去的小礼物硬要回来,闹得同学之间很不愉快。这件事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教育隐患。孩子不讲信用,就会失去同伴的友谊。面对这一不良现象,我在班里设立了小论坛:我怎样对待送给同学的礼物?怎样对待同学送给我的礼物?然后组织了一次“言必信、行必果”的主题班会。班会上,我讲述了宋庆龄奶奶言出必行的故事,讲了守信带来的好处。然后组织同学们对论坛中的两大问题进行讨论发言,使孩子们懂得了要从小讲信用,不出尔反尔,使他们明白了送出去的东西不能轻易收回,要尊重别人,珍惜友谊的道理。

建立学生档案,加大失信成本

“狼来了并不可怕,失去诚信最可怕”。信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谁都不愿也不敢与没有信用的人打交道。我们通过建立学生个人的信用档案,对学生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监督,把“失信者”曾经的“失信”行为记录在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学生进行处罚。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加大失信成本,可以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从而建立起“失去诚信,寸步难行”的新风尚。

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以显示出一个人道德素养的高下优劣。同学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谎、不抄袭作业、不作弊、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做起——见微知著,只要在诚信的道路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相信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完善的人格将会达到,而迈好诚信的第一步,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家校密切配合,促进习惯养成

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如今孩子的诚信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熏染有一定的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

诚信是一个养成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一种法律意识,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漫漫人生旅途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无论途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千万别忘了诚信。孩子是稚嫩的花朵,思想和品德的可塑性很大,应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让诚信之花在孩子的心田常开!

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研究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

诚信的基本内涵是忠诚老实、言行一致, 遵守诺言。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和基础。然而,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 拜金主义盛行, 经济利益的驱使使诚信逐渐消退。由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 对学生的成长及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利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当前大学生缺乏诚信表现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 学习方面

大学生本应该踏实刻苦、努力学习各门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文化知识, 但现在的有些大学生不是刻苦学习, 而是靠作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随着高校扩大招生, 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 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 绞尽脑汁玩手段。

(二) 经济生活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 有些学生借钱借物不还, 主动要求别人给自己好处, 甚至为老师办事也要要拿“回扣”。有的学生恶意拖欠学费, 办理学生困难补助时, 编造假情况, 不讲诚信等。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 无需抵押。如期还贷, 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 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三) 人际交往方面

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 纯真无邪, 净洁无瑕。随着接触社会, 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 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 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同学间相互不信任、关系紧张、感情冷漠, 网络道德缺失, 毕业求职弄虚作假、随意毁约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 不能一味的追究学生自身的问题, 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一)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诚信问题一下子凸现出来, 我们身边充斥各种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 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 经济领域的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偷税漏税等, 文化领域的学术腐败、论文抄袭等, 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 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在校学生。

(二) 学校教育缺乏实效性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 轻德育, 表面上搞素质教育, 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 甚至以智代德。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 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 家庭教育的偏执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也是根深蒂固的。孔子曰:“欲教子先正其身。”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塑造诚实守信的孩子。但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智育培养, 往往忽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有一些家长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做出一些有违诚信的事情。由于家庭教育的片面, 使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更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

(四) 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大学生的年龄处在18-25岁之间, 且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唯我独尊, 不愿接受纪律约束, 责任意识较弱。他们虽然正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这些观念和看法还不够稳定, 很容易受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在遇到具体问题往往考虑自己的利益,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同时, 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也严重影响着学生, 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诚信观。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

(一) 发扬传统文化, 营造诚信环境氛围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诚信被作为社会成员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要求。孔子曰:“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 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儒家文化的诚信理念经过发展已渗透到中华民族道德意识的深层, 成为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论语·颜渊》中提到:“人所以立, 信、知、勇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 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大的传统文化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源泉,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诚信的经典事例, 并实践于日常生活中, 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二) 加深情感教育, 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

教师则是培养青少年学生责任心的实施者,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从语言上去督促, 更应该以身作则, 做好诚信的表率, 这样才能去感化学生。汉代著名思想家杨雄在他的《法言》中说:“师者, 人之模范也。”提出了教师在“做人”上的“模范”作用, 强调教育者的“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 在教学、科研工作中, 要忠于职守、热爱专业、认真负责, 绝不能虚华浮夸、弄虚作假。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待人接物, 都应该体现一种积极、踏实、负责任的态度, 尤其与学生的交往中, 更应该把这种诚信的精神传达给学生, 应当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学生, 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 可以穿插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方面的典型例子, 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触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北宋的司马光因家中经济拮据, 便吩咐仆人将家中的病马卖掉。之后, 他得知仆人没有告诉对方事情, 他认为让别人以买一匹好马的钱, 买一匹病马, 这是骗人的事。于是他坚持以诚相告, 司马光做到了以诚待人, 以信接物, 不愧为诚信的楷模。所以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要注意宣传古今中外这些诚信品行的典范, 鼓励大家讲诚信。

(三) 提倡素质教育, 改变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然而, 现在仍然有许多学校重智育、轻德育, 以智代德, 对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 学生的道德教育力度不够。很多家庭教育也往往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取代了道德的培养, 使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责任心。

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的阶段, 应该切实体现在教育的实践上。首先, 学校要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 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 学生宽容与尊重, 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此同时, 应坚持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制度。教师应及时跟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掌握学生在校的情况, 以利用家长特有的权威和力量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四) 完善诚信机制, 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

诚信建设不仅要培育诚信理念, 更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 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建立健全学生诚信档案, 促进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诚信档案应包括个人信息、学习诚信信息记录、经济诚信信息记录、择 (毕) 业诚信信息记录、生活 (品行) 诚信信息记录、信息认定等几个模块。有了这些模块之后, 学生每学年对自己的诚信状况进行填写和确认, 然后交由其班主任签字。在学生毕业前夕, 系、部可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 对学生的诚信档案加以最后确定。经系、部确认后的学生的诚信档案应作为对学生本人在校期间的品德操行的一个重要证明, 随学生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 使学生的诚信管理能在社会上进一步延续。

09国旗下讲话 培养诚信观念 篇5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家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普遍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顾名思义是诚实和信用,即以诚待人,取信于人。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诚信的首要条件就是考试不作弊,因此,我们加强诚信建设,培养诚信观念,首先应该就考试不作弊做起。综观学生作弊,多数是因为平时学习抓不紧,学习成绩较差,惧怕过不了家长和老师这一关,因而投机取巧,以图侥幸取胜。细细给考试作弊者算一算这笔帐,其实靠作弊混过考试,取得“优异成绩”,应该是得不偿失,现代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通过作弊获得的“优异成绩”,终究是虚假和毫无价值的东西。学习上的竞争,犹如大浪淘沙,是金子还是沙子,终究会被检验出来,何况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老师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心中有数的。中学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积累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不好好把握,多吸取知识的营养以充实和完善自己,而是靠作弊获得虚名假誉,实在是下下之策。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养成了这种低劣的习惯,将来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必然失去竞争的底气和锐气,靠

作弊来应付考试,没有学到真才实学,如何面对现实残酷和激烈的竞争?况且,诚信这个安身立命的人生基石一旦缺失,你所踩的社会基础已经踏空,想东山再起也无从借力,到时候,才真的是欲哭无泪。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中至真至美至纯的时期。而诚信是最不应该又最容易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有必要把诚信的大旗高高举起,让人人都能看见,并被她的温暖光芒吸引。我们企盼着,在可望更可及的未来,诚信回归到市场,回归到社会,回归到你我身上。她像一股活水,逐渐浸润、深入人心;她又像一缕清风,吹过田野,吹开人们心扉。在那里,到那时,诚信取代了伪饰,有序取代了无序,简单取代了复杂,温情取代了冷漠,人们沐浴在诚信的晨晖中,全都受益终身。

同学们,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讲诚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考试不作弊,签字不作假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谢谢大家!

初三(4)班

培养底线思维,坚守职教诚信 篇6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仍有很多学校奉行智育为先,重知识、轻育人。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带着孩子往返于各种培训机构,似乎学习成绩好了就可以出人头地,成绩不好就名声扫地。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其背后暗含的狼性文化、功利主义、等级观念三种思想意识,也造成中等教育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尖子生”走进高中、大学,尽管其中不乏学业和人格素养兼备的优秀苗子,如公交车上夺刀救人的江西宜春高三学生柳艳兵,但“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不在少数;另一部分则被无情淘汰,带着“失败者”的标签走进职业院校、走进社会。作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要给学生心灵世界种下一颗什么样的精神种子,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职业教育的校园里,我们要让学生在成人的前提下成器,掌握一技之长,这应该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旨归。面对有些职业院校“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只剩下“授业”的尴尬,我们要想打造诚信生态,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底线思维,让大家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

底线,本意是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作为一个伦理学术语,是指人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处于困境中,存在多种选择。但无论怎样选择,都应该符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不能伤及无辜。

从满足人类安全和幸福的角度分析,人们要坚守的“底线”主要有“道德底线”“法律底线”“信仰底线”三种。“道德底线”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大家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底线,它是人们获得安全感及幸福感的第一道底线。在人人拥有道德底线的社会,大家彼此信任,互相尊重,举止文明,人性之美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和谐发展。“法律底线”是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它是人们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最坚硬、最刚性的一道底线。当我们受到无理的伤害时,如果道德的大环境不能起作用,那么法律一定要站出来讲话。“信仰底线”是心理健康最原始的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当法律尚不健全,道德、舆论偏离轨道时,人们仍要坚守信仰,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格、信仰铸就忠诚。确保这三道底线健全,则国家进步、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对道德楷模的引导示范作用比较重视,却往往忽视“底线教育”。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底线意识。马加爵、林森浩这些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就是因为缺乏底线思维,不仅毁掉了自己美好的前程,也让自己和他人的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渊。

底线就是道德的生命线。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讲,各行各业都有必须坚守的“底线”。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官员不贪赃枉法。即使是普通百姓,做人做事也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然而,现在各行各业的“底线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假论文、假优质课、假就业等,就是教育行业冲破底线之举。校园造假现象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连学校都有造假现象,国民素质如何提高?道德力量如何彰显?

作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的职业教育,更要坚守道德底线。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操守,时刻提醒自己,不做有损师德之事。育人过程中,无论是政策建构,还是教育管理手段,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和底线。

心理学家杨眉指出,“最基本的底线伦理——不以任何理由伤害人,不以正确的理由做错事。”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如果没有这样的“境界”,至少做到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就是“底线”。

愿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能培养底线思维,坚守职教诚信,还国人一个风清气正的“中国梦”。

(作者系郑州市卫生学校教师、德育高级讲师)

高职院校学生诚信品德培养刍议 篇7

诚信, 就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真实无欺, 不自欺, 不欺人;守信就是重诺言, 讲信誉, 守信用。诚信是一个整体。对个人而言, 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对集体来说, 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面对社会, 诚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在国家层面, 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青年大学生是时代的主人, 其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 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 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所以, 他们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 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1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1.1 从宏观的视野看

①重视大学生诚信培养是新时代要求。在新时期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 这对人们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一个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知书达礼的现代大学生, 是新时代的要求, 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②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大势所趋。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诚信这个道德规范普遍受到损害, 就连一向认为是净土的校园也不例外。诚信作为社会公平竞争的重要准则和人们相互合作的基础, 其重要作用早已为人共知。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主力, 他们的道德素质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质量, 所以说, 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是大势所趋。

③培养诚信品德是大学教育责任所在。但解决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仅靠学校的诚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它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所以, 根本的办法在于整个社会形成诚信氛围, 在人和制度之间建立一套良性的信用互动机制, 使每个人能够在自律的基础上, 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诚信目的。

1.2 从微观的角度看

①诚信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诚信是立身处世的准则, 是人格的体现, 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试问一个缺乏诚信的大学生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确立人生目标并积极实现呢?高校大学生只有先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形成健康人格, 才能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上取得成就。

②诚信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对大学生而言, 诚信是其全面发展的基本行为规范, 只有将诚信作为自身道德行为规范的前提和基础, 努力提高道德境界, 才能逐步培养高尚人格和提升道德境界, 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诚信是大学生踏入社会的一张名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其道德原则, 它要求每位参与者都能够提高自身诚信意识, 规范自身行为。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根据和谐社会的需求, 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 大学生诚信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诚信建设, 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

2 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①说谎成为一种行为习惯。据大学生诚信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在校生中有0.48%说过谎话, 大学生说谎更多是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善意的谎言不但有利于维护别人的利益, 而且有时候也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大学生需要被人尊重和认可,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 他们往往选择以说谎的形式去获得“赏识”。

②考试作弊成风, 作弊屡禁难止。目前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监考制度和考试行为规范, 但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却屡见不鲜, 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作弊学生的考试纪律意识淡薄, 对考试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

③故意拖欠助学贷款。大学生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保证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它本是国家为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实现贫困学子“大学梦”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目前的结果却让人难以接受, 一些大学生因诚信问题, 故意拖欠助学贷款, 使得学校和银行屡遭尴尬。

2.2 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影响个人的全面发展, 而且还给整个大学生群体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 并进一步引发了大学生诚信危机。为此,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 找出症结所在。目前来看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2.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多种文化观念的相互碰撞;中西方文化交流步伐的日益加快, 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我国公民的价值观念带来了某些程度上的消极影响, 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 而置诚信道德与不顾, 如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 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这不得不引发人们深思。在当今社会中, 诚信与利益孰轻孰重, 面对利益有多少人选择选择见利忘义?有多少人选择坚持诚信, 坚持最后一道道德底线?因此, 只有在整个社会树立起讲诚信重道德的社会风气,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 避免因诚信缺失而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进而拯救大学生诚信危机。

2.2.2 家庭教育观念影响

长期以来, 中国式家庭教育一直将智育作为孩子教育的重点, 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在家长看来, 孩子只要将学习搞好就可以, 思想品德教育被他们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此外,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每个家长文化水平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进行家庭教育时, 很多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积极引导孩子的道德行为。这也是造成学生出现“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应予以关注。

2.2.3 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②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 将德育教育视为政治说教, 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灌输”, 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 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 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 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③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 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 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 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2.2.4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 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 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 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 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诚信的对策与途径

3.1 树立诚信品质必须要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高度的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大学生应该要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 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区学习、去思考、去体验, 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勉励, 并坚忍不拔地进行道德修养。而诚实守信是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的首要前提。在当今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不守信不诚实, 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心的冷漠。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 不应该随波逐流, 不应该只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逐步树立起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我们应该认识到, 只有自己的自觉性加强了, 才能改变自己, 从而改变社会。

3.2 树立诚信品质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但在当今社会中, 很多人并不懂得自省的道理, 不愿自我反省, 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在当前的大学生组成结构中, 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并逐渐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主体以及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 但与此同时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主要表现在:依赖性强、适应性差、自我约束力差、抗挫能力差等。因此,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 规范其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诚信观念的引导, 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

3.3 树立诚信观念必须重视加强学校的诚信教育工作, 构建校园诚信文化

众所周知,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的根本, 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 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基础道德观念, 强化诚信意识。教师通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启发学生, 使学生们逐渐树立起诚信观念, 积极构建校园诚信文化,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高校要全面完善和健全学校的诚信体制, 强化失信约束机制, 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校风, 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在高校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具体来看, 学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 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质教师团队;另一方面, 学校要树立诚信观念, 形成校园诚信风尚。

3.4 树立诚信品质必须利用社会、社团活动进行诚信体验

充分依靠全体教师, 特别是高校政治辅导员老师, 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 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

①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充分利用学生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 进行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 使之明白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时时事事处处进行诚信自我教育, 如开办诚信驿站, 设立无人售货商店等等活动就受到很好的效果。

②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在对学生开展的诚信教育中, 教师要以身作则, 时时事事讲诚信, 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 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 充分利用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 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使教育者在育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诚信教育。

③在管理体制中强化诚信教育。在管理育人中, 干部、教师和职工要带头诚实守信。一是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 以强化诚信教育, 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 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所谓诚信教育制度, 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二是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 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 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

3.5树立诚信品质必须让育人者在管理中做到率先垂范

(1) 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 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 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所谓诚信教育制度, 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 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 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

(2) 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 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 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 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志杰.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研究[J].现代交际, 2009 (11) .

[2]海秋丹.学生诚信教育策略[J].职大学报, 2007 (03) .

[3]宋蜀云.高职院校学生应成为讲诚信的楷模[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1 (01) .

[4]计有勤, 陈自豪.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4) .

[5]李丹梅.高职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与锻造[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01) .

浅析高校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篇8

一、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作为思想、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 从总体上看, 这个群体的本质与主流是真善美、讲究诚信的。但是, 近年来在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诚信的现象。

1、一言一行中缺失诚信。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不按时上课, 找同学帮忙点名;在图书馆借书逾期不还;有的家庭并不困难却申请困难补助;有的同学制造各种假证书, 骗取评优评先的名额。

2、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尽管高校制定严格的考风考纪制度, 不仅严格规定了考场纪律, 而且加强对监考老师职责的严格考核, 但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 课后不做复习, 平时练习也是互相抄袭, 一到考试就临时抱佛脚, 要求老师划范围、划重点, 然后将重点资料缩印城小纸片带入考场, 传递、抄袭、讨论;在四六级考试中, 有的同学购买无线耳机、答案等, 更有甚者找人代考、替考。

3、求职时弄虚作假, 无故毁约。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的扩招, 越老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在激烈的求职中, 有的同学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单位, 在求职履历上涂改成绩、制造假证件、过度吹嘘自己的优点。也有些大学生先找到一份工作“保底”, 然后再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后立刻毁约。

4、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交往不诚信, 感情问题不负责。有些学生对待身边的同学不信任, 缺少互帮互助, 相互猜忌, 同学之间隔阂严重, 跟老师之间藏心眼, 用各种方式骗取老师的信任;还有的学生制造网络病毒, 盗取他人的QQ等;更有的学生滥用感情, 对爱情不负责, 恋爱像走马观花一样, 有的甚至同时和好几个异性交往, 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的原因

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就会被这个社会的环境所影响, 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社会道德意识淡化,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外部原因。当前,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 社会道德出现了趋利忘义、诚信与利益被认为的割裂对立起来的现象。在经济领域中, 假冒伪劣商品层出不穷, 虚假广告满天飞, 偷税漏税、走私骗汇等不法行为盛行;在政治领域中,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腐败的滋生、弄虚作假等现象屡屡发生。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肩负的祖国的未来, 此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 极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 只要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继续发生,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就无法得到彻底根除。

2、学校、家庭过多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大学生诚信的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育手段和环境不利于学生诚信的培养。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直接影响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在实际生活中言行不一, 常常嘴上说教, 缺少言传身教的过程, 有的甚至鼓励孩子做不诚实的事情, 例如家长为孩子的错误做掩护。教育上的最大问题就是注重知识教育, 缺乏感情教育, 即情商的培养。教育者也只是注重教而忽视了育。学校长时间以来只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 只要能考出好成绩就行, 缺少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尽管学校也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但是往往也只注重学生对社会的绝对服从, 而不够重视道德认识、态度等方面的统一。对于老师, 过多的只是一味讲大道理, 缺少细节的培养和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小事。

3、责任意识淡薄, 缺少担当, 反思能力差, 学生自身素质低下是造成诚信意识缺失的直接原因。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 责任意识淡薄, 心理脆弱, 意志力不坚定, 自私心态严重, 不懂得感恩, 只是一味的索取, 而不懂得付出。自私自利的思想, 让他们选择了利益而舍弃了诚信。

三、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方式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是现实社会的要求, 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需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诚信管理制度, 加强诚信教育, 建立诚信奖励制度, 感化学生, 唤起诚信良知。

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要将塑造良好的校园诚信环境放在重要位置, 例如举办诚信歌舞晚会, 大力宣传校园中的好人好事, 签订诚信承诺书, 制造良好的诚信舆论, 对于不诚信的行为予以打击和曝光, 宣讲诚信教育, 营造诚信分为, 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

2、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学校在教学中, 应当加大对道德的教育, 一次为先导, 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教师要以身作则, 时时、事事讲诚信, 言传身教。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诚信的习惯, 注重平时的养成。

3、建立诚信管理制度。诚信意识的培养不能光靠道德的教育和约束, 而忽略了制度的约束甚至法律的约束。要将教育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一是要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 然全体师生在诚信上可以有章可循;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三是将诚信纳入到档案中, 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判标准。

4、感化学生、唤起学生良知。学校要以饱满的责任心和爱心来对待学生, 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 加强思想教育, 关心尊重学生, 感染学生, 率先垂范, 积极引导, 主动带领学生参加社会上的爱心活动、诚信活动等;也可以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加大奖励制度, 积极帮助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对不良行为的免疫力, 唤起学生的良知, 进一步培养诚信意识。

摘要: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较为淡薄, 诚信缺失现象较严重。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就高校如何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大学生诚信培养 篇9

一、中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概括起来就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一名中学教师, 我们站在平凡的三尺讲台, 也应该响应号召,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怎样才能在党的教育战线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呢?

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 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中学生的诚信意识能否培养好, 不仅关系到中学生能否成人, 能否成才的问题, 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明天, 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迈向成人阶段的最后一步上如果错失良机, 将会遗恨终生, 危害的不仅是个人, 更是国家。因此必须将中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高度重视起来, 各级部门要齐抓共管, 当然,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 而中学教师更责无旁贷。

二、语文教育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

语文就是指语言和文字。当前中国语文教育, 主要指汉语言与汉字的教育。

从语文角度来看什么是诚信呢?诚信一词中包括“诚”和“信”两个字, 也是两个方面, 诚就是表示诚实、可靠;信就是表示信任、信用。在汉语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词语和思想。如“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一言九鼎”, 等等。语文教育, 不仅要教学生语言和文字的运用与掌握, 而且要将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教给学生。汉语词汇中这些诚信思想也要同时教给学生, 这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千古不易, 需要中华儿女时刻谨记。

在两千多年前, 古代教育先贤孔子十分主张诚信教育。《论语》中有言“言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人无信不立”意思就是说, 离开了诚信, 人就不足以成为一个人。孔子很深刻地揭示了诚信与立身处世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他的教育中, 非常注重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对中学生意识观念的塑造, 是其他科目无法代替的。从时间上看, 语文是授课时间最多的科目。从教育内容上看, 语言是思维、思想的载体,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教语文, 就必然涉及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此过程中, 就能够利用语文教学促进中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

三、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路径

(1) 在语文教育中倡导诚信意识, 扭转社会风气。面对中学生诚信缺失的严峻形势, 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我们整个社会风气要转变过来。不能让老实的人、诚信的人吃亏。在语文教育中, 在社会上大力倡导诚信的意识观念。提倡诚信的好人好事, 国家要对不诚信的事保持坚决处罚的态度, 让不诚信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建立信用记录制度, 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维护社会诚信。让诚信真正成为一种社会的美德, 让人们由衷地赞美诚信, 让不诚信的人无所遁形。诚信受赞扬, 不诚信受惩罚, 人们自然而然, 就知道要选择诚信。社会风气好了, 风清气正。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社会环境中, 对中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非常有利。正如唐代诗人杜甫诗中说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社会的这种良好风气, 会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学校开展大语文教育。所谓大语文教育, 就是广泛的语文教育。比如电影、电视皆可学语文;学校中不仅语文课上学语文, 一些活动中也可以学习语文。学校在学生教育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中学生的诚信意识, 很显然属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学校不仅要利用晨会、班会、升旗等日常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而且要不定期举行诚信意识的宣讲会, 让学生知道做人要诚信的道理。要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如榜样示范法, 给学生讲诚信的故事, 如古人推崇的一诺千金, 许人一物, 千金不移。用诚信的故事和道理, 时时刻刻熏陶和启迪教育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3) 中学语文教师以身作则, 做诚信的典范, 让学生实实在在看得见诚信。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诚信的道理, 而且要监督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身体力行, 率身垂范, 做一个诚信的人, 给学生做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和榜样, 这对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将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

摘要:诚信意识的培养在中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 关系到中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也关系到家庭、社会、国家的兴衰荣辱。因此家庭、社会、学校都应该负起责任, 而中学语文课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语文,诚信,培养

参考文献

[1]左娜.中学生诚信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 2013, (6) .

[2]张欣.浅谈中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32) .

[3]郝维军.关于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学习 (上) , 2012, (4) .

大学生诚信培养 篇10

就我国学生目前的诚信价值观整体状况看, 绝大多数学生是崇尚诚实守信, 能坚持知行统一, 讲信用守诺言, 并且努力追求内在品格的自我完善的。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特性, 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最大化, 而忽视了诚信的重要性[2];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渗透, 使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念弱化、异化;教育的滞后性和管理不到位、诚信道德教育的薄弱、诚信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陈旧, 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一部分学生出现观念和行为上的偏颇, 更热衷于追逐名利而背弃诚信原则。这些现实存在都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带来诸多影响。加强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养不仅成为学生高尚情操和完善人格的体现, 更是检验公民社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面对这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配套体系, 并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予以考量, 具体路径如下。

一、儒家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中国是礼仪之邦, 一直以儒家文化作为遵守和秉持的原则。应该说, 从个人道德、家族伦理、人际关系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国际间的交往, 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关于“信”的论述, 对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法制、文化、教育等均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例如, 孔子的“君子不重, 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这些思想认为, 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信任作为基础或前提;孟子的“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孟子将“朋友有信”作为处理朋友关系的基本规范。这些论述意味着“诚信”既是人的本质要求, 体现真、善、美价值的统一, 又成为当今社会积极营造诚信氛围的根本动力。

但同样,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中国, 包括诚信、道德等精神层面都被以商品化的方式来衡量, 于是出现了著名企业生产问题商品、车主搀扶摔倒老人被判赔10万、交通肇事后逃避责任、考试抄袭作弊现象屡屡出现、虚假招生广告哄骗学子等等让我们应接不暇的违背诚信准则的事情。最终导致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 有些人也会出现因遵守诚信原则而增加风险系数的现象。

为此,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大力弘扬优秀的儒家文化, 让当今学生在继承、弘扬古代人文传统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思考, 内化儒家思想中关于“诚信”的主张, 酝酿创造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 从而把儒家思想中优秀的诚信基因挖掘和展示出来, 让儒家思想得到持久的继承和发扬, 以体现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悠久历史中创造出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

二、自觉行为的践行与持久

当今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内在品质可以通过诚信行为得到体现和印证, 而诚信的自觉行为是使一个人形成内在统一、外在完备的必要条件, 也是具有坚持诚信自觉意识的基础。

一直以来, 广大学生在党的关怀、鼓舞、激励下健康成长。一代代学生都应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但面对转型时期的种种不确定性和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 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却变得薄弱起来, 学生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责任, 忘记了自己的担当, 也就忘记了那些曾经为担当而许下的诺言。这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如何在种种复杂的选择中做出恰当的判断和行为[3]。

回顾过去, 学生一代在革命前辈李大钊“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的激励下[4], 在中国民族危难时刻, 冲锋在前, 表现出不怕牺牲的民族大义;在蔡元培先生“读书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读书”, “以研究为第一责任”, “使大学为最高文化中心”的鼓舞下, 学生承担起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时代责任;在温家宝总理汶川大地震之后于一所学校的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的震撼后, 充分展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感天动地的同胞之情, 学生们在自觉的担当中迅速成长、成熟。

今天, 当改革开放让我们共享太平、处于盛世时, 当自觉重现在年轻一代身上而让国人倍感欣慰时, 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关于诚信价值观的标准, 结合自己的认知, 进行外部接受, 然后再进行内化, 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习惯性行为, 只有当这些习惯性行为被行为主体 (学生) 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会过的时候, 只有当它们变成行为主体 (学生) 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同时, 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真诚坦白的人, 真情流露的人。善于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人, 或者用自己的感情打动他人, 以此赢得别人的信任。引导学生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并去努力改正, 成为一个善于自省的人。

只有这样, 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 促使学生为做一个诚信的人而付出实际行动, 并减少因诚信行为缺失带来的道德风险, 最终成为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开拓进取的新一代。

三、社会认同的形成与固化

社会认同是“个人或群体在与社会政治体系的相互作用中, 对社会体系能动的认识、判断、评价和行为反映的心理过程, 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 是在社会认知基础上, 伴随着积极的社会情感体验, 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而形成的对一定的社会体系的价值认可、赞同和确信, 并自觉地按照社会体系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积极地参与、维护和促进社会体系的运行、稳定和发展的一种社会心理过程”[5]。

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养成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 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这首先需要全社会在如何树立诚信价值观方面形成共识 (认同) 并付诸实际行动, 重视社会诚信环境的优化, 通过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 形成有利于学生诚信价值观培养的环境;需要努力构建一个诚信社会。通过培育体现“诚信”内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教育, 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体系。使人们认识到诚信是建立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 用诚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统一起来。要高度重视家庭诚信教育, 通过优化家庭环境, 发掘中国传统的家训精华, 引导父母以身作则, 升华现代伦理精神, 培育良好的家风;要广泛开展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提高学生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

四、诚信档案的建立与完善

诚信档案是指以打造诚信、构建和谐社会为总体目标, 在全国范围各个领域内建立各种诚信体系, 以达到树立诚信理念、营造诚信环境的目的。我们把这种体系称为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的建立是诚信机制完善的重要形式, 是应对由于多元文化冲击、社会各系统的道德教育功能弱化、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现实情况下所出现的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诚信行为缺失、诚信效果不佳等现象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即将相关诚信记录作为其个人档案的重要内容, 以防止学生道德滑坡, 约束其行为和思想。

诚信档案具有可操作性、参与性、约束性等特点, 对学生来说能起到强制作用。我们可以参照国外关于诚信的相关要求, 对诚信档案的内容、涉及方面、处罚措施、保障机制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 也可参考国内相关经验促使诚信教育经常化、具体化和终身化, 最终实现人的自律。诚信档案的建立是一个体现社会成员信誉度的机会, 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宝贵财富, 同时也是社会成员走向成功, 走向辉煌的一个起点, 需要全社会通过机制、体制的完善, 法律法规的制定, 自觉意识的增强等多维因素相互配合, 最终使诚信档案不流于形式, 真正起到监督、评价的作用。

五、法治建设的大力推进

我们知道, 自利是人之本性。但对此, 中西方观念差距巨大。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 自私是一种对己行为的宽容和对他权利的限制, 是一种典型的“义务主义诚信观”。这种诚信不是出于自愿, 而是在必须履行对他义务前提下的行为, 对诚信主体而言, 是一种不愿承受的“负担”;在西方人的观念中, 自私是人本性中所固有的和正当的理性。正是因为有了自私的表现, 行为主体才会为了人际的互利而最大限度地体现诚信, 这种诚信被认为是快乐的, 这是典型的“权利主义诚信观”。

实际上, 这不仅仅是中国传统诚信观和西方诚信观的博弈, 也是把“诚信”看作是负担还是快乐的转换。如何平衡观念上的差异及实现负担和快乐的抉择就成了一种必然。笔者认为, 在现代法制社会和经济生活中, 诚信已不仅是一种品行, 也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 也是一种规则;不仅是价值观, 也是立法论, 是可以通过法治建设来解决的。因为在法律制度完备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强制诚信主体按照互利原则实现利他目标, 也可以对个体因自利本性而无法履行诚信原则时进行法律上惩罚, 进而保障诚信客体的利益, 这实际上是一种“对等制约的诚信观”。

因此, 需要通过法治建设、运用法律制度对不诚信个体予以处罚, 敦促其履行相应的诚信义务, 让这种因人自私所带来的诚信负担转换成维护人际互利的诚信快乐。

由此可见, 文章提出的关于整合学生诚信价值观冲突路径的几个方面, 是相互支撑、互相借重 (如图1) 、互为条件的, 儒家文化是诚信价值观教育的首要因素, 是养成自觉行为、营造社会认同氛围的基础, 法治建设和诚信档案作为已经形成的诚信氛围的保障可以继续稳固已经养成的诚信价值观。上述内容是基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认知特征等由内及外、由浅及深的程序提出的。

当前, 中国社会正在走向现代化, 伴随现代化所出现的社会转型已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历史大趋势。面对肩负祖国建设重任的学生群体价值观冲突的事实, 我们必须站在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高度, 认清社会快速发展的主潮流和社会转型的现实, 通过外部引导、内部吸收, 使之形成诚信价值观的意识, 并努力去践行, 最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诚信价值观体系。

参考文献

[1]岑国桢.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心理学的探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2]文萍.1987~2004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社会科学家, 2005 (2) .

[3]华桦.社会转型时期的青年未来观研究——以对上海部分80、90后的调查为例.学生研究, 2011 (1) .

[4]于俊如.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现实背景、基本内容与培育机制.中国学生研究, 2010 (4) .

大学生诚信培养 篇11

【关键词】儒家传统思想 大学生 诚信教育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诚信问题已经赋予了当代社会新的思想内涵,展现出来新的时代特征。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了新变化、新规律、新特点。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关心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令人十分担忧。高等院校作为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个特殊载体,其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人格教育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如何积极构建适合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模式,既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全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诚信思想作为该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在中华大地根深蒂固,多年来已经得到了不断传承和弘扬,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思想、文化等多方面支持。在当今社会,儒家传统诚信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它已不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而是成为了道德、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规范的综合,成为了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更是成为了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

诚信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一项重要道德规范,在历史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人道德人格的塑造、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友好交往、各类经济及社会活动的有序开展、社会各领域的正常维持、统治阶级利益的维护与政治关系的和谐调剂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今社会生活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尤其在所谓诚信危机日甚一日的情况下,诚信问题依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各个领域诚信缺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了较大影响。批判地继承和弘扬先秦儒家诚信思想,深入研究和探索其思想精髓与资源,汲取其思想学说中积极的、闪光的、有益的内容,对个社会活动的正常维持、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政治关系的和谐调剂、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其现代价值和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筹谋划,科学安排,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公民的道德建设。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公民诚信道德建设,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明确提出,把“明礼诚信”作为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導方针;党的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当前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并且特别指出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也充分反映了,全党全社会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和殷切希望,无余也对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入挖掘儒家传统诚信思想的理论内涵,加以梳理汇总,有效地借鉴其应用价值融入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之中,从而提出可行、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这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重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和要求,不断开拓高等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

大学生诚信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繁荣昌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校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关系,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的原因,充分借鉴先秦儒家诚信思想的有益价值,针对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剖析中华传统文化对其的启示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随着2001年我国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后,诚信思想已经逐步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衡量人们日常行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准。近年来,诚信教育虽已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和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仍不容忽视,为此,它们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对大学生诚信问题更是带来较多的不利因素。如何更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和力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不良言行的冲击力,扎实做好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已成为广大学者,尤其是高等教育教育教学工作者和理论届学者研究与实践的重点。

大学生诚信培养 篇12

一、化学教学中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1.纪律诚信缺失。

化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大多数学生能够充分重视, 但在课堂教学上, 仍不乏有学生以基础差、听不懂为借口, 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学校教学质量的低下和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客观因素上, 迟到、逃课、旷课、替上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个别学生, 上课带耳机听音乐、玩手机、看小说、说话等拒绝听讲, 严重扰乱课堂纪律;有的学生冒名顶替缺席同学回答问题, 更有甚者是班级干部也带头欺瞒, 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信任。

2.作业诚信缺失。

据调查统计, 当教师留作业写论文时, 只有41.4%的学生会大部分内容自己写, 整个论文都自己写的几乎没有。事实上, 高职高专学生作业抄袭, 论文剽窃, 实验数据编造, 简化实验报告内容的现象屡见不鲜, 使得教师无法预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不能及时反馈信息, 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3.考试诚信缺失。

在化学课堂考试中, 尽管教师反复强调不允许抄袭, 也仅有21.2%的学生能够信守承诺独立完成考卷, 大多数学生都未能形成良好的习惯;78.6%的学生都认为他人作弊的原因是为了考试及格;有的学生平时不学习, 考前直接依赖他人的归纳总结成果, 以侥幸心理挑战校规校纪, 在考场夹带, 偷看他人试题答案, 在校园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4.交往诚信缺失。

“90后”的高职高专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乏诚信, 自私虚伪,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在合作完成的小组讨论及实验项目中, 有的学生将个人感情和寝室矛盾带入课堂, 协作意识差,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化学教学中学生诚信缺失原因

1.个人因素。

“90后”高职高专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自控能力差, 遇到挫折容易气馁, 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的能力, 集体观念淡薄。面对学业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文化基础薄弱, 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从众心理较强, 缺乏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导致失信行为的发生。

2.家庭因素。

家长是子女的启蒙教师, 家庭教育环境对子女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家长比较重视对“90后”学生的智育培养, 忽视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 必然影响到“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据调查统计有50.1%的学生最信任的人是家长, 认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家长应先以身作责, 可见, 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不守信用必将对学生的诚信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

3.教师因素。

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将影响教师传授诚信教育。教师的诚信教育力度不够, 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严, 对失信学生惩罚力度不够, 客观上助长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失信行为, 导致其知错难改。

三、化学教学中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1.发挥教师的诚信示范作用。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不欺上瞒下, 不搞学术腐败, 按时上、下课, 充分备课, 不敷衍了事, 以教师的诚信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学生的作业、试卷要按统一的标准给以客观的评价, 不接受学生的贿赂, 不搞个别主义;在工作和生活中, 要“言必行, 行必果”, 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对教师的失信行为也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从制度上保证师生都讲诚信。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尊重教师、遵守课堂纪律、培养诚信意识, 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理论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和交互式教学,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选用问答法时, 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 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面向全体, 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 培养他们自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 在课堂上不断渗透诚信教育, 教学中以医药诚信人物、典型事为例, 让学生在教师形象、生动和趣味性的讲解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主动地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地思考、讨论和回答, 对培养学生的诚信心理和行为品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加强学生的诚信自律。

教学中要对学生不断进行诚信教育, 在实验课堂上评选“诚信标兵”, 通过学生榜样, 潜移默化地将诚信观念融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充分表扬学生的诚信行为, 及时纠正学生的失信行为 (如规定迟到、旷课累计达三次以上则取消考试资格;凡作业错误雷同者成绩记为零分等) , 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 促使“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相统一, 及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品尝到严重的后果, 促使学生把诚信意识转化为自身需求。

4.建立课堂诚信评价机制。

“90后”高职高专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不利于诚信意识的养成, 为此, 在化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在课前制定学生课堂诚信评价指标, 确定诚信度评价的要素, 将纪律、值日卫生、实验着装、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作业等内容列入诚信项目中, 制定加减分细则, 对学生的课堂诚信表现进行量化管理、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价, 将诚信情况与学生化学平时成绩相统一, 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树立诚信品质打下必要的基础。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 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对“90后”高职高专学生开展课堂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素养, 不仅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更是学校各方面教育的迫切需要, 对社会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丽宁.高职高专“90后”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J].时代教育, 2010, (8) :38.

[2]雷振勇.高职类院校“90后”学生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及对策[J].今日南国, 2009, 6 (127) :72.

[3]周林, 王惠珍, 张钦缔, 刘立捷, 莫西莹, 钟俊峰.医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9, 23 (10) :2542-2544.

[4]邱晓荣.浅谈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10, (8) :187.

上一篇:运动平衡下一篇:钢结构冷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