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

2024-08-16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共7篇)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 篇1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系别:

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班级:

姓名:

学号: 电气工程系072班 王 志 超 070313212 2009年5月25日

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

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

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题调查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家长对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经常进行诚信教育的,大一和大二分别有60%和70%,可见大部分家庭对诚信教育还是比较重视,当然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小时候有,大了就没有”和“没有,被家长忽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诚信教育还有待加强。

六至十二题则针对一些具体情况调查了同学们的一些看法。首先是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诚信所占的分量,认为是互相交往的前提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5%和43%,认为比较重视,但不是决定条件的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41%和33%,但不同的是大二中却有24%的人认为无所谓只要大家开心就行,这一点与大一同学形成较大反差,也值得深思。

对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特困生补助时对家境情况大部分学生选择会如实填写,对于银行对助学贷款的担保及偿还要求上大部分同学认为银行有其难处,对银行的这种做法表示理解。这说明很多同学认识到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没有简单的看作是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同学们去履行。

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在“如何看待作弊行为中”一题中,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51%和40%的同学表示深恶痛绝,自己也绝不会作弊,同时也大一和大二也分别有32%和37%的同学表示既不赞成也不会制止,体现了部分学生折中的心理。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造成作弊现象普及的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从这一项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作弊行为的看法还有待加强。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这一点还需要同学们逐渐端正看法。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求职简历中有一定的修饰可以理解。对于将来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体现了对自己的放松。由此可见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篇二: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报告

课题: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班级: 水文(2)班(10203102)

完成人员:张延平(1020310232)、张杨(1020310210)、洪庆仁(1020310229)(1020310228)(1020310213)指导老师:吴小龙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本应具有的发展理念。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次宝贵的人生机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大学生诚信现状,了解大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及提出应对策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时间:2012年05月10日

调查对象:东华理工大学(南昌)全体同学或者老师。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共发放60份问卷,实际收回53份,回收率达88.3%,符合标准。

调查人员:共三人(张杨,洪庆仁,陈海涛)。

三、调查结果及数据统计

我们组调查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3份,其中男生填写29份,女生填写24份。调查问卷共有十二个选择题,一个简答题(具体调查问卷请见附表ⅰ)。以下是调查数据统计。1、75%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一般,诚信只是个别行为。

2、42﹪的同学认为自己是诚信的人,并且认为诚信是人的基本道德,但是有56﹪的同学却认为自己基本是诚信的人,要看情况而定。

3、关于诚信问题34﹪的同学认为很重视,63﹪的同学认为只是一般关心。

4、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51﹪同学把诚信问题看得比较重,但诚信问题不是决定条件。

5、在关于是否经常对朋友说谎的问题中,82﹪是偶尔,12﹪是经常的,还有33﹪是从不对朋友说谎。6、75﹪的同学都会在平时考试中作弊,45﹪的同学从不作弊,21﹪的同学经常作弊。

7、在应该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问题中,94﹪的同学认为应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8、有88﹪的同学认为目前存在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是社会风气,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是自我意识太差。

9、关于学杂费或者贫困补助62﹪的同学会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大肆渲染,33﹪的同学会基本上照实说。10、98.5﹪的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学校有必要为每位同学建立“个人诚信档案”。11、55﹪的同学认为在大学期间的论文写作都是引用资料写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自己写的。

12、大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自律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政府对大学生诚信观方面重视不够;家庭教育缺乏等。

因此,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这个群体诚信方面较为缺失。我认为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要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应该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四、原因分析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2、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前,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失信成本偏底则是最直接原因。“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则。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功利化。这种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广泛领域。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掠产品冲斥市场、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从教育界的教师不安心教书、搞第二职业,领导只讲不做、失信于师生到学生考试时的替考、作弊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很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失信者所付出的成本远远小于守信所付出的成本。因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消极现象极大地腐蚀着大学生的灵魂,使得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无所适从之势,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滑坡。

3、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居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4、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失信现象处处可见,从高官受贿贪污落马,食品问题毒害劳苦百姓,再到学术论文抄袭,招生黑幕等等。大学生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各领域的失信现象间接的导致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扭曲,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受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影响的占大多少数占到92.5%,社会的不良风气,追逐名权功利的思想在危害着我们这一代大学生。

5、大学生缺少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

许多大学生谈起诚信问题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对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也多持反对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失信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的身上。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不够统一,他们的实际行为和心中坚持的准则有所出入。虽然主观上觉得诚信很重要,待人处事应该以诚信为本,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认为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无所谓了。因而导致有的大学生随波逐流,经常做些不诚信的事情。这正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因所在,亦是人类固有的趋利本性在失控时的外在表现。这种原因在大学生中占到75%,在思想与行动中的高度不统一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6、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家庭教育中存在“重智力、轻品德”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却很少顾及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同时现在的孩子大多在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更是百般的溺爱,家长对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缺乏教育,导致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

五、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

1、大力加强大学教师诚信道德教育,使得他们真正在学生中树立诚实守信的模仿,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每个老师的形象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学校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老师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是十分关键的。要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教师必须第一个站在前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作为在大学校园生活的学生,就会真正地把诚信作为自己一门必修课,把自己塑造成诚实守信的当代大学生。

2、建立并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仅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诚信评价制度和相应规范。

首先,要建立道德约束惩罚制度。要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对学习态度、责任、义务都可进行明确而细致的规定。从制度着手进行诚信建设,一方面可以避免道德说教,以制度化后的具体准则为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道德实践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其次,要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要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行为特点,结合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要求,对其诚信表现进行客观记录,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

再次,要设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引入社会个人信用联合诚信系统,设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学校将大学生个人诚信信息包括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助学贷款、社会保险、信用简史、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建立档案。作为大学生的一份宝贵的个人资源,个人诚信档案可以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会使大学生自觉地去珍惜、维护它,努力地构建诚实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六、总结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朱熹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由此可见,自古而今,诚信始终我们所崇尚所器重的一种珍贵品质。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之本,交友之道,为政之基,经商之魂。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如今,在生产力的齿轮飞速转动的时代,诚信有时却以种种原因种种方式被我们放在了不易觉察的角落。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保证,我们理应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较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失信现象、失信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七、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诚信乃做人之根基)。2010(6)

2、[期刊文章]-----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之报告。2008(3)

3、[网上书城]-----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2011(12)篇三: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诚信调研报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对于作弊行为,50%的学生心理上是认同的,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笔者在与同学座谈时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 篇2

一、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背景介绍

“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这是《说文解字》中对“诚信”的解释。“诚”“信”的互释验证了诚实守信的内在联系,即诚中有信,不诚则不信,信必见其诚。(1)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诚实守信,“言必行、行必果”。(2)笔者所在单位为培育学生诚信意识,在每栋宿舍楼的进门处设有“诚信驿站”,是一种设立在学生宿舍内部的、由学生自主经营的、无人看管的自选购物“超市”。“诚信驿站”运营已有两年多,由负责经营的学生进行进货、补货等工作,每个“诚信驿站”都放有专门的“投钱盒”,每个月由经营的学生负责统计自主购买的情况,以查盈亏。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学生诚信意识现状,了解学校学生对于“诚信驿站”运营方式的看法和态度,笔者设计了调研问卷,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800名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回收问卷758份,回收率达94.8%。统计后发现,共有716份问卷全部作答,问卷有效率达89.5%。共包含十个问题:

1.是否认可“诚信驿站”这种经营模式?

2.是否会经常使用到“诚信驿站”?

3.当独自购买物品的时候是否存在不付款的或者少付款的现象?如有请说明大概的次数。

4.当发生不付款或者少付款情况后,是否会与同学及室友进行分享?请写明原因。

5.是否会因为没付款或者少付款而产生愧疚感?

6.是否出现过因没有零钱而多付款的现象?

7.学期初,学期中及学期末,哪个时间段不付款或者少付款的现象出现的比较多?

8.在你经济较拮据的情况下,减少铺货量是否会影响对“诚信驿站”的使用次数?

9.减少铺货量是否会让你反省是由于自己的没有付款或者少付款而造成“诚信驿站”的亏本,进而减少铺货?

10.你所认识的同学中是否存在不付款或者少付款的,如有,你是否会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状况调研结果分析

笔者对回收的716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数据分析,最后,对问卷中的部分关键问题分析整理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宿舍内设置“诚信驿站”是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诚信驿站”极大程度地方便了同学们日常生活,仅有少部分同学不置可否或表示反对。约20%的同学曾经出现过不付款或者少付款的现象,在这些同学中,又有近一半以上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学生们相互熟悉程度并不高,这可能也是造成学生不付款或者少付款现象较多的原因。此外,我们发现大部分不付款和少付款现象都集中于学期末这个阶段。为印证这个想法,笔者又从“诚信驿站”的经营者处得到2014—2015学年收入情况:

2014—2015学年,无论是上学期还是下学期,在学期初,“诚信驿站”都处于大幅盈利状态,这表明我们的学生在学期初的两个月生活费是很充裕的,且有部分学生购买物品时不计较价钱,忽略了应找回的零钱。到了学期中的第三个月左右,我们发现截止此时,“诚信驿站”还是处于盈利或者平衡状态,但是盈利额度明显要小于学期初的两个月。但是,到了学期末的第四及第五月,我们发现“诚信驿站”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分析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假设:即“诚信驿站”的营收状况整体上反映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即学期初,学生普遍生活费较充裕,花钱大多不计小节;到了学期中,此时学费已上缴,学生的生活费整体还算充裕,相比学期初,生活水平还是有一部分下降,因此“诚信驿站”还是处于一定的盈利状态。相比于下学期,上学期的情况却会明显好转,究其原因,部分同学在上学期会陆续收到一部分奖学金,可以弥补一部分的生活费亏空。到了学期末的两个月,我们可以看出“诚信驿站”处于明显的亏损状态,即不付款及少付款的现象发生较为频繁,彼时正处于期末状态,学生的大部分消费支出集中在聚会和车票上,因此可用余额并不如学期初及学期中那样充裕,具体则表现在“诚信驿站”的营收状况上。

为验证以上假设,笔者与“诚信驿站”经营者选取三个宿舍,对2015—2016学年上学期“诚信驿站”的经营策略进行调整。其中甲宿舍,采用增加学期初及学期中三个月的铺货量,并减少学期末两个月的铺货量的方法;乙宿舍,保持整体铺货量与2015—2015学年相一致,但是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诚信意识的宣传工作,如在宿舍楼入口处设置“我诚信,我骄傲”活动,加强微信、QQ、贴吧等网络舆论宣传等;丙宿舍,对学期初,学期中及学期末的铺货量保持与2014—2015学年一致,为判断学生熟悉程度是否会影响诚信驿站的营收状况,笔者在丙宿舍“诚信驿站”处设置了监控开启的提示。

一学期后,笔者从“诚信驿站”经营者出得到以下甲,乙,丙三个宿舍的营收情况:

我们发现学期初及学期中三个宿舍的营收状况与2014—2015学年的情况相似,都处于盈利状态。到了学期末的两个月,对于甲宿舍,由于笔者减少了铺货量,导致诚信驿站所供应商品部不足,学生可选择的余地不多,因此并未出现如2014—2015学年般的较大亏损,但是学生普遍对甲宿舍减少学期末“诚信驿站”铺货量表示不满,普遍不认可这样的做法。反观乙宿舍,我们发现学期末同样未出现较大的亏损,亏损额度与甲宿舍相当,由此可见,加强诚信意识宣传对学生是有明显作用的,且相比于甲宿舍减少铺货量的做法,乙宿舍的做法获得学生们的普遍好评。关于丙宿舍,我们发现,不论学期初,学期中还是学期末,其诚信驿站的营收状况都与2014—2015学年“诚信驿站”的营收状况相似,因此我们发现学生的熟悉程度并不会对“诚信驿站”的营收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宿舍设置“诚信驿站”,通过多渠道的加强诚信意识等宣传教育,能较大程度地减少“诚信驿站”的亏损程度,并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培育的措施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诚信对一个学生、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诚信意识教育,是高校培育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育人的重要思考,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分析是为了找到切实有效的培育措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一)以“舆论宣传”为手段,构建校园诚信育人体系

舆论代表多数人的心理导向,正确的校园舆论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与行为准则,并用主流的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高校以“舆论宣传”为手段,通过日常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广泛的网络舆论宣传等,努力构建校园诚信育人体系,让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以“诚信驿站”为载体,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开展的诚信教育要以“舆论宣传”为手段,但也要落在具体的载体上,才能得以有效的延伸。高校可以开展如“诚信驿站”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如诚信宣誓、主题演讲、诚信故事征文、团体辩论赛等活动,在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中,积极提高大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让所有大学生更加关注诚信、重视诚信、思考诚信,让高校校园成为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培育的重要平台。

(三)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确定诚信教育长效机制

在诚信教育的问题上,应当做到以教育引导为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指导性、约束性、规范性和程序性等,在诚信教育倡导的“谁诚信谁光荣”的基础上,制度建设的推进将为“谁诚信谁得利”提供保证,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舆论导向、制度导向、利益导向。(3)可以在高校建立“个人诚信档案”等制度,与学生的评奖评优等相联系起来,使得诚信教育具有长效机制。

摘要: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大学生诚信意识令人担忧,伪造贫困身份、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频有发生,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及诚信观一再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而诚信是反映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基本问题,诚信的品格对于个人、社会、国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诚信状况及诚信观培育更加值得关注。笔者以所在学校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诚信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状况,调研

参考文献

[1]韩娜.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5.

[2]王占文.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李东阳.国内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2.

[4]滕静.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5]左旭乾,石琛琛,李韶宏,刘佳.基于“诚信驿站”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研究[J].才智,2015(12):30.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 篇3

一、学生道德诚信现状

绝大部分大学生希望自己生活在诚实守信的环境里。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你是否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回答“是”的占94%,同时承认“校园的种种不文明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占51%,并且认为他人的诚信度一般的占67%,与人交往看重对方的诚信程度占77%。可见,大学生希望别人对自己能够诚信,而自己不想因为诚信而失去任何利益及荣誉。

学习方面道德失信的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运行实践不诚实;备课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课程内容不诚实;旷课,公开课作假、学术抄袭。某高校调查所知,学生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有10次以上旷课经历的占42.3%,有抄袭别人作业的占48.65%,有抄袭别人论文5次经历以上的占21.67%;并且在考试时挖空心思作弊,考场夹带,偷看他人试题答案,找人替考,找老师开后门要分数,为社会上的考试充当“枪手”等等[2]。

生活方面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欺骗与利用。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诚信教育正面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种情况:认为是家庭的占47%、社会26%、学校24%、先进个人事迹0.8%,有时因为对先进个人事迹宣传夸张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诚信受到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73.4%、学校教育的反差占20%、家庭环境占13%。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对一个人诚信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社会上各种虚假广告、推销等各种不诚信现象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助学贷款是国家针对大学生的一项资助政策,目前存在贷款不还的现象。对贷款不还的调查结果是91%的同学认为“我会如约还贷”,0.5%的同学可能不还,9.5%的同学到时再看看;调查显示41%的同学无故拖欠学费。事实上,学生拖欠学费或贷款也是道德失信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状况使国家资助贷款政策实施相当艰难。

二、影响大学生道德诚信的致因

1.内在因素

首先,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失调,加上经济、利益等各方面的诱惑,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迷失,从而只追求个人名利得失,很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捏造假证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比别人高得多的利益,造成了极不公平的竞争,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诚信的缺失一是因为不讲诚信的成本过低;二是因为追求诚信的代价过高[3],这样纵容了不诚信行为。某高校对1000余名学生的一份关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状况问卷中显示,分别有四分之一和四成以上的学生,并不认为偿还贷款和无故拖欠学费现象关乎道德和个人信用[4]。就该校某个学院调查结果表明,41%同学没有缴费,21%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无法缴费,20%的大学生无故拖欠学费,花销过大而超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费能拖就拖,老实人吃亏。

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讲诚信的主要原因:虚荣心占34%,希望能在父母、朋友面前有个好印象,过分追求荣誉、渴望成功而抱着侥幸心理[5];从众随大流占36%;逆反心理,老师不认可越要违反占10%;恐惧心理,害怕诚信会得不到所希望占20%。

2.外在因素

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道德诚信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现实”的赞同率是73%,社会与学校没有健全必要的诚信监督、惩罚机制,少数同学利用欺骗手段获取高待遇、高地位被认为是能力的体现。这样给诚实守信的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失衡,从而使更多的“老实人”去效仿。而对于失信的惩罚,大多停留在道德层面,不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对诚信道德教育流于形式而忽视实际,63.6%的学生认为校园文化与道德诚信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校园文化及人文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修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家庭教育的偏差,家长应从早从小培养道德诚信,提高个人素养。

三、 提高大学生道德诚信的途径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为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高校十分重视学校的诚信教育并且建立一套完备的诚信体系: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一系列诚信教育的政策与措施以及司法原则,利用各种形式、各种途径,以教育为目的在高校中进行诚信教育。比如美国高校非常重视诚信教育,不仅进行诚信教育与培训,并且制定相关的政策(荣誉守则制度、判例法)予以保障,有关资料显示,98.3%的美国大学制定了校内诚信政策。

在我国,大学生道德诚信一直贯穿在学生的自我修养或道德舆论中,而没有在学校课程中得到凸现,这种不容乐观的道德诚信光靠大学生的修养是很难得到很大的改善。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一切有利的契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度。综合本次调查中开放问卷的建设性意见,参照英、美、法、德、日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道德诚信的经验,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校有公开透明的行政制度;教师能言传身教,以德服人,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良好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规范教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其道德诚信的自觉性得到培养。

其次,高校诚信立法。调查结果表明77.8%的大学生主张诚信立法,11.2%的学生不主张立法,还有0.3%的学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同时有11.5%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诚信立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校规中引入了“诚信誓言”,每一个学生一进校就必须签订诚信誓言,作出不剽窃、不作弊、不把互联网下载的资料化为己有等等保证,并承诺若不能信守诺言,甘愿承受一系列相关惩罚[6],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7],并伴随终生。大学生考试舞弊取消其助学贷款的资格及评奖评优的资格,建立一系列道德诚信管理、监督机制;在高校建立和完善教育、记录、评价、反馈与再教育为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5],对道德诚信进行立法;建立评价机制并且记录档案,反馈到各个部门。目前道德诚信的反馈不是很畅通,监控力度不严,道德失信的学生应该得到相应的谴责与惩罚,形成严格的校纪校规,明确道德诚信准则,并加大宣传的力度。当然我国高校进行诚信立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却是迫不及待的,高校辅导员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助学贷款、单位政审等等的标准。

最后,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利用班会以及团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与交流,使学生之间进行真实的感情交流;采取榜样、践行、及时批评与表扬,尤其是课堂上的作业与论文的诚信进行表扬,注意学生道德诚信的培养;诚信教育与基础道德教育相结合,使诚信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尤其在学会做人的过程中融合道德诚信的美德;加强诚信研究、讲座、活动及监督,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苟朝莉.“信用”≠“诚信”———信用与诚信辨析刍议[J].经济师,2005(12).

[2]吴磊,刘建荣.关于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4(10).

[3]万清祥.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5(4).

[4]潘秀山.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J].高教论坛,2004(2).

[5]李春生.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2).

[6]王诺译.美国大学引入“诚信誓言”.世界博览,第六期.

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 篇4

本问卷无须填写姓名,答案亦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请您将个人的相关情况和真实想法提供给我们,不必有任何顾虑。真诚希望得到您的合作,谢谢!

“大学生诚信状况”校园调查小组

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12题)

您的性别()A男B女您所在的年级

1.如果你需要申请学费减免或补助,你会对自己的家境:

A.如实说B.大肆渲染一下,提高申请成功的几率C.基本上照实说,略微渲染

2.如果你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那么你毕业后会:

A.一定按时归还贷款B.视情况而定,如果没有能力就可能拖欠C.现在不好说

3.如果有同学想逃课,要你帮他签到,你会:

A.立刻回绝B.犹豫一会儿,但还是帮他C.乐意帮助,毕竟自己也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4.面对高利的引诱去当“枪手”时候,你的态度是:

A.绝对不去干B.要仔细斟酌一下C.可能去

5.对老师布置的类似论文、作文一类的作业,你的完成方式是:

A.完全自己写B.参考相应的文献资料C.直接在网上搜索D.找人代写

6.你对拾金不昧持何态度:

A.说不清楚B.支持C.无所谓D.反对,没必要

7.假如你买东西不慎收到一张假钞时,你会:

A. 交到银行B.自己留着作纪念,但绝对不用于流通C.想办法在市场上用掉

8.坐公交车的人很多,乘务员没有让你买票,你会:

A.下车前主动补票B.等乘务员问起再补票C.那么点小钱,不用补了

9.你认为当前的诚信教育是否有效?

A.十分有效B.有效果,但不是很明显C.没有效果,纯粹多此一举

10.你认为诚信给人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A.使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B.提高自己的人格素养C.可以拓宽自己的社交范围

11.你认为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是:

A.很重要的地位B.-般的地位C.无足轻重

12.你认为造成社会上诚信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A.社会诚信机制不健全B.公民个人素质不高C.两者兼有D.说不清楚

本问卷无须填写姓名,答案亦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请您将个人的相关情况和真实想法

提供给我们,不必有任何顾虑。真诚希望得到您的合作,谢谢!

““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校园调查小组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卷调查(10题)

您的性别()A男B女您所在年级

1.在您的人际交往中,您觉得您的人际关系如何?()

A.关系不错B.关系一般C.关系很差D.不清楚

2.您与同学相处时()

A.常常不知道谈论什么,并对建立友谊力不从心B.开始时比较拘谨,熟悉后就好了

C.总能很快融人进去,拉近彼此的关系D.不清楚

3.与中学时代相比,您觉得大学的朋友关系是()

A.有所进步,更深刻B.有所倒退,受社会因素影响较大C.与中学时代一样单纯

4.交往时,遇到与您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您会()

A.觉得索然无味,找个借口走开B.没有多大兴致,但会耐心应付

C.很有兴致的与其谈各自的爱好或观点D.没有遇到过,说不清楚

5.您对参加集体活动,多认识—些朋友的态度如何?()

A.非常愿意,能参加尽量参加B.看情况,可去可不去

C.没时间,要学习,最好不参加D.觉得无聊,坚决不去

6.有同学请您帮忙做一件您不愿做的事时,您会()

A.直接明确地拒绝B.婉拒并一般能够成功C.不情愿地同意D.总是不知如何拒绝

7.假如您被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聚会,而聚会上的很多人您不认识,您会感到()

A.很自由B.拘谨,但能与人简单聊几句C.十分不自在D.没有特别的感觉

8.上大学后,离家比较远,一般你与家人谁先主动联系对方()

A.自己B.家人C.都主动联系过D.很少联系

9.开学第一天与同班异性同学初次见面时,您会()

A.想认识,并会主动与其攀谈B.想认识,但不好意思开口

C.想认识,但因无共同话题而无法开口D.觉得认不认识无所谓

10.相信很多同学都有网友,那么网友与现实中的朋友相比,您觉得()

A.现实中的朋友更可靠B.网友更谈得来C.各有各的好处D.没有网友,不知道

本问卷无须填写姓名,答案亦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请您将个人的相关情况和真实想法提供给我们,不必有任何顾虑。真诚希望得到您的合作,谢谢!

“大学生恋爱问题”校园调查小组

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问卷调查(10题)

您的性别()A男B女您所在年级

1.您的恋爱经历()A.从未恋爱B.曾经恋爱过c.正在恋爱中

2.您期待的爱情是()

A.影视中的浪漫爱情B.经典文学作品中刻骨铭心的爱情

C.传统的稳定爱情D.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3.您认为大学生恋爱的最主要原因是()

A.恋爱双方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B.恋爱双方有真挚纯洁的感情

C.精神空虚、找个玩伴而已D.看到别人谈恋爱,自己不谈似乎“落伍”

4.您在选择男(女)朋友时会考虑他(她)的()(请按主次顺序排列)

A.相貌B.性格c.个人能力D.家庭条件E.人格魅力F.其他(请注明)

5.您认为处理好学习和恋爱的关系难吗?

A.学习、恋爱相互促进B.虽然很难,但经过努力还能处理好

C.我一直在尽力处理,可力不从心E.在我看来处理好二者关系根本不可能

6.您觉得恋爱对您生活的影响()(可多选)

A.恋爱让我的生活充实、完整B.恋爱让我的生活有了更多关怀

C.恋爱影响了我与其他朋友的交往D.恋爱让我生活中增添了不少麻烦

7.您在恋爱期间,每个月(将)在对方身上花销大约()

A.50元以下B.50-200元C.200元以上D.四位数

8.您对大学生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持什么态度?

A.反对B.赞同C.能理解,但自己不会做D.无所谓

9.您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A.恋爱就是为了婚姻B.恋爱与婚姻是两码事、毫无关系

C.恋爱是为婚姻积累经验D.不清楚,没考虑过

10.假如恋爱不成双方分手,您觉得你们将会是()

A.普通朋友B.蓝(红)颜知己C.互不往来D.敌对的两人

本问卷无须填写姓名,答案亦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请您将个人的相关情况和真实想法提供给我们,不必有任何顾虑。真诚希望得到您的合作,谢谢!

“大学生求职取向”校园调查小组

当代大学生求职取向的问卷调查(8题)

您的性别()A男B女您所在年级

1.当您选择工作时,您会选择下列哪些地区?()

A.大城市B.中小城市C.国外D.国家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或农村地区

2.当您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时,您会选择()

A.不接受这份工作,选择待业B.先干着,找个机会再跳槽

C.再苦再累也要干下去,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D.一直找下去

E.自己创业F.继续深造

3.您希望选择的工作单位类型是()

A.国家事业单位B.外资企业C.合资企业D.民营企业E.其他

4.您做上述选择的标准是如何排序的()

A.工作稳定B.工资、福利待遇好C.工作环境好D.社会地位高 E.工作前景好F.给员工自由度大,有利于发挥才能

5.您所能接受的最低月薪为()元

A.800~1500B.1500~3000C.3000~5000D.5000以上

6.对您择业取向影响最大的是()

A.父母B.老师C.朋友D.恋人E.不受他人影响F.就业指导员

7.工作中您最想得到()

A.丰富的工作经验B.人际关系C.财富D.社会地位

8.您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

A.实现个人价值B.为生计的需要C.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

D.满足个人兴趣和爱好F.为社会做贡献

本问卷无须填写姓名,答案亦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请您将个人的相关情况和真实想法提供给我们,不必有任何顾虑。真诚希望得到您的合作,谢谢!

“大学生法律意识”校园调查小组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问卷调查(9题)

您的性别()A男B女您所在年级

1.您认为我国的法律执行情况如何?()

A.很有效B.-般C.只是一纸空文D.不清楚

2.您觉得影响法律执行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A.立法问题,立法的权威性不够B.多方面因素使人对法律不够尊重

C.执法不严D.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

3.您关注国家新出台或修订的法律法规吗?()

A.经常关注B.关注过C.从不关注

4.请问您觉得在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中开设法学公共课由必要吗?()

A.很有必要,可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B.有必要,但可能作用不大

C.无所谓,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D.完全没有必要

5.请问您在饭店吃饭时有索要发票的习惯吗?()

A.每次都索要B.偶尔索要C.大笔金额才索要发票D.很少索要发票

6.请问如果您购买到小型假冒伪劣商品,您会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A.自己找商家协商,要求其进行退换B.找消协投诉,让其来协调解决

C.忍气吞声,自认倒霉D.其他(请注明)

7.如果您购物时被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您随身携带的物品,您会:()

A.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B.拒绝,强烈抗议

C.找商场领导吵架,求个说法D.去消费者协会投诉E.其他

8.您周围的人或自己一般把“被告”看成:()

A.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B.打官司中理亏的一方C.打官司时的一方

D.被诬陷的一方E.没什么看法

9.如果遇到法律纠纷,您希望自己是:()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 篇5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对诚信的理解()A、凡是言必行,行比果 B、认为无所谓,但自己要讲诚信

C、允许自己在特许情况下有失言行为 D、遵纪守法,安全负责 3.您对当代学生诚信的现状的评价是()A、很不满意 B、不满意C、满意 D、很满意E、一般般

4.您认为当代学生诚信教育重不重要()A、非常重要 B、较重要C、一般 D、不重要,可有可无 5.对于考试作弊的问题,你怎能看()

A、反对,自己不作弊,也不让朋友、同学作弊 B、赞同,考试作弊没什么不好 C、作不作弊无所谓 D、其他

6.对于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你是怎么看待的()A、赞同,自己努力做到 B、不赞同,现在很少人做到 C、无所谓,话说了就算了

7.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认为诚信应不应该继续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A、应该传承并发扬光大 B、讲诚信过时了,不赞同传承

C、应该传承但是没必要发扬光大 D诚信的传承是否与我无关 8.如果你的朋友找你借钱时,你会不会相信他(她)一定会还你()A、会 B不会C、不一定会 D、那要看人 9.您对朋友“诚信”要求的底线是()A、凡是言必行,行必果

B、对别人如何无所谓,但对自己要讲信用 C、允许在特殊情况下有失言行为 D、无所谓要求,大不了尔虚我诈

10.您觉得目前目前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主要原因在于()A、社会风气差 B、缺乏宣传教育 C、自我意识低 D、利益的诱惑 E、社会上没有诚实守信的观念

11.根据您对诚信内涵的理解,您认同一下哪些观点()

A、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但是已经不适用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B、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适应 D、诚信仅仅是一种道德约束,靠个人自觉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6

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不诚实的`,但都是偶尔的行为,而不是习惯性或频繁的行为。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整体诚信状况良好。但是确实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在一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的地方,很多学生还是有不诚信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诚信是不宽容的,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的诚信水平有待提高。

本文正文

一、大学生诚信的基本态度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1)81.2%的大学生仍然认为诚信很重要;

(2)95%的大学生基本上可以诚实;

(3)6109%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在学校诚信,14.9%的学生认为学校诚信较差;

(4)坚持“很好,不用太担心”意见只占总数的3.3%,认为“一般只是个人行为”人数占总数的54.7%,觉得“穷人,更多的人有不诚实的行为”34.3%的人认为“很穷,值得担心”人占7.7%

从社会调查来看:

(1)超过普通人认为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被重视;

(2)23.7%的人被北大学生欺骗过;

(3)关于大学生的整体诚信,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是好的,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是一般的,失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较差,很多人有失信行为。

2.考试作弊

(1)32%的大学生从不出轨,65.2%的大学生偶尔出轨,经常出轨的只有2.8%。

(2)对于作弊,27.1%的学生反对,认为是作弊;51.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一些理论课过于枯燥和必修,15.5%的学生持中立态度;然而,5.5%的学生是幸运的,同意这种行为。

3.作业和抄袭

(1)只有9.4%的大学生是自己完成的,49.2%是用少量参考资料自己写的,36.5%的学生引用了大量参考资料,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拼凑出来的。

(2)从社会调查来看,71.2%发现自己取消学位资格的人认为“应该是”28.8%的人认为处罚过重。

4.美化求职简历的现象

(1)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5.5%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不诚实的表现,不值得提倡,77.3%认为适当修改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的,可以接受。

(2)从社会角度,40.7%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欺骗行为,不应该这样做;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认为是侧面现象。

5.有钱申请贷款

你听说过身边的学生有钱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学生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学生很少这样做,48.6%的学生经常这样做。

6.因欺诈而离开

身边的同学老师经常用其他理由来搪塞请假的原因?3.9%没有,48.6%很少,47.5%经常这样做

7.申请学费和杂费的问题关于家庭情况的欺诈

47.5%的大学生会说明家庭情况,45.3%的学生基本会说实话,但会稍微渲染一下;7.2%的学生夸大其词,与他的实际家庭情况完全不符。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清楚地知道,大多数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都是不诚实的,但都是偶尔的行为,而不是习惯性或频繁的行为。大部分学生基本都是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整体诚信状况良好。但是确实存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在一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的地方,很多学生还是有不诚信的。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对大学生的不诚信是不宽容的,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的诚信水平有待提高。

关于提高诚信水平的建议

一、重视家庭教育:长辈要用诚信等基本观念教育学生,先树立道德教育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父母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二,学校要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首先,尝试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搞笑诚信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对大学生进行立体诚信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其次,要把诚信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谈论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最后,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机枪诚信教育。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有效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己批评,在实践中检验大学生的诚信素养,真正把诚信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三、营造社会火的良好氛围:采取宣传教育,完善法制,加大处罚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让失信者无处藏身&lsquo加强舆论监督,让不值得信任的人名誉扫地。政府和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提高公信力等措施来形成“人人都知道诚实,人人都说诚实。氛围不错。社会行为对大学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培养大学生信用素质的优良土壤,大学生信用建设的成效将干净利落地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个人诚信档案

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201 篇7

中国老人传播研究失衡的现状

(一)研究主体失衡

第一,发文作者失衡。从图l可以看出,中国老人传播研究者多数是媒体从业人员。媒体从业人员和老人传播实际结合紧密,其文章中不乏深度剖析老人传播现象的好文章。但大多数还只是简单的经验总结,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理论深度。这样的文章达59篇,占64.8%。而来自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理论分析文章比较少,明确标明研究者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章在老人传播研究文章中只有17篇,只占整个老人传播研究文章的18.7%左右。

第二,发文期刊分布失衡。从图2发文期刊分布可见,发表相关文章数排在前5位的刊物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当代电视》《电视研究》《新闻实践》《新闻界》等,文章数合计64篇,占总篇数的70.3%。其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发文最多,达36篇,占全部收录文章的39.6%。相关文献多发表在广播电视类专业刊物上,发文期刊分布不均衡。

(二)研究内容失衡

第一,老人传播实务研究多,理论研究少,缺乏深度。所选91篇研究文献中,有明确媒介形态研究取向的论文有75篇,占文献总数的80.3%。主要还是针对具体媒介的传播实践的经验总结,学理研究性论文还较缺乏。

第二,研究老年媒体中的老人传播现象多,公共媒体中的老人传播现象少。陈勃认为大众传媒的老年形象呈现会影响到大众的老年观、老年人对自身的态度以及非老年人对老年群体的态度。…其结果是“当我们‘净化’了老年群体生活的空间,淡化和弱化了他们和中年、青年、少年儿童的种种联系和互补、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也就减弱了老年电视节目的表现空间,从而使老年电视节目变成了清一色的白发世界,进而也使我们的电视节目丢掉了丰富和多彩。”

第三,传统媒体老人传播的关注度高于新媒体。所涉及文献中明确讨论广播电视类文章合计39篇,占43.2%。老年报刊类文章总计17篇。占18.7%,两者合计56篇,占61.5%,但专门研究老年网络新媒体的文章只有3篇。老年网络新媒体的文章是洪波分析付费老年数字电视,认为“从长远来看,随着顾客规模的增大和竞争的加剧,宜采用差异性目标市场策略,以增强频道的竞争能力和满足不同的老年用户的需求”。高风颂认为,网上办“报”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以弥补老年报印刷版在时效性、信息检索系统、交互性等方面的不足。陈刚分析认为,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对老年受众的分化力不强,认为开办老年卫视频道可行。这样,新兴媒体的发展缺乏前瞻性理论支持和引导,发展后劲不足,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第四,国内老人传播经验总结多,借鉴他国或地区经验的研究少。初步统计,涉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章只有5篇,如王积龙将中美两国老人传播比较,认为中国老人报刊落后的原因在于部门办报、远离老人事业的社会实践、出版发行形式单一、收人渠道单一等。蔡清辉认为中国老年报刊开拓海外市场的优势在于海外华人老人群体数量庞大,“寻根”意识浓,但难点是海外华人老人群体居住分散,发行渠道不畅,多元文化交叉,经营难度大。吴定勇、王积龙分析美国媒体老人形象比例缺位,存在着传播歧视。…台湾政治大学的蔡琰、臧国仁两位老师以台湾“老人传播研究群”为例,讨论老人传播研究与生命传播、时间与老人传播研究、情感与老人传播研究、叙事与老人传播研究等。吕琳通过中外老年广播电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老年广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是边缘化、同质化、缺乏创新性。并结合美日广电实际经验,提出三点启示:专业化、大板块式的节目架构、全方位的播出时间。除此以外,就是在国内老人传播经验总结文章,视野显得狭小。

(三)研究方法失衡

第一,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远离第一手资料。初步统计,所选91篇论文中只有两篇采用实证研究。其中,曹晚红以CSM的收视数据和南昌大学社会学系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认为老年观众收视规律较为稳定,他们全天收视都明显高于其他群体,他们首选的电视节目是新闻,以获取新闻信息,其次是影视剧、戏曲曲艺、身体保健及综艺晚会等娱乐功能。陈勃调查认为,“大部分老年人打发闲暇时光的主要方式是传媒接触,而电视接触又更为普遍与长久”。类似的实证研究对于实务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但是类似文章数量太少。

第二,借用新闻传播学理论多,学科交叉研究少,创新度不够。所选91篇论文中只有4篇从新闻传播学以外的学科切入,分别是李福成从老年节目的伦理学思考,认为老人传播者要摆正老年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对人的低层次需要,应给予满足而不应该压抑。陈默关注老年新闻的文化判断,要求谈话类节目通过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的方式,把视点聚焦在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关注着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状况。高幸将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与采访技巧相结合,认为老年人“渴望尊重、渴望交流、默守成规、争强好胜等”,在采访中要认真研究老年心理,掌握具体的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的采访技巧和方法。魏漫伦从听众来信角度讨论听众的收听心理给节目制作的启示,分析听众的选择心理和逆反心理,更好地赢得听众。

二中国老人传播研究失衡原因分析

第一,老人传播实践的弱势降低了研究者的关注度。王积龙认为,中国老人报刊因部门办报的体制而外无压力内无活力,因远离老人事业的社会实践而在内容上缺乏吸引力,因出版发行形式单一而限制流通范围,因收入渠道单一而限制发展规模。…’老人传播的实务发展缓慢,列举一些数据可见一斑。2008年中国综合报纸809种,专业报纸1129种,期刊9468种,广播与电视台2587座,网络媒体更是迅猛发展。但其中老人报纸只有28种,发行量为600万份;老年杂志只有23种,发行量有400万份以上,其他不以老年报刊为主要标识的老年刊物读者量近300万,老年类报刊的读者最大人群量不超过1500万。2005年全国老人报纸的广告只有1亿人民币,不到全国报纸的I/256;全国老年期刊同年发行收入为1.26亿人民币,

广告收入仅为1800万元,其他活动经营收入为500万元;总共收入为1.5亿人民币,更多的是靠行政事业拨款。中国老年媒介及广告商品消费能力不强,导致相关媒介及研究者热度不高,老人传播实践缺乏理论指导。

从图3发文年度分布可以看出,发文数量集中在2000—2002年,这3年期间发文总数达31篇,占文献总量的30.07%。其中2002年发文最多,有18篇。2003年以后发文量起伏不定,但总体单年发文量多于2000年前。2000年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广泛重视,相关研究论文开始增多。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群体的整体经济状况也开始趋于好转,媒介消费能力及广告商品消费能力都逐步增强,老人传播的受众资源也开始引起业界和学界的重视。

第二,老年受众接受习惯带来老人传播研究对象的媒介偏向。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最多的闲暇活动是看电视,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为70%以上。其次是收听广播,城市为近50%,农村为40%以上。中国老年受众受教育程度及媒介接受能力偏低,多数集中在广播电视,却较少接触报刊及网络。受众的接受媒介偏向也导致研究的倾向性,研究老人电视的文章明显多于研究其他媒体的文章。

第三,研究者的成见导致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失衡。学界研究更多集中在常变常新的新媒体及其他受众群关注度高的媒介研究领域,而一般认为老人传播研究空间不大,导致学界对老人传播研究的热度不足。研究视野仅限于专业老年媒介中的老人传播现象研究,公共媒体老人传播现象研究少。同时,传统媒体研究比较多,新媒体研究相对匮乏。新兴媒体的发展缺乏前瞻性理论支持和引导。同时,学界对于老人传播研究的忽视影响研究方法的失衡。老人传播研究主体集中在媒介从业者,决定了感想性文章比较多。定量研究操作复杂,也就常被忽视了,定量研究比较少。

三中国老人传播研究未来路径的讨论

首先,拓展研究视角,多学科交叉促进老人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发展。老人传播研究视角可以拓展到公共媒体中的老人传播现象,“我们不仅应以老年人的视角去关照社会,同样也应以社会的不同视角去关照老人"[231。媒介经营可以专注报刊和广播电视,但不应忽视网络新媒体。随着老年受众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新媒体,忽视他们就等于忽视老年网络新媒体的商机,同时也是对老年受众媒介近用权的不尊重。还可以多学科取向拓展老人传播研究领域。如从伦理学视角探讨老人传播的意义,从心理学角度思考老年受众接受不同媒介内容的心理趋向,也可以从社会学角度切入,如根据社会分层理论研究老人传播受众的细分等。这些视角都值得深入研究,推动老人传播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其次,聚焦“为老事业”研究是推动老人传播发展的不竭源泉。由于养老机制不健全,很多老人把钱积攒下来,作为医疗保健支出,这样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年商品市场的发展,并进一步限制了老人传播的发展壮大。这样追根溯源,养老制度和“为老事业”与老人传播关系紧密,从源头制约老人传播的健康发展,理应成为老人传播研究的起点和重点。老人需要医疗保健,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老人在基本生理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同样需要诸如旅游、休闲类的时尚生活,而不应该是清一色的“革命家史”。

第三,研究视野的转向,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老人传播研究不应闭门造车,英美国家、中国台湾地区有关老人传播研究比较成熟,值得借鉴研究。美国《AARP》杂志的成功模式需要分析借鉴,日本、荷兰老龄化程度比较高,也有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老人传播还需要依靠前瞻性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台湾政治大学的臧国仁、蔡琰老师研究与老人相关的沟通问题(包括老年歧视与隔代沟通),讨论传播媒体所再现的老人形象(健康老人与弃养老人等),重视包括家庭在内之老人人际沟通方式(与祖父母的沟通)。类似的理论研究值得借鉴,以推动本土老人传播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中国老人传播还很不发达,但在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环境下,具有发展潜力和紧迫性。中国老人传播研究失衡原因是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以上分析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借鉴意义。更期盼更多研究学者深入研究相关理论,为中国老人传播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推动老人传播实践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大众传媒对老年形象的呈现[J].甘肃社会科学,2006(6).

[2][23]再军.老年电视节目的表现视角与生长空间——兼议对象性节目的奉体性[J].当代电视,2002(6).

[3]洪波.谈付费数字电视老年市场的启动[J].电视研究,2005(10).

[4]高风颂.未雨绸缪联手上网荟集精品笑迎老年——试论创办全国电子“老年报”[J].新闻界,2000(5),

[5]陈刚.开办老年卫视频道的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5).

[6][17][19][21]王积龙.中美老人报刊经营模式差异之比较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8(3).

[7]蔡清辉.老年报刊如何开拓海外市场[J].中国报业,2008(8).

[8]吴定勇,王积龙.浅析美国媒体老人形象问题[J].国际新闻界,2007(4).

[9][24]蔡琰,臧国仁.老人传播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老人传播研究群”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

[10]吕琳.中外老年广播现状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8).

[11]曹晚红.老年人的收视行为特征与老年节目受众定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5).

[12]陈勃.从老年栏目到老年频道——基于老年人电视接触调查的思考[J].电视研究,2003(10).

[13]李福成.老年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3).

[14]陈默.老年人生的歌者——《相约夕阳红》的文化判断[J].当代电视,2002(9).

[15]高幸.老年心理特征及采访技巧[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3).

[16]魏漫伦.从听众来信谈老年节目的制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3).

[18]改革开放30年新闻事业发展说明了什么?[EB/OL].news,xl‘nhuaneLcom/zgix/2009—0I/02/content_10586154.htm.

[20]王平君.老年报刊的市场化博弈[J].传媒,2006(6).

上一篇:关于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00字下一篇:如何引导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