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1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总结
报告
班级:J14007
组名:时光未央
组员:苗义强、付景健、宁帅、于少飞 刘威杰、刘滨滨、何晓洲、张渤
1.调查基本情况
2.调查内容分析
3.调查总结
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6月8日——6月10日 调查地点:章丘大学城 调查对象:各年级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本着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关注,通过我们小组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我们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力图管中窥豹以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解读目前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
调查内容分析
通过发放问卷以及回收问卷的填写状况统计得出如下结论: 有93.30%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自父母,只有3.40%的大学生依靠兼职打工来获取生活费用,另有1.10%的大学生则依靠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丰厚的奖学金来支撑大学期间的生活。表明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依靠父母在生活,经济上不能独立。
有23.60%每月的消费费用在500元以下,大部分集中在500-700元,而在1000元以上的占得比例也较少,只有5.60%。
大学生的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集中在娱乐饮食方面,占45%,其次是服装、饰品,占26%,而学习方面占19%。具体分析如下: 学习方面:有19%的学生每月主要消费在学习方面,其中34.78%的大学生购买书籍,另有34.78%的学生主要花费在购买学习用品上面。
娱乐、饮食方面: 大学生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就集中在娱乐、饮食方面,占45%,其中在饮食中,有62.31%的学生主要花费在日常用餐;而在娱乐方面,聚会时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占34.16%,这说明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点,大学生逐渐看重对人脉关系的维护;其次就是旅游,大约有28.57%的大学选择将旅游作为自己的主要娱乐项目,大学生活中的团日活动是学生在校内的主要游行活动,也有部分情侣或几个好朋友一起游玩,所以在大学中,游玩的费用也在逐渐攀升;另外有20.50%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和手机作为自己娱乐的主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手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在这方面的消费费用也逐渐增长,网络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
服装、饰品方面:大学生对服装、饰品消费的欲望和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所以有26%的学生每月的主要消费项目集中在这一方面,其中有47.93%的学生选择购买衣服,另有36.09%的学生选择购买鞋子。恋爱方面:有4%的大学生每月的消费重点在恋爱这一方面,恋爱支出主要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通信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大学生消费超支情况方面,有并每个月透支的占19%,有并偶尔透支的占59%,无并刚刚好的占11%,无并有剩余的占11%。其中,有并偶尔透支的占据过半人数。
从深层次而言,总体上,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规划性,但是,并不表明大学生在这方面是完美的,偶尔透支的现象不但存在,并且还不在少数,因此,大学生在每月消费量规划能力与控制方面还得有所提高。
从调查结果可知,月消费总额差距不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元~700元这一幅度,约占49.40%,月消费多于1000元的比较少,只占5.60%;每月生活费用在500元以下的大部分是来自于乡村的大学生,约占95.20%,而每月生活费用在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则大部分来自于富裕的城镇地区,占60.00%。19%的大学生认为很满意,39%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42%的大学生认为没考虑过。看来,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消费状况不满意。21.3%的人认为只要够花就可以,10.%认为能制定出较为详细的消费计划,57.3%的认为让每个月够盈余,可供自己支配,11.2%认为无所谓、不在意。让每个月够盈余的占据多数。
从调查中发现,只有10%左右的学生能够很好的制定消费计划,有30.30%的大学有消费计划但是很多时候都不能完成,42.70%没有消费计划,但是能够很好的控制消费计划,另外还有少部分是随便消费的。自身理财能力的个人看法方面,51%的认为还可以,39%的认为一般,8%的认为很差,仅有2%的认为很好。
看来,大学生对自身的理财能力看法多数认为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信,而仅有2%的认为很好又表明,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还有待提高。由对大学生消费的分析,独立分析及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存在很大问题,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进行合理消费,大部分学生消费出现盲目性,甚至攀比性,消费不合理,理财能力比较差。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中坚,进行合理的消费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目前大学生消费素质偏低,盲目消费的现象经常出现,生活质量不高,更需要进行消费引导。
调查总结
目前大学城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在大学前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钱不够了找父母伸手,将之浪费在各种娱乐之中,极少部分的大学生养成了很好的理财习惯,对于自己每月花费以及花费用途和控制花费方面有着很好的了解,而勤工俭学以及凭借优异成绩领取奖学金的大学生占的比例就更少了,但这些人却不代表着他们拥有很好的理财能力,相反,这些人在花销方面也是比较迷糊,因此,学校应鼓励大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理财计划,发扬勤工俭学之精神,鼓励不向父母伸手,善于利用善理财者诱导其他大学生的花销走上正轨。
J14007、时光未央 2015年6月27日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 发挥财政政策对扩大农村消费的职能作用, 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而“家电下乡”政策, 是历时较长、涉及范围较广的一项举措, 它在调动农民购买家电积极性,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研究立足于安康地方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 研究该政策在安康开展以来给地方经济和农民生活及家电企业产生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
根据统计学理论和本研究的内容设计, 调查数据的收集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 分别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方式进行调查。从样本上来看主要涉及两类目标总体, 即家电企业和家电消费者。根据随机抽样原则, 发出调查问卷500份, 收回480份, 其中剔除无效问卷37份, 有效问卷率为92.3%。
调查数据的收集集中在2010年3月至7月。分为两个方面:
1、问卷调查。
在随机抽样基础上, 对抽样得到的8个家电下乡销售网点中的消费者进行了便利抽样, 填写调查问卷。
2、深度访谈。
对家电企业, 利用访谈提纲进行深度访谈, 获取有效数据。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1、家电下乡政策下家电消费者购买状况。
这部分主要借助问卷预设问题进行信息的搜集, 包括消费者个人特征因素、购买喜好和倾向、购买心理、频率和数量, 以及对家电下乡政策的认知及评价。以此检验该政策在安康市场开展以来, 对当地家电消费乃至家庭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2、家电下乡政策下安康家电企业现状。
这部分主要从安康市的家电企业出发, 重点调查参与到家电下乡政策的门店和家电企业, 从其对家电产品的市场定位、价格确定、配套营销策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内容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从家电企业销售量等定量指标的变化中, 找寻政策给家电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
1、家电下乡政策下消费者购买状况调查结果
(1) 调查对象个人信息。被调查的消费者中, 男性占56.7%, 女性占43.3%。在所有调查者中, 其家庭构成也以三口以下的家庭居多, 占到了53.3%, 4-6人的家庭占到了40%, 6人以上的仅有6.7%。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家庭占到了53.3%, 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38.3%, 1000元以下的占8.4%。
(2) 调查者对家电下乡政策的认知状况。在所有被调查者中, 对家电下乡政策认为“很了解”和“了解”的分别占到了总数的5%和38.3%, 仅有3.4%的人不了解, 而超过半数以上的人都“听说过, 但不是十分了解” (占总数的53.3%) 。在这些了解政策的人中间, 他们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熟人介绍的方式获取信息, 少数一部分人还从广播、传单标语来了解的, 另外有10%的人是因为自己购买, 经验体验, 从而对该政策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所有的政策传播渠道中, 电视媒体的受众达到了45%, 是所有渠道中效果最好的一种。
从对家电下乡补贴手续的认知来看, 大部分人都认为“大概知道一些” (占78.3%) , 只有少数人“很熟悉” (占总数的15%) 或者“完全没有听说过” (占总数的6.7%) 。被调查者认为家电下乡的影响表现在“满足了农村对家电消费的需要”占60%, 认为“起到扩大内需, 刺激经济”的作用占45%, 多数人认为该政策的实施, 对农村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 除了满足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外, 还起到了“帮助家电企业渡过难关”的作用, 而其中依然有13.3%的人对该政策的影响和作用表现为“不清楚”。
(3) 购买心理及购买倾向。在调查者中, 78.3%表示会购买家电下乡产品, 而剩下的21.7%不愿购买的人员中, 主要是因为家庭暂时不需要购买家电 (占到了不愿购买者中的61.5%) , 另外认为选择范围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占到30.8%) , 此外考虑到价格较高、质量不够好、政府补贴低等原因的消费者均达到总数的15%左右, 只有少数人是因为感觉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手续复杂而放弃选择此类产品。对于大部分愿意购买的消费者来说, 主要是考虑到本身家庭就有购买家电的计划 (占42.6%) , 同时同等质量下家电下乡产品价格相对比较低 (占49%) , 最主要的还是可以享受政府13%补贴的差价 (占72.3%) 。
对家电消费者而言, 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主要有摩托车 (70%) , 冰箱 (60%) , 洗衣机 (55%) , 手机 (51%) , 彩电 (占50%) , 电脑 (48.3%) , 还有占到6.7%的消费者认为急需增加农用车的销售网点数。
(4) 消费者对政策的评价。虽然多数购买者表示愿意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是因为可以享受政府补贴, 但是大部分人 (66.7%) 对13%的政府补贴额度只是一般满意, 21.6%觉得很满意, 仅有11.7%的消费者认为不满意。
在做进一步调查过程中发现, 消费者认为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对于产品品类的不满意, 认为产品品种少 (占到了71.7%) , 办理手续较复杂 (43.3%) 。针对这些问题, 消费者希望政府在后续的工作中可以加强宣传和市场监管, 加强配套的售后服务, 简化补贴程序, 加快兑现, 同时增加更多的销售网点, 方便群众购买, 此外, 适当普及一些家电使用和保养知识。
2、家电下乡政策下安康家电企业现状访谈结果。
对家电企业来说, 在家电下乡政策的指导下, 最主要的、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制定产品营销和销售策略的问题, 多数企业表示, 为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 在确定一个新的销售网点之前, 首先会统计售后网点的数目, 评价网点增加是否会超过售后网点可以接受的范围。同时, 对网点进行政策的普及和产品市场的推广。一般来讲, 在前期会做一些诸如巡展或者促销的活动, 推广品牌。在产品价格的制定上, 凡加入家电下乡品牌的产品, 均不能超过商务部确定同类产品的限价。
对于安康市场而言, 表现出一定的虚高, 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普遍较高, 这是因为安康家电市场连锁企业较少, 形成了多头垄断市场, 多数非连锁企业都是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模式, 在产品供应商的供价基础上会加上企业的预期毛利。此外, 对于安康农村市场而言, 存在家电市场的需求缺口, 一些外出打工者归来, 往往会给家里添置一些家用电器;再者, 安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于农村人口和一些低收入城市人口而言, 多数人都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政府13%的财政补贴对他们来说是最直接的实惠, 也是刺激其潜在消费成为购买行为的主要诱因之一。
正是因为许多家电企业看到了这一市场所存在的缺口, 和较大的需求潜力, 许多家电企业愿意选择自己的一些已有产品, 或专门定制产品作为家电下乡的产品来出售。这是增加其销售收入的一种方式, 同时, 帮助企业提高收益。
但是, 在这种市场下, 家电产品的供货商和经销商之间会存在一种矛盾, 经销商希望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于是在供应商供价基础上加入较高的预期利润。此外, 还存在一种现象, 对于一些非农村户口, 但选择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者, 一些企业会收回补贴卡, 找到农村户口, 来套取国家13%的补贴。供货商为了降低风险, 有些会采用收取预付款之后再发货的方式, 压货给经销商。而市场上出售的产品, 每年机型都会做一些调整, 包括产品的市场价格、型号和材质等, 压货太多, 其实是增加了经销商的销售风险。
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家电企业都从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各类家电产品的年销售额稳步上升, 而消费者也可以借助国家补贴, 购买原本无法支付的一些产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达到了消费者和家电企业双赢的效果。
五、市场现状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安康家电市场需求还存在潜力, 而该政策的提出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有市场的缺口, 既帮助家电企业增收, 同时起到了惠农的作用, 对整个地区经济, 特别是家电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外, 由于安康特殊的经济发展形式, 又属于陕西欠发达地区, 农村人口生活水平较低, 家用电器普及的速度一直较为缓慢, 这一政策的提出, 很好的起到了推动广大农村家电消费市场进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艾尔芭比, 社会研究方法 (第10版) [M].华美出版社2010
[2]、安康市商务网[DB/OL] http://shw.ankang.gov.cn
[3]、惠碧仙, 王军旗, 市场营销[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3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
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石家庄市10所高校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和学习消费的相关状况进行专题调查。先后抽取了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女子学院、邮电职业学院、法商学院等高等学校的大学生,针对其日常消费状况和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指标体系
本次调查研究使用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进行分析,大学生消费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一级指标五个,分别为饮食消费、形象消费、休闲娱乐消费、社交消费以及学习消费。其中饮食消费又包括正餐支出和零食支出两个方面,形象消费包括服装支出和美化支出两个方面,休闲娱乐消费包括旅游支出、上网支出以及体育支出三个方面,社交消费包括通讯支出和交际支出两个方面,学习消费主要包括考研支出、考证支出以及辅助学习支出三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
总体来讲,大学生年均消费为4764元,饮食消费是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整体消费的60%以上,形象消费和交际消费次之,娱乐消费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男女生平均消费存在差异,女生年均消费为4525元,而男生偏高为5150元。各年级之间也存在差异,从大一到大四消费平均水平呈上升趋势。
各指标调查结果如下:1.正餐支出方面各年级综合消费基本持平,而年均消费男生比女生多500元左右。在零食支出方面,各年级综合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另外女生对零食的要求要远远大于男生。2.各年级学生在服装支出方面相对稳定,就性别而言,女生花费略高于男生。在美化支出上,男生较稳定,而女生比男生花费大且呈逐年级上升趋势。3.各年级在旅游支出上基本持平。上网支出在学生日常消费中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男生支出明显多于女生。此外,男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支出明显高出女生,而总体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4.学生在通讯方面的支出逐年级增加。交际聚餐支出逐年级下降,但临近毕业则陡然升高。5.考研支出人均为1100元,总体差异不大。而考证方面支出存在差异,主要为男生逐年级减少,而女生相反。在辅助学习支出方面,男生对辅助学习电子产品的消费高于女生,总体上看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普及程度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们不缺少消费的需求,但往往缺少消费的理性,因而常常出现盲目跟风、消费不合理的现象,具体的问题如下:
(一)大一新生对考证比较热心。考证热的直接原因就是就业压力大,而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已经不堪重负的大学生雪上加霜。因此往往希望通过多拿证书来增加未来求职的竞争力。同时这种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目前针对大学生的考证需求,培训机构在校园内的宣传力度也增大了,进而致使大多数学生误认为在应聘时自己的证书越多越有优势。
(二)大一整体日常消费偏低。大一新生日常消费整体低于其他年级,尤其是在休闲娱乐和形象消费方面。由于高中时期学生的消费一般是由家长控制,在消费理念上多以节俭为主。学生在思想上尚未形成独立生活的意识,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以前的消费观念,在面对一个独立自主的环境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
(三)大三、大四学生考研热。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选择考研,人数明显多于往年,这主要是因为本科教育在我国已日渐普及,在教育层次中的地位相对下降。大多数学生为了追求更高层次水平的教育,选择了考研。此外,国家政策放宽、就业压力的增加,都推动了大学生的考研。加之各考研辅导机构在校园大力宣传研究生的优势,考研在学校逐渐形成风尚。
(四)体育消费偏低。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足够的设备、场地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体育锻炼的要求相对宽松,体育活动组织较少,致使参与率低,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在大学期间几乎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生活的压力导致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健康观念比较淡薄。
四、完善对策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首先,社会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和新闻媒介等宣传手段,以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青年大学生。社会的不健康消费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广泛而深刻的,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念,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其次,学校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的导向作用,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开设关于消费理念指导方面的课程。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勤俭节约的健康消费行为,班集体内应该倡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加强理财知识和消费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
再次,家庭对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决策有时起到支配的作用,因此家庭是指导大学生正确、合理的消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家庭应更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引他们理性消费,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使其进行合理消费。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4
二、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方法:问卷调查
四、对象: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习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平衡性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
(2)消费的主导性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习、娱乐方面的支出。学习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的冲动性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平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习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建设方面的消费,在物质消费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4)大学生加强自身消费教育
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篇5
学院,学号,姓名(题目下方注明)
摘要,即主要内容,概括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成果,结论.200字左右.正文
结束语收获和感悟,以及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
谢辞提供帮助的单位及个人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目前,中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308.5万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蕴含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以及其金钱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青岛地区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占50%,对青岛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消费倾向和消费观等方面做了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做出结果总结.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以衣食为主要部分,约占总消费的60%,这其中,食物支出占到43%,衣物消费占到约19%,这其中包括化妆美容的消费.其他消费中,各种聚会及休闲娱乐支出约占7%,与学习相关的书籍及辅导班消费约占7%,人用于人际交往的费用,包括
恋爱,人情往来等约占6%.此外,据统计,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40%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超支。
首先,从调查结果看来,食物消费仍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部分,在总体生活费用中占到约四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现今的大学生走出校园有关。大学生作为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群体,大学的选址必然会带动一系列消费。学校周围自然不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聚会必备场所,这也为大学生到校外就餐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这些价格不菲的快餐更是成为男女约会的绝佳的地点。这无疑为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父母,带来了相当的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大学生,特别是女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聚会,面试,出游都要光鲜亮丽,各种衣物、化妆护肤品便隆重登场。在这其中,名牌奢侈品占据了衣物及美容支出的绝大部分。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有近20%拥有超过300元的衣物,有54%经常到聚美优品、乐峰等网站购买护肤及化妆用品。
其次,在日常消费中,休闲娱乐消费占到不小的比例。这在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大学里,不再有从前的管制,面对各种诱惑,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调节生活节奏,又或者逃避生活现实,陷入泥淖之中。
大学后,同学生日,部门聚餐,考试得了高分,比赛获胜,评上奖学金,各种部门各种形式的聚会纷纷而至,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够交情、不给面子等都是让人难以拒绝的理由,特别是碍于面子的大学生。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
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此外,人际交往消费中包含的恋爱消费也是开支极大的一部分。如今大学校园中有一句恋爱誓言较为流行,“馒头咸菜,省钱恋爱”。有许多情侣表示,尽管两人出去都比较节省,但一个月最低花费也有一两百,这其中还不包括通信的话费。在这方面,男生的花费显然多余女生。“两个人出去,到付钱的时候,总不至于让女生付吧”一位男同学表示自己每月投资在女友身上的大约有三百元。对于恋爱消费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是从父母给的生活费中抠出的,而自己的父母并不知道。有部分学生靠打工来额外补贴恋爱开支,还有极少部分表示父母知道自己有女友,会额外给自己这部分费用。结束语:
从调查结果看来,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的。尽管大学生消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3.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一学生表示,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可见,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是有较大差距的。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以及家庭的负担。此次调查结果也反映了一定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花费并不清楚,有近4%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花费了多少钱,从未考虑过自己的钱是怎样花的。一女生表示,自己看到舍友买了新衣服或者化妆品,便忍不住想买。再者,许多学生都具有随波逐流的心理,没钱了就向父母要,在中国父母“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的观点下,这种行为便更加没有节制。
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因此需要正确引导,避免随波逐流以及盲目从众,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对当代大学生尤其重要。
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比例不协调
许多学生用于文化消费的费用不及物质消费五分之一。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不自信而引起的炫耀心理所致。炫耀表现在生活领域,便是对各种名牌奢侈品的追求。用物质上的富裕来补足心理的自卑及不自信等情绪,并以此来现实自己的社会主导能力提高自己的地位。
对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倾向的引导与教育,竭力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三、许多大学生攀比心理严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大学生抱着“人有我亦有”的观点,只要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要有。这是基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下的一种不正常心理,以经济能力来显示平等,总是自己先曲下腿仰视别人,即便是物质方面真正富裕了,心理的不平衡也难以抹平。这就要求大学生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消费上综合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量力而行,不要超前消费,当然,最好也不要落后消费。
谢辞:
感谢帮助完成调查的小组成员
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2011》
《山东青年报》
大学生每月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6
一月五百贫困户,千儿八百才起步,两三千元能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户。”这句顺口溜介绍的是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消费究竟到了一个怎样的层次?据我们的调查显示:75%以上的学生每月日常消费在1000元左右,部分爬上了2000元,超过普通白领消费水平。
大学生是如何支配这笔费用的?此次的调查告诉我们,恋爱、人际交往、购物、娱乐等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项目。恋爱、人际交往费用是日常消费的大头。考证以及筹备出国的费用,成为让大学生消费水涨船高的新增长点。通过问卷调查和查找资料的方式,我总结出以下四点不合理之处。●电子产品消费不亚于白领
大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对新产品新技术反应极其敏感,易于接受新事物;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物品的使用大多“喜新厌旧”。大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渴望以及潜在的攀比意识,使得大学生电子消费丝毫不亚于白领。
●爱买书的大学生越来越少
现如今,大学生每月在书籍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偏少。这很有意思,大学与高中相比,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大学生理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书。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读的越来越少,我们的阅读能力在退化!
●品牌成为消费第一考虑因素
80%受访大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观点,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重品牌,有品味的生活的需求与消费观念。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如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
●恋爱中消费巨大
大学生的高消费到底高在哪,85%的学生表示恋爱最费钱,一束花30元,一个布娃娃80元,一条连衣裙150元,饭钱另计。每个月都得给女朋友花钱,遇上情人节、生日等‘非常时期’还要节衣缩食,甚至借债。
中专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篇7
1 中专学生消费特点
1.1 消费观念复杂, 感性消费占优势
中专学生没有经济来源, 经济独立性差, 消费没有基础, 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中专生自主消费经验少, 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中专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 自控能力不强, 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据调查目前在校学生中有75%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学生中, 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 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 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再有学生够买衣饰时跟着感觉走也体现了这一点。
1.2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中专学生消费的热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 大部分学生会去购买电脑或上网, 手机、M P 3, 反映出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1.3 消费结构呈“金字塔”形
消费水平高的在塔尖, 消费水平中等的在中间, 消费水平较低的在塔底。每个人的饮食、买衣服的消费最多, 电话费、网费、娱乐费、交通费依次减少。
1.4 消费缺乏计划性
许多学生对自己的消费缺乏较强的计划。只有20%的学生有记帐的习惯, 50%的学生在月末会出现生活费紧张的情况。
2 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 平均每年约10000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 满足一个中专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 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 更甚。一个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 特别是农村, 可占到80%~90%。无疑, 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特别一些贫困家庭。
3 有关中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3.1 对于中专学生而言, 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 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
作为一个纯消费者, 中专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 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 父母的承受能力, 还要有自制能力, 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 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 比如最近许多中专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 更重要的是中专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 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
3.2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给自己理性的定位。中专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 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 生活上次于别人, 并不可耻, 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3.3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
应该把中专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中专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 并且持之以恒, 以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使学生消费屈于理性、计划性。
3.4 形成中专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外语消费;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9)12-0011-3
Abstract: The author conducted a survey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xpenses on electronic learning tools and extracurricular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and testing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paper also mak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ositive outlook on life and how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isure.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许多家庭都将收入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投入到教育当中。近年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被卷入复杂的经济社会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青少年群体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心理的健康状况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的消费能力、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年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深,生活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确,消费行为或多或少偏离理性轨道。他们的消费虽以理性消费为主,但有时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容易产生聚群效应(宋刚,2007:27-28)。目前国内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外语消费及其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作出调查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试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消费心理和消费意向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近年来,在国家推行的教育政策引导下,少部分学生逐步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包括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受社会大环境中各种物质利益的影响,校园里出现了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误区。这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给学生的伦理道德带来不良后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中的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学管理的难度。文章通过对江西省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外语消费及其外语学习状况的调查,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学生在校经济状况的城乡差异有多大?(2)学生用于外语学习类电子产品的消费状况如何?(3)市场上各类电子产品快速更新换代,青年大学生有着很强的消费欲望,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外语消费,以达到物尽其用,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其提高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2 研究对象
笔者在江西省四所普通高校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英语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对外汉语、土木工程六个专业共计190名学生作为此次外语消费和外语学习状况的调查对象,其中农村户口的有131人,城镇户口59人,男生53人,女生137人,年龄分布在18-23岁之间。
2.3 研究工具
课题组设计了一套问卷,其中包括客观选择题和填空题,问题包含了户口所在地、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个人拥有电子产品的种类、电子产品的主要用途、月均食物消费、月均总消费、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周均外语学习的时间、主要消费开支用途等与学生的外语消费和外语学习相关的问题。
问卷共发放到四所高校的六个专业,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77份,其中农村户口126份,城镇户口51份。笔者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加以统计、分析,并结合访谈,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
2.4 研究的实施
2008年5月初至6月底,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19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90份,收回有效问卷177份,回收率93%。本次调查有效。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为了更好地解析大学生用于外语学习方面的消费状况,以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适时地引导其合理消费,笔者在问卷中要求被试填写每月基本生活消费、消费总支出(表一)、消费开支的主要用途、拥有电子产品的种类、电子产品的用途等情况(表二)。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户口的学生月平均食物消费为95元,月平均总消费为168元,恩格尔系数是57%;城镇学生月平均食物消费为242元,月平均总消费为438元,恩格尔系数是55%。城镇学生月平均食物消费和月平均总消费都比农村学生高出不少,主要原因是因为城镇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比农村家庭好;但两者恩格尔系数相差不大,两者都处于温饱状态①的生活水平,这与其他人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ibid.),这主要与被试所在大学的城郊地理位置有关。最近几年,为了更好地扩大办学规模,国内许多高校纷纷迁址城郊。远离喧闹的城区,大部分学生能够把业余时间安排在专业学习以及各种综合性素质拓展活动,充分发展个性,而用于市场消费方面的支出则明显减少。
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在校青年大学生组成了一支拥有各类电子产品的消费大军。在177份有效问卷中,其中拥有一种电子产品的有80人,拥有两种电子产品的有66人,拥有三种电子产品的有19人,拥有四种电子产品的有11人,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的只有1人。拥有电子产品的学生数占99%以上。对于电子产品的主要用途,有68人主要用于学外语,有89人用于休闲、娱乐,有2人用于赶时尚,而另外18人则虽然拥有电子产品,但很少使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电子产品的各种主要用途之间存在显著差异:X2(3,177)=113.915,P<.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升温,国内学外语的人有增无减。不少大学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情况作为能否取得学位的条件之一。电子辞典因其轻便易携、查询快捷、功能丰富等特点成为21世纪人们学习、生活、社会人士移动办公的掌上利器。电子辞典集五大板块功能于一身——辞典查询学习功能、电子记事功能、计算功能、参考资料功能以及数据传输功能。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电子辞典的有36人,纸本辞典的有106人,网上在线辞典的有13人,很少或者从来不用词典的有22人(表二)。大学生对各类电子辞典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X2(3,177)=120.966,P<0.001。对于电子辞典的使用情况,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收回的177份有效问卷中,学生把电子辞典当作学习工具、用于学外语的人数只有68人,而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和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TEM 4)的只有35人;有109人把电子辞典用作娱乐、休闲、赶时尚或者很少使用,通过CET4和TEM 4的有61人(表三)。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对于电子辞典的使用,把它当作学习工具用于外语学习与否,两者之间的外语学习成绩没有显著差异:X2(1,177)=.341,P>0.001。
而对于消费开支的主要用途,其中170人主要用于基本日常生活开支,占总数的99%以上。主要用于各种培训和证书考试的有3人,主要用于提升自我形象的有3人,主要用于购买专业书和学习工具、学习材料的仅1人(表二)。消费开支的主要用途存在显著差异:X2(3,177)=476.537,P<0.001。
在对大学生的每月生活消费开支进行统计时还发现:在126名农村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每月开支在500元以下,其中44人每月开支在100-300元之间,70人每月开支在301-500元之间,701-1100元以上的消费只有2人,没有农村学生每月超过1100元以上的高消费。在51名城镇学生中,14人月均消费在100-300元之间,29人月均消费在301-500元之间,701-900元之间没有人,900元以上的高消费有2人(表一),每月生活高消费的学生只占少数。
4. 结论与启示
研究发现:从总体消费水平来看,农村与城镇大学生在月平均总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消费普遍高于农村学生的消费。但是,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的恩格尔系数没有显著差异,二者都处于温饱状态的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收入,一部分农村户口的学生甚至生活非常困难,只能维持基本的衣食消费。而农村户口、城镇户口的学生之间的内部差距也非常显著,贫富差距非常明显。通过访谈发现,一部分贫困的农村及城镇大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自卑心理较为严重,有时甚至影响到其学习及交友、综合素质拓展等方面,而这些反过来又加重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形成了一种不太健康的循环状态,造成了他们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贫困”。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消费攀比与从众心理,少部分学生甚至把追求奢华的生活质量放在了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对立面。不健康的消费方式与攀比之风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无形之中也助长了少部分学生虚荣心的膨胀。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部门在教书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应该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效融合,帮助大学生从根本上淡化贫富差距,引导他们形成正确、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的围墙阻隔不了学校与外界的联系与影响,对学生加强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傅福英,2007:212)。
对于各类电子产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学习工具对于外语学习的辅助功能,能够正确、合理地把各类电子产品,特别是电子辞典、Mp3、Mp4、电脑等,用于辅助自己的外语学习。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把拥有电子产品的品牌、数量等用来赶时尚、娱乐、休闲等,甚至作为身份的代言。外语教师首先应该对各类电子产品的功能有所了解,并适时将电子产品当作辅助教学的工具,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地处理好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关系,有意识地把电子产品的使用和平时正常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各类电子产品和网络资源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技能,充分利用电子产品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培养和提高外语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陈玉珍:2006:138),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将各类电子产品为自己的外语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陈玉珍. 词典使用研究:背景、意义及其代表人物[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138.
傅福英. 外语教学中学生社会文化认知观的实证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1):212.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构成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构成主要包括饮食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情)交往消费、服饰消费。消费构成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饮食消费是大学生特别是月消费额在500元以下的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民以食为天,在物价日益上涨的情况下,月消费额在500元左右或以下的学生日产的主要消费便是吃饭。男生消费饮食消费水平较高,女生的饮食消费水平普遍低于男生,零食消费水平则远高于男生。
第二,学习消费主要是书籍费、学习用品费、考证费和使用电脑费等。近年来,大学生参加各种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驾驶证考试都成为了毕业参考的依据,考证费用一般从上百到几千元不等,具体得根据所学的专业而定;一般来说,考取驾照所需的费用在2500以上。因此,大学生毕业必需的考证费用基本不会少于3000元,另外,大约一半的学生独自拥有电脑, 还有部分学生合伙拥有电脑。
第三,休闲娱乐消费包括上网、唱卡拉OK、打台球、溜旱冰、看电影、旅游等。大学里课程较少,而大部分大学生将课外时间用于休闲和娱乐。短时间的娱乐活动见于大学附近的网吧、KTV、电玩、台球等。热衷于旅游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参加过旅游。
第四,人际(情)交往消费在大学生活中是比较普遍的。在大学生中,如果碰上生日、考试得高分、评了先进等等,都会成为吃喝的理由。吃喝一次少则几十,多则上百。大学生中的请客送礼有如“拉锯”,讲究“礼尚往来”。人情往来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有的大学生苦于囊中羞涩,在人情消费上要耗费掉许多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为此节衣缩食,影响了身心健康。
第五,年服饰消费额。现在,许多大学生都比较注重自身的外表形象,特别是女大学生,她们在自我形象包装方面,不少人追求的是时尚、品牌与品位。而名牌服饰大多价格昂贵,款式更新速度快,很多爱美女生每年在此消费巨大。
第六,通讯消费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中开支较大的项目,手机在大学生中越来越来越普及。在校园中手机成为青年的时尚选择,几乎每位学生都拥有手机,个别学生还拥有多部手机。而且手机的档次较高,功能齐全.并且话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其中绝大多数同学拥有手机是为了兼顾学习、生活和工作,只有少数同学是为了“摆阔”和“时尚”。第七,恋爱消费。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导致恋爱成为了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调查,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在大学里谈恋爱。为了维持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就不得不额外的多了一项开支。大学生用于谈恋爱的开销,追求浪漫的费用还是很多的,可以说花在这方面的钱太多了。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对“财商”概念的认识,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大部分女生饮食费较低,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专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3.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向家里骗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4.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二到三百元左右,最少的也有在百元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千元。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而且物质投入是维持情感的保证。
三、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四、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的政策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影响其学业进步、性格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开展好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形成理性的消费方式,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幸福观、生死观、荣辱观、苦乐观。高校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去获得。其次要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合理、适度、健康、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二)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观教育
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消费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与自身、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消费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协调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投诉实践活动等,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和舆论。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报刊、黑板报等校内大众传媒工具进行直接形象的消费教育。
(三)影视传媒和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影响
媒体不应忘记自己的社会教育责任,如果一味地宣扬高消费,必然会对在校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社会传媒要多宣传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市场等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要多宣传消费品的选择、使用、维修与保护等常识;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要多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规,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高校应和有关部门联手下大力气治理校园环境,消除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优化学校周边环境,为大学生文明、健康的消费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把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的培养与良好校风建设相结合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因此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成功的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五)要培养大学生理财能力
目前, 80%以上的大学生消费支出需要依靠父母(家庭),父母(家庭)在为大学生提供经济来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理财能力。大学生理财能力需要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不断培养。通过加强理财方面知识的学习,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培养自身节约和计划用钱的习惯;通过做家教、校外兼职、导游、导购、餐厅服务、市场调查、商品促销等勤工助学活动,进一步增强自己对获取劳动收入和报酬来之不易的感性认识,自觉摒弃不健康、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关于高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篇1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字:高中生 消费观念 学校教育
一、调查结论:
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
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
目前,二中有近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近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
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我们学校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调查显示:有4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4.5%,100元以下的占45.8%;有50.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的学生购买过名牌鞋。买名牌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48.6%)和款式(31.2%)所占的比重最大。
4.寄宿生的消费水平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平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就我校高中生的消费状况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名牌、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名牌,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名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严重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二、成因分析
㈠主观因素:
⒈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2.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名牌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⒊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习压力,也许因为学习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㈡客观因素:
⒈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
2.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 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
⒊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三、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
1、首先,要在当代中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其次,教师应积极联系中学生的家长,配合家长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告诫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子女,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再次,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建议学校多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然而当今,大部分中学生的消费都很偏激,所以,希望中学生能调整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消费比例,比如说把不应用的钱,用到学习方面,尽量少吃零食,不要再有攀比现象,买音像制品、送礼要有个适度,要注意家庭条件来支配你的消费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崇洋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物质消费,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健康,购买各类书籍开发人的智力,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等,都是精神消费的表现。第三,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患。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之,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热衷于吃喝玩乐,在生活上挥霍浪费的人是不会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作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此外,社会也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1-15
在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0-20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06-08
大学生消费状况问卷调查08-13
大学生生活形态与消费状况调查问卷10-26
大学生个人消费状况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2-13
理工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09-20
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11-05
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及意识的调查报告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