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2024-07-03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共12篇)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篇1

“90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并已成为当前高校在校生的主体。这是真正意义上与中国市场经济相伴而生、在相对富足的物质条件下、在网络时代背景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 时代背景的变迁、社会环境的转换和家庭教育观念的革新, 使得“90后”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

1“90后”大学生人格特点

1.1 自信, 但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 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 毫无疑问, 孩子就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和精神支柱。为此, 父母会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除了学校的文化课, 还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参加外语、器乐、绘画、舞蹈等各种特长班, 使孩子们拥有一技或几技之长。也正是这种物质和精神的相对充足使他们有了自信的资本。但由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万千宠爱之中, 没有经历任何大的挫折。因此, 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 面对外界的风雨和挫折, 竟然惊慌失措, 甚至遇到一点小事也会产生反常的心理、情绪和过激的言语与行为, 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2.3%的人在遭遇挫折后, 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 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 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 从头再来。

1.2 独立意识较强, 但团队合作意识较弱

在改革开放以及教育体制改革后, 大部分“90后”的父母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具有较开放的教育理念, 他们不再扮演教育的权威角色, 与孩子有良好的沟通, 这让90后孩子在家庭活动等事项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90后”大学生思想上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强调独立思索, 讲求亲身体验, 重视培养自身能力。他们这些意愿也往往会在长辈的迁就下成为现实。家庭的“有求必应”, 使他们形成“成功是理所当然”的错觉, 导致应对挫折承受能力低, 也为自私和专制提供了滋生土壤。在理人际关系时, 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 团结协作能力较差, 相互合作的意识淡薄。

1.3 接受和创新能力强, 但网络依赖性强, 实践能力差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互联网络, 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大量出现。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 学会了通过短信、网上聊天、博客等新的传播方式获取信息的本领, 尤其是到了高校, 校园网络已达到很大发展, 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上网浏览各种信息, 接触各种新事物, 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动态, 学习各种专业前沿知识。据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统计, “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主要通过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 其中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 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2]为此, 他们思维敏捷, 思路开阔, 接受能力强,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然而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 在给“90后”大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现实生活中, 部分“90后”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 形成网瘾, 从而很少参加实践活动, 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为此, 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都欠缺。同时, 过分迷恋网络的他们还有可能逃避正常的社交活动, 妨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甚至有些同学会产生自闭心理, 形成不健康人格。

1.4 时代观念强烈, 但人生价值观尚未成型

“90后”大学生都非常关心世界风云和国家大事, 思想脉搏与社会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如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 战争高技术化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与思考;新的国际格局给我国带来何种挑战与机遇数字化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更能引起他们的探讨与展望他们思想活跃, 紧跟时代潮流, 在日常行为中富有开拓进取民主平等的意识, 能珍惜在学校的每寸光阴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充实自己, 完善自我但由于他们的人生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 思想观念尚未定型, 处于最活跃时期, 内心世界比较稚嫩, 对事物缺乏足够的敏锐性和鉴别力, 一些消极思想容易乘虚而入, 易于被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所迷惑, 对灯红酒绿法轮功等腐朽思想文化有时还缺乏思想上的免疫力和行动上的抵制力。

1.5 维权意识明显, 责任意识淡漠

随着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 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矛盾尖锐, “9O后”大学生作为社会人, 面临着社会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在解决这些矛盾过程中, “9O后”大学生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意识有更高的诉求, 而且有很明显的契约观念, 在面对权利被侵犯时, 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起“70后”、“80后”, 他们在生活状态不满意或是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往往寻求有关部门维护自身的权利不受侵犯, 而不是简单地服从、听从或顺从。但提及个人本身对于班级、宿舍、家庭、学校等集体的义务和责任时, 不少“9O后”大学生态度淡漠, 认为只要自己管好自己就行。

2 影响“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因素

2.1 社会环境因素

“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在发生巨变的时期, 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这些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 由此带来利益关系调整、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 深深影响着转型社会中人的思想价值观念。社会变革的复杂性, 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使正处于思想成长期的“90后”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 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 从而对社会热点问题产生普遍关注。另外竞争机制的引入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利益驱动机制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加上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 使得“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更趋于务实, 比他们的前辈更早地考虑以后的生存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 “90后”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 网络也进入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 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网络成为“90后”迅捷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而良莠不齐的资讯令“90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 因而导致了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

2.2 家庭环境因素

“90后”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 父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 给与他们最好的物质条件, 并逐渐以民主方式对待自己的子女。这类家庭往往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 导致孩子自我意识增强, 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等不足。另外“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 随着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环境也产生了很大差异, 身处经济社会变革中的父母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情绪,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同时部分“90后”大学生的家长工作压力加大, 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 甚至有一部分家长遭遇失业下岗, 家庭生活境况发生了改变, 这些都对“90后”大学的成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2.3 学校环境因素

在市场经济化和信息化的今天, 我国高校都把提大学生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重点,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无论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还是教材编排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90后”大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带动下, 表现出独立思考、自信务实等优势, 并富有较强的创新理念, 这些都使“90后”大学生更能适应国家和时代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 应试教育仍占中国教育大环境的重要领域, 以考试科目为准的教学内容单一化、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简单化、以知识掌握为目的的教学目的片面化、以升学为目标的培养目标唯一化, 这些应试教育的弊端使教育者无暇顾及学生在道德理想的追求, 导致入学时仍然存在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心理, 对大学自主学习模式不适应, 在与人沟通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

3“90后”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正处于青春期的“90后”大学生在人格养成上将逐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与转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 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人际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和思想矛盾, 由此产生的困扰和冲突并不少。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或不够及时, 就有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格上的裂变和扭曲。在这种情况下, 高等学校要坚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要引导“90后”大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 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之中,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智慧能力, 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增强塑造健康人格的自觉性, 养成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高扬远大的理想风帆, 形成奋发向上的人格风貌。

3.2 注重“90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培养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质培养是指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 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 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是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包括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人文知识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语言 (符号) 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大学生理性的、理论的人文知识是通过学校专门学习所获得的, 学习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科学等都可以获得这种系统的、理论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 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 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文素质的培养还需要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与生活煅炼中, 自觉地把握和主动地养成, 这在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优化育人环境, 熏陶“90后”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其中环境的熏陶至关重要, 一个优美舒适拴心留人的物质环境和一个格调高昂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 可以润物无声地影响大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 使他们自觉地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 从而达到对其精神心灵人格的升华洗礼。因此, 学校一定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营造催人进取, 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使先进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借助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入耳入脑入心,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情励志, 完善自我。当前,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在抓好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 还要重点营造好三种氛围一是营造浓厚的政治氛围, 组织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方式手段, 树立国盛我荣, 民富我乐的高尚情怀,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实现报国之志二是要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要坚持党性原则, 严格按组织程序办事, 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努力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 让学校形成乐于奉献者光荣的良好风气。三是要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 要净化荧屏、书刊音像等文化教育载体, 大力开展读优秀作品、诵读中华经典、唱优秀歌曲、看优秀影视片等活动, 经常举办人文讲座、音乐鉴赏、历史点评、文化沙龙等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一个活泼生动、丰富多彩、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通过审美娱乐活动, 磨练意志, 陶冶情操, 提高思想觉悟, 塑造健全的人格。

2.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90后”大学

生健全的人格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健全、高尚的人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养成和完善。参与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的最根本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参与社会实践, 才能在利益关系和道德关系等这些具体社会关系面前, 检验出个人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 大学生也才能对自己行为的善恶美丑进行反省, 使得人格不断完善和升华;也只有参与社会实践, 才能检验个人的人格是否做到了“知行统一”。在现实生活中, 大学生往往有认识与行为脱节、知行不统一的矛盾, 因此, 要促进行为与观念的互相强化, 倡导知行统一的人格模式, 必须通过实践来推动。

2.5进一步加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90后”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 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针对不同的个体情况, 采用当面交谈法、电话咨询、网上答疑、QQ聊天、飞信等多种形式, 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其次,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项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朋辈辅导、心理游戏、体育、娱乐活动, 通过心理知识的学习和日常各项活动的相结合, 让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得到教育与锻炼。第三, 充分发挥心理测评手段的预测和监控作用。同时不断加强心理辅导的师资力量, 系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 既是学校、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针对“90后”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坚持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理念, 尊重学生的品格和个性, 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才能培养“90后”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管金标.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6) .

[2]许典利.试论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 2011, 21 (3) .

[3]陆高翔, 徐宁平.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思考[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0 (4) .

[4]许宁.浅析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9, 10 (3) .

[5]那挺.90后"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创新教育模式[J].中国外资 (下半月) , 2011 (6) .

[6]戴长澜.全国首份“9O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公布[N].中国青年报, 2008-11-12 (3) .

[7]庄瑾, 杨浩.把握“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2 (2) .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篇2

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一、重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

组织师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平时能关心国家大事,廉政自律,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把握新提法,新观点,新思想,新目标。

二、重视班主任工作

学期初,我和德育处的同志精心挑选班主任,并对班主任进行了3次岗位培训。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网络学习,召开了全校班主任老师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会。要求各个班级结合自己的班级情况,制定班规,班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写出成长规划。2010年11月,七年级4班某老师在全市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报告,获得了与会同仁的高度评价。评选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李老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他带的班级被评为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三、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2011年市艺术节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市二等奖,美术技能比赛中,我校某等四名同学获得了一、二等奖,硬笔书法比赛中,我校于某同学获得了二等奖,颜同学的手抄报也获得了市一等奖。

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篇3

一、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教师平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仪表,穿衣得体大方,讲话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能用尖锐的话语挖苦学生。总之,教师的教态优美、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快感,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教师的知识越深厚,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教学的效果就愈好。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因此教师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时刻让学生觉得你永远是一个好老师。这个“好”的全部就像“润物细无声”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

二、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校,学生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渗透德育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是学校专门安排来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的,可是有些老师认为平时的语文或数学课都讲过关于思想品德的话题了,就没有必要再上思想品德课了,反而用来上语文或者数学。正是因为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占用其他课时间讲习题或布置大量作业,那么学生对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其实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科学的德育观,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人民勤劳的智慧,革命时代勇敢的英雄……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和热情。数学课中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审美情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健全人格最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集体生活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集体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合作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比如课堂上可以分组让学生讨论问题,或者分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作业;布置劳动,搞卫生的时候,分组比赛完成。此外,学校应该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篮球赛、接力跑、合唱比赛、歌舞文艺表演、成语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人人参加,人人有用,集体是我家,我是集体一员,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出成功的喜悦。

四、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现代家庭中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自尊心强、自私、霸道、任性、敏感,与同学相处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那么,要教会学生与人和谐相处,老师首先教会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只有理解了别人的难处,才会宽容别人的过失。当学生与同学发生摩擦时,告诉学生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犯错误,让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自我反思,使其做到主动认错,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赢得更多同学的喜爱,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自己宽容大度的可贵品质。其次是培养学生的爱心。一个人没有爱心,就不会替别人着想,更不会和别人好好相处。而感恩是爱心的第一步。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懂得自己享受的美好生活都是社会给予的,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是父母的心血换来的,自己生活中的细微照顾都凝结着父母的爱。在点点滴滴中,懂得理解与接受、体会,并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开展一系列感恩活动。除了培养学生感恩,老师也从学校的一草一木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爱护集体,关心身边每一个人。平时教育学生多做好事,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乐趣。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谁不喜欢和一个充满爱心,善解人意的人相处呢?

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全人格 篇4

一、以人为本, 在实践中提高抗挫能力

传统的封建家长武断式的教育方式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出循规蹈矩, 缺乏创造力和开拓精神, 遇到挫折就一触即溃的学生。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引进民主和开放式的教育思想, 学校或班上组织的各种活动, 教师都应减少包办代替的程序, 尽量避免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参与者, 不要总担心学生的自我组织, 自我管理弱, 要让学生成为组织者, 教师完全可以成为参与者, 指导者。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培养组织和领导能力, 还能让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团结起来战胜各种困难, 从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迎难而进的抗挫能力。

二、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树立健全人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只有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特点、学习的兴趣、个性爱好等。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努力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维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努力张扬学生的个性,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还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以爱感染学生, 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教师应以宽容豁达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种爱不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 而应是师生人格上的绝对平等。只有这样, 才能真诚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那些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的学生。例如婚姻破裂家庭的孩子, 他们长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难以享受到健康快乐的生活, 我在平常的教育中, 对他们更要多一些关注, 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其他孩子不以另类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使他们融入到整个集体中, 并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使他们逐渐明白这个世界并非处处都是冷酷的, 从而不再以仇视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一切。其次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向社会和他人献爱心。如:组织他们以实际行动去帮助灾区人民和身边有困难的人, 在活动中不要过分注重捐款的多少和出力的大小, 应重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建立起爱心的支撑点, 对帮助学生克服孤僻的心理和自私自利的毛病大有裨益。

四、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 培养责任感

信任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如:收发作业本、轮流值日、擦黑板、开关教室门或其他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这些事情在老师看来微不足道, 很简单, 而对于学生而言, 能够增强他们管理事务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对于孩子进入社会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待一切也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篇5

——浅论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班陈敏

12月1日至12月10日,我在地处温江的成都教育学院参加了“国培计划”四川省农村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集中培训第二年的短期培训。一个个语文专家、教授讲得很认真也很精彩,我们这一百多个来自四川全省各个中学的语文教师听得也很专注。这次培训讲的最多的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性美”和“学生健全人格”,给我的触动颇大。李镇西老师在讲课中忧心忡忡地讲道:现在从学校里面毕业的学生大多是“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没能力”、“有知识没思想”,这 “三没”指的是“人才”健全人格的缺失,而所谓健全人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对真善美的拥有。的确,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或许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更多的是圆滑虚伪、阿谀奉承的处世原则和浮躁、责任感缺乏、爱心缺乏的工作态度,甚至有人预言:等到90后这一代人当了国家领导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会改变颜色。这不能不令人为中国的孩子担忧,为中国的未来担忧,中国的教育是怎么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希望自己能够以萤烛之光为语文教学尽一点力,能够尽自己所能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出一份力。我想谈谈培训后我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的一些不成熟的思索。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墨子就认识到品行、智力、志向之间的内在关系,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价值选择的教育和言行一致的人

格教育。例如,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墨子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志无疆者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指导思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社会教育,也处处体现他对我国传统人格教育的重视。他说:“生活即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这一段中,他明确地将“人生”作为教育内容,也作为教育活动。如今,“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水泥教育发展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呢?相对语文教师而言,语文人格教育便是实现其目标的最佳途径。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的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的人格教育活动。具体贯彻落实方法如下:

1、结合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4]因此,随着新教材的面世,大量诣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思想、健全学生人格的文章著作纷纷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崭露头角。面对这许多优秀的作品,如何让徜徉其中的学生快快乐乐地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呢?

首先,朗读品位。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阅读是感悟作品的最好方式。”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感受华美的文辞、领会脉脉的流情的同时,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洗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格的不屈,《离骚》体现的爱国情怀,《雨巷》《再别康桥》的唯美,《荷塘月色》的淡雅,《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的神奇、奥妙,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苏轼、辛弃疾的豪放,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这些,从而推动学生人格的成长。就这样,教师不费“一枪一弹”,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渗透其间的情感,领会到文章的真谛。这样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于师于生,都会特别喜欢。就这样,在师生共悦中学生人格得以完善。

诚然,丰富的教材内容,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敢于寻求真实的答案、表达真情实感、心中警语、人格坐标、价值判断、精神支柱,能较公平地看待人、事物,明白了人生是一张不能往返的单程票,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以求真务实塑造自己的人格。然而仅仅固守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渗透,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相机渗透。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圣先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名言警句,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随着教学进程,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有关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以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从而受用终生。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高尚情操;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等等。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辅以多个教学工具,随机补充,相机展开,从而使学生在道德情操、明辨事理、待人接物、对待功名利禄方面,在修身、齐家、治国,在节操、志向、求学、事业,在廉洁奉公、关心国家大事、孝敬父母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结合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的赏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学即人学”,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使他们从或善或恶、或奸或忠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于恶;从人物或悲或喜、或败或成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通过第一课堂。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的褒贬,培养向善之心;在鞭挞丑类的过程中,领会不应该怎样,培养去恶之志。如在讲授《变色龙》时,通过人物分析,让学生明白不能做像奥楚蔑洛夫那样欺上媚下、见风使舵的人。再如,在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结合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人的一生可以为大,当然也可以平凡。飞翔是一种生活状态,爬行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无论是飞翔还是爬行,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身处逆境,不能消极颓废,而应该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那份喜悦。为生命增添一份活力与亮丽。借此,教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引导他们乐观积极地生活。

其次,通过第二课堂。语文教育无处不在,而课堂时间又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课外时间。比如说在让学生阅读《鸿门宴》一文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比较项羽和刘邦性格之异。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评价人物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展开联想,进而认识到性格对人命运的重大意义,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善人格。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开展征文、演讲、辩论、表演等比赛,开动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口才,增强学生自信。也可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写读后感等,使学生心胸得以开拓、道德得以熏染、情感得以升华。总之,只要教师有心,课下有多种途径完善学生人格。

在这里有一点需额外提一笔,就是教师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要加强对一些人格有缺陷的悲剧人物的分析。因为找出其人格缺陷以及这缺陷与其命运的关系,对中学生来说,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是指现代中学生往往只看到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而很少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通过对项羽性格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人格对命运的决策性。启发性是指这种分析更能触动他们,从而促使其反躬自省。如通过对《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虚荣、自私、冷酷的危害性。

3、结合社会现实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思想、新文化不断涌入校园,而我们又无法做到教材跟上社会变化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社会生活这本大书中完善学生人格。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第一课堂中。杨道麟先生在《语文教育学导论》中说:“语文教育不应当仅仅是静静地传授知识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应当是充满时代气息、跳动时代脉搏、反映人类智慧的场所。”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找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接点,使社会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和加深,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培养共同合作意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增强抵御各种不良倾向侵害的能力,增强与社会的亲和力和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完善学生人格,为日后在社会更好地生存打下基础。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爱护自己的,进而体会父母之不易。在讲《热爱生命》一文时,让学生就某案例展开充分讨论,进而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同时,教师还可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现象,利用读书、讨论、作文、写参观日记、影视评论、实事点评、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畅所欲言、共同合作,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加强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其次,通过第二课堂。前文说过,人格教育不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如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做到“勿以善小而不施,勿以恶小而为之”。例:有个别学生浪费粮食,参与了“我给农民伯伯做帮手”的课外活动后,浪费现象就少了很多。还可通过节假日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向善的真谛。从“三八节”、“母亲节”中解读母爱,从“重阳节”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做到尊重长者,爱护弱小。从“劳动节”中懂得辛苦奉献的劳动人民,树立平民化意识。再如当下学生特别喜欢流行歌曲,可引导他们对歌词进行评价,培养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由此可见,有效地利用第二课堂,能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行为自控能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有利学生人格的完善。

综上所述,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教材、人物、现实社会对学生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才能拥有健康阳光的下一代。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有利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

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篇6

一、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拓展学生的价值世界,使学生适应价值多元取向的社会发展要求

高中政治学科是一个综合开放的体系,涉及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虽然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可读性较强、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但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教材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要。因此,教师除应组织学生自我解读教材外,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有人曾这样说:“如果一个正在建构自己精神世界的人,不曾读过动人心弦、激荡心潮的书,不曾有自己百读不厌的书籍,不曾为人类的智慧惊叹不已,不曾从书籍那里广泛吸取人类智慧和精神力量,不曾从书籍中得到一种雄浑博大的崇高气质的感染,那么,他就没有受到地地道道、货真價实的教育,难以想象会得到智力和精神的充分和谐的发展,会有充实、丰富、纯洁的内心世界。”所以,只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充分挖掘、积极扬弃,才能使学生的价值世界多样化,才能使学生适应价值多元取向的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全人格成长的摇篮

J S 密尔说:“天才注定要在自由的空气下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想、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放飞学生的心灵,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例子,说教师问学生雪化了之后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春天,遭到老师的否定,因为这不是标准答案。类似这样的教学,如何能放飞学生的心灵?

放飞学生的心灵,教师就必须展开与学生平等的交往和对话。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交往和真诚的对话,学生才会有一种心理安全感,才会真正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解放自己的潜力、活力和创造力。没有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和独裁,只有互相的对话、欣赏、共享和评判,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充足的信心、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态度,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全人格成长的摇篮。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心理体验的空间,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政治课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既可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的能力,又能为学生提供心理体验的空间:体验成功、失败,体验辛苦、喜悦,从而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如,在学习《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时,恰逢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夺得了100米跨栏金牌,实现了亚洲人百年梦想,被称为“亚洲飞人”。笔者就引导学生从新闻媒体收集资料,走近刘翔,了解刘翔,感受刘翔成长的历程,在课堂上探讨刘翔成长的原因,交流对自己今后人生道路的启示……这样的教学,不再凝固于教材内容表面,而是使学生实现内心的感悟,产生心灵的震撼,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和提高,最终内化为道德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

四、教师健全人格是学生人格的楷模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楷模。教师要想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了一个极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染于苍而苍,染于黄而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人、对事的每一种态度、情感,教师的意志、品格,学生都会通过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印象,对其人格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这种作用,就好比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牢骚满腹、情绪低落,全凭自己的好恶任意赞誉毁贬学生,这就会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表现出情绪紧张、对立,具有攻击性,自制力差等倾向。因此,教师应当抱着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一个健全人格的楷模,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鲜花开在山那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通过长期系统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够承担起现代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人格健全的人。

培养学生情商 树立健全人格 篇7

关键词:情商,情绪,挫折,意志

情商是相对智商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人情绪的驾驭、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 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科学研究表明, 情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一个商数。

当代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投资和开发, 甚至认为智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孩子的一切, 把智商看作是孩子成才的唯一条件, 忽视了孩子的“信心”“乐观”“毅力”“兴趣”“与人合作”等非智力因素的情商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关注学生情商培养, 树立学生健全人格, 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值得探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那么,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情商呢?

一、引导学生有效控制不良情绪, 营造良好的心境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既可成为行为的内驱力, 又与人的身心健康有密切关系。情绪能使人的行为积极, 也能使人的行为消极。学生情绪不稳定, 容易使心理失去平衡, 长此以往可能心理失调, 导致生理、心理疾病。中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 处于过渡时期。许多学生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 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 经常被悲观、忧郁、孤独、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困扰, 导致学习没兴趣, 精力不集中,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作为班主任, 应引导学生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控, 营造良好心境, 开心快乐生活。

首先, 要面对现实, 坦然接受。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 关键在于要学会如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恢复心理平衡。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称心, 抱怨、忧虑是毫无用处的, 不妨面对现实, 坦然接受。比如在考试时遇到难题, 心慌只会让自己更加于事无补, 可通过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 潜意识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其次, 合理宣泄, 释放感情。如果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 不能及时得到宣泄疏导就会消沉甚至于会致病。宣泄的一般方式如大哭一场、打场篮球等, 也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倾诉, 从他们那里得到安慰。正如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 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 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第三, 寻求帮助。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当我们遇到不顺心的事, 不妨向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寻求帮助, 不仅能得到安慰, 还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增强抗挫折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 就是因为它提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大有作为。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弱, 经不住挫折考验, 面对挫折消极悲观、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重者会导致心理障碍, 影响身心健康。心理研究表明, 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 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可在班级开展挫折教育讲座, 开设心理咨询室等活动, 帮助学生认识挫折心理;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使参与者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 使之身心得到锻炼, 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 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中, 培养他们驾驭挫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 使学生明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唯有备足资本,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积极参与平等竞争, 战胜挫折, 才能成功。

三、树立远大的志向,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首先要学生立志。没有目标, 就没有奋斗的方向。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定自己有能力完成的近期目标、学期目标等, 并且督促学生能天天坚持, 引导学生学会自查和同学之间的互查, 力求养成习惯, 意志就在习惯中磨炼出来了。另外, 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吃苦的准备, 要有恒心。可利用班会课, 组织学生学习古今中外凭借顽强毅力, 最终取得巨大成就的优秀事例, 比如:中国的张海迪、美国的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等, 学生可从这些伟大人物的事迹中明白要想成功, 必须要有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意志。

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思考 篇8

一、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 学习压力大,耐挫能力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面临更多的学习科目,当然学习的压力也会增大。学生学习惰性心理较强、依赖性大、学习竞争激烈等心理因素,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压力。再加上不少学校仍采取应试教育的做法,只注重学生的分数,使学生背上成绩名次等无形的精神包袱。一旦考试失败,学生就会灰心丧气、情绪低落,挫折感油然而生。他们心理上的积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排泄,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2. 学习目的性弱,自信心缺乏

由于受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应付父母而学习,这种学习目的使得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再加上现在的学习评价过分依据分数,一旦考差了,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就认为前途渺茫,过于自卑,没有自信。另外,当今社会盛行以成败论英雄,这一观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他们只希望受到表扬,不能承受失败的打击,一旦有一次失败,就会丧失自信心,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学业。

3. 多元文化的碰撞,方向感迷失

现代社会经济形势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西方各种新的思潮和观念不可避免的大量涌入,对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碰撞,渗透到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影响学生的思想,必然带来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多变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一些消极文化的迅速蔓延,如不良书刊、不健康网络等使那些心理素质差、认知能力弱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迷茫、焦虑、消极、偏激等心理障碍,进而引发行为失控。

4. 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心理疏导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心理和生理日趋成熟,对各方面的要求和渴望也不断增强,而我们的教育却跟不上学生成长的步伐。家庭的过分溺爱、学校的唯分论、社会上竞争激烈等,使学生压力增大,却又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要么围追堵截,要么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使学生的心理冲突加剧,人格发展受阻。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1. 结合小学课堂教学,全面渗透人格教育,进行有效人格熏陶

菲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健康稳定的人格的;借助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学习文化知识,增加智慧才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健全人格的自我优化过程。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人格教育的素材,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些人格教育的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励和人格熏陶。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名人学者和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用科学家优秀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人格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人格教育情境,营造合理的心理氛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探究,有效学习。我们以小学五年级为实验对象,将小学五年级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到五年级后期学生基本能自主学习,同时,再配以适当的练习,及时反馈,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逐步消除畏难心理,培养耐挫能力。

3. 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加强健全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期望是成功的第一台阶。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说去出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对教材深入透彻地分析,起点要低,落点要高一些,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发展;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及时发现并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激励。当教师将那些期望通过语言、态度、气氛、身体语言流露出来时,换来的往往是学生的自信和奋发向上的信念,尤其是后进生更是倍受鼓舞。这种积极的心态,无疑是使学生积极向上的最原始、最有效的内驱力。

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认识 篇9

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的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革命,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求真”的行为、道理去教出“真人”。教师的职责是“教人求真”, 学生的任务是“学做真人”, 健全人格的核心就是做“真人”, 以往的教育如此, 现代教育更是如此。

为了进一步阐明“真人”之内涵,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应建筑起“人格长城”。健全的人格应包含:一、私德为立身之本, 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二、现代教育“健全人格”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套从书中提示了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一是人格, 其次是能力, 最后才是知识。在现代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信息瞬息万变之际, 最能体现人的价值和品格的是创新素质, 健全人格主要是具有创新素质和精神的人才个性。所谓健全人格, 具有如下特征: (1) 具有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敢于追求真理和奉献精神; (2) 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有批判精神; (3)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执着探索和追求精神, 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需要; (4) 注重艺术修养和爱好文化艺术; (5) 善于思考, 很少思维定势, 凡事喜欢问个为什么, 然后能设法解决问题; (6) 由于关注了生活, 知识面广, 因而常常有“灵感”出现; (7) 善于与他们交往、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 善于将他人的智慧汲取并经过重组, 以丰富自己的智慧仓库。

三、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思考

鉴于以上陶行知先生和现代教育观的“健全人格”说, 我们认为, 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 我们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应该具有十个“一”, 即:一、有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二、有一副好的身板;三、有一个和谐的会合作人际关系;四、有一个健康向上, 具有耐挫能力的心理;五、积极探索, 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六、有一项有新意的小发明;七、有一双灵巧的手;八、写一手秀美的字;九、写一篇优秀的文章;十、有一口流利的演讲口才。

1. 课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就要体现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和创新性。要从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 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主体作用, 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是因为, 人格是由生理、心理与社会三个维度为参照来划分的, 而其中心理素质对于人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其组成来看, 它是由心理潜能、心理能量、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心理行为五个方面组成, 而这五个方面又都蕴含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中。从心理素质的功能来看, 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 (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 的基础, 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心理素质又是整体素质的核心, 因为它渗透在各种素质 (生理、政治、道德、思想、科学文化、审美、劳技) 之中, 并制约着各种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心理素质还是整体素质的归宿, 人的身体、社会素质最终转化落实到人的心理素质之后, 才能站得稳, 立得牢, 扎得深。甚至有的就是心理素质的直接体现。事实证明, 重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 就可以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才会有新的活力。因此,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就要把心理素质放在重要位置。

2. 自主创新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 几个关键词的界定

a.自主。自主意味着个体把自己当作自己活动的主体, 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权利、选择、目标、激发行为, 进行自我调整、控制的特性。自主性, 表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是一个人主动性、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初中学生正处在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和十分关键的时期。唤起和发展中学生的自主意识, 正是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基础。

b.创新。包括原创和再创。所谓原创即在原有基础上, 产生出新的有价值的思想观念、新方法、新工艺等。所谓再创就是将外界的成果经过加工变为自己有价值的成果。创新, 对于学生来说, 主要不是指创造外界的有社会价值的东西, 而是指主动获取新的有价值的知识、经验、体验方式、思想观念等。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c.自主创新性学习。相对于“被动接受性学习”而言, 是指个体在积极需要基础上运用自己知识、经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新经验、新能力、新观念, 解决新问题的学习过程。

d.自主创新性教学。即着眼于促进和发展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创新性教学不仅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意识和能力, 也需造就一批自主创新性的教师。只有具有自主创新的教师, 才有可能具有创新教学理念, 才有可能确立新的教学模式。因此, 教师必须既是自主创新者, 又是自主学习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研究者;在实践中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也改变自身。

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 自主是创新的前提, 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 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体现自主, 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 才能充分展示新时期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这一健全的人格精神。

(2) 自主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自主创新性教学的核心是对“人”的研究, 是对人格塑造的研究, 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这是因为人的个性是人性在个体上的表现或反映, 它是人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个性既然反映人性, 所以, 它也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所谓发展个性, 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 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 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这也是人类世世代代所追求的一种共同理想。既然个性处在共同的基础上, 就必然在其中寻找生存的空间, 就又具有合作性。人生来便具有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条件, 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我潜能的开发, 但是, 正由于人是处于社会之中, 又必然会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 因此, 教育的功能之一, 就是创造条件, 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掘, 使人格不断地健康发展, 人的地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性教学为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 人格的塑造营造了展示的舞台。自主创新性教学要求: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地“学”, 应体现在学生养成自觉主动地学习习惯;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带着问题去学习, 能独立自主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并在学习过程中实行调节控制自身的心理情绪、学法等;体现在能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 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会合作学习, 并善于把集体的智慧“拿来”, 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体现在会带着教材走向师生, 大胆地想、大胆地议和大胆地问上。教师的自主创新性地“教”, 体现在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 把学生视为知己, 视为朋友;体现在针对学生不同情况, 实施“差异教学”,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 潜能得到开发和发展上;体现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预先设置的教案框架里, 使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探索、主动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体现在表现出较大的创造性, 不再为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所左右, 对于超出备课范围的意外问题和突发事件, 能因势利导地将教学引向深入。同时, 我们还要求以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观点规划教育, 不但要考虑当前的需要, 而且必须估计到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实践自主创新性教学,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获得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之我见 篇10

关键词:培养,健全,高职学生,人格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 即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主力军。由于近几年来高校招生人数增加, 使更多的学子有了进高职院校学习深造的机会。有部分学生入校后因不能很好的处理同学之间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男女恋爱, 自由放松与完成学业, 怎样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等问题, 从而导致如烦躁、失眠, 恐惧, 抑郁甚至放弃生命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高职大学生人格不健全的表现

我们知道, 在我国高考分数的多与少是决定学生高中毕业后是否进入高校学习门槛线。凡是能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 别无选择接受“应试教育”,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这种时代特征的产物。学校教师重心放在传授知识上, 家长则关心孩子考试的分数高与低, 而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情感矛盾问题, 人格缺陷障碍问题关注不够, 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没有进行有效的疏导, 学生内心不够强大, 耐挫能力差。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 高职院校学生人格是否健全问题应引起学校教师的高度关注, 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和谐成才,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德育教育坚持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

二、人格健全的培养

长期以来, 学校教育工作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学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从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在当前人们道德观念和意识状态纷繁复杂的背景下, 具备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心理对学生择业、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们责无旁贷。

(一) 强化心智训练, 塑造健康心灵

第一, 清醒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世界关系的的认识。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扬长避短, 愉悦地接纳自己, 对自己有全面客观的评价, 并在能够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能适应环境, 对生活和自己充满自信, 减少生活中学业中的烦恼, 调整自身行为, 调整心态适应环境愉快生活与学习。

第二, 掌控良好的情绪。能用理智控制自己情绪能力是人成熟的表现之一。高职院校人格健全的大学生能理性地用符合社会评判标准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喜、怒、哀、乐都适可而止。善于控制自己, 能够合理地运用宣泄、排解、注意力转移等方法调节好自己的负面情绪, 经常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始终保持稳定、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 对生活充满着激情, 用愉快的心情迎接明天的到来。

第三,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是否融入团队, 受别人接纳的程度。卡耐基说过, 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 85%是靠他的人际关系。高职院校学生人格健全者有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在与朋友们一起进步过程中收获快乐。

第四, 善于接受新生事物。高职院校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与社会保持密切接触, 乐于接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经验和新观点, 对社会中产生的新的变化能较快顺应, 并愿意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 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时代发展同步, 与社会的要求相符, 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等。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多年来实施的素质教育就贯穿了这种思想。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既是我们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也是我们教育的始源和归宿。

第一, 充分利用课堂教育,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完美健康的人格魅力会无声的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教师的言语行为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丰富的德育资源, 用历史与现实中人们展示的人格魅力的事实, 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 讨论等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用名人、伟人在生活中坚强乐观、不畏艰险, 追求理想真理的健康心理指导, 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第二, 组建健康学生社团, 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思想活跃, 精力充沛, 兴趣广泛。学院及各系部组建学生感兴趣的社团组织, 吸引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爱心、责任心为目的。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提升团队意识, 锻炼工作能力, 学会与团队成员们和睦相处的方式方法。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沟通, 实现共同成长。

第三, 精心打造校园文化。我们知道, 学生读书学习期间, 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校园的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有意识地在校园整体布局, 宣传橱窗、宣传标识和开展的校园活动中渗透健全人格教育培养的元素, 发挥其教育的正能量,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特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 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知道, 智力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 人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健康人格的学生将得到用人单位的接纳与欢迎。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的方法还处于滞后状态, 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还需要探索。因此, 面对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向, 高职院校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工作绝不能放松和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段鑫星, 赵铃.大学生心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刘振光.大学生健全人格之我见[J].中国成人教育, 2015.

[4]乔沐.浅谈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浅谈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格健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53-01

1 什么是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指处于优化状态下的理想化的人格,是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人格的发展以遗传为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学校教育对培养健全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职学生的人格健全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1.1 心胸开阔,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力

善解人意,能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1.2 正确认识自己

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坦率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1.3 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端正,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

1.4 自我发展完善

人格健全的大学生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热爱生活,并能选择有意义的生活。具有自我塑造和完善的能力。

2 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2.1 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风气影响

很多高职学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缺乏真正的内在动机与需求,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在面对众多诱惑时他们表现出较低的自控能力。大学生活相对于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了父母老师在身边的管束,学生更感到自由。各种社团活动、学生干部工作、社会兼职、宿舍活动、专家讲座、自习课、网络游戏、恋爱等,这些丰富的生活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生活活动的关系。也有不少新生入学以后听高年级学长、老乡的一些不负责任、不正确的言论,说大学很自由,上课可以逃课,考试时临时抱抱佛脚或采取考试舞弊等不良手段也可以勉强通过,最后导致学习动机不明,学习兴趣降低,从而把学习当作了副业,开始沉迷于网络而逃课。另外随着改革的深入带来一系列的变革部分高职生受社会思潮影响,开始消极苦闷、悲观失望。

2.2 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

有的高职学生由于没有恰当的学习目标,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人生价值,产生空虚无聊的感觉;有一部分进入大学后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认识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我;有的高职生把刚愎自用和轻率当作果断,把犹豫彷徨当作沉着冷静,把固执当做顽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2.3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没有上大学之前,很多高职生会认为那里是天堂,没有老师家长的管束,没有繁重的作业,一切都是自由而美好的。但跨入大学校园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失落感由然而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完全不同,有些高职生不知如何安排学习,学习缺少自主性,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安排生活,由小家庭过渡到集体生活,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3 培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六中全会的六大目标之一是高素质人才队伍要不断壮大。

健全人人格的高职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我们教育的关键。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没有责任感的高职生,缺少追求,不会尊重别人,只会享受,没有动力的源泉。

健全人格教育培养能帮助学生增加就业优势。智力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人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目前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向,即需要高职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他们有健全的人格,同时,兼备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学生才是社会认可的毕业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接纳与欢迎。因此,健全和塑造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格就更加显示出重要性和紧迫性。

4 培养高职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方法

4.1 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生命、正视生活

对生命、幸福有深刻的理解,在各种需要中,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居于主导地位,有强烈的成就感、事业心,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4.2 要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一种斗争精神,即不怕艰难困苦,英勇顽强的去战胜困难;艰苦奋斗是一种创业精神,即在与艰难困苦作斗争中,奋发向上,辛勤创业。高职学生大多数毕业后都要到生产第一线,只有让学生先成人,然后才能成才。艰苦创业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4.3 要重视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提倡独立思考,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狂妄自大;创新精神提胆大、不怕犯错误;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4.4 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较其它文化有着自身的特色,它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特征等的形成都发挥着直接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品行陶冶、行为规范、人格塑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往往伴随着个体一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琳琳,范冬月,高启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机制的构建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4).

[2]王新筝.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篇12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初中学生,健全人格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初中学生的性格、兴趣、思想都处在形成期, 他们需要被细心地呵护、耐心地引导。不得不说,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它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思想,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让学生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初中思想品德还能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 让学生变成更好的自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素质教育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 老师一定要重视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 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要帮助学生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生活, 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走进青春、了解青春,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 从而拥有高雅的生活。我想很多人想要的生活无非就是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的快乐并且富有情趣。这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带给学生的。

很多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 他们会变得非常暴躁、叛逆, 有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家长讲, 老师对他们管得越严, 他们越反感, 并且他们会对异性产生一种莫名的好感, 这时候的他们还没有一定的安全知识, 可能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一生的事情。比如一个八年级的女生, 和一个男生早恋, 最后怀孕了, 连学也上不成了, 因为怀孕了, 家长只能让他们结婚, 可是两个人初中都还没有毕业, 自己都还是个孩子, 怎么能当父母?他们也没有到达法定结婚年龄, 连结婚证都拿不到, 孩子后来生下来了, 但是这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一段时间就分开了。他们由于年纪小, 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一旦做错事根本就无法承担后果。因此, 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 例如, 在讲《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这一个章节内容的时候, 就应该让学生明白盲目从众心理的危害, 让学生学会丰富自己的生活, 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可以过得非常的有意义, 让学生可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杜绝一切不良嗜好, 追求高雅生活情趣。

二、要帮助学生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由于年纪小, 很多学生不会拒绝自己身边的诱惑, 因此老师们经常发现他们在厕所偷偷地抽烟。很多学生学会抽烟就是因为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 往往一个男生抽烟就会带动一群男生抽烟。我们还发现, 班上有一个人网络游戏玩得很厉害, 他身边的人在他的影响下也被网络游戏吸引, 于是他们就相约一起去网吧包夜, 不回寝室不回家, 让老师和家长担心, 他们却在网吧玩游戏玩得天昏地暗。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学生不能拒绝身边的诱惑导致的。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和《过健康、安全的生活》等章节内容的时候, 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诱惑, 比如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 也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种种危害, 让学生学会拒绝一些不良诱惑, 同时对身边的潜在危害提高警惕, 学会用智慧和法律来保护自己。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拒绝身边的诱惑, 保护自己, 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如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能教会学生坚强, 让学生做一个坚强的人;可以教会学生自尊自信, 让学生做一个自尊自爱, 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可以教会学生自立自强, 让他们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家人、什么是朋友, 让学生学会爱家人爱朋友, 拥抱亲情和友情, 让学生在爱中成长;可以让学生学会宽容, 明白宽容是世界上最大的美德, 不斤斤计较;可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公平和正义,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觉地维护公平、维护正义;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让学生明白生命的珍贵, 让学生可以珍爱生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很多初中生的心理非常脆弱, 他们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想要放弃, 被老师批评一下就觉得自己委屈得不得了, 跟同学之间闹了点小矛盾也感觉这是自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因此, 在教学《做自尊自信的人》《做自立自强的人》《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些章节的时候, 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尊和知耻, 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 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让他们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时, 可以淡定从容;老师要让学生学会不依赖父母、不依赖老师, 不依赖同学, 自己独立地处理生活及学习中的难题, 学会独立;老师要给学生分析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和逆境, 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的困境和逆境, 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让他们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总之,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非常重要, 它能够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生活, 让学生做一个富有情趣的人;能够让学生过上健康安全的生活;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让学生成为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宽容大度的人。

参考文献

[1]赵清兰.谈初中思品课教学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成功, 2011 (11) .

上一篇:抽象函数下一篇:个体特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