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共11篇)
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篇1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缺矢的现象
1.日常言行缺乏诚信。谎话顺口就来, 少数同学在学校骗老师, 在家骗家长, 同学之间也相互不够诚实, 诚实守信, 相互信任的基本做人准则已经没有了, 不再相信世上有真诚、信任和帮助。欺诈、虚伪狡猾等丑恶现象被部分同学奉为圣明, 认为自己要有这样的本事才能适应社会成为别人看得起的人。
2.考试作弊。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从未作弊的学生比例非常少, 很多学生认为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是自己的本事。作弊手段可谓形式多样, 夹带纸条、交头接耳传递答案、通讯工具作弊、花钱雇用“枪手”。
3.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放的一种贴息贷款, 为不让一个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一部分同学在毕业离校后, 便杳无音信。有同学的学杂费、住院医药费都是所在学校为其垫付的, 毕业后也一走了之, 再无消息。现在, 国家银行实行贷款不还黑名单制度, 是一个非常好的杜绝贷款不还的手段。
4.为推优、入党、评先等采取言行不一, 弄虚作假等手段, 平常综合测评手册可以反映出来, 对自己有利的便加分, 减分项能不减就不减, 以换取各种荣誉。
5.为了就业采取欺骗的手段制作自荐书、推荐信等, 不真实地反映在校期间的情况, 而是夸大其词, 把自己包装成“优秀”的毕业生。有部分同学和就业单位签约后无故毁约, 就业单位感到尴尬, 也使高校的声誉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社会大环境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是社会的人, 大学生亦是社会中的群体, 同样受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2.现实社会中的失信之风被有些大学生所接受和效仿。
在日常生活中, 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一些单位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骗等, 社会中的不诚信现象对大学生难免不受其影响。另外, 大学生受到生活经验的“教育”, 老实人吃亏, 使遵循诚信法则的大学生不能不产生负面影响。
3.理性思辨意识的淡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动力。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个人与社会, 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同时由于他们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还不够, 很容易使他们将观察了解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本质, 从而误导他们失去诚信观念, 甚至出现与公民道德规范相背离的行为规范。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措施
1.德育教育为先, 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书育人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 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和接班人。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 突出诚信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教师要以身作则, 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 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其次,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 把诚信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2.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诚信制度体系。
俗话说, 无规矩不成方圆, 仅靠道德的内在约束力不可能有效约束失信行为, 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 构建有效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在高校中严格诚信方面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测评指标, 培育良好的诚信秩序, 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 使诚信之风深入人心, 不诚信的人受到制度的约束和相应的惩罚。
3.改革考试制度, 注意发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在很多考试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多, 应采取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考试方法, 把平时的上课、作业和论文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增加理解和课堂个人能力的培养作为考核的内容, 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 着力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并重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学生考前签《诚信考试保证书》, 加大对考试作弊处罚力度。这都将有力地遏制考试作弊的发生, 为高校建设好的学风, 营造诚信氛围提供保障。
4.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首先, 要确定诚信度测评的要素, 把诚实、信用、正直、友善等道德品质列为测评的主要指标;其次, 确定能反映大学生诚信度要素的具体项目;第三, 确定诚信度测评的标准, 把大学生诚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最后, 选用诚信度测评的途径, 可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通过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 进一步预测大学生个人诚信道德的发展趋势。
5.建设诚信教育的校园环境。
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进行诚信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 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 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先进个人”等。将宣传与活动并举, 在高校校园里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 不讲诚信可耻”的校园氛围。设置诚信教育专栏, 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 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道德建设的网站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让学生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受到教益。
6.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与国家教育部门学籍查询系统相配套的网上检索数据库系统, 注意将大学生在高校期间的诚信表现作为推优、入党、就业、毕业的重要考察指标。使大学生诚信档案成为将来学习工作的一张有效“身份证”。对于诚信品质差的学生, 则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惩罚措施, 设立学生信用档案, 可从走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开始。通过对个人诚信, 如包括身份证、户籍、家庭情况、居住地、考试、图书借阅、日常行为、助学贷款、就业履历的写作、签约合同履行、工作单位、社会保险、信用简史、曾获得荣誉和处分、基本经历、学习成绩等建立网络信息检索档案, 从制度上约束大学生的信用风险。
高校的诚信教育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 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 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王彬.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的特殊性研究.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
[2]庞小燕.高校学生诚信行为选择的博弈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篇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搞好诚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诚信——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成才的必备素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大批倡导诚信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人民做着贡献。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从来都是重信守诺,是最讲“诚信”的民族。关于“诚信”问题,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孟子曾说“朋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
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中,“诚信”的核心是强调忠诚,主要包涵朋友的信义、爱人的忠贞、君臣的忠实等。孔子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士”,亦即君子,且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此。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之一就是有“信”和“守信”,他曾郑重地说:“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信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可见,作为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欲成君子不可“无信”。
诚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一种保证,诚信就是一诺千金。信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指的是一个人的资信记录,是指一个人的负责任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反之,一个处处背离信用的人,如果经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定会失去周围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会抑郁、不得志,其人生必将黯淡无光。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诚信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是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生物群落。江泽*主席提出“以德治国”,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十六大报告中着重提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可见讲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关乎民族进步、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大学生——诚信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的今天,在举国上下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今天,在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今天,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已积极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爱国学习、厚德成才,以诚信为处世做人原则,从道德操守着眼,从日常生活入手,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初步塑造了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某些方面仍不成熟、不完善,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仍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亟待探讨解决。
(一)助学贷款考验大学生诚信
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优秀代表,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国家推行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政策。多数大学生诚实守信,及时还贷,这使我们自信的看到,大学生是最有前途的群体,也是银行潜在的优质客户。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却不按时还款,甚至逃避还款,造成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片面理解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将国家的支持误解为免费的午餐;二是个人诚信素质低劣,“根本就不想还钱,能不还就不还”;三是个人花销大,家庭和个人又无资金来源,想还又还不起;四是侥幸心理,就业单位不固定,又无具体担保人,认为“出了地边不怕见官”,银行很难找到自己,拖一天算一天。
殊不知,诚信是当今时代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做人、处事之本。享受助贷款的大学生是在用自己的诚信作担保,条件成熟时或者毕业后应当积极偿还贷款。如今助学贷款已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明确:在市场经济中,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二)高校图书馆考验大学生诚信
高校图书馆购入的书籍,几年后常常由当初的几十本变成了几本甚至孤本,图书数量总在递减。据悉,高校图书的流失量平均在借书总数的10%左右。为防图书有去无回,不少高校图书馆纷纷制订应对措施。如:部分学校建立样本书柜,用于收藏孤本;针对毕业生离校前不还书的现象,学校将赔偿金额翻了几倍,或规定更细的赔偿制度,但这样的赔偿制度实际并不十分奏效。有的学生甚至把绝版书籍据为己有,给单位甚至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没有足够重视“按时按量还书”。正如一位大四学生所说,大家对从图书馆里借来的书籍并不当回事,相互借阅翻看,到毕业时往往已忘了书在何处。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学生没有养成讲诚守信的做事准则。
(三)大学生活考验大学生诚信
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是人才荟萃的学府,大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大家应以“诚信明义”为基础,以“诚信”为前提,确立约定,信守承诺,真诚相对,和睦相处,实现“自立”,做到“慎独”,求真务实,言行统一,努力营造一个好的系风、班风和舍风,共创团结协作、健康向上、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使自己不断进步,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四有”人才。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立足现实,根据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现实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落到实处。
(一)切实加强“两课”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思想、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牢牢把握住自己诚信选择的方向,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体现“两课”教学的坚定性和彻底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提高诚信教学效果。
(二)努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法
高校诚信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发挥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势,运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手段,广泛收集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规范方面的信息,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立体的诚信教育,并积极探索创新诚信教育的新方法,力求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切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将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针对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压力加重等现象,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做耐心细微的思想工作,帮助大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四)广泛开展诚信评价,营造诚信教育氛围
针对部分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是非不分、标准不明的现象,我们应该合理有效的组织大学生开展诚信评价,引导他们对社会上的敏感话题、国内国际局势展开讨论与评价,对各种社会要求和行为规范进行道德评价,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诚信教育的价值标准,明确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切实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
(五)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加强诚信教育
身体力行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措施,我们在从思想上、理论上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应该切实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亦或有组织的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朗诵、辩论、报告、讲座等活动,并鼓励广大学生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实践中检验自身的诚信素养,从而真正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论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葛艳春(1963- ),女,河北滦县人,唐山师范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6-0059-02
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在中国漫长的以儒学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社会中,诚信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现代社会,传统诚信道德得到了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诚信不再只是一种道德义务,而是已经成为伦理、经济、法律等社会义务的综合规范,成为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之一,是现代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继承传统美德,规范道德行为,文明懂礼,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已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抄袭作业之风比较严重。在大学制订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的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外出游玩和打电子游戏等,等到要交作业时,这些学生便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上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这种行为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
2.考试作弊之风屡禁不止。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成为各高校十分头疼的事情。
3.在求职履历上弄虚作假。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和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增加成功几率,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各种作假手段。
4.不如约归还助学贷款。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须抵押,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关怀。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以及学生应该拥有的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但不少贷款的学生却不如约还贷,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对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下降,而应理性地分析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更大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2.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缺陷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第一,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第二,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德育工作流于形式。第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脱离实际,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第四,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二、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
由于大学教育长时期的封闭性,诚信教育显得较为抽象。但是近年来,随着信用贷款进入校园,随着学术腐败的不断发生,广大教师、学生的信用便受到来自银行、用人单位、科研单位、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条件下,诚信教育则显得具体而紧迫。因此,必须尽快在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实守信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发优秀民族道德教育资源和优秀的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各地、各高校的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而打好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坚实基础。高校还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
(二)建立诚信评估机制,为诚信建档
信用本来是道德层面上的规范,但是,一旦道德难以维持信用的时候,就需要把信用建立在制度之上。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同样,在高校,也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学生诚信行为,促进学生诚信习惯的养成。这样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从现行的教育机制看,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高校必须营造信用环境和信用机制,使它能够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要将大学生在校期间遵守纪律、契约等行为进行认真归纳分析,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在每学年对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估,将其作为大学生评优、进行信用贷款等行为的主要依据。
(三)狠抓落实,持之以恒
对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基本的“诚信”教育,要让其清楚“诚信”的含义,“诚信”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潜心学习,诚实应考;对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诚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诚信”教育;对大四学生,要着重进行面对社会的“诚信”教育。这既可使他们在进入社会之前接受扎实的“诚信”教育,又是对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诚信”教育的继续,要教育大学生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社会对自己“诚信”意识的检验。
(四)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要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和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体会明礼诚信的具体含义和做法,亲身体验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当今的大学生面对着就业竞争等种种压力,使他们把分数看得更重。因此,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已使校园这一片净土一度出现了“诚信”危机。市场经济竞争的残酷性,使校园里的部分大学生变得日益“现实”。功利主义的盛行容易使学生强调眼前的物质利益,强调自我发展,容易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极端化,甚至不惜侵害他人利益。也使少部分人的学习动机、择业动机、入党动机等蒙上功利主义色彩,使人急功近利,有时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当前利益,不惜以身试法。因此,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深刻明白当自己作弊、抄袭时,早已经失去了人最宝贵的东西——“诚信”;同时,要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明礼诚信”的意识教育,加强实践,务求实效。
(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
要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高校应致力于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诚信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诚信教育既是全世界的事情,也是全民族的事情。诚信教育迫在眉睫,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信用时代,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蔚.高校信用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诚信教育的途径探索[A].桂富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与实践[C].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任俊.正面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汪雪琴.诚信:不能只是话题[N].工人日报,2002-05-30.
[4]林莉.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4).
[5]龙显均.从国家助学贷款看大学生诚信危机[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6]杨丽霞.论大学生成才的诚信道德基础[J].青年思想家,2004(2).
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档案建立 篇4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档案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概况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一些腐朽思想趁机走进了中国, 传入了校园, 使大学生出现了很严重的各种形式的诚信缺失现象。这些诚信缺失现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 在学业上。
考试期间很多学生运用各种先进的作弊工具进行作弊。或携带小抄、或用窃听器、或拿电子词典等等。他们运用各种方法欺骗老师, 更欺骗自己。还有些学生在考试过后通过恐吓教师的方式来逼迫教师给自己打出高分。这些行为性质都比较恶劣, 应该要受到学校的严厉惩罚。
(二) 在毕业时找工作上。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所以, 很多学生都会非常慎重、认真地做简历。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学生通过制造虚假简历想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蒙混过关。
(三) 在经济上。
高校中助学贷款、贫困生助学金的发放都是对贫困学生的一种资助。但是有很多学生通过上报虚假信息或者夸张自己家庭情况等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学校发放下来的助学金, 也有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款, 在毕业工作多年后出现还款拖欠的行为。这些失信行为使得国家对大学生失去信任, 减少了助学贷款的名额, 也加大了对贫困生助学金的审查力度。
(四) 在网络上。
在长期不正确的网络行为和不健康的网络环境下, 大学生或多或少出现了在网络上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网络诈骗等各种失信行为。这些行为的出现不仅给他人带了伤害, 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二、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 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非常严重, 有些行为给学校、给社会、给国家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二)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人而无信, 不可知其可也。”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所以一定要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放在首位。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 加大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挽救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党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中都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谐社会中其中之一的内容就是要诚信友爱。
三、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 要通过教师授课讲解、学校广播、报纸等媒体形式的宣传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各种诚信缺失行为的危害, 以减少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失信行为。只有大学生在意识上将诚信问题重视起来了, 才能够自觉的避免各种失信行为, 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水平。
(二) 大学生的教育可以分为入学教育、各专业学科内容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各个内容和环节。所以, 学校要将诚信教育融入到每个教育环节中去, 对诚信教育紧抓不放, 使诚信教育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课堂内容上。还要运用抓典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教育, 这样会使诚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学校还要注意对社会主义关于诚信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让学生明白失信行为的严重后果。
(三) 要在校园内部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合理的诚信监督体制, 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和提醒。如果拥有了一套对各种失信行为进行记录和披露的制度, 对学生的各种失信行为、造假行为以及欺骗行为进行记录并做严厉的处罚, 将会大大的减少大学生失信行为。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长效机制, 要以“多形式宣传、多渠道渗透、全员参加、全过程加强”的思路, 构建起大学生诚信建设监督机制和宣传长效机制。
四、如何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也是改善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有效措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应该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应该是大学生学业上的真实内容, 这部分应该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每次考试情况做详细的、真实的记录, 一边供社会企业单位的查询和核对工作;另一方面的内容应该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情况, 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诚信方面的情况。这部分内容又包括学生的家庭基本信息、家庭住址、日常行为表现、身份证、以及经济信用记录等各个方面。那么, 应该如何建立起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呢?
(一) 学校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首先是在档案的建立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学校一定要对各个诚信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细分和布置, 另外还要给档案管理工作划拨转向经费, 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序、稳定的进行下去。档案填写和记录人员, 学校一定要挑选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班级辅导员, (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7页) 尤其是政治辅导员, 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认真、严格、真实、详实的记录。并且将学院财务科、保卫科、学生处、团委等各个部门上记录的学生的诚信行为统一汇总记录。
(二) 要使用好网络这个平台和工具, 实现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的同步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要实现随时更新和上传, 利用好网络资源实现快速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管理人员要在网络平台上快速实现档案文件的录入、存档、整理、存档以及安全性保护工作。在实现诚信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上既要求诚信档案内容方面要实现标准化, 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内容、格式以及分类、保存位置等都要实现标准化和统一化。最后就是要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 即诚信档案管理技术的标准化, 包括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
(三) 要利用好大学生诚信档案, 让它起到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的牵制和约束作用。
诚信档案反映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表现情况, 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管理的有利工具。诚信档案不仅要做为学生毕业找工作, 企业参考和选拨的标准。而且还要让诚信档案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党员、助学贷款、贫困助学金的发放、研究生保送、出国留学等各个发展机会相挂钩。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肩负着振兴中国的伟大历史使命。诚信档案的科学、高校管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有制约作用,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的失信行为, 改善大学生的诚信危机现状。
参考文献
[1]肖文建, 文杰, 刘烨.制约我国大学生信用档案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J].档案时空, 2005, 08.
[2]胡浩群.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状况研究[J].工会论坛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8, 02.
[3]管敏.大学生诚信教育浅议[J].零陵学院学报, 2004, 08.
[4]郑凌云.大学生诚信教育方法探讨[J].南方论刊, 2006, 02.
[5]秦丽君, 池卫东, 李虎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探索[J].教育探索, 2007, 09.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发挥着社会粘合剂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然而,从近几年大量的媒体报道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整体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群体的行为有着较其他群体更强的示范作用,他们的诚信状况深刻影响着整个社会诚信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甚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大学生诚信的现状
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应该共同遵守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与准则。但是调查表明,近年来,在整个社会中知识层次较高的大学生,其文明素养,尤其是在诚信道德方面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诚信的现状
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因此,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更多的体现在学业方面。在一些高校,抄袭作业已经成为司空见怪的现象,撰写学术论文更是等同于篡改数据、东拼西凑甚至全文粘贴。不少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却期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惜置考场纪律于不顾,采取各种作弊手段铤而走险。
2.生活诚信的现状
在生活中,大学生也不同程度上的表现出诚信意识淡漠。一些学生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进学校,为了达到评优评奖、竞选学生干部和入党的目的,拉帮结派,请客送礼。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中不以诚实守信为准则,言而无信。
3.就业诚信的现状
目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失信现象也十分严重。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大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不惜花重金对自己进行“包装”,不仅求职简历越来越精美高档,还在履历上大做文章:伪造学习成绩,虚构获奖证书,甚至在社会实践经历上造假。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引导的偏差、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内在因素等原因造成的。
1.家庭的引导偏差
家庭被认为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同样也是诚信品格养成的重要场所。父母的言谈举止、教养态度和教养方法对子女诚信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过分重视对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道德教育的引导;有些家长受社会上逐利意识的影响,与人交往虚情假意,子女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也会养成虚假的人格特质。
2.学校教育的不足
在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相当数量的高校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存在偏颇。一方面,学校片面强调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学校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在自我形象的塑造中丢失了最基本的诚信之道。
3.社会的不良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空前发展的同时,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却没有得相应的完善。在违法成本较低和公民契约意识尚未完全觉醒的情况下,民众很容易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导致大量社会道德失范的现象产生。 而大学生正处于伦理道德的塑造时期,极容易受到社会诚信缺失的影响。
4.大学生内在因素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性质的物质基础和决定因素,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据。大学生诚信缺失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欠佳、思辨能力不强。现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容易被误导,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在子女的诚信教育方面没有什么比活生生的榜样,特别是父母的诚信榜样更令人信服了。因此,作为父母,必须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家庭道德教育,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成为孩子诚信品格发展的第一个引路人。
2.加强学校教育
诚信教育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逐渐养成学生的诚信品格和良好习惯。
3.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如果说学校、家庭是小环境的话,那么社会就是大学生诚信品格养成的大环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公民诚信品格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诚信光荣的观念,运用诚信暗示等手段,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体系。
4.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诚信道德的养成和诚信教育的落实,除了不断更新、改进教育方法,还必须辅之以科学的信用体系和完善的奖惩制度。因此,为大学生建立一份科学民主的诚信档案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内容方面,大学生诚信档案除了个人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应当包括诚信承诺书、学业诚信档案、生活诚信档案、经济诚信档案。第二,高校应该对大学生的诚信档案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发贵.中华传统美德丛书.诚信卷[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6
[2]吴继霞.诚信品格的养成[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222
[3]陈颖.谈大学生诚信滑坡的内外因素及对策[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8)
[4]吴菊花,方德静.当代大学生诚信及信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6)
【作者简介】
尚景乐,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87年月21日,籍贯:北京东城,工作单位:浙江传媒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历:研究生,职称:助教。
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篇6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为了客观准确地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笔者随机抽取了所在学校的100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经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以下一些诚信缺失现象:
(一)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60%的学生承认曾有过作弊行为。实际上,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少数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在本次调查中近8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写论文时拼凑现有论文或直接抄一篇。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日趋严峻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本次调查中近50%的学生表示在填写简历时会随意夸大或略有夸大。
(二)信用意识缺乏。
一是骗贷逃贷。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近20%的学生表示在申请困难补助时会虚报自己的真实情况。对于还贷问题,近3%的学生表示能拖就拖。二是拖欠学费。虽然不乏贫困生确实因家庭困难交不上学费,但其他原因拖欠学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每年交学费时,总有一小部分怀着各种心态的学生能交却不交,用家长给的学费上网、消费的大有人在,一边拿着父母的辛苦钱“潇洒”,一边跟学校说家里困难。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道,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
(三)人际关系淡漠。
据报道,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学生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以上只是大学生缺少诚信的主要表现,在一些日常的小细节上,如:上课代签到、编理由请假、逃课等,也可以看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出现上述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外部环境欠缺。
从社会大环境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使得一些经营者在利益驱使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坑蒙拐骗现象,经济生活中的虚假欺骗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缺失必然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
(二)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目前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者只管“教”,不管“育”。“教”只是传授知识,“育”则是要培养健全人格。由此在道德教育上引发出两种恶果:一是教育只管“知”,不管“行”;教育里只有知识教育,而无情感教育。没有情感教育,则培养不出善的情感,没有善的情感,谈何诚信?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片面强调理论灌输,而忽视实践教育和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家庭教育乏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础内容。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然而他们的家庭诚信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
(四)自身主观原因的影响。
首先,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不可否认地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其次,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五)约束机制缺乏。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约束机制少。在传统社会,诚信是在封闭的生产关系、人员很少流动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诚信基本上是作为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约定俗成,而非法律规范。人们往往将诚信建立在道德良心的基础上,主要靠传统、习惯、舆论遵守,因此缺乏严肃性、连续性、系统性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诚信问题很难成为普遍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广泛、频繁、紧密、复杂,在这种关系和环境中,约定俗成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效应,而新的维系手段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制体系又尚未建立或健全时,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缺乏可操作性的信用约束机制,人们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惩罚,诚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纵容了失信行为的一再发生。
三、通过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解决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诚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诚信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传统的道德教育着重于道德理论的灌输,忽视学生主体认知的内化,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难以发挥自我塑造的作用,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既要有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这是诚信教育的关键和基础。诚信教育必须综合考察大学生诚信素养形成、发展、改变的诸多因素,努力探索大学生诚信素养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逐步构建科学诚信教育机制,切实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持续开展诚信教育。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改变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德育课程以分数论英雄,淡化德育课程,把德育变成一门普通的文化课的思想倾向,应把教育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着眼于人才的成长,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入人文精神,使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时代发展同步。
(二)以树立良好校风和学风为目标,努力营造诚信氛围。
创建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关键在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并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在这样一种舆论力量的作用下,大学生的诚信自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约束,并规范着他们的行为。高校各单位、各部门要妥善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教职员工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社会和大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大学生;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学生干部评定评选等工作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加透明度,将诚信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诚信教育大环境,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以建立高校学生诚信网络为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评价体系。
建立全社会的诚信机制是客观要求,所以作为“社会风气引领者”的高校应建立网络化的立体诚信教育和评价体系,不断寻找新的教育载体,拓展工作空间。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应引入现代网络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共同渗透,搭建网络化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平台是大势所趋,也是工作的需要。应从建立以“记录为主、评价为辅”的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入手,把通过对个人诚信,如身份证、户籍、家庭背景、居住地、基本经历、学习成绩、各类素质表现、助学贷款、曾获得荣誉和处分、特别记录、就业情况等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并以此与各类评奖评优、就业等挂钩,逐步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参考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团支部班委会评议、学院评议和学校评议等全校广泛参与的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对于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也不可能照搬。我们要在“以德治国”的方略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推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敏.大学生的信用危机和诚信教育[J].安徽师大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31, (3) :304-307.
[2]刘俊英, 田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与重建[J].党史博采 (理论) , 2007, (4) :50-51.
[3]苟加明.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3) :181-195.
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篇7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德规范。诚者, 开心见诚, 无所隐伏也;信者, 诚实不欺, 信而有征也。诚信就是求“真”, 就是追求正义, 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写进中国公民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 呼唤着“信用时代”的到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大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倾向, 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 大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 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1 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
(1) 考试作弊。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 也是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大学生的诚实在校阶段更多地体现在学业、成绩上。但伴随学生求学过程中的考试作弊、抄袭别人的论文和作业等等现象都很普遍。诚实与守信的价值观已经不是滑坡, 而是快要消失了。
(2) 虚假经历。随着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 一些学生为迎合用人单位提出的“具有工作经验”等要求, 在自己的“实践经历”一栏里添上许多子虚乌有的打工经历;有人把别人的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奖状以及发表过的文章, 改头换面复印, 转眼就变成了自己的“辉煌履历”。
(3) 就业违约。据报道, 某市第二中级法院已接连受理6起大学毕业生劳动争议案, 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大学生提前解除合同引起的, 这些大学生负面形象的存在归其原因就是大学生诚信与道德品质的主观意愿使然了。
(4) 拖欠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用于学生的学杂费、生活费以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 可部分学生贷款下来后却成为提前消费的“资本”;学生毕业后回避还贷、不及时还贷、不及时如实地通知自己的变动情况等, 种种大学生诚信问题导致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难以持续有效的开展。
(5) 网络道德虚拟。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丰富信息和知识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消极的影响和道德问题。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 能否正确的使用网络, 不出现互相漫骂、攻击, 不发表一些不负责的言论, 从一定意义上讲, 取决于大学生个人的诚信品质。
2 缺乏诚信的原因
(1) 教育缺失。近年来, 在大中小学教育中, 学校和教师不知不觉地以升学为重点, 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 忽略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养成。即使提倡素质教育, 也有一种误解, 认为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技能的锻炼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北京师范大学吴安春博士后认为, 诚信的缺失主要源于三个问题的背离: (1) 道德知识与价值的背离; (2) 道德认识与信念的背离; (3) 道德知与行的背离, 归结起来实际上是个信念问题。教育者不仅要传授学生道德认识, 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将之转化为信念, 唯有如此, 学生才会在日常行为中自觉将之体现出来。
(2) 社会影响。我国正面临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这种变革, 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思想都带来很大的冲击, 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复杂的变化。而在当前经济的转型时期, 我国还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 失信行为还不能够得到监督和应有的惩罚, 社会上也确实出现了一些违背道德的现象。在校的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人生观未完全定型, 由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在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时, 自身也不由自主地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道德底线一降再降, 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3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 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要求个人的内在自我修养和觉悟, 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规范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的熏陶。这一切都要求高校的诚信教育必须站在一个高起点上, 才能登高望远, 取得良好的效果。
3.1 从教师自身抓起, 教育者先受教育发挥示范作用
对于大学生来说, 身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所以广大教师在诚信教育中, 要做表率和楷模, 努力改造主观世界, 加强道德修养,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觉接受群众和学生的监督, 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 带动学生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3.2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开展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诚信教育
(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 做到教书育诚。课堂上老师的表率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收集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关于诚信的箴言,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情感;选取现实生活中科学家、儒商诚信的实例, 正面教育学生, 有步骤地实施道德认识、情感、行为三位一体的教育计划。
(2) 创设诚信环境, 做到环境育诚。人为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 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 因此班级诚信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这涉及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室有宣传诚信的阵地, 如张贴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宣传诚信美德的故事;另一方面在班级中培养浓厚的诚信之风,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 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 情操上得以陶冶, 诚信品质上得到升华。
(3) 寓诚信于活动中, 做到活动寓诚。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有效开展不可或缺手段。各级学团组织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导航人,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 专题培训内容和思想宣传阵地上应将其作为指导性原则有目的的开展学团工作。在各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 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长此以往, 自然就会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形成让学生自我审视诚信或其它方面不足的客观约束力。
3.3 进行诚信实验
通过各种途径如开展考试无作弊保证签名活动、助学金自觉偿还、本校模拟就业签约等,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设立大学生诚信基金会, 每年组织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评比, 优秀者及时表彰。
3.4 加强考察监督机制
大学诚信教育要取得效果, 同时也离不开大环境中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比如, 社会评价机制的健全、教育制度的完善、用人制度的健全。这些要依靠全社会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逐渐完善。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学做真人,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必备要求。通过课堂教育渠道和校园文化的烘托两方面共同打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魅力,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我们所担负的责任是重大的, 因为当代大学生是若干年后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 所以加强对他们的诚信教育, 是一项“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的事业。
参考文献
[1]李翠兰.传统诚信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6) .
[2]韩景旺.关于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 篇8
一、大学生目前的诚信现状
从大学到社会, 这是每个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做事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很多学生都是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独立生活、独立处世的。大学生涉世不深, 还没有通过生活的经历、阅历来体验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对道德失范所带来的后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 所以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十分令人忧虑的。
1. 考试作弊严重。
大学生的失信更多地体现在学业、成绩上。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 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 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 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 无奇不有, 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手机”“枪手”, 无所不用。
2. 拖欠助学贷款。
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优秀代表, 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健康成长成才, 国家推行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政策。多数大学生诚实守信, 及时还贷, 这使我们自信地看到, 大学生是最有前途的群体, 也是银行潜在的优质客户。但也有部分大学生不按时还款, 甚至逃避还款, 造成不利影响。
3. 制造虚假履历。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 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虚构经历, 绞尽脑汁玩手段。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 作为一种品质, 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 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薄、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等, 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 也使我们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
2. 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 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 诚信教育也相对弱化。而且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简单化、片面化, 从而影响了学生个体的道德完善。
3.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通常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 过度溺爱、教育、保护, 导致他们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 存在着自私心态。
4. 当代大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 具有较强的开
放性, 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利因素, 但这种特点也容易受道德价值的多元化影响。长期以来, 学校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创新能力, 许多大学生缺乏理性思维和分析选择能力。
三、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 就是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 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
2.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在指导思想上, 要坚持大教育观。不要就教育论教育, 教育学生要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要有长远的规划, 要重视个案研究。
3. 建立诚信档案。
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式的记录, 它对学生的各方面有较为全面的描述, 从而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 建立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评价和社会认同机制, 也为高校的诚信教育配备现实的教材。
4. 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成立诚信教育社团, 开展各项活动。
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 产生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从一名大学辅导员的角度出发, 探讨问题所在, 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篇9
关键词:医疗保险,大学生,诚信教育
近年来, 国内有近30所高校相继开设医疗保险专业, 目前已有8届超过千余名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通过对国内最早开设医疗保险专业的几所大学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四类毕业去向中以商业保险机构比重最大,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保险业由于特殊职业需要, 对从业人员的诚信度要求很高, 医疗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保险行业工作, 成为保险业的新生力量, 对诚信教育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提升大学生诚信素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某大学医疗保险专业1997级至2007级十届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 回收有效问卷237份, 有效回收率为94.8%。其中男生134人 (56.5%) , 女生103人 (43.5%) 。
1.3 研究内容。
参考国内高校相关文献及专家咨询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医疗保险专业大学生诚信调查表》, 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表分两份, 调查表一是调查学生的诚信概念认知与诚信态度;调查表二是调查学生的学习、生活、经济、工作、交友、网络等诚信缺失问题, 采用五级记分制。
1.4 资料统计。
运用Excel2003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对诚信概念的认知。
我们从道德、法律、制度、经济和市场五个层面了解医疗保险专业大学生对诚信概念的认知, 每个层面有两个答案。从表1可看出: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较多停留在道德、制度和法律层面, 其经济、市场层面的诚信概念还较淡薄, 最高的诚信道德层面概念比例分别为90.3%和77.6%, 而最低的诚信市场层面概念比例只有10.5%和9.3%。值得注意的是本题设计为多选, 其实每一选项均是对诚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概括, 全选的学生只有12人, 只占有效问卷的5.1%。
2.2 大学生整体诚信状况。
医疗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状况一般, 与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不相符合。其中回答“一般”为63.7%, 占大多数;“很好”与“较好”频率之和为14.7%, 较“较差”与“很差”频率之和 (21.6%) 低7个百分点, 表明大学生对自身群体的诚信状况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认同 (评价以一般、较差为主) , 自我的诚信迷失情况值得我们关注。见表2。
2.3 在校期间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医疗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对在校期间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持认同态度, 有90.7%的同学表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只有3.4%的同学表示没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60名毕业生全部回答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说明大学生结合就业体会, 认识到基于保险行业对诚信的高要求, 保险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在高校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接受专门的行业诚信教育。见表3。
2.4 不同年级的诚信缺失选择。
把诚信缺失偶尔发生与经常发生放在一起看作已经发生, 从表4可看出:一年级的诚信缺失主要集中在学习不诚信, 以考试作弊和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为常见;二年级的诚信缺失主要集中在学习不诚信和生活不诚信, 以考试作弊、课堂作业抄袭、假借各种理由请假、寝室内偷用电器为常见, 网络道德虚拟排序上升;三年级考试作弊现象最严重, 同时许多学生沉迷网络, 网络道德虚拟排序第二, 交友不诚信的比例也较其它年级高, 最值得我们关注;四年级大学生因面临实习和就业, 工作不诚信最严重, 主要表现为实习期间擅自离岗、求职自荐材料注水、面试时浮夸陈词等;毕业生的问题主要是学习不诚信, 不少同学反映因在校期间上网不普及, 网络道德虚拟现象不明显。
3讨论与建议
3.1
调查中显示医疗保险专业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与国内其他高校的调查结果相比, 同样存在诚信概念认知不足、诚信素养不高、对自身群体诚信状况不认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等许多问题[2,3]。但结合随机个别访谈表明,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他们积极认同诚信的重要性, 对社会和校园内各种不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 希望拥有一个诚信的社会环境。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校期间进行诚信教育很有必要或有必要, 尤其是60名已毕业的大学生全部认可, 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对诚信教育的高度重视。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符合特定社会领域的需要, 是高等学校专业培养的目的与核心[4]。医疗保险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商业保险公司工作, 相对于保险行业对诚信的高要求而言, 保险专业的大学生理应在诚信方面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楷模。要实现这一目标, 学校应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 配合德育教育, 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做好大学生将来到用人单位后的诚信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发挥高校在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中的积极作用。
3.2
大学生对诚信概念的认知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较多停留在道德、制度和法律层面, 其经济、市场层面的诚信概念还较淡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 其中学校诚信教育不够是主要原因。美国著名学者查理德·T·德乔治对“诚信”如下解释:诚信是时时处处使自身行为符合道德原理与规范[5]。而这种道德原理与规范无疑是具有时代性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诚信也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多年来我们只把“诚实守信”当作道德、法律规范教育, 忽视了诚信的经济观和市场观的传输, 致使大学生对诚信整体概念认识淡薄, 为此要尽快树立科学诚信观, 采取灵活多样的诚信理论教育方法, 帮助大学生澄清模糊的诚信认识。
3.3
调查中反映出不同年级大学生对诚信缺失的选择具有一定规律性:一年级情况最好;考试作弊现象及网络道德虚拟随年级递增而加重, 三年级表现尤为明显;四年级大学生因面临实习和就业, 工作不诚信最严重。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关注大学生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人生课题, 实施诚信教育更要针对不同的思想成长过程, 采取不同的培养定位。因此建议:一年级阶段主要是认知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解决的是稳定专业思想, 适应大学生活, 诚实面对学校管理, 诚实展现自我。可以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 上好诚信教育第一课, 严把诚信教育关, 尽可能避免诚信缺失现象进一步恶化。二、三年级阶段, 主要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需要端正学习态度, 提倡公平竞争, 杜绝作弊, 赋予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诚实评价自我, 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逐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同时学校以加强学生日常管理为契机, 作好诚信教育, 避免学生沉迷网络以及交友时持游戏态度、逢场作戏、未婚同居等不诚信现象的发生。
毕业阶段, 是平时诚信教育的持续和深入, 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讲信用、会合作, 诚实推荐自己,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詹长春, 周绿林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积极完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6) .
[2]何树华.大学生诚信状况剖析及诚信教育对策[J].高教探索, 2005; (4) .
[3]陈晓辉, 高超等.关于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07; (2) .
[4]汤质如, 胡志等.医疗保险专业本科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 .
试论大学生诚信教育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 思政教育
一、诚信的内涵及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意义
(一)、诚信的内涵
在我国,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出现,已經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代,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基本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诚实、守信。通俗地讲,诚信就是要守诺、践约、无欺。
(二)、诚信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意义如下:
1、诚信是立国之本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是立国之本。《左传》里说“信,国之宝也。”古人把诚实守信视为执政兴国的根本法宝。教育学生恪守诚信是关系到能否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能否促进社会、促进国家稳定和谐发展的大事。
2、诚信是立业之本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良好的信用可以更好的取得合作机会,融通资金,从而降低成本,创造财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诚实守信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基石,诚信是立业之本。
3、诚信是立人之本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认为,人若不讲诚信,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诚信就是培养人走向高尚的最好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它指引着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诚信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它不仅对国家、对社会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加强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涵养,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也至关重要。
二、当前大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
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负面效应的影响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经济根源。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成熟、法制尚不健全以及国民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受市场自发性和市场主体趋利性特点所影响的市场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造假售假”、“偷税漏税”等非诚信行为。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以及教育内外部原因的影响等,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变得匮乏,曾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风不正,抄袭成风
在现实社会中,受到非诚信观念的影响,从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到社会政治领域的贪污受贿,到教育领域的学术失范等部分极端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无故旷课、抄袭作业、随意篡改实验数据、伪造实验报告等。
(二)考试作弊现象愈演愈烈
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对社会上的诸多现象特别敏感。他们一方面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看到社会上一些营私舞弊者得到好处而未受到制裁,便试图效仿,以期从中得益。近年来,考试作弊队伍不断“壮大”, 作弊者的心态由过去偷偷摸摸、害怕害羞变得比较坦然。作弊手段不断出新,作弊工具变得现代化。甚至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
(三)随意虚构简历、任意违约现象突出。
据2002年3月4日《人民日报》报道,某用人单位在一次招聘收到的84份大学毕业生自荐表中,发现有5人同时为同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6人同时为同校同班“品学兼优”的班长。
实际上,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评奖、升学的过程当中,的确存在随意虚构自己的简历,篡改学习成绩、伪造各种证书、夸大事实、虚构经历等等不诚信的行为。另外,大学生毕业生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四)恶意拖欠助学贷款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由于贷款无需抵押,所以能否如期还贷,靠的是学生的诚信。但是学生的还贷结果却不容乐观。
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2007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1]。这个数据反映出大学生的诚信度存在严重的问题。
三、加强诚信教育的建议
(一)加强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
加强教育是诚信重建的重点。高校是大学生诚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方式,除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之外,还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党团活动、班会等活动载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感悟诚信、体验和理解诚信,进而提升诚信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自觉做到知行的统一。
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时候,要切实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解决思想问题,开展诚信教育,渗透到处理大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中去。进行广泛持久的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建设所必需的舆论环境和氛围。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没有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2]。只有强化诚信意识,普及诚信规范,优化诚信素质,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诚实守信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相适应的诚信制度,建立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诚信档案是社会诚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
大学生诚信档案基本内容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评议、学习成绩、健康状况、贷款状况、奖惩记录、个人意见、系意见、备注等[3]。诚信档案的建立,会使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诚信的事得到良好的诚信记录,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
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试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这种方法值得各大高校借鉴。
(三)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既是整个社会信用制度对个人的强制法律约束和硬性道德要求的反映,也是社会信用制度在社会个体方面的显现。
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守信激励机制;另一个是失信惩罚机制。而失信惩罚机制,着重以大学生的平时言行作为评定标准,比如是否旷课,是否仿造过虚假证明,是否考试作弊等,惩罚机制更着重于防患于未然。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与奖学金评定、三好生评选、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研究生保送等挂钩,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约束大学生的各种行为,它是诚信重建的重要保证。
四、结语
总之,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诚信意识,使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守信,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朱桂林,毛阳芳.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http://sun.njnu.edu.cn/red/2072.html 2007-9-19 14:01:52
[2]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www.gwku.net 2008-12-14
23:41:34
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篇11
1、我国古代传统道德的“诚信”内涵
诚信, 作为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 最早出现在先秦儒家并流传至今。在古代, “诚”与“信”各含其义, 经常单独使用。
在我国古代对于“诚”的内涵解释可以概括为: (1) “诚”是客观存在, 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2) “诚”是个人对道德品行的内在需求与选择。 (3) “诚”即真实无欺。具有忠诚于自己和真诚对待别人的双重含义。由此, 要求人们: (1) 实事求是。对待事物要上升到修养道德范畴。 (2) 忠诚。要相信自己的事业和追求。 (3) 真诚。在人际交往中, 为人处事要和善。
“信”, 从字面上, 是从人从言, 言行一致, 信守承诺的意思。综观以上,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诚信”二字就是:“内诚于心, 外信于人”。“诚”是“信”的内化、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实践表现。“诚”是人对道德伦理的个体选择, “信”则是社会群体的相互行为。“诚”、“信”二字是互为表里, 不可分割。
2、“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内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内涵也在不断地被丰富和扩张。在商业资本全球加速流动的今天, “诚信”的社会功能被赋予了“理性的经济制约”这一时代内涵。主要表现在:
(1) 从现代诚信的产生和发展看, 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规律。资本阶级夺权以后, 人们识别到“若长期违反规则, 那么无论在长期的商业竞争还是顾客竞争中都难以立足和发展。”因而被迫接受这一规则即“诚信”。
市场经济要求厂商在更广阔的空间寻找最效率的生产合作方式。经济链条日益多维化和复杂化。而“诚信”作为基础性因素在此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
(2) 从本质上来看, “现代诚信”已经成为潜在而巨大价值的商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经济的增长已由单纯依靠技术投入转向依靠技术和资本二重因素。当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信用良好, 信誉体系完善时, 诚信便可产生“品牌无形资产效应或以品牌吸引资本, 以资本增值品牌;或销售无形资产获得更多的资本和财富。
(3) “诚信”的存在以“法律性”和“契约性”为基础。
现代经济关系的交换方式已由商品与货币的交换转变为商品、货币和信用三者之间的交换, 使经济主体交往的风险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有效的控制风险、合理的规避风险, 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为满足这种要求, 契约和法律应运而生。
“契约”是两人以上相互间在法律工具上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其表现形式如“合同”、“票据”等, 同时也是“信用”的外化。因而在市场经济中, 诚信还是法律规范与法律要求。
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诚信”是社会主义先进性的重要特征,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主体继承者,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群体。所以诚信教育主体应该是高校。然而, 在当今高校中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面对这一问题, 高校在诚信教育中既要注意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 同时也要与时俱进, 拓展诚信教育内涵。使之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诚信教育途径
1、以社会主义市场要求为依据,
注重提升当代大学生经济价值
辅导员在日常诚信教育中, 要将诚信的现代内涵有意识地渗透到思想教育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认识到:“诚信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并成功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
2、成立专门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构”, 完善大学生诚信管理机制, 使学生诚信由制度约束向行为自觉转化
“大学生诚信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大学生诚信管理制度和大学生诚信指标体系, 依据制度和指标体系对大学生诚信道德开展合理评价, 最终评价结果以“诚信档案”的方式加以管理。
3、建立大学生诚信查询系统, 营造“诚信为荣”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诚信查询系统除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外, 还应包括:学习诚信记录、生活诚信记录和工作诚信。学生个人诚信查询系统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诚信教育的过程, 是诚信品质内化于校园的过程。是学生大学期间品德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体现。
参考文献
[1]唐国战:《诚信内涵研究综述》, 《社科纵横》, 2005年8月总第20卷第4册。
[2]冯霞、淦家辉:《诚信的现代内涵及诚信教育的新要求》,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
[3]杨晓明:《四书五经·中庸》, 巴蜀出版社, 1996年。
[4]张燕婴:《论语》, 中华书局, 2006年。
[5]马克思:《资本论》, 上海三联书店,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