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论文

2024-09-25

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论文(精选12篇)

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论文 篇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中利己心普遍膨胀, 经济交往信任度普遍降低, 政府试图通过道德运动来解决该问题, 在全社会提倡“八荣八耻”教育, 其中一条就要求人们“诚实守信”,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校校园中, 大学生签订各种形式的“承诺书”,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承诺书》、《遵守考试纪律承诺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交学费承诺书》等多种形式的诚信契约, 要约着学生各个方面的言行;高校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校园诚信教育活动, 如:以“诚信教育”为主体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笔者所在高校还在每年六月份单独设立诚信教育活动月, 通过宣传栏、横幅、展台、广播, 以及校园网进行诚信教育, 烘托诚信氛围。高校教育工作者对诚信教育内容设置正在逐步完善, 对教育理念不断进行深入探讨, 在方式方法上也逐渐克服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的弊端, 逐渐开始重视对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时代性和层次性, 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

但是,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行为仍然较为突出。国家信用助学贷款的违约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依然存在;每学年学期末, 教学工作进入考试阶段, 总是有学生考试作弊;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 同样存在被审查出来的非贫困学生开具假证明材料的情况。笔者通过近年来从事的诚信教育工作总结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 完善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完备失信行为的惩罚和激励机制。

二、建立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的意义

为了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各高校纷纷建立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 对学生的行为约束进行更高的要求。

建立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是促进学生诚信品德养成的有效手段, 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不但帮助学生养成诚信行为的自我约束意识, 更对高校各项诚信教育工作的成果进行了考核;建立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是对社会信用体系的有效补充和重要完善, 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已实现全国联网运行, 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与银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相互共享将为全社会的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建立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对我国信用法律制度有参考作用, 我国有关诚信方面的法律条款表述的内容模糊和抽象, 对民事主体并没有强制力和约束力。大学校园是浓缩的社会, 也是很好的试验田, 通过对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及使用, 对信用法律制度的建立很有研究价值。

三、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的使用情况

由于我国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起步较晚, 基础薄弱, 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对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内容一般包括:

1. 成绩、获奖、参与社会实践等情况。2.失诚失信、违纪违法以及所受处罚情况。3.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还款的时间和金额。4.

每年缴纳学费、住宿费的诚信情况。5.在求职过程中向用人单位提供个人基本信息的诚信状况。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1.学生诚信档案的管理与使用不足。一方面, 应该将个人的诚信记录与国家奖助学金发放、评优选先、入党乃至发放毕业证、推荐就业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事宜紧密联系, 形成促进大学生自觉实践道德行为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健全教育法制和考试法规, 对那些违反诚信规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 强化学生的诚信观念。2.诚信监管机制缺失。高校的纪检部门应定期负责检查、核实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诚信品德是否真实记录在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中, 收集师生所反映的情况。严查并处理擅自更改学生的诚信档案的行为, 维护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以赢得学生及社会对高校的信任。

四、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及国家信用档案的发展预测

1. 当社会各界真正认识的诚信的重要性时, 应该由政府建立全国个人和企业信用档案。

建立的国家信用档案将规范管理社会各个阶层的诚信记录、提供无偿服务。整个信用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体现极强的国家强制性, 充分利用国家权力来建立和利用信用档案。对工商业系统而言, 国家信用档案可以有效杜绝不正当的商业竞争, 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监管盗版及侵权行为, 规范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经营活动, 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营造公平、诚信的交易环境。对个人而言, 人们可以充分享受诚信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国家信用档案可以帮助金融机构, 服务个人信贷系统, 服务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系统等。

2. 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将纳入国家信用档案范畴, 把高等

学校学生诚信档案作为国家信用档案的一个子类进行管理, 使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后功能得以继续发挥。如此一来, 学生毕业后档案的流向和管理将更为清晰, 可以直接将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过渡到个人信用档案进行管理。

3. 健全法律法规, 完备失信行为的惩罚和激励机制, 国家信用档案体系将一步步地完善。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针对大学生信用行为的惩罚激励机制也不健全, 即使有些地方建立了一些机制, 也没有很好地落实, 一是由于本身贯彻力度不够, 二是因为这种惩罚和激励机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操作性不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 我国的社会信用文化将会更为浓厚, 公民对于这种惩罚和激励机制也将更为认可。完备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惩罚和激励机制, 形成统一的制度文件, 将是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及国家信用档案的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也将考虑到法律对个人的诚信约束力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 各高校大多根据《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建立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 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应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的使用及管理工作, 完备失信行为的惩罚和激励机制, 使国家各项资助工作得到更好的良性循环。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个结合”的要求, 教育当代大学生要以诚信为本, 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摘要:从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 考察了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的使用情况, 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关键在于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及使用, 并对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及国家信用档案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诚信教育,高等学校学生诚信档案,国家信用档案,惩罚机制,激励机制

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论文 篇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黄淮学院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院系:文化传媒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年级:1203B

姓名:马现勇

学号:1226140320

任课教师:李振堂

2014年5月28日

黄淮学院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问卷调查分析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对于作弊行为,50%的学生心理上是认同的,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在大学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一个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我们或许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上升到道德的立场来去判断,但考试无疑不能例外,因为至少会涉及到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笔者在与同学座谈时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一个人作弊被发现了,自己感到很羞愧,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那么严重,周围人对他的行为甚至可以表示理解。也就是说,对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而这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极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作弊形成一种风气,逐渐受到舆论的宽容时,是否代表着我们在诚信上的滑坡呢?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诚信是“立人之本”、“立正之本”,“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政府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诚信道德素质,强化诚信道德观念和意识,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2)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是人们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言谈举止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学习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孩子的“做人”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才会有实效。

(3)加强校园诚信氛围的建设。亚里士多德说过:德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学校给学生创造的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学校在办学的理念、教风学风、校风校纪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诚信的内涵。如在校风校纪方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对守信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教风上,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宣传栏、教室布置等,宣传诚信美德,表彰讲诚信的学生,批评、惩罚不讲信用的学生,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

2、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高校,“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诚信教育贯穿在“两课”教学中。如教师在讲授《法律基础》课程时,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并指出违反诚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意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课中,通过教学实践参观,使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和它讲求信誉是分不开的。这样结合课程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当然,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是不能单靠“两课”的“灌输”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贯穿到高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中去,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性教育,才能提高学生诚信素质。

3、加大高校诚信制度建设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制度来约束,加强管理来保障。首先,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每学期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学期结束时,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班主任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结果记入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且把它作为大学生入党、评奖学金、研究生保送及申请助学贷款等方面的依据。学生毕业时,学校应向用人单位推荐信誉好的学生。这样就可有效地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从而自觉地诚实守信。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诚信指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开展信用评价,全面分析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水平。也可设立以大学生诚信素质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学分,将其作为大学生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同时,把它和社会诚信制度结合起来,使之延长学校教育的制度链,从而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保障。

广播电视编导1203B

马现勇

论高校学生诚信教育 篇3

[关键词]诚信高等教育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诚信是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精髓。诚信,就是诚实、忠诚、讲信用,也就是诚实、可靠、认真、负责任。高等院校是传播科学、传播真理的场所,是传承人类文明的桥梁。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需要。

高校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到今天,提升着国民的素质。当今,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基本内容是诚实、诚恳、信用、信任。也就是诚恳待人,对他人予以信任。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先导作用。诚信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无论从大学生的成才,还是从树立学校诚实守信的形象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来讲,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的教化和人格的塑造。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了极大影响,其中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背弃诚信,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根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的挑战,导致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迅速影响到高校的大学生这一群体。针对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必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1、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对高校学生的诚信起着无法估量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起到了强化作用,激发了他们勤奋努力、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成才的意识,促进了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当然,我们首先明白的是,当前高校学生的诚信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高校学生诚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考试作弊是大学生诚信问题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2、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随着银行业务的逐渐开放,一些银行开展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但是,一些大学生却拖欠银行贷款。在新学年开学报到的时候,有部分大学生没有按时缴纳学杂费。当然,其中有的学生家庭条件确实困难,无法按时缴纳,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是故意拖欠学杂费,并且把家长已经支付给学生本人用于缴纳学费的钱用来上网、购物、谈恋爱,而且相互持观望态度,觉得能拖就拖。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信用的认识不足,信用意识淡薄。

3、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在毕业就业方面,有的大学生擅自对成绩单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欺瞒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坏影响。还有一些大学生在简历上造假,如通过编造实践经验或者做假证书等方式企图获得工作岗位。这些做法都极大地影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拔,扰乱了就业秩序。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不断加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诚信。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关键是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加强大学生自律实践。因此可以通过学生党、团、学生会、班级及社团等组织,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地投入参与诚信教育相关的自律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诚信的意义与价值。比如,可以班为单位进行诚信大讨论,就个人诚信、社会诚信、校园诚信等一系列话题进行探讨,也可以开展学生品德自评、互评活动,定期进行考核;谴责考试作弊、求职中作假、不按时还贷等不道德的行为。

2、结合相关学科对高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这里提到的相关学科主要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是系统学习、全面认识诚信的有效途径。而且,诚信教育与思想道德素养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充实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是高校整体工作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紧密结合起来。按照教学大纲、教材,在保证一定课时量的基础下来进行。法律基础课要形式多样,课堂内外结合,并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录像、校刊等进行宣传教育,结合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帮助学生牢固树立纪律观念,增强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律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大学生。

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论文 篇4

关键词:受助大学生,道德,滑坡

一、高校受助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

(一)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HH高校受助大学生,其中100名为在校受助受助大学生,100名为毕业受助大学生,问卷设计如下:

1.你申请助学贷款的原因是()

A.家庭困难,无法缴费B.自力更生

C.家长缴费,挪作他用D.家长缴费,用来投资

2.获得助学贷款后,在今后的学业期间,你有何打算?()

A.完成学业,获得文凭B.没有想过

C.毕业找工作,还贷款D.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赚钱坏贷款

3.毕业后如何偿还贷款,还不了怎么办?()

A.父母想办法,可以拖B.自己想办法,慢慢来

C.相信自己能够有能力D.走一步,看一步,无所谓

4.如何看待奖助学金()

A.没有想法,看法B.评比不合理

C.能要则要,不要白不要D.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5.如何争取奖助学金()

A.努力学习,实事求是B.装穷,做假材料

C.跟领导搞好关系D.顺其自然

6.有社会团体或企业在寒暑假给你提供较高报酬实习、见习机会,你有什么打算?目的是什么?()

A.去,赚钱B.去,既可以赚钱,又可以提高能力

C.去,是提高能力的机会D.看情况

7.当你得到个人或社会团体的无偿资助时,有社么感想?)

A.感激,以后一定报答B.没有感觉

C.激动但羞愧D.感动但没有想法

8.毕业后你与原来无偿资助你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有何联系?()

A.忘了,无任何联系B.偶然信息联系

C.保持电话或信息联系D.经常联系,偶然拜访

9.毕业后,助学贷款不能按时偿还,怎么办?()

A.找朋友借B.加班加点工作赚钱偿还

C.找父母坏D.无所谓,拖

10.你觉得受助受助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A.受助是自己应得的B.无诚信道德意识

C.无能力讲诚信道德D.没有思考过

(二)调查分析与结论

1.在回答你申请助学贷款的原因时,选A的有72%,B的有2%,C的有23%,D的3%,说明在申请助学贷款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道德诚信。

2.在回答获得助学贷款后,在今后的学业期间,你有何打算?选择A的有81%,B的有8%,C的有7%,D的有4%,说明绝大多数受助学生没有提升自己能力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3.在回答毕业后如何偿还贷款,还不了怎么办?选A的有54%,B的有21%,C的有5%,D的有20%,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助学生对诚信不了解,诚信观念淡薄,对父母依赖性强,无抱负。

4.在选择如何看待奖助学金时,选A的有21%,B的有[5%,C的有8%,D的有24%,这说明助学金的评比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起到真正的资助作用。

5.在回答如何争取奖助学金时,选择A的有21%,B的有18%,C的有14%,D的有47%,这显示不少受助学生在受助过程中有过不道德诚信行为。

6.在回答有社会团体或企业在寒暑假给你提供较高报酬实习、见习机会,你有什么打算?目的是什么?时,选择A的有40%,B的有54%,C的有2%,D的有6%,调查表明大部分受助学生只看重经济、物资资助而非能力、机会资助。

7.在回答你得到个人或社会团体的无偿资助时,有社么感想?时,选择A的有12%,B的有8%,C的有5%,D的有75%,调查表明大多数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

8.在回答毕业后你与原来无偿资助你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有何联系?时,选A的有66%,B的有20%,C的有10%,D的有4%,说明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极为薄弱。

9.在回答毕业后,助学贷款不能按时偿还,怎么办?选择A的有15%,B的有16%,C的有35%,D的有44%,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助学生缺乏道德信用,对信用认识不够。

10.在选择你觉得受助受助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选A的有24%,B的有36%,C的有15%,D的有25%,结果显示受助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信用能力较低。

总之,此项调查经过资助方、资助工作人员认可,调查结果属实。从整体上看,受助大学生存在信用道德滑坡、信用能力不足、感恩回报意识薄弱等信用道德问题。

二、高校受助大学生诚信道德滑坡的原因分析

(一)诚信理念及教育方面

1.高校缺少科学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制度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在我国,目前的诚信道德教育主要包括:政治诚信、学习诚信、就业诚信、网络诚信、个人信用诚信五个方面,在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及社会资助诸多问题中,诚信教育的不足和信用的缺失是直接导致诚信道德滑坡、信用能力不足、感恩回报意识薄弱等信用道德问题主要原因,这其中跟高校缺少科学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制度不无关联。正如人们常说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才能在社会上、在学生心中确立一种正确鲜明的导向。诚信教育既是受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受助大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也即诚信教育制度既是一种教育制度,也是一项受助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准则。据了解,目前很多高校缺少科学有效的诚信教育、评价和惩处措施。校园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各种弊端。例如,在高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忽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中,忽视信息的多向互动学习交流;在受助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上,忽视了操作应用、创新发现,忽视活动课程和社会实践等等。高校开展的与国家助学贷款相配套的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评价和学生违反诚信的惩处工作措施不多、力度不够。真正的科学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制度就是要能够真正做到告诉同学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告诉同学们哪些是鲜明正确的价值诚信取向。因此,学校制定一套完备的规范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2.缺乏良好的校园诚信道德及社会诚信道德

受助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上的中坚力量,其诚信信用人格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学校诚信教育旨在从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上来完善规范受助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和人格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讲真话、办实事、诚实待人、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言行一致、考试求真实、不舞弊、不抄袭等学校诚信教育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当前,由于高校教育队伍良莠不齐,缺乏对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针对性研究,造成校园诚信没有良好的环境。社会诚信环境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社会生活领域的诚信缺失。不爱惜公共财物、不遵守公共秩序、网络生活中的不诚信、学校教育的弄虚作假、家庭教育中的不诚信。二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中提出“社会变化可以直接、间接诱发教育系统的失范行为,其依据是任何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教育均有相应的氛围效应”。社会信用环境是促使受助大学生的诚信形成、维持和改变的最基本因素,但同时也是诱发受助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在当前社会上,弥漫充斥着“虚假”的空气,诸如市场经济中的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以及政治领域的腐败。社会诚信环境不佳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人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这就造成对普通个体的诚信监督不力;第二,企业信用制度和诚信管理的不规范;第三,政府信用体系亟待加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亡。诚信、信用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准则,也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更是我们立党为国的灵魂。社会经济要想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得坚持以诚为本,这是安身立命的大计。

(二)诚信能力方面

1.受助学生自身能力积累不足

(1)受助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积累不足

受助大学生本身学习努力程度与综合素质在既定的高等教育服务的条件下,究竟有多少东西凝结到受助大学生身上,取决于受助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与学习状况。而受助大学生没有因为受助而产生这方面的压力与动力,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是受助大学生能否获得良好成绩的前提。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是“严进宽出”,相对来说大学生学习的压力并不太大。很多学生可能还没意识到将来的就业压力和现在的学习对未来的重要影响。虽然“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己经不再流行,但这种思想仍或多或少存在在某些受助大学生身上。努力学习是获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受助大学生既要学习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大量的专业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学习,一方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大学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与中学差别很大,适当调整学习方法是受助大学生获得良好成绩的保证。受助大学生个人努力与高校教育服务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转75页)

(2)受助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

就业观念是受助大学生对求职的认识和态度,它会影响寻找工作的方式和努力程度,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受助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仅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打破等待分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积极、灵活、主动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体现为就业意愿,这是受助大学生根据就业形势和自身情况对未来工作职位的一些设想,包括就业地区分布、单位性质、月薪、就业工作环境等等。这些观念会影响到受助大学生在自己想象的范围内寻找工作,去寻找自己能够接受的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助大学生与社会需求是否匹配,其人力资本价值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如果受助大学生就业意愿较高,可能会拒绝现有的接收单位而继续寻找想象中的工作。大量的调查表明,受助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就业预期偏高的情况,结果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如果受助大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过高的就业预期,则就业问题不是很大。但事实上,有些学生不能或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于是,失业现象在所难免。

2.社会竞争降低了学生诚信能力

学生违约并不全是因为他们的诚信问题,而是在他们刚毕业的前几年,实在是没有能力偿还这些贷款。从关于还款的规定来看,大多规定贷款对象在毕业以后的第一个月就要开始还贷。但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有的还要通过关系“走后门”才能谋得一个职位,甚至有的学生要无偿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被录用,如果这时银行要求学生还款的话,这对于刚刚走进社会的毕业生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纵观这些原因,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会拖欠贷款。近年来受助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对未来就业后可能的经济收入预期较低,所以他们不敢“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从国家助学贷款总体而言,多数获得助学贷款学生的一般家庭还贷能力相对较低,假设这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找到工作,或者已经找到工作,但由于收入水平较低也会影响还款水平。

参考文献

[1]土映,赵立霞.浅析高等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责任范围[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6).

[2]胡林龙.高校收费行为的民法学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

[3]曹西多.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与信息的不对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黄敬宝.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矛盾与整合[J].金融与经济,2012,(1).

[5]于冬,苗森.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制度[J].城外观察,2012,(12).

[6]土平.中国高校贫困学生新资助体系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7]卢晓东.论研究生学费与资助体系中的公平问题——兼论研究生教育的适度规模[J].复旦教育论坛,2011,(4)

[8]袁文华,w丹.高校贫困生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09,(8).

[9]樊明成.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城乡差异[J].教育科学,2010,(1).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演讲稿 篇5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演讲稿范文1

大家好!

诚实,即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文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它如隽永的长河奔腾至今,内涵却从未有过改变,九州华夏,因它而灿烂。

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的晋商,留下了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靠的是什么?就是“诚信”二字。他们以关公的“义”来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凝聚同仁;以关公的“信”来摒弃欺诈、伪劣等行为,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主。以讲信誉著称的晋商比比皆是,他们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商谚,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秤平,斗满,尺满足”等等。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永恒不变;诚信是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有一种诚信忠于朋友,“宝剑脱相赠,平生一片心”;有一种诚信,忠于顾客,“无诚信,无以立商海”;有一种诚信忠于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定?

有人说意志是灵魂的载体,那么诚信便是灵魂的重量,我们的一生不正是为这重量而奋斗而完善自我吗?可这重量意味着什么?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曾向父母许下孝的承诺,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这是个多么纯洁而伟大的诺言!可苦学路上,有多少人在面临挫折时还记得这个承诺?诚信,即使是平日里一个小小的约定,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坚强面对一切,无论荣耀,无论挫败。

时间会过去,记忆会过去,但高尚的品质却是一生相随的。用诚信面对人生,任何事都会显得自然,沉稳。

让我们插上诚信的翅膀,自由飞翔,飞过广袤蓝天,飞过沧山泱水,飞过人生绵延的河流与险峻的山峦,飞到乌云散尽,飞到阳光普照!

谢谢大家!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演讲稿范文2

诚信是什么

诚信就是诚实,信用.始终用善感的心灵去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们需要诚信,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美丽的,因为它给世界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诚信是微小的,它只需要占据心灵中一个很小的角落,就温暖了人们整个人生;诚信是脆弱的,只要一场暴雨,就足可使它香消玉殒.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让我们为之担忧的事情,因为他们失去了诚信,甚至为我们人类带来灾难.纳米技术,克隆基因,导弹防御……这些人类引以为豪的高科技结晶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又危害着我们人类,因为某些人心中的信念变了质,变造福于人类于狭义的民族甚至个人.每个人都会面对利益的诱惑,在这个时候,有些人迫不及待地牟取蝇头小利,而有些人却把眼光放得非常长远,追求未来更大的发展掌上电脑等近10个品牌在的总代理在一家公司就职,踏实勤奋的他深受公司董事长的信任,年纪轻轻就被委以副总的重任,手上掌管着几千万元的资金和上千万元的货物.当时,公司刚成立不久,规模不大,管理上漏洞很多,“只要稍微动动手脚,几百万就有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兢兢业业地工作,除了期望自己的工资和奖金会更高之外,根本没有别的杂念,把公司上上下下管理得毫无纰漏.如今的已经是这个市场的大赢家.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讲规则的时代,诚信无疑是这个社会游戏的基本规则.新的商场流行一句话:“信用破产,你就什么都破产了.”

古人云:诚信于君为忠,诚信于父为孝,诚信于友为义,诚信于民为仁,诚信于交为智.诚信渗透到各个方面,面对历史和社会,人们对诚信的选择有多大的保留啊.道德教育远离历史社会,让人们的选择是多么苍白无力啊.对于诚信,社会上有太多的争议,我认为不是不要诚信,而且诚信是中国社会的稀缺资源,犹如万古沙漠,早该绿化了.问题是在一个有着几千年下信上不信,卑信尊不信,贱信贵不信历史传统的社会里,道学家式的空洞的诚信说教即使是没有愚民之嫌,也必然流于形式.真诚的诚信教育,就不应该把起点放在要不要诚信,而应该放在怎样建立诚信,使社会多点诚信.因此对于诚信的建立不仅是每一个家庭,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全人类的责任.诚信是最宝贵的美德,是我们取信于人的根本,没有比信任危机更可怕的了.信任危机是社会的毒素,是我们蔑视诚信所付出的代价,它无声无息却充满负面的能量,足以销蚀人的勇气和良善,更会使一个国家,民族丧失最后的团结精神.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演讲稿范文3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认真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号召,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力争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当今社会要求我们每一名大学生在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德。很久以前人们就提出了诚实守信的原则,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这都是一条相当重要的守则,我们知道,只有在诚实和守信的条件下,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公平,只有在诚实守信的氛围中,我们所做的一切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只有在诚实守信的约束中,我们整个社会才能够和平安定地发展下去。

在我们大学校园里也一直在提倡要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人,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等等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在以此为主题进行着,因为只有有了诚信,我们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有了诚信,人与人的相处才会公平有序;有了诚信,我们的生活才会朝着幸福、安定的方向发展。如今提出了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准则,这就向我们指明了我们应该学习的方向,要求我们要时时刻刻用诚实守信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因此,我们应当号召,做到诚实守信,维护一个和谐美满的校园环境。

长久以来艰苦奋斗是我们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现在也再一次提出了我们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口号,可见艰苦奋斗的确是一项成功的做人准则。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学生,我们面临着社会所带来得沉重的竞争压力和重重的吸引和诱惑,与此同时,艰苦奋斗也就成为了我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查看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竞争中学会迎难而上,学会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寻求生存发展的空间,抵制一切外来的不良诱惑,争做一名与时俱进的优秀青年,相信在不断的奋斗和积累中,我们会得到进步和取得成果,最终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不,在我们重庆大学的校训“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中不也提到了我们要做到忍耐艰难困苦,勤奋钻研学习吗?一直以来,学校都非常注重我们的全面发展,不忘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号召我们勤奋刻苦。在风雨操场,我们可以找到先辈们的足迹,李四光、马寅初、何鲁、冯简、柯召、吴宓、吴冠中等等,在那些烽火交加的年代他们仍然不忘勤奋学习,一致地与困难做斗争,在艰难中求生存。相信,在那么多前辈们的引导下,踏着他们的足迹我们会发展的更好。如今的重庆大学,校园里处处可以看到良好的学习气象,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树阴下同学们看书的背影,图书馆里同学们努力学习抛洒的汗水,都有力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刻苦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的风采,在前段时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了专家们一致的好评,相信我们的实力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蕴涵哲理的歌词向我们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谛,相信在党的号召下,在诚实守信和艰苦奋斗中,在“”思想和我们学校的校训的引导下,我们会成长成为一名有方向、有内涵、有层次、有时代的“四有”新时代大学生,我们的校园也将被建设成为具有新道德、新风尚、新氛围、新气象的“四新”校园文化的美丽校园!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演讲稿范文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同学们,骑车不小心撞到别人的车,车主不在,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面对?11月2日,大学附中17岁的学生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形。他没有溜走,而是选择在原地等待车主。因为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纸条”准备赔偿。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让车主十分感动。这件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引来无数人转发并赞扬,大家都表示,“诚信学生”的行为温暖人心。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人们普遍赞誉的一种美德。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动应当一致,诚信,是为人之本。诚实无欺,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说到做到。诚是诚实,诚心诚意;信是信用,遵守诺言。“正心诚意”、“人无信而不立”,这些儒家经典、悠悠古训在中华大地上源远流长。

不诚信也许可以欺骗一时,但长期下去,丑陋的面目定会露出来,而且从此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更是自欺欺人。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是社会的危险品,而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作为未来祖国的主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你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也可以没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因为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

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诚实守信的好品质。在日常学习中,有的人没做作业,就抄袭他人的,或者对老师撒谎,有人因为对学习不上心,但又怕考不好被家长和老师批评,就作弊。这样的行为怎么称得上是个诚实的中学生呢?古往今来,没有一个靠坑骗、欺诈消费者而成为誉满天下的商家,也没有一个靠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弄虚作假而成为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同样的道理,没有一个能通过考试作弊而成为学业优秀的学子。要做一名好学生必须先学会做人。而诚信乃为人之根本,事实上,人的成长中不可能没有弱点,也不可能不犯错误,然而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错误。我们惟有诚实、坦然的看待自己的弱点,才能对症下药,力求让自己更为完美。“诚信守纪”是为人做事的重要内涵,作为中学生,更要将“诚信守纪”看成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诚信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一朵鲜花,它把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和谐,更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诚实守信,去践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学们,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让我们手挽手,让诚信遍布学校的每个角落,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树优良学风,做诚信学子!让我们带着诚信,与诚信同行吧,当我们真正拥有诚信时,才能告诉自己:因为我诚信,所以我美丽:因为我美丽,所以我自豪!

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考试成功。谢谢大家!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演讲稿范文5

党的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搞好诚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诚信——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成才的必备素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大批倡导诚信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人民做着贡献。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从来都是重信守诺,是最讲“诚信”的民族。关于“诚信”问题,孔子曾讲“民无信不立”,孟子曾说“朋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

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中,“诚信”的核心是强调忠诚,主要包涵朋友的信义、爱人的忠贞、君臣的忠实等。孔子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士”,亦即君子,且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此。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之一就是有“信”和“守信”,他曾郑重地说:“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信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可见,作为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欲成君子不可“无信”。

诚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一种保证,诚信就是一诺千金,信用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指的是一个人的资信记录,是指一个人的负责任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反之,一个处处背离信用的人,如果经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定会失去周围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会抑郁、不得志,其人生必将黯淡无光。当代大学生应当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大学生诚信观现状及问题调查 篇6

今天,随着经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并已影响到了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和大学生学习生活。为此,围绕学习诚信和经济诚信两方面内容,笔者在2012年度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人才项目实施情况调查与改进措施研究”资助下,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次诚信观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调查问卷共2000份,有效问卷共收回1923份,有效回收率96%。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一定的诚信问题,大学生诚信观亟待进一步引导、规范。

大学生学习诚信价值观现状调查

在学校各类作业完成中的失信现象普遍 针对“平时作业”“论文撰写”“社会实践”三项内容进行的调查显示,对于平日的作业,超过33%的大学生会“自主完成”,有57%的受访大学生会“自己做一些,抄一些”,“基本上抄”的只有9%,“不作或全抄”的占1%;对于平日要完成的论文,“自主完成”的占了49%,有30%会“自己做一些,抄一些”,有13%选择“网上下载,拼接”,选择“找人代写”的也达到了8%;关于做实验或做社会调查方面,60%的大学生会“并尊重事实结论”,30%的受访学生会“象征性地做,然后编结论”,“网上内容东拼西凑”的有9%,“会完全抄袭”的占1%。

考试作弊现象 考试考核是检验大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考试问题上的表现,更能深刻地说明学生学习的诚信度。对于考试作弊,57%的人表示可以理解,但是自己不会作弊,17%的人坦承曾经偶尔作弊过,还有3%的人觉得必要时可能尝试作弊。23%的人自己不作弊,然而还是对于考试作弊持有宽容的态度,而表示必要时可能作弊的同学,则是考试的潜在作弊者。

在大学里,作业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在校大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如果考试和作业都无法诚信,那么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可想而知。在调查中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作弊被老师发现了,本人会感到非常羞愧,要承担很大的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是那么的严重,周围人都表示理解。换一句话说,对大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方法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成为一种风气,逐渐受到大家的宽容和理解时,这代表着大学生在诚信上走下坡路。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并没有较强的认识,也没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来修养。我们可以推断出大学生的诚信并没有普及到平时的生活当中,却表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大学生表现出较一种强烈的渴望心理,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好多大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心态;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诚信作为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强的契约意识,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就无法得到保障。说到底,诚信是如何对待他人、同时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他人的态度进行评价,更主要的是对自己进行评价,并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实际的操作情况来分析。

大学生经济诚信价值观现状调查

经济诚信是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诚实和守信情况。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以下这些现象。

助学贷款中的不诚信且比较纵容 对于部分学生虚报家庭情况获取国家助学贷款或资助的情况,有2%的大学生认为这是聪明行为;45%的大学生认为这个现象普遍存在;40%的大学生体谅这是少数人的无奈之举,不会举报;13%的大学生坚决抵制,并表示发现一定会举报。

信用卡或手机卡欠费诚信度调查 对于信用卡或手机卡欠费或透支到一定限额后弃之不用的情况,13%的人认为这是聪明行为,自己正在或者想这么做;57%的人认为这是普遍存在的行为;27%的人将之视为少数人的无奈行为;有5%的人会坚决反对这样的情况。

经济失信问题调查 乘车逃票、借钱不按期归还等传统的经济失信现象在当前情况下已经逐渐销声匿迹,有61%的大学生认为不存在这样的现象;31%的大学生认为这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无奈之举,只有8%的大学生受访者认为比较正常。

对于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学校应当建立经济诚信制度,把学生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学校制度监控范围,建立学生经济诚信档案,对于经济诚信行为予以奖励,加大经济失信的惩罚力度,引导学生做到经济诚信。为避免这类经济失信情况发生,巩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涵养效果,应当完善学校助学体系,维护其公平性和严肃性;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理财、消费,把经济失信杜绝在萌芽状态。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得知,尽管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但从现实来看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大学生诚信行为与诚信认知相脱节、大学生对于诚信问题还存在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等,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成为影响诚信度的重要因素。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心,普及道德自律 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才能产生和深化对他们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而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就必须引导学生注重参加诚信教育和法律道德,促进知、行、情的相互转化。从调查情况来看,许多责任感较强的大学生,中学时代都当过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干部,学校和教师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了比一般同学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在这种实践中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诚信的认识,而且强化了他们履行责任的意志行为,把当干部的荣誉感升华为责任感。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自觉履行诚信义务,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善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更进一步地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构建诚信校园 我们确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确定奖惩标准。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通过对学生责任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评价时要做到教师评、自己评、集体互评等相结合,做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接受责任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的负责任情况与学生评优、评先、奖贷学金、就业推荐等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责任评价机制的教育引导作用。例如,在校园里,要营造“负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校园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的作用,通过耳濡目染的宣传教育,影响和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提高。

创新诚信教育模式,做到因材施教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诚信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除了开设系统的诚信教育课程、编发诚信教育手册、开办各类讲座之外,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开展相应的诚信教育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中通过组织开展“诚信”特色日、诚信演讲、诚信语录等活动,启迪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内涵,真正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诚信观念,自觉地按照诚信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诚信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服务、劳动、调查、参观、宣传等活动中将诚信作为自己行为的准绳,做到知行统一,培养诚信品质。

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篇7

然而, 在看到我国科研领域所保持的优良科研传统的时候, 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 在科研领域内悄然浮现了不少问题。学术不端的行为不断滋长, 对我国高校科研诚信以及学风建设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阻碍, 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 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1 全面深入开展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战略意义

1.1 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是我国全面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可靠保障

在新时代新科技的浪潮下, 国际间的科技竞争日益加剧, 科技创新引领世界各国的战略发展, 各国特别是大国都在竭尽所能成为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领跑人, 科技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也随之日益密切。因此, 必需时刻牢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 即坚持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精神, 建设创新型国家, 实现我国从超级大国向超级强国的迈进。科研诚信建设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保障, 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 高校科研诚信的建设更是“三个代表”精神的直接体现, 它作为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各层体系和层面都有着体现。目前的科研诚信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如不解决, 将会极大的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积极性, 也会极大阻碍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2]。

1.2 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在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 科研工作者大多是受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之一, 他们良好的科研诚信, 能对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产生较强的示范作用。一直以来, 科研工作者以勤勉、踏实的作风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尊重。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更应自强自律, 在促进科技进步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1.3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是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现今世界, 科学研究愈来愈成为各国经济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研究常常意味着荣誉和利益。各高校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随之而来的, 科研诚信开始逐渐成为问题, 特别是一系列暴露出来的科研诚信问题令世界的科技界都哗然。缺少诚信保驾护航, 科学研究的秩序得不到保证, 必将会影响科研工作者的创造积极性, 科学事业也将无法顺利发展[2,3]。

2 当前高校科研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 科研活动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不断加深, 科技界对科技资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学术荣誉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的追求会引发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的道德冲突和行为失范[4]。科研诚信主要问题表现形式多样, 日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世界各国对科研诚信缺失导致的学术不端行为定义大致相同, 基本相同点均是基于科研人员“主观、刻意”的行为。当前我国高校科研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剽窃和抄袭, 科研工作者以各种非法手段, 将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并予以发表或转化为经济利益。二是篡改, 在科研准备实施及整理阶段, 改变、删减部分数据, 使得报告或成果不能准确体现研究全过程。三是文章一稿多投。四是学术裙带关系和专家挂名, 主要表现为科研界学术关系不纯净, 部分科研工作者利用某些著名专家、领导干部的名气或领导身份, 将其在自己的科研成果或文章上署名为共同作者, 以期达到发表或申请成功的目的。五是造假, 为达到实验预期效果, 人为编纂实验结果, 生成人为报告和记录。六是科研项目多次重复申请或项目造假。

3 高校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科技资源配置和管理相对落后

科技创新对科技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 科技成果的竞争也随之演变为科技资源的竞争。目前, 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主要是计划配置, 科研投入主要依靠政府, 这就为利用权钱交易获得科研资源的做法提供了契机, 使得科技资源很难按照既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平等分配。

高校科研管理尤其是在项目及其成果评审环节的信息不对称, 也是导致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上级科研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科研评审目前往往只停留在对纸制或电子申报材料的审核和评估上, 常常无法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行考证, 因此专家只能就材料打分。加上社会分工的细化, 科学研究更趋于专业化, 专家对材料研究的前沿性、可行性、创新性常常不能充分把握, 因此也无法做出完全公正的判断。这样的管理漏洞容易让部分人蒙混过关, 继而引发学术诚信问题。

3.2 科研评价监督机制存在缺陷

教师的科研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高校制定的科研评价机制的影响。一个完善的科研评价机制往往会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探索性的科研实验, 而一个落后的科研评价机制常常会导致科研工作者只看到短期收益。近年来, 高校科研项目的数量及等级逐渐演变为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因此, 各个高校为了占据有利排名及资金支持, 科研激励政策层出不穷。与此同时, 高校一般也会出台相应的科研评价体制。很多高校的科研人员于是纷纷舍弃耗时长或者不能取得直接收益的项目, 甚至有的科研人员为了利益和荣誉, 违背科研诚信申请科研项目或者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高校科研诚信的实现需要依靠科研人员的科研道德水平, 与此同时, 更要依靠高校和社会对科研诚信的监督机制。目前, 高校科研诚信的监督机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制度的约束, 二是技术水平的监控, 三是组织机构的监督。我国已经在国家层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也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但从目前情况看, 我国高校自身的科研诚信监督机制并不完善, 一旦发生科研腐败的事件, 高校往往不能寻找到法律法规的依据, 最终多是不了了之。

3.3 科研诚信基本训练缺失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要求科学研究人员在工作中遵守“求实、求真、求新”的原则, 杜绝故意采取欺骗、篡改、剽窃等手段来谋取利益的行为。目前, 科研人员在申请项目经费、发表学术论文、赢得就业机会、工资福利待遇、岗位职务升迁、同行同事竞争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 这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诱因。然而, 许多科学研究人员甚至有些著名学者, 对于科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基本训练不够。在很多情况下, 并不是研究人员故意触犯学术道德规范, 导致科研学术不端行为, 而是缺乏基本训练和常识。比如, 有研究人员会不按实际情况修改或销毁实验记录。

4 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科学研究是求真的事业。推进和加强高校的科研诚信建设,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教育引导、监督约束与制度规范相结合, 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制度, 既要重视科研人员思想认识的提高, 又要重视监管和惩治的力度。

4.1 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各级科协在科研诚信教育和自律方面的作用

高校科研诚信问题屡屡发生,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规范教育, 导致一部分科研人员的诚信意识薄弱。因此, 加强教育引导, 提升科研人员的道德修养, 是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措施。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教育部门和各级科协在此过程应发挥重要作用。

对教育部门而言, 要将科研诚信纳入高等院校课程体系。学生是未来科学研究工作的主力军, 高校应从本科生入学开始, 将科研诚信列为必修课, 倡导科研诚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研诚信建设纳入常规工作, 定期开展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培训, 让科研诚信理念植根于科研工作者脑海中, 体现在具体的科学研究实践工作中。

对各级科协而言, 各级科学研究协会要设立专门机构, 负责管理和推进科研诚信道德建设和推广工作。组织由高校、管理部门、协会带头人等组成的专家学术道德教育活动巡讲团, 定期到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网络、问卷、走访、研讨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科研诚信调查活动, 准确掌握高校科研道德与诚信现状, 围绕科技工作者中出现的剽窃、抄袭等突出的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形成专题调查研究报告, 供科技项目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决策时参考。要发挥科协组织广泛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突出优势, 营造良好的科研诚信氛围。在各种活动中进一步突出科研诚信主题, 利用各种活动广泛宣传《科研学术道德规范》, 教育和引导科技工作者遵守学术规范, 坚守学术诚信, 完善学术人格, 维护学术尊严。

4.2 充分发挥各级项目主管部门在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199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建立监督委员会, 在基金委党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依靠科学家群体开展诚信教育、评审过程监督和处理不端行为等方面工作, 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立项评审、中期检查、项目结题、经费使用等环节中都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防止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 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试行) 》, 全面推动科技界科研诚信建设, 为在科技工作者中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风尚提供了指引, 为高校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 在各级各类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评审及管理工作中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 对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加强高校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要充分各级项目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导向作用, 在项目立项评审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营造平等竞争、实事求是的学术氛围, 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形成正确的科研项目管理价值取向。另一方面, 各级项目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项目评审相关制度, 严格落实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相关规定, 加强项目研究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坚决查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

4.3充分发挥科研评价和制度监督在高校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 全国性及各高校的科研诚信评价体系尚不健全, 全面、开放、协调的评价机制亟待建立。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需加快改革, 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的有效评价和管理机制。一方面, 要完善科研工作的系统评价机制。除经济效益外, 要将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评价系统, 要摒弃以往重论文不重成果、重数量不重质量等弊端,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在学科分类的基础上, 量身打造科学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机制。如条件允许, 可聘请国内及国外专家、科研成果的最终使用者共同参与评价。二是要突出科研评价的创新导向作用。科研评价的指标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导向, 评价指标在很大的程度上引导着科研人员努力的方向。评价内容应适当平衡短期长期、直接间接等科研价值的体现。国家和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特点及其经费需要, 以科研评价的创新性为重要导向, 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 优化投入结构。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也要秉持诚信的原则, 规范管理, 提高效益。

高校的科研诚信不仅要依靠高校科研工作者的自觉自律, 更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有力的监督和管理。近年来, 我国逐渐加强政府对科研诚信缺失行为的惩处力度, 新颁布实施的《知识产权法》、《专利法》以及《著作权法》等一批法律法规都明文规定针对科研诚信的相关条款。部分高校成立了加强诚信建设的专门机构, 但是, 很多规章和要求没有完全落到实处。高等院校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制定符合校本实际的一套监督管理机制。相关管理部门对于包庇、维护科研人员诚信问题的高等院校和相关人员, 应严肃追究责任, 严格落实科研诚信相关法律法规, 坚决杜绝科研学术不端行为。

摘要:科研诚信建设关乎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全面发展, 是保障高校科研繁荣、教学长足进步的一项重要前提, 也是我国全面转型, 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保障。科学研究作为高校内涵发展重要标志, 其发展对加快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研诚信则是一切科学研究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因此, 深入研究科研诚信缺失的根源, 探索适合国情以及各高校特点的科研诚信保障机制, 对进一步减少科研不端行为, 维护学术的尊严和价值, 营造纯净和健康的高校学术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科研诚信,现状,反思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08 (05) :04 (A1)

[2]刘延东.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 2010-04-09 (002)

[3]刘延东.加强科研诚信学风建设促进科学事业健康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 2010 (4) :34-36

[4]曹南燕.大学科研中的诚信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5-9

高校大学生诚信现状论文 篇8

一、我国高校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样离不开诚实守信, 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学生不诚信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上存在着课堂学习失信问题以及考核失信问题。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风不正, 学习失信。主要表现有上课旷课、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甚至有的同学不想上课, 找人替课。在考核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学术抄袭现象严重。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 生活散漫, 自制力较差, 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 便想通过夹带纸条, 雇佣抢手等作弊行为获得高分。学术抄袭现象也有走向公开化和职业化的趋势。还有就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部分大学生不是靠努力和实力去争取学校的相关职位, 而是通过请客送礼, 拉关系走后门的方式。在高校评奖评优上以及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弄虚作假。

2.在经济生活中, 大学生群体信用意识缺乏。这主要表现在学校经济行为诚信缺失和社会经济行为诚信缺失两个方面。在学校经济行为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助学贷款问题上。国家推行助学贷款制度的初衷是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但在现实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少数大学生夸大家庭困难程度, 甚至开具虚假贫困证明, 通过不正当手段拉选票等不诚信行为获得国家助学金;还有一些获得资助的大学生不合理分配使用助学贷款, 甚至毕业不能偿付贷款。

对于作为社会公民的大学生存在的诚信缺失行为, 不能漠然置之。因为, 这些行为和现象, 影响着当今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也影响着高校的形象。对于大学生不诚信的现状, 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偏激地全面否定大学生群体, 而要明白诚实守信、优秀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要客观地观察和分析当今大学生的诚信面貌, 应该正视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 要加强自身诚信修养;广大教师也应正确分析原因, 加强诚信教育。不应该也没有权利一味地责怪大须生群体, 他们的诚信现状与社会预期的反差, 暴露了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和社会诚信环境的弱化。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外部社会环境不容乐观

任何一种事物的出现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 同样有它的内在必然性和外在的客观原因。由于大学生的三观还未成形, 社会阅历尚浅, 特别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以及他人行为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 学校教育不能与时俱进, 家庭教育乏力

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忽视甚至是无视了个体需要与个体价值, 忽视了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又大多采取了灌输和说教的传统方式, 不能把诚信理论和实践内容联系起来, 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够重视, 往往造成诚信教育知行脱节。在家庭教育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品德教育, 诚信教育又是品德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而很多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有些家长言行不一, 趋利避害, 不能身教示范, 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这些都影响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三) 学生自律意识不高, 道德修养水平有待提高

当代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 许多大学生缺乏理性思辨能力和分析选择问题的能力, 由于社会阅历不深, 缺乏对事物的全面理解和认知, 对社会中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 感到困惑, 有些人就放弃了诚信原则, 产生了大量的失信行为。同时, 由于涉世不深, 并不知道道德素养对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 对道德失范带来的后果没有形成足够多的认识。道德修养水平有待提高。

(四) 约束机制缺乏, 亟需建立

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 约束机制少。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在新的关系和环境中, 当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而新的维系手段尚未建立时, 诚信缺失现象便在各个领域不断出现。对于高校来说, 校纪校规是保障诚信的防线, 突破它的行为就应受到相应的惩罚。然而, 我国高校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诚信监督体系和诚信信息查询系统, 也没有诚信奖励制度, 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经济上的各种行为没有相应的评估标准。

三、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途径

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全方位的配合。

(一) 学校层面

1.让诚信教育走进课堂, 组织各类与诚信相关的主体活动。高校应通过设置有关诚信教育的选修课, 在价值观上积极引导学生以诚信为荣, 把诚信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引导。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需要多样化。, 不应仅仅局限在两课教学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抵制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等行为, 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要注意开展实践活动, 让大学生从理性上把握诚信与成功、失信与失败的关系, 从而给诚信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诚信档案, 将大学生诚信档案电子化、网络化。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档案, 这其中包括奖惩记录、缴费状况、贷款状况等, 特别是在校期间是否有作业抄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等行为。记录每一个学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这几年里的各种行为, 使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成为他们走向社会的通行证, 促使他们自觉地确立个人诚信目标, 努力增强个人诚信意识。诚信档案更要做到不仅在学校适用, 在社会中一样有效, 进而督促学生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将大学生的诚信与升学就业推荐相结合。把大学生诚信记录作为录取研究生、就业、择业的一个指标来衡量考核。将诚信档案电子化、网络化, 实现每一名学生的诚信情况能够在学校诚信教育网站中随时查询, 这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将起到约束和制约作用。

3.规范诚信教育奖惩机制。要想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单靠学校诚信教育还远远不够, 还应该把这种教育渗透到高校具体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学校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校规校纪, 用规范化的制度引导和管理学生。同时学校也要加强执行力度, 不能让制度变成一纸空文。学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并以此公平对待每个同学, 对失信的大学生加大惩戒力度, 提高他们不守信的成本, 与各类评奖、评优、入党、保研等活动联系在一起, 从而消除学生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诚信重要性的心理, 使他们自觉加强道德素养的学习, 努力养成优秀诚信品质。

(二) 社会层面

诚信品质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内化, 也要靠制度的约束。目前,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理想, 信息内容方面也不够完整, 征信系统也没有完全做到联网互动, 因此不能实现全部审查。对于拖欠贷款、信用卡欠费或拖欠学费等失信学生难以形成跟踪, 难以真正实施有效惩罚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 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体系, 形成制度的外在约束, 对于诚信品质和素养的提升非常有助益。

(三) 家庭层面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的第一因素, 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家庭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初环境, 对每个孩子的品德形成起着定势作用, 初塑性将影响人的一生。家庭环境的好坏, 给孩子的人格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 因此父母的诚信品质如何, 诚信教育意识如何都影响着子女的诚信品质。另外, 家长的榜样与示范是形成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基础。家庭要参与诚信情感的培养, 提升诚信认同。实施道德教育时, 要考虑到既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又兼顾道德行为背后情感意志的培养。

(四) 个人层面

大学生诚信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关键在于学生个人真正做到知行统一, 通过社会实践不断锤炼自我, 努力提升诚信品质。这就需要学生个人不断努力, 审视自我, 找到不足之处, 确定改进方向, 给自己制定诚信目标, 从小事做起, 提高自控能力,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加强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优良诚信品质, 推进我国高校诚信体系的建设,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和谐社会建构中凸显的重要实际问题。在分析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及分析诚信缺失现象及其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的框架, 并对大学生诚信提升进行对策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影晰.构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2]叶佳, 曾贤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35-37.

[3]周兆德.弘扬诚信文化, 构建大学生道德建设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 2003 (8) :12-15.

[4]马军党, 张秀玲.试论高等学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创新[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 (2) :142-145.

大学生诚信缺失之现状分析 篇9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之现状

1、日常生活中的诚信危机

国家在对大学招生并轨的同时, 实行缴费读书制度。可是有些大学生不讲信用, 故意拖欠学费。有的学生把家长给的学费用来投资, 更有甚者用来购买名牌衣服, 外出旅游, 请同学吃喝玩乐。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实行了助学贷款制度, 并且实行无担保制度。可是有些学生只顾贷款不还款, 更有甚者开假证明, 骗取国家助学贷款, 给其他困难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 有的学生借阅学校图书馆的书籍, 到期不还甚至占位己有;有的同学借老师、同学的钱物不还等等。

2、学习生活中的诚信危机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主要表现是考试作弊。近年来, 几乎每所高校都有大批学生因为考试作弊受到严厉惩罚, 甚至勒令退学。虽然学校不断重视考风, 严格的考试制度, 不仅有严格的考试纪律, 而且每次考试前都对监考老师的职责提出严格要求, 但是作弊现象却屡禁不止, 作弊手段和方法更是防不胜防。每年的四六级考试中, 都会有人“买答案”, 找枪手, 在一些学校中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些学生平时打游戏、逛街、看电影……, 到了交作业的时候, 拿来别人的作业, 很快就能“复制”一份;很多人平时不努力, 到了交论文的时候, 临时在网上拼凑一篇, 还声称其论文一两天就搞定等等。

3、就业签约中的诚信危机

随着高校每年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在求职简历上大做文章:虚报履历、涂改成绩单、伪造各种获奖证书和谎称是学生会或班级干部等。有的学生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 不少大学生签约是为了“以防万一”, 先抓住一个再说, 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 不管原来的合同是否到期, 就一走了之。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接收毕业生的既定计划, 还影响了人才市场的秩序, 而且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目前,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必然会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道德领域也不可避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分配方式、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化, 人们的利益也日益多元化、对立化, 这就容易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同时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使得市场主体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从而导致某些市场主体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而我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经济还不完善, 市场机制还不健全, 还没能建立起良好的诚信约束和失信惩戒制度, 造成了主体失信成本很低。从而经济生活中一些经营者制假售假, 商业欺诈, 偷税骗税;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人搞权钱交易、买官卖官、形象工程;文化生活中学术腐败、剽窃现象不断。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使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 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把不诚信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甚至是获取利益的一条途径。这种负面效应不断侵蚀大学生的心灵, 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2、学校教育的错位

首先,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从理论上来看, 我国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可是从实践中看, 由于不能突破高考体制和对老师的评价机制, 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 忽视了学生品德、人格等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正是这种只重智育而轻德育的教育, 为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埋下隐患。其次, 高校德育内容陈旧落后, 方式、方法单一不够科学。高校道德教育内容, 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需要, 内容过于陈旧空洞, 带有浓厚的政治化倾向, 缺乏时代性、人本性和前瞻性, 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教育方式、方法上,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灌输、说教为主, 情感培养少, 不是针对学生的性格、意志等心理情感因素而教育, 缺乏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最后, 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有效的诚信制约机制与相关规则, 除了考试作弊之外, 学生的不守信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惩戒, 出现问题往往无章可循, 敷衍了事。还有些学校管理松懈, 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听之任之, 有的甚至为了规避责任或减少麻烦而对学生的违约违规行为不管不问, 助长了学生不守诚信的不正之风。

3、家庭教育的不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 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父母大多数都有“望子望龙, 望女成凤”情结, 因此, 很多父母忽视了对孩子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矫正, 一切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中心, 只要成绩好, 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管不问。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 包办孩子的生活起居, 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的现象。对孩子偶尔的不规范行为, 没能及时制止和引导, 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在道德价值观上的不正确引导, 也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现实生活中, 很多父母认为做老实人吃亏, 是无能的表现, 而会作假的人却被看作脑子灵活, 会办事。因而, 有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自身就表现出不诚信的行为, 没能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4、大学生本身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享受良好的教育, 拥有优越的生活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艰苦奋斗不足, 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的倾向, 这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主观因素。他们的社会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 在家里过着优越的生活, 基本上没经历过艰难困苦, 缺乏对个人与社会、社会的光明与黑暗、责任与使命之间关系的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辩和分析选择能力, 使他们容易将观察了解到的一些社会消极现象当作社会的主流和本质, 从而误导他们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失去诚信观念, 甚至出现与社会道德规范相悖的行为。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由于这个时期的学生心智不成熟, 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这些业已形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往往存在一定的偏颇, 需要不断修正, 但是很多大学生却一再坚持其价值取向, 自以为是。实际上, 这种早期形成的道德观、价值观缺乏实践的检验, 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为大学生诚信缺失埋下隐患。

参考文献

[1]李承贵著:《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德转型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郭友寒:《大学生诚信教育刍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6年12月。

[3]龙静云:《以诚信进德立业》, 《道德与文明》, 2002年第2期。

[4]何国清:《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

[5]何霭:《大学生诚信状况与诚信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 2006年第6期。

大学生诚信现状与研究对策 篇10

1.1 学习生活中的不诚信表现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更多地表现在学习生活方面。在学习上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 平时不下功夫学习, 只想期末考试坐享其成。考试作弊现象在高校屡禁不止, 有的学生不但抄袭作业, 而且在撰写论文时经常抄袭剽窃;有的学生在考前签定诚信考试承诺书后, 也不惜铤而走险我行我素继续作弊, 而周围同学对这种行为也熟视无睹, 甚至表示可以理解, 有些大学生甚至做“枪手”帮人替考, 严重扰乱了考风考纪。

1.2 在学费缴纳和贷款偿还方面存在的不诚信问题

恶意欠费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学生欠费问题是困扰学校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的难题。贫困生数量的增加是其主要的原因,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并不困难的学生故意缓交甚至不交学费, 而把家长给他的学费用于自己的高档消费, 更有甚者还夸大自己的经济困难, 申请减免学杂费、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等。这些不诚信行为, 使高校在资助贫困生的问题上出现了真假难辨的尴尬局面。

1.3 人际交往诚信的缺失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对他人不信任, 缺乏安全感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部分同学没有把诚信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人际交往中有些学生答应别人的事情总是失信, 不遵守承诺, 有的同学甚至表现出经常说谎的极其恶劣的品行。很多大学生对恋爱呈现出非责任化, 对恋爱的态度不严肃, 缺少最基本的诚信。抱有游戏感情, 玩弄对方的心理, 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1.4 就业求职过程中存在的不诚信表现

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存在着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合同、就业协议书, 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时有发生。有些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 契约观念淡薄, 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后, 找到条件更好的单位后便不辞而别, 而且想方设法逃避违约责任。违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用人单位的用人计划的完成, 也给学校毕业生的整体信誉及今后的就业工作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产生, 主要是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家庭教育的不当及大学生本人的内因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

2.1 社会大环境的直接诱导和影响

近几年来, 由于转轨时期政府政策的不稳定和不连续, 使公众对政府政策和承诺的信任度下降, 使大学生形成一种错觉, 扰乱他们的价值取向, 很容易去效仿。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的错位,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人们生活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部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损公肥私, 见利忘义, 甚至以欺骗、造假等手段谋取私利;在人际交往方面也用利益来衡量, 急功近利, 社会责任感缺失。种种的不诚信现象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难免不受其影响。

2.2 高校教育的偏颇, 学校人文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智育, 忽视德育, 只把追求高升学率、及格率当作根本任务。在道德教育内容方面, 则重视不够, 办法不多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往往是作表面文章、流于形式, 不能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一些高校人文教育看似非常重视, 但存在着“说起来重要, 忙起来次要, 做起来不要”的现象, 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雷声大, 雨点小, 甚至存在简单化、片面化、表面化的趋势。这些现象表明, 我们在“诚信”等基础性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传统道德规范的教育重视不足。

2.3 家庭教育的局限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重智育轻德育。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应注重教授孩子正确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但是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却是大多数的家长偏重于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德育, 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格的塑造, 有些家长对孩子将来的人生目标要求根本就缺少了对做人标准的期待, 家长这种失重的期望必然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2.4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

由于受多元价值观和不同文化思潮的冲击, 一些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 价值取向扭曲, 个人主义膨胀, 诚信意识淡薄, 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一些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 组织纪律涣散, 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较为严重;个别学生沉溺于上网聊天、打游戏, 荒废学业, 考试作弊, 毕业后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校园中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见, 大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社会上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 这是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产生的一个内部原因。

3 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基本措施

3.1 努力改善社会诚信环境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 大学生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指出:“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 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 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 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 也不应当以单个人的力量为准绳, 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显而易见, 如果大学生生活在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中, 那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解决必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作为培育国家建设人才的高校, 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学生学习成绩都优秀, 但学生即便学习不优秀, 也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只要诚实正直, 他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当前, 电脑、外语、驾车是技能方面的通行证, 而从品德方面和其它综合方面看, 诚信才是一张真正的通行证, 学校必须充分重视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培养诚信品德, 养成自觉践行校规校纪的习惯。要通过建立规范、科学、可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违反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诚信教育问题。

3.3 家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父母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教育理念的缺失, 不关心对孩子“做人”方面的教育是导致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部分家长把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 未能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没有看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 更没有意识到“做人”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放松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 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 做诚信的表率。

3.4 大学生增强自身诚信教育意识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

0.引言

诚信是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在政治教育、经济交往以及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作为社会的栋梁和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备受关注。诚乃立身之本,信为处世之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学生必须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方能在工作交往中占得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但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教育制度缺失、个人自觉性低等诸多原因,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如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助学金贷款违约等现象频频发生。为此,必须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促使大学生诚实守信,以提高整体道德素质。

1.诚信及其重要性

诚者,天之道;信者,人之道。诚信是指做人真诚不虚伪,做事讲信誉守信用。尾生抱柱、曾子杀猪、华盛顿与樱桃树等经典故事都是在讲诚信,所以他们受到后人尊敬。前几年发生的染色馒头、三鹿三聚氰胺、肯德基苏丹红等事件在社会引起很大轰动,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诚信缺失的后果可见一斑。这两个例子是从商业角度来说的,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国无诚信,无以邦交,政治交往中不讲诚信,必将孤立;生活中不讲诚信则无法取得他人信任,如“狼来了”的故事;学习中抄袭他人则会降低教育水平。

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对自身、对教育、对社会都极为重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首先,讲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准则,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便讲诚信。可见,诚信有利于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是时代的发展需要;其次,教育不但育书,更要育人。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素质才会整体提升,而诚信作为根基,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诚信可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

2.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具体表现

2.1现状

首先,诚信教育没有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都将专业知识传授或专业技能培训作为教学重点,对诚信教育有所忽视。学生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基础道德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常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混为一谈,缺乏对诚信教育的深刻认识。

其次,诚信教育内容太过理论化,虽然灌输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提升起不到实际效果。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道德沦陷,然而教材内容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教育方法不当也是阻碍诚信教育进步的因素之一,如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缺少亲和力,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实践活动不足,致使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脱节。

此外,诚信教育考评机制滞后。诚信属于道德范围,需要在长期实践中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才能客观评价。而部分高校通过考核诚信相关知识来测试学生道德水平。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道德素质。

2.2具体表现

①在学术诚信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作业抄袭、论文剽窃和考试作弊几方面。大学作业较少,而且管制不严,许多同学对此不加重视,在做作业时往往是“借鉴”他人,甚至在某些学校会出现全班作业雷同的现象;对于教师发放的毕业论文题目,多数学生都缺少独立性,不亲自查阅资料研究,而是依靠网络资源。搜索一些相关论文,粘贴复制,各摘几段内容,拼凑成一篇论文。甚至有人直接剽窃他人成果;从大学生考试现状来看,期末考试、四级考试等考试中,夹带小抄替考的情况屡禁不止,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职业枪手、高科技作弊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某些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5%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没有什么,其中47%的大学生都有过作弊行为。

②在贷款诚信教育方面,对于国家助学贷款,贫困生在申请时需提供充足的资料和见证人。某些学生虚报家庭状况,开假证明,利用助学贷款供自己享乐。甚至部分学生在贷款后拖欠不还,毕业后隐瞒工作及单位的真实信息。如2010年某央行省分行调查显示,该省助学贷款中有3800多人都发生了还款违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

③在就业诚信教育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少学生的学历和求职简历存在造假现象,夸大自身能力,一旦到了工作岗位,却与实际不符。2013年某国有企业招聘了20名“高素质、高能力”的大学生,但在工作中很快就发现,其中17名都有明显的注水成分。另一方面表现在随意毁约,很多大学生找的工作并不对口,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对口的,或薪酬更高的单位,就不惜毁坏签订的协议而跳槽。

3.改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信用考评体系

首先应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将诚信内容融入其中,如立身成为本,处世信为基;精诚探真知,独创著文章;评奖要真实,考试应自警;诚实求助贷,守信要还清。同时采取奖惩制度,对讲诚信的学生颁发“三好学生”奖,对不讲诚信损害他人利益者则予以惩罚。

3.2 抓住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尤为突出,而其原因多为学校监督不严、学生自身素质较低。所以诚信教育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可在开学典礼上通过《大学生手册》普及诚信的意义,并找出反面案例给同学敲响警钟;为防止考试作弊,可在考场安置摄像头,记录学生答题的整个过程。或使用身份证鉴别仪,检验学生身份;禁止学生携带电子设备和无线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在布置毕业论文时,重视论文的新颖,若网络上没有相关资源,则可有效地避免剽窃行为。平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降低剽窃抄袭的可能性。指导教师需加大监督力度,利用专业测试软件测得学生的抄袭率,返回重修。完善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做好实际调查,确保在维护真正贫困生利益的同时,扫除国家政策实施中的障碍。

3.3 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诚信教育的价值,和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校园风气。此外,根据学生思想状况,组织学生深入工厂、企业,尤其是具有良好信誉的单位参观学习,令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使其在社会实践中亲自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进而指导自身行为,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4 将诚信内容纳入教育体系

如在思想政治课上增加诚信等相关内容,或开展专题讲座,普及诚信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诚信素质,有德之师才能更好地培育有德之人;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如在新生入学之际,签订《诚信承诺书》,用以约束学生行为,或在校园积极开展“诚信辩论”活动。

4.结束语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国家与外交往的重要准则,是各项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必须诚实守信。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必须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参考文献:

[1] 易红梅,陈玉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4(2):109-110

[2] 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23(9):154-155

大学生诚信危机现状及应对策略 篇12

1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现状

1.1 学术诚信缺失

由于受到近年来社会上某些轻学习重名利思想的影响,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平时不用功, 到要交作业时, 借其他同学的作业完全“拷贝”过来就算完事;还有些学生连社会调查报告、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都到网上找现成的;更有甚者, 就连毕业论文也要采取移花接木、东拼西凑的方法完成。

1.2 考试诚信缺失

近几年, 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小到平时的课程考试, 大到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研究生入学考试, 都存在舞弊现象。一般来说, 考试作弊者多是基础差、学习不努力、复习不充分的学生。但近几年来, 一些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也加入了考试作弊的行列, 在校园里产生了极坏影响。

1.3 恶意拖欠学费

大部分学生的确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交不起学费, 但也有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能力缴纳学费, 而是他们从家长手里拿到学费后, 因贪图享受将学费挥霍一空, 为了掩盖自己的恶劣行径, 谎称自己家庭经济困难, 去骗取国家和政府给予的各项困难补助, 导致大学生拖欠学费现象十分严重。

1.4 骗逃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无担保的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 它是建立在大学生诚信基础之上的。但部分大学生的信用却难以经受住考验。有的学生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伪造假的经济困难证明材料, 骗取国家助学贷款;有的学生给银行和学校留下假的联系方式, 导致学生毕业后助学贷款无处追讨。

1.5 制作虚假简历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大学毕业生人数也逐年递增, 这给严峻的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负担。面对用人单位的苛刻挑选, 部分大学生投机取巧, 不讲诚信, 通过制作虚假简历、伪造各种证书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 也使自身的诚信形象毁于一旦。

1.6 违约现象严重

当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任意撕毁合同, 不履行合同规定的行为比比皆是:有的学生手中已经签好了一份就业协议, 可是遇到更好的就撕毁旧的, 签约新的;有的学生同时与多家单位签约, 将学校名誉弃之不顾, 将用人单位的利益抛在脑后。

2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根源

2.1 社会环境因素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之所以出现危机,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首先, 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不讲诚信的风气必然影响到大学生。其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经济生活中失信现象屡见不鲜:偷税漏税、假冒伪劣, 坑蒙拐骗。部分大学生正是受到了这种行为失范的错误影响, 出现了严重的失信行为。

2.2 学校环境因素

首先, 长期以来, 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都是强调应试教育, 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 诚信教育也相对弱化。其次, 对学生德育行为的考核标准不够完善。一些高校忽视学生品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于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没有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同时学校对于不诚信行为缺乏能够起到警醒作用的管理和惩戒措施。另外, 部分教育者本身的言行缺少诚信方面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2.3 家庭环境因素

目前大多数家长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孩子的智育培养中, 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此外, 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直接对孩子的言行造成负面影响。一些家长当着孩子的面, 讲一些不诚信的话, 做一些不诚信的事, 让孩子逐渐形成不正确的观念。

3 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应对策略

3.1 优化社会诚信环境

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着力打造诚信的经济环境, 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面对人民群众, 要做到实事求是, 有一说一, 杜绝言行不一、朝令夕改等信口开河的现象。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也要依靠法制的约束。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尽快完善信用制度的立法工作。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使失信者不仅承担诚信缺失的道德责任, 还应当使其承担法律责任, 甚至秧及未来更大的利益, 提高其失信成本, 信用才不会被轻视。

3.2 开展校园内大学生诚信教育

3.2.1 拓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容要完整、系统和有针对性, 应及时增添“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内容, 使大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个体的道德需求, 更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在诚信教育途径上, 首先要以课堂为阵地, 将诚信教育渗透到课堂上, 寓诚信人物、典型事例于教学之中,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 要利用一切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载体来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的德育活动, 通过校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广泛宣传, 努力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 公平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

3.2.2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诚信奖惩机制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诚信档案的建设要遵循保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主要涵盖如下内容: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奖惩等情况。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就是为了鼓励诚信优秀者进一步守信, 而失信者在受到惩罚后逐渐学会守信。首先, 建立明确详细的失信惩罚制度, 并做到严格执行, 严惩不贷, 让失信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和损失, 使他们认识到失去诚信就等于自毁形象, 难以立足。其次, 要建立校园诚信激励机制。例如:对于诚信等级高的大学生, 在奖学金评定、就业推荐、入党等方面应优先考虑, 相对侧重, 尽可能为其搭建展现自我, 拓展自我的平台, 使诚信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3.2.3 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体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加强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建设主题教育网站,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上的信息, 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阵地, 积极倡导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学校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搭建互动平台, 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 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言论和思想, 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监督, 使他们明辨是非, 分清真伪。

3.3 净化家庭诚信教育环境

3.3.1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

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较为功利, 他们忽视对孩子日常行为的教育与管理, 而更看重孩子的成绩。家长应跳出重智育轻德育的怪圈, 正确认识“做人”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国爱民、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对孩子诚信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3.2 家长要率先垂范,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 无论家长对孩子有什么样的要求和期盼, 都应自己先做到才行。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诚信的行为和想法时, 一定先要检讨自己是否在生活的细节中存在同样错误的想法和举动, 只有这样, 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3.3.3 家长要重视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上一篇:支架液压系统下一篇:管理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