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共9篇)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篇1
当代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探究当代大学生自身健康状况,并给予大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们的生活,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再加上生活富裕后饮食质量提高,人群逐渐肥胖化,这两方面共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下、身体素质下降。对此,我做了当代大学生自身健康状况的报告,现就对此结果做一下分析报告。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及原因
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等内涵看.大学生健康理念确立、疾病预防、饮食起居、学习行为等习惯还存在许多欠缺。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缺乏体育锻炼,近视眼增多、三餐饮食无规律、不懂营养科学、睡眠质量难以保证。大学生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颈椎病、肩周炎等患者增加.不少大学生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对大学环境适应自我评价与认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存在矛盾和迷惘,面对繁重的学业考研就业、寻求独立和条件不足.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对友谊的渴求不能满足.家庭贫困学生的矛盾压力.导致许多大学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精神萎靡甚、至忧郁、厌世。
本调查主要针对大学生睡眠、饮食、运动三方面做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以下几方面:
1. 睡眠方面:大部分学生会在11—12点之间睡觉,还有一部分人1点或以后睡觉,睡眠时间多为6—8小时。
2. 饮食方面:在一日三餐方面,除了极少数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外,三餐偶尔有间断与三餐很有规律的`学生约各半。约一半学生仅仅偶尔会有所顾忌而不吃,仅约1/8的学生吃得很少,由此可看出垃圾食品是降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运动方面:被调查的学生中,约四分之一的学生平均每天仅锻炼30分钟左右,这与大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还有一定差距。
在调查大学生生病情况方面,约一半学生很少生病,但也有很多的学生是冷空气一来就生病。尽管如此,却仍有大部分的学生健康防护意识很一般。 健康防护意识低下,又进一步使得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降低。
大量的事实表明,不少大学生对健康的意识不强,在不少方面有偏离健康轨道的表现,因此,有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
结论与建议
第一,开设健康教育课。开设健康教育课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对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益。可以安排高素质的医生担任健康教育课的任课老师,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卫生保健及性保健知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在大学生健康体检、就诊、治疗过程中,针对个体疾病的具体特点,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使他们获得防病治病知识。 第三,开设健康教育门诊与心理咨询门诊。校医院开设健康教育门诊与心理咨询门诊是高校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健康教育门诊,不仅可对有疾患的大学生提供康复指导,还可满足他们对卫生保健知识的特殊需求。通过心理医生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进行及时转介和危机干预,达到减轻心理负荷,化解不良情绪,纠正行为偏差,避免挫折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从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第四,利用校内媒体进行卫生知识宣传。利用广播、校报、广告橱窗、板报等宣传载体,开辟卫生保健栏目,图文并茂地宣传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身心素质。
第五,利用校园网建立大学生保健网站。互联网信息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隐秘性,信息承载量大,教育覆盖面广等特点。网络打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时空障碍,带来了全新的人际互动关系,使人们不必再为诸如性心理问题、情感隐私问题而难为情。高校医院应联合学校诸部门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信息传播工具,聊天室、电子信箱、QQ、MSN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董燕. 大学生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的创新运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胡隆成. 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思考[J]. 体育学刊
3】王志英.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 竞争越来越激烈, 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知识爆炸, 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 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 在高职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 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 十分敏感。而且,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 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 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 增进身心健康, 以积极正常的心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 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就成为全社会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著名心理学家赫胥黎曾说, “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连年的战争, 而是千万的人们生活着然后死去, 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他们自身的未开发的巨大潜力。”这段话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全国招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 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是由于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西部, 是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 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 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 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 教学的局限, 家庭教育的弱化, 许多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 影响着其健康发展。对湘西自治州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 对高职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切实关注每一位高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问题的研究方法
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的心理上的问题, 我们特利用设置问卷、走访调查召开在校高职大学生座谈会、找一些在校高职生个别谈话等方法, 开展一系列调查。在问卷调查中, 我们对其心理的各个方面精心设问, 其中包含了当代一些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事业观、婚恋观、金钱观等。本次调查走访了涉及在校高职生近300名, 收到有效问卷280多份, 通过分析, 得出了当前时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状况。
三、在校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状况及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 多数学生心理是健康的, 他们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求知欲强, 学习效率高;有较强的情绪反映, 自信乐观, 对生活充满信心;有较强的情绪反映, 自信乐观, 对生活充满信心;有较强的意志力, 积极进取, 人格较为完整统一, 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认知能力强, 社会适应性良好。但是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在校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有近30%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中等以上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在:
(1) 在学习上, 目的不明确, 自我意识不清, 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对未知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 对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固有规律有强烈的欲望和冲动, 对于探知事物的内涵和发展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独特的思路, 勇于面对风险和挑战,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执著追求等等是新世纪高职在校大学生的主流, 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得过且过, 不想学的约占5%;不想学, 但是又不得不学因此混毕业的约占6%。成绩考差了, 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而是归结为老师和环境等的影响, 相当部分学习观念不清, 主要精力不花在学习上, 只求考试过关……大部分学生表现出: (1) 自我意识不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自我评价, 表现为自我中心、自卑及自负。 (2) 缺乏目标意识和学习动力。不少学生的求学动机主要立足于个人的发展, 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比例较高。 (3) 缺乏有效的学习技能。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 (4) 情绪健康水平不高。少数学生情绪不太稳定, 缺乏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普遍。
(2) 部分学生的“三观”模糊。大部分在校高职大学生均有远大的理想, 对未来充满信心, 雄心勃勃, 都觉得, 在校期间, 好好锻炼本领, 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 但也有少部分在校高职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模糊, 得过且过, 不知道自己活着对社会有什么意义, 只求索取, 不求付出……
(3) “网络化”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巨大。如今, 网络已深入了现阶段的生活、学习中, 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们的空余时间多数已用于上网, 而且其上网已逐步取代了以前跳舞、看电影、录像等娱乐方式。在调查中, 我们发现, 大部分在校高职大学生上网是为了及时看看新闻, 了解一些国内外大事、动态, 关注学术前沿, 上网校, 网上购物, 网上通信等。但不得不提出的是, 同时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学生上网是为了打游戏、聊天、搞“网恋”, 他们认为在虚拟世界中, 更能倾诉心事, 便于沟通。因此“网恋”成了一种时尚, 在调查问卷中10%的学生曾经有网恋的经历, 更有甚者在网上结交的恋人多达60余人。除此之外, 黄色网站的泛滥,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 高职大学生的婚恋观有待矫正。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多数在校高职大学生婚恋观是正确的, 心理问题较少, 但也有一部分高职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正常, 如:一些大学男生的“半月谈”, 大学女生的“每周一歌 (哥) ”;还有“不求天长地久, 只求曾经拥有”;更有甚者, 昨天还山盟海誓, 今天却潇洒拜拜等;可以爱得死去活来, 但不一定要有婚姻……以上现象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 西方文化的影响, 一些在校高职大学生的婚恋观有待矫正。
通过分析讨论, 我们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 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造成在校高职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在调查中, 反映出高职大学生们本以为自己千辛万苦考上的大学, 应是春光灿烂, 形势一片大好, 但进入高职学院后, 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大学与自己的理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对前途感到难以捉摸, 产生情绪的消极、焦虑、压抑。
(2) 价值取向的偏离, 加剧了心理冲突。高职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加, 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带进了大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主义, 导致了价值取向的偏离。在求学动机上表现为过多考虑个人前途问题, 很少思考社会的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自己考虑的多, 顾及他人的少;在行动上表现为于己有利的事多干, 于己无益的事少做, 甚至不做等等。个人主义倾向严重, 集体观念淡漠, 一旦个人奋斗达不到预期结果, 极易心理失衡, 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3) 自我评价与实际能力的反差, 强化了学生的心理问题。“眼高手低”是相当一部分当代在校高职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就业形势把高职生推向市场, 许多在校高职生缺乏心理上的准备和必要的应变能力, 便深感前途莫测, 或一味责怪社会环境不利而不能自拔, 等等。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强化了业已存在的心理问题, 甚至有学生出现较明显的心理疾病。
(4) 缺乏心理发展及保健知识, 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一般较顺利, 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体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极易产生受挫心理, 造成情绪波动。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常识, 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不能及时消除情绪上的不安定因素, 长期积累, 心理问题也就日益严重。
(5) 在校高职大学生往往缺乏坚定的信仰, 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实质内涵知之甚少, 缺乏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受市场价值观的冲击, 不少高职生的入党动机已不那么纯正了。
(6) 高职大学生正处婚恋观定型的十字路口。西方开放性文化观对高职生的影响很大。同时, 许多娱乐媒体的错误导向, 使高职生的婚恋观的确定上, 缺乏理性, 跟着感觉走, 很容易误入歧途。
(7) 网络的日益普及, 使其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也成为当前的焦点。高职大学生在享受这个现代化武器带来的便捷同时, 也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不良信息的冲击, 生性好奇的高职生很难避免其负面影响。
总之, 在校高职大学生具有许多的特点, 大部分心理是积极的, 健康向上的, 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只要我们加强引导, 积极探索育人环境, 探究优秀人才成长的规律, 构建人才培养的模式, 就能把在校高职大学生塑造为人格高尚、创新能力强, 基础扎实素质优异的人才, 引导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好务。
参考文献
[1]陈西兰, 戴亚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思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2]陈西玲.高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3]李学彤.天津电大开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天津电大学报, 2005 (1) .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篇3
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女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性更为明显,再加上社会、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她们更易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就教育者来说,多数中学教师往往对女中学生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她们心理上的种种困扰认识不足,导致教育不力。鉴于此,我们对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探讨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特点及类型,以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她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开放性的问题为主,设计了“知心大姐姐信箱”:“假如我是你的知心大姐姐,你会向知心大姐姐提出哪些问题呢?你有哪些悄悄话向我诉说呢?”以如皋市部分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的初中和高中女学生为样本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68份,其中初中女生343人,高中女生325人。
三、调查结果
面对“知心大姐姐信箱”,大多数女生都认真而诚恳地说出了困扰她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她们提出的各种困扰、担忧甚至秘密,共计为1033个。经过归纳处理,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她们不同程度地受如下六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的困扰。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表明,女中学生提出的1033个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为396个,占39.3%,是影响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随年龄增长、年级增高,人际关系困扰呈上升趋势(初中时占37.1%,高中时占43.2%);早恋问题为294个,占28.5%,是影响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第二位因素,随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早恋的困扰在逐渐下降(初中占29.1%,到高中则下降为25.8%);影响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三位因素是学习问题,194个,占21.2%,学习问题随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呈下降趋势(初中占22.4%,到高时只占16.4%)。这三类问题是目前女中学生中最为严重的心理困扰,约占总问题的90%。其它还有社会适应问题,占4.7%,性别及爱美问题,占3.5%,人生观问题,占3.6%。这些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女中学生。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困扰女中学生心理的这六类问题的具体情况,对每一类问题进行了分类统计,从中可以发现在每一类问题中,是哪些具体因素在影响着女中学生。
1.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女中学生的首要问题
女中学生涉及的人际关系是同学关系、父母关系和教师关系,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在女中学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问题,占53.2%。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有的女生写到:我知道顶撞父母是不对的,但他们不理解我,不懂我的心……我很少真正开心过。
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是女中学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占30.5%。从她们的回答中发现,女中学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
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早恋问题是困扰女中学生的普遍问题
早恋问题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我们把目前困扰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分为“想涉足型”和“已涉足型”两类。具体困扰她们的原因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知,女中学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遇到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学习。正如她们所描述的:“我们喜欢和男生玩耍……和男生在一起就是和女生不一样,有朦胧异样的感觉……”
3.学习问题是困扰女中学生的第三大问题
从表4我们可知道,女中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占73.1%。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学习无兴趣和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是引起女中学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占24.7%。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较小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可了解到,在人际关系、早恋、社会适应及性别和爱美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女中学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更易产生心理冲突。因此,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尤其要正确认识女中学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四、教育对策
1.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要消除女中学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要改变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女中学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大多数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有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高得多。女中学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或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女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
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女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女中学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方法、技巧。如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三动”,即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2.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女中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女中学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挫折,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女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女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她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女中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她们不能正确处理与父母、教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处于青春期的女中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她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她们产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她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
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女中学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不要“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利、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女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她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她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父母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她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尊重她们的意见,鼓励她们参与家庭事务。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她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
4.重视早恋和性教育,引导情感健康发展
早恋问题是目前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对女中学生影响更大,常常干扰她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女中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男女生情感,产生早恋。在生理上,女中学生的第二性征形成,其性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上结束了性疏远期,进入异性向往期,她们对性和异性的了解欲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退化所致。近几年来各种大众传媒中对性的描写和宣扬,强烈地刺激着女中学生的性意识,然而大多数教师或家长对早恋问题采用粗暴干涉的手段,这严重地刺伤了她们的情感和自尊心。一些研究指出,中学生的早恋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认真对待。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报告 篇4
制作单位: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小组成员:崔玉飞,高煦正,卫岳,王毅,罗茂林,雷鑫
案例一:人格分裂
名词解释:人格分裂症,是人格障碍的一种,是指性格的多重性,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重人格。人格分裂在学名上称为“解离症”,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里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的整体性。此类患者敏感多疑,又极易产生羞愧感和耻辱感。
案例分析:早年生活经历与成年期诊断人格障碍的间隔时间很长,这给有关研究带来了困难。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建立的有关理论都是基于成年阶段的回顾性叙述或基于精神分析的解释。一种公认的良好的操作方式是对童年经历进行评估,并用常识判断是否有任何童年经历可能导致了异常人格的形成。例如,反复遭到双亲强硬拒绝可以解释病人自尊的缺乏。
不存在的哥哥
很多心理障碍患者都是在小的时候受过各式个样的心理创伤,有的创伤的成因是在成人看来视乎不算什么,根本不是个事儿。多数时候,在孩子的眼中,周围的环境,成人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被放大了,有些甚至是扭曲的,有些人因此得到了常人得不到的能力——即使那不是他们希望的。
小军是某大学的学生,是个五大三粗的男同学,又高又壮,五官长得还挺楞。但是说话却是细声软语的,行为举止很女性化。他杀死了自己的女友,却说是他哥哥杀死的,而且他说他对他很好然后他最喜欢哥哥讲《三只小猪》的故事。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哥哥,而且他性格孤僻也没有任何玩好的年长的朋友,然而在心理医生的催眠下,整个被催眠的过程中他都是在反复讲《三只小猪》的故事,不接受任何提问,自己一边讲一边笑。这时他的声音和动作也不再女性化,而是完全符合他身体相貌感觉的一个男人了。经过几个月的药物治疗,小军的病情得到控制,他的行为不再女性化。但是他变得很沉默,很忧郁。他在医生的再次催眠下说出真相:原来在他小时候遭遇家暴,父亲后来死于醉酒,这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他身边的人都不同情,反而嘲笑他,他发誓将来会对自己的小孩很好,但是他等不及了,所以他创造了单纯的妹妹——就是自己以前的人格。
眼看治疗逐渐起效,小军却在这时自杀,据当场的人说,他没有征兆地突然用头拼命地撞墙,直到鲜血淋漓地瘫倒在地上。就像我们之前看的电影《美丽心灵》中的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纳什一样:严重的人格分裂患者来说,他们虽然知道其他人格不存在,但是从自己的潜意识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所以就算是纳什到了年老时也还是会看到自己的幻想人格。关于小军的死亡,我们不是他,所以无法知道幻想人格对他来说以为着什么,也不知道他承受了怎样的痛苦。虽然我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我希望同学以后在遇到有这种倾向的人的时候不要嘲笑他,请给与他足够宽容和理解。
案例二:变态心理
名词解释:心理变态又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如幻觉、催眠状态、梦游、性变态以及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病等。变态的标准取决于社会,也就是说变态指的是行为和偏离了社会普遍认可的准则。
恋足心理 2006年两会期间,网上有一段视频热传,是一只猫被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踩死的过程。
视频里,她脸上带着笑,照着猫的眼睛踩下去。那只猫的爪子微微举起,无力地抓挠,直至被踩死。她踩的时候面对着一个摄像机,录下的视频被拿在网上收费观看。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篇5
青岛市黄岛区崇明岛路小学 五年级四班
一、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在的孩子们可谓是不愁吃不愁穿。可现实生活中的好多孩子们也不乏长得弱不禁风,一说到吃饭就害怕的“豆芽菜”,也不乏饮食无节制,以致长成肉嘟嘟的“小胖墩”。而众多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营养也是缺少关注。
本研究学习主要是让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目前人们的饮食与健康的情况,分析人们生活中存在的饮食与健康的问题及原因,并研究解决。以致促进更多的孩子能主动进食,合理进食,营养进食,同时学会如何参与研究性的学习。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地访问、现场问卷、查找资料发现健康合理的饮食对小学生性格、学习状态等关系,学生能更加关注自身的饮食营养,努力改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2、通过学生过程中的采访、询问等手段,引导学生家长一起来关注孩子的饮食营养,提高对孩子饮食调理的水平。
2、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研究成员:
组长:程明琨 组员:五零四班全体同学
四、研究对象:本校五年级同学
五、研究时间:2014.11——12
六、研究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引发研究兴趣,全班讨论确定研究内容,并汇总。
2、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特点,自主选取调查内容。
出示任务,学生自由选择调查内容,随机组成行动小组,推选好小组负责人。
任务一:对同学们的早餐饮食情况进行调查。
任务二:对同学们的中餐饮食情况进行调查。
任务三:家庭饮食营养搭配等问题进行调查。
任务四:对同学们吃零食的问题进行调查。
任务五:对同学们日常饮食习惯进行调查。
3、调查途径指引:
1)学生的早餐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向学生调查,向家长调查。
2)学生的中餐饮食情况进行调查——a、在校食堂就餐的学生负责对在校食堂就餐学生进行调查,b、在校外临时就餐点就餐的学生进行调查,c、在家就餐的学生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向家长进行调查。
3)调查同学们的吃零食问题——采访班中比较会吃零食的学生。
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及调查表。
(二)收集资料阶段:
1、通过实地访问,现场问卷方式:
2、网上查找,查阅图书、报刊等手段。
3、查询:如向父母查询,与同学交流等。
4、到小区、社区的一些宣传窗去查找相关知识
(三)整合阶段:
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提出观点和建议,形成研究 报告。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1、大部分同学养成了吃早餐的习惯,但有一部分同学因为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或是家庭的问题而未能及时食用早餐,相关资料表明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2、还有一部分同学存在饮食习惯上的问题,如喜欢吃油炸食品的同学还不占少数,资料表明油炸食品高热量,容易致胖,并且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多吃对身体容易造成损害。
3、总体来说,同学们食物涉及面较为广泛,但挑食偏食的同学个数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尤其喜欢食用豆类、蔬菜的同学相对偏少。相关资料表明少年儿童正值长身体阶段,对植物蛋白质的需要增加,膳食中应有足够的蔬菜及豆类食物。
4、经调查,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口渴时,经常饮用一些饮料,资料表明喝过多的饮料尤其是喝一些碳酸饮料对学生的发育非常不利。
5、大部分同学有健康饮食的观念和意识,但在实际行动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小精灵调查组对同学们饮食状况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1、早餐。建议同学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协调好吃早餐与学习、休息的关系。早上上学来不及尽可能早起床几分钟,偶尔由于特殊原因实在来不及了,也可以向老师说明问题,但不能不吃早饭就来上学。建议学校、班级对这方面再加强宣传,让同学们了解到早餐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午、晚餐。要求同学们不挑食不偏食,妈妈准备的菜都吃一些。平时不吃的食品多吃多吃可能也会习惯,有时不想吃可能是一种心理问题,我们要想办法克服它。另外建议同学们在不影响健康饮食的基础上适量运动。
3、健康饮食。建议同学们多阅读有关健康饮食这方面的有关资料,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此为自身饮食的指导。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强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同学们增强这方面的知识。
七、调查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饮食与健康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入了对饮食与健康的理解。这次参与调查后,知道了在自己身上也存在较多的饮食问题,如平时喜欢吃肉类、海鲜类食品,蔬菜、豆类食品相对吃得较少,而这些都是不好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不偏食,不挑食,各种食物搭配来吃,才能满足我们身心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摆脱了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综合应用让我们学会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也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向他人求助,共同进步,共同学习。
八、课外展示阶段:
学生汇报各自收集到的资料,研究成果展示:
1)制做饮食与营养知识卡
2)排练反映研究成果的小品表演,如早餐不吃好,上课饿得受不了。
3)给挑食孩子写一封信,在信中生动地说出挑食、偏食的危害。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篇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为纠正广大市民的饮食误区,推广正确的食品营养与健康观念,宣传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2011级2班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7月14日开始在向名山县部分街区开展为期6天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名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山县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本次活动以向社区市民发放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的宣传单及宣传册、设立咨询台解决市民提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基本疑问、设置展板宣传市民当前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等形式展开,并附以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当前市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及了解程度,并将所得结果以海报形式及时反馈给当地市民。名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长表示:“作为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四川农业大学的这些学生的想法是很好的。我们会大力支持学生们深入社区把本次活动搞好的。”实践队指导老师苏华跃说:“我们非常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调研,作为当代大学生,完全有义务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团队队长李川川说;“通过学校开展的食品安全课我们了解到公民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其实是存在着很多的误区的。我们希望通过宣传能够纠正公民的一些饮食误区,同时为公民提供一些健康饮食的建议。队员们也都希望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学用结合,用所学知识奉献社会。”宣传活动第一天在名山县开展,前来咨询的社区居民小到四五级的小学生大到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居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都非常关注,也对本次志愿宣传活动
表示出热情的欢迎。一位在从名山县卫生局退休的老科长也参与到我们我们的队伍中来,同我们一起向市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并教育我们说:“食品安全马虎不得,对人民的生命健康有重大影响!作为大学生,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宣传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尤其最近各类造假事件曝光后,食品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
一.是食品中的添加剂未引起高度重视。“三精”(糖精、香精、食用色精)在食品中的使用是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家长们有时候只关注食物鲜美度和孩子爱不爱吃,殊不知其食过量,会引起不少副作用。
二.是分不清食品的成分和功能。不少人往往分不清奶乳制品与乳酸菌类饮料,乳酸菌饮料适用于肠胃不太好的儿童,两者选择不当,反而会引起肠胃不适等症状。
三.是过分迷信洋食品。从有关部门的抽查结果可以看出,进口食品也并非100%完美。客观地讲,如今的国产食品,从质量和包装上来看,比前几年已有很大的进步,有不少已达到出口标准,因而不能迷信于一个“洋”字。
四.是用方便面,快餐等代替正餐。方便面,快餐等是在没有时间做饭时偶尔用来充饥的食品,其中以面粉为主,又经过高温油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均严重不足,营养价值较低,还常常存在脂肪氧化的问题,常常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不少人经常到快餐店来“满足”他们口福。
五.是多吃营养滋补品。青少年发育所需要的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主要是通过一日三餐获得的。各种滋补营养品的摄入量本来就很小,其中对身体真正有益的成分仅是微量,有些甚至具有副作用。
六.是用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人们受广告的影响,往往用“钙奶、果奶”之类的乳饮料代替牛奶,用果汁饮料代替水果给孩子增加营养。殊不知,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饮料根本无法代替牛奶和水果带给孩子的营养和健康。
七.是用甜饮料解渴,餐前必喝饮料。甜饮料中含糖达10%以上,饮后具有饱腹感,妨碍学人们餐时的食欲。若要解渴,最好饮用白开水,它不仅容易吸收,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废物,不增加肾脏的负担。
八.是吃大量巧克力、甜点和冷饮。如果一味沉溺于甜味之中,孩子的味觉将发育不良,无法感受天然食物的清淡滋味,甚至影响到大脑的发育。甜食、冷饮中含有大量糖分,其出众的口感主要依赖于添加剂,而这类食品中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低,会加剧营养不平衡的状况,引起儿童虚胖。
九.是长期食用“精食”。长期进食精细食物,不仅会因减少b族维生素的摄入而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有可能因为铬元素缺乏“株连”视力。铬含量不足会使胰岛素的活性减退,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致使食物中的糖分不能正常代谢而滞留于血液中,导致眼睛屈光度改变,最终造成近视。十是过分偏食。儿童食物过敏者中大约30%是由偏食引起的。大量研究资料显示,不科学的饮食作为一个致病因素,对学生进口的影响十分明显。对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儿童更是不利。
通过这次事件活动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饮食状况还存在着许多不健康因素,存在大量隐患。我们积极倡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关注人身健康”。我们通过宣传(发传单等形式)积极倡导从下面几个晓得方面开始关注人身健康:
1、多喝白开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而市场上的那些饮料都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人们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关注食品安全,建设平安中国。尽我们的最大努力让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广大百姓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路边小吃通过询问其原料来源并观看其操作看其是否卫生,干净。通常集中的摊点很受学生的欢迎,是学生比较密集的地方。我们走访几个集中的路边摊点,对其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对多家超市,商店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购买零食时偏重于薯片,虾条等膨化食品,方便面,饼干等垃圾食品,可乐,果汁等高热
量低营养的饮料。这些食品对人们有害无利。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篇7
贫困生作为高校当中的一支弱势群体队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在:情绪消极、自卑、抑郁等方面, 而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就业、个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 也对高校教育发展及家庭、社会安定产生了极大影响, 对建设和谐社会产生了阻碍。所以, 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其摆脱心理困扰、战胜心理困难, 重树信心, 是我们每个高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 属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贫困人口仍占相当大比重。桂西地区主要包括河池、百色、崇左三市所辖的30个县 (市、区) , 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后发展地区, 辖区有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占全区比重77.8%。在这三所城市当中, 有三所高校, 本文正是对这三所高校的贫困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来考察西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85份, 有效问卷338份, 被调查对象分别来自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河池学院三所高校。具体调查对象的分布比例如下表。
2、研究工具
(1) 自编贫困大学生调查问卷。主要用于筛选出贫困大学生, 该问卷调查主要对三所高校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等进行调查。
(2) 采用互助戈德堡编制、李虹等修订《一般健康问卷》的GHQ-20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来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该问卷将20个项目分在了三个分量表当中, 包括:GHQ-忧郁量表, GHQ-焦虑量表, GHQ-自我肯定量表,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忧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越高, 表示忧郁和焦虑程度越强;自我肯定量表得分越高, 自我肯定强度越强。把自我肯定量表得分通过反向转换与忧郁、焦虑量表分合成, 得出心理问题总分, 总分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3) 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该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 情感指数量表又包含八个情感项目, 生活满意度量表则由一个满意度项目组成。将两个量表的得分加权相加后得出的即为总体幸福感指数。据查此量表中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9, 而重测信度是0.43, 与生活满意度中的单一测题的效标的相关系数为0.55。
3、资料分析
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1、界定贫困大学生标准
在调查研究中, 笔者发现, 对于贫困生的界定标准,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三所大学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本研究中, 笔者借鉴清华大学何瑾及樊富珉在研究《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中对贫困大学生标准的界定:借助能够反映贫困生经济状况的四方面指标, 并且规定只要符合以下四条标准中的两条即可认定为贫困生, 具体指标如下: (1) 家庭年人均收入有没有在当地贫困线下, (2) 学生在校的月生活费用有没有在学校最低标准下, (3) 学生自我感觉贫困状态, (4) 有否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在这一界定标准下, 笔者发现在被调查的400名大学生中, 符合条件属贫困生的人数为136人, 贫困生比例为37.9%。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2.3%和57.7%;在民族分布上, 汉族学生比例为67.9%, 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32.1%;在文理科比例上, 文科生占47.8%, 理工科学生占52.2%。在符合要求的贫困学生当中, 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达到了74.2%, 在家庭方面, 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比例为66.9%。调查表明, 在高校贫困生当中, 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多子女家庭。
2、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2.1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把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平均分数和三个分量表的平均得分进行T检验后发现, 前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有明显差异, 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 贫困生的心理抑郁和焦虑要比非贫困生严重一些;在自我肯定方面, 也明显不如非贫困生。
注:显著性水平:*0.05, **0.01, ***0.005
2.2性别、民族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影响分析
将性别、民族两个变量进行差异T检验, 得出表3如下。
注:显著性水平:*0.05, **0.01, ***0.005
从表3中可以看出, 焦虑水平方面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在自我肯定方面, 男生要比女生高一些, 通过访谈, 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结果。
在贫困生中, 汉族贫困生与少数民族贫困生相比, 抑郁和焦虑状况较少一些。
2.3.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分析
注:显著性水平:*0.05, **0.01, ***0.005
表4显示出, 在主观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方面贫困生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在生活满意度上, 两者相差不多, 不过仍就可以看出贫困生对生活的满意度略低一些。因此, 我们可以总结说, 贫困生的幸福感与其他学生相比更少, 消极情感更多。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从心理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两个方面对桂西地区三所高校的贫困生的生存状况进行。研究数据显示, 桂西地区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非贫困生低, 主要表现, 抑郁和焦虑等消极情绪较多, 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如非贫困生。通过访谈, 三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明显感觉到贫困生如自卑、抑郁、偏激、心理压力大等消极心理特点, 与此同时, 贫困生还有一些如自我封闭、学业困难、就业困难、不敢面对现实、缺乏长远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勇气等现实问题。从这些结论当中也让我们真正地意识到桂西各高校确实需要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受等生存现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3.2建议
3.2.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桂西各高校要加大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方面的投入。如师资力量投入, 对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也可适当引入心理医生等专业人才进入学校, 不仅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课, 也可以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找到专业的医生。
3.2.2加强学生在自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方面的教育。在平常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当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抗压和情绪方面的教育管理。
3.2.3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给予重点关注和辅导。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在桂西高校中占有相当大比例, 考虑到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需要更多针对性的帮助。
3.2.4对贫困生男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由于现代社会给男性更多的压力, 男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现在比女生要差一些, 因此, 对于男生, 在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重点关注。
摘要: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西桂西地区三所本科院校的338位本科生 (其中男生135人, 女生203人) 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实地访问了这三所本科院的高校教师和贫困生。根据调查显示, 桂西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非贫困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自卑、抑郁等。在性别、民族、年级、专业等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也十分明显。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熊敏慧.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7) :29-31
[2]张海燕.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7) :101-102.
[3]何瑾, 樊富珉.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2) :79-84.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 篇8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笔者工作所在市的31所初、高中教师中随机抽取86名教师作为被试。
调查人员分类。男教师38人(44.2%),女教师48人(55.8%);年龄30岁以下24人(27.9%),3l~39岁48人(55.8%),40~49岁12人(14.0%),50岁以上2人(2.3%)。初级职称8人(9.3%),中级职称52人(60.5%),高级职称26人(30.2%)。
2.方法
(1)采用随机谈话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在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现实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调查。所涉及的问卷力求较全面地反应毕业班教师的真实想法。调查中,共发放问卷86份,全部回收。剔除无效问卷2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
在这次调查中,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检出率为97.7%,其中28.6%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13.1%的为中度症状,2.4%的为重度症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差异性。
性别差异。在调查中发现,女毕业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远比男教师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女毕业班教师既是学校中的主体力量,又是家庭中的主妇。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在心理上出现不良症状的机会较多,心理健康状况也比男教师差。
年龄差异。30岁到45岁毕业班教师心理压力远大于45岁以上的教师。从社会化进程来看,30岁到45岁毕业班教师是学校的骨干力量,此时他们又面临着许多家庭问题,既要赡养老人,又担心子女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加之教师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尚不够高,心理压力较大。45以上教师在调查中发现,心理压力明显小于前两者,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毕业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最好;经过前一阶段的磨练,这些教师的职称97.7%都是中学高级,而且在学校往往又委以重任,他们既感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同时生活比较稳定,人生阅历也相对丰富。但在调查中也发现这阶段的毕业班教师时常会感到体力精力不支,身心俱疲。
学科教师差异。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师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调查数据显示,担任语文、数学、外语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要比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严重。其中外语教师心理健康最差,体育教师相对最优。
从总体上来说,当前毕业班教师的心理的主流是健康积极的,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体验是愉快的。同时,真正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又确实存在,虽说只占教师总人数的很少一部分却又不能忽视这一少部分教师的心理问题,因为这一小部分的教师对其一大群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二、毕业班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毕业班教师的压力来源是多方面的,他们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压力的冲击。笔者归纳出毕业班教师压力的三个主要来源。
1.工作强度大
一项统计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多1.67小时。毕业班教师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工作量更大。有关研究表明,毕业班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均在10个小时以上,担任班主任的甚至超过13个小时。而且现在初、高中普遍班型过大,班级人数过多,教学任务繁重,课时多,工作时间长,导致了教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过大。
2.考试压力大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说推行素质教育,但社会对学校、教师的认可仍然停留在“升学率”和“分数”上。毕业班教师比其他年级的教师,更深刻感受到了来自中考、高考的压力。尽管现在社会上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逐步走上多元化和系统化,可是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中,衡量毕业班教师工作的成功与否仍然是以考生的成绩来评断。如果教师所教班级在中考、高考中成绩太差,教师就得承受学校、家长和学生不认同的压力。
3.评比压力大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绩效工资的实行,教师内部之间的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不同级别、职称教师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为了使自己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通常需要教师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毕业班本身已经有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还得挤出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来撰写论文、评比赛课等。毕业班教师在教学和评定的双重压力下,加剧了心理负担。
三、应对策略
一个优秀的毕业班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毕业班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那么,该如何缓解毕业班教师的心理压力呢?
1.要正确认识自我
毕业班教师大多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能名列前茅,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是,学生成绩的好坏,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它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当学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时,作为毕业班教师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同时,教师也应有“阿Q”精神,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我,而不应过分指责自己。
2.学会与人相处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也有利于教师心理压力的释放。教师是一个团队性职业,他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融合。作为一个毕业班教师应树立“人际和谐”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搞好与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要为他人多着想,允许他人犯错误,要为集体着想,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学会多点谦让,这样别人也会同样多给你关怀,无形中也会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来源。
3.适当参加运动
毕业班教师总是感觉自己有做不完的事,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其实,对于毕业班教师来说,适当地进行体育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心理疲劳,有效排解不良情绪,还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比如,在课间操期间可以与学生边跑边聊天,这样自己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同事打打篮球,使得自己在运动中心理得到调节,思虑得到澄清,在不知不觉中疏泻心中的忧恼与不快,同时也能排解烦恼增进同事间的友情。
4.学会合理宣泄和放松
毕业班教师面对多种压力,会产生多种抑郁情绪,这种不利情绪不仅会伤害他人,还会伤害自己。作为毕业班教师,要学会找自己的至友、亲人倾诉,合理宣泄。另外,毕业班教师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应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休闲”时间,让精神上绷紧的弦有松弛的机会。比如,可以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报刊杂志、静下心来练练琴棋书画或者是利用周末进行短途旅游等,这些都能有效地调节改善大脑相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进而缓解压力,消除疲劳,调节情绪。
5.积极求助心理专家
人,都会面对压力,教师也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一旦有些问题超过了个人能力限度,尤其是在教师本人无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时,切忌自视清高,或无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应积极求助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以便及时清除障碍,正常地投入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总之,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广大教师应以一颗平常心来正确看待压力,不能怨天尤人,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借用心理学观点看,适度的压力是进步和创造的原动力,它能激发教育的自身潜能。所以,每位毕业班教师应把压力转换为动力。
参考文献
[1] 陈木冈.关注毕业班教师的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5).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篇9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1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大学生在饮食营养方面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在读生进行一次题为护理营养健康的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1194份,有效率为100%,调查普及各个院部,能够真实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饮食健康方面的情况。据调查统计如下:
(一)营养的摄取
据统计,在校生对一些营养食物的摄取状况如下:
种类 每日 偶尔无规律 几乎不吃或喝
牛奶 25.4% 53.2% 22.4%
鸡蛋 48.3% 47.4% 4.3%
水果 37.2% 58.2% 4.6%
其实,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个水果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的合理搭配,但从表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营养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搭配意识。一杯牛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不无道理,对于它的营养价值,95.4%的同学表示了解其含有优质蛋白和丰富的钙等元素,但每日规律性饮用牛奶的人却不到一半,原因何在?据统计显示,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的制约,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每天喝牛奶的支出在生活费用中回占去很大比例,故只作为一种营养品偶尔补充一下而已。对于水果、鸡蛋,调查中看出这两种营养丰富而价格低廉的食品较受重视,但是2/5左右的人没有形成一个生活规律,只是想起来才吃。
另外,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但调查表明大家对每天所需的饮水量并不清楚,只有27.9%的被调查者认为日饮水量应在1000ml以上。其实,人要保证每天新陈代谢的正常需要,维持体内水分出入量平衡日饮水量应在1000ml-1300ml之间才为合理。水能够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温,并有润滑作用,是生命之源,不可忽视。
(二)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们对在校生的早餐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校区 每日按时吃 从不吃 吃,但无规律
南区 61.8% 6.6% 30.7%
东区 75.6% 1.5% 22.9%
西区 90.3% 0.8% 8.9%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人对饮食重视程度不尽相同。南区和东区在这个问题上比较接近,而西区学生则较为重视早餐,这与西区医学专业为主不无关系,且据调查得知: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大多是起床晚来不及,而这种无规律的生活习惯势必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早晨起床之后,及时补充营养是一天中脑力、体力恢复的重要保证,尤其对于学生,不吃早餐将直接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滞后,所以早餐要吃好是不无道理的。
(三)健康知识的学习
在校生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调查显示如下:
对饮食健康知识讲座的态度很必要 83.1%
无所谓 5.4%
完全没有必要 11.5%
对报刊、书籍关于健康知识的态度很重视 24.1%
稍浏览 68.2%
不关心 7.7%
从这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健康知识的完善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健康,但只有83.1%的人意识到健康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只有24.1%`的人愿意去认真学习这方面知识,大多数人只是被动地去涉猎而已。但随着生活水平和知识层次的提高,人们将对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另外,调查统计,有85%以上的人意识到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其中生活环境也体现了现代人对健康新的认识。
针对此次调查,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饮食健康状况有了一定了解,在我国的生活现状下,我们更多人开始有意识去突破传统的饮食结构,去尝试更科学更合理的饮食方式。随着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一轮的健康革命将会再次掀起。关注自我,关注健康,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有75%以上都有过兼职经历,全国百万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同时有些不法公司,中介又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骗取中介费用。行走在宁静大学校园,你一定能够看到墙壁上、宣传板上、橱窗内形形色色的广告,是机会还是诱惑?面对“急聘”、“招募”、“家教信息”……我们该何去何从?为此上上兼职网就大学生兼职状况做了一次广泛的问卷与网络调查。
调查的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兼职状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调查对象:
新疆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调查的主要内容:
兼职的种类,目的,期间遇到的问题,兼职的收入情况等。
此次调查我们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率达85.5%。网络问卷浏览量将近1000,在各高校论坛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如下分析,希望对广大想做或已经在做兼职的同学有所帮助。
男生兼职多半为锻炼自己
此次的问卷调查,在男女、年级上的分布比例,可以说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首先,男女比例分别是52.0%和48.0%;男女生在兼职的主要目的上存在着很有意思的差别:男生冲着钱去做兼职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43.9%,女生的这一数值是53.9%;男生兼职为锻炼自己的,占被调查男生总数的52.4%,女生的这一数据是41.5%。
男生中为锻炼自己而选择做兼职的占了大半,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女生兼职为赚钱的占了大半。学工处心理辅导老师表示:“可能是男生更有远见”,同时他又补充道:“也许是因为女生比例比较大,贫困生相对较多造成的。”
而在年级的分布上,主要是以大二大三为主体,这基本上是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大一新生刚跨进大学校门没多久,有兼职经历的人还不是很多,同时,大四的学生,由于忙着各自前程,并且毕业在即,较难实施调查。
学生的合法权利需要重视
在被调查学生中,在“第一次兼职的时间”这道题上,165个人填答了,还有6个人没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学生中,大一就开始兼职的学生占到了57.0%。第一次找兼职,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在调查中,这一比例占到了45.0%,而由同学介绍、自己找、学校勤工助学找到兼职的分别是24.0%,18.1%,9.9%。
比照其中的两个数据,记者发现里面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57%的同学从大一开始兼职,而同时又有45.0%的学生,第一次是通过学生兼职中介找工作的。就以上两个数据看,其实,整个学生兼职中介还是相当有市场的。但中介市场鱼龙混杂,大学生兼职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障,是个大问题。调查显示,有将近百分之五十做过兼职的同学没有受骗,但也有多达百分之四十的同学有过受骗经历。
遇到这个问题的同学,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拨打110或315消费者会,一般中介为了长期经营考虑,只要有关部门介入他们都会归还中介费。法律界人士提醒同学们,与中介签合同,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果没有任何问题,不要轻易交中介费,以防上当。
在兼职次数调查这道题上,只有133个同学填答,33个同学没有填答。从调查结果看,做兼职次数最多的同学多达10次,而平均兼职的次数是2.33,绝大多数同学仅做过一次兼职。
家教和勤工助学最有保障
至于如何协调兼职和学习的关系,被调查学生中,在“为做兼职,可曾逃课”这道题上,170个人填答了,1个人没有填答。在有填答的学生中,表示翘过课的占了31.2%,可见翘课比例还是相当高的,看来如何协调好兼职与翘课的关系不容忽视。在对上题中所提到的“翘课”的学生的“翘课频率”调查中,65个人填答了,有106个人没有填答。从填答的65个人看,大部分人选择了很少,这一数据占到了64.6%,另外表示其翘课频率一般(每周一两次)的占26.2%,表示经常翘课的(每周3次以上)的占9.2%。大部分学长都忠告计划做兼职的同学,学习才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事,兼职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也值得去做,锻炼为主。长期的兼职,是在寒假或暑假时参加。
此外,家教和勤工助学被评选为最稳定的兼职,家教和勤工助学是由家长和学校支付,故可信度较高,不失为兼职的选择。促销成为最有锻炼效果的兼职,众多兼职高手也是从促销练起的,所以如果你兼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自己,那么促销无疑是的选择。
采访中,有兼职高手告诉记者,他们大部分成功的兼职都是自己主动寻找的,无论是找兼职,还是做兼职每一个过程我们都应该主动地去跟别人联系,主动做好应该做的事,让老板放心,同事开心。
兼职人气排行榜
兼职百分比%
促销43.3
家教33.9本
服务生26.3
销售21.1
市场调研员17.5
校园代理15.8
导购9.4
自己经营生意6.4
文员4.1
翻译1.2
导游1.2
礼仪0.6
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
48%的同学将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以减轻家里经济负担;41%的同学将其作为额外的零花钱;6%的同学将其作为恋爱开支;其余5%的同学将其积累,作为长久投资(例如旅游等)。
小结: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余生活给了我们无限的激情,满腔的热情,更重要的是的兼职经历。通过调查,同学们大都希望在大学期间从事兼职工作,家长们基本同意子女兼职并予以支持。在兼职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缺乏经验和社会阅历,不知如何应对,甚至有些同学还被欺骗过。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特长,善于交际,能力突出,能够将兼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另外,同学们一致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兼职指导机构,鼓励指导同学们从事兼职,使大家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既锻炼了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报酬,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3
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们所追求的,社团活动的更好开展,让大学生活更丰富。绝大多数大学生参加社团都是有原因和目的的,且具有一定的理性。他们都是根据自身喜好再加以实际的客观条件而选择的。但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也为了了解更多关于大学生加入社团的情况,促进社团更好的发展,就此,本人对大学生加入社团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大学生对加入社团的了解和看法,了解其中存在
的目的,以更好促进社团发展,丰富大学生活。
二、调查对象:
湖南中医药大学全体大学生。
三、调查时间:
xxx
四、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们加入社团的原因、目的、社团的
影响、对社团的要求及其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共提出11个问题。
五、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加入社团的理由、
目的及其对待态度都是理性的,但也有偏执的,状况如下:
1、加入社团的学生一般为大一,占89%;少数大学生加入;大三极少有人加入;大四基本没有;
2、大家选择参加的社团也有限,1~2个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选择
2个以上的也有,占13%;
3、选择加入社团原因与目的有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凭自己的兴趣而选,有的是想借助这个平台多学一点知识,充实自己;有的是想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4、大家比较偏向于文化艺术类社团,人数占总人数的40%;而体育竞技类、社会公益类、医药学术类则旗鼓相当,医药学术类的选择者更趋少,占22%;
5、社员对社团的工作,最关心的是社团活动的开展形式,对授课人员的专业性的人数占29%,只有3%的人关心会费的使用情况;
6、对于社团活动和学习的关系,85%的人认为能够合理分配,可以兼顾;4%的人认为学习重要,社团活动可以不参加;但也有人认为学习不重要,加入社团锻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六、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如下:
1、有些同学加入社团是为了打发时间或者是为了加分,这样的出发点是不好的。这将影响到个人在以后社团活动中的态度,致使积极心下降,也影响社团的发展。所以,个人在加入社团时,应充分认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三思而后行。
2、有些人认为只有一个社团是自己感兴趣的,不得不说你很专一。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何况是万事呢?或许你对它不感兴趣,但是,焉知你不适合呢。所以,不要太绝对化了,换个角度想问题。
3、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医药学术类的社团选择较少,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作为一个医药大学,医药学术类社团的发展应该要是最为突出的,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此类社团的支持,各社团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向导。
4、社员对会费的使用情况及不关心,占3%,这说明大学生们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很欠缺。同学们应加强维权意识。
5、对于如何处理社团活动和学习的关系,一直都是大家所争论的。有的人认为学习重要,活动可以不参加;有的人认为,加入社团锻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显然,他们都有点偏执,对于
活动与学习,我们应该辩证的对待,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学习和锻炼两不误。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我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弊,这要求我们必须有合理的学习计划、时间分配。但当两者冲突时,我们应两弊取其轻。作为一名学生,无论何时,学习始终是第一位。
七、调查体会: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1、一个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充分利用周围的可用资源;
2、用心生活,耐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对矛盾,虚心求学;
3、正确认识自己,充分挖掘自己;
4、万事不要太绝对,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
八、总结:
就这次调查及其结果而言,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加入社团,端正态度是很重要的。我想,在解决好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后,能够促进社团更好的发展,更能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更多。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4
【摘 要】大学住宿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与其经济条件、饮食习惯和食堂的膳食供应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还对其体质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其营养改善与膳食结构的正确调整,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这项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例的大学生饮食健康的调查。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饮食健康;饮食习惯
1.调查与分析
1.1问卷构成
通过结构化访谈和文献查阅,共收集了40个关于大学生饮食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选取了15个作为问卷题目,分布在大学生饮食健康情况、个人饮食习惯、日常饮食营养均衡情况等方面。
1.2对象
内蒙古科技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1.3调查
1.3.1 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涉及内蒙古科技大学各年级大学生,期望能够客观反映当代大学生在饮食健康方面的状况。
1.3.2 样本结构
表一 样本结构
性别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合计
男 97 87 68 57 309
女 55 54 44 32 185
合计 152 141 112 89 494
1.4问卷回收情况
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518份,回收率为86.4%,剔除废卷24份,有效494份,有效率为82.3%。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生309份,女生185份;大一152份,大二141份,大三112份,大四89份。
1.5统计分析
1.5.1 大学生饮食健康现状
1.5.1.1三餐饮食习惯
(1)你的一日三餐都按时吃吗?
按时的有39.8%,从不按时的有22.5%,看情况的有37.7%。
定时就餐的同学很少,其中男生的规律性比女生更差,超过半数的男生不能按时吃三餐。
(2)你是否会因为心情而影响你的食欲吗?
经常会的有37.2%,不会的有13.4%,有时会的有41.7%,因好坏的程度而定的有7.7%。
大多数同学会因为心情而影响食欲,在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下,有利于实现正常的消化功能。当处于抑郁、忧伤、失望、悲痛等不良情绪状态下时,不利于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其中女生更容易受情绪影响,这与女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其自我缓解情绪的能力差。
1.5.1.2膳食结构
(1)挑选食品时你首要考虑的是?
选择口味的有41.2%,选择外观的有23.3%,选择营养价值的有29.1%,选择其它的有6.4%。
多数学生根据喜好来挑选食物,而不是根据食物的营养价值来决定。这种饮食状况往往会引起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利。因为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2)你平时偏爱哪种口味的食品?
酸甜的有12.7%,清淡的有32.3%,辛辣的有46.2%,油腻的有8.8%。
选择清淡饮食的同学较少,很多同学喜欢辛辣食品。男生偏重于辛辣口味,女生则是清淡和酸甜口味居多。但是长期食用辛辣食品对肠胃有着不良影响。
(3)你的饮食习惯比较偏向于?
多肉少菜的有22.5%,少肉多菜的有52.3%,荤素均衡搭配的有25.2%。
大多数女生吃饭选择以素菜为主,男生则更多的喜欢食用荤菜。长期素食,虽能益寿延年,降低胆固醇含量,减少患癌症机会,但却能引起胆结石,不利于高血压者的降压,引起营养不良。
1.5.1.3饮食卫生
(1)你经常在哪吃饭?
食堂的有47.8%,校外饭店的有18.3%,路边小吃的有23.6%,宿舍里凑合的有7.9%,其它的有2.4%。
外出就餐频率上男生高于女生,但大一学生外出就餐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然而就实地调查发现,学校周围有很多饭馆的卫生条件并不是很好。经常在街旁的饭店吃饭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饮食习惯。
(2)吃饭时常会出现什么情景?
和同伴边聊边吃的有12.8%,一边玩手机一边吃的有42.9%,一边玩电脑一边吃的有11.3%,认真吃饭,其它什么干的有21.2%,其它的有11.8%。
能专心吃饭的的很少,男生更喜欢吃饭时玩手机,女生则喜欢与同伴聊天。人们在进食时,消化系统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的工作,唾液腺、胃肠的腺体不断分泌消化液,胃肠蠕动加快而促进消化与吸收。如果吃饭时高谈阔论,或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或思考问题,势必把尚未嚼烂的食物咽下,加重肠胃负担,而营养成分也难于被人体吸收。则会引起胃病,久之则可能产生消化系统溃疡,患肠胃疾病。
1.5.1.4早餐饮食健康
(1)你每天都能按时吃早餐吗?
能的有57.9%,不能的有23.2%,偶尔的有18.9%。
大学生中很多人不重视吃早饭,70%女生按时吃早餐,男生则很少。每天上午是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重要阶段,非常需要大脑尽早地兴奋起来,早餐则是启动大脑的“开关”。
(2)如果有你会选择什么作早餐呢?
速食食品的有21.4%,饭菜的有23.3%,水果的有22.2%,随便凑合的有33.1%。
俗话说得好“早饭要吃饱,午饭要吃好,晚饭要吃少”,据一些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展开一天所需的能量。所以早餐应该吃得最多、最丰富。 1.5.1.5其他食物的摄取
(1)你经常会以什么饮品来解渴?
白开水、矿泉水的有23%,奶的有14%,碳酸饮料、瓶装果汁等的有38%,茶、新鲜果汁的有22.3%,其他的有2.7%。
很多同学喜欢喝碳酸饮料,这种饮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膨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并且大量糖分也有损人脏器健康。
(2)你喜欢以什么样的食品作为零食? (可多选)
水果的有38%,甜品、膨化食品类的有36%,坚果、蜜饯的有42%,其他的有16%,没有吃零食的习惯的有8%。
大学生中很大比例的人群喜欢吃零食,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吃零食的主要原因是情绪不好或没时间吃饭。
(3)你多久吃一次水果?
每天的有14%,偶尔的有47%,不吃的有22%,记不得的有17%。
总体来说,水果摄入很少,其中女生略优于男生。
1.5.2 大学生饮食健康观念特点
1.5.2.1饮食健康习惯的了解程度
(1)你了解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吗?
选择非常了解有26%,选择基本了解有63%,选择不了解有21%。
非常了解的同学比较少。李素景朱惠兰等在《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调查显示缺乏了解和一般了解营养健康知识的人员占调查人员的86.75%,表明大学生不重视营养健康。
1.5.2.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饮食健康存在显著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
(1)三餐情况上,大学生不良的饮食习惯较严重,其中,偏食、因心情决定饮食、喜欢含油多、经常在小摊吃饭占比例较高。男女比较,三餐没有规律、为减肥而减少食量两项男女有显著性,男生三餐没有规律比例高于女生,女生为减肥减少食量比例高于男生。
(2)大学生经常喝的饮料方面,男生经常喝的饮料主要是白开水,其次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还有碳酸饮料,而女生经常喝的饮料是白开水、牛奶,其他均较少。
(3)就餐地点上,男生主要选择学校食堂和学校外的饭店,女生主要选择学校食堂和校外小吃。
(4)零食喜好上,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喜欢吃零食,膨化食品摄入量较大。
(5)水果摄入上,女生吃水果的频率高于男生。
(6)早餐就餐上,女生相对于男生更加关注,但是喜欢将水果作为早餐,男生则更加喜欢速食食品。
1.5.2.3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饮食健康存在显著差异
在调查中发现:
(1)在三餐情况上,大一学生初次离开父母,无人约束,相比其他年级学生而言更加没有规律。经常性暴饮暴食。
(2)大学生经常喝的饮料方面,大一学生偏向于碳酸饮料、瓶装果汁和牛奶,大四学生偏向于白开水、矿泉水。
(3)就餐地点上,大一学生因初到学校,经常聚会及因为口味问题更喜欢在校外就餐,大四学生则偏重于在食堂就餐。
(4)水果摄入上,大一、大二学生吃水果的`频率更高,但大四学生因为忙绿很多不吃水果。
(5)早餐情况上,大一学生略好于其他三个年级,更多选择饭菜作为早餐,提供足够的能量。
2.结论与建议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校大学生的饮食很不健康,且关于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少。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日常饮食没有规律、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偏爱零食、偏爱快餐、偏爱油炸食品、白开水饮用量少、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常因心情影响食欲等方面。威胁我校大学生健康最大的营养性缺乏病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症、缺铁性贫血和钙的摄入量不足。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饮食要规律,尤其要注重形成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食品以满足食欲而又不觉饱胀为度,切不可养成暴饮暴食或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良习惯,并保持一个健康向上的状态和好心情;
第二,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饮食健康的知识, 加强自身的预防和学习意识,有节制的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少喝碳酸饮料、少吃零食。不吃特别硬的、烫的食物,每天坚持吃适量水果或蔬菜,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注重异地食品互补,特别要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第三,注意饮食的卫生。习惯的卫生与否,与食物摄入后的消化、吸收有着密切关系,保证摄入后健康安全,要取舍清洁卫生、整洁、舒适的食堂进餐。
参考文献:
[1]李素景,朱惠兰,贾瑞珍,张树玲,大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xx.4
[2]谢佩娜,大学生饮食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xx.9.30
[3]蔡玫,大学生饮食健康的调查与分析.[J].华章20xx.8.10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5
创办30年的中国大学生运动会尽管越来越不被人关注,然而今天举行的第九届大运会新闻发布会所传达的一个信息却不容人们忽视——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今天在天津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他说,如果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无从谈起。
王登峰今天引述了教育部等部门自1985年以来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这项实施于20xx年的调研发现,相较20xx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尽管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此项调研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除柔韧素质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如与20xx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存在着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投入较少,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目前全国各地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大运会的举办,达到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6
摘要:大学生是是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随着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迅速攀增,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处于这一时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反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很容易导致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之间的平衡失调,发生各种异常的心理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好地解决我系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我部于20xx/10/28就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因涉及到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所以同学们都热情积极地投入到此次问卷调查中。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构成
问卷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的18道题目。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问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调查问卷分析
问卷调查是数据收集的一种手段。通过公平的发放问卷,通过调查,看数据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现在将问卷回收,我们对全部问卷汇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改变、错位,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环境改变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在高中时期的那份优势已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中学时的那些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进入大学后,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学习一些社会上急需的课程,再加上辅修专业的学习,计算机、英语过级的重压,他们处于高负荷运转中,长期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压力很大,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考试怯场等焦虑并发症就相继出现了。而调查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考到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尽头。
2、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问题
调查中38%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办学水平、政策环境等各方面与本科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容易造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校园后感觉“低人一等”、“脸上无光”。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学生出现了各种不健康的心态,如无奈、失意、混文凭向父母交差等等,这些心态的存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学生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3、自我意识模糊与困惑问题
调查中26%的学生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学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师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4、人际交往难的问题
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学生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学生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调查中,39%的心声认为没有朋友;24%的学生感到孤独、寂寞;43%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成为交流的对象儿不是交流的直接发起者。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显示,在人际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有75%的学生会感到难受,会产生郁闷心理。一些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困扰着少数同学,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长期压抑的积累将会使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客观的正视并努力寻求办法解决。在选择解决方式上,60%的同学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可见,大部分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标志。
5、异性交往问题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问题。有一小部分同学交往动机不纯,甚至这种现象还有跟风的,个别同学互相介绍对象,还有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交往中产生矛盾。通过调查,大一新生的在与异性交往比高年级的存在更多的问题。对于“你认为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就会是恋爱吗?”这个问题中的回答看到相应的认为“是”的回答占据了仅仅是6%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异性交往和恋爱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毕业时的心理危机问题
调查显示,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低年级学生大好多。自我储备(包括知识储备、能力储备等)的缺乏,对就业质量的期待,成了毕业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们情绪上产生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成了高年级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许多学生在毕业前拥有许多“证书”,但却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以至在就业竞技场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满足了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
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就使我们在吸收众人的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
2、对于这些因为就业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新生开始。现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很多都是到临毕业的时候才开设的,内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简历,如何去应聘等求职的指导,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将大一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学的时候,一进校就可以根据个人特点和强项以及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塑造充实的自我,增强职业竞争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前松后紧”的局面。
3、通过开展一些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相关的讲座,请我系心理健康老师或校外专家到我系为同学们上系统的、专业的心理指导课。
4、加强心理咨询系统的完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绪,学会理性控制自己。
四、总结: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坎坷与挫折时不可避免的,只有经过正确的指导和自己的自我调节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积极的校园风气。另一方面,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或通过心理咨询来完善自己,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7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们的生活,社会各种条件设施的越来越先进,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低下、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多项体质监测结果呈逐年下降趋势,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因此,保持健康的身体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对此,我协会大学生亚健康防控专业委员会针对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对在校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大学生目前的健康状态做出了相关的总结,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世界性的人口大国,这就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各方面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普遍大学生都在寻求就业出路,有的考研,抱头苦读;有的发展特长,各展千秋,但更多的大学生则是迷茫颓废,不管刻苦的还是颓废的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身体素质在不断的下降,然而很多大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正在发生改变。这一系列的压力给大学生造成的健康损害已非往日所能比,他们正在遭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迫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结束生命,选择浪费生命,选择虐待生命。
二、研究方案
此次调查选定济南英华培训学校,在校培训大学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调查问卷由张福全设计,使用闭合式与开放式调查问卷结合方式。总共发放了240份,回收233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23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并据此从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识、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大学生的锻炼情况及其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数据,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三、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及相关结论
1、参与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参与调查共233人,其中男生63人 女生170人男女比例,其中男生人数的构成比是27%,女生人数的构成比是72.9%。
年龄组在19—22岁。大部分为医学院学生。
2、对亚健康的认识
因是医学院学生,故大部分学生对“亚健康”有一定了解,其中第一次听到“亚健康”名词的学生8人,占0.3%
建议:加大亚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
3、自身健康状况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对自己健康状况不了解的68人,占29% 。想做个健康计划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的112人,占48%。建议,有必要开展一些健康科普课程,教授学生如果做健康计划。
4、睡眠状况与使用电子产品
因为是集体宿舍,故大部分学生的入睡时间为10点到12点入睡。数据显示,10点之前入睡的学生28人占12%, 12点以后入睡的45人占20%。
每天使用电脑(手机)时间,4小时内的45人占19%,4到6小时的158人占67%,6小时以上的30人占12%。
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校学生存在“睡得晚、睡得少、频熬夜”的不良睡眠习惯。部分是由学习压力产生的,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把握好自己玩电脑的尺度,将自己泡在数码产品的世界。其中每天使用电脑(手机)超过6小时的学生应该引起注意。
针对以上的问题,协会专家建议,希望大学生能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规划自己的日常安排;更不要让电脑(手机)霸占了自己的睡眠时间,要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唯有保障自己的睡眠质量,让身体得到深度休息。
5、饮食情况与体质指数
因为饮食情况会另设营养调查问卷,故饮食状况不是本次调查的重点,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能每日3餐按时吃饭。吃饭不规律的学生46人,占19.7%。大学生饮食规律程度比例大体相同,而且饮食科学的人数占了大多数。根据以上数据,我们还应看到1/5的大学生饮食不规律。
根据学生提供身高体重数值计算,该校学生bmi 19 以下的62人占26.6%,bmi 19—23 的93人占40% ,bmi 23以上的28人占12%,未填写身高体重数值的学生49人占21%。其中bmi 在19以下23以上的学生应该引起注意。
协会专家建议,大学生应当重视三餐,固定用餐,保证每天用早餐。学校可适当延长中、晚餐的开放时间,使同学们都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去吃饭。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少食多餐,合理饮食,按时吃饭。另外,吃零食、夜宵方面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减肥,应该选择合理的减肥方式,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体育锻炼情况
在调查数据中,有95%的同学填写喜欢锻炼,却只有11.5%的同学锻炼次数比较多,更有94%同学甚至就几乎不怎么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为不参加)。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人生正值青春好年华,精力旺盛,这让不少年青大学生有种错觉,即“病不倒,垮不了,现在学习最重要,不练身体也一样。”根据以往调查显示,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表示很少患病,而不怎么体育锻炼的同学经常会出于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是要待提高的,大学生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平时也要养成跑步的习惯,没事的时候就和几个同学一起运动运动,至于运动的形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7、心理压力问题
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目前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学习,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以及增加生涯规划课程尤为必要。
四、调查结果与结论
目前该校大学生对饮食的习惯,结构不够重视,体质指数在19以下显示偏瘦的学生较多,这些主要是他们对饮食知识缺乏认识,不重视饮食的健康。大部分学生不重视锻炼身体,这样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还一部分学生不重视睡眠时间的合理性,睡眠时间跟学习、休息、娱乐和锻炼身体时间互相不搭配,找不到相互之间的解决方法。这使大学生自己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身体亚健康甚至疾病。
五、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必须学会科学饮食习惯。科学饮食实质上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饮食的质,即如何选择食物;第二是饮食的量,即如何定量吃喝;第三是饮食观念,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学习紧张或其他什么原因不吃早餐,一天只吃两餐饭,或者进食无规律,饥饱不定,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另外,早餐不能吃得太少,并应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否则会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晚餐则不能吃得过饱,特别要控制脂肪类食物。否则,胰岛素将不断分泌,所吸收的糖类因夜间睡眠时运动少或不运动很容易变成脂肪,造成皮下脂肪增多导致肥胖。
在锻炼身体方面,应该注意锻炼时间的合理安排,比如一周三次或者更多。要解决好锻炼时间和其他日常活动之间的关系。睡眠时间也要科学性地安排,对于睡眠时间的长短,没有统一的说法。因人而异可以分为长睡眠型(8小时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时左右),其实4-10小时都属于正常范围,对大学生来说比较合理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有些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可以缩短到5-6小时。但不能少于5小时,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引发焦虑症,人会变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当的缺乏自信,而且压力会越来越大。
重要的问题重复3遍,晚上12点以后入睡的,体质指数在19以下23以上的,每天使用电脑(手机)超过6小时的,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都应引起重视。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报告8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的有机调查系统完成。问卷调查范围广泛但一般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不易控制,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辅以访谈调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弥补问卷调查可能出现的调查样本和调查问题的不完整和缺失,使整个调查具有更强的可信性。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基本情况调查
问卷中显示:
在调查样本中,生源地为河南省内的样本数目为38,所占比例为76%。省外样本数目为12,所占比例为24%。男生样本数目为30,所占比例为60%。女生样本数目为20,所占比例为40%。由于在本次调查中样本选择分布不是十分科学,因此而产生的调查结果可能有一定的片面性。
二、学习情况
学习情况调查主要是为了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状况,主要包括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需要的指导内容、学习能力、临考心情、专业看法、毕业打算、学习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定位。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42%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一般,只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满意。调查还显示有5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用处前景表示不满意。综合来看,大部分受访者面对与自己专业学习的态度呈现中庸现象。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整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就显得异常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只有4%的同学地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十分满意。30%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而4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满意度为一般,并不是十分积极地态度。而还有22%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态度为不满意甚至是十分不满意。而从毕业后的规划来看,58%的同学选择继续研习,38%的同学选择直接就业。还有4%的同学选择其他。这反映出大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一种处于迷茫、无目标的大学生,一种消极的定位,虽然是一种这样的定位,但是他们普遍认为学习应是其主要任务,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就业前景分析和职业规划指导。虽然大家就业前景并不是十分看好,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同学们对自己的未来持严谨的态度,而不是没有思考盲目乐观。只是需要指导老师的帮助。
三、生活情况
调查显示,16%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每天一次,32%的联系频率为两三天一次,34%的受访者与家人的联系频率为一周一次左右。也有16%的同学表示很少与家人联系。从受访者的感受来看,20%的同学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80%的受访者认为家里人对自己的期望比较大。现代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承担了家里父母很大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比较高,也直接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
四、情感交际情况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调查显示,2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有知心朋友,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有知心朋友。还有50%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清。在问到与同寝室人关系如何,8%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38%的同学表示关系一般,还有48%的同学认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这个问题说不清。在面对与寝室外其他同学关系如何时,66%的同学认为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16%的同学表示关系不错,14%的同学说与其他人关系很差,也有4%的同学认为数不清。还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属于比较单纯或很单纯,也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比较功利化,也有18%的同学认为大足额同学关系严重功利化,4%的同学表示说不清。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52%的同学认为自己沟通交往能力一般,只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沟通交往能力极佳,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62%的同学认为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良好,少部分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一般,也有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经过访谈调查发现,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性别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大一新生的自信程度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同学,应对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可能和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并缺乏经验有关。同时。女生稍微弱于男生,这与女生通常比较腼腆、羞涩的性格有关;相反,男生则显得更加主动大方。
在与异性交往的情况调查中显示,2/3的同学有男女朋友。46%的同学对自己的感情状况满意或非常满意。34%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感情状况一般,极少同学觉得自己感情状况比较糟糕。调查还显示,1/2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握能力极佳或良好,也有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情感把我能力比较糟糕。由此部分调查来看,目前大学生校园情感交际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消极现象也很普遍,
不过大部分同学关系比较融洽,小有摩擦都属于正常现象。同学朋友之间出现摩擦争执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五、自身情况方面
调查中显示,在面对人生时84%的同学都选择积极生活,仍有12%的同学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在对受访者进来一个月的精神状况中显示,52%的同学觉得自己最近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状况不好,从身体素质的调查来看,56%的同学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少部分同学认为身体状况极为不佳。在调查中还显示,只有4%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非常多,6%的同学认为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比较多,42%的同学觉得一般,53%的同学觉得使自己产生不良情绪的事情很少甚至几乎没有。52%的同学表示当心情遭遇低谷时自己的恢复能力良好。在感觉心情低落时68%的同学表示会选择自己默默承受,28%的同学表示会找家人朋友倾诉。由于现代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面对无法预测的情况有较强的适应力,因此,遇到挫折时自我排遣的能力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承受压力和挫折,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意见与建议
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恰当地处理学习生活是大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是否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活平淡一般甚至枯燥乏味,对大学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近期或长期的目标,使大学生缺乏奋斗方向,因而也就缺乏激情的源泉、动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积极性不高,或许是受到中学时代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留下了些许后遗症,在一定程度上对老师、父母还存在依赖性,没有完全从中走出来。因此,有必要努力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准备。
学习上,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反映出他们需要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的指导,许多大学生荒废学业除了一方面自身因素外,也有因对本专业及一些学科缺乏了解,对专业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导致的颓废堕落。因此,学校可定期开展一些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专业发展指明道路,使之看清自己的优缺点和对以后未来发展的规划,选择好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生活和情感上,同学之间的长时间相处,尤其是舍友长期生活学习都在一起。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矛盾。当这些矛盾出现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而不应该激化扩大矛盾,尽可能地心平气和地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理,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想,不能自我中心只顾自己的感受,置他人的感受不顾。
在处理异性关系,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主动,不必感到羞涩腼腆。在人际交往中,异性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应该表现得落落大方。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仅能够给人情感的满足感,而且可以让不同性格类型的异性互相补充,更加嫩完善自我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人格。
当在交际中遇到不被理解、信任的时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压抑,这是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自己应该尽可能地与别人增加沟通,委婉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在平时的交往中,讲究诚信,建立自己良好的的信用,让他人由衷地感到你是可以信任的人。此外我们在发现自己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勇于正视,寻求方式解决。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采取自我调节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相结合,解决方式应避免单一化,以期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从心理问题的阴影中走出来。
正确的价值观是个人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是个人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不竭源泉,是指引人生实现奋斗目标的灯塔。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踏入大学校园之后,就有必要对整个大学生涯进行规划,对未来的人生、职业有一个较明晰的规划,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的人生规划,还应包括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无论是大学生活,还是人生生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需要大学生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一方面要接受抗挫折教育,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积累挫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让自己心理日渐成熟,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总结]
【大学生健康问题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07-17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07-20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08-30
大学生饮食健康调查问卷10-25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06-29
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报告07-02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05-15
关于大学生饮食健康的调查问卷10-19
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报告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