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精选10篇)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1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摘要:在教育部颁布了自2005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条例》,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做退学处理”的规定。一方面,这体现了国家行政管理法规与相关法律的接轨、统一;另一方面,大学生结婚恰当与否以在高校内乃至社会中引起强烈共鸣。本文试通过实地调研和阐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法律认定和权利认可,以及各高校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高校对相关问题管理的完善。关键词:大学生结婚 法律认定 权利认可 管理机制
一、大学生结婚的现象产生及现状从法律上来界定,什么事结婚。结婚是指男女双方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依照法律所规定的条件以及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不难开出,缔结夫妻关系的双方将由此产生权利、义务以及相对责任婚姻法第五条至第十条作出了如下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水利论文发表/sllwfabiao/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当前教育部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将涉及在校生婚育以及婚育退学的规定予以删除,这无疑是趋向于与目前的国家的基本法律相一致,也是国家法律法规在结婚问题上的进一步放宽,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已经也不在要求结婚登记时需要有关单位的,教育部更是放弃了原来高考的结婚限制以及年龄限制。笔者认为,教育部径直做出取消禁止在校本科生结婚的决定仍有不妥善之处,其更应该对于在校本科生的结婚行为略作限制。诸如是否拥有相关财产来源,是否具有一定高度的思想素质。而作为大学本科生所在的大学(其对大学生的了解程度甚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不仅在大学生进行结婚这一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劝、提醒义务,更应该承担相应的审核义务。即具体审核大学生具有相应的财产来源以及是否达到一定的思想觉悟。这两项义务,在我看来,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这是,为相关大学生从事结婚行为避免出现有关基于一时冲动导致后悔终生的类似现象的有力举措。笔者综合几份问卷调查,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大学生结婚的现象在各地还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有向上增长之趋势。就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大学生结婚之态度而言,其普遍采取不予支持的态度。尤其,有一个问题及其回答值得关注,即大学生结婚又离婚,其复合的概率。从调查问卷中,没有复合成功的例子。这至少说明,结婚双方在结婚时候并没没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在结婚而又离婚的时候,能够较为清楚地认为到自己对于婚姻所真正的需求。才能认识到:恋爱是浪漫的,而婚姻是现实的。你必须有勇气面对婚姻生活里的各种问题.理解到“相爱容易相处难”的生活哲学之后,再走进婚姻的殿堂。
就民众对于大学生结婚之态度而言,其依旧普遍采取不予支持的态度。这也可以说明,民众认为大学生结婚双方在结婚时候是一种有欠妥当的行为,同时,民众也比较理性地看到,大学生结婚,对于自身学业,还是家庭来说,都必将是沉重的负担。在校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来自社会各界压力的加大,他们的心理、生理、观念才会趋于成熟,对自己的身份以及能力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二、大学生结婚的社会影响如上文已经论述,从法律角度上来说,大学本科生结婚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从现实来说,大学本科生是否应该、能够成为负担结婚义务的主体就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事实上,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法律上的界定和权力上的认可,而并非现实的迫切需要。即真正想结婚的大学生并不多,他们在乎的只是结婚的权利——结不结婚是一回事,能不能结婚是另一回事。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上或者能力上的无准备,酿就了很多大学生结婚后婚姻生活的不幸福乃至造成离婚的惨剧。毋庸置疑,在校大学生结婚,存在着诸多弊端。
首先,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就存在一个时间和精力合理分配的问题。恋爱、婚姻、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习,应该说是很紧张的,要想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在校学习的时间很短暂,应当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光阴才对,也正应了那句老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这种感觉,也许在校的时候是难以体会到的,但当走向社会以后,再想学习,不是说不可以,但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会让人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更不会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还有一点,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错过了学习的机会,等到感觉所学的知识太少时,为时已晚。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次,在校大学生结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家庭,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基础。在校大学生经济未独立,结婚首先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例如婚后解决夫妻住宿问题要增加开支;若婚后生育后代则产生子女抚养问题等,更需要物质基础作保证。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婚后生活矛盾,从而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这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最好证明。我们知道,大多数大学生完成学业,学习费用是需要家庭承担的,即使有的学生在不断地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习费用,但也难以完全自理,能够自已解决学费问题的学生,是极少数的。本来,供一个大学生上学,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高额的费用就是难以承受的,更有许多学生是凭借贷款完成学业的,如果再要承担恋爱、婚姻、家庭的费用,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更大的经济负担,可以说大多数家庭是根本无法承受的,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易在校结婚。
再次,在校大学生结婚,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以后,会有许多需要做的事,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然,自2001年高考报名取消年龄25周岁的限制和2003年新婚姻法颁布结婚登记不需要单位证明以后,许多高校已取消了对学生结婚的限制,学校不干预和不禁止,但并不等政工论文发表/gcslwfabiao/于教育部门提倡在校学生结婚。更为现实的是,学校是学习的场所,学校没有义务给大学生提供完成婚姻以及实现家庭的一些诸如住房之类的物质保证,因此许多结婚大学生势必在校外租房生活,这与教育部“原则上不允许大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的管理规定相矛盾。即使允许大学生在校外租房生活,随之会带来一些社会治安问题。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2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结婚权,法律,理性
在校大学生是手持书本走上红地毯, 步入婚姻的殿堂?还是在象牙塔里专心读书, 攀登知识的阶梯?在教育部删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做退学处理”一规定后, 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日趋激烈。该规定的废除意味着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征得学校同意, 只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即可登记。那么, 象牙塔内应否成就美满婚姻呢?
一、结婚是在校大学生的权利, 具有法律依据
我国现行的多部法律均未对在校大学生结婚做出限制, 相反, 取消在校大学生“禁婚”的规定是其应有权利的回归。
首先, 婚姻自主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其49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
其次, 《婚姻法》也遵从宪法精神且未规定例外情况, 其第2条规定:我国实行的是婚姻自由的基本制度。第5条明确说明:结婚必须是出于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基础上, 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对于他方进行强迫, 第三者也不可以干涉他人的婚姻。而在第6条禁止结婚的条件中, 也并未包含在校大学生不得结婚的规定。
此外, 《民法通则》也规定了婚姻自主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人身自由权利, 是一项当事人对自己人身的排它性的支配权。婚姻是法律认可男女两性结合形式其特征在于:当事人自主结合, 他人无法替代。
因此, 我们有理由说, 大学生具有结婚的权利和自由, 其结婚权应排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干涉, 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法定的婚龄和结婚的条件, 更加不能侵犯法律赋予的结婚权。
二、结婚受实际情况的影响, 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 从在校大学生自身来看, 其虽然在年龄上已满足了缔结婚姻的条件, 但从经济实力、心理状况、社会责任等方面来说, 结婚还是存在较多问题。
其一, 从在校生经济实力来说, 通过调研发现, 我国大学生与国外许多国家的成年子女不同, 其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 85.6%还是靠家庭的经济支持, 能够取得经济独立的在校大学生少之又少, 只占到6.2%。而婚姻不是许下山盟海誓就能持久, 生活也不是脱离了柴米油盐的空中楼阁, 经济基础是婚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 若没有经济来源的两个人组建家庭, 可想而知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婚姻关系也将难以维系, 从这个角度看, 在校大学生是不适宜结婚的。
其二, 从在校生心理状况来说, 其与已经走入社会多年缔结婚姻的夫妻相比, 缺乏必要的社会经历的考验。在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 并不十分成熟, 责任感、自制力、承受力较弱, 因此很难快速适应由学生角色向配偶角色、父母角色的转变, 加之如今90后大学生易冲动的性格, 在校期间结婚也欠妥当。
其三, 从在校生社会责任来说, 其与其他群体相比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努力学习, 更好的回报社会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诚然, 学生之所以称为学生, 说明学习还是主要任务, 特别是在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 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 不掌握好专业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能力, 为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未来, 只能是一纸空谈。而婚姻涉及两个家庭、几代人的关系, 家庭琐事、生养子女等, 使得原本纯粹的校园爱情变得复杂, 使得原本单纯的学生时代变得世俗化, 同时也必将牵扯学生一定的学习经历, 这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大相径庭的, 因而其结婚也不恰当。
另一方面, 从高校管理的角度出发, 大学本是一片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净土, 是培育人才的摇篮, 然而在校大学生一旦结婚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休假问题。结婚不仅意味着两个人过日子, 还带有孕育下一代的责任, 那么婚后女方怀孕, 学校是不是应该参考劳动保障法的规定批准休假待产?生育之后, 是不是应该给予其三个月的产假?这些休假需不需要后期补上, 以至延后毕业?这不是讲故事, 这就是现实。
接下来便是住宿问题。婚后的男女双方已不再是小情侣同居的关系, 而是受法律保护的夫妻关系, 是夫妻必然要共同居住、共同生活。那么学校是否应该为结婚的大学生提供“夫妻宿舍”?对此类宿舍是否应和普通宿舍同等管理, 定期检查?是否应单独为已婚大学生设立宿舍楼?诸如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再者便是教学任务安排的矛盾。对待已婚和未婚的大学生需不需要分别安排课程?女方休假期间落下的课程, 学校是不是应该提供补课平台?那么补课平台的搭建费用从哪里来?教师补课的课时费谁来出?在我国教育经费并不十分充裕的条件下, 这些问题的解决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些问题不解决, 就难以实现学生结婚权利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平衡。
三、笔者关于大学生结婚权的看法
首先一点, 应当承认结婚是在校大学生不可剥夺的一项基本权利, 这是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尊重。但是, 依法享有结婚的权利, 可以自由行使结婚权并不等于在校大学生就应该结婚, 这也就是说, 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做出理性的选择:
(一) 经济独立, 再做校园新郎新娘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 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正如歌中唱到, 风光热闹的婚礼过后, 迎来的便是日趋平淡的生活, 这个时候, 仅有山盟海誓是靠不住的, 必要的经济来源才是支持婚姻顺利走下去的基础。有人说, 婚姻是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分配关系的一种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 也即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生往往仅凭一腔热血, 甜言蜜语便草草结婚, 谈及金钱便觉伤感情, 太物质, 很庸俗, 但这就是现实, 依靠家庭供给生活来源的大学生很难体会“花钱虽易, 挣钱不易”, 也自然很少“且花且珍惜”。因而, 只有当大学生真正走入社会, 经历过, 付出过, 才能清楚肩上的担子, 才能明白婚姻不是儿戏。
(二) 理性选择, 拒绝无谓的牺牲
牡丹江医学院的学生王某, 其在校期间结婚并生下孩子, 因而被学校开除。在被开除时, 她已经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 只差3个多月就可以顺利毕业。然而, 因为没有取得学位证书, 王某很难找到工作。目前她租住在牡丹江市郊的一个工厂宿舍区, 没有正常的暖气供应。丈夫一年前失业, 闲赋在家。一家人靠出租原住房的200元差价生活, 十分窘迫。
审视王某的经历, 最大的遗憾不是和母校的不欢而散, 而是在仓促的选择中丢掉了自我。若她肯等一等, 也许收获的不仅是美好的爱情, 还有满意的工作。由此也对在校大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婚姻面前, 理性选择。
再者, 尽管解除“禁婚”规定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但实际上, 真正结婚的在校大学生并不多见, 笔者对自己所在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 99.2%的学生在问及“是否会选择在大学结婚时”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他们认为权利是应当拥有并受到保护的, 法律不应该剥夺在校大学生缔结婚姻的自由权利, 但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能不能结婚”和“会不会结婚”是两码事, 多数在校大学生在深思熟虑后能够做出较为理性的选择。
因此, 赋予在校大学生结婚权本无可厚非, 但是要对之加强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帮助其做出理性的选择, 平衡好学生结婚权利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关系。象牙塔内成就的当是更多的人才, 走向社会成就的才当是美满婚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2]王红林, 张黎娜.从法律角度看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07.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3
关键词: 在校结婚 经济 教育
一、调查背景
教育部于2005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新《规定》删除了原先“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这一修改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符合《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即可登记结婚。
“禁婚令”打破后,大学生结婚报道不时见诸报端。那么当代大学生到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本调查小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接受调查者多数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女生偏多。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
二、数据分析
在被问及是否有对象时,51%的受访者表示已有喜欢的人或处于热恋中,表明进入大学,恋爱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那么,你会考虑和大学对象结婚么?62%的同学表示到了那一步再看,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因为有很多不确定因素,25%的同学表示爱就许以白头之约,剩余13%的同学则表示不会,认为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这从侧面表明在校期间结婚并未形成主流,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概率很低。
对于是否支持在校大学生达到法定年龄就可以结婚的观点,69%的同学表示支持,而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支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婚姻解禁有着正面看法,认为禁令的解除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尊重,更人性化。
被问及如果你身边的同学突然结婚,你持什么态度时,10%的同学觉得这样不太靠谱,大学生毕竟要面对各种困难,时机并不成熟,36%的同学并没有太多感想,只有7%的也想像他们一样,和自己喜欢的人走进婚姻殿堂。
如果在校大学生结婚,是否应该告诉学校呢?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只有当事人才有发言权,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有些人选择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告诉学校,方便学校管理,也有些人希望保密,怕被人知道后对学习有影响。相对来说,认为不应该告诉学校的人数更多。
那么您认为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找到了真爱,认为对方可以相伴走一生,14%的同学认为是怀孕而不愿意做人工流产而结婚。
随着结婚而来的问题是,您认为在校大学生的婚姻是昙花一现还是天长地久?71%的同学认为这需要因人而异,25%的同学认为这样的婚姻以为是永恒,却不知只是刹那芳华,不可能长久,另有2%的调查对象坚定地认为这样的婚姻可以走到最后。
结婚会面临各种问题,在校期间结婚面临的问题更多,那么其中最大问题是什么呢?46%的受访者选择了经济方面,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结婚后的住房、日常生活都离不开一个钱字,那么钱从哪里来呢?只有伸手向父母要。另外14%选择了家庭方面,13%选择了舆论压力,在校结婚的毕竟是少数,不排除有些同学、老师会带着异样眼光看待这件事,都会给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带来一定压力。剩余的则选择了变心,时间长了感情可能会改变,离婚可不像恋爱分手那么容易。
综上所述,大部分大学生还是不支持在大学期间结婚的,认为经济条件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三、利弊分析
大学生结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学生结婚的利弊问题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做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上学期间大多数学生还是靠父母的钱交学费和维持日常生活。而在校结婚后,两个人没有经济来源,其中大部分男生因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妻子向岳父岳母要钱,往往会利用课外时间打工赚钱,承受的压力会非常大。而生活中的油盐酱醋又岂是兼职工资能解决的?于是生活琐事代替了往日甜蜜,作为没有心理准备的年轻一代,心中不免有很多失望,如果处理不好,不光影响感情,还会耽误学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要找到双方满意又能兼顾家庭的工作非常艰难。如果毕业后两个人只能在不同城市工作,那么一毕业就面临着两地分居,而两地分居的婚姻又会带来更多问题。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习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必须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对大学生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分散更多精力,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下降。
再者,在校大学生婚后不小心有了孩子,该要还是不该要?不要,那毕竟是一个小生命,堕胎会影响身体和以后怀孕;要,双方现在还都在上学,自己都还顾不过来,怎么照顾一个孩子?怀孕和带孩子期间,还可能面临同学的闲言碎语和另眼相待,进而影响两个人的心理状态。
四、结论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这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参考文献:
[1]田毅,陈景璐.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扫描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2002(09).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4
题目:Getting Married in College 写作要求
In 2005,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lifted the ban on students getting married while still in college.And it has been a hot topic for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What’s your opinion about it?
Write on Answer Sheet Two a composition of about 200 words on the following topic:
Getting Married in College
You are to write in three parts.In the fi rst part, state specifi cally what your idea is.In the second part, provide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OR describe your idea.In the last part, bring what you have written to a natural conclusion
or a summary.Marks will be awarded for content, organization, grammar and appropriateness.Failure to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may result in a loss of marks.审题思路
本题是一道观点选择型的题目,论述对在校大学生结婚一事的看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思路1: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原因可以从法定结婚年龄、大学生情感需求等方面讲 ;
思路2 :反对在校大学生结婚,原因可以从大学生心理成熟度、经济条件等方面讲 ;
思路3 :对此持中立态度,提出判断标准: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可以结婚,否则还是不要结婚为好。
思路4 :先摆 出赞成者和反对者各自的理由,然后给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单说明(补充更多理由)。
范文赏析
Getting Married in College
Since 2005 the ban was lif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getting married, it has been a hot topic for students, parents and educators and their attitudes differ sharply.Some hold the positive view and others think differently.In my view, I believe they’d better not get married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引言部分:作者提出热议话题:在校大学生现在允许结婚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最好不要结婚,用following reasons 引出下文。
First and foremost, though mostly adults, college students are actually immature psychologically.Their wishes to get married are, more often than not , impulses.I admit that it is a basic right for those who have reached the appropriate ages to get married marriage is more solemn and requires more than just reaching the age.In addition, the university or college is a place to study instead of a community to lead a family life.Allowing college students to get
married would adversely affect their study.For instance, they would spend too much time attending to their family and love, thus unable to concentrate on their school work.Besides, as tudents, they are not ready to support a family financially.主体部分:作者从几个方面述了反对的理由,而且在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也提及了支持者的观点。这种对比可以更加凸显这一话题的争议性,同时更体现了作者做出这样选择的慎重性。
Weighing the arguments of both sides, I would still say “no” to getting married in college, though it’s their legal right.总结部分:作者经过衡量,选择持反对观点。这里使用的 weighing the arguments of both sides 呼应了前段第一条理由提及的“人权”或 “法定婚龄”,使结论显得更客观。
亮点回放
1.ban : “禁止、禁令 ”,可以做名词和动词,此处为名词,注意与之搭配的介词为on,表示“对 „„的禁令”。
2.lift: 一般表示“举起、抬起”,此处表示“解除(封锁、禁令等)”。
3.hot topic: “热议话题” ;此处topic可以用issue替代,不过topic更普遍随意些。
4.hold: “持有(观点)” ;此处hold the positive/negative view也可以写成be for/against sth.,表示
“持同意或反对意见”。近义词为think, maintain, claim, believe, consider,都可以引导表示观点的从句。
5.immature psychologically: “心理上不成熟”。
6.more often than not: “往往、多半”,常用作插入语。
7.a severe violation of: “对 „„的严重违背” ;此处也可以用动词形式severely/seriously violate,不过用名词形式更为正式。
8.solemn: “庄严,严肃” ;比serious更贴切。
9.adversely affect: “对 „„产生不利的影响” ;adversely表示“不利地、逆 向地”,比较正式,另外它的名词形式adversity
(逆境)也是常用到的。
10.attend to: “专注于、照料” ;注意此处的to为介词,后面接名词或动名词。此处也可以用更常见的take care of来替代。
11.weigh : “称重、衡量”;此处表示“衡量”,“weighing the arguments of both sides, I believe/think...”常用来引出自己观点,同学们可以借鉴。
关于在校大学生考acca的问题 篇5
我们学校就有一个女生和我一样考acca。我们在北外上同一个系,分在同一个班,而且非常巧合地分在一个宿舍!由于我比她先考了三门,在注册与学习的过程中她一有什么不懂的我们就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我联系过去的自己刚刚接触acca时遇到的种种问题,总结了不少我们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经验,非常非常想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和各位大学生朋友多加交流,尤其是西安交大的同学们,你们应该是最有心得的。
第一:报名的时机。 好多同学都在犹豫,什么时候注册报名考试比较好。我认为,如果自己对自己本专业的课程有信心的话,在课内课程都应付的绰绰有余的情况下(比如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同学),我建议从大二就开始报名。在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严重的影响下,虽然考acca有可能会使自己的成绩有一定下滑,但是对于不保研的同学来说,是利大于弊的。因为你能在大学毕业的时候不仅能那到本专业的学位证,还能完成很大一部分acca的课程。
我尤其建议纯英语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早早下定决心。因为首先英语专业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课内的课程门槛较低(不容易挂),在加上学习acca同时也能强化自己的英语水平,两者相辅相成。如果大二时就开始考,很有可能大四就能考完,英语专业加上 acca,对于就业非常有竞争力。
但是对于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专业的同学。自己本门的功课不好过,如果在专业课很紧的大二就开始考,会有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后果。所以建议你们在大三再考。
第二:一次考几门? 很多同学问我,第一次考几门为好。这依个人的能力和水平而定。在这里我建议,如果像我一样是英语专业的同学(没有免科),最好:
第一次: 只考1。1一门。由于对会计专业不熟悉,第一次当作摸底,最好能依次通过。所以第一门最好多花点功夫,把底摸透,增强信心。
第二次:考1。2和1。3,时间充裕的可以加一门2。1。因为以我木椋?。2在1。1的基础上非常简单了,所以不用花太多的功夫。
1。3和2。1全是需要记忆的知识,我觉得就是考英语和记忆力。只要能做到把书看两遍,把题看三遍,就没问题。
第三:复习时间表。
1/对于大学生,一定要利用寒暑假。放假期间每天花3-5个小时就够了。不要把所有工作都堆积到一起做,要使用细水长流的战略,懂得积累。
2/平时利用上自习的时间看书。不要翘课,尤其是有用的课,这样增加了学acca的机会成本。
3/不要开夜车,要细水长流。我有一些朋友喜欢在考试前猛看书,最后不仅没效果,而且会把身体搞跨。 acca题量特别大,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完成的,所以宁愿早开始看,在上一课考完开始看,都不要积在最后几天看。只要把计划做好,考3到4科都是有可能的。
plus: 女孩子开夜车对皮肤非常不好,尤其建议女同学千万不要。
以上是本人一点愚见,希望大家点评。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6
万学教育
很多在校大学生认为只有走出校园,开始工作了,那么才需要职业规划。其实最早的职业规划应该是高考选择专业甚至文理分班时就确定了。否则的话,选择了自己不适合的专业,在学校里或者进入职场后,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力成本。而已经进入大学校园,虽然晚了一步,但是比起已经踏入职场的职业人来说又是早很多步,把握时间,确保了自己少走弯路。那么一般来咨询职业规划的学生大概都是遇到了什么困惑呢?
原前程无忧校园招聘部与高端客户部高级经理、资深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教练;曾为包括微软、IBM、三星、摩托罗拉、腾讯、中移动、奥美、西门子、宝洁、宜家、西安杨森、友邦保险等一系列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提供过校园招聘指导与服务的万学教育ACT职业能力培训李志强老师就来问我们详细解答最重要的两个问题。
第一,所就读的专业自己不感兴趣?或者觉得专业就业方向自己不适合?
那么进入大学校园,大一学习完基础课,如果觉得所就读的专业不适合自己,一般院校大二开学会有一部份名额,有一次转换专业的机会。但是如果自己没有拿到这个名额或者过了大二还没有转换,那么既然尘埃落定,确定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后,只能在保证自己顺利完成自己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做好准确就业方向的准备工作。现在很多大学生就属于这个情况。因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那么以后毕业就业也很自然不想再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但是 职业顾问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求职偏离专业方向竞争力更是比不上专业对口的学生。所以在剩下的两年时间里,我们根据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你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职场现实环境因素,根据你的职业倾向以及价值观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其毕业后适合且能切入的有发展的工作平台在什么行业岗位以及包含哪些因素的企业平台。并为实现这一就业目标规划好在校行之有效的安排,做好就业准备工作,针对性的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海文考研网络课程火热报名
了:http://shop.wanxue.cn/
第二,自己希望往专业相关方向发展,但是就业范围广,自己根本不知道切入
哪个起点是自己适合的,有发展的?怎么样去发展?发展路线是怎么样的?
大学生求职专业相关工作困难,万学ACT李志强老师认为,表现在一方面是不清楚自己适合切入哪个起点有发展;另外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能力在什么位置,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因为现在大学教育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导,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对职场要求以及背景内容不能系统化的了解,和市场需求脱离实际,当然这个是学生自己无法改变的。那么无力改变大环境的背景下,自己都必须行动起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否则毕业后需要走更多的弯路,浪费更多的的时间精力。
比如小安的情况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主修企业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财务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多而不专。那么这个时候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特点结合主客观条件以及职场行业岗位相关连性以及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选择。那么如果你也是这样,你需要确定好适合的职业发展路线后,必须规划好在校就业准备工作,包括知识的再学习以及相关实习活动,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简历面试上进行了相关辅导,为其顺利就业发展做好前期准备。
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因为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职场状况确定自己准确的职业定位和规划,拿着简历与求职书到处求职,希望找到好工作。但是结果是求职困难,就算进去了,也觉得好象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往往做不长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一直在探索自己适合的职业发展之路,和同龄人的差距愈来愈大。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纯属纸上谈兵,只有到时候屡屡碰壁了才会再想起。
实际上职业顾问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我以及职场有更请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更科学、更经济也更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7
[关键词]女大学生;乳腺纤维腺瘤;认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各种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种不良生活环境因素,使得人们患病几率不断提高。中国人口协会在京发布的《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中显示乳腺疾病在我国没有明显病发表现的女性中已经很普遍,患有乳腺疾病的女性有高达52.4%。其中乳腺纤维腺瘤是年轻女性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的发病率仅比位居乳房疾病一位的乳腺增生病低。它好发于15~35岁之间,高峰期为20~25岁,医学证明治疗的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有关医学报告显示,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这其中,女大学生是高发人群。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杭州滨江高教园区的浙江警察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仔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程度,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研究背景
章必成等人(2010)曾指出乳腺纤维瘤是年轻女性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它好发于15~35岁,且高峰期为20~25岁,由此可见该乳腺纤维腺瘤在在校女大学生中是常见的。让人焦急的是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十分可能与激素平衡失调这个因素有关。黄婉文等(2011)曾指出乳腺疾病的患者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对我国女性的健康状况产生了威胁,其中乳腺纤维腺瘤占乳房良性肿瘤的第1位,多发于年轻女性。林艺萍等(2012)曾指出,女大学生不仅对乳腺纤维腺瘤的总体认知程度低,而且对乳房的基础保健意识淡薄,对如何去预防乳腺纤维腺瘤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理想。我国正在想把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女大学生对乳腺疾病的认知程度,并且加大力度来宣传乳房健康知识,以达到提高在校女大学生对乳房健康的重视及对其的预防保健意识。
国外学者对患乳腺纤维腺瘤的影响因素以及对预防乳腺纤维腺瘤方面已经进行了研究。Zakia Coriaty Nelson等(2010)曾指出,课题的目标旨在评估饮食和乳腺纤维腺瘤之间的关系。在他他们所做的对照研究中,观察到随着实验对象摄入水果和蔬菜量的提高,患乳腺纤维腺瘤的风险呈显著减少趋势。并且研究中发现口服避孕药,适度的运动(步行和园艺)等,也可减少患病风险。
综上所述,乳腺纤维腺瘤在女大学生中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程度不足,对乳房的自查与保健意识淡薄,应该对女大学生侧重进行预防教育,提高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现状和自我检查意识,做到自我检查和自我保健,树立正确的预防意识,防患于未然,在饮食、运动、穿衣、自检、情绪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2、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课题主要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的问题及干预措施进行深入的了解,侧重于预防教育,结合文献及调查结果,重视女大学生关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加强自我乳房检查意识,能自觉做到自我检查和自我保健,樹立规范的预防意识,探讨有效的预防保健知识。
我共发放了220份问卷,收回210份问卷,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为210份,有效率为100%。在问卷问题方面,包含了单选题与多选题,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问卷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乳腺纤维腺瘤,乳房自我检查,乳房自我保健知识。
调查对象的年龄在20到23岁之间,身高体重基本为正常水平,无明显缺陷。为了有效正确地预防乳腺纤维腺瘤,应该先要详细了解它的相关知识。调查结果显示75.71%的女大学生想要了解乳腺纤维腺瘤的相关知识,而24.29%的女大学生不想要了。在调查的女大学生中,结果显示并没有人对乳腺纤维腺腺瘤十分了解,52.86%的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了解程度为一般,而47.14%的调查对象对乳腺纤维腺瘤的完全不了解。更让人担忧的是只有37.14%的女大学生知道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在年轻女性中很高,而胜于62.86%的女大学生则完全不知道这个事实。同时只有15.71%的调查对象知道乳腺纤维腺瘤的常见病因,12.86%的调查对象知道如何预防乳腺纤维腺瘤。这几个数据显示在校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了解程度不高,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认知存在很大问题。
乳房是女性美丽的象征之一,85.71%的女大学生对乳房的关注程度为一般只有12.86%的女大学生十分关注乳房的情况,让人匪夷所思的还有1.43%的女大学生对乳房问题一点也不关注。大部分的女大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只有17.14%的女大学生觉得没有必要进行,但是不足的是有77.14%的女大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检查,只有22.86%的女大学生对这种知识有所了解,而且90%的女大学生不会规律地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只有10%的女大学生会规律地进行乳房自我检查。
女性如何对乳房进行保健的知识对拥有健康乳房有很大的帮助。98.57%的女大学生希望学习乳房自我保健知识,她们并没有十分了解乳房自我保健知识,但是还是有1.43%的女大学生不希望学习相关知识。只有68.57%的女大学生对乳房自我保健知识有一般性的了解,而31.43%的女大学生根本不了解该种知识。从调查结果来看,女大学生愿意通过专题讲座或授课、网络、知识手册、咨询医生、电视等途径来学习乳房自我保健知识。21世纪是科技信息的时代,最受欢迎的学习乳房保健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学习。
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存在的问题
调查的数据说明,我所调查的在校女大学生对乳腺纤维腺瘤的重视程度不高,认识存在不足,认知存在很大问题。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并不知道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不知道它的发病率在年轻女性中很高,更不了解它的常见病因,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地预防它。让人感到放心的是大部分的女大学生知道必要的乳房自我检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问题是她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她们缺乏这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与学习。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乳房自我保健知识的了解也不够,能接触乳房自我保健知识的方法比较少,学校也没有十分重视宣传有关乳房的相关知识,使女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接触地比较少,所以在这方面的知识确实十分匮乏。当然,女大学生对乳房的重视程度和自我保健意识尚有待提高。
3.2建议
乳房是女性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了解乳房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常见病因,了解如何有效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我想要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在平常的生活中女性要有规律的生活节奏以及良好的心态,保证适量身体运动,克服不良嗜好与饮食习惯。在日常的着装方面要尽力避免穿着束胸与紧身衣,要合理地去使用文胸,穿戴适合自己的文胸,并且用正确的方法穿戴文胸。要注意谨慎地使用有雌激素的药品、丰胸产品。洗澡的时候不要用热水去长时间冲洗乳房。平常应积极地通过网络、电视、专题讲座等各种途径来学习乳房自我检查的知识,而且每月应该进行有规律的乳房的自检,或到医院进行专科检查。而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多吃水果蔬菜、干果种籽类、粗粮杂粮等食物。我建议广大女性要学习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寓防于治,防患于未然的策略进行防病治病,拥有一个健康美丽的身体。
4 结束语
希望广大女性能加强对于乳腺纤维腺瘤的认知,加强对于乳房自我保健意识,将乳房保健知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疾病的发病率,使自己拥有美丽健康的乳房。
参考文献
[1]黄婉文等.乳腺纤维腺瘤中医辨证分型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3):226-228.
[2]曾晓华.乳腺纤维瘤,手術不是必须的[J].家庭医药,2013,(11):28.
[3]章必成.乳腺纤维瘤的是是非非[J].家庭医学,2010,(4):10-10.
[4]林艺萍等.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乳房保健认知的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28):332-334.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8
在适合您情况的选项上划“√”
1.您的性别:
(1)男(2)女
2.请问您所在的年级?
(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5)研究生
3.您的家庭所在地?
(1)城市(2)城镇(3)农村您认为您的理财能力如何?
(1)较差(2)一般(3)较强您有记账的习惯吗?
(1)有(2)无您每个月的消费都有计划吗?
(1)有,按照计划进行消费(2)有,但是基本不以计划为准
(3)没有,您对个人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怎样?
(1)不需要(2)希望了解您认为个人理财的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1)盈利(2)保值(3)都不是(4)不知道9除父母提供外您是否还通过其它渠道挣钱?(多选)
(1)没有(2)做兼职(3)奖学金
(4)作投资(炒股、买国债、基金等)您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1)<400 元(2)400~700 元(3)700~1000 元(4)多于 1000 元
11您的生活费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1)伙食(2)服装及化妆品(3)恋爱(4)购买学习资料(5)娱乐交际(6)交通(7)购买电子产品(8)同学 聚会(9)其他您消费时有从众心理吗?
(1)有(2)不一定(3)没有
13您消费时会货比三家吗
(1)会(2)有时会(3)不会您会选择反季节购物吗?
(1)会(2)有时会(3)不会
15每次你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的时候,你会
(1)不管价钱如何买下来
(2)会衡量自己的零用钱是多少再买
(3)看看是否真的需要再做决定
16当您想买某样东西时却发现钱不够,(1)向父母要钱(2)自己挣钱(3)向同学借(4)不买了 17您是否在月末或期末出现过没钱花的现象?
(1)没有(2)偶尔会有(3)经常(4)几乎每月如此 18 您会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吗?
(1)会(2)不会9 您懂得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吗?
(1)不知道(2)知道一点(3)了解如果您这个月的生活费有节余,您会怎样处理?
(1)存入银行(2)改善物质生活(3)用于娱乐消费(4)不作处理,加入下个月的生活费(5)证券或资金投资 21 您认可的理财方式是什么?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9
征集新兵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中央军委2001年9月5日修改公布的《征兵工作条例》规定:“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原就读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这是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兵员素质、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征兵工作条例》的规定,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精神,确定从今年冬季征兵开始,先在部分高等学校进行试点,通过摸索取得经验后,再全面铺开。为了做好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自愿入伍新兵的试点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征集的范围和对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在条件具备的部分高等学校中进行试点,征集的对象为男性学生。为便于征兵政治审查,以征集入学前户口所在地与就读学校同在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生为宜。征集在校大学生所需员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征兵任务数内调整解决。
二、征集的条件和标准。征集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条件和标准,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征兵命令执行。征集在校学生的年龄为年满18至22岁;征集的政治条件,按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征集公民服现役政治条件的规定》和有关规定执行;体格条件,按国防部颁发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其视力标准按国防部征兵办公室2000年8月下发的《关于调整征兵体检视力检查标准的通知》执行。
三、征集的程序和办法。征集在校学生的工作,按照本人报名、学校推荐、体检政审、批准入伍的程序进行。高等学校与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武部门负责组织在校学生入伍的动员、报名和目测摸底工作,研究提出参加征兵体检人员名单。高等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征兵办公室,负责组织应征学生的体格检查工作。对体检合格的在校学生,由省级征兵办公室组织协调有关地区和部门,按规定进行政治审查。对体检政审合格者,由其就读学校所在地的县(市、区)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
四、保留学籍和复学等政策规定。对高等学校自愿应征入伍的在校生,可保留学籍退出现役后一年内。退出现役后一般应回原学校原专业复学,如确有必要须转换专业的,由所在学校确定。在服现役期间因公伤残的,有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者,复学后免交学费。退出现役后复学的,其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学校酌情适当减免学费。复学后报考研究生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入伍后,部队在选取士官、直接提升军官,以及复学毕业后接收补充军队干部队伍等方面应给予优待。
五、征集的组织领导。从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新兵,是征兵工作的组成部分。要在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和教育行政部门分工负责,共同组织实施。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主要是确定征集在校学生的学校,组织宣传发动,进行目测摸底和报名推荐;征集部门的职责,主要是拟制征集计划,组织体格检查和政治审查,负责审批定兵。各级征兵办公室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统筹安排,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落实。要广泛宣传发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激发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调动、支持他们报名应征的积极性。要认真落实在校大学生入伍保留学籍和退出现役后复学等优待政策,并按规定搞好优抚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部队对征集入伍的在校大学生,应根据其所学专业,合理安排使用。各地要注意总结经验,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今后全面铺开这项工作打好基础。今冬征兵结束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将征集在校大学生的情况专题上报。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
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关于征集在校大学生的有关问题》
(2002年2月24日,传真电报)
征集在校女大学生的年龄可放宽至20周岁,其数量控制在征集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0%以内。
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关于调整征兵体检视力检查标准的通知》
(2000年8月29日,传真电报)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10
摘 要:面对日益增加的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事故,当前我国关于此类事故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仍不够完善和统一。高校与在校学生存在着双重的法律关系,这决定了其责任制度的特殊性。在完善立法上,应在明确基本责任原则的基础上,将几种主要的损害情形分别做出规定,以明确、公平、合理地处理此类问题。
关键词: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侵权责任;责任限制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163-04
2005年和2006年在新疆发生的两起高校校内伤害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个是某在校大学生酒后在校内摔成一级伤残,后法院判决学校承担次要责任;另一个是在校大学生在校内酒后失足坠楼身亡,后法院判决学校不承担责任。导致这样大相径庭的判决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关于高校学生人身损害事故的法律规定仍不够完善。近年来,高校学生人身损害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这类案件给我国司法实务提出新的课题。
本文意在对此进行探讨。为简化问题,所讨论的人身损害事故限于对人的身体和健康受到损害。本文所指高校在校学生是指拥有高校学籍并且处于学校的管理范围之内的在读学生,与学生是否在校学习、学校是否放假并无直接因果关系。如寒暑假,学生依据学校规定申请住在学校,校方有义务对这类学生进行管理,那么对这类学生发生人身损害事故,校方依据具体情况负责任。
一、高校与在校学生的法律关系
对于高校与在校学生法律关系的性质,理论上有如下二种主要学说。
1.平等主体说
由于高校学生都达到法定成年年龄,故有学者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由双方当事人经由平等协商自愿缔结的,是一种合同关系。日本公法学界中以室井力教授为代表的“在学契约说”主张,高校与学生间的地位完全平等[1]41-48;有人认为高校和学生之间是教育合同关系,高校作为合同关系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是对学生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的特殊合同关系[2]168-170。
2.双重法律关系说
认为高校与在校学生之间是一种双重法律关系,即民事合同关系兼行政法律关系。其理由是:其一,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已经成年,达到了对自身行为能够负完全责任的程度,不同于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关系,这也是高校学生的伤亡事故区别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伤亡事故的关键;其二,高校作为事业单位,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可作为行政主体。例如,我国法律授予高校一定的办学自主权,授予高校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等的权力。
本文认可第二种学说。即学校有法律授予的自主管理和行政许可的自主权,而行使这种权力不能排除司法管辖。当校方损害到学生的法律权利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学生可以请求司法救济。由此可知。高校具有行政和民事两种法律地位,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兼具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关系和平等民事关系二者的结合。
二、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归责原则
根据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重法律关系,当发生高校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时,解决双方争议可适用相关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民事法律的原则、规则解决。同时,考虑到此类关系中校方的管理者的地位,应给予校方作为管理者职责所引起的更大责任范围。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判断学校是否应承担相应责任的主要因素有:第一,看学校是否尽到了对学生的管理职责,是否落实了安全保障措施。第二,看学校是否尽到了“善良管理人”的义务,在对学生损害事故的处理中是否违反积极的作为义务。据此,依高校责任承担的情况,将高校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分为三种情况。
1.校方无责任的人身损害事故
包括意外事件、受害人自身过错、受害人与第三人混合过错所致人身损害。由于学校在其中并无过错,根据相关民法、行政法的规定,学校并不承担无过错责任,相关人身损害应由学生本人承担。但是,基于公平责任原则,在双方均无过错或无法确认双方过错的情况下,学校给予适当的补偿也是应当的。
2.校方负部分责任的人身损害事故
指由于校方过失及受害人或其他人自身原因相结合引起的伤害事故,侵权行为过失责任以过失行为和对人身或财产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前提。在判断校方过失时,应判断校方是否履行了其“注意义务”,即有没有像“一个合理和谨慎的人”那样行为。例如,校园内非隶属于学校后勤部的商店的食物致害,应由出租商对受害人承担责任,学校可免责。但校方在知晓的情况下未能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危害扩大,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3.校方负全部责任的人身损害事故
指完全是高校校方过失或故意所引起的人身损害事故。高校对学生负有教育和管理的义务,对教学、住宿设施、实验与其他教学设施、所提供的食品与水等,均负有安全保障的义务,当违背这些义务造成学生人身损害时,学校应负完全责任。在此类情况中,所指“校方”,应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师、职工、后勤人员、医务人员等。如果是由于学校宿舍、教学设备、娱乐设施和食品、饮用水等未达标所致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学校就违反了其保障的义务,应负担全部责任。
三、在校大学生几种常见人身损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1.在校外实习期间发生的人身损害
高校在校学生校外实习期间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此类案件的争议是,实习期间学校对学生是否有安全保障义务?有人认为,此类事故可以参照人事部《关于就业培训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处理,实习前应由学校和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合同对可能存在的人身损害事项的责任加以约定,无约定时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以工伤处理。但笔者认为,高校学生校外实习应当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有学校组织的实习。这种情况下实习是高校教育的外延,学校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期间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事故的处理同在校发生处理。其二是学生自己进行社会实践。此情况下,学校一般都与学生签订责任书,对实习期间的责任进行约定,在此约定有效时,应依此约定确定责任,而不应均由校方承担责任。
2.教学与生活设施缺陷
201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一栋八层的研究生宿舍顶楼发生火灾,因宿舍结构不利于通风,导致一名女生窒息死亡[3]76-80。对此案我们可以认为,如果是因为宿舍结构造成的,那么依据《侵权责任法》校方和施工方作为所有人或管理人和施工方应当承担责任;如果是学生违规用电导致的,那么,一方面,学生自身存在过错,违反校纪校规,应该对火灾及所致伤亡负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学校的用电管理和监督方面存在缺失,所以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补偿。
3.教学与实践组织过程中的人身损害
2012年3月,株洲某高校大三学生周某打篮球时猝死,据了解其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死者家长认为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事在学校发生,校医务室为什么没有医务人员?校方为什么没有对周某及时制止和劝阻?”笔者认为,周某作为成年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明知自己有疾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而为之,应该对自身行为负一定责任。但是,如果承担一定管理责任的人员(如辅导员老师、任课教师)在知情的情况下,未对周某进行一定的阻拦,对学生出现的健康状况视而不见,或者校医院在进行基本急救中存在过错,则校方应承担相应责任。此案中,校方认为,由于校医院主要负责在校学生的基本病情的治疗,缺乏完全承担学生突发病症的抢救的医疗条件,事发后周某也被及时送入大医院,因此认为学校是无过错的。目前,学校承担了周某亲属的吃住费用和死者丧葬费用,出于人道主义支付了一定安抚金。
4.自杀类案件
此类案件,校方责任的认定应从三大重要因素分析:一是自杀原因,即分析自杀是家庭问题、个人问题,还是学校教育管理行为引起的;二是自杀过程,即自杀的过程属于理性型自杀还是情绪型自杀,前者是经过长期的思考,一般存在前兆,后者常常是突然性的,难以防范的;三是自杀的结果,不论自杀结果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看校方是否及时采取了救助措施[3]76-80。如2010年湖南某高校一名学生因连续两次留级,不堪重负跳楼。此案中,学校应不应该为学生的心理压力埋单呢?笔者认识,学校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压力,作为成年人应学会排解压力,有问题及时找老师或同学沟通、解决。要学校为所有压力过大的学生自杀行为承担责任,那是不公平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2条规定,因学生自杀、自伤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故此,此类案件校方责任的认定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时候校方有无采取相应措施。
5.学生校外租房期间发生人身损害
大学生校外租房的情况比较常见,期间发生人身损害的问题也一直为各方所关注。首先,学校规定在校学生不能在外租房,目的上是为了方便管理,但这个规定却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利和自主选择权。其次,学生在外租房发生了人身损害问题,往往会归结于学校的管理不当,因而学生家长往往会要求学校承担部分责任。对此情况,笔者认为,这首先要归结于法律法规的混乱和不完善。因为,第一,法律法规未对校方的此类行为做出规范,使得学校往往利用自己管理者身份扩张权利,而学生也很难找到合理的法律依据来维护自身权利;第二,法律法规未对此类情况做出规范也使学生和校方无法可依,责任归属和大小难以确定,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则会造成家长来学校“闹事”的局面,让学校的声誉及管理方面处于被动的局面。此类事故,也常常以校方进行人道主义帮助而收场。
6.老师带学生外出吃饭期间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
2012年11月21日,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空乘专业的刘晓傲连同另外4名同学与6名老师外出吃饭,期间,刘晓傲因醉酒坠楼死亡。校方和就餐酒店分别承担了36万元和24万元的赔偿。这类案件校方是否有责任呢?笔者通过网络调查,发现约67%的人认为学校应该负责。笔者认为,这类案件首先应该区别老师带学生外出吃饭是公事还是私事。如果因公事的话,那学生就处于校方的管理当中,此间发生学生人身损害事故应该按照学生在校发生人身损害事故进行归责。如果老师带学生外出吃饭完全是私人行为,就类似学生的私人聚餐,由于学校不能管理教师工作时间以外的私人活动,因此不能因为对象是老师而将责任归于校方,此时在外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校方是无责任的。
四、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责任范围和责任方式
1.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责任范围
此类人身损害赔偿中最棘手、也是当前校方和受害方争议最大的问题是校方的赔偿范围。赔偿范围和标准不仅意味着受害方能获得的赔偿数额,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身保护程度。然而,学校应该支付哪些费用呢?对学生所受的实际损失,校方的赔偿该不该有限额呢?实际生活中,美术生因事故导致手受伤被迫放弃画画,学播音主持的学生因事故导致嗓音或容貌被毁被迫放弃所学和所向往的职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丧失养育20年的孩子……这些案件中,当事人及其家人承受的往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和物质上的负担,更有可能导致所涉学生理想的破灭、家庭幸福生活的破坏。在此类案件中,学校应该承担受害者及其家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分析比较我国法律对赔偿范围的规定,在赔偿范围方面,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此费用各法条中名称有所差异)、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此五个项目是共同的。但是,对受害者抚养的人的生活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赔偿法》规定不一,后者仅规定于完全致残的才有此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及死亡赔偿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国家赔偿法》及《解释》规定的项目,《民法通则》未列出;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责任法》规定了生活补助费,《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康复费。①
在赔偿标准方面,仅《国家赔偿法》规定了误工费、死亡赔偿金与丧葬费、残疾赔偿金和完全致残及其抚养的无劳动能力人的生活费的赔偿标准。《侵权责任法》第20条则规定首先依被侵权人受到的损失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时,按侵权人获得的利益赔偿;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时,由法官依据实际情况自由裁量。
可见,我国现行立法中对于赔偿范围的规定尚未统一,对赔偿标准的规定甚少,当事人和法官无法直接通过法律的规定决定赔偿的数额。
由于精神损害具有主观性、无形性,要合理确定紧身损害赔偿数额十分困难。因此在反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观点中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正如台湾学者黄立所言:“基于精神上法益无价格可言,自然无法作十分精准的损害均衡。”[4]417例如1998年上海屈臣氏非法搜身案中,某大学学生钱某以侵犯隐私起诉上海屈臣氏请求赔偿精神损失费25万元,一审胜诉,二审却改判赔偿钱某1万元。前后判决数据相差太过悬殊,一方面体现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大的缺陷,更深层的是揭示了我国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标准的空白。可见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并且以已判案件为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切实依据受害者实际情况,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高效处理案件。
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各国及中国各地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规定有所差异,我国可借鉴的几种做法有:一是日本的“表格定额赔偿法”[5]50-57,根据受害人不同程度的伤害将抚慰金划分等级。虽然这种方法忽略了个体差异,难以达到个案公平,但其相对统一,简便高效的优点也是不可抹灭的;二是丹麦的“按日赔偿法”,该标准注重受害人精神受损的情况,并对住院和就诊的赔偿作了区分,以治疗时间来确定赔偿数额,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学性[6]162。但这种方式往往会使一些受害者为了获得更多赔偿金而延长住院和就诊时间;三是最高限额赔偿法,此方法能够防止天价赔偿金,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赔偿数额的要求也会升高,最高限额将面临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的变化性的矛盾,但为了达到最高程度的公平,根据经济发展变更最高限额也是无可厚非的;四是如四川高院规定了侵犯精神性人格权利的范围,云南省规定了赔偿下限等等,都试图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基准点,这些方法也是值得借鉴的。笔者认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应该考虑多重因素,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责任人收入状况等级、受害人状况及加害人悔过态度等,制定一种“复合标准”,在更大程度上达到普遍公平兼顾个案公平。
2.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的责任方式
《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了民事责任的十种方式,实践中高校学生人身损害事故的责任方式主要有排除妨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损害赔偿。
在损害赔偿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精神损害赔偿。我国现行立法中《最高院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解释》中对法院应当受理的精神损害赔偿案件的情形做出了规定。《国家赔偿法》第35条规定:“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当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但是,“严重后果”中的“严重”如何界定?“严重精神损害”又如何认定呢?认定了精神损害后究竟该赔偿多少?限度又是多少?这都存在很大的疑问。
现实生活中很多受害方是通过扩大事态、闹事的方式获得赔偿,认为事情闹得越大、获得的赔偿就越多,而校方为了息事宁人往往也会做出让步。但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威胁社会治安,而且容易助长一种“闹事获赔”的风气,这无疑给学校形成了重大的压力和风险,也对学校的教育事业形成不利影响。因此,对于精神损害的赔偿规定一个限度是必要的。
五、在校学生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
1.明确高校的管理权限,统一损害赔偿原则和标准
近期可对我国《侵权责任法》制定相关的司法解释,远期应尽快制定有关高校学生人身损害事故的处理条例,对高校的管理权限、高校涉及学生基本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范围与程序做出明确规定,明确高校与在校学生间的法律关系。对于责任认定的标准,包括各类人身伤害事故中各方的责任做出专门规定,确定责任人赔偿方式、范围和数额的计算标准。另外,对于高校在校学生人身损害中的精神赔偿责任应制定一定的标准和限额,以避免无法可依情况下所引致的“闹得越凶,赔得越多”现象。同时,要保证高校行政权力的行使接受司法监督,保障学生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并有法可循。
2.明确高校的安全保障义务和防范制度
一是建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专门机构,建立赔保机制。能防止校方推脱责任和不公平的处理,更高效公正地处理校方与学生之间的赔偿问题,同时减轻校方经济压力,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
二是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要求高校明确自己的义务与责任,提高校方(包括行政管理者、教师和辅导员、保卫部门人员及其他职工)的法制意识,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都能明白自己在必要情况下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法律责任。
三是明确要求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保卫、消防、交通和设施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保卫和消防部门工作人员在特殊情况下的行为准则;在交通方面,比如校园内机动车的限速、特殊时段的机动车的禁行,作出合理规定;保证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合理的范围内排除不安全因素。
四是明确要求学校在主要设施、道路安装摄像头,以便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记录留证,为日后明确责任提供依据。
3.积极推行学校责任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因意外引起的学生伤害事故,受害学生可能完全得不到补偿,加上社会公共福利性质的学校赔偿能力不足等原因,将使受害人得不到充分、应有的赔偿,也给社会、学校和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推行学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使受害学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又不致使公共教育受到过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00,(4).
[2]刘妍君.论高校学生人身损害事故的学校责任及有效防范[J].社科纵横,2007,(12).
[3]沈月娣.高校学生人身损害事故的法律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4]黄立.民法债编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5]罗丽.日本的抚慰金赔偿制度[J].外国法译评,2000,(1).
【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问题调查研究报告08-19
四级作文:在校大学生结婚10-01
在校中小学生合法权益保护问题研究08-13
在校大学生创业问题12-20
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统计调查方案08-03
关于在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方案12-06
在校大学生爱情观的调查报告12-10
关于在校大学生社团和学生会活动的调查问卷07-25
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调查问卷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