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道德教育

2024-05-21

大学生法制道德教育(共10篇)

大学生法制道德教育 篇1

大学生犯罪 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 大学生犯罪

大学生犯罪案例:马加爵 药家鑫 李启铭李双江之子打人北影学生打死清洁工 学生漠视生命

.关于大学生犯罪的思考:大学生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栋梁之材”,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少数大学生却为了吃喝享乐无视法律,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尽管大学生中犯罪的是极少数,在检察机关办案的总数中比例也不高,但其发展趋势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冲击、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3、对法律藐视的心态。

法官在调查中发现,不懂法不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的大学生大多对法律条文的规定有大致的了解,有的甚至攻读法律专业。在犯罪大学生中,有的学生明明晓得

那样做是违法的,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比较高超,不会被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一种藐视法律的心态。

(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作为大学生,他们学知识的能力更应该懂得是非好坏,更应该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现在法律对他们的犯罪行为法外开恩,认为大学生犯罪是一种失足行为,人才难得,所以法律要对他们采取宽容政策,这只能起到纵容作用。犯罪事后痛悔的人比比皆是,法律从来不会因为犯罪者的痛悔而改变它的原则。

1、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多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一尊严。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

人的需要。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法制道德教育 篇2

一、法制教育系统化

法制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 要做到有机结合, 并持久地、不间断地开展下去, 就需要精心组织, 周密设计、做到系统化。法制教育系统化是指: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结合德育工作不同时期的重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倾向等等, 使法制教育以日常德育工作为依托, 做到细水长流, 使法制教育长期性,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 学校就要确定如下计划:

1. 开学初, 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专家、领导, 与学校

磋商, 与班主任座谈, 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有针对性地做“我们为什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动员报告。

2. 利用节假日前夕, 春游、秋游高潮期间, 交通拥

挤, 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借此机会, 向学生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和辅导活动;利用国家规定的法制宣传日, 如“3.15”、“6.26”、12月法制宣传月等活动进行各类专项法律的学习和讨论, 这样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育空间, 让学生自然地记住这些节日, 从而也了解了相关的法律。

3. 接近期末和毕业班即将毕业时, 学生将大批流入

社会, 此时就要安排《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民法》和《刑法》的学习, 使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挂钩, 与爱国主义挂钩。以上工作安排, 使法制教育做到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法制教育单元化

如果整个法制教育是一个系列化的链条, 那么法制教育单元就是链条中的一个个环节。在每一个单元中, 学校要恰当地使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使法制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例如, 在进行《国旗法》单元教育时, 可以利用当地的老红军, 老干部来给学生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的革命传统报告;国庆节时, 利用多媒体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 将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盛会上出现的升旗, 奏国歌的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这些活动, 使《国旗法》单元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有力的深化。随后, 各班又以唱“红歌”为题, 举办各式各样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 主题班会。其中优秀的作品可选为国旗下的讲话材料, 或者在校园进行广播, 或者在宣传栏中展览。这样的教育活动构成了一个紧凑、完整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单元。

三、法制教育网络化

认得成长在很大程度是哪个受环境的影响, 校园是环境的一部分,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品格、气质、情操、能力、智慧, 个性发展诸多方面的形成。所以, 法制教育必须社会网络化, 必须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在优化育人环境中, 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使法制教育深入到课堂、深入到班会、深入到团队工作, 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之中。比如学校专门设立普法宣传栏, 张贴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图片, 并将学校的校训、《中学生礼仪标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张贴在走廊、过道及教室的醒目位置;并设立每天校门口的“纪律监督岗”, 纠正学生的陋习, 树立学生的形象, 展示学生的风貌。还利用班会课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案例解析、模拟法庭、“我是小法官”的活动。团委会还可以举办“法制之窗”之内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 (2) 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网络, 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 一是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二是使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把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信息反馈作为家、校双方的教育重点, 使学校、家长“联手”管理, 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继而形成合力, 减少学生违法违纪的诱因, 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密切配合社会教育网络, 积极创设社会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可以通过街道 (村) 居委会、派出所、公检法、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 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 并提出具体的教育、防范措施, 做到互相配合。如寒暑假期间, 学校与街道 (村) 居委会、派出所、妇联取得联系, 建立好对学生的检查、监督、评价机制。假期结束, 街道 (村) 居委会统一填写假期活动考评表, 家长签字后交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依据之一。

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篇3

关键词:法制;教育;系统化;单元化;网络化

为了配合学校普法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我就此项工作谈几点看法,恐有不当,仅是抛砖引玉。

一、法制教育系统化

法制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要做到有机结合,并持久地、不间断地开展下去,就需要精心组织,周密设计、做到系统化。法制教育系统化是指: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结合德育工作不同时期的重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倾向等等,使法制教育以日常德育工作为依托,做到细水长流,使法制教育长期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学校就要确定如下计划:

1.开学初,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专家、领导,与学校磋商,与班主任座谈,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做“我们为什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动员报告。

2.利用节假日前夕,春游、秋游高潮期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和辅导活动;利用国家规定的法制宣传日,如“3.15”、“6.26”、12月法制宣传月等活动进行各类专项法律的学习和讨论,这样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育空间,让学生自然地记住这些节日,从而也了解了相关的法律。

3.接近期末和毕业班即将毕业时,学生将大批流入社会,此时就要安排《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民法》和《刑法》的学习,使法制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挂钩,与爱国主义挂钩。以上工作安排,使法制教育做到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法制教育单元化

如果整个法制教育是一个系列化的链条,那么法制教育单元就是链条中的一个个环节。在每一个单元中,学校要恰当地使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使法制教育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中。例如,在进行《国旗法》单元教育时,可以利用当地的老红军,老干部来给学生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题的革命传统报告;国庆节时,利用多媒体观看天安门升旗仪式,将一些国际性的体育盛会上出现的升旗,奏国歌的视频放给学生观看。这些活动,使《国旗法》单元教育的内容得到了有力的深化。随后,各班又以唱“红歌”为题,举办各式各样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其中优秀的作品可选为国旗下的讲话材料,或者在校园进行广播,或者在宣传栏中展览。这样的教育活动构成了一个紧凑、完整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单元。

三、法制教育网络化

认得成长在很大程度是哪个受环境的影响,校园是环境的一部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品格、气质、情操、能力、智慧,个性发展诸多方面的形成。所以,法制教育必须社会网络化,必须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在优化育人环境中,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使法制教育深入到课堂、深入到班会、深入到团队工作,渗透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之中。比如学校专门设立普法宣传栏,张贴相关的法律条文和图片,并将学校的校训、《中学生礼仪标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张贴在走廊、过道及教室的醒目位置;并设立每天校门口的“纪律监督岗”,纠正学生的陋习,树立学生的形象,展示学生的风貌。还利用班会课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案例解析、模拟法庭、“我是小法官”的活动。团委会还可以举办“法制之窗”之内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②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网络,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一是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二是使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信息反馈作为家、校双方的教育重点,使学校、家长“联手”管理,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继而形成合力,减少学生违法违纪的诱因,做到防患于未然。③密切配合社会教育网络,积极创设社会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可以通过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公检法、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提出具体的教育、防范措施,做到互相配合。如寒暑假期间,学校与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妇联取得联系,建立好对学生的检查、监督、评价机制。假期结束,街道(村)居委会统一填写假期活动考评表,家长签字后交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依据之一。

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篇4

总结

管理学院校园安全法制教育和活动总结

11月8日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制安全意识,我们管理学院2012级会计二班团支部积极响应辽宁科技学院团委关于“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主题团日活动的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于2012年11月1日开展了以“防骗从我做起”为主题口号的一次有组织的团日活动。此次活动邀请到了会计一班团支部全体同学,得到广泛好评。

这次活动以了解骗子手段,加强防骗意识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同学们自主学习防骗技能,并且帮助法制安全意识薄弱的同学,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现将具体内容向学院团委汇报如下:

一、活动过程

11月1日-8日,会计二班团支部,对两班共计58人做了有关“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并于11月7日撰写了详细的调查报告,面对种种隐患,我们准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11月2日晚4点30开始,C座309教室内气氛热闹非凡,会计二班与会计一班团支部全体同学相聚在一起,共同举行本次团日活动。黑板上,“校园安全法制教育”几个大字,简洁而醒目。

活动中,会计一班和会计二班团支部分别生动形象地表演了《千万别忘锁门》、《明天还会有诚信》为主题的话剧,台下的同学们看的聚精会神,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随后观看影视剧《毛骗》,笑声不断,大家在笑声中接受了校园法制安全教育,加强了防骗意识,对这些现象提高了警惕。这次活动得到了管理学院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们团支部要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为了总结这次团日活动成果,分析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完善,我们及时对活动效果、活动意义进行了总结,大家积极发言,勇敢批评,并分工合作将活动写成文字总结以便支部存档和上报组织。

二、活动自我评估

总体来说,我们这次以“防骗从我做起”为口号的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主题团日活动,各个阶段的活动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准备较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如我们提前几天和管理学院会计一班团支部进行协商,并且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就有了详细的计划及活动部署。

2、密切配合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中教室使用问题就是管理学院辅导员老师帮助解决的。

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

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团支书已经将话剧演员准备工作安排到位,同时注意宣传组织及工作时间的协调。事后,同学们普遍反映良好。

4、活动影响范围大

我们除了在班内做好团日活动,同时将其扩展到其他学院,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在学校内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得到了广泛好评。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认真反省思考了我们的不足。

1、时间把握欠佳

由于某些原因,活动比预计时间晚了15分钟结束。说明我们对于活动过程的控制能力还有些欠缺。

2、项目衔接的细节存在问题

实际活动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刻在锻炼我们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本次活动中的某些细节问题值得商榷,这是我们今后活动改进的方向。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1、活动虽然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参加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的热情,为建设和谐校园出一份力的强烈意愿。

2、这次活动紧扣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同学们互相影响,互相支持帮助的良好局面。

3、这次活动充分锻炼和教育了我们支部成员,在校园全面进行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大背景、大气氛下,使我支部的理论水平又提升了一个新的层次。

4、这次活动我们以最小的费用高质量的完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团日活动。

管理学院

中学生法制教育 篇5

一、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

(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二、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自尊、自律、自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未成年人进行自我防范和赢得社会保护的途径。如果未成年人自甘堕落,外界再怎样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三)、增强辩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未成年孩子对犯罪的自我防范,除以上讲的,还必需懂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第一、中学生要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不提倡中学生去同违法犯罪分子面对面博斗,比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后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报警。

第二、如果中学生发现自己正在或已经受到非法侵害的就应该采取正确的途径解决。如及时向学样、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

大学法制教育活动总结 篇6

现将这一年度的法制教育活动与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月

XX年10月,学院又举办了一次的主题为“与法同行,共建和谐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月,团委、学生会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法制教育专题影片放映、法制主题海报设计大赛、普法维权进社区等活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项目形成了校园中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同时展示了福州服装学院学子的创新风采和精神风貌。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陆续登台的各项活动使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月高潮迭起,并体现出先进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鲜明特色,尤其是各部门发挥自身主动性和优势,彼此独立又联合,在以往举办的活动上多角度、多层次寻求突破,在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以普法活动为载体,也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1.活动时间:

第一阶段(9月20日~9月30日)活动筹备期:宣传、组织、动员阶段

第二阶段(10月8日~10月27日)活动期:各部门组织各项活动陆续开展

第三阶段(10月28日~10月30日)后期总结:各部门递交总结报告,获奖情况统计并颁发奖品等

2.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我院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了解有关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并掌握一定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技能,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3.活动宣传:

9月24日到10月8日期间,各部门配合宣传部用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做了广泛的宣传,为本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月营造了声势。活动期间,各部门又做了海报、横幅和标语,促进了活动更顺利的开展,扩大了活动的影响范围。

另外,在每个具体活动开展前,各部门都进行了相关的海报制作和宣传,为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保障。另外,网络部配合在学院网站进行宣传。

4.具体活动内容总结:

(1)法制教育专题影片放映

时间:10月的每周五、六晚7:00

地点:秋实楼10

5负责部门:团委文体部、组织部

参与人员:有兴趣的同学自愿参加

活动概况:据统计,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月中,播放的影片多达10部,以法制教育宣传片为主,其中包括《为了明天》、《救救孩子》、《取之有道》、《含泪的信》和《瓮中捉鳖》等;

影响:这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意义的影片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在选取影片的过程中,同学们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活动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让全校的广大师生对普法这个话题有了更高一层的了解和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和用法,树立良好的法制道德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与法同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2)“与法同行,和谐身心”主题海报设计大赛

作品征集时间:10月10日~10月25日

展览时间:10月28日

展览地点:创业楼前

负责部门:学生会社团部、外联部

活动目的:提高同学们的创新能力,用新的理念和思想进行设计,给设计者和同学们提供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活动概况:本次海报展,结合专业特色,以“与法同行,和谐身心”为主题,征集到来自各个专业同学的70余幅作品,各具特色,别具风格和创意。作品经过艺术系专业老师的挑选,选出30余幅优秀作品参加展览,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评价。

影响:让同学们得到了一次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同学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法律。

(3)“普法维权进社区”特别行动

活动时间:XX年10月

活动地点:学校附近社区(如大凰山新村、福祥小区、荷花新村等)

活动主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法律问题,给社区孩子上法制课,成为社会普法的一股中坚力量。

负责部门:勤工部

活动形式:发放宣传单页、问卷调查、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社区孩子更加形象的了解到执法程序和法律法规。

影响:提高了同学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4)在学院网站的论坛中开设普法宣传讨论专栏

活动时间:XX年10月

活动方式:论坛发贴

负责部门:网络部

活动概况:为了更好的开展普法教育,本届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月在形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我们更好的利用了网络资源开展了法律知识的宣传与讨论,网络部配合在学院网站上增加普法教育的内容,并在论坛中专门开设了普法教育宣传讨论的专栏,并到各班级宣传。大家踊跃发言,讨论进行的相当激烈,持续了一个多月。受到了老师同学的好评。

(5)闭幕式

时间:5月30日

地点:秋实楼六楼礼堂

参与人员:学院各级领导,老师,团委、学生会主要负责人,各班级代表

概况:经过了近一个月的各系列活动的成功开展,我院XX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月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于5月30日隆重举行,为整个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各级领导、老师和各班级代表出席了闭幕式,并对在活动月中获奖的项目进行颁奖,最后由陆锟院长致闭幕词,宣布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月圆满结束。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誓大会

4月17日清晨,西工科福州服装学院举行隆重升旗仪式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誓大会。院党总支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路琴副教授,副院长陆锟高级教师,院各系、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仪式由院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林建泰老师主持。

大会上,林建泰老师代表党组织带领全体师生,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和洪亮的声音在国旗下庄严宣誓: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之后,学生会主席师华代表全体学生做了“知荣明耻树新风,重践勇行争先锋”的讲话,表示全院学生将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八荣八耻”,争做时代新人,做社会有用人才。教师代表张艳老师在讲话中表示,我院教师将根据“八荣八耻”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敬业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用真爱去关心学生,用真心去培养学生。最后,院党总支副书记,路琴副院长发表总结性讲话,她指出“八荣八耻”是道德的大文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对于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加强我院学风院风建设,乃至对我校要建成福建省,乃至东南亚地区一流服装院校的远大目标,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她要求全院师生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并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实际,争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锋。

本次活动将我院贯彻学习实践“八荣八耻”教育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全院上下形成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浓厚氛围。

三、其他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

1.继续加强常规管理,严格督促检查,对师生出勤、出操、就寝纪律、就餐秩序、课堂纪律、礼貌教育、行为规范、课余活动进行管理考核评估,并与优秀班集体或教师的职评、先进、奖金挂钩。

2.实行全员管理,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法制宣传中自我教育,二是定期召开法制讲座,邀请派出所同志来校以案释法、以案明法,有针对性地举办法制报告会等。

大学生法制教育探微 篇7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不同程度受到社会大背景的影响, 大学生概莫能外。市场经济即法制经济,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 没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可想象。只有合理解决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问题, 才能顺应时代发展, 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2、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司法部等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中共中央16号文件也指出要“对大学生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由此可见, 法制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16号文件是为了适应已经发展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针。因此,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3、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当今社会是法制社会, 个体的一切行为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 需要“懂法”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是培养符合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能为高校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氛围, 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一个良性环境。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组织领导“失位”, 缺乏有效机制保障

相关部门都是从“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定义“法制教育”, 学校的“法制教育”属于“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定性并未否认法制教育的地位, 而是从更高的角度阐释了法制教育的内涵以及法制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性。

但是, 大多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认可、不重视, 过分夸大“专业培养”在成才教育中的地位;看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导向作用,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作辅助性、附属性工作。这种舍本逐末的错误观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被忽视, 并且导致了高校法制教育长期受到轻视并逐渐“边缘化”, 造成大学生法律素养不能有效提升。

2、师资队伍建设“缺位”, 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法制教育工作专业性较强, 需要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教师应具备法学专业素养, 熟知法学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背景。但如今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 或精通懂法学而疏于教育学、心理学;或虽懂教育学、心理学, 法学专业基础却不慎扎实, 成为制约法制教育开展的瓶颈。直接导致教学形式单一, 缺乏互动性、生动性, 传统教学方式的法制教育的弊病更加突显。新的“法律基础”法制教育内容不足10学时。学时少与繁多的教学内容形成极大的矛盾, 法制教育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3、学生观念意识“错位”, 功利主义心态较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被迫转型, “什么有用学什么”的实用主义倾向日益严重, 就业成为学习的直接目的, 法制教育自然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错误地疏远法律与自己关系, 对法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生疏, 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罪, 法律就跟自己没关系。在大多数学生的潜意识中, 违法即犯罪, 就要受到刑事制裁;缺乏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其法治意识中, 强调义务意识, 缺乏权利意识。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改革对策

1、投入专项资金, 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和科研力度

当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投入专项资金引进法制教育的高素质人才, 吸引更多的德才兼备的法制教育工作者投入到高等事业中来成为改进和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首要工作。高等学校要着力引进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的法制教育工作者, 带动整体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同时加大科研投入, 加强法制教育理论研究。

2、建立培训机制,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化进程

健全的法制教师培养机制, 是队伍建设专业化的重要保证。高校应针对本校法制教育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方面、多层次的培训机制。

一是要注重岗前培训。要求新教师接受岗前培训, 使其了解所从事工作性质、任务和方法, 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二是搞好岗中培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 召开工作研讨会定期针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三是制定进修计划, 选送教师深造和学习,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或者到法院、法律事务所等机构访问交流。

3、多维模式教学,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因素

探索改变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方力量, 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教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团学组织的作用, 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 将法制教育合理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另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作用, 将法制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中, 广泛抓住班级班会、团日等活动向学生开展法制教育, 拓宽法制教育的途径。

4、加强法制宣传, 营造大学生法制教育良好氛围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因素, 学生耳濡目染, 不教而教, 不令则行。一方面, 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宣传。针对不同群体, 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 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宣传途径, 普及法律知识;抓住重大节日 (例如12月4日法制宣传日) , 开展系列法制宣传活动, 举办法律常识竞赛、法律讲座、法制宣传周、法制宣传月活动、模拟法庭等活动。另一方面, 坚持依法治校, 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按照法治社会的要求, 依法治校, 规范校规校纪, 将国家法律法规运用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方方面面, 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明确区分义务和权利, 使学生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管理部门要按照校风校纪, 有法必依, 赏罚分明, 让学生明确法律法规严格的约束力。

四、结语

大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模式探究 篇8

一、注重案例启发,激发大学生对法律学习的兴趣

从大学生犯罪的一些案例来看,他们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犯法的,换言之,他们不懂法。而从学校的法制教育现状来看,还是沿用较为传统的讲授方式,以教师为主,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如此,学生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根本没有兴趣,甚至是呼呼大睡,法制教育又如何能收到效果?学生是法制教育的对象,也是法律知识学习的主体,要让其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还得在课堂中激起其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其主动参与,更好地获得法律知识。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法制教育过程中以案例作为引导,让学生在案例中感知法律的威严,学习法律知识,更利于学生理解。如很多大学生都认为嫉妒、侥幸心理是正常现象,和法律沾不上边,但生活中一些人却往往因此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在教学中即可通过相应的案例来启发学生,如某学生家贫,其寝室却有一个学生家里很富有,因此贫困生产生嫉妒心理,于是千方百计盗取了富裕学生的银行卡并设法获得密码后盗走2000元,最终被查获。

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较为贴切的案例。如“冲动是魔鬼”的法律教育中,选择成都某大学生徐某,因女友许某移情别恋在读博士周某,于是便找周某理论,在理论过程中发生争执,结果徐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拿出藏于身上的水果刀连刺周某数刀导致周某死亡,徐某最终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二、加强课堂互动,促进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

在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是关键。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来看,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相互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法律知识学习中有自己的主动性,故而要注重引导其学会自主学习。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好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如用问题、任务、故事、活动等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然后再辅以相应的讲解。不能以单纯的讲授为主,要摒弃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要在课堂中更好地和学生形成互动,可先用案例引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活动,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讲解点拨,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掌握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关系。在法律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以讲授为主,还是要多以直观性案例为辅导,加强互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法律知识。

三、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大学生应用法律知识

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学校教育是主要途径,但如果忽视了生活教育的作用,也难以起到效果。虽然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系统地接受法律知识的学习,但如果不能在生活中应用,那也只是书面知识。因此,提倡把法制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法的基础上去用法,从而更好地认识法律的作用,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提高实践能力。

在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在院校内以多种活动方式来引导学生应用法律知识。如以“模拟法庭”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更好地分析案例,查找问题并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如采用辩论方式引导学生对存在争议的法律问题展开辩论,丰富学生的法律认知。另一方面是要结合生活中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法律知识去解决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因上网而出现偷盗甚至抢劫的现象,可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大学生法制道德教育 篇9

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信息工程系一直以来重视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并在学院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开展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并将对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之中,现将我系一年来的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上半年:

一、3月份,针对刚开学,学生春节在家中学习比较放松,为帮助同学们尽快将精力转回到学习上来,结合我系对学生开展的“收心教育”主题教育,通过各班级开班会的形式教育同学加强防盗意识,保管好自己的压岁钱和生活费。

二、4月份,天气温度的升高,有部分年青大学生身体情绪开始有亢奋的表现,根据春天校园打架事件会有所抬头的特点,重点加强对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教育,杜绝校园的打架事件的发生。

三、5月份,开展学生防火、防盗教育,针对天气开始炎热,教育学生注意用电的安全教育,不许在宿舍使用明火点蚊香等。

四、6月份,为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在同学中开展“迎奥运,树

新风”,教育学生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教育以及讲文明,讲礼貌,不说脏话等一系列活动。

下半年

一、9月份,认真做好08级新生的入学安全教育,主要有拒绝不相识人的销售或向老师和物管反映;不与不相识的同学或以老乡为借口发生经济纠纷;新生对学校周边环境不熟悉,教育学生不要私自个人或太晚出学校。

二、10月份针对有同学使用劣质电脑发生火情的事件,对全系同学加强提高防火、防盗意识和杜绝使用劣质电器产品的安全教育。

三、11月份,结合毕业班同学即将毕业,加强学生在社会实习过程中的法制安全教育,防止一些社会不法公司或“皮包”利用学生求职的迫切心理骗取学生,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加强对传销的危害性和传销的非法性的教育。

四、12月份,根据学期工作计划,邀请南京市公安局李小宁警官给全系同学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法制安全报告。通过一些发生在高校校园的案例来对学校进行知法、学法、守法的教育。通过报告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信息工程系

大学生法制道德教育 篇10

摘要: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公民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不高,并且法制教育方面也比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教育 法律素质 依法治校

一、现在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1.法律意识不强,法制教育的内容不能适用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法制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法纪的遵从感还比较低。据有关调查表明,近30%的学生认为“权大于法”,近60%的学生认为对付不法侵害可采用私了、忍让和报复的手段,这反映出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对法律的实践意义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在书面、口头的学法、知法、用法过程中,一般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但遇到具体问题需要用法律进行具体操作时,却很难按正确的法律意识去处理,实际上是知法而不能守法和用法。有些学生不了解法律或认为法律的有关规定可以有弹性,不惜以身试法,致使在校的少数大学生犯罪现象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在大学生犯罪构成中盗窃罪占了近一半,有自己被偷又偷别人的幼稚行为;有追求不劳而获的犯法行为,有哥们儿义气式的团伙作案,有失恋后寻求刺激或采取报复手段作案的等等,近年来涌现的计算机智能犯罪和吸毒、贩黄案件在校园内也有一定比例。这些犯罪现象的发生与在校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不无关联。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导致大学生不知道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甚至于出现过在校女研究生被拐卖为农民之妻的悲剧等等。

2.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权利意识不强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在家长和学校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是过分追求高分,应试的产物。进入大学后,年龄普遍较低,心理和生理都很不成熟,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认识,极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而偏离正确的思想轨道。由于过分追求书本知识,法制观念不强,一切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往往主观偏激,缺乏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故常发生因一时冲动而不计后果的现象,导致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发生。虽然在校学生犯罪现象时见于各种舆论载体,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国内如此多的学生,以其为原告的案例却十分罕见。这说明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中更多的是一种义务,而缺乏法律本身所包含的权利。大学生在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忍气吞声,不作合法、合理的反抗。他们不善于,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有较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那些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3.心理因素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俱多

青春期是每一个人必经的时期,当儿童期的依赖和幼稚的行为等被舍弃的时候,这应该是一种成长的现象,但是到这个时候却又免不了有情绪上的冲突。许多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问题的年龄”,而青春期行为和问题,是文化和生物各因素互动的产品,其中文化因素是主要的。这个时期情绪上的冲突与混乱,是由青春期身心飞速发展变化带来的成人感与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引起。大学生是一群有特定文化因素的青年群体,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从父母的保护下和中学封闭的小团体中走进大学校园的,身心快速的变化且不说,物理环境、人际环境、文化环境等等对大学生来说,都是崭新的,这种新环境对他们情绪冲击是很大的,他们的反应或是兴奋、愉快,或是胆怯、烦躁,或是回避、抑郁,多数大学生面对这个现实不知所措。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些说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二、(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是加强法制建设,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为任何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和支配。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因而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的强弱对法制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公民的法制意识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总体上看,还是急需加强。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集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从某个角度上讲,大学生的素质极大影响和决定的我国人口的素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居世界首位。据资料显示:“从1998年开始的高等教育持续地实施扩招,2003年全国国内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1900万人,使在校人数规模位于世界首位,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的口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迈进了大众化的阶段。”这组数字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学生的素质对我国整个社会的人口素质的影响力将逐步增强。

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在党政机关、军队、企业、学校和全体人民中,都必须加强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1986年他更加明确地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法制教育在建立法治国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的根本途径。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后备干部和各级管理人才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大学生学法、知法,使他们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而做到守法、用法、护法,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

在高校,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认真、全面、深入的实施是不争的事实。如: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规范着公民的行为,只有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法律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要素之一,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素质教育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首先,观念陈旧,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罪,法律跟自己就没关系。因而法制教育活动少、渠道单一,除《法律基础》课以外,缺少其他渠道和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学校有各种教育内容的“活动月”但没有“法制教育活动月”;有各种讲座但缺少法制讲座;有各种社会实践但缺少法制教育实践。其次,就《法律基础》课而言,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简单、手段落后,且因内容庞杂课时少、教师理论说教和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多、实践环节少等,造成该课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在权利与义务、纪律与自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仍是模模糊糊,虽然学法、知法,但守法、用法意识差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大学生知法犯法、违法犯罪。

近年来一升再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广州市司法局的吴云南等同志对广东全省49所普通高校进行了调查,结果念人震撼,1981—1998年,这49所普通高校曾有违法和犯罪的学生626人,约占

同期在校学生总数的干分之二。浙江嘉兴市秀洲区人事劳动保障局两名公务员2003年4月3日下午在办公室里遇刺。警方确认,犯罪嫌疑人周一超时年22岁,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农学系应届毕业生。原来,他在该区公开招考公务员中,已通过笔试、面试,但健康检查不合格,未被录用。因情绪悲观,产生报复念头,遂迁怒于人事部门的招考人员,最终导致行凶杀人。2003年3月28日,在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南京10所高校成为首批中心成员。之所以要建立这个“大学生犯罪预防中心”,是因为该院通过调查分析发现,2001年该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且还得出结论,大学生犯罪大多是因为不懂法。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犯罪数据,能够予之以较为恰当的解释是:学生根本没有真正懂法。正如“硫酸伤熊”案当事人刘海洋(清华大学学生)所言:“我们上大一就学了《法律基础》课,学了民法和刑法等,但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但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

可见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法制意识的自觉性,积极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法律修养,学校也应加以引导和教育。如上所述,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不仅有利于培养这个大学生自身这个群体的发展,还将极大提高我国公民法制意识以及我国法制化进程,可见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的对提高公民整体素质以及进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不能及时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学校教育、学生自身的学习、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和渗透,来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江泽民曾要求“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必须把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摆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予以贯彻落实。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减少大学生违法行为,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需要;加强法制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

三、加强和改善高校法制教育

前美国总统、著名政治家亚伯拉罕林肯曾经指出:“让法律的尊严被每一位母亲象在她膝盖上呢哺的婴儿表述。让它在大中小学中讲授;让它写在识字课本和历法上;让它在布道台上宣讲;让它在议会大厅中宣传;在正义的法庭上执行;让它成为我们的政治宗教。”可见,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也应当时时处处进行,注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结合起来。全方位多渠道,全过程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法制教育进行改革完善。

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做好学校周边的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机厅的安全防范工作,认真解决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保障学生宿舍水电正常运转。

(2)认真加强学生宿舍住宿条件的管理。尽量改善住宿条件,保护学生的财产安全,要认真搞好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工作。

(3)加强学生食堂的管理。

(4)学校要组织学生多搞一些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鼓舞

学生志气,激励学生向上精神,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

2.改革法制教育内容,提高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实效性教学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才能满足大学生守法的需要,实现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根本目的。

对于大学生在法律方面的思想实际,可以进行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对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情况作系统跟踪调查。间接调查可通过报刊杂志,另外,注重法制教育内容的相关性,围绕怎样预防大学生犯罪,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相关教学,既要考虑到全国的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如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可开设预防经济犯罪专题讲座。改革法制教育方式和方法:

(1)抓好课堂讲授主导环节,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避免说教。增加师生间的互动环节。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法律心理

(2)搞好辅助性教学,在校内开辟第二课堂。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录像;组织学生到监狱参观;对大学生进行现身说法教育,进行法庭旁听;对青少年犯罪分子进行重点帮教;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拓宽教学渠道,搞好实践教学环节。

(3)加强案例教学研究,要选择对大学生具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发生在大学生中的,能够对预防大学生犯罪起警示震撼作用的案例,大学生比较关注、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案例,必须避免对凶杀暴力,色情或犯罪方法的渲染,使大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以案说法,法案结合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文字、声音、视频融为一体。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应协调统一,紧密配合,加强法制教育必须以加强道德教育为基础,继承优良传统,吸纳道德教育成果。法律与道德同属于社会意识形式,它们相互影响又相互渗透,其社会功能具有互补性,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的两大社会调控体系。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都通过调整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并反映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精神,法律以道德为价值取向。道德属性要求法律必须以道德为价值准则。因此高校法制教育只有把法律意识融入并积淀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念中,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观念,才能使法律至上的意识升华为更深层次的意识。

3.营造健康校园法治氛围,全方位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高校是人才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阵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努力创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法治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必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的各项工作必须顺应法治社会的要求,将人的管理变为制度的管理,以法律为指导,贯彻《高等教育法》,制定适应时代特征、符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同时严明校风校纪,有法必依,令行禁止,让学生明确若不遵守纪律,则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并且,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比如利用校级广播、橱窗、展览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扬正抑邪,使学生受到依法治教的法治氛围的熏陶,形成以依法办事为荣,以违纪犯法为耻,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4.有效加强法制教育,遏制和惩处违法行为。

这样法律的权威就会得到尊重,法律的效力就会得到体现,必将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的氛围,极大地推动大学生学法懂法,知法用法,既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慑于法律的权威,尽量避免违法犯罪,同时敢于和善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通过各种校园媒体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

其一,学校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是学校主要的宣传和传播媒体,通过文字、声频、视频等形式,经常地、形象化地影响学生生活。因此,通过这些校园媒体进行法制教育是可行的,也是有效果的。

其二,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影片、法律知识和案例展览以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也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邀请有关专家到高校举办法制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教育专题影片,举办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的展览活动,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也是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的有效手段。首先,它能吸引众多学生的参与;其次,这种生动而形象的活动,能让所有的参与者在轻松而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对促使学生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培养法律素质,将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6.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社会实践,坚持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和各类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

要推动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增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必须让大学生明确法律和法治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大影响,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如果大学生的视野局限在校园一隅,不接触具体的社会实际,对此是不会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的。为此,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而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法律的社会影响力,了解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上一篇:托福阅读文章各类词汇出现比例数据分析下一篇:师讯网推荐—幼儿园托班健康教案《顶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