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精选12篇)
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篇1
目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重大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社会所面临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 大学生时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 这对高校的安全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状况
(一) 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
大学生安全法制意识薄弱, 是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 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甚至被摆在边缘化的位置。很多大学生认识不到安全法制的重要性, 忽视了安全法制知识的掌握, 加之高校校园相对闭塞, 大学生接触社会有限, 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 许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自我安全保护能力, 欠缺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 其安全法制意识薄弱, 导致一些危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频发, 严重影响了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 高校缺乏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
高校缺乏安全法制教育的相关教学资源, 疏于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降低了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水平。高校普遍注重专业教育, 十分强调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而忽视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法治观念、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培养。绝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法制教育以选修课为主, 从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师资力量配备上来看, 很多从事安全法制教育的教师自身的相关法律知识有限, 尚不能从专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系统的自我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 这些非专业化的教师是无法真正胜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二、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 推进依法治校, 稳定学校秩序
高校开展安全法制教育, 有利于推进依法治校、稳定学校秩序。首先, 高校并非独立于社会的一方净土, 推进依法治校, 能够从根本上维护高校校园秩序, 从而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为大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高校校园尽管相对闭塞, 但是其依然具有一定的开放空间, 社会上的各种消极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校园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只有推进依法治校, 才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二) 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
高校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意识, 有利于大学生的进步和成长。高校应积极贯彻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呈现、安全法制讲座等形式来普及安全法制知识, 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素质, 使之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甄别各类的不良信息, 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三、推进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 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
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观念, 是推进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的关键。第一, 可以定期邀请安全专家或者法学教授来为大学生进行安全法制讲座, 通过解剖安全事故案例、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等形式配合安全法制教育, 进而丰富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知识。第二, 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督导作用, 将安全法制教育贯彻到班级管理之中, 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以此实现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其安全法制观念的目的。
(二) 将安全法制教育引入日常教学中去
将安全法制教育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法制教育。可以充分地利用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等形式来普及安全法制知识, 将安全法制知识穿插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去。在日常的具体教学中, 应增加关于安全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教学, 特别是围绕学校最近发生的安全事件来进行讲解和说明, 激发大学生学习安全法制知识的兴趣。
(三) 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将安全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使之内化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充分地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进行安全法制宣传, 还可以在校园网站上开辟校园安全法制专栏, 有针对性地对安全法制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通过法制问题答疑、观看安全录像、安全法制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进行安全法制教育, 增强大学生学习安全法制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领会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 进而提升其安全法制素质。
结语
推进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秩序的稳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有效开展安全法制教育,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法制观念、将安全法制教育贯穿到教学之中, 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从而不断地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法制素质, 使之以更好的姿态走向未来人生。
参考文献
[1]廖运雯.刍议当代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J].才智, 2012, 26:220.
[2]房立明.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之浅见[J].中国轻工教育, 2008, 02:44-46.
[3]彭长江.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问题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4:63-65.
[4]黄华.对当代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的思考[J].高教学刊, 2016, 03:78-79.
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篇2
论
安全 教 育文 班级:视觉1602
姓名:王美懿 学号:2016600410
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当我们面对危险因素时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安全问题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今后毕业走向社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 措施 重要性
一、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必然性
从古至今,人们对安全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心。特别是近几年来,涉及高校和高校学生的凶杀、他杀、自杀等案件逐年增多,仍有不断上升趋势。例如:马加爵、薛荣华两起杀人案件以及复旦大学投毒案,使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固然与严峻的治安形势等外部环境有关,但当事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的社会。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展,与社会各个领域的接触、交流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学生除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甚至自谋职业打工赚钱。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缺乏社会经验尤其缺乏安全常识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有着迫切的必要性,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是保证大学生人身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最基本的保证。
二、目前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普遍现状
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探讨的同时,不难发现目前大学生安全意识存在着安全知识缺乏,以及安全防范意识谈薄,引发了许许多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严。学生宿舍发生的失窃案件,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同学们思想上麻痹大意,不注意关门上锁,财物保管不严造成的。2.行为单纯,轻易受骗上当。大学生虽然有较多的文化知识,但缺少社会经验,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他们的无社会知识行骗。如有的骗子利用女生容易动恻隐、怜悯之心,谎称自己被窃、被扒,骗取钱财。3.意识不强,自控能力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由于不懂一些常规性的知识,很容易上当受骗、被偷、被盗。
4.碍于情面,缺乏应有责任。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抱有“自己不违法违纪,莫管他人的闲事”的思想。即使看到违法事件,只要没有直接损害自己,也当事情没发生,不主动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对涉及到学生之间的违法违纪事情,有很多大学生更是出于“碍于情面,保护同学”为出发点。
5.碰到问题,难以应对处理。面对安全事故、安全威胁,缺乏应有的处理和对抗措施。关于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些同学发现宿舍起火,手拿灭火器却不知如何使用;当发现坏人进入室内时不敢叫喊,却拚命地往被下钻;碰到抢劫时,不敢进行有效的抵抗;登山时有人中暑倒地,其他同学束手无策等等。以上几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学生安全意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安全意识缺乏和安全教育不到位是引发大学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大力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三、大学生所受安全教育的现状
1.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不全。大学生安全教育还没有纳入课程教育,也没有经常化、制度化。
2.缺乏系统的教育。安全教育大多是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针对某一时期的发案特点或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没有系统的教育方案。
3.对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不够。针对各种可能遇到和发生的安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法还不够,学生不清楚怎样进行自我保护和防卫。
4.大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防身术、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很少是通过教师或专业人员传授的。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安全教育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家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等诸多方面,归纳起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护大学生远离危险的思想保障。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应着力解决其思想上对“理论”、“理想”、“政治”的轻蔑和错位,帮助大学生把握好人生的“航船”,学会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
第二,法制教育。良好的法律意识,为大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正确地选择自我保护手段和防范法律风险提供有力支持。通过选择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开展教育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正确地保护和约束自我创造条件。从实践看,除已被列入高等教育基础课程的《法学概论》及其中包含的民、刑相关法律知识外,大学生安全教育还应包括《国家安全法》、《治安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第三,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过硬的安全防范技能,是大学生抵御各种危险的最终屏障。应着力通过训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卫技能,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暴力危险,最大可能地降低危害。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治安管理工作。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治安管理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际参与,使同学明白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明白只有学校的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才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和财物安全,从而也就更加投入到安全意识的培养中去。总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是一项长期的常抓不懈的工作,是需要学校重视以及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做好。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同时学生自身要切实感受到安全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真正投身于安全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共同为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而努力,让我们的广大学生能正确、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篇3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培养其专业素质的同时,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十分必要。安全意识是其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在大学生在校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其日后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时也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安全教育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高校的教育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下也在不断推进,也因此其校区数量日益增多、规模不断增大,其构成越来越复杂。大学生门的活动空间迅速增大,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他们可以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及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兼职。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安全知识,在面对不安全因素下势必会吃亏,甚至付出更大不忍直视的代价。现如今,我国所处的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国内社会环境的也级不安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提。健全综合素质的大学生,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兴衰成败,直接影响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进程及质量。各大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乐园,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心成长。和谐的环境是一个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素。一个安全问题重重的校园是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优秀大学生。因此,高校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融入安全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其安全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大学生多数都是没有很丰富甚至没有社会经验群体,他们的自我防范能力从这一层面上就明显存在较大差异,在某些问题上往往不能正确明智的处理妥当。常表现有以下例子:在别人的话语及信息中无法辨别真假,容易上当受骗;在受到不法伤害时,不知道怎么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他们往往也无法辨别并抵制消极思想。一些腐朽不健康的西方资本主义正向国内侵入,那些缺乏社会经验、良莠不分的大学生来则很容易被其不良思想影响,形成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慢慢有顺手牵羊甚至大肆盗窃等不良行为的出现;有些大学生在西方“性解放”的大尺度影视片盛行下,思想不纯洁,进而做一些出格危害他人安全的事。如今频频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拐卖、凌辱、残害的案件,就是因为其安全防范能力不足。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十分单薄,常有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乱接乱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乱扔烟头等等许多不安全行为发生。。观望以上例子,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警惕意识,预防犯罪,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大学生大多数国家安全意识淡薄,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形势严峻。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打开多种渠道,公开或秘密的对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进行侵入式的宣传,实施着和平演变的阴谋。他们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窃取我国的国家和单位机密。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认识模糊。在这些方面认识浅陋,极容易在无意识中泄漏国家机密,进而危害到国家安全。因此,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加大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安全教育的措施
成立安全教育常识相关的国防类社团。结合大学的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安全教育社团,以社团的形式定期展开一些安全教育活动。因为大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较强,传统的课堂不能让他们真正能够接受并吸收到相关安全知识,达不到安全教育的目的。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充分利用社团的特点,结合宽松自由的课外活动进行国防教育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以国防类社团为载体,让社团成员开展各式各样的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竞争、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安全知识。组织开展以国防教育为目的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影片观赏等活动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课外生活,还可以使同学们在活动中身心得到锻炼,让安全知识融入他们的生活。定期邀请国防教育的专家学者等相关从业人员,到校内进行讲座与学术汇报等多种活动,扩大学生们的视野,进而加深对国家安全教育理论的理解。
开展安全教育的通识必修课。
相比与建设成立社团来说,开展通识必修课则更为严格的要求了学生们必须要接受安全教育。为不影响由此引起的学业课程繁重等问题,完全可以将安全教育作为某一通识课如思想政治通识教育课程的一个教学环境,从必修上量化学生对它的学习以及掌握。相关教学老师则有义务认真完成其教学内容。
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及大型灾害逃生演示。学校应该与社会相关单位联系,定期在学校进行相关专业的大型自然灾害逃生减灾演习。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的操作中去,从实践动手上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减少损失。
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迅猛的优势,开拓网络这一安全教育新领域。在如今这个数据大爆炸时期,互联网已经如影随形的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了。互联网也应该成为安全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关键。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基本上已是离不开了互联网,同样的,国家安全的隐患也是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重视并开发网络这一领域,打通大学生进行学习与交往的这一重要途径,从而提升国防教育的空间,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提供新渠道。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在学校校园网内,利用分类提供的各个主要板块包括图片、视频以及文字案例等在内的资料,规划相关区域设置具有专业及服务于一体的国家安全教育端口,突出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其次,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门讨论国家安全教育等相关的论坛,让他们能够在论坛上进行网上答疑、政策咨询、交流探讨等方式,让学生门自主参与进来去讨论交流,了解大学生门对安全的想法。并配备专业的人员给予比较客观的解说,从而对大学生的国家等安全知识和现象进行正确的引导,
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而且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举措。在高校教育中,相比于其专业只是技能的培养,其安全意识的培养也同样不能忽视。
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 篇4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高校安全管理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职能, 并且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意义重大。对学校而言, 平安校园、和谐环境则是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 是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条件, 而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利益关系复杂多样, 社会治安问题不容乐观。而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 大学生来自天南海北, 成长于不同家庭, 脾气秉性各有不同;大学生又呈现出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差的特征。因而, 给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安全管理带来挑战。
同时, 做好高校尤其是学生群体的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非凡。首先, 这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最首要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安全稳定与否直接关乎高校本身、教育系统以及整个国家社会的发展稳定大局。其次, 这是实现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平安是发展的基础。以人为本,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利, 是维护师生权益、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最后, 这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1]。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条件, 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保障。学生在校园里成长成才, 并最终走向社会。因此, 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学校环境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安全管理工作当以预防为主, 做好预防、避免各种危险事件的发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2]。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是高校安全管理的对象, 做好学生群体的安全管理对于整个高校乃至社会的安全稳定十分重要。
首先, 这是依法治国加强法制社会建设的需要。目前, 我国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期, 各种利益矛盾凸显, 法制社会的建设显得更加急迫。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总人数已达2 563万。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 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群体, 在大学期间接受安全教育、树立良好的安全法制意识, 对其今后走向社会、遵守维护践行法制、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 这是营造稳定育人环境的需要。高校肩负着科教兴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使命的实现首先需要一个稳定、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校园安全管理, 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因而, 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 让大学生主动投身平安校园建设, 并充分享受平安校园建设所带来的“红利”。
再次, 也是进一步实现安全保卫部门管理育人职能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入全方位、立体化的时代, 另一方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专职教育人员严重不足, 师生配比要求从1981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的1:120到1995年国家教委《中国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1:120~150, 再到2006年教育部24号令的1:200。即便如此, 不少高校的专职人员配备仍不达标[4]。为了解决此矛盾, 学校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管理育人职能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5]。对于安全保卫部门来说, 除了做好事后监控和处置外, 更应当充分重视事前预防的重要性, 积极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从源头上教育引导学生, 从而更好地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 高校更应该注重校园安全问题,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笔者认为, 要做好大学生的安全管理, 应当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为中心, 从以下几个层面不断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一) 以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建设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校园安全稳定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大事。要想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首先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6]。要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 成立校级层面的安全工作管理小组, 集中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 科学划分各部门职责, 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其次, 要不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与时俱进, 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用得上、可操作、实效强。最后, 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
(二)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当前, 我国高校已经把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 “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也应当切实重视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目标。学生既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 又是教育对象, 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重中之重。笔者认为, 要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必须避免生硬、僵化的工作方式, 避免单纯事后“救火”式的工作方法, 而应当以预防为主、以教育为主, 借鉴和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将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
(三) 以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当今社会, 信息传递快捷, 价值观念多元, 大学生群体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更具自我意识、更有自主想法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 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 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需求, 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需要。笔者认为, 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 我们应当更多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抛弃单一枯燥的说教方式, 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做好安全教育。
1. 系列化、品牌化。
突破以往松散的宣传教育方式, 以系列化、品牌化战略策划组织一系列活动, 整合成固定名称的品牌, 在具体执行中充分贯彻系列化、品牌化的指导思想, 让大学生逐步认可接受。并且, 今后每年均可以同一品牌作为载体, 来包装组合一系列子活动, 以打造成安全宣传教育的传统品牌。比如, 可以打造“安全宣传月”、“消防安全周”等这样的安全教育品牌, 在这样的品牌下策划组织安全知识巡展、安全讲座、防身术教授、消防演练等一系列活动, 在各个活动的海报、展板、网络宣传等方面均采取品牌化包装, 使用统一的色调、版式进行宣传报道, 使学生充分认可这些安全教育品牌, 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 点线面、多层次。
策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到点线面结合, 多层次布局, 使得安全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比如, 在“面”上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巡展这样的活动, 多采取漫画、表格、案例等生动活动的形式精心编写展览内容, 将展板流动布展于食堂、教学楼、宿舍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让绝大多数同学都接受到安全教育;“线”上则可以参与性强的形式让一部分同学参与到安全教育中, 如“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安全宣传标语征集”, 通过有奖知识问答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到各种实用的安全知识, 通过安全标语征集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平安建设;“点”上则可以定期设立“处室开放日”, 在“走出去”的同时把学生“请进来”, 邀请一批同学参与了解校园安全管理, 与安全管理人员充分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了解到了学生的想法, 而学生也能够更加了解、理解安全管理工作, 从而使得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能取得学生的理解配合, 进入良性循环, 避免安全管理措施遭遇反感、贯彻不力的情况发生。
3. 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活动策划中, 应充分考虑安全管理部门与学生群体的良性互动, 避免单一说教的僵硬教育形式, 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平安校园建设, 并充分感受到安全管理部门乐于服务同学、倾听同学声音的诚恳姿态。例如, 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学生关心的某一安全问题展开调研, 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建议, 在具体执行中适当考虑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 变被动为主动, 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另外, 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凝聚一批热心安全教育工作的学生并形成人才培育长效机制, 定期选拔“安全宣传大使”, 或者成立如“学生安全管理委员会”这样的社团, 充分发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 做实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 谋求与全校学生的良性互动和平安校园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之,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必须以昂扬向上的斗志、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踏实肯干的责任感, 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 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教育篇章、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黄德珍.新形势下创建平安校园的探索与实践[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136.
[2]孙珠红, 翟青, 焦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内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 (4) :13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学校 (机构) 学生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72.html, 2013-09-04.
[4]徐家庆.高效安全稳定视角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J].江苏高教, 2010, (6) :91.
[5]裴劲松, 高艳, 邓小凤, 邵虎.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Z2) :75.
安全教育论文大学生求职安全 篇5
近年来,受到大中专院校不断扩招、部分市场需求饱和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就业形势已经不容乐观。由于各种招聘市场还不够规范,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加上学生求职心切,自我防患意识不强,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人,使一些求职心切的大学毕业生掉进就业陷阱之中。因此,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关脑,提高警惕,了解就业陷阱的特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常见的就业陷阱有一下几种,1、网络陷阱,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上求职”已成为广大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网络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但不断出现的虚假招聘也让应聘者深受其害。
2、中介陷阱,通过中介公司找工作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一种便捷的求职途径。但一些不法分子也注意到了这个牟利途径。他们发布诱人的虚假信息,吸引应聘者,然后再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
3、传销陷阱,传销是一种违法行为。传销人员通过发展“下线”,骗取求职者信任,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一定的费用,取得加入资格。以此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大学生要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1、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择业,端正求职态度。这样,不仅能避开这种陷阱,也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从而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优势。
2、耐心进行就业准备,戒贪心,戒焦躁。应聘时,应认真考虑用人单位提出的条件,深入分析各方面因素,做出正确判断,确保就业安全。
3、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求职前或求职中,要主动学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发现被骗后,不要“嫌麻烦”,应马上报警,或求助于劳动监察部门和劳动仲裁部门及学校的相关部门,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很多毕业生在求职或而试时,不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所以,建议毕业生不要将个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提供给招聘单位,一般只提供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即可。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健康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军直接影响国家科技的发展。但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膨胀,使高校校园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增多。近年来大学校园诈骗偷盗等案件频繁出现,由于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经验,大学生成了许多不法分子的目标。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迫在眉睫。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但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90后”大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个性强烈,他们不接受传统的“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另外,大学校园安全教育课程专职讲课人员少,且多为没有教学经验的保卫、后勤干部或辅导员,其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全教育效果和质量无法保证。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等问题成为新时期广大高校工作人员不断思考和探究的内容。
二、新时期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原因
1.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当代大学生除了需要学习能力外,更需要各项社会能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保护与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很容易出现我行我素的情况。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使其学会自我保护十分必要。
2.实施大学生安全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高校的运行和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与大学生的安全紧密相关。众所周知,高校的正常运转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安全出现隐患则意味着整个高校的运转存在隐患。另外,在大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只局限于校园内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就必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安全教育。“90后”的一个标志性特点就是特别依赖网络。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在网上与学生互动、交流。与时俱进地搭建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极大丰富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如以群发推送、自动回复以及“1对1”交流的方式实现与特定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但这也要求在选择推送内容时,要更加契合学生的安全需求,充分考虑其思想活跃、感知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特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根据环境、季节变化等特点,适时发送有关防火、防盗、防诈骗以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
2.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在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时,要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如校内安全教育应提醒学生平时谨防扒窃、入室盗窃、网络诈骗等,养成安全用电习惯,如遇火灾应理性逃生;校外安全教育应提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财产安全,晚上按时归寝等。另外,高校安全教育要重点把握三个重要时间段,即新生入学前后、寒暑假前后以及法定节假日等。这些时间段各类案件频发,治安纠纷也较多,需学校重点关注。所以,网络平台应更加突出重点时间段的安全宣传教育。例如:在新生报到前利用微信或QQ平台等告知新生报到的时间、报到的乘车路线以及应该注意路途上的安全等,学生到校后则详细介绍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和治安隐患突出的场所,让新生熟悉校内外环境。在节假日期间,可以告知学生要注意出行和财产安全,保管好贵重物品等。
3.建立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高校各个部门分工不明确是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学校未能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影响力。几乎所有的高校中真正负责和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都是辅导员,其他部门并没有参与进来。很显然,仅仅依靠辅导员保证整个高校安全体系的正常运转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涵盖辅导员、任课教师、宿舍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保卫处人员等的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使这个体系中各个部门的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大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保证安全教育连续开展,使安全教育逐渐朝着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总之,大学生安全教育无小事,它是高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上都是责无旁贷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分工明确、紧密配合才能创造和谐、稳定、安全的高校环境,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容.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3(26).
[2]李春玲.试论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性[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
[3]莫德格.浅析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
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刍议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意义,内容体系,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校校区的快速扩大、学校与社会的逐步一体化, 这些都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安全带来了更大挑战, 导致近年来学生被骗、被抢的案例, 学生的伤害、伤亡事故, 学校的“安全事件”逐年增加,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方面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的要求之一, 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校最重要的主体, 是高校教育培养的对象, 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在校期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广受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如果发生涉及大学生的“安全事件”, 就必然会牵动社会、家庭、宣传媒体和大学生群体的神经, 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甚至在全社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防范于未然, 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教育涉及大学生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 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中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问题矫正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可见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重要组成部分。
(三)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从大学生成长的历程来看, 大学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 社会生活经验比较欠缺, 人生阅历尚浅, 思想相对单纯, 对社会复杂程度和安全防范的认识不足。[1]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不仅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 顺利完成学业, 而且有助于增强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二、影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市场经济发展对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 高校扩招带来大学校区的急剧扩大, 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以及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的到来, 都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必须面对的新形势、新情况。
(一) 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性
1. 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对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形成冲击。
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 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 这必然会反映到高校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 在一些大学生中出现道德观念弱化和扭曲现象。一些学生出现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爱贪便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不良倾向, 因此而出现陷入传销骗局、傍“大款”而引发冲突、校内盗窃、考试作弊等安全问题。
2. 校园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扩招带来校区急剧扩大, 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 社会上各种人员进校服务。这种复杂的新形势, 造成学校与社会接触频繁, 外来人口增加, 素质参差不齐, 鱼龙混杂, 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结构更加复杂化。[2]高校校园也不再是过去单纯的“一方净土”, 而更像是一个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比较复杂的小社会。围绕高校校园的学校经济圈的形成, 少数学生在校园周边自主租房居住, 学院安全保卫力量的相对不足等, 都使高校面临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
3. 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网络化趋势给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带来了挑战。对于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 网络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国内外一些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文化渗透, 一些道德败坏的人传播不健康和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黄色网站,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网上交友为借口进行犯罪活动, 等等。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 心理尚不定型, 认识能力有待发展, 容易沉迷于“网络社会”, 受到不健康信息的诱惑、侵害, 各类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发生。
(二) 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特殊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成批量的独生子女进入大学, 中国进入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时代。在特殊社会背景、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1. 以自我为中心。
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历, 加之家长的过于关注, 使他们长期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进入大学按照惯性思维, 在交往与处理人际关系上缺乏“平等意识”, 有控制和支配欲, 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 常因一些生活小事而发生争吵、斗殴和伤害事件。
2. 社会经验缺乏。
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父辈和祖辈的双重呵护之下, 一直是“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家长们“过度的关爱”使独生子女几乎没有自理生活的机会和经历, 导致社会经验缺乏。在离开家长进行独立生活之后, 常常由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必要的防范意识而陷入一些骗局或遭受经济财产损失。[3]
3. 心理素质脆弱。
独生子女长期在顺境中成长, 缺乏挫折教育的磨炼, 容易出现情感脆弱、心理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等。又因为不善于人际交流沟通, 容易形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措施
(一)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将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其涉及的内容很多, 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 不要伤害别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 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而且要具备完善的人格, 各方面都应成为社会的主流和典范, 包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珍爱生命, 善待他人, 用理智思考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要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这是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和首要之义。
2. 不要伤害自己。
大学生应当是人格高尚、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的人。安全教育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既要善待别人, 与人友善;又要善待自己, 珍爱生命, 有对社会、对家庭、对别人的责任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 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成败得失, 不做出伤害自己的傻事。
3. 不要被人伤害。
要针对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容易上当受骗, 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传授安全防范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和自卫能力, 尽量减少被伤害。
(二)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加强纪律和法制教育。
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普法学法课程, 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形成法律意识, 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对于校园内的各种因为违纪违法而发生的安全事件, 可以作为案例在法律课程教学、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团活动中开展讨论, 以案学法, 增长知识, 吸取教训, 促使大学生增强法纪观念, 避免做出伤害他人的愚蠢举动。
2. 加强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要针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具体特点,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特别是要加强挫折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懂得感恩, 明白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特别要加强对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学生的关注、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而自杀或伤人事件发生。
3. 加强社会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
要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 学习了解社会知识;要在大学生中开设安全文化课, 向他们讲解防火、防盗、防骗相关知识, 以及应对流氓滋扰、群体纠纷的处理和预防等相关知识, 防范和减少大学生上当受骗、被人伤害的事件发生。[4]
参考文献
[1]王从严, 霍军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学习月刊, 2008, (22) .
[2]张人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J].安全与健康, 2004, (7) .
[3]柏珂.独生子女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初探[J].天府新论, 2004, (6) .
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篇8
一、生态安全观的内涵
显然,安全观属于人们的思维和观念范畴,安全观表现为一定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不同的人或群体即不同的安全主体面临着不同的安全问题,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不同,其思维习惯也不尽相同,最终导致不同的行为习惯和结果。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单位、 部门,甚至是个人,都会形成一定的安全观念,通过这种安全认识的形成,在这种安全观的引导下去维护国家、 单位、部门或个人的安全。总之,安全观是植根于个人或集体思维中关于如何保障安全的思想观念的集合。“一个人的安全观会受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塑造、形成或改造的。安全教育的目的或作用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安全观,指导人们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维护人们自身安全。
人们面临不同的安全问题会形成不同的安全观,作为安全观之一的生态安全观,是在人类赖以存在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形势下提出的,旨在维护和解决人们的生存环境问题,并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整个发展过程。人类从原始文明到工业文明,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政治文明到生态文明,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但是,伴随着人类这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是自身的物质生存条件的改善,而同时却又破坏着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一矛盾发展的结果就是人类最终灭亡,而且伴随着人类灭亡这一过程是一系列的生态灾难,当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人口膨胀、耕地减少就是这一危机的真实写照。生态文明应运而生的现实危机就是生态安全观直接接种的土壤, 生态文明建设很大程度上需要这种对现实最直接的关注,二者是统一的,生态安全观也可以看作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种解读。
人类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政治、信息和生态等诸多安全威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安全系统,树立正确的生态安全观要避免陷入孤立和片面。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实现的前提和条件,是生态文明建设所关注的重要方面,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在思想、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关注生态安全,保障生态安全,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的创建。所以,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从这一理论前提入手,提高大学生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度,培养大学生生态安全意识,积极引导大学生从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的生态文明方式转变。
二、大学生生态安全观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安全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纵观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 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常识普及或者技能的培训到自然灾害、 突发事件应对措施,安全教育都以此作为出发点,以期从保障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被动地实现或达到维护整个群体安全的目标。这一出发点是传统安全模式在安全教育领域的延伸,虽然这是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必须承担的任务,但是在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时期, 安全教育工作角度和方向更应多元化和开放,不能仅仅从维护个体人的安全角度出发去解决群体的安全利益问题,或者说不能仅仅关注“个体人”的安全,还要关注 “群体人”的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普世的价值关怀应立足于大学生对现实的关注,让大学生从被动的或无序状态转变为主动地积极的应对现实安全问题。实际上,群体的和宏观的安全利益维护才是保障“个体人”安全的前提和基础。当然,传统安全教育过程中对此问题也有涉猎,而近些年提出的生态危机和生态安全问题更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生态安全是全体人类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群体人”的安全观念培养不失时机地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引领到宏观层面,只有维护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安全才能保证“个体人”自身安全,这是安全教育宏观维度适应非传统安全形势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新的生长点和关注点。这种对传统安全教育模式的改变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团结与合作的共赢精神,这无疑会提高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改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
总之,生态安全观培养是未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三、生态安全观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完善的路径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完全走入课堂,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之处。当然,生态安全观教育不仅为当前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索。
(一)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培养目标
传统安全教育内容多涉及消防、治安、交通安全等, 注重的是大学生个体安全教育,通过个体安全防范和处置,保障个体的人身财产安全,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躲避灾害和防范侵害的能力, 内容明显单一。而以关注人类自身生存环境为特点的生态安全教育恰恰与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向相反,它注重的是集体安全,强调个体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规范个人行为进而保障集体安全,最终是从集体安全中使个人获得安全保障。生态安全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生态伦理道德,强调的是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并注重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这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显然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一个公民在处理自然灾害等生态安全问题过程中,公民的集体观念和应对危机能力不能依靠传统安全教育模式。日本民众在处理大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表现出的整体素质给我们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不论是生态安全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这种目标确立理应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选择,更应当成为我们工作中的培养目标。
(二)完善教学手段和形式
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高校安全工作者或者学校的部分辅导员兼任,教师队伍组成人员单一, 生态安全教育问题涉及环境、资源、人口和国家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很难承受如此专业性、理论性强的教育工作,生态安全教育具有生态学科的特点,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和模式很难实现将生态安全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展开。再加上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以课堂教学和理论教学为主, 大学生实践性不强,种种因素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生态安全教育任务很难完成。因此,应根据生态科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和多学科交叉特点,涉及的生物、化学、 土壤、水文、经济、法律、政治等多门学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学科交叉形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逐步进行改革,渗透进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另外,开展多样化的生态安全教育模式,例如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辩论会、课外活动、第二课堂、主题班会、公益实践活动等, 也是今后的改革方向。
(三)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安全
笔者曾做过调查,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还仅仅限于课堂教学。而生态安全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种形式的教学内涵,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教学,走入社会积极从事维护生态安全实践。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绿色校园”建设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节假日参加生态宣传和维护活动,植树、种草,美化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园志愿行动,清理校园垃圾和白色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创建绿色校园,还可以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参观、调查、环境监测、科学研究等活动,继而通过校园活动推进整个社会的生态安全意识。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这样不仅丰富安全教育内容,还不断丰富了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在校大学生生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生态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 使每个大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约束自己的生活方式, 制止铺张浪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适当地将生态安全教育纳入学生管理当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校园安全文明建设。
摘要: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生态安全观及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提出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指导,也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确立全新的培养目标,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大学生安全教育改革和实践。
谈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篇9
1 保管好自己的现金和贵重物品
现在的大学生, 很多有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比较贵重的物品, 有的一次从家中带来或寄来几千元生活费, 一旦被盗, 不仅会使生活、学习受到很大影响, 往往还会影响情绪.分散精力。保管现金和贵重物品要注意下面一些问题。现金最好的保管办法是存入银行。尤其是数额较大的要及时存入, 千万不能怕麻烦。应选用适当的储蓄种类, 就近储蓄, 现在不少储蓄所有计算机加密业务, 不仅要有存折, 还须输入的密码数字对上号才能取到款。没有密码的储蓄所则可办理凭印鉴或身份证取款的手续, 将印章或身份证随身携带或与存折分开放, 这样即使存折丢失、被盗, 也不用担心现金被人冒领。储蓄后要记下存单号码, 一旦被窃或丢失, 便于报案和到银行挂失。贵重物品不用时最好锁在抽屉、柜子里.以防顺手牵羊、乘虚而入者盗走。放假离校应将贯重物品随身带走或托可靠的人保管, 不可留在寝室。住在一楼的同学, 睡前应将现金及贵重物品锁人抽屉, 防止被人“钓鱼”钩走。寝室的门最好能换上保险锁, 易于翻越的窗户要加护栏, 门钥匙不要随便乱放或丢失。
2 宿舍防盗工作
保护好每个同学的财物, 不发生被盗, 这不仅是个人的事, 而是要靠全寝室、全班、全宿舍的人共同关心。应注意如下问题:
最后离开寝室的同学要锁门, 不要怕麻烦, 要养成随手关、锁门的习惯。一时大意往往后悔莫及;高校学生宿舍大多是筒子楼, 学生短时离开宿舍不锁门引发的溜门盗窃案经常发生, 一般占入室盗窃案总量的三分之一或更多。由于此类案件多是有现场仅作案遗留痕迹较少, 所以, 查破难度很大。同学们去水房, 上厕所, 串门聊天或去买饭时不锁门, 睡觉时不锁门等等, 都会留下隐患;不能留宿他人。年轻人热情好客很正常, 但不可违反学校宿舍管理规定, 更不能丧失警惕, 引狼入室;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应提高警惕。盗窃分子会在宿舍里四处走动、窥测张望等共同特点, 见到这类形迹可疑的陌生人, 只要同学们多问问, 往往会露出狐狸尾巴。即使不能当场抓住, 也使盗窃分子感到无机可乘, 不敢贸然动手, 客观上起到了预防作用。在假期中, 因多数同学回家, 留校的少数同学不上课, 喜欢带社会上的朋友和外校的同学进校玩, 来往人员较复杂, 若不加强学生宿舍管理, 容易发生盗窃案件。做到换人换锁, 并且不要将钥匙借给他人, 防止钥匙失控, 宿舍被盗。
3 大学生安全教育防止性侵害
性侵害是危害大学生人身安全, 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之一。暴力式侵害。主要是指采取暴力手段, 有的还携带凶器, 进行威胁, 对女同学进行性侵害的行为;流氓滋扰式侵害。主要是指社会上的流氓结伙闯入校园, 寻衅滋事, 或是校内某些品行不端正人员在变态心理的驱使下, 对女同学进行的各种骚扰活动;胁迫式侵害。主要是指某些心术不正者, 或是利用受害人有求于己的处境.或是抓住受害人的个人隐私、某些错误等把柄, 进行要挟、胁迫, 使其就范;社交性侵害。这种犯罪行为的主体多是受害人的相识者。因同事、同学、师生、老乡、邻居等关系与受害者本有社会交往, 却利用机会或创造机会把正常的社交引向性犯罪。受害人身心受到伤害后, 往往还出于各种顾虑不敢揭发。
4 遵纪守法远离酒精
酒, 无论度数高低, 都是含有酒精的饮料, 而酒精是一种能够刺激和麻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的物质, 进入口腔后, 它经过人身的胃、小肠, 渗入到血液中, 再由血液带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肝脏内, 酒精分裂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在大脑内, 当它麻醉了大脑细胞时, 思维过程直接受到干扰而变缓, 酒精浓度越高, 受影响的脑细胞就越多。伤害身体。酒精过量, 会程度不同地造成心率加快, 皮肤升温, 神志不清, 控制力减弱, 动作不协调, 或出现疲劳、恶心、头痛、呕吐, 严重的还会出现酒精中毒现象;殃及四周。醉酒后, 由于身不由己而行不知所往, 处不知所持, 食不知所味;一种原始的冲动使人变得野蛮、愚昧、粗暴;异常的兴奋, 又能诱导人为所欲为, 出现迷离恍忽而又洋洋自得的举止。人在这种失去理智的状态下很容易对周围的人破口谩骂, 动手殴打, 或者从事一些莫名其妙的破坏活动;惹是生非。醉酒的人动辄摔倒、撞伤, 酒后开车酿成大祸一类案件屡见不鲜;酒后溺水身亡, 自食恶果的一类悲剧也不乏其例;酒后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伤害他人过铁窗生活的屡见不鲜, 惨痛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为此,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醉酒的人违法犯罪, 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5 不贪小便宜, 不买赃物
要防止购赃物, 关键是要弄清物品的来历。如查对发票、生产许可证、厂家证明等;自行车一类交通工具, 要看有无车牌号、执照, 证号是否相符, 从车锁等处看有无撬压痕迹等;如属转卖物品, 首先要弄清转卖人或介绍人的身份;如需购买自行车 (旧车) , 应到国营开办的委托商行或旧品拍卖处去购买, 以免上当受骗。
6 拒绝购买入校小商贩的商品
根据国家法规, 从事经商者要办理营业许可证和执照, 依法交纳税收、不少学校经常有些小商贩混进学生宿舍兜售商品。这些小商贩往往是些无证经营者, 所兜售的往往又是些低劣、假冒的商品, 甚至是些假货、赃物, 价格通常较低。其中有的商贩借经商为名, 一旦有机会就“顺手牵羊”盗窃作案。这些商贩之所以在校园内有市场,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以低廉的价格作诱饵引诱人上当厂是利用同乡或熟人关系, 寻找立足点。二是个别学生在校外看到小贩的东西便宜, 就介绍或带小贩到宿舍里来推销, 从中谋取好处。这样的作法无疑是“引狼入室”。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研究 篇10
近段时间,关于高校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报道经常占据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话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是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事关高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当前,高校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的安全教育工作也不断开展,但是专门针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匮乏,缺乏理论和实践经验,加之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征,以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女大学生安全意识仍旧较为薄弱[1]。
一、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保护意识差,女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通过对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对策研究,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增强女大学生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减少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其自身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安全稳定工作关系到高校的全盘工作,扎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有利于减少女大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利于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效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校园也越来越开放,影响高校安全发展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得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因素增加。通过对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能够有效地预防非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减少校内不和谐因素,维护校园安全秩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的场所,高校毕业生是祖国建设的骨干力量,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高等教育也把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和高校与社会接触的频繁,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威胁高校安全的因素正在不断增加,尤其威胁着高校女大学生的安全[2]。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对高校的基本要求。
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内容较少且形式单一
目前,有关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几个方面,而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如交往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心理安全等则涉及太少,而往往是在这几个方面,女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侵害。此外,安全教育的形式也极为单一。学校或通过展板、宣传单方式用图片、案例向女大学生进行宣传,或安排辅导员对学生进行零碎的安全教育,这些宣传教育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流程,难以起到实际作用。
(二)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不强
安全教育覆盖面广泛,涉及的理论和技能较多,专业性要求较高,而从事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主体是学校的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然而,由于并非专业出身,本身缺乏安全教育的实践经验,学校又缺乏对这些保卫干部和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加之人员配备并不充足,导致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不强,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3]。
(三)心理安全教育力度不足
心理安全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核心之一,而女大学生在其心理特征方面有其特殊性:女生情感丰富细腻,情绪敏感强烈,重感情,富有同情心。但由于现在的女大学生多半是在宠爱中长大,成长中鲜有批评和挫折,这也使得女生普遍存在任性、依赖性强、自私、易悲观、集体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易产生心理疾病。目前,国外许多大学已开设了女性研究的本科课程,有针对性、规范化地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在这方面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的内容较少,力度不足,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没有专门的心理指导机构及时对她们进行引导,导致心理问题恶化进而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利于女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四)尚未引起高校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安全问题更是应该引起重视。目前,大部分学校都已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和活动,但鲜有学校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并且学校之间的竞争、评价更多体现在成绩、科研等方面,安全教育理念虽然不断深化,但毕竟是“软指标”,多数学校对于安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注重表面,并没有深入的落实。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害案件,使各高校开始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这种应急式教育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必须要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打造具有良好素质的师生队伍
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落实,最终要靠具体从事或参与学生教育工作的人员。首先,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这要求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积极聘请专家学者加入到教学研究队伍中,对教育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促进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其次,积极培养一支优秀的安全教育学生骨干队伍。一般来说,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直接,信任度也高,所以,同学之间的安全宣传时效性更大。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骨干的力量,重视他们在学生之间产生的影响。
(二)丰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中,既要坚持全面教育,又要突出重点。第一,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特点制定安全教育的内容,将重点放在交往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几个方面。第二,要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理论知识,调整安全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讲授相关的安全知识。第三,要与时俱进地开拓安全教育的内容,区分不同教育群体和不同教育时机,有侧重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创新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形式
女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不能仅限于某种形式。应拓宽安全教育的载体,丰富教育内容。首先,要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和安全教育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其次,要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安全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向女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再次,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手段。学校和教师可以把一些安全提醒、典型案例不定期地发在学生参与度较高的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能及时看到信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要切实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着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以有利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一方面,应通过开展如“魅力女大学生风采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她们的自信,让她们认识到自己生命的美丽,从而更加珍爱自己。另一方面应注重从女性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从“女性视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女大学生认识自身和周边安全形势的水平。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大学生群体一定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更加注重生理和心理健康,争做“健康美丽”女大学生。
面对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普遍缺失、不成体系的现状,高校必须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丰富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创新形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切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工作。进而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能够为和谐安全校园环境的建设添砖加瓦,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增添一抹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佳,陈娜.高校女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9).
[2]崔常铭,刘伟.浅谈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J].教育探索,2013,(3).
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篇11
一、传授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学校安全工作重在防范,全体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在思想深处筑牢安全防线,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培养自救能力。学校应设立安全教师,将安全课编入课表、引进课堂,系统讲解如何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受伤、防拥挤踩踏等知识。这些知识要多次强化,让学生切实牢记。因为学生一旦牢记这些安全知识将受用终生。
讲授的方法应灵活多样,案例分析加安全知识传授就是不错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分析事故原因,从中吸取教训,还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影视剧、阅读趣味安全读本、诵记安全知识儿歌,以及游戏、演习、参观、体验等方式进行。每个班级都应设立安全委员,负责提醒同学注意安全,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安全行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发现不安全行为及时予以纠正。这样一来,校园内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
二、明确划分责任,时时提高警惕
每学期开学,学校集中全体教师制定、学习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对学校各部位进行安全大排查,重点检查校舍、围墙、厕所、电路、设施、小卖部及周边环境等可能存有安全隐患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汇总。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做到安全责任无盲点,安全教育无漏洞。与教师、家长、门卫、炊事员分别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每人该做的事情和应负责任。校园内划分安全责任区,重点时段要有人值勤看守,以防意外。如上下学时段在楼梯口、大门口值守疏导,防暴恐、防踩踏,做到看护无死角,视线不离学生。将安全工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贯彻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时刻警惕,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的安全事故还要承担经济责任,情节和后果严重的交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购置安保器材,提高防范能力。
三、进行安全演练,提高避险能力
平时加强安全演练,多一次演练体验,灾难现场就多一分逃生机会。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2200余名学生在1分36秒内全部撤离到安全场所,创造了无一伤亡的奇迹,这得益于平时常抓不懈的演练。学校每学期要进行2~3次安全演练,模拟地震现场、火灾现场、洪水泥石流现场、拥挤踩踏现场等,制订科学可操作的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要求,明确疏散顺序,集合地点,注意事项等。每次演练后总结得失,改正不足、牢记经验。我们特别要教会学生面对灾难时的各种逃生技巧,如地震来临,要双手护头、猫腰前行,迅速躲到坚固物体下面或墙角处,然后快速有序地撤离到室外空阔场所,身处高楼时切忌跳楼,迅速到较安全处等待救援。这些技巧在演练中内化为学生素质,将会使其终生受益。
总之,学校安全事关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每位教师必须以对教育事业、对少年儿童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群防群治、常抓不懈,消除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工作再忙也要把安全抓实、抓好,做深、做细,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在安全环境中健康成长。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探析 篇12
但是, 作为一门新课程, 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例如, 学生对课程不重视, 教师重形式轻效果, 学校领导重管理轻教育等, 由此导致了安全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不高等问题。文章试图从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四个方面, 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进行初步探析, 为课程实践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看, 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近年来高校新增公共课 (选修课) , 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 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成人成才提供安全保障。授课对象一般为全校非安全专业的在校学生, 授课对象的专业涉及面较广。
从学情分析看, 虽然大学生的安全事故频发,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安全教育上是一片空白。实际上, 学生经过近20年的生活和学习, 已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可以称为一个朴素的“安全经验者”。但是, 这些经验不一定正确, 也不一定完善, 更谈不上形成体系。因此, 如何让学生由一个安全的“经验者”成为一个拥有正确知识技能和安全观的“知识者”、“实践者”和“观念者”, 则是安全教育课的目标。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 知识层面, 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知识者”。具体而言, 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信息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成为一个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人。第二, 技能层面, 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实践者”。具体而言, 学生能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安全信息搜索与安全管理技能。掌握以安全为前提的自我保护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等。第三, 观念层面, 让学生成为一个安全的“观念者”。具体而言, 大学生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和正确的安全观, 积极承担安全责任。由被动的“要我安全”向积极主动的“我要安全”转化。
以上三个课程目标是紧密联系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建立在稳固的安全观基础上, 而安全观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知识技能的学习。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内容
从课程内容上看, 安全教育课程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内容广泛, 二是主题独立。因此, 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采用模块化教学, 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即“固观念, 活模块”。模块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一) 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
安全教育的必修模块是根据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各专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安全问题。比如, 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
人身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威胁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 主动防范和规避生命安全受到不法侵害和意外伤害;了解和掌握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及保障自身安全和生存的技能, 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财产安全的核心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财产侵权行为, 掌握财产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有效地养成管理好自己物品的习惯。交通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 培养自觉遵守和维护交通法规和规则的意识, 提高自己交通行为的安全素质与能力。消防安全的核心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消防法律法规和预防火灾的基本常识, 了解、掌握火灾的逃生和一般的灭火知识和技能。
(二) 安全教育的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模块, 包括网络安全、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
就网络安全而言,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而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不选法制教育的内容。另外, 选修模块内容要体现时代发展性和地区区域性特点, 针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学校所处的具体环境, 增加相关内容。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实施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可以采用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的课程实施方法。经验学习法是指从活动、事情、观察中, 获得新的知识和技巧的方法。具体而言, 是以经验为起点, 在观察和反省中, 深入处理和转化经验, 成为具有个人意义的信息, 并借着实践验证它的真实性, 继续进入另一个经验, 带来另一次学习循环。在经验学习法中, 有五个要素:学习者是参加者;有个人动机、肯投入、负责的;学习活动是真实而有意义的;反省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所学到的可以转化到真实生活中。以经验学习法为基础, 确定以下三种基本教学模式。
(一) 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教师将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 即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 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从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 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而案例启发式教学模式由“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教师总结案例”、“启发类似情景,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五个步骤组成。
首先, 由教师呈现案例。在案例选择上, 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三个特征。从真实性讲, 可以选取学生所在大学或邻近大学的案例, 从而由地域的相似性引发学生的认同感。从典型性上讲, 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度。从启发性上讲, 要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适宜案例, 能够为课程后期的讨论、分析、反思提供足够的案例信息。其次, 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并对分析予以总结。第三, 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的类似模块经验, 以小组为单位, 对某一模块的安全知识、技能进行讨论、交流。第四, 教师对模块进行汇总、提炼。
(二)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由“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析”、“组间交流”、“教师总结”四个步骤组成。
首先, 由教师提出与模块知识技能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或呈现某一问题情景。比如, 在学习交通安全时, 就可以提出“行人需注意的交通安全规则有哪些?”、“我校附近易发交通事故的地点有哪些?”“遇到交通事故后应该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其次, 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 进行小组内讨论, 得出答案, 并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最后, 由教师对模块知识进行总结。
(三) 情景训练式教学模式
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情景模拟、技能训练”、“学生提问、交流”、“教师解答、总结”四个步骤形成。
首先, 教师讲解模块技能。如, 在学习消防安全时, 教师可以先详细介绍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火灾逃生技能。其次, 在虚拟场景或现实场景中, 进行实际的技能训练。第三, 学生就训练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或就自己训练中的经验进行交流。第四, 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 对注意事项和改进之处进行总结。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 由于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具有典型的自主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 应以发展性评价为核心。发展性课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课程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价系统。
在具体的评价中, 可以采取知识技能评价、社会实践评价、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知识技能评价是对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 可以通过研究性作业、技能考查等方式, 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实践评价是对学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可以与学生团建、校园文化建设、专业学习等相联系, 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共同评价。
当然, 对学生的课程评价是可以变化的。在课程后期, 为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可以允许学生拥有评价参与权, 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内容的选择和对评价结果的解释。通过提高评价过程的参与程度,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与评价要求之间的差距, 更自觉地去追求发展目标、达到评价要求。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树立科学正确的安全观, 促进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而该门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玉莲, 曹浩.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法改革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0 (4) :142-145.
[2]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大学生安全教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3]陈刚.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1 (6) :160-161
【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推荐阅读:
大学生安全教育05-13
性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05-12
大学生寝室安全教育07-03
大学生教学安全教育07-22
国内大学生安全教育08-21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12-07
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09-10
大学安全教育09-03
大学开学安全教育06-16
大学生安全教育信用贷款浅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