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

2024-12-06

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共6篇)

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个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关爱学生外, 还应该以一种最佳的姿态影响学生, 让学生“成人”的同时又“成才”, 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达到上述目标, 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是这样的姿态:

一、思想引领者的姿态

《全日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高中语文教学, 应在初中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具有阶段性。因年龄和思维的特点, 初中语文教学任务主要是教文字、语言, 以言语技能的训练来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精神意蕴。到了高中阶段, 语文教学则必须把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精神家园的构建放在首位, 把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统一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社会责任的过程, 统一为将学生炼就成“大写的人”的过程。

因此,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要做一名思想者, 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 也是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的过程, 就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过程。对真善美的追求, 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 对未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 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直接影响着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精神家园。

所以,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应广泛阅读, 涉猎经典。无论历史、地理、哲学、美学、科学, 还是古典、现代;无论小说、诗歌、散文、传记, 还是报刊、杂志、网络……一切凝聚着人类文化精华的读物都应该是阅读的对象。高中阶段是学生精神发育、心灵成长的关键期, 需要多方面的滋养。正如叶澜在“凤凰语文论坛”上谈到“当学生茫然无头绪时, 你能否给以启迪?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这一切的一切, 无不说明教师的思想是多么重要。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缺失, 孤陋寡闻、见识短浅、精神疲软, 又怎能去满足学生在心智成长方面对我们的期待呢?所以,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首先必须明确高中的教学任务, 为了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 必须做一名思想的引领者。只有这样, 我们在教语文的过程中, 才会有充实的内心, 才会有教学的热情, 从而让学生始终充满活力, 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美妙。

二、社会关注者的姿态

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这句不知被多少人奉为真理的名言一直引领着语文教学。语文确实是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 否则你将被学生说成“OUT”了。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在资讯爆炸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追逐时尚, 喜欢新鲜, 思想前卫, 追求另类。同时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由于受到长辈过度的呵护, 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只关心自己, 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对外在世界有所漠然。他们被动地囿于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作业堆积如山, 学习压力很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使很多学生想了解社会, 但却没有多少机会。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关注社会现实中那些令人鼓舞、令人兴奋, 甚至令人感动、令人敬仰的人和事, 并通过我们的“传播、评述”, 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活生生的人生风景, 了解到真实丰富的世态人情。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要时刻关注社会, 并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我”之外的社会,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构建健康的精神家园。笔者在近两年的语文教学中, 每天都从报刊网络上搜集社会热点的新闻或时评, 利用早读或语文课给学生阅读,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 视野开阔了。如《千面邓亚萍:转身华丽, 从不闪腰》让学生们明白了“没有超人的付出, 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钱伟长》让学生明白了“一个人也许很聪明, 也许可以拥有许多知识, 可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就不仅不能对社会有益, 反而可能危害社会”;《日本大地震》让学生反思“灾难能否唤起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帮我们自己”;《智利矿难》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 以人为本, 是一个国家最好的宣传名片”。学生了解到社会上除了那些杰出的人物之外, 还有众多普普通通同样令我们敬仰的人和事, 如“我缺钱不缺德”的重庆棒棒军老人;“做好事要留名”的耄耋老人孙老伯;刘磊和他的“老少之家”;义工阿福;都市指路人龚建伟;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周月华;“老师妈妈”李秀娟;广西巴马的车友义务送水队等。让学生了解到社会有冷漠的一面, 如“见义勇为之前为何需先拍照自保”、“执法者怎能粗暴扇打76岁菜农耳光”;同时也有温情的时刻, 如“铁血警察的爱心不仅温暖而且优雅”、“深圳两学生扶老人奖万元, 社会扬善决心不容迟疑”。让学生了解炫耀是一种姿态的同时, 低调更是一种人生的伟岸。语文教师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把社会热点引入课堂,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及语文素养, 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 是语文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

三、情感熏陶者的姿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教学就要深挖其中的情感因素, 视情感为灵魂, 以情感为生命。因此, 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是“多情”的教师。

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协顾问刘玉堂先生曾经回忆当年语文老师上的一堂《石壕吏》:“老师拉着长腔朗读‘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 (老师) 的这一呼、一啼、一怒、一苦, 让小吏的凶恶叫嚣, 老妇的悲凉哭泣, 直击心灵深处, 让人潸然泪下。”“若干年后, 当我有幸看到处于两山狭峪中的石壕村时, 语文老师那拖着长腔的声音犹然在耳。”我想刘玉堂先生的语文老师无疑是一位“多情”的老师, 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了感情的熏陶, 而且在几十年后还能让学生回味。所以, 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 必须能够挖掘出文本的人文思想, 达到与作者同步思维的境地, 和作者一样“发诸真情, 出于自然”, 并能够把学生带入角色和现场,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受到熏陶, 达到“披文以入情”的境界。

要成为“多情”的语文教师, 必须做到如下两点:第一, 教师自己必须时刻满怀教学的热情。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只有当我们自己热爱语文时, 才能把这种热爱传递给学生。只有自己热爱语文教学, 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文本的解读, 才会不时地迸发思想的火花, 才会忍受清贫甚至有些寂寞的教书生涯。只有自己热爱语文教学, 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时而激情似火, 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横刀立马, 舍我其谁;时而月下低吟, 缠绵悱恻;时而我们是“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在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人生矛盾中沉吟思索的曹操;时而又是“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拯救社稷苍生、想要建功立业的毛泽东……一名饱含激情的语文教师, 会始终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与学生分享, 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享受着心灵的撞击。第二,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感情。《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由此可见, 教师光“多情”还不够, 还必须让学生“领情”, 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煽情”, 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不然就变成了“自作多情”。有时候我们可以创设情境, 巧妙地营造感情氛围。笔者在让学生以“月”为话题写作文之前, 首先给他们播放了几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月光下的凤尾竹》《汉宫秋月》, 这几首曲子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牵连到无限广阔的时空中去, 学生浮想联翩, 思如泉涌。有时候我们可以设置悬念、欲擒故纵。这是小说教学的常用手段。笔者执教《宝玉挨打》时, 首先设置问题“导致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和分析, 明白了“根本原因在于父子二人价值观念上———封建正统思想和叛逆思想的对立。”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对封建正统思想的憎恶和痛恨。有时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暴走妈妈”的新闻时, 让学生想想“如果我们是新闻中的人物, 我们的妈妈会为我们做什么?”很多学生在随笔中写到了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和不易, 对父母心怀无尽的感恩之情。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 心中有情, 并用自己一颗“多情”的心去温暖、感化学生的心。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身负文化传承重任的语文教师, 应该时刻以一个社会的感受者、关注者、思考者的姿态, 在语文和生活的天地之间遨游,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把语文课堂变成交融古今文明、富有时代气息、闪烁智慧火花、吸引学生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

③《教师博览·文摘版》, 江西教育期刊社2011年4月版。

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 篇2

这个无论什么都能苏醒过来的清晨。每一朵花都以每一朵花各自的姿态开放着。拥挤而饱满,缓慢而充实。

田埂边是金黄的向日葵,一路扑向无垠的尽头,引的寻找它的人们在一路上别别扭扭地打来打去,听见风声,又恢复原样,武士脚下的道路浪漫写意。

花朵藏在四叶草里,好像只有它知道幸福的去向,默默地立在路两旁,等着那些年少的男女把它找到。等到粉嫩的季节终于到来,来不及伸展每一个花瓣,就看见同样年幼的美羽、千佳和安娜,茉莉一个个跑过去。草莓的粉嫩季节,开着同样甜美的花朵。

宽容,教师的另一种姿态 篇3

一位班主任曾经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班级里有一个叫小鲁的孩子,开学一个多月,已经迟到了近十次。其实,孩子家离学校不算太远,十分钟的车程,而且,孩子的妈妈是全职妈妈,平时不上班,接送孩子是她所有的工作。每次临近迟到,妈妈总会先发个短消息:“不好意思,陈老师,我和孩子睡过头了,可能在8:20之前赶不到学校了。”“对不起,陈老师,孩子早饭还没有吃完,可能要迟到两分钟了。”每次接到这样的短信,陈老师立刻回复家长:“不要急哦,开车安全第一”,“迟到两分钟没关系,孩子早饭吃好很重要”。

有一天,上午第一节课已经过了20多分钟了,孩子还是没有到校。陈老师急了,以往迟到,总是会来短信的,今天是怎么回事?是孩子病了,还是……陈老师拨通了小鲁妈妈的手机:“小鲁妈妈……”电话那头传来的是孩子的哭声:“妈妈,我不去上学了,都是你,这么晚叫我,现在去学校,数学课都要结束了。我不去学校了,我不去学校了……”小鲁妈妈此刻正急得团团转,幸亏陈老师的电话来了。“小鲁,我是陈老师。别的小朋友也会迟到的。没事的。你现在和妈妈来学校。陈老师会等在学校门口接你。放心,我不会告诉小朋友你是睡过头才迟到的。”

挂掉电话,陈老师就守在学校的门口。那一天,正好是冷空气南下,凛冽的西北风发出尖厉刺耳的呼啸。前几天还是温暖如春,突如其来的降温,让陈老师羸弱的身体不住地打着寒噤,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小鲁还没来。陈老师不敢打电话给小鲁妈妈,也许小鲁妈妈正在开车的路上,开车接电话多不安全哪!足足等了20分钟,小鲁妈妈的车子才慢慢悠悠地停到了学校门口。看着陈老师被寒风吹得红红的脸,小鲁妈妈一个劲儿地道歉:“陈老师,真对不住您呀。这么大冷的天……”“没事的,没事的,下一节正好是我的语文课,我带小鲁进教室……”陈老师微笑着与小鲁妈妈告别……

陈老师带着小鲁走到三楼的时候,孩子们还在走廊里嬉戏玩耍。那一节的语文课,陈老师正好带着孩子们学习课文《掌声》。当讲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时,陈老师说:“今天小鲁克服了‘困难’,坚持到学校来上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小鲁吧!”在陈老师的带领下,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陈老师说,自从那次迟到之后,小鲁就再也没有迟到过。陈老师发了一个表扬短信给小鲁妈妈:“小鲁妈妈:表扬小鲁,这两个月里没有迟到过一次!”小鲁妈妈发给陈老师一个难为情的表情:“陈老师,我该向您说一声感谢,感谢您一直这么宽容我们母子俩的迟到。那天看到寒风中您瘦弱的身体,我不好意思再给您添麻烦。其实孩子迟到都是我的原因。我每天总是想睡到自然醒。现在,我买了两个闹钟,一个叫不醒,第二个一定能把我叫醒啦!”后面附的是一个龇牙憨笑的表情。

向我述说这件事的,是我的一个朋友,她是省优秀班主任获得者。

其实,在校园内,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我相信很多班主任都遇到过迟到的孩子、马虎的家长。有的班主任可能批评一通孩子,或者电话“教训”一下家长,孩子也就不再迟到了。陈老师却以宽大的胸怀,一次次地包容孩子,体谅家长,最终感动了家长。宽者,心之宽也,能包容天下所有之物事人行也。 宽容,是陈老师的一种姿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很多班主任都读过。陶行知先生面对用砖砸人的王友同学,奖励给他四颗糖:第一颗奖励他比陶先生先到办公室;第二颗奖励他听陶先生的话,立刻放下砖;第三颗奖励王友打同学不是为了生事,而是为了制止同学欺负女生;第四颗奖励王友能知错就改。陶行知先生面对犯错的学生,用宽容完成了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宽容,是教师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宽容,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对于千人千面的孩子,对于性格迥异的家长,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以宽容的姿态来帮助每一位家长,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因为,宽容也是一种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苏州,215021)

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 篇4

关键词:师生关系,放低姿态,教育理念

有许多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太有个性, 太不好管了, 具体表现在这些学生对教师的说教漠然置之, 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考试作弊、谈情说爱、抽烟喝酒、打架斗殴, 特别是现在职业院校的学生, 表现尤为突出。 教师在对这些“ 不良”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 如果方法不当, 很容易引起师生间的矛盾。 师生矛盾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全新的师生关系呢? 这些问题, 应该引起所有教师的深思。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那些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不良风气, 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 透过网络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传播, 被无限放大, 使青少年的个人价值取向产生偏差, 从而产生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作风。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 如果仍停留在以前传统的“ 棍棒底下出状元”的教育理念上, 动辄运用教师的权威, 严加训斥甚至采取体罚的极端措施, 势必会激化师生间的矛盾, 甚至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也许有些教师会有疑问:在自己的严厉管教下, 学生不是马上就变得服服帖帖了吗? 貌似效果不错啊。 然而, 学生只不过是慑于教师的权威暂时屈服, 虽口服而心不服, 次数多了还会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训斥式的教育只能起到一时之效, 并不能以理服人。 著名作家戴尔·卡耐基在《 人性的弱点》 一书中提到:“ 批评毫无作用, 它只会使人采取防御姿态, 为自己的错误竭力辩护。 批评是危险的, 因为它常常会伤害到一个人的宝贵自尊, 并激起他的反抗。 ”因此,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把学生看成是接受说教的人偶, 或是被管制的奴隶。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 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交流思想, 让学生真正做到心服口服。

2013 年, 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 其中强调了要“ 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 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那么教育该如何创新? 这些创新是否可以构建一个全新的师生关系呢?

一、放低姿态, 目中有人,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韩愈说:“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

教师并不是生来就能博古通今, 也不可能永远知识渊博。 知识无止境, 教师应该端正心态, 放低姿态, 多与学生探讨知识, 教学相长, 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灌输知识。

同样, 这个道理也可以运用在教育过程中。 有些教师嘴上说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但事实上对一些后进生, 仍存在歧视与偏见。 拿着师道尊严, 自觉高学生一等, 在教育学生时, 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学生说话。 久而久之, 学生也不再对他说真心话。

要想与学生平等地对话, 作为教师, 要做到“ 目中有人”, 能主动地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鼓励少批评, 不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 而是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他们沟通、谈心, 取得学生的信任。

我有一个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 他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写一篇关于诚信的文章, 并要在文章中写出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件不诚信的事情。 许多学生怕写出来老师会追究, 不敢动笔。 结果这位朋友自己先写了一篇并在全班朗读了出来, 把他年轻时在考试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也写了进去, 学生立刻哄笑起来。 后来, 他们全班的学生都完成了作文, 与老师的距离瞬间拉近了许多。

二、与时俱进, 保持童心, 建立幽默的师生关系

有些奋斗在一线的教师, 他们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事业很多年, 但对于现在的学生, 他们十分不理解。 这些学生上课不好好听讲, 睡觉、发呆、玩手机, 不知道在想什么。 他们也尝试过沟通, 但学生似乎对他们敬而远之, 不肯与他们交流。 其实学生的理由很简单, 只是觉得教师与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如何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呢? 那就是教师要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在课上运用幽默的语言或现在比较流行的网络词汇吸引学生的注意, 运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课上得生动有趣, 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课后主动了解当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例如, 明星、电视剧、动漫、游戏、体育等, 迅速找到共同的话题, 与学生探讨, 拉近师生距离。 这样, 学生就会觉得这个老师很“ 潮”, 愿意与他沟通。

三、坚持原则, 赏罚分明,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民主的社会, 班级的管理自然也应该遵循民主的原则, 不能成为教师的“ 一言堂”。 在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中, 教师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 采纳学生的建议。 在选举班委和表彰个人的过程中, 应采取民主投票的形式, 公开、公平、公正地让学生行使班级管理的权利。

作为教师, 对待每一个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 赏罚分明。 不能因为学生是班委或是好学生而忽视了他的错误, 更不能因为学生是后进生或问题学生而忽视了他的进步。

我自己班的两名学生在一次期末考试过程中被监考老师抓到作弊, 被带到了我面前。 一个学生是后进生, 上课经常睡觉, 作业不交, 成绩很差。 还有一个是班上的好学生, 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前五名。 我询问后得知, 是后进生想抄好学生的答案, 后者就把答案告诉了前者。 我二话没说, 把两个人一起上报学校记过处分有老师问我:“ 那个好学生是初犯, 为什么不从轻发落? ”我说“ 两个人都是作弊, 如果我轻罚了好学生, 对那个后进生而言是不公平的。 而且, 如果我纵容他一次, 他也许就会有第二次, 班级里也会出现模仿他的人, 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就会不正, 我也不再能服众。 ”

教师对待学生要放低姿态, 但并不意味着放纵和无底线。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师应该坚持最基本的原则, 对于一些屡教不改和情节十分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 该处理时仍要严肃处理, 绝不能姑息。

教师都应该知道, 教育工作本身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不管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创新, 归根结底, 我们都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 耐心地投入到这项长期的工程之中, 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共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 篇5

——题记

她是一名歌者,在纷扰的尘世里唱着寂寞的歌:她是一个女孩,喜欢用最美的衣裳装扮自己:她是一位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病魔顽强斗争。

她叫阿桑。

也许她并不出众,没有其他歌手拥有的名气和财富。可是,她是一名真正的歌手,以对音乐执著、认真的姿态在歌唱。

阿桑童年时父母总是吵架,因此她并没有享受到童年的快乐。后来,她的音乐天赋被挖掘出来,她成为歇手。天生略带沙哑的声音却又不乏柔美,她演绎的乐曲总能引起听者的共鸣。经过精心准备,公司推出了她的专辑《受了点伤》,专辑标榜“秋天到了,请尽情悲伤”,一改当下流行的追求时尚、新奇的曲风,尽显音乐本色。是的,音乐是给人疗伤的,当你在深夜安静地听她唱歌,她那忧伤的声音让人感到安慰,温暖直击心灵。她以卑微的姿态在用音乐诉说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此后,她又推出了自己的第二张专辑《寂寞在唱歌》。依然是那安静纯粹的声音,没有商业运作的浮躁,也没有某些明星的故作姿态:他们把音乐踩在脚下,在手中把玩,借音乐获取名声、金钱、粉丝的狂热……他们以凌驾于音乐之上的姿态歌唱,听来却毫无温暖气息,旋律曾后只剩音乐的悲叹。

可是,人们习惯了掺杂着功利色彩的音乐,却不欢迎阿桑的歌。因为销售成绩不如预期,她和公司解约,开始另谋生路。或许是上帝不公,她患上了癌症,成为死亡边缘的人,随时都可能离我们而去。她很坚强,可是,还是去了另一个世界。

阿桑在音乐面前一直都是以卑微而纯真的姿态歌唱,可她仍然是被音乐,不,是被无知的听众抛弃了。虽然一直以特有的姿态唱歌,可为何容不下她在演艺界发展?她唤起了人们的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

高中语文教师的姿态 篇6

修德讲学省己诲人

语文教师肩负着传导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西方现代思想文化的重任, 教书育人, 是应该做到孔子如所说的“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要在现实的社会和时代中, 有一种淡去过于功利化、物质化, 退去浮躁心、膨胀心的大境界。

语文教育, 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 固然为了高考, 但高考不等于一切的一切。语文教育, 还有其独特的人文功能, 即锻造学生精神底子、传承人类文明香火的形而上价值。一个原本阅读趣味低俗或从来只看教参和练习册的语文教师, 是无法胜任传播人类文明火种之使命的。倘使我们语文教师能多读一本好书, 能给学生多推介一本好书或者哪怕每天只为他们真诚地、沉醉地念上一段美好的文字, 我们都是在为抗拒“浅阅读”、为弘扬“深阅读”, 进而为人类文明香火的燎原做着一项功德。由此, 我们也就可以无愧于或者少愧于我们的职业。

因而, 随州二中语文组在今天的现实教育环境中, 能默默耕耘, 潜沉涵泳。我们求真务实又坚守理想, 我们强调明德注重修德崇尚立德, 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我们希望以文学的姿态生活, 以语文的的方式坚守。

集体备课团队意识

随州二中语文组倡导每一名教师学做五种人:一是热爱生活, 做一个有生活激情的人;二是业务精良, 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三是淡泊名利, 做一个有合作精神的人;四是勤于读书, 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五是尊重同行, 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在此基础上, 我们要求彼此人格上互相尊重, 学术上互相包容, 生活上互相关爱。不刻意用自己的长处来比他人的短处, 而是互相补充、互为激励, 形成优势互补, 使组内具有较多民主、合作的气氛。这种特色不是社会上庸俗的人际关系的翻版, 而是在育人的价值需要和迎接现代挑战的背景下的一种共同的理想追求, 它既融入了传统读书人的儒雅气质, 又接受了现代思想的洗礼。

正因为这种人际关系的和谐, 才形成了一个团结奋发、积极追求的团队, 形成了我组“各抒己见, 自圆其说;观点交锋, 讨论争鸣;不作结论, 各取所需”的教研风气。小组每周召开一次集体备课会, 以集体备课、说课、评课、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调控课堂的能力,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每学期初我们都把教学任务划分成若干单元, 分解到人, 然后分头去查找资料。要求学到某个单元某位老师就要做到:备课时主讲, 提供精心设计的教案, 提供一个课件, 提供多媒体及其他相关资源, 准备单元测试题。我们坚持作文统一写, 统一批,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各班学生的作文资源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我们尽量营造理论钻研的氛围, 让每一个老师都能以理论去指导实践, 进而把实践升华为理论, 由此增添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儒雅风采, 去更好的促进教学。

锤炼课堂个性飞扬

在紧张的教学中, 课堂是我们保证教学质量的阵地。抓常规教学是我们二中语文组的中心环节。如何上好每一节课, 如何让学生热爱语文课, 是我们一直不懈探索的问题。我们形成的共识是, 语文课应该教出语文的特点, 语文的滋味和语文的美感, 在探索的过程中老师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酷爱创作, 有的精于思辨, 有的善于表达, 有的长于抒情, 正是这一个充满激情、个性互补而又志趣相投的群体不断产生新的智慧, 使教研组充满朝气, 充满青春活力, 充满探索精神。例如有的老师在探索“点拨———探究”语文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宗旨, 以运用主体的、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发展。有的老师一直致力于“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能力提升”新模式的构建。有的老师则积极探讨高考作文训练与写作的规律性、规范性、时效性、操作性, 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与方法, 并在实际教学中初见成效。有的老师则倡导学习大语文观, 将语文教学和社会观察、人生思考、生活体验紧密结合, 指导学生拓展视野、广泛阅读、涵养语文的浩然之气。还有的老师随着教学观的转变, 开始探索教学的改革, 逐渐形成了“情景创设———探究———提升”的教学思路。总之, 资源共享, 智慧碰撞, 尊重个性, 包容和谐是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的坚持的总原则。

课外语文丰富多彩

语文学习有两块阵地———课内和课外。这两块阵地, 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犹如鸟之双翼, 车之双轮, 不可缺失。重视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但不可忽视课外这一阵地。

课外, 我们倡导读书活动。我们选择了一种开放的阅读方式, 由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 自由安排阅读内容, 自由决定精读、泛读或浏览, 自由决定是独自读还是和别人讨论读。让阅读以一种最直接的、最朴素的状态进行。然后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各班要有班刊班报。《读者》《青年文摘》《时文选粹》《读写天地》《语文报》等作为班刊班报深受青睐。此外, 读书讲座经常举行。讲座分专题进行, 有时是思想系列, 如孔子、庄子的介绍;有时是文学系列, 如古代诗词欣赏、中外电影欣赏;有时是语言系列, 如演讲技巧、辩论技巧指导……师生自由参加, 充分互动。使学生在第二课堂得到飞速成长,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为学生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通过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

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早在1993年, 我们就成立了浅草文学社, 给学生开辟了一片文学园地。日常教学中, 随州二中语文组有三大赛事:辩论赛、诗文朗诵大赛、作文比赛, “给学生一个平台, 让他们展翅高飞。”寒暑假期, 除了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语文组还增加了对我们当地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 通过民间故事、民间笑话、对联标语口号和风俗礼仪民间禁忌等让学生进行搜集整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与时俱进厚积薄发

二中语文组是一个人文氛围浓厚、弥漫诗书之香的学科组, 大家在一起, 以谈论诗文翰墨为乐, 以纵古论今为荣, 这种人文氛围, 这种对文学的热爱和痴迷, 激励着每一个学生, 引领着学生们健康成长。这个科组, 凭借着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精神, 以真诚的情感赢得了学生, 学生因为热爱他们的老师而爱上了语文的学习。

当前, 语文新课改已经在我省启动, 新课改的相关知识培训也进行了多次。我们教科组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教科改先进做法的机会, 多次派教师到周边兄弟学校学习观摩。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教研成果丰硕。教学论文喜获丰收, 近三年, 我组教师发表到各级刊物上的论文多达60多篇。随州市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研究已结题。湖北省教研室组织实施的研究课题《作文教学与评价研究》, 多篇论文获奖。2007年全国中语会科研课题《古诗词教学与文学教育》也已即将结题。当然, 我们更不会动摇对常规教学的重视, 外界的喧嚣热闹不会改变我们立足语文最基本的教学规律的做法。通过锤炼课堂, 每次省市举行的而优质课我组教师皆有斩获;各级各类学生作文大赛, 我组每年都有多位教师获得特等一二等奖;高考成绩骄人, 多年来我校高考语文成绩一直位居前列, 多次名列第一, 2011年高考我们更是创纪录的取得了文科人均118分理科人均114.6分的好成绩。

上一篇:首诊服务下一篇:供应链物流协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