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2024-10-04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共11篇)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1

近期拜读了《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 感想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激动”和“绝望”。激动的是辨明了作文教学的方向, 学到了一些独到的作文教学技法, 已经接近笔者内心深处的理想教学状态, 绝望的是目前王老师的作文教学方法对我们来说, 只能是理想状态。有两个原因使其难以成为现实。

一是大多数一线老师对作文教学时间控制不合理。从高考分值来看, 作文在160分的试卷中占了70分, 占比43.75%, 而作文教学所占教学时间呢?大部分学校两周一大作, 一周一小作, 即便以一周一作来算, 大约只占用了四分之一的课时, 时间比与其所占分值比完全不协调。更多的老师是将80%的精力用于新授课与试卷讲评, 只用20%的精力在作文教学上, 即使在新授课过程中渗透了作文教学内容, 那也只是杯水车薪, 重阅读轻写作。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熟能生巧”, 教师在作文教学上耗时如此之少, 学生哪有足够的胆量和勇气写作?

二是作文教学受到制度约束, 形式不灵活, 课堂不开放。各校都很重视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统一进度, 集众人智慧统一教学案, 这本是好事。然而过分的集中使得老师缺乏创新, 少了活力, 难以根据自身班级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当课堂变得单调枯燥, 教师哪有时间像王栋生老师那样与学生侃侃而谈国家大事, 倾心交流身边小事?当所有的课堂千篇一律, 所有的教师千人一面, 所有的学生习作自然落于窠臼。这恐怕也是王老师慨叹竞赛作文无佳作的原因之一。

在笔者看来, 作文教学应是开放的, 教授写作理论、写作技法是作文课, 鉴赏名作、佳作是作文课, 一次演讲比赛也是作文课, 一次辩论赛也可以是作文课, 甚至一次郊游一次参观都可以算作文课, 生活就是写作源泉, 写作就是写生活。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说 (1)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办今日之学校, 使小学生过今日之生活, 受今日之教育”。而高中作文教学的开放就是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等为基础, 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先导, 以学生自由、创新的表达和终身的语文学习为目的的崭新的教学形式。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助于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目标的实现, 进而为学生的终身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 首先要冲破制度的藩篱, 打破思维的怪圈, 更新教学理念, 重视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提升, 引导其关注思考自己的生活, 从现实入手, 重视生活积累、思考感悟, 形成个性观点。在开放式作文教学模式的建构中强调师生共同营造自由开放的氛围, 创设激发作文兴趣的环境, 提供促进学生创作的各种资源, 尽力唤醒学生的创作意识、激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写作。而不是将作文塑造成高高在上的象牙塔, 让学生可望而不可及。不要一味介绍名家著作、高考满分作文, 更多学生只会觉得难以望其项背, 因为那样的生活那样的思考是别人的, 而不是自己的。作文中应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即个性化的观点见解;作文中应有强烈的当下意识, 体现时代性, 不要只会拿古人说事, 那并不符合陶行知先生办“今日之教育”的精神。

其次, 须灵活安排作文教学时间空间。作文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是开放的, 时时处处都可以让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不必局限于备课组内安排的每周一次作文课 (2) , “而要把作文教学渗透在平时点滴的作文教学与语文活动中, 以开放的眼光来看作文”。阅读课写作化就是一条途径 (3) “充分利用语文课本, 结合课文的阅读来写文章, 是一条十分有效的写作训练途径。这样既能解决学生缺少材料的困难, 又能培养学生组织材料和驾驭材料的能力, 使学生增强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像山那样思考”专题, 在学生预习结束后, 教师可以要求其回答“像山那样怎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什么”, 并用专题中课文内容作为佐证, 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再如教授现代诗歌时, 可以让学生模仿创作, 不要功利地认为诗歌教学对写作毫无用处, 正常化的教学与仿写也是锤炼文章语言提高情商的一种办法。更多的时候, 提醒学生注意并写出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变化、社会的变化, 不时地与学生交流对新闻时事的看法等, 这些提醒交流有时只须几秒钟, 有时占据整节课, 但都可以称之为作文课。灵活的时间安排是作文走向开放化的保障。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遵循作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同时, 也应该在形式上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一些稍有经验的老师在学习了所谓优秀作文课后就容易形成固定模式, 学生听多了味同嚼蜡, 这时教师不妨思考改变作文教学的手段。可以列举学生习作问题明确写作忌讳, 可以针对写作难点寻求突破, 也可以精心挑选代表习作进行升格训练, 也可以鉴赏佳作学习写作技巧, 甚至可以让学生自由问答共同进步, 当然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生合作作文”或者“师生互动作文”, (4) 作文讲评课要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就一定要“师生互动”, 激发起学生对讲评活动的积极性, 而绝不能搞“一言堂”唱“独角戏”。练习环境描写时可以带学生去田间看油菜花, 训练议论文写作时可以和学生一起看一场辩论赛, 可以以国外高考作文题为主题举办一场演讲比赛, 可以就时事热点自由发表观点等, 不求日日创新, 但求周周有变。在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重点培养学生自由民主的思想、开放的思维习惯、丰富的想象能力等, 王栋生老师说: (5) “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会有创造精神。”当然, 在作文教学评价方面也应该是开放的, 要将传统的分数一元化体系变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评价的多元化体系, 大力推行交互式作文评价, 充分肯定个性的创新的想法与做法。同时要注意有评有改, 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者本人, 所以我想, 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文化解放》一文中提到文化解放包括 (6) “认识上的解放”“方法的解放”“组织上的解放”和“时间上的解放”, 作文教学的开放化也是如此, 须更新教学理念、保障充足时间、丰富作文教学手法, 在内容和形式上全面走向开放, 才能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①《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编P155, P159

②《有规律可循无模式而建》赵禄琪, 《中学语文》2014.02P44

③《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技术》沈龙明主编P225

④《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技术》沈龙明主编P234

⑤《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杨九俊主编P119

⑥《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编P261

浅述高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2

一、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

其次,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指导思想”一节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②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开放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能囿于旧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一讲到底,唯恐讲漏、讲不透。而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树立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特色的课文去安排课堂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去阅读、思考、筛选、评述、迁移。不论是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还是表演式、竞赛式、欣赏式均要根据教学需要及学习主体的需要去做决定。

三、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法。它强调“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读书贵有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发现、探究。伴随着学习观念的变迁,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变迁。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把学习的观念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借助于学习知识的手段,学习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前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运用发现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原则是把自己定位于探索者的地位,本着一种探索的姿态去实践发现知识的过程,用来替代消极地向头脑灌输知识结论的做法。“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叶圣陶),这是高层次的教学。发现法能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它借助学生主动探索的实践活动,较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

浅淡高中生物教学的开放性 篇3

当今社会的高度开放性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我们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转换教育理念, 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中, 全方位地开放学科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开放型的社会相适应的开放型人才。那么, 怎样才能全方位地开放我们的教学呢?我个人认为, 开放性教学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 很多教师, 特别是一些老教师, 固守“钻研教材”这一途径, 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材内容就是一切、教材内容高于一切”的思想根深蒂固, 无论是授课内容还是习题设计从不越雷池一步。这种观念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新的全面的知识的抵触, 也就很难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不能突破教材限制的教学, 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当拓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⑴在知识点上开放,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的重组、删减或者补充, 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丰富;⑵在最新学科技术上拓宽, 生物科技是新世纪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前沿科学, 教师在开放性教学中要适时引入充分体现生物学科时代性的科学发展成就, 如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图谱、转基因工程和生物克隆技术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体现教育的先进性, 必须让学生熟悉最新的科技知识, 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 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同步;⑶学科之间的交叉, 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科教学应打破学科内容的自我封闭, 走向开放。教师要加强生物与地理、物理、化学甚至是文史学科的渗透, 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天空里自由翱翔。

二、教学目标的开放

教学目标应该是教育目的的体现,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目标只有一个中心——“知识中心”。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是知识、智能、人格目标的完美结合, 由传统认知领域目标, 扩展到技术目标、学法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多个方面。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对于具体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可称为“短期目标”) , 而且也应十分关注生物教育的“长期目标”, 即生物思维方法的学习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只有这种开放性的目标才能成为学科、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 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形式的开放

培养开放型和创新型的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集体授课这个传统的封闭形式, 而是更好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主动参与,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而不是被动接受,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发展, 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参与, 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问题”“不知道干什么”的现状。教师要有胆量、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参与, 创立多维互动的课堂形式, 使课堂“活”起来, 做好自己的“导演”角色。在教学中更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授课形式, 例如:实施“导读探学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网络探学法”, 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实施“课题探学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小组合作探学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等等。

四、教学时空的开放

教学时间的开放性是指生物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是指由学校延伸到社会, 彻底打破固守于课堂的传统方式。对于教学的时空我们应当这样认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圣地、工矿企业等也是不能丢失的阵地。生物学习应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关注社会和世界,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并且在应用中再发现新的问题, 再探索学习。要把教与学的重点转到学会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上, 不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手段的开放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挂图, 单调无味, 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和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时代性。教学手段的开放突出表现在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搬入课堂, 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加深了学生的感情体验, 激励了学生的探索创新, 让学生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 自由地、独立地发展。总之, 新课改形势下, 开放的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 能化难为易, 变抽象为具体, 使教学生动形象, 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 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 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 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六、师生关系的开放

开放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 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解放学生的创造性, 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 实现真正平等的对话, 教师的评论要始终与学生想表达的思想合拍, 营造出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特殊身份、地位以及专业知识的相对富有, 往往在学生心目中就成为知识“权威”和课堂教学的“权威”, 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勇于参与学习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增强信心, 把教师视为学习的榜样, 而不是顶礼膜拜的“导师”。另外要与学生拥有相似的学习位置, 作为班级一分子介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奋发争先。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4

【摘要】:为了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纲要范畴内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身体练习内容从动作技术结构上进行了开放性拓展探索,拓展后的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为宗旨,以指向个体为主要特征,以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使每一个学生超越自我、超越昨天、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教学内容拓展开放自主创新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的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的倡导是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符合国际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符合我国新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它与接受式学习是相对应的,有别于课程形态的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其主要特征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依托相应的教学内容载体,以拓展后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激起学生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反映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性的要求,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自由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为其身心发展创造条件。这是一个非常迫切需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的界定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情况为改革依据。新体育与健康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写法上加大了弹性,增加了空间,这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这个核心问题上的一大突破。因此,我校高中把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以开放性为核心,以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为重点。

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据于体育学科体系的逻辑关系,在新课程标准展开的过程中拓展的。它认定自己是对传统的封闭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扬弃”,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为宗旨,以指向个体为主要特征,以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最大特点就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自主地位,让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充分发扬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超越自我、超越昨天、达到各自期望以及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以

统一性、趣味性、可自主性和多元性为主要特点,其基本特征为:

1、统一性

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以传授“三基”和发展智力两项任务的同时实现为出发点。着眼于通过“三基”的传授发展学生的智力,又通过智力的发展再传授更高水平的“三基”。这种统一性体现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内容中,如在足球“三人的局部进攻战术”教学中一个队员利用自己跑向空当牵制一个防守队员,其他两个进攻队员利用传切战胜另一个防守队员;或三个队员通过传球进行一次间接二过一或连续两次二过一的配合以战胜两个防守队员等多种三人配合进攻的练习,通过启动自己的思维,共同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自我探索确定传球路

线、方式。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而且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开扩了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积极而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并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2、趣味性

运动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既能与学生的原有体育运动经验相联系,不是完全陌生的;又能给学生某种新奇感,他们会去探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满足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还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富于变化,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调动起学生共同参与的热情。

3、多元性

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教学结论是多元的,不再过分追求唯一的实施方式,没有固定的结果。

学生的思维会出现新颖、多元的成分,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思维习惯解决体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也可能是比较一致。因此,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注重启发、诱导、创造、探索、合作,强调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三、体育教学内容拓展原则

体育教学内容的拓展是在我校高中原有教学纲要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哪些内容能拓展成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的。我校高中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即学会全面发展为目的,因此拓展原则从本校实际出发加以确定。 1、开放性原则

所拓展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要能创设一种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并具有较强的刺激因素,所涉及的练习策略要具有多样性和较高的方法论价值。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体育知识技能,自主练习。

2、针对性原则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拓展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发展的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体育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要为不同年级、不同经验背景、不同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学生选择适合的层次,为具有不同体育潜能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体育学习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可能成功。

四、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的维度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的维度,即教学内容拓展应该从哪些角度选取内容。我校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课教学纲要》在教材内容的采编上,本着依托新课程标准,突出选项,强调基础,注重能力的基本思想,优选了新课程标准基本教材和自选专项教材。因此,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是在本校教学纲要的范畴内,从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比赛和身体练习的技术结构等方面进行的三维拓展,并吸收不断发展的本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和跨学科的知识,拓展后的内容我们分别称之为开放性理论知识、开放性教学比赛和开放性动作技术。

(一)开放性基础理论知识

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各项实践教材内容的源与流和简要的技术原理等内容是高中生应具有的体育与健康的文化素养。开放性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一般以呈现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以批判性的哲学思维和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对学校内外获得的体育知识和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探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从而为未来体育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开放性教学比赛

教学比赛作为一项按规定的人数和充分发挥已经掌握的体育技术、技能进行相互竞争以决定胜负的教学内容,深受学生的欢迎。其技战术的开放性在传统教学中体现的最为突出,这并不是人为的,是本身固有的,换句话说你不开放也得开放。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过程中,注重对教学比赛技战术的引导、启发和合作探索,鼓励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来出奇制胜;注重对教学比赛规则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制定比赛规则。

五、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的启发和思考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拓展就是要求教师学生用好、用活体育教材,要能根据我校高中的教育理念来进行选择,并又能较好地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拓展必须要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以教学实施为基点,借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来体现内容的开放性,从而达到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获得性目标。

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拓展的研究只是教学内容改革长河中的一个新起点,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认为开放性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自我完善的开放的体系,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封闭性,这一内容的拓展,不是理论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它将在兼收并蓄各种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精华的过程中,创新自我,获取生命力。我们相信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拓展进程中一定会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或许还会有一个惊喜的开端,因此希望有更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投身到这项研究中去,在进行定性研究的同时,加强定量研究,在实践中做出更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张汉昌 赵 菡 主编河南大学出版

社2000年版

2、《研究型课程》应俊峰 主编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3、《高中新教材<体育与健康>教师学习指导用书》陈雁飞 主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体育教育展望》 季 浏 胡增荦 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 差异教学体育教学论文

★ 体育与健康论文

★ 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 六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总结

★ 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论文

★ 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

★ 体育教学与实践论文

★ 体育与健康课程食品安全的论文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开放性教学;教学策略

1.前言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解释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的课程,与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政治要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倡导开放互动式教学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一定要联系社会实际,突出政治科目的开放性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探索出有力的教学途径,从而帮助学生获取基本的政治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2.实现高中政治开放性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性教学是一种以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和以教材为载体,联系社会生活与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形式。开放性教学是现代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是现代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益的重要保证。高中政治与社会紧密联系,实现开放性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开放性教学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政治课的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式、保守性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相适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第二,政治课程的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开放性教学,面向学生实际、面向课外,把基本理论引出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加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是未来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现今时代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必须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独立地获得知识,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实现高中政治开放性教学的相关策略

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了开放性的思维特点。为适应教学开放性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营造开放的教学运行环境,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有利于实现师生双方情感交流,合作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1开放教学环境,创设民主氛围

英国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以往的政治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理论的阐述者,学生是理论的接受者。在这种理念下,学生仅仅是机械的接受知识,仅仅是按照课本理论、教师教导做题的机器。开放性教学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多边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对课本理论提出质疑,允许学生对无法理解的社会现象提出质疑,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去沟通、去交流、去探讨,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创造良好的氛围打下牢固的基础。只有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挣脱思想的束缚,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

3.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密切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首先需要教师在心理上融入到学生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心理上靠近教师,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其次需要教师为学生指明学习、探究的方向,并充当学生的合作者,为学生服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让学生体验发现的欣喜、探究的乐趣、收获的喜悦,教师对知识讲解几遍,可能不如学生自主探究一遍知识生成的过程来得更有效。主体性地位得到突出后,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且获得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3.3开放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社会化

高中政治课程与社会联系紧密,新课标改革大力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开放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政治,用政治的思想思考生活。这就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起来,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验融入到社会实际中去,进而关心社会现实,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社会实际,将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进课堂,以课内知识点为切入点,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使开放性教学落到实处。其次,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让学生有操作实践的机会,从而使他们通过实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性材料,实现知识的学有所用。

4.结束语

通过对高中政治课程特点的分析,可知实现开放性教学对高中政治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中政治课程要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参与意识和探究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在政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其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里去亲身体验、感受政治理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彩虹.高中政治如何实现开放性教学现代[J].农村科技,2013,(04):23-25.

[2]陈桂芳.高中政治如何实现开放性教育[J].现代农村科技,2013,(05):11-13.

[3]程艳.浅谈高中政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J].中学时代,2013,(06):34-35.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6

一、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以目前通用的高中英语新教材———牛津高中英语为例, 每个单元的第二课时的Reading部分, 都采用了先设置Quest ions再进行阅读的先问后读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设置和传统的高中英语教材例如, 人教版教材相比, 虽然只是在问题设置的次序上做了小小的改变, 把原本放在文章最后的问题提到最前面, 但其引发的教学方法和阅读模式上的改革却是巨大的。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先行教授, 学生被动听讲, 讲而后问的传统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英语的交际教学思想,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先提问形式代替了先讲授。通过设置引导性的问题、带着问题有任务地阅读, 综合回顾教授文章内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钱建峰

容和问题核心, 此时,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导由单向活动, 即教师向学生传授, 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在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中,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 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会相应增多, 带着问题自主自由地进行任务型阅读的教学方式, 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二、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基础结构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特质并对其分类对比的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的一种灵活且操作性强的开放性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学生在明确了阅读任务即问题的前提下, 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项阅读活动, 同时, 学生的自我探究活动也是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过程。该模式的基础结构为:阅读活动中多元教学目标的建立、阅读活动中结合目标进行的任务的设计、阅读活动中阅读过程与任务完成的有机组合。

三、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1.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评估。

衡量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 学生掌握了什么。具体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 阅读教学的一致性。阅读任务和阅读活动设计与预期的是否一致。 (2) 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活动任务完成过程的层次性, 多样性和连贯性有机结合。 (3) 阅读教学的能动性。阅读活动应当以任务为中心, 任务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存的或将要面临的具体和实际的问题。任务与问题的设计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经历和生活实际, 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4) 阅读教学的交互性。阅读过程和任务完成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互动, 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与读物之间的互动等等。 (5) 阅读教学发展性。阅读活动要在学生原有的英语能力、知识基础上进行提高, 有利于学生增强英语阅读思维的发展。

2.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反思。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需要一次次的课后总结和教学反思。因为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差异可大可小。因此得到的体会和总结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通过在加深对英语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上, 来真正提高英语实际教学, 特别是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效果;通过不断反思教学过程的各个步骤, 来调整和完善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由此可见,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开放性任务型阅读教学应当是以前置的问题为主线, 阅读任务为主体的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互动阅读教学。通过观察学生在同样的阅读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的阅读能力和特质, 来即时进行相应的辅导。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 有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英语教学理论的认识, 更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胡春洞/王才仁.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外语.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4]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New York:Prentice Hall.Nunan.D.1991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7

一、中西方对比教学法

中西方对比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 也是开放性教学的直观体现。高中课本中涵盖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东西方文化介绍、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均有所涉及。教师可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充当教学背景, 合理地展开中西方对比教学。此外, 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时期中西方正在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两者必然存在着某些内在的关联性。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这些关联性能够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及其成因的认识。当然,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中西方在同一个领域所取得的不同成果或成就进行对比学习, 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总结与反思。

以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的对比为例, 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学的晚霞。”在这一时期, 中国的主要科技成果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等, 这些文献主要是对前人科技成果的总结和整理, 集中于应用科学领域。此时, 中国的传统科学早已进入黄昏时期, 而同期的西方, 则诞生了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这些都属于理论科学领域, 而研究方法方面则出现了观察法、实验法、数学论证法、逻辑推导法等, 均符合近代科学的特征。通过对中西方科学发展进行对比, 可以窥见中国已逐渐落后于西方的种种原因, 加深学生对近现代史的理解。中西方对比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也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使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并帮助学生透过事件的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二、古今参照教学法

古今参照教学法同样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模式, 也是开放性教学的另一种直观体现。许多过往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传统在今天的生活中都会有某种形式的延续, 或者说在今天, 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历史与传统的影子, 这些影子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素材, 运用于教学当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以古今参照的形式来展开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探讨。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掌握, 也让其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相关的历史与传统在当今社会中的表现形态, 进一步分析社会现状及历史认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能够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科举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异同。科举考试始于隋朝, 终于清朝, 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而公务员考试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二者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 却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许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这个命题和现实息息相关, 学生更熟悉, 也更容易理解相关知识要点。古今参照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应用到很多其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历史课本中古今联系的知识点, 并创设更多开放性的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 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深入, 对当今社会热点的认识更透彻。

三、学科渗透教学法

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也是开放性教学的一种形式, 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历史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课本中, 不少历史事件都是文学创作的优秀素材, 许多历史事件的成因还能够从地理信息中找到原因。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融现象十分明显。因此, 善于运用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能够丰富历史课堂,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进而增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领会。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融有许多典型范例:首先是历史和文学的渗透。语文课本的一些篇目可以在历史课本中找到对应。如杜甫的《兵车行》:“车辚辚, 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诗歌呈现出一幅萧瑟凄凉的送别图景:兵车隆隆, 战马嘶鸣, 一队队穷苦百姓被抓来押往前线。通过历史文本, 我们可以读到唐王朝穷兵黩武, 连年征战, 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作品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 诗人同情百姓、厌恶战争的思想得以充分展现。此外, 历史与地理、政治学科的相互渗透也有直观的体现, 这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优质教学素材, 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8

一、要有开放的目标, 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目标是用来指导行动的。在高中历史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组织者, 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 因为教学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事实上, 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 所以目标应该被称为“学习目标”。与此同时, 传统历史教学目标是以知识目标为主的,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 都不太注意。而倡导目标开放, 就要从单一目标设定走向多元化目标设定, 让学生在多元目标的指导下取得学习成果。

首先, 要以学生的实际来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如《六王毕·四海一》的学习中, 第一层目标是识记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以书同文、车同轨为主;第二层是扩展到秦灭六国的意义;第三层是扩展到“秦王扫六合”, 巩固秦朝统一的措施和研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概念。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来选择目标。其次, 目标设定时应注意将知识目标, 过程和方法, 情感和价值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目标指导下更加自主地学习, 取得更多的学习收获。

二、内容必须开放, 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 教学目标更针对高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也是以教材为主。但从历史课程特点的角度来看, 它所包含的不仅是教材里的知识, 更多的是以教材作为起点, 涉及地理、生物、化学、考古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提倡历史教学内容的开放不是要教师脱离课本, 相反是要教师从传统的“唯教科书是尊”式做法, 转变为以教科书为出发点而又不局限于教科书。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 不但要做到教材信息的开放, 还要关注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首先, 内容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课程标准作为出发点适当地增加或减少。如教学《百家争鸣》中, 在学习“法学”时,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理解来进行“法学思想”的拓展。当然, 不管是增加或减少, 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依据, 老师不可盲目进行。其次, 历史材料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应用, 要鼓励学生采用大胆的方法, 比如使用网络或书籍。最后, 应注意学科的整合。如对《六王毕·四海一》学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地理知识分析秦领土, 以便更好地了解秦朝疆域。再如对《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这一课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政治知识来比较分析中国的监察体制, 进而更好地理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三、过程开放,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过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听教师讲为主, 以练习为辅, 是一相对被动的接受型学习。提倡开放的教学过程, 就是要让学生从机械、单调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 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历史内容是开放的, 只有倡导开放的学习方式, 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 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服务。

开放式学习首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开放目标为指导, 辅以课前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行评价, 以此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其次应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提问或课堂活动等形式组织学生去合作交流和讨论。例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课中对“军机处”的探究, 如果教学模拟皇帝和军机处的活动开展, 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军机处的设置, 即使权力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让君主专制发展达到巅峰。

四、巩固开放,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理解和巩固深化的过程。在过去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为让学生们更好地巩固知识, 主要通过书面练习, 让他们多做题, 多考试。这种练习方式较为简单, 让学生只能得到一些机械的知识, 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却得不到发展。倡导开放式巩固, 要让学生从单调的练习到开放的、有针对性的练习, 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巩固知识, 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首先, 应从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学习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 设计有针对性的书面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采用填空、判断和选择难度较小的书面练习为主。而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可采用简答、问题分析等。其次, 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学习, 如课后调查、信息咨询、个案分析等。比如在学习《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后, 以“古今手工业PK”活动来引导学生分小组对古今的手工业进行调查, 并对比分析, 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发展体制。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9

一、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

这里所说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

二、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

首先,应注重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和创新意识。“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借助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开放课堂,提高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育,能力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现代化,教学观念的不断转变,现代先进的教育手段走进了课堂。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大有裨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特点,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容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课堂更开放,更个性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学习方法,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法。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法。它强调“用自己的头脑来亲自获取知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感知、探索、发现并掌握规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读书贵有疑”,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发现、探究。伴随着学习观念的变迁,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变迁。从单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把学习的观念从学习知识转变为借助于学习知识的手段,学习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前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运用发现知识的学习方法。具体原则是把自己定位于探索者的地位,本着一种探索的姿态去实践发现知识的过程,用来替代消极地向头脑灌输知识结论的做法。“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是高层次的教学。

其次,培养学生自学学习法。21世纪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且终身学习。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自学作为重要环节。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重视和强调自学环节,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趋势。传统教育千篇一律地讲解、串讲、提问等,窒息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学能力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主动接受和积累知识,通过自读、自思、自练、自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能力、鉴赏能力、迁移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语文学习的乐趣。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这里指: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社会生活中美的蕴含;开放教学手段,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电教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开放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开放师生关系,稳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等。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开放教育理念;开放性教学;应用与思考

有专家指出:“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这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素质发展”的教学理念,努力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全面、多元化地构建一种开放性的课程活动关系,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性基础。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之。

一、营造良好教学关系,为开展开放性课程活动奠基铺路

首先,要把新课程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新型教学关系真正落到实处,并注重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这是营造良好教学关系的最根本。其次,课堂教学是课程活动中的前沿阵地和首要平台,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组织环节,

逐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开放性教学关系,有效凸显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和教师的魅力形象,充分发挥亲师信道的作用。再次,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实践工程,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把学生吸引到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课程活动之中,努力营造善教乐学的学习环境和心境。

二、构建立体教学内容,为开展开放性课程活动注入活力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它既具很强的综合

性,又有极其丰富的社会生活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坚持“生本、文本与生活之本”的教学原则,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堂环节,扩大学习视野,促使学生在综合立体式的环境氛围中乐学与善学,为语文教学活动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如在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教师应利用高中生具有相对成熟的心智优势,让他们根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和自身能力等综合性情况,在放飞梦想中畅所欲言。并通过对文本内容的阅读与感悟,促使他们与基本同龄的青年马克思去进行穿越时代式的隔空对话、心灵交流和自我对照。最后,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可能性发展状况,来有效规范和初步选择自己的未来职业。如此而为,既可把学生充分地吸引到异常活跃的课堂互动之中,又能在完成教学任务中留下持久深刻的教学效果与思想熏陶。

三、采用多元教学方式,为开展开放性课程活动锦上添花

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等惯性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长期采用“以教为主、以教定学”的封闭型模式,直接导致课程活动长期踯躅于“高消耗教学、低层次发展”的困境之中。高中语文的开放性教学,应通过多元化手段,推促学生在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与表演式、竞赛式、欣赏式等学习中,去阅读、思考、筛选、评述和迁移,以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在教学《岳阳楼记》内容时,可把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全景和诗情画意的岳阳楼实景形象直观地演示出来,让学生在恍如身临其境中去欣赏、思考与想象;再结合教师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重点语句的讲述,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在看到洞庭湖雨境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慨,而当看到洞庭湖晴境时则又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怀。这必将为后来有效突破作者的抒怀难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培养良好学习方法,为开展开放性课程活动传经送宝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学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在于推促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迁移;学生是主体力量,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本着战略指向与战术指导并重的原则,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方法,以逐步培养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开放性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发现学习和自主学习两个方面。

五、坚持激励教学评价,为开展开放性课程活动舒筋活血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评价既是课程活动体系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过渡性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执教者应本着“以生为本、素质发展、全面促进”的教育理念,积极有效地开展以激励性为主的学生评价和学习评价机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情感艺术在教学评价环节体现得非常直接和更为明显。比如,对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个性化见解,教师非但不能和不该去强行规范统一,反而应当给予珍视和必要性保护。对于那些基础成绩落后、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品质欠佳的潜能生,教师应当在重视程度、关爱行动和欣赏之意等方面适当倾斜。再如,教师应充分发挥高中生心智相对成熟的优势,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不断加强开放性教学活动的深、广度。

总之,开放性教学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实践性课题。这既是对教学思想和责任意识的要求,也是考量师德师风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郭春华.高中语文开放性阅读教学策略探讨.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7).

高中作文的开放性教学 篇11

一、努力营造开放性教学环境, 为开展课程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课堂是课程活动的主要阵地, 是塑造学生心理和培养能力素养的基本环境。有专家说过:“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 如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 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 积极有效地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 注重延伸课程知识的深广度,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思维空间, 努力营造一种善教乐学的环境氛围。如在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时, 由于高中生的心智发育比较成熟, 教师应让他们在自由放飞梦想中畅所欲言, 并根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和自身能力等方面, 与基本同龄的青年马克思进行隔空对话、心灵交流和自我对照。如此, 既可以把学生充分地吸引到异常活跃的课堂互动之中, 又远比“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且课堂教学效果和思想熏陶作用更明显。还有, 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既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必要补充形式, 也是实施开放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非但不能忽视和放松, 更应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这一阵地, 既积极培育学生的开放性学习意识, 又有效促进他们的知识能力迁移。

二、灵活运用开放性教学方法, 为开展课程实践活动锦上添花

学校教育是一项充满情感性的艺术实践工程。“教学艺术的本质, 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斯多惠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 注重安排课堂环节和设计教学方法, 促使学生在启发式、讨论式、比较式与表演式、竞赛式、欣赏式等活动中, 去阅读、思考、筛选、评述和迁移, 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源源不断地输入活力元素。比如《林黛玉进贾府》, 为了帮助学生“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外貌、语言等刻画方法, 学习围绕中心事件介绍人物写法”“欣赏并领会人物语言的言外之意和含蓄之美”等, 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演示《红楼梦》影视中的相关片段, 让学生结合对文本的阅读、体会与感悟, 围绕“你对文中哪一人物的登台亮相比较感兴趣?”“王熙凤的闪亮登场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整部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谈自己的实际想法”等问题, 进行先分组后集中式的讨论交流。由于这种提问既具“曲问”艺术, 又有相对地开放度和选择性, 而且教学形式活泼生动, 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探究心态。

三、积极施行开放性教学评价, 为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注入活力

教学评价是课程活动体系中的必要组成和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的过渡环节。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作为课程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施教者, 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素质核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积极有效地开展激励性为主的教学评价活动。一是要勇于面对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性化差异, 善于在教学过程和评价环节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千万不能“用一根尺子去量人”。二是要倍加珍视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化见解, 切不可“霸教弱学、强势统一”。比如, 对于上文中所提出的“红学”问题, 有些学生欣赏林黛玉的纤弱柔美与心智聪慧, 而有些学生则欣赏薛宝钗的富态丰腴与宽容大度, 还有些学生更欣赏王熙凤的美艳风骚与八面玲珑……对此, 我们应尊重“哈姆雷特”们的各自见解和欣赏力, 不必要、不应该也没有权利遵照原著之意对他们强行引导、横加干涉;相反要给予相应的欣赏、激励与珍视。三是要充分利用高中生心智比较成熟的优势, 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 (包括学生互评) 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有效增强开放性活动的广度、深度。

上一篇:乐器特征下一篇:提问应用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