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的快乐作文

2024-07-26

高中学生的快乐作文(共12篇)

高中学生的快乐作文 篇1

1.用音乐老师的魅力感染学生, 用好的歌曲激发学生

教师通过人格魅力和个人素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老师的素养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 都很重要。 也就是说, 上课老师要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 课前可以适当修饰一下, 同时要注重自己的内涵。 音乐老师精通乐理、乐谱知识, 同时音质浑厚或者嘹亮, 富有磁性, 学生被你折服、产生敬佩的时候, 自然而然就成为你的粉丝, 就会刻意模仿你, 对你的课也感兴趣;英语老师必须精心选择优秀的、积极向上的、扩大学生视野的, 能激发学生兴趣、得到艺术享受的好歌曲, 因为这些作品能唤起初中生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表现欲, 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能够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培养音乐个性的沃土,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加强流行音乐的使用

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认识比较深刻, 流行音乐已然成了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音乐。 教师要将流行音乐作为药引子, 选择学生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提高学生的兴趣。 可以将流行音乐和经典传统音乐进行对比, 让学生总结音乐发展的趋势, 明确音乐审美的变化, 从而更好地学习流行音乐。

3.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 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

现代高中生有充沛的精力, 自我认识水平提高, 喜欢独立地认识事物并做出判断, 这个年龄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激烈的竞争使这些高中生身上普遍存在压抑感, 因此,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 他们更喜欢一些通俗易懂、直白易学易欣赏的流行音乐作品。 因此, 在选择音乐鉴赏内容时, 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兴趣爱好和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等特点, 适当挑选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音乐作品引入到实际教学中, 引导他们逐步进入状态, 让他们在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中将内心体验投入到听觉活动中, 自由地表现自我。 如《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一课, 由于艺术歌曲是歌词、曲调、伴奏的有机综合体, 一般用于音乐会中, 因时代上、内容上相隔甚远, 学生听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聆听《魔王》时, 我在课堂上找了四个同学扮演了叙述者、父亲、儿子和魔王, 让他们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情感分角色演绎故事。 在我的钢琴伴奏下, 我们五人把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魔王》精炼地统一起来, 结果班里的同学争相要演绎自己喜欢的角色。 由此, 在表现和创造中扩大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减轻了学习压力, 这样既丰富了个性, 调动了情绪, 又使学生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和调剂, 轻松实现了教学目标。

4.在音乐鉴赏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提高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性最直接的途径。 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仅可以拓宽音乐鉴赏的教学资源, 而且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的音乐思维。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 有效控制音乐鉴赏的类型、速度, 还可实现重点重复。 例如:教师制作多媒体资源库, 通过计算机可在资源库中提取各种类型的音乐鉴赏案例, 既可以及时满足学生对音乐鉴赏的需求, 又可以实现音乐鉴赏的多方向教学。 高中学校中, 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 普遍对以多媒体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抱有较浓厚的兴趣, 可见多媒体技术对音乐鉴赏课有效性的意义。

5.如何更好地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5.1适当铺陈音乐背景。 对于大部分音乐作品而言, 其背后往往有一些流传已久的故事或传说, 欣赏这类乐曲, 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这些与作品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欣赏”的空间。 如欣赏古曲 《高山流水 》时, 教师可以介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背景故事;欣赏 《卖报歌 》时, 教师可以把聂耳当年在上海结识小报童并写下这首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如此, 学生便可在熟悉背景故事的基础上聆听乐曲, 从而真正体会到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5.2歌词教学是 “音乐欣赏”的基础。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 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 它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 从而将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 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鉴于此, 音乐欣赏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让学生对歌词进行细致的分析, 并在脑海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 实践表明, 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 打开了学生“音乐欣赏”思路。

6.音乐教育实践过程必须融入审美情趣

音乐是一种声音美的艺术, 或听觉美的艺术, 对音乐而言, 审美是第一位的。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音乐课就要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审美活动, 使学生对音乐中蕴含的形式美、情感美有深入体验, 与音乐情感发生共鸣, 从中受到启发, 发展智慧, 陶冶情操。 所以,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必须注意以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实践, 不能简单化地进行理论分析, 过度的理论分析会导致艺术美感的流失。 只有引导学生在音乐审美中感受到愉悦, 体验到美带来的无比享受, 学生才会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音乐鉴赏力、 音乐表现力、音乐创造力等才能得到发展。

7.科学评价音乐课堂, 激励学生不断参与

高中音乐课一直被认为是副科, 很多教师只是应付式上完音乐课, 并没有注重课堂评价, 更别提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即使有部分教师对音乐课堂进行评价, 也只是表面上的、敷衍式的, 评价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为此, 变革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刻不容缓, 以凸显评价的教育功能。 例如:在对《飘逸的南国风》这一课进行评价时, 我以激励为主,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针对云南民歌产生差异这一问题, 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 提出不同的见解。 有学生说:“由于历史、地理等的不同, 因而云南民歌会产生差异。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评价:“非常棒, 能够从历史和地理角度进行分析, 这也确实是造成差异产生的原因。 ”有学生说“云南每个地方的人文发展变化也会对民歌产生影响, 造成差异。 ”教师进行即时评价:“太棒了, 还能结合人文发展变化谈云南民歌差异。 ”教师的评价犹如“定心针”“兴奋剂”, 鞭策学生前行。

高中学生的快乐作文 篇2

有关劳动的快乐高中作文1

人人都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可是在我看来,这劳动算得上是最乏味的工作了。农民伯伯们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同样的工作,让我们这些早已习惯依赖着父母生活的孩子们难以想象。

国庆节放假八天,我和妈妈一同去了外公家,为了完成化学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观察根瘤菌。我极不情愿的和外公去了田间,很快我的作业就完成了,正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幅令我思想大转变的田间图画,硕果累累的果树,绿油油的蔬菜,还有那有说有笑的农民伯伯们,真的好美啊!

一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我也决定在外公的陪同下体验一番劳动的喜悦。

来到外公的果园,我拿起剪刀为果树修剪着枝叶,生怕因为我的不小心,酿成大祸,不过在外公的指导下,我的工作完成的很顺利,我的心里也产生一股莫名奇妙的自豪感。然后,我又跑去拿了个篮子,挑了一棵最好的果树,开始了我的采摘活动,由于是第一次摘果子,所有我卯足了干劲,很快就摘满了一篮,看着那些红红的果子,他们就好像在鼓励我,心里特别高兴!

忽然我感觉手有阵阵的疼痛,一看原来是磨出水泡了,心想劳动的力量还真是伟大啊,我居然没感觉出来。对着山涧大喊一声:劳动真的很快乐。然后提着满满的一篮水果跑回家去。

当我把水果放在妈妈手上的时候,我自豪的说:“这可是我的劳动成果,我为此付出过汗水,对于我来说是来之不易的收获啊。”

现在的我终于相信,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了。我认为劳动可以创造奇迹,至少它让我改变了以往的看法。因为我体验过,所有我坚信:只要你曾经付出过汗水,就一定会有收获!

其实,劳动真的很快乐!

有关劳动的快乐高中作文2

人们常说:“劳动最光荣。”可我却没怎么劳动过,今天,正好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我就来给温馨的房间增点光添点彩吧。

说干就干,我撸起袖子,开始了我的劳动生涯。

先扫地!我熟练地找到扫帚,左看看,又看看,却不知该从何扫起。犹豫了几秒钟后,我做出了决定:“先扫阳台!”我一转身来到了阳台中,试着扫了几下,咳,呸!尘土飘得到处都是,我只好先退出“战场”,待“战火”燃尽时再进去。

五分钟后,我走进了阳台,抄起扫帚,摆了一个“V”字手——胜利的标志,开始扫地。我拿着扫帚左扫扫,右扫扫,上扫扫,下扫扫,眼前的景物越来越模糊,四肢越来越无力,不扫了!我把扫帚扔到一边,赌气的想。可是,眼前出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他们走来走去,来回穿梭,非常忙碌。哎呀!那不是爸爸和妈妈吗?他们每天都那么辛苦,扫多少遍地都毫无怨言,而我却……唉!

我重新拿起扫帚,准备与浮尘一决高下。走进阳台,我拿着扫帚就开始狂扫,还没干到五分钟呢!豆大的汗珠已经像虫子爬一样流了下来,现在的我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了,但我仍然在毫不松懈地扫着地,任何一个尘土都逃不过我的“法眼”。二十分钟后,终于搞定了。打开窗帘,一阵风吹来,翻开了我的书本,紧接着,一缕阳光射进来,正照到新翻开的那一页上。

我抬起满是汗水的头,望着远处清澈的天空,心里舒畅极了,因为,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有关劳动的快乐高中作文3

劳动,如夏日中的一杯凉水;劳动,如冬天里的一缕阳光;劳动,如绿地里的一朵红花;劳动,如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间。

暮然回首往事,一股暖流用在心头。在我的家乡有一个习俗,每到端午节我们就要吃抄手。记得那天,奶奶早早的从市场上买好了面皮,剁好了猪肉馅。准备向我们展现她那非凡的厨艺,让我们一睹她那成功时的风采。想着那令人回味无穷的抄手,我也想试试,我问奶奶:“我能帮你吗?”奶奶爽快的答应道;“当然可以,但你别给我捣乱。”我点了点头。我小心翼翼拿着一张薄薄的面皮,用筷子擀了一点馅,用筷子沾了一点水擦在面皮的边缘上再用手把面皮黏上,最后再把一捏,一个可爱的小抄手就成了,我也照样包了一个。奶奶在一旁嘀咕着:“你包的饺子挺好看的。“我本想不包了,但是就凭奶奶的这句话,我不管包的多难看,也要坚持下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可不能让奶奶看扁我。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嘛!”我以我包一个,奶奶包五个的速度成功超越了奶奶的造型。我一鼓作气,包了十几个,一个比一个好看,不过就是速度太慢。抄手要下锅了,把一个个抄手放入锅中,立刻发出一阵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馋涎欲滴,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尝尝这美味了,真是度日如年啊!到了晚上我自豪的说:“最好看的是我包的。”我又自卑的说:“最难看的一是我包的。”

从这件事情我知道了,只有劳动才会有收获,尽管我是满头大汗的品尝抄手但感觉也是幸福的。

有关劳动的快乐高中作文4

五一劳动节来临了,可是我家还是很脏。

5月2日,妈妈向和爸爸一起大扫除。那一天正好我不用上数奥,所以就帮助妈妈在家里干活。妈妈去洗衣服了,我在房间里整理起来。

刚开始干活的时候,我还在那里唠叨:“今天完了,我肯定得累死了,要干这么多的活呀!但愿有人来快点叫妈妈去逛街,那样我就不用干活了,可以去找伙伴们去玩了。”但是没有人来叫妈妈,我只好乖乖地干活了。

我先铺床单,抓住床单的角拉一拉,再拍去一些灰尘。然后我叠被子,叠的时候我先把被子给反过来,放在床上。我再去打开窗户,拉开窗帘,让阳光照到床上,给被子杀杀细菌。过了十来分钟,我把被子弄平,再把被子的一面往中间折,然后,我把被子的另一面也向中间折过来,接着,我把折好的被子两端向中间折,再折叠起来,这时被子变成了四四方方的一块像豆腐干一样的东西了。然后,我再整理床上的衣服。我把一件件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接着,我把叠好的衣服放到柜子里面。我看了一下,床上既干净又整齐,我很高兴。

我本想休息一下,可是,我又转念一想,事情才做了一个开始,后面的事情还有很多呢!妈妈爸爸的房间还没有整理。地上没有扫,没有擦……,于是我便继续做起了家务。

我先到妈妈和爸爸的房间,叠好被子,然后,我再整理床上的衣服。我把一件件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接着,我把叠好的衣服放到柜子里面。之后,我把我和妈妈爸爸的房间的地板擦了个遍,又将桌凳擦了擦。

当我做好这些家务活时,妈妈正好来搭衣服。她看到干净整洁的房间,光滑清洁的地面,冲我一笑,说:“干的不错嘛!”我也笑了,说:“我现在才知道劳动后的快乐。”

有关劳动的快乐高中作文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暑假便从我眼前溜走了。想起暑假做的一件事,我心里又乐开了花。

早晨,阳光亲吻着我的脸,我懒洋洋地睁开眼睛,看了看手表,啊!9点了,怎么没人叫我呢?我像只蜗牛似的穿起衣服,走进厨房,我看见盆子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脏碗。我想:爸爸和妈妈工作得太累了,今天就让他们好好休息吧!我来洗碗,就这样决定了。

“叮咚、叮咚”别在意,这是我把碗放进盆子里时弄出的声响。我先把烧得滚开的开水倒进了盆里,再放洗洁精。因为水太烫,所以要多放些碗进去,“我洗,我洗,我洗洗洗!”“我擦,我擦我擦擦擦!”因为用力太猛,竟洗出了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阳光吻着它们,使他们改变了颜色,有粉蓝、深蓝;有粉红,有玫瑰红;有嫩绿,深绿……各种颜色,应有尽有。看着这些五彩斑斓的泡泡,我开心地笑了。

碗上的油就像一只只小恶魔,它们是一群小坏蛋,它们怕沾了洗洁精的洗碗帕,因为用洗碗帕擦它们,它们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还有一些调皮的,用“隐身术”躲了起来,日我看不见它们。洗到现在,我不知道自己已经消灭了多少只小恶魔。

现在,可以开始清碗了。洁净的水从水龙头里蹦跳二出,像一群传穿着雪白的裙子的小精灵,把用了“隐身术”的小恶魔给冲掉了。

哎!终于洗完了,我累得倒在了沙发上,不过,我很开心,应为我靠自己的努力洗完了碗,劳动给我带来了快乐。我还悟出了一个道理:劳动不仅能给我带来快乐,也会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心地笑了。

想到这里,我又“咯咯”地笑了起来……

高中学生的快乐作文 篇3

关键词:高中 快乐体育教学

高中生课业繁重、升学压力大,为了缓解高中生的压力,给高中生提供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高中体育教学应当尽量采用快乐体育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体育锻炼,在快乐中掌握体育知识。快乐体育教学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还能提升体育课的教学效率,对学生未来身心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快乐体育教学的内涵

快乐体育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征、心理和身体发育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体育课教学,为学生营造欢乐活泼的氛围,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缓解疲惫的身心,以得到更全面地发展。

二、高中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1.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

现代化教育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想要教好学生,首先需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设计的课堂内容和方法应当符合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求,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为学生增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储备。高中生已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高中体育教师可以咨询学生希望教师怎么教,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再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这样,不但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不能随意辱骂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要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和学生交流,才能实现快乐体育教学,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

2.改革教学方式,增加学生互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法已不再适合现在的高中生,为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改革现在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为了实现快乐体育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改革体育教学方法,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元素,如健美操、武术、滑板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体育项目。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体育。

3.趣味教学,善用多媒体技术

体育教学不是让学生枯燥乏味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除了教导学生做体操、热身等锻炼外,还可以采用多种趣味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体育课的教学中。体育课的内容很丰富,包括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球类,也包括短跑、長跑等田径类,还有体操等有氧运动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相关比赛,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的方式,现场给学生讲解体育动作的要领及精髓。如在教导篮球的打法时,教师可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NBA篮球赛的相关视频,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讲解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和关于篮球的相关知识。视频结合生动讲解的趣味教学模式,可以将体育技能形象化、生动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真正实现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

三、结语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体育教学正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体”的关键,学生不但要学习成绩好,还要有良好的体育素质。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同时提升体育课的课堂效率。为师生营造轻松快乐的体育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吴荔明.快乐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2]徐嫩林.快乐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8).

高中学生的快乐作文 篇4

一、让学生明白学古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古文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所有文言文的统称, 而这文言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经常说, 中国是一个悠悠古国, 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 而古文正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 中华文明的积淀与传承都是靠了文言文的, 所以有必要将之代代传承下去。另外, 文言文是现代汉语之源, 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语出自文言文, 文言中的许多句子成为现代汉语的成语, 学文言文能大大促进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学习与掌握。文言文言简意赅, 典雅, 抑扬顿挫, 读起来音韵悠扬, 具有美感, 能让我们得到美的享受。学文言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甚至可以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而且, 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有大量资料可供现代研究之用, 如果不懂古文, 则无法利用, 这宝库也就形同虚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近年来的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古文的考察, 为了分数, 我们也要将古文学好。所以, 老师们在教古文之前, 先向学生们阐明学古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让学生从心里重视对古文的学习。

二、重视朗读课文并教会学生巧读课文

学文言文, 离不开读, 它是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重要途径, 是学习古文的第一步。因此, 要把朗读作为古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灵活多变, 可以是教师范读, 让学生正音, 也可以是学生自由练读, 划出自认为较难读的句子, 还可以是指名分段朗读或全班齐读, 然后师生共同评价等。通过诵读, 可以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对句子的节奏和停顿、读准句子的语气等, 从而做到“见言而知意”, 即读懂课文内容。但我所说的朗读, 不是仅只能够流利地读, 而是要巧读。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我们知道, 几乎每一篇文言文里都有通假字, 读准这些通假字的字音显得尤为重要, 它可以帮助学生记住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它的意义, 进而准确理解文意。我们在让学生初读课文时, 就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有很多与本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而意义却不一样, 如:

(1)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 “仔细”之意。 (《廉颇蔺相如列传》)

(2) 畔主背亲, “畔”通“叛”, “背叛”。 (《苏武传》)

(3) 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 (《孔雀东南飞》)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虽然通假字与本字读音相同, 但意义却相差甚远。这些音同的通假字, 有时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与重视, 老师应在指导朗读时将之指出来, 让学生准确把握其字意。文言文中还有很多读音不同的通假字, 教师尤其要指导学生读准其字音, 如:

(1) 可予不, “不”通“否”。 (《廉颇蔺相如列传》)

(2)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译为“像影子一样”。 (《过秦论》)

(3) 距关, 毋内诸侯, “内”通“纳”, “接纳”之意。 (《鸿门宴》)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 这些通假字与本字读音截然不同, 那么其字意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另外, 对于那些古文中出现而现代汉语中较少见的生僻字的字音, 也要指导学生读准。读准字音很重要, 如果连字音都读不准, 那么一切就都变成了奢谈。

2、指导学生读准停顿

一个句子, 它的停顿非常重要。因为诵读时停顿的不同, 直接影响着对某个词的词义甚至是整个句子的理解。如:

(1)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如断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那么句中的“也”字就是时间副词, 有意义, 如断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那么, 句中的“也”字就只是一个语气助词, 无意义。实际上, 古文中的“也”字出现在句中, 往往表示语气的停顿, 所以, 第二种断句才是正确的。

最典型的是《狼》这篇课文中的这句话:

(2) 其一犬坐于前。如断为“其一犬/坐于前”,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 句中的犬就是一个名词, “狗”的意思;如断为“其一/犬坐于前”,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其中一条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句中的“犬”字就是名词活用当状语了。根据文意, 显然是第二种停顿正确。

读准句子的停顿, 不但有助于理解文意, 还可以使文章句子节奏鲜明, 有利于记忆和理解。所以,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必须加强对停顿的指导。

3、指导学生读准语气

以韩愈的《师说》为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是一个反问句, 作者以反问的语气强调其择师的标准, 所以, 读时声音要上扬, 语气要重, 从中去感受作者从师学道的真诚。又如,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其皆出于此乎?”这是一个表推测、猜测语气的句子, 读时声音尽量轻些, 要读出作者对造成“圣人愚人”的原因的一种推测之意, 避免对问题的绝对化。总之, 读准句子的语气对理解文章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指导。

4、指导学生学会读注释

有很多老师在教文言文时, 会忽略注释的存在。实际上, 读注释是学古文必不可少的。注释是古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读注释是有学问的, 有的注释必须记, 有的要变通记, 有的则只需了解。当你学会读注释时, 你就具备了初步自学简单的文言文的能力了。

正因为“读”在古文教学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我们才不惜花时间与精力在读上面, 尽量做到通过多读而“见其言而知其意”。可如果将对古文的教学简单理解为只“读”的话, 那就错了。实际上, 文言文教学, 离不开教师的“教”, 也就是教师的讲解。

三、对文言文的讲解要力求深入浅出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毕竟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字义、句式, 它还涉及到古代很多的知识, 而这些知识学生又是比较匮乏的, 所以它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与补充, 教师在对这些知识或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与分析时, 要力求语言的简洁、连贯, 做到深入浅出。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我想, 凡是能让学生听得明白、让他们有所收获、引起美感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好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 讲解都是必不可少的, 深入浅出的讲解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听过不少老师的文言文公开课, 发现他们多数人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但很少对其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读完之后就将教学重点放在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的翻译上, 他们觉得词语弄清楚了句子弄懂了, 就解决了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这是对文言文教学的简单化, 也是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受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单纯考查文言常识的做法的影响, 它让许多老师忽略了对文章的讲解与分析。实际上, 高中课本中所选的每一篇文言文都是非常优秀的, 在某一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都可以说是形成学生优秀人品的营养水, 教师不应只追求和满足于弄懂字义和弄懂翻译, 还应该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其内容或其文化内涵进行讲解, 领学生走近作者, 让学生与之进行心灵的交流, 领略作者的思想,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引导他们乐于学古文。

四、注重背诵和活动拓展课

学语文讲究积累, 学古文尤其讲究积累, 而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背诵, 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并将之实践于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积极背诵其中的精彩语句或片段, 去充分感受文言文的语言张力。背诵也是让学生熟悉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形成语感的有效方法。

痛苦与快乐的高中作文 篇5

快乐与痛苦并存,只是看心灵的选择,痛苦并快乐着并不是最高境界,快乐并快乐着才是艺术。

世人寻寻觅觅,都在寻找快乐,但却不知道快乐就在自己身边,因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把快乐缩小,把痛苦放大,这就是他们心灵的选择,于是痛苦者更加痛苦,在自己制造的小角落里自怨自艾,痛苦就像蚕结茧一样把你层层包围,使你艰于呼吸视听。

站在三岔路口,定神,镇定,冷静,选择我们该走的路。年轻人就该有年轻的朝气,就像汩汩的泉水一样甘冽透明。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快乐的心更是千金难买。当你遭受挫折时,不要消沉,应该想“还好,我还有一次机会”;当你被自行车撞了一下时,你应该欣慰,“幸好撞我的不是卡车”;别人少找你钱的时候,你也应当庆幸,“幸好找回的不是假钞”……

不要让自己在过去的痛苦中沉沦,就算在精力衰竭时也应当选择快乐,因为快乐就像一个助动器,让你重新找回活力。

未曾经历生离死别,就不能算痛苦,都应该把它当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古有“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气,难道今天就没有化悲痛为力量,笑对痛苦的勇气了吗!

屈原一生坎坷而作《离骚》,杜甫颠沛流离而作“三吏”、“三别”,曹雪芹历尽磨难而作《红楼梦》。前人都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但这些“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所以我选择快乐,把快乐扩大,把痛苦缩小,给心灵充分的氧气,让心灵自由呼吸,自主选择:快乐并快乐着!

把快乐作文的权利还给学生 篇6

一、作文成了“新八股”

如今学生作文,与其说是写,不如说是抄或编,索然无味。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学生会用哪些例子、哪些语句,老师都能猜个差不多,如果写妈妈,那肯定是晚上背着自已去看病;写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同学们就会在一夜之间捡到许多钱包;写我的老师,绝大多数会与语文老师,说出的话让你感到肉麻……如今学生作文几乎是在复制产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是刻板的形式器皿中盛装的僵化内容,是那种共性的毫无自我影子的“新八股”,更可怕的是,学生认为作文要得高分,就得说假话、套话,甚至编瞎话——1998高考作文题目是《战胜脆弱》、《坚强——我追求的品格》,不少考生父母健在却胡编乱造父母双亡,莫名其妙地出现了许多孤儿;有的考生本是四肢发达正常人却胡编乱造说“我”失去了双臂,现正在考场用脚写作文……在一篇题为《我爱你,老师》作文中,一个学生这样写到:“老师,当离开你的时候,我是那样的想念你,每天晚上我都难以入眠,醒来时是一脸的泪花……”别人问你真这么想老师吗?他一脸不屑:这不是作文吗?你还当真?这孩子的话足以让每一个语文老师震惊!孩子潜台词无疑是说:作文就得说假话,大话,甚至瞎话。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许多专家都说作文应求“真、善、美”。没有真,还谈什么善和美?

二、“新八股”何以产生

平心而论,“新八股”作文的滋生跟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关系。过去我们的语文教育中太缺乏“师生的精神自由与精神真实”。语文教育一贯不敢张扬“真正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不敢张扬“人的自由精神与真实精神”(韩军)。冷静地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此语可谓一语中的,我们的作文教学确实有限制过死的弊病。立意要高这种思想一直被许多老师奉为指导学生作文的金科玉律,经常挂在嘴边,教导学生作文须有鲜明的正确的立场,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不允许学生写那些没有社会意义的平常事,更不允许写那些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青春愁绪。强调立意固然有道理,可不少老师过于看重,要求学生能拔高的尽量拔高,硬将成人社会一些虚假的价值观道德观塞给学生,学生揣摩着老师意思写文章,以如此主题作文,就很难抒写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只能谈些言不由衷的假话、大话、空话。如2000年高考作文,学生只能谈“要诚信,不能抛弃诚信”这样的话题,谁敢说诚信没有也罢了这样的话?即使心里是这么想的,也没敢说出来,说出来就是思想性差,就是另类,内容这一项就会扣分,这样为得高分就人为地拔高思想,就不敢自由地直率地表露自己的“肺腑之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丢弃他们最不应该丢弃的东西——真实的思想。也可以说评价作文的误区导致作文的模式化。韩军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天津师大教授汤吉夫的孩子参加中考,作文是《放学路上》,孩子写的是真事:一次放学路上遇到一只癞蛤摸,他追上它,捉住了,一位老农看后,就劝孩子,它是益虫,把它放了吧,孩子就放了。回家查书后,知道是益虫,觉得很内疚。但是没有想到,这篇作文不及格,阅卷者批这篇文章没有思想性。而那些有思想性并因思想性而得高分的作文,大多是扶老人过马路、替别人背包袱、扶人上车、捡到钱包交给警察等。事有真的,但是也肯定有不少胡编乱造。笔者在一次语文教改研讨会上也了解到:某年高考作文《尝试》,有位考生写下了自己的初恋,文章对爱情进行了赞美。阅卷老师却认为高中生怎能写初恋呢?文章非常优美却被阅卷老师给了很低的分数。学生失去了精神自由,部分老师鼓励学生人为虚假,作文难免失真。

三、把快乐作文权利还给学生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在《教学:作为一种起破坏作用的活动》一书中说:“孩子进人学校时像问号,但离开时像句号。”为什么会造成这个局面呢?“唯书”“唯师”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这样思想桎梏下,学生怎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呢?“冷静地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应试的作文模式丢失了。‘我’,压抑了‘我’,扼杀了‘我’。于是鲜明的人文性枯萎了,鲜明的个性凋零了。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我’的回归,弘扬人的主体性。”(张文德《找回学生作文的灵魂》)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知道,每一次戴着“镣铐”的作文固然没有“疯狂的偏差”,但也不会有激情的宣泄。宁鸿彬曾指出“三个允许”:允许说错做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可谓是真知灼见。与其让学生“无病呻吟”,何不让其“真情流露、随心所欲”?作文毕竟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结合着,是一种“自我”精神性实践。教育者贵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心灵的开放,说真话,诉真情。激励学生表现自我,指导学生尽情地抒写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或者在与人叙事绘景议论中融化自我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独立思考,不受拘束,轻松表达。教师完全可以告诉学生,你就是你,你有“精神自由”和“笔墨自由”,完全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和最喜欢的风格,写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你可以大胆地用你的自由之笔,写你的自得之见,抒你的自然之情,显你的自在之趣,写出具有独创性的精神产品。总之,个性是作文的灵魂,独创是作文的价值,教师应还学生作文的权利和自由!试想,当每一个学生都按自己独特的个性写文章时,当我们面对的将是一篇篇新意送出、各不相同的作文时,批改作文该是多么有趣的事?

既然如此,何乐不为?

高中学生的快乐作文 篇7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乐学、爱学、善学, 才能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多媒体手段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令传统教学模式望尘莫及。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 再现生动的地理情境, 营造浓厚的地理氛围, 激发学生关心地理、热爱地理的美好情感。一曲《地球之歌》使学生仿佛看到地球在流泪, 海岸在哭泣, 地球在流血, 感受到了它累累的伤痕, 从而唤醒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一段《环保,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视频, 再现了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感受到环保责任的重大。一堂课中, 创设教学情境非常关键, 如果运用的恰当, 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 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一个精彩的设疑, 常常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使设疑———解疑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二章第四节是《全球性大气环流》, 本节内容是研究地理现象的, 相对复杂且难于理解。因此我在讲解时,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顺利地解决了本节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如果地球不自转, 并且表面是一个均一物质的球面, 那么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将会是怎样运动的;地球不停地自转, 它对全球性大气环流有什么影响;地球表面分为海洋和陆地, 它会对大气环流又有什么影响?问题一出来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查找资料, 有的看书找答案, 有的几个人分组讨论, 最后纷纷得出不同的答案, 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学习, 从而使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了, 而是一件快乐的事, 真正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活就是地理, 很多的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相当紧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将地理教学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实际联系起来,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让他们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地理问题,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如:讲解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中的地方时、区时、日界线这一章节时, 先让学生了解各地时间的差异, 首先分析其原因, 其次归纳这一现象带给人们的不便, 最后掌握补救的措施。从而形成:地方时———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知识体系。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利用活动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活动创设情景, 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做到内容开放, 形式多样。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设计活动的内容, 制订活动的方法, 编排活动的主题, 控制活动的时间, 撰写活动的报告等等。通过小组讨论、访问、办报、上网查资料等等。让学生动口、动手, 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真正的“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成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例如:开展让学生举办“列举世界文化遗产的成果展示”的活动。办一期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墙报或手抄报。在举办前教师说好要求, 并说明要对此活动进行评选。因此, 学生都乐于参加。查找资料、设计版面、规范语言, 忙得不亦乐乎, 真正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习惯, 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经过自己劳动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综合活动的能力。

总之, 地理知识蕴含着很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只要教师充分挖掘, 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来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地理课堂就会充满快乐。学生的地理素质也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地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活动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问题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学生的快乐作文 篇8

一、利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增强教学效果

幽默风趣是当今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 幽默是一种机智, 也是一种课堂语言, 它能带给学生轻松、愉悦的心情, 减轻学生心中对课堂的紧张与沉重心理, 同时大大增强记忆效果。幽默的课堂语言, 既要有愉悦性, 又不缺乏启迪性与教育性, 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发散学生思维为首要目的, 而不仅仅是调动课堂气氛。历史知识包罗万象, 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人名、国名、地名等进行幽默处理, 以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 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时, 我讲了这么一个桥段, 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给李鸿章出了一幅上联:“内无相, 外无将, 不得已玉帛相将”, 要他立即对出下联, 这位中堂大人踌躇了许久, 勉强对出下联:“天难度, 地难量, 这才是帝王度量”。这种诙谐幽默的桥段, 使学生融入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中,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清政府因国力衰弱而屈膝投降的窘态, 有助于培养学生为中华之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爱国热情。这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趣味教学法, 有助于驱散学生的厌学情绪, 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上历史课是一种享受。

二、民主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 要上好一堂优质课, 需要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并分类处理各种信息, 提炼其中要点, 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磋商, 以帮助学生指引方向、梳理思路, 这种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使学生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 明确学习的重难点。课堂上, 教师围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 而不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 更能使学生的个性与特长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有助于学生独立成长。

例如, 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时, 学生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于是, 我采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通过视频及画面让学生生动的了解哥伦布的航程, 同时让学生领悟到哥伦布的家庭、生活的时代以及他的探索与发现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 我还让学生自己模拟完成了探险过程, 在此过程中, 学生了解了十四、十五世纪时, 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人和事, 以及他们间的联系,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险热情。这样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使课堂更加灵活, 这样的历史课堂学生不会不喜欢, 这样的历史教师学生也不会不热爱。

三、将生活融入课堂, 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 缺失生活趣味, 常常让学生感到历史的学习过程是机械的、死板的, 感到历史无非就是上课画框框, 考试背条条, 使鲜活的历史教学被教条化, 进而也使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能够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挖掘所见所闻, 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那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历史知识, 从而到达“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提问是活跃气氛的最佳手段, 在适当的时候, 一个有趣的发问, 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我突然问道:“有哪位同学知道路易十六是怎么被捉住的?”学生都被这一有趣的问题激活了, 课堂马上热闹起来, 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 我肯定了同学们的结论:“是的, 是因为他的马车太大而被城门卡住了。”通过这一问题, 学生既掌握了路易十六被处死的知识点, 同时也认识到了封建王室的挥霍, 并进一步认识到封建制度必然会被资本主义制度替代。这种趣味性的问题, 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不能单纯的以高考为目的, 而要放宽历史的视野, 在历史长廊中寻找到一个心灵的栖居地, 正如培根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努力将“平等、宽容、民主、合作”的精神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历史。

摘要:由于高中历史知识冗杂, 教法单一, 学生学习历史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诙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利用风趣的语言来增强教学效果, 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民主化的、生活化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趣味性,民主教学

参考文献

[1]吴瑞珍.历史教学的有效课堂论[J].怀化学院学报, 2008 (2)

让学生快乐作文的一些尝试 篇9

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呢?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生活进行写作,让莫泊桑以牛车为题,写出七篇文章。莫泊桑很为难,福楼拜启发说:“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有吃饱,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吃饱走平路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细节举不胜举,如果仔细加以观察,就是写出一百篇文章也不困难。”的确如此,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我们只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就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街道、城市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父母兄弟、老师同学的言谈举止……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时让学生用周记、日记的形式把观察所见和个人的感受记录下来。

(二)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我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的小作文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规》,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的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十分钟》,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个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团徽,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语文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大作文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等。

(三)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的乐趣”后,要求学生用几个动词写一种游戏;学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学生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虞山》、《春天的尚湖》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地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四)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自己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我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最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对此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二、在学习、生活中积累语言,积累素材

(一)在课内外积累词汇语句。

1. 读、抄好文章。

我每周都从课外书上选几篇文章读,和学生一起分析语言技巧。有时叫一名学生朗读,全班欣赏、点评。为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我在读文章时,故意空出一些词汇,让学生填,学生参与了“写”文章,效果非常好。因课堂时间有限,我就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抄好文章。这样学生既练习了书法,提高了书写速度,又提高了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积累了好的语言、构思。

2.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积累词汇。

在教学中,我采用“滚雪球”、“串糖葫芦”、“成语归类”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如学习“恬静”一词,就让学生以它为触点,“滚”出许多有关的词:“平静”、“幽静”、“沉静”、“娴静”、“寂静”、“安静”等,弄清这些意义相近词语的相同与不相同之处,仔细体味其用法,在悟出微妙的差异中见趣味。对描写气候、服饰、神态等常用词语,我让学生用“串糖葫芦”的办法进行分门别类的积累、整理。如描写“笑”的词语就有:苦笑、傻笑、假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哈哈大笑、嘻嘻一笑、噗哧一笑、嫣然一笑、哑然失笑、会心微笑、莞尔一笑、相视而笑、仰天大笑、皮笑肉不笑等。为让学生积累繁杂的成语,我还让学生将成语进行梳理归类,并让学生依照成语词典选有生命力的成语进行解释造句。

3. 引导学生积累诗词、名句。

诗词、名句是语言中的精品,它们已不仅仅是一种纯工具性的语言符号,而是渗透了汉民族的思想体系、文化体系和艺术价值,学生所受的文化熏陶将会使自己终生受益。这方面的积累方法比较灵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串糖葫芦”的方法把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中,有描写雪后景色的句子:“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描写雪的诗句名句联接起来:“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沁园春·雪》)又如学习《清塘荷韵》:“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我引导学生引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爱莲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等。在课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早自修、上课前几分钟,布置一两首诗(词、名句),可以把诗词改为一篇小作文,还可以说一段话用上某个名句。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把它们恰当地融入作文中,从而提升语言的品位。

(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教训儿子的名句。意思是说,真正要学写诗,必须在诗外下功夫,也就是需要生活实践。学诗如此,学文何尝不是?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春夏秋冬的景色更替,风云雨露的无穷变幻,日月星辰的阴晴圆缺,时间万象的兴盛衰亡……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无穷无尽的变化。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只要你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感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你一定会拥有永不枯竭的表达素材。

1. 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归有光那篇脍炙人口的《项脊轩志》,借一座“百年老屋”的兴衰史,回忆家庭琐事,表达了睹物思人、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句句传情,处处动人。这对中学生来说不无启示,作文完全可以从“写重大题材”、“表现重要主题”中解放出来。写老师,学生完全可以写他的日常生活,写他与上级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写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写他个人的喜怒哀乐;写同学,学生完全可以写下课后的打打闹闹,写某次上课时的调皮捣蛋,写写做完作业后的无比轻松,写写好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写自己,又何必一定要写如何认真刻苦学习,如何“改邪归正”呢?生活琐事都可以入文。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也是写作的材料。

2. 从书中获得。

生活的一大内容是读书。英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所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从书中汲取写作的材料,是一条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道路。

3. 语文课本———人人具备的写作素材。

考试的指挥棒,繁重的课务,家长的脸色可能不允许学生去涉猎那些所谓的“闲书”,学生可将自己的视点放到手中的语文书上,去“天经地义”地看“正经书”。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

由上分析可知,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它存在于你的前前后后,随时随刻准备着为你服务。但是,这取决于你的思想解放,取决于你的发现,取决于你的归纳整理。

三、要“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古人这句话,很通俗地说明了授予方法的重要性。作文时教授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怎样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何安排作文的结构,如何立意,等等。

小学生作文快乐起步的探索 篇10

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不愿讲真话, 造成了作文的雷同与虚假等问题, 其原因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作文指导上的失当;2、写作教学无序, 要求失当;3、作文教学的泛政治化倾向;4、课程与教学的问题;5、教师不愿意在作文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要改变作文教学的不良现状, 就要从作文的起步抓起, 关注小学生“作文的起步”, 并在这一阶段为他们今后的“作文的发展”奠定基础, 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鼓励自由表达, 强调习作的个性化, 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新课标非常重视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写作时, 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因而, 要求学生在练习写作的初始迈开步子自己走路, 有不要人扶的勇气, 不强调种种规矩, 放胆去写。那么, 怎样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指导作文起步呢?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有效措施:

一、巧用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简单地说, 就是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 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切记下来, 每天写一两句话。这种日记不必太复杂, 可以是随时随地的。刚一开始, 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记住:只选自己觉得“最怎样的事情写”并能做到以下几条规定:

1.最好能写成有趣的小故事, 不要写成乏味的“流水账” (否则就起不到培养写作能力的作用) 。

2.可以只写一两句话, 但必须让别人看得懂 (提高理解力和表达力的要求都暗含在其中了) 。

3.一天写不完, 就分成几天写成一组 (为日后的长篇大论做准备) 。

4.不会写的字就留个空格注上拼音, 以后会写再补上。

5.写一行, 空一行, 以便改正错别字和想修改一下的时候有地方可以下笔。 (让自己学着解决技术性问题) 。

长期以来, 大多数学生不愿写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学生有了这本日记本, 在开始观察周围的事物时, 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就会使他马上去写, 有内容写, 乐于去写, 甚至不写不快。

当学生写今天的“之最”时, 还可以去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或其他人, 看他们对这件事是怎样想的, 也可以把它记下来。实践证明, 调查采访是文章素材重要来源之一。

二、创设情景写想象作文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 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 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 想到花卉的用处, 想到昆虫的语言, 他想飞上天空, 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 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 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 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 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 要写想象中的事物, 要写想象作文。而写想象作文, 会使写作变得简单化。

写想象作文首先是要培养好想象力。一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 没有它, 就不会有高温, 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原料, 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 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 学生的想象力必然强, 创新能力随之也增强。

培养情感和丰富记忆表象储藏, 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的。对于刚起步学写想象作文的低年级学生,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设定情境写想象作文。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他们看过的、用过的、玩过的、吃过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这些事物的刺激而引发的。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习作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实物, 给学生直接刺激, 引导他们看实物, 想联系, 构环节, 写短文。如:出示一张纸, 一个盒子等, 让学生给它们以生命, 与它们对话, 让它们动起来, 进入故事角色, 从而编出童话故事。

2.通过拟声创设情境。习作训练时, 借助录音机, 或播放掌声、笑声;或播放风雨声、呼喊声……让学生根据这些声响想象当时的场面, 想象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构思成文。有时播放乐曲, 借助音乐旋律激起学生情感的波动, 让他们写想象作文。

3.通过图形创设情境。同一个图形, 可以像这, 可以像那。比如:出示一个圆, 学生立刻想象出许许多多的形象来, 有的说像皮球, 有的说像车轮, 有的说像太阳……想象力越丰富的同学, 想出的形象越多。学生不光能从圆的外形特点联想起相似的形象, 还能从象征意义等方面考虑。比如说这圆象征同学们手拉手, 团结友爱;象征太阳普照大地, 给人温暖……达到了感性和理性的协调发展。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想象作文。

4.设想未知创设情境。学生对未曾经历过的事情, 本是无言可发, 这时可假设一定的条件, 激发学生想象的情绪。如时间假设, 《2020年……》、地点假设《我在月球》, 还有事件假设、环境假设等等。通过种种想象,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对美好前景的憧憬。这种想象作文是自己崇高思想的表露和升华。

当然, 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资料储备, 其想象谈何容易。训练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书报阅览、影视观看、上网查阅、社会调查等途径收集资料, 并以摘抄、剪贴、复印等形式收集在“采蜜本”中。有了一定的资料储备, 儿童的心中将会活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 儿童在作文过程中将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 想象力、创造力、生命灵性也将得到释放与拓展。

三、群策群力, 集体作文

每人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天经地义的, 在新概念作文训练中应大胆突破这一框框。

这种习作训练可以分为两种:

(一) 分步合作, 各自完成习作

1. 集体收集交流素材, 完成习作。

在每次习作时提前一周将作文训练的要求告诉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在一周内收集、整合写作材料, 并进行初步的构思, 完成写作提纲。如果学生觉得用自己的材料来构思老师要求的作文有困难, 要明确是哪方面有困难, 做好记录, 准备课堂交流时让老师同学帮助解决。用一课时让学生交流准备的材料, 并说说自己的构思, 或者有些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解决。一个同学发言后, 其他同学可进行评论, 或提出修改建议, 或说说如果是自己写会怎样安排, 或结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比较。教师在同学发言后要针对主要问题通过板书作具体指导。接着,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构思, 进一步整理完善, 写成文章。由于学生已有充分准备, 不会出现时间紧的问题, 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做到文面清晰。

2. 集体多样修改, 美化习作。

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集体交流习作。小组交流:由组长轮流读习作, 集体圈出错别字并要求其订正;用不同的线条画出好的语句或有语病的句子, 并用三五个字写出眉批;最后在文后针对文中主要成败, 用一两句话写出综合评语。这样做, 不仅修正了习作, 而且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很高, 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接下来教师批改, 教师选取典型作文, 当着该同学的面, 指出他的优缺点后不时和该同学讨论交流, 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

3. 全班评议。

第一步出示这篇典型习作让学生默读, 再让他们分小组讨论, 接着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最后由教师作小结, 小结时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展开讲评。讲评时要扣住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 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第二步对写得好的习作做重点介绍;第三步让学生对照着修改各自的习作。

(二) 集体合作完成习作

有些文题或故事, 需搜集大量的材料, 可组织以小组为单位合写。每个成员从各人不同角度写, 再把各位所写的材料缀成一篇具有可读性的习作, 这可让原本千人一调的沉闷写作气氛充满活力与魅力。这样的作文也能发挥个性, 而且能把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吸引到集体创作中来。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作文的快乐 篇11

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就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积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积累材料,从而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童真,从中体会写作的快乐。

我以一堂作文课——《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了尝试。这是一篇写人作文,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一件事来反映好朋友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对好朋友的喜爱。之所以选这个题目,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生活中和好朋友朝夕相处,对彼此的性格、爱好比较了解。

通过实践,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中寻找、收集材料,写出自己的个性,并教会学生借助作文,展现生活的美好,让他们乐于写作,感受到写作的快乐,获得启示。

一、注重课前训练,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要写好作文,关键是积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平时的观察、思考、收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无话可写,是因为平时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注意观察,不善于积累。因此,在教学这篇作文前,我让学生积累与这次写作有关的材料,学习与之相关的写作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学会写自己。学生首次接触到写人的文章,对于怎么写还不能完全掌握,如果一下子让他们写自己的好朋友,恐怕有难度。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习作——《的我》,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初步领悟写人作文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观察,寻找材料,为写自己的好朋友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让学生对自己的好朋友进行观察、了解,并收集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以“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进行反馈,如果别人听了你对好朋友外貌的介绍能猜出你的好朋友是谁,那么你的描写是成功。

瞧,这两位同学是这样描写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的:

“我的好朋友长着一张圆圆的脸,红红的脸蛋儿鼓鼓的,真可爱,笑起来还露出两个酒窝。她的嘴巴小小的,同学们都叫她‘樱桃小嘴’。她的头发可长啦,已经长到腰了,头发上总是夹着五颜六色的发夹,真漂亮!”

“你看,她的脸红彤彤的,像个大苹果。她的头发黑黑的,梳着一条可爱的羊角辫,摸上去软软的。她的眉毛弯弯的,淡淡的,像月牙。她的眼睛亮亮的,圆圆的,水灵灵的。她的嘴唇很红润,像涂了淡红色的唇膏。她冬天喜欢穿一件橙色的滑雪衫。这就是我的好朋友。”

学生三言两语就把自己好朋友外貌中最有特点的部分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谁。再看这位同学的描写:

“我的好朋友长得可帅气了,他喜欢剃一个乌黑的小平头,炯炯有神的眼睛上面那两条粗粗的眉毛充满了阳刚之气。他很喜欢笑,一笑起来便露出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常常给我们带来快乐。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全班学生就在说说笑笑、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写作的准备工作。

二、注重课堂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说:“只有当你对你所做的这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才能获得成功。”对作文而言,说得再好,还是要落笔于纸上,因此,要让学生愿意写,就必须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畅所欲言,写出自己的心里话。激励性评价恰如其分地起到了这个作用。

在这节课的作文评价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制定出分层目标。如红苹果目标是能围绕性格特点选择恰当的事来写;银苹果目标是能将表现性格特点的事情有条理地写清楚;金苹果目标是能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地表现性格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或喜好选择不同的目标,由学生自主选择,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看,学生们兴奋地把自己选择的苹果贴在作文题目的旁边,然后开始了写作。进行点评的时候,我不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达到了自己选择的目标就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课后注重延伸,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要让学生体会写作的乐趣,升华情感,课后延伸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学生把写好的作文打印出来,给自己的好朋友看,给自己曾经调查采访过的好朋友的家人看,也可以和写作对象一起分享,让更多的人欣赏自己的作文,让作文回归生活,这样既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又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写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孩子们的生活无忧无虑,充满笑声,有着成人所没有的童真和快乐。让孩子们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聆听美妙的乐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把写作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让师生之间都能享受这个快乐的过程,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这就是这堂作文课给我的启示。我将继续带领学生积极地体验生活,寻找精彩的瞬间,记录下一段段值得回味的童年生活。

(责编莫彩凤)

让学生快乐作文 篇12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思维品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精挑细选的语文教材, 许多文章都是在题材、立意、构思和语言方面颇有借鉴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赏析、归纳和评价, 充分利用教材, 指导学生作文, 让学生快乐作文。

一.充分利用文中精彩片段, 指导学生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精彩的语句, 没有感人的细节作为亮点, 是很难吸引读者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 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在观察顺序等方面, 都是学生作文最好的借鉴。在引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时, 我充分利用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一课, 抓住文章二至六自然段, 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比如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上至下等, 同时还要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 笔下的事物才生动形象。当时适逢学校的灯笼树上正在盛开, 于是学生借鉴课文写出了一些灵动的文字:

一眼望去, 整个树身被一片霞光笼罩, 巨大的树冠看上去就像一把红色的大伞, 为大地母亲挡住了暑夏的炎热。树冠上满是深深浅浅的红, 仔细观看, 才发现顶端红得最耀眼, 树冠的边缘是一片浅浅的红, 如打着褶皱的花边, 整个树身看上去犹如一位风韵十足的少妇撑着美丽的太阳伞姗姗而来……

每一朵小花中间有七根花蕊, 花瓣是它们的舞台, 一阵风吹来, 花蕊在舞台中尽情跳舞。花朵们几百朵、几千朵簇拥在一起, 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

二.充分利用教材选材的特点, 指导学生作文

我们的语文教材, 本身就是学生作文最好的范本, 篇篇都是精挑细选的, 作为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 并且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一切有利于学生作文的因素, 精心指点, 让学生乐于作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四篇文章以名人为话题, 教材选材时不同的是前三篇课文写的都是单个人物, 而第四篇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的却是人物群像。我抓住这一点在单元作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借鉴何为写贝多芬的方法观察教材前面的彩图《红烛颂——纪念闻一多烈士》, 口头讲述人物的穿着和外貌特征等, 以及反映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然后用这种写法写身边的同学和大家都熟悉的老师, 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课上一个学生打闹, 他两眼直直地瞪着这个学生, 我原以为他会大打一场, 可没想到, 他嘴一咧, 突然一笑, 那笑容和笑声可真有点让人害怕……

他皱起眉头, 小得像黄豆一样的眼睛透着逼人的光, 嘴巴小而圆, 被山似的鼻子压着, 整个面部给人以非常滑稽的感觉……

有了这些做基础, 接下来的作文《我的初一老师们》就收获了不少美文, 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如何刻画单个人物及描写群体人物的写法, 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之后班上主动写作的同学增加了不少。

三.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性, 指导学生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七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第一次真好》, 学生一读就懂。教学这篇文章时, 我发现从选材到材料的详略处理环节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好的作文指导。于是我特意让学生关注这两点, 同时以“亲情”为说话内容, 让学生口头讲述可以选择的材料, 然后自己命题作文, 此次作文旨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 同时让学生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由于材料关注学生生活, 所以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 不少学生就在这一次的训练中就掌握了这种写法。

上一篇:专业技术素质下一篇:网上购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