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高中作文

2024-07-02

时间的高中作文(精选8篇)

时间的高中作文 篇1

庄子曾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是啊!时光匆匆,转眼我已10岁了。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对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直到上完那堂课,我才有了深刻的感悟。

那天的课上,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让我们写上“我的一生”四个字,并对折成8格。我一边做,一边在心中嘀咕:“为什么?要干嘛!”老师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解释道:“中国人现在的平均寿命为80岁,我们把纸折成八格,每格代表10岁。现在请同学们撕掉自己已经过去的年龄。”我10岁了,那就该撕下1格。唰、唰两声,我痛快地撕了下来,感觉挺好玩。哈哈,老师居然撕下了手中白纸的一半。我呢,只不过失去了“冰山一角”。我得意地高高举起手中的白纸给大家看。

老师出示了科学家研究的一组数据:人一生睡觉约需要25年,坐车约需要5年,看电视约需要6年……让我们撕下这些没有用来学习和工作的时间。看着手中越来越小的纸片,我的心情慢慢变得沉重,撕纸的手不知不觉慢了下来。那些被我浪费的时光在我面前闪现:做完作业,捧着手机没完没了地玩游戏,放学路上悠闲地和同学闲聊,周末被电视剧迷住……

突然,我听到了一句振奋人心的话:“请同学们把撕下的纸片还原。”耶!太好了!我立刻把所有撕下的碎纸,用双面胶小心翼翼地粘好。望着精心粘好的完整白纸,我陷入了深深沉思:我的纸片又完整了,但我失去的还会回来吗?

保尔柯察金曾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想:我不敢再浪费时间了!

时间的高中作文 篇2

一、了解和分析山区高中学生对历史时间产生恐惧感的原因

要提高山区高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的能力, 必须先了解山区高中学生畏惧历史时间的原因, 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我们都懂一个道理:如果学生由于成绩不佳又得不到鼓励, 长期沉溺于失败的消极情绪中,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异常心理。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恐惧的心理情绪能麻痹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思维、知觉、记忆、语言等”。学生本来在正常状态下能够回答的问题, 在恐惧的状态下往往由于惊慌失措而答不出来或答错。经过调查我发现, 山区高中学生之所以对历史时间存在恐惧感有以下几个原因。

1.长期盲目地看待历史时间, 缺乏科学合理方法的指导

长期以来, 山区高中学生面对古今中外的众多历史时间束手无策, 错误地、盲目地认为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太多了, 要记住这些相关的历史时间太难了;同时由于教材表述历史时间的方式很繁杂, 使他们从一开始就盲目认为历史时间是没规律的, 只能死记硬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把背了好多年的历史时间忘记了或者搞混乱了, 从而对历史时间产生了恐惧感。再有, 由于山区高中缺乏历史专业教师和不重视历史学科, 使学生因在学习历史上得不到科学合理方法的指导而对历史时间的恐惧感越来越强烈。

2.受广东山区高中学生特点的影响

广东山区高中学生普遍具有下列特点:自尊心较强, 胆子小, 自信心不足, 知识面相对狭窄, 不善于分析问题, 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坐等老师来解决。这些特点导致山区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时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越来越没信心掌握历史时间和学习历史, 从而对历史时间产生恐惧感。

二、重视增强山区高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学好历史的信心

教师要多与学生谈心, 帮助其分析原因, 指出他们目前不能很好掌握历史时间, 历史成绩不好, 这并不是由其智力因素引起的, 而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习惯于死记硬背。通过说理方式在他们的心理上引起共鸣, 使他们处于“激发状态”, 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欲胜人者, 必先自胜”, 同时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 充分发挥自己专心、吃苦耐劳的特长, 排除障碍, 奋起直追, 增强掌握历史时间的信心。只有增强他们学好历史的自信心,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从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这种自信心的培养、学习观念的转变, 将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针对山区高中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提高他们掌握历史时间的能力

1.以亲切、随和的形象, 饱含深情和幽默风趣的语言, 消除学生害羞和自卑的心理, 提高学生掌握历史时间的兴趣

教师良好的仪表风范具有一种人格感召力, 这种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起积极影响的作用。“润物细无声”, 仪容仪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非语言沟通, 教师长期而稳定的整体人格美, 会对学生的品格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 给学生一个亲切、新颖和随和的形象。高中学生对教师的穿着比较敏感, 注重形象的教师一走进教室, 常常能令他们精神大振,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产生好感, 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从而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当然对记忆历史时间也产生了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只有饱含深情、真挚亲切和幽默的话语才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我上课时常常用饱含深情、真挚亲切和幽默风趣的话感动了学生、逗笑了学生, 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提高了掌握历史时间和学好历史的兴趣。

2.遵循山区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发展兴趣, 指导方法

长期以来, 由于山区高中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认识不科学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还有在应试教育的思想指导下, 有的教师在高一时就根据高考要求要学生背历史大事年表, 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打击了学生掌握历史时间的信心, 使学生对历史时间产生恐惧感。所以教师在历史课堂上一定要遵循山区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 随着学生历史知识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要求。

首先, 指导学生了解和熟悉高中历史教材中各种历史时间观念的表达方式。由于现用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多种历史时间表达方式, 如果学生对这些历史时间表达方式不了解、不熟悉, 将会增强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恐惧感。在教学过程中, 我一般会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几种历史时间表达方式。第一种是公历纪年法。如“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公历的一个世纪中, 又分早期、中期、晚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这里的早期或初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 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 晚期或末期指它的后20年;前半期和后半期, 是它的前50年和后50年。用“年代”纪年, 每个世纪的前19年不说是什么年代, 以后的20—29年称20年代, 以此类推, 40—49年称40年代, 90—99年称90年代。第二种是用朝代表示时间的方法。如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其中的“明朝”是表示历史时间。第三种是用皇帝的庙号表示的方法。如“历史上著名的谏臣魏征生活在唐太宗时代”, 唐太宗是皇帝的庙号。第四种是民国纪年法。例如1912年为民国元年, 抗日战争 爆发在民 国26年, 只要将民 国26年加1911年就能算出是1937年。学生明确这些历史时间表达方式后纷纷表示自己对历史时间的认识加深了。

其次, 引导学生掌握和探求记忆历史时间的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掌握多种记忆历史时间的方法。第一种是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方面记忆时间。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划分为:1919─1927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大革命时期, 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方面记忆历史时间, 并分析其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知识, 而且更符合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向。第二种是年数和世纪间隔记忆法。如间隔两年的历史事件: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如间隔一个世纪的历史事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 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第三种是横向比较历史时间, 有利于深刻理解、记忆时间。如:1861年的历史事件有中国的洋务运动、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美国的内战等。实践表明, 学生用以上方法去记忆历史时间, 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也能增强他们学习历史、掌握历史时间的信心和兴趣。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山区高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的能力

历史是人文科学, 但并不意味从文字资料中就能学好历史, 在现阶段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实践活动, 特别是山区的学校。山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宏观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低, 在掌握历史时间和理解历史概念时易发生困难, 教师要通过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实践活动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帮助他们理解历史时间和历史概念。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鼓励他们积极动手搜集史料, 写好考察报告,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当他们成功地搜集到史料和写好考察报告后, 往往会非常开心, 这有助于增强他们掌握历史时间和学习历史的兴趣。我发现学生每次参观历史古迹之后学习历史的劲头更足了, 提出的历史问题更多了, 历史知识面更广了。

4.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提高山区高中学生掌握历史时间的兴趣

根据山区高中学生自尊心比较强, 心灵容易受到伤害, 学习耐挫能力较弱的特点, 我采用赏识教学法。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平时交流时通过将一些复杂繁多的历史时间进行分解, 铺设不同的知识台阶, 让学生尝试到掌握历史时间和历史成绩提高的成就感, 并及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 使他们在快乐中强化掌握历史时间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除了平时上课经常口头夸奖他们外, 还建立了一个综合性的学生评价框架。这个框架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平时交流、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和平时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等内容, 得出一个历史综合成绩。一般来说山区高中学生比较好学和勤奋, 他们的历史综合成绩也较好。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历史综合成绩较好, 也就产生对掌握历史时间和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模式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模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因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风格的差异、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种形式。正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也在尝试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我细化教学内容,将45分钟合理分配,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的时间分配标准与对应的教学内容如下:

一、课前5~10分钟

一般在课堂的前5分钟,根据某阶段教学内容、实际情况或训练重点,安排相應的内容:

1.国学经典诵读

这是我的课堂的常规项目。在有限的课堂上,往往只限于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太少,知识面狭窄,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很慢。大家都知道,语文的阅读与积累很重要,但都只喊在嘴上,却没时间落实到行动上。因此,我特意在课堂上留出5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相信,经过长期的浸润和熏陶,学生会逐渐领悟汉文化精髓,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并从中继承先人的智慧,汲取圣贤的精神力量。

诵读的内容很丰富,我一般提前整理好一个月的资料,并打印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如,成语小故事、唐诗宋词赏析、论语、孟子、增广贤文、弟子规、文言小短篇等。每天上课,学生自主朗诵并提出疑难,教师点拨释疑。日积月累,相信对学生的为学、为人都大有

裨益。

2.检测上节内容

一般分口头和笔头两种形式。比如,如果上节课的生字生词较多,可在这5分钟内安排听写。听写可以在一个专门的听写本上进行,听写完同桌互批或自己订正,出错的地方,要求学生必须换另一种颜色的笔当堂做修改,并巩固记忆。如果上节课文学常识等方面有重点需要落实,可采用提问形式抽学生口头回答。另外,还可以回顾上节课的课文内容或人物形象、作者情感之类,并由此导入本节教学任务。

二、课上30~35分钟

这30分钟是课堂的黄金时间,是解决重要问题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的关键时间。这一大块时间又分为两部分:(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阶段,大约10~20分钟;(2)教师点拨释疑,师生共同归纳小结,用时也是大约10~20分钟。

在第一阶段,一般由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大家围绕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可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一会儿,再与同桌或邻桌交流、研讨。此时如有必要,抽同桌两名学生上黑板板书问题要点。这种方式一方面督促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也给其余学生提供

了一种答题的思路和方法,至于对或错,大家自会分辨。

第二阶段,教师针对本课重点问题及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出现的分歧与异议,进行点评和讲解,与学生一起修正和完善答案。在这一阶段,有时可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归纳,最终明确问题实质。

课上的30~35分钟,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学习活

动,其实是很灵活的。比如,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文不同,可以尝试“学生登台讲课”的形式。预习一篇文言文,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文言文翻译全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资料后,肯定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就需要有人来指点和讲解。我的一般做法是:较为简单的文言文,让一两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登台讲课,而教师在教室内巡回督查,查看学生课本上的笔记情况。对台上学生的讲解,适时做补充或订正,必要时对重点内容进行板书。台上讲课结束后,再对相关内容拓展。文中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都是零散分布在课文的每个段落之中的,学生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必须做一整理。对于这块知识如何处理?教师可以以练习题的形式做成课件,以练代讲或讲练结合,帮助学生积累与巩固。

三、临下课5~10分钟

这也是非常宝贵的时间段,利用这小段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一般来说,我让学生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本节课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及时复习,需要背诵、默写的必须让学生动口动手以强化记忆。这个时间对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是巩固落实、提升拓展的最佳时机。

2.对当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课堂笔记没记全的学生,恰好利用这些时间自由串座位,找好朋友或学习好的学生赶紧补全,没弄明白的地方可以小声交流。

3.链接高考,尝试做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这个任务当然不是每节课都有。

4.这个时间教师的重点工作还有一项,那就是在教室巡回走动,随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有针对性地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作者单位 山西省襄汾县邓庄职业中学校)

我的时间高中作文 篇4

早晨,闹钟准时响了。挣扎起床,刷牙的时候忽然想到,前几天体检有一项化验结果表现不好,复查。这事儿不能马虎,得赶紧了。但是这周是不行了。每天上午的工作都排满了。比如今天,要帮一个媒体朋友的活动捧常中午,和一个老朋友电话寒暄了两句,收线时大家不约而同地说:“嘿,过两天找时间聚啊!”具体哪天,谁都没提,心照不宣。都忙,就别给时间压力了。下午,开会,说话。晚上,主持,说话。刚回家,准备洗脸,吃饭(其实是夜宵),收到贵报大编的夺命电话,“该教作业啦!”好吧,谁让我白天不明就里地答应了邀约,但既然是老乡,既然脸皮薄,就要勇担责任,勇于买单。

这就是我的一天。与其说是“我的”,不如说是“我经历的”。

而此时此刻,我的一个朋友,一位很有名气的会计学教授,正在阿尔卑斯山中安营扎寨,和他的几位徒步友,享受着山间鲜美的空气和静谧的声息。老先生60多了,前不久刚经历过一次致命的重玻有意思的是他康复之后反而更有活力,更年轻了。成为了热诚的徒步爱好者。从戈壁到江湖,哪儿有挑战去哪儿。他出发去法国前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同往。我只能如实相告:“教授,我的时间不自由啊!你要知道,我今天努力工作,就是为了能将来真正安排自己的时间啊!”教授遗憾但理解:“好吧,你继续修炼!哪一天,你够强大了,尤其是内心强大了,你就有自由了。那时候,你具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而不用依附于任何其他的力量。”我在心里频频点头。虽然,我不知道,那一天,会是哪一天,那一天,它会不会来。

时间,分分秒秒,滴滴答答。你忙,或者不忙,它就在那里,不快不慢。你幸,或者不幸,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时间,无言,无情,因为无限,而终究无敌。在时间的面前,个体的生命渺小而卑微。但也正是因为“时间”的永恒,和无敌,才敦促人觉醒到“我的时间”,短暂,和脆弱。

意识到时间不够的人,才会认真的对待时间。季羡林老先生九十高龄仍鸡鸣而起,笔耕不辍;我大约记得他在《谈人生》里说过,老了后常被岁月提醒,时间有限,要把想做的事情做完,做好。免得无常一到,后悔莫及。除去晚年的紧迫感,他毕生都很勤勉。但勤劳的`人有很多,诸如你我。为何那样的高度鲜有人至?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专注”“坚持”。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做学问,所以做的比别人好。只在一条道上走,不分叉,所以走得比别人远。

“我的时间”,可以是一堆碎片,“我的时间”,可以是一把利剑,区别在于,我知不知道什么是“我”真正的兴趣,“我”最想追求的目标。不管是享乐人生也好,拯救人类也好,有了恒定的价值判断,然后不斜睨,不分心,专注,坚持,就会有你熬成大师,光芒万丈的一天。遗憾的是,我们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有懒惰的天性,所以每天有很多人事和坏习惯要和我们瓜分“我的时间”,所幸的是,至少我们可以觉醒,用自己的意识地去辨认哪些有效率的“我的时间”,哪些是我在被时间利用和消耗。然后尽量多地去保护和争劝我的时间”。绝对的时间是不能被把握的,但“我的时间”是可以自主的。时间永远不够,但开始永远不晚。找到真正自己想做的事情,义无反顾得做完,做好,这就把“我度过的日子”,变成了“我想过的日子”。这便是时间的自由,人生的自主。

高中生珍惜时间的作文 篇5

朱自清老先生在《匆匆》里对时间的这一说法,使我深有感触:“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时间就是这样,我们什么时候才一年级呀,时间随着上下课的铃声,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过去了。现在已是小学六年级了。”是啊,时间就像铁面无私不动感情的一个老人,不会因你的任何举动停住脚步,它只会对你的虚度光阴抱以轻蔑的一笑,然后轻轻越过。“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老先生对时间的瞬间感到叹息,时间啊时间,你为何来去匆匆,就算杨柳枯了,它也有再青的机会;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人的生命要是结束了,用完了自己有限的时间,就再也不能复活,挽救的机会了。正如“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就这样一步一步,永不返回。我们不能让时间停留。

有时我总会抱怨时间不够用,许多功课还没学好,但是真的怪时间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归根结底是自己不抓紧它,杰弗逊说得好:“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当你愁眉不展的时候,时间从你的抱怨中跳过,“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zǎn)少年”……

时间的高中作文 篇6

举笔踌躇间.心底泛起一阵真切的伤感......

无人居住落满尘埃的心房时时晃过个个熟悉而陌生的身影

望洋兴叹的滋味犹如近在咫尺却触手不可及的无奈与心衰...

更可悲地手机的.光竟讽刺地成为心灵依靠之光.支持完成字宴的精神动力及物质基础...

稍一想..活着在于心态..可不能堕落了结.生活的目标既是处导向之光.也是予以力量与支持的生命之火...

对于女人幻想的欲望如婴儿生出即会吮吸一样是男人的一种本能和对生活的一种渴望..顺理成章地成为生活习惯...

呼!此时勾勒起的种种背影如窗外沉沉的雾霭..模糊又凝重..

对于自我的幼稚思想时时感动.无奈.羞愧..幼时童稚暂且不提.假日夜深鬼祟离家奉献诚意.甘愿爬高的可笑.无缘无故而相恼怒可笑.为扮纯情可笑...生活是杯苦丁茶.只有在静寥无人的夜.远离喧嚣城市..才能嗅触其中甘畅的迷人,也只有把持宁静平和的心境.细细品尝.才能体会鲜美的甘甜...因此.又为自我真诚质朴所感动.为一声感谢.一句鼓励感触.更那木讷饿真切.久违而真切的一句简单的问候.......

时间的高中作文 篇7

一、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 学习历史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铭记历史, 达到“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的目的, 对于国家发展的历程、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以开阔人们的视野, 让我们摆脱对人类的过去一无所知的状况。另一方面, 学习历史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学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过程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然后将这些经验和教训运用到未来的实践过程当中, 达到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的双重目的。[1]

然而, 当前我国在各个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一个方面上, 也就是说, 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普及基本的历史知识, 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着比较熟悉的了解。为了达到普及教育的目标, 多数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要求学生必须对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具有非常深刻的记忆, 甚至对于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内容要求非常高, 要求学生必须精确地背诵重大事件的具体年份和具体地点, 例如, 对于“唐朝的建立”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性事件, 我国的课程标准和各类考试试卷都要求学生记住唐朝建立的时间、创建人、地点等。长此以往, 学生会将学习历史定性为背诵历史, 认为学习历史的唯一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在这种历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 我国多数的高中历史教学仍然坚持以背诵为主, 较少涉及分析思考方面的教育引导, 这不符合高中历史教育的客观规律, 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成效。

二、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教学方式的主要特色

对于上述存在的高中历史教学问题, 最佳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教学方式, 力求从思想层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帮助他们提升明辨是非、判断对错的能力。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教学是一种应用并不广泛的教学理念, 提倡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统一的时间轴上进行分析, 有利于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整体性的逻辑框架, 能够将历史知识完整地梳理到一个思维体系当中, 然后按照时间序列的前后顺序进行学习, 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概括来看, 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 能够为高中生提供学习历史的逻辑框架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当中发生了太多的事件, 先后出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 例如国内的秦始皇、唐太宗、毛泽东、邓小平, 国外的希特勒、华盛顿, 等等。这些历史事件纷繁复杂, 人物众多, 给历史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并且除了事件和人物数量多之外, 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也很复杂, 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时候不能漫无目的地进行讲解, 而应该更多地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为他们提供一个逻辑思维框架, 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能够按照适合自身的学习安排去学习各种各样的历史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 就需要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的教学要以兴趣引导为主, 放弃说服教育、死记硬背的传统方式和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以历史学习的思维框架为基础, 将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整合, 将客观知识转变为自身的知识存入头脑当中, 这才是历史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2]

2. 能够将历史相关知识以时间轴为载体进行系统化

由于历史知识过于庞杂, 高中生的自学能力有限,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容易产生思维混乱, 找不到学习的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教学方式能够将历史相关知识以时间轴为载体进行系统化, 为学生理清思路, 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就能让他们的学习和记忆变得简单起来。例如, 我国的历史是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开始, 先后经历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时期, 然后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 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所处的年代才推翻了封建社会体系, 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后直到新中国的建立。通过这样简单的以时间轴为基础的梳理, 历史发展的脉络就变得清晰起来, 我们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理清学习历史的思路和方法, 然后再进一步以它为基础将所有的历史知识系统化, 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历史教学的成效, 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事实上,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只要适度引导, 就能激发他们自觉投入学习的热情, 教育的目标就能实现。

3. 能够激发高中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

与初中阶段相比较而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 思维也更为成熟, 在这个阶段的历史教学除了继续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进一步深化之外, 还应该从思维层面锻炼学生, 帮助他们启迪智慧, 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此外, 历史是一门涉及内容繁杂的学科, 要想学好历史, 就需要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历史类书籍的阅读当中, 这就必然要求高中生能够首先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然后主动探索和思考历史问题, 这样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3]

三、应用基于时间序列历史教学方式的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 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教学方式具有为高中生提供学习历史的逻辑框架、将历史相关知识以时间轴为载体进行系统化以及激发高中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三个方面的特色。为了解决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可以尝试应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教学方式, 具体的策略如下:

首先, 为高中生提供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如果说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一种普及历史知识性质的入门教学, 那么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就应该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高层次教学, 最好的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就是为高中生提供学习历史的思维方法, 让他们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判断是非, 参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论, 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实现由背诵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问题的转变, 变得更加睿智和博学。[4]

其次, 以时间轴为载体帮助高中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为了鼓励高中生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 我们可以以时间轴为载体帮助高中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梳理出学习历史的简便方法, 让他们首先理清学习思路, 达到学习再多知识也不会思维混乱的状态, 然后逐一细化, 为他们深入学习和探索创造条件, 引导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历史的学习当中。[5]尽管这种教学方式的成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然而一旦成功, 效果会非常好, 这会引导学生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历史, 实现“读史使人明智”的目标。

再次, 引导高中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历史课程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概况, 普及历史基本知识之外, 还要让高中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掌握一种思维方式, 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在判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有着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 形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杨永涛.文史互动:试说如何把文学作品融入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5 (4) .

[2]周丽.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4 (6) .

[3]侍海霞.浅析高中历史探究学习式教学[J].新课程:教研, 2010 (2) .

[4]熊扬伟.高中历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12) .

高中英语提问时间策略探究 篇8

一、提问时机

提问时机简单地说就是何时提问。我们可将提问时机分为以下几种:

1.课头提问。指一开始上课时进行的提问。它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一是复习型的课头提问。这是为了检查复习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知识而设计的在开始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这类问题一定要指向重难点,且问题要少而精,占用的时间也不能过多,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二是新授型的课头提问。教师提出问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或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疑问到思考,尽快进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来。这种课头提问的关键是要让所设的问题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每个单元的Warming-up几乎都要用到新授型的课头提问。如在教学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五单元:Unit 5 Music中的Warming-up,我在上课前播放了一些好听的音乐后,上课时就使用了以下的几个问题来引入新的话题:Do you like music? How does music make you feel?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在倾听音乐的氛围中很自然地向学生提出以上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点,学生们马上就能积极思考,从而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来。

2.课中提问。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它的提问时机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教学重点难点处的提问。教师一味地平铺直叙,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太多的问题又会使学生神经过于紧张而容易疲劳、迟钝。因此,提问切记不可过泛,要“问”到点子上。教材的重点难点恰是教学重心所在,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于此提问设疑,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绪高涨,精神振奋,积极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中的Using Language中的Reading,由于这一部分是泛读,所以,我只向学生提了两个问题:What kind of man would Atlanta like to marry? Why did Hippomenes change his mind to run against Atlanta? 这两个问题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只要学生理解了这两个问题,就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是衔接处的提问。在《英语》教材中,课与课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往往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在教材的衔接处设疑提问来揭示这种关系,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结尾提问。即在一堂课要结束时的提问。它也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小结型提问。以提问的形式来对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小结。这种提问也应该突出重难点,并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概括,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记忆。二是拓展型提问。这是在本堂课教学任务完成时用来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作更加深入全面的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要注意的是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要让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或与学生讨论后能够找到答案。如在教学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中的Using Language,在完成了Reading and listening 教学任务后,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拓展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If you were Hippomenses, would you run against Atlanta?

Do you think Hippomenses deserved to win the race? Why or why not?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内容,还让学生从思维能力与情感素养两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二、提问时长

提问时长即教师提问的时间长度。它主要体现为问题的长度或提问时语速的快慢,对简单或连贯的问题可以问得快一些,而对较难或不连贯的问题要问得慢一些,以防学生没听懂或思维跟不上。对英语听说水平较好的同学提问,问题可以长一些或复杂一些,语速也可快一些。而对英语听说水平较低的同学提问,问题可以短一些或简单一些,语速也要慢一些。

三、思考时长

现在普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们经常是在问题一呈现就点名让学生回答。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怎么能回答出问题呢?所以,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而思考时间的长短要根据问题难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师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时,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可给出一定的提示,若还是回答不出来,则应“察言观色,机动灵活”地调整提问的对象,而不要长时间等待。(作者单位:江西省石城县石城中学)

上一篇:职场双语:我的同事真讨厌下一篇:食品标志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