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建议

2024-08-15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建议(共12篇)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建议 篇1

摘要:近年来, 高中生考场作文得分不高, 究其原因是缺乏规范化、科学化训练;学生作文只要从主题、扣题、文体、素材、如何借鉴、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范化、科学化练习,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作文,作文指导,八点建议

近年来, 我一直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并多次参加金沙县高三模拟考试的阅卷。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和阅卷经验, 针对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失误谈谈想法。

一、关于“主题”

在每年高考之前, 不少学校会组织所谓骨干教师猜题, 我认为这是多余的。 对于高考作文的“主题”, 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 就是历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几乎都是在围绕“做人”进行命制;所谓“万变”, 就是指不同的命题者其实一直都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那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 其实也就摸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命脉。鉴于此, 我们在备考中最应该做好的事情不是猜题, 而是让学生“以作文促做人, 以做人促作文”, 这才是把握高考作文主题的根本。

二、关于“扣题”

“扣题”是高考作文的救命稻草, 一点也不为过。 我在作文阅卷中, 偶尔遇到那种粗看不扣题, 细看扣题的作文, 总是不爽, 于是分数就大打折扣。 这有点和“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相似。 我认为, 作文“扣题”最好是无处不扣, 标题、开头、过渡、事例、结尾都得扣, 不仅在文字上表层扣, 还应在行文中深层扣。 2001年有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满分作文, 被评为当年最牛作文。 其实仔细阅读, 会发现考生一直在写赤兔马的“忠诚”, 而非试卷命制话题“诚信”, 但就因为考生在行文中让“诚信”这个词随处可见, 于是就麻痹了阅卷者, 获得了满分。

三、关于“文体”

高考作文最好求稳, 不必冒险, 为此, 在文体的选择上, 最好还是选用常见的议论性散文, 或者文化性散文比较妥当。 在阅卷中, 记叙文的扣题一般是暗扣或者结尾再扣, 最容易被误判。 至于那些创新的文体, 比如演讲稿、网贴文、报告等, 因为考生的把握欠缺火候, 反而凸显出自身文字素养的欠缺与浅陋, 于是弄巧成拙。 我认为所谓文体创新其实是相对的, 比如大家都写记叙文、议论文, 只要你写了日记体, 就算创新了。 为此, 选择易于把握的文体, 是考生的首选。

四、关于“结构”

前面说了文体最好选择议论性散文, 这就决定了与该文体相对应的黄金结构, 也就是“三三式”结构。 所谓“三三式”, 其实就是“总分总”构成一个“三”, “分”有三段为另一个“三”。而“分”的部分最佳的结构是并列层递式, 也就是说三个分论点在形式上为并列, 而在内容上却呈递进。 在字数的选择上, 建议首段150字, 中间三段各200字, 结尾段150字, 共计900字。

五、关于“素材”

很多专家都呼吁学生要使用新鲜的素材, 增加文章的新颖度, 我认为大可不必。 专家呼吁的理由是作文里不应该天天学雷锋, 像走亲戚一样, 到处都是熟人, 这会造成阅卷者的审美疲劳。 但是就我们面对的现状, 学生文字素养较差, 功底薄, 谋篇布局欠缺, 你让他去尝鲜自我创新, 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旧素材就不一样。 旧素材被很多考生写过, 而且可能存在不少经典, 考生可以走捷径进行嫁接。 水平欠佳的考生可直接组合, 水平偏高的考生可进行个性的化用, 各取所需, 皆大欢喜。

六、关于“借鉴”

去年高三模拟考试我改到一篇作文, 全部是从我同事的书里借鉴的, 我出于该考生组合不错且喜欢读书的缘故打了48分, 另外一位老师打了56分, 然后三评打了54分, 我的分数被自然踢掉。 后来, 评卷组长给全体作文阅卷老师展示了这篇作文, 我说这篇作文是借鉴我同事书里的内容的。 评卷组老师反问我:“依据呢? ”我不可能回家拿书证明, 于是只得一笑了之。 为此, 让学生特别是文字素养较差的学生努力借鉴是很有必要的。 牛顿临终遗言说:“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 ”我想说的是, 考生的作文所以有这样高的分数, 是因为他们懂得借鉴的缘故。

七、关于“宿构”

事实上, 借鉴的最高境界不是借别人的东西, 而是借自己的文字。 这就涉及“宿构”问题。 在历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 都会要求考生不要套用, 不要“宿构”。 但是阅读部分满分作文, 我发现那些考生也太牛气冲天, 居然在考场上戴着镣铐跳舞也能舞出如此极致。 我曾经读过一篇重庆卷的满分作文, 考生在两个人物事例之前竟然还各填了一首词。 说实话, 那词的水平, 我就是半天填一首都难, 何况还是两首, 何况还是800多个汉字的作文。 后来和重庆一中的一个老师交流, 才知道那篇作文是他的学生写的, 该考生在备考时就已经将该篇作文修改了无数遍, 在考场上只不过是“旧瓶装新酒”, 根据作文命题换个主题而已。 2014年高考前一个月, 我也让学生花一个星期专门打造作文, 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有的学生不以为然, 有的学生却认真做了, 其中一位认真做了的王姓同学的语文估分是105分, 其中27分的选择题她才得12分, 作文估分45分。 后来高考成绩公布, 她的语文得了127分, 除了个别的题估分有误差外, 我估计她的作文分应在58分左右。 我们常说, 成功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让学生认真打磨一两篇作文以为备用, 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

八、关于“表达”

我一直不喜欢叙述性的文章, 其根源在于这类文章淡而无味, 很难制造兴奋点, 很难引起阅卷者阅读的兴趣与关注。在阅卷场上, 如果一篇文章流于平淡, 无任何吸引眼球的亮点, 那么, 阅卷老师肯定不会高抬贵手, 给其一个相对满意的分数。 事实上,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 这种平淡如水的作文可能会占60%左右。 为此, 教师最好建议考生在应试作文中多用几种表达方式, 特别是要多用描写性的文字, 这样可以让文章更灵动, 更有吸引力。 即使是议论性散文, 在写作人物事例时, 也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 融进描写的表达, 使文章变得形象、生动, 从而避免空洞与枯燥。 而且从数据比例的角度, 考生的作文一旦摆脱完全的叙述性, 也就意味着其作文摆脱了60%的行列, 有了进入前40%的可能性, 作文也就进入新的境地, 何乐而不为呢?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建议 篇2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用 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特点语言优势情感态度等根据学生来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正对性、层次性、多样性 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3.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以引导为主中学可以讲解培训学生交流共同分享经验介绍等。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校的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删减。但对教材的补充和删减不能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尤其不能为了考试而进行删减。6.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不要光靠多媒体黑板、简笔画、卡片、实物教具、教学挂图等充分利各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角色表演话剧朗诵、唱歌比赛、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增加学生运用、体验语言的机会。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此版块是全新内容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实施英语课程的关键。1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2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教研 评价建议 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评价的多元化以往的教学基本上是遵循自上而下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机制正在形成评价者的多元化是评价机制变革的标志。区域教研、联盟校、学生自身、合作评价校际联合、家长等。评价的多样化以往惯用纸笔测试的形式现在出现一些新的评价方式、方法如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口头报告、小组活动等。评价的多维化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建议 篇3

通观2016年“国卷”及各省市高考语文卷,对于作文的考查可以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材料作文,分值60分,这是最普遍的作文命题形式,全国卷、天津卷、浙江卷和山东卷均采用此形式;第二类是微写作与材料作文相结合,微写作分值10分,材料作文分值50分,总分值仍为60分,北京卷采用此种形式;第三类仍是材料作文,但分值更高,70分,以江苏卷为代表。通过以上信息,作文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一目了然。

作文是深层次考查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设置话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通过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独特观点与见解的能力;透过谋篇布局,看学生是否拥有合理的逻辑思维与组织材料的能力;纵览文章语言,辨析学生遣词造句的功底以及能否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精妙有魅力的语言;总观全文对观点的阐释,考察学生是否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作文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要求之高,可见一斑。作文对学生的考查面之广也是其他类型的题目所不能比拟的。高考卷中赋予它如此高的分值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得作文者,得语文”。看来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考生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

然而,目前普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是日常教学以课文学习为主,语文教师往往碍于赶教学进度或其他原因,很难做到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兼顾作文指导,通常是作文的教学就是定期安排两节语文课,布置好作文题目,然后放任学生自由发挥。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作文课就是写作文的,我只要把作文课上的时间花在作文上,其他时间就不用拿来学习作文了。因而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课文学习与个人写作之间的联系,并且还会对作文本身产生误解,认为作文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体会不到创作的激情,反而觉得就是在完成一道题目。试问这种状态下,学生真的能写出好的文章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让学生写不出好作文,更是与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相违背,更不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鉴于此,下面针对作文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厘正作文的实质和目的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作文,从一开始的看图作文到高中的材料作文,与作文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有十几年。那么到底什么是作文呢?作文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写作文的目的何在?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在《文心》里提到“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很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1]也就是说夏、叶两位先生认为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并且在《文心》一书中多次提到“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部分学者将这种观点总结为应需论,在此,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其合理之处,比如我们遇到一件难忘的事情,内心情感复杂,于是写篇文章把这种记忆记录下来,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不正是生活的一部分吗?而这正是作文应付实际需要的体现。另外,贡如云《请给文学写作一席之地》[2]一文中提出,中学生写作,除了议论文外,也要重视文学写作。他认为文学写作可以滋养诗性,丰富情趣,对文学阅读以及人格修为都能带来积极影响,而这些又是语文素养赖以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这方面来看,作文就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而是创作一件饱含文学涵养兼具审美功效的文学艺术品。也就是说作文除了应付一般的实际需要,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品格,激发个人的想象力、思辨力等。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而作文正是人的思想的结晶。从以上分析来看,作文既是应付实际的需要,又有它不可忽视的文学功用。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激发写作兴趣,避免陷入“作文就是完成练习”的误区。

二、重视课堂教学,强化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共5册,每册4个单元,总共60多篇课文,涉及唐诗宋词元曲,议论散文、记叙散文、小说、戏剧、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论文等各个领域,汇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这些作品都是值得学习和反复研读的典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这些课文都能为学生个人写作提供无尽的养料和养分。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欣赏、领悟。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也学会写作文。

(1)积累词汇,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既然是通过书面形式传达信息,那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能力。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这一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去不断提高。通过课文的学习,不断积累词汇,句式,不断夯实遣词造句的功底,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例: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这段文字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有“给”的意思,但仔细品味,各有不同。“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抛给”是指有目的的恶意的输出;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和感情确完全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准确调配词汇的匠心。通过分析这三个词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正确用词在文章写作中对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意义。

(2)赏析语言,学习技巧,适当动笔,实践演练

不同类型的课文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杂文语言犀利简练,散文语言优美精炼,议论文往往说理深刻,鞭辟入里。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不同类型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行文技巧。以散文为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名篇。学习此文时,第四段“荷塘中的月色”和第五段“月色下的荷塘”是重点赏析的段落。特别是第四段,语言之美,不可言喻。此段作者通过综合运用叠词、博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美和谐的月色笼罩的荷塘美景图。仅凭分析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感受到荷塘的“美”,但这种“美”是不深刻的。于是,我们可以设置个小练笔,让学生们通过想象,把自己想成朱自清,外出散步,此情此境下看到一方荷塘,你会怎么写?于是我们会看到几十种不同的“荷塘月色”。写完后,让学生自提自问,比较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自己写的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通过这种实践练习的方式,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自问,便能够真正体会到课文第四段的语言美,也能够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提供经验。《语文建设》之《例谈小学高年级散文教学策略》一文中也曾提到“通过动笔使学生在想象中引起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使他们得到审美的感受,领会到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所以课堂适当动笔,不仅有利于课文本身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建立起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是互相促进的。

三、强调课外读写,引导学生积极“触发”,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亦是如此。自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很多素材,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苏武传》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忠君爱国、宁死不屈、贫贱不移、坚韧不拔的勇士形象。倘若学生写作过程中需要类似英雄人物来例证自己的观点,苏武的故事便是很好的诠释。但是,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素材丰富,还需课外下番功夫。

(1)多读多写

“读”不仅指“阅读”,还指“朗读”。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教导学生要多读书,扩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这里的“读”,多指阅读。事实上,出声地朗读也是读书的很重要的方式。《文心》中如是说“我以为别的功课且不管,如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与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4]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是其区别于其它语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汉语的四个声调,平、上、去、入,音值各有区别,这就使得汉语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以节奏感,再加上轻重音和句子升降调的作用,通过朗读,能够更好地感知作者寄予字里行间的感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写”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指摘录笔记(摘录自己认为精彩的名言警句等),和心得笔记(即指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笔者认为心得笔记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以古代读书笔记类的著作宋人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条:

古以一句为一言。左氏传:太叔九言。(定四年)《论语》:“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秦汉以来,乃有句称。今以一字为一言。如五言六言七言诗之类。非也。[5]

这条读书笔记,大家看后知道它是作者考证的古今词义的变化,告诉我们“句”与“言”的区别。举出这个例子,是让大家看到“读书笔记”是需要动脑子的,是前后联系,综合分析自己掌握的材料的结果。因此,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大有裨益。“写读书笔记”是学生把看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的绝佳途径。积累作文素材不是把那些材料孤立地一条一条储存在大脑里,积累的材料应该是鲜活的,学生自己消化了的东西,这样才能在写作时用的得心应手。

(2)引导学生积极“触发”

所谓“触发”,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这个概念最早是在《文心》中看到的,原文是:“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时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6]回过头来,再看2016年的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例如北京卷的微写作的第二个题目: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班级“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有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再如2016年全国乙卷的作文题目是一组关于分数的漫画图,让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和寓意进行作文。这两个作文题目都是要求考生针对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看法。事实上,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情况理解为“触发”,由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现象,引发个人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此看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触发”,这便是与高考作文接轨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经常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热点产生“触发”,积累作文素材。灵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平时多“触发”,有了感悟就记下来,真正写作文的时候方能信手拈来。

总之,“作文”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不可能凭一时一事之力就可以打造好的。如果我们把优秀作文比作一块玉石,那么这块玉石需要经历长期打磨,精心雕琢,才能散发诱人的光泽。因此,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授予他们打磨玉石的方法。朱熹《读诗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也是如此,“读书要读出新得,作文要作出新意”,要让自己的作文始终有“新意”,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学多思”。

参考文献:

[1][4][5][6]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8(20、120~121、243、112)

[2]贡如云.《请给文学写作一席之地》[J].语文建设,2015(24)

[3]张海滨.《例谈小学高年级散文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2015(71)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作文教学建议 篇4

一.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 (必修 (1) — (5) ) 写作教材内容

这些自新世纪以来, 我国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建设围绕新课程改革, 其改革力度很大, 成果非常丰富, 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写作教学内容编排方面百花齐放, 作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这在客观上为提高写作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实验教材写作部分共编排了20个专题, 每册4个专题, 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 还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写作练习供师生选用。新课标教材写作部分在编排上显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写作专题内容本身注重人文性和学生审美体验的真实传达。二是更加求实, 体现出了新教材的必修性特点。如新课标教材没有将写作心理单列而是融合到写作训练的始终, 至于诗歌、小说、科学小品等写作, 则做了删除。三是指导性更强。近年考试中对写作的考查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赋分, 新课标必修教材前四册侧重于基础等级项目的训练, 而必修五则侧重于发展等级四个项目的训练, 教学内容符合评价需要, 指导性更明确。四是将话题和能力训练点结合起来编排, 使训练点更明确、更扎实, 教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二.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普通高中作文教学建议

第一,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 体验人生。[1]

罗丹说过, 这世界“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新课标也指出,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 体验人生”。“积极参与生活”首先是热爱生活, 对看似平凡而无奇的生活要充满爱心, 要介入其中而不是做生活的“他人”和参观者。其次是要指导学生如何细心地观察、感受和体验生活, 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即真善美。“爱的奉献”是需要爱的心体验的, 幸福是需要用不平凡的心态去发现的。人性的光辉、生命的伟大与神奇是要心灵讴歌的。

第二, 拓展写作训练空间。

事实证明, 真正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决定性影响的, 恰是学生的自由写作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高中生练笔不少于3万字”, 这个规定同时也是在提示我们,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练笔。利用课外练笔的形式,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的机会, “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应该是个好办法。学生在自由写作中, 能自由地说自己想说的话, 表达自己最真切的感受, 阐述最真实的想法, 这样一来, 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会高一些, 表达自我的胆量自然会充足一些。如果没有这样的自由写作的空间, 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难的。

第三, 改革写作评价方式。

“过去的作文评价, 一般只是对写好的作文进行评价, 简言之, 是一种结果, 因此, 采取的是‘结果主义’或‘作品主义’, 显然, 按照教育评价的理论, 这种结果评价更为偏重给学生评定作文成绩, 而非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 远非真正的教育评价。”[2]这与新课程提倡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是完全背离的。

写作评价方式的改革, 一是要进行诊断性评价, 即以评语描述学生作文认知结构和技能的实际水平;二是要进行形成性评价, 即让学生获得作文进步和提高的反馈信息, 明确作文中的缺点与毛病, 并把学生作文的注意力集中到为达成训练而持续努力上;三是推行总结性评价, 即以分数的形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鉴别、评判。

参考文献

[1]秦训刚, 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4

高中语文教学建议 篇5

现将高中语文教学意见里面的书目、近期召开高三全县集体备课分工发给你,请组织教师认真准备,形成电子稿,于3月10日前发给我。

集体备课分工: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作文 王善国

高中语文教学建议(修订稿)

高一

一、总目标

1.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人格,有理想,讲道德,立大志。2.培养浓厚的阅读写作兴趣,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

3.阅读课外读物40万字,写作3万字(包括周记、作文,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主要练习记叙、描写,穿插部分说明、议论),记2万字的读书笔记(包括抄录名言佳句100则)。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如《通俗哲学》)、文艺(文艺刊物及文学著作)读物,着重阅读记叙、说明性的文章。

5.阅读部分浅显文言文,熟读100首诗词,背诵100句名言警句,练钢笔字200页。6.注重培养基本能力,掌握基础知识。

二、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记叙文,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等)和记叙的特点(可围绕线索、结构安排、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分析体会)。

2.阅读说明文,领会内容的科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限制性词语、数字的确数与约数等)。理清层次,分析主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诠释、举例、列数字、作图表等),区别说明语言(准确、简明、周密)与叙述语言(具体、形象、生动)的不同。

3.注重阅读方法(像符号助读法、摘录法、背景助读法等),重视字词句的学习,能准确地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4.培养自学能力,能在阅读中提出具体问题,并能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一些疑难问题。5.读《文言文助读》,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6.注重精读和速读相结合,详读和略读相结合,注重熟读和背诵。

(二)教学措施

1.每日一人一书活动。每天上课拿出五分钟,轮流请学生单个发言,介绍近期看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推荐介绍新书。

2.举办读书交流会。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采取代表发言、自由发言、自由讨论、交谈等多种形式,交流读书体会、感受、经验等。

3.开展演讲、辩论赛。教师根据学生近期的阅读内容确定主题,学生自由拟题。参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材料,构思撰文,然后选取较好的参加演讲或辩论。

4.正视学生之间的差距,分层次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学生阅读水平不均衡,决定了对笔记的指导要求也不应千篇一律。根据阅读训练的三个层次,把阅读笔记相应地分为“三种”类型:C型,侧重文章阅读。摘抄名言佳句,整理文学知识,理解文章内容。这适应处于理解性阅读训练的学生,这种做法既不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又便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简洁明了地表达传递信息的能力。B型,侧重文章鉴赏。能够分析结构、分析重要语句、归纳思想内容、归纳写作特点,品味作品思想实质、艺术境界。这适应于处于鉴赏性阅读训练的学生,这种方法便于学生为深层阅读提高审美能力打下基础。A型,侧重文化感受。对文章进行研究性阅读,抓住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点(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发感或论评。这适应于处于评价性阅读训练的学生,便于培养文学作品鉴赏评析的能力。

三、写作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能较好地选择和组织材料。

2.写记叙文,六要素要牢记,做到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描写具体生动,并能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思想。

3.写一般的说明文,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使用准确明白的语言,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4.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5.练习写一般通讯报道、调查报告等。

6.注重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规范、连贯,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讲究文面整洁。

听说能力目标:注重即席发言,能按照自拟的提纲,用普通话讲故事,说明事物,阐述观点,讲述读书心得,交流体会,进行辩论,做到语言清晰,仪态大方。

(二)教学措施

1.作文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写作热情。在课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情绪、作文情怀,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让作文成为学生倾吐心声、抒发认识的平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体裁,运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或口语化,或诗文化,或散文化,或逻辑严密进行思辩,或自由抒发心灵感受,在写作中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特色、亮点,反复练习,交流评价,从而训练他们有话可说,提起笔自然而然就流淌出这样的文字,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这些训练可以让学生在周记、日记、甚至平时课后小练笔来完成。

2.重视作文素材积累,注重回归课本,以课本为根,让学生学会开枝散叶,多给学生积累阳光、雨露、施肥,这可能要老师更辛苦的去精挑细选好的作文、素材、诗词美句,更好的为学生做课文的归纳和拓展。教师做好学生的明灯和指路人,任重而道远。

3.重点指导记叙类文章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运用多种手法刻画形象,表达情感,升华主题。

四、背诵、阅读书(篇)目

上学期 背诵篇目

必修一:《劝学》《师说》《归去来兮辞(并序)》《荷塘月色》《烛之武退秦师》 必修二:《赤壁赋》《再别康桥》《琵琶行(并序)》

必读书目

文化苦旅》(余秋雨)《花季雨季》(郁秀)《谁的青春不迷茫》(刘同)《世说新语》《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推荐书目

《悲惨世界》(雨果)《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谁动了我的奶酪》(斯宾塞〃约翰逊)

下学期 背诵篇目

必修三:《陈情表》《屈原列传》《记念刘和珍君》《古诗二首》(《氓》《行行重行行》)《兰亭集序》《论语(六则)》 必修四:《宋词二首》《念奴娇》《永遇乐》《六国论》《阿房宫赋》《滕王阁序》《报任安书》

必读书目

《苏东坡传》(林语堂)《人间鲁迅》(林贤治)《病隙碎笔》(史铁生)《新月集〃飞鸟集》(泰戈尔)《边城》(沈从文)

推荐书目

《旧时月色》(董桥)《我们仨》(杨绛)《与鲁迅相遇》(钱理群)《从容一生》(俞敏洪)报刊:《语文报》《散文》《散文选刊》《杂文选刊》《作文与考试》《读者》《中国青年》

高二

一、总目标

1.注重情感教育,既要注意传统美德的教育,更要注意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意识的培养。2.进一步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营造语感氛围,培养语感。

3.阅读课外读物40万字,写作3万字(包括周记、作文,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主要练习议论文体,穿插其它文体,并注重多种表达形式的综合练习),记2万字的读书笔记(包括抄录名言佳句100则)。

4.继续阅读文艺读物,加强时文(报刊)阅读,着重阅读议论文体。

5.继续阅读文言文,背诵100首古典诗词,100句名言警句,练钢笔字200页。

6.注重基础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锻炼。基础知识的主要范围,一是指继续加强修辞、标点符号、语病修改等方面的练习,着重进行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训练,注重广义修辞的练习;二是指继续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基本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历法、官职、地理、科举等)。

二、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记叙文(含文艺作品),着重把握记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注重文句的分析与理解,能从整体上把握主旨,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结构、层次、表现技巧,作初步鉴赏、评价。

2.阅读论说文(含政治、经济、科技和文艺理论),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要注重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辨别、筛选,正确分析文意。

3.积累高中五册及《史记选读》所列实词;掌握“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等虚词;熟悉词类活用:名动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判断、被动、省略、倒装(宾语前臵、介宾后臵、定语后臵)。

(二)教学措施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三、写作

(一)教学目标

1.注意材料的积累。

2.写记叙文,注重培养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联想力;提高审美情趣,注重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注重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注重叙述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3.写议论文,注重审题、立意,做到内容正确,观点鲜明;注重布局谋篇,做到思维条理,符合逻辑;注重遣词造句,做到准确、鲜明。

4.写一般的说明文,注重说明的顺序和方法。

5.练习写应用文,注重其格式及行文的习惯要求,具体练习书信、便条、启事、通知、电报、新闻、广播稿、说明书。

四、听说能力

(一)教学目标

能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评价同学的观点、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能对时事发表客观的评论,做到讲道理,不偏激。

(二)教学措施

1.学生交流。一是交流心得。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谈读书的体会和做笔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相互学习借鉴。二是交流读书笔记。采取同学之间自由交流、以班级为单位相互交流、选好的笔记展览等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创作鼓励。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并选取好的作品发表,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阅读和创作的兴趣。

3.批语引导。大体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鼓励型。对阅读笔记做的较好的,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二是赞赏型。对鉴赏评析文章见解合理且有个性的,以肯定赞赏为主,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三是指导型。对于方法欠佳,评论偏激的,要帮助纠正,培养正确的评论观。四是沟通型。有的学生有时借助读书笔记,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或忧郁等,作为老师应及时与之沟通,使读书笔记成为构建师生良好关系的桥梁。

4.指导撰写专题报告。教师确定主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找材料,构思撰写成文,以写专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多读。如以《我最……的一位女性》为题,进行研究性阅读,有的写《我最佩服的一位女性思嘉》,有的写《我最同情的一位女性苔丝》等等。要想写就必须读,而想写好就必须广泛地阅读,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多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背诵、阅读书(篇)目

背诵篇目 上学期

必修五:《沁园春 长沙》《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并序)》《逍遥游(节选)》 《唐诗三首》(《蜀道难》《登高》《锦瑟》)《齐桓晋文之事》《史记选读》:《廉颇与蔺相如》《垓下之战》(垓下歌)《荆轲》(易水送别)

必读书目

《山居笔记》(余秋雨)《古典之殇》(王开岭)《灵魂只能独行》(周国平)

推荐书目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灵山》(高行健)《飘》(玛格丽特〃米切尔)下学期

必读书目

《围城》(钱钟书)《活着》(余华)《平凡的世界》(路遥)《穆斯林的葬礼》(霍达)《狼图腾》(姜戎)

推荐书目

《老人与海》(海明威)《雪国》(川端康成)《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报刊:《语文报》《散文》《散文选刊》《杂文选刊》《作文与考试》《读者》《中国青年》

高三

一、总体目标

1.进一步加强主人翁意识、责任心的培养。

2.阅读课外读物20万字,写作3万字(包括周记、作文,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写,主要训练议论文、记叙文),记1万字的读书笔记。

3.继续阅读部分文艺读物,加强文学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阅读政治、经济、科技和文艺评论等文章,并作初步鉴赏、评价。

4.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要求能理解文句,把握文意,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层次、表现技巧,并能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5.继续学习《文言文助读》,加强翻译训练;复背100首古典诗词,背诵100句名言警句,练钢笔字200页。

6.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语言知识进行排查训练,重点放在词语、句子、语言运用上。

二、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析的能力,且能熟练地辨别、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材料,对内容能正确地加以概括、阐发或解释。

2.对文学作品初步具有鉴别欣赏能力。注重把握文学作品内容,分析体会语言特色,分析表现形式等。

3.阅读各种著名演讲集,学习演讲艺术。

(二)教学措施

注重阅读方法的多样性,力求可操作性。语文阅读重在求量,在求量的基础上求质。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会默读、速读、略读,又要会精读,只有多样阅读,方法灵活,才能切实提高阅读能力。但是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正确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时只是“让眼睛在文章上溜一遍”,而对于具体的思想内容、结构、写作技巧等却不能作深入具体的分析。为了解决这一实质性问题,可按文体特点,总结阅读方法。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记叙文、散文、短篇小说这类文学体文章时,可采用了“四步十点法”。“四步”,是指阅读过程中分为四步,由浅入深地展开阅读赏析;“十点”,是指具体的阅读项目。简单地说:第一步,标明阅读日期、写清阅读题目、记住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落实生字词。这样便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为下一步深层阅读做好辅垫。第二步,理清线索、弄清结构,提高学生鉴赏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的发展规律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把阅读引向深层。第三步,分析重要语句、归纳思想内容。这是阅读的核心环节,也是基本能力的要求。第四步,归纳写作特点,学习写作规律。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鉴赏评价及应用能力,这是阅读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三、写作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记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写法。2.能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使文章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字体端正,文面整洁。

3.写书信、便条、启事、通知、电报、新闻、广播稿、说明书八种应用文,要符合写作格式及行文的习惯要求。

听说能力目标:能做有准备的演讲,中心明确,材料充实,语言比较简练、生动;能在一定的会议上作即席发言。

(二)教学措施

1.增强计划性和有效性。加强集体备课,强化研究,合理安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实提高作文训练质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审题意识。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是关键。立意的准确与否决定作文得分的高低。要将立意训练贯穿作文课的始终,使文章立意准确,思想深刻。

3.培养文体意识。记叙文要有描写意识,写好细节,写好情节,写活人物,用好倒叙、插叙、悬念法、误会法等。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语言精炼、有气势,使文章结构思路明晰、条理清楚,符合文体要求。

4.培养“亮点”(创新)意识。要凸显自己的亮点,不怕张扬,不怕“招摇”,把文章的语言美、立意美、结构美发挥到极致,使文章个性鲜明,亮点突出。

5.培养材料意识。要重视积累,灵活运用材料。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善于思考感悟,使文章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感。

6.培养文面意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没有错别字。

四、阅读书(篇)目

上学期 必读书目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丑陋的中国人》

推荐书目

《寻找家园》(高尔泰)《美的历程》(李泽厚)报刊:《语文报》《散文》《散文选刊》《杂文选刊》

下学期 必读书目

《生命的品质》(周国平)

推荐书目

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建议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存在问题 教学建议

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普通高中英语课每周五节,每学期两个模块合计十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为了赶进度,大部分教师采用了集中识词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在讲授课文之前集中处理生词。根据课本后的生词表一次性花两节课左右的时间将一个单元的生词先学习一遍。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能降低课文理解的难度,加快对课文的理解速度,从而加快教学的进度。但是这种高速的进度背后有着不少的弊端:首先,脱离语境孤立也学习词汇,只是解决了词汇学习的最低要求——识记,没有做到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结果是遗忘速度快,如不及时复习,大量词汇就会被遗忘。其次,不理解词义。因为在学习这词汇时没有注意其运用语境,在阅读中再次遇到这个词汇时往往难以准确理解其意义,在写作口语表达时也无法恰当地运用新词汇。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将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合理把握教授单词的时机。词汇处理可按其对文章阅读的重要性程度,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处理。对于那些通过上下文也无法理解而又影响理解文章的少量词汇,如一些不常用的生僻的专有名词,可以在课文前集中处理,达到认读水平就可以了;对那些通过课文的上下文可以搞懂的词汇,一定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解决。可以设计成猜词练习,这既是学习词汇的方法,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第二,要重视语音教学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英语的单词发音和拼写之间是有内在的联系的,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音标拼写单词是学习词汇的第一步,也是记忆单词最通用最经典的方法。但大部分的教师都认为小学初中教师早就教了音标,高中阶段课时紧就没有重视这块教学。而事实上大部分高一的新生,音标没有掌握,无法正确的拼读单词,更不要说连读、弱读、语调、节奏、重音这些更丰富的语音知识了。而学好语音对记忆单词、学习语法、发展口语、提高听力都有极大的帮助。因此高一起始年级给学生补上语音课是当务之急。高中的语音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结任务、情景、场景、场合、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去理解和学习语音。

第三,要教会学生多种记忆单词的方法。首先,教会学生根据发音记忆单词。学好音标,注意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其次,重视构词法及词根词缀的教学。尽早帮助学生弄清楚构词法和各类和方法。主要构词法有三种:转化法(由一人词类转化成另一个词类)、派生法(通过加前缀和后缀构成另一个词)、合成法(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次要的构词法有:载短法(telephone—phone)混合法(breakfast and lunch—brunch)、缩写法(television)等。构词法是理解、记忆单词的基本前提,是扩大词汇量的捷径。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词根词缀知识也是记忆,理解词汇的有效途径。一种记忆单词极其重要却又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通过阅读记忆单词。这种方法记单词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记忆单词,而且可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单词的含义。外研社出版的《书虫》分级阅读系列就是很好的材料。其它的记忆单词的好方法还有联想法,组块法,重复记忆法等。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学生各种有效的学习词汇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最后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利用词典的自学能力。高一起始年段要教会学生选择一本合适的词典,培养学生利用词典查阅生词的习惯。要有意识的在课堂内外布置查阅词典的任务。要让学生明白查找的不仅仅是单词的意义,而是重点关注所查词汇的用法,特别要注意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动词与介词、副词的搭配及相关词意的比较。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马德玲.在情境中教学词汇和语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10).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建议 篇7

通观2016年“国卷”及各省市高考语文卷,对于作文的考查可以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材料作文,分值60分,这是最普遍的作文命题形式,全国卷、天津卷、浙江卷和山东卷均采用此形式;第二类是微写作与材料作文相结合,微写作分值10分,材料作文分值50分,总分值仍为60分,北京卷采用此种形式;第三类仍是材料作文,但分值更高,70分,以江苏卷为代表。通过以上信息,作文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一目了然。

作文是深层次考查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设置话题,考查学生是否具备通过分析材料,形成自己独特观点与见解的能力;透过谋篇布局,看学生是否拥有合理的逻辑思维与组织材料的能力;纵览文章语言,辨析学生遣词造句的功底以及能否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形成精妙有魅力的语言;总观全文对观点的阐释,考察学生是否拥有广阔的知识面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能力。作文对一个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要求之高,可见一斑。作文对学生的考查面之广也是其他类型的题目所不能比拟的。高考卷中赋予它如此高的分值也是理所应当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得作文者,得语文”。看来如何提高作文水平,是广大考生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

然而,目前普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是日常教学以课文学习为主,语文教师往往碍于赶教学进度或其他原因,很难做到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兼顾作文指导,通常是作文的教学就是定期安排两节语文课,布置好作文题目,然后放任学生自由发挥。在这种模式指导下,学生往往会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作文课就是写作文的,我只要把作文课上的时间花在作文上,其他时间就不用拿来学习作文了。因而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课文学习与个人写作之间的联系,并且还会对作文本身产生误解,认为作文就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长此以往,学生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体会不到创作的激情,反而觉得就是在完成一道题目。试问这种状态下,学生真的能写出好的文章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让学生写不出好作文,更是与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相违背,更不可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鉴于此,下面针对作文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厘正作文的实质和目的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作文,从一开始的看图作文到高中的材料作文,与作文打交道的时间已经有十几年。那么到底什么是作文呢?作文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写作文的目的何在?夏丏尊、叶圣陶先生在《文心》里提到“作文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生活中间包含很多项目,作文也是一个。”[1]也就是说夏、叶两位先生认为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并且在《文心》一书中多次提到“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部分学者将这种观点总结为应需论,在此,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其合理之处,比如我们遇到一件难忘的事情,内心情感复杂,于是写篇文章把这种记忆记录下来,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不正是生活的一部分吗?而这正是作文应付实际需要的体现。另外,贡如云《请给文学写作一席之地》[2]一文中提出,中学生写作,除了议论文外,也要重视文学写作。他认为文学写作可以滋养诗性,丰富情趣,对文学阅读以及人格修为都能带来积极影响,而这些又是语文素养赖以提升的内在动力。从这方面来看,作文就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而是创作一件饱含文学涵养兼具审美功效的文学艺术品。也就是说作文除了应付一般的实际需要,还可以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内在品格,激发个人的想象力、思辨力等。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而作文正是人的思想的结晶。从以上分析来看,作文既是应付实际的需要,又有它不可忽视的文学功用。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写作的目的,激发写作兴趣,避免陷入“作文就是完成练习”的误区。

二、重视课堂教学,强化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共5册,每册4个单元,总共60多篇课文,涉及唐诗宋词元曲,议论散文、记叙散文、小说、戏剧、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论文等各个领域,汇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这些作品都是值得学习和反复研读的典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这些课文都能为学生个人写作提供无尽的养料和养分。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欣赏、领悟。也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也学会写作文。

(1)积累词汇,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作文既然是通过书面形式传达信息,那么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能力。1963年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这一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去不断提高。通过课文的学习,不断积累词汇,句式,不断夯实遣词造句的功底,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为例:

这段文字中加点的三个词语都有“给”的意思,但仔细品味,各有不同。“抛来”是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抛给”是指有目的的恶意的输出;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指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侵略。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表达的意思和感情确完全不同,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准确调配词汇的匠心。通过分析这三个词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正确用词在文章写作中对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意义。

(2)赏析语言,学习技巧,适当动笔,实践演练

不同类型的课文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杂文语言犀利简练,散文语言优美精炼,议论文往往说理深刻,鞭辟入里。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学会赏析不同类型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行文技巧。以散文为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散文中的名篇。学习此文时,第四段“荷塘中的月色”和第五段“月色下的荷塘”是重点赏析的段落。特别是第四段,语言之美,不可言喻。此段作者通过综合运用叠词、博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美和谐的月色笼罩的荷塘美景图。仅凭分析修辞手法,学生可以感受到荷塘的“美”,但这种“美”是不深刻的。于是,我们可以设置个小练笔,让学生们通过想象,把自己想成朱自清,外出散步,此情此境下看到一方荷塘,你会怎么写?于是我们会看到几十种不同的“荷塘月色”。写完后,让学生自提自问,比较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自己写的有何不同,哪个更好,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通过这种实践练习的方式,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自问,便能够真正体会到课文第四段的语言美,也能够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提供经验。《语文建设》之《例谈小学高年级散文教学策略》一文中也曾提到“通过动笔使学生在想象中引起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强烈共鸣,使他们得到审美的感受,领会到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所以课堂适当动笔,不仅有利于课文本身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建立起课文学习与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两方面是互相促进的。

三、强调课外读写,引导学生积极“触发”,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作文,亦是如此。自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很多素材,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苏武传》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忠君爱国、宁死不屈、贫贱不移、坚韧不拔的勇士形象。倘若学生写作过程中需要类似英雄人物来例证自己的观点,苏武的故事便是很好的诠释。但是,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素材丰富,还需课外下番功夫。

(1)多读多写

“读”不仅指“阅读”,还指“朗读”。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教导学生要多读书,扩宽知识面,开阔视野。这里的“读”,多指阅读。事实上,出声地朗读也是读书的很重要的方式。《文心》中如是说“我以为别的功课且不管,如国文。英文等科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与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是其区别于其它语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汉语的四个声调,平、上、去、入,音值各有区别,这就使得汉语读起来抑扬顿挫,给人以节奏感,再加上轻重音和句子升降调的作用,通过朗读,能够更好地感知作者寄予字里行间的感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写”我们在这里主要谈谈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指摘录笔记(摘录自己认为精彩的名言警句等),和心得笔记(即指读书过程中产生的心得体会)。笔者认为心得笔记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以古代读书笔记类的著作宋人王应麟的《困学纪闻》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条:

古以一句为一言。左氏传:太叔九言。(定四年)《论语》:“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秦汉以来,乃有句称。今以一字为一言。如五言六言七言诗之类。非也。[1]

这条读书笔记,大家看后知道它是作者考证的古今词义的变化,告诉我们“句”与“言”的区别。举出这个例子,是让大家看到“读书笔记”是需要动脑子的,是前后联系,综合分析自己掌握的材料的结果。因此,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大有裨益。“写读书笔记”是学生把看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的绝佳途径。积累作文素材不是把那些材料孤立地一条一条储存在大脑里,积累的材料应该是鲜活的,学生自己消化了的东西,这样才能在写作时用的得心应手。

(2)引导学生积极“触发”

所谓“触发”,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触发”这个概念最早是在《文心》中看到的,原文是:“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得与平时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1]回过头来,再看2016年的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例如北京卷的微写作的第二个题目:很多家长在微信或QQ等媒体上建立了班级“家长群”。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评论。要求言之有理,自圆其说,150字左右。再如2016年全国乙卷的作文题目是一组关于分数的漫画图,让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和寓意进行作文。这两个作文题目都是要求考生针对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看法。事实上,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情况理解为“触发”,由现实生活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的现象,引发个人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此看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触发”,这便是与高考作文接轨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经常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热点产生“触发”,积累作文素材。灵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平时多“触发”,有了感悟就记下来,真正写作文的时候方能信手拈来。

总之,“作文”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不可能凭一时一事之力就可以打造好的。如果我们把优秀作文比作一块玉石,那么这块玉石需要经历长期打磨,精心雕琢,才能散发诱人的光泽。因此,在作文教学这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授予他们打磨玉石的方法。朱熹《读诗有感》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也是如此,“读书要读出新得,作文要作出新意”,要让自己的作文始终有“新意”,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学多思”。

参考文献

[1][4][5][6]夏丏尊,叶圣陶.《文心》[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0、120~121、243、112)

[2]贡如云.《请给文学写作一席之地》[J].语文建设,2015(24)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篇8

一、以积累词汇和把握英语句法为基础, 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翻译, 描述事物和发表议论, 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及时批改, 指出或纠正错字和病句, 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分析, 不断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同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文句法, 为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打好基础。

二、分文体对写作进行专题训练, 培养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语感

收集同一文体的范文供学生朗读, 培养学生对某一文体的语感, 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体风格并根据所学范文进行写作, 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纠正并参照范文对其作文进行评价。最后选出最好的学生作品为范文, 供学生们参考学习。通过对各种文体的感知和简单的仿效, 使学生逐步地掌握各种文体的风格, 固定格式和写法。

三、进行详细的写作步骤的训练, 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围绕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写作训练:

1.备写阶段。根据所提供的写作材料, 手中所占有的材料和了解的事实, 及时获得有关主题的信息。同时分析材料、审题, 拟好写作提纲。

2.起草作文。根据审题, 确立写作文体, 主体 (使用的人称) 和基本时态。

3.根据材料提供的整体情节或主题思想, 写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4.拓展思路, 围绕主题不断地丰富文章内容。

四、引导学生把握作文各段的要领写出结构完整、主题鲜明的英文作品

中学英语写作一般分三段, 即引导段、支撑段、结束段。

引导段的主题句 (theme statement) 不能只陈述事实, 而要说明自己的观点。支撑段是围绕引导段中的观点进行阐述, 教导学生运用有力事实和例子对中心句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分清主次, 把与主题关系最密切, 最能体现主题的信息提炼出来进行详写, 对次要的进行略写。结束段简要重述观点, 即篇尾点睛。

五、在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必须注意的几点

1.过好审题关。审清题目要求, 包括文体、题材。

2.过好语法关。除了注意情节的完整性之外, 特别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 人称、时态和语态等的一致性和行文的连贯性等。

3.为了使文章连贯, 要恰当地使用连接词。

4.书写要细心、工整, 避免涂改。

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训练。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建议 篇9

一、丰富课堂内容, 多元化积累写作素材

英语是一门积累的学科, 特别是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中, 积累是一个无法规避和跳跃的环节, 同时, 它也不能通过突击学习快速完成, 非要学生进行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学习记忆不可。想要在写作上获得突破, 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 就必须收集足够多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素材, 并充分掌握语言的组织规则。

为了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 扩大收集积累的范围, 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是应积极丰富课堂内容, 在教授课本内容的同时, 还应结合大纲内容, 选择相关文章介绍学生阅读, 或选择较为适合学生年龄和程度的英语文章引导学生学习阅读, 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内容健康难度适中的英语读物。但教师应注意, 虽是要帮学生拓宽阅读面, 但是推介的内容还是应该重精不重多, 并将文中应重点关注的句式句型标注出来, 帮助学生抓到重点, 提高阅读效率, 避免浪费时间。

二是应鼓励学生运用图书馆和互联网, 积极自主地收集写作素材, 并建立收集本。但由于网络资源良莠不齐, 有些甚至是由中文直译的“中式英语”, 因此, 教师应定期对收集本进行检查, 帮助学生遴选出真正有意义的句式和句型, 并使学生不受那些不规范语言的影响。这种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 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他们查找资料并对其进行筛选使用的方法, 不仅教学生知识, 还能教会学生学习。

另外, 对于不同的学生, 应根据其特点进行不同的引导。对基础较一般的学生, 所做积累应以相对基础和常用的句式为主, 并着重训练他们的应用能力。而对于基础较好、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 则可以减少限制, 给他们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空间, 他们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惊喜。笔者曾有个学生, 幼年曾随父母在国外生活, 热爱文学, 小小年纪便阅读了不少世界名著的原文, 并尝试着在英文作文中进行模仿, 不仅将平日的作文练习写得活泼精彩, 在高考中也取得了较高的分数。

二、精研经典例句, 学会灵活运用

在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积累之后, 就要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句式, 学会使用它们。毕竟, 考试检查的是写作能力, 而不是看谁看过的经典句式多。那么, 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灵活使用经典句式, 为自己的作文增添活力和亮点呢?

1. 背诵理解

背诵是掌握和运用的基础, 是一个无法略过的过程, 同时也是大多数学生“深恶痛绝”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死记硬背, 而是理解着背, 结合着语言情境背, 这样不仅背起来容易, 而且也不容易忘记, 同时能为后面的套用和灵活使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定期在班级中举办句式交流活动, 请每个学生在同学们面前将自己积累的句式背诵下来并向大家解说该句式的意义和使用情境, 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间的交流, 还能够以适度的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他们自己去学习。

2. 套用

所谓套用, 即是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改换句式的主谓宾定状补语, 对其进行改写。这个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对句式继续加深理解, 为自由使用打下基础。

此过程可通过游戏的形式完成, 如教师提出某个情境, 所有学生都将自己的句式根据此情境进行改变, 甚至可组织一个故事接龙游戏, 由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句子接在一起, 看最后能连出一篇怎样的文章。笔者曾在任教的班级中组织过这类活动, 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灵活使用

在经过上面两个过程后, 灵活运用已经不难了, 在这个阶段, 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积极使用掌握句式的习惯。教师应注重每次考试或作业后的作文点评, 及时将学生运用的经典句式挑出并进行表扬。甚至可以直接将此体现在分数中, 适当给能够积极运用经典句式的学生高分, 并及时在点评课上进行点评并对该学生进行表扬,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习借鉴优秀习作, 有方向有目标地提升写作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有时候, 世代相传的经典文章和市面上流传的经典教材的辅导效果, 并不如一个与学生有着相同年龄和相似经历的孩子的优秀作文要好。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善用榜样的力量, 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大纲和考试要求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要求并不是抽象的、宽泛的, 而是具体的、细致的, 甚至可以量化的。因此, 想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尽可能好的成绩, 就需要教师精研考纲, 将对学生的考察标准归纳成为条目, 并带领自己的学生逐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挑选高考优秀习作作为参考和依据, 能够为这些条目找到一个“依托”。教师可对那些文章进行精细的分析, 从立意选择、结构布局、句式选择、词汇选择等各方面进行讲评, 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创新之处, 并尝试着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将那些优秀作文进行分解、分析和模仿的时候, 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高考对自己的要求, 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在要求学生背诵作文模板和常用句式、单词的时候, 如果搭配优秀作文解析, 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同时也将枯燥的背诵转化为饶有乐趣的阅读和模仿,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鼓励学生调整自身的语言表达习惯, 增强写作的规范性和生动性, 则可以给这些千人一面的模板加上学生自己的痕迹, 使习作完成从“合格”到“优秀”的飞跃。

除了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之外, 教师还应该积极发掘学生中的优秀习作进行点评。比起相对遥远的高考优秀作文, 由自己身边同学写出的优秀习作能带给学生更大的触动和更突出的榜样作用。教师适当的点评和表扬, 不仅会给受到表扬的学生以激励, 同时也会使其他学生得到鞭策, 奋起直追, 有利于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地竞争氛围, 促进学生更快地进步。

四、结语

在各类升学考试和选拔考试中, “写”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写作水平的提升, 并不是一日之功, 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持之以恒地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努力, 勤于积累、乐于学习、勇于创新, 既能够满足各类考试的需要, 又为自己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维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教师, 2011, (24) .

[2]高健, 傅克玲, 杨竞欧.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7) .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建议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结合语境,构词规律

词汇是组成一门语言的基石, 学习英语时, 词汇的掌握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技能, 影响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由此可见, 词汇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推广与实施, 高效课堂对教学规范要求越来越高, 对学生词汇掌握的熟练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就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发表一下拙见。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分析

1. 教法脱离语境, 注重死记硬背

英语教学实践中, 我们会发现许多高中生在学习词汇时, 不是照着教材的词汇表反复诵记就是照着某部小词典念念有词。这样乍一想好像是积累词汇的捷径, 其实不然。首先, 这样的记忆方法严重脱离语境, 这些按照字母顺序来识记单词及中文对应意义的方法, 其容易忘记和混淆自不必说, 机械地背过之后, 又有几人能熟练运用于英语表达和写作中呢?如果我们继续这种脱离语境且孤立地分解词义和构词法, 而不照顾整体层次上的语篇认知, 只能让英语学习变得乏味、枯燥, 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忽略个体差异, 统一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客观差异, 即便是现行的教材也对词汇认知进行了大概的分层:第一层是所有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核心词汇;第二层是有拓展能力的学生认读的词汇, 对一般学生要求能听懂、会读就可以, 暂不做运用要求。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尽快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 许多英语教师认为短时间内识记单词越多越好, 要求学生一股脑地进行诵记, 这样其实只能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引起学生的腻烦心理, 更容易让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因压力太大而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

3. 忽视构词规律, 频现遗忘错漏

众所周知, 英语词汇的构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 如转化法、派生法、合成法等, 而现行教学中, 学生往往忽视这些构词规律的存在而进行单词的逐个识记, 甚至是孤立于音标的识记, 尤其是学困生中此现象更是普遍存在。这也导致了, 一方面囿于拼写长或词量大而容易错漏和混淆, 另一方面不懂拼读和构词规律而一个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导致学生经常性遗忘从而使其更害怕背单词, 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二、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1. 词汇结合语境, 语言用于生活

词汇只有在语境中才有鲜活的生命。因此, 词汇学习要先将词汇与语篇和背景语句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放眼全局, 体味词汇的语感, 学习词汇的用法, 又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模仿并自己造句,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掌握词汇的用法。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的单纯提问单词让学生默写的检测方式, 代之以让学生识记经典语句,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组织新学的词汇来进行改写和复述, 在熟练掌握以后, 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开教材, 鼓励学生试着写一写生活情境和趣味小故事。将词汇融入语言情境中来, 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 巩固词汇识记, 提升他们识记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最终提升英语水平。比如, 我们在学习“plump”这个词时, 笔者就先设计了语句情境让学生揣摩其词义:Mr.Wang was tall and middle-aged.The headmaster of the school was an older woman, almost as plump as Mr.Wang, and much shorter.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们可以分析出这句话的意思是:王先生是一个高且胖的中年人, 而校长和王先生相比年岁稍长, 显得矮一些, 显得“plump”,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前后对比推断出“plump”相当于“fat”的意思, 然后我们再完善提示:因为校长更矮, 所以“plump”有“圆胖、矮胖”的意思。这样的词汇识记方式灵活而具有探索性, 容易牵引学生的探知兴趣, 提高记忆效率。

2. 设置分层教学, 拓展文化视野

教学就要立足学生差异, 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 这样既不会打击后进生的自信心, 又不会压制优等生的求知欲与拓展空间。但是教材中必须掌握的核心词汇所有学生必须掌握, 然后拓展能力词汇要求后进生能识读就可以。另外, 我们要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 拓展文化视野。

3. 打好音韵基础, 学好构词规律

英语词汇是一种音律拼写方式, 每个单词中的字母构词势必遵循一定的音韵原则, 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从开始就打下扎实的音韵基础, 那么接下来的读准音、写准单词就多了一层保障, 为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等全方位的英语能力奠定基础。久而久之, 学生就可以摆脱对教师和词典的依赖, 遇见生词也能根据规律识读, 听见单词读音就能写出对应的词汇。当然, 词汇还有一定的构词规律, 通常英语单词根据以下三种构词法构成:转化法、派生法和合成法, 其中派生法是构成英语词汇的主要方法, 如我们经常见用by作前缀的空间词, un作前缀的否定词等。合成词就是由两个或以上子单词组合成的词汇, 如easy-chair等。转化法就是词性在特殊语境下发生转变。总之, 只有掌握规律, 才便于学生提高识记速度和学习效率。

改革高中英语教学的建议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化融合;写作教学

高中英语教学受制于高考,因此虽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高考这个衡量教学质量的金标准还是没人能够撼动。新课改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十几年,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经验,对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自己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和体会。

一、重视英语教学的文化融合问题

文化和语言是相伴相生的,语言记录和传承文化,文化孕育和发展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文化是交流的桥桩。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最终的交流和沟通,而交流和沟通是离不开文化元素的。所以学习语言一定要了解文化,了解文化才可以更好地学习语言。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东西方文化的兼容,因为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语言,只有先了解文化的内涵,才会更从容地使用语言。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东西方文化融合对教学的影响,会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还有语言习惯的不同等,并且在教学中能够给予应有的重视,让学生在文化河流的滋润中构建语言能力。

二、注重高考的写作教学

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是高考的重头戏,是学生获得英语交流能力的基础,要在高考英语作文中得到高分,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用心,也需要学生的认真努力和准备。保证写出的作文吸引人的注意力,文本内容有闪光之处,同时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也是值得关注的一项内容。首先是考生从遣词方面下工夫,词汇是文章的细胞,是构建文章的细节,也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体现,所以要指导学生选词,用词要贴切,意蕴要丰富,善用短语。这样的文章让人一看就觉得亮。善于应用修辞手法,保证词汇的内涵丰富,越是这样,文章越是出彩,有感染力。

造句方面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保持句式准确而多变,尤其要多用和活用复合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一样的内容如果用不一样的方式表达,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善于变换句型是获得高分的法宝。比如,灵活使用非谓语动词,在文章中灵活使用with复合结构,在写作中灵活使用复合句,灵活使用倒装句、感叹句等富有感情的句式,用这样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高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有很多,因本文篇幅只从这两点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薛固高中)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建议 篇12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查中发现, 好些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会这样说:“Read the passage to find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强制学生必须在短时间内读完课文, 时间一到就提问, 然后进入下一个步骤, 其实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读完就被迫停下。笔者认为教师的这一做法没有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建议可以这样做:给读完的学生附加一项学习的任务, 而给未读完了学生留住时间的“缓冲区”, 这样做不但留给学生适当的课堂时间思考, 又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笔者听过一节校级公开课, 其教学的内容为人教版Book4 Unit3“A taste of English humor.”, 教师通过大量的问题设计, 完成了Pre-reading, Fast-reading, Careful-reading和Post-reading四大步骤, 时间非常紧凑, 但能留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时间非常少。不少学生因来不及思考, 跟不上课堂的快节奏, 对问题的思考失去了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时地用“Go through it quickly, I only give you 3 minutes.Time is up!”等指令性的语言来剥夺学生的阅读时间。整个课堂教师在走程序, 学生盲目地应付, 这样的教学活动常常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 且提问的都是成绩好的学生, 在形式上迎合了当前新课程对课堂活动的要求, 然而完成这样的活动, 大部分学生既无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 也无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长此以往,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其实,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使用教学的调控技术, 要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 或适度“留白”, 让课堂能有适度的停顿, 让学生思考, 甚至发问。如果只是为了赶速度, 加容量, 当问题一提出来就让学生快速地发言, 学生就会出现言语不畅, 且语法错误较多, 回答的问题缺乏深度, 给出的答案几乎都是课本上的信息, 很少能发散思维。

二、重视阅读课的问题设计

阅读课的任何一项教学设计, 不应该“无题不读”, 使课堂总是为题而忙, 为题所累。问题设计不当, 或者过多的问题设计,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要环环相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注意力,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 问题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具有启发性。

阅读活动的设计要根据读前、读中、读后各有不同。读前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文中的话题产生兴趣, 并能自然过渡到文章的阅读中。常见的读前活动有问题导入、图片导入、视频导入等;而读中活动有问答、判断、表格、填空、选择、排序、总结段落大意等;读后活动包含词汇练习、完成段落填空、讨论、复述、表演、写作等。阅读课上我们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任务, 但需要根据所学文章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任务, 不是任务越多越好, 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 做到有的放矢。

三、重视阅读读后理解活动的设计

笔者曾经观摩过一堂阅读课, 内容是人教版Book4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中的Using language阅读教学。该教师总结和归纳“劝说和说服别人”的日常用语, 模仿造句, 让学生结对, 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教师鼓励扮演顾客的学生, 要围绕绿色食品的话题多提出问题;鼓励扮演农民的学生, 要尽可能多地运用日常用语来劝说“顾客”。对基础弱的学生, 教师则给予语言提示和帮助。对语言能力强的学生, 要求在全班做示范对话。接着教师通过口述练习, 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绿色食品安全性和重要性的信息。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整理出最能突出自己小组关于绿色食品观点的几点理由。随后, 各组分别设计出自己的海报, 然后展示出海报, 供全班学生交流。学生都反映这节课使他们的受益匪浅。另外, 阅读理解不是对文章每个单词或句子看懂这样的层次理解, 而是能有效进行信息处理, 跨出句子层面走向语篇深层次的理解以及评价性理解。如果读后活动的设计没有梯度, 没有连贯的主旨思想, 读后的各个活动缺乏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和挖掘, 那么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 无法体会作者的意图和领会文章的精髓。

四、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课堂管理是动态的, 学生不可能总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在前进, 在问题的预设中, 要有一定的弹性, 给学生的创造性留有一定的空间。对于生成的新的教学潜在资源, 要会机智面对, 有效地引导。在提问方面, 要考虑到提问的方式、提问的对象, 是提问个人, 还是全体, 是提问成绩好的, 还是提问成绩差的, 提问到的学生在教室里的分布情况等等。同时要预测学生可能给予的答案、学生的应答时间, 以及做好应对的对策, 如果学生没法回答问题时, 教师又该作怎样的反应,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 又要给予怎样的评价语等。

在设计任务时,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可以设计理解型任务, 如:主题归纳、分析标题、图表填写、短文填词、罗列细节、比较异同;在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后, 可以设计一些应用型的任务, 这些任务都要与语篇内容相关, 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创造性语言活动, 如:讨论活动、信息差活动、采访活动、辩论活动、改编文章、缩写文章、复述故事等。

总之, 如果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讲究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和活动设计, 合理、灵活地把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 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学生的能力就能循序渐进地提高, 教师就能上好一堂优质的英语阅读课。

摘要:阅读课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课型;高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 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部分, 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 但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英语阅读课呢?笔者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姚生军.课堂负面现象触发的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 (3) .

[2]张丽莉.英语阅读课读后‘伪活动’面面观[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 (5) .

[3]刘美琳.例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 (4) .

上一篇:质量伦理论文下一篇:细菌性阴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