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困惑

2024-10-26

高中英语教学困惑(共10篇)

高中英语教学困惑 篇1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李荣

文言文的实用性在哪里?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里,古代散文有10个单元,古诗词、古戏曲、古白话小说还有6个单元,占了近40%的内容,其份量之重,不言自明。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文言文的用武之地又在哪里呢?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

国的文化遗产,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然而,这些作用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可望而不可及。中学生学文言文的用处是什么?大多数学生会明确回答:为了高考。因为高考考文言文,所以学文言文。对他们来说,文言文的实用性就在于应考。既然是应考,就有结束的时候。一旦应考结束,文言文也基本上淡出了学生的生活。尤其是理科考生,除了在高校的《大学语文》里偶尔见见面,也再难寻觅文言文的踪影(个别对文言文有兴趣的除外)。事实上,学生将来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只有师范专业且当语文老师的,才有机会重新读到文言文。除此以外,还有多少人会接触这种古老的语言呢?

《语文大纲》还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其实,即使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也无用武之地,因为现实生活中实在很难读到“浅易的文言文”。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在社会的围追堵截中红红火火,是因为有不计其数的网民在使用它,中学生也是其中之一。他们上网交友聊天,经常使用这种语言,而且以使用这种语言为荣,谁若不会还会被人耻笑。而文言文呢?没有人因读不懂它而苦恼,没有人因不会使用它而羞愧,也没有人因不会翻译而痛心,因为生活中没有什么人使用它。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是学习文言文的主体。的确,他们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可是,又有多少人从中加深了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呢?又有多少人提高了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和表达能力呢?学生没有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切切实实地品尝到快乐,也没有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它的魅力,只是为高考吃力而艰难地学着文言文,甚至为拿不到高分而苦恼,以至于恐惧文言文。为一种将来几乎用不上的古老语言而苦读,学生能用心吗?

高考提高分值,增加难度,能提高文言文的地位吗?

综观近年的高考试题,文言文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加大。2001年以前,文言文阅读分值为15分,而今年全国试卷(I)文段阅读为19分,另有古诗文默写5分,古诗鉴赏8分,有关古诗文内容共占32分。全国其它地区也是如此,如全国试卷(II)共计33分,湖北省试卷共计31分。由此可见,古文地位之重。分值增加的同时,试题难度也在逐年加大。前几年的文段阅读为客观题,2002年则开始增加文言文语句翻译,分值为5分。2004年语句翻译增加到8分,2006年则增加到10分。现在有的省市还增加了断句题。题型变化,难度加大,使文言文更贴近实际,可以引导学生重视文言文,感受古代文化的精妙,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中华文化,其作用无疑是积极的。但是,这些改变能提高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吗?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古代文化的精妙吗?

在应试教育没有彻底改变的情况下,高考就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学生的学习节奏要随着它的舞动而变化,学校也会根据考试结构的调整而改变对策。增加分值,学校就调整复习时间,高三总复习由原来的两三周,增加到五六周;增加文句翻译,老师就加大文言语句翻译的训练量,就像当年刚恢复高考时,把汉语句子机械地翻译成英文一样去训练文言文翻译能力。至于古人要求的“信、达、雅”则没人在意,人们关注的只是能否把句子翻译通顺,是否接近标准答案,是否能得高分。至于古文的博大精深的内涵,暂时无人顾及。以上是个人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

高中英语教学困惑 篇2

湖南省统一使用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这套教材内容丰富, 知识面广, 信息量大,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惑。

困惑一:“task-based”教学不易操作。有一些“task”既不好设计, 也不好操作, 与教学目标联系并不十分贴近, 宛如“空中阁楼”。

困惑二:评价标准不够清晰。虽然英语课程标准对每一级别的评价标准作了具体的阐述, 但是, 在实施过程中缺少评价的载体, 如合适的评价表格等。

困惑三:课程资源受局限。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要在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教学, 需要一些辅助材料, 如CD-ROM、磁带、单词卡片、课件等, 课内资源可以说是相对充足, 可是, 课外资源显得较匮乏, 缺少与课内知识配套的材料。

困惑四:教材前后联系不紧密。每个模块一个话题, 经常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老师备课时就必须“思前顾后”, 增加了备课难度。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课改的深入程度不够。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浅尝辄止, 课上仍旧是讲得多, 让学生练得少。往往过多地注重知识的讲解, 而忽略了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问题二:课堂问题的思维含量不高。低水平的认知问题较多;教师提出问题后, 不让学生答, 而是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后, 没有等待时间或等待时间过短, 尤其等待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短;教师在公开课上, 为了营造气氛, 有意识地降低问题的难度, 让学生整体回答, 这样课堂的参与率高、气氛好, 就造成了讲授内容被学生全部理解的假象。

问题三:一个单元中每节课之间的衔接和前后呼应缺失, 使得同一单元中一个共同的话题 (topic) 失去了应有的完整性。

问题四:课后作业的布置往往被忽视。有时因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关系, 下课匆匆忙忙, 作业布置的环节被遗忘了;有时因为事先没有设计好就随便布置一点, 只是完成了作业的次数;作业布置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安排, 导致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另外, 习题性作业较多, 开放式、探究式、分工协作性作业极少, 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空间不大。

问题五:英语教学课内课外的结合还未做好。课内学, 课外丢的现象普遍存在。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课堂上有些问题不一定能当场解决, 还需要学生查阅大量资料, 准备素材。学生的课外学习还只停留在应试性的作业上。学科兴趣小组、研究性、探究性的活动尚未开展好, 学科的趣味性、知识性被削弱。

三、解决现有问题的几点建议

1. 从小处入手,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但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进行强矫正和强行入轨。教师可以从学生良好的笔记习惯、收集错题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入手来慢慢培养。

2. 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并发掘学校的一切资源, 创设英语学习氛围。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手让学生去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利用课前duty report的机会, 让学生任意发挥, 尽量用英语在展现自己;教师要认真落实每年一度的“英语情境周”活动, 尽可能让大部分学生参与。教师在学期初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本学期的活动安排,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些活动, 做好分工协调和指导工作。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自己的教学。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设问的难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回答为宜;问题要清晰、简洁, 不能模棱两可;设计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问完问题要有等待的时间或稍作停顿, 特别要注意因人施问;提高提问的科学性, 合理使用复习提问、过渡提问、重难点提问、总结提问等, 学生回答后, 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

4. 全面了解教材体系。

教材的知识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方式来设计的, 教师需要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编排体系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把各个阶段知识讲解到科学、适度的程度。另外, 还要充分了解初中的教材, 补充初、高中不衔接的部分, 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5. 合理、科学地使用电教手段。

电教媒体的使用丰富了课堂, 给学生以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节奏快的特点, 使用不当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 控制好课堂教学的容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6. 作业布置多样化。

高中政治教学的困惑 篇3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卷)第 12题(以下简称12题)是: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给的是C。

后来,笔者专门问了很多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结果惊人的相似:平常上课认真听课的、成绩好的学生,这道题基本都错,相反,平常上课不认真听课的、成绩不好的学生,这道题对的更多!后来知道,江西省高考政治阅卷组以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的名义向教育部考试中心打了一份报告,反映了这一问题。结果是维持原答案!理由是在金本位制度下纸币没有价值尺度职能,但是在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有价值尺度的职能。后来还听说给江西省的高中政治教师送了一顶高帽:用老观念讲新教材!

1998年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以来的十多年时间里,笔者和江西省高中政治教师一直走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沿!用老观念讲新教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江西省的高中政治教师自身的问题?还是高考试题命制存在问题?时隔二年多,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本文想从这道高考选择题给政治教师带来的困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困惑一:高考命题依据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政治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新课程改革之后则是课程标准和教材,还有就是考前有一个考试说明。12题答案命制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教科书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经济生活)》第40页的一句话“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高考政治命题依据到底什么?教师教学用书编者在说明中写到:“这本教师教学用书与《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教材相配套。”“为教师使用这本教材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及评价的建议。”当然事实上,教师上课或对教材的理解更多是来自教师教学用书,也许是由于这本书是教材的编者编制,所以就成了权威。

就算教师教学用书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在该书第40页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话“这些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既然要以这本书为依据,为什么高考试题会出现“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老师是该讲还是不该讲?

困惑二:用什么样的新观念讲新教材?

2008年秋季以后的教材及教师教学用书都是2008年出版或再版的,关于纸币的职能的描述没有任何的更新。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一直沿用老教材的观念,从今天看来,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江西省高中政治教师的批评“用老观念讲新教材!”是对的。

“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货币的职能存在可以说吞掉了它的物质存在。货币作为商品价格的转瞬即逝的客观反映只是当作它自己的符号来执行职能因此也能够由符号来代替 ”。纸币是一种符号。那么,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纸币这种符号可以代替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为什么第一轮新课改的教材对这个问题没有改动?这是谁的责任?

197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就世界范围来说货币制度已经是从“金本位制”到“纸币本位制”了, " 当今世界黄金已不再是货币 , 但仍作为重要的储备资产存放在各国中央银行 ,以备清算国际债务时动用它。 "也就是说,1998年实施第一轮高中新课程方案就应该明确表达:纸币作为现行的货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而不是时隔10年后才在教师用书上有这样的描述。为什么我们的课程改革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反过来还是高中政治教师的错?

关于纸币的含义,从 “纸币是国家或部分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到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再到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教师现在该怎么讲?

困惑三:命制答案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把目光再次回到12题,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第40页的话,该题选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既然这样为什么不能选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同样的问题为何采用不同的标准?这不自相矛盾吗?不选的理由是不是因为老教材中的老观念“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足值的货币。因此,只有金银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除此之外还有别的理由吗?如果是这样,作为教师,实在不知道如何面对学生!

高中英语教学困惑 篇4

常年教高中语文的教师都知道,教语文容易,但要教好语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文知识广博,内含深刻,即使教师才高八斗,也不容易把学生教好。语文原本应该是生动有趣的文化课,但在讲解过程中,总有些变味的味道,还不及学生自己看课文后,自己查找相关资料。所以要想把课讲后,的确须要非常深厚的功底不可。

在讲解散文时,有些教师喜欢按照散文的特点逐一讲解,把一篇美文肢解的肢离破碎的,完全没有了散文的优美特点。还有的从分析散文的语言着手,破解语言的质美,我认为这些都不太可取。当然,在其它文体教学中,也有一些这样类似的疑问。是不是讲解的越细越好呢?是不是每一种文体都要按照它固有的文体特点,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的去分析讲解呢?

高中英语教学困惑 篇5

XX职中XXX

(上)

从事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已经十五年了,在普通高中“学好语数外,文理都不败”的传统中,职业高中的课程改革的旗帜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培养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的社会适应能力,人生生存能力。职业高中的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这在每年的四川省职教师资对口高考中,考上那为数不多的本科名额来看,考得多的很多学校都是普高学校里附带的职高生,纯正的职高生能考上本科者凤毛麟角。个中缘由,普转职的学生的三门文化课通常都在430左右,而职高生的文化课能考350分者已经是文化课的佼佼者。多数学生的文化课主要是靠语文成绩来充点分数,即使这样,语文成绩还是远远不够。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材

职业高中现在使用的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有语文出版社的,有劳动出版社的,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两种教材,各校还在实行本校编排的各种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林林总总,编排目的多样,编排体系繁杂,程度深浅不一,选文五花八门,加上上级对于教材的规定不一,明示规定的,暗中指定的,随时处于变化之中,教材的模样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

人教社的语文教材重视知识的传授,做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语文出版社的教材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做到“授人以渔”;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重视人格的提升,充满哲理。这些为现在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学校

职业高中现在是各地仅存的非义务教育硕果之一。国家的各级在教育会议上都能口口声声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国家也能以资金的方式解决每一个就读职业高中个体的一些经济问题,但那毕竟是杯水车薪,但到了地方,大家还是轰轰烈烈地看重普通高中的升学效应。学校不可能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去支撑市场化、职业化的语文教学改革。

学校在经济投入就业为主的专业技能设施、设备建设后,文化课的投入就是巧妇的无米之炊了。语文课作文职业高中的主干文化课,当然不能射出桃源之外了。

(三)、教师

职业高中的文化课教师往往是大浪淘沙之后的人员,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大家谁选择到职业高中呢?何况,职业高中的文化课教师往往面临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学生压力、升学效应的影响,在文化专业上很难取得重大突破,有机会的还被普通教育挖了墙角。

(四)学生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经过层层筛选,在初中多数是在学习或者表现上有不足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下列问题:

1学习基础差。学习基础差,尤其是初中的时候英语或数学较差,者必然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程度、重视程度。

2行为习惯差。职业高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往往是比较差的,这与他们在初中时由于成绩而被轻视有关,更何况现在还有很多孩子在家庭属于留守儿童长大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失去了父母的监督,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3学习目标低。到普通高中及时是问一个学习很差劲的学生,他们都会义正严词地告诉你他要考学(甚至是名牌大学)。2005年国家调整了职业高中升学的政策,中等职教几乎变成了终极教育。这就是去了对在初中成绩还算过得去的孩子的吸引力,职业高中的学生到校后也知道自己的前途就是两年后的就业,失去了对于文化课的拼命精神,语文教学也就不能幸免于难了。

(五)、效果

职业高中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专业的时候表现很积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语文课上,明显地规律是:学习应用文,还有很多学生还能完成任务,在学习文学、文化基础课程的时候,及时变成故事课,也很难吸引所有学生的兴趣。很多教师上课,课堂违规现象很严重,也就不是稀奇事情了。(上)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探索

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困难重重。但面对一代一代的学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未来,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

工作者不能任其发展,必须对现在的语文教育进行哪怕是高岩上艰难攀援的改革探索。

1、教材内容的改革

国内语文界的行家里手在上个世纪末期就发出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号召,相关部门对语文教材也进行了改革。人教社,语文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劳动教育出版社,苏教社,都对语文教材进行了重组、改革。各地方,各学校也编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这些的教材以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学生实用为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实用技能训练。教材改革现在如火如荼,教材改革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与时俱进。

2、对教学内容大胆地改革

以前的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以普高化为主,以知识传递为目的。现在的语文教材增加了实用性的技能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社会实践训练。如现在的高教版倪文锦主编的教材,实行分模块(文理工)分离教育,各单元以五篇课文为基准,配备语文技能活动,语文情境活动的训练。主编还建议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课文进行取舍。

我校在教材改革的进程中,学校以高教出版社的教材为准,学校进行了大胆的取舍,每个单元选取一篇代表性的经典文章,教学以语文境内活动和情境活动为主,让学生多活动,多实践。语文组主持编订了校本《基础语文》和《国学必读》并在学校各级学生中使用。

3、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针对职中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的现状,我校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下了功夫。首先是树立广度超过深度的观念。语文其实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作为万花筒般的生活,这就是学校要求对我校学生要进行较为广泛的政史哲经理工农艺天文地理历法均可以

涉及,而且只求知道,哪怕是一点,不一定深入。其次是开展语文技能活动。我校的写作、征文、书信大赛诗歌朗诵、散文周、小说周、读好书、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演讲活动、自办报刊等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不仅仅是教材,这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校相关的学生自己做的语文活动很多,这些活动就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增强了信心加强了班级凝聚力,很多学生动过自己的参与,素质明显提高。第四是教师加大辅导。即使我校有的语文教师可能做普高语文考试题,但他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方面,都明显胜人一筹。

4、重视学生学习心理辅导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留守孩子多,很多学生贪图安逸、害怕吃苦、毅力不足、意志不强、有很强的畏难情绪,他们还以我为中心,又显示出缺少根据的自信。这本身就是要通过语文课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伦理教育来完善,虽然有些自诩为理论家的人不承认这些。

职业高中专业课老师重要的是教会技能保障安全,语文教师不同,通过有限的五节课(三节正课两节自习)既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来完善学生的心理。培养爱国热情、感恩之心,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培养团结协作、合作之心,处理正确人际关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吃苦之心,学做永不言败精神;培养与时俱进观念、终生学习,完善终生教育。语文老师要通过语文课程,对自己的学生在心理上使之养成、发展。

语文教育工作者是神圣的,自古以来,语文教学不论在时间上、内容上对学生一生影响力上都是巨大的。但职业高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还任重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

高中英语教学困惑 篇6

城固二中

谢春华

【摘 要】本次高中政治新课改产生了许多新亮点,但同时又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在肯定新课改优点的基础上对新课改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阐述了一些应对新课改不足之处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优点 不足 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于2004年秋季开始在广东、宁夏等省市试点实施,2007年秋季开始,陕西省也纳入新课改范围。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不断接受新课改理念,把握新课改精神、变革教学模式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不断进行新旧教材对比,查找变化,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的过程。在新课改实施以来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以上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现粗浅地谈谈对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优点和不足

从内容上看,新课改为我们构建了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与以前各版教材相比,内容的编排和叙述的方式都使人耳目一新,“三贴近”原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如 “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的课程具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经济生活”模块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删去了许多内容,对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压缩,吸纳了西方经济学中许多经济理论,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如替代商品、互补商品、需求弹性、恩格尔系数等内容。同时对传统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观点进行更新和修正,如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政治生活”模块为以前版本所没有,它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和国家观为基础,反映了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和新进展,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政府执政的新理念,同时又把原高三政治学中的少部分内容分解到本模块,也吸收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内容,如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布丹的国家主权思想等。“文化生活”模块也是全新的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的前提下,定义了文化现象,阐明了文化自身运动发展的过程,也反映了近年来学者们在文化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如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最新变化,深受学生欢迎,教师的讲授也有许多可挖掘的内容。“生活与哲学”模块对原有版本进行了大量压缩,但也增添了一些内容,如系统和要素关系的方法论,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等。新课改的上述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减少了内容,使理论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读、易学,体现了教材编写以学生为中心,凸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感、时效性和趣味性。从形式上来看,加入了大量的紧跟时代变化的彩页、漫画、名言、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作为正文的辅助,一改以往教材编写的严肃正统,代之以灵活多变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又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一定的提升和深化空间,有助于发展学生兴趣,适合不同学习能力层次学生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钻研的能力,凸现出了很强的学生主体目标。

现行高中政治新教材在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亮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和初中思想品德内容的衔接不紧密,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先备知识,对课本理论知识就很难理解或是一知半解,知识的运用更是不着边际。如“经济生活”模块讲到大力发展生产力时,讲了几个方面的措施,但这些措施的理解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知识为基础,而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教材编写时则没有考虑到和高中内容的衔接。再如讲到我国的分配制度时也存在缺少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这样的先备知识的问题。又如“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竞争力、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概念

没有相关的内涵和范围界定,容易引起学生理解模糊、混乱。其次是同一知识点有可能散见于一框、一个单元、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中,但叙述的角度有可能不同,这样一来使知识的体系化、系统化程度大打折扣,给学生学习也带来一些困难。

二、面对新课改的一些思考

面对本次新课改,对新课改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方面的优点要充分利用,发挥好新课改对转变教育方式,对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新教材呈现的内容是新课改精神一个重要体现,课堂改革执行的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过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将教材知识和学生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教材的知识很好的融入到学生生活实际当中去,使学生借助自己的体验来理解知识,这样更容易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同时对新教材的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可以做一些方法方面的处理,仅供参考。

对于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衔接不紧,学生学习时缺少先备知识的问题,教师上课时应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补充先备知识。因为没有先备知识作基础,学生对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就存在很大障碍,也不容易调动学习兴趣。在补充先备知识时要注意的是不求面面俱到和理论的系统性,只要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即可,只对课本内容起到辅助作用以免冲淡课本知识,也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对课本某些地方内容较少,但学生理解难度又较大的知识点(如经济生活中的“汇率”、生活现哲学中的“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在讲新课时可以按课本讲解即可,在一个框题结束之后可以以小专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符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也体现学习知识的循序渐进性,可避免一节课容纳的知识点太多而让学生感到枯燥或思路不清或难以消化。学生专注于一个知识点就易理解,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对于新教材在编写时出现的许多专业术语,而课本又没有给出解释时(如文化生活中的“文化生产力”等概念)有的也可不给出正式的定义,而代之以恰当的事例来说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生产力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即可。有的专业术语较为简单但对形成某个理论较为重要,可以给出正式的定义(如“资源配置”等)有助于学生对关键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处理好课本生活化和专业学术规范的关系,既深入生活,结合实际又能站在更高的位置透视生活现象背后本质的和规律性和东西。

走出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困惑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困惑

新课程倡导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坚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中可以得出:高中物理新课改任务之一是“强调情景—探究—体验—应用”的探究式课程教学模式。探究式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是指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物理素养,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与培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由此可见,与以灌输、记诵、题海战术、被动接受为特征的旧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相比较,探究式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在新课程目标的引导下这种教学方式倍受关注,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流。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究教学活动仍存在一些困惑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解决。

一、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需解决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实施中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设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参与实践的动态过程。不少一线教师勇于探索,改进教学方式,收到了明显效果。不过,也有部分教师对此感到困惑,甚至担心。有教师问道现在教学言必提探究教学,好像不探究就没有改变观念,没有课改一样。为什么探究式教学几乎承载了我们对教学改革的所有希望?那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是否可以舍去讲授式教学?我认为虽然探究式教学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培养功能,但它却不是万能的“阿拉丁神灯”。课程标准虽强调了科学探究,但同时也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尤其是充分采用讲授式教学。它与探究式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相互之间并不排斥,两者常常是相辅相成的。一节好的物理课,肯定存在着几种教学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认为当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时,例如力的概念教学,或者学生根本无法探究的内容,例如粒子散射实验,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或利用传统的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方法。另外,如果每节课都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课堂进度会比较慢,教学任务很难完成。

可见,何时采用探究式教学,何时采用讲授式教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课适宜传授式教学,有的课适宜探究式教学;一堂课内有的内容适宜传授式教学,有的内容适宜探究式教学。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探究的知识点很多:物体的落体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等都可以探究,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的实际问题则不宜进行探究。

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上。因此,有人就产生困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还重要吗?”新的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探究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得到保证,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就一定能开展主体性学习。因为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如果缺乏教师的引导,仍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从模仿到主动,逐步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做到适时、必要、谨慎、有效,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增进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提升。要实施有效的引导,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把学生和自己摆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特点,而且要考虑到尽量让学生的思想、观点充分体现出来,把学生的能力、天资发挥出来。对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详细、深入的思考。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担学习责任,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研讨者、咨询者。教师应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互相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调整自己的理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恰当的引导,引发学生互相质疑,互相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使各自的想法、思路明晰化、外显化,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中得到发展。

三、用频繁提问代替探究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最大特征是“问题探究”,也就是说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些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多提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于是,这些教师打着探究式教学的旗号在课堂中频繁提问,既不管有无必要,又不管问题之间有无内在的逻辑关系。其实,如果提出的问题只浮于表面,学生轻而易举就能回答出来,这又何须探究呢?所以说,浮于表面的频繁提问,不但没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根本不去探究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发表见解,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验证,以培养其创造性品质。探究式教学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教师应抓住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关键设置问题,抓住教学重点,不在枝节问题上周旋。抓住知识的难点设问,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针对学生认识模糊、易疏漏的地方,抓住关键词及制造矛盾为突破口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将片面的、孤立的和形而上学的认识转化为全面的、辩证的认知结构。

四、重过程、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重要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凭个人喜好,随心所欲地处理教材,追求标新立异。他们不管物理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滥造“新”名词,混淆概念、规律,甚至出现概念科学性错误仍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掌握知识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过程。其依据是:教育专家、学者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从“知识中心”转移到“能力中心”,从“学会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这种提法对于以单一追求知识掌握为最终目标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课堂教学中放弃知识,单纯追求能力,恐怕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没有起码的知识作为基础,如何探究新的知识、规律的方法?因此,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确实需要改革单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思维能力的

浅析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徐州市睢宁县李集中学,江苏徐州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与自身学习,就我国目前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理念策略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确立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物理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物理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物理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羞,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等。总之结为一点,就是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课堂效益的提升。在此,我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做以初步探讨。

一、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我在讲如何提高火箭速度的时候,学生有的回答要减少空气阻力等,也有的异想天开提出一些很有创造力但是却并不现实的想法。这个时候我就鼓励学生积极去思考,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然后让大家一起去讨论它们的可能性。我在讲高中物理学习天体运动的知识的时候,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地球的质量是怎么测定的吗?神州六号是怎么升空,怎么变轨,怎么回收的?航天飞机怎样才能与空间站对接?等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这样关注主体,以学定教的辩论式物理探究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物理知识。

二、理念———合作是学习的重要形式;策略———强调学习的合作性

学生应经常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这些问题和目标推动着学生去积极进行合作学习。如在测量小灯泡电阻一节,应用原理R=U/I计算出不同情况下的电阻值,再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通过表格记录的数据有什么新的发现?有的学生发现电压、电流变小,灯变暗时,其电阻也变小,与先前利用欧姆定律求定值电阻不同;还有学生发现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的电压都难以降低。这类新发现都是学生在亲自实验、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才体验到的新现象,针对这些新发现引导学生进行解释和寻求问题的解决,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和实验兴趣。

在这样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忙碌着、训练和培养,注重探究程式的设计,但当我们在强调方法和能力目标重要性的同时,不应忽视和弱化知识目标,在备课方面应多花功夫,以期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知识目标,否则,就会变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可见,新课改中重过程和能力培养,其本意是:重视知识的掌握与落实同时,还应该更加关注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好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成功开展高中探究性教学,需要我们物理教学工作者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我们要顺应课程改革潮流,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探究性教学自身的思考与研

参与着,通过学生发言、互相质疑、耐心聆听、积极探讨来完成。成功的合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理念———体验式探究性学习;策略———重视探究的体验性

在体验式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经历,提出的现象或创设的情景应当是:“原汁原味”,不加任何示意的,即所谓的开放性问题。在开展物理体验式探究性学习中,演示实验和科技制作体现得最充分。

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者演示实验探究教学过程,因地制宜,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原则,多做演示实验,特别是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结合性很强和趣味性很强的演示实验。如物体振动发声、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照相机、幻灯机、测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亮度、物体的惯性、物体的沉浮条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指南针、激光手电筒、核电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发现意识。教师在科技制作探究中要灵活组织,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动手制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这类实验有真空不能传声、纸锅烧水、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筷子提米、巧找重心、自制潜水艇模型、蜡烛跷跷板、自制电铃等。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和策略的把握与运用,既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经,又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崔允廓.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6.

[4]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究,做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魏清.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证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1.

[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4]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2.

[5]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3.

高中英语教学困惑 篇8

关键词: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字串中图分类号:G633.45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力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并顺利通过高考听力测试。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主渠道是听力课。现就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找准影响听能因素,寻找听力教学的突破口

1、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 造成理解障碍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有着不同于中文的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语言、文化背景及特点。学生们不熟悉英美国家的一些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语言材料的理解,尤其是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由于理解的时间有限,这种影响会更加明显。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接触面窄,课外阅读量及课外活动少,对这方面知识了解甚少,给听力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缺乏语言基础知识。

语音、语法和背景知识构成学生听力障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所在的学校属于一所乡镇学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县城和镇区。学生自身发音不准,不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辨音能力弱,对于弱读、连读、省音、同化、失去爆破等规律和技巧不甚清楚,造成听力理解困难。听力是听和理解的结合,学生由于把握的词汇有限,语法知识不扎实,不系统。字串2

3、缺乏听力的氛围

环境 ----学习语言的天然条件。对于我们中学的学生来说,这个条件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有在上英语课的时候才有可能有英语的氛围。由于来自农村学生的听力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上老师不能用全英教学,学生仅有的一点实践语言的机会也没有了。因此学生听起来就感到生疏和困难。

3、缺乏良好的听力习惯

学生听英语时习惯于看着课文听录音,总是把所听到的内容从英语翻译成汉语,借助于母语去理解所听到的内容,而不是直接将语音转化成一个情景。进行听力练习时总是抱着书本不放,边看边听,或是先看后听,其实这是一种不良习惯。有的学生听英语时常常纠缠在一两个词或句子上,错过掌握大意的機会,致使全篇听不懂,或者平均分配注意力,试图听清每一个词,结果反而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抓不住主要内容。

二、构建听力教学体系 系统训练学生听能

在听力训练中应注意构建英语听力教学体系,进行大量的听力实践,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字

7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后做理解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答案正确与否,仅此而已。或者,为了让学生听懂每一词而放慢语速,甚至一个词一个词地念,这样会破坏正常的自然的语音语调,影响语感的培养。这种做法使学生听力技能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削弱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受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应努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语音、语调,说话人口气的变化,捕捉有用的信息,培养他们有目的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对于要让学生听的材料,教师精心备课,反复听取录音,预测学生的疑难处并做好记录;准备一些辅助预案;在听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参与,重点、难点处,适当回复播放录音,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存在问题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做好学生获得听能的引路人。

2、注重训练形式的全面性

1)充分利用教材录音进行听力教学。新教材的课本内容大大超过了旧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同一个主题,每单元的教学材料都是很好的听力训练材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录音,采用整体听力教学来上对话课或阅读课,如在对话课的教学中至少进行三遍的听音训练,每次听录音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坚持用英语授课。目前制约学生听能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听力环境问题。课堂是学生从事英语实践活动的最自然的语言环境。听力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用英语进行各种言语交往,如课堂指令性话语,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教师向学生提供的信息、反馈、评价等。

3)接着进入听时阶段,要求学生,边听边记主要信息,通过分析、对比、判断得出答案。对高一学生来说,一般听三遍并要求做到第一遍略听。捕获有关信息,了解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第二遍精听,细听,针对问题要求学生听要点、听细节及关键和特定词,第三遍侧重对疑难问题,句子进行对比、判断、分析,然后确定未定答案。

最后进入听后阶段,鼓励学生复述大意,组织讨论深层问题,引导学生推断出结论。通过上下文猜出词意。总结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听力材料,并检查听力预期目标是否实现。

3、注重训练方式的多样性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有效的听力训练方式。如:(1)听——答(用Yes/NO回答),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问题作出正误判断;或者用W/H问答,学生对听力材料的问题进行性质或状态的判断。(2)听——重述,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将听到的材料几乎一字不差地重述出来,这样做有助于增强语感,识别语流。(3)听——复述,将所听到材料内容较完整地表达出来,复述的方式可因人而异,加强信息输入、输出的传递过程。

三、指导听力应试技巧,提高学生应试成绩

多听是增强语感、提高听力之本,若再加上正确的方法,掌握必要的技巧,则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基本技巧而言,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

1、训练捕捉重要信息,主旨大意能力。在听力训练中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接收信息,在日常交流中,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与自己有关的信息上。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以训练学生捕捉重要信息,抓住大意,理解材料的主干的能力。字串6

2、培养学生推导和猜测能力。在听力练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一听到生词就紧张,并且竭力用心去揣摩这个词的含意,或者对上下文中的某个环节因一时难以理解而无法连贯,以至于影响到整体的理解,抓不住全文的中心要点。因此,训练学生利用上下文的连贯意思和语法结构来进行猜测是提高听力的重要技巧之一。另外,根据说话人的语音语调、用词造句时所使用的代表不同感情的词语可推断说话人的主观意图或态度。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学科新课改中的困惑 篇9

新课改在我省已经实施三年,2013届毕业的高三学生也参加了新课改高考模式下的考试。学校在上级部门的安排下,利用暑期对全校高中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并且在同学科内展开讨论。现将语文学科讨论的困惑总结如下:

一:在高考模式下,如何让全体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二:如何解决素质教育与高考成绩间的矛盾。

三:如何处理教时少与课程多、任务重的矛盾。

四: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与教师引领性作用的矛盾。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主体性发挥为根本,把学生看做主人,而教师只是负责课堂的组织者,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起引领作用。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学校中,都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越是到高年级,学生越是不开口说话,他们习惯了被动地接受,没有了主动的出击意识。无论你启发、提问,也很少有人回答问题,造成教学上的尴尬。作为教师,又要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回归到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中去。

五:如何解决学生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之间的矛盾。

高中的学生,一天学习内容多、任务重,各门功课轮番轰炸,搞得学生昏头转向,如何能给他们时间,让其有计划地进行科学、自主地学习。

六:如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细一调查,当代许多高中生存在很严重的厌学情绪,特别是语文学科。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成了每一位高中教师的紧迫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七:如何搞好高考作文的教学?

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同样,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每一次作文中都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写出富有情感之作,而不是畏惧写作或者敷衍了事、随意应付也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追求方向。

高中英语教学困惑 篇10

——高中语文教师的职业困惑及对策

陕西省石泉县石泉中学

涂晓莉

语文教师本是个既诗意又重要的身份。语文老师是政治的关注者,是历史的反思者,是科学的崇尚者,是思想的启蒙者。新课改以来,新课程改革标准实施8年中,语文是谈论最多的话题,当然也将语文老师推到历史前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深受社会批判和社会众望的语文老师徘徊在高考和新课标的夹缝之间难以取舍,而这一夹缝中难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中庸之道,且这一夹缝也是语文老师难以填平和弥补的,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老师的艰难处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执鞭教坛十年,才知道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感。有研究表明,语文老师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语文老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学校语文的发展,而且对语文老师和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因此,对语文老师的职业倦怠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1、语文课程性质本身决定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包蕴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就语文教材而言,其中所选用的各类文章和文学作品无疑是语言文字方面的典范,同时,他们汇集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及文化精华,对于学生精神情操的陶冶,视野的开阔,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起着潜移 1 默化的重要作用。语文学科的这种人文性决定了其人文教育因素的广泛存在,但是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并不具有内容的系统性及结构的完整性。因此,语文学科不可能完全按照人文教育内容组织完整的教学体系,它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过程中潜移默化得出来的。

从高中语文老师的职业特点来看,高中语文在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谁都知道语文的重要性,但很多同学在语文的学习上却存在不少误区,认为语文学习就那样,无非是读读写写,不管你怎么学成绩不会好到哪去,也不会差到那去。甚至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语文老师要把课上好,使同学们的成绩有一个显著提高,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备一次课,往往要查很多资料,花很多时间。但上课时并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不像数理化、英语那样立竿见影。因此在语文教学上获得的成就感不高。

从大的社会环境来看,国家虽提倡素质教育,但在高考指挥棒下,社会、家长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唯以高考升学率是从,老师的急功近利使得学生更是加倍的急功近利,学习的心态普遍成了:考的我才学,不考的决不沾边。而语文的积累又是长期的缓慢的过程,甚至有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语言的学习大部分都是“无意识积累”,目的性太强的话,哪怕费时很多,倒是越发难以达到目标。一些学生偶有一时的用功又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成效时,就得出这样一些结论:语文是不需要用心学习的;在语文上面花时间最不划算;语文考试纯粹靠碰运气。这样的观念在高中生里甚至占了主流,学生到了高中,对语文有持久的兴趣,坚持读写的积累的往往是少数,多数人反感语文课并或多或少偏废了读与写,语文考试成绩好不起来,对语文就越 2 发回避反感,学得被动不愿多投入也就越发难以考好,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许多学生进了高中,简直就是为了学数理化的,语文兴趣和水平处于停滞乃至退步的多,精进深修的少之又少!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成就感的难以获得性,使高中语文教师的工作长期处于一个紧张、无成就感的状态,从而加速了高中语文老师职业倦怠感的形成。

二,灵魂坚定,态度从容

面对这样的挑战,作为教师已经是“万分辛苦”,作为语文教师更是 “泰山压顶”,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夹缝” 中做个快乐、幸福的语文老师呢?我认为:

1、语文老师提高对自己的职业认同。

职业的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是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无论我们选择语文教师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我们若和其它的职业相比较,你也许会感到不如意。那么你的苦恼就来了。其实,我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内心,转变一下评价的方式,搞好职业认同,我们的幸福就来了。这样说也许很脆弱,但还是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安慰,我们改变不了世界,至少我们可以改变我的内心。

教师只有认同自己的职业,很多事情才好解决。陶行知说:“如果你不喜欢教育,请你尽快的离开它。如果你离不开它,那就尽快的喜欢上它”。语文老师不要寄希望于社会大环境迅速改变,不要寄希望于适合语文学科特点考评体系的迅速建立,不要寄希望于学生马上转变学习语文的态度。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学科有强烈的认同感,同时我们还应坚定的相信,语文的春天一定会到来,因为它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我们当然期待社会为教师的发展创设宽松和适宜的环境,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当然还期待学校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使之更科学化、人性化。让我们老师得到职业的幸福,让老师实现职业人生,让老师完善教育人格。

2、语文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

有人说语文老师要既是专家又是杂家,文武兼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才行,有许多语文教师固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传统师者形象,认为自己需缺乏走进新课程应有的自信,乃至“惧怕”学生。其实,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是闻道在先,绝不是什么都要在学生之上,教师不可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覆盖他们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也经常被孩子们的问题所困惑,此时,我会很坦然的对学生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懂,你可以怎样怎样去寻找解决办法,找到了答案别忘了告诉老师。甚至有时候遇到电脑网络或者流行时尚等方面的问题,我还要向学生不耻下问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丝毫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难为情的,学生也并没有因此就瞧不起我这个老师,反而更加尊重老师了。如果说,现在让一个已经过了学习年龄的老师,能跟上正处在学习黄金期的学生,这几乎是痴人说梦。更何况,现在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已经不能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我们又如何能跟上我们的学生呢?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仅仅的局限在表层的知识的传授上了,而应该更深入的发展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上的传授。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这种观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老师就更应该理解这个理念,不要因为在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厚度上低于学生就感到了羞愧,我们可以有一种危机感,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们不必也不应该担心自己的学生会超过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倒是应该为学生超过我 4 们而由衷的高兴。这才是为人师者最可贵的美德。教学本质上说是师与生、生与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与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认为“要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了,把所有的教材教法都备齐了,才有信心走向学生”,潜意识里还是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倒水”给学生,视学生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专业化的要求,但绝不是要求教师成为通才、全才。教师只要掌握了规律性的,本质的为人师的责任和道理,就一定可以从容、自信地走进新课程,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在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不断的发展。

假如老师仅有一杯水,而学生却得到了一桶水,那老师就可以欣慰地笑了。我们每一个语文都能用自己手中的一杯水,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并得到一桶水,甚至是更多的,源源不断的一汪清泉,一条河流,一片海洋!

三、心怀阳光,一路向前。

心里有春天,心花才会怒放;胸中有大海,胸怀才能开阔;眼睛有炯神;目光才能敏锐;心里有阳光,生活才会更快乐。

美国某出版社搞了一个教师形象大调查,将所能找到的小说中关于教师的形象描述,进行归类,最后将教师描述成:女教师脸色憔悴,急需要美容,衣服大多穿的比较保守。男教师普遍比较瘦削,西装挂在衣服消瘦的身躯上,举止猥琐,在小区里是隐士,在课堂上是霸权主义者。这是西方教师的形象,在咱们中国,优秀教师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大多数被当作楷模宣传的,不是病得快不行了,就是家庭发生 5 了重大的变故。似乎不病,就不是好老师。其实,这是个偏见。我一直以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自己快乐健康地学习工作,带领学生也快乐健康地成长。老师,要成为追求潇洒人生的典范。那么怎么样做个阳光的教师呢?

1、学会宽容,在自己的心里撒满阳光。

一个稍稍负责任的老师,每天都面临着很多烦恼。学生用他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因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因对你的误解和不公让你怄气,而自己有时也无端地低着脑袋生自己的闷气,这些气争先恐后地汇集到你身上,就成了一堆恶气。气生了不少,但问题没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得学会原谅,学会宽容,学一学弥勒佛“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随时准备把烦恼丢到垃圾桶里,努力做个快乐阳光的老师,这是永葆青春的秘诀。

2、常常微笑,将阳光洒进学生的心里。

我们不一定打心眼里爱自己学生,但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就应承担我们相应的责任,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而且,不要将关注仅仅停留在意识里、口头上,而应让学生感受得到。对学生微笑,我们,就能把阳光洒进学生心里!

3、心中备有一本英雄谱,让生活阳光灿烂。

上一篇:关于春季开学典礼校长发言稿下一篇:情境教育解说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