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化

2024-05-14

高中英语文化(通用12篇)

高中英语文化 篇1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运动进程中,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性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趋势,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面对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英语教学已经开始进行转型,主要从语言知识的理解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英语教学目前是听、说、读以及写四项能力并重,不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四项能力,并且能够对英语的语言背景和语言文化进行理解。本文主要是以高中英语教材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将文化作为一种背景性知识进行教学渗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对文化进行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文化渗入,文化教学

英语语言类学习就如同中文学习是一样的语言学习过程,学生在接受母语的过程中,也是在潜移默化的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文化是语言类学习的重要载体。但目前英语的学习主要是注重技能的掌握,缺乏对文化背景的学习和理解,所以中国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英语考试成绩,却无法快速运用英语的对话技巧,甚至对欧美饮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都一无所知。这不仅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忽视,也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缺乏对文化知识的合理编排,因此本文主要是根据文化渗入以及文化教学两方面为视角,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化渗入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改进

文化渗入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应该是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是礼貌性用语;二是习俗性用语;三是专业知识用语;四是其他知识。

1 . 礼貌性用语。礼貌性用语主要是包括在姓名称呼方面、见面问候方面的语言用法,这一类交际性用语应该在编排教材中进行一定的交际习惯解说,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对文化方面进行重视。例如教材中的“Everyday English And Making Conversation”中就包含对日常英语以及简单对话的正确使用。

2.习俗性用语。习俗性用语主要是在宴请朋友、居住等方面的对话,比如教材中的“Foreign Food”这一章节就是对外国常见的普遍性食物进行介绍,并穿插着朋友间的对话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使用这类生活性对话。

3.专业知识用语。专业知识用语主要是包含一些简单的科普性知识,例如“The Conquest of the universe”就是关于一些简单的科普性知识,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多方面了解一些科学常识,也能够掌握一些关键词汇。

4.其他语言。这类语言主要是一些无法进行归类的,但是又往往被经常的使用,包括一些国外的名著、地名、常见的人名以及一些名胜古迹等,或者一些名人等等,都可以在书本中进行简单涉及。

二、文化教学视角下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进建议

文化教学应该是作为英语语言类教学中的一部分,尽管会被部分英语教师所忽视,但是在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应该为教师的文化性教学区考虑,因此书本应该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包含一些社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应该是在认识上进行转变,其次应该涉及到比较教学的方面,再次是从词汇的基础上去理解文化,另外还包括文章背景知识的收集以及母语与外语的文化背景对比。

1.认识转变,文化教学。教师在进行英语的社会文化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能够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上,也应该能够理解英语语言类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在交往过程中灵活应用英语,才能在实践中进行学习。

2.比较教学,英美文化对比。英语教学中关于词汇,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学生往往无法在语音上进行严格区分,当然也就不会进一步去考量英美的文化差异,首先在教学词汇的前提下,就应该对英美文化差异进行梳理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易于接受两种发音的差别。

3.词汇背后的语言文化。一类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往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在教材编写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复杂性和生僻性的单词,应该将文化与单词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在把握英语单词的文化内涵基础上进行单词的学习和记忆。

4.文章学习过程中的文化背景学习。高中时期的英语教学,文章已经开始由简单的文本对话转向一些知识逻辑方面的文本学习,而关于这些文章的学习应该将其背景知识作为预习以及导学的内容,这样通过对文章背景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国外文化,避免交谈过程中的对话失误。而且关于某一主题的学习中,也可以延伸多国文化背景知识对比,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阅读理解的外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性。

5.母语与外语对比学习下的社会文化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是以自己的母语为主,因此在减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恐惧时,应该将课堂中的文化知识学习与本国文化知识进行对比,这样一方面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陌生感,也能够让学生尊重本国文化,避免过度倾向于赞赏国外文化。

三、小结

本文主要是在文化深入以及社会文化教学的视角下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以及教师教学方式改变进行简单的梳理,在这两个视角下高中英语教材应该礼貌性用语、专业知识用语、习俗性用语以及其他用语方面注意文化知识的渗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转变观念,运用比较教学,词汇教学以及文章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母语以及外语文化知识的对比等方式进行社会文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娟,何霞,程瑞琪.中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调查研究[J].海外英语,2014,19:202-205.

[2]洪玲,李世荣.人教版与外研版高中教材对比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0:208+210.

高中英语文化 篇2

(一)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不够

“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指向与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伦理学理论就是为其服务的理论体系。现有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出现的状况之一就是课堂的形式主义严重,学校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理论灌输没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没有真正坚持运用伦理学的伦理理论。如果考虑学生现有时间段的学习效果,考虑他们将来就业的能力,考虑祖国的未来等等,根本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二)坚持科学施教不够

高中英语教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目标对象,怎样有效的实现,是我们最应该关心和研究的基本问题。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环境中,一个小型班级容量一般是在三十到六十之间,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多样的学生个体,因此无法适应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也许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他而不适合她,对于教师来说只能尽力满足多数学生的需求。因此,高中只有通过坚持科学施教,才能真正实现伦理思想推崇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的主体性地位,这是贯彻伦理学理论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努力促进高中学生充分享受政治民主权利所在。

二、伦理视域下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工作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要注重塑造高中学生的理想人格

贯彻了伦理学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更多的也是提供一种方法论指导。理想人格是融合了高尚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的完美典型。显而易见,我们承担的是祖国未来的顶梁柱―――高中学生群体如何成为国家的栋梁,使自己的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使命。如果高中英语教师没有端正态度,没有认清这样的基本重点,其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进行错误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严重者则走入违法犯罪道路危害社会。可见,某种程度上态度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一点必须提醒英语教师十分注意。在此背景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也是一种法制观教育,法制教育主要是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观念,学会自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同时也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它是要通过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识培养课堂告诫青年一代,在正确行使和享受民主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强化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

识培养的主体意识,注重教育的间接渗透性部分学生依然存有等待教师理论灌输、接受单一方法指导的旧有意识,自然压抑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高中要重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精神是指高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刚毅坚卓、奋发图强的昂扬斗志和拼搏精神。当高中学生身上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和奋斗的精神,他自身也会有一种责任感,这样的责任感正是强化他们主体意识的源泉。直接的、显性教育方式则不及隐性的、渗透性的教育方式更加容易使之有所感悟,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以指导实践活动。

(三)加大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思想意

识培养工作受教育学生参与程度除了课堂这一教育活动的基本载体之外,网络是新型的值得关注的又一重要载体。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不仅是娱乐休闲的好场所更是受高中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同时,青年一代的高中学生应该是朝气和活力的代名词,他们身上散发着无限的力量和巨大的潜能,这些力量和潜能就是他们创新的源泉。高中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争取校内的其他实践活动,比如学生会和优秀的社团,学生会是服务学生的组织,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困难中可以锻炼学生英语的创新思维。这些地方都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

高中英语的文化教学探索 篇3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  高中  英语  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94-01

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一直都是最广泛的,其应用的领域有许多,其中包括商业、学术、交通等等,所以学好英语已经不再是英语成绩有所提升这一简单的现象,而是掌握了一门语言,提高了自身的语言技能,对于应对未来全球化的英语学习思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英语全球化的现状分析

英语在世界上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并且一直被成为世界的官方通用语言,这对于英语在世界上的应用与推广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在东盟国家,英语也成为了官方语言。甚至许多国家都开始推行双语制乃至多语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英语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而我国做为世界人口大国,就目前不官方的统计来看,我国至今为止或多或少会说英语的人已经达到了两亿之多,并且这个数量也在根据时间不断的增长,每年都有更多的人群加入到学英语的浪潮当中。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国际性的盛事在我国的举办,为我国人民学习英语提供了更多的平台与机会。高中英语教学也首次将对英语文化意识的灌输,做为英语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知识策略和情感态度做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所以这就足以看出英语全球化背景之下,对我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英语全球化背景下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措施

(一)注重中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

在英语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高中英语文化教学要想真正的落实和实现,首先就应该注重中国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不可以一味的将英语知识进行灌输,而是要依据实际进行开展。首先学生若以交流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那么就应该实现英语的双向应用,即输入与输出。学生应该掌握以英语为载体传递给自身的一些英语信息,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英语将自身的文化进行宣传。比如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些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场景,当外国人在问路之后,可以进行一些文化的交流,这时候就利用到了课本中讲到的“festival”相关知识,例如中国传统节日是春节,即“the spring festival”,而外国的传统节日则为“merry Christmas”,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在节日上有所差别。再往深入来看,中国的春节会吃“dumplings”,而西方则会在圣诞节吃“turkey”,这又引伸到了中西方的饮食差异。还可以继续引申,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既能够获取外国人用英语传递来的信息,又可以用英语进行自身文化的宣传,实现英语的双向应用。

(二)注重文化教学内容的合理配置与安排

对于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不可以过分的输入较多外国文化内容,这样长期以来将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以及文化输出,造成本土文化的语言输出障碍。根据高中英语课本教材来看,目的地文化的相关教材篇目是最多的,大概占到百分之三十多的比例,而本土文化所占的篇目大概占据所有篇目的百分之十五,世界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比例也基本持平。目的地文化是指英国以及所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之所以让其占据较大的比例,主要就是因为英语学习最终还是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西方的文化思维,只有在特定的文化思维当中才有利于语言的应用和学习。例如目的语文化中提到了“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即现代英语之路,在其中提到了许多英语应用的范围,也体现出了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而本族文化中则有“a nighe the earth didn't sleep”即一夜无眠的地球,这就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拟人性,这也是西方文化社会中难以理解的内容。所以教材中对于文化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尽可能的合理,既要避免过多的目的语文化,也要避免本族文化过多,具有合理比例的开展才有利于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

(三)注重文化教学的最终目标设定与结果

对于学生最终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结果的落实,才是全球化背景之下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主要目的。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不等同于要完全认可或者接纳西方文化,对于其价值观、世界观的把握要客观且具有针对性。而自身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于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更应该丰富且具有多元化。不要片面的将英语做为除了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而是将其作为一种附加语言。学习英语是要掌握这门语言交流技巧,同时也应该实现自身对于世界文化融合趋势的赞同。除了要实现对自身文化特色的传播,也应该形成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实现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以及文化意识培养的顺利开展。

高中英语课堂的英语文化教学思考 篇4

1. 注重词语文化教学

成语、习语和单个成语中反映的文化内涵就是词语文化。许多英语短语和词汇都有自己的典故与来源,对其含义加以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英美文化。比如,从字面上看“She can be relied on. She plays the game and eats no fish.”是由非常简单的单词和词组组成的, 不含任何生词或比较难的词汇,但是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其通顺、明确的句意。这种情况下如果对play the game和eat no fish这两个短语的文化渊源有所了解, 就会很快明白整个句子的涵义。play the game的意义与play fair相同,含义是“为人正直、光明正大、公平对待”等。而eat no fish则是一个古老的典故,指耶稣教徒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皇时代为了向政府表示自己的忠诚,没有遵守罗马天皇教徒为反对政府定下的星期五吃鱼的习俗,所以这个短语表示的意思就是“忠诚”。又如,“猫”在西方文化中经常形容那些“包藏祸心的女人”,猫头鹰则是好的词汇,聪明人就可以用“be wise like an owl”表示,而在我国的文化中,猫是受人喜爱的动物,用猫来形容女人,主要是指其乖巧柔顺,用“馋猫” 形容嘴馋的人时,也能体现出亲昵的感情。所以在讲授这些词汇时都应注意它们的文化背景。

2. 重视文化典故与历史知识教学

除了语言知识之外,高中英语教材中还包含许多文化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遇到的文学典故与历史典故详细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作为各民族的文化精华,文学与历史典故是学习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例如,在教授Martin Luther King(马丁·路德·金) 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解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背景与著名的黑人解放运动等,使其在丰富自身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更加理解文中的语言现象。再如伊甸园 (Garden of Eden),表示安居乐业、无忧无虑的地方,它和高超的园艺(green thumb),官僚作风(red tape)等均出自典故,而阿基里斯的脚踝(the heel of Achilie) 与潘多拉盒(Pandaora’s Box)则源于罗马和希腊神话,遭遇滑铁卢(meet one’s Waterloo)则源于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表示某人遭遇惨败。

3. 加强口语交际文化教学

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谈论方式、话题选择等都属于交际文化。例如,中国人见面时通常会向他人询问个人状况,包括“干什么了”、“吃了没”、“去哪了”等,这是习惯性的询问;而西方人则不会在见面时谈论与个人隐私相关的内容,只是谈论天气或者简单问候。如果忽视了文化差异,采用我国的方式和西方人打招呼,很可能使其感到隐私受到侵犯,十分不自在。再如,中国人提倡谦虚,所以在接受祝贺、赞扬时习惯说客套话,如“我做的不好”、“哪里哪里”等,但是西方人比较直率,会直接说“Thank you.”等等。另外中西方在交流中的音量、触摸、距离、姿态、眼神、手势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渗透。

4. 通过多种途径引入文化资源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英文报纸、杂志与书籍,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从而认识更多词汇、句型, 增强文化交际的能力与意识。另外还要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积累社会关系、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英语电视、电影,或者提前制作、收集文化知识丰富的幻灯片和图片等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在观看时仔细观察人物的语言、体态等,相对于直接讲解书本知识,这种方式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其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聘请外籍教师, 只有真正融入英语环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英语文化。学生通过与外籍教师接触、提问、交谈,可以获得大量课堂中无法得到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班内定期举办专题讨论活动,每次探讨一个与文化相关的话题, 例如“Holiday”等,持续向学生灌输英语文化知识。

高中英语文化 篇5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和西方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1.1英语学科的特点,要求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和西方文化进行融合

对于很多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进行相应的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尽管对所有的英语单词都比较熟悉,然而却不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大意。与此同时这个难题,不仅仅困扰着高中学生,而且对于很多大学生,甚至部分研究生来说,他们也经常出现该问题。高中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以及词汇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对英语的文化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大部分的高中学校对英语的词汇教学,对于西方的文化不够关注,甚至有些高中学生对此一无所知。面临这样的现状,相关的高中英语教学老师,需要在平时的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中,尽量讲授一些西方的传统文化或者风俗习惯等等。其中可以对英语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外国地理知识,他们的日常用语习惯,甚至是他们所经历的历史进程等等各种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如果英语老师在进行词汇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对高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传授,那么就会提升学生们的跨文化的交流能力。与此同时,大部分的高中学校的英语教育,其主要部分就是词汇的教学工作,因此要尽量将西方文化与英语词汇的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融合。

1.2英语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要求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和西方文化进行融合

高中英语老师在词汇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解释词汇的含义固然重要,但是对于词汇的文化内容的讲解,也同样重要。所以英语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在语言与文化结合的情况下,所培养的词汇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与国外友人的综合交流能力。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以及教育形势,开始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就变得越来越高。学校在开展英语课程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对国外的经济、文化以及科学等等有所了解。并且希望学生们能够利用所了解到国外知识,对国内的文化、经济以及科学,进行有效的改革或者完善。如果仅仅让学生学习如何读或者写英语,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让学生们真正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所以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英语老师将词汇教学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将英语词汇教学工作与西方文化进行融合,不仅仅可以学到国外的相关文化,与此同时便于学生将国内外文化进行比较。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国内的高中学生,对我国的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以及分析。

二、英语老师如何将词汇教学与西方文化进行融

合的概述英语老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把握其实践性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不但要关注以及重视,英语词汇的.讲解以及语法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进行西方文化与词汇的结合。与此同时也需要英语老师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杜绝。要想将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进行杜绝,就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词汇背后的含义以及文化。无论对我国语言还是对外国语言来说,其语言都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这些文化都是相应国家发展以及进步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事物的发展历程。高中的英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讲解的西方文化,大部分是指英语语言国家的相关历史、地理、风俗习惯以及文学发展等。如果高中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将这些基本的西方文化了解透彻,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们对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英语老师在词汇教学与西方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将它们进行简单的结合,与此同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以及兴趣爱好等等。其中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有着该年龄段特有的优势以及劣势,与此同时学生的生活文化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这些因素的分析以及运用。只有将这些较为重要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之后,才可能让学生们真正学会英语词汇,以及西方文化内容。

三、如何将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和西方文化进行融合

3.1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词汇的文化背景进行综合讲述

我国的部分高中学校,在英语的词汇教学过程中,都仅仅对词汇的发声、概念以及语法进行了讲解。可能这种教学方式,对于以前的学生来说,是较为正确的。但是对于现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时代的发展以及进步,要求高中学生,不但对词汇的基本概念以及语法有所了解,同时对其隐含的意义也要明白。只有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学习词汇的含义,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掌握该词汇。在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重视,对词汇背景的介绍以及阐述,同时对词汇的文化背景进行相应的讲解。详细来说,就是英语老师所讲解的英语词汇,拥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内涵时,就需要老师讲述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老师可以讲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或者经典的小故事,甚至部分宗教知识等。这些文化背景或者文化知识,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有所了解,就可能使得学生的词汇学习,变得更加困难。社会的实际调查研究,以及英语教学老师们的亲身经历,都说明了词汇教学与西方文化融合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方式或者途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与此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

3.2在词汇的课堂教学中,将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

英语和汉语无论在语法还是在用法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这就需要英语老师在词汇课堂教学时,将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或者对比。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了解到汉语与英语的差异,从而更好的学习英语词汇以及西方文化。也就是说,要求高中英语老师,在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从而让高中学生了解到词汇的内涵差别。在英语中有部分成语,俚语以及句子,虽然与汉语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其实际含义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与此同时也存在部分英语的词汇,或者句子,与汉语的形式较为相近,但是意思却截然不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差异,风俗习惯不太相同。所以就需要高中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从而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过程中,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时,可以采用较为有效地教学方式。比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讲述与词汇相关的神话故事,其中包含中国的以及英语国家的。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可以使得高中学生在学习词汇教学,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觉得枯燥无味。

3.3老师适当的营造活动情境,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氛围

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着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压力,所以老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在词汇教学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要求英语老师,创造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西方文化的内涵。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环境下,词汇差异的敏感程度。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及练习,学生们就能够在文化的熏陶下,改变自己英语语言的思考方式以及分析方式。

3.4英语老师也需要关注学生们的课外活动

英语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特定情境的创造,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质量以及效率。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英语老师也可以进行西方文化的渗透,或者融合。其中在很多大学校园中,学校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英语综合能力,设立了英语角、英语沙龙,以及各种英语演讲。其中这些学习英语的途径,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有效。所以高中英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这些课外活动。

四、结束语

高中英语文化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13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现实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弱化现象

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被弱化了,具体表现在:

语法和词汇教学作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味进行语法、词汇的语言教学,对英语文化中的常用习语、行为规范、社交礼仪、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多数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相应的文化导入。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过分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和英语应试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为只要学好语法、词汇,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就能与外国人进行顺利的交流,而不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其实,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时,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外族人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方面上的错误,而异国文化的障碍和误解却往往会导致相互间的摩擦和隔阂,甚至造成最终的交际失败。因此,当语言运用能力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愈显得重要。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师观念

我国的英语教学大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应采取高中英语教师集中培训、高中英语教师自我研修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师的综合文化素质,切实转变观念,使全体高中英语教师意识到文化障碍的危害性以及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进行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堂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也是高中英语教师打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战役的主战场。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当抓住课堂这个最为重要及主要的阵地,利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利用词汇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非常基本而又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做到让学生在掌握词汇相关的拼写、词义、用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词汇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这样在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同时又进行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词汇鲜活、生动起来,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特别对一些表面相对应而文化含义不等值的词汇,教师应多从词汇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挖掘。例如,the knife and fork 这一短语与其相对应的汉语是刀和叉。在中国文化中,这分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和工具。但在西方文化中,西方人用餐时的礼仪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双手齐下,刀和叉已经是不可分离的用餐工具,因此 the knife and fork 作句子的主语时,谓语动词一律使用单数:The  knife  and  fork  is  made  of  iron .

2.利用阅读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英语的日常教学和学习活动中,阅读活动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比重。而且阅读活动中所涉及的阅读材料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其内部的相关文化因素和内含的文化信息进行相应的阅读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阅读应试技能,又对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现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2  Unit5的话题是 Music,在进行本课教学的同时,教师就应该利用多媒体材料向学生介绍美国门基乐队的成长历程以及美国乡村音乐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常见音乐形式,深化对西方音乐的全面认识。

3.利用口语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实际地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教师在英语的课堂上应尽可能地创设现实情景,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现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4  Unit4的话题是 Body  Language,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方式创设一些诸如初次见面、上街购物等现实情景,让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进行现场的实际表演和交流,这样就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的同时,又让他们亲身体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课外教学进行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辅助培养

高中英语的课外教学在整体的英语教学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采用放英文录像,看英文电影,网络搜索以及举办个人知识讲座,组织西方文化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辅助培养,使他们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从而拓宽西方文化视野,切实培养跨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外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外语人才。而在中学阶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切实可行的。

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探索 篇7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诸如词汇、短语、语法等英语知识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英语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背景却大大地被忽略了。学生学了几年英语, 对英语母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一无所知。因此, 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出典型的中国式英语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就读的大学课堂里曾经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一次学校请美国的外教George Hank给英语专业大一的学生做“英美文化的交流”讲座, Hank先生站在了主席台的中间准备发言。我作为服务人员, 默默地搬了一把椅子, 放在了他的后边, 可是他却向旁边推去, 于是我又把椅子凑了过去, 他再次推开。我很不解, 后来谈及这个事情, 他说:“你并没有说让我坐啊, 而且你也没有问过我需不需要椅子。”这次的文化冲突让我明白了原来很平常的一件小事,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了误解。再如, 在公交车上有一位年约五十多的外国人上车, 这时, 一位小伙子出于尊老爱幼的文化习俗, 给他让座, 没想到外国人坚持站着, 小伙子再次让座, 外国人却发火了:“Do you think I am old e-

nough to need a offer?I am not that old.” (你

认为我年纪大到需要别人主动让座了么?我没那么老!) 英美国家文化中, 外国人崇尚自由、年轻和活力, 很忌讳别人把他们当成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

二、中英 (英语国家) 文化差异及其在中学英语教材和日常交流中的体现

中英 (英语国家) 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在中学英语教材中也得到了体现。下面谈谈中英 (英语国家) 文化差异的几个主要方面。

1. 问候习俗的差异。

如祝愿式的问候:Wish you a good day!关心的问候:How are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recent job?交谈式问候:It is a fin day, isn′t it?而中国的问候方式普遍为:到哪去?吃了吗?很显然, 如果不注意其中的差异而混用则会造成尴尬和迷惑。例如, 我曾经在高一的课堂上作过一次测试。教室外边细雨绵绵, 我突然说:“It′s a nice day, isn′t it?”结果, 大部分的学生看了看窗外, 很认真地回答:“No, it isn′t.”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回答:“Yes, it is.”其实, 在英美语言文化背景中, 这是开始一段对话或搭讪的一个方式而已, 问题的回答并不重要, 通常只要回答“是”即可。

2. 社交的禁忌。

在英语国家, 拜访某人需事先预约, 忌讳突然造访, 否则会令主人感到不快, 甚至拒绝晤谈, 预约好的拜访不要无故取消或推迟。如果的确不能前往, 则应在事后主动道歉并说明原因。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文化意识渗透教学

1. 教师应该主动意识到文化教育和语言知

识的教育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则直接反应到语言上。如果广大的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那么文化背景教育则必然只是一句空话。

在2006年以前, 安徽皖南地区包括芜湖及周边市县, 高中英语教学均使用人教版的英语课本。人教版的高中英语课本重英语知识, 重英语的语法, 但是背景文化的教学以及文化意识的渗透却不多。自2006年安徽皖南地区首次试点, 采用的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语》则强调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之外, 特别强调了英美国家的文化教育。如在牛津必修一Unit one“School life in the UK”的Reading中, 就提出了英国的校园以及校园文化, 使学生加以对比, 产生文化差异的感觉, 并引起思考。

2. 充分挖掘、整合、提取与教材有关的文

化差异和文化背景知识, 并加以整理和利用, 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和文化背景的教学。比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 Unit Three“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的Reading中, 集中体现了文化差异。文中提到了在英文国家, 人们收到礼物该怎么处理、西方婚礼习俗、在进入别人房间之前该如何做, 以及在用手指指人的时候应该用哪根手指。如果英语教师能充分地挖掘和提取本课的文化知识并加以延伸, 相信一定是一次相当棒的文化教学尝试。

3. 通过task-center的教学模式, 充分激起对于语言文化差异的兴趣。

通过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激励学生大胆尝试, 一改以往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 在牛津英语模块七Unit Two“Fit for life”的Reading教学中, 设计Task“Suppose you are a patient and your desk mate is a doctor, and you need to see a doctor for…”在这样的任务活动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 更是一次很好的文化渗透教育。

英语学习离不开英语文化的学习,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教授单词语法, 那么学生掌握的仅仅是一些单词、句子, 他们永远不会良好地运用英语交流。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我们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英语文化的教学, 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文化、英语背景的了解。教学中, 将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语言教学置于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之中, 这样的教学才是有利于学生的教学, 才是真正的英语教学。把英语环境下, 真实的人、真实的历史介绍给学生, 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可以使学生在愉快地交流中, 掌握英语知识。

加强文化教学能使外语教学在学生综合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并能提高外语学的社会影响力和地位。文化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外语语言教学, 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可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之中逐渐摆脱母语文化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 对异国文化更加宽容, 在了解各种文化之间差异的同时,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切对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外语教学的这一伟大使命在跨文化交际成为时代特征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必然联系决定了语言学习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教学势在必行。因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采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文化传播, 有效地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意识。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语言与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杜学增, 《中英 (英语国家) 文化习俗比较》,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浅议高中英语课堂文化的构建 篇8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和阵地, 伴随着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于课堂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课堂文化的建立, 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为国家培养有用的高素质人才。高中英语课堂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阵地, 更需要一种良好的文化气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英语课堂文化因素的构建

1.关于体验性和真实性的教学内容的课堂文化构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 也越发地呈现出多样性、广泛性及丰富性, 高中英语教材中不但涉及到了语言、风俗、餐饮、旅游等。而且还涉及到了许多哲理性、感情性、科普性的故事。这些文化内容的出现, 在丰富学生学习内容的同时, 也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英语课堂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将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课本上的教材内容都来源于生活, 却又不同于生活, 它们是生活的浓缩与升华。在建设课堂文化时, 就要努力设法将这种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的差距缩小, 让学生感受到教材内容本身的真实性, 使他们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便更好地掌握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课堂活动的真实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西方文化时,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西方的风俗习惯, 将书本上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画面和声音, 让知识本身体现出真实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 关于互动性、多元性和协商性的教学过程的文化构建。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评价。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 而要求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交际能力, 创新能力等一系列能力进行充分的评价。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方法, 建立丰富的课堂文化, 以便对学生做出合理的综合性评价。

互动性、多元性和协商性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所谓互动性, 就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在这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作用下, 努力构建适合中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模式。多元性是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模式,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所谓协商性, 就是教师和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 使教学的氛围更加融洽,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还课堂于学生, 充当指挥员的角色, 让学生冲锋陷阵, 做好导演, 给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 让它们尽情表演, 充当导游, 带领学生领略无限风光。丰富的课堂文化, 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 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轻松的环境, 使学生在分享资源的同时, 享受、体验交流带来的快乐。

3 . 关于情感性和激励性的师生交往文化的构建。常言道:“亲其师, 信其道。”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要和学生做朋友, 通过让学生喜欢老师, 进而喜欢所教学科内容。这样的做法在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感情的同时,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创造性, 并让他们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知识, 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关注那些优等生, 而且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所有学生, 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作为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学生在课堂上会因为某种担心而不敢开口交流, 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此时, 就需要老师进行语言上的激励,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让学生敢于开口, 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当然, 激励不仅仅是学生不敢表达的时候才有的行为, 而是要在学习的点点滴滴上体现出来。要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表扬, 在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错误时进行语言纠正, 特别是当学生学习状态处于低谷时, 教师要及时进行帮助与鼓励, 使他们尽快度过瓶颈, 走出低谷,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教师是关心他们的, 和他们是平等的,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在个人价值观上认同自己, 自信心才会增加。

4 .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中西文化意识的构建。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除了语言点的学习, 我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西方文化, 会看到西方文化与中方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异, 与很多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价值观与习俗的不同, 气候与环境的不同, 宗教信仰的不同, 甚至是历史因素的影响。所以, 我们教师在建立课堂文化的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尊重并接受中西文化差异,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本身所表达的含义。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与国外交流的机会会更加频繁, 接触的文化也将逐渐走向多元化, 这些文化的传播也将在教学的内容上逐渐体现, 对于课堂文化的建立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在建设高中英语课堂文化时, 能够从教学的内容, 教学的过程, 师生的交往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 将这四个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良好的高中英语课堂文化,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创造独特的教学方法与交流模式,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课堂文化也逐渐成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学校的自身发展, 指导着学校的教改方向, 为学校培养优秀的学生创造着良好的教育氛围。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包含着浓厚的科学、文化内容, 课堂文化构建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构建高中英语课堂文化所需要的因素做出了探索, 阐述了构建高中英语课堂文化的一些初步设想。

英语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 篇9

1 利用背景文化知识的介绍, 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

众所周知, 只有对作家作品有基本的了解, 熟悉作品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 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才能去欣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 背景知识的介绍对于能否透彻地分析和鉴赏文章是相当重要的。

以托马斯·哈代 (Thomas Hardy) 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 (Tess of the D'urber Villes) 为例, 小说讲述了苔丝, 一个美丽的乡下女孩悲剧性的一生。而只有通过关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文化知识介绍, 才能让学生赏析到苔丝不幸命运的真正原因。其一, 故事所处的时代19世纪英国农村正经历着痛苦的质变, 农民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之下流离失所, 被迫成为失去财产的廉价劳动力, 受雇于城里的资本家, 他们备受生活的煎熬, 走投无路。苔丝只是这些受苦大众中的一员。她悲剧命运的产生, 在无情的制度下有其必然性。其二, 作者的背景。本文作者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 在他人作品中, 真实呈现了当时社会全貌, 尤其是在他目睹了当时地位低下的小人物所遭受的种种困苦, 而无能为力时, 他的小说会始终笼罩在一种消极、感伤的气氛之中。所以苔丝这个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就赋予了阴郁的预兆和注定的命运。

正是背景知识的引入, 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分析、欣赏文章的目的, 深刻体会人物的经历、性格, 并在感知艺术形象的同时, 增加了藉以创造艺术形象的语言手段的赏析。象文章中苔丝的最后一句话“‘I′m ready.’She said quietly”不仅帮助学生的理解语言描写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又可通过精彩的语言把握文章的主题, 从苔丝这句坦然而解脱的话语中, 更深刻体会到女主角坎坷辛酸的一生面临结束时那为之心碎的哀伤, 使其悲剧效果达到顶点, 从而获得艺术上的享受。因此,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 可使学生受到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 以心灵去学习、去思考和感受文章, 从而培养了欣赏英美文学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实现美育教育的目的。

2 利用比较东西方文化知识的异同,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

由于东西方所处的历史环境、社会发展经历、传统习俗的不同, 两种文化之间必须存在着诸多差异。而缺乏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 就会在理解方面产生歧义、迷惑甚至笑话。所以在英语教学中, 介绍文化知识的差异, 会帮助学生克服理解方面的障碍。

我们知道, 汉语中用动物比喻人的句子、词汇比比皆是。例如, 引狼入室、为虎作伥。而英语中用动物比喻人的词汇也毫不逊色。但两者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如You're a lucky dog. 在东方, 狗是用来攻击别人的咒骂。而在西方, 人们都视狗为忠实的伙伴和宠物, 甚至把它当作家庭一员。所以lucky dog在英语中是一种赞美的语言, 表示“幸运儿”。同样由于传统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 象as mute as a fish我们却用“噤若寒蝉”来表示, “猫哭老鼠”在西方却说成crocodile tears 可见, 我们只有掌握了文化上的差异, 才能正确学习和理解文章。又如, shrug 这个动作, 对于东方人来说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动作, 可对于西方人来说“耸肩”的学问就不小了, 它可以表示爱莫能助, 可以表示毫不在意、无所谓等等。这是一个表意极为丰富的肢体语言。当然, 这与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风俗习惯是分不开的。西方人多开朗外向, 更倾向于借助手势、表情表达, 有时甚至会很夸张。而东方人则较含蓄、内向, 常喜欢旁敲侧击。所以, 对于东西方语言习惯、文化差异的学习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的含义, 跨越文化上的鸿沟, 提高理解和把握文章的能力。

当然, 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 除了各自的个性之外, 还有它们的共通之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就可启发学生运用自身的东方文化知识去寻找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共性。这不仅会帮助学生更加感性、迅速地理解文章, 也会在学习英语同时, 复习汉语语言的知识。例如在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十课《赞美的益处》 (Profits of Praise) 一文中, 有这样一句话“When one thinks of the speed with which spiteful remakrs are conveyed, it seems a pity that there isn't more effort to relay pleasing and flattering comments”。教师可让学生熟悉一些英汉互译的习语, 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帮助学生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上的共性, 然后启发学生在汉语中找出适当的习语来替换上面的长句。经此过程, 许多同学都能脱口说出“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而这种传统文化知识的引用, 使学生在汉语简练的诠释之下, 更易理解文章。又如:在学英语第二册第八课《诚实, 是否已不合时宜?》 《Honesty: Is It Going out of Style?” 一文中“catch enough to spread the word”曾令许多学生在理解方面大伤脑筋, 可一句“杀一警百”就会令他们茅塞顿开。所以, 利用共性, 让学生在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学习西方文化, 不仅会使学生积极调动思维, 创造性地参与英语学习, 更能借此达到文化上的融合, 中西贯通, 更迅速、更准确地理解作者意图, 把握文章之美。

3 利用赋有生活气息的文化知识,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英语文化知识, 不仅仅意味着繁多的历史事件、艰涩的文学理论、复杂的社会背景, 它还包括我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风俗习惯, 生动新奇的地方轶事、趣闻, 甚至还包括日新月异的时事新闻。而这类知识的介绍, 犹如为英语教学注入一针强心剂。通过学习这类学生们容易接受, 并且愿意接受的文化知识, 不仅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 还会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使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如, 在学习西方所倡导的绅士、淑女风度时, 可向学生举出具体的表现绅士风度的例子。如上楼时绅士的后面, 下楼时绅士的前面, 防止淑女跌倒;走在街上, 绅士要在外侧, 为淑女挡住马车上溅来的泥点。所有这些随着历史所形成发展的传统, 都吸引住了学生注意力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类似的情况还有, 在学习“A Merry and Miserable Christmas”一课中, 可教学生们唱一些诸如“Silent Night, Jingle Bell” 等简单、轻松的圣诞歌曲, 并适时介绍有关圣诞节的一些活动和风俗, 甚至可在此基础上扩充介绍其他一些西方的重要节日。如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Easter (复活节) 、Halloween (万圣节) , 以及它们的传统和活动。这样即可改变一贯的就事论事的旧式教学方式, 又可扩充了学生的信息量, 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 促进了美育的教育。

生活中, 我们周围的事物往往更令人易于接受认同。从这些大众化的知识中, 随时注意有目的、有选择地汲取养料, 提取文化精神去与学生分享, 对于学生能力和智力的提高, 增加英语学习的兴趣, 开阔知识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利用相关的文化知识, 启发学生触类旁通

在此基础上引发一定的思考, 使其接受一次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的洗礼, 将学生心理引向更高的境界。在学习Garden of Eden一文中, 其简单的情节和大致的内容学生早已熟知, 而引入John Milton的著名诗篇“Paradise Lost” (失乐园) 就可使学生全面了解到伊甸园之前之后发生的故事, 产生更深一层的思考。如果此时再向学生提问Adam亚当和Eve夏娃失去乐园, 对他们来说是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时, 掌握了故事来龙去脉的学生则能大胆地提出, 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提出 snake撒旦的化身, 不是魔鬼而是敢于抵抗专制的自由斗士, 是他帮助了亚当、夏娃认清了自己, 认清了世界, 变成了真正的有意识、有思想的人。通过讨论, 学生们各抒己见, 这不但使他们加深了对于文章的记忆, 同时培养了他们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 开始学会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和人生经验来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这对于我们现代教育中所重视的情商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

同样的课文The Making of Surgeon中, 文章反复强调“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一主题。如引入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正凭着自信而成为有用之才这一事实, 来进一步说明文章, 不仅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一次心灵的启迪。从而通过大量例证, 自己总结出生活中一条有益的规律:自信是成功的关键。这无疑也是对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人一次及时、感性的人生观教育, 从而实现我们德育教育的目的。

以上从几个角度论述了英语文化知识笃于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再能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 引人入胜的方式来引入介绍的话, 无疑会锦上添花。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鉴赏水平, 陶冶学生品德、开阔知识视野, 产生更加良好的美育、德育效果。例如, 在Lessons form Jefferson一文中, 开场白可不采用平铺直叙地介绍Jefferson大量生平背景材料的方式, 而是提出一个看似毫无联系的问题, What does the Statue of Liberty hold in her hads? (自由女神像手持何物?) 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注意力。当有的同学凭印象说出一只手所持为象征自由、光明的火炬, 而另一只手拿着一书, 坚持着提出第二个问题“Do you know what the book is?”然后告诉大家那本书就是《独立宣言》, 而它正是由我们文章中的将要介绍的主人公——托马斯·杰弗逊所起草的。藉此方式, 学生不仅迅速牢记住Jefferson的主要贡献之一, 而且学习到了关于美国人文地理方面的小常识, 这种引入文化知识的方式, 十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同样, 如果利用一些大众化的媒体手段、文学作品来引入文化知识的介绍, 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其中电影、电视这些较为深入人心的媒体当属首选。例如, 在讲到“Queen Cleopatra”一文时, 本来对于文章一无所知, 不感兴趣的学习, 只要对其稍加提及Tyler主演的影片《埃及艳后》, 学生们就会很快联系电影情节主动融入文章的阅读当中, 尽管生词较多、句法结构复杂, 但他们都能很快理解文章大意。可见, 巧妙地借助通俗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总体说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应再是一个机械的语音、语法的复读器, 而应做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载体, 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创造性地把英语课堂教育融入浓厚的文化知识氛围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角, 培养其日后独立学习的能力和鉴赏水平, 并同时通过对于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 达到我们教书更要育人的目的, 为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知识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高中英语文化 篇10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合理渗透文化意识

为了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 需要老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快速进行文化体验。 例如:在学习Unit 5“Let’s celebrate” 的内容时,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因此各种节日的庆祝场面存在较多的不同点。 老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以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为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这两个节日的欢庆场面, 如:西方圣诞节上展示圣诞老人、圣诞晚会、圣诞树等;而关于春节的图片则显示包饺子、放鞭炮、拜亲戚等, 从而营造浓重的节日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再顺势提问:“为什么西方人是庆祝圣诞节呢? 中国人又为什么庆祝春节呢? ”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 渗透文化教学,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二、以比较鉴赏为主要方法, 在体会中理解文化渗透

新课标明确提出:“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 尽量创设良好、真实的跨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感受跨文化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有比较才有鉴别,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比较鉴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便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比较性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对英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相同点, 从而让学生深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内涵, 逐渐让学生形成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共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多环节的教学法, 培养文化意识

(一) 以词汇教学入手, 培养文化意识。

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词汇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因此, 老师应该以词汇为切入点, 渗透文化教育, 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在当前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 很多词汇都包含有特定的文化知识, 所以老师应该尽量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词汇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指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以“动物”为主题的单元时, 老师可以以dog为例进行讲解。 通常情况下, 中国人看到dog时, 常常会联想到贬义的内容, 如:猪狗不如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 看到dog, 常常是朝着褒义的方向联想, 主要是因为他们将狗视为人类的朋友:You are a lucky dog.Love me, lovemy dog.Every dog has his day.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便可以尽量列出更多的词汇, 如:dragon, cat等, 让学生从不同的词汇学习中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二) 语法教学, 培养文化意识。

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加深, 文化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英语阅读时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在初中英语学习中, 由于中西方文化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在部分语法表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这充分说明语法里包含非常丰富的文化知识, 老师应该准确把握语法教学的各个环节, 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促使学生逐渐树立良好的文化意识, 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My day”时, 老师便可以坚持以“my day”为主线, 让学生采用英文形式将自己的一天叙说出来。 由于中西方人在表达时间和地点时所使用的表述方法存在差异性, 西方人常常喜欢从地点表述转到时间, 而中国人与其的表达方式恰好相反, 如英文:I go to school at 6:30 in the morning.中文:我早上6点30分去上学。 从这句英文的表达和中文的翻译中便能够清晰地看出中西方人思维的差异性。 因此, 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引导学生用英文表达更多相似的句子, 如:我晚上9点上床睡觉, 而英文则表述为:I go to sleep at 10:00 in the evening.通过多次练习, 有利于让学生深入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 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专业水平, 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 同时, 也应该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交际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苏敏.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5 (1) :125-127.

浅析高中英语文化背景的指导 篇11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可以提高交际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地、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例如,在高中英语教材上册“mainly revision”中的一段对话:

——Would you like another piece of beancurd?

——Yes, please. It’s delicious. Did you cook it yourself?

——Yes, of course. It’s very easy. I’ll teach you if you like.

——How about some more beef? There’s plenty more..

——Well, just a little, please.

——Let me give you some more chicken. And have another pancake.

——They’re better when they are hot.

——No, thanks. I’d had enough.

——What about you, Bob? A bowl of soup?

——I’m full, thank you.

——What a delicious supper! Next time you must come to us.

在这里就要求学生对西方人用餐时的礼貌用语有个大体的了解,还有中、西文化在请客,吃饭方面的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总喜欢向客人敬酒敬菜,一而再,再而三,生怕客人没有吃饱喝足。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请客、吃饭倒不一样,男主人或女主人通常只敬一次,你要是想吃想喝,就接菜接酒,不要假装斯文,不要指望主人会敬第二次,否则你自己挨饿受渴。在餐桌上进行对话、交际就要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习惯要有所了解,否则你可能要么会饿肚子吃不饱,要么会把整个场面弄得很尴尬。

二、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与中华文化同样古老和宏伟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如在《ABRAHAM LINCOLN》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林肯从一介平民到美利坚总统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感受一个伟大的人格的永恒魅力;《MARTIN LUTHER KING, JR》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窥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真相及现状之一斑,让学生明白至今美国对其他国家人权状况的横加指责是多么蛮横和可笑;《THE NECKLACE》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西方上层社会的虚荣和虚伪;在《COMPUTERS》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美国在其基础上创造的快速发展的新经济的神话。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同习惯和习俗,能引起学生对古老神秘的西方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西方社会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有兴趣学、喜欢学,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并且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广泛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并且渗透到教材和我们英语学习的其他领域中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是相当重要的,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之所在。

另外,要寓教于乐。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 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

三、在教学中借助名片赏析,让文化背景生动再现。

一些优秀的原版英文影片汲取了大量的西方文化。电影常常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因此影片易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欣然于看故事的过程中了解西方文化,比如卓别林的Gold Rush就是以美国的西进运动为背景的,如果单纯以讲解或是流览信息的方式告知给学生,学生是很难把握这一历史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人们所产生的待人行事的观点态度的。而影片诙谐幽默,真实的再现了西进运动,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这对学生轻松掌握这一时期的文化以及由于西进运动所导致的美国的民族特点,从而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相关问题极其有助。

四、在教学中组织讨论,增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

通过观赏影像资料,让学生,找寻影像中的文化背景并分组讨论。一般来讲,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都已有所了解,但了解的范围、深度不一,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大,有的学生了解的多一点,有的学生了解的少一点。让他们在课堂讨论中获得尽可能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组织学生就西方餐桌礼仪和西方圣诞节的习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发言踊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把西方的餐桌礼仪和这一传统节日有关背景知识搞清楚了。讨论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集体活动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促进他们在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英语表达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丁严

高中英语文化 篇12

一、足够认识英语文化学习的意义是加强语言文化教学的前提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说, 在我们众多教师中对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的认识是存有一定问题的。首先对需要方面的认识比较模糊, 不少的教师误以为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无所谓去进行英语文化的渗透, 因为现在的学生其关键是要打好语言方面的基础,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或者是较强的语言理解能力后, 对英语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有学者还做过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中还有人这样认为:文化只不过是由语言传递的信息, 并不是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因此, 对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显得无关紧要。其次是对英语文化学习的方式或者说是时段认识比较模糊, 不少教师总以为语言与文化是割裂的, 教学语言是无需再去进行所谓的文化渗透的, 一般意义上讲只要我们对语言教学踏实而又认真地抓好了, 那么也可以去促进英语语言文化的提高。应当说诸如此类的认识都是我们英语语言、文化教学上的绊脚石。如果我们不去搬掉这块绊脚石是根本也谈不上加强语言文化教学的, 所以我们必须去努力提高这方面的认识, 应当充分地意识到在我们国家学生中也已存在的严重问题是, 学生们英语语言知识水平是高的, 但其英语文化水平是远远不能适应未来发展之需求的, 就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文化水平也是比较低下。这就严重制约学生交际能力的发挥, 也就完全影响着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应当说在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 学生英语文化水平和能力还是亟待提升的, 其提升的途径应当说还是要靠平时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 当然也就需求我们去充分而又循序渐进地渗透英语国家文化。

二、充分理清英语文化学习的关系是加强语言文化学习的基础

虽然说英语文化是由英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不是英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征, 但是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思维, 文化不是与语言相脱离的。英语国家文化所包含的诸多传统, 比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 应当都蕴含在英语文本的字里行间, 不同阶段的教材有着不同英语文化的高度而又集中的体现。因此, 我们必须力求去做到的是首先要理清教师自身教学行为与英语文化渗透的关系, 窃以为教师应当是学生接受英语文化熏陶感染的引路人, 而要做到正确引路, 教师对英语文化一定要有比较强烈的敏感性, 这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要素。从一定意义上讲, 当我们初中英语老师有了这方面的敏感性, 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接受度肯定就能逐步提升。所以, 我们要做有心人和热心人, 把搜集英语文化资源或者说挖掘英语课程文化资源变成自己的第一需要和自觉行为。其次要理清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与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 应当说目前学生接受英语国家文化的途径是广泛的, 英语国家文化对我们学生精神成长的影响也是多元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英语国家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也会存有精华和糟粕的差异, 可以武断地说就是所有的文化都利于我们学生去健康成长的。再加之英语文化作为一种民族之文化也可以说是浩如烟海的, 而我们的学生在这简短的学习时段内也是完全没有可能去接受众多文化的。所以, 作为我们教师必须去努力做到的是自己要有解读英语文化的硬功夫, 针对新的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初中学生必须形成的相关文化意识的具体级别目标去思考学生文化内容的选择甚至于统整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初中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的基础才能奠基得牢牢实实的。

三、努力发展英语文化学习的能力是加强语言文化学习的提升

学者张红玲对跨文化外语教学曾这样说过:“不成体系、肤浅片面的文化教学活动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教育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为它很容易导致对文化狭隘、僵化的理解。”这样的论述可以引起我们不尽的思考, 学生英语文化学习我们必须去做些深层次的思考, 要力求使学生去活泼、广泛而又深刻地理解英语文化, 真正获取这样的效果还不是我们就这样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 窃以为我们要去以发展我们学生英语文化学习的能力为主要努力方向。实际上英语文化学习有着与语言学习的相同点, 需要学生去主动探究, 当然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能力肯定也是行不通的。学生探究英语文化能力理应通过英语学习的诸多活动去获取, 那么我们就必须紧密结合英语语言教育教学的实践去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学生探究英语文化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必须去力求做到的是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 应当说当今的学生其有利的条件还是充足的, 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譬如平时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通过英语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 帮助所有学生去拓展视野。学生们则可以去通过广泛的阅读更多地了解到英语国家的诸多习俗, 饮食习俗、人际交往习俗等;学生们则可以去通过广泛的阅读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以及主要的节假日特别是一些庆祝的方式等;学生们则可以去通过广泛的阅读去比较准确地掌握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历史等。这些方面的理解和掌握其获取的途径都是学生自主、独立或者说是合作的基础上去予以完成的, 也一定要是学生颇具英语文化学习能力的, 也一定能在这样的前提下使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能力得以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沈姗姗.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沉浸.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3)

上一篇:全局信息下一篇:平移与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