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简析

2024-07-21

高中英语教学简析(共12篇)

高中英语教学简析 篇1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英语的写作在英语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明确指出了英语写作的重要性。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实践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通常在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 单词拼写错误。单词的拼写是英语写作的基础,但是,在高中英语写作中,单词拼写的错误相对严重,占到词形错误的14%左右。此外单词的写作格式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例如大小写的转换等。说明高中学生在英语基础存在普遍的问题。

2.单词的使用错误。在英语单词中也分有名词、代词、动词等,从英语写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单词使用错误比较严重,尤其是替代词、动词的应用错误严重。此外还有重复使用、词序的运用等错误。说明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单词组句,应用能力差。

3 . 语法错误。虽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强调语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语法问题是学生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通常写出的句子不符合逻辑。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语言环境问题,还有学生自身的问题:首先,由于英语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而设置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讲,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导致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英语词汇掌握不牢,导致拼写错误;其次,学生的词汇量普遍较小,在英语写作中不能使用合适的词汇,导致写作出现重复、混淆等问题;最后,对语法、词性的运用掌握不熟练,限于汉语的语法学习模式,例如在汉语中没有定语从句,但是定语从句是英语语法中一个重要形式,在运用中错误百出。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

针对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高中英语写作的要求和目标。一方面,通过明确通过英语写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即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英语简单的表达、传递信息,进而有效的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然后提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重视程度,使学生主动地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根据高中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学习能力确立写作教学的目标,英语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从而给学生提供实质性有效的写作指导。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一是通过和学生互动,尽可能的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并将游戏化教学方式结合教学目标引入到课堂,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二是引导并激励学生在英语写作运用优美句子,并培养学生对自己英语“作品”的欣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选题上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有话可说,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3.重视基础,增加词汇量。词汇量是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不断的扩充自己的词汇量,使自己在英语写作中用词丰富化,另一方面,只有将词语写对,才能构成一篇好的文章,所以要熟练掌握单词的拼写和运用,避免拼写错误等现象的发生。而对句子的语法也要熟知,并转变思维,将英语看成一门语言去学习,而不是一门课程。

4 . 增加阅读量,学会美文鉴赏。在词汇量增加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大阅读量,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并在阅读中掌握一些句子,灵活的运用到英语写作中,在对优美的短篇英语文章,尽可能做到点评,记笔记,并牢记,以提高自己对写作的布局、言语的运用等能力。此外,英语老师也应该加强对英语写作的讲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总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个考察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都能够提高重视,在写作的教学目标下,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学生也应该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词汇量,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因此,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摘要: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写作能力也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由于我国环境的因素,在学习英语上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学生来讲,英语写作也是重点难点,普遍存在着语法错误,将汉语的表达习惯直接套用到英语上,造成不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等。针对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厌恶,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教学成为现代高中老师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本文将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希望对实践中的英语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问题,策略

高中英语教学简析 篇2

作为一种学科、一种模型,数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日渐显现,数学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又能够将物理概念、规律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

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方法,然后对高中物理教学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应用数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

数学方法;高中;物理教学;应用途径

长期以来,物理学科始终是很多理科生的弱项与学习中的难点,尤其是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具有理论抽象、内容复杂,规律、定律、概念繁多的特点,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应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大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

就目前而言,很多数学方法都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方法主要有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等)、方程(圆方程、椭圆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极值(均值不等式、函数求极值等)、几何图形法(抛物线、正弦、余弦曲线、向量、三角形的全等、相似等)、数学模型(数列、数形结合、数学归纳法等)[1]。

不同的数学方法适合应用在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当中,适合用于解决不同的物理问题,即高中物理教学对于数学方法的应用应遵循契合性、适用性、合理性原则,这样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方面的优势才能得到有效发挥,物理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从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对数学方法的应用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第一,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运用的主要是数学模型。

在解决一些物理问题时,采用数学模型方法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定性定量分析,从结构角度出发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对物理问题提供的条件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几何法、图形法、代数法等。

第二,对于物理知识理论的学习运用的主要是数学逻辑思维和方法。

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本身逻辑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无疑可以强化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来认识和剖析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2]。

二、高中物理教学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学生物理与数学知识的结合能力

运用数学方法开展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这样的思维能力———善于用数学思维、方法、理论来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视野和问题的解决思路灵活、开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学生自身对物理与数学的有效结合能力是基础和关键,只有学生本身形成这种意识,养成这种习惯,才会以主动方式去运用数学方法,才可能提高物理成绩[3]。

高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将物理教学内容中数、理联系紧密的、典型的、较为综合的问题筛选出来,加以合理的分类归纳,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物理问题,并主动寻求数学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向数学教师询问那些数学知识、方法可以运用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物理问题的解决当中。

以这种方式在长期不断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数、理结合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方法掌握不断丰富、熟练。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规律,声波、光波的传播规律时可以运用数学中的向量来解决物理运动方面的矢量运算问题,运用三角函数来表示质点的运动轨迹,运用极值法求解物理中的极值问题,电磁感应、电场分布等可以运用几何图形来学习等。

(二)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思想来推导物理公式、规律

对于物理公式的记忆由于公式多,对公式的推导过程不甚理解,造成了学生记忆的困难。

物理公式作为科学家们长期不懈探索验证的重要成果,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准确记忆各章节物理公式,全面掌握重要的物理公式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以学生为中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物理公式,教师应运用数学方法来开展物理教学,根据物理课堂教学具体内容,选择适合的数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直线运动相关知识时,对于速度、加速度、位移之间的关系和公式的学习,可以运用数学知识中的极限定理、几何图形来表示物体作直线运动的轨迹与规律,用矢量运算来描述速度与位移的合成分解[4]。

在多种数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下,物体的直线运动规律、轨迹、与之相关的参数变量表示和求解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物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公式推导与记忆能力。

又如,在研究质量与加速度之间关系时,根据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的特点,可以先从简单情况考虑,假设质量(或质量平方)与加速度成反比,即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成正比,以质量倒数作为横坐标、加速度作为纵坐标绘制坐标系,看直线是否过原点即可判断出质量与加速度是否存在反比关系。

三、总结

总之,物理与数学是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的,随着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不断广泛成熟,相信越来越多的高中物理教师会加强对此的认识,加强对数学方法的运用,从而推动我国教学改革更进一步执行,革新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培养出更多高端物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荣奎.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

[2]李涤非.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

[3]何德力格日呼.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5,07:202.

简析高中历史高效教学 篇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挑战,尤其是高三教师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是高中历史教改的主要任务。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参与下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高效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教师要克服制约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课堂氛围,从而构建高三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历史教学绝不是单纯地复述历史,而是在科学的认识上阐述历史。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进程。在帮助学生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中,一改过去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记忆、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是积累性的,互相融合而为一体的。当然,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内化还是能力的养成,仅仅依靠课堂讲解示范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辅之以必要的练习。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把基本史实当作孤立分散的知识点,而要抓住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有助于学生形成由基础知识、基本线索、阶段特征构成的有层次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构筑知识结构,就是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首先,可把历史教材的内容分为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三大块。其次,各大块又有各自的知识结构,如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部分。

重要史实、史料的补充。这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形成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认识。例如讲秦统一六国时就有必要将秦的"远交近攻"策略给学生适当介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秦统一六国的重要进程。基本历史理论的补充。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具体史实给学生介绍和分析。这个问题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补充。特别是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引入和渗透进历史教学之中。

确定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要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就要优化培养目标,就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历史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包括研究课标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研究教材與学生、研究历年高考题与当今世界热点,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针对性。

重要史实、史料的补充:史实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现象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更完整的熟悉而补充一些必要的史实。如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就有必要将世界古代史上新航路的开辟和圈地运动的有关史实给学生适当介绍和补充。史料的补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如讲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时可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有关文字来说明西汉初期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相关学科知识的引入和渗透。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考查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平时教学时就要重视将相关学科知识,特殊是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引入和渗透进历史教学之中。

在阅读理解时必须具体历史意识,运用历史观点,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进行阅读。阅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阅读材料时,除读懂材料正文外,还要特别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处。这些说明性文字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作者、背景等信息,给学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时能起到"得来全不费工夫"之效。

阅读全面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简析 篇4

一、加强读题训练

只有有效的进行读题理解, 才能够保证既高效又准确的问题解答。所以这就要要求学生们可以对问题的要点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找到问题的重要条件及关键问题点, 才能够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判断, 进而对问题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解答。

比如在学习函数基偶性的判断时, 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时, 如函数y=x3, x∈[-1, 3], 判断此函数的奇偶性。然而很多的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 都没能进行有效仔细的读题, 因此就没有注意到x的取值范围, 只是进行机械性的套用函数的奇偶性公式, 最终将公式进行化简后得到y=x3, 最后直接将此函数定义为奇函数, 如果学生在解题前能够仔细读题, 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就会参考x的取值范围来进行答题, 首先要判断此函数的图像是否关于坐标原点中心对称, 如果不对称则说明此类函数不具有奇偶性, 那么正确的答题过程应该为:因为2满足定义域, 但是-2不在定义域的范围内, 所以可以判断此函数图像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 最后判断此函数为非奇非偶函数。

在对这类问题进行解答是, 要着重注意题干中的一些特殊要求, 进行仔细的读题更要找到一些答题的思路及要点。所以对学生进行读题训练就会非常的重要, 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 从而使学生把改得的分准确的拿到手。

二、数字与图形相结合

数形结合为高中数学众多的解题思想当中最基本重要的思路, 同时也是数学的中心思想。将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数字语言与形象直观的图形进行有效的结合, 最终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准确的形象化, 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 如果数形二者之间进行了有效结合, 就会给予学生们一定的答题思路, 最终能够将难懂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简便化。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数字与图像相结合一般表现在这几种对应关系中:方程和曲线、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函数与图像等。

用图像来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应该教会学生能够合理利用图形来进行答题这样就能够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起到一定的帮助。此外, 可以利用图形来对更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样在最后也可以运用图形来对问题进行最后的检查及矫正, 找出错误进行及时的改造, 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三、学生自身自信心的建立

在高中数学成绩差, 学习乏力追不上, 没有和强的学习动力,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的自信心不够大形成的。由于连贯性较强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对学生的基础性要求比较高, 因此有的学生在一两次的考试失败后就会对数学产生和大的自卑心理和厌倦心理, 在对以后的学习中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很对同学只要一提起数学就会感到头疼。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数学只会也来越差, 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错误循环, 数学差就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去学习数学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这样慢慢的就会造成很多的同学最后直接放弃数学。

所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的建立是很重的,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充满足够的信心, 然后从简单的慢慢开始, 先易后难。只有这样才能对数学较差的同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四、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当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往往是以老师为主, 老师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是学生心中的神, 是不可产生怀疑和错误的人。因此老师是高中数学教育的关键因素。

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是学习的客体,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问题的解答上, 应该先让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与解答, 老师对问题进行补充说明。在教师讲解答题思想的过程当中, 同时也需要要求同学们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答题, 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起到主导作用。

总结

在高中数学方式多种多样的前提下, 就高中数学的答题策略而言。要求老师在数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 应当在数学的教学内容及其特点的依据下来进行充足的设计与规划, 找到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有效引导学生来进行问题的解答, 并且培养学生足够的数学学习信心及其数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能够在分析问题时具有一个问题多种解法的能力, 最终养成自己的答题方法系统, 同时也要具有举一反三的答题能力, 这样当在解答习题遇到一种类型题时, 就可以运用自己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对其进行快速有效地解答, 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答题思维, 也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 最终有效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数学成绩。

摘要: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 高中生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就可以准确的进行问题的解答, 同时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本文重点就是对高中数学的问题解答进行分析, 使更多高中数学老师可以进行学习, 对今后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教学上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答题方法,课堂参考

参考文献

[1]马进.浅析高中数学解题的思维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

[2]王族.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反思及其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

[3]王艳青, 代钦.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分类讨论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4]吴立忠.关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存在问题的反思[J].教育导刊, 2010 (09) .

[5]王宏楠.谈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2) .

高中英语教学简析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师生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因为不同的课型对同一教学环节可能会有很不相同的要求。在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逐步建构了针对概念课、命题课、复习课和习题课这四种课型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一、概念课教学模式

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是:预习――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合作交流(认识概念、形成概念)――展示交流,质疑点拨(理解概念、辨析概念、深化概念)――检测反馈(巩固概念、运用概念)――课堂小结。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这一模式注重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将概念形成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认真观察、思索,找出共性,加以概括,形成概念。这样学生会循序渐进地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从而避免了简单直接地呈现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展示交流,质疑点拨”这一环节,让部分学生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进一步理解概念、辨析概念和深化概念。例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的各种实例或几何模型,进而发现空间两直线除平行和相交外还有一种位置关系:存在两条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即不能共面的两直线,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抽象出异面直线的本质特征,概括出它的定义,并画出直观图,即沿着实例、模型、图形直至想象的顺序抽象出正确的概念。

二、命题课教学模式

命题课的教学模式是:预习――创设情景――合作学习(探究猜想)――展示交流(引导论证)――推广应用――检测反馈――小结与作业。

在这一模式中,突出了合作学习(探究猜想)和展示交流(引导论证)这两个环节,要求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猜想、验证命题,体验命题的发现过程。在合作学习(探究猜想)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发挥的“导”的作用,学生在探究、猜想中产生思维障碍时,教师要适时给与点拨、指导,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教师组织各小组展示讨论形成的结论时,要及时给与评价和点拨,对猜想的合理性给予评判。当各小组的结论不一致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围绕各结论的合理性进行讨论,最终确定较为合理的结论。在展示交流(引导论证)这一环节应注意:在学生经过探究,找到论证的思路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证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讲出自己的思路,并反思自己的思路是怎样想到的,使更多的同学受到启发,相互借鉴,并讨论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证明,促使学生思路发散,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分析问题。对于命题课的总结,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让学生总结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这些收获包含对命题的理解,规律的总结,解题方法、技巧的运用,今后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教师适当强调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或削弱命题的条件,让学生思考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是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的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知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是:概括导入,确认目标――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合作交流、提升能力――注重过程,典例深化――达标练习,反馈提升――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具体操作如下:

1.概括导入,确认目标

复习课的目标不同于新授课的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例如:在“二项式定理”这节复习课上,根据历年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可设定如下复习目标:

(l)知识目标:①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从项数、指数、系数、通项几个特征熟记它的展开式。②会运用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展开式的特定项。

(2)能力目标:①怎样记忆数学公式,如何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从而优化记忆品质。②树立由一般到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意识,了解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二项式定理的复习,使学生感觉到能掌握数学的部分内容,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课前或者课上,发放复习学案,利用学案中的表格、框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复习内容,并让学生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认真进行自主构建。同时,教师多巡回,以便发现问题,在关键处给予学生适当适时的指导和点拨,补充和完善学生的思维建构。

3.合作交流,提升能力

师生共同交流收获,通过交流完成对知识的回顾,同时引导学生构建出所复习内容的知识结构。这样,使复习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同时,明晰本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4.注重过程,典例深化

学生先独立完成典型例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和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题,真正弄懂、弄通典型例题。教师进行点拨时要从复习的整体考虑,就某一个问题展开,以点带面,从特性到共性,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深化及规律的总结。

5.达标练习,反馈提升

本环节是对复习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又一次升华。此环节要求学生迅速做好达标练习,然后对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及时矫正、补偿。

6.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这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应该包括:①站在整个中学数学体系的高度,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②概括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说明适应范围和应注意的问题。③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强调,同时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练习。

四、习题课教学模式

习题课的教学不能仅仅以做题为目的,而要通过习题巩固知识,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习题的分类与归纳、引伸与拓展,完善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习题课的教学模式是:独立完成习题,明确交流题目――小组合作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班内合作交流,突破重点难点――师生共同小结,完善归纳提升。

(1)独立完成习题,明确交流题目。根据教学内容精选一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其次要求他们找出这些题目中最有价值的一个题目,特别

是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可以进行变式练习的题目、有生长点的问题;当然也可以是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2)组内合作交流,确定重点问题。选出本组要在全班交流展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①本组已胸有成竹的题目;②本组仍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③本组确定的重点题型等等。

(3)班内合作交流,突破重点难点。教师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简析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阶段 英语教学 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50

听、说、读、写是对语言类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而写作是对语言掌握能力的一个概括的掌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对教学目标有所了解。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体现,其在英语学习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高考中拉开分数的关键之一。在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够依照所学过的题材和体裁在30分钟之内写100个词左右的文段,意思表达清楚,没有严重的语法和拼写错误,能够用书写体熟练而清楚地书写,格式、词距、标点正确,能够对所学课文的内容作简单的改写。能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能够意思表达清楚、无明显语法错误。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教师开展写作教学的一个基本指导,在了解教学大纲以后对写作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基本的把握之后就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写作教学的目的是學生能够写出一篇符合题目要求的文章,教师虽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计划的制定者,但也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教学,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浪费时间,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的任务,然后安排学生进行练习,练习之后认真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阅,分析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例如基础较差、词汇掌握不好的分为一组;语法掌握较差的一组;写作缺乏素材的一组;还有对写作把握较好的分为一组。根据各个小组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他们补一下自己短板。中医也曾有理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此处也比较使用,因为只有先把自己薄弱的环节补好才能在整体上把握写作。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驱动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英语,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参与写作活动的倾向,写作兴趣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励其英语写作的自觉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规定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题目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学生的英语习作上进行认真的评阅,并且写上适量的评语,避免出现学生认为教师不批阅而不认真完成作文练习的情况。

另外,教师的鼓励和赞许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动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的练习作品中挑选一些比较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是全文,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读出来,让其他同学听一下记一下,以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也顺便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完成写作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从心里就乐于学习。教学并不只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有时候角色互换一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一些背景知识或者是读完文章之后的感受都可以请学生来谈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教师可以抓住一些适合的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或者是针对一些学生普遍喜欢的课文,让学生进行缩写和扩写、改写等等,让学生通过此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要由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在写作教学中也要教会学生写作。首先学生要自己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语言类的学科需要有扎实的词汇积累做基础,因此学生必须自觉扩大词汇量,很多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掌握词汇积累的方法,实际上死记硬背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而英语的记忆需要有正确的读音作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发音标准,学生可以通过掌握正确的读音帮助学生对单词的记忆。不断的重复也是记忆的正确方法,,很多时候单独记忆单词很容易就会产生遗忘,而把单词放在句子里或者是词组中记忆,效果就会比单纯的记单词好很多。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单词、在练习中遇到的单词、在阅读中遇到的单词都可以记录在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本子,在有时间的时候及时翻阅,在不断翻阅的过程中就可以完成记忆的任务。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背诵也是一个记忆的好方法,课文中的句子、例题里的句子以及一些外国名人名家说说的名言警句都是一些良好的素材。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印一些英文的资料让学生在早读的时候进行背诵,学生之间相互提问检查,巩固记忆。很多时候学习的过程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想提高成绩就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只有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文思如泉涌。

四、指导学生多做练习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需要学生在写作之前明确写作的目的,比如说什么题材、要用什么格式,字数是多少,作者身份等等,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急急忙忙审不清题意就开始写作,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南辕北辙。在写作的过程中还需要要点齐全,格式正确。在写作中不仅有内容的分,格式、卷面、书写、单词的拼写等等都会影响作文的等级和分数,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不需要用各种高级的句式,而是要力求句式简单、句意正确。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就可以在保证句式正确的基础上选取一些高级的词汇,选用一些高级句式。

当然,写作不是简单的句子堆积,而要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文章的语句之间衔接要自然、紧凑,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关联词,准确掌握各种名词、动词的形式变化,各种句态、语态的变形等等。同时教师在平时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文章中的拼写和标点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等等;检查词数是否符合要求,保证卷面的整洁和书写的美观。

简析高中英语中的原因状语 篇7

一动词不定式短语作原因状语

关于动词不定式短语作原因状语, 课文中有两种用法。

1. 置于作表语用的过去分词、形容词之后, 说明状语发生的原因

例如:I think I was very lucky to get that job.

We are delighted to see you.

Tom was overjoyed to see me.

2. 置于谓语动词之后, 说明行为状态发生的原因

例如:Tom laughed to think that he was living right in the midst of the enemy.

课本中还出现动词不定式的完成时及其否定形式作原因状语。

例如:…on his pale white face there was a half-smile that seemed to suggest he was happy to have given his life for his country.

I a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Sorry to have called you earlier.

这三句不定式短语的动作行为均发生在happy、sorry所表示的状态之前。

从上面例句可以看出, 动词不定式短语作原因状语时, 都是用来修饰表示情感的形容词、过去分词、不及物动词。这是鉴别不定式短语是否作原因状语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分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课本中出现很多, 用法也比较复杂, 并且还易同分词短语作其他类别状语相混淆。为此, 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用法;二谈鉴别。

1. 用法

第一, 现在分词短语作原因状语时, 它的逻辑主语必须和句子主语一致。它所表示的行为状态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状态同时发生, 用以说明谓语动词的原因, 相当于一个原因状语从句, 一般置于句首。

例如:Being vevy small, transistors are widely used. (=As transistors are vevy small…)

Not knowing what to do, he went to the teacher for help. (=Because he did nor know what to do, …)

现在分词短语作原因状语时, 也可放在句子其他部位。

例如:Huck shortene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now, thinking they would never be able to see him in the complete darkness.

如果现在分词短语所表示的行为状态在谓语动词的行为状态前发生, 用现在分词的完成式。

例如:Having missed the last bus, we had to walk home.

现在分词的被动态也可作原因状语。

例如:Having been laughed at again and again for his“wild”ideas, he kept what he expected to invent a secret this time.

第二, 由于过去分词只有一般式, 没有完成式, 加之它本身具有被动意义, 所以过去分词短语作原因状语的用法简单得多。它的逻辑主语和句子主语也是一致的, 它也相当于一个原因状语从句。

例如:Led by the party, we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As we are led by the Party, …)

Excited by thepraise of the comrades.He did not know what to say. (=As he was excited by the praise of the comrades, …)

课本中还出现分词独立结构作原因状语, 它的用法和分词短语用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主要是分词独立结构有其单独的逻辑主语。

例如:The british army being much stronger, Washington was later forced to give up this city, too. (=As the British army was much stronger, …)

这种分词独立结构, 有时还可用介词with引导作原因状语。

例如:I can’t write, with you looking over my shoulder.

2. 鉴别

如何鉴别分词短语 (或分词独立结构) 作原因状语, 还是作其他类别的状语, 确是一个复杂问题。因篇幅所限, 就不把分词短语同作其他状语一一比较, 只就如何鉴别分词短语作原因状语谈些粗浅看法。

笔者认为, 首先应从内容上来鉴别。即分析全句意义, 看其分词短语和句子谓语是否含有因果关系, 这是鉴别的主要方法。

例如:Having lived in the countryside in this youth, he could do farmwork very well.他年青时生活在农村, 因此他很会干农活。

从该句的释义来看, 他“很会干农活”的原因是“他青年时生活在农村”。这方面的例句, 参见“用法”部分, 不再例举。

其次是从形式上来鉴别。即看分词的原形动词和谓语动词所属类别及其含义, 这可作为鉴别的辅助方法。下面根据课本所出现的内容, 提出几点具体方法, 借以鉴别时参考。

第一, 由联系动词构成的分别短语, 一般是表示原因状语的。

例如:Being a model League member, he is active in doing things for others.

Her mother having fallen ill, she had to do the house-work.

[注]句中谓语动词若含有begin、start、leave等时, 末联系动词所构成的分词短语, 一般是表示时间状语。如:Everything being ready, we began the meeting./Class being over, they left the classroom.

第二, 由表示情感、意志、智力活动等类动词构成的分词短语, 往往是表示原因状语。

例如:Huck slowed down after a while, fearing that he was getting to near to be safe.

They moved slowly forward, looking to the right and to the left, expecting each moment to see in the distance some indication of the enemy. (注:分词短语looking to the right and to the left是伴随情况状语。)

第三, 分词短语的否定意义, 一般是表示原因状语。

例如:Not knowing much English, he got out his disctionary and looked up the word“cough”.

Not having received an answer, I wrote again.

Seeing no one in the classroom, she decided to leave a note on the door.

第四, 句子谓语中含有情态动词have to、must、ought to等, 分词短语一般是表示原因状语。

例如:The sun having set, we had to stop at the village for the night.

三介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从对课本中介词短语用法的分析, 发现能作原因状语的有at、by、for、of、with等介词所引起的介词短语。下面对它们在课本中的用法作一浅释。

第一, at引起的介词短语作原因状语时, 通常用在表示情感的动词、过去分词、形容词之后, 说明某种情绪产生的原因。

例如:Crusoe was frightence at seeing a man’s footprint in the sand.

They were sad at hearing such bad news.

有时为了强调原因状语, 介词短语也可置于句首。

例如:At the sight they were surprised.看见那种景象, 他们都感到惊奇。

另外, 介词over引起的介词短语, 也能表示某种情绪的

例如:It seemed that corporal felt very sad over the death of the boy.

My friend and I had a good laugh over the funny mistakes I had made.

Over和at所引起的介词短语, 虽然都能表示某种情绪的起因, 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at含有“见…而”、“闻…而”产生某种情绪;over是指引起某种情绪的事件、情况等。

第二, by引起的介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一般由by表示手段方式转化而来的, by常和动名词连用。

例如:The girl made hei mother angry by not taking her medicine.

By getting up early, I can have an hour for reading English in the morning.

By也能和抽象名词连用, 表示原因。

例如:I took his pen by mistake.

The cat was flattered by the monkey’s praises.

有时by还可以跟从句, 表示原因。

例如:The Emperor was pleased by what the Minister told him about the cloth.

第三, for引起的介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一般是表示行为状态发生的原因和理由。能和for连用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等。

例如:When he was still a young man, he was forced to leave his homeland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ey were praised for finishing the work ahead of time.

In fact, his English in one of these articles was so good that Engels wrote him a letter praising for it.

For还能表示由于某种感情上的原因而产生的行为, 这时for后面要接表示情感的名词或动名词。

例如:They all jumped for joy at the news.听到这个消息他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He could not speak for laughing (crying) .他笑 (哭) 得说不出话来。

第四, of引起的介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课本中出现不少, 用在作表语的形容词之后, 表示某人某事有某种情绪。

例如:He wanied very much to eat them, but was afraid of burning his hands.

Whoever did this ought to be ashamed of him.

当of后面接反身代词时, 常常表示动作的自身原因。

例如:They did it of necessity, not of a sense of duty.他们做那事是因为需要, 并非由于责任感。

介词of这种用法和介词from相似, 上面的例子也可换用from。

第五, with引起的介词短语可表示心理状态方面的原因, with后面常接表示情感方面的名词或动名词。

例如:Huck tured as white as a sheet with fear.

With引起的介词短语, 还可表示心理状况的原因。

例如:I am quite faint with hunger.我饿得简直发晕。

摘要:在牛津高中课本中, 出现了许多含有原因状语的句子, 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但使用较多且又复杂的有三类: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

关键词:原因状语,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3]王之江、沈昌洪、程亮.探究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过程教学法简析 篇8

(一) 要主次分明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是语言最基本的材料。在进行词汇教学设计时, 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词汇的机会, 并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词汇的能力。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在历时半年共三轮的词汇教学实践研究中, 从教者共同探讨词汇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我参与了整个活动, 并开设了主题词汇教学课, 进行有效词汇教学设计的尝试。以A Taste of Travel章节中的Places of Interest一篇文章为例。这是一篇以旅游为主题的说明文, 剪自旅游小册子的四个简报简要介绍了中国有代表性的旅游胜地。文章行文条例清晰, 结构合理, 语言较为容易理解。在第一课时中,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主要涉及对文本材料中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讲解。基于以上文本分析, 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以下词汇:

twist, mountain chains, magnificent, from a distance, ancient, historical, civilization, take shape, preserve, be admitted to.., be attracted by..., scenery

2. 学生能够知道如何用文中的句型描述一座建筑。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一封信来介绍自己喜爱的旅游景点。

教学过程:教师Maria以自己为例, 将四个旅游景点的特点高度概括, 逐一呈现给学生:Maria is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Maria loves scenery, especially landscapes without buildings.Maria wants to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apital.Maria is also interested in ancient building representing Tibetan civilization.学生结合教师的喜好和景点的特点向教师推荐景点, 并陈述理由。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第一课时对于景点特点的掌握情况;二是鼓励学生能够简要给出理由, 描述景点, 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过程, 也是将所学知识输出的过程。这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语言输出的过程就是一次真实的情景对话。同时, 我将学生使用到的文中词汇按照四个景点板块写在黑板上以备后用。

(三) 采取一定的记忆技巧

词汇学习要能足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激发其想象力, 增强其记忆力, 尽量避免机械而枯燥的单词记忆法。教师应利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增强学生对词汇的兴趣。我在词汇学习第一个环节打乱了单词的字母顺序, 让学生重新组合单词。我让学生进行拼读, 之后, 领读这些重点词汇, 领读过程中关注单词的音标, 音节, 特别是重音节。在跟读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单词中字母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存在内在的联系, 这有利于学生正确发音, 又方便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二、加强课外阅读

(一) 掌握课外阅读的技巧

首先, 要摆正对课外阅读的态度。课外英语阅读是繁忙学习生活中的调剂, 是属于劳逸结合中的“逸”, 但是太多的学生是带着“劳”的心情去阅读。这样只能事倍功半。所以选择课外阅读的题材时最好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其次, 基础较差的学生在阅读难度较高的文章前可以事先看一遍故事梗概, 这可以减轻学生阅读时的阻力和压力, 增强信心, 使学生享受阅读。

阅读时遇到生词是难免的, 这时很多学生会毫不犹豫地拿起一旁的字典。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首先它违背了在娱乐中学习的原则。其次, 俗话说:太容易得到的往往不长久。经过亲自地思考和推敲, 或者是经历错误并认真改正的单词会永存记忆。所以, 在遇到生词时除非不得已最好不要依赖字典。学生们可以先用笔做个记号, 而后根据故事梗概、上下文的联系、或语境等来推测词义。最后阅读完整篇文章后再搬出字典将做了记号的单词逐个查找一遍, 检查自己推敲得是否正确, 然后再将词义带入文章中看看是否合理、通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试的短文阅读的分析能力, 还可以拓展知识面, 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学习英语要张开嘴, 阅读更是如此。虽然不需要像背诵时那样放声大喊, 但最起码要发出声音。这不单单是为了锻炼口语, 还是为了在脑海中形成语言环境。

(二) 着重课外阅读的能力培养

课外阅读的培养主要是兴趣的培养, 而且贵在坚持。不需要太多时间, 可以是每天睡觉前, 可以是等公车的片段, 也可以是唱唱英文歌的时候……有志者, 事竟成。滴水不断, 方能穿石。它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所以它是一个周期长但获利高的工程。课外阅读的习惯要从小培养, 这不仅需要家长的悉心引导, 更需要自觉。

一种语言, 一个民族。一种语言, 一种艺术。一种语言, 一种文化。用开放的眼光去欣赏语言的魅力, 从阅读开始。Let us enjoy English.Let us enjoy reading.

综上所述, 如果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开拓思路, 寻求真正想要学习的内容, 继而增强了阅读能力, 那么, 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就会日益进步更上层楼。

摘要:教学要改革, 学习要创新。本文从词汇教学与课外阅读展开论述, 分析高中英语学习方面的教学现状, 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和感悟, 期待同仁共同商榷。

高中英语教学简析 篇9

一、关于构建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策略的重要性

体育课虽不是主科课程, 但却对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在进行过程中可以结合各项运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身体, 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体能, 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 并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因而, 体育教师要构建现代体育教学模式, 只有教师改善体育教学模式,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运动, 锻炼自己的身体。与此同时, 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造, 教师也能弘扬体育精神, 让学生在课后自主进行体育运动,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构建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教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能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专业素养, 从而改善体育课教学质量。因而, 体育教师要积极努力的学习体育知识, 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负责, 这样教师就能保证自己在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并保证将重要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关于构建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提出的策略

1. 明确教学目标, 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

无论是主科课程还是专科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明确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方案, 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 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 要结合教学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并根据三个维度制定教学方案, 从而使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具有规范性, 而且这也能使学生准确的理解体育教学内容。例如, 教学内容为足球的锻炼, 教师让学生学习脚内侧踢、停球技术, 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 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球动作的概念; 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 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勇敢机制、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然后教师再制定教学策略,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指导, 反复的练习, 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做到灵活多变,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 当学生对某类事物产生兴趣后,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对其进行研究探索。因而, 高中体育教师在改善教学模式时,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发现学习体育知识的含义与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育知识。例如, 教学内容为篮球, 教师让学生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并在行进间运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教学要求, 检查学生的服装后带领学生跳兔子舞, 单人跳, 前后搭肩跳, 这样教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然后当学生掌握熟练的舞蹈动作后, 教师再把传球的要领表述给学生, 并对学生进行训练,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训练, 训练结束后进行小组比赛, 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样学生会为给小组赢得胜利,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训练的过程中, 提升自身的传球能力, 而这也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意识。

3. 注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将新颖的教学观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从而在教学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学习体育知识, 从而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方法,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或者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如教学内容为学习快速跑技术,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快速跑技术, 并让学生记住动作要领,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熟练的快速跑技术。

4. 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体育课只要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不能只将理论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也要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 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 在改善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其中。例如, 教学内容为羽毛球移动步法练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户外学习, 在课外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制定集合的地点, 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教学动作, 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步法, 当学生进行训练时, 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从而使学生掌握熟练的羽毛球移动步法。这样教师就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能, 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而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 同时, 需要学生的配合。因而, 教师要研究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 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发展, 这样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就会提升, 学生也会拥有健康的身体。

摘要: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学习知识。因此, 高中体育教师要根据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并将良好的体育教学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 从而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高中,现代体育教学模式,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婧之.刍议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以北京市10所高中为例[J].亚太教育, 2016, (01) :12-23.

[2]吴大伟.浅谈高中体育教学心得[J].学周刊, 2016, (04) :34-45.

简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1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学将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现今社会需求全面型的人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融入德育教育,从而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德育知识点,这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来有效对学生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素质的提升。

一、将爱国主义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中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是人们对国家表达的一种深厚情感,这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是促进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是描写我国大好山河,有些内容是描写历史战争,也有些内容表达了文人骚客对国家的热爱之情等。教师可以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爱国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揭露作者的伟大人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例如:教师在讲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中,可以对其经典事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此来让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爱国情怀。为学生讲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心,了解鲁迅伟大的人格精神以及爱国思想。为学生分析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决心等。教师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案例,来让学生体会到爱国情怀的伟大,从而来不断激励自身,不断成长,树立伟大的民族精神,提升自身的爱国情操,从而来培养爱国情怀。

二、充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也要充分促进学生培养自身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带动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引导,从而来带动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代圣贤对话,感受先驱的文化思想,从而来不断丰富自身的伟大精神,促进自身创造能力的提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对课文的语言以及文字进行深入的研究,感受文字中的生命力,感受作者的思想,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来带动学生全面成长。其次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责任感,能够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并且对社会进行负责。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要相互帮助,在生活中要团结互助,并且学生之间要相互沟通交流,学会分享,尊重他人,从而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带动自身德育素质的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相关的知识,从而来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增长社会经验。最后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代社会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学生之间要学会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提升,从而来带动学生在社会中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三、有效渗透审美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让学生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在语文中学会审美。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能够实现审美教学,做好对学生的美育。这样才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智力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很多审美方面的内容,其涉及到艺术美、自然美以及形式美等,这都为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教师对于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要促进学生赏析美的语言,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十分精典,文字以及词语等都十分优美,并且具有广泛的意向,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语文乐文中很多内容都运用比喻、拟人以及夸张等修辞方式进行自然等景物的描写,并且运用联想以及比较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来更好的教学。其次就是启发学生美的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等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利用自身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有效的想象,将自身融入到课文中去。并且教师可以利用作品来促进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不断在学生的思维中树立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与感受,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充分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愿望,让学生去发现教材中的美以及生活中的美,并且针对这些美进行创造,从而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美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四、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同时也要充分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其中有爱国情怀、做人的品质以及对学生美育的内容等。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结合学生的设计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积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利与弊[J].语文学刊,2016(06):40-41

[2]史海英.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学周刊,2016(07):50-51

简析高中地理的兴趣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 主体性 多媒体 互动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72

兴趣教学是引导学生真正喜欢上高中地理的重要推动因素,而兴趣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内在原始驱动力。但是当前兴趣教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于兴趣教学内涵把握不够充分,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课堂秩序失控,降低教学效率的负面状况;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对于高中地理兴趣不高,尤其是地理作为一门文科学科,实际上对于学生的抽象和理性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在畏难的情绪下很难建立起学习兴趣。鉴于此,如何才能顺利推进兴趣教学,通过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高中阶段的学生整体对于自身主体意识比较明显,具有强烈的表达自我获得关注,建立自信的需求,但是在新课改下,很多高校仍然是片面强调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在教学压力大、内容多、课时紧的情况下,教师上课大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一节课下来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供其发展自己的能力,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无法获得主体性发展的个体,这时就会逐步丧失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去思考、解决、表达。教师要重新为自己定位,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和教授者,而不是决定者和灌输者,教师要关注在学习和讲课的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教师自己把体系列出来,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和教课方式只会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逐渐失去主体兴趣。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和南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引导教学形式,带领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自己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会使学生建立对于自己学习的信心,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去学地理。

教师可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做完课后习题的时候,教师为每个小组安排任务,让每个小组负责为同学们讲一道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发展的需求。同时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其感受到地理课堂的趣味性,变化多彩的地理学习方式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对于主体性的发展欲求,自主发觉地理的乐趣,从而完善兴趣教学。

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室上课都是利用课本进行教学,地理本身内容复杂,尤其是在学习到洋流和地球自转公转等内容时,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初期还不够成熟,很难进行想象,在理解上出现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形象的图形和画面,减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另外,高中地理内容深奧并且对于事物本质的探究比较多,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借助直观的知识体系和解释加快学生的掌握,从而帮助其解决畏难的负面学习阻碍,促进兴趣的形成。

此外,高中地理本身关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和一些神奇的自然现象密切相关,要想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就要真正发现地理和自己身边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概念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地理探索或者地理大事记,以神奇的地理现象和探索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果只是单纯的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然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一旦真正学进去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互动的形式来开展兴趣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地理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极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性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尤其对于同学和老师的感受会极大影响其学习兴趣的发展与建立。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开展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地理学习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高中学生自尊心强,很多学生会羞于向别人请教,更不会去问老师,所以问题越积越多,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学习的更大阻碍,最终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形成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自由沟通和交流,从而体验别样的地理学习氛围,降低学习困难,逐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秋分时分,北回归线的太阳高度角时,可能一开始学生比较难于理解,但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讨论,小组之间竞争也可以交流,在相互的学习和激发中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互动的过程中来,教师也是互动的重要组成成员,教师的参加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有着依赖性,甚至教师的言行和教学态度都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影响。另外教师的加入也可以随时规范和引导学生的互动进程,加快学习效率从而最快获得成绩,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这是兴趣教学的重要内容。

最后,实践也是兴趣教学的重要推动因素。地理作为一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身边自然现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教师应该充分开展实践教学,以此丰富学生的经验、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和地理知识面,从而激发其对于地理的好奇心,潜移默化的形成高度的兴趣。实践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课堂小经验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对于地理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太阳高度角的时候,每个纬度上的太阳高度角在四季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来理解地理问题,以当地太阳能的设置角度寻找其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产生兴趣。例如让学生分组为学校设置适当的太阳能倾斜角度,使其能够获得最多的太阳照射。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假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到南方观察卡斯特地貌,或者去爬山等参观一些大型地理景观,并且记录自己的所见所观,以此加深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促进兴趣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停留在课本学习上,而是走进生活来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

高中英语教学简析 篇12

一、情境教学法对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 能够使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脱离课上笔记、课下题海战术的学习模式, 从而使高中英语教学更具注重教学意义以及知识的应用。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 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让学生从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语法, 并深刻的体验语法项目形式所表达的含义, 使学生在日后的交际活动中能够正确的应用相关语法项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与同学一起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并完成相关的语法项目任务。情境教学法应用的过程, 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挥空间, 通过具体情境来体验和记忆语法规则, 并能够正确、合理的运用, 激发了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及效果

1.以生活为情境来源, 使英语语言更具真实性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 在进行情境的创设时, 应注重其语言环境的真实性, 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当前已经掌握的英语语法知识, 也能够使学生充满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并保持这种积极主动的心态, 通过具体情境中的互动理解和体会英语语法项目的含义, 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得到语法运用的锻炼, 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英语语法的学习方式和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使语言更具有活力, 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潜在的动力, 还能够通过具体情境中语言的锻炼得到思维能力和语法应用能力的有效提高,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真实情感。所以在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况、实际的认知能力和情感活动。

2.强调语法功能, 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英语语法中, 不同的语法项目具有其不同的独特语用功能。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时, 要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中的语法项目语用功能, 并结合具体的语用功能进行情境的创设, 配合一些合适的语料, 使教学情境能够充分的发挥语法项目的相应语用功能。另外在教学实践中, 教学情境应根据一定的语料进行创设, 让学生对语法项目进行深刻的领悟和记忆, 使学生日后在不同的情境中能够通过知识迁移, 合理、正确的使用语法项目进行交际活动。

3.通过听说读写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情境的创设应结合不同的语法形式和教学时段, 创设出针对听说读写这四种英语技能的教学任务, 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对学生的锻炼方式, 激发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和语言任务的热情和积极性, 牢固的掌握相关语法项目知识, 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4.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提高课堂的活力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 应用情境教学法, 是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语法项目, 并使学生能够正确、合理的运用英语语法项目。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情境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情境中, 促进学生对英语语法项目的自主体验和探究, 从而得到语言素养的全面提高。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思维的发散, 使课堂更具活力, 在巩固已掌握知识的同时, 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结束语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能够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注重教学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通过具体的情境, 激发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深入的体会相关语法项目的含义, 并能够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类型的语法项目,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拓宽英语教学的空间, 充分实现了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实践的要求。

摘要:在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中, 语法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既是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主要是教师先对学生讲授英语语法规则, 再通过相关的题目进行语法知识的检测和巩固, 这种单一的模式不仅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缺乏激情, 所以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创设出能够符合当前学生的具体情况的教学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英语,英语语法教学,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妙春.情境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教师, 2013 (12) .

[2]潘步东.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语数外学习 (英语教育) , 2012 (09) .

[3]何精冥.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30) .

上一篇:意志品质教育下一篇:智能家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