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心得

2024-05-12

高中英语教学心得(精选12篇)

高中英语教学心得 篇1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 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 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 以实现交际的目的。

阅读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头脑经过接收分析和猜想, 把信息恢复过来, 这就是阅读理解过程。阅读的过程可分为两类, 一类活动的任务是扩大输入、阅读欣赏;这类活动以读为主。另一类活动的任务是针对性地训练阅读技巧。这些技巧包括预测所读内容、抓主题大意、抓特定细节、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推断隐含意义、辨识语段过程等。

阅读的过程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也由于学习的方法和阅读习惯、兴趣等存在着差别, 使阅读理解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逐字逐句的阅读。

2. 过分重视细节, 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

往往有这样的一种情况, 一篇文章读完, 读者能够讲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 但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向读者传达什么信息, 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 他却一无所知。

3. 忽视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

有的学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词或陌生词组, 就急不可待地翻字典, 这看来好像很认真很勤奋, 其实这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

4. 缺乏非视觉信息。

非视觉信息则在阅读过程中起潜在作用, 在非视觉信息中最重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识, 非视觉信息越丰富, 阅读难度越小。

那么, 在阅读课中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呢?新教材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抠语法的教学模式, 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探讨, 逐步形成了“导 (Pr esent at i on) →读 (Readi ng) →练 (Pr act i ce) ”的教学模式。“导”是为了感知教材, “读”是为了理解教材, “练”是为了巩固和运用知识。

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是在反复练习中, 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 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但为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技巧, 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数量, 而且还要提高练习的质量, 改进练习的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心得 篇2

毕业两年了,但这是第一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空下时思考着一个问题: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帮助不同的学生,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面对艺术生可能很不同于学纯文纯理科的学生,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更重要的是感情、是教师的爱。他们爱玩,爱闹,注意力也多是放在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上,学习似乎在他们看来不是重头戏,要达到他们愿意学政治,甚至到爱学政治,首先自己在班上的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要是他们的朋友,让他们感觉自己跟老师没距离,那么他们才会对你的课感兴趣。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深厚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还要有和学生打成一片的亲和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教学过程中,发现还有一点重要是缺少必要的反思。“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

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两年当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后要做到每份教过的教案,都要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症”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病策”。“平时多利用进修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改进;优化

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积累总结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能得心应手的优选并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一)加强提问优化教学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联系实际重视实验

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

(三)培养气氛增强互动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必须加强课堂上教与学之间的交流活动。

(四)观念更新学以致用

考试中的物理知识点要求全面地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思维、信息处理及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知识的梳理和融合,鼓励课堂讨论,增加实践机会。

物理是门自然科学学科,其重视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这与新课程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来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相吻合。

(一)改变思想观念,教师角色从新定位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把自己作为信息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引者即作为收集和传播信息的中转站,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

以往的物理教学,甚至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进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里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

(三)设计紧贴生活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学生感受比较深。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规律的理解,又能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四)增加典型人物的解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对伟大科学家的介绍的内容,如牛顿的忘我工作、悉心钻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精神;欧姆的坚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质和致力于科学研究精神。还有许多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从我国古代指南针、地动仪、火箭的发明,到现代的“两弹一星”和“神舟号”成功收回等。教师应与学生分享、解读这些典型人物和辉煌的科学成就,善于挖掘利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科学而学习的责任感。用知识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青少年是崇拜偶像的一代,我们教师应该抓住其主要心理特点,在解读这些人文信息的同时,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些典型偶像的树立,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方式,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思想,突出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强化活动表现评价,改革过去单纯以笔试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优劣的做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考试以外,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倡导不同的目标领域采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我们既要评价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新课标背景下,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是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立体教学,即要充分体现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终生发展”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完成这个培养目标,课堂应是完成这个目标的主阵地。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呢?我认为,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基本境界。

(一)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的载体,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武器,是直接关系完成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字斟句酌。

(二)教学方法要与情俱变

课堂教学是物理学科知识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个班级每个学生情况又有不同,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教法下产生的想法又有不同,我这里的“与情俱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机械地按照备课时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方法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变化。要选择更好的教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法指导要灵活高效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强调教师的“教”,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法指导。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而这种艺术需要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锤炼而提高的。教师发挥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法学法,加强主体的学法指导,教师要达到上述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就要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劳动,不懈努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未来所需要的创造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冯令坤,张锷.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学物理,1997(11).

高中英语阅读心得浅析 篇4

一、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单词的支撑, 尤其是阅读文章的时候, 没有足够的词汇量难以明晰一篇文章的大意和重点。因此, 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 要高度重视词汇的教学。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清楚, 很少有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地记住所学的单词, 而单词的不熟悉又导致了阅读速度的缓慢。所以要让学生尽快而深刻记住所学单词, 就得告诉他们单词本身的构成规律和记忆方法:

1. 让学生认识到大量英语单词有前缀、后缀或词根, 有的是由两个词复合而成, 例如:un-usual、dis-able、agree-ment、milli-meter、pocket-sized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构词规律, 有助于学生记忆新单词。2. 教学生根据读音背诵单词, 因为英语中相当一部分单词的读音与拼写方式是对应的, 例如:preview /pri:vju:/、fitness /fItnIs/等, 所以掌握读音规则, 也可以方便记忆英语单词。

二、阅读单位的扩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阅读时不是逐字逐句的阅读为好, 而应以组块式的模式阅读, 即把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子, 这样既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也可以加深对已读内容的印象。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 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 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为了提高学生组块阅读的意识, 教师提问的答案就应当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出现, 从而逐渐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例如:Mean-while, electrical components eventually became so small that, by the late 1960s, portable cassette players weredeveloped, along with video recorders which were used by TV stations. 教师问:What were developed by thelate 1960s? 学生答:Portable cassette players and video recorders (were developed) .

三、阅读方法的掌握

五步阅读法又称SQ3R读书法, 是由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罗宾森提出的, 后流行于英美等国的一种综合性读书法。SQ3R是英文Surrey (浏览) 、Question (发问) 、Read (阅读) 、Recite (复述) 、Review (复习) 五个词首字母的缩写。这种阅读方法将阅读过程分为五个步骤:1. 浏览, 通过看前言、内容摘要及正文中的大小标题、注释、附录等, 概括地把书看一遍, 从整体上对全书有个印象, 明确书、文的重点和难点;2. 发问, 对书、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阅读, 提出问题以备在深入阅读中思考, 寻求答案;3. 阅读, 带着所提问题, 对书、文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 并作读书笔记, 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4. 复述,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回忆检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以提高阅读效果;5. 复习, 对阅读过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复习, 以巩固记忆, 保证学习成效。五步阅读法符合感知、记忆与思维相联系的规律, 因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四、养成英语思维

很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 本能地会把英语先翻译成中文再来理解, 这种习惯会明显阻碍学生阅读的反应能力, 所以要摆脱母语的影响, 让英语与思维直接建立联系,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反复训练才可以。

五、培养阅读兴趣

永远相信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学生兴趣的培养要有诱因。例如, 学生读懂一个小故事, 教师就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 当然奖励的方式要得当, 从而逐渐引导学生从对阅读的间接兴趣变成直接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把一些有趣的课文改编为小品、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 从而使阅读成为一种欣赏、享受的娱乐活动。如在讲Important Papers这一阅读课时, 我就安排学生以话剧的方式呈现课文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努力一旦有了成就感就会越有兴趣, 有兴趣就越会用心去读, 用心就有进步, 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那样是最好的。

高中历史教学心得 篇5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想写出教学上的点滴心得,与同行们共享。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比如说:以教师为中心整节课都坚持“填鸭”,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老师惟我独尊,高高在上、对学生提出的“奇谈怪论”嗤之以鼻,甚至认为学生是钻“牛角尖”,不但不解决,而且还要批评一通等等。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在学校公开课上,开课教师上初三历史《美国内战》,把“贩卖黑奴”的广告导演成学生的活动。(黑奴扮演者,教师课前选定有较强的文艺表演才能,同时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学生。)通过演练,学生既认识到了黑奴当时的悲惨处境,又为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笔,也说明了黑奴问题成为了美国当时社会的焦点。另外如在讲《一国两制》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百年中国》的纪实片段;《重庆谈判》一课时,播放电影《重庆谈判》片段等等,这些课,使我确认,高中历史教学,也应尽量挖掘“可导”“可演”的题材。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更新备课方式,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45分钟要质量。通过教学实践、尝试、总结、反思,我觉得备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基础,是关键。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过:“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见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教参、收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进行备课,这些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参和辅导资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等,因为网络上的素材非常丰富。同时,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备一些学生的活动,某些课中,可以调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我校历史集备组,曾用过如下方法进行备课,(一)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二)利用互联网,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笔录备用。

高中美术教学之素描教学心得 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 素描 基础 多媒体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也是美术生参加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素描简单来说就是单色画。素描的画面只有一种颜色,通过使用简单的工具,再借助单色的线条和色块,准确地把物象表现出来,我们通常称之为素描。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素描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无论什么风格的素描,都要注重基础知识。因此,在素描教学时,教师要本着现实主义的教学原则,用现实的手法去表现描述对象的真实状态与情感。学生在描绘一幅作品时,要从客观的物象着手,再根据教师的指导和对描述对象的认识、感受,再用艺术的手法去体现环境和实物之间的关系。此外,学生的主观感受也是很重要的,素描时最忌讳的就是凭空想象,学生在作业时要和客观事物相联系。艺术的手法主要指的是用概括、加强或者减弱、取舍等手段进行对描绘对象进行艺术处理。教师尽量不要主张学生在基础训练时采用这种变形的手法,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主观随意的不良绘画习惯,如果是学生合理的创新想象教师应该鼓励。

二、用创意素描来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基础素描主要是用来研究和解决“形”的有效手段,它以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为主要目的。进行创意素描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因为创意素描需要运用造型来解决创意形象的表现问题,以便达到展示立意的最终目的。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素描主要倾向于对客观物象的视觉描绘而创意素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创意思维的练习,它的练习离不开造型,这也就决定了学生在做创意素描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在造型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创意而忽略了造型,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基础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坚持强调基础素描中的结构、形体、比例及体积感、空间感等要素,只有掌握了物象外在的一些形体特征和内部的结构特征,才能促使造型更具逻辑性、准确性和合理性,而学生对物象的造型认识与理解会更加清晰。作品所塑造出来的形象主要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用素描这一表现形式来揭示物象的形体,能够从平常的物象中体现深刻的思想,增强学生增强造型意识,也能够锻炼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进行素描教学,给学生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

美术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实现交互式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改变了过去单向的传输知识的弊端,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各种媒体信息的有效传递,为学生的素描学习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素描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美术写生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的素描写生作品,然后融入相应的音乐元素,让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能受到刺激,实现双重艺术感受,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素描写生过程中,也可以制作对应的视频或者是PPT课件为学生展示分解操作的步骤,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素描写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提高他们的素描写生能力奠定基础。

四、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素描绘画练习中,很多学生的临摹是很不错的,但是,一组织他们出去写生或者默写的时候,很多学生的表现就不太好了,他们画出来的作品不是缺少立体感,就是使物体缺少空间感。学生们出现这种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作画的时候,并没有自我的表现力,也没有必要的思考力,对作品缺少创新意识。一般来说,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需要作画者在扎实的绘画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而得到的,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者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的素描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挖掘日常事物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然后再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创造,让素描作品更富有活力和新鲜感,这样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利于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学习的空间感和思维能力。

掌握素描技巧,学好素描知识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素描是所有艺术造型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美术能力的外在表现。素描是考验学生基本功的一条有效途径。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要善于钻研教学策略和方法,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指导学生摆脱原来固有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总的来说,素描是学习绘画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让他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切记不可走捷径,也不要浮躁。

參考文献:

[1]刘渊.高校设计素描教学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3]景大方.浅析高中美术素描教学教法[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

我的高中语文教学心得 篇7

(一)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增加自己的阅读面,建立新的教育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故步自封,不思进取,那就可能思想枯竭,知识面狭窄。因此,要想上好语文课,就必须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列宁也说过:“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南宋诗人陆游也说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努力去学习,只有自己肚里有“货”,才可能倒出来。给学生“一碗水”,你就需要储备“一桶水”的容量。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反思,这样才有可能赶上时代的步伐,才有可能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新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说明新课改重视的是每一个体,而不是过去的那种精英式的选拔性考试。所以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这就要求每位老师心里要有一杆叫做公平的“秤”,要做到对学生不歧视、不挖苦,对每位学生要一视同仁,也就是要把“一碗水”端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他告诫教师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可不要等到坐火车,学微积分,点电灯,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个体的差异,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不要随意地挖苦、打击学生。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意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过去的教学模式就像老师为学生发传单,教师把传单写好了,发给学生,学生领悟了传单上面的内容,于是,教师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在这种“填鸭式”的授课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也成了单纯的装知识的“容器”,没有活力、没有个性,更谈不上创新。

而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担任好角色,以达到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过去有些学生从不敢发言,也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而新课程改革,给了学生施展个性的舞台,那些腼腆的学生也会深受感染,积极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来。

我以为,课堂上的主要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进行讨论解决,这时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的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有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三)运用好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爱心。

在上课时,高中语文老师的表情最好丰富一点,要运用好肢体语言,来传达你对课本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要让学生捕捉到你的真诚和善意以及你的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很难想象一个表情呆滞、动作僵硬的教师会上好一堂课。语文教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在古代有些教书先生,讲授课文时会完全沉浸在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他们有时会随着文章主人公的命运大笑或大哭,这样激烈的感情表现往往会深深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也沉浸其中。

要在课堂上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要学会运用肢体语言。用你的头、你的手、你的眼睛,把丰富的情感传达给学生吧,争取让学生与你一起“忘我”。但运用肢体语言不能过火,不能失去教师形象,不能上成表演课。

(四)重视课外阅读和实践。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分为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也好,选修课也好,里面都涉及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而高中的语文,决不能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知识学习绝不是靠课堂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学生课下的延伸。只有读的书多了,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语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无论改革的浪潮如何汹涌,有些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不能放弃的。例如,听说读写的能力。

1. 安排情境,实地模拟。

2. 常规演讲,培养能力。

3. 扩展课堂内容,延伸知识层面,培养听说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扩展读书的视野,为听、说、写奠定基础。

5. 培养写作能力。

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实践心得 篇8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古语云, 亲其师, 信其道。讲的是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常常有学生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他所代的学科, 也有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对老师无疑也是一个挑战, 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有偏见, 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 鼓励他们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

二、培养兴趣, 建立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英语教学以来, 这是我最大的体会。而心理学家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新课标》中讲道:“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 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我觉得兴趣的培养, 更重要是让学生尝到收获的甜头。让他觉得自己一直在进步, 他才能愿意继续前进。下面是我课堂的一个片段:

“上课铃响, 所有学生坐好, 老师进教室,

一个学生上台, 黑板上是他在课间就写好的一个英语句子, 他指着句子自己读了一遍, 然后指着下面的同学提问, 某某某, 你来说一下, 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全班同学笑, 因为被提问的这个同学平日比较爱搞笑) 这个同学起立、挠头 (又笑) , 看着黑板翻译句子。上面同学讲、恭喜你、差不多 (笑, 掌声) 。接着他分析了句子成分, 主谓宾, 又简单讲了需要注意的单词、短语、句型。最后完整翻译句子, 问大家有没有问题, 有的话解答, 没有了谢谢大家。 (热烈的掌声) ”

这是我在课前设计的一个学生展示环节, 每节课前留出2-3分钟给学生, 他们可以讲一个句子, 一道题, 甚至是朗读一首英文诗。需要板书的课前就要准备好以节省时间。在平行班, 重点班, 实验班我都做过这个活动。事实证明, 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 都可以做的不错。同时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自己认为, 这些效应比学生讲的那些具体的知识更有价值。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1. 高中学生对从句的理解和运用是一个难点。

在上课之前, 我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任务:参考课本后面以及导学案上对名词性从句这一块知识了解名词性从句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什么是从句

(2) 为什么这些从句被叫做名词性从句, 那么还有其他词性的从句吗

(3) 名词性从句一般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什么位置

(4) 名词性从句中都可以用哪些引导词

(5) 这些引导词在使用时有什么区别

2. 有了这些预设的问题以后, 学生在看资料上的语法讲解时就有了目的性, 他们会在里面挑出自己需要的内容, 这样就对名词性从句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课堂。我上课的时候还是跟学生一起, 按照这个思路, 提示鼓励学生思考, 从而对名词性从句做出了如下的定义:

(1) 从句是相对于主句而言的, 它只是整个句子中的一个部分

(2)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些句子, 在它的主句中分别充当主语, 宾语, 表语, 同位语, 相当于一个名词, 所以叫名词性从句, 我们学过的定语从句是修饰名词的, 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所以叫形容词性的从句, 那么状语从句就是副词性的从句

(3) 凡是可以用名词的地方, 就有可能出现名词性从句, 根据位置的不同, 我们称他们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具体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整个的学习过程基本由学生来完成, 他们在我的鼓励下迸发出让我惊喜的火花。

高中英语教学心得 篇9

一、导入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位哲学家曾说: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学生其实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和师生角色的开放,打破过去“师授生听”的传统模式,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从而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题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例如,在高一“映射”这一节的引入时,我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把兔子关进笼子的故事。兔子可以一只进一个笼子,也可以多只进一个笼子,但不可以一只进多个笼子。趁学生对兔子不能“五马分尸”进笼子的印象深刻之时,我切入映射只能“一对一”、“多对一”这个新课课题,从而使学生在生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激发了求知欲,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讲解例题生活化,使学生易懂易学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现在教师普遍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多利用直观因素的作用,多采用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具体的模型与具体的实例,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引起他们的直觉思维,然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例如,在教学高一“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我将原教材简单的计算题变成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在象棋棋盘的第一格内放一粒麦子,以后每一格放的麦粒数都要是它前一格的一倍,问放完每一格后,棋盘上一共有多少粒麦子?学生由于对身边物体、数字的感知比较形象具体,对这个问题易于接受和理解,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三、巩固练习生活化,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尝试着编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的研究性学习时,课后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到学校附近的银行、信用社、房产售楼处、商场等地,调查一下货款分期付款问题,了解并记录下一些重要数据。如:利率、贷款的限价、年限,等等,并完成一篇有关计算的报告。通过实地调查,学生在收集数据的整理过程中,会充分了解分期付款的特性,从而体会数学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巨大魅力。

2.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能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中柱体、椎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教师可让学生找出生活周围中常见的几何体,比如瓶罐、桌椅、教室、铅锤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一些基本量后,利用所学知识,估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师通过让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到数学。教师要立足于生活,积极地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优化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数学教学只有扎根于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2]杨小微.现代教学理论.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7.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心得 篇10

一、重拾朗诵

在现代诗歌散文及古诗文教学中, 朗诵或背诵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来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之前笔者就教于内地一农村中学, 由于条件限制, 音像资料在语文课堂很少派上用场, 我要么自己朗诵、背诵示范, 要么会让朗诵优秀的同学朗诵, 都能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时, 由于学校现代化设施较为完善,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广大师生普遍运用到课堂上。也许是出于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迷信吧, 在近半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都热衷于使用多媒体, 而摒弃了自己原来擅长的传统手段。当我与学生动情地唱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背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勃《滕王阁序》、苏轼《赤壁赋》时, 不但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学生也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深深被课堂的气氛感染。我想, 能够较好地把握朗诵、背诵, 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

二、重拾板书

笔者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语文时, 发现教学处评教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该老师能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及课件进行教学。为此, 我花了不少精力做课件, 力求把教学内容都呈现在PPT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着课件为依托展开。课堂上, 每到老师讲解或下结论的时候, 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同学们看投影, PPT有详细的呈现”。老师静默地等着同学们看投影。整堂课下来, 我没有写过板书, 也很少有同学在课堂上做笔记。我老想着展示课件, 同学们也老是盯着投影看结果, 课堂讨论交流冷淡, 总感觉老师与学生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了。

带着困惑, 我有幸能够去聆听老省实语文教师的课。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 我发现这些老教师的语文课有不少共性:老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 课堂围绕着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展开, 虽然投影及PPT也用, 但一般只是在需要呈现辅助教学的资料时才使用。师生们的课堂讨论积极而热烈。学生的见地不凡, 富于个性;老师的点拨巧妙风趣, 发人深省;形成的结论被老师写在黑板上, 粉笔字苍劲有力, 堪称书法上品。老师的板书干净利落地呈现着课堂的思路和重难点, 学生的课堂笔记做得积极而简练。经过这些老教师的进一步点拨, 我也开始重视板书, 重拾板书, 苦练粉笔字, 终于走出了被课件牵制的困境。

板书在备课时就需要精心的设计:在黑板上, 课堂的每个主要环节, 要提纲式的简洁地呈现, 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而师生在课堂要交流的核心问题, 在黑板上要醒目地呈现出来。最后, 师生就核心问题交流的观点与结论则有条理地写在核心问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交流学习的成果, 学生做笔记也更容易。另外, 对于要强调的重难点, 采用红色粉笔写出或做标志, 也能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板书不是越多越好, 把关键词找准, 简洁明了地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就好。

无论是课堂朗诵、背诵, 还是课堂板书与做笔记, 其实都是注重过程与方法,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 是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促进和发展的。

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 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备课心得;总体构想

一、我对语文教学备课的认识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是我在高中教学一周后体会到的,它的微妙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抓大纲方向

只有明确了这个方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心里踏实。

2.抓教材,并且这个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着眼

所谓广度,就是对语文各项知识(文学、常识、语法、修辞、表现手法、构思立意、表达技巧,甚至历史、地理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并且能信手拈来,不拖泥带水,牵强附会。

所谓深度,就是快速的领悟力、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咬文嚼字的功夫、深钻细研的技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等。

3.抓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先了解他们,研究他们,首先,要知道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理解领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等。其次,要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信心与爱好等,这些直接体现着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后,在综合了解学生各种情况的基础之上,为他们考虑:在课堂上他们需要什么(具体)、不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反感什么;哪些理解起来容易,哪些理解起来不容易;哪些是可以当堂接受的,哪些需提前预习、课后巩固;哪些对他们最有效果,哪些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费力不讨好的……

4.抓自己

我有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我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生能接受我哪些方面?不能容忍我哪些方面?昨天教学得失?今天该怎样惩前毖后……

综上所述,大纲、教材、学生,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才是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善于揣度的思想家、优秀的组织者、高超的指挥家、出色的演讲家……高中语文,应该有许多值得深研的地方,非花费大量的心血是不能做好的。

二、我教学备课的总体构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做了以下总体构想:

1.课堂模式

少讲,尽量把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这就需教师在备课时作极其充分的准备,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作缜密的部署。

2.以本为本,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从整体着眼,高屋建瓴

对课程内容思想、主体风格(或格调)、作者构思、写作特点等,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并以此为框架,拉起全文之“纲”,这个,我觉得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3.抓要点

抓住教材中若干要点,钻进去,点燃,让它爆炸,升起来烟雾弥漫,扩散无限,是意境,是张力,是遥远的星空和宇宙;底下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什么就是什么,看什么就是什么,是触动,是震撼。深刻、难忘,是支撑天空的大地……

4.问题教学

多设计些课堂练习题为好,因为文学毕竟是相当抽象的精神产物,只想不做,光说不练,容易使学流于一种更为空洞的思维领域、更为虚幻的失重空间、更为迷茫的精神沙漠、更为偏离的边缘地带……在一片扑朔迷离的“烟雾”中,摸不着头脑,或者索性,自顾自地去作心灵的旅游——与其劳神费力,还取不到“真经”,不如驾一片闲云回我的“花果山”或“高老庄”去。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因为这项工程做起来确实庞大,头绪繁多,耗时费力,弄不好,哪个环节上准备不到,就可能导致全局失利,所以我得一项一项落实,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搞定。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篇12

1. 克服老教材形式的束缚

老教材比较注重基本知识的强化,给人的感觉是生硬而没有活性,枯燥无味的。老师在课堂上几乎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学。即使个别老师灵活处理一些教学设计,学生也往往乱翻教材,找不到老师要求思考与探究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接受,并逐渐成了一种习惯,从而扼杀了他们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前途在于创新,而青少年一代是祖国明天的希望,他们的创新精神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从原有的教学模式进入到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摒弃旧的教学理念。这既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更是对课本知识的挑战,我们必须从原来的惟书到未来的惟实。教师对学生需要由原来的规范化转变为尊重学生的正确人格和个性的培养,这是对学生本身的一种负责,同样也是教学所追求的真正效果。其实,我们很清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形成适合他们自身的正确的价值观,人身观,世界观,他们才能健康发展。

那么,究竟教师的思想应该如何变化呢?我认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原先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数学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我们必须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同等的地位来考虑,也就是师生间是主体间性,他们是平等的主体。学生可以质疑教师讲过的内容,同样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在当时看来是很可笑的见解,甚至是错误的见解,但这种勇敢在未来几十年中被证明是适合社会的,整个社会在向前发展,科学需要假设、类比、猜想。

2. 打破传统教法的狭隘

谈到教法,我们的传统教法有其实在的功用,它造就了许许多多的人才,但是,传统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单狭隘,缺乏交流与表现,缺乏实践与体验。如今,新课程改革注意到了这一点,每一个模块的提出都使得原来的小课堂形式可以被一种大课堂形式所包容,在这种前提下,高中学生可以提前体验大学的上课模式,同样也为他们提供了一起讨论的场所和进行社交的机会。当然,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更加注意教法的更新,氛围的精心设计。我们可以多运用讨论的形式,让不同组,不同班的同学一起讨论,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只有让他们自己探索出真理,所以,在新课程的模式中还特别强调探索,这是一种实践,我们可以特别安排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到外面去体验生活,从而来证明课本内容的正确性,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学生只有学会生活才能学习好。

3. 教师的行动要积极主动

一切的说教都是苍白无力的,要从老的教学模式中完全走出来不是容易的。我们的头脑中完全是以前的一套教学模式,看不惯学生对我们提出的不同意见,往往不能忍受和调控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表现,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这是一个事实。

行动最能说明一切。主动是一种积极心态的体现,而被动是一种消极体现。只有每一个教师积极主动去接受新课程,我们的新课程才能前进。教师是推动新课程前进的最前沿的力量,相信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怀着对学生的爱,我们能够在新课程的征程上走得更好。

4. 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

高中学生经过多年的传统教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新课标》要求有更新的学生学习方式,强调“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学生要借助现代所有的信息媒体(除了课堂外,还有网络、报刊、图书馆的图书,等等)进行学习活动,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学习。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全新要求。

5. 灵活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

在学生学习评价上,《新课标》改变了过于强调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和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习评价的手段新,评价的核心目的在于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有:

1.评价对象和参与者多元化。不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而且包括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等对数学教学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当然,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2.学习评价目标和内容多元化。不再局限于知识及能力领域,还包括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评价方法多元化。有学习档案、数学习作、数学制作、数学调查、考试等,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的理念,寓学生的学习活动于平常的活动中,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品牌购买决策下一篇:北方早春苦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