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2024-06-12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精选12篇)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篇1

高中时期的语文更多的是多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方面尤为显现。而学生到了高中时期这些能力基本已经定型,老师想通过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显得困难重重。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想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显得任务艰巨。实用性和创新性是任何教学中都必须重视的,这两者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探讨也是广大教师必须进行的。

一、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时期的学生对于文字字句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量,作文篇幅的长度也不再是难题。除此之外,高中生对于各种题材的作文形式也已经是轻车熟路。由此可见写作文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真正难的是难有突破、难有提高。但是,高中现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让学生模仿好的文章的结构;比如,像初中一样继续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比如,让学生麻木的练习写作,总认为量够了质自然不会差。这样的教学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根本没有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教学现状如何改进才能更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呢?想提高,就别让写作训练成为机械的为试卷加分的利器。作文毕竟不是数学题,它更多的是作者主观思想的结晶,作文是有思想有灵魂的。另一点更需要注意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他们更追求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事。老师要做的是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让学生唯命是从。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重视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意义

教育者是为祖国培养人才的“辛勤园丁”,而应试教育下的施教者往往只注重学生考的分数而忽视教学的真正目的。这样的教学会使得教学模式实施起来并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包括能完成的叙述事情、据理力争自己的观点、抒情自己的思想感情等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日后生活都有帮助,只要交流就需要足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去准确流畅的表述,富有逻辑的思维展现,有的甚至需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是具有实用性的。由此可见重视实用性的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时代是发展的,新时代的高中生身上有着更多的新兴特点。智能手机时代,高中生的阅读量,文字信息接触量都跟过去的学生大不相同。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高中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写作会觉得还不如去浏览网上的段子来的有趣。教师想要让新时代的学生跟着老师走,就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教师课堂教学有着网络教学无法代替的优点。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要提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写作才更容易被学生喜爱;要提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才更容易吸引年轻人。

三、如何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实用性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高中时期语文老师通常会布置写作任务,如果把这种任务式的练习与生活结合不仅会使学生觉得写作不难,还能把生活引入到学生的笔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比如,高中经常有各种大考,语文老师结合实际情况把写作任务布置为“试分析本次大考自己的得与失”。这种写作任务,不仅可以让学生分析总结自己前阶段的学习与考试情况,还可以在分析中总结出学习问题与考试心得,更可以让学生练写分析总结类题材的文章。这样的任务让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学会面对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并且,这种实用性教学还把语文和各个学科进行了交叉,提高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入性。

作文教学想要变得更具有实用性需要高中语文教师的细心观察和仔细研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不仅是利于学生的,更利于发现更适合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如何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方法

创新想要达到新这个标准更需要老师对现阶段的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有了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足够了解学生,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创造出新的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议论文是高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的一类作文题材。以往的议论文教学老师总是让学生模仿优秀的作文,模仿本身是没错的,但是老师总是让学生去学习别人议论文中的经典论据。而高中生的心理是争强好胜的,眼光是挑剔的,个性上更是追求独特与自我个性。这样的模仿意义不大,作用效果也不明显。议论文,首先是框架。老师应该集中分析几篇优秀的议论文,分析它们的结构。让学生学会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经典结构。然后是内容,丰富内容的议论文才显得有血有肉。好的论据应该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不是优秀作文中出现概率最高的。只有先教会学生明确自己的立意,才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那些更有说服力的论据。写作文就好比盖房子,先得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优秀的房子的构造,然后才是室内的精品装修。

学生本身才是教学的对象,才是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的,想要真正意义上的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更要教师从学生本身出发。

参考文献

[1]王瑞霞.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2]张弘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中华少年,2016(2).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篇2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更替都是创新的结果,其中物理学家的创新精神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应该渗透这种创新的意识,把物理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灵魂和核心,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材丰富的内容及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下面就结合笔者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尝试.创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发生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受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指导,先进的教育观念促进师生间的行为更为有效,为此要想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必须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1.1 树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观主张教学应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约束下,课堂成为教师的单向“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创新个性受到抑制.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为成为创新人才创造条件.1.2 树立新的人才观

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在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方面的要求,同时也为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思路.例如,对于高中物理难,导致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跟不上趟的现象,如果这部分学生不重视,则会沦落为“后进生”,甚至遭到其他同学的讽刺与嘲笑,被边缘化.其实这部分学生并非没有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想法,善于发现他们思维过程和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后进生虽然在学习的某些方面表现较差,但是他们也同样得到与优生一样的尊重,只要在原有认知水平上得到了发展,站在“他”的层面也是一种创新,他们同样渴望像优生一样取得好成绩,得到老师、家长与同学的认可,而且他们的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强烈.关注学生的学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在和学生一起探究高中物理概念和应用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经验出发,从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学生学情来重组教材,尽可能地提升教学的直观性,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与优化,让学生感受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价值,继而真正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饶有兴趣地学习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2.1 关注学生已有知识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才能避免将教学内容的难度制定的过高或过低,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学生.2.2 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备课,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资源时,不是一味地对教材进行删减,或者照本宣科,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增添一些教学内容,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布设阶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实现认识的拓展和提升,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注重物理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策略

对于物理学科教学而言,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思维活动.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使得学生经常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思维方法,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策略.3.1 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作为一种分析性思维,它需要揭示同一事物中现象之间的差异:揭示己知与未知之间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能想象出多种可能,具有较强的思维选择性;发散性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灵活采用多种变通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对于点电荷的电场学生熟悉了,学生容易知道当一个异种电荷绕中心电荷旋转,速度满足一定条件是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里的受力分析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到电场线、向心力等知识.为了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问,如果是两个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带电粒子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么?

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将思维发散到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与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同时思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要合力不变而且始终指向圆心,在电场中呢?只受电场力就意味着要电场强度大小不变,而且要辐向分布,经过排查,可以发现等量同种电荷周围也是可以的,进一步对点电荷的电场线立体分布有了深入的理解.3.2 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教师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比如,在课堂上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从结果出发,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例如,受力分析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就是分析弹力和摩擦力.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妨从逆向思维角度出发,设弹力(或摩擦力)存在,然后看事实是否与假设相悖(或相同).创新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4.1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的容量大、密度大、节奏快等优势而被教学广泛采用.对于物理学科而言,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止于此,它在对学生知识获取、空间认知、思维训练等方面也作用明显.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安培力、洛伦兹力、左手定则、正弦交流电等知识内容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这些三维位置关系变得便利和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更有利于学生把握物理学内涵、发展空间认知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2 充分挖掘实验的教学功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中学生正处在兴趣的发展时期,怀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实验教学直观、主动,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兴趣,以诱发最佳的学习动机,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源于好奇心,也出于“实践成功”的欣慰感.因此,可采取一些新异实验或具有对比性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例如,在和学生讲选修3-5中的“冲量”、“动量定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让鸡蛋从高处下落在泡沫塑料上,出现非但不坏反而意外弹回的现象,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一种求知欲望.4.3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

如何创新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创新提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142

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尤为重要,阅读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多方面指导学生阅读

语文阅读,可以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阅读,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准相关课题,进行较深入的阅读。基于网络运用的语文课堂学习,就加强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大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深入多了。

(一)学习过程探究化

通过设置综合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经由探究化之路。如理解《药》这篇小说,设置“探究《药》的人物命名”这一问题,就能引领学生去列出课文所有的人名并思考其内涵:主人公为何姓“华”与“夏”?名字中的“栓”与“瑜”有何意味?……而通常的阅读教学是把它化为一个个小问题来解决的。

(二)练习问题课题化

语文研究阅读教学最普通、最有效的方法,即将课后的练习题转换成研究性问题。如《荷塘月色》的课后练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作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一般的阅读教学是由教师介绍一下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学生总结出“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反映了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与苦闷徬徨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也就得以解决了。可是,如果我们本着“把薄书读厚”的原则,将这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查阅一些资料,答案就不这么简单了。

(三)文本阅读比较化

比较赏析是进行文学评论的重要手段。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打通思路,开阔视野。如同是爱情诗,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与舒婷的《致橡树》就不一样;同是小说中的母亲形象,鲁迅的《药》、高尔基的《母亲》、叶圣陶的《夜》也因社会背景和作者思想倾向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四)知识梳理规律化

对语文知识的梳理过程,既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对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找出中国诗歌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二、把握特性,注意策略

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探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阅读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教师在把握这些特性的同时,还应注意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策略。

(一)生活性与活动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深邃的思想,能够及时感悟社会生活,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并为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他们在“动中学”在“做中学”,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亲身体验,让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真正的等同起来。

(二)主体性与合作性

阅读教学学习方式的引进要求学校、教师全面构筑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主体,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同时,它又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使学生间友好相处,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民主性与激励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应致力于增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真正营造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阅读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在阅读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所取得的成果,并及时进行适当的点拨或纠正,多承认、多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始终尝到主动阅读的甜头。

三、加强学习,转换角色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难的随机性,改变了教师过去单方面控制课堂的预设式教学现状,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智慧驾驭能力,又要有很强的组织协理能力及机敏的反应能力等。语文阅读教学虽然只是建立在讲授式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性教学模式,但它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注重发挥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将会使得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学又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注重指导学生阅读的模式的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如何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 篇4

一高中政治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绝大多数的政治教师是采用直接解释的方法, 很少有教师采用渐进的讲述方法, 造成这种现状可能是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 也可能是因为教师对于概念教学并不重视。

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教师过度重视概念本身的教学, 对于概念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不够重视,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教师没有意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造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 在政治现象的分析中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部分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形式的现象, 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从教学方法的选取方面进行分析,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 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这些任务的区别与教学方式的选取, 但是在教学中,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政治概念内容比较零散, 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 在常见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往往处在被动位置, 影响教学效果。很多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直接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找答案, 忽视了情景意境的创造, 无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措施

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

1. 层次分解还原法的使用

层次分解还原法比较适合于复杂概念的讲解, 尤其是一些描述性的概念或是定义。层次分解还原法就是将概念分解为若干层次, 逐个突破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政治概念中, 常见的下定义的方法为种差+属概念。针对下定义的概念教学方法, 可以依次进行分解、归纳、区别。如在农业的概念教学中, 将农业概念分解为劳动部门、劳动对象、劳动方式和劳动目的四个部分。

在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 一些概念的句子非常长, 而且结构复杂, 含有多个限制语句, 这类概念可以先将之分解为内涵单一的知识点, 再进行讲解, 形成一个完整、科学准确的概念。如政治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非常长, 可以先将概念进行省略表示, 指出制造是一个修饰词语, 再分析修饰语的具体含义, 论述其在句子中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方法还可以使用在如社会保障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概念的教学中, 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

2. 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

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比较适合运用在思辨性的概念中, 能够极大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主要是因为辨析题的解答要求具有很强的思辨性, 不仅需要分析题目的观点, 还需要辩证性地看待问题,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分析判断相关概念以及题目中的观点, 还需要引用原理来说明,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如在民主概念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这一理论来进行教学,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民主概念以及阶级性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能够全面巩固和深化民主概念以及民主的阶级性问题。在采用典型问题辨析巩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采取一些典型的案例, 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覆盖面广, 辩证性强。

3. 联系实际法

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都会用到联系实际法,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使用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概念教学中, 能够极大地降低教学难度。政治概念很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 将概念还原到生活中,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来讲解概念, 也可以采用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三结束语

本文先简单分析了当前高中政治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论述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措施。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发展实际, 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政治概念的教学。需要说明的是, 各种创新方法并不是单独存在的,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兴国.高中政治概念教学创新探索[J].大江周刊 (论坛) , 2012 (12) :281

[2]王春柳.创新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方法[J].知识窗, 2014 (4) :79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篇5

【摘要】时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不爱思考,等老师说答案。这种情况源于教师缺乏引导,不注意营造创新环境,给学生养成了等的习惯。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新环境 放飞心灵 变革内容

经常听到不少老师抱怨学生上课不配合,回答问题不积极,专等老师给出答案。到底是学生缺乏创造性还是老师缺乏正确引导?有的老师习惯性地采取两节课理解课文,一节课讲解语法知识的方法来教学,对此学生非常反感。试想,成年人如果连续听一小时的讲座都会产生烦躁心理,何况这些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且身体正处于发育期的孩子们?看来方法是根本。英语教师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寻求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接受挑战!

经过五年的教学积累,我总结了一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具体内容体现在如下四点:

一、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欲望

在注重营造创新环境方面,教育学家罗伯特?麦瑞克(Robert Myrick)认为,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以下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和信任(Lynda Fielstein & Patrica Phelps,2001)。而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建立一个接纳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二、放飞学生心灵,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学习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等心理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师巧设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我常常对材料的主旨大意、作者的意图与态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义等巧设问题,以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思维。如:在“Modern Architecture”过程中,我穿插提问:

If you were free to design your own dream house,what would that house look like?

2.学生巧提问题。教师借助课文内容,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如:在学习了 “Making a difference”一文后,学生提了许多问题,现摘录如下:

(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cientists?

(2)If you were a scientist several hundred years ago,What would you do?

三、变革教材内容,运用创造思维

变革教材内容就是从给定的情境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注重联系实际来谈认识、说看法。如:学习了“Saving the earth”一文后,让学生结合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情况以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情况,拿出自认为切实可行的改善环境的措施,使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活力。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演短剧。在学习了 “The Merchant of Venice”后,让学生自导、自演短剧。几人一组,寒暑假期间,让学生自找搭档、自编、自导、自演短剧,开学后进行汇报演出。通过短剧表演,学生体会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搞辩论。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碰撞中才会发出动人的火花,创造性思维也是如此。因此当一批富有个性的学生走到一起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进行研究的方法不同,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看法。为此,笔者经常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如在学了“A new car factory”一文后,我出了这样一个辩题:Is it good or bad to build such a new car factory? Give your reasons.把男女生分成正、反两方,对辩题进行辩论,以此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导他们畅所欲言,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

此类方法还有很多,像开展编报纸、续故事、办晚会等课外实践活动,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创新充满活力。一代教育大师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探索、重在引导、贵在开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定会熠熠发光。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美术创新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创新;教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美术学科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有成效的课程之一。因此,作为美术工作者的我们,要努力传播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课程改革和教育实践阐述了自己对创造性美术教学的个性化理解,说明创造性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创新教学具体实践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指导美术教学走向创新之路,开拓教师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方式着重于重效果统一、理念同等,缺乏基本美术认识和审美教育认知,使学生学习现象出现呆滞、单一,缺乏自主。传统教学往往要求学生准确透视、精确解析,使学生提出千篇一律的问题,出现重复机械的作品。目前高中美术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重点不易把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促进了智力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罗丹说:“珍惜每一次激情的冲动吧,这便是生命的意义!”我想这种冲动便是开拓创新和创造的勇气,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新。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学生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理解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想象

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只有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去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正处于生长中,他们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所以,他们的兴趣也比较广泛。这样就要求教师的课堂应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性,这有益于学生的个性释放与想象。唯美的美术创造不仅象征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和人们的思想,还为学生提供开拓想象的参考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培养学生预见性想象是很不错的方法。教师一定要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不同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知识储备丰富

塑造活生生的形象离不开思维的调节。成功的美术作品无不是奇思妙想的结果,形象具有直观、典型和新颖的特点,常常给人以视觉震撼。师生通过这些作品的赏析,不仅能开阔眼界,储备有意义的表象,更重要的是能活跃思维,激活想象力。

三、提倡人文关怀,培养独特个性

人文关切包括:“对人的尊重(包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自然世界及优秀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价值观念的宽容,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科学理性包括:不懈追求真理的热情,运用逻辑和常识或科学方法进行论证和怀疑的理性能力,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的前提是人具有独特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人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人文教育强调的合作精神和群体生活态度,是建立在个体具有相对主体意识的基础上的。因为,任何群体都是由个体集合起来的,否认人的个性就等于否定群体,必然不承认个体的独立人格,没有人格就没有自由意志,人与人的关系就只能是人身依附关系,个人的价值和幸福必然就会建立在他人的身上,就不会有创新精神的生成。讲个性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要否定人的社会责任感,恰恰相反,只有个性意识的增长,才会带来社会意识的必然增强。

四、创造性地使用高中美术教材

改革教材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求知识,形成能力。笔者在美术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深入钻研现行教材,挖掘教育因素,拓宽知识面;二是借鉴各种美术教材,选取适合学生实际的而现行教材中没有编排的美术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三是探索以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特色。教学安排上体现普及性、层次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五、树立广义美术概念,扩展美术课堂

一堂美术课要让学生拥有完整的情感体验,内化、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仅用45分钟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学习引入课外,引入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从而对美术作品有更完整的审美体验。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画家,认识技法,与自身的经验结合,一气合成。我想这样一堂对思想有触动的课是有意义的。

总之,美术教师要竭尽全力地创新美术新课堂,以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如何创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学,创新

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课程的组成部分, 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工具与方法, 是培养高中生全方位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不断创新物理实验教学, 才能顺应人才发展需求。

1.树立创新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与目标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 以往高中老师只会分配有限的时间与资源进行实验原理、过程、结果演示与讲解, 认为学生只要在考试时候会解相关题目就可以, 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大多以解题技巧为主, 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实验过程以及涉及的器具, 但对其中的关键考点却了如指掌。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应该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起来, 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 针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首先学校应该制定物理教学总目标以及各阶段实验教学具体目标, 明确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向, 推动老师合理展开实验教学工作。开放实验室, 完善实验室器具与管理,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物理本身作为一门实验科学, 其很多理论知识都是来源于物理实验的发现与总结, 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像物理学家一样通过实验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实验过程, 掌握问题的影响因素, 最终通过分析、总结数据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每个物理实验都可以帮助学生探索与学习物理知识与规律,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索发现过程, 巩固与强化知识, 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的融会贯通, 有助于养成学生系统创新性的思维。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 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让学生在实验中实现物理知识的温故知新, 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重视实验过程教学。

2.运用多种创新性物理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现已经逐渐普及到各个学校, 高中物理老师在安排实验课程的时候, 应该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呈现出图像、声音、视频, 因为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 物理实验又很难在学校实验室实现,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抽象知识更直观, 并且通过实验动画的制作, 让无法完成的物理实验呈现在实验课堂上, 比如说, 原子物理中的琢粒子散射实验, 通过多媒体视频, 可以将实验中难以完成的琢粒子散射过程, 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个知识点, 为后面的物理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2.2 小组化教学

老师应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一方面因为实验教学时间、某些器具有限, 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 同时大班化实验教学也无法让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小组化教学, 小组成员通过合作互助, 共同完成实验过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拉近同学间的距离。

2.3 趣味性教学

相较于其他学科, 物理知识由于其抽象、枯燥等原因, 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积极性, 物理老师在安排实验课程的时候要精心研究知识, 准备教学内容与实验器具, 在实验设计时注重其趣味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比如说, 运用可乐瓶制作“水火箭”, 其物理原理是利用水和空气的质量之比, 水的密度要比空气要大得多。当气体进入密闭的火箭体内, 使得容器里空气的气压不断增大。待到气压增强到一定程度后, “水火箭”中的“燃料”就会突破密瓶塞, 高速喷射而出。这个实验需要的器具很简单, 只用到身边的可乐瓶、水即可, 但效果却很好, 而且趣味性强, 很受学生欢迎。这样的物理实验, 让学生更关注身边事物, 提高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 从而让学生爱上物理这门学科。

2.4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物理实验、家庭实验

物理实验教学课程有限,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后时间以及资源进行实验, 这里主要举两个方案。其一, 学校设立物理实验兴趣班, 开放实验室, 配备专业老师, 可以实时指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 组织物理实验兴趣浓厚的学生一起在课后完成物理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兴趣班可以一起学习、探索知识;其二, 老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家庭作为学生生活最多的场所, 而且有很多物品可以用来完成小实验,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实验, 有助于培养亲子感情, 同时也可以普及物理小知识到各个家庭。除此之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 组织学生参加发明竞赛, 让学生可以充分学习与发挥自身特长, 进而增强学生物理实验学习信心与决心。

3.结束语

学校以及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重视实验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实验能力以及探究性学习习惯, 充分运用多媒体、小组教学、趣味性教学以及课后实验等多种创新教学手段, 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积极性、创新能力, 最终让学生在新课程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 能够养成良好的物理实验学习、动手习惯, 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久同.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低参与现象的原因探析及对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 2008年

[2]张慧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9年

[3]王高.提高高中物理中等生学业成就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 2010年

[4]赵月芳.高中物理教与学难点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07年

[5]杨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年

浅谈如何进行高中政治创新教学 篇8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负责知识点的灌输, 学生进行被动的知识学习。学生在呆板压抑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不能积极灵活地进行思考, 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 学到的都是死知识, 在解决政治实际问题时不能有效调取和运用知识。

首先, 课堂教学要实现以人为本,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在新的教学方式下,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 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积极互动, 使师生之间有双向的有效信息传递。在信息传递过程中, 学生能够从和教师的交流中获得启发, 深入理解政治知识, 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一语带过, 对于存在疑问的知识要进行深入挖掘,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在探究欲望的引导下来分析、领悟知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使他们提高运用政治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眼光, 使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政治综合能力。

其次, 灵活整合教材, 实现教材的有效运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要摆脱教材对教学的束缚, 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来对教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让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 实现教材的有效运用。要实现教材的灵活整合, 教师要摆脱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 研究教学大纲,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 把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有效整合, 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政治综合能力。在进行教材的整合过程中, 教师不能脱离学生进行。在以人为本的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巧妙地把政治知识和生活相结合, 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知识探究。学生在解决富有生活化的政治问题过程中能产生好胜心, 能积极地对已有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在分析过程中会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获得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 根据学习内容来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实现高效的政治学习。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实现创新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要使教学实现改革, 使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发挥积极性, 创设有活力的课堂, 教师不仅要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要不断进行学习,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灵活应对出现的情况, 有效利用动态的课堂生成来进行教学创新, 使课堂教学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 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要求, 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政治专业能力和敏锐的政治眼光, 把生活和政治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理解和内化政治知识, 提高政治综合能力。同时, 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找到自己的不足, 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 还要多和其他优秀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把优秀的教学经验合理运用到教学中, 使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实现创新、高效。

三、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随着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创新的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首先, 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高效的探究。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故应在讲解之初就设计好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想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可能回答的方向以及如何引导和总结。教师在课堂中应把握好对学生活动的调控尺度, 最终通过总结得出结论、明确主题。在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时, 教师要把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尤其应该注意把相应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这样, 课堂中就不会出现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的情况。

其次, 通过有效引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不是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 做到既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探究某个问题时, 首先, 要确定讨论的内容, 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 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当成课题;其次, 要确定探究方向, 不能漫无边际, 过于笼统;再次, 讨论结束后, 要及时总结、点评。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既是参与者, 又是驾驭者、调控者, 不能失控, 脱离主题。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篇9

一、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于联想, 学生能够实现迁移能力的培养, 简化物理分析过程, 更加容易把握物理现象及运动的本质。

①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通过类比联想, 使学生知识贯穿一条线形成系统化。例如, 在讲解分子热能、电势能时, 应启发学生联想, 弹簧的弹性势能、策略热能与分子热能、电热能之间的共性, 比较它们的异性, 从而使“机械”热能——“分子”热能——“电”热能形成一条链。这样, 学生在处理“势能”的有关习题时就会以点连线。②联想思维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启发下, 在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③在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是联想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如子弹以速度v射击固定的相同五块木板, 其阻力恒定, 恰好能身穿五块木板, 求子弹穿过各木块的时间比。从匀减速运动来思考问题有一定难度, 可想象成“在恒力作用下子弹从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为v的匀加速运动, 在相等位移内的时间比”, 再将比值关系反射排列即为所求。

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中, 要使学生具备扎实知识基础, 能理解各部分知识的关系, 优化知识结构, 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 才能居高临下, 高瞻远瞩, 面临物理问题能迅速做出取舍, 产生直觉。①精选习题, 系统地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专项技能。如整体与隔离、观察联想、类比法、假设法、等效法、图像法、极端法等, 建立合理模式, 熟练各项技能, 提高思维的快捷性、灵活性, 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产生。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动手搞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写小论文和科幻文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又使更多学生用直觉思维来分析和感知物理现象和规律。③通过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直觉观察能力。例如, 通过演示实验, 让学生进行观察物理现象, 提出大胆假设, 增强直觉判断的准确性;通过分组实验, 让学生在实践中明晰物理过程, 强化相关物理定理、定律的理解与把握。

三、培养学生灵感思维能力

灵感思维的培养, 主要是培养设想、猜想思维能力。中学生的“设想”水平并不很高, 有时会同治正确甚至是比“荒谬”的想法。但只要老师引导正确, 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两端封闭的精细均匀的竖直玻璃管内, 有一长为h的水银柱将管内空气分为上下两部分, 将管竖起插入温水中, 水银柱将如何移动?对比三个气体状态参量部分发生变化, 用气态方程无法解决。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假设一个量不变, 判断另两个参量的变化关系?经过学生分析、和讨论, 有了两种假设:一是假设体积不变, 用查理定律得出水银上升。另一是假设压强不变, 用盖吕萨克定律得出水银向下移。两种结论引起同学们的争议, 通过辩论明确了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 玻管要作“弹性膨胀”才能实现, 这是与客观实际不相符的, 所以假设体积不变是正确的。纵观物理学发展史, 物理学许多重大的突破还是来自于逻辑性的推理, 而是来自于创造性的“科学假设”, 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胆设想,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科学假设”的水平。

科学创新技术来自于创造猜想。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发扬教材中有效因素。变换常规的教学方法, 放开束缚学生思路的枷锁,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 可引导学生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猜想:物体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是什么关系?然后再进行实验定量研究得出结论。又如在“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教学中, 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了新的粒子是质子。这一现象发生是α粒子将氮核中的中子打出来的, 还是氮核获得α粒子后形成新的原子核, 再衰变产生的呢?让学生们进行猜想, 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拉凯特云雾室拍摄的照片。由照片中得到三条径迹的事实, 论证是否正确。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科学猜想的思维,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 培养学生灵感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物理教学的追求的最高目标。教师要相信和尊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努力为他们搭建创新的舞台。通过巧妙设置物理问题, 开展小组实验, 师生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的联想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让学生享受物理探究的过程, 体验物理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赵怀目王杰华宋莹结合物理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吉林教育:高教》2010.A03

[2]张广奇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试周刊》2010.13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篇10

一、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的课程比较多, 学习时间比较紧张, 师生都忙于应付高考要重点考查的科目, 把成绩看成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由于美术课不在高考的考查范围之内, 所以美术课一直被认为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帮助, 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没有受到教师、学生的应有重视。同时, 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没有详细的计划, 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可以从美术课堂中得到什么, 所以美术教学的效率较低。这种现象在高中教育中非常普遍, 学生对美术课程完全不重视, 认为美术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帮助。而要改变美术课低效的现状, 首先就是要改变师生对美术课程所持有的传统观念, 清醒地认识到美术学习对学生以后发展的重要性, 进而真正地从学生发展创新的角度来设置教学内容, 让美术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合理利用教材内容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对教材内容的利用不够充分, 很多时候教师在美术课上只是让学生看看教材上的绘画, 之后对绘画的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显然教材对美术教学来说根本就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使得美术课的教学内容空洞无力, 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更别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因此, 美术教师想要提高美术课的课堂质量, 就一定要合理利用美术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术知识, 并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 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比如, 美术教师可以由教材上的一幅画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向学生讲解这幅画的作者、创作年代、创造背景、蕴含的作者情感等, 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能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三、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教师是美术课堂的主导者, 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太关注, 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几乎没有, 这就使得美术课堂一直都是比较枯燥无趣的。这样的课堂, 不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 而且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化, 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 所以我们必须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改变传统美术课堂的状态, 高中美术教师一定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美术课堂, 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这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知识, 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率。比如, 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课件、视频、图片、配音等。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视觉上更加直观的感知, 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都有很大帮助。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四、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传统的美术教学是以讲解为主, 并没有给学生自己实践的机会。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灵感, 才能发展创新思维。同时, 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美术创作, 可以在提高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 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带给自己的快乐, 进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 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把美术课堂设置在室外, 把学生带到外面的自然环境中开展写生活动, 让学生面对广阔的大自然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作出富含情感的作品。当然, 教师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单单局限于掌握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单一型人才, 而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高中美术课一直以来都被教育者当成是高中众多学科中不重要的一门课程, 高中美术也一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 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美术教学应该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

总之, 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而高中美术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积极改进美术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娟.高中美术教学怎样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中旬) , 2013 (07) .

[2]李京丽.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高中美术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 2010 (17) .

如何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11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创新意识

物理教学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在实际当中的运用,而不是单纯知识量的掌握数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也是非常有限。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从教学方法上面找问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准确解读新课标,促教育理念创新

(一)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习的主体性学习,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促进其个性发展,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这一总体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的欲望充分的调动起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积累,物理规律的掌握。但是,这一学习的过程,往往是通过灌输的形式完成的。物理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且学习的难度是相当巨大的,如果课堂上教师又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展现物理学的魅力所在。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并且要对学生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学习态度。

(二) 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中,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是并列的。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与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同等重要的。科学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思想,把科学探究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通过有效的探究与创造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从中获得一些科学探究与创造的方法,增强其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三) 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

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充会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注重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互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知识运用讲解,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物理相关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于发展过程,并且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方向,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

物理教学要面向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和有机结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使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知识,从而消除他们对物理的陌生感和畏惧感。同时,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鼓励他们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服务。

二、科学审视新教材,促教学内容创新

(一) 教师要掌握新教材的体系及编写意图,以便因材施教

新教材对知识和内容的选取有所调整,编排体系有所变化,对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高中物理新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模块。必修教材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接受较全面的物理基础教育。选修教材适用于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学习发展水平有差异的不同学生,要能够灵活运用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对于必修课程要以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要求为依据,严格控制教学上的过高要求和学习的难度,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对于选修课程要以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要求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有效教学,切不可任意提高教学的难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 教师应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丰富课程内涵我们处在一个知识创新的时代,新的知识不断涌现

物理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教育内容也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我们不仅要建立物理教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机制,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知。教学资源应由单一的大纲、教材、教辅材料向文本、音像、教具挂图、实验设施、实物、场景、网络等多元化转变,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多元化的综合性学习资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

三、不断开辟新思路,促教学方法创新

(一) 由单一运用向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转化

在每一节课中,教师都必须根据教学规律,合理选择几种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考虑具体的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等诸多因素。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都必须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了,能力发展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 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问世。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复制他人的成功做法,是促使自己迅速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有些成功的典型案例,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无法重复的属性,教师不能满足于照搬现成的做法,而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借鉴先进经验,实现方法的迁移,更重要的是,在先进教学方式的示范和启发下,努力创造适合自己和适合自己的学生的独特的方法。

四、小结

高中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篇12

1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也是动力的源泉。只有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时, 他才会有研究的需要、渴望和内驱力, 从而在行动上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并有责任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 提出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经常介绍一些科学家成功的的轶事, 使学生了解科学家成功的艰难和喜悦。在课外能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 提出一些不同的主题, 激发学生选题的兴趣, 吸引学生申报不同主题下的相关内容, 例如:“转弯慢行”、“菜刀中的力学知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等, 这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就会不怕艰苦, 积极主动去学习, 遇到问题喜欢多问, 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肯去钻研, 才会有所创新。

2 遵循认知规律, 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对中学生来说, 头脑中旧的表象很少, 展现书本知识发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存在注入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习的结果, 而忽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 就很难谈得上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 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 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 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 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牛顿三大定律, 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 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 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型, 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 寻求变异, 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 也就是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以这个问题为中心, 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寻求各种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创造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 来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 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其形式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它既需要一个熟到巧的过程, 又要教师的不断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 在已形成的定势思维的基础上, 注意培养学生的新奇感, 多来几个假设, 多问几个为什么, 提供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境界。

4 改革实验教学, 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 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 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例如,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你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你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 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个性, 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取舍, 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 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 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

5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家的许多发现、成就, 就是由于他 (她) 们敢于探索, 不怕艰辛, 不甘失败的精神。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 坚持长期探索。”在物理教学中, 不要急着把物理规律、原理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引导学生从一些基本事实出发, 运用已有的知识, 分析、归纳、总结出原理和规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 不但能牢固掌握原理规律, 更获得了主动学习的方向。如在电功、电热区别时, 我借鉴一些先进经验, 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 用一只玩具电动机, 先不让其电枢转动, 测出其两端电压U, 流过电流I及电动机电阻R, 让学生计算U2/R, UI, I2R的值并要求他 (她) 们比较大小。接着, 让电枢转动, 再测出其U、I、R的值并要求学生再次计算出U2/R, UI, I2R再比较大小。启发学生为什么电枢不转时,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U2/R=UI=I2R;电枢转动时, U2/R≠UI≠12R;转与不转区别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规律。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印象就很深刻, 遇到此类问题错误率较低而且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 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总之,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 才能进行创造性教学, 即“言传声教”。教师在课外应参阅各种资料, 博览群书, 丰富自身知识, 积累资料, 建立自己的题库、书库、课件库。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课余应多钻研教材, 运用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探索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往往用一种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选拔排队, 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仅仅是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量体裁衣, 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M].新世纪出版社.[1]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M].新世纪出版社.

上一篇:建筑施工噪声防治下一篇:软件开发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