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目标

2024-08-27

高中作文教学目标(通用10篇)

高中作文教学目标 篇1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导语:目标,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以下是有关高中语文作文

教学目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01.写议论文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是为‘解决真正问题”而写作,要对现实的针对性。

02.用“以景结情”的方式改写一篇文章的结尾。

03.写作文至少有一处超常联想。

04.每个议论的话题,都有“反面”存在;能从写这样的反面内容进行说理,通过对比论证正面的观点。

05.思路打不开的时候,能接着作文题中的材料往下写,从而帮助自己打开思路。

06.在议论说理时(通常在开头),写“但是文”(“尽管”“同样”)展开议论。

07.在“一般论证”的基础上,写“选点论证”的文章。

08.像拉橡皮筋那样拉长句子,扩展议论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上发现美的眼睛实在不少,但热爱美与珍惜美的心灵就非常罕见。要爱美,但更要珍惜美。

09.在“理性”的文章中加入“水词”,既使本来抽象的议论说理生动活泼起来,也使本来内容不多的文章丰富起来。

10.论说一个观点时,尽可能分出几个小点(原因、做法)来。

11.就任何一个观点,快速写一段前后连贯且紧扣中心的“四句文”。

一切“理解”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学进去”“说出来”“做熟练”;“懂了”远远不够,还要“会做”;人,需要展示,更需要充分展示;展示是表达,充分展示是完善的表达。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高中语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以及文学修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其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下面是笔者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1.创新教学理念,提高作文教学课堂的互动性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普遍较为单一,教师过于强调向学生传授作文写作技巧,很少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甚至有的学生非常害怕、恐惧作文。就目前高中生作文现状来看,普遍存在言之无文,缺乏情感的问题,作文风格千篇一律,很少看到学生自己的观点。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不仅应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同时也应该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应将作文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布置的作文题目也应尽可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教师可以以“珍惜生命”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分组,相互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教师再点几个同学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

2.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势必可以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对于每一个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最重要的难关,教师、学生都将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如何提高高考成绩上,而对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这也是导致高中生写作兴趣低下的主要原因。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教师应可以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和赞扬,这样可以使学生心理得到安慰,增强自信心,更加执着于作文写作。比如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教师应仔细修改,在发现学生的亮点时,一定要在旁边备注,“good”、“用得妙”、“很好”等嘉奖性的词语。其次,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作文比赛活动,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

高中作文相对于初中作文而言,更加有深度,而且广度更广。就近几年学生的高考作文来看,很多学生的作文写得比较空洞,都是泛泛而谈,缺乏新意。在高考紧张的考试

氛围下,想要创作出一篇优秀作文,并不仅仅是要靠灵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自己平时的积累,只有自己肚子里面有货,才可以在看到题目时能够文思泉涌,思考问题时也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学会观察,不断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应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文章布局和结构、文字的表达方法。可以在阅读文章后布置一次随堂练习,让学生将自己刚刚阅读过程中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东西。同时,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读者》、《最小说》、《小小说》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杂志、书籍,并且要求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留意一些名言

警句或者是自己觉得非常精彩的语句、段落,并做好笔记,慢慢积累写作素材。

4.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需要良好的素材,充沛的感情,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进行适当处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比如,在文章的开头如果比较有新意,往往会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可以增加第一印象。同样,如果文章的结尾有一个漂亮的总结,为整篇文章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可以为整篇作文加分。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在开头、结尾的地方多花点心思。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应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素材,并且传授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技巧,全面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2]陈梓生.探讨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做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3).[3]朱立冬.中学作文有效教学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1(05).

高中作文教学目标 篇2

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教育的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有清晰的目标指向。余文森教授在《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指出,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系统, 如果要让系统发挥出最大功能, 就需要教学目标对这四个基本因素进行统帅和支配。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 缺少这种引领, 教学就会像一盘散沙, 毫无方向, 不着边际, 课上得看似热闹和漂亮, 但经不起思考和推敲, 其有效性必然大打折扣。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备课和教研活动中, 教学目标是其中需要讨论的重要环节。一个规范的教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上有的教师会把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 每一次说课和评课都会涉及目标的设想和达成情况的反思。然而事实上,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什么是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区别在哪里, 如何让目标更有效地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等问题, 个人觉得还有不少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

二、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

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 即教学的最终目标。所谓课程目标, 实际上就是在教育部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里, 要求每个参与基础教育教学的工作者,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认真关注的内容。普通高中14个学科的课程目标往往包含如下的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谓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是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细化, 是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行为紧密相连的。然而教学实践中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容易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如把课程目标当成课堂教学目标, 照搬教师用书上的目标设计或者是别人课件中现成的目标等。我们容易专注于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 但是经常会发现目标的设计和教学设计有时是脱节的, 根本不能体现用目标来引领课堂, 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中的一大缺陷。

三、例说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

本文以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一课《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例。第三单元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中第一至第三课主要是介绍二战爆发原因的。在《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课中, 经济危机和德国、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都是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从学生的学情看,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容在高一阶段已经学过, 相对陌生的是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这一块内容。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心应该放在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而围绕这一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 什么是法西斯和法西斯专政? (2) 德日法西斯专政是怎样建立的? (3)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是什么? (4) 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对世界局势有什么影响?

由此可以明确:重点是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和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难点是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据此形成的知识结构是:

一、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复习回顾)

二、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建立的标志

2.建立的原因

3.内外政策及其表现

4.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据此确立的课堂教学目标是: (一) 通过回顾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内容来引出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二) 通过教师讲述, 让学生了解法西斯和法西斯专政, 认识法西斯势力是邪恶的、反人类的。 (三)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使学生了解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过程和标志, 引导学生区分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方式。 (四) 通过补充相应的材料, 让学生分析得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并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的相似之处, 分析和认识美国没有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 (五) 通过了解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的内外政策及表现来体会和认识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因为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非常强烈地感受到本节课的教学具备了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工明确, 教与学有了更好的互动。二是学生经历了由了解到理解再到分析比较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三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关于课堂教学目标优化的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 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优化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目标优化前的教学和目标优化后的教学带给学生和教师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了优化的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因此会目的更明确, 过程更轻松, 成效会更显著, 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更多的自信。那么,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呢?

1.所确立的目标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课程目标指导下的教师和学生个性化的教与学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要体现教师对教材、教育教学、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 应该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现状。因此我们在备课时照搬别人的教学目标设计显然是极其不合理的。可以参考、改装, 可以无法做到很全面, 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这样课堂才有生命力, 教学才是确实有效的。

2.知识目标要结构化、系统化, 富有逻辑性

所谓知识的结构化就是要理清课堂教学的主题或者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找出其中学习的角度。如要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就要从农作物培植、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工程、经营方式、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角度来梳理;要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就要从货币的演变、城市的发展、商人的活动等角度来引导学生认识。而所谓知识的逻辑化就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应该是有先后的,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常可以套用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逻辑。以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六《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为例, 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内容是“蔚蓝色的希腊”、“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珍惜自由的希腊公民”三目内容, 优化后的知识框架为:一是古希腊的城邦及其特色, 二是城邦特色形成的原因, 三是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实践的效果实实在在地表明, 通过对教材进行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梳理, 把知识目标结构化、系统化, 在思维上更具逻辑性, 这是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

3.能力目标要过程化, 对教与学的行为表述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我们教师备课在确定能力培养目标时,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述, 即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显然这样的能力目标有和没有是一样的。而在这种目标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是毫无规划的, 其效果一定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和学生的不断互动中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教什么, 用什么方法教, 通过什么载体来引导, 学生学什么, 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些事先都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基本规划。例如前文确定“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是该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这块内容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系比较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在确立这一目标时, 笔者作了这样两点表述:一是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了解法西斯和法西斯专政, 认识法西斯势力是邪恶的、反人类的。二是通过补充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分析得出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并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原因的相似之处, 分析和认识美国没有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其过程性表现在:一是明确了教师的行为———概念解读, 呈现材料, 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二是明确了学生的行为———阅读、分析、比较、认识。三是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紧密相联, 在互动中完成。

4.情感目标应合理、自然

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 对历史发展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这是历史学科教育可以实现的情感教育目标。既然如此, 情感目标的制定应该也是可以明确的, 具有可操作性, 而需要避免的倾向是目标的设立大而空, 导致无法让学生感到共鸣。我们可以从现实出发, 挖掘历史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性因素以确立情感教育目标。例如上文关于《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关于情感目标是这样表述的:一是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了解法西斯和法西斯专政, 认识法西斯势力是邪恶的、反人类的。二是通过了解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的内外政策及表现来体会和认识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介绍法西斯来源和法西斯的理论以及法西斯上台后内外政策的表现, 让学生认识法西斯势力违背了人类和平与正义、自由、民主、平等的愿望和要求, 因此是邪恶的、反动的。通过了解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对内独裁对外侵略的史实来认识和体会世界局势的紧张程度。

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同样的道理, 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始于制定准确而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是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让它来引领我们的课堂教学, 这是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林高明.有效评课的策略和方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如何构建高中作文教学目标体系 篇3

一、理论依据

在教学目标分类研究领域,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以及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最具有指导意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把学习结果分为三类:认知、态度、动作技能,其中认知又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三方面。加涅的学习分类结果主要按照学习结果对认知领域目标水平进行了划分,而修订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吸收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将四类知识与六类认知过程相结合构成二维的分类表。

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比较(详见文末表格。)

教师可以根据修订分类学理论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来设计合理正当的教学目标。例如,《细节描写作前体验》的教学目标设置:

目标1:使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以及作用。

目标2:使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目标3:让学生理解《叙述类文体细节描写》发展性评价参照标准。

目标4:根据层级表引导学生评判细节描写语段层级。

目标5:总结细节描写语段升级的策略。

目标6:学生能选择合理升级策略修改升级语段。

二、实践研究

1.探索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以及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笔者尝试将高中作文教学目标体系构建成为四级。一级目标写作素养;二级目标为写作能力、价值标准;三级目标为写作知识、写作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级目标包括生活体验和素材积累、写作专门知识、基本技能、高级技能。 2.表述

高中作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着重考虑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学习主体。作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陈述,避免以教师的角度去陈述。作文教学目标应该采用“学生能……”的表述形式。

第二,行为动词。作文教学具体目标的措辞应该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评估。因此要尽量用外显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写作行为。可测量评估的行为动词如:再认、回忆、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执行、实施、区分、组织、归属、核查、评判、创新、计划和建构等。

第三,行为条件。表明学生在什么情境和和条件下完成写作活动,如写作情境、工具、时间和空间等。可用“通过小组合作……”,“在10分钟内完成……”等。

第四,表现程度。指的是学生学习后通过外显的行为所达到的水平程度。通常采用的表述形式为:“在60分钟内能写出800字左右的作文”,“能从老师给出的语段中找出对人物 形象的细节描写”等。

三、实践研究的意义

1.具体了目标转化技能

以叙述类文体写作中《刻画鲜明人物形象》为例,根据原有经验制定的目标之一是: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新的教学目标修改为: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规则要素,能用这样的规则去辨识、评判语段中的正、侧面描写。

2.具备了目标定位技能

一旦目标进入两维框架,语文教师不仅对 “教什么”变得清晰了,而且对 “教到什么程度” 也十分明了。教师一旦具备写作目标分析技能,完成了写作任务分析,那么在设计写作教学目标时就会考虑教学目标的核心,突出重难点,不会将所学的知识点一一呈现,显得乱而重难点不突出。

高中目标作文 篇4

没有人知道追梦的年轻人走的多远

仰观春星秋月,俯察夏雨春雪

俯仰之间,依然不忘愤然前行

只因远方梦想的召唤

——题记

有的人一生碌碌无为,平庸烦琐。有的人却让生命大放光彩,露出亮丽。为什么会有这天壤之别?原因便是看心中是否有希望在闪烁。有没有渴望进入的天堂,有没有可以为之竭力拼搏的未来。要使自己的一生有更高的含金量,回头看过去,留下的是深深的脚印而不是肤浅的过眼烟云。

一颗种子在土里挣扎,它想萌芽。于是它尽力地伸出自己的头,努力的向上生长,根努力向下汲取养分,为的只是发芽开花的那一个瞬间。

“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的这首小诗让我们看到了奋斗的力量,向着目标努力终会成功。不管这一路你走的有多凶险。

没有希望的人生是一朵未开便即将枯萎的花。眼里没有明天,心便会渐渐冰冷麻木。于是,平庸一辈子 ,过一天算一天。

我们要这样吗?不!!我们有选择的权利!我们还有明天,我们还有大把千金也难买的光阴,还有拼搏的力量!!

人的一生不过是吃几布袋的盐。但是如果我把几布袋的盐放在你面前,然后告诉你说这就是你的一生,你会怎么想?我觉的还要有花椒醋之类的,否则便不甘心。所以要斗要争。

这段看似荒谬的话仔细想来却又不无道理。为了花椒为了醋去奋斗,以得到花椒醋为目标怎么想来都觉的好笑。可是只要是目标就都有它的价值。巴金先生也说:“人不光是为了吃米而活者”。是的,我们的人生都要有梦想去点缀,去指导。

作为高中生,我们还处于人生的起点处。前方是一片布满荆棘的森林。出路在哪里,我们谁也不知道。可是我们都知道森林的那一方是一座天堂,我们要去!!所以,怕什么?杀出一条血路来!!挤独木桥是必然的事,既然没有选择就要义无返顾!同学一直在学习,他难道不累吗?他抬起头眼里是一片坚定。

心中有路,脚下才塌实。

向着目标勇往直前,相信我们都能幸福。

高中目标作文 篇5

中考算是正常发挥的我,入学时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第一次月考名落孙山,而恰恰仅是这一次跌落——人生中其实再微不足道的小事,竟让我几近崩溃,老爸看到了我的泪水,便激动又气愤地说:“哭啥哭,这算啥事啊!这还是你嘛!”

想着考试的失利和老爸的训斥,就这样,那天,一个人默默流泪一直到十二点才入睡,夜深人静,甚至连蝉鸣声也渐强渐弱,只有我一个人的抽噎声,就连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睡着的,一睁眼便是第二天早上了。

“不能再这样萎靡不振下去了!这不是我,不是我!”我对自己呐喊,“我一定进前一百!”就这么一个因为不服气与气愤之下说出的赌气之话,竟成为了我今后两个月为之奋斗的目标。每当我想就此放弃时,总是这个目标激发我的斗志;每当我疲惫不堪时,总是这个目标像一杯香浓的黑咖啡为我提神。利用边角时间、大课间去问老师题,即使班主任规定大课间上自习,可我依然坚持向老师请教,毕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这样,奇迹发生了,76名!

可防不胜防,放松下来的我没有继续规定下一次的目标,整个人如同蔫了一般,松松垮垮,晚自习效率也明显降低,上课偶尔也因为走神而听不全老师的讲课,甚至有时自己都思考:我这样跟衣架饭囊有什么两样!果然,第二次模块考试成绩出来,我……沉默了……

但这次失利,我并未伤心欲绝,反而更加明白了步步进步才是王道的道理,晚上跟一家人出去散散步,唠唠嗑,回家随意地看看电视,来平衡调整自己,并暗暗下定了一个决心!

这一起一伏、一涨一落,让我明白心存目标的地位之重,只有不断追求,才不会萎靡不振,哪怕人生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完成目标,那又如何?也要尽力一搏。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倘若真的做了万全之策,又怎会不期而然?倒不如说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心”!这万分之一或许就是你走向成功的契机,是你创造美好的本钱。

高中以目标为话题作文 篇6

前不久学校举行运动会,我踊跃的参加了后勤工作服务,可不知咋地,老师竟让我参加这次的跳远比赛,我在心里暗想:哎,老师的脑袋咋整的,是不是被驴踢了,让我这种特菜鸟级的人物来参加。没办法,学生服从老师。我犹豫不决的同意了。

我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又显现出来了:前一个月前我和我的队友一起训练跳远,一次次的失败与一次次的成功慢慢的,慢慢的在我心中产生了一个难以磨灭的信念:一定要获得取得名次。开始时我从跳不进沙坑,到跳到了一两米。我渐渐的有了些自信。但我始终不敢松懈

随着我越来越进步,运动会的日子也越来越逼近。

运动会终于来到,我站在录检处,报道。我一遍遍的深呼吸,以便于达到最好的发挥状态。我站在助跑的跑道上,做好助跑的动作,我环看四周,跑道两侧站着一些互相交谈的学生。载判员老师手一挥,我慢慢的加速,速度慢慢的加快,不过一会儿我奔跑的速度以达到最高了,我踏下木板,吼了一声,一跃而起,身子成一个完美的弧线,优雅的落到了地上,哈,3米21,一个听上去挺不错的成绩。可是越到后面,成绩就越高,最终第一名的成绩竟上升到3米60。

我不动声色,注视前方,咬咬牙,猛地冲了出去,狠狠地踩在木板上,呵!3米62。暂时超过了第一。可后面的人却越越战越勇。我的心情也随之沉重下来。环顾四周,我们六年级的只有我一个了。孤军奋战的我赶忙恢复心态。为了完成起初的目标,

试论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篇7

1、高中教学新大纲规定的体育教学目标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高中教育新大纲也对此做出了全新要求, 这标志着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进入了全新阶段。在大纲中针对体育教学目标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1.1、要以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必须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生理机能以及基本运动能力为基础,重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1.2、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发展的前提下 , 也要重视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

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是保证学生科学体育锻炼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时必须要兼顾体育理论教学。保证通过高中体育教学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1.3、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结 合高中教学实际 ,在每节课和每个阶段都要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合理规划学生体育学习

在教学目标设立时需要考虑高中生发展实际需要, 设立多样的体育教学目标,从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

2、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目标现存问题

虽然新大纲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提出了全新要求, 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体育目标设立问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严重制约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

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虽然相关的教学理论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会选择依据相关理论,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与理论相违背, 使得所设立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体育教学需要。另外,目前所制定的理论教学目标存在夸大的现象,所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存在缺乏指向性问题, 不具有基本的可操作性,这也是影响高中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更好地设立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保证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就要全面考虑高中体育教学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所设立的目标能够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2、混淆体育教学目标的含义

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目的有着不同的含义, 但是在目前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将两者混淆的现象, 这就会严重影响教学实践效果,使得体育教学出现混乱。由于没有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的含义, 所以现在高中所指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小学初中所设立的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明显差异, 几乎覆盖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突出高中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所设定的目标并不具有时代特点,也没有体现出高中体育教学的特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由于对体育教学目标概念模糊, 所以制定出的教学目标并不能科学的指导高中体育教学,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2.3、尚未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

在实际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在表达体育教学目标时选择应用一些能够体现教学理想的词汇, 但是却很少使用能够描述学生行为或者是教学结果的词汇, 这样就会导致教学目标被夸大,失去实际意义,使得教学目标形同虚设。但是在很多高中都尚未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 没有针对体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相关标准,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缺少监督和要求,这也是造成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另外,现在很多高中在设立体育教学标准时仍然以体育成绩和达标率为依据,而不重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这也是造成目前体育教学目标设置过于片面的重要因素。

2.4、忽视教学目标的多样化发展,目标过于单一

目前很多高中在设立体育教学目标时都过分偏重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方面, 但是对于学生体育学习方法和过程却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这样的教学目标体系下培养出的学生存在实践能力差、创新能力差等缺点。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会使学生失去体育学习兴趣,很难真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仅仅体现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却忽视了人文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如何设立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设计存在很多问题,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新大纲提出的要求, 合理设计体育教学目标,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将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在设计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该将身体练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其他教学目标仅仅当做派生目标,这样才能既维护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实现对学生身体的训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又可以满足多元化的教学需要,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学生多样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科学的划分体育教学目标的主次关系, 真正设立适于学生成长的体育教学目标。不能为了盲目追求多元化体育教学而忽视体育教学的真正目标。国内学者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提出:“身体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是体育学科所独有的, 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所以,在设立体育教学目标时必须要严格遵循这一原则。

3.2、在遵循科学性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关注人文教育目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原则, 要保证所设立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发展,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将科学性作为设立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只重视学生体育技巧和体质的发展。但是在设立体育教学目标时却忽视了人文教育,特别是学生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设立。依据调查研究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实现科学性和人文性教育的融合,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养成坚毅、勇敢等良好品质,也可以通过集体运动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也应该考虑人文教育目标,采取合理的方式将两者更好地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纳入到体育教学目标之中

21世纪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设立教学目标时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要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 要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生存,这是新时期学生教育的重要趋势。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设立时必须要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重要内容,要通过体育学习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调研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全新要求,使学生能够通过高中体育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学习能力。

3.4、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教师在设立体育教学目标时很容易出现错误, 所以学校必须要针对教学目标问题设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制定严格的标准,这样才能督促和鼓励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从学生发展实际出发,保证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真正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发展需要。

4、结束语

如何确定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目标 篇8

一、正确处理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都是课程设计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当将这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不可偏废。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确定应当力求实现学科识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

二、课程目标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将发生相互作用。科技将高度社会化,社会将高度科技化。社会的高度科技化要求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这个意义上,高中生物课程一方面要使广大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又要为将来可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学生,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打好生物学基础。

三、课程目标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首先应当研究高中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哪些内容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不是单纯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出发,选取学生应当学习的内容。调查表明,关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事实性知识,名词术语较多。有些动植物是学生不常见的,课标和教材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出发,将它们作为代表动物或代表植物讲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关于原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能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懂得怎么做,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因此,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时,对事实性知识应当做较低要求,如知道或识记等;对原理性和程序性知识应当做较高要求,如理解和应用等。

四、课程目标应当体现学科特点。在20世纪,随着数学、物理和化学原理和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生物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为标志,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并深入到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进化论和生态学等各分支领域,使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趋于统一,并越来越接近揭示生命的本质。生物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催生了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并迅速实现产业化,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业、医药工业、医疗、环保等领域硕果累累。与生物学密切相关的人体科学、营养学、优生学、卫生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中作文教学目标 篇9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1.2.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1.2.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全的全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术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几何全的侧面展一过程,感知几何体的形状。

(2)让学生通对照比较,理顺柱体、锥体、台体三间的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几何体面积和体积的求解过程,对自己空间思维能力影响。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难点:台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了解推导过程中所用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分割——求和——化为准确和”,有利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微积分和近代数学知识。

(2)能运用球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从而得到一种推导球体积公式V=3/4πR3和面积公式S=4πR2的方法,即“分割求近似值,再由近似和转化为球的体积和面积”的方法,体现了极限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了我们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推导球的体积和面积公式所运用的基本思想方法。难点:推导体积和面积公式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1平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对平面进行描述;

(2)掌握平面的表示法及水平放置的直观图;

(3)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及作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平面有了感性认识;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用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空间,进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画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理解并掌握公理4;

(4)理解并掌握等角定理;

(5)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范围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师生的共同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空间两直线关系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异面直线的概念;

2、公理4及等角定理。

难点: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计算。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加深了对这些位置关系的理解、掌握;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用图形表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借助已有知识,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2)让学生了解空间与平面互相转换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应用。§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及模型,得出两平面平行的判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难点:判定定理、例题的证明。

§2.2.3 — 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借助实物模型理解性质及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2)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

(3)进一步渗透等价转化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个性质定理。

难点:(1)性质定理的证明;

(2)性质定理的正确运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

(2)使学生掌握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使他们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概括结论。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感受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的形成过程;

(2)探究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中获取新知。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及“直二面角”、“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简单的应用;(3)使学生理会“类比归纳”思想在数学问题解决上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知“二面角”概念的形成过程;

(2)类比已学知识,归纳“二面角”的度量方法及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理会教学存在于观实生活周围,从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难点:如何度量二面角的大小。

§2.3.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2.3.4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能运用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观察物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确认,获得对性质定理正 确性的认识;

(2)性质定理的推理论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推理证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两个性质定理的证明。本章小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与联系,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2)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归纳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利用框图对本章知识进行系统的小结,直观、简明再现所学知识,化抽象学习为直观学习,易于识记;同时凸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知识的整合、梳理,理会空间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互相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知识点间的网络关系;

难点:在空间如何实现平行关系、垂直关系、垂直与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2)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3.1.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会运用条件判定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以及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是重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难点:启发学生, 把研究两条直线的平行或垂直问题, 转化为研究两条直线的斜率的关系问题. 注意:对于两条直线中有一条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在课堂上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解决好这个问题.

§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新的结论,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方程两点式。难点:两点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直线和直线的交点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以及判断两直线位置的方法。

(2)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法。

(3)组成学习小组,分别对直线和直线的位置进行判断,归纳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的联系。

(2)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求交点坐标。

难点:两直线相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3.3.2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点间距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直角坐标系两点间距离,用坐标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能更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难点,应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证明几何问题。

§3.3.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熟练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过程与方法

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王新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王新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王新敞

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

(2)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4.1.2圆的一般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

(2)能通过配方等手段,把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

(3)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方程x2y2DxEyF0表示圆的条件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间的互化,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方程中的系数,D、E、F.

难点:对圆的一般方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王新敞

§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3)会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直线l:axbyc0,圆C:x2y2DxEyF0,圆的半径为r,圆DE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22点:

(1)当dr时,直线l与圆C相离;

(2)当dr时,直线l与圆C相切;

(3)当dr时,直线l与圆C相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及其判断方法.

难点:用坐标法判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

(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l,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lr1r2时,圆C1与圆C2相离;

(2)当lr1r2时,圆C1与圆C2外切;

(3)当|r1r2|lr1r2时,圆C1与圆C2相交;(4)当|r1r2|=l时,圆C1与圆C2内切;

(5)当|r1r2|l时,圆C1与圆C2内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性质;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会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技能】: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情感与态度】: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本课的重点,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物质是是难点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关注蛋白质的新进展。

二、教学重、难点:氨基酸的结构及其形成蛋白质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和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技能】: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二、教学重难点: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为本课的重点;

而多糖的种类及其结构、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是本课的难点。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水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形态和功能

说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功能以及在不同生物体内分布的情况

二、教学重难点:水、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功能是本节重点;学生理解结合水是难点。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教学目标: 【知识】:阐述细组成胞膜的成分

了解细胞膜的功能 【技能】:设计实验证明细胞膜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膜的成分、功能是本课的重点;

使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细胞膜的存在是难点。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情感】:讨论细胞中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难点: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重点,难点是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备临时装片,观察线粒体。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教学目标: 【知识】: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 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本节的重点;

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是难点。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技能】: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

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情感】: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生物膜的流动性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技能】: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情感】: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技能】: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技能】: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认识过程(理解)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能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实验,学会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索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6.1细胞的增值

一、教学目标: 【知识】: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了解)

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理解)

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了解)【技能】: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重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难点)。

6.2 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技能】: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情感与态度】: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6.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了解水平)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情感态度】: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技能】: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难点: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6.4 细胞的癌变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上一篇:论生态经济良性耦合与湖北农业运作机制创新下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