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精选12篇)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篇1
现阶段的中国式教育仍然以传统的教与学式的教育为主流. 应试教育在老师和家长心中更是根深蒂固.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逐渐发现开放式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的特点, 因此更加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开放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原有的“封闭式”教学方法改为“开放式”教学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 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各抒己见, 在讨论当中能够相互学习和思考, 以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针对高中现阶段的开放式教学, 本人认为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标, 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性思维为目的, 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要求我们老师不能仅仅以传授学生知识为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传授他们探究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将缜密的数学思维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开辟开放式教学的途径
1. 轻松的课堂气氛, 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有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 师生间的关系才能融洽, 学生才能真正的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此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注学生的学习层次和不同的承受力, 创造一个能人人参与的环境.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独到、正确的见解都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 根据不同学生的了解程度, 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2. 立足学生实际, 重组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其教材内容呈现出遵循知识的特点, 陈述性比较强, 不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比较适合系列性思维的学生较不适合整体性思维的学生. 基于此, 教学实践中应立足学生实际情况,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 以实现开放式教学目的. 比如,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教学过程中, 先给出堆放钢管数, 然后再介绍公式如何推导. 为有效引导学生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求, 同时帮助学生对公式的记忆, 可以这样调整教学内容: 先出示“1 +2+ 3 + … + 98 + 99 + 100 = ?”在学生探求出最简单的方法后顺便介绍高斯求和的故事, 提问: 如果是对于一般情况呢?即对于一个等差数列{ an} , 其前n项和Sn= a1+ a2+ a3+… +an结果等于多少? 很多学生会探求也用高斯求和的方法进行推导. 最后设疑: “从结构上看求和公式Sn= ( a1+ an) n/2类似哪个学过的公式? 该公式如何推导?”帮助学生找出公式的特点以及类似梯形的面积公式, 以便记忆.而求钢管数的问题既可作为应用, 又可作为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向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过渡, 这是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3. 注意开放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挖掘
开放式教学方法不是知识的传授, 而是数学知识背后思想方法的揭示与挖掘, 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 角的概念教学过程中, 在初中角的定义是“静态”的, 角的范围是0° ~360°, 否则就是不可想象. 到了高中, 是“动态”的定义, 是正负无穷大: 平面上一条定射线围绕自己的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几何图形就叫作角. 通过规定射线的运动方向可以获得正角与负角的概念, 让射线多旋转几圈可以使角的绝对值任意增大. 通过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角的位置就可以由其终边的位置所决定, 进而建立三角函数的理论体系.
4. 开放式题型设计要点
数学的开放式题型是以激发发散性思维的角度出发的, 解题者可以从多个方向上考虑, 而不限于一个答案的固定思路, 有时必须跳出固定思维才能得到答案. 数学开放式题型从新颖的内容、生动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发散性, 给解题者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因此设计开放性试题可以提供一个让全班同学参与其中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开放性试题的讲解,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这样更容易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 让教师成为解题中的启发者、示范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一个开放性试题, 如果其假设是未知的, 则被称为条件开放; 如果未知的要素是推理, 则被称为策略开放; 如果其未知要素是判断, 则被称为结论开放; 甚至有的问题只给出一定的情景, 其解题的条件、策略以及结论都要求在情景中自行设定与寻找, 这类题目被称为综合开放题. 可见开放性试题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而不是以死记硬背代替其主动参与.
结语: 因此开放式教学应该发展成为数学教育的主流.教师应该以实际教学水平为本, 以学生实际水平为辅, 在开放式教学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联合实际,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较, 本文从开放式教学的内涵意义以及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传统教学,开放式教学,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袁世军.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1 (4) .
[2]陈世超.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J].成功, 2011 (10) .
[3]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 2010 (13) .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篇2
【摘要】一般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老师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而已,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封闭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针对这一现象,实施新的开放式教学的方案,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老师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高中生物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 开放式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60-0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方式是教育者在不断的研究和更新中创新的一种方案。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做课堂上的主人,并且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获得跟生物有关的知识。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研究,研究的方面主要从开放式教学实施的内容、策略以及优势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细致化的分析。
一、开放式教学实施的内容
(一)开放生物教学的内容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大都是依据生物教材来进行讲解,教材是学生能否掌握生物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首要的就是要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开放生物教学内容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方面是从知识面上进行拓展,不要单一的对生物教材进行讲解,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补充;另一个方面是根据生物领域的最新成果来进行补充学习,了解更多的生物科技知识。
(二)开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开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就是让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平等的交流,在生物课堂上老师要与学生主动的探讨交流,传授自己的教学思维;学生在课堂上也要积极的配合老师,主动积极的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够促进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三)开放生物教学手段
开放生物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让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进科学。不要让学生的学习场地只局限在教室,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的生物实验室、学科阅览室和科技馆等资源,最大限度的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扩大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认知,让学生从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手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人教版教材中对于单细胞动物的学习,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用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学生对于亲自观察学习的知识更能够轻松的把握。
二、开放式教学实施的策略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策略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生物知识,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能够让高中生物更好的与生物科技发展相结合,培养生物科技型人才,首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要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仅仅是依赖于课本教材来进行讲解,最重要的是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其次,要让学生有能够实践操作的教学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面对学生要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根据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提高对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最后,针对生物家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学生对于教学的反映,及时的调整教学的课堂安排,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能够主动去解决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式教学的优势
①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施开放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②实施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是营造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创造了一个涉及氛围比较宽广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由于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宽广,这样针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也就更加的全面和深入。总而言之,开放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目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实施开放式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高中生物中实施开放式教学,主要是要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走出去课堂,走进社会,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不断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对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总结:本课题主要是从开放式教学的内容、开放式教学的策略以及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来对高中生物教学进行研究,重点在于打破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式的生物教学方法不仅是从课堂教学内容、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生物教学的手段这几个方面,还有更多的教学方面都需要来进行研究分析,比如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等一些方面,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能够不断的完善开放式教学计划,学生能够更好的配合老师,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在高中生物学科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洪永清.浅谈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02)
[2] 周敏.试论高中生物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1(01)
试论高中数学的开放式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开放式教学 研究
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在一直不断探索发展中,所以高中数学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尝试中。针对我国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教育界也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创新的方式。本文主要从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意义,然后论述了我国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方法。
一、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概述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指的是教师按照学校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巧妙的和学生认知习惯结合在一起,进行创新型教学。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把教学目标作为指导,包含所有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学习能力需求和接受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领悟知识的方法和过程,最关键的就是要将学习数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传授给他们。
二、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2.1快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的本质事实上就是思维能力的扩展和训练,尤其是高中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适合问题的情境,从而带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运转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数学的开放式教学最主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培养他们数学能力。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动手做题、努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所有的思维活动都将会使学习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程度的提局。
2.2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一般高中生的年龄都在16一19岁之间,处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普遍都形成了价值观和生活观,但是,在社会群体中,高中学生仍然是弱势群体,学生生活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摩擦,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现如今,经过多次课改,教学已经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以便他们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例如:学生之间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思维互补,将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的思维和观点进行总结,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集体观念,增强他们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集体着想,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集体荣誉感。
2.3开放式教育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过多次课改,实现了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按照不同的目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发挥出巨大的潜能,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活动中,让他们有进一步的发展。而对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完成较简单的任务。
三、实现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3.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对教学进行开放式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和学生间的和谐的氛围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而且还要特别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教师不能一概而论。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多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而对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必须保证课上所讲的基础知识都能让学生理解,并对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予一些鼓励和表扬。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有部分同学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差,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一些鼓励的话语等。教师讲课堂氛围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3.2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更加教学内容巧妙的和学生认知习惯结合在一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进行不断的交流,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程度。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在做强化训练时,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
3.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可以适当的安排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
3.4运用探究式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
在数学开放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按照教材提供的材料,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只有通过探究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3.5利用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帮助教师完成教学
我们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煤体,解决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让教学既生动又有特色。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教学是影响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对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弊端影响了高中数學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在研究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联系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方法,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论述了高中数学教学开放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也对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方法进行全面论述。
参考文献:
[1]陈祖枢.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0年13期
[2]袁士军.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4期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分析 篇4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当前, 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还处于形成阶段,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心理问题。而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合作意识的形成。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发展学生的思维,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应积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 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而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能充分显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动脑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1. 通过分组加强交流、讨论
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由教育者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让小组成员彼此交流协商, 采用该教学模式能带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 通过组内成员共同配合, 归纳总结好的想法, 并在组内选择一位成员将总结好的想法予以详细的阐述, 然后每个小组间开展相关讨论, 最后由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明确有效地解决问题。
2. 采用各类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 数学教育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情境。所以教育者教学中应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把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采用各类有效的方式, 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情境, 加强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
3. 数学教学整体性开放
首先, 教学内容的开放。在新课标理念下, 要求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生必要的数学公式与数学定理外, 还应充分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就要求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 教学形式的开放。当前, 高中数学教育者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如把一些常规性的题目变为开放性的题目, 给予学生大量的合作与交流空间, 全面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培养学生的开拓与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 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这和一堂45分钟的课之间就形成了矛盾冲突, 因此要求教育者合理把握题目的开放程度。第三, 教学手段的开放。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有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4. 注重适时性原则
所谓适时性原则, 指的是牢牢把握问题的难易度。教师进行开放式教学时, 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而且还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 以此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不断增强数学能力, 所以要求教师在安排问题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问题的难度和问题的解决方法与参照的思路, 保证学生解决问题时, 能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来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 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实际存在的问题。将开放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对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机遇, 实施数学全过程的开放式教学, 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推动其健康全面发展。
摘要: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方式。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营造时刻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的学习氛围,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这是现代数学教育教学的重心。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殷鹏展.开放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3)
[2]刘伟.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2)
[3]周丽.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苑教育, 2011 (15)
[4]汪涌澜.开放式教学让数学更有趣[J].数学教学通讯, 2011 (21)
关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篇5
开放式教学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个创新,主要目的是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我国小学的开放式教学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传统的教学观念导致我国小学教师很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导致开放式教学模式很难推行。开放式教学法有四大原则,首选是主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起点,要想提高小学教学水平和效果,就要先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是过程性,开放式教学模式一方面继承了我国素质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将学习过程做为教学的目标,响应新课标要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再次是合作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讨论学习,任何知识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合作,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是开放性,小学教师数学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度,从而让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得到锻炼,教师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育”现象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普遍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能答出问题就是掌握了知识,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很多教师只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却不进行讲解,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很差,不明白自己记忆背诵这些知识是要干嘛,有什么用处,这就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古以来,我国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小学生丧失了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其次,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紧密相连,然而不少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讲解知识点,根本不对知识进行拓展迁移,导致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因为神学的压力,所以不少学校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使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枯燥,让不少小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单一的同时,还忽视了分层教学的应用,不少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整齐划一的讲课和布置作业,导致优秀生认为太简单不屑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觉得很难,不易学懂,这都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最后,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施加压力过大,只重成绩,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社会竞争的激烈,让教师和家长都对学生抱有很大期望,教师通过考试成绩评判学生,家长也总是拿自己孩子的成绩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各种课堂灌输和课外辅导班使小学生劳累不堪,数学本来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可教师一味让学生多做题,就忽略了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教师课下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找得到的原题,这让学生固定的解题思路非常熟练,可一旦题型变换,学生就不知所以然了,这导致了学生只会做简单的固定思路的题,而不会做稍微变换形式拓展知识点的习题,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对于数学科目的继续学习。
3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策略
首先,要把“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生本教育”,教师应积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探索中自助学习,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教师要把自己放在辅助的教学位置上,及时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并进行及时总结和分析,找准原因,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修正,同时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在课堂中更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层教育,有针对性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他们自主学习。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班级内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中对成绩的过度重视,要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在授课时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交流,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给学生综合感官上以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整个身心参与进课堂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让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以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在亲切中尽心实践,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从简从优教学,尽量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遵守教案,一直按照预定知识内容进行讲解,要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实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同时,在教学中,要从简教学,不给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要让班级内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一定要精简数量,布置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同时,教师还应该多和家长联系,多讨论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同时让家长不要一味给学生报辅导班,在学习理念上让家长和学校保持一致,给学生减轻学习的负担。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一定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把“师本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生本教育”,在课堂授课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从简从优教学,尽量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赵锐 单位:辽宁省海城市马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吴晓凤.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赤子(上中旬),,17:113.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探讨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07
高中阶段的学生保持着学习积极性,绝大部分原因是应对各类考试,而不是他们本身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的数学有许多的难点,如果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或是学习有所分心,学生就极有可能在学习中跟不上课堂节奏,影响数学成绩。老师面对考试压力,将教学变成了考点的总结和分析,从而也使得学生没有了学习兴趣,被动学习,即便学生还在课堂上学习,学习效率也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更具主动性。
但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死板陈旧,学生在教学中基本没有参与性,学生被动学习,机械化记忆知识点,也就没有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开放式教学的目的就是淡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做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总结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与开放式教学背道而驰的方面,并提出开放式教学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开放式教学的障碍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守旧,教学以应试为主
高中数学涉及的知识点有很大的难度,很多学生都无法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支持、鼓励,然而在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所以老师的教学方式大都采取习题教学模式,也就是用大量的习题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练习学生的解题速度和使学生积累解题经验。这种教学方式是当前很多老师都会采取的做法,且在这样的高压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都有所提升。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将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都无法得到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受到冲击,很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积极性受挫,很可能会排斥老师的教学,那么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提升。
(二)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学“零互动”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应该分开解读,即老师“教”,学生“学”。但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基本上只存在老师“教”的环节,学生只是被动的记笔记和背诵老师讲的要点,而这就已经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教学过程应该是老师和学生探讨学问的过程,韩愈在《师说》里讲了老师的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老师只是讲考点,无法做到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学也就只是个形式而已。高中数学有很多的难点,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欠缺,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很有可能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或是一知半解,这时候学生心中是有许多疑问的,需要老师来解答,而老师和学生又没有交流,老师讲完课就走,课堂上也没有互动环节,学生的问题就只能是埋藏心底无法解决了。
(三)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交流合作
很多老师、家长都会把“学习是学生一个人的事”挂在嘴边,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和身边的人是离不开的,包括家长的鼓励和老师的教授,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多学生生性胆小,遇到问题时不敢问老师,这样的学生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对老师有畏惧,不敢询问问题,所以他们的问题就难以解决,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同学求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一起讨论,那么胆小的学生就会畅所欲言,他们的问题也就能够解决了。但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看见学生交流还会以扰乱课堂秩序为由进行批评。但是教师要知道只有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才能解答心中的疑惑,才能提升学习效率。
二、高中数学课堂有效进行开放式教学的策略探析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即老师采用大量的试卷和习题来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和积累学生的解题经验。诚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确是需要习题来练习解题速度,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把公式、理论灵活运用。但这仅仅是辅助手段,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老师应该对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改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主要做法可以是进行解题比赛或者是由学生来讲解习题等,同时也要尽量减少给学生练习的试卷,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同时,对学生做的每一份试卷都要进行讲解,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如果表现好要予以表扬,学生就算表现差老师也要予以鼓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压力小,学习也才有兴趣。
(二)增加师生交流环节,将教授知识变为探讨知识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本身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受挫,老师需要和学生加强沟通。其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老师要能够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如果缺乏这一个环节,学生有问题老师也无法发现,那么这些问题很可能就再也无法解决了。另一方面,老师要多和学生交流探讨知识点或者是习题,这一过程的必要性就在于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老师采取“抛砖引玉”的做法,将问题的解决思路引出一部分,接下来的部分由学生自己思考。这样可以避免了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的想法,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开放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组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之间多沟通。俗话说“学高为师”,一个学习小组之内,一定会有一个或两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那么就可以实现学生之间帮扶的效果。学习小组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由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提升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竞争,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赖小组成员,同时,还要鼓励小组之间进行竞争,每个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都会努力提升学习,这就把个人学习转变成了集体学习。
三、总结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之我见 篇7
一、开放式教学概述
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一种辅助性的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开放式教学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状态, 即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这种参与中逐渐地积累知识、锻炼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在讲, 而学生只是听, 这种教学方式, 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因此, 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真正地使学生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来.高中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 让学生们在学习中自己发现、自己探索,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中开放式教学的引入, 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下面就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并且去积极地解决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在设计题型时, 给学生留下更大的空间, 比如关于有限条件三角最值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 从而发现不同的解答方法与答案, 并且自己去判断解答正确与否.这样, 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探索能力, 有利于数学的学习效果, 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数学学科比较枯燥的特点, 教师想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就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可以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而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适合数学学习的情境, 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提高, 实现对数学认知能力的飞跃.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当重视.比如, 在讲到对数运算这一知识时, 教师可以作如下的假设:同学们可以自己设想一下, 如果将一张纸进行对折, 在对折32次后, 这张纸可以有多高?而在对折50次后, 可以有多高?经过同学们思考后, 可以告诉他们, 对折32次, 厚度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 而对折50次, 厚度则无法计算了.经过这一问题, 可以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积极地探索, 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3. 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 只有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师生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可以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 培养其自信、创新的思维能力.比如, “如果a, b为异面直线, 则经过直线a的平面至少有一个与直线b平行”, 在对这一命题进行真假性判断时, 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并且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从而求得正确的答案.在讨论的过程中, 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
4.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给学校教育也带来了发展机遇, 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实施开放式教学.比如, 可以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绘图、计算、解方程等, 还可以利用动态的软件, 探索函数与图像.这些都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结语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给数学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 数学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 尤其是高中数学, 面对高考的压力, 很多教师多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 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高, 而且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开放式教学的优势, 并就高中数学中开放式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 篇8
一、集合的认识与学习
高中数学第一节课堂讲述的则是集合的概念,但是数学教材中对集合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通过以下游戏来提高和加深学生对集合的理解,如:选择班上40名学生并平均分成2个小组,要保证每个小组之内有男生和女生,将整个小组记为全集I,将小组内的女生记为集合A,将小组内的男生记为集合B,而小组内戴眼镜的学生记为集合C,游戏开始之后站起来表示在集合之内,坐着表示不在集合之内,在小组之内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将每个学生属于哪个问题的答案记下来:
第一题:A的补集AC,C的补集CC
第二题:A和B的交集
第三题:A、B的并集和C的交集
第四题:集合A补集与集合B补集的交集
以此类推,老师可以将问题逐渐向深层次设置,当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当两个小组之内都完成了相关的游戏题目,老师要检阅小组之内的答案是否正确.在游戏的过程中第一题和第二题简单,因此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组员之间的配合比较得当,但是随着题目的加深和复杂,小组成员之间对问题的答案就有了不同的结果,最终学生会在游戏中对集合的概念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会因为这种较高的乐趣性而极大的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同样在数学题目解答中也可以使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二、函数多种求值方法
例1已知0≤α≤π,,且,求的最大值,并求出α、β的值.
上述两种解法均是学生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将学生的解题过程写到黑板上呈现给全班同学,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和交流,并针对该题目和解答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
此时会有学生提出第一种解题方法是错误的,在解题的过程中α-β的范围被扩大了,正确的范围应该为:,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给出的答案,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同样有学生认为,第一种解法是错误的,但是其扩大的是角的范围,应该是这样的:,通过让学生自己解答,自己思考并提出不同的看法,将数学题目的答案完善,这种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开放式课堂,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气氛,而且也会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在课堂设计开放性的题目
例2在直棱柱A1B1C1D1-ABCD中,当底面的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______时,存在A1C⊥B1D1.
该题目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学生给出的答案合理,即算答对.一般的学生会填上当ABCD为正方形或者菱形,而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会给出AC⊥BD,可见数学的开放题在内容和解答形式上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发散空间,而且设计这种开放性的题目也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会主动参与学习,可以从多角度解答数学题目,这也是开放题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中数学开放题教学之我见 篇9
高中数学的开放题具有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发散性的特征, 它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 单靠纯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一般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 通过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探索, 从而获得多种结论, 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特别严谨.从类型上看, 开放题可以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和策略开放型三种, 如果“未知的”是解题假设, 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目标, 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推理, 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
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意义
数学开放题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 自由的环境, 与其他题目相比, 数学开放题更加注重解题的过程, 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解答过程而不管是属于何种程度和水平, 数学教师将开放题用于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且具有巨大教育价值.数学开放题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演绎等严格推理的能力;强调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能反映学生高层次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使教师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 并作出最切中要害的点评.同时, 通过对数学开放题的讨论和解决, 能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才能,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美感, 并享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如何引入数学开放题
从数学考试中引进一定的结合现实背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开放题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
1. 开放题问题的构建
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 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
例1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 价格呈上升趋势, 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 并且每周 (7天) 涨价2元, 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 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 平均每周削价2元, 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
这道题明显属于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 函数概念的形成, 一般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 但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函数的实际应用意义, 这道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 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 对问题的理解是开放的.
例2如果一个四面体的三个面是直角三角形, 那么, 第四个面可能是: (1) 直角三角形; (2) 锐角三角形; (3) 钝角三角形; (4) 等腰三角形; (5) 等腰直角三角形; (6) 等边三角形.请说出你认为正确的那些序号.
这道题属于问题解法具有开放性, 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答案分为三种情形 (如图1、图2、图3所示) , 其中第三种情形容易被忽视.
第一种情形:△ABC是锐角三形. (2) 正确.当a=b=c时△ABC是等边三角形, (6) 正确.
第二种情形:第四个面△ABC是直角三角形. (1) 正确.
第三种情形:∠ADB>90°, △ABD是钝角三角形, (3) 正确.
2. 开放题思路的引导
通过对以上两道开放题的探讨, 可以看出, 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和解题结果是不确定的, 因此, 对开放题的解决不可能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 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对开放题的讨论中, 发挥集体的力量, 最大限度地把一切可能的因素考虑在内.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 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 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高中数学开放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因此, 教师在辅导学生解题过程中, 要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反思”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在解题以后, 回头对解题活动加以反思、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得出结论后, 教师要重视和学生一起反思, 思考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想考察高中阶段哪个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命题所提供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解题过程是否严密等.通过反思,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促进知识结构的不断分解组合, 也培养学生对试题的鉴赏能力.
摘要: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 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适当地引入开放题, 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解答开放题的方法, 能对数学教学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题,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香叶.谈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与设计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9) .
[2]山军.数学开放题的特征与编制的方法[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6) .
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 篇10
一、开放教学目标
开放式教学的目标, 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数学教学, 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中, 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 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 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整合性.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理想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必须是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 学会向学生学习.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 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操作平台.让师生共同体融入情境教学中去, 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 教师才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朋知己.
二、开放教学方法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 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 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巧创激趣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 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 运用探究式教学, 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 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 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 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 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 运用变式教学, 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 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 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 使一题多用, 多题重组, 常给人以新鲜感, 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 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寻求动态平衡
“有效”与“开放”教学不是水火不容互相排斥的, 相反, 处理好了, 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处理好这个问题, 实现“有效”与“开放”的动态平衡, 其关键两点是:
1. 在“有效”中给“开放”留足空间
教学“有效”是必要的, 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 但同时这种“有效”是有弹性、有留白的“有效”.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 这些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 因此,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从而使整个“有效”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给“开放”留足空间.
2. 及时调整“有效”, 给“开放”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 课堂上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 只要不是极端的恶作剧, 一般都有“开放”的价值 (在特定情况, 甚至极端的恶作剧也是教育资源) , 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有效”, 给“开放”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先“有效”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 但我们应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 为的只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的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其实, 只要教师正视这一点, 断裂之处也可以开放出思维与想象的花朵.因此, 当生长点出现时, 教师就应调整“有效”, 促成“开放”.
开放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高中数学;运用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从自身做起。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深入领会其精髓,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做出正确有效的调整。开放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开放课堂,与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契合,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到课堂中。那么,开放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是如何运用的呢?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却也是至关重要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课业繁多,压力也较大,因此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十分必要,对学生的心情起到舒缓作用,也更有利于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一,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担当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勇于走下讲台,放低姿态,走到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与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学生不喜欢一门学科常常是因为不喜欢任课教师。作为教师,更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二,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讲授《概率》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澳门风云》中的精彩片段,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骰子带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总结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课堂虽然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然而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长此以往,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成为低头一族。教育的目的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进而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将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对学生的一生来说都是一笔受用不尽的财富。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这节课的习题时,学生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另一种解法,仔细想来,竟比我的解法还要简单。我当堂表扬了这名学生,并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勇敢地向权威挑战,说出自己的想法。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条条大路通罗马,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要学会举一反三。在课堂中,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使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一视同仁,但人与人之间的天资、对于数学学科的基础、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学方法上更不能“一刀切”。分层教学是开放式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平时的观察,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优等生,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学生的信心;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鼓励,温暖的语言、鼓励的眼神都是有效的交流方式。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得其所,找准自己的位置,循序渐进地实现属于自己的目标,享受成功后的喜悦和小小的成就感。当然,这种层次的划分切莫被学生知晓,只能教师独立完成,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影响班级团结。
例如:已知一个四面体棱长为1或2,并且它不是正四面体,那么它的体积是多少?这道题目就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大多数学生都会按照正三棱锥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注意到这个四面体还存在着其他可能性,进而继续探索,提供出多种答案。无论是哪一种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就是可以采用的答案,都值得鼓励。
综上所述,要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开放性教学,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地位,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并实施分层次教学,将开放性教学渗透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中,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参考文献:
宋小芳.探究开放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9).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开放题 篇12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 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 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 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 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 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 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 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 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 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 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 供参考选用, 当然教学时也可以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学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 (1) 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研究方向; (2) 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 (3) 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4) 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 学会交流.
二、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 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 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 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高考命题专家也敏锐地觉察到开放题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近几年在全国和各地的高考试题中连续出现开放性题目.例如高考数学题中, 出现过结论探索性问题, 主观试题客观化, 条件开放题, 结论和条件探索开放.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 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 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 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尽量能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编制的开放题应体现某一完整的数学思想方法, 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 帮助解题者理解什么是数学,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怎样学习数学.开放题的编制不仅是教师的任务, 它的编制本身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项内容.
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 编制开放题.
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 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 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 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 因此我们可以适当设计问题背景, 让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 体验研究的乐趣.
2. 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
我们平时所用习题多数具有完备的条件和确定的答案, 所以称为封闭题, 在原有封闭性问题基础上, 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发散开去, 能够启发学生有独创性的理解, 就有可能形成开放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首先呈现给学生封闭题, 解答完之后, 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如探讨更一般的结论, 探究更多的情形, 或探究该结论成立的其他条件等等.
3. 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
数学家的研究方法蕴涵深刻的数学思想,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家的某些研究, 做小科学家, 点燃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火种.以此为着眼点编制开放题, 其教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4.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在实际问题中, 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 即条件的不确定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 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形、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 这些是需要设计的, 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 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 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