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共12篇)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1
个性化教学是我国现今教学改革中的必然趋势,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每名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他们不同的进步.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之中,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成为高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数学学习方面,学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如智力水平上的高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不同,还有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基础上的差异等等.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实行的是统一化的教学,做的是统一化的数学练习,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从哲学上来看,就是只看到了共性,却没有看到个性,只进行了普遍性的分析问题,却没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应该在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去进行数学教学.
一、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创设积极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沟通和理解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教师在尊重其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去与之相处,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师生之间的民主、和谐、互相信任的关系也会使得教学的效果更加良好. 如何实施这样的个性化的教学呢?
( 1) 在教学上应该营造一种更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他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师,更是作为前辈、长者的老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交心,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事半功倍. 这种真诚的交往和信任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积极、快乐的体验,通过与学生相互沟通,发现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够更针对性地对待学生产生和提出的问题.
( 2)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积极地教授学生以学习方法,让学生再试着去进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在数学上产生的错误应该尽可能地给予最大的宽容和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也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特别是那些学业不好、缺乏信心的学生,要时常地进行沟通,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创设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 1)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以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来进行指导教学,在不断地实践中发现最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多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显得数学的学习更具有趣味性. 计算机教学在如今已经逐渐渗透到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利用计算机的相关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记忆.
例如: 在讲圆锥体积公式的时候,它的公式里的三分之一有的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可以利用课件进行动态的演示,三棱柱被三个平面所截,得到了三个体积相同的三棱锥. 在学习排列问题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图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 现今,已经开发出了很多数学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例如: 几何画板、几何实验室、几何专家等等,特别是像几何画板这样的软件,已经被很多教学工作者吸收到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工具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动态的教学过程和一些先进的教学软件,使得学生对图形的产生和变化过程有所了解,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教学视角,对于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更好的教学办法. 以此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 2) 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探索各种学习方法以及解题方法. 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说到底就是一个解题的过程,如何解题,运用什么方法解题,在解题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思维,这样的内容对于数学的教学来说最为重要,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如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解题的过程以及解题方法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具有怎样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进行总结,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
例如,在求函数值域问题的时候,有很多方法可以进行解决,如配方法、图像法、单调性法、反函数法等等,但是哪种方法更为简单和直接,对于学生进行解题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传授的时候,还应该让学生注意解题方法的选择,这也是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如: 函数y =2x - 1/4x + 4的值域求法,可以利用反函数法、分离常数法等等,但是通过观察这类函数的特点发现,它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一次未知数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比较,发现,函数的值不能等于其一次项的比值,即值域{ y | y≠1/2,y∈R} .这样学生再遇到这类题,特别是填空和选择题的时候就能够节省时间,很快地写出正确答案.
三、实施分层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实际情况、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基础的不同程度来进行教学的,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就要求教师把握学生的不同层次,先进行分层,然后在教学、布置课后作业、进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例如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就可以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加大他们的训练难度,对待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们,则进行更多的数学基础知识上的辅导,以此来巩固和提高.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此来达到促进不同学生在数学学科上不同进步的目标.
个性化教学方式,不管在教学哪个阶段,是教学开始、教学中还是教学结束后,都要求教师把尊重学生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师生关系的维护上,还是课堂中的教学、课后的交流等等,尊重学生在于尊重学生的个体,尊重其个性,尊重其差异,只有在教学中做到更为人性化,才能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推动学生的发展.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2
内容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提出的。它主要倡导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智力组合的多样性实现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教学。到了高中之后,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差距,但是,教师必须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将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实施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的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
众所周知,学好英语,一直都是学生的愿望,同时也是家长和教师的愿望。但是很多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并不是特别感兴趣,认为英语是一门很无趣的学科。并且,英语属于一门语言,需要记忆很多的语法知识。有些学生害怕犯错误,也渐渐的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导致高中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差距。幸运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关注智力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这一理论引入英语课堂体现了“为了每个学生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倡导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思想,为当前英语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我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
一、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开始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要依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结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结合“英语课程标准”由低到高,由简到难,有层次的进行提出,这样才能满足不同智力层次学生的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我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会将教学目标适当抬高,让他们尽量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我会适当将教学目标降低,不会给学生们太多的学习压力。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只要能完成上课基本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充分体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学习Growingpains这篇课文时,我就为学生们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来说,我给他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本节课的所有单词以及词性的变化。并且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的.结构和用法,做完课后练习题。对于中等的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本节课的所有单词以及词性的变化。并且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的结构和用法。课后习题可以先放一下。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只需要掌握本节课的所有单词以及词性的变化就可以。这样分层次给学生们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元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学生提高成绩最快的一种方式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是,要想让学生们认真听讲。首先就必须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喜欢上课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多元化的情境,留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机会。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通过英语歌曲、趣味游戏、多媒体、图片或讲故事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Schoollife这篇课文的时候,这篇课文内容非常长。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们看一个小视频,视频的内容主要就是有关国外的学校生活的。看完之后,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并和自己的学校生活做一下对比。随后,再请两名同学简单谈谈自己的学校生活。最后,教师再进行课文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多元教学方法。
三、多元的课堂提问
我们都知道,课堂提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课堂提问也是需要艺术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广泛性以及问题设计的多元性。必须能够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当然,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也应该好好把握。不要提问太难的问题,也不要提问太简单的问题。另外,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还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考空间,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Amazingpeople这篇课文的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一个小视频,神州五号发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总而言之,基于多元智能的英语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心理,并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来进行,努力实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在学习高中英语中更加有自信。
参考文献:
[1]江红军.浅谈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余巧珍.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英语之友:综合版,.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个性化教学 差异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155-01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个性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性以及特长等方面实施的针对性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全面性观点,协调班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确保高中数学教学符合新课改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个性化教学难以避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还有学校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1.分析高中数学个性化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方面:实施个性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能够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教育学的多元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能力,但在当前的高中院校中,极少教师能够达到这一教学要求,从整体上,高中数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力仍然不足。②学校方面:部分高中学校尚未认识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管理工作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学校的教学管理缺乏创新性,降低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且仍然存在将分数用作教师教学效果唯一标准的情况。③学生方面:由于学校长期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忽然转变形式会导致学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尤其是基础比较差,或以功利性为目标的学生表现最为明显,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和效果。
2.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改进策略
2.1注重完善教学设计,突出个性化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地提升个性化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有必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完善,即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分析班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并从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水平等方面综合设定教学策略,确保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则能够理清解题思路,并自主解决常规问题;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能够更好地激发其潜能,促进班级学生的均衡发展。
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几何平面的表示方法和画法,同时还要对相关公理定义形成全面认识,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设计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平面图形,并列出图形的大小还有位置关系,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形成具体性认知;接着,变换点和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综合课前准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采用抽查点名的方法向学生提问,如基础薄弱的学生应了解到平面的基本画法和定义,中等学生则可以理解并主动解答,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位置关系,以确保每个阶段的学生均获得进步。
2.2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将学生吸引到更为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实施个性化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思考和总结,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征的表现形式,从而找到适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
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定义的基础上,学会在实际概率问题中了解随机变量的意义,以及离散型随机变量、概率的分布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掌握以上内容的实际应用技巧。概率问题分类繁多且定义复杂,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而个性化教学课堂上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实行分组,每个小组解答一道题目,每个学生均自觉完成小组合作任务,并在组内开展讨论后在班级上展示。通过这样的分组形式,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交流,有效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2.3注重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个性品质
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越能增强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增强其个性化品质,确保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总有效率。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找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点;其次,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的热点关注问题,设定生动的教学课件;最后,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2.1数列》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列定义的基础上,掌握其表示法,同时还能结合通项公式写出数列项。由于数列内容知识相对复杂,如区分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等,所以有必要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实例为导入,如生产车间中,最底层货物有100件,第二层有98件……以此类推,请学生思考一共可以放置多少层,或第60层为多少件货物等;接着,引出数列知识,并结合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各项数列关系分析;最后,举一反三,列出另一道例题请学生独立思维,以起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进而增强学生个体的个性品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应充分了解这一教学形式的应用现状,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教学形式的设定上,教师应先完善自身教学设计,提出课堂个性化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后则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魏海荣.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 2016(13)
[2]朱俊岩.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19)
[3]于晓强.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 2016(10)
[4]耿玲玲.浅析高中数学的效率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2016(13)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4
一、营造宽松氛围, 引领个性发挥
每一次课堂教学开始之初的导入环节对于整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它为数学课堂奠定了一个整体基调, 让学生们从思想和心理上都能沉浸在这种氛围当中, 顺利迈入教师预设的思维轨道. 对于个性化教学来讲, 这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切入点, 教师们应当将之牢牢抓住, 把功课做足.
例如, 在带领学生们研究运用样本来估计总体的方法之前, 我提前为大家设计了一个调查课题: 试用抽取样本的方法来调查班上70 名学生的零花钱使用情况. 我并没有直接提供正确方法, 而是先请学生们在课前自由发挥进行实践, 我在课程一开始公布正确结果, 大家进行交流分析. 有的学生只抽取了5 名学生进行估算, 发现结果很不准确. 有的学生抽取了10 名学生, 效果也不理想. 抽取50 名学生的结果基本吻合. 抽取全体学生的则完全准确. 对此, 学生们又对样本估计这一形式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发表了不同意见, 进而试着找出准确有效的估算方法, 气氛很热烈.
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前提是让学生的个性表现出来. 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学习过程当中的被动地位, 失去了展现个性的意识和欲望. 因此, 将学生的个性元素激发出来是教师们的首要任务. 在数学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宽松的氛围, 让学生们的想法有处可去并能够得到初步展现, 是引领个性发挥的关键一步.
二、创新教学方法, 激活多样思维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 不可替代. 当这种个性反映在数学学习当中时, 便表现为多样化的数学思维. 多样思维的出现, 对于个性化教学来讲, 既是必然, 也是必需. 因此, 教师们在实际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多样思维的激发, 并不断引导, 让学生的个性化想法越来越多的出现, 且得以走向深入.
例如, 在学习过三角函数知识后, 我请学生们试着证明这个命题. 大多数学生都想到了通过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方法来降幂, 从而得证. 我并没有将这个思考过程结束, 而是给学生们更多的考虑和讨论的时间. 没过多久, 就有学生提出, 可以引入参数, 设sin220° + sin280° + cos20° cos80° = m, cos220° + cos280° +sin20°sin80° = n, 将两式相加减得证. 在这样的启发之下, 又有学生表示, 可以运用特殊角, 将80°看做20°与60°之和, 果然可行. 一道习题, 却激发出了这么多个思考方向.
在数学学习中, 想要让学生们的多样思维得以展现, 就要为他们创造出充足的自由空间. 具体说来, 就是在面对同样的数学问题时, 允许并鼓励学生走出固有的思维模式, 大胆将自己的个性想法运用到问题解答过程当中去, 敢想, 更会想, 并积极地将这些思路表达出来. 这样的方式, 不仅能够拓展学生自身的视野, 更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启发.
三、转变评价观念, 充分张扬个性
评价环节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顺利收尾, 更影响着学生们在学习当中的个性释放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 评价一定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教师负责指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然而, 这只是评价进行的一个侧面. 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和机会, 便会发现, 加入学生个性元素的自主评价往往能够收获更优的评价效果.
例如, 在对随机事件的概率内容进行教学时, 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概率的概念. 教材上的表述是: 一般的, 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 事件a发生的频率总是接近某个常数, 在它附近摆动, 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 记作p ( a) . 在评价环节, 我请学生们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提出注意事项. 有的学生提出了频率与概率是否相同的问题. 由此, 大家通过讨论找出了二者在内涵和计算方法上的区别. 更有学生从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两种极端情况来界定, 找到了随机事件的概率取值. 同单一的教师评价相比, 这种方式显然精彩了许多.
想要让学生们能够在教学评价环节充分张扬个性, 灵动思维, 教师就必须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 学生自身并不是不具备进行评价的能力, 很多时候只是缺少了必要的启发与点拨. 对于那些具有挖掘空间的内容, 教师们可以适当地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并从旁予以恰到好处的引导, 不断触发学生的个性化想法, 实现多角度的有效评价.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 篇5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也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有较强的文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关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局限于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多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阅读教学也常常忽略阅读的本质,表现为分析教学、肢解教学和表演教学,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受,课堂常被专制化、共性化的理念和行为所统治。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教师的事,也根本不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结果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先入为主,人云亦云,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被剥夺,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都受到压抑。最终学生被雕琢成一个模样,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被泯灭,直至完全失去了个性发展的欲望。笔者对所任教两个班级的阅读情况作调查发现:85%的学生喜欢阅读,却不喜欢上语文阅读课,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语文教学自身的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而忽视了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美育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学生的个性情感得不到发展。
其次,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出发来理解和挖掘教材内容。
再次,学生个体学习存在差异性,而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常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抑制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
要想尽快投身于二期课改的实践,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要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想切实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状况,就必须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引阅读教学实践,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何事物形成的基础都是多方面的,就个性化阅读教学而言,也是在很多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其中,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智力观下的教育,依靠考试来区分学生智力的高低及学校的教育效果。这样实际上是过分强调了预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否定了其他智能,使学生身上很多的重要潜能得不到开发,造成他们中有些人虽然成绩很好,但走上社会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是人才的浪费。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开发学生的智能,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施教,并根据智能发展的轨迹评价学生。学校应该在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智能的情景,给
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方向进行调整。
多元智能理论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智能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去研究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了解和尊重每位学生的智能特性,允许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方法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不能强求统一。语文能力可分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语言、领悟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而这样的过程就是“多元智能”的综合。比如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不仅需要语言智能,还要具备空间想象力、内省能力等。此外,人本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个性心理学等的发展也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
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1.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首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阅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就会自己要学,主动去学,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就能实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而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得自己先产生兴趣,在阅读时透过语言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读出自己的审美情趣、独特见解、深刻反思,读出作者巧妙的谋篇布局,精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抒发,别致的材料选择等,来感染学生。笔者在与学生共同阅读史铁生的《合欢树》一文时,我结合作家的另一部作品《我与地坛》谈了自己对于史铁生母子之情的理解,又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了对亲情的体验;而临近尾声,在谈到合欢树的象征意义时,我又发出了“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感慨,此时我明显感觉到学生们的跃跃欲试。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多数同学认为这并不是一颗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而有位学生的发言得到了我的嘉奖:“作者以合欢树为题应该就是为了借‘合欢’来寄托他们母子之间无法实现的遗憾吧,读完了课文再领会题意,让人不禁为作者感到遗憾,而我们在座的都应该要庆幸自己的幸运,我们要及时感谢和回报我们的父母啊。”能这样说证明这位学生已经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感悟作品了,并且这样的话从学生口中说出来的影响力可是远胜于教师的说教啊。果然,在随笔中有许多同学自发阅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再一次深深感悟作者对于母亲的那份爱和那份深深的歉疚、遗憾的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拥有的亲情的那份珍视,纷纷谈出了自己的个性化体验,而这一点正是平常被大家所忽略的。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阅读的自主性。比如通过影视作品、音乐、话剧等辅助手段的应用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丰富多采的形式中找到自己阅读的出发点,养成自主性阅读,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此外,要想让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得以长久保持,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对自我负责,从而与他人合作,完成自主阅读;同时也要及时引导,使学生能不断反思自己,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个性差异,及时根据目标调整学习计划,有效管理
自己的阅读行为。
2.提高学生阅读的创造性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正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发展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次,要将语文阅读置于广阔的学习背景中,把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课外,走向更多的文本,使学生有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阅读空间。课外阅读可以带领学生穿越历史、遨游宇宙;可以让学生积淀语感,超越自我;可以形成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主动与自觉,从而读出自己创造性的观点,实现阅读的个性化。笔者在备教材的同时时刻不忘记备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阅读,在课堂阅读之余引导他们适当向课外延伸,并在随笔中记录阅读体会,对创造性地阅读体会进行鼓励。同时借助两周一次的阅读课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并要求做好阅读笔记。相信只要坚持实施,必会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所助益。
总之,要想让学生有所创造的阅读,就必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将“老师要”变成“学生要”,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完成阅读创造性的任务。
3.提升学生阅读的质疑能力
阅读要有创新,必须学会质疑,树立批判意识。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探索和思考,阅读再多的书也不会有所进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训练。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学生质疑的层次也会深浅不同。我的办法是让学生在课文预习时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篇章结构或是字句理解方面,情感表达抑或是表现形式方面,以梳理后的问题为线索组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共同来解答问题、探讨文本,阅读教学完成之后不忘回过头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评点打分,而评点的过程也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该如何提出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质疑能力,又让学生在阅读中展示了个性,大家更愿意相互解答周围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不再人云亦云,在阅读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争论、答辩,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一碗阳春面》、《最后的常春藤叶》、《邂逅霍金》等课文的阅读教学因为学生的质疑而使课堂更为精彩、难忘。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个性化阅读教学势在必行,而笔者将继续在教学中努力实践,笔者相信只有真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调动他们的潜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亮丽的风景线。
四、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还应注意明确几项关系:
1.应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文本的关系
首先我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因为阅读获取的信息是由文本提供的,文本的客观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阅读再创造的巨大可能性也是文本给予的,阅读的目标和思路更是由文本限定的。如果为了突出个性化而不顾一切,那就变成了随意化、自由化,而不是真正的个性化。真正的个性化是在与共性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产生的,是在一定背景下建立的对文章的多角度的理解。如果学生对课文缺乏最初的理解,缺乏一些共性问题的统领,那将是不合适的。
其次,就我们学生接触到的文体,大多数可以读出个性化的感受和体验,但是对于科技文、文言文等,在个性化阅读上则应当受到一些限制。因为科技文最基本的特点是科学性和严密性;文言文则有其固有的文化背景,所以在个性化阅读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不能要求对任何一篇作品都要个性化,这样也不符合文学本身的规律。
2.应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与教师的关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风格会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形成,甚至决定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优势,不应当忽视自己的作用,不能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由传统的“惟教师是听”变成“惟学生是听”。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若失去自身精深的感悟和流畅的表达,甚至连自己的观点见解都不再表达,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个性化阅读要做到恰到好处才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就会起反作用,不但个性培养不起来,可能连共性也丢了,学生最终将一无所获。
3.应明确个性化阅读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恰到好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注重学科特点,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忽视文本的作用,正是文本,正是语言文字本身给我们创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品味这些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往往会因其直观的特点而阻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想象和体验。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滥用,应根据文本需要来用。调查显示,学生借助多媒体获得知识的比例已不在少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个比例只会有增无减。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引导,使更多的学生关注文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悟汉语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著.阅读活动-审美反映论 [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徐艳芬.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种种因素[N].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3]沈寿鸿.教师对教学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说略 [N].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
[4]成巧云.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个性化阅读[N].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
[5]王兴龙.阅读的心理指导 [N].读写新概念,2002
[6]王利华.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研究[N].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
[7]石钟英.教育哲学导论[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 王尚文.语感论[C].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高中数学人性化教学之我见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人性化 素质教育 劳逸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75
现代社会各种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进入更加便捷和快节奏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新的时期,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取得高分数的人才,而是真正具备实际竞争力的可塑之才。科学研究证明,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成长、各项素质均衡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人性化教学模式的这一优势与我们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新的时期,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人性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篇文章即根据笔者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人性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展开简单的阐述。
一、坚持劳逸结合的课堂模式
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大多数数学教师都以培养学生取得高分数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断加大教学量、不断给学生们布置更多的数学习题。有的时候,数学课结束了,但是课堂上的知识没有讲完,教师就会占用课下时间继续教学,对于很多的高中生来说,教师拖堂是经常的事。其实很少有教师真正反思过:占用的教学时间多了,教学效率就一定高吗?答案是否定的。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更有赖于教师采取何种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一名学生在数学课上大脑高度运转,已经比较疲惫了,下课了还得不到休息,那么他不仅很难真正掌握教师教授的公式,而且还会影响实际记忆和消化知识的效果。
在反思以往应试教育类似于上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的形势下,素质教育人性化教学的理念应运而生。人性化教学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要求教师把握劳逸结合的原则。后期无数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劳逸结合的模式才是真正保证学生们提升学习效率、准确掌握知识的科学模式。劳逸结合的学习模式其实在我国教育界由来已久,从战国时期《学记》中提到的“藏息相辅“原则到近现代著名教育家郑晓沧先生的教学时间分配理论,都一直在强调尊重人体休息规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重要性。学生的大脑只有得到了充足的休息,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完成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因此,我们才在课与课之间安排了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如果教师不运用劳逸结合的教学模式,反而占用学生的课下时间的话,无疑会引发学生的反感、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总之,高中数学是一门对学生思维状态要求很高的科目,如果我们不注重学生精神状态盲目延长教学时间的话,是不利于实际的教学效果的。备课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避免出现拖堂的现象。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简单说就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营造出更加有人情味的课堂环境。这就牵涉到一个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话题了。正如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脉络,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因此,我们单独采取一种教学模式的话,在发展部分学生的个性的时候也间接阻碍了另外一部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有效变换多样的教学模式,正确促进和推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说,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更喜欢静静地消化和吸收公式,我们就多布置一些题目,鼓励这样个性的学生安静学习。有的学生渴望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就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解题步骤、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另外还有学生在掌握了一个数学公式之后,就很想针对解题思路创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我们就可以酌情组织学生们进入小组讨论的课堂模式等等。诸如此类,其实对教师来讲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却是发展个性的关键机遇。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教师的尊重,他们才能逐渐成长为具有自己主见和风格的新一代人才。
三、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人性化的教学还要求数学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毫无疑问,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教师讲授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是相契合的,自己是有话可说的。数学知识虽然相对枯燥、但是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应用性极强,而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往往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将书本中的“死知识”与学生的“活生活”高效联结起来,争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耳目一新的、亲切自然的感觉、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在讲解排列组合概率这一单元时,我们就完全可以把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选秀节目的选手排名的可能性组合内容引入课堂,帮助学生们更加轻松地理解知识。
四、充分考虑学生对于课堂的设想和要求
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过分侧重任课教师主导地位的课堂环境,更加尊重和理解学生们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就意味着我们不再完全独揽课堂的大权,更加人性化的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学习感受,合理采纳他们理想中的数学课堂的设想和要求。比如说,学生们希望教师多给予一些时间进行自主思考,不希望教师直接将答案全部告知,我们就应该相应地在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高中时期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大多数学生在某一个阶段的数学学习狀态都不大好,希望教师可以带着他们重新将知识复习一遍,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合理要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等等。我们尊重学生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我们自己没有教学主见了,而是在寻求一种师生之间都满意的和谐的课堂环境。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个性教育探讨 篇7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现在高中数学最大的弊端就是, 学生埋头苦学, 为的就是高考能够考出一个好成绩, 而学习的真正意义没有体现出来, 学生死记硬背, 机械式地重复教师所讲的内容, 然后开始大量地做习题, 为的就是加大题量, 应对考试。为了考试学生不惜任何代价, 课堂上学, 课后补课也学, 但是即使这样的学习并没有提高学习效率, 反而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学生争分夺秒地投入到紧张而又急促的环境中去, 教师在讲授课程时具有片面性。例如,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对于考试的重点讲得比较细, 而对于一些普通的知识点, 教师根据历年的考试出题率而定是否需要去讲和讲的深刻程度。这就促使学生成为考试的“奴隶”, 遇到出题率低的知识点就会一带而过, 完全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好的教育是在思想上改变学生, 让学生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 这种机械式的套路, 会压迫学生独立性格的形成, 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学习套路, 对于一些学生可能会很实用, 但是人与人的性格不同, 这样反而会害了部分学生。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个性教育的培养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与习惯不同, 必须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 不能抹杀他们的积极性, 也就是在教育的同时, 需要教师努力配合,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施教,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调查, 分析学生的性格。例如, 张华同学是班里稳重、好学的学生, 针对这种好学、听话的学生, 教师应该多鼓励来增强他的自信心, 让他保持住这份学习的热情, 甚至可以变得更好。而李建同学是班级里数一数二的调皮学生, 这种学生虽然比较调皮, 但是他们一旦认真学习起来, 那么所发挥的才能会在张华之上。所以面对这种学生教师应该多督促, 不能“以硬治硬”。学生都是可培养的, 只是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不同, 导致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 要“拉一把”像李建这样聪明的学生, 采取一些“软办法”来感化他。这也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个性教育的一项新措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要把高中那种无形的压力灌输给学生, 只有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好奇心, 才会促使学生自主地喜欢上这门课程, 从而才能改变学生的态度, 那么学生就可以更轻松地学习这门课程, 这样成绩自然也不会低。这才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例如, 在讲课的同时, 教师可以传递一些创新的知识, 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如今的网络发达, 教师完全可以收集一些课外知识来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无限性, 还可以让那些有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的学生认识到知识是多么广, 督促他们应该谦虚, 脚踏实地的认真学习。
通过名人效应来激励学生来学习数学, 也是个性教育的新尝试。大家知道偶像效应可以影响人们的心理, 尤其是思想还未成熟的高中生, 更是很容易改变他们思想的。所以, 可以采取偶像教学来实施个性教育。提到牛顿就想到的科目是物理, 提起达尔文会想到生物课程, 而数学中有分量的名人也不在话下。华罗庚是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是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等广泛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 也是这些数学领域的开拓者与创始人。学生应该学习他吃苦耐劳、为数学事业执著而坚定的决心。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意志力。因为高中学习是比较枯燥而且路程艰辛的, 很多学生由于意志不坚定都输在了路上。所以, 给学生多介绍一些励志的名人成功事迹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与信心。这也是个性教育的新思路。
让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共同参与, 让学习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事, 教师负责做好调查, 将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家长应该都去关心学生的学习, 这样会让学生心理上得到慰藉。例如, 朱元的父母都喜欢打麻将, 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打麻将, 孩子回到家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就会放纵自己, 认为自己是孤独的, 没有人关心, 所以成绩也不会有人关心, 就这样朱元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但是如果家长在学生做作业的时候可以陪着他, 甚至多沟通学生在学校所发生的事情, 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 还可以增强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我想这种个性教育的实施会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温暖并受益终生。
总而言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人员要不断地努力与思考, 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案, 最终不以考试为目的、以注重思维的改善为基础, 让这种个性教育在高中数学以及人们生活上带来重要意义。所以, 相信通过教育方案的发现与提出, 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个性教育的实施会是教育事业的新突破, 为社会培养出更鲜明有活力的有为青年, 使得教育意义得到认可与推崇。
摘要:高中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高中数学更是高中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但是, 由于学生每个人的性格与习惯不同, 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了一定的差别。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施教, 进行个性教育, 才能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数学知识, 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个性教育,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王龙华.论高中数学教学中个性教育的培育[J].小作家选刊, 2013.
[2]周英霞.论高中数学教学中个性教育的培育[J].时代教育, 2014.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8
当前,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学的一面方向性的旗帜, 人们对于人才的定义不再只强调专业技能, 而开始关注品德修养较高的智能、良好的品德、较高的审美能力, 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是时代对于人才新的要求。然而纵观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成果,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学生品德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高中数学教育的教学水平, 是高中数学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2.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2.1传 统 教学 观 念 的 影响 。
一直以来,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界定, 被简单地理解为传授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少数思想较先进的教师认识到了三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数学所具有的理性主义思想倾向, 人们并没有认识到高中数学教育对于人思想个性培养的重要意义。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和其他学科共同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任务。数学教学不应该完全是理性的, 教师要从育人的角度理解数学。在教学中, 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 创新精神等的培养都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2.2应 试 教育的考 核 模 式 导 致 对 于 个性 品 质 培养 的 忽视 。
我国虽然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然而在现阶段的升学考核中仍坚持应试教育的考核模式。素质教育与应试考核形式之间存在较多矛盾。由于对学生个性品质、思想品德能力的考核在实际中并不容易操作, 因而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考核上。素质教育, 学生的品德、个性培养成了老生常谈却并没有具体实践的幌子。
2.3素 质 教育在实 行过程 中 困难 重重 。
素质教育在实行过程中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各界的巨大压力。就家长本身来说, 很多家长对于素质教育提法下的种种改革表现出一种较反感的态度。部分家长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优势, 但是由于在短期内并不会使学生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改观, 因而新的教学模式的种种改观呈现了一种似有可无的状态。数学在高考中是一门重中之重的学科, 家长更愿意学生学会解答每道题而不是追求看似虚无的品德建设。
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方法与途径
3.1 高 中 数 学教学 应 该 注 重 培养 学生 顽 强 的学 习 毅 力 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中数学是抽象性和严谨性较强的科目, 特别是对于学习文科的学生而言, 学好高中数学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努力逐渐形成对理论的正确理解, 形成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仅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必备素质, 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具备了这种良好个性品质, 面对以后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 有毅力的学生会坚持并勇于克服困难。
3.2高中 数 学教学 应 该 注 重 培养 学生 独 立 思考 、勇 于 创 新的精神。
数学虽然是一门实证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学科, 但与此同时也是一门开放性和具有多样联系的学科。数学结构体系有着多样的联系, 学生应该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用自己的实践方法验证公理、公理, 思考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当学生真正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或发现了各种联系时,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多样思维,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解答方式。
3.3高 中 数 学教学 应 该 注 重 培养 学生 良 好 的学 习习惯 。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以自己独立看书为例, 学生刚开始自己看书时, 往往流于字面意义, 抓不住书中的主要思想、重要理论、关键要点等。在这一时期, 教师应该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会看书, 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进度表, 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结 语
可以预见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未来数学教育中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数学教学不仅应该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技能的培养, 更应该重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不仅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而且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上文论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基本途径, 希望抛砖引玉, 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从理论和实践的方面得出更多优秀的成果和经验。
摘要:在高中课程标准中, 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指:正确的学习目的, 浓厚的学习兴趣, 顽强的学习毅力,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现阶段由于升学压力较大, 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试面成绩, 忽视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 与我国素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素质教育,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刘霞.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中学生学英语的潜能[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08 (16) :49-50.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9
一高中数学作业个性化的设计与实施的要求
随着教育的发展, 教育教学的主体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尤其是高效课堂的提出与探究, 如何设置作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数学作业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针对性。设计数学作业内容要体现当堂课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数学作业强化, 进一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内容要围绕本学科及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侧重放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上。
第二, 适度性。这是指数学作业数量适当, 难易要适度, 让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数学作业的难度与数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不要让学生形成过重的负担, 确保80%以上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数学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要适当设计一些知识迁移或知识拔高作业。
第三, 多样性。数学作业内容可以书面作业与口头数学作业并重, 预习与巩固相结合。作业题型也要多样化, 互相穿插或一题多变,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 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
第四, 层次性。高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在设置数学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置数学作业, 这样, 既能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 又能锻炼基础一般的学生, 更能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
第五, 重演性。对于一些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 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一知识点的题可以变换形式、数据重复设置, 从而使学生理解与掌握, 形成技能。
二高中数学作业个性化的实施策略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笔者坚持以下几点:
第一, 融入具体情境, 让作业更加贴近生活。教师从实际出发, 创设更加生动的教学情境, 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编制一些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的问题, 让学生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的决策之中。
第二, 增强学习趣味性, 让作业更加丰富多彩。新课程明确提出了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方法, 并能活学活用,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对作业的设计时需要贴近实际, 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内容, 在选材上不能单一化而应丰富多彩, 从而让学生觉得每一个题目都是新的, 在题型和方式上也要有所变化, 不能单一僵化。
第三, 在设计作业难易程度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 设计出层次性。
笔者坚持个性差异, 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 设计作业链, 建立作业“超市”, 把每天的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A是基础题, 适合基础较弱的学生完成, 并要求做课本上的相应习题;B是中档题, 中等学生可以选择做A和B;C是偏难题或开放题,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A档和B档中选择适量的题目并完成C档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本章节的掌握情况和课余时间进行自由选择, 教师只规定必须完成的量。
教师在精选习题时要保证每个习题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学生做完后能从此题中总结一类题的通法, 以达到以一代十的目的。另外, 可以使学困生更加关注基础, 量力而行, 不必为每天完不成作业或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某科作业而烦恼。而优秀的学生对于很熟悉的基础题或中档题完全可以放掉, 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A档和B档中不太熟悉的题目, 进行适当的拔高, 增强其思维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笔者还经常变换作业形式。A档作业基础题后可以让学生思考:“本节知识都有哪些基础题型?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有哪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B档作业经常设计一题多解、多题一解,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C档作业多以开放题形式出现, 或让学生自己编题, 提高层次。一章或一个单元结束后, 让学生以程序框图的形式写知识结构体系, 培养整体思维, 并进行展示交流。
三结束语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10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嘉德勒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这种新型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他在《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这个理论的知识和内容。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主要可以划分为视觉-空间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交流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以及自省智能等八种智能,而每个人身上的智能表现都会存在很大差异,也是因为智能组合类型有很大差异,才会使得每个人的智能类型、学习类型非常独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表明,假如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及科学、合理的教育,每个人的8项智能水平都可以达到较高水平,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但是每个人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都有所区别,适合不同学生的方法也会有很大区别,假如每个人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探讨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
(一)个性化预习方法
不同的学科,应该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只有结合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采取针对性、有重点的预习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析得知,学生数学课堂听课效率和学生的“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数学智能”水平、学生之前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前,之前拥有的发展水平、智能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等都存在一些差异,如果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差异的话,可能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那么承认了这种差异,就应该在正式上课前尽可能减少这种差异,假如采用相同标准的预习方法,之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学生预习效果比较好,但是那些之前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预习效果往往相对比较差,这样只会进一步加大课前差异。在课堂上,那些原本语言智能水平、逻辑—数学智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能会不愿意听讲,为此教师不用要求这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鼓励学生们积极自主、创新。而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应该由教师给予适当的预习指导,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
(二)个性化的课堂学习方法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学生经过数学学习以后最后会使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每个人的智能发展并非平衡,学习类型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想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个人的逻辑-数学智能水平,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使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最佳的学习切入点。
(三)个性化复习方法分析
学生智能类型不同的话,在理解、记忆不同形式内容方面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水平比较高,可能对于简捷的数学表达方式比较敏感,常常会通过符号语言表达各种数学问题。而学生如果“语言智能”水平比较强的话,对于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形态的敏感度会比较高,学习数学内容的过程中往往是先记忆,然后再理解。如果学生“空间智能”水平比较高的话,对于图形的感知能力较好,一旦见过一些数学图形就可以牢记在脑海中,这些智能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比如,复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内容时,学生首先就需要熟记椭圆的数学定义,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公式进行记忆,也可以通过文字或者图形进行记忆,如果学生“语言智能”比较强,可以先文字表述定义;学生“逻辑-数学智能”水平比较强的话,可以先极记忆定义公式表达式,然后再按照表达式文字表述或者画出图形。如果“空间智能”比较强,可以先以图形方式记忆定义。
(四)作业个性化方法
根据多元智能化理论分析,虽然传统的分层作业形式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个差异,然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智能水平。而且这种分层作业将学生成绩划分为几个等级,这种划分方法非常不科学,很容易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个性化作用实际是也就是一种自主性的作业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智能特征等各方面情况提供几种不同的作业形式。比如,讲解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椭圆以及相关概念,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布置以下几个作业题:①列出一个椭圆方程,并且要求求出椭圆的焦点,以描点法绘出图形,最后通过定义对图形的准确性进行验证。②根据椭圆的基本数学定义利用电脑软件中的《几何画板》画出椭圆,而且应该讲解画图的基本依据。③观察人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椭圆的物体或者截面,如何通过定义验证这个图形是椭圆。
总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每个学生的智能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远毅.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中数学个性化学习方法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高中数学个性化教学 篇11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 学生 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4-058-01
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按照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运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对于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充分利用并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一、高中数学教学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而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同样穿插着非常重要的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培养学生树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重要引导力,从思想上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这一点是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角度而言,由于高中数学涉及到的知识点难度增加了,因此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学生养成坚毅的学习精神,不能够中途放弃;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良好的个性品质还包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现状
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有限,由于知识内容的难度增加,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的学习压力也相应的增加了,在此情况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良好个性品质培养的角度入手,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性品质方面的培养现状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教师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低。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方面的重视程度比较低,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考核,教师教学中的应试教学思想还比较深刻,无暇顾及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培养。从教学思想上来看,很多教师没有完全深刻的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比较单一化的偏向了知识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品质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所压制,导致了学生学习能力受限,对于数学知识学习中的品质培养也缺乏足够的能力。教师是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主要引导力,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了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参与到个性化品质的培养中,这对于学生品质的培养也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从多方面角度来讲,学生的个性品质的教育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重视,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品质教学的目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缺乏学生个性品质教学的教学设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教学还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普遍表现在对数学书本知识内容的设计,教学思想过于拘泥于应试教育的目标,因此,数学知识培养就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最看重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数学教学设计和教学方式更关注对学生知识的培养,缺乏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对策分析
在高中数学的知识教学工作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各种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当前,很多教师对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认识还存在不足,对于学生个人品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较低,未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学校的角度重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当前,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教师对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未来,从学校的角度要抓好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学校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改革,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认识到学生个性教学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等各种方式来强化教师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认识和培养,让教师认识到学生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二)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设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学习兴趣提升了自然会带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结语
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是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对学生个性培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胜吉.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J]. 延
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2] 郭长河. 精心设计高中数学课堂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J].
探究高中历史个性化教学 篇12
那么,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应该怎样实施个性化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学习不是被动接受, 也不是书本知识的获得。而是学习者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重建。对个性化阅读可从三个方面的理解:
1. 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自主性阅读是一个人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在一定的条件下, 个人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具有支配的权利和能力。阅读文本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点, 进行自我选择, 自我加工而形成的意义重构。例如学曹操这个人物时学生很感兴趣, 老师就让学生自主提问, 自由讨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思想才能活跃, 才能主动运用各种方法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 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见解。
2. 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本阅读后产生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带有个性化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将学生生活中的虚拟世界与个人的经验世界结合起来, 建构出历史的形象性, 建构出新的道德意识。
3. 个性化阅读又是一个创造性阅读
让学生在挖掘历史材料的过程中, 突破传统思维, 进行求异思维, 对文本进行重新组合、改造, 重构有现实价值的认识。
二、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当从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 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 产生最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如我曾经上过的《诺曼底登陆战》这个内容时候, 其实这个内容在课文中只有几句话, 而学生对此却是非常有兴趣, 如果仍用传统教学的方式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的, 甚至会扼杀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因此我鼓励学生课后去寻找资料, 并特意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通过这一活动, 学生们对盟军为什么要进行登陆战、为什么选择在诺曼底登陆、为保证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做了那些准备工作以及登陆胜利的意义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课文知识掌握也更加深刻, 最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和难点, 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 做到视听并用, 从而拓宽了信息传播渠道, 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学习。
如世界近现代史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影响》这一节, 头绪多、容量大、地图多、时空跨度广、变化大, 学生难掌握。为此我先设计了一张表格,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把三年内发生在五大战场上的事件填入表格, 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一个课件, 把历史画面、地图、动画和录像片段等有机的排列起来, 链接到表格上, 这样学生既能比较容易地掌握基础知识, 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 注意力集中, 精力旺盛, 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 化繁为简, 使历史的时空性, 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 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教育渠道, 强化对历史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历史教师应该充分依据教材内容, 挖掘教材德育因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从而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 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