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共12篇)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篇1
一、课堂教学概述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形式中最为基本的形式, 是让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知识的主要方式, 是素质教育得以实现和发展的主要渠道。所谓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和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景构建的好, 课堂教学质量就会提高, 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度也会随之上升。反之则会造成课堂沉闷,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当前,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 轻松开放的教学课堂更为提倡。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教材、教法等等会影响课堂效果的因素。而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 不仅仅是在吸收新的知识点, 而是对新知识从记忆、掌握到运用的发展。其中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读, 理清知识脉络, 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教学。
想要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要双方相互促进、紧密配合, 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全局的发展, 不仅要掌握新旧知识, 还要处理好知识点难易的划分。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化难为简,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理解。并尝试引导学生遵循前辈的轨迹, 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创新。目前我们需要考虑课堂教学的现状, 从实际出发, 适当的加入一些试验下教学, 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上不断提升, 真正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符合课堂教学现代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学的新课标针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教学的方法, 然而新课标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衍生了一些错误。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正进行着走过场、搞形式的状态。这种现象出现在高中数学教中, 大大降低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其中最典型的要数小组讨论的课堂教学形式, 在高中数学课堂探究中, 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往往并没有在讨论与课堂相关的内容, 只留下热闹空洞的繁华。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教学渐渐变多, 但是究竟怎样探究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则没有统一的标准。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社会发展完善数学课堂教学。
三、针对现存问题的建议及策略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会在教学生涯中追求课堂教学的效果, 上述的课堂教学状况, 多呈现出低效和无效的教学状态。如何再能改变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状态, 需要我们不断努力。需要重视数学课堂的交流, 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在新课程的影响下, 教师开始逐渐注意改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 但交流的方式仍旧有存在很大问题。其实所为的交流不仅仅的对话, 而是要真正的理解学生, 例如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眼神交流。教师需要真正地了解高中生的学习状态, 掌握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课堂内容设计。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这有利于教师在课程安排上优化语文课堂在教学目标方面的设计, 有利于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效果, 积累课堂教学经验是必经之路, 没有捷径可走。
四、结语
就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看, 在课程改革中缺乏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实践方面的指导。这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首先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不够, 进而导致的一系列课堂教学问题。例如, 目标空洞、课堂内容刻板无序、教师的讲解无法让学生理解等等。其次, 学生的自主意识薄弱, 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对问题的探究意识。目前的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低效的原因主要是课程理论的认知与实践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暴露明显的今天, 我们需要坚持从实践出发, 并且不断地在实践中进行反思, 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基于以上原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应受到重视, 需要快速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完善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片面性, 还需要进一步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l]杨九俊.建设新课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1:105.
[2]《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4.
[3]朱恒杰.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教育科学出社, 2008, 4.
[4]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M].2004, 3:367.
[5]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14.
[6]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l.中国教育报新课程周刊.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56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很多方面忽视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现代素质教育正不断对以往一些错误的教育理念进行纠正,分层教学就是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教学方式。所谓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要以对班级里的每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为前提,这种了解包括对学生的性格个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了解,再根据了解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
从表面上看起来,分层教学似乎是将学生进行了平等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一视同仁,但是从根本上分析,分层教学很好的凸显了因材施教教育的理念,做到了以人为本。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这是适应教学发展的。由于人与人本质上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因此其学习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传统的应试教育讲授模式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为了考试而教学,这可能会导致许多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受重视,导致班级内学生成绩分化严重,甚至形成教学恶性循环,不利于班级以及学生的整体发展。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水平,要求教师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既能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同时又做到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中数学相比较初中数学而言,更注重系统性和归纳性,所以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
一、教师对要接触的学生和课本进行充分了解
首先是对学生的了解。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哪些学生是应该不断进行鼓励的,哪些是应该不断进行鞭策以促进其学习的。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平日的测验进行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不等同于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较好,但是成绩较差,这就说明该学生可能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鞭策,改变其懒惰习性。因为学习成绩不等同于学习能力,所以教师也不能简单地通过学习成绩来划分学生或者紧盯着学生的成绩对其偶然的进步和落后进行批评。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等级的划分只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划分的具体情况公布给学生,只要做到自己明白就行,否则将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其次是对高中数学课本的了解。高中数学课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简单来讲就是包括代数和几何两大部分知识点,但是其中又可细分,如函数问题、空间几何问题、概率问题、数列问题、向量问题、解不等式等。而函数问题又自成系统,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抛物线、双曲线、三角函数等。虽然知识点庞杂,但并不是无规律可循,大多数学生自己无法进行归纳分类分析,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良好指引。教师应该对高中数学的重难点有熟悉的把握,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熟悉高考题型,只有知道高考要考什么,才能落实重点教学方向。在掌握了教学目标和高中数学的重难点之后,教师就能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二、进行系统的分层教学规划
(一)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一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分布基本是2:6:2的比例存在。其中,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占少数,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占大多数,基本上呈纺锤形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所侧重,即既要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断促进其学习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又要加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关心,同时兼顾大局,抓好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针对其个别进行鼓励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进步。针对优秀的学生,教师无论是在分析题目还是布置作业或者是平日提问,都要鼓励其对有兴趣的问题进行钻研,充分发挥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其制定或者为其制定具体学习目标,不苛责学生,要求其掌握基本知识,最起码应该保证对于数学课本中的概念以及基本的运算法则有足够的掌握。例如最基本的指数函数运算公式是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一定在其他方面逊于别人,因此,对于其特长也要加以肯定,不能遏制学生兴趣的发展。
(二)注重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其不断学习数学的兴趣。许多时候,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辈子,因此,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也应进行适当的鼓励,要认识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其实是有很大的发掘潜力的。同时,教师应该做到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规划,鼓励具有钻研精神的学生,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些,不断给自己制定新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努力向优秀学生方向靠拢。而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一般只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或者追求学生成绩的整体持平效果,这样的两个极端必然会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以及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甚至导致学生整体成绩虽然持平、但是却整体成绩特别差劲的误区。而分层教学就能极好地避免这两个误区的产生。
(三)灵活教学
在高中阶段要做好数学分层教学的另一个要求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教学不死板,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特色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是在沉闷的过程中被动接受知识。另外,要做到严肃不严厉,既不失教师的威严,同时又不能与学生拉开距离让学生感到惧怕。教师与学生最好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的,能在课余时间自由的进行学术探讨,做到互相促进。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建议
素质教育的不断加深,对高中数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相信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毕生的夙愿。尤其是数学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听不懂,感觉枯燥乏味的局面。因此,要想改变数学课堂的这种“极端”局面,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班级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相对单调
相比较语文学科的多元化、生物学科的多样性等,数学学科就显得十分单调,教材给出的只有“冰冷”的定理和数字。因此,很多学生都对数学提不起精神,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另外,教学节奏快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之一,因此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弊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教科书”式地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成为无数数学教师教课的一个缩影。此外,也有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情境化和数形结合,不能有效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等缺点。
2.不能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一定的理想效果,就需要任课教师把握住教学的节奏和内容。否则,就容易造成“越努力追求完美,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越远”的局面。
近年来,教材的变化调整较大,因此很多年轻教师不能将课本内容准确呈现出来,甚至一些具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不能准确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种是完全照搬教材按照教材内容去教;另一种是完全脱离教材,另起炉灶。
二、探索性教学融入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研究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学好数学一方面依靠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互相合作;另一方面,学校和老师提供的教学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计划,笔者认为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在整体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这样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1.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日常教学中时刻留意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班级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数学难学,而且里面不乏一些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这就反映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认为数学难理解、枯燥乏味。
因此,如何将枯燥的数学变成鲜活生动的教学就考验一名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了。在这里,不妨建议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比如,讲到数列的章节,可以巧妙结合班级刚刚举办完的篮球比赛或者结合学生的身高比例,这样自然而然引进了数学知识,学生还能够积极听讲学习。
生活处处是数学,很多现象都能够运用到课堂中。因此,作为一名老师,不仅将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就等于任务结束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
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上,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所谓的老师和同学关系,大家都是平等相待,共同探讨“未知”的数学,一起学习进步。因此,作为老师也不能一味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自己的解题步骤是最完美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往往一些很精妙的好方法就在学生的脑海中诞生。因此,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向数学题“开战”,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锻炼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3.努力做好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对于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常常会与学生交流一下,了解个人学习情况的同时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及时予以建议改正。尤其认为教学的课堂环节十分重要,只有调动起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课后复习工作自然很轻松,接下来的预习工作自然较为简单。以上两点就是在近年教学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未来学习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身为教师,应该积极运用自身的经验与教学方法,将教学工作做得最好。同时,还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作为学校和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一个公式,而是教给他们一项面对未来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焦彩珍.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5):70-73.
[2]武兴飞.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信阳师范学院,2014.
[3]王一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分析[D].信阳师范学院,2015.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 篇4
1. 对学生逻辑智能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能力情况做到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对学生做到显性和隐性的分班分层。显性分层是按照学生现有的数学学习水平以及能力即逻辑智能进行分班;隐性分层是根据学生的内部分层,对同一个班级内部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高低进一步进行分层,对于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2. 对学生的考试进行分层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直接地反映近阶段教学工作的成效。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来说,借助考试可以发现基础知识掌握的欠缺以及学生数学思维方式运用不足的地方,我们可以将考试设置为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月考中,主要设置基础性试题,考查学生近期的基础知识运用情况;期中考试教师可以设置两套不同难度的试题,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题测试;期末考试实行统一试卷测试,考查学生一学期个人能力的变化,之后再对分层进行重新调整。
3. 对学生的评价进行分层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是双方面的,学生对于数学教师的评价可以及时地反馈出教师近期数学教学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及数学教学课堂的优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近期学习状况的认定,并让其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更好地改正,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优化数学知识结构。由此可见评价的重要性,但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根据学生在本层次内的表现来认定,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评价,科学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认定,并始终坚持以鼓励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多数老师帮学生将各种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式方式学习,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又一区别在于知识内容的“量”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 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的,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入门,马上又出现新的知识点。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重视的关键点。
三、高中生要学好数学,必须要解决好认识和方法上的问题
有的学生觉得学好数学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因为数学分数所占比重大;有的学生觉得学好数学是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打好基础,这些认识都有道理,但不够全面。其实学习数学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如此将终生受益。有些高一学生觉得自己刚初中毕业,离下次毕业还有三年,可以先松一口气,待到高二、高三时再努力也不迟,殊不知,现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安排是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三年的课程,高三全年做总复习,教学进度排得很紧。另外,高中数学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如函数、立几)都放在高一年级学,这些内容一旦没学好,整个高中数学就很难再学好,因此一开始就得抓紧抓严,哪怕在潜意识里稍有松懈的念头,都会削弱学习的毅力,影响学习效果。
至于学习方法的讲究,每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习惯、智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由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学课时的制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过分强调理论性和逻辑性,以至于抽象的基础性掩盖了数学生动的实际性,导致数学家李大潜院士所指出的“一方面数学很有用;另一方面学生学了数学以后却不会用”的矛盾现象,使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通过强化数学应用实践,改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向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转变,对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篇5
一、类比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的联系
所谓的类比思维,是一种基础的逻辑思维.它旨在把相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并且从中能够总结出一定规律和方法的思维模式.在数学教学和解题的过程中,类比思维也是指导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想,运用类似思维,学生可以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以此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析和应用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以此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类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解题思维.
(1)对于书本上的性质、定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类比思想对学生进行渗透.高中数学中,学生们要掌握的知识和概念是很多的,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都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教师要善于把这些知识点进行迁移.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图表类的板书列出这些知识,直观的把类比思想呈现给学生看.例如:课程中椭圆和双曲线,教师在讲述这两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类比图表,列出双曲线和椭圆的性质、图形、方程式.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构进行类比.因此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解释问题的过程中所表述出来的思维结构,把学生的思维结构列出来做类比的形式,让学生们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养成自己独特的类比习惯和方法,这对自己数学成绩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与此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类比、分析问题的能力.让类比为数学学习更好的服务.例如:在大课间的时候,教师可针对学生们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类比.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3)教师们要把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类比思维综合起来,这样有助于增加和学生们之间互动的时间,在帮助学生提高类比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得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只有“教与学”双重配合,才能得到教与学任务的双丰收.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例如:情景式、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等等,教师可以把这些教学模式和类比思想结合在一起,渗透在平常的教学中,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课程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二面角”相关的知识,因为该部分的知识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空间几何知识,所以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通过在课件中制作一些丰富多样的几何图形,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二面角的定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以前学过关于角的知识罗列出来,例如:在初中课本中我们学过的“角的认识”.通过类比的方法,将“二面角”和“角的认识”做类比,进行相关知识的重新归纳和总结,让学生们能够清晰透彻地掌握有关“二面角”的定义和性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地将类比法运用到数学教学中的一点一滴,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不总会觉得枯燥无味,“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有信心去学好这门课程.
三、类比思维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分析和应用
1.运用类比思维能够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融合
凡是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教学科学.针对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有一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学生们知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知识的连贯和逻辑紧密.所以学生在学习新课内容的同时,要注意新知识能够与以前所学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类比的方法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类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对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旧知识温习,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类比性思维.
2.线面垂直类比定积分
已知:直线l和平面α中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结论:那么直线l和这个平面α垂直.认识:通过书本中的定义,我们知道什么是线面垂直.提出问题:如果单单根据书本上的定义来说明线面垂直,在实际的操作中通常是无法证明的.众所周知,同一平面中有无数条线,我们是根本无法验证这平面中的每一条线都和直线l垂直.由此可以看出,定义的意义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解决问题:根据以往的学习我们知道,两条相交的直线构成了一个平面.所以我们就得出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继续思考,如果一条线垂直于这个平面,那么毋容置疑的就能推断出,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根据以上我们所举的例子,学生们学习中的思路就更加明朗和清楚了,第一步要理清自己的思路,能够拥有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同时在已经拥有的知识上思考,进而融合现在的新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考,尝试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3.形式类比
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的工具,而是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去获取大量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把它当做一门兴趣来学习,自然也无法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通常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面对的多是大量繁琐的公式,枯燥的证明步骤,还有一些无法解答的题目.其实课本中的很多公式只是一种形式,证明的步骤也只是来验证定理是可行的,而书本中以及试卷上的题目,也不过是对这些公式进行运用而已.很多学生看不清数学的本质,所以,因此常常感到数学难学.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分析思路,拓展学生们的思想,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容易.
四、总结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类比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让教师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的有目的和针对性,能够提高解题的效率.教师通过类比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66-01
高中数学的知识教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更大,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广,尽管教学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但是关于学生的解题能力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改变传统学习过程中题海战术的错误教学方法。近年来,关于高中数学解题能力的教学也成为了一项独立的教学内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几点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一直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目前高中解题教学中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具体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1、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受一些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认为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才能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从而采取了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只能进行机械的重复和被动的联系,没有发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数学就是做题,做题就是数学,这样错误的学习观念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感受到高中数学知识的魅力。另外,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是大量的习题压力,老师进行讲解时也不能深入的讲解每一道题,这样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影响了学生解题能力水平的提高。
2、学生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老师会为学生准备很多不同类型的习题进行训练,并让学生牢记每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然后再遇到同样问题时就固定的套用某一种模式。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也是等着老师来帮忙解答,没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总体流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前的解题教学只看重了结果中的解决问题,然而对于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训练却是非常少的。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意识,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应用所学知识点,违背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3、师生之间缺少反馈沟通
很多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解题教学的教学任务,通常都选择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任务,学生完成之后老师再给对答案的模式,但是老师却没有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常常出现这次做会的题目下次变换个模式就不会了的情况,学生的解题能力还是没有提高。老师应当在布置了习题任务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从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二、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对目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应当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科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开展高中数学解题教学。
1、注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是开展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基础工作,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道从何下手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所以,首先要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圆这部分知识后,学生将关于圆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总结归纳——(1)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2)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3)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类似这样通过对重要的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一思维行为应当从审题那一刻开始,审题就是一个将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在教会学生审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审题以及解题的过程其本质也是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梳理的一个过程,不能停留于对问题表面的分析,更不能满足于找到问题答案,我们需要提高的是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下面这道习题:
已知a,b,c,d都是实数,证明:
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性、深刻性和整体性,要证明的不等式右端与平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很像,而等式的左端又可以看作是点到原点的距离表示,经过审题中的这样一系列的思考可以把这道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结合,进而求解。
3、创建师生、生生之间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
目前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都非常少,不利于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无法共同深入探究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所以,老师应当努力营造与学生之间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思考问题,并且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有所提高,从而使得学生主动的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最终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工作是在整体教学目标下发展起来的教学任务,需要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邸晓玮.高中生数学解题中错误原因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高中数学体验教学法研究 篇7
一、创设情境, 在体验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 让他们在亲自参与和亲自操作中, 完成对知识内容的体验, 不但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能将数学思想具体形象地呈现于学生面前, 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知识的创造过程, 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讲“坐标平移”时, 可以先创设如下情境:“老师的讲桌坏了, 想请下面一位同学来帮我修好, 但是目前讲桌与这位同学之间存有距离,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该同学把老师的讲桌修好?”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 非常积极地展开思考和讨论, 很快制订了三个方案:一是将讲桌放到学生的前面进行修理;二是让学生走到讲桌前进行修理;三是将讲桌与学生同时移动到教室外面进行修理。通过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二更加实用和简便, 这时, 再引出学习内容“坐标平移”, 并告诉学生, 坐标平移实际上就是与方案二类似的一种作法。通过情境创设, 学生不但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坐标平移”的数学本质, 而且通过动手实践, 还能意识到数学问题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 数学是解决现实问题最好的工具。采用这种方法, 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游戏教学, 在快乐的体验中加快理解知识
高中数学的很多概念、定义、公式、定理, 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生涩难懂。这些数学知识直接传授起来是较为抽象且枯燥的, 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而采取游戏教学方法, 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很快掌握和理解知识, 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如在讲“函数的概念”时, 可以组织学生做这样的游戏:先在黑板上列出三个目前最受关注的三个明星的名字, 如“刘恺威、杨幂、李晨”, 然后选出甲、乙、丙、丁四位同学, 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喜欢的明星名字, 每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能多选, 也不能不选。然后将学生的选择与明星分别以集合A和集合B的形式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再将集合中的明星和学生换成数, 分别画在黑板上, 如图1和图2所示:
通过图的演示, 学生意识到图中所列出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可以称之为是一个从A到B的函数, 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这种游戏引入的方法比教材中通过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引入的形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问题引导,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的学生在学习时, 将一些定义、公式、定理背得非常熟, 但一涉及具体运用则会无从下手,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生不知道定义到底是怎么来的;二是学生不知道定义到底什么时候使用最合适。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 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 以及各种公式、定理的应用, 不但培养了问题意识, 还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如在讲“双曲线”时, 可以利用上节课“椭圆”的知识设置问题, 借助新旧知识的冲突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请大家回想一下, 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分别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意图在于, 引入双曲线的定义和方程时给学生形成一个直观的对比。然后继续导入问题:想一想, 椭圆定义中提出的“距离的和”, 如果要将“和”改为“差”, 那么点的轨迹会不会发生变化?方程是怎样的?这种为学生设疑,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的方法, 可以让他们的数学想象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 对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体验。
高中数学基本函数教学策略研究 篇8
一、基本函数的概念
在学习基本函数内容时, 学生要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 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函数这一抽象的概念。
1.函数解析的表达式和定义域
基本函数的三要素包括: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定义域是指函数自变量的范围, 函数的值域是定义域在对应法则下所得到的值的集合。在大多数情况下, 函数都以解析式的形式来表示, 这是函数表达的最直接方式 (有时也可以使用图像或对应列表来表示) 。当函数解析式和值域都相同时, 就说明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所以, 在进行函数教学时,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是同一个函数, 就要判断这两个函数的值域和解析式是否相同, 两者缺一不可。
2.函数单调性
要想理解好函数的性质, 不仅要掌握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对应关系, 还要掌握基本函数自变量和函数值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本身就能描述出函数内部相互依赖的关系。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因变量随自变量在某一个范围内存在的递增和递减的性质, 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基本函数的教学措施
1.加强函数单调性教学
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十分显著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一性质展开教学, 强化学生对函数单调性的理解。例如, 如果有任意的x1<x2, 使得函数f (x) 存在f (x2) ≥f (x1) 的关系, 并保持恒成立。这就说明函数f (x) 是一个单调函数, 在其值域范围内表现为单调递增。在教学中, 教师可创设情景, 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如向学生展示某城市的气温变化图 (见图1) , 并向学生提问:“设时间为自变量, 温度为因变量, 请大家描述在区间[4, 14], 温度的变化情况。当取t=5, t=6, t=7时, 分别对应的温度值有什么关系?”学生会发现:随着t取值的逐渐增加, 温度也随之增加。此时, 教师可继续提问:“那么是否可以认为, 在区间[4, 14], 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提升, 即t取值越大, 温度也相应越大。”大部分学生都认可教师的说法。之后, 教师可要求学生对该内容进行总结。教师通过情景, 逐渐引出函数单调性的学习内容, 这既便于学生接受,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了解了函数单调性的基本含义后, 教师可对函数单调的性定义进行总结。
除上述方法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题目对函数单调性加以验证, 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比如, 设存在一元三次函数f (x) =x3+7, 求解其在R范围内单调递增。
首先, 设存在实数x1和x2, 两者都属于R, 且x1<x2, 则f (x1) -f (x2) = (x1-x2) (x12+x1x2+x22) 。通过配方后可得
因为题目已给出了x1<x2的条件, 就可以判断出[ (x1+x2) 2+ x22]是大于零的, 即f (x1) -f (x2) 小于零, 即f (x2) >f (x1) , 得证R上函数f (x) =x3+7为增函数。
2.由函数对称性展开教学
高中数学教材对函数对称性并没有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 但这一性质又确实存在于函数当中, 教师可以围绕对称性来展开函数教学。通过灵活运用函数的对称性来高效地解答相关题目。对称轴是表征函数对称性的一个关键点, 通常对称轴的计算方法为, 函数的单调性以对称轴为界完全相反。
比如, 有这样一道题目:已知点Q (x, y) 是函数y=f (x) 上的一点, 其对称点为P (2a-x, 2b-y) , Q、P两点关于点Z (a, b) 对称。试证明f (x) +f (2a-x) =2b是y=f (x) 在点Z (a、b) 对称的充要条件。
证明:由题目已知可得f (2a-x) =2b-y, 2b=y+f (2a-x) , 即2b=f (x) +f (2a-x) , 由此便可证明必要性。
再对充分性进行证明:在y=f (x) 上设一点G (x0, y0) , 则yo=f (x0) 。将该点坐标带入给出的等式中, 可得2b-y0= f (2a-x0) , 即函数y=f (x) 上存在点 (2a-x0, 2b-y0) , 即点G关于点Z和点Q对称。
3.从函数奇偶性和周期性进行教学
函数在一定区域内可能表现出特定的变化规律, 该规律就是函数的周期性, 而奇偶性是周期性的一种特殊形式。 比如, 如果函数f (x) 存在f (-x) =-f (x) , 这就是一个奇函数;如果存在f (-x) =f (x) , 这就是一个偶函数。奇函数以原点为对称点, 偶函数以y轴为对称轴。
例如, 已知在R上有一函数f (x) , 且存在f (20-x) =-f (20+x) 和f (10+x) =f (10-x) 这两个关系, 试分析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
从已知条件可得f (20-x) =f[10+ (10-x) ]=f (x) , 同理可得f (20+x) =f[10+ (10+x) ]=f (-x) , 故f (-x) =-f (x) , 所以该函数是奇函数。周期为40, 可根据已知条件计算。
4.强化方程思想在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给学生函数知识的同时也应教给学生一定的方程思想。方程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较为频繁, 部分题目必须先将函数转化为方程才能继续解答。因此, 方程思想的运用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可直接通过例题来培养学生的方程思维, 向学生演示如何解决函数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思想的能力。
例如, 设存在二次函数f (x) =ax2+bx+c, 该函数中的实数a、b、c, 符合, 且m不小于0, 请证明下述结论:
(2) 当f (x) =0时, 该方程在集合 (0, 1) 内恒存在解。 第一问解法如下:
第一问解法如下:
由于, 所以, 将该式子代入原式中可得
化简可得
因为f (x) 为二次函数, 则a不等于零, 且m不小于0,
第二问解法如下:
由题意可知, 当x=0时, 有f (0) =c, 当x=1时, 有f (1) =a+b+c
因此, 当a>0, 由第一问可知<0, 当c>0, 则f (0) >0。
因为
故f (x) =0在 (0, 1) 内存在解;
若c不大于零, 则
又因为
故f (x) =0在内存在解;
当m<0, 同理可证f (x) =0在内存在解。
分析:本题体现了方程思想在函数方程中的应用。学生需将函数转化为方程后才能解答后续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也应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方程思想来解决函数问题, 这不仅能降低题目难度, 还能使函数问题更具体, 不至于过于抽象。
三、结语
在高中数学基本函数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首先掌握基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再让学生学会观看基本函数图像, 最后培养学生具有掌握数形结合的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高中数学函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表达式、定义域及单调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加强对基本函数概念的教学。从教学策略上看, 教师要明确教学重点, 综合每部分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并从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奇偶性及周期性等方面, 加强对基本函数内容的综合运用, 提高高中基本函数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基本函数,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南芳.高中数学函数内容教学策略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4.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9
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定义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指为了更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抓住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通过最少的教学时间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当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尤为重要的的两个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 在教学系统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学系统内各要素结合的方式和强度取决于教师, 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 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换句话说,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最终体现者[1]。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关注过程
主要表现在:1.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过程;2.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3.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性格体验;4.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心理承受力;5.关注教师的反思过程等。
2.关注学生
主要包括:1.必须坚持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以学生为本”, 真正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2.转变学习方式, 强化自主学习,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中的主角。3.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2]。
3.关注发展
关注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指学生的基本学力、个性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1.根据课型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 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课堂教学前, 必须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地教学设计可以避免出现教师教学的不确定性, 从而找到教学的方向感。实际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当前教学的理论, 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对其目标进行有效的确定, 教师可以按照实际教学情况, 对其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对其结果进行客观地评价, 有效安排实际课堂教学活动, 最终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3]。
通常而言, 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设计时, 教师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是: 处理教学材料以及教学媒介、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行为、最终形成教案等几个方面。
2.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是指把数学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复杂的问题情境中,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 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行很好地掌握, 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教师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合理地设计, 积极引导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其次, 引导学习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学习中的互相帮助得出一些结论。如果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所得的结论仍存在问题时, 为了能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探索, 对其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可以创造环境让学生进行进一步地讨论[4]。
3.开展“讨论式”教学
在实际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用对话与讨论的互动性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默会知识的激发, 可以有效检验和修正学生的默会知识。在自由的对话与讨论过程中, 随着每位学生的见解, 可以显现出各自默会的认识立场、观点、信念或认识模式, 这样所有同学就可以得到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 在这基础上, 给每位学生保留一定的思考空间, 对其自主选择以及自主判断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培养[5]。
4.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
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是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差别。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 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唯有对日常教学行为的质疑和追问, 课改理念才能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升[6]。
四、结论
总之, 有效教学成为了课程改革的基础, 进行新课程改革, 教师必须研究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有效教学的定义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最后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魏红, 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2]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马建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 2004.
[4]吕渭源.有效教学草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2.
[5]王淑芳, 类淑河, 王洪欣.大学有效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4) .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篇10
教学方法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学方法受到了专家、一线教师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1].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传统数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传授知识—分析例题—学生练习巩固”的“教学三部曲”.这个教学过程有几个特点.(1)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将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很多时候,教师就是教学的权威.学生只是负责听,却很少发问.(2)教学内容主要以课本为主.高中数学教师讲课的内容主要是以数学课本里面的知识为主.他们的讲课的思路也是按照课本教材的顺序,比较少有创新.(3)在练习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高中数学教师一般叫学生作大量的题目,以实现“以练带学”的目的.这给了学生比较大的学业压力.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高中数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传授知识—分析例题—学生练习巩固”的三部曲.这一单一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潜能,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数学是一门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数学的教学不仅应该让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了解这个社会[2].但是,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仅限于课本.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2.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一些高中的数学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采用“题海战术”,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一教学背景下,一些学生成为做数学题目的机器,忽视了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问,学生答.这就忽视学生的潜能开发.这也是人们对传统教学批评最多的地方.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它们不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我们必须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1.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高中数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之间可以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合作学习[3].当他们有疑问的时候,我们对他们进行解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具有几个步骤.首先,要创造教学情境.在教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象研究中,我们可以创设同这个函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谈论.例如,摩天轮最高点离地面45 m,摩天轮的直径为40 m,并以每分钟36°的速度匀速旋转,当你从最低点登上摩天轮,3分钟后离地面多高?接下来,学生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第三,当他们的探究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我们可以揭示这类题目的规律,并举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更全面了解这个函数.最后,我们还需要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以提升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教育理念.他针对美国教育的弊端提出了这个概念,倡导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去学习知识,而是主动地“发现知识”.这一教育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要贯彻这种理念,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去过分干涉学生的学习,多给时间让他们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教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学生学习什么[4].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运用教师传授授方法进行学习,建构符合自己情况的知识体系.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归因来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当他们数学成绩下降的时候,要帮他们分析原因,让他们认识到成绩下降主要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的,只要自己更加努力是可以提高成绩的.而当他们成绩提高的时候,教师要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成功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只有自己继续努力,还是继续保持成绩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把握教学难度这一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降低新知识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新的知识.例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使他们不会过分恐惧数学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摘要: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表现为方法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拓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高中数学老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发现学习”的教育理念.第三,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2.
[2]王丽.高中数学教与学的创新性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2007,2(8):11-13.
[3]施建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教学方法, 2008,3(7):29.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篇11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1.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概述
1.1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含义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是指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完成高中教学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1.2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意义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改变了以往低效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的、创新的教学方法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2.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特征
2.1教学目标有效
教学目标有效是指教学要整体上达到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具体阐释来讲就是: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数学中的概念、本质、思想等;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的发展和历程,简单来讲就是理解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素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美,树立正确的知识观。
2.2 教学过程有效
教学过程有效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充分参与到其中,教师通过讲解、启发引导等教学技能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学习数学知识。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效。
2.3 教学结果有效
教学结果有效是指学生良好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建立了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较强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明显提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同时,数学老师也更深刻地领悟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3.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有效教学要求学生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教予的知识,还应主动地根据自己的知识和数学经验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同一个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对于定义在(0,+∞)上的函数f(x),满足f(xy)= f(x)+ f(y),求证:f(■)=- f(x).
在讲解这道题目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一问题,譬如如下:
首先,我们向学生提问:从函数f(x)的定义域和满足的关系式,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函数模型?
其次,再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改变这一所求的目标吗?可以实现简化吗?这两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寻找到证明此问题的“中间点”。通过分析可知,要证明f(■)=- f(x),其实就是要证明f(■)+ f(x)=0 f(x﹒■)=0即要证明的是f(1)=0(这就是所谓的“中间点”)。
最后,面对f(1)=0这一抽象函数,让学生探索常用证明抽象函数的方法都有哪些。本题用特殊值法即可。
3.2 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
对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学习层次的差别,数学也不例外。如何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就是有效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有效教学认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最根本的是为不同层次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拥有解题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设tanα、tanβ是关于x的方程,mx2+2x■+2m=0的两个实根,求μ=tan(α+β)的最大值。
这道题相对具有难度,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求得结果呢?有效教学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让基础较差的同学观察解析式的根式特点,一般就会采取以下解法:
以上解法正确吗?m∈R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察觉到在解题过程中忽视了m的隐含条件和取最大值时m对应的值是否符合条件的检验,从而强化了学生对这一关键点的认识。事实上,由方程有实根,可得m∈[■,3].其次,老师还要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鼓励大家多多交流,相互学习。
方法2 设t=-■,t=[■,3■],得μ=■利用判别式求解。
学生们在一起交流就打开了解题思路,共同获得进步。
3.3让学生在数学实验中亲身体验
通过数学教学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亲身体会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数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并且记忆会更深刻。尤其是在这个信息时代,老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数学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可能进行实验操作的条件和机会。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是适应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在现代高中教育中要大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原则的研究 篇12
一、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学科, 其是以空间和数量为研究对象, 相对其他的学科而言, 思维的抽象是其主要特点.高中数学同样是具有很强抽象性的课程, 具体来说就是其使用大量而又系统的符号, 把字词、字义、符号三位一体化.例如“平行”这个词, 在数学里是用符号“//”来表示的, 其中包含了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此外, “平行”还可以用具体的图形来表示.而且, 高中数学的抽象性还具有逐级抽象的特点.例如, 数、式、函数、映射、关系等就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抽象概念, 也就是说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 不仅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善于突破固有抽象思维, 向前探索更高层次思维的能力.
但是, 高中学生受年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 他们的思维能力有限, 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 其抽象思维还必须建立在具体的素材、具体的形状物上, 还不能脱离具体形状物去进行抽象思维, 从抽象理论的掌握到具体问题的运用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起来,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抽象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必须要注意对抽象概念与具体素材的结合, 在引入抽象概念时, 必须以导入具体的实例为基础, 贯彻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 要注意从实例引入, 阐述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 通过温度的升降、货物的进出等实例, 来引入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直观事物的引用, 可以具体生动地向学生讲解, 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其次, 充分利用高中数学教材所体现出的概念抽象逐级递增的特点, 在具体实例的运用上也是如此, 通过已有的知识掌握新的知识, 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再次, 根据学生常常会把抽象与具体剥离的缺点,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 把抽象化的理论和概念具体化, 加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的根本原则之一, 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中数学教学也是如此.高中数学教育主要是以高中数学教材的学习为主,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不高, 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足.而数学是源于生活, 而且是广泛运用于生活当中的, 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以生活为例, 把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 把数学知识导入现实生活中.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 要大力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的联系, 尽可能地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教学中, 把具体的例子当成数学逻辑思维的起点, 当然还必须注意对数学理论的强调, 不能引用太多的例子, 以免数学本身的理论价值和思维逻辑规律被淡化, 这样也达不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此外, 高中数学教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数学理论水平, 在强调一般的教学方法时, 还必须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不要过分使用题海战术, 而应该把理论系统化, 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理论, 又用理论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三、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知识与能力都得到提升, 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观下, 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高中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 无论是对知识的掌握, 还是对能力的提升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但是在这一阶段,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能力的培养, 还需要教师去帮助和引导.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 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注意对学生基本数学技能的训练, 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例如, 在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各种公式进行计算, 即会算的同时, 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把计算的一般规律运用到更高层次或者现实问题的论证中, 能进行推理和论证, 即会用会证.这样, 把学生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起来, 在增长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 又提升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 数学的规律性和逻辑性, 要求高中数学的教学也必须有一定的原则性.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该根据丰富的教学经验, 在以教授数学知识为前提, 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导向的情况下, 遵循科学的原则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红.浅谈数学情景教学的特性.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
[2]杨丽.浅议从情景问题到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数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
[3]张卫彬.浅析数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作用.科技资讯, 2008 (11) .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研究09-25
高中数学复习课研究06-07
高中数学建模研究10-27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研究10-19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研究06-23
高中数学研究性教学07-11
高中数学之教学研究09-18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研究06-01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研究09-27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数学与魔术》05-11